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视体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0: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视体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视体育论文

篇(1)

2大学体育教师文化自觉的特点

2.1以大学体育特点为本质对大学的体育教育要有两个维度的的理性认识:纵向维度,大学体育无论从大学教育的性质还是从教育对象的变化,都应在课程性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与中小学体育有变化、有发展,显示出大学体育的个性;横向维度,大学的体育置身于大学的课程整体中,其作用和功能应服从大学培养目标的整体完整,虽然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不大一样,甚至课程性质也不尽相同,但是应该成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有机部分,在修课形式、教学形式上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这两种认识与把握做为体育教师自觉践行与主动追求大学体育发展的理性态度,以现实的人作为理性的尺度做出价值意义的探询,以理性的原则做出价值选择与判断,以理性的方式观察、思考并采取行动。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等方面在理性思维上加以确定。

2.2以体育实践活动为基础体育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特点。因此体育教师的文化自觉必须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实现。作为体育教育教学主体的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到体质增强、技能掌握、人格完善、文化传播4个体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使体育文化的践行要均衡。在对体育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同时对自身的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行动进行批判性的关注,并主动反思自身实践,并积极采取行动对其加以创造性改进。同时,关照社会现状,积极补充先进文化,取长补短,在理解自身的文化基础上,学习其他文化的先进经验,在自我与周围世界间建立和谐的联系,达成自觉的体育教师文化。

2.3以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宗旨种子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种子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历史和传统就是体育文化延续下去的种子。传统和创造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体育文化自觉包含着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及展望未来3个维度。大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文化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中介与纽带,充分发掘和发挥体育文化中的健身、教育、美育、娱乐、情感发展等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体育与教育及其他社会现象的融合,推动体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使体育文化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大学体育教师在自觉中成为“文化人”

文化自觉既是大学体育教师价值追求的精神体现,更是以其对教育理性认识为指导的自觉践行,是体育教师自身走向解放、走向生命价值体现的动态过程。大学体育教师成为文化人”,其实践生成活动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在自主中开展学习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我只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大学体育教师要想改变在学校的边缘地位,必须在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努力做到“想学”“能学”“会学”“乐学”“恒学”,将自身的基础、兴趣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主动调节学习过程,做到终身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所学习的新知识与自身原有的经验进行整合,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整合,让理论与实践在自己身上找到相遇点、融合点与发生点,逐步构建起属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体系,使文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增生与创新。

3.2在对话中寻求理解社会是一个沟通的系统和人际交往的系统。在教师自觉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关注人际互动。在与专家学者的交往对话中,获得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方法;在与同行的交往对话中,交流经验、互帮互助;在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往对话中,获取其他学科知识,发展体育边缘科学,使体育学科的阵营不断加大;在与学生的交往对话中,了解学生学习需要,获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在人际互动中要充分表达,相互倾听、相互激发,在合作、协商与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多元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现大学体育教师的群体超越。

3.3在反思中获得动力俗话说: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将体育教育教学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工具劳动的人就忽视了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用怀疑的态度去面对体育教学实践,注重解读教学现象,从教学情境、学生学习、自身困境及人际互动中提炼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日常备课、实施教学、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找到看待问题的新思路、新看法。

3.4在研究中实践创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立足于个体优秀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个性实践知识、提升实践智慧,建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创生新的文化样态,正是教师文化走向自觉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最根本的差距在于科研的能力与水平。因此,提高大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科学研究带动创新,以科学研究带动教改,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勤发现、勤反思、勤学习、勤实验、勤总结、勤创造,在研究中实践创新,在研究中创造文化。

篇(2)

首先,新媒体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前提之上的,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双重条件之下,新媒体逐渐应运而生。新媒体的产生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出现的,一般来看,新媒体是一种可以向受众提供更多丰富的信息,通过更多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推送的媒介。例如,网络、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等智能产品的出现,都可以称为新媒体。它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要求和生活特点,进而可以更为有效的满足当代人对于信息的获取要求,从而有效地实现和弥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不足和劣势。

(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也是新媒体顺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它所具备的特点包括:传播主体普遍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以及传播内容丰富化。首先,传播的主体已经不局限于电视观众,它可以使得人们在任意时候,进行新闻的获取,更多的人都可以接收到相应的电视新闻内容。其次,在许多的传播平台都可以有相应的新闻获取,甚至比电视可以更早了解这些内容,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信息,从而掌握更多的新闻内容。最后,传播内容的丰富,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就集中在文字、图片传播上,而新媒体背景之下的传播,可以更为有效地实现对内容的丰富,包括动态图、视频等,都成为激发人们获取新闻兴趣的重要保障。

二、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问题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并不是说将要被取代,而是应该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首先,要明确传统电视新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新闻的播出时间受限,许多时候都必须要观众在固定的时间点,选择固定的频道来观看新闻内容,这就导致了时空的局限性,以及对于观众自身积极性的一种抑制。其次,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相对枯燥,观众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比较有限,并不能够兼顾到全部的受众。所以受众的范围不能够扩大,很多时候也很难真正地实现新闻传播的意义。

三、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变化

(1)传播方式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和传播。首先,促进了大众对于新闻内容的接受。传统的新闻内容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视或者传统的纸媒进行传播的,而新媒体的崛起,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媒体传播的渠道。手机、平板以及网络终端,都成了传播新闻的途径,所以人们可以更加随意地在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内进行新闻内容的获取,再也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电视新闻时间安排。这种传播方式的变革实际上也是新媒体在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新的传播方式,要不断地进行推广,这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新媒体平台的推送。

(2)传播方法的变革

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传播方法与从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传播方法具有许多的弊端,而新媒体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传播方法的变革,可以有效地推进电视新闻的传播。人们可以在更多的时候进行新闻的获取,也可以有效的把握电视新闻传播的方向。现在的传播方法包括互联网传播,这样的一种传播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传播方法,从最初的报纸、杂志、广播、影视、网络,实现了很大程度的一个跨越,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传播方法的不断深入变革,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进行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样的传播方法背后,电视新闻的传播更加具有推广意义,人们获得的新闻内容,也将更为全面、真实与直观。

(3)传播内容的变化

在传播内容的变化上,确实新媒体视域之下,具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首先,传统的电视新闻内容,主要就是有关于国家大事或者政策法规的,这些与许多观众的实际生活都是具有较小关系的。所以许多时候观众并不能够带着更多的积极性来看待这些新闻内容。其次,传统媒体播报的新闻内容过于死板和单调,人们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有自身息息相关的内容。而新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与从前相比,确实有了许多突破。新闻内容除了文字、图片、插图,更是有了许多的动态图或者短小视频,这非常符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满足传播的特点和要求。另外,作为全新的一种新闻传播手段,更是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将新闻内容按照板块进行分类,一方面便于人们的查找;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要求。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的变化与丰富,是改变人们对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弊端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人们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保障。

篇(3)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气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电气试验屏蔽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绝缘电阻试验

屏蔽可以消除试验品表面的污迹,从而引起误差。绝缘电阻试验可适用的场合其中有一种是每当试验品的表面出现脏迹、污迹、受潮的时候,可以用兆欧表的L/E端子测量值超出标准,然后再利用屏蔽法做下一步的测试,这样能真实更好的反映出样品体积电阻。绝缘电阻试验的原理接线主要是在试验品的表面绕一些裸铜线然后连接兆

欧表中的一个端子,然后用字母表示出关于回路、兆欧表测量、试验品体积、各个点表面等电流。不难看出,试验品两个区的表面电流并不经过测量机构,这样一来就可以消除对于试验品表面的一些影响,尽管另两个区的表面电流同样被测量机构所屏蔽,但是经过测量端的某个电流与经过试验品的体积电流所发生的误差为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表面电流,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会使正误差。从这一方面来讲,屏蔽环越是靠近一端的装设,其一点到另外一点的表面电流就越小。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屏蔽环仍然装设在靠近某一端的周围,一方面是其中两点都在高电位,但是电压之间的差不是很大,当这两点表面的绝缘效果好点的时候,所产生的误差电流并不是很大,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屏蔽环带高电位,当屏蔽环与一端很近的时候,其中两个点的压力差要大于另外两点的压力差,这样很容易造成从一点到另外一点表面电流过大,兆欧表输出的电压会因为屏蔽而降低。

所以,屏蔽环应该装设在适当的位置,才能展现出最佳效果。外电场对测量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屏蔽来消除,所适用的场合也是有标准的,就是当所测试的环境如果有没有停电设备并且设备的电压等级比较高的话,会对电场造成干扰而且测试的结果也不真实,这个时候应当采用屏蔽法进行消除,这种屏蔽法的接线原理是采用避雷器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当线路接地为0的时候电位就会屏蔽并且消除干扰,电场对其中一个点的影响可以通过别的端子进行消除,当其中两个点同时为零电位的时候,不需要屏蔽相应的端子。

三、直流泄漏试验对回路连接引线的屏蔽

如果在测量的时候,出现试验品泄漏的情况时,微安表接线通常会出现四种位置,低压侧接和高压侧接就是这四种位置中的两个,倘若微安表装在 A-B 位,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微安表到变压的连线段出现微妙变化,致使出现循环过程,即导线到导线的循环,换言之,微安表没有电流通过,故这一段的引线没必要进行相关屏蔽,除此之外,另外两点之间的连线也会出现变化的情况,在导线到导线的循环过程中,该过程将会比 A-B 位多出一个微安表,这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受到干扰,如果在A 出安装屏蔽线,其中的芯线将会实行回路连接线的功能,引线的电流将不会通过微安表,这样的话,高压引线的影响就会被消除,如果屏蔽线安装在 B 处,屏蔽就不会其消除的作用。倘若微安表装设在另外两点位,依据上面的说法,该连接段就无需屏蔽,而另外两端连接屏蔽线即可,这个时候屏蔽层必须连接在共同点的时候才会有效果。如果屏蔽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表面电流的路径就会使屏蔽层线到屏蔽层线的循环,这个时候电流不经过微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1) 如果微安表安装在哪两点之间,屏蔽中所使用的高压线会相对较短,这样对测量的结果影响会比较小,通常会出现全屏蔽的情况,易于推广使用。(2) 微安表装设在另外两点之间,这种情况下,会形成一个回路,该回路是高压引线导致的,这样的话,电流就不经过微安表,所以就无需屏蔽线。

同时高压引线也与其他的引线之间存在着电晕电流,也将通过微安表。故而在其他段上也将要运用屏蔽线,采用不一样的屏蔽方法与其他点进行连接时,所有的高压引线对地面的电晕电流也必将通过微安表,与另外两个位置一样,必将使得测量出现误差。如果采用线作为高压连线,就会产生高压连线和屏蔽层中的任何一点进行连接,否则就会使屏蔽的效果失效,即使做到正确的连接工作,也会使最终的电晕电流的效果没有微安表安装在高压位置上的效果更为的突出。此外,如果变压器的外壳和高压电容器以及高压电压表的低压端都接到同一点上的时候,这些杂散的电流不会经过微安表,将会被屏蔽下去。

四、试品表面泄漏的屏蔽

测量结果可以通过消除试验品表面的泄漏产生影响,可以通过试验品的表面缠绕一些金属丝进行屏蔽,并且按照微安表在高压侧接线和低压侧接线的位置,分成高电位和地电位两种屏蔽方法,其分析如下:

1.高电位屏蔽法

屏蔽环与一个点相连接带高电位,与另一点的相连接可以称之为等电位,因此,试验品表面屏蔽环的上半部分就会被屏蔽,相反的如果试验品表面屏蔽环的下半部分就会出现与电压之间的差以及表面泄漏比较大,但是电流并没有经过微安表,所以对测量产生的结果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相对应的电流回路就会使一点之间的循环,如果这一点是试验高压的话,那么屏蔽环就不太适合接近邻近的一端,不然的话就会出现这一点的表面放电现象,从而导致试验品表面出现因为绝缘而遭到破坏。因为微安表连接在高压侧的时候,邻近的一端引线都会采用屏蔽线,因此,屏蔽环是和邻近的一端到这一点的段中的导线都会和屏蔽层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导线和试验品表面泄漏,一起被屏蔽的效果。

2.低电位屏蔽法

若果微安表连接在其他两点位置的时候,屏蔽环就会与其中的一点相连接,所以试验品表面屏蔽环的下半部分的表面泄漏将为0,然而屏蔽环的上半部分的表面电压之间的差会比较大,但是当表面电流跨过微安表之后被屏蔽的话,经过微安表的电流只有试验品的体积泄漏电流,如果用图示的话应用虚线来表示。假如微安表在另外两点位置的时候,屏蔽环与其中一点相连接的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表面泄漏没有经过微安表。在采用低电位屏蔽法进行测量工作的时候,屏蔽环应该装设在接近试验品的低压部位,以防试验品的表面沿着面进行放电。

五、面对电气试验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电气试验设备和非试验设备之间的接地不良现象

对电气试验设备和非试验设备之间的接地不良现象一定要了解清楚,对高压TA和TV的二次绕组应该要高度的重视,要从测量的安全度和精准度方面入手,对其中某一个端子的接地情况要进行准确的核实。

2. 做好电气试验工作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进行电气试验前,必须把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方能进行试验,这样才能保证试验能够顺利的进行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前必须了解整个试验的范围、程序内容和在试验过程中的间隔时间。

3.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进行电气试验的过程中,保证试验顺利完成和高质量完成,这都与试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关。

4. 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制度,应该进行全面的控制与改进

对于任何实验,安全是第一要求,所以在进行电气试验的时候,也要求保证试验的安全性。

六、结束语

加强对电气试验屏蔽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对屏蔽问题进行预防,也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16-02

一、引 言

信息化无处不在的当下,电视媒体的发展逐渐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与手机等新型媒体,电视媒体与新型媒体的差异显现,新型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市场活力,电视媒体具有新型媒体所不及的舆论公信力和引导力。电视新闻若想增强竞争力,获得市场份额,必须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权威性、现场感等特点和优势,并且对互联网等新媒体中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才能使其重新成为舆论监督的引领者。

二、新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分析

众所周知,社会舆论界对新闻媒体播报的新闻所引起的关注、产生的反响、激起的共鸣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理解成媒体或者媒介借助一种特定的传播手段向广大的受众传递相关的信息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力度。让广大的受众及时准确地得到信息,同时受众可以理解并准确地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传播,就是媒介影响了的基本目的[1]。虽然影响力有大小之分,但是如果新闻媒体播报的新闻毫无影响力,那么这样的新闻媒体是不可能生产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影响力不但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同时也更加注重传播的结果,而媒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则是证实这一结果含金量的主要指标,传播力越大产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反之则亦然,所以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同时影响力的大小还与感召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媒体的影响力越大则所具有的舆论动员的力量也就越大,这时就可以利用其自身具有的感召力将聚集在媒体周围的受众召集起来参与相关的社会事务,从而对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影响。当然,只通过一两次干预是无法形成这种影响力的渗透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实现。舆论的影响力不是现在才形成的,更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新闻媒体独创的,而是为了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所以,从古至今各个国家、社会团体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都极为重视舆论影响力。

三、在媒体融合时代积极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舆论影响力的策略

1.不断优化新媒体融合时代中电视新闻媒体选题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电视受众的思维意识越来越强,电视媒体与新型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新闻要在融媒体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其优势。热点、焦点以及难点问题是电视娱乐监督必须面对的问题,山西电视台《民生大接访》栏目已经在这方面率先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同时其也开创了电视媒体与紧密结合的先河。正是因为问题一直处在矛盾较多、政策性极强舆论监督下,使其一步步地演变成了舆论监督的雷区[2]。本来一些很小的案件,但是因为其受到了地方利益的保护而成了难案。随着电视媒体的全面介入,不仅将原有的事件格局全面打破,同时使部门也有了可以传话的嘴巴,并且让电视媒体的记者队伍深入到老百姓当中,不但全面地了解了矛盾产生的根源,同时还将群众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基层,而且激发出了民众对公共事务关注的热情,并自发形成互动。由此可以看出,电视新闻在选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小故事承载大问题的作用,要求记者必须用鲜明的问题意识形成自己的问题单,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电视新闻媒体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不断地增强新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媒体的时效性

建立网络舆论检测机制,毕竟可以通过网站、论坛、社区、微博等网络资源发现舆论监督线索,同时电视媒体还可以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监督与参与。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必须具备敏锐的发现舆论监督热点问题的能力,已经发现问题后及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反之如果社会热点已经通过网络大肆传播、人尽皆知时,再跟进就已经为时已晚;在面对重点的热点问题时如果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则会使观众失去观看电视节目的兴趣。所以要求电视媒体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主动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监督,从而保证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信息的一致性与及时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舆论监督传播的速度与效果,同时要求参与采访的记者在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及时与网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只有电视充分地对网络平台加以利用,才能顺应目前媒体新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利用相关新媒体的技术对监督信息进行动态的跟踪、更新和披露,从而实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互动性与电视新闻的深度和专业化、权威性的紧密结合[3]。并且电视媒体还必须直面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应该全面地对网络监督的群众基础与及时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虽然网络监督有其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其监督真假程度还有很多问题,不能真实反映信息原委,而众多的虚假新闻几乎都是通过网络流传出来混淆视听的。因此在进行两者之间的互动时,必须要保持清晰的立场与准确的判断能力。同时还要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强化其政治素养与责任意识,并且对网络监督所涉及到的事实进行及时的审核,在与网民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筛选其中最有报道价值的事件进行深入的报道。

3.借助新媒体发展契机,提升与受众的互动性

利用新媒体实现舆论监督的目的,随着网络运营的不断普及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更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将网络作为了解新闻的首选媒介,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身对社会以及相关事务的观点与看法。互联网在当前的传播中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手段,成为群众参政议政以及真实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已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信息传播中更加顺畅了传播通道,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更好地对我国当前民主政治提供民意直通车。而电视新闻这种较为简单的传统传播模式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其收视率和受众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另外,以往电视新闻的市场正在不断被网络新闻所吞噬,电视新闻市场在这种环境中,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分析自身优劣势,转变电视媒体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前提下,并且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才能在目前媒介融合的全新形式下,发挥自身优势确保电视媒介的市场地位。

4.借力新媒体发展潮流,拓宽电视新闻传播渠道

目前正处于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不对等的矛盾和经济扩张使得突发事件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日趋高涨。相关的利益团体在社会语境中也出现了更多的利益诉求,从而使舆论表达越来越分散,这些对于目前以电视为主导的传统媒体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媒介语境之下,才更加需要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营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舆论监督传播形式,不然就会严重地削弱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的作用[4]。没有话语权就无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因此只有将自己权威的新闻网站和相关的论坛迅速的建立起来,并且通过构建相关的网络平台进一步优化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才能从根本上掌握舆论的话语权以及主动权。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电视媒体已经意识到融媒体的趋势下网络互动平台的重要性,其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而这也是电视新闻充分利用新媒体应对舆论监督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舆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5.借助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创新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

高科技时代,信息迅猛发展,舆论环境宽松、媒体竞争激烈,传播方式多变,电视新闻的发展遭遇巨大挑战也面临历史机遇。要适应日新月异的融媒体发展环境,电视新闻在运用网络平台之外,还要预见性地对融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对互联网的发展格局进行准确定性。要本着做强做专做优的原则,搭建电视人才梯队,更新电视传播理念,创新电视传播方式,拓展电视传播渠道,打造电视传播平台,用新的机制、活的形式抢占互联网优势,发出传媒主流声音。与此同时电视新闻要基于实际,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灵活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术,以活动为抓手,突出传播特色,提升社会影响,实现传播作用与导向作用相统一。

四、结 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广泛应用,我们正处在社会经济与网络数字技术高手层出不穷的发展阶段,电视新闻传播行业受到融媒体的冲击正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已经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电视新闻要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力,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采取创新战略和有效措施,与新媒体进行共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发展的机遇,而这也是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繁荣发展的最有效的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璐.新媒介情境下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发展思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篇(5)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施工过程包括了土建施工、给水排水施工、采暖通风施工以及电气安装等部分,施工过程中的交叉作业较多。建筑施工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较紧密,如果在施工中只从某一项施工进行考虑,势必会影响其他项目的施工,并且可能会给整个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甚至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电气施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的施工项目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土建施工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比如电源进户、各类管道的敷设、防雷装置和接地设备的安装以及各类配电箱、柜的固定等,都需要在土建施工中预埋构件或者预留孔洞。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项目中引入了许多的新结构和新工艺,这对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配合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讨论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土建施工同电气安装之间的配合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办法。

一、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工程图的设计是整个施工项目的核心,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在施工项目的设计阶段,电气设计人员应对土建施工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并应在土建施工图纸中详细地反映出来,如各类线路的固定件预埋以及开关柜等的基础型钢预埋等。完成图纸设计以后,土建施工人员和电气安装人员应共同审核设计施工图,防止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以便及时地补充和修改。这就要求电气施工人员要熟悉土建施工图纸,了解土建施工的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方法,特别是建筑物的梁、柱、房屋地面及屋面等的施工方法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并仔细分析和校验设计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是否配合土建施工。此外,施工前应准备好土建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零配件、预埋件以及预埋管道等。

二、基础施工阶段

在土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电气安装中的很多管线都需要穿插在基础中,很容易出现遗漏或者错配的情况。因此,在基础施工过程中,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施工的进度,及时地准备好电源进户的电缆穿墙施工和止水挡板等的预留和预埋工作,尽量避免管线与其他施工项目中的管道相互交叉。为了避免电气施工时破坏墙体中的防水层而引起墙面的渗漏,这一部分的工作应在土建施工的防水处理施工之前完成。同时,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预留轴线、标高、安装的位置和尺寸、用材的数量以及规格等符合设计要求。由于不允许电缆穿墙以及预留预埋施工的返工修理,且返工后土建施工的二次防水处理难度很大,因此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合好土建施工,确保一次性施工成功。一般孔洞尺寸在300mm以上的,需在土建施工图纸上标注清楚,并由土建施工方负责预留。在这个过程中,电气施工人员应加强同土建施工方的沟通和联系,适时地核对图纸和施工情况,确保无遗漏和错误施工。同时,电气施工方应配合好土建施工的进度,及时地做好土建施工图纸上没有标注的预留孔洞以及一些暗配的管线等的施工。电气施工人员应提前准备好需要预埋的构件如铁件、吊卡及吊杆基础螺旋栓等,配合土建施工人员完成施工,确保及时地埋入且不影响土建施工。此外,还应按照设计施工要求做好接地施工工作。

三、结构施工阶段

电缆管的暗敷工作是整个电气安装的关键。在这个阶段,电气施工必须配合好土建施工的进度和施工顺序,做好交叉作业。此阶段的配合内容主要包括:

1、地面及楼板施工中的配合

电气施工人员应注意配合土建施工的进度和顺序,在土建施工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以前,电气施工方应先做好所有电路管线的敷设以及各类构件的预埋工作,如各类电气开关箱、柜等的基础钢型安装以及地脚螺栓等的预埋工作等。 2、梁、柱结构施工中的配合 在进行现浇梁、柱时,应根据要求以暗配管的方式完成其内部的电气施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做好各开关盒、穿线管以及灯位盘等的安装。

3、墙体砌筑过程中的配合

在墙体砌筑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柱子上的标高线确定各电气设备的具体安装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管。对于电气管线的布置,可以统一采用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的方式。在同一房间内,应统一各电气设备的安装标准,避免线路交叉等。

4、混凝土浇制过程中的配合

在浇制混凝土前,应先将接线盒以及线路管等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安装位置与钢筋网的位置有交叉现象或者发生冲突,应先将影响电气安装的钢筋拔除后再进行安装施工。完成电气安装以后,应先将钢筋的位置调整好或者在原来安装钢筋的位置附加钢筋,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四、装饰阶段

内线安装施工应在墙面装饰施工完成以后进行,但对于所有可能会损坏墙面装饰层的工序,必须在墙面施工前完成。因此,在墙面装饰施工开始前,必须核对电气设计图以及土建施工图,及时地发现和补救存在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墙体的龙骨构造进行电气安装。在装饰施工过程中,应先对主吊顶的龙骨进行固定,以直线距离为基准在离龙骨最近的位置敷设钢管,并且将管线敷设到龙骨上,安装好接线盒。最后,将次龙骨以及上面板安装好,安装时应在吊顶板的板面上开孔,预留出接线盒的位置。

五、智能电气施工阶段

智能电气的施工对其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度要求比普通电气的要求更高。一般情况下,智能电气如消防电气等弱电线路的安装工作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调试才能正常地投入运行。尤其是智能控制室以及消防控制中心等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调试,有些往往要等到整个土建项目的施工都完成以后才能投入运行。这类弱电线路的施工必须要在土建工程竣工以后进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优先考虑这类智能电气的土建施工,如防静电地板、吊顶和内墙面的粉刷等,以便合理安排施工,并做好相应的预留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有序。电梯工程也是电气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施工前,土建施工人员应根据土建设计的要求和电梯设备的要求,预先做好相关的机电设备以及导轨等稳固件的预留工作,确保预留孔洞的位置、数量以及尺寸准确无误。此外,电气安装人员应配合土建施工,准备好相应设备,并确保电梯的质量符合设计安装标准。

电气安装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同许多施工项目有着紧密的关系,尤其与土建施工的关系最为紧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两者的交叉作业不善,很可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工期,还有可能造成成本损失。要做好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工作,就应在土建项目施工前后以及施工过程中入手,做好施工设计、基础建设、结构施工以及相关的装饰装修阶段的交叉作业,并做好智能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只有实现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他施工项目之间的配合,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达到理想的目标。

结语

建筑项目的工程施工实践表明,土建工程的施工与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两者互相配合,并且融入土建施工人员以及电气安装专业工作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深入的了解,方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曹美玉.论建筑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问题[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03:78-80.

篇(6)

风电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风电这一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我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及技术水平发展迅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总结我国风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对进一步推动风电产业及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风力发电的技术发展

风力发电技术是涉及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机械传动、电机学、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系统工程。目前在风能发电领域,研究难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风电机组大型化、风力发电机组的先进控制策略和优化技术等方面。

1.1风力发电机组机型及容量的发展

现代风力发电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主要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作为提高风能利用率和发电效率的有效途径,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不断向大型化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55kW容量等级的风电机组投入商业化运行开始,至1990年达到250kW,1997年突破1MW,1999年即达到2MW。进入21世纪,兆瓦级风力机逐渐成为国际风电市场上的主流产品。2004年德国Repower即研制出第一台5MW风电机,Enercon开发出第二代直驱式6WM风电机,预计2013年单机容量将突破15MW。从世界范围来看,1.5MW~2MW的机型占世界机组容量的比例,已从2007年的63.7%飞速上升到80.4%;而在我国,2005年风电场新安装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占当年新装机容量的21.5%,而2009年比例已经上升到86.86%。这表明容量风电机组已经成为我国风电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1.2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的发展

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这是因为:

(1)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随着大气的气压、气温和湿度等的活动和风电场地形地貌等因素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这样风力机所获得的风能也是随机和不可控的。

(2)为使风能利用率更高,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直径大约在60m~100m之间,因此风轮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

(3)自动控制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和脱网、输入功率的优化和限制、风轮的主动对风以及运行过程中故障的检测和保护中都应得到很好的利用。

(4)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环境较为恶劣,在海岛和边远的地区甚至海上,人们希望分散不均的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无人值班运行和远程监控。这就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的发展

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低、稳定性较差的能源,由于风速、风向的随机性变化,导致风力机叶片攻角不断变化,使叶尖速比偏离最佳值,风力机的空气动力效率及输入到传动链的功率发生变化,影响了风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并引起转矩传动链的振荡,会对电能质量及接入的电网产生影响,对于小电网甚至会影响其稳定性。风力发电机组通常采用柔性部件,这有助于减小内部的机械应力,但同时也会使风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复杂化,且转矩传动模块会有很大振荡。目前,对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根据控制器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基于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传统控制采用线性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发电机电磁转矩或桨叶节距角,使叶尖速比保持最优值,从而实现风能的最大捕获。对于快速变化的风速,其调节相对滞后。同时基于某工作点的线性化模型的方法,对于工作范围较宽、随机扰动大、不确定因素多、非线性严重的风电系统并不适用。

现代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变结构控制因具有快速响应、对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设计简单和易于实现等优点而在风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鲁棒控制具有处理多变量问题的能力,对于具有建模误差、参数不准确和干扰位置系统的控制问题,在强稳定性的鲁棒控制中可得到直接解决。模糊控制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表示为语言规则用于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制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能够克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被调节对象有较强的鲁棒性。由于风力发电机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模糊控制非常适合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风电研究人员的重视。人工神经网络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的系统。利用神经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特性,可用于风力机的低风速的节距控制。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尽管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众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尚未完全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设计及制造技术。在设计技术方面,我国不仅每年需支付大量的专利、生产许可及技术咨询费用,在一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风电企业中,其设计所需的应用软件、数据库和源代码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在风机制造方面,风机控制系统、逆变系统需要大量进口,同时,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叶片和齿轮箱等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质量、寿命及可靠性尚有很大差距。其次,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不相协调,上网容量远小于装机容量。风电发展侧重于资源规划,风电场的建设往往没有考虑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从而造成装机容量大,并网发电少的现状。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中1/3未能上网,送电难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最后,我国风电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健全,包括风机制造、检测、调试、关键零部件生产及电场入网等相关标准亟需建立和完善。因此,展望我国未来的风电产业发展,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合理规范风电开发;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统一的风电标准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永祥,方征.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J].科技综述,2010(4):14-19.

[2]张明锋, 邓凯,陈波等.中国风电产业现状与发展[J].机电工程,2010,1(27):1-3.

篇(7)

[中图分类号]H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57-02

标点符号自诞生以来,就被盖上了“无声”的封印。人们心中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认识,标点符号只出现在纸上,不用也不能出现在人们的口中。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无论是用在文章里,还是用在标示中,标点符号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一定的语音形式,并在实际运用中发挥着画龙点睛、妙笔生花的作用。

有些标点符号在由书面符号转换成口头语音时,会有相应的一个或数个语言中已有的语言单位(多为词)和它相对,这就是标点符号的直接读音。有直接读音的标点符号共有九种。

一、问号“?”

问号是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停顿的标点符号。除了用在疑问句中,问号还可以用在这一场合表示疑问:对人物的生、卒年不详或存有疑问。例如:

(1)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杨素(?—606),字处道,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上文例子中问号表示对该人的的生卒年尚存疑问或缺乏足够的资料文献来加以考证,在诵读中“?”应念为“约……”或“……前后”或“……不详”“……待考”等。

二、省略号“……”

省略号是标明行文中省略部分的标号。在文章中,它表示说话、引文等的省略,或者表示言尽而意未尽、话完而音未断等。省略号在以下两种情况要考虑读音问题。

(一)标明举例的省略

如:中国女排曾经取得“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张蓉芳、郎平、梁艳、孙晋芳、周晓兰……正是当年的核心成员。

例句中的省略号在诵读中需要转换成“等”“等等”或“等+中心词”再读出来。因为文章篇幅有限,有时无法将所有内容列举完全,因而可借助省略号来表达。在文章的诵读中如果不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用“等等”读出来,就可能会造成意义不正确或不准确。

(二)略去次要词语,提出关键词语,以构成说明句子格式

如:有时,还可以用疑问句“是……,还是……”的形式来表示选择。例如:“是他回答的对呢,还是你回答的对?”

例句中的省略号应该根据具体的句子成分,应读成“怎样”或“什么”,如果不用具体词语读出来,很有可能在语言表达中造成误解,例如将“无论……都”直接读成“无论都”就可能给不熟悉这种语言结构的人造成它们就是一个整体的误解,不利于实现语言精确的表达。

三、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连接号需要读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连接两个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

分隔号用在这种情况下,表示时间、地点或数目的起止。例如:

(1)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合作论坛11月15—18日在安徽省池州市隆重举行。(《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4日)

(2)“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3)早晚用手指或牙刷按摩牙槽几分钟。每日叩齿30-50下。(《现代保健报》2001年9月20日)

因为连接号有时表示的是一个范围,在以上几例中应该读成“至”或者“到”。如不将连接号读出来,就会让人产生误解,尤其是前后的两个数目并不相邻,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读出来,就会让人莫名其妙。

(二)连接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之类

连接号用在这种情况下,是用来区别产品的型号、房间的门号等等。例如:

(1)北方航空公司MD—89客机昨天从西安首航南宁,获得成功。

(2)我们今天晚上会在2—1教室补课。

此时,连接号应该读成“杠(ɡànɡ)”,这已经基本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了,如果在语言交流中不将其读出来,很难使对方理解。

四、隐讳号“×”

隐讳号主要用来标明文章中需要隐讳的文字,隐讳几个字便用几个“×”表示。隐讳号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它可以替换隐去统括性词语,即代替泛指的词语。如:

(1)笔者翻阅了许多种篇幅不可谓不大——均为几十万字的,名称不可谓不响——皆为“××学”“××史”“××论”的著作,但几乎看不出一本有何突出贡献。

它可以代替不说明或不要说出的词语,如:

(2)站在××路口,我又回望那短短的××街。一家剃头店似乎生意还好。

它隐讳需要保密、不该说出的姓名、地点、日期、数字等,如:

(3)武警北京总队××支队××名士兵,奉命于××年××月××日集结于××地区。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隐讳,隐讳号“×”都应该在朗读中读成“某”,如若不然,则会造成语意的不通顺或不完整。

五、虚缺号“”

虚缺号用来标明缺漏、删除或无法辨认的字,一个方框代替一个文字。

例如: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召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着四个暗淡的金字。(鲁迅《药》)

虚缺号主要是客观因素导致的,空缺的地方多无法补出。当连续使用的虚缺号较少时,如以上两例,虚缺号在朗读中都可以读成“某”。而当遗漏或删除的内容太多,连续使用较多虚缺号时,也可以直接说出“此处漏字”。

六、分隔号“/、︱”

分隔号有两种,斜分号“/”和竖分号“︱”。竖分号常用在词语之间表示隔离或停顿,常见于字典、词典中,不需要读出来,而斜分号的问题则比较复杂。需要朗读出来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一)用在两个表示单位的词语之间

分隔号用在两个表示单位的词语之间,组成一个复杂的平均单位,表示“每”的意思,可直接读成“每”。

例如:音速是340米/秒,光速是30万公里/秒。

(二)用在日期和月份之间

分隔号用在日期和月份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日期在前,月份在后。

例如:1/10(十月一日),1/6(六月一日)。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分别在前后两个数字后面读出“月”“日“或“月”“号”。

斜分号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主要起到了以简代繁的作用,将一个或几个文字替换成相应的符号,便于书写表达。我们在诵读过程中必须读出来,否则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问题。

七、代替号“~”

代替号经常使用在字典、词典中用来代替重复的字或词。

例如:【语言】②话语:~乏味︱由于文化水平和职业的差异,他们之间缺少共同~。

对代替号的处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将它代替的部分完整读出就可以了。

八、缩写号“’”

缩写号是一个舶来品,来自英语的省略符。因为常常被用来省略年份,因而也常被称为“省年号”。例如:

(1)’91中国湖南首届国际森林节开幕。

(2)’01陕西考古最美收获。(《三秦都市报》2001年9月24日)

时间不断往前推演,因而缩写号代表的年份也是不断变化的,如它在例(1)中代表“19”和年,而例(2)中则代表“20”和年。在朗读这一类的文字材料时,务必将省略的年份按照正确意思读出来。类似于上述的分隔号和代替号,省年号也是为了书写方便而服务的,当书面转换到口头时,必须进行补充和完善,否则就会造成表意不明,难以理解。

标点符号作为书面符号,不像文字那样具有稳固确定的读音,因而长期被人忽视。一个个文字,只有普遍、固定乃至些许冰冷的语音,无法表达个性与感情。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字不能记录全部的语言,而标点符号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缺,真正让文章变得有血有肉。因而当我们重新将书面语音转化成口头语言时,必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音,并将其或准确或恰当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篇(8)

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呢?毋庸置疑,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在逐渐理解、消化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也普遍地存在着“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着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的现象。于是,有人感慨语文教学中出毛病最多的,正是教师冥思苦想所“成就”的“教什么”的内容,有人惊呼语文课教给学生的大多是“伪知识”,也有人感叹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不知道该教些什么。

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但如果只讲究科学性忽略其艺术性,必然导致教学的凝重、呆板,缺少那么一份活泼、隽永。我以为,授课者应以艺术为载体,把教育与美妙的艺术结合起来。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下面仅谈几点粗浅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

篇(9)

体育竞赛进行产业化运营时,其突出特征是其信息经济的特点。以奥运会为例,组委会的收入构成主要包括:电视转播权收入;TOP赞助计划收入;标志特许使用收入;组委会赞助收入等,其中电视转播权的转让收入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70%以上。而组委会收入之外的其他经济收入,也多与信息产业相关。这些收入的基础则是体育竞赛本身,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

然而,对体育竞赛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世界各国各有差异,在我国则更有争议,而且在实践中受到传统体制、传统观念及现实法律本身的制约。中央电视台大约到1997年才开始在转播国内体育赛事时向举办者交纳转播费,而目前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转播权谈判,足协与央视尚未达成协议。此外,体育竞赛的某些项目,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项目的表演能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以及如何在转播权的权原及权属上进行明晰的界定,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从电视转播权这一典型的、颇受争议的问题出发,探讨体育竞赛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并分析我国立法及现实法律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权原及解决途径

体育赛事由于其较强的自我封闭性和专业性,一般强调行业自律,并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根据国际惯例,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属于赛事主办者,包括新闻报道权、赛事画面集锦和赛事转播权。我国的体育竞赛转播一般由主办者和当地电视手进行,由当地电视台制作竞赛的节目,转让给其他购买电视转播权的电视台。在转让过程中,全国性的比赛,例如全国足球甲A联赛,是由中国足协牵头签约,然后将出售转播权所得利润分成给各个俱乐部和比赛地的有关单位。在外国,例如美国,由于其发达的电视网络,一般是由几大电视网来集中买断节目,再出售给各个电视台,实现制播分离,既节省了成本,又能提供较优质的服务。尽管这两种方式由于体育运动及电视业发展水平而有不同,但都面临相同的问题:体育竞赛的节目制作者、竞赛运动队以及队员、赛事主办者,谁才是转播权的真正享有者?转播权的性质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理清转播权的性质,才能深入的探讨其他问题。在许多著作中,基于我国以前的著作权法,将转播权与播放权作为邻接权的一部分加以论述,其实是不正确的。《保护邻接权罗马公约》专门规定了广播组织权,即广播组织有权:(1)授权或禁止转播他们的广播节目;(2)授权或禁止录制他们的节目;(3)授权或禁止复制未经其同意而制作的他们的广播节目的录音录像;(4)授权或禁止向公民传播其电视节目,如果此类传播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行使这种权利的条件由被要求保护的缔约国的国内法确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广播组织应享有权利禁止未经其许可而为的下列行为:将其广播以无线方式重播,将其广播固定,将已固定的内容复制,以及通过同样方法将其电视广播向公众传播。如果某些成员不授予广播组织上述权利,则应依照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使对有关广播之内容享有版权之人,有可能制止上述行为。有人认为我国199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第42条规定了广播组织权,是不确切的。而真正明确地规定了广播组织权的则是2001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该法第44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一)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转播;(二)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前款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广播、电视首次播放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这就明确将广播组织的版权(著作权)与邻接权区分开来。事实上,如果电视台自己制作节目进行播放,它首先享有节目(作品)的版权,其次才是广播组织权(邻接权)。体育竞赛的现场直播属广播组织权,而赛事画面集锦及专题节目,如果是电视台加工制作的,只要有独创性,就形成作品,其享有的是著作权而非广播组织权。因为邻接权无论是从权原、保护期限及保护程度方面都比著作权要小。因此,广播组织权是广播电台对非其制作的节目所享有的一种邻接权。转播权正属于这种邻接权,当然,它属于授权转播的权利人,而非转播者。

其次,在将电视转播权界定为邻接权的前提下,需要探讨的是其原始版权何在的问题,因为没有版权就没有邻接权。在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情况下,如果体育竞赛主办者授权电视节目制作者将竞赛场面制作成电视节目,若在剪辑等方面制作者进行了独创性劳动,则作者无疑应属节目制作者,而基于合同关系,可采用委托作品的形式使主办者成为版权主体,以获得法律保护。《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可见,除表明制作者身份权外,主办者与节目的具体制作者可通过合同解决版权归属问题。

如果说通过合同的约定即可将赛事制作成的节目版权问题明确的话,那么仅仅其直播(发送信号而没有独创性)就可获得版权,其真正的表演者,即参赛运动员能否享有著作权?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众所周知,著作权(版权)是作者、其他主体及其合法继受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其关键之处是其权利基础——作品。显然,运动员的竞赛不属文学与科学作品。伯尔尼公约(1971)将作品的范围概括为:文学、科学与艺术领域的一切作品,不论其表现方式或形成如何。在其例举中并未提及体育竞赛活动。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类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而最后一项中,至今尚未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体育竞赛表演的性质及权属问题。《WIPO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WPPT)第2条规定:表演者指演员、音乐家、舞蹈家和其他表演、演唱文学作品的人。笔者认为,体育竞赛的运动员所能受版权保护的应是其表演,即他们享有表演者权(当然若是独创的作品则享有表演权)。《保护邻接权公约》限定表演者权指表演文学、艺术作品之人,但在该公约第9条中,又采用许可主义,间接地承认那些不表演文学艺术作品之人也是表演者,只不过要由各国国内法予以确定:任何缔约国均可根据国内法律和规章,将本公约提供的保护扩大到不是表演文学或艺术作品的要求。据此,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将杂技艺术作品明确列举为表演者可以表演的作品,已将伯尔尼公约的作品范围扩大了。在此情况下,讨论运动员(包括体育竞赛节目的其他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些典型的运动竞赛表演项目,如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艺术体操等,都与杂技表演没有什么差别。它们具有以下特征:技能要求很高、难度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艺术性,是体育群体的智力成果的集中展示;具有极强观赏性;它同舞蹈一样可以有形再现。更何况,我国著作权法并未将可固定性作为作品受保护的条件。因而,这些表演就其本身而言,受著作权法保护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编排出来的融音乐、艺术动作于一体的艺术体操,实际上就是可独立使用的作品。但是,像举重、击剑、足球等程式性的竞赛,并没有特定的独特表演特征,而且风险性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可以不作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表演。国际上之所以不将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表演列入知识产权法中表演者权的对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体育运动的自成一体性、专业性、竞技性,使运动员的表演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等形式得到补偿,而通过电视转播权等形式可将投资一并收回;第2,体育竞赛就其宗旨而言是非商业性的,报酬权仅是其考虑的一项因素;第3,传统的体育道德观念并未认可体育竞赛的表演可以获得商业利益;第4,体育运动重视普及,这在现实中必然涉及重公益而牺牲一些私益的情况。例如,虽然欧洲联合广播公司出价甚低,但国际奥委会还是基于普及体育的宗旨拒绝分拆转让电视转播权而获取高额转播费,以便使广大观众能够支出少量费用即可观赏奥运会实况。最后,传统知识产权法的范畴也在发生变革,在体育竞赛与知识产权法之间除了经营性标记外,尚未有很强的结合。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和知识产权法体系的相对封闭性,可以设想用单行法的形式将一些竞赛表演者的权利明确规定出来,以切实保护运动员及其他创作协助者的利益。这一构想还基于以下两点理由:第1,是否保护竞赛者的无形财产权是由各国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的,体育项目的普及性和受欢迎程度与之紧密相连。第2,日益发展的“阳光产业”——体育产业也需要以物质利益(更独立的物质利益而非劳务性的债权利益)来调动竞赛者的积极性。例如巴西法律就规定了对运动员比赛的产权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在现实体制下,可以勾勒出我国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的一般权利框架。这种权利框架,以职业性体育竞赛(如全国足球甲A联赛)与一般性体育竞赛(如奥运会)的划分为基础。首先谈职业性体育竞赛。运动员(包括其他协助者)享有表演者权,在将其表演让渡给俱乐部(或其他组织)的同时还对其可独立使用的表演节目享有著作权。运动员与俱乐部(或其他组织)之间除了合同约定的雇用关系外,其独立的财产权受到保护。体育比赛的主办者享有竞赛电视转播权,然后通过合同关系与各参赛主体约定转播权转让费用的分成,并通过合同关系与电视节目制作者约定委托作品的版权事宜,而电视台则在转播时支付转播费。电视机构在转播时以独占许可使用或其他方式使用,也由合同予以约定。由此,就在合同的体系内划清了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并不会妨碍体育竞赛的转播和各方的收益。同时,基于体育运动的自律性,还可对运动员及其他相关者约定其权利义务,以免妨碍运动的普及。这样,就在自治性与法律性之间将体育竞赛转播权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就一般性体育竞赛而言,虽然参赛队或参赛个人不采用职业俱乐部的形式,但可比照职业联赛来规范各方权利义务。

2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转让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以内容划分,主要有三类:新闻报道权、赛事画面集锦使用权和赛事转播权。从播出范围来看,可分为全国性转播权和地方性转播权。从转播方式来分,可分为无线频道转播权、有线频道转播权、卫视频道转播权以及互联网电视转播权。一般而言,在新闻节目中使用赛事信号不得超过3min,且播出间隔不得少于6h,在节目中使用赛事信号权超过3min就需购买赛事画面集锦权,要转播整场比赛则需购买赛事转播权。只有购买了相应范围和内容的转播权的电视机构,才能获得赛事采访权和公用信号使用权。转让可以单独转让,也可一揽子转让,可采用独占许可转播,也可采用一般许可转播,这需要通过合同明晰,并报有关部门批准。这些并没有什么争议,而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如何进行转让?如何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现实操作中,主办单位享有转播权的财产权利,在具体转让中多采取集中转让方式进行。以全国足球甲A联赛为例,它由中国足协统一与各电视台进行转播权转让的谈判,收益与各俱乐部分成。集中转让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2:第1,节省成本,提高谈判地位与讨价还价的能力,而且可以协调各俱乐部之间的关系;第2,尽量缩小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分化”,减少由于财产的差距而影响竞赛水平的因素。但是,足协本身的地位尚未廓清,实际是一种行业自律组织又是管理机构,这种双重身份使其难以在进行电视转播权的收益分配上真正代表俱乐部的利益。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各足球俱乐部的投资者每年大约要在球队上投入2000~3000万元,而收入远未能补偿投资。因此,甲A球队冠名权频频易主。另一方面,中国足协帐面上渐渐积聚起几千万元的赢利,而在对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分配上,并没有与各俱乐部进行平等的协商。因此,尽管体育产业是阳光产业,但在缺乏产业的成熟运营机制、政企不分的前提下,电视转播权难以按其市场价值来转让,同时,甲A联赛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这种漠视真正的投资者与表演者利益的做法,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各俱乐部也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基础上试图组建NBA那样的联合公司,以实现商业运营与体育竞技的良性循环,在电视转播、广告、相关产业的带动方面形成产业链,以便进行企业化的转播权运营机制。这种做法值得提倡,而且在时下人们对足协两块牌了一班人马进行质疑的大环境下,实现以参赛者为主体的产权运营机制,将是中国未来体育竞赛运营的当然选择。这种情况下,若足协集中签约,则是一种信托关系,即各俱乐部通过信托合同委托足协集中与各电视机构签约,足协根据与俱乐部之间的协议来分配收益,并不得违背信托合同。同时,基于体育运动的自治性和独特性,各俱乐部必须委托足协集中签约,而不能私自签约。这样,就将足协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行业自律职能区分开来,足协就可在职权明晰的基础上正确地履行职责。同理,其他各类活动也可比照这种法律关系进行操作,而这种做法,又有200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作为依据,显然是一条合理合法的选择。

体育竞赛首先是一项公益事业,但也包含着私人利益、局部利益。因此,要协调好各方利益,才能推动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我国目前体育电视转播权价格普遍较低,而且央视在与各竞赛主办者的谈判中压价现象严重。这除了竞赛本身的水平外,还与整个体育及媒体运作与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一两家电视台形成了强势媒体,占据垄断地位,势必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变相压价。例如,中央电视台转播甲A联赛的各种广告收入及赞助收入上亿元,而受让转播权支出费用仅几百万元,还在2002年甲A联赛转播权上不肯让步,要求压价,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赋予央视在国际体育比赛、奥运会、城运会及全国性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购买与谈判上独断地位,更增强了央视在转播权问题上的主动地位,不利于其他电视机构的竞争和体育赛事转播与体育运动的推广。在广播电视机构不准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的今天,这势必成为制约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一大制度。因此,在电视业引入商业竞争、制播分离的形势下,引入地方电视台与央视的竞争机制,才能有利于良性竞争环境的实现。在确保央视在新闻及时事宣传中“喉舌”作用的同时,必须将文娱节目引入公平竞争,才能正确协调各个电视机构的关系,更好地普及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在体育竞赛产业运营中,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将转播权、门票收入、赞助、广告收入等各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将广告与赞助及转播权结合起来,打造规模效应,引入外资和民间投资,才能将竞赛的运营做活、做好,也使体育在带动相关产业和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真正起主导性作用。

3结论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产生的价值每年已超过4500亿美元,体育产业成为了“阳光产业”,体育竞赛在保持其非商业目的和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同时,在商业的推动下得到了更迅速的普及和发展,而电视则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在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和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背景下,推进体育竞赛的法制化已迫在眉睫。本文仅从知识产权角度论述了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的一些基本问题,限于篇幅,对行政管理体制、国际交往中的国际私法问题则很少涉及。总结全文,笔者的结论是:

(1)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是一种广播组织权,属于著作权(广义)中的邻接权,它属于赛事主办者,但并不排斥某些项目运动员及相关人员对其表演所享有的表演者权,即一种著作邻接权;

(2)体育竞赛(特别是俱乐部形式的竞赛)在专业体育组织与参赛主体之间分配电视转播权时是一种信托关系,参赛主体才是委托人,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由信托合同约定,但受体育竞技纪律的规制;

(3)发展电视业的竞争与体育产业的多极化参与是普及体育运动的根本大计,行政机关与自治团体分开,创造自由宽松的竞技环境和商业环境是现代体育与传媒优势互补、协调合作的现实出路。

【参考文献】

[1]赵淑萍,王银桩.美国电视纵横.华文出版社,1999:18.

[2]温源.奥运大商机——2008奥运会全接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4~46.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04.

篇(10)

高职生学习普遍缺乏积极性,对学习有畏难感,甚至恐惧感。因此教师要注意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比如:我们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时候,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找出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那么我们只要他能找出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很好了。这两种说明方法浅显易懂,掌握了就不容易忘,这样,一节课下来他们没有一无所获,至少知道了这两种的说明方法,也没有因为不懂难懂而放弃学习。也算学有所成了,总比厌学逃学要好上许多。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渠道展开教学,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古代的服装及其它》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及相关的历史。没想到他们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注重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生对于所学的专业及以后如何从业等等的关注度都比较高,因此语文教学中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进行语文教学。做到这点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训练的落实。如写作训练,这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按课本里的训练要求学生肯定达不到也没兴趣,那不如由老师自己寻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点让他们去交流,去写作。比如:我在上电子班的语文课时,和他们的专业老师联合起来,让他们写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当作作文。这个想法得到了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因为他们也正为学生的实验报告词不达意而头痛呢。学生呢,当然也是乐而为之,做一份事情完成两顶任务,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大家各得其所,都做得很开心。再比如:语文课本口语交际训练中的聘用演练,就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老师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4.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视野,多实践 

篇(11)

在传统的学生考核机制中,采用的是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对于一些理论学习要求强的学科来说这样评估方式是可取的。但是,电子技术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单一的考评模式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材理论性过强

电子技术这门学科涉及许多专业名词,比如“有源逆变电力”和“无源逆变电路”,学生看到这些名词很头疼,如果再加上单一的授课模式,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若没有了兴趣,后期的学习只会变得越来越难。

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配套

理论课和实践课因为任课老师的不同,在教学中授课内容、授课进度以及授课的重点不完全统一。有时在进行实践课教学的时候,理论学习还没有讲到,因此许多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没有深刻了解,许多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重新做了一遍。即使学生要实践的理论课已经学过,但是时间过得比较久,学生已经遗忘了学习内容,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一体化教学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主角的静态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采取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得到及时巩固,又不会出现重复学习知识点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关于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编排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

教材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因此对于教材的选用和编排是很重要的。以往的教材过多注重理论,新编的教材就要在理论之间穿插一些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讲到任务三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时,一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实物和图片,另一方面给学生展示使用晶闸管的一些成品电路如电风扇的调速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另外,对于教材的选用也要与时俱进,不能选定一本教材之后不再改变,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很快的,教学要和最新技术相结合,不能让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早已经过时,出现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脱节的现象。

2.培养能够同时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师

针对目前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和实践课是由不同老师授课的现象,培养能够同时教授理论课和实践课的一体化教师。对于这些老师的培养,一是可以从企业直接引入技能型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二是对原有的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原有的教师对教学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培养,就能让他们对教授的课程有更深的理解;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不要将专业课老师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一体化课程必须安排一体化老师来上,如果电子技术、电子技能与实训还是分开上,或者分教师上,这样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又将回到传统模式。

3.教学地点选在电子实训室

在电子实训室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课本上提到的抽象的名词以实物指给学生看,学生会对所学产生兴趣,对于所学有直观的感受,也能增加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对“电流控制型开关稳压电源的调整与测试”这个任务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将任务中相关设备摆出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而督促学生仔细研读教材,学生从“要我学”逐步向“我要学”转变。

4.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机制

鉴于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性,对于它的考评要集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操作水平、展示水平、报告书写水平以及出勤率等方面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