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统计学研究生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0: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学研究生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统计学研究生论文

篇(1)

引文分析法是一种应用于图书馆文献采集的有效工具,引文分析法需要建立在全面的引证数据基础上,由于对大量数据进行搜集、统计、分析,既费时又费力,所以在手工方式下使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当今,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引文分析法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介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作为一种在计算机辅助下实现快捷、方便、准确的引文分析的方法。

2.引文分析方法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由规划、选择、收集、整理、组织、保管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水平可通过馆藏评价来衡量。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科学、定量的评价方法,它是借助文献的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和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在文献计量学研究中,以引用数据为基础的计量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其中引文分析法是文献计量学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所谓引文分析就是用数学和逻辑学方法对期刊、论文、专著等研究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及规律进行分析,以揭示出它们所蕴含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核心期刊的测定,文献规律的研究,情报检索系统,情报预测研究,对文献的评价,馆藏分析及图书采集中,其内容包括引文量、引文时间、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作者等的被引规律分析,自引规律分析等。

2.1被引规律分析

被引文献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文献类型、学科内容、语种、年代、引文出处等。依照不同要素和指标,可以将被引文献分为以下一些类型:被引文量按频数分布;被引文按年代分布;被引文按学科或主题分布;被引文按文献类型分布;被引文按语种分布;被引文按国别分布;被引文按著者分布;被引文按期刊分布。被引文量指某一主体对象(论文、期刊、学科、著者等)含有的参考文献数量。通过被引文量的频数分布分析,可以揭示作者吸收和消化情报的途径和能力及作者使用情报源的习惯和方式特点【51。被引文年代分布是从时间的角度对引证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反映被引文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常用于文献老化和科学史的研究。通过对被引文年代分布曲线的分析可大致确定被引文献投入使用的周期,中、夕卜文被引文献从出版到被利用的平均时间差及科学文献被引用的最佳年限。被引文献类型分布即各种类型的文献(如图书期刊、特种文献)在参考文献中f例,研究被引文类型的分布可以相对显示出各类文献的情报价值。被引文按文献语种分布对图书情报部门有计划地引进外文文献、译文选择、外语教育等都颇有参考价值。

2.2自引规律分析

被引文献是自己以前所发表的文献(或者说作者引用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献)的文献引用现象叫做“自引”。在全部引用文献中,自引文献大约占有1030%。自引是一种特殊的科学文献引用形式,它所包含的特殊规律性对揭示作者、机构、期刊和学科等科学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十分有用。自引统计是对科学主体的文献自引关系进行定量描述(测度),为自引分析提供定量依据。文献自引的测度指标包括自引量、被自引量、自引率和被自引率。自引量代表主体的文献自引绝对强度,自引量大,说明主体的研究方向较为稳定,其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学术观点具有连贯性、系统性,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自引率代表某主体对其自身的依赖性程度(简称自依赖性)。自引率高,则自依赖性强,说明作者较强地依赖于自己的前期研究,反之则表示可能其研究课题之间关联不大,或是作者注意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

3.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

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及C6模式,运用PowerBuilder作为开发工具,进行系统的前台窗口对话界面设计,后台采用可靠性、安全性高的数据库管理工具Sql2000,从数据录入和信息统计两大部分出发,实现学位论文引文量统计(包括每篇论文引用的文献量、论文引用文献量最大最小值、频数分布、专业/学科平均引用文献量),按语种分布统计引用文献量及其相对数,按引用文献类型统计引用次数及其相对数,按年代统计某一年或某一时间段内引用文献数量,常用期刊文献按中外文分类统计引用量,常用图书文献按中外文分类统计引用量,计算馆藏文献收藏率,自引及引自导师文献人数及引文量统计等功能。

3.1流程设计

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为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能有效地帮助图书管s购图书°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用户登录,如果登录失败则结束,否则成功则转入下一步。其次,用户可以进行基本参数定义或进入引文信息管理录入或导入论文信息及论文的引文信息,引文信息输入成功后转入下一步设定引文分析的抽样参数。选择论文年代范围及论文级别等抽样参数后则可直接转入下一步,对设定范围内的论文应用引文分析方法对引文信息进行统计,对统计结果可导出报表。

3.2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科学性与使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设计开发进行构思,其设计功能涵盖了基本参数设置、引文信息管理、引文统计管理和系统维护与管理四部分,基础数据管理是系统的基础,用以添加、删除或修改引文分析时所需要的基本参数,包括文献类型目录、文献语种目录、学科/专业目录以及抽样参数;引文信息管理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引文数据的管理,主要实现对引文数据的录入、编辑、删除及导入等功能;引文统计管理是用户最为关注的功能,主要实现引文分布统计、特殊引证统计、常用文献统计、引文量统计等。系统维护与管理主要实现系统日常维护与管理,包括用户账号管理、用户权限设置、更改口令及在线帮助等,图2所示为引文分析系统软件结构。

     

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将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信息及论文的引文数据通过客户端准确的输入到计算机,利用本系统的功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以产生图书馆管理人员所需的各种统计信息。引文分析系统是个典型的分析型处理系统引文信息统计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该功能建立在引文分析法的理论上,并发展了其原有内容。在引文分布统计中,不但包括被引文量按频数分布、被引文年代分布、被引文按文献类型分布、被引文按语种分布,还包括了对引文语种、类型、年代的联合分布;在特殊引证统计中,除了自引统计,还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特点,增加了对引自导师情况的统计功能。在常用文献统计模块中增加了对常用图书及其他文献的统计,从统计的结果不仅可以看出哪些是研究生所需要的书籍,而且还可以反映学术界的较受欢迎的书籍和网站。图3给出了常用文献统计界面。

3.3系统应用

为具体说明本引文分析系统的实施效果,现选取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共24部博士学位论文为分析对象,列举了引文分析系统在引文数量、语种、类型统计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文中的数据表均来自于系统导出的Excel表格)。由论文引文数量表及被引文量的频数分布可以看出该校博士生的文献需求量较大,并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消化文献信息的能力。以篇均引文量133篇为中心,形成了中间高,两极低的正态分布,如图4所示,基本符合被引文量的规律。

篇(2)

 

序言

《易》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团队中的团队成员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存在差异,而且在思想观念、信心勇气、品格意志、传统习惯等个性上存在着差异。要提高协作的效能,加强认同管理至关重要。

1团队认同

“认同”一词译自英文identity,起源于拉丁文idem。“认同”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同一性”;二是“独特性”,即时间跨度中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自我认同本质上是人对自我身份同一性的执着寻求,是自我人格确当性的艰难求证,是人对作为一个社会性存在之人性整全性、健全性理想的永恒的理解、追求和合理表达。自我认同实际上是自我不断重新确认自己的过程,是把握自己、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获得生存理由和生存意义的方式。寻找认同的过程,就不只是一个心理的过程,而是一个直接参与政治、法律、道德、审美和其他社会实践的过程。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认同的形成和定型的过程。自我认同使人有了一个本体的支点,它是人对自己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定位,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某种地位、形象和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性质的接受程度。当代著名社会政治哲学家,加拿大的查尔斯·泰勒教授认为,自我认同是由承诺和自我确认所规定的,这些承诺和自我确认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视界、立场,使自己能够在各种情境中尝试决定什么是善的,或有价值的,或应当做的,或者我支持的或反对的;一旦失去这种承诺和自我确认,人们就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法判断事物对他们的意义[1]。安冬尼·吉登斯认为管理学论文,如果没有相应水平的潜在情感承诺,意义的认知框架就不会创造出一种信念,而信任、希望和勇气都与这种承诺相关联;创造性意味着在涉及预先确定的活动模式时,能够创新地行动或思考的能力,它与基本的信任认同紧密相关[2]。

团队认同就是当个体对于团队的信仰达到自我参考和自我定义的时候。Trail&Anderson(2002)检验了八种动机(替代成就、获得知识、审美、社会交易、戏剧/兴奋,逃避、家庭、和运动员物理技能评价)对运动团队认同变异的解释力,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动机解释了认同超过59%的变异”论文服务。

人们认同团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自我概念和效能感。一个人如果其自我概念部分基于团队的、职业的,或组织的认同,那么他或她参加团队活动带来的团队认同将会阐明并肯定他或她的自我概念。总之,人们对团队的认同越多,他们越有可能经历特定的心理回报,比如高度授权的感觉。如果团队内缺少了很强的共享认同,团队成员很可能消极地评价其他团队成员的行为,当问题或错误表达发生时很可能假定是竞争情形而不是合作情形。如果团队认同很显著,团队成员往往倾向于更忠诚、更信赖,更可能就出现的问题进行谈话管理学论文,可以减少误解,并可能潜在地促使信息流动,致力于维系的团队联系并促进团队福利。

2知识生产的新趋势

知识生产就是知识的生产。2000年国际经合组织(OECD)将其定义为个人、团队或组织成功地生产新知识和实践的境况。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研究商业化的发展,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吉本斯(Gibbons)等人的研究,当下的知识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相比,有以下新的特点:

一、知识生产更多地置身于应用的语境中。传统知识生产是在专业学术背景下进行的,而新知识生产是在应用语境下进行的。

二、知识生产由于更多地源于实际问题(如项目建设、事务管理等)解决的需要,因此具有天然的跨学科性质。

三、知识生产的场所和从业者呈现出“社会弥散”和“异质性”的特征,不同背景的知识工作者如学者、研发设计者、生产工程师、熟练技工和社会科学家参与了知识的生产,如网络公司就是知识生产团队往往是异质性很强的团队。

四、知识的生产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利益,社会问责已经渗透到知识生产的整个进程之中。

五、对知识质量的关注已经不限于知识、学术本身规范的要求,同时要兼顾智力、社会、商业和政治利益等各种因素。

吉本斯把传统的以学科和大学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模式称为模式I,而把新出现的知识生产模式称为模式II。知识生产的应用语境、知识生产的“超学科性”、.知识生产主体和场地的多样性、知识生产的反思性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多样性为知识生产模式II的显著特征[3]。

知识是通过群体合作被创造和应用的,因而知识最终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关,但是这一事实却长久以来被视而不见。知识生产要充分考虑了知识操作对组织及社会背景的强依赖,尤其强调人际互动以及社会资本的作用,把焦点放在更关注行为并将其置于实体性社会关系之上管理学论文,由此将知识生产统一在网络化的实践共同体之中来进行讨论,从而自然消除了传统的组织学习研究当中人为设置的藩篱。网络化实践共同体涉及多个社会共同体间的协作,它们有各不同的规范、文化价值观、认知偏好等,因而知识生产只有在至少能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员之间才可能进行,这恰恰反映了知识生产的社会建构属性。因为知识只有在导致行为产生的情况下才会体现价值,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它处于被知道的背景中才能理解到。行动、理解和沟通间的相互关系是知识生产的关键,参与互动的方式则居于知识生产的核心地位。创造性的经验是个人价值感并因此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支撑。如果个体不能创造性地生活,那么无论是因为他们被强迫重演故伎惯例,还是因为他们不能充分有效地与周围的个人和客体形成紧密的联系,“公民冷淡”和“犬儒主义”就可能发生。知识生产包含了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等内容,其中知识创新又包括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知识创造认为新知识的产生得自于知识的连续转换—即以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所组成的一个无终点的知识螺旋之中。

3知识生产新形势对团队认同管理的启示

在以时空分离(跨越时间与空间领域的社会关系的联合)、抽离化机制(驱使社会生活脱离固有的规则或实践的控制)、制度反思性(多数社会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依据新的知识信息对之作出阶段性修正的敏感性)为特征的现代性背景下,彼得·什托姆卡在《信任》中指出,当代在进行着两种社会学范式的转变:从对行动“硬的”、功利的、工具性的、实证主义的想像(以行为主义、交换理论、博弈论、理性选择理论为例)向行动“软的”、人文主义的、有意义的想像(以符号互动论、现象学、解释学、文化研究为例)的转变;从把行动看成完全理性的、始终算计的、一贯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花费(“经济人”)的想像向对人的更丰富的图画——包括情感的、传统的、合乎规范的以及文化元素:价值趋向、社会联系、依恋、忠诚、团结、认同——的转变[4]。面对以知识生产模式Ⅱ为标志的新的知识生产组织——成员背景、身份、专业、文化差异性很强的团队的出现,同样需要我们加强团队认同的概念、内涵、前因、结果和测量评价方法的系统理论研究,进一步反思团队管理的行为与艺术。总体来说管理学论文,我们要从团队的构建、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的培训、团队的激励、团队的沟通、冲突的管理、团队的决策、团队的领导、团队的文化作系统的思考,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提高团队成员的认同感和合作意识,以达到1+1>2的管理绩效[5]。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愿景、目标激励。美国学者沃伦本尼斯指出:“伟大的集体是充满活力的乌托帮,是人们的期望所在”论文服务。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寻找意义。使每个团队成员感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如同寻找圣杯那样伟大。所以对团队愿景、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使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接受团队的价值观,实现价值认同进而实现对团队的认同。

二、制定团队合作规则。即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与他人相处时必须遵守的标准。如支持规则、沟通规则、协调规则、反馈规则、监控规则、团队领导规则、团队导向规则等。团队成员熟悉这些规则,可使团队内部运转畅通、关系融洽更加容易。

三、提高组织声誉。中国人尤其看重面子,高声誉的团队会使团队成员觉得很有面子,进而满足受尊重的需要。致力于提升团队的整体声誉,通过满足员工的高层次心理需要,增进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

四、提升管理者素质。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更多地体现在对团队管理层的认同。因而加强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将会极大地促进成员对团队的认同。

五、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文化。通过打造平等民主、协作创新、学习融合为特质的团队文化,提高团队成员的学习认知能力、沟通分享能力、系统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团队管理绩效。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泰勒著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译林出版社,2008(5)

[2]:安冬尼·吉登斯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5)

[3]:MICHAELGIBBONS.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ncontemporary societies[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1994.

[4]:[波兰]彼得·什托姆卡著程胜利译.信任.中华书局,2005(4):1-22

篇(3)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19―03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论文的选题是研究的起点,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对于是否具有应用性,能否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自1960年我国开始自己培养研究生起发展到现在,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人数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但由于各高校对研究生论文题目没有统一的分析,致使研究生在选题时重复选题不断增多。本文对1982―2003年我国部分体育校、院系硕士研究生的996篇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试图从整体上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水平进行分析,从而较客观地反映和总结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学位论文选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和选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全国体育校、院(系)1982―2003年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96篇。

1.2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年代分布 从统计的历年学位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自1982年到2003年我国所培养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分布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变化(表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数量不均衡,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大项,在我国开展的较为普及,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居各专项的首位;篮球作为普及性、娱乐性较强的集体项目,学生论文研究也较多,数量居第二位;体操专业论文数量位居第三,其涵盖了健美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研究方向,大众健身运动的发展对于体操运动的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对来说,我国的水上与冰雪运动的科研论文数量较少,研究生论文中涉及冰雪运动中的更是不多见。在近20年中,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研究生论文选题仅有16篇,可能是由于该运动具有地域特点,对场地、气候等有特殊的要求,在我国开展尚不普遍的原因。

从柱状图(图2)显示出,以每四年作为一个时间阶段,其中以2001―2003年这一阶段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为最多,其次为1986―1989年时间段,以1998―2000年时间段为最少,2000―2003年三年时间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超过了1998―2000年时间段,显示出我国研究生培养力度的不断增大。

近20年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学位论文的数量均呈现波浪式变化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看都呈上升趋势(图3)。说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数量均呈现上升势态。

2.2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生论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可信程度和可推广程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大部分着眼于竞技体育,对运动员开展的研究题目数量远远高于普通人。所统计的近20年来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位论文,多以体育院校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而以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研究较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的实验条件有限,经费较少,很少有机会能直接接触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直接研究。相信随着更多国际赛事在我国的举行和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大赛,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将会逐渐具有更强的代表性。

在所统计分析的这些研究生论文中,针对普通人开展的研究较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群也会愈加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群众体育也将成为体育事业中的一大发展领域。如何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针对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体育运动,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纳入具体的日程之中。

2.3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统计发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中大部分研究中能够做到选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如上表所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为调查访问、文献资料等,多属定性研究。

测量评价法在进行训练、恢复和技术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做到客观、定量分析,但由于测试仪器的配备限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难度,故在学生论文研究中采用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研究采用了数理统计法,这表明研究者在综合研究中力图更科学定量地描述研究成果,揭示各变量之间地数量关系,也反映了我国体育科研在方法学上的一大进步。一些专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学的支持。

增加实验法等实证性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可靠性和准确性。虽然目前测量评价及高新技术的科研方法被利用的仍然比较少,但已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

2.4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务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及其特点 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论文选题领域逐步扩大,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等特点。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分布来看,各专业的研究方向科研选题格局已趋于稳定。选取教学理论与方法、训练与比赛及运动心理方面的课题占50%以上(表3)。表明大多数研究者在选题时会选取和自己专业特长贴近、接触相对较多,相对具有较好研究条件,符合自身知识结构的课题。

在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经研究发现,与运动心理相结合的论文呈现增加趋势。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承受巨大的训练量,承受疲劳、艰苦、单调、枯燥等方面的心理负担,又要克服学习某种技术或动作时产生的恐惧、紧张情绪,还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不利因素,为比赛提供可靠的心理保证,更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地表现出其动作的高、新、难、和其流畅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实现。所以,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论文选题中对心理学的研究保持在10%左右。对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上,因为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此外,对运动员智能、认知和反应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研究。

在体操和田径运动中,与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相结合的研究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其百分

比达到40%左右。完成高质量的动作,必须对其动作技术进行深刻、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现代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中,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定律,运用多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对动作作出有价值、精确的分析,能使运动员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动作的创新。此外,对于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表明对运动技术的分析诊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已成为研究的一中普遍趋势。

在与冰雪运动相关的14篇研究生论文中,关于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有9篇,约占64.28%。这在体现了动作技术重要性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冰雪运动研究不仅数量较少,其研究涉及的领域也过于狭小,一些对于训练监控至关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研究较少,涉及到运动损伤的研究也显不足,关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各项运动技术中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社会学问题、体育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高科技探讨运动规律的课题较少,这些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选题方向 从总体上讲,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能与教学和训练时间紧密结合。但在研究的内容上、方法学的运用上、研究的视角等方面仍缺乏创新,对于一些急需的前瞻性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同时,选题中还存在题目过于宽泛,研究内容的内涵过大、研究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2.5.2 研究水平 1)论文的研究水平不均衡。研究成果总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部分论文的研究结果实用性不强,研究结果难以转化。

2)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生知识面狭窄,掌握某些新学科知识不够,难以深入去探索某些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脱离实际。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不敢涉足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的前沿性问题研究。这一状况也反映出我们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的不足。

3)一些论文在探究内容、方法上、观点上没有突破,“小题大做”者有之,“无病”者有之,对很简单的问题“故弄玄虚”者也有之,缺乏创新性思维是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2.5.3 论文的研究方法 从学位论文所采用的科研方法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等,一些前沿的科研方法应用较少。

1)以调查访问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比重过大。运用这种方法的论文大都以对专家调查的意见作为科学依据。而在使用中往往忽略对专家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与特长的了解,仅以对专家意见的统计分析作为科学论据,必然带有许多主观片面性。

2)采用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课题,由于疏于对问卷信、效度的质量控制及填写问卷调查对象的认真程度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研究问题采用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研究较为深入的选题较少;定量研究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选题较少;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少;方法学上有所创新的研究选题较少。

4)统计方法的应用有误,在很多论文中,较普遍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有不少论文却忽略了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简单套用,从而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对统计结果解释时,往往又脱离专业知识经验,使结论绝对化,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3 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较广泛,以体育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居多,结合体育实践,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较少。

2)从研究领域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集中在对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各种现象与矛盾的研究上,对国外的训练、比赛、教学中的问题也有涉及。

篇(4)

2.强化金融研究生金融计算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3.多维互动式:研究生金融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4.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6.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模式创新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

7.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8.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9.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10.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11.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12.“分类协同型”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14.金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探析——以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为例 

1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录取1982年度硕士研究生

16.美国金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析

17.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18.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9.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创新能力——以金融学专业研究生为例

2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3.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24.金融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25.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6.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27.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28.金融专业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29.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生就业分析与探讨 

30. 财经类研究生“三个自信”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为例

31.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32.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基于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特点的分析

33.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4.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35.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6.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37.金融危机下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38.校企协同模式下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39.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40.西部地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41.谈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 

42.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43.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通胀惯性特征及货币政策研究

44.对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45.金融学中大数据思维的应用研究

46.试论金融学研究中大数据思维的运用

47.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48.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4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50.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51.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5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54.金融危机下研究生创业的几点思考

55.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56.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机制探析

57.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8.对匈牙利银行改革的考察——刘鸿儒同志在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报告(摘要)

59.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一九八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60.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择业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为例

61.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62.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63.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64.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6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1983年招考研究生试题

66.金融危机笼罩下美国高校研究生资助的理念、策略与价值借鉴

67.金融全球化新时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之思考

68.首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经济理论讨论会(金融组)综述

69.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

70.我国金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及供求状况研究

71.金融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72.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73.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4.金融危机下硕士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

75.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

76.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77.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78.金融学专业《计量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79.关于金融学科界定的探讨

80.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金融统计学》教材编写初探

81.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双师”制探索

82.金融学术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比较探究

83.东南亚金融风波与港元联汇制

84.全球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85.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

86.浅谈应重视金融电教教材建设

87.加拿大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科技发展的新举措

88.衍生金融市场的正面经济效应

89.金融危机时医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90.黑龙江省金融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91.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92.构建适应金融人才差异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93.转被动为主动——金融IT人才培养机制当与时俱进

94.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对接新兴服务业发展研究

95.新疆与全国金融学课程内容及体系差异分析

96.数理金融研究前沿与公司理财问题探讨

97.知难而上 创新突破 积极调整产业战略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98.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途径之浅见

99.吕家进——结合邮储实际积极做好农村金融创新

100.英语专业硕士金融翻译课程教法探索

101.全日制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制

102.一个执著金融梦想的人——记80级校友高飞

103.我亲历的中国金融教育历程

104.在国际金融的研究道路上

105.面试闯关终结金融职场“七年之痒”

106.总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甘培根谈——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107.美经济学家认为控制资本并非防范金融危机的良方

108.基于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金融硕士教育研究

10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111.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     

112.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篇(5)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1-02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LU Ping SHI Jingjing

School of Pharmacy, TCM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hig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of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was re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from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animal;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是研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的一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使学生接受动物实验中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动物实验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随着时代的进展,实验动物科学为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其重要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1]。但是,与西医院校相比,在中医药院校对学生动物实验等方面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多数中医药院校本科阶段的专业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只在药理学、生理学等课程中分散学习了动物实验的相关内容,因此造成学生们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方面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动手能力较差,也使部分高层次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科研水平难以在短期内提高,以至于与现代中医药科研工作的要求形成反差[2]。因此,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如何开展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的教学,满足培养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需要,一直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思考的问题,自我校开设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以来,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1 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

1.1 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发现,虽然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本科阶段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也多少做过动物实验,但大部分学生动物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很差,许多学生连大、小鼠如何保定都不会正确操作,对实验动物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急需提高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因此,虽然在本校该课程是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但很多研究生导师都要求学生选修这门课程,以便为之后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基于所培养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加上课程学时的限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动物实验方法为主,主要向学生介绍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科学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及动物外科实验操作方法等内容,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尽量多地安排不同类型的动物实验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为辅,主要向学生介绍实验动物的概念、分类、选择,动物模型、常见实验动物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们在今后从事动物实验时,能够从实验目的和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各种实验动物。而对与研究生以后科研工作关系相对较小的实验动物育种学和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

1.2 适当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以后进行科研实验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内容。对于医药院校的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实验很多都与药物有关,药物的配制以及剂量的确定对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十分重要。因此,增加了常用中西药物或试剂浓度的表示方法、给药溶液的配制与换算、不同种属动物间剂量的换算、人与动物用药量的比例换算等内容。另外,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其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3]。而在本科生阶段,学生缺乏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有的同学甚至连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都不会写,或者很不规范,因此,该课程还增加了动物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运算,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实验报告与论文的撰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结合相关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进入实际科研工作之前,对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为以后能够迅速准确地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3 介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方面发展前沿内容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补充和课程有关的一些开拓性、前沿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例如:讲解传统屏障系统特点的同时,介绍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独立通气笼具设备(IVC)的特点以及在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饲养和饲养中的应用情况;讲授传统动物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中,介绍基因导入技术、克隆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等知识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当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医学发展前沿的这些最新技术,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对于今后从事科研实验研究的研究生们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实践性强,而课时有限,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视性强的特点,在课件中尽量补充大量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图片及影像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的矛盾。但是,多媒体教学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而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4]。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练习,在每次理论教学完成后,都会安排与之相关的具体实验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安排上,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为1∶2,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的比例,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在部分章节中尝试引入自主授课式教学[5]或PBL教学[6]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程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由三部分组成:①平时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占总评成绩的30%。②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实行一对一考试,试题由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实验操作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指导教师根据完成的情况评分。占总评成绩的60%。③撰写相关综述或小论文。要求学生查阅与动物实验或实验动物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独立完成小论文。如果在批改过程中发现互相抄袭、内容雷同的,成绩均为零,并令其重做。该部分占总评成绩的10%。通过这些考核,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4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对我院2006~2010级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该课程得到了导师和学生们的认可。通过课后反馈了解到,课程中加强动物实验操作技术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对实验动物相关知识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动物的认识,有助于今后科研工作中对于实验动物的有效利用。同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讲授完相关理论内容随后就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安排对强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操作技术的掌握非常有效,学生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还存在着教学课时不足,实验场地偏小,实验教学仪器台件数不足等情况[7-9]。今后,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还需继续努力改进、扩大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还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凤奎,王纯耀.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3-4.

[2] 章敏.中医药院校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1):846-847.

[3] 蔡红兵.研究生论文撰写及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管理的措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04-105.

[4] 寇冰,陈朝阳,宋国华.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339-340.

[5] 何惠宇,满云娜,王星.自主授课式教学在成人口腔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0-111.

[6] 姚领爱.关于开展PBL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09, 21(7):34.

[7] 陈树君,张秀夯,陈玲,等.病例情境模拟考核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06,114.

篇(6)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简称QSAR)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由结构活性关系(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简称SAR)发展而来的。QSAR是通过对已知结构且有生物活性系列化合物(如一系列有相同药理作用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进行化学信息学的计算,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建立活性与化合物结构之间定量关系,解释由于分子结构的变化影响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改变,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有效的QSAR模型,如果有新化合物的出现,且其结构数据已知,可以预测其生物活性,也可以优化结构改变现有化合物的结构以提高其生物活性。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化学毒剂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合理设计。在经历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定量构效活性关系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长期以来,肿瘤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全世界的科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付出了巨大努力,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肿瘤的致病机制,采用各种手段来进行预防、诊断与治疗,但肿瘤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WHO文件显示:过去数十年中,全世界每年有近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估计2020年将升至1000万。对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切除、放射治疗和用抗肿瘤药物进行的化学治疗。抗肿瘤药物有“细胞毒”和促进分化等作用,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等,从而可以治疗或治愈肿瘤,而且由于其相对低廉的费用,被大多数肿瘤患者所接受。

尽管肿瘤的化学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但肿瘤的化学治疗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实体肿瘤占恶性肿瘤的90%但多数实体瘤如肺癌、肝癌、结肠癌及胰腺癌等还缺乏有效的药物;现有的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太大,缺乏选择性;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抗药性[1]。

QSAR主要侧重于药物早期的研究和发展,为新药物分子的筛选的和设计开拓了新的途径[2],在受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定量构效活性关系研究,用生成与受体结构互补的配体的方法来发现可以针对特定肿瘤、特定靶点的非细胞毒类药物,使之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随着新QSAR模型的建立,极大地缩短了新药合成的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并能在某种程度上预测药物对特定肿瘤人群的有效性。为肿瘤治疗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肿瘤的化学治疗药物发展很快,每年都有大量抗肿瘤药物研究文献发表,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大量投资,美国就此专门成立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NationalCancerInstitute,简称NCI),成为了世界抗肿瘤的权威机构。

国内研发方向主要以含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以改善其药理学特性,如增加水溶性、降低毒副作用等;(2)以新的作用机理或作用靶点为指导寻找新的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3)发现新的作用靶点。在当前生物学的后基因时代,科学家们要面对数千个潜在的药物靶点,探讨它们与小分了化合物的相互作用;(4)加强定量构效活性构关系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开发新药的技术路线发生了重大变革。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在新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它大大加快了新药设计的速度,节省了创制新药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药物学家能够以理论作指导,有目的地开发新药。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受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采用生成与受体结构互补的配体的方法来寻找新药物;另一种是在受体结构未知的情况下,采用对一组具有类似活性的化合物建立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来预测生成新的化合物。

QSAR作为抗肿瘤药物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计算方法和常用手段,在新药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近半个世纪以来,QSAR研究对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及药物设计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物质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以寻求分子解释的一个强有力工具。下面就定量活性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的一些常见方法作简要地介绍如下。

1、二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2D-QSAR)传统的二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很多,有Hansch法、基团贡献法和分子连接性指数法等[3]。

其中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Hansch法。它假设同系列化合某些生物活性的变化是和它们某些可测量的物理化学性质(疏水性、电性质和空间立体性质等)的变化相联系的,并假定这些因子是彼此孤立的,采用多重自由能相关法,借助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就可以得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

基团贡献法是Free-Wilson在对有机物亚结构信息和生物毒性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方法。这种模式认为有机物与受体间的毒性效应是该有机物特定位置上不同取代基团毒性贡献的加和。Free-Wilson法仅适用于具有相同母体结构的有机物,常被用来对有机物进行毒性初评。

分子连接性指数法(Molecularconnectiveindex,MCI)是由Kier和Hall提出的。它是根据分子中各个骨架原子排列或相连接的方式来描述分子的结构性质。MCI是一种拓扑学参数,有零阶项(0Xv)、易阶项(1Xv)、二阶项(2Xv)等等,可以根据分子的结构式和原子的点价(δ)计算得到,与有机物的毒性数据有较好的相关性。MCI能较强地反映分子的立体结构,但反映子电子结构的能力较弱,因此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但由于其具有方便、简单且不依赖于实验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4~8]。

2、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方法(3D-QSAR)随着结构活性关系理论和统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三维结构信息被陆续引入到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中,即3D-QSAR。与2D-QSAR比较,3D-QSAR方法在物理化学上的意义更为明确,能间接反映药物分子和靶点之间的非键相互作用特征。因此,近十多年来3D-QSAR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研究方法也很多[9],比如分子形状分(molecularshapeanalysis,MSA),距离几何方法(distancegeometry,DG,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parativemolecularfieldanalysis,CoMFA),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comparativemolecularsimilarityindicesanalysiCoMSIA)以及虚拟受体(phesudoreceptor)等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CoMFA方法。

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方法来构建QSAR模型,都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其中又以启发发(heuristicmethod,简称HM),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简称SVM),基因表达式编程(GeneExpressionProgramming,简称GEP)比较常见。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是Vapnik[10]等人根据统计学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通用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统计学理论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等实际问题[11-12],已成功地应用于分类、函数逼近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面[13-15];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是基于生物学遗传思想,保持了生物学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结果重现性,同时也能够进行“遗传变异”控制,最终能获得可靠的实验效果。

三、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中外文文献选取数据来源。

2、理化参数与结构参数的计算。

3、具体的结构参数的分析。

4、SVM与GEP的方法研究。

5、定量结构关系式的建立。

6、定量结构关系式的验证。

7、得出结论和总结。

四、论文工作计划

3月中旬—4月初:选题。

4月初—4月底:查阅资料,熟悉实验原理及方法,准备开题报告。

5月10日:开题。

5月初日—5月底日:进行毕业设计实验,记录数据,撰写论文。

6月初日—6月中旬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任华益.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2005,7(2):28-33.

[2]徐娟,王林编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QSAR和QSMR研究.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30(3):135-138.

[3]郭宗儒.药物化学总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08.

[4]BakulhHRao,ShyamR,Asolekar.QSARmodelstopredicteffectofionicstrengthonsorptionofchlorinatedbenzenesandphenolsatsediment-waterinterface.WaterResearch,200l,35(14):3391-3401.

[5]冯长君,堵锡华,唐自强.取代芳烃对发光菌、大型蚤、呆鲦鱼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应用化学,2002,19(11):1037-1042.

[6]秦正龙,冯长君.取代苯酚的定量结构-活性P性质相关性研究.有机化学,2003,23(7):654-658.

[7]堵锡华.取代芳香族化合物生物活性的拓扑学.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29(2):155-160.

[8]AleksandarSabljiC.QSARmodelsforestimatingpropertiesof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requiredinevaluationoftheirenvironmentalfateandrisk.Chemosphere,2001,43(3):363-375.

[9]徐筱杰,侯廷军,乔学斌,章威.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VapnikVN.TheNatureofStatisticalLearningTheory.

NY:Springer-Verlag,1995.

[11]阎辉,张学工,李衍达.应用SVM方法进行沉淀微相识别.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0,(2):158-164.

[12]张学工.关于统计学习理论与支持向量机.自动化学报,2000,(1):32-42.

[13]VapnikV,GolowichS,SmolaA.Supportvectormethodforfunctionapproximation,regressionestimation,andsignalprocessing.In:MozerM,JordanM,PetscheTeds.Neu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MITPress,1997-09.

[14]马云潜,张学工.支持向量机函数拟合在分形插值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76-78.

[15]MullerK-R,SmolaAJ,RatschG.Predictingtimeserieswithsupportvectormachines.In:ProcofICANN97,Springer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1997:999-1005.

参考范文:

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质量的探索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堪忧,尤其在创新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把关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重要保证。针对提高研究生创新性,保证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本文详细讨论我院如何在加强多环节质量控制以及人才与制度管理方面,有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期对培养创新型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献计献策。

关键词: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140-03

进入21世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迫切需要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要用1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高素质、高质量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深化自主创新和向社会输送创新人才的突破口。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贯穿整个医学研究生临床和科研的实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涌现,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创新型人才来解决一系列的医学难题。为了培养高素质、高创新型医学研究生,我院在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研究生培养的多个环节,开展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控制和管理,本文将着重在我院对医学研究生开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和成效进行探讨。

一、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

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开展的起点,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保障,在研究生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是成功完成科研课题的前提基础。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我院实施以导师制为主,以其他手段为辅的综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导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其思想意识、精神风貌以及科学作风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其学术精神和道德风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指导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研究生作为新手,在科研课题的选择方面往往把握不住专业的方向及研究重点,导师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术特色,及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有特色、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能有效地帮助研究生把握本研究领域的重点,启发其发现提出新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着实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因此,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上具有主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一支高专业水平、责任心强的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保障。我院坚持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支持奖励导师个人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并重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提升和充实我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专业学术背景及思维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其思想,鼓励其敢于怀疑,为其尽可能地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和激发其创新激情。除了研究生本人的导师,我院利用研究院的平台,组织相关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组成导师指导小组,固定每周开放咨询时间,保证了研究生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并以此避免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及其他工作安排不能及时和学生沟通时,研究生可以向导师指导小组中的其他老师咨询和讨论,使其在学术及科研中的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研究生通过同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其科研思路可以得以拓展,有助于创造性科学问题的发现。

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的营造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科研环境,我院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每月一次知名专家大讲座,让研究生能有机会与专家及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学术大师们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开阔眼界,启发科研灵感,激发科研的热情,学术报告中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前沿信息的传递,能有效促进学生垂直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融合,激发其科研创新性。针对全院研究生,我们举行每周一次的研究生科研学习论坛,由研究生根据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进行学习报道,引导学生检索本领域在国内外的前沿发展,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有利于研究生更快更好地熟悉把握专业方向与重点技术,提高其科研创造性;每两周一次研究生科研课题报告进展会,着重讨论课题中遇见的难题及解决方案,这种由研究生为主题的学习论坛和科研报告,营造了研究生之间相互监督激励的环境,大大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科研的热情性和主动性。

三、设立各种基金多角度鼓励科研创新

为了提高和激发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院设立了各类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奖励学术论文的发表。我院为各种基金的申请制定了完善的申请程序和评定标准,保证了申请过程和评审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大大提高了研究生们的科研热情。首先为了达到鼓励刺激科研的目的,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的指导思想:鼓励创新、力求精品、倡导国际性。鼓励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杂志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自由探索、不限制选题范围,对其成果不求大,但求新、求深、求独创。在资助形式上根据课题的大小,按重点项目1.5万元,一般项目0.75万元的形式予于资助,资助基金正式立项后一次性拨付方式发放。基金申请面对我院一二年级全日制所有研究生,每年9月开展申报,由专家委员会开展审批,我们确立了明确的评审标准,以确保基金申请的公正和透明度:(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2)前期工作基础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特色鲜明;(3)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预期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4)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或有望成为省级(含省级)以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课题。经批准立项的项目需在第二年12月30日之前结题。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展完结,在第二年5月,对所有开展项目进行统一中期考核。以上措施在管理制度上确保了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展、科研基金的有效利用。自我院研究生科研基金实施4年以来,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性,提高了研究生科研热情。

四、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

创新性的实现,不仅要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还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往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重视不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视“开题报告为形式”,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能否顺利毕业关键看其论文情况,把开题报告与论文人为隔离开来,使开题报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任意写、导师轻易过;管理部门注重形式有,不管实际“有”,事后束之高阁,进人档案,因而造成了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没有起到研究生开题报告真正的指导性功能。为培养创新性人才,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开题报告,规范制度化管理,针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我院规范了开题报告文本,实施统一集中报告的方式。我们要求《开题报告》有相对规范的文本格式,要表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研究课题选题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义;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三是本人的研究工作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或特色、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四是论文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五是研究基础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六是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中英文文献。在进行开题报告时,我院组织我院的学术委员会组成评审专家组,根据我们制定的开题报告评分表,专家们对每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打分,着重审查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创新性、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可行性分析及科研经费预算,并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不足处,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对于打分表分数不及60分者,限期修改,择期进行二次报告会,直至通过为止。通过专家组成员的评审,能够帮助研究生提高课题设计的水平与层次,加强了对科研课题设计的质量控制,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避免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坎坷,少走弯路。在我院对研究生开题实施规范管理,并建立开题审查长效机制以来,提高了研究生和导师的思想重视程度,能够使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科研课题选题与设计,并根据审查反馈结果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将审查结果与研究生学位申请、导师资格认定等挂钩,强化了制度约束,提高了教学双方的思想重视程度,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显著提高了课题的研究效率、节约时间与资源。把研究生报告纳入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我院通过管理者、导师、研究生的齐抓共管,养成严格遵守开题报告制度,从而使开题报告制度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发挥实质性功能的指导作用,大幅提高了近年来研究生论文质量水平。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实践中不懈的努力、动态地调整管理模式,我院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发现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能大大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以及建立创新性基金等措举,能极大地促进研究生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更是保证了高质量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凸现,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明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营造适宜创新素质发展的环境,才能大大地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发[2005]第04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EB/OL].http://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2]王红玲,曾凡义,邓长生,陈惠芳.临床型医学研究生优化培养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04):548-550.

[3]周利民,宋成文,李明.如何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J].学理论,2011,(04):186-187.

[4]俞洋.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认识[J].大学教育,2013,(24):14-15.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JG110319)

篇(7)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局等部门、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孙玉卫博士)

(二)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Thin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陈会波博士)

(三)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刘洪庆博士)

(四)

本课题是在导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在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各方面的无私帮助。王老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并时时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发向上。

特别感谢流行病与卫生研究所的王洁贞教授在本课题的统计学分析方面给予的指导。

本课题整个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师、宋艳艳老师、姚苹老师、许洪芝老师、龚忠发老师的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薛永磊、王小凡、王战勇、任桂杰、陶泽新、宋绍霞、张文强、吴冰、刘晓丽等师兄、姐、弟、妹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帮我完成了实验以及论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感谢我的师姐王战勇在我的实验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

本课题还得到了卫生Du研究所的谢克勤教授、于丽华老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师、免疫学研究所的马春红教授、学院的王凤山教授、刘一红同学、李媛同学、腾莉同学、徐洋同学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张翠丽、孙秀彬为我的课题提供的帮助。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温红玲博士)

(五)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毕振强主任医师在我硕士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悉心和帮助。他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导导师王志强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不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两位导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我会牢记终生,它将一直Ji励着我将来更好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王显军所长、王玫所长给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其它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课题在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师、姜宝法老师、贾崇奇老师、贾存显老师的热忱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李建同学、房学强同学、杨丽萍同学、刘兆兰同学给我的无私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

最真诚的感谢对我理解、支持、帮助的各位!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和关心,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马卫胜硕士)

(六)

看似漫长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了,心里实在舍不下山大这美丽的校园,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

三年前,我怀着无尽的遐想,来到山大,来到卫生教研室,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们的关爱和教研室同事们的无私帮助

衷心感谢导师丁守銮副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感到惭愧。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虽远在国外,却无刻无刻不在鞭策着我的学习,给予我勇气和动力去继续完成我的论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衷心感谢导师王洁贞教授给予我学习生活中的教诲和在毕业论文上的极大帮助

衷心感谢本教研室全体老师和同学曾给予我热情的帮助

衷心感谢师兄孙秀彬三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衷心感谢山东学院田金方老师在时间序列知识方面给予我的

衷心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写论文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那些曾默默支持过我的朋友,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

三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不得不将要和大家说离开,但是,一想起

曾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像今天这样感动,这种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王强硕士)

(七)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尊敬的导师王洁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果断干练的作风、诚挚谦虚的品格和宽厚善良的处世方式,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效仿。导师在我的学业上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我许多教诲和,将使我终生受益。多年来,导师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鼓励。薛教授勤奋的科研作风、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山东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强医师,以及莒南县和平邑县CDC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还得到了山东省CDC陈仁友、张晓菲、郭婕、范轶欧和袁群医师以及本教研室孙林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本教研室老师和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每当我在学业上受到挫折时,总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我和照顾我的男友,在地图测量、论文资料整理和图像绘制过程中,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爱护我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诚挚的谢意!(张娜硕士)

(八)

本课题是在导师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顺利完成的,导师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三年来,您使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在学业上不断求索;学会了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您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宽以待人的处世风范,我会牢记终生,并将永远受益。

本课题从设计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还受到卫生Du研究所谢克勤、赵秀兰教授、于丽华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劳动卫生和卫生学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国珍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无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特别感谢宋福永师兄、宋美芳同学、乔春霞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配合,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感谢师弟和师妹们的帮助和合作,希望我们的友谊永存。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支持和鼓励,使我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谢谢!(易超硕士)

(九)

三年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蔺新英教授的谆谆教诲。三年来,蔺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蔺老师的心血。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工作作风,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是在蔺老师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进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环节,蔺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谨向蔺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两腺科马宏岩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病Du所的姚平老师和Du理所的于丽华老师以及实验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师,他们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人们!(赵妍硕士)

(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谢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他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三年来,学习上谢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论文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谢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他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难以忘怀,受益非浅。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赵秀兰、赵丽、张翠丽、于丽华、朱振平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还得到王青山、张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贵珍和潘光兵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三年学习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们!(朱英建硕士)

(十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徐凌中教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从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到论文的撰写等全程的悉心和帮助,对导师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王兴洲老师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给与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对本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荆丽梅、杨学来等同学在资料收集与分析讨论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帮助,给予了许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在现场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卫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卫生监督所、文登市卫生局、文登市卫生防疫站、乳山市卫生局、乳山市卫生防疫站、荣成市卫生局、荣成市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现场组织协调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各市(区)参与本次的全体人员。

最后,特别感谢威海市卫生局对本项目提供的特别资助以及有关领导给予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师侯淑军)

(十二)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真诚感谢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师兄XX硕士,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感谢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

篇(8)

(1)为各学校提供一套机制合理、符合学生需求、具备学术跟踪研究价值的基于体能测试结果分析的体育选课指导系统。

(2)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特征建立体能测试指标体系,将运动项目与体能测试结合,推进我国体能测试数据的合理分析利用和研究,同时加快各校的体育教改步伐。

(3)本系统具备长期跟踪研究的价值,通过体育项目与体能测试的匹配结果的长期跟踪,可以不断调整匹配算法的精度,从而使得体育项目的指标体系模型更加合理、准确,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宝贵的资料;对学生偏爱的体育项目以及学生的成绩可以跟踪研究,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预测提供依据。

(4)具备数理统计功能以及反馈评价、调节功能。

二、研究内容

对设计和开发基于体能测试结果分析的选课系统的相关模型研究、设计思想、实现技术的描述主要通过5个部分进行描述。

(1)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研发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简单介绍了将要研究的内容、课题要实现的目标、选课制的教育思想来源、网络选课系统的现状分析以及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目前学生的自主选课方式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体质状况,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各个课程教学大纲的主旨。同时学生每年参加体能测试,这些能全面反映学生体质状况的数据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使得教学大纲、学生的体质素质、教学管理三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

(2)首先通过介绍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模型的构成以及数据来源的处理,建立学生体质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然后介绍了运动项目的指标体系,运动项目指标体系是通过体能测试的大类指标体系来划分的(见表1),同时关联学生的运动项目成绩作为另外一个调节指标建立的指标体系;最后介绍二者之间匹配体系的建立机制,它主要是对学生体质指标的每个子项与运动项目子项匹配、学生体质测试指标整体与运动项目整体匹配,并比较各个匹配结果,找到匹配中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建立了上述指标体系后需要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建立指标体系的价值以及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3)介绍了基于学生体质测试的体育选课指导系统的实际需求。通过系统要实现的总体目标、系统功能需求、系统性能需求等几个方面,阐述符合多生源、专业特色明显、体育选课落后特点的体育选课系统的实际需求。

(4)介绍了基于学生体质测试的体育选课指导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的设计。

学生登录选课系统后进入选课子系统(如图1所示),此子系统提供的功能包括选课系统、成绩查询、教学质量测评、选课历史分析、信息维护、新闻公告等几个模块。

点击选课系统后进入选课界面(如图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运动类别选择课程,此处运动类别是根据运动项目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考虑到学生可以针对体能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类别,以提高体质中较差的部分,同时也可以通过智能提示功能匹配出最符合学生体质素质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体质。

学生可以点击课程匹配则仅匹配当前的课程,如果点击智能匹配则会匹配运动项目指标体系中的所有运动项目,并推荐出三种最佳的选课方案。考虑体育课一学期只能学一门,此处一次选课只能选择一门课。例如学生选择编号为22的篮球课程时,可以点击课程匹配功能,则系统会通过单项匹配与综合指标匹配,并将匹配结果通过曲线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显示当前课程与最佳课程之间的匹配相似度,其界面如图3所示。

(5)介绍基于学生体质测试的体育选课指导系统的具体实现。包括体质测试成绩与运动项目匹配实现、选课系统整体实现、应用部署实现等。其中主要介绍了通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与运动项目体系关联分析的模式匹配方式,以及选课系统的热区计算算法、匹配距离算法。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利用体能测试结果指导学生选课与教师教学,并且通过数字化方式予以实现,这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笔者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行业,接触软件工程行业时间短,因此本文重在通过体育专业知识建立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计算机实现研究理论,以下方面是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1)系统建立体质测试分析工具,可以根据地区、年段等统计学生的体质测试走向,并能通过学生历史体质测试曲线,预测未来的体质测试曲线。

(2)建立该系统并应用到体育选课中后,系统能够通过长期跟踪研究使得运动项目标准曲线更加精确,同时能够做到长期预测匹配。系统目前只能匹配出当年的选课计划,未来可以考虑实现通过学生的体质测试提出选课计划或者运动计划,例如学生在选篮球课时,如果学生的耐力与速度不够,提示学生首先选择提升耐力的运动项目,然后选择提升速度的运动项目,最后才选择篮球。通过这样的长期规划指导学生选课,可能会使指导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 孙伟伟,龚喜娟. 2005年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冬训体能测试成绩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S1):108-109.

[2] 孙庆伟,陈欧,马宏敏.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实践与探索,2010(2):259-260.

[3] 李侠功,王海飞.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0(1):66.

篇(9)

[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76-02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膝骨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尚无针对其病因的特效治疗措施。单纯西医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因此,笔者2005年1月~2009年8月对4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内服加西药治疗,并与仅采用西药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进行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组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中医骨伤科门诊2005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骨关节炎患者中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以及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性程度进行配对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0岁,平均(58.7±6.8)岁;病程2个月~6年,29例患者为单膝病变,11例患者为双膝病变。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50~70岁,平均(57.9±6.3)岁;病程3个月~6年,31例患者为单膝病变,9例患者为双膝病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膝构成比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及骨关节疾病诊断学》中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具体诊断标准如下,①患者有患侧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处压痛、粗糙的磨擦音等临床表现,具有晨起较重、疲劳和负重后加重、适度活动后症状好转等特点;②X线片表现:关节边缘尖锐、关节间隙变窄,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刺形成,软骨下关节面有硬化或囊性变等改变;③类风湿因子、血清抗O以及血沉等实验室检测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3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西乐葆胶囊(celecoxib capsules,塞来昔布胶囊);具体用法:每次100 mg,2次/d,4周为1个疗程。

1.3.2 研究组的治疗 研究组采用西乐葆胶囊加补肾活血方,药方:杜仲12 g、熟地黄12 g、延胡索12 g、鸡血藤12 g、牛膝12 g、三棱10 g、莪术12 g、附子3 g、蝎毒 3 g、仙茅10 g、巴戟天15 g、丹参12 g、红花6 g。具体用法:1剂/d,水煎服,连服6 d,休息1 d,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均避免负重,尽量休息。

1.4 临床评价标准

治疗2个疗程后平均临床疗效。参考参考文献[3],标准如下,①优:患者正常行走1h以上而膝无关节疼痛感,屈膝达40°以上,伸膝175°以上,膝关节周围无压痛;②良:患者可正常行走30min以上,劳累后有膝关节疼痛感,膝关节周围仅轻度压痛;③可:患者的疼痛感无明显减轻,行走时仍有疼痛,膝关节周围仍有压痛;④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6.0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均取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ame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

经2个疗程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0.00%(32/4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7.50%(23/4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不适、腹胀,停药后均消失;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停药后自行缓解。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坏死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又称为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等。最新的研究认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力学因素与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细胞外基质、软骨细胞以及软骨下骨质等三者合成与降解失衡的结果。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等[4]。

膝骨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上归为“骨痹”的范畴,其发生与长期劳损、年老体衰、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5]。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多以肝肾不足、精血亏损为本;以感受风、寒、湿热,气滞血瘀等为标。因为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变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治愈的方法。临床上的各种治疗方法均不是以治愈骨性关节炎为最终目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等。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药物、注射疗法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尤其适用于早期及病变轻微的患者。目前最为广泛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手段是促软骨修复药物的应用[6],硫酸软骨素类、透明质酸类和葡糖胺聚合糖类(glycosaminoglycan)、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药物[7]。西乐葆胶囊(塞来昔布胶囊)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其是全球第一个突破性COX-2抑制剂(环氧酶-2),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成人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的辅助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西乐葆是治疗中、重度关节炎疼痛和炎症的首选药物,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成因复杂,因此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因此,药物治疗的主要缺陷是由于个体差异显著性而致。

中药治疗重在调理,不良反应较少。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主要以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为主;总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应该从整体观念出发,合理用药。补肾活血方用:杜仲、熟地黄、延胡索、鸡血藤、怀牛膝、三棱、莪术、附子、蝎毒、仙茅、巴戟天、丹参以及红花等药材。方用熟地黄、骨碎补、怀牛膝、补骨脂等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用鸡血藤、水蛭活血破瘀;方用熟地,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抗血液凝固,降低过氧化脂质,能有效改善阴虚的症状;方用附子,具有抗炎,中枢性及外周镇痛,刺激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方用丹参,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方用延胡索,具有镇痛及镇静催眠的作用;方用仙茅,具有抗炎,促进巨噬细胞的增生及吞噬能力等作用;方用巴戟天,具有抗炎,增强抗疲劳能力等作用;方用全蝎,其性平味辛,具驱风通络之功效。诸药合用有滋补肾阳、补益肝肾、活血逐瘀、温煦肢节、气化水湿等功效。

本研究临床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剂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恢复有促进的作用[8]。补肾活血方剂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研究组的优良率与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De Filippis L,Gulli S,Caliri A,et al.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in osteoarthritis: literature review data from "OASIS" study [J]. Reumatismo,2004,56(3):169-184.

[2]Resnick.骨及骨关节疾病诊断学(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

[3]Shahariarre H. Textbook arthroscopic surgery [M]. Philadelphia:JB Lippincot,1984:266-272.

[4]Savkai S,Mikhnevicho E,Dmitrier VS.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issues of text remities in military personnel wit h overload disease[J]. Lik Sprava,2004,9(8):43-46.

[5]阚卫兵,姜玉祥.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6,29(5):18-19.

[6]姚共和,刘向前,卢敏,等. 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病证诊疗方案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25-2127.

[7]刘向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规范化研究[D]. 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论文,2004:44.

篇(10)

摘要:目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三七)比较,探讨复方褐毛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三七)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替代丹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离体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模型,低灌15min复灌30min。实验后检测灌流液中MDA含量及LDH,CK,SOD,GSHPx活性,实验过程全程记录冠脉流量、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结果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离体缺血再灌注后MDA,CK,LDH水平,升高SOD和GSHPx,且作用强度相似于复方丹参;褐毛甘西鼠尾复方注射液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增强再灌注期间的心肌收缩力;此两药均减慢缺血再灌注过程。结论 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褐毛甘西鼠尾可在抗心肌再灌注损伤方面替代丹参。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褐毛甘西鼠尾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ompounded Injection Made from Sanqi and Hemaoganxishuwei Native to Yunnan on Isolated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dial protection induced by the compounded injections made from SPM+PN dur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 in vitro.MethodsThe Langendorff model in vitro was introduced, we perfused the heart at a low flow rate with Kreb's solution for 15min at first, then followed normal perfusion for 30min. We examined the contents of maleic dialdehyde (MDA) and the activitie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creatine kinase (CK),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in the flow of effluent after reperfusion. Contractile force, perfusion flow, and rhythm were recorded during experiment. ResultsInjection of SPM+PN was able to decrease the contents of MDA, CK, LDH, increase actmcties of SOD and GSH-Px in vitro, and the effec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M+PN; The injection of SPM+PN was able to enhance ventrical contractile force, increase coronary flow, and slacken heart rate. ConclusionThe compounded injection from SPM+PN possesses cardial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ischemia/perfusion injury, which is not less powerful than the injection from SM+PN, and which suggests SPM can be a likely replacer for SM to protect myocardium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mechanisms of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eactivating oxygen free radicles.

Key words: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Protection; S. przewalskii Maxim. Var. mandarinorum stib.;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

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SM和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 PN是中国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常一起配伍使用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前期研究表明: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在体内外均能显著抑制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1];增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对抗心肌缺血引起的红细胞压积升高,加快血流速度,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1];减轻心肌缺血时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闫彩珍《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药效学研究》2001昆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ischemia)和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的作用[3]。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SM)系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含有丹参酮ⅡA(tasnhinone ⅡA)、隐丹参酮(cryptodanshinone)等二萜醌类化合物,鼠尾草列酮(salvilennone)、丹参内酯(tanshilactone)等其他二萜类化合物和丹参酚(salviol)、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丹参素, 即(3,4-二羟苯基)乳酸、丹参酸甲、乙、丙(salvianic A、B、C)、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aldehyde)等酚酸类化合物[4]。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要含有人参皂苷(ginsenoside)Rb1,Rb2,Rb3等皂苷类化合物[4],两药均为中国传统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名贵中药材,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褐毛甘西鼠尾(S. przewalskii Maxim. var. mandarinorum stib., SPM)为丹参的同科同属植物,盛产于云南,含二萜醌类化合物,在云南部分地区或民间广泛作为丹参的代用品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5]。由于丹参和三七资源相对紧张,探讨褐毛甘西鼠尾替代丹参与三七合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

1. 1 药品与试剂

1.1.1 丹参注射液生药含量1.5 g/ml,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批号011003;与血塞通按3∶1(以生药含量计)配制即得复方丹参注射液。

1.1.2 血塞通注射液即三七总苷,100 mg相当于生药1 g [6],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ginsenoside)Rb1,Rg1,R1,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204051。

1.1.3 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1 g/ml,由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配制(比例3∶1,以生药含量计)。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由昆明医学院药学系制备。

1.1.4 检测试剂盒MDA试剂盒,南京建城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30821;LDH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30041;CK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90061;SOD试剂盒,南京建城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30901;GSHPx试剂盒,南京建城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020316。

1.1.5 Kreb's液(mmol/L)NaCl 128; KCl 4.7; CaCl2 2.2; MgCl2 0.6; NaH2PO4 0.8;NaHCO3 1215; Glucose 5.6; pH7.4,氧饱和30 min,滤过,pH7.4。

1.2 仪器平衡记录仪,U35型,日本岛津;临床分光光度计,CL-770型,日本岛津。

1.3 动物成年SD(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50~300g,雌雄兼用。由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提供,合格证号:滇动物证第2001034号。

2 方法[7]

健康SD大鼠,体重250~300 g,雌雄兼用,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NS)、复方丹参注射液(SM)高(8 mg/ml)、低(4 mg/ml)剂量组,褐毛甘西鼠尾复方注射液(SPM)高(8 mg/ml)、低(4 mg/ml)剂量组,每组10只。以上浓度均为动脉套管中的终浓度。在缺血前5 min经动脉套管侧管由微量注射泵给药。大鼠击头致死,迅速取出心脏,置于4℃克氏液中,挤出心脏中的残留血液,除去周围组织,游离主动脉,进行主动脉插管,按Langendorff法恒压、恒速灌流。心尖处夹蛙心夹,通过张力换能器与平衡记录仪连接,记录心室收缩幅度。先将心脏稳定10min,调节灌流速度8 ml/min左右,恒量恒速(6 ml/min,5 min)注射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后即进行心脏低灌(0.4 ml/min)15 min。随后再进行30 min再灌注。实验过程中记录给药前、低灌前、低灌0,10,15 min和再灌1,5,10,20,30 min的心率、冠脉流量和心室收缩幅度。再灌注30min后收集心脏灌流液,按说明书测定MDA,LDH,CK,SOD和GSHPx含量。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所有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进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amhane's T2法。

转贴于   3 结果

3.1 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灌流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1。

3.2 褐毛甘西鼠尾复方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离体缺血再灌注期间心率、冠脉流量和心肌收缩幅度的影响结果见表2~4。

表1 实验药液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灌流液MDA,LDH,CK,SOD,GSH-Px的影响(略)

与NS组比较,*P<0.05, **P<0.01;n=10

表2 实验药液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率的影响(略)

与NS组比较,*P<0.05,**P<0.01;与同剂量SM组比较,#P<0.05,##P<0.01;n=10

表3 实验药液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冠脉流量的影响(略)

与NS组比较,*P<0.05,**P<0.01;与同剂量SM组比较,#P<0.05,##P<0.01;n=10

表4 实验药液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收缩幅度的影响(略)

与NS组比较,*P<0.05, **P<0.01;n=10

4 讨论

心肌细胞损伤后CK和LDH将释放在细胞外液,在离体灌流中,灌流液中CK和LDH活性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损伤的严重性。本实验研究表明复方褐毛甘西鼠尾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均有降低灌流液LDH和CK活性,表明两复方制剂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这两种复方制剂还能改善再灌注后的心脏功能,表现为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增加冠脉流量,有利于心肌恢复氧供,在再灌注期间恢复心肌功能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两种复方制剂对心率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钙拮抗作用所为[8,9]。自由基损伤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不庸置疑,离体灌流液中SOD,GSH-Px的活性下降和MDA的含量增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自由基损害的程度。本实验表明这两种复方制剂均能升高灌流液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而呈现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表明这两种复方制剂有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文献报道表明,本复方制剂三七中的人参皂苷[10]和丹参[11](特别是丹参素)均能有效消除缺血再灌注期间的氧自由基,本研究支持此观点。在本实验中与同剂量复方丹参表较,褐毛甘西鼠尾复方制剂对各生化指标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表明抗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存在相似性。已知丹参酮IIA是丹参的指标性有效成分,植物化学研究表明,褐毛甘西鼠尾中的含量不低于丹参[12],前期研究也表明,褐毛甘西鼠尾单方制剂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也相似于丹参(秦剑《三种鼠尾草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2003昆明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故认为褐毛甘西鼠尾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与丹参相似。前期研究对照发现(秦剑《三种鼠尾草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2003昆明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复方褐毛甘西鼠尾制剂降低血清CK,升高血清SOD强于同剂量的单方制剂,表明复方制剂间还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洪静, 李惠兰, 张荣平, 等. 滇丹参, 甘西鼠尾, 褐毛甘西鼠尾水提取液对鼠血栓形成及微循环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3, 15(2):144.

[2] 闫彩珍, 李惠兰, 张荣平, 等. 滇丹参, 甘西鼠尾, 褐毛甘西鼠尾对离体豚鼠心脏的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 1:14.

[3] 郑虎占, 董泽宏, 佘 靖,等. 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2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7:1099.

[4] 黄泰康. 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27.

[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下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4:1772.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1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7] 陈 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522.

[8] 徐长庆, 王孝明, 范劲松, 等. 丹参酮IIA对豚鼠单个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 15(10):877.

[9] 熊志刚, 陈俊秀, 孙家均. 三七总皂甙对心肌动作电位及慢钙通道电流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报,1989,10(2):122.

篇(11)

【关键词】健脾化瘀 肿瘤休眠 免疫调节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编号: 20121259)

黄旭晖 陈燕銮 王昌俊: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80

张晓文: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

梁荣华 郭苇: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黄旭晖王昌俊: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

通讯作者:王昌俊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Jianpi Huayu formula on the promotion of tumor dormancy and the immune mechanism in mice with hepatic carcinoma by building tumor dormancy model of hepatoma in mouse intervened with Jianpi Huayu formula. Methods

A tumor dormancy model of hepatoma in mouse was established.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lank control group,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group, high-dosage TCM group, intervened with normal saline, carmofur, middle-dosage Jianpi Huayu formula and high-dosage Jianpi Huayu formula respectively. After the mice were sacrific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vaccinated parts extracted from mic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relevant indicators including ki-67, TGF-β and IL-10. Results

①Tumor dormancy situations: After repeated traumatic stimulation, tumor dormancy rates of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were 0 and 80.0 % respectively. The tumor dormancy rates of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both 86.7%. ②Effects on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es of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blank control group (p<0.05).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es of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es of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p>0.05). ③ Effects on expressions of TGF-β: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 in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blank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s of TGF-β between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p>0.05). ④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s of IL-10: The expressions of IL-10 in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blank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s of IL-10 between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p>0.05). ConclusionJianpi Huayu formula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tumor dormancy in mice with hepatic carcinoma by adjusting the immunity and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 IL-10 in tumor cells.

【Key words】 Jianpi Huayu, Tumor dormancy, Immunoregulation

【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Guangdong Institute of Gerontology, Guangzhou 51008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07

肿瘤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治疗后易发生复发转移。目前研究认为,肿瘤治疗后存在休眠的肿瘤细胞,其后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监视能力下降,肿瘤细胞通过免疫逃逸而打破休眠状态,导致肿瘤发生转移和增殖[1]。肿瘤休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已经被许多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据所证实[1-2]。逆转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和促进肿瘤细胞休眠方面的研究正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

健脾化瘀法在既往研究的体内外实验中均显示出较好的抗肝癌效应。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小鼠肝癌休眠模型,并予健脾化瘀法干预,研究其促进肿瘤休眠的作用及其免疫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促肿瘤休眠药物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肿瘤细胞液取6~8周龄的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在20~25 g,予H22腹水型肝癌细胞株(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腹腔接种传代,至第7天,在无菌条件下,抽取腹水3 ml,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数为1.0×108/ml。取1 ml腹水+9 ml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1.0×107/ml的接种用肿瘤细胞液。

1.1.2实验动物选取6~8周龄的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在20~25 g,雌雄各半,共80只(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粤)2007-0081)。

1.1.3药物的制备①中药提取液:健脾化瘀方由莪术、白术、茯苓、苦参、佛手、白花蛇舌草等组成。按组方比例取药,分别提取药物的挥发油及水溶性成分,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匀后制成中药提取液,使每1.0 ml中药提取液相当于健脾化瘀方生药1.0 g,灭菌、低温下密封保存备用,每次使用前摇匀。②卡莫氟混悬液:卡莫氟(HCFU)标准品50 mg(由广东省药检所提供),研成均匀细末后,加入50 ml蒸馏水,充分混匀后配制成混悬液,浓度为1.0 mg/ml,灭菌、低温下密封保存备用,每次使用前摇匀。

1.2方法

1.2.1肝癌小鼠休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按文中所述方法,建立肝癌小鼠休眠模型[3]。随机选出60只肝癌休眠模型小鼠,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各15只模型小鼠。

1.2.2给药方法空白对照组:分别取1.0 ml生理盐水予每只小鼠灌胃,每天1次;化疗对照组:分别取0.6 ml卡莫氟混悬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予每只小鼠灌胃,每天1次;中药低剂量组:分别取0.3 ml中药提取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予每只小鼠灌胃,每天1次;中药高剂量组:分别取0.5 ml中药提取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予每只小鼠灌胃,每天1次;分组后第2天,全部小鼠开始给药,同时,每2天截掉 2 mm长的一段尾巴作为外伤刺激,重复4次,共给药21天。最后一次给药后第2日,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全部小鼠。

1.3标本检测

1.3.1收集标本处死全部小鼠后,对每只小鼠进行解剖,观察全身组织器官情况并记录,取出模型小鼠的腋下接种处组织,制备成石蜡切片以用于检测。

1.3.2观察腋下肿瘤组织休眠情况每日对小鼠腋下肿瘤组织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如肉眼观察到腋下肿瘤组织生长,每日对荷瘤鼠肿瘤组织的最长径(a)及与其垂直的最短径(b)进行测量和记录,对肿瘤瘤体的体积进行计算(体积公式 v=1/2×a×b2)。

1.3.3检测Ki-67增殖指数(PI)Ki-67染色阳性表达为细胞浆或核内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在低倍镜下随机选择5个视野,在每个视野下换用400倍显微镜,计数每个视野下肿瘤细胞总数及Ki-67阳性增生细胞数并进行记录,每个切片至少计数1 000个细胞,并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切片Ki-67增殖指数,同一组取平均值,得出每组的增殖指数。Ki-67增殖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Ki-67增殖指数(PI) =Ki-67阳性增生细胞数/肿瘤细胞总数×100%。

1.3.4TGF-β和IL-10的检测阳性表达为细胞胞质中染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在低倍镜下随机选择5个视野,在每个视野下换用200倍显微镜,计数每个视野下肿瘤细胞总数及阳性细胞数并进行记录,按半定量方法进行评分。表达越高,其半定量分级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组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瘤组织休眠情况

可以观察到,在外伤刺激下,空白对照组小鼠腋下接种处从第9天开始肉眼可观察到肿瘤包块,至第16天,空白对照组全部15只小鼠肉眼可观察到腋下接种处肿瘤包块。而化疗对照组共观察到有3只小鼠重新出现腋下接种处肿瘤包块,肿瘤休眠率为80.0%。而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各有2只小鼠重新出现腋下接种处肿瘤包块,肿瘤休眠率均为86.7%,见表1。此提示经反复外伤刺激,肝癌休眠模型小鼠体内休眠的肿瘤细胞,可再度激活并发生重新增殖,从而导致肿瘤复发,而对于促进和维持肿瘤细胞的休眠状态,化疗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均有作用。

2.2健脾化瘀方对Ki-67增殖指数表达的影响

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两两比较,其Ki-67增殖指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化疗对照组两两比较,均低于化疗对照组(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此提示,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化疗对照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较强,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两中药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明显,见表2、图1。

2.3健脾化瘀方对TGF-β表达水平的影响

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两两比较,其TGF-β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化疗对照组两两比较,其TGF-β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此提示,对于肿瘤细胞 TGF-β的表达水平,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及高剂量治疗组均有抑制作用,但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见表3、图2。

表3各组小鼠TGF-β表达水平(n,%)

2.4健脾化瘀方对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

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两两比较,其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与化疗对照组两两比较,其IL-10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此提示,对于肿瘤细胞IL-10的表达水平,化疗对照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及高剂量治疗组均有抑制作用,但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见表4、图3。

3讨论

人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形成了免疫微环境。机体免疫微环境可以有效监视肿瘤,产生肿瘤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细胞可通过对自身表面抗原的修饰及分泌多种抑制性细胞因子,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诱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和耐受的发生。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抑制性细胞因子。

在肿瘤进展期,肿瘤细胞合成大量TGF-β,随着TGF-β表达水平的升高,TGF-β主要表现为促肿瘤生长作用[4]。其原因考虑与TβRⅠ、TβRⅡ受体的缺失、突变和/或表达水平的降低,还有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障碍有关。一方面,肿瘤细胞对TGF-β抗增殖作用因受体和信号通路系统的突变产生抵抗,同时,TGF-β本身可广泛抑制机体免疫系统,阻断淋巴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增殖[5-6]。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肿瘤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作用、激活肿瘤微血管生成等,TGF-β具有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7-8]。近年来研究表明,TGF-β是介导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主要免疫抑制因子之一,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9-10]。

而IL-10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中表达都增强,是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11-12]。其主要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尤其是淋巴细胞而发挥其效应[13]。IL-l0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抑制T细胞,阻止CD4+T细胞的增殖,将肿瘤细胞转化为CTL-抗性表型,使CTL失去免疫功能[14];②通过阻止单核细胞分化成DC,促进DC凋亡,从而减少DC的生成和表达而抑制免疫。

同时,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与TGF-β、IL-10产生恶性自分泌循环,具有协同效应。一方面,TGF-β可促进Treg细胞的扩增,而扩增的Treg细胞又可反过来进一步促进TGF-β、IL-10的分泌[15-16],加强抑制效应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如此反复循环,从而加重肿瘤免疫抑制状态。

临床上不同种类的肿瘤虽表现为脾虚湿阻、气滞血瘀、热毒内蕴、气血两虚等不同证型,但脾虚、血瘀这一基本病机贯穿不同类型肿瘤病程的始终。以健脾益气,化瘀散结为法的中药复方制剂对于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均具有确切的疗效,显示出较好的抗肝癌效应[17-20]。

本研究通过对肝癌术后休眠模型小鼠给予健脾化瘀方进行干预,同时予外伤截尾刺激以打破肿瘤细胞休眠状态,结果发现健脾化瘀方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促进和维持肿瘤细胞的休眠状态的作用。而经过健脾化瘀方干预后,中药低剂量治疗组及高剂量治疗组其TGF-β和IL-10表达明显降低,说明健脾化瘀方能调节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的表达。而健脾化瘀方促进与维持肿瘤休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的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戴聪.肿瘤细胞休眠与转移的生物学特性[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8,35(2):142-145.

[2]王爱云,樊贤超,陆茵,等.以中药诱导肿瘤休眠作为肿瘤防治策略的探讨[J].中草药,2011,42(3):598-601.

[3]黄旭晖,王昌俊,林举择,等.小鼠肝癌休眠模型的建立[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19):1484-1486.

[4]来延奇,林森森,孙立,等.TGF-β对EMT 的诱导及EMT 抑制剂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746-1749.

[5]WAKEFIELD LM,ROBERTS AB.TGF-beta signaling: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umorigenesis[J].Curt Opin Genet Dev,2002,12(1):22-29.

[6]ROBERTS AB,WAKEFIELD LM.The two face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in carcinogenesis[J].Proc Natl Acad Sci,2003,100(15):8621-8623.

[7]XU Z,JIANG Y,STEED H,et al. TGFβ and EGF synergistically induce a more invasive phenotype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401(3):376-381.

[8]ARGAST GM,KRUEGER JS,THOMSON S,et al.Inducible expression of TGF beta,snail and Zeb1 recapitulates EMT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a NSCLC model[J].Clini Exp Metastasis,2011,28(7): 593-614.

[9]程林,向广阳,陈德.TGF-β1及其受体与肝癌转移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33): 3231-3236.

[10]郭艳,李玲玲.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IL-8 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96-3997.

[11]宋彦,朱喜科.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1(6):1230-1234.

[12]胡嫚,石琨.IL-10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3,19(11):893-896.

[13]WILKE CM,WEI S,WANG L,et al.Dual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cytokines interleukin-10 and interferon-amma[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1,60(11):1529-1541.

[14]CHHABRA A,CHAKRABORTY N G,MUKHERJI B.Silencing of endogenous IL-10 in human dendritic cells leads to the generation of an improved CTL response against human 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ic epitope,MART-127-35 [J].Clin Immunol,2008(3):251-256.

[15]LAMONIER N,MARRON M,ZENG Y,et al.Tumor-derived 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 suppression of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involves TGF-beta and IL-10[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7,56(1):48-59.

[16]STRAUSS L,BERQMANN C,SZCZEPANSKI M,et al.A Unique Subset of CD4+CD25highFoxp3+ T Cells Secreting Interleukin-10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Mediates Suppress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J].Clin Cancer Res,2007,13(15):4345-4354.

[17]凌博凡,王瑞平,邹玺,等.健脾化瘀方对肝癌bel-7402/5-FU细胞表面耐药蛋白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