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化工经济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7:59: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工经济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化工经济论文

篇(1)

论文正文:

化工行业建设工程行业经济论文

一、对化工行业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

对于化工行业建设工程来说,它的建设分为化工行业工程建设投资前期、化工行业工程建设投资时期以及化工行业工程建设生产时期三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对化工行业建设工程投资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我们应该对投资项目进行规划,大概估计一下这里的地区情况、工业发展状况、资源含有量、劳动力是否充足、市场情况以及交通情况等是否会影响到项目的建设。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之后,认为这里可以进行建设项目的实施,我们在进行下一步研究。第二个步骤就是研究建设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对市场进行调查、进行试验证明,调查收集的资料是否能够表明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的介绍。

无论进行什么项目的投资,投资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尽可能取得最大的投资回报。能否取得回报的实现最终在于对市场的调查,看市场的需求量,消费者对投资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是否满意,能否得到顾客的认可和肯定。通过对市场调查的研究,取得充分的资料,对未来市场供求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最终实现盈利目标。在对市场分析完以后应该对市场进行预测,预测的方法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预测的方法有根据专业预测人员的经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推断、估计的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包括

(1)平均预测方法:简均法、简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均法

(2)长期趋势预测法

(3)回归分析预测法;经济分析评价的介绍。在对项目建设尽心市场分析预测之后,如果认为这里的发展情景不是很好,就可以直接否决项目经济可行性;如果项目建设市场分析发展前景良好,但是无法准确对经济可行性作出结论,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项目经济评价有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主要内容,财务评价主要是以企业内部的财务为主进行分析,根据国家税收、项目费用以及产出的收益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最后得出项目建设的盈亏经济可行性;而国民经济评价是以国家为主进行分析,按照资源合理配制原则,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得出国家所需付出的代价以及国家受到的具体利益。

最后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最后的盈利能力分析,分析其以后的经营状况,获利能力。项目建设不确定性分析。因为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可行性结果不是很准确,所以我们应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具体的分析不在这里过多的介绍,只介绍一些项目建设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有

(1)从预测项目最主要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中,找出敏感因素,确定影响程度的敏感性分析;

(2)对产品项目盈亏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的盈亏平衡分析;

(3)乐观悲观法

(4)概率分析法等。

二、对化工行业建设工程概况分析

建设工程造价的介绍。建设工程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购买的商品一样,自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它的价值是由勘察、设计、设备、安装、材料等施工活动时间决定的。每项建设工程都是由许多部分组成,需要对各个部分具体分开计算,最后归纳总结才能得出工程总造价。工程概算介绍。工程概算就是以货币形式来反应建设项目经济效果。

在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对计算机模拟项目从经济上进行计算,用建设项目设计的实际费用、建设项目的实际人工费、建设项目的实际材料费、建设项目使用机器的实际费用等进行计算,最后进行汇总,得出总工程造价费用。在进行工程概算之前,我们应该将建设项目的图纸给牢记,然后开始计算工程量。工程量作为计算费用的基础,是进行计算的前提条件,建设工程计算量越准确,工程造价的费用计算的越准确。在进行费用计算的时候要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这样会使计算的数据更精确。

定额直接费用=(分项工程量单价)+(未计价材料量单价)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或工程费)费率工程建设项目的直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按照当地的规定进行计算。计划利润=直接费用(或工程费)费率税金=直接费用费率这些都是各项工程费用计算的基本方法。在计算的时候应该将设备费用和材料费用给分开计算,让费用计算的更加合理。

三化工行业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概算发展建议

现在的化工行业建设中,可行性研究应用非常的广泛,这是最值得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对化工行业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工程概算的发展进行创新建议。

篇(2)

2总体布局结构

在城市未来规划中,河道周边有着不同性质的用地,其中包括商业金融娱乐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社区公共设施用地、商业性办公用地、一类居住用地以及商住混合用地,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应考虑不同河段的不同功能要求。根据兼顾河道防洪、泄洪的功能要求以及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整个河道总体规划为:一带、四廊、四点。一带:整个犁江河滨河公园贯穿不同城市用地地块,将散落的绿地节点串联成蒙自建成区东北方向的生态轴线,整个景观节奏随河道的延生一一展开。四廊:不同用地性质决定着用地的不同功能,功能的不同影响着设计的目的。根据河道各段不同的要求,分别以沉香叠翠、岁堤曦韵、依樱乘风和云杉陇影为设计主题,丰富河道景观层次,提升城市景观水平。四点:景观设计,就是土地的设计[3]。四块较大面积的绿地根据其面积和周围环境的特殊性,设计为沿犁江河的4个街旁绿地作为景观亮点。

3主题景观空间的创造

3.1景观段落分析

犁江静如练,隽景散成诗。喧鸟覆凝翠,冠英满芳甸。生动的说明了犁江沉静悠远的静态景观,以及滨河生动自然的动态画面,呈现出一幅清泽雅致的滨河景观。整个滨河景观设计将以4个主题进行展开(图1)。(1)沉香叠翠。该段滨河区多为居住用地因此以常绿和棕榈科植物升华植物空间层次,葱翠与清香的乔木增加视觉与嗅觉的冲击,并在大片的绿地中揉入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植栽方式,为整段河道唱响自然的前奏(图2)。(2)岁堤曦韵。该段滨河区周围多以商业用的为主,利用地形高差构思充满美感的空间立体感,拓展驳岸潜能,让现代商业与自然景观良好衔接,在岁月的传承和新记忆的形成中形成一道极具平衡感的视觉盛宴(图3)。(3)依樱乘风。本段除主要为居住用地外,还有零散的沿河绿地,对人与自然理念的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枝繁叶茂的乔木中绚丽的花朵在苍翠中蔓延,随季节变化流淌过不同的景致,盛开的水葱、怒放的芦花都洋溢着生命的力量,这正是设计为居住区营造的氛围,为居民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延生幸福感的空间(图4)。(4)云杉陇影。此段与城郊相接,以云杉为主的植物配置舒缓了城市的节奏,河道中微风涟漪,水生植物新绿点点渗透进历史的长河中(图5)。

3.2设计元素分析

(1)设计元素。根据滨河绿地的特殊性和标志性,在设计中运用运用了示意水波的弧线设计,以及以河中浅滩的形式作为景观表现,增加滨河公园亲水的主题,并增加了木栈道可与两岸相连形成两岸绿地的环路交通系统。另外,米轨作为特色元素也穿插在设计中,增加整个景观的游趣(图6)。(2)文化元素。以图腾、景墙和雕塑等不同形式将民族特色的文化融入设计中,更显设计对文化的传承(图7)。

4植物景观规划

根据河道不同区段的景观风格需求,对每段的主要植物进行了对应的搭配。沉香叠翠段选择的主要植物有万年麻、旅人蕉、棕竹、黄金榕、蜘蛛兰、水葱、苏铁、肾蕨、黄花槐、蒙自合欢、水菖蒲、银海枣、狐尾椰、大叶冬青、木棉、假槟榔等,该段选择了常绿树种以及多棕榈科的植物作为主线来表达蒙自的地域文化。岁堤曦韵段主要选择了梭鱼草、葱兰、大花萱草、非洲茉莉、八角金盘、再力花、莎草、鸢尾、一串红、春羽、栾树、球花石楠、滇菜豆树、柳树、红千层、鸡嗉子等调和出绿意盎然的景观,强调堤岸自然的景观风貌。依樱乘风段主要选择了芦苇、花叶良姜、香蒲、红花檵木、蜘蛛兰、叶子花、鼠尾草、沿阶草、海芋、鹅掌柴、红叶石楠、假连翘、菖蒲、柳树、冬樱花、棠梨花等,运用开花落叶乔木强化驳岸的序列感,增强本段芬芳、色彩的喜悦感。云杉陇影段主要选择了万年麻、云南蓍草、棕竹、黄金榕、芦苇、扶桑、狐尾草、肾蕨、鸡蛋花、水杉、菜叶芦竹、瓜子黄杨、千蕨菜、柳树、小叶榄仁、红杉等,杉树和柳树的交替搭配赋予了此段新的生命和较色,云杉傲然、树影婆娑品味历史的痕迹。

篇(3)

在化工企业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应用、生产、储运危险性化学品等工作,这些危险的化学品极易发生爆炸、毒害、燃烧、腐蚀等多种安全事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设施与工厂环境等构成威胁,会严重影响化学企业的生产与加工的安全性。为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防止化学品发生爆炸、腐蚀等的发生,应及时对环境进行科学设计,避免发生化学污染问题,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质量,以保证化学企业生产与加工的安全性、高效性。

1化学企业环境风险发生的原因

1.1环境风险意识不强。就目前化学企业的运行现状来看,由于环境问题而引发的化工企业厂房爆炸、腐蚀、火灾事故层出不穷,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为化学污染与环境风险意识不强。通常情况下,企业将核心点放置在经济效益层面,使得在环境风险控制上相对松懈,环境管控力度不够[1],进而滋生一系列的厂房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着化学企业的经济效益。1.2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化工企业在实际运行与发展进程中,由于环境设计不佳、风险因素控制不到位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与风险问题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威胁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化工企业环境运行现状来看,风险管控制度相对缺失,在环境风险责任上的划分不够明确,责任比较混乱[2],一旦发生爆炸、腐蚀等安全事故时,无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导致人在环境安全管理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严重缺失,进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2化学企业环境设计策略

2.1增强设计者的化学安全意识。近两年,我国在化工领域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绩,行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有的角色不容忽视。新时期,为降低化学污染、化学安全事故等的发生,应从环境方面着手,做好环境部分的科学设计,意识到化学污染、爆炸、火灾、腐蚀的敏感点在何处,在设计时有意避之,能避免损失的发生。因此,为做好化学企业环境的设计工作,设计者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化学安全意识,了解到可能发生的有毒气体泄露点、污染点、腐蚀点具有表现在哪些区域,这样在设计时,能够实现对化学风险的规避,以求从根本上控制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出现。石油。化工生产与加工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要对化工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制定更为科学、安全的化工环境设计计划,以求为化工环境的设计提供基础条件与重要依据[3]。2.2科学设计与规划化工建筑(1)通风设计在设计化工厂房时,要及时考虑工厂的具体通风情况,保证厂房能够做到及时的通风处理,以求能达到换气、获取新鲜空气的目的。在化工厂房,极易产生一些化学废气,此类气体具有有毒、易爆、易燃的基本特点,若不及时进行通风处理,极易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久而久之,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设计时,必须要做好通风设计,对厂房结构进行科学设计。处理废气时,必须要在控制生产与加工质量的条件下,以求更大程度上控制废气的产生量,以防止废气对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性能。(2)采光设计实施化工生产与加工时,为便于化工生产工作的高效实施,实现生产的可操作性与可视性,还要做好厂房的采光设计工作,产品的实际生产与加工处理,和操作者的具体操作密切相关,因此,所设计的采光情况来满足实际的生产与加工要求。以往厂房的采光设计,主要是采取开设窗口的方式,在室内部分的光感度、采光点等忽视掉。而今,应结合厂房实况来设置采光点,保证采光条件能满足具体的生产与加工要求,强调采光点与厂房整体结构相互结合,防止发生冲突问题,进而达到建筑设计目的。(3)防爆与防腐设计在石油化工生产与加工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鉴于安全问题,应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做好建筑工程结构体的防爆设计。建设时,必须保证建筑结构体、材料等都能足够坚固、结实,科学设计好泄压设施。而今,框排架未设计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泄压性能,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爆炸的可能性,还可降低损失。在化工厂房,时常会发生腐蚀性事故,极易发生化学腐蚀、大气腐蚀、电解质溶液腐蚀与土壤腐蚀等现象,为做好防腐处理,可采取材料防腐与建筑结构防腐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化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重视环境设计工作,以求更大程度上降低化学污染与化学污染度,继而从根本上控制化学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新时期,化学企业环境设计工作的实施,应以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前提,降低由于环境问题而引发的风险,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实现对化学安全事故的防控,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利于实现化工企业健康、安全的发展。

作者:金婷婷 朱升干 单位: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公路施工中原材料的消耗较大,在调配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所以应注意原材料的供应与消耗。在购买原材料时应尽量保证供应与消耗的一致性,施工中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科学的组织施工方案,并且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配,以使得各项物资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效益。

1.2节约原则

公路施工都是以野外作业为主,其投入的施工成本较多,精细化管理中应以节约成本支出为原则,从节约基建费用出发,充分的利用技术施措和管理方法来节约资金,并以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为基础,分部分项的进行成本节约,以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1.3以经济政府为导向

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经济增长必要条件,所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并以经济政策为指引对公路施工进行技术管理,如:公路施工中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机械施工、维修养护等。

1.4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是公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施工程序确立前应以签订的合同条款为基础,充分的理清施工程序中的各项施工技术,同时考虑到季节性施工的差异,确保整体施工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避免施工中的停工、资源使用不足、突击赶工、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

2公路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2.1管理制度精细化

公路施工中因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和验收标准不同,管理细则也因各施工企业性质不同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中应把具体的技术管理制度精细化,这不但可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还是公路建设和发展重要依据。在公路建设中应把每个标段施工单位的工程进行细化,通过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进行细化和分解,以便把各项施工工艺、施工标准、施工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公路施工技术的完善,提高公路施工各环节的质量,如:路基施工、桥涵施工、路面施工。

2.2质量管理精细化

公路施工质量影响到公路的维护成本、使用年限、行驶安全、环境保护,并且对所在区域的经济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中要把质量管理放到首位,通过精细化管理来促进公路施工的质量。质量管理的精细化要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发,并结合质量责任备查制度进行管理。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应将参与建设的各单位责任人、质量质任人、施工技术责任人、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进行登记管理,以此来保证质量问题能够追朔到质量责任人,进而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质量认识。

2.3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公路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因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中所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较多,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强化考核制度,以此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效能。考核制度管理中需要对人员履约、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工序、内业资料以及现场施工操作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并且在管理中制订出适合本工程和本施工单位工作特点的考核评分标准,以便按期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进行考核与评价,并且可以通过量化评分全线排名的方式进行对比。

2.4现场施工精化细

公路现场施工所占用的场地较大,设备较多,原材料较多,这就给现场施工和材料调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现场施工应实行精化细管理。首先对施工现场的驻地建设进行标准化管理,各施工项目部应成立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实现生产管理、办公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的精细化;其次对使用场地及材料存放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按着施工进度要求结合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拌和站、预制场和原材料堆放场的规划,同时对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篇(5)

2我国农业秸秆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秸秆利用的方式很多,当前我国主要是秸秆还田利用、饲料化处理和作为工业生产原料三种。秸秆还田利用是主要利用方法之一,1993年我国秸秆粉碎还田的面积达到491万hm2。秸秆还田对农田有着增产效果,对农田生态环境也有影响。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硅和活性有机质有着影响。对保墒和控制田间温度、湿度、抑制杂草生长都有很大作用。但秸秆还田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的解决。

3农用塑料的综合利用

农业塑料在我国的使用主要是指农业地膜和农业用棚膜。自1979年爆发号称“白色革命”的塑料使用开始,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也严重危害着人类,因此对于农业塑料我们要进行综合利用。农业塑料残留农田后有着严重不良的影响,它不易腐烂,难于消解,因此散落在土地里会造成永久性污染。对于废地膜的回收及加工利用可以很好的抑制白色污染的蔓延,可以通过不同时间进行回收,使得回收更彻底。废膜回收加工利用是地膜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原料充足,产品销路广,经济效益高,大有发展前途,为农民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渠道。因此,废膜回收,加工利用,一举数得,大有发展潜力,前景广阔。

篇(6)

2总体建设方法

2.1学科建设

(1)由科研处从院科研经费中划拨10万元在院内设立“能源及其精细化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项科研课题,由研究中心项目申报指南并负责具体实施及管理,其目的与作用在于:①对学院教师进行专业研究方向选择起到导向作用,使部分教师逐渐将其研究方向转为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加入到研究中心的建设中;②选出部分专业相符、有意愿和能力参与研究中心建设的教师,初步构成学科团队;③从申报的项目中选拔出研究基础好、人员结构合理、创新性强的项目,经过进一步深化,申报更高级别的项目,从人、财、物方面进一步充实研究中心。(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聘请在相关专业研究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保证其每年在研究中心工作半年左右,推动研究中心的发展,加大相关专业博士人才的引进力度。(3)在条件成熟后,对于新招聘的人员,有重点地进行专业和研究背景的选择,为研究中心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4)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高层次人才进行学科前沿、科研方法等理论及技术类讲学。

2.2研究中心的资金投入

研究中心主要依靠本中心所获科研项目资金进行实验室、研究室的建设,用项目资金购买的实验设备登记认定为研究中心的固定资产,学院每年给研究中心拨付一定数额资金用于已立项项目的设备配套资金及科研奖励资金。研究中心从立项的纵、横向课题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于研究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2.3实验场地建设

学校在主校区实验楼为研究中心划拨了实验室用房,对于获得厅局级以上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心根据项目需要为其提供相应实验室。当项目结题后,如果基于其科研成果获得新的资助项目,则可继续使用原有实验室;若项目结题后一年之内没有获得新的项目资助,项目组需退出原有实验室。

2.4研究中心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措施

2.4.1建立重点实验室网站建立能源及其精细化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站,网站注重增强专业性及学术权威性,关注本专业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动态,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同行、学者提供强有力的学术信息服务和多种学术交流手段,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来源。

2.4.2加强重点实验室间的联合,发挥群体优势由于新疆工程学院科研基础较薄弱,单学科的科学研究竞争力不强。因此,研究中心将科研重点定位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加强学科之间、重点实验室之间的联合。研究中心在保持和发展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与学院其他相关的实验室、自治区内外科研院所联合,形成群体优势,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组成学术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除了共享研究信息、学术资料、仪器设备、优秀人才外,还可就某一学科组织较大范围的学术委员会,共同制定学科发展战略,拟定课题指南,召开学术研讨会,合力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攻关项目,并参与国际竞争。

2.4.3加强实验室、研究室设施设备的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对实验资源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并通过网络为相关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既要满足目前实验室管理的需要,又要适应实验室不断发展的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资产设备管理系统(互联网版)”立项研究,通过建立研究中心、实训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分布式管理体系,实现实验数据网络化共享、资源与成本管理,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实验室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使用效益。

2.4.4合理开放实验室在新疆工程学院原有的实验室运行方式下,各实验室在空间上是相互割裂的,技术和交流是相对封闭的,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拟按学科相近、功能相似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对相关专业、系部原有的实验室进行了合并、调整和进一步的投资建设,使实验室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管理更加规范。此外,每年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到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合作,接收科研教学人员到重点实验室培训、学术交流,促进了科研进程,推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全方位开放的步伐。

篇(7)

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摘要】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职称论文投稿职称

【正文】

一、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藕合互联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不同工业型态比较看:传统工业经济的特征是征服自然,指导理论是社会财富论;目标体系是高增长、高消费,最大限度创造社会财富;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竞争;经济要素是劳力、土地、资本;资源状况是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要素是劳力、资源、资本、环境、科技智力资本;资源状况是逐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新型工业化包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五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因而,新型工业化是全面统筹资源开发利用的、以信息化带动的、依靠科技创新的、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是一致的。二、按照循环经济原则,构建恩施州生态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重点包括建设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和绿色服务业体系,其中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1.明确生态工业发展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目标着眼生态工业化建设,恩施州新型工业化应确立四大目标体系: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目标。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如狠抓“清江流域环境保护”,加强“鄂西林海”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水能、风能和硒铁磷等矿产资源、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既是产业开发,更是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优化整个经济结构为目标。从产业结构分析,“十五”期末,全州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0年的44.1:24.9:31调整为41:23.5:35.5,但二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的组成中相对偏低,并且二产内部本身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州第一、二、三产业增长目标分别为3%、11.5%、9.5%。从城乡结构看,2005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1.3%,分别低于同期全国43%和全省47.3%,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从劳动力就业状况在三次产业中的构成讲,在二产中所占比重相对偏低,按照成熟工业化阶段的要求必须占到15%以上。从所有制结构看,2005年民营经济总产值占全州总产值的比重为70%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85%以上。要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提高人均GDP;通过生态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小康恩施”。以强化科技教育为目标。尽可能利用高科技,是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共用原则。要加大科教投入,促进科技与经济圆满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合理使用现有科技专业人才,合理引进紧缺人才,科学配置各类人才,从而使人才结构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态需要;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施科技强州和人才强州战略。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提高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成“生态恩施”。2.重点构建“特色资源开发型”工业体系。为实现生态工业目标,要选择循环经济增长方式,结合州域资源特色,充分发挥水力电力、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和富硒绿色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工业。支持卷烟工业适应结构调整,渐近培植烟草产业的替代产业。支持电力工业加快优质电源点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扶持药化工业拓宽市场空间,做大做强中药材及成品药工业,实现稳步发展。培育壮大富硒绿色食品工业,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引导建材工业科技创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科学规划、开发和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建成特色矿产工业基地。科学谋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特色生态资源工业体__【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以信誉求生存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篇(8)

在公路运输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化管理,能够快速有效提升公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综合能力,实现针对竞争的运营以及运输方面的信息有效收集与传播,以及实现针对信息的掌握和分析。企业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根据需求出发,明确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优化升级。这样,就能够让企业在有效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最大化,并能够在这样的经营过程中赚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公路运输当中的企业还需要依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这种阶段调价下形成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统计,综合分析企业的实际绩效情况,寻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科学性的优化系统。真正意义上进行资源的合理优化,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2.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公路企业运输管理风险管控

与其他行业当中的企业相比较,公路运输行业当中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相对更大,这主要是因为输运很容易受到道路或者是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公路运输行业尤其会受到大风天气或者是大雪天气的影响。风雪造成的公路运输道路阻塞直接关系到运输的通达与安全。相对于此,南方地区则会受到雨水等季节性的因素影响。公路运输的安全性问题同样突出。除此之外,一旦道路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紧急维修或者是类似情况,车辆就必须绕行,这就会增加运输的成本。公路运输企业想要从根本上规避上述这些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因素的出现,就需要针对这样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应对。尽可能的降低出现风险因素的几率。信息化管理当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管控能够令企业更加及时的掌握相关风险因素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降低风险系数,实现公路运输的安全顺畅。

3.信息化管理影响下的企业服务质量效率

现代公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公路运输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基于这种情况,企业想要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赢得行业信誉,只有这样才能够令其自身站稳脚跟。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水平的硬性标准,因此,通过实现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更加及时、安全、准确的进行运输就是关键。采用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当遇到安全问题时,客户也能够在最及时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找到问题所在,并实现企业的相关补救措施。

二、实现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措施

1.构件公路运输管理信息化评估机制体制

在公路运输企业当中,其形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不成熟,相关经验较少,以及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公路运输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件,形成相关的信息化评估机制体制。通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系统检测,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公路运输企业当中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路运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意图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备的系统评估机制体制,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系统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也才能够促进公路运输行业实现信息化建设。

2.构建完善信息化管理运输网络系统

如今,我国的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网络都是企业内部的,往往对运输业务本身更加重视,却没有将企业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然而,企业经营战略与运输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建立起关联性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对影响公路运输经济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从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

客户服务体系的完整性是衡量公路运输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只有满足了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公路运输经济才能够获得真正发展。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

篇(9)

经济法现代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目标。从20世纪中期传统经济法嬗变开始,各国基于有限理性的认识论假设,基于对自身能力边界的认识和对市场的尊重,进行了一个持续的经济法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制度变迁和创新,经济法要达到两个目标,其一,在市场作为基础性资源配置工具的前提下,经济法能够最大可能地反映市场的干预需求和社会公共利益;其二,经济法执法机关能够忠实地执行反映市场干预需求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干预法。

因为政府并非完美无缺,这种不完美来自于其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的因素。主观方面的因素指公权的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以及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会使干预行为偏离社会公共利益;客观方面的因素是指政府自身有限能力有可能不足以解决市场失灵。正因政府在主观上、客观上都存在着不当干预的可能,从而导致干预的法偏离公共利益,偏离市场的干预需求,所以只有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和优化,明确政府应该干预什么、干预多少和如何干预,才能达到预期的修复市场失衡的理想效果。现代化的经济法正是以否定政府的完全理性为前提的,是以对政府干预权的有效法律约束和优化为基础,其表征为在干预范围上主张均衡干预,保障私权,确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和谐;在干预目标上严格追求公共利益;在干预目的上,讲求效率至上原则,克服市场失灵,使市场达到均衡;在干预方法上讲求方法的科学性、合目的性。事实上,在现代市场体制中,“看得见的手”的力量并不是无限的、任意的,“它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运行的规律才能驾驭市场;只有谨慎地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功用;只有知道哪里应当无为才能有所作为”。①这是干预行为的最基本规则,突破这个规则将导致破坏性干预,而这个规则的最终确立则完全有赖于对公权行为的有效规制和优化。

经济法的现代化以对立法行为的规制和优化为必要条件和前提。评价立法行为是否被有效规制和优化的首要标准是“立法过程在多大程度上趋向于产生良好的公共政策”。②为了能使经济法最大限度地趋向于符合公共利益,必须对立法行为进行规范和优化,使市场对制度变迁的需求转变为有效的、科学的制度创新,同时,经济法的现代化要求必须优化经济法的执法行为。

一、立法决策程序的法定化与科学化

决策程序的优化和完善是指设计一种机制,在最大限度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使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符合公共利益。从法律的视角研究,决策程序的优化和完善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即决策程序的法定和决策程序的明确化和科学化。前者指决策程序的形式合理性,后者指决策程序的实质合理性。

(1)决策程序的法定。决策程序法定化有助于高质量经济法的产生。就经济法而言,这种规则不仅要法定,而且要最高层次的法定,以约束经济法立法机构。从经济法历史考察,经济法产生完全源于市场存在缺陷而不能自行克服从而对国家干预产生需求,国家在干预过程中其权力因此大幅度膨胀。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市场作为一种力量对国家也进行了干预,以使国家的干预具有合目的性,同时也能使私权得到保障。市场对国家的干预之一就是使国家确定经济法的质和量的程序必须由最高层次的法加以规定。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如果对人缺乏程序上的宪法约束,无论何种政治过程,都不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政策。所以,运用合理的规则约束经济法的制定是经济法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

(2)决策程序的科学化与明确化。在制定科学的程序时,我们必须转变一种观念,即只要立法者具有纯粹的公益精神,就必然会有良好法律的产生。这种观念在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它是导致有效立法程序制度充分供给的主要障碍。事实上,这种观念存在着相当的不科学性,第一,想做好事和真正做成好事,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第二,“立法者具有纯粹的公益心”这个假定不一定具有完全的现实性。立法者也是一种社会动物,也具有经济人的特性,也可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立法者的经济人倾向要求我们,其一,不能对立法者高度公益心的期望而减少制度供给;其二,在制定科学的立法程序时,要充分考虑到立法者的经济人倾向,以防止非法追逐私利。经济法立法程序的制度设计相当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我国目前而言,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第一,改变经济法立法草案的起草机构。在我国,绝大部分的经济法立法草案由各部门自行起草,带有相当的部门利益和短期利益色彩,加上我国目前立法机构存在相当的能力局限,经由立法机构审查的草案可以不经修改或经过细微修改即可获通过。这使正式通过的干预法不能准确反映社会总体偏好。对此,我们目前所能做的是改变草案起草机构,草案不应由各部门自行起草,而应由专门机构起草。该新机构可以是常设的,也可以是非常设的,但必须确保独立性。其成员除了相关部门的代表外,应以中立的专家为主,还应该有不同利益的代表参与。

第二,有效确立立法机构“议”和“辩”的程序。这种程序能够促进良好制度的出台,但现行制度没有激励代表或委员去深入了解待表决的议案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所以很难进行有效的“议”和“辩”。因此我国目前通过的绝大部分经济法在表决时,反对票占的比重相当小,这并不一定是好的现象。所以,制度的变迁相当必要。

二、立法机构信息问题及其克服

信息问题主要指信息不足、信息偏在和信息错误。它们都可能使立法偏离市场对干预的需求。

1.信息不足。立法机构在决策时会面临信息不足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三,立法机构在收集信息时存在能力限制;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信息收集需要成本,并且边际成本递增;因此导致市场总体信息量不足。实践中许多决策失误都可归因于信息不足。如对法律的移植与本土化的选择问题最终可归结为信息问题。因为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自身可以轻易地移植,而文化不可能被移植。所以,对移植与本土化进行选择的科学性取决于立法者对制度和相关制度环境的了解程度。而这正是一个信息问题。对立法者来说,信息不足的问题必须加以有效解决,以优化决策。其途径有三:立法机构应设立相关的信息收集、分析机构;改革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取消计划体制下的统计项目,以节约统计资源;增加与国家干预相关信息的统计。

2.信息偏在。信息偏在是指信息在各主体之间分布不均。一般而言,立法机构所拥有的信息要多于其它主体的信息拥有量,但在特定问题上,立法机构可能会处于信息劣势,信息优势主体因此会滥用优势,作出机会主义行为,损害他人利益,甚至对抗立法。为了提高立法质量,应该使立法机构与其它主体在相关问题上处于信息平等地位。其路径除了加强立法机构相关部门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外,还包括有条件地赋予信息优势者的解说义务并规定违反义务的责任。

3.信息错误。产生信息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信息在被收集、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如计算错误、分析方法错误等。第二,由于某种目的,如为了获得某种资格,而故意制造虚假信息。这是我国目前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大量的报表人为失真,导致最终决策者决策失误。对错误信息的克服途径主要有:优化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程序;严格执行《会计法》、《统计法》和《刑法》,对制造虚假信息者依法严厉处罚。

三、寻租与创租问题及其克服

寻租是指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或确立垄断地位的行为。在国家经济职能不断扩大的情形下,公权的含金量也随之提高,寻租行为因此会大量存在。寻租者的目的在于促使国家作出有利于他们而不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由于寻租者力图促使国家帮助其建立和维护垄断地位和经济优势,以便获取高额利润,故成功的寻租行为不仅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和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导致公共政策偏离社会公共利益,而成为仅为部分人服务的政府。寻租与创租问题是不法寻租者和不法创租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寻租和创租问题的克服需要双管齐下。我们认为,克服寻租现象的关键在于政府本身,其路径有三:其一,在干预经济过程中,国家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能边界,在市场能比国家做得更好的领域,国家不应介入;已经介入的要及时退出。这样通过消除大部分租金,使经济人无租可寻。其二,加重寻租者和创租者的法律责任,提高其各自的违法成本,使寻租者和创租者不敢为。其三,由于刑事处罚的适用对象只是自然人和单位,对国家机构不能适用刑法,因此,我们应该设计一种机制,包括组织机制和程序机制,在这种机制之下,经济法的制定者将会权衡利益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产生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服务的干预法。

四、用效率观念塑造立法行为,制定高效率的经济法

1.以效率为标准确定干预范围。市场失灵的存在是国家干预的依据,但并不是所有的市场失灵都可以被国家所克服。国家干预存在成本,当国家干预不经济时,干预就成为不必要。确定国家干预是否不经济需要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而得出结论。其中,成本包括干预成本和市场缺陷导致的效益损失,收益指通过干预而增加的效益,收益与成本之差若为负值,则不存在干预的可能。所以,以效率为标准确定干预范围并把该方法法定化,不仅可以杜绝过度干预,而且还可使国家干预合乎市场的干预需求。当然这种经济分析的方法在实践中适用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相当多的行为所涉及的利益很难量化,因此也就很难进行利益比较和权衡,这还需要经济学和法学工作者再作进一步的探索。

2.以效率为导向确保干预目标的公共利益性。干预行为必须具有合目的性,必须具有纯粹的公共利益性。因为作为经济法最高价值的效率指的是社会总体效率,而不是区域、行业效率。这要求国家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而不单独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国家的一切干预行为应该具有实质上的公共利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现实中的政府不一定会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斯蒂格勒的政府管制经济学认为,政府管制是为了少数特殊利益集团和政府官员的私利,而不是为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所以,以效率为导向对立法者进行有效的行为控制,促使其行为具有公共利益性,尤为必要。

3.以效率为标准选择干预工具。任何干预工具都有自身的能力边界,所以,国家在干预时就存在最佳工具的选择问题,如选择使用财政工具还是货币工具,选择直接规制还是间接调控等。选择的标准主要是效率,即最能提高法律运行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率的工具就应优先采用。除了工具的选择外,选择最佳的干预方式以减少干预成本也有必要。美国政府在征收汽车牌照税时,让每个车主在出生之月去主动缴纳以消除拥挤现象,这样既可以减少车主排队等候的时间,也可以减少政府雇佣的人数,社会的整体效率因此得以提高。

4.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作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手段虽然自身存在缺陷,但我们不能抹杀市场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国家作为一种外力对市场进行干预,必须首先尊重市场,了解市场的内部运行规律,否则只会导致对市场的破坏,使资源配置更加低效率。在市场体制中,追求财富最大化的个体必须是自由,必须能主动对激励作出反应,并能以他们个人的自我利益管理有价值的财产。这是市场能有效率地运行的最主要条件,所以如果国家在干预过程中破坏了这一条件,将导致市场不能有效运行。

五、经济法的执法行为优化

经济法的执行主要依赖行政机关。但行政机关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化,行政执法可能偏离经济法立法原意,使经济法所追求的最高效率最终得不到实现。在实践中,经济法执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把执法手段当作执法目的,只关心收费、罚款,而对被收费的对象不进行管理、引导;功利地选择法律进行执法,导致经济法在适用上支离破碎;不对市场及其主体进行有效管理、服务,只着眼于自身利益而对市场主体进行搔扰式的“管理”;某些行政机关没有“利润”观念,只关注干预投入,而不顾及干预产出等。这些不良执法行为是经济法现代化的严重障碍,必须加以克服。理论界对这些不良执法行为的法律克服多有探讨,认为只要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行为约束和外在监督,就可以有效克服。我们认为,对行为的内在约束和外在监督必不可少,但这只是从行为层面出发的治标措施。要切实地优化经济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还必须改变政府治理理念,改变政府行为的基本激励机制。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用“企业家”精神去塑造政府行为。“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表征是什么?戴维·奥斯本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政府,(1)必须促进在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展开竞争;(2)把焦点放在后果而非投入上;(3)行为动力来自目标而非规章制度;(4)满足“顾客”的需要,而非官僚政治的需要;(5)防患于未然;(6)关注的中心并不简单是提供公众服务,而且也是向市场主体提供催化剂。④因此,我们除了需要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有效的行为约束和监督外,还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改革政府:

1.改变执法行为激励机制。企业行为的激励机制是利润,而目前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存在相当的问题,它并不太激励政府官员进行创新与改革,而追求工作中的平庸。“在政府中,一切激励因素是以不犯错误为定向,你取得了九十九个成功也没有人注意,但只要犯一个错误你就完蛋了。”⑤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使政府效率受到影响,还使政府行为与民众利益相分离,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一种新的激励机制,使政府行为的动力来源于公众利益。

2.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由于国家在性质上属于自然性垄断组织,所以,有学者对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提出质疑,认为引入竞争会导致重复和浪费。但实践证明,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政府提供的服务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据美国研究公共事业竞争的专家萨瓦斯的研究,美国公营部门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平均比承包商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要高出35%—95%.纽约市私营承包商收集每吨垃圾花费约17美元,而该市的公共部门却要花费49美元。在市政工程业、供水业、公交服务业、邮政业等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后,无论是资源的节约、还是市场主体的受益都相当明显。

3.引入效率动机。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要求政府及其官员拥有效率动机,而这要求政府关注结果而非仅仅行为本身,关注效率而非仅仅资金投入的多少。目前,在政府的行为模式中,成本与产出往往相分离,这种分离会导致错误的资源配置,因为“如果维持一种活动的收入与生产它的成本无关,那么获得一个给定的产出时,就会使用较多的资源,而不是必要的资源,或者为了补偿最初的市场缺陷而采取更多的非市场行动。由于不把进行一项活动的成本与维持它的收系在一起,那么低效率往往受到鼓励。”⑥引入效率动机有利于提高政府行为本身的效率和行为所涉及的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法的现代化。但没有制度支撑的效率动机将是一句空话。效率动机的有效引入有赖于合理的制度创新。如按效果制定预算的制度将使行政机关的预算额同业绩挂钩,使行政机关更关注行为的业绩。

注释:

①陆丁:《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②(美)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79页。

篇(10)

二、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因其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以及能源消耗较高、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等,一直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的产业。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产生了大量污染物,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发展下去,化学工业的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代际公平。当前,我国化工行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第一,能耗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近些年来,我国化工行业能耗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在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重更加突出。第二,污染较为严重。由于行业特性,化工企业往往排放大量废物,且有一定毒性。据美国排放毒性化学品目录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世界排放废弃物最多的10类企业中,化学工业名列榜首。第三,资源匮乏明显。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第四,运输量大。化工行业是运输量非常大的行业,大宗产品多,运输量大,随之而来的运输消耗和能耗较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化工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向

化工企业作为化工行业的主体,直接承担着生产的重任,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军。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必须从项目设计、原料选择、工艺过程、技术进步及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浪费、降低能耗,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做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减少环境污染。世界著名化工企业杜邦公司,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上走在世界的前列。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作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应用循环经济三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发展成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即,(1)改革工艺,减少废物产生量(Reduce);(2)循环利用,将废物用到其产生的工艺(Recycle);(3)将副产物再利用(Reuse)。依靠完整的闭环,使一个流程的废物变成另一个流程的原料,最终实现低污染和零排放。杜邦公司的成功经验给化工企业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抓手,借鉴杜邦的“3R制造法”,我们化工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循环经济。

1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节能降耗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途径。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化工企业应从细节抓起,加大节能降耗措施的执行力度,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节能降耗工作应与技术改造、安全、环保等工作有机结合,从全厂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出发,从细节入手,不放过一点一滴的能源浪费,大力推进精益管理和持续改进。如从生产负荷、运行周期、工艺指标等多方面着手,优化工艺流程和参数,使装置经济合理运行;既抓好节油、节煤、节电等能耗,也抓好节水、节汽、节原料等物耗,真正做到能耗和物耗都降到最低,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

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持续应用于整个生产过程,使污染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最小化。化工企业可以重点从清洁生产过程着手,改革工艺技术,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回收处理废弃物及污染物,使生产过程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物料利用率达到最高。例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属的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变革氯乙烯生产技术,采用二氯乙烷催化重整工艺,避免传统电石法氯乙烯生产中氯化汞的使用,有效解决汞污染问题,目前此技术已到中试阶段。

3充分利用副产物,延长企业生产链条某个化工生产过程的副产物或者废弃物,有可能是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化工企业可以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伸生产链条,充分利用副产物或废弃物,开辟新的产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的同时,使资源再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聚氯乙烯企业所产生的电石渣,可以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可以配套水泥生产线,使废弃物得到再次利用。

4园区化发展对于单个化工企业,在其内部可以通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延长生产链条等手段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废弃物最少量的排放。但企业自身能力毕竟有限,有可能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与上下游生产企业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但考虑到远距离运输不经济,这就需要政府或者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化工园区,形成产业集群,集合多数量、多类型化工企业的优势,以达到更高的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园区内有氯碱、农药、水泥等企业,氯碱生产过程中的富余氯气,可以提供给农药企业作原料,电石渣可以提供给水泥企业作原料。

篇(11)

1.1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成本投入不同,工期也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编制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实际要求为依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从中优选最经济合理的一个。

1.2选择合适的劳务分包单位

公司工程部门和项目部应该根据施工专业、内容及性质划分分包范围。由公司预算部门与项目部联合测算出项目施工总造价及各家分包范围的施工造价。有条件的可以实施分包招标,选择低价合理的分包队伍。当然前提是参与投标的分包单位的资历、资质和资金实力都是同一层次的水平。选择好的分包队伍,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1.3做好材料采购及供货计划

1.2.1通过招标确定供应商

由公司主管经理组织项目经理及公司合约、工程、材料等部门有关人员,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技术参数规格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按照物资采购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

1.2.2编制合理的材料进场计划

项目部应当根据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编制合理的材料分批进场计划。因为,如果材料进场太早,就要早付款给材料商,增加资金成本,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易受损的材料更可能因堆放太久而导致不能使用,重新订货,增加成本;如果材料进场太晚,不但会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会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

1.2.3制订严格的现场材料管理办法

工程直接成本中的材料成本约占工程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的控制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应把好材料备料关和领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对施工主要材料应实行按施工区域、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限额发料。

1.4制订项目成本控制计划

成本控制计划依据内部的目标成本进行编制,是项目部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1.5研究合同做好施工索赔预案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降低施工成本支出,但要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节流还要开源,开源就是增加预算收入。增加预算收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索赔意识,加强索赔力度。项目部应组织全体成员,根据投标部门的合同交底,认真研究合同文件,提高索赔意识,做好索赔预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诸如设计缺陷、设计变更、合同外业主施工指令、增加临时设施等索赔线索,应及时向监理及业主提出索赔。对于重大项目,公司合约部门还应全程跟踪。通过索赔,可以弥补施工单位不应承受的风险,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第二,用好合同调价条款或调价文件,正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必须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并形成书面资料,以利于工程结算。目前国内工程主要采用调价系数和实际价格差价方法进行调价,相对简单一些;而国际工程大都采用调值公式法进行调价。实践证明,合理的价格调整是保证承包商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进行方案优化设计,减少材料使用,节约人工。对于一些总价包死的机电专业系统或项目,应通过深化设计工作,在确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机电系统方案,变更管线及设备的规格或品牌,变更管线路径或使用新材料,以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人工投入,降低总体成本。

1.6制订合理的项目经济考核办法

1.6.1调动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

首先,由公司相关部门编制项目成本预算,由公司制订项目考核办法,实行经济责任考核。其次,由公司总经理与项目经理签订经济目标责任书,明确包括降本率、利润目标、超额奖励及事故率等在内应承担的责任考核目标,约定奖励和惩罚原则。其三,在项目部内部层层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最后,采取具体的考核措施,在项目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个重大节点完成后,根据项目部内部成员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6.2调动劳务分包队伍的积极性

在成本控制中,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多数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都存在民工不服从调配、浪费材料、窝工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施工开始前,不仅要准确委派施工任务并进行技术交底,还应该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主要工序的用工计划,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其次,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民工的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严格控制分包的人工签证,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最后,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整体承包给分包商,由分包控制,降低人工费和管理费。

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所选的施工方案,严格依据成本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包括对材料的控制、人工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的控制等,必须对每个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1降低材料成本

项目实施过程中材料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材料用量的控制上。关于材料用量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由施工员根据施工材料预算、施工区域及施工进度,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分包班组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损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3)在满足工程使用功能并符合国家规范的基础上,争取业主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使用性价比高的材料。

(4)认真计量验收,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

(5)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6)为了降低损耗,项目部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分包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损耗率,由其包干使用,节约双方分成,超冒扣罚工程款。

2.2精心组织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考虑:

(1)选择优质的分包队伍,提高施工效率。

(2)依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

(3)研究各专业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工序,做好穿插施工准备。

(4)发挥深化设计作用,通过管线综合排布整合各专业,坚持样板 层(段)示范先行。

(5)与相关专业及上道工序及时沟通,避免贻误工期和减少怠工。

2.3节约现场管理费用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经费两项内容。这两项费用是根据项目的施工任务核定的,但是,它的支出并不与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成正比变化,它的支出主要由项目部自行支配。建筑工程生产工期长,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其临时设施的支出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一般来说临时设施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布置,同时它也应该是易于拆迁的临时建筑,最好是可以周转使用的成品或半成品。对于现场经费的控制,一是精简人员结构;二是优化施工组织策略,合理调度人、机、料;三是坚持阶段性预算控制,减少管理费用的支出。

2.4及时跟进工程变更索赔

一般在施工过程中,会有来自业主方面超出合同的变更、增项等指令,施工员应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项目经理和经济师,注意要依照业主等方的书面指令进行增项或变更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搜集相关的联系单、图纸、验收资料、会议记录等。经济师应根据施工员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登记,并按照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制定索赔策略。对于业主方已经确认的变更增项,应及时追踪书面资料,作为竣工结算的依据。

2.5严格按月度进行工程量结算

要求分包单位应在当月规定日期前,将本月工作量报项目部,由项目经济师组织初审,初审过程中应注意将报业主的项目工程量与分包的工程量进行比对,防止分包冒报。项目经济师应将建设单位审核同意的本月项目工程量和经项目部初审同意的本月分包工程量报公司工程部,由工程部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复审,并进行统计。公司工程部应及时将分包工作量复审结果反馈至各部门及项目部,作为分包工程款支付的依据。对于分包工程款的支付,项目部和公司工程部及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防止产生工程款超付的情况发生。对于确实需要支付分包工程款的情况,项目部应撰写情况说明和下一步如何改善资金情况的书面报告,与付款申请一同报到公司。

2.6严格按照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各项指标责任考核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的考核部门应会同工程、合约及财务等部门,按照考核周期进行过程考核,及时给出综合评价。项目结束时,应按照预先签署的经济考核责任制进行考核,并兑现考核结果,让项目人员真实感受到激励机制。

3项目竣工后的分析总结

竣工总结是下一个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参考的基础,应采取回头看的方法,及时分析、总结、提升,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1及时进行竣工总成本结算

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将转向新的项目,应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清理现场的剩余材料和机械,辞退不需要的人员,以防止工程竣工后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同时由于参加施工人员的调离,各种成本资料容易丢失,因此,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情况,做好竣工结算,将书面资料整理归档。

3.2及时进行项目经济责任考核

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成本管理主要人员、次要人员及施工队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完成工作量、材料、人工费及机械使用费四大指标,应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罚和任免,并及时兑现奖罚,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3.3及时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项目结束后,项目部要及时进行总结,应该就人工成本控制、材料成本控制、施工部署、索赔等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绩效,总结得失。公司层面应将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向全公司推广,以促进所有项目部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