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人性化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人性化管理指的就是通过对人性的关注,开展引导性的自我管理,进而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管理理念。也就是说,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就是“把人当人”进行管理,进而保证企业员工可以得到满足,并且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强调其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管理思想、科学管理制度,以理性契约、法规进行个人利益整合、协调,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具有顺畅的业务流程,科学的决策机制、合理的管理平台。同时,人性化管理也是在“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打破了制度约束人、控制人的被动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且有效调动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人性化管理理念主要就是在四种人性假设基础上提出的。其一,本性假设。人与生俱来的具有一定的趋利避害、惰性等本性,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可以顺其自然,展开正确的引导,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其二,习惯假设。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塑造机制下能够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相应的习惯,就能够左右人的部分行为。其三,习俗假设。求生是人的本性,但是需要遵照人类群体的一些共同习俗与文化,以此来左右人的一些行为。其四,创新假设。人具有一定的创新、创造等能力,可以根据环境的改变予以相应的变化,进而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在开展人性化管理的时候,需要顺应这四个特性,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对策,尊重人的本性,加以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必然会提出人性化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提出,使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人认识到,完全依靠简单、粗暴的指令很难让人屈服,并且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员工是具有一定人性规律的人力资源,有着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思维方式与情感,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对其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人性化管理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对人性化进行了初步的认识。最初对人性化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经纪人假设中: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最为关心的是怎样增加自己的收入,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人可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在古典经济管理理论发展后期,国外学者对管理中人的行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而美国企业家丹尼森与德国心理学家蒙特斯伯格的研究最有代表性。丹尼森研究的是可以通过调动员工积极性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认为关系员工及家属福利、地位,良好评价员工是激励员工的主要因素;蒙特斯伯格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因素、个人行为对工作效率、企业效益的影响。之后,霍桑、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指出员工是社会人,进而为管理思想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并且逐渐成为了现代管理研究的主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工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体化发展,进而致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得到了融合,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化,人的心理也越来越复杂,行为不确定性也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提出,要想促进企业的成功发展,一定要按照以人促产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企业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在劣势。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为员工创设一种轻松、自在、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进而不断促进企业制度与技术的创新,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一般均是将人当成是机器进行管理,而人性化管理模式中,比较重视员工的自我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员工只是将工作当成是一种任务,一切听从指令安排,员工也总是钻管理漏洞,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下,员工将自己当成是工作的主人,为了达到个人追求,员工会极大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达到自身发展目标,还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优秀人才就是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下,需要创设信任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企业用人机制,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通过轻松、自在环境的创设,可以有效促进人才的成长;另一方面,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吸引人才,促进企业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除此之外,轻松、自在的人性化管理环境可以使企业具有家的温馨,进而吸引与留住人才。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使人性化管理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并且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高度统一。其对人才的关心与尊重,不仅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除此之外,通过人性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创造力与凝聚力,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五)有利于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人性化管理模式主要突出的就是“柔性化”,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与理解,进而产生自主感,这样员工就可以积极开展工作,并且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不仅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员工的和谐相处,创新企业管理氛围
在企业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员工当成是一个平等的利益主体,尊重其人格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和谐准则,也是激励员工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相关调查显示,被调查人员中有78%的人员希望管理者在工作的时候像领导,而不工作的时候,可以像朋友。这样的工作、生活环境,才可以让员工更加开心、用心、安心,进而充分挖掘工作潜能。
(二)强化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的协调发展
在企业建设过程中,企业更加重视组织目标的实现,员工更加重视个人目标的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就可以有效协调两者的关系,利用合作形式取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抗争。不要只是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不要将员工当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而是重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与职业发展意愿,进而逐渐满足其合理需求,为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提供发展平台,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局面。
(三)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灵活性管理的结合
人性化管理要和制度化结合应用,也就是“柔”、“刚”并济。人性化管理不是无原则的放松制度,而是在严格制度实施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管理,并且带有一定的原则性。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就是完善的制度建设,也就是将制度人性化。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根据制度,制定灵活的管理模式,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意愿。在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管理人员一定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尊重员工利益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制度,并且融入一定的人性化,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强化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建设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定要转变“重物轻人”的理念,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各项工作的实处。企业一定要及时了解员工的生活需求与心理需求,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以人为出发点,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转变员工的被管状态,使其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营造尊重、开放、信任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对员工的行为起到约束、导向、凝聚的作用,还可以形成六种企业文化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辐射力,并且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相处。构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经济和文化的融合、文化和管理的融合,建立新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否可以发挥作用,主要在于是否可以得到员工的认可。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完善者,而不是被动承受者,单是依靠企业规章制度是无法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企业只有具备了一流的企业文化与素质,才可以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企业沟通机制的建设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员工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企业凝聚力与推动力主要就是领导与下属共同形成的系统动力,两者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具有交互性与双向性的特征。在企业建设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整合情感因素,融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员工的需求是,让员工可以在精神层面上进行广泛的交流,明确自身行为的地位与心态地位,进而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归属感与向心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企业文化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沟通机制,扩展沟通途径,实现企业文化软性管理的“硬着陆”,并且全面实施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加强企业沟通机制的建设,本质就是加强善解人意,尊重员工人格与个性,将员工看成是社会人,予以相应的管理和看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强化尊重,让员工参与管理过程,引导员工展开自我管理,增进与员工之间的感情,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全面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所以,尊重员工价值,通过目标与计划开展管理工作,是员工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而员工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在得到一定的关注与满足之后,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企业沟通机制具有一定的双向性,也就是企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沟通的准确性与正向性。但是一些企业只是重视自上而下的沟通,忽视了自下而上的沟通,经常出现企业内部沟通障碍或者误解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重视沟通机制双向性的实现,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构建学习制度与激励机制
学习不仅是得到知识,实现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竞争力。构建企业学习制度,引导员工进行积极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通过企业学习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引进一些先进文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转变管理模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可以鼓励员工进行积极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并且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忠诚感,实现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全面落实。与此同时,科学的激励机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激励、导向等作用,对企业与员工的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予以重视。在构建激励机制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保证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落实。激励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表扬鼓励、薪资发放等。通过激励机制的建设,将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融为一体,加强了企业与市场的接轨,制定了相应的薪酬制度,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充分表达对员工的鼓励、欣赏,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并且帮助每一位员工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展现企业的人性关怀。
(五)尊重员工的人性需求
只有充分尊重员工的私人身份,才可以让员工真正体会到被尊重、被重视,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全身心的投入,并且从领导角度出发,主动和领导进行沟通,保证顺利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心甘情愿的为工作努力、付出。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主要就是在规范制度与流程的条件下,利用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感染力、亲和力,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与关怀,进而得到基层人员的支持与信任,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与激励,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企业文化内涵及其作用
1 企业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相对于文物、文明、知识、文献而言,某种特殊人群自觉形成的观念与方式。它包罗万象,本质是物质与意识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是为生产经营管理而形成的观念总和。其核心内容为: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根据这定义,企业文化的特点为:独立性、自觉性、当时性、变化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企业文化更准确的理解,要从三个层次出发。第一个层次是其物质文化层,它是外面显现出来的部分。包括产品包装和外观,企业标识以及企业环境。它是其他两个层次的基础,通过这层次,可以反映出员工的理想,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的价值观等等;第二个层次是制度文化层,它是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应遵守的准则,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关系、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等;第三个层次是精神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宗旨、企业道德和企业价值观念。它是全体员工的一个精神支柱。在它形成过程中,高层领导起关键作用。
2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 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凝聚力。据研究人员调查,得出结论,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留住人才,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员工与公司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目标。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员工很难产生归属感,只有暂时栖身的感觉,一有更好的机会,就会立马离开,给公司带来损失。企业文化就像企业的灵魂。好的文化,能够当个人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可以服从集体,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2) 企业文化能够起到剂的作用。企业的制度规定,很教条化,严格而苛刻。而企业文化在规范员工方面,可以更加灵活。有时都不需要制度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员工能够自觉去做,而不是靠约束。起到了缓和制度与人之间的作用。这缓解了管理者的压力,也使工作更具有弹性。
3) 企业文化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不仅对每位员工,还是整个企业都具有导向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市场导向和价值导向。每个企业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市场导向标准对每位员工进行指导,保证企业员工在价值取向和市场导向始终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这样能够起到及时纠正的作用。
4) 企业文化具有激励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每位员工全面发展,尊重每个人的需求。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满足了企业的价值追求,而且还满足了员工自我价值的追求。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员工也不断成长,为完善自我、奋发进取而努力。激烈文化的恰当运用,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5) 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好的企业文化就如优良的土壤,积累着丰富的营养培育新的幼苗。文化促进和谐,好的企业文化给员工带来更舒适,更积极的工作坏境,这样为员工创新创造有利的温床。创新就是竞争力,企业管理是为了企业更有竞争力,因此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正确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
1.目标一致性。企业文化的目标是塑造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而这些目标的体现都是企业实现效益不可或缺的品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激发出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都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实现最大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也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组织运用实现最佳组织绩效,发挥员工潜能的最大化,最终为企业带来最多的剩余价值。
2.主体一致性。
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靠人来起作用。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建立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只有通过人的智力因素才能实现。二者的实现途径都是以人为本:没有企业文化,无法实现最优绩效;缺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无法有力展现。
3.相互促进性。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不可交易性、难以复制性使然。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动态性,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管理也随之不断完善优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不断优化完善的源泉,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优化又能改进企业文化的整体氛围。
三、目前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不明显
1.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作用不明显。
中国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运行流程中存在企业文化作用的缺失。主要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脱钩。如在企业招聘前往往对招聘对象的整体要求不明确,随意性大;在招聘中缺少对招聘对象的企业价值观的灌输;在员工的考核中重业绩指标,缺少德育评价;在员工薪酬指标上,沿袭论资排辈、平均主义而缺少激励机制的制定并有力执行。
2.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智力作用不明显。
我国大多数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长期以来重管理轻文化的思想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是流于口号就是形式主义。国际一流企业非常重视“全员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基于以人为本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建立企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深受重视,从而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主动权。没有以全体员工智力发挥为保证的企业文化的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3.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制约作用不明显。企业经营活动一般包括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由于对企业文化认识存在偏差,企业往往将企业文化当作门面,企业文化建设多用于宣传和为领导服务,不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相连,尤其没能与人力资源管理契合。如在大多数企业中,企业文化归书记管,企业经营活动归经理管。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二者往往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造成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活动两层皮。这就导致企业文化只是“新瓶老酒”应付差事,人力资源管理依旧我行我素照旧办事。
四、发挥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有效举措
1.切实增强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作用。
注重培育体现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企业作风等特质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准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对于以规章制度、服务守则为载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形准则”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纵观世界500 强,其成功都离不开独特的“无形准则”推动“有形准则”的贯彻实施。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在招聘、教育、培训、考核中渗透企业文化内涵,既可以为企业招揽、培育人才,又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事半功倍, 更能彰显企业的凝聚力与活力。
2. 切实增强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智力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定实施,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与融合,必须在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缺少企业价值观、信念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没有灵魂的。企业在制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民主决策、全员参与的作用,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每名员工的共同使命和集体责任, 这直接关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定实施的科学性、能动性和可操作性,也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升级, 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随着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企业文化所塑造的员工荣誉感与责任感,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运行开启了方便之门。重视广大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必然会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实施, 这不仅可以营造全体员工工作中“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而且可以有效实行责任追究,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服务效能,促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
五、结语
一个民族生存下来的根本就是认同感,而认同感的产生更离不开共同的文化。好的企业文化会使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逐渐提升。只有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断加深,才会产生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整个企业的齐心协力才能创造更多财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卉.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关键词:管理 人性化 复杂人
abstract: administration is the adhesive of essential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modern administration, theassumptionofa personhas changed fromeconomic person, social personand decisionmakertoa more cpm-lex one. thus, the idea od adminstration is changing radically, and this drives administration to transferfromscientific administration and interpersonnal administration to humanized adminstration. find a way tocarryoutthe humanized administration is an importantapproach tostrenghten the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humanization; complex
管理是人类实践的操作过程,凡有人群协同劳动的地方,均需要管理。当代管理覆盖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社会事务的实现均要通过管理,一切决策意图、决策过程、决策实施均是管理的过程。管理是生产力要素组合的粘接剂,没有当代管理就没有当代生产力。
而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模式主要有西方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和中国式管理等。那么,究竟哪一种管理最为有效呢?管理学界和实际工作者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许多管理学家指出,领导21世纪管理潮流的将是中国式的管理。尽管今天的中国式管理远未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和合”精气中,决定了中国式管理从根本上讲就是管理理念的人性化,而这恰恰代表了当代管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性化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是很客观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为此,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也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向复杂人转变。
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的。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的人性假设称作x理论。/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霍桑试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也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精典的需求模型。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为数不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看出,由于个人目的、个人偏好、个人利益的存在,人就会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动机,因此引发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来满足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受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陶冶和洗礼,人性变得非常复杂,如果管理者不及时审时度势,引入激励机制与员工真诚合作,以满足员工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组织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sixianghuibao/
于是,当代管理就逐步摆脱西方传统管理的科学管理阶段和人际关系管理阶段,走向人性化管理阶段,也就是在本质上向中国式的管理———人性化管理靠拢。
人性化管理其根本的观念仍然是人性的假设,但它是整合为系统的“人性”、整体实现的“人性”,并在新的关于人性的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管理方式。人性化的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从满足人的最根本的需求出发,通过道德引导、理解、认同、尊重、关爱等极具人性化的因素,充分调动人的激情和活力,使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产生出巨大的企业推动力和社会推动力;同时,清楚人性的复杂性,人性都是有弱点的,人是容易犯错误的,管理要针对人容易犯错误的特点,通过道德约束、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等方法对人加以必要的约束与管制,尽量限制人性的弱点,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如果背离了人性化,我们所建立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就很难起到弘扬真善美、遏制假恶丑的作用,一切管理的效能都将大打折扣。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管理者和执行者,担负着管理者、服务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等角色,工作任务很重,然而他们在薪酬、尊重、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引导高校教学秘书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压力,帮助其缓解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教学秘书的需求分析
压力是指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当人们的期望与现实差距很大或者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紧张、急躁、逃避、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进而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管理的实质就是引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帮助其缓解压力,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要对高校教学秘书进行压力管理,必须先对其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其压力源。作为知识型员工,教学秘书既有工作上的需求,又有经济和情感上的需求。总的来说,教学秘书比较迫切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理的薪酬需求。一方面,教学秘书基本上都是年轻老师,年轻老师经济压力比较重,面临着结婚、买房、生子、赡养父母等任务。要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有经济支撑,有较高的薪酬。另一方面,教学秘书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不管是与教学人员还是与社会上有些职业相比,薪酬还是比较低的。据我了解,具有科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学秘书一年的总收入比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学人员要少得多。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教学秘书就薪酬进行横向的比较,发现自己对自己所获报酬的感觉与自己对付出的感觉比率(qp/ip)小于教学人员和社会上其他职业人员,就会感觉不公平,结果可能会消极怠工。
2.合理的工作任务。教学秘书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比较倾向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中高层需求,比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的实现依赖于其工作的优秀并被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合理的工作任务再加上教学秘书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这些需求。
3.希望得到重视的需求。尽管教学秘书的工作很重要,但是教学秘书在高校不太受重视,比如,教学秘书这个岗位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也就是说学校招聘教学秘书的时候在学历、经验和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比较低;同样的学历,安置费等待遇却不如教学人员;学校很少给教学秘书提供进修和培训及参加教学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在各种评奖评优方面对教学秘书的考虑比较少,等等。
4.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的需求。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具有事务性,而且具有学术性。国内外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展很快,比如一般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21世纪大学管理文化的建构与创新、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等等。教学秘书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依赖自学,而且需要靠进修、职业培训和参加全国及省级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会来实现。
5.良好的人际关系需求。教学秘书是连接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及各系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领导、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起着上传下达、协调各部门及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教学秘书面对的是教务处领导和同事、本学院的领导和同事及广大学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对于促进其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学秘书比较重要和迫切的需求。
二、高校教学秘书的压力现状分析
教学秘书的需求既有物质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压力感。根据我对本校和同城另一个高校的调查发现,目前教学秘书全部认为自己有压力,其中认为压力很大的占80%,认为一般的占15%,认为压力小的占5%。同时,调查资料显示当前教学秘书的压力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工作内源压力和工作外源压力,前者包括工作任务、组织期望等方面,后者包括工作环境、科研任务、工作成就感和社会期望等方面。
1.工作重,责任大。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比较多,从协助教学院长和系主任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和实验大纲、学生注册、教学任务安排、教师课表、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考试管理到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及教学资料档案的管理和保存,从开学到学期结束基本上都有事做,有时候一天需要同时处理七八件事情,办公室做不完就晚上带回家做。另外,由于高校规模的急剧膨胀,二级学院的教师人数和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也给教学秘书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以我院为例,上学期全院教职工人数是75人,学生人数(含本三专业)是3134人,而教学秘书只有1人。教学秘书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担负着相应的责任。据调查资料显示,所有的教学秘书都认为最大的压力是责任太大,因为在目前这种教学管理体制中教学秘书做出成绩是应该的,而一旦出了教学事故就要受到很重的惩罚。
2.科研任务重。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管理,有的还承担了少量的教学任务。单单教学管理工作就已经让教学秘书不堪重负了,然而,教学秘书跟教学人员一样需要评职称,评职称就得撰写和、申报科研课题、出专著等。教学秘书要做到管理、教学和科研三者同时兼顾,这无论在体力还是脑力上都是一种加倍的付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加倍的。
3.人际关系处理难度大。教学秘书作为教务处、二级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需要处理多方面的关系,比如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本学院与其他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本学院师生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有些是很难处理得让双方都满意的,比如排课,我们强调人性化管理,所以不少老师提出自己的排课要求,但是如果满足了老师的要求可能就会造成班级课表不合理,教务处会怪罪下来,或者满足了这个老师的要求就可能满足不了另一个老师的要求,那么另一个老师就会不高兴,毕竟能排课的时间就这么五天,而且有一些时间段是限制排课的。在我所做的调查中,当问及“您觉得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压力”的时候,所有的教学秘书提到了人际关系不好处理,感觉自己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吃力不讨好。
4.低工作成就感。高校教学秘书作为知识型员工,对成就感的需求较普通员工要强烈一些,这种成就感体现在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及受学校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等方面。事实上,教学秘书是大学老师,工作算是体面,可是工作很累,收入却比同级别职称的教学人员要少,也比社会上有些职业要少。另外,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秘书并不像教学人员那样受学校重视。这严重打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三、高校教学秘书的压力管理对策
有报告称工作压力已经变成“21世纪的流行性感冒”。高校教学秘书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就会对教学秘书的身心健康、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学秘书的压力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组织(学校)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因此,对教学秘书进行压力管理可以从个人、组织(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实施。
1.从个人层面来说,教学秘书的压力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时间管理能力缺乏、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第一,积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坚持从平时的小事做起,比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客观地看待和评价领导、同事、学生和社会,遇事冷静思考、不急躁。
第二,提高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学秘书事情比较多,有时候一天能接到七八个甚至十几个通知,这些事情也不可能同时进行,必须先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完成,再去做次重要的次紧急的事情。同时,养成总结经验和制订日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月计划的习惯,因为教学管理工作大多数是程序性工作,比如每个学期开学要补考,期中要准备下一学期的课务安排和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要排下一学期的课表,等等,知道这么个程序那就可以提前做准备,不至于到时候多件事情集中到一起而应付不过来。
第三,客观评价自己。教学秘书是文化人,文化人大多数有自命清高、高估自己的习惯,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可能会产生急躁、消沉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予以缓解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学秘书要根据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制订人生目标。
2.从组织层面来说,教学秘书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组织(即学校)。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工作压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可以用倒u字形的压力曲线图来描述,如下图:
压力曲线图显示,在组织绩效达到最高之前压力是与绩效成正相关的,而超过最高绩效之后压力与绩效成负相关。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措施缓解教学秘书的压力,使教学秘书的压力维持适当的水平。
第一,适当提高教学秘书的待遇水平。社会对大学教师的期望很高,教师这个名称似乎就意味着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尽管从整体来说教学秘书的收入纵向比较有所提高,但是横向比较却相对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几年中小学老师和公务员加工资的幅度比较大,而不少大学至今连绩效工资都还没有兑现。
第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简化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很重,其实有些工作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是领导不想改变多年延续下来的习惯或者怕承担责任而强加给教学秘书的。比如现在基本上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新系统和教材管理新系统等网络化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可以简化教学秘书的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教学事故。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务处还是要求交打印稿,打印完了又要找办公室主任、教学副院长、院长、处长等人签字盖章,这样太繁琐了,其实教务处可以直接从系统将教材征订资料导出来,然后交给教材经销商订教材。二是改进领导方式。逐渐由当前集权式的领导方式转变为民主式领导方式,当前的领导方式缺乏人性化管理,在这种领导方式下,教学秘书只是教学管理事务的执行者和“消防员”,教学秘书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去,也得不到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释放和发挥。
第三,注重教学秘书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工作。在教师培养方面,学校重视对教学人员的培养而忽视对教学秘书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落后,不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学秘书的培养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鼓励教学秘书继续深造,比如目前只有专科学历的鼓励他们去读本科,目前只有本科学历的鼓励他们去读硕士,等等;二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教学秘书进行校内培训和指导,比如教育和教学理论的学习、计算机技术培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开发培训等;三是每年或者每学期组织教学秘书去更高水平的学校参观学习;四是由学校出资让教学秘书参加省级的或者全国性的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会议。
第四,为教学秘书提供压力疏通的渠道。教学秘书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必须得到有效的释放和缓解,学校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为教学秘书缓解压力:一是学校教务处利用双休日或者学校运动会的机会组织一些体育或娱乐活动,让教学秘书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既可以娱乐身心,又可以结交朋友,缓解工作给其带来的压力;二是学校免费为教学秘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目前不少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它们主要是面向学生的,其实,老师也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健康讲座和心理辅导等活动也可以让教学秘书的压力得到缓解。
3.从社会层面来说,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对教学秘书缓解压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大学老师寄予很高的期望导致教学秘书压力很大,其实老师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所以,社会应该首先把教学秘书当做普通人中的一员,然后给教学秘书以信任支持,同时尽力为教学秘书提供财力帮助、物资帮助和其他一些需要,比如由校友会提供资金设立一些“教学管理之星”、“服务之星”等奖励和基金。
参考文献:
[1]罗宏.压力管理之路如何走[j].施工企业管理,2008,(10):68-69.
[2]黎江.压力与压力管理[j].市场周刊,2005,(12)(下半月版):102-103.
[3]徐珠君.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管理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86-88.
[4]吴新炎,李芙蓉.论压力管理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19-120.
[5]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2003,(5):24.
[6]胡辑.论教学秘书的作用与素质要求[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