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消费动机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广告界流行着一句名言:“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就等于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一半”。“注意”无疑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心理活动过程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广告设计中如果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就等于失去作广告的意义。因此,如何吸引、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尤为重要。在广告设计中通常以某一特定的刺激物吸引消费者,该刺激物可以考虑到消费者的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家庭、角色等),也可以考虑到消费者的个人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嗜好、受教育程度、个性、收入等),并将其刺激物突出在显著的位置上,增大刺激物的强度和之间的对比,突出刺激目标,利用刺激物的变化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从而起到吸引注意的效果。
(二)知觉与理解消费者的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规律
在广告设计中把握、运用好这些规律,能让广告收到独特的效果。让消费者体会出广告要突出的特点,从而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如美的公司做过的广告:世界一定是美的。让人看完之后,感受到广告设计构思的巧妙,将“世界是美的”和美的公司完美地联系起来,利用“的”字的多音效果,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但也要注意,要保证消费者对广告设计中的知觉理解能够和商家要表达的隐形喻意相一致,要不然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如当年立邦漆在中国做的一则广告,广告中刷上立邦漆的宫殿柱子上,龙都滑落下来。立邦漆公司广告中暗指:立邦漆特别光滑。而中国消费者看完后理解这是对中国“龙”文化的亵渎,向立邦漆公司提出严重抗议,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三)记忆记忆是人们头脑中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印象
它是通过大脑而产生的心理过程。在广告设计中,消费者把印象深刻的广告分类记在自己的大脑中。消费者对广告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遗忘是正常现象,但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兴奋点和消费心理规律,在广告设计上采取一定的策略,如:广告内容应简洁、易懂;适当重复广告信息;广告形式新颖独特;减少信息变异;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增加感染力以引起消费者的情绪记忆等,将遗忘程度降低到最小值,增强加深消费者对广告的记忆。如恒源祥公司曾经做的一款广告:恒源祥、羊羊羊;恒源祥、龙龙龙;恒源祥、鼠鼠鼠;……。广告一播出,引起渲染大波,褒贬不一,但消费者记住了这个品牌。
(四)联想
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根据一件事情又想起另一件事情。依据事物间联系的不同,广告中运用的联想主要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颜色联想。在广告设计中,通过消费者具有联想的心理因素,可以运用人们耳详能熟典故作为宣传的契机,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广告效果。如红豆品牌的建立,一说起”红豆“,就让人们联想到《相思》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此诗句,红豆品牌被消费者“迅速”接受。
二、广告设计中消费者的诉求心理
(一)形象诉求形象诉求
是人们对事物外表追求的一种表现方式。形象诉求具有可选择性、诱导性和抽象性等特征,在广告设计中被广泛运用。请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为企业产品做形象代言或宣传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做法。利用明星在“粉丝”心中的英俊、帅气、漂亮的形象或极富个性的处事风格,使“粉丝”们追捧和崇拜,进而让“粉丝”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其所代言的产品。如今,有很多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都在广告中展露头脚,以各种方式为商家代言。一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剧中的男主角金秀贤“都”教授,以其俊朗的外表、沉稳的个性迅速走红,尽管电视剧已经完结半年之久,但金秀贤的人气依然没有衰退的意思,各种广告邀请纷纷踏至而来,据韩国广告界人士透露:今年,金秀贤仅为韩国国内品牌就拍摄了15部广告,此外还为国外品牌拍了20部广告,创下了明星代言的记录。
(二)理性诉求理性诉求
是指广告设计中诉求的定位与消费者的理性思维,通过真实准确的信息反馈给商家的客观情况,是消费者经过分析、判断、总结等理智地作出决定的思维过程。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做为正面表现,即在广告中告诉受众如果购买某种产品或接受某种服务会获得什么样的利益;也可以做另一方面的表现,即在广告中告诉消费者不购买产品或不接受服务会对自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诉求通常会表现在消费者需要经过慎重考虑才能决定是否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如汽车、房屋等高档耐用品。
自从加入世贸以来,中国的市场面向了全球发展。特别的啤酒是市场型产业,需要的就是靠近市场,酒店业和旅游业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从发展消费向享受消费发展,就像一些大户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开始了假期旅游的奖励,那样肯定要找酒店;还有的就是到外地观察的一些领导或企业家都是安排在酒店里面住。特别的现在开放社会,一些家庭出动或一些情侣度蜜月都是到一些酒店住宿。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大部分的人到外地玩时也要考虑到花费,想现在的一些小单位或家庭住酒店时,一般都是选择一些经济型酒店,因为那样的酒店环境可以,消费也还可以接受。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到一些大酒店—四星级,五星级,等等。但那些毕竟是小数人。特别的由于今年来的物价上涨,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经济型的酒店就更是受到旅客的欢迎。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一、旺盛需求引爆经济型酒店消费热点
1、经济酒店为什么成为首选,如何在金融危机下一支独秀
在金融危机之下,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市场竞争更加剧烈,就业更加严峻,相信大家都不想丢掉自己的那份工作,即使那个工作赚不了多少钱。为适应这种经济,很多人都会采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减少或廉价购买一些价格便宜的东西代替一些价格昂贵的消费品。在这种经济的冲击下,对于需要住酒店的一些人群来说,经济型酒店则成为了首选。成为金融危机下的一枝独秀。
2、从市场上的需求反映经济型酒店
经调查:近年来经济型饭店平均房价上涨,特别是2008年比2007年上涨了20%,平均出租率微降0.4%,为82%,由于奥运会的影响,酒店的热点区域出现在北京。但是2008-2009来,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地区的高星级酒店出租率大幅度下降,相反的一些经济型的酒店出租率有了提高,达4-5%。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虽然近年来年经济型饭店的出租率微幅下降,但82%的平均出租率仍然远远高于同时期星级饭店60%左右的平均出租率水平。这就证明了经济型酒店始终比那些高星级酒店更受顾客欢迎,由于一些企业家考虑到价格始终影响着顾客的选择,更适应市场的发展。
3.“多”与“乱”宏观现象分析
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旅馆,但是始终比不上经济型的酒店。据调查显示调查对于酒店经济性的理解,只有16.0%的消费者是看中价格低廉;而有56.4%的消费者看重的,是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的价格适中;另外还有27.4%的消费者看重的,是一定品味下的性价比高。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顾客选取的是价格,所以一些旅馆始终不能占据经济型酒店的位置。综合来说,经济型酒店并不是说价格低廉,而应该是价格适中,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另外的是,经济型酒店的设施不能是一流,但也可以说是相当好,比起那些旅馆更是不能再说了。当然价格的确是顾客考虑的的核心。特别是在现在的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一些收入水平不高的人们更是考虑到金钱问题。所以对于酒店行业来说,经济型酒店成为了现代消费者的消费热点。从现在由于酒店业越来越多,经济型酒店到底能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当然要对经济型酒店进行品牌经营。
二、消费的动机与原因
1、消费群体透视
从现在的消费观念来看,住在经济型酒店的大部分是集体社团、旅客、和一些家庭成员。因为在金融危机下,大部分的企业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到经济型酒店的都是一些中小型公司的团友和大家庭成员。
(1).探亲型;就是说一些到外面工作的人回到故乡探望亲人,由于家里的设备不好或没有地方安排给他们住,这里他们想到的就是经济型酒店,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差,设施不完善,连多一间客房已没有,那些亲人只能安置在经济型酒店。笔者在这里有个亲身经历。笔者有个外地的堂叔,做了一些小生意,当他回来探望我们时,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招待他,同时生活条件简陋,没有空的房间腾出来给他休息,那时,他便到经济型的酒店租了间房子住,白天的时候就来我家,晚上又回到酒店里住宿。
(2).聚会型;现在一些聚会可以说是非常热潮,就算出去工作的人,一听见聚会都赶回来参加,毕竟都是很久没见的同学朋友,还有的就是毕业生,在分开前,一般都搞一次聚会,当然经济酒店是首选。
(3).视察型,特别的有一些领导来某个单位参观时,一般安排在经济酒店,一方面表现出领导的廉洁,另一方面酒店的条件还可以,领导住了不会感到不适。
(4).社团型,一些搞社团旅游或搞社团活动的,大部分都是到经济酒店
从上面种种的条件可以看出经济酒店更说广大顾客青睐;显然,这正是经济型酒店所显现的性价比特征,是在合理而低廉的价格下所追求并且正在积极实现的特征。
2、产生动机原因
(1).消费观念的转变;因为现在人的追求都是考虑到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一些酒店业的设施条件,服务态度,还有住宿环境是大多数人考虑的问题,不用说是什么大老板,想现在的年轻人,每逢搞什么聚会时都是到经济型的酒店。笔者想再这里举个例子,像现在的肯德基,麦当劳,价格相对的比较高,但是在全球市场上仍然是所向无敌,当然品牌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环境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一些人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环境聚餐,大部分都是到店里吃东西,这就是顾客的心理,人们的追究。
(2).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近年来的价格波动很大,还有的就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严重,一些企业和一些小型公司相应的倒闭,股市大跌,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失业公民,就连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也是个难题,相应的酒店业的出租率下降,但是现在社会还是少不了精神享受的人们,一些人总是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有一些中型企业或大型企业,他们都是想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大多数都是采取了旅游奖励,同时也可以放松,在这里,经济型的酒店就是首先考虑的,从上面已经知道现在的酒店业,在出租率方面经济型的酒店业比高星级的不知高出多少。另外毕业生的聚会和领导的视察都是到经济酒店落脚。当我们问到别人时,“为什么不选择大型酒店或旅馆?”,“大型酒店,像一些五星级的酒店,他们的收费超高,虽然很舒适,但是我们并不需要那么浪费,而那些旅馆的条件太差了,服务的态度也不好,设施比起那些酒店差很远,我们来度假的而不是来受罪的。”
(3).经济型的酒店可以满足人群的各种不同的需求。
现在经济型酒店大部分都是一些青少年和一些公司单位的人群,现在精神生活的提高,旅游业迅速的发展,特别的一些节假日,不同的人群就有着他们不同的度假方式,在现代的社会条件很认识下,旅游业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更由于于市场的相关性发展,旅游业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在此,也由于经济型酒店的各种不同类型,从而满足了人群的不同需求。
A.环境良好,空气清新,酒店内部环境安静,价格一些星级酒店优惠这些都符合一些中收入工人的需求;特别考虑到的是家庭单位;
B.网络技术好,而且可以享受会员服务,所在地段交通方便;这样符合一些单位或社团的选择。
C.连锁经营,服务更加规范化、高效率,服务态度好,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4).大众旅游的兴起;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着酒业的发展,由于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兴起,并且国家旅游政策的鼓励,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快。特别的,想现在的五一长假和一些公司鼓励政策,大部分的人们逐渐趋向精神的享受。
三、消费者入住信息获取渠道调查
消费者对经济型酒店的理解,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如果选其主要关注点再分析,那么可以看出,正是消费者对经济型酒店的诸多判断决定了他们对经济型酒店的选择(即认知科学的“决策”)。为此我们的又再次询问了被调查者对经济型酒店认知的渠道。
大部分的人们都是因为亲友的介绍和网络知道酒店的信息。而在广告电视方面的媒体传播却是很低,从图表上看来,
1.企业要加大电视盒广告,机场,车站方面的宣传;
2.因为亲友的介绍,所以增加会员的优惠
3.提高质量管理,强化酒店的声誉
既然经济酒店受到更多的青睐,那该如何提高经济酒店的业绩:
首先先弄明白哪些因素决定广大顾客的选择:
据调查:每个地方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大部分考虑到的都是环境和金钱方面的问题;当然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像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因为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那是,北京的酒店出租率在中国排在首位,有点人想用高价租房都没房租,这里是重大事件影响消费,当然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又是一个高峰,还有的就是南宁的商务发达,一些经济型酒店在南宁得到迅速的发展,当然这里指的消费群定位多指向商务人士。广西官方把酒店的目标消费群归纳为时尚商务人士,因为商务人员出差比较多,对经济型酒店有较多了解,那样在一定的条件下促进者酒店业的发展;除了这样的因素还有的就是会员优惠,一些会员可以享受8折或更低的优惠。“汉庭快捷”南宁朝阳广场店驻店总经理陈艺玲认为,经济型酒店其实是相对的经济,其目标受众应该是理智型消费者。作为全国连锁店,其消费客群更多的依靠全国的广大会员,同时也表明了连锁经营的优势。随着广大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会有更多人选择经济型酒店。
四、消费后评价分析
通过上面图表分析,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占大部分,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经济型酒店得到迅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环境”特别是金融危机下的市场。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调整。经济型酒店的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型酒店不“经济”已成为业内外共同的感受。由于受到房地产市场价格节节攀高和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人对外游大大减少,从而经济型酒店的营业额也相对的减少,虽然说,经济型的酒店比高星级的酒店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但是也在节节下降,占据经济型酒店核心成本的物业租赁费大幅上涨,对比三年前物业成本已上涨100%以上。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型酒店过去的运营经费超过200万元,今天翻倍到500万元以上。经济型酒店高速扩张,经济酒店哪里能承受那么大的变动,从而会使酒店资源过剩,同时还面临人力资源、标准化服务、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困难的挑战。
对于将近一半的受访群体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最大的追求是舒适,其次是稳定、自然、充实、独立、休闲与放松。对于这样的需求,经济型酒店是足够可以给与的。在对消费者的调查后,我们可以总结出经济型酒店给与消费者的是经济实惠,生活干净,平稳的感觉。住在这种经济型酒店的环境是一般平淡,可以让人接受的状态。而对于未来,更多的受访群体渴望“成功”,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有近一半受访对象希望未来的生活是富裕的、受人尊重的和休闲放松的。因而笔者认为为了更大更好的吸引更多消费者,经济型的酒店需要作出一些决策来改变现在的状态,从而吸入更多的消费者消费。对于改变修好的动向,笔者有几点意见:
1.加大顾客的方便;调查结果显示,顾客除了普遍要求免费宽带上网,要求机票、火车票订票服务外,还有很多事需要烦心的,比如外出吃饭或处理一些事;还有一些公司需要对打印、复印、传真和商务会客厅的需求较高;所以笔者想在经济型酒店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提供一些方便。
2.改善条件;因为一些顾客住宿时最重要的就是想拥有一个好的条件,所以酒店一般建立在交通方便的地区,还有房间提供好的网咯、电视、空调。最重要的是主要卫生。还有就是服务态度要好,那样可以给顾客留下好的印象。
3。会员制度;很多时候顾客总是考虑到金钱问题,如果经济酒店能提供VIP卡打折的制度,那样一些老顾客会经常前来,会员是现在很多企业都采取的,比如一些鞋业或服装业都采取会员政策,会员们想到可以打折,一般多想优惠的道路办事。
4、是适时地政策;这里考虑到的就是变通,比如说南宁的商务发达,在这里当然是商务的人员是首先考虑的对象,酒店尽量的提供更多关于商务人员需求的资料或设施,用此来吸引上午人员前来。特别的药洞察市场,紧跟着旅游业发展。
5、加大宣传,酒店要搞好当然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利用媒体提高酒店的知名度,想现在的一些大型企业,,就算它的产品不是第一,但是由于它的品牌好,一些公司就是打着品牌的称号和它合作。另外,酒店业要诚信,毕竟是长期的企业,如果为了某些贪小便宜的事丧失诚信,那么将是拿砖头砸自己的脚。
旅游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在发达国家,旅游已不再是时尚的象征,它正在演变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并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消费者优先选择的第三大消费项目。而为旅游者提供行、游、住、食、娱、购系统的旅游业,也以其投入少、效益高、增长快、活力强等优势,被誉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
旅游消费市场迅猛发展的主要依赖因素:一是居民收入达到相应水平。据国际经济统计资料表明:当一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二是居民业余时间相应增多。随着人们劳动时间的逐步缩短,各种假期的日益增多,为提升生活层次与生活质量,人们将会用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享受生活。三是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强。美国《幸福》杂志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消费者集中追求的5个目标是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能同时满足这5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活动。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成长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带薪假期的增多,使得我国国际和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潜力无限。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300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850美元。就目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支付能力而言,70%的工薪阶层已处于适宜国内旅游区间。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员达7.84亿人次,其中城镇居民3.74亿人次,农民4.09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522.36亿元人民币;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9.3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708.3元,农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212.7元。
另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展望报告分析,在未来的20年,全世界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将分别以每年平均4.3%和6.7%的速度增长。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旅游业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客观地讲,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相比较差距还较大,尤其是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相比明显落后,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二、我国当前旅游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我国当前旅游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我国,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倾向,且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同居民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倾向成正比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消费模式的情况下,居民收入水平高,则居民消费倾向高。当前我国旅游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可归结为:
1.收入水平相对下降
对我国城乡居民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收入的增加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据统计,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01年的6859.6元,自1997年以来年递增率超过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降到37.9%。这为居民旅游消费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随着住房、医疗、交通、教育与养老等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的各项预期支出也在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于支出而言,有下降趋势。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旅游消费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居民收入水平的相对下降,必然导致旅游消费市场与居民购买力相脱节,总消费需求不足。
2.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2002年底,我国人均GDP首次接近1000美元;上海人均GDP已近5000美元。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地域间收入差距、城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社会财富又较多地集中于少数高收入阶层,而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虽然较高,但其潜在的消费需求因收入增幅下降而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导致了我国当前居民的总体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并成为旅游消费需求的强大抑制力。同时,社会收入差距扩大,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进而形成了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结构的断档。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统计:中国家庭财产在15-30万之间的中产阶层,即中等收入以上者所占比重已达15%以上。另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占居民家庭户数7%的豪富家庭,拥有中国现有全部金融资本的32.2%,这一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而占85%的消费主体,又因收入水平相对下降,旅游有效需求不足。
3.收入稳定性较差
居民收入稳定性较差,给居民的旅游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预期,并出现了居民压缩现期消费趋向。根据统计,仅我国居民在金融机构中的存款,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00亿元发展到2002年11月底,已增加到8.35万亿元。且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众多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持续下滑,给居民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加之社会转型期下岗、失业、伤残、疾病等严重影响生计或生活质量因素的不可预见性,致使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急剧下降,从而尽量压缩即期消费,形成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有钱不敢花”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分析,我国反映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98年已超过0.5。
4.旅游消费信贷不畅
消费信贷是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发达国家颇为流行。然而,当前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特别是旅游消费信贷业务还相当滞后。这种滞后与我国现阶段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对下降、收入稳定性较差及收入差距日益拉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而言,发展消费信贷有三个基本前提:一是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储蓄能力;二是收入水平比较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较高;三是消费观念较为超前。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总体而言,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还较低,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大规模开展住房、汽车与旅游等信贷消费等还有一定距离。同时,居民收入的稳定性还较差,造成了广大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定,因而对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也就心存疑虑。即使有足够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消费意识的影响,也往往不敢盲目贷款旅游消费。所以说,收入水平下降与收入增长不稳定,深深妨碍着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当前启动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的稳定性是旅游消费需求的最终决定力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居民实际收入,是当前启动旅游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关键。笔者认为当前启动旅游消费需求应采取如下对策:1.适度增加居民稳定的可支配收入
旅游消费需求是旅游市场活跃与产品旺销的原动力。在我国,由于占80%以上的消费主体属低收入阶层,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同时,富裕人员的边际消费倾向又较低,最终势必造成社会旅游商品相对过剩,市场供需结构错位。正因为如此,实实在在地增加居民稳定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有效购买力,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才是最直接、有效地扩大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根本出路。
根据《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2年)》调查显示:2001年国内旅游的出游比例,家庭月收入1000~1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一,占34.4%;家庭月收入2000~2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二,占24.0%;500~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三,占13.5%;家庭月收入3000~3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四,占12.2%;家庭月收入4000~4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五,占5.9%。
由此可见,在职职工是旅游消费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旅游消费直接取决于他们的工资增幅与收入同支出的比率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变化。当前,我国在职职工的各项支出所占比例较高,致使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及预期未来收入有下降趋势。鉴于此,国家应适当而稳定地提高在职职工的工资,使其工资收入在扣除各项支出之后能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不仅减轻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压力,而且也可激活社会旅游消费总需求量,从根本上解除居民旅游消费的后顾之忧。
2.发挥旅游业独特的就业优势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就业的增加意味着消费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作为关联带动性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旅游业,具有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领域宽、就业成本低等特点,尤其是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景区等行业都可直接与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一独特就业优势是发展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从业人员,就可间接为社会提供近5个就业机会。另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10年,我国发展旅游扩大就业的目标是要继续保持适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4000万个,年均增加400万个左右。到2005年,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可达850万人。“十五”期间新增直接就业机会250多万个,新增间接就业机会1250万个,旅游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可达5000万人。到2010年,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1250万人,旅游业与间接就业人数将达7500万人。
由此可见,旅游业在扩大劳动就业机会与扩大社会内需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下岗职工与失业人群的大量存在,势必给从业人群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强化人们的储蓄心理。同时,下岗与失业者多属收入的“弱势群体”,这一阶层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收入的降低,势必导致社会旅游消费总需求的不足。为此,充分发挥旅游业独特的就业优势,不仅可提高从业者的收入水平,而且也可激活与扩大旅游消费需求。
3.积极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分配差距的日益拉大,导致了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收入差异过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只是简单地增加居民收入,不但不能刺激旅游消费,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旅游总需求的持续下滑。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呈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一则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东部及沿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要高于老、少、边、穷地区10倍以上;二则税收杠杆调控不利,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设置和征收不科学,偷税、漏税现象较为严重,我国每年税收流失至少达1000亿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的大量流失,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也使我国出现了不公平的“暴富”群体。作为中产阶层以上的社会“暴富”群体,虽然其收入高,但边际消费倾向却较低,从而影响了我国的旅游总体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
要真正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我国有关部门要积极利用有效途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特别是要完善科学的税收体系与强化税收的力度。同时,要积极鼓励高收入人群消费,特别是鼓励旅游消费。通过旅游消费将高收入人群的部分收入转移到相对贫困人员的收入中,从而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在扩大高收入人群消费的同时,也增加了贫困人员旅游消费的可能性。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海南省四所高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和三亚学院的在校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与网上电子查询等方式,查阅有关体育经济学、体育消费行为、简明消费经济学等方面的专著及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访谈法
随机对海南省高校学生进行访谈,了解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和日常收入及支出的基本情况,这些内容为设计调查问卷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1.2.3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3份,其中有效问卷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
1.2.4数理统计法
一般数量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海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在需要的指导下产生的,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并且指导着各种消费行为。
如表1所示,海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目的性比较明确,其中强身健体和个人爱好占58.6%和53.4%,可以看出在高校学生中强身健体和个人爱好占体育消费动机的主导地位。
2.1.1强身健体的体育消费动机
高校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塑造体形。而为了更好地投入体育运动当中,大多数人就会加大对体育的投资力度,这就形成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主导动机――强身健体。
2.1.2娱乐休闲的体育消费动机
高校学生课余闲暇时间多,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减缓学习压力,这就形成了体育消费的娱乐休闲消费动机。
2.1.3扩大交往和社交需求的体育消费动机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巩固已形成的人际关系,并且结交一些不认识的新朋友,扩大交友圈,这就是扩大交往和社交需求的消费动机。
2.1.4学习需求的体育消费动机
高校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体育考核,因此就会产生购买、使用运动服和健身器材等体育产品的需求,这就是学习需求的消费动机。
2.2影响海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分析
2.2.1海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活动的空间特征
海南省高校体育建设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各高校体育硬件设施不足,免费对外开放的场地有限,等等。
如表2所示,学校免费场地占66.9%,学校收费场地占35.1%,公园或公共场所占44.9%,校外收费场馆占41.4%,其他占23.4%。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锻炼场所以校园为主,但校外体育消费比重也不低。
2.2.2影响海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因素
体育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而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多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如运动器材、运动服等,且大部分高校学生可支配的日常生活费用上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所以价格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消费。其次,体育场地的不足也是影响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近几年来随着各级高校的扩招,高校体育设施已供不应求,严重影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消费的产生。
2.3海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
从表3可以看出,购买运动服装的占57.7%,健身、健美辅导班的占20.6%,说明海南省高校学生喜欢直接性的体育消费,他们的体育消费还是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自身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开始选择一些韵律感和美感较强的项目,如:健身、健美辅导班、观看体育比赛等间接性的体育消费形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海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呈上升趋势,其体育消费内容多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观赏型体育消费较低,体育消费结构偏于单一。缺乏锻炼时间、缺乏体育场地设施等因素制约着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激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力主要是强身健体和个人兴趣。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个人可支配日常生活费用成正相关,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
3.2建议
3.2.1加强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
高校学生过于注重学业及个人职业发展,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导致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比例较小。应加强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
3.2.2学校积极组织与引导
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活动,不断鼓励、监督体育活动的进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形成。
3.2.3改善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行体制
高校应加大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合理利用场地资源,为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文,薛平平.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问题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7,(02).
引言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顾客价值是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但顾客价值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内因是什么,至今也没有明确答案。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依靠传统手段已经很难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纷纷开始寻找新的竞争优势的源泉。20世纪90年代,品牌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而如何围绕顾客价值的需求来使品牌获得持续的发展,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因此,从顾客视角对品牌竞争力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消费者的需求未必都能转化为购买行为,许多需求由于有着强弱之分,甚至他们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因此,只有最强烈的需求才能形成消费动机,促使购买行为的发生。可见,消费动机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消费动机是指消费者满足其未被满足需要的内在动力。它来源于人的不同需求,人的不同需求愿望的大小直接影响消费动机的强弱,只有最强的动机才会最终导致行为的产生。据此,本文认为消费动机在顾客价值影响品牌竞争力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引入消费动机的目的是探讨其在顾客价值与品牌竞争力之间的调节作用。品牌竞争力是指通过运用企业的资源,使其品牌具有区别于竞争对手品牌的独特能力,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和持续获利。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品牌竞争力的概念:品牌竞争力是一种独特能力,这种独特能力体现在品牌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方面;品牌竞争力表现为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持续的获利能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通过运用各种资源形成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理论综述及研究假设提出
(一)顾客价值与品牌竞争力
首先对顾客价值和竞争力的关系进行阐述的是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随后学者们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任学峰(2001)对顾客价值和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企业所具有的核心能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利润,必须将其转变为使顾客需要得到满足的产品或者服务,才能使核心能力真正变成竞争力。胡思华和毛翠云(2003)认为,顾客价值与竞争力是互相依存的关系,顾客价值是竞争力的基础和来源,竞争力对顾客价值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武永红和范秀成(2005)指出,企业的利润只有在为顾客创造和传递价值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只有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竞争对手具有更优异的顾客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获得市场的认可。顾客价值是市场竞争的实质,因此,对顾客价值的传递也成为企业获利的途径。
Zeithaml(1988)认为顾客价值唯一的构成维度是一定价格下的顾客感知。Shenetal(1991)认为顾客价值是由功能价值、认识价值、情感价值、条件价值和社会价值五个维度组成的。Morris(1996)认为顾客价值是由质量和价格间的函数决定的。杨龙和王永贵(2002)认为顾客价值是由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构成的。王高(2004)认为顾客价值是由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构成的。
虽然学者们对顾客价值构成因素的划分维度不同,但其核心构成因素是稳定的。本文认为顾客价值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四个维度:情感价值,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而为其带来的利益;功能价值,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而为其带来的利益;社会价值,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满足消费者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需求而为其带来的利益;形象价值,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满足消费者个人特性需求而为其带来的利益,例如个性、气质、文化修养等。
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顾客价值各维度正向影响品牌竞争力。
H2:顾客价值正向影响品牌竞争力。
(二)消费动机的调节作用
一个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的能被其感知到的价值是品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决定因素。在品牌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中,消费者选择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消费者选择行为的最终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只有需求,消费者不一定会采取行动,但是,一旦消费者有了消费动机,那么他一定会有所行动。动机是对需求的满足。Park(1986)认为,消费者之所以追捧品牌产品,是因为品牌产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能改变消费者的形象。李承惠(2003)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在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消费动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姜岩(2008)通过对前人在品牌竞争力方面研究的梳理,将与消费者选择有关的因素引入到品牌竞争力的研究中,从而形成了品牌竞争力评价的新视角。
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消费动机在顾客价值和品牌竞争力间起调节作用,消费者的消费动机越强,品牌竞争力也就越强;反之,品牌竞争力也就越弱。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可以得出本文顾客价值影响品牌竞争力的调节作用理论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虽然有关研究显示,顾客价值与品牌竞争力之间存在着正向的显著相关性,但是连接两者之间的“暗箱”一直是营销领域的学者们努力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发现,顾客满意度能够连接两者,但这并未实质性地触及到“调节作用”的有关研究。即使是在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关研究对消费动机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正是从此角度入手,拓展品牌竞争力的研究视角。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及回收
本文设计的问卷由四部分组成:人口统计信息;顾客价值量表;消费动机量表;品牌竞争力量表。问卷使用李克特七分法,以中国消费者为被调查的对象,通过网络和纸质两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尽量使受访者涵盖不同领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126份,回收率为75.07%,剔除97份填写不完整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29份,有效回收率为68.6%。
(二)测量量表
顾客价值。本文总结Mathwick(2001)、Puente(2004)、Sweeney(1998)、Petrick(2002)和Kantamneni(1996)所设计的量表,并结合中国情景,设计顾客价值量表,包括情感价值、功能价值、社会价值、形象价值等,共12个题项。
消费动机。消费动机量表主要参考了Gjesme and Rnygard(1970)开发的包括30个测量指标的成就动机测量量表及唐炎华和石金涛(2007)开发的包括四个维度的知识共享动机测量量表,共9个题项。
品牌竞争力。品牌竞争力量表是在总结张世贤(1996)、刘传铁(2000)、张万庆(2000)、邴红艳(2002)、许基南(2005)、沈占波(2005)、韩福荣等(2008)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经过与专家访谈并进行调研测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20个题项。
(三)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6个量表进行信度分析,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一般来说,Cronbach`s Alpha一致性系数α值大于0.65,量表就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根据这一原则,本文的6个量表中除社会价值外,其余信度均较好。
本文所使用的6个量表,均是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通过与市场营销学者对量表进行探讨,然后经小范围预测,并对量表进行修改后进行正式调研,因此,量表的内容效度基本可以得到保证。结构效度的检验是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的。第一,一般来说,KMO值大于0.7,说明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经检验,除社会价值外,其余量表的KMO值均大于0.7,而且所有量表的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均为显著性水平(p=0.000),说明本文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第二,计算各量表的累计贡献率,因子的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抽取出来,这样提取的因子就可以解释所要测量的变量。经计算,除社会价值外,其余变量的累计贡献度均超过60%。因此,本文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详见表1。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文使用AMOS17.0软件对顾客价值与消费动机做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取因子的载荷系数均大于0.6,说明所有指标化系数有较高的显著性水平。顾客价值因素结构模型拟合指标见表2。其中:χ2 /df指标用来测量稳定性,只要不大于5就可以接受;GFI表示良好拟合指数,大于0.90即表示拟合良好;AGFI表示调整拟合指数,范围在0-1之间,一般超过0.90即表示拟合良好;NFI表示规范拟合指数,大于 0.90即表示拟合良好;IFI表示递增拟合指数,范围在0-1之间,一般大于0.90即表示拟合良好;CFI表示比较拟合指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一般大于0.90即表示拟合良好;RMSEA表示近似误差的均方根,一般该指标小于0.1即表示好的拟合。由表2可知,所有拟合指标均符合标准。
结果分析
本文计算了所取样本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顾客价值的情感价值、功能价值、社会价值、形象价值等各维度与消费动机、品牌竞争力显著正相关,顾客价值与消费动机、品牌竞争力显著正相关,消费动机与品牌竞争力显著正相关。
为了验证消费动机在顾客价值影响品牌竞争力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使用层次回归法。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将顾客价值和消费动机进行去中心化处理,目的是为了减少多重共线性对回归方程中变量的影响。乘积项是去中心化处理后的顾客价值与消费动机相乘。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回归分析分为三步,第一步,将顾客价值与品牌竞争力进行回归分析,如层次1结果显示,顾客价值与品牌竞争力之间关系显著;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消费动机调节变量引入到模型中,如层次2结果显示,R2显著增加了0.021,同时,F值、Beta值、t值均有显著变化,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消费动机的引入使得模型明显改进;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引入去中心化处理后的顾客价值与消费动机交叉乘积项,如层次3结果显示,R2显著增加了0.024,同时,F值、Beta值、t值均有显著变化,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交叉乘积项的引入使得模型明显改进。因此,消费动机在顾客价值和品牌竞争力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至此,本文的3个假设得到验证。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验证了顾客价值对品牌竞争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消费动机在顾客价值对品牌竞争力影响中有调节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顾客价值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内在作用机理。
第一,消费动机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影响购买行为,进而影响品牌竞争力。消费动机是消费者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在购买过程中影响程度越高,品牌的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品牌的竞争力就越弱。
第二,消费动机参与消费者购买的过程能够优化顾客价值管理的流程。本文验证了消费动机参与购买过程,能够对顾客价值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行解释,认为要想在购买过程中对消费者产生极大的影响,需将顾客价值、消费动机和品牌竞争力进行优化整合,发挥三者间的协调效应。
第三,消费动机来源于需求,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消费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消费动机都可以引起购买行为的,只有当消费者的某些需求与产品所提供的某些价值相吻合时,消费动机才是在最强的,才能产生购买行为。所以在分析顾客价值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时需要将消费者需求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为衡量的依据。
(二)研究建议
第一,企业管理者应重视消费动机的作用。消费动机在顾客价值和品牌竞争力间的调节作用,说明消费动机是增强品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是品牌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消费者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品牌是否能够提供符合消费者某种消费动机的顾客价值就决定了品牌竞争力的强弱。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二,企业管理者应重视顾客价值的作用。顾客价值包括情感价值、功能价值、社会价值、形象价值等方面,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只要能为消费者带来其中的一种,消费者的顾客价值感知水平就会提高,就会对该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能树立良好的口碑。这不仅有利于强化消费者的消费动机,而且还可以增强品牌竞争力。它有利于企业更多的从消费者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量表的开发应融入更多的中国情景。由于中西方社会在文化、价值观、市场成熟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员工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西方学者所开发出来的量表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一定适用,需要更多地融入中国情境来对量表进行改良,开发出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量表,并且不断提高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从而使研究结论更接近中国实际。
(三)研究不足
本文的研究结论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本文问卷的发放都集中在北方,其中东北三省占了大多数,以辽宁省居多,这就使得样本的代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不能充分证明顾客价值、消费动机和品牌竞争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会注意选择南方的消费者作为调查对象,比较南北方的差异;其次,本文中对顾客价值、消费动机和品牌竞争力三个变量的数据收集大多数来源于同一个调查对象,尽管笔者已经做了相应的处理,但是不能排除同源误差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变量间的高相关性。鉴于此,本文只是做了探讨性研究,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检验和论证。
参考文献:
1.任学峰.如何从顾客关系管理入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1,26(11)
2.胡思华,毛翠云.构建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能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42(2)
3.武永红,范秀成.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竞争力理论的整合[J].经济科学,2005(1)
4.Zeithaml,Valarie A.Consumer Perception of Price,Quality,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88(3)
5.Shenetal.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 (17)
6.Morris B.Holbrook.Customer Value: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J].Advance in Consumers Research,1996(23)
7.杨龙,王永贵.顾客价值及其驱动因素剖析[J].管理世界,2002(6)
8.王高.顾客价值与企业竞争优势―以手机行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4(10)
9.Park,C.W.,Joworski,B.J.,MachInnis,D.J.Strategic Brand ConceptImage Management[J].Journal of Marketing,1986,50(4)
10.李承惠.透视竞争―品牌竞争力及其消费者评价指标探析[J].北京统计,2003(7)
11.姜岩,董大海.消费者视角下的品牌竞争力界定、生成与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8(4)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较高学历,知识面较广泛,同时对新生事物有较高感知力和接受力,因而在消费上呈现为追求高品位、潮流化、前卫化、个性化;但同时他们一般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在消费上有的表现为量力而行,而有的则在出现无计划,消费结构不合理,盲目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和人际交往支出过度等问题。因为消费不只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所以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消极影响。下面本文在关注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状况的基础上,就其非理性消费动机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动机与大学生消费动机
动机是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引起人们的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是一种内部刺激。动机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方面是内在条件,即需要。动机由需要激发。当人的某种需要被个体意识到时,就以行为动机表现出来。另一个方面是外部诱因,即外部刺激。外部社会环境的刺激引发了个体对事物的追求,形成了动机。这样,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形成一股合力,最终导致动机的产生和具体行为的实施。消费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消费个体向一定目标进行消费活动的心理动因。消费动机表现在大学生消费者的身上,其形成、变化和发展,其强度和范围等,都会打上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的烙印。
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晚期,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对自我关注日益强烈,渴望给他人以美好印象。同时其要解决的主要人生任务是确立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普遍心态是追求新奇、独特,力求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大学生年龄特点而形成的特殊矛盾导致了其消费动机除了具有消费动机的普遍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众性强。从众行为是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可以说从众行为是由于群体的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和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大学生虽然知识层次普遍较高,接受了先进科技知识教育,具有一定理性思维;但是,有的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和虚荣心较强等,使其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二是大学生易受他人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为等刺激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意思。暗示的效果受暗示者、被暗示者及暗示环境特点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体通过各种媒体,利用暗示心理向大众传播信息,引导受众采取相应行为。大学生在生活中频繁接触各种媒体,虽然他们知识水平较高,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但毕竟社会经验不足,心理不是很成熟,在各种暗示的影响下,有可能丧失分辨和判断能力,结果盲目采取媒体宣传的行为。
三是追求个性化和时尚化。大学生处在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多样的消费市场追求独特、个性和自由。另外,他们作为目前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乐于接受流行,领先于时代,追求新颖、时尚和潮流。他们中的许多人购买高档商品,出入高消费场所,其消费行为已经超出常规的范围。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的形成
大学生实施非理性消费行为,一般情况下都是某种动机驱使下做出的抉择。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动机有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等阶段,可以从几个阶段考察这一动机的形成。下面从非理性动机的来源来考察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的形成。。
个体在生理上有对食物、水、氧气的要求,在心理上有对友谊、自尊以及求知等追求,这些要求和追求就是需要。个体因需要的缺乏而激发动机。当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其内部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这种心理上的焦虑就成为一种刺激作用于自身,变成一种推动力量。这种推动力量也叫内驱力,即动机。个体受到自身内驱力的作用,导致某种行为的发生,于是需要得到满足。。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然后又引起新的需要,进而激发新的动机,最后又推动新的行为。
大学生的不合理需要是引起一部分非理性消费动机的直接原因。。相当多的大学生消费动机是其需要的直接体现。例如,身处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意识到,目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迫切需要。所以有些人情往来消费不断上升就不足为怪了。然而,一些大学生又很难把握人情消费的度,人情往来消费过多,这就产生了非理性消费。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既可以由其内部需要引起,也有部分是由诱因引起的。外部社会环境的刺激引发了个体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形成了动机。大学时代是人生重大转折和迅速转型的时期,也是对社会文化的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因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而表现出易受外界影响和暗示的特征。传媒广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左右着其消费倾向和消费选择。另外,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必然受到社会和周围群体的影响。需要或诱因都可以单独引起其非理性消费动机,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大多数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动机都是在一定需要基础之上,受诱因的刺激而成。
三、影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动机的因素
(一)心理
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情绪、意志和个性特征与其非理性消费动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以一定形式组合并作用于非理性消费行为。
首先,认识的影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说明他们在如何消费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期,其消费心理尚未成熟。有的大学生在消费时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不能充分的考虑商品的效用和支付约束,购买行为比较盲目。他们对消费认识的不足使非理性消费动机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形成。其次,情感情绪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没有完全稳定,外界环境对其心理影响还很突出。因此,冲动性购买还是多于计划性购买,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一些大学生的情感成熟度不高,容易因某些刺激而产生消费的念头,导致非理性消费动机的产生。再次,意志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抵御外界诱惑时意志不够坚强,很容易使其消费行为偏离正确轨道。即使清楚自己的经济支付能力不能进行某些奢侈消费,但因为意志方面的薄弱,在一些诱因的驱使下,产生非理性消费动机,还是不能合理控制消费。最后是态度的影响。态度对行为具有导向功能。态度具有动机作用,态度将驱使人们趋向或逃离某些事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态度,引导他们采取相应的消费行为。有的大学生在生活中理性地选择实用、有价值的事物,有的则追求奢侈和炫耀。
(二)家庭情况
家庭是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小群体。家庭既是人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又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时间最长的规范性参照群体。一方面是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不科学,从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收入的比较来看,反映了许多家长对子女十分溺爱。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问题会导致有的大学生人格异常,容易沾染恶习,这就使其消费行为偏离正常的轨道。
(三)学校教育
目前,为了适应弹性学制、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等高校改革措施,学校管理模式走向社区化、市场化、多样化,大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课后的活动丰富多彩。一些大学生自制能力差,经常出入一些高消费的场所进行非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学校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时所进行的工作远远不够,而且在教育实践中忽略了对学生理财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很多大学生的消费都超出了计划的范围,这是理财能力不足的表现。学校应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工作,同时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对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四)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超前性。这使大学生能更多更快地接触各种各样地文化,故其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会有异于其他一般社会成员。目前对大学生消费文化有巨大影响的文化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消费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提倡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迅速蔓延,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生活。这种思潮使大学生也以物质追求为生活目标。有的大学生不顾家庭经济情况,用父母的钱实现生活目标,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虚无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后现代主义加剧了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体验的荒诞感受和游戏精神感受。这使其消费行为日益呈现超前化和世俗化的趋向。
参考文献:
[1]赵富才,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社会心理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4
[2]王利民,马玉书.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2):25
[3]王宁 著,消费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
[4]时蓉华 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M][第七章],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5月
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据四川省市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8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0302元 [1]。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得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消费目标向娱乐、精神消费转移,体育消费也逐年增长。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众多城镇居民特别是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的一种共识。
1.2 体育消费动机
消费动机是诱发和维持人们进行体育消费以达到个人对体育需求目的的内在动力。体育消费行为则是这种内在动力的结果[2]。通过对四川省各年龄组城镇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动机调查结果统计发现,四川省城镇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动机的排序依次为:身心健康动机;休闲娱乐动机;调整心情动机;健美体形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体验乐趣动机。其中,前四项平均选择率达到86.92% 。这一点充分说明城镇居民的思想进步,思维活跃,体育消费动机和态度是积极的,这种积极态度将为全面健身计划实施、参与体育的人口增加及诱发体育消费和促进体育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1.3 体育健身消费动机水平的比较
四川省城镇居民在体育消费动机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一,男性的休闲娱乐动机和健美体形动机明显高于女性,且消费价值观也存在性别差异。其二,不同年龄群体在健身娱乐消费的金额上明显不同,中青年群体明显高于老年群体,老年群体更讲究消费需求的实效性,他们进行体育消费主要是追求健身效果, 自娱自乐,并不存在多少货币支付行为,而中青年群体既追求健身效果,同时也追求娱乐休闲。其三,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在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价值量上也存在差异。
2 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形式与特点分析
从居民的体育消费形式上来看,24~45岁城镇居民消费比例较其他年龄段要高, 首先是体育实物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品。其次是体育信息消费,是指人们购买体育类期刊、书报或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等所进行的消费,这类消费正逐渐上升。最后一类是观赏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增长较快,消费比例居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会增大。四川省的体育消费支出从整体排名来看,处于中上水平,高出全国水平,处于西部领先水平[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四川省体育消费市场将会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3 对四川省体育消费市场发展的思考
3.1 以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选择和能力为立足点开发体育市场调查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和消费能力存在明显的消费主体特征,体育论文范文根据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和生活水平消费的城镇居民依其体育消费动机和消费承受能力对体育服务产品消费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因此,开发与之相适宜的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推出符合各类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并根据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体育市场的走势。
3.2 培养体育市场消费主体,强化群众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体育人口、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消费水平是决定体育市场大小的三个基本要素,因此,努力培养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积极倡导和鼓励群众进入体育市场参与体育消费。在不断开发多样性体育市场、提高体育物质产品引发居民体育消费欲望的同时,配合各种媒体宣传以强化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
3.3 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力度
体育娱乐健身市场和竞赛表演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重点开发强身健体、欢度余暇、愉悦身心和体育康复等健身保健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也应重点开发那些进入职业化管理且竞技水平高的、观赏性极佳的各类竞赛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社会体育活动竞赛市场和商业性竞技市场,以高品质服务吸引消费者进入该类体育市场。并且不断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加强对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4 结论与建议
(1) 四川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城市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不仅使居民消费支出连年增加,而且有一定剩余,为体育消费奠定一定的基础。
(2) 强身健心、防病治病、休闲娱乐是四川省市城市居民消费的主要动机。
(3) 中青年是四川省市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24~45岁居民消费比例较其他年龄段要高。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水平从整体排名来看,处于中上水平,高出全国水平,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注:本论文为太原科技大学校青年基金科研项目“基于三维自我理论的高端女性化妆品营销心理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市场发展迅速,成为世界高端化妆品牌最主要的竞争市场,随着女性经济的独立和职业选择的丰富,化妆品成为职场女性的必备行头,女性对化妆品的消费也逐渐呈现高端化趋势。近年来,中国的高端女性化妆品市场几乎完全被外资垄断。但是通过以往的调查分析,国产化妆品无论在成分还是功效上与外资品牌的差距都不是很大,其在价格上无法做到高端化的重要原因是对女性消费者在购买高端化妆品时的消费心理没有做深入研究。但是高端化妆品作为奢侈品的一种,其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研究高端女性化妆品的消费心理对国产品牌走高端之路和化妆品营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三维自我理论
三维自我理论是由Brewe在凡勃伦炫耀性消费动机和二维自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定义自我的时候一般会从三个层次来区分:第一个层次为个体自我,主要目的是保护自身利益和强调自我的独特性,个体自我一般通过人际间的比较获得,与个体动机密切相关;第二个层次为关系自我,主要目的是保护较紧密群体的利益,通过人际间的反馈获得,与个体保护重要他人的利益和维护重要他人的关系的动机密切相关;第三个层次为集体自我,主要目的是通过归属于某个群体和阶层来提升自身价值,集体自我主要通过隔日所属的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获得,与个体的阶层意识和提高团体利益的动机密切相关。根据以往的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自我定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对自我意识的判断对消费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指导作用。
三、基于三维自我理论的高端女性化妆品消费动机模型
基于三维自我理论,笔者认为在研究高端化妆品的消费动机时也可以采用自我知觉的概念把女性消费者分为个我性自我知觉者和公众性自我知觉者两大类,与此相对应的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分为个体自我的影响和人际间的影响,其中个体自我消费动机主要包括品质精致、表现内在自我、自我赠礼和自我享乐四个方面;人际间影响又可以细分为关系自我消费动机和集体自我消费动机。其中关系自我消费动机主要包括从众和社交;集体自我消费动机主要包括炫耀、领先和身份象征。主要模型如下:
四、基于三维自我理论的高端女性化妆品营销心理策略
(一)基于个体自我消费动机的营销心理策略
1.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追求品质精致的消费动机
消费者对高端化妆品品质最直接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其功效上,而要想提高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更快地体验到产品的功效,必须重视化妆品的研发、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跟进。国际知名品牌之所以能够实现价格高端化,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研发和工艺的重视。例如:欧莱雅公司一直是在中国做得最成功的化妆品公司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其用于研究和发展的费用达32亿美元,高于它所有的竞争对手。
2.通过由内而外的护肤理念迎合消费者表现内在自我的消费动机
心理学中把个体的自我意识划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物质自我是指对自己躯体和外表形象的认知,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外在部分,是自我意识的基础;心理自我是对个体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认知,表现为内在部分。内在自我更能体现个体的生存意义和社会价值,因而更加被女性广泛追求,因此在化妆过程中也倡导“由内而外的美”,为了迎合女性的这一理念,很多高端品牌不断通过加深科研力量由内而外的改善女性的肌肤而获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3.通过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消费者自我赠礼和自我享乐的消费动机
自我赠礼是指通过购买产品来当作对自己犒赏,通过感受在商品购买过程中的愉悦过程来满足自身的内在情感需求。这种赠礼不同于社交导向中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炫耀为目的的赠礼,而是满足了自我内在的沟通交流需求。高端化妆品作为女性色彩浓厚的商品常常成为女性最想收到的礼物之一。例如:兰蔻通过倡导 “买一支兰蔻作为给自己的奖赏”成为了很多新时代女性的流行语。新享乐主义消费观是指在追求自由空间、完全释放自我的前提下尽享购物乐趣的消费模式。高端化妆品在宣传中不但要注重功效的宣传,更应注重女性在使用化妆品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倡导化妆不仅为了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更加美丽自信,更重要的是化妆时间本身是一种自我享受的过程。
以上两种动机的满足主要体现在广告宣传上,国产化妆品在宣传过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功效和性能的介绍,但是高端化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更应注重其心理效果的宣传,只有迎合消费者的生活态度,了解女性购买高端化妆品的独特心理,才是打开市场的真正法宝。
(二)基于关系自我消费动机的营销心理策略
1.通过制造流行来拉动从众效应
品牌的发展与创新不但要注重在产品上推陈出新,更应在广告宣传上通过制造流行趋势来拉动从众效应,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往往是最能够拉动从众效应的广告载体。例如欧莱雅在中国的形象代言人都是娱乐圈中关注度较高的明星,每一个代言人都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诉说产品的广告语“你值得拥有!”这种明星与产品相辅相成的宣传方式,用更为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产品的感性力量,尤其是广告中运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讲述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良好体验与愉悦感受,对于化妆品这种高感情附加值的产品来说,更加直接地增强了消费者的感官冲击,通过明星崇拜效应在吸引了更多目标消费者眼球的同时也拉动了产品的流行,提高了产品的销量。
2.利用互动行销,通过迎合人们社交心理来拓宽品牌渠道
互动广告推广形式的两大特性是互动性和回报性。通过满足人们社交需求,来推动产品的销售,在高端化妆品的推销过程中,通过消费者去说服消费者往往更有效果,高端化妆品可以利用社交的重要平台――网络来增强互动营销,从而加深女性对产品的了解,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著名化妆品牌兰蔻通过构建兰蔻网络玫瑰社区,利用皮肤测试游戏、开通论坛、发亮白图片来赢取兰蔻魅力大奖的方式吸引了众多女性消费者的参与,女性消费者可以在这一社区当中互动交流同时得到其他产品使用者和化妆专家的建议,之后兰蔻通过网名的注册信息搜集到了关于网民的性格、爱好、年龄、学历、 职业等多方面的真实信息并按照这些信息将网民分类,最后针对不同的群体做不同的信息,同时收集了不同群体的信息回馈,不仅得到目标消费者的真实资料也达到和网民互动沟通的效果。这一全新的营销模式在满足女性社交心理的同时也为其增加了新的潜在顾客,使兰蔻的营销模式再次拓宽。
(三)基于集体自我消费动机的营销心理策略
1.通过高价策略来满足消费者炫耀心理
著名经济学家拉茨勒曾指出:“奢侈品的制造商并不是可以不考虑费用,但费用不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奢侈品代表之一的高端化妆品,在营销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要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并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消费者的满意度,以确保其高昂的价格,以此支持其高利润。 “据统计,高档化妆品的成本和售价差异是非常大的,例如:50克的兰蔻面霜进口价为23元,而市场售价却在600元以上,其中兰蔻臻萃华光面霜的市场价格更高达3080元,据分析人士指出,高端化妆品在国内售价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较高的进口税之外,高端化妆品零售价格还受到进口品牌定位和国内物流成本,经销成本,汇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本来源于基于满足消费者的炫耀心理,对于卖场的选择也要和产品的价格定位相匹配。而高额的高档商场进店费、租金和上架费等最终都以产品的价格的形式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而高价策略某种程度上也成为高端化妆品提升其品牌价值和内涵的重要手段。
2.通过独特的产品设计和发行限量版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领先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稀缺的产品和对于“物以稀为贵”心理的普遍认同,让不少消费者把购买的产品的可能性和机会作为评价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商品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可以显示自身的尊贵地位,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因此通过独家限量发行的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领先心理。因此,在高端化妆品市场营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产品的独特形象,让消费者有独特的,只有少数人拥有的感觉,才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促使其购买产品。
3.通过提升产品文化价值来满足消费者身份象征心理
据调查显示,国产化妆品与高端化妆品在成分和功效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高端化妆品之所以能够做到价格高端化主要是在提升其品牌文化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构建独特的品牌文化要从产品的品质、品韵及品德三个方面努力,更是企业管理、技术、人才等多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国之所以成为很多世界高端化妆品牌的产生地,是由于其特有的浪漫主义文化和高端的生活情调,拥有了法兰西式的生活品味和异国情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身份象征的渴望,从而使得很多中国消费者对于法国的化妆品趋之若鹜,即使其在国内的售价比在法国当地高很多,也无法降低人们对于法国化妆品的狂热程度。
总之,高端化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其营销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晓辉,戴俐秋.炫耀性消费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欢愉和健康。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本文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发展学生体育消费的策略选择,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六所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本、专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级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1.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四项。而把体育成就和攀比炫耀作为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生运动队成员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以社会交往为消费动机的人数居首位,占36.3%,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和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居首位,占38.2%,明显高于男生。通过访谈得知,女生主要是为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而进行体育消费的。强身健体、精神娱乐这两种最直接、外在的体育锻炼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的男、女生作为体育消费动机,其中强身健体动机居于次要地位。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学习、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2.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内容调查与分析。本文在调查问卷时,把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书报、体育音像制品、运动饮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费归为实物消费,把体育健身咨询与培训、体育彩票、医疗康复、体育旅游、观看体育比赛等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归位劳务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内容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非常认同,少数学生较为认同;对于“你是否赞成在校园内有偿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一项的访谈中,表示赞成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省会石家庄市高校学生,受当地经济、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已普遍具有了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虽然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仍以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为主,但无形消费也有所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劳务消费中的观看比赛一项的消费水平已超过了实物消费中的购买器材和饮料一项的消费水平。
3.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从众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是一个极易具有从众心理的社会群体,他们常常结伴购买体育用品或观看比赛等,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相互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此外,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个性心理也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表现自我,这特别表现在选购体育商品时。(2)大学生面对体育消费时“求实”与“求名”的双重心理。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能够提高月消费支出,那么无论是体育实物消费水平还是体育劳务消费水平,都会相应提高,并且他们的劳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会更快。调查结果说明,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另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业太忙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体育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1.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费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石家庄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已透露向劳务型发展的端倪,并且消费方式也将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并对以“攀比”、“炫耀”为消费动机的学生加以教育引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表1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 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 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 3. 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 3. 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 3. 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 3. 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 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主要以班集体消费和与朋友一起消费为主,而个人消费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与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与缺少体育消费的经验、缺少判断力与自信心有关。
2. 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 6. 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 6. 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 6. 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100-03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WANG Yao-d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some theories including consumption behavior,psychology and sociology,the paper researched the current situation,motiv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sports consumption,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sports consumption,so as to provide strategic polic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market.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consumer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1],包括体育用品、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体育服装、观看体育比赛甚至参加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它被纳入市场体系与进程之中,从而催生出体育产业,构筑了体育市场,是一种自主的货币化选择行为。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是现今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生活的主要成员和体育消费的主流[3]。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特征会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取向,直接关系到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演替进程。本文主要运用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动机、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4],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特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策略方针,最终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在研究对象的抽取上采用简单随机抽样[5]的方法,为增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全国三十余省市一百所高校中随机抽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一百所高校,在各高校不同年级中分别抽取三十名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指标的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综述法 以“体育消费”、“消费特征”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文献,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各省市随机抽取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问卷内容中的设计过程中既参考了相关论文的调查问卷,又针对本论文所要调查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编制。整体设计遵循了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在问卷发放前请26位专家对问卷设计进行了效度检验,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对全国各个省市的一百所高校的12 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回收问卷10 360份,回收率86.3%,有效问卷9 870份,剔除无效问卷490份。为确保问卷结果的可信度,本调查采用了重测法[6]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对500名高校学生进行了两次测试,相隔时间为14 d,经计算,再测系数r=0.862,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样本数量及问卷回收率符合统计学和社会学分析的要求。
1.2.3 访谈法 本人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一对一的访问调查,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还与部分体育老师进行了当面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两轮专家问卷以及全国各省市高校学生9 870份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高校大学生中有86.79%的学生认为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式是有价值的,5.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7.32%的学生认为没有价值,其中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和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赞同体育消费比例大大高于非经济发达地区生源的学生。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还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体育消费月平均额度在50元以下的学生比例为67.64%,占大多数,而在200元以上的学生仅占3.75%。在消费结构的实物表现形式来看,受传统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除体育服装为必需品占98.76%,现阶段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主要是选择无偿或低偿消费为主[7],例如购买体育杂志、图书(47.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向和实际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而实际消费能力与他们的消费要求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选择最合适的体育商品。
另外,据统计,在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变化趋势的调查上看,96.59%的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增加对体育消费的投入,其中选择增加对健身房及其他培训机构的投入的学生占71.32%,增加对体育彩票的投入的学生占59.63%;增加对欣赏各种体育竞赛表演、观看体育展览的投入的学生占50.29%;增加对健身运动器材投入的学生占33.85%。这也说明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潜力极大,因为学生消费群体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直接消费群体,同时也可以影响他们的家人、朋友,更是未来的市场消费者的主体,如此巨大的商机值得任何企业做好营销战略。
2.2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消费者在体育消费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属于意识范畴[8]。大学生受社会、校园文化和环境因素影响,体育消费动机呈多样性。从具体动机来看,主要集中在健身需求和娱乐消遣上,所占比例分别为81.82%和65.19%。也有部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是审美时尚(30.74%),其主要原因是健美身材和明星效应。另外,实物需求(57.93%)也占很大比重,理性消费的同时也不排除炫耀性消费心理[9]。
2.3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主要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劳务性消费所占比重较低, 消费主要内容依次是:购买体育服装占98.76%、购买体育杂志、图书占47.21%、健身培训机构占23.59%、购置运动器械占6.87%、观赏体育比赛占5.26%和体育彩票占4.30%。如表3所示,促进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主要有对体育感兴趣(91.49%)和精神愉快(86.52%),客观积极因素主要在资金收入方面,包括家庭条件优越和自己的收入。基本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追加体育消费方面的资金投入,其中投入方面健身房及培训机构的比例高达73.96%,体育表演和体育杂志等方面分别占51.43%和42.61%。结果显示,体育消费方面的潜在市场前景很广阔[10],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较强但实际消费水平跟不上,他们的实际消费能力与理想消费要求差距较大。
在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中,大学生的选项比较平均,其中不满足“物美价廉”的消费原则所占比例较大,为50.73%;而客观消极因素中场地器材缺乏、不足所占比例最大,为71.59%,其次为体育消费价格过高。这说明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在制约着体育消费,近一步完善高校内部体育场馆设施也十分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1)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减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盲目性[11],避免攀比炫耀的不良现象,培养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帮助高校学生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
2)积极开发高校体育市场资源,增强高校体育产业造血功能,为大学生创造体育消费条件。开发适应高校学生消费能力的体育市场,尤其是中低档的体育消费场所[12],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3)从高校内部加大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场地、场馆条件。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指导和开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13]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
4)体育兴趣、参与程度、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14]。加强正确的舆论和宣传,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园广播传播信息和科学体育锻炼知识[15],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促进体育消费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建华.消费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
[2] 程士安.消费者洞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3] 冯丽云.营销心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4] 黄各非.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5] 李萍,等.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 张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7] 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8]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
[5] 胡军,等.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7] 郑贺,李学武.学生体育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
[8] 鞠成军,廉俊颖,张孔均,等.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启示[J].体育学刊,2003(2).
[9] 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0] 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
[11] 王,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12] 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