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杭州文化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尊敬的 ***:
您好!
***研讨会定于20**年*月**日**日在****召开,诚挚邀请您参会。会议的有关事宜如下:
一、会议主题: **
二、主要论题
1.**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建设与**的完善
3.**的经验总结
4.**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5.**定位
6.**等**问题
7.当前**的热点问题
8.***相关**问题
三、投稿要求
本届**研讨会,接收与上述专题相关的、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报告。
1. 投稿内容与格式
论文格式包括标题、作者基本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个部分。摘要字数在200-300字之间,且关键词最多不能超过4个。论文正文总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中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排版;含页眉和脚注在内,页边距设为2.5厘米。
提交的文章中凡采用他人原文或观点,务必加注说明。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或者直接将引用以脚注方式标识清楚。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地点排序。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引文中的英文部分,专著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 号内。作者自己的说明放在当页脚注。
2. 投稿电子邮箱
Email:***@***(请在邮件主题标明:***研讨会)
3. 论文收录
研讨会筹备委员会将会收录您的投稿,并将制作论文集, 如有PPT文件,请一并发送至投稿电子邮箱并注明:***研讨会PPT。
4. 投稿截止日期
本次会议投稿截止日期为20**年*月*日。 四、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年*月**日报到,**月**日会议,**日考察。 住宿地点:**大酒店(**高速公路**出口*行**米路*) 会议地点:***** 五、会议回执
为统计参会人数、预先做出相应安排以保证本届***研讨会顺利举行,如果您确定参会,收到此邀请函后,请务必在20**年**月**日以前填写好参会回执并以 E-mail发送到会务组投稿邮箱**@**,以便于我们为您提前预定酒店房间,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谢谢合作。
四、联系我们
地址:**** 邮编:***
电话:***:*********; ***:**********
E-mail:**@**
此致
敬礼!
********研讨会
**大学**学院
20**年**月**日
研讨会邀请函模板二
尊敬的 先生/女士:
在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分化的大趋势下,研究文学经典是树立和坚守基本道德伦理和价值规范的途径。文学经典作为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民族核心文化和情感纽带的体现,它所承载的鲜明民族个性不会被时间淹没,起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外国文学研究者要始终保持选择、确立和传播经典作品的自觉意识,积极面对文学经典在跨文化的旅行中发育演变这一现实,着力推进跨文化视界中的文学经典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经过时间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文学经典,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团结学界同仁,加强中外学者在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成绩,经中国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拟定于2010年11月5日-7日在杭州召开世界文学经典与跨文化沟通国际学术研讨会。
请围绕以下议题撰写会议论文和准备会议发言:
l 文学经典与民族文化记忆
l 文学经典的跨文化交流功能
l 文学经典翻译与跨文化沟通
l 世界文学经典中的他者形象
l 大众传媒时代的经典阅读与传播
l 文学经典的诠释与当代意义的生成
l 其他相关议题
久仰您在该领域的研究方面造诣高深,特邀请您拨冗出席会议,并积极撰写会议论文。大会工作语言为汉语和英语。
时间安排:2010年11月5日下午报到,11月6日上午开幕式、大会主题发言,下午分组研讨,7日上午大会主题发言。7日下午市内参观与自由活动。会议于7日晚上结束。
报到地点:杭州海外海西溪宾馆(中国杭州天目山路329号)。可乘502、193、356、49、91、282、213、B支4区间等公交车到紫荆花路南口站下,或乘179、310、89路到府苑新村站下,或乘B支2路到天目山路古墩路口站下。
为做好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请参会者在2010年10月10日之前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向大会提交会议回执(将您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信箱、论文题目、是否住宿等)寄给会议秘书处,提交论文者,请将200-300字/单词的中文或英文论文提要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会议秘书处。
参会者交纳会务费人民币500元/人,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我们真诚地期待您莅会指导!
联系地址: 中国杭州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办公室
邮 编: 310028 联 系 人:张逸旻、李馨
联系电话 13858094162;13675818724; 传真:0571-88273946;
电子邮件: ;
会议相关网站: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
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多才多能,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以其浓厚的学养被后世学者赞为“扬州八怪”之首。
杭州是金农的家乡,扬州是金农艺术活动的主场。值2017年金农诞辰33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宣传杭州先贤,推进杭州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推进扬州八怪研究队伍的成长,检阅国内外有关金农研究的最新成果,拟于2017年11月中下旬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扬州八怪风云会:布衣曲江客・2017金农诞辰330周年学术研讨会”。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工作者征集有关金农研究的最新成果,届时我们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来稿予以审读,并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参加在金农家乡杭州举办的学术研讨活动,优秀论文将择优在西冷印社社刊《西冷艺丛》上以“金农研究专辑”的形式发表。热诚欢迎国内外作者不吝赐稿。
一、征稿主题
1、金农书画研究
2、金农诗文研究
3、金农家世与生平研究
4、金农交游研究
5、金农书画艺术市场研究
6、金农研究文献
二、征稿截止时间
2017年9月30日(初定)
三、收稿邮箱
四、主办单位
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西冷印社
扬州大学
五、承办单位
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
杭州画院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六、协办单位
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
扬州市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
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中国西溪湿地博物馆
西冷印社印泥制作中心
七、媒体支持
《西冷艺丛》杂志社(杭州)
《美术报》(杭州)
《中国书画报》(天津)
《中华书画家》(北京)
《艺术时尚》(南京)
《艺术品投资》(南京)
《书画艺术》杂志社(无锡)
杭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扬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在线艺术网、一画网等网络媒体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一、文化优
学校阳光教育实施有了一定成效,武术特色教育和七彩德育有了一定影响力。完善了学校阳光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自发高效,完成了两个卫生室创建工作和取得了两个食堂污水排水许可证;完成了学校阳光读书长廊吧建设和德胜校区操场塑胶工程。一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工会先进集体、浙江省心理辅导室规范站、临安市“平安学校”考核优秀单位等。歌唱节目获得艺术节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七色德育》获杭州市精品课程并作为临安区唯一送评浙江省德育精品课程。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应该说,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团队优
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积极打造阳光教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1.开展虹小阳光教师评比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展示平台,促动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地业务成长。2开展虹小教育教学论坛活动,邀请区专家来校指导,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3.制定教研组活动考核机制,通过抓教研组建设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成长创设条件、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4.依托共同体优势,开展与名师结对活动;加强与教研室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5.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通过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评比和教育研究,共计临安区级以上获奖70余人次,有1人获评临安区教坛新秀,有1人获得杭州市新锐教师称号,杭州市名师农村工作室成功在我校落地。在“玲珑三坛”教师比武中,我校获得团体一等奖。一年中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70余次,共有50篇论文送评,6篇论文获得临安区级以上奖项,11月份论文结果还未公布,有2篇已经推荐杭州市学会论文。“玲珑三坛”教学比武团体一等奖。教师各类评比获奖70余人次。这些都充分说明我校教师教学研究积极性高,业务水平进步明显,学校措施有力有效,教师发展潜能巨大。
三、特色优
武术教育是我校阳光教育的一个有力补充,通过近几年努力,已经在临安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为了优化学校武术特色,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武术教育活动:1.打磨阳光武术社团。2.推广阳光武术操。3.开展阳光武术评级活动。4.营造阳光武术氛围。每年隆重开展武术文化节活动。通过努力,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
四、德育优
德育工作是我校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为做实做细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1.举行阳光活动。定期举行了“阳光校园”主题系列活动,阳光体育节、阳光科技节、阳光武术文化节、阳光读书节、阳光下的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结合我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实际,挖深挖细随迁子女陪伴项目周六“第二课堂”,做成了我校特有的活动特色, 2.开展阳光德育。“阳光德育”,充分利用杭州市“少先队活动课程”示范学校的优势,做细做实德育工作。3.实现阳光合作。学校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合力育人,每学年做到至少开展一次不同形式的家长培训活动,完善了各年级家委会,定期开展校级家委会活动。
一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趋于规范,全面完善了学校少先队活动和雏鹰争章活动。少先队工作得到了教研室教研员和教育局领导的公开肯定,学校关爱“新高虹人”第二课堂陪伴项目硕果累累,学校《七彩德育》校本课程获得杭州市精品课程并送评浙江省精品课程。
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百花齐放。一年来,学生在临安区级以上共有170余人次获奖,获奖数量多,等级高,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这都说明了我校教育效果明显,发展势头良好。
工作亮点
一、武术教育显特色。学校武术教育特色明显,完成了有技能训练向武术内涵发展的华丽转变,学校特色在教育系统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学生多次受邀参加临安新年晚会的录制和乡镇各类活动的展演。学校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慕名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
二、学校七彩德育打响品牌。与团区委、农林大学合作的假期外来务工子女“第二课堂”陪伴项目再上台阶,既人民日报刊登报道后,专题论文获得临安市二等奖。学校《七彩德育》校本教材作为临安区唯一送评浙江省精品课程。多所区外学校慕名前来考察学习。
2019年工作目标
一、抓环境
提升校园整体文化环境底蕴,要认真实施学校环境文化布置的实施方案,重点做好学校空地农耕实践园和科技观察园的建设,做到变废为宝,拓宽学生拓展课程的实践场所。同时要花大力气开展学校廊道文化的布置,要让学校的角角落落凸显文化气息,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彰显学校的良好文化形象。
二、抓队伍
1.加大师培的资金支持力度。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创造机会送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的争创和评选活动。2.建立以校为本教研机制。落实“青蓝工程”,使工作健康、有序、科学的展开。3.搭建各类教师研修平台,完善考核机制。搭建教师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 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 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 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 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 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 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一、互动式多视角会展展示设计扮演的重要角色
会展业从19世纪中叶英国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全球信息交流、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技术进步、旅游观光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热点。随着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会展行业也越来越细分化,衍生出众多新兴行业,会展设计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会展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经济建设加速与国际接轨的今天,新型会展经济如滚雪球一般,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会展巨头也纷纷抢滩中国市场。2006年沈阳花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各类活动、会议和会展的举行,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会展业的迅猛发展。
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是缤纷多彩的时尚产物也是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尤其是杭州的会展设计形象,成为影响人们消费感受的重要因素。透过精彩的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可以让我们触摸到城市时尚的脉动。会展设计同时也映照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准。在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许多国内的企业开始重视品牌文化和终端管理,而会展作为产品促销及文化传播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在终端已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互动式会展空间造型形式是在静态的展示过程中追求一种动态的表现,是现代会展设计中备受青睐的形式之一,它有别于陈旧的静态展示,采用活动式、操作式、互动式等,观众不但可以触摸展品,操作展品,制作标本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展品互动,让观众更加直接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动与静的结合使展览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多角度的会展空间造型形式能够充分打动观众。表达独特、视觉效果强烈的造型形式,它是在整体形态的基础上对某个部分做变异处理,产生反常规的美感效果。例如: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的MINI cooper展位,它是一个典型的矩形空间造型的双层结构,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时尚、年轻、有时代感,特别为之震撼的是设计师在其二层结构的侧面位置粘了一辆真实的、颜色鲜艳的MINI cooper敞篷新款车!该部分的多角度的会展设计处理形式意味强烈,真的可以起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二、国内外会展设计的现状
1.国外
会展设计是潮流风向标。在欧洲,展示陈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消费者习惯于看展示买东西。所以国外知名品牌对会展设计都非常重视,不仅投入很大的资金,而且在陈列上也做到一丝不苟。玛歌堡等国外知名企业品牌对展示设计投入很大的资金,日本的众多企业再不景气也不会减少会展设计的费用。对于国外的会展展示已有不少相关的成熟专著及论文。专著有德国KarinSchulte的《会展设计1》、德国KarinSchulte的《会展设计2》英国ConwayLloydMorgan的《会展设计2》,《会展设计国际力量》等;论文有朱志荣的《独具魅力的德国会展设计广告》,陈芳的《欧洲的会展设计》等。
2.国内
相比而言,目前国内会展展示文化还不能算是主流文化,导致理论研究不足。虽然近几年,国外的投资商对中国的会展有着浓厚的商业兴趣,但在会展的展示设计方面还未有人深入研究,在杭州这样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会展对其尤为重要,象西博会,市博会等,但是国内的会展设计还未发展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深入到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这一细节的研究几乎空白,还鲜有成果。会展设计只有部分产业报告,如:《博览会会展设计设计》,论文有谭军的《上海会展设计换新貌》、《陈列设计成为商业竞技新招》、《来自会展设计的诱惑》等;专著有朱志荣的《会展设计》等。
三、杭州会展设计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杭州会展设计的优势
(1)杭州未来的展览业极具发展潜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展览业的发展将促进中国乃至杭州展览业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将为中国展览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将促进在华国际展览和出国展览的数量与发展速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设计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升温。杭州作为知名经济发达的文化传播旅游城市,其会展设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伴随着人们彼此间商业文化交流,需求的与日俱增和城市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杭州越来越多地发展成为会议、展览、商务中心,从而造就了杭州城市会展设计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南翼中心城市,加之本身即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对于国内外人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会展经济发展的条件优越。
(2)杭州会展经济的硬件设施初具规模。随着杭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0万平方米)、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4.5万平方米)等大型场馆的建设完成,杭州会展业已突破了场馆瓶颈,现在全市已拥有近15万平方米标准展馆,已拥有星级宾馆200余家,共有客房2.5万间,床位4.8万张,宾馆、餐饮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会展设施的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可为国际大型会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杭州会展设计的劣势
但是就目前看来杭州的会展设计在巨大的发展背景下,也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1)杭州的会展设计中互动式多视角的设计形式运用不足。会展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艺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神经觉等全方位的设计,它是会展活动的视觉展示,是会展活动的重要补充部分,而杭州的会展设计只是注重商业产品的摆设,忽略了展示时所需要的美的形式感,而不能从感官上直接吸引人。让人在参加会展的过程中较少体会到美的感受。除了会展项目策划、产品本身等因素,会展设计的形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有些会展设计从创意开始就缺乏形式意味,未能从艺术层面上突出产品和品牌。从某种程度上讲,会展设计方案形式的新颖与否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会展目的。能带给人美感的会展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根据对参展商意图与展品特性的认识、了解,借助当今能够被用的科技手段,通过一定形式的研究探讨并进行艺术的升华,创造出一种和谐统一、震撼人的美感,让人感觉参加会展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2)会展经济不成熟 。由于只有少量的新型设计理念被运用到杭州的会展设计中,缺少整体的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的带动,影响了很多会展的举办目的与效果,展示效果形式不吸引人,也不吸引市场资金的充分投入,导致了整体竞争力不强与会展经济的不成熟。杭州近几年随着西博会等一系列会展的举办,涌现了一批会展企业,但与上海,北京等相比杭州会展企业规模小,研究少,投入少,会展设计经验积累较少,整体竞争力不强。
3.对策与研究――推进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在杭州会展设计中运用
为了更好的推进杭州的会展经济、会展设计的不断发展。需要多采用新型的会展设计形式,要加强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在杭州会展设计中运用。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是最全面最新型的会展设计理念。
(1)互动形式是现代会展设计中备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它不同于传统展示形式,观众不但可以触摸展品,参与展品,而且可以制作模型,这样的展示形式打破了原有的观众玉展示品的距离感,最重要的是互动的形式让观众更加直接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使展览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包括电子产品展具、遥控展台及大型屏幕播放的LED视频等等。这些展示的形式规格可大可小,遥控展台可以放置大型展品,例如:汽车,小的可放置饰工艺品、等,其好处在于观众可以随时调控展台的位置观看展品,无论观众处于何角度观看机会都是均等的,这样可以提高展示品观赏率。另外,巧妙的运用新媒体艺术,虚拟现实技术,形成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也是很好的表现形式。互动式展览还可以设计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观众反思消费社会中的种种心理问题。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到展览作品中,而这种情况在杭州会展展览现场并不常见。通过转换这一价值体系和会展市场的结构,互动式的展示设计可以充分带动观众的热情,缔造了会展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例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在提供高质量学校教育方面享有国际声望,希望通过参加上海世博会,展示该州在新教学实践、学校设计、新技术教学和领导管理方面的独特知识和专长。这些长处将使得中国和国际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中受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准备将计划于2010年6月份拆装运往中国上海搬运互动式教室参展上海世博会。从8月25日到30日,来自澳大利亚博文中学和格兰威夫利中学的20名学生和5名教师将在上海世博会的展台上每天上课4小时,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观摩听课,甚至加入其中。
(2)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理念运用多视角的不同空间造型形式达到最佳的会展效果。
从多角度来说,各视角的展示效果在整体形态的形式意味表达上是不一样的。水平延展式角度展示形式同参观者的方向相吻合,强调展示的平行延展,给人以柔和舒适的视觉效果。竖式延展角度展示形式常常被运用于进较有深度的空间里,可随着展位深度的变化得到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多边形角度展示形式可利用多边尺寸的调试,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圆环形空间角度展示形式在也较为多样,可以根据展示需要变形处理,创造出动感、融合、亲近的展位空间同时也能营造出奇特、梦幻般的气氛。曲线式空间角度展示形式具有速度、运动的特征,给人以柔和、轻盈、优美的感受。这些角度展示形式并不是独自运用的,在会展设计的整体形式设计上是可以组合运用。
总之,新型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对杭州的会展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与整个社会商业文化息息相关。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形势下,互动式多视角会展设计在杭州会展经济中的运用是杭州会展经济迈向国际的现代有效的途径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李莉:《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周昕涛:《商业空间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4
[3]:《会展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4]郭彦飞:《商业空间设计与表现入行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6
1.引言
学校迁址至中小城镇使学生人口占当地总人口大多数,从而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构的现象称为学生化。学生化(studentification)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西方多国引起热烈讨论。学生化问题向来与城市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生化问题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对此问题的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2.研究背景
2.1 仓前镇简介及当前发展现状
仓前古镇原名灵源,南宋绍兴二年年官方在街北建临安便民仓,古以南为前,遂称仓前街,距今已有873年历史。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仓前百姓的世代耕耘,使得仓前不仅仅赢得了“江南粮仓、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也养育出淳朴的民风、杰出的人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著名社会学家陈达、生物学家蔡堡是仓前人的杰出代表,浙江省重点文物――章太炎先生故居完好地坐落在仓前镇上。如今,占地约3平方公里的仓前“梦想小镇”已经崛起,这是杭州未来科技城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战略背景下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杭州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
2.2 杭州大学城简介及杭师大迁入背景
杭州大学城坐落于杭州城的西北方向,紧邻仓前古镇。新的杭州大学城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启动的,与原有“大学城”的构建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期望能够与城市、社区相融合,在充分尊重既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与所在区域的社区形成有机的统一,真正做到城在“大学”中,大学在“城”中,而不再是孤立的大学所在地。
2008年,杭州市政府在余杭仓前高教科研园区为杭州师范大学新征3000亩地,建设杭州大学城。大学城规划总面积216公顷,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94亿元左右,分三期建设。2013年9月仓前校区560亩一期工程建设完工,近1.3万杭师大学子正式迁入仓前。
3.文献综述
3.1 城镇学生化定义及国内外学生化研究情况概述
2002 年由英国布莱顿大学人文地理学院的达伦・史密斯首次提出的studentification一词,如今已被收录进维基百科,该词表示大批学生群体对原有固定群体所带来的影响。
3.1.1 国内学生化研究情况概述
缪凌云在她的论文“英国学生化现象评析 ”中综合借鉴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英国学生化现象的发展背景、发展阶段及影响的分析与探讨,形成对学生化运动本身及其在英国的发展状况较为清晰与深刻的总体性认识。
3.1.2 国外学生化研究情况概述
Hubbard Phil介绍了学生化进程的原因和结果。他认为学生化引发了关于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问题,建议地方当局应适当干预,以免引起社会和文化冲突。文章建议英国东米德兰镇的拉夫堡大学要开始研究关于防止独立“学生聚居区”形成的房屋政策。
3.2 话语研究概述
话语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下,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事件或这样一类现象。换句话说,“话语”是与语境或“语言使用环境”相关联的语言活动,更简单地说是一种“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活动”。
在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就话语研究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撰写过包括“语言和权力”、“批判的语言意识”、“媒介话语”等许多关于语言学的著作的英国语言学教授诺曼・费尔克拉夫,在“话语与社会变迁”(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基础性观点:话语与社会存在一种辨证关系,一方面话语被社会结构所构成,并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另一方面话语又有助于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和信仰体系的建构,有助于改变社会。施旭教授则是在他的“文化话语研究”这一中文著作中探究了文化与话语的关系,并提出了话语视角对于研究中国社会文化的特殊作用。
3.3 话语研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话语研究与城市发展这个话题意义重大,但是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资料还是缺乏的。其中较为普遍流传的当属施旭教授在他的“文化话语研究”一书中提出的话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他以杭州为研究对象,通过话语研究的方式积累了各种社会公共团体、机构或人物关于杭州发展的讲话、文献或涉及其他语言使用情况的话语材料。
4.语料
本研究采集的语料来源主要从实地考察、个人访谈、实地走访、查找文献四个方面获得。语料可以分为官方话语与非官方话语,其文本形式又可分为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所采集的语料综合构成了一个仓前学生化话语,成为本文研究的对象,而下文通过对语料的综合分析来进一步阐述城镇学生化对仓前镇的影响。
5.研究方法
基于已有话语研究学生化的文献资料,如上诉述著名的英国语言学教授诺曼・费尔克拉夫和施旭教授的著作,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话语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宏观视角,即关注什么人在说杭师大与仓前、仓前人的话题有什么变化;谈话的内容有什么变化;用什么媒介在谈仓前与杭师大和从微观视角进一步分析。
6.分析
由于话语的多元性和综合话语的需要,下文将从采访仓兴街上的三种店铺的店主或员工的录音转稿中即非官方话语,对摘录出的不同片段作出分析,和对于官方正式发出的文件、公告等官方话语,通过分析其中的词汇选择、句字结构和词汇搭配等方面了解杭师大处于什么样的语境中。
6.1 非官方话语
杭师大迁入仓前镇后,仓兴街的店铺大致分三种,本土店铺不受影响的,本土店铺收到影响的,依托杭师大学生消费者开起来的店。整理了这三种店铺的店主或员工采访稿后,选出了三家店作为代表。
6.2 官方话语
公告:“因仓前街道仓兴街道路狭窄,加上杭师大万人入住仓前,人车流量猛增,造成交通拥堵。为确保车辆正常行驶,经仓前街道办事处研究决定:自二零一三年十月一日起仓兴街24小时禁止5t(含5t)以上货车通行,特此公告。”
这是一份以公告形式放置在仓兴街入口处的公告。公告,是指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非常正式和并且有强制性。以这种严谨而正式的文字形式颁布这条禁令,可以体现出政府对于杭师大迁入的重视和尊重。
7.总结
本论文着眼于身边的实际问题,研究当下日益普遍的城镇学生化现象。通过分析不同的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内容等,从话语学的角度研究了城镇学生化对仓前镇的影响。仓前的学生化正在发酵,已逐渐影响到这个小镇的方方面面。但由于研究时间、研究资料的缺乏,未能与当地居民深入地接触、未能获得关于仓前镇城镇规划的相关文件,只有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作出分析,因此很多方面可能都不够完全。本团队在后续研究中将会对此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童杭丽.杭州大学城2014年在仓前建成[N].每日商报,2009-06-30.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即进行专题学术论文的宣读和研讨。来自全国的188位会员和近年来投身中国传统音乐学习和研究的莘莘学子共向大会递交了122篇学术论文。会议分“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理论及方法论研究”、“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研究”、“中国传统器乐理论研究”等三个工作坊同时进行,25位资深学者分别担任各工作坊的主持人。
在“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研究”工作坊里,蔡际洲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层面提出中国传统音乐对象分类及不同对象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观性的归纳。李敬民阐述了民族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基础,提出构建和完善民族音乐学研究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下学科理论体系的设想。陈天国和苏妙筝论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提出当下社会出现的音乐偏阴偏阳的不良倾向。王晡对传统音乐的消亡趋势进行了学理层面的分析。王家栋提出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基石的问题。田耀农提出人类音乐应分为民族音乐和艺术音乐两个不同类别,指出了二者各自的质的规定性,认为二者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又各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将民族音乐当作艺术音乐的结果不仅不是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和弘扬,反而在客观上造成了对民族音乐的矮化和贬低。
这次年会,更多的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杜亚雄对如何实施“以中华音乐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关孟华对中国民族音乐教材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蓝雪霏提出现代化语境下民间音乐教学需要应对的问题。解超颖介绍了在普通高校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杨建伟提出乡土音乐应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得到有机融合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合办法。王州从“课程资源”的角度提出开发“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建议。孙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角度提出开设“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建议。
有些学者在自己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本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传统乐学领域,郑荣达对“宫调”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分时期的界定,认为“宫调”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内容所指有所不同,特别是宋以后,明清二代宫调的数量逐渐减少,实际是宫调的内涵在逐渐地变化,正是调式观念的淡化才导致了后人以为宫调逐渐减少的错觉。
有些研究者从史学考证和训诂的角度,探索了中国传统音乐形态、风格的渊源,如姚治中考证了皋陶文化与皖西乐舞的关系,提出皖西霍山地区文化包括乐舞文化基本是少昊部落文化,含有某些三苗文化的特征,进而提出三苗文化的源发地在江淮的大别山区而不是今天的东南山区和西南山区的观点。王洪军考证了大司乐音乐的具体形态。邓晴南对唐代坐部伎、立部伎进行了断代考证,认为二部伎作为一种演奏形式可以追溯到西周,它的余声遗音与宋教坊乐相交融,并继续发展延伸。
在“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研究”工作坊里,王耀华运用旋律音调结构分析的方法,通过和苗族、瑶族、汉族客家民歌的比较,探寻出畲族民歌的音调的特色。杜鹃运用“三声腔”的调式理论,探究、分析了浙江民歌的调式特点。汪瑶从已出版的27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8839首民歌中鉴别出139首形态各异的《茉莉花》,从音乐和文学两个方面对“茉莉花歌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张延莉以600多首蒙古族民歌为实例,讨论了蒙古族民歌羽调式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及成因。廖松青采用频谱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祁剧《法场祭奠》“倒三秋”唱段的三个版本进行比较研究,阐释了同一剧目的同一唱段经不同时代和不同演员的演唱诠释所形成的区别。
曹丽君实地考察并报告了甘肃省榆中县的地方小曲“青城小调”的发展历史、演出形式、乐队组成和演出内容。黄成元对江西的“赣傩舞音乐”的乐曲和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南鸿雁通过对宁、沪、杭三地天主教音乐的考察,认为中国天主教音乐正在经历着向中国本土化方向的探索、融合、发展。姚艺君通过对东北地区的草根文化的代表“二人转”的研究,审视了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生存挑战,描述了草根文化面对不同生存环境所具有的生命力。张羡声根据自己对当下粤东北城镇地区兴起的客家山歌“山歌会”的现场调查,报告了现代化背景下传统音乐兴起的过程和方式,并提出采集、研究客家山歌的迫切性与必要性的呼吁。杨阳、王亮对山西临县伞头秧歌近年来的新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指出伞头秧歌的产业化发展是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伞头秧歌也必须在发展中求保护,在发展中求利用。赵海英对山西河曲民歌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分析,认为河曲民歌完成了走西口这一长达500年的移民历史叙述和完整的西口诗史。
刘厚宇对汉族民歌色彩区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苏青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对江苏民歌进行了分类性的研究,认为江苏民歌可以分为苏南民歌、苏北民歌和江淮民歌三大类别。方芸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阐释了《孟姜女》流变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及其社会功用。张斌把梆子腔音乐与其根植的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地理、古代文化、语言等是梆子腔音乐风格形成的前提。
陈林对客家山歌音调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长江中下游吴语地区的民间歌曲是客家山歌音调的直接和主要来源。冯光宇通过汉画像的众多乐舞图像研究,认为中国的戏曲源于古代乐舞,而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艺术。李怡从史学、形态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讨论了20世纪初期京剧的旦角兴起,并代替生角而成为京剧艺术最重要特色的原因。钱国祯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昆曲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原因。李荣友认为中国古代歌曲“一唱众和”与“即兴性”的传统有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提出要挖掘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完成传统与现代的接轨,建立中国多声歌唱艺术新体系。姜华敏、汤苏英在对浙江省武义县畲族婚丧仪式中的婚嫁歌和丧葬歌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对畲族的历史、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在“中国传统器乐理论研究”工作坊里,研究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乐种的调查报告和乐人、乐事、乐器、班社的个案研究等两个领域。乐种的调查报告在本次会议收集的论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鲍文敏通过实地考察,报告了沙市地区民间吹打乐“挑鼓子”的班社组成、活动形式,以及使用的乐器、乐谱,对“挑鼓子”这个民间吹打乐乐种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探讨。王小峰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陇东丧俗仪式中鼓吹乐的生存背景和社会文化功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和解释。郭威分析并报告了山西长子鼓书的流行现状,分析了当代长子鼓书兴盛的客观原因。
在乐人的个案研究上,施咏收集了从1950―2005年间关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研究的主要成果,将相关的三本专著(包括论文集)和两百多篇论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归纳、总结,为阿炳的再研究准备了充足的文献基础。在乐器个案研究上,吴学源通过对铜簧把乌类乐器的研究,把云南众多少数民族的共用同类型乐器归纳为“把乌”类乐器。曹军、潘木岚对广西壮族的弹拨乐器“天琴”进行了专题性研究,描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界一带的龙州、凭祥、防城、宁明等地的“天琴”演奏与当地的民间祭祀、巫道活动的密切关系。李祖胜、杨迎从江南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民间音乐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二胡逐步成为中国主要的独奏乐器的原动力,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讨论了江南文化环境孕育出二胡艺术的深层次原因。马韵斐从定音、定弦、定调上对江南丝竹中的胡琴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王波通过冯子存的三首代表性的笛子曲《喜相逢》《五梆子》《黄莺展翅》的分析,发现冯子存巧妙地运用了我国传统音乐多种变奏手法,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北派笛子演奏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器乐作曲家。刘富琳系统介绍了三弦在明代传入琉球以后逐渐成为琉球氏族乐器,琉球王国崩溃后三弦面临的毁灭性破坏,及二战结束以后对三弦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通过琉球三弦乐器在20世纪传承状况,归纳出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具有启发意义的方式。万钟如从“乐社”的角度,对广东佛山地区民间曲艺社团“私伙局”的组织方式和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展开了社会学的调查研究,认为“私伙局”之类的社团组织方式是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或传承途径。汪熙明对江西上饶民间器乐班社“串堂班”进行了专题性的个案研究,考察了串堂班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规模,描述了乐社的表演场所和社会功用,归纳了乐社使用的乐器、乐曲,考证了乐社的历史渊源。吴军行考察了江西萍乡民间说唱“萍乡春锣”的现状,分析和归纳了萍乡春锣传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吴晓萍对西安鼓乐的“韵曲”(工尺谱的口头念唱)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分析了西安鼓乐独特的韵曲方法“哼哈”,从四个不同乐社、乐师的韵曲实践,归纳出韵曲的规律和特点,探究了导致个人韵曲风格形成的三个具体原因。王霄潇从历史文献和田野材料两个方面,对屈原故里的堂祭仪式音乐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肯定了二者间的联系。
[1]符玉琴.论企业文化和公共关系[J].理论前沿,2004(19):22-23
[2]邱凌.解析软实力与公共关系的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2):145-146
[3]黄孟芳.美国当代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研究[J].新闻界,2009(12):63-65
[4]陆新蕾.反思与开拓:2011年中国公共关系学研究回顾[J].新闻界,2012(4):18-22
[5]卢山冰.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百年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68-173
[6]王梁.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J].现代传播,2012(7):165-166
[7]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J].学术研究,2009(2):66-69
[8]刘梦琴.刘智勇,论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软科学,2012,26(1):59-61
[9]陈开和.论我国在多边外交活动中的国际公共关系策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6):68-74
[10]任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共关系的创新[J].新闻界,2013(5):62-65
[11]徐刚,黄训美.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5):14-16
[12]于朝晖,敖冬蕾.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型公共关系研究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10(9):36-38
[13]崔凤海.试论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公共关系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3,24(6):22-23
[14]杜建国.关于高等院校公共关系宣传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00(2):75-76
[15]吴世家.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之比较——以中美高等教育为例[J].新闻大学,2008(2):106-112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杨桦,任海.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4(1):1-8.
[2]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
[3]SCOTTBEEKMAN.NASCARnation:ahistoryofstockcarracingintheUnitedStates[M].USA:Praeger,2009:20.
[4]JOEMENZER.Thewildestride[M].USA:Touchstone,2001:101.
[5]GREGFIELDEN.NASCARchronicle[M].USA:PublicationsInternationalLtd,2005.
[6]向洪.淘金体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78.
[7]王永顺.美国全国赛车联合会(NASCAR)的公共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18.
[8]张晓立.美国文化变迁探索:从清教文化到消费文化的历史演变[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98.
[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7.
[10]齐超.制度变迁动力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90.
[11]卢山冰.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百年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68-173.
[12]蒋楠.中国公共关系三十年发展对传媒业的影响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8):1-7.
[13]万茹.行政管理型体育组织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策略——以“现代队罢赛”危机为例[J].体育学刊,2006,13(1):26-29.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安华.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胡淑芳,周健.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的运用及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李福纯.云南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6).
[4]陈劲甫,许金田.企业伦理:内外部管理观点与个案[M].财团法人信义文化基金会,2016:11.
[5]刘光明.中国公共关系二十年:理论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93.
其一:马戴与姚合交往长久,马戴曾多次参与姚合家的聚会:《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雒中寒夜姚侍御宅怀贾岛》、《集宿姚殿中宅期僧无可不至》,姚合有诗《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可见二人以诗相会关系融洽。马戴在姚合后期不同官职上分别有诗相赠:《山中寄姚合员外》、《酬刑部姚郎中》、《寄金州姚使君员外》,姚合亦有《送马戴下第客游》、《寄马戴》等。
其二:从姚合诗《送喻凫校书归毗陵》中句“吾亦家吴者,无因到弊庐”看,他应与喻凫是同乡,二人感情也很好,“见君何所似,如热得清凉”(《喜喻凫至》)。而喻凫在送贾岛往金州访姚合诗中也说道:“潇湘终共去,巫峡羡先寻。几夕江楼月,玄晖伴静吟。”(《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其中不仅将姚合比作谢眺,而且还用“巫峡”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姚合的思念,足可见二人关系极好。②
两文并没有对姚合金州之行及其金州诗对金州的意义作深入的探析和论证,实为遗憾。
姚合金州之行的文化意义
在姚合研究中,关于姚合仕履与姚合具体是什么时间来金州,大陆依旧争论不休。这大致可以从2009年胥文慧的硕士论文中看出端倪,一致的意见是基本赞同姚合的仕履行踪:“武功主簿、万年尉、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户部员外郎、金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杭州刺史、谏议大夫、陕虢观察史、给事中、秘书监等。”③但对他具体任职时间争论不休。倒是台湾李建昆的论文对姚合仕履言之凿凿:“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由户部员外郎授金州刺史。赴任前曾造访无可,无可有诗酬之。姚合赴任时,方干赋诗送行,马戴、项斯亦有诗寄赠。姚合则有诗留别。金州即今陕西安康,地通湖湘、巴峡,颇多山水形胜。所以姚合饮酒赋诗,甚为惬意。其《金州书事寄山中旧交》最能表达此时生活与心境……文宗大和八年(834年)二月,雍陶登第还成都省亲,贾岛、姚合都有诗送行。由此可以看出,姚合在金州刺史任内,诗友往来,十分频繁。”④综合双方意见可知,姚合在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天授金州刺史,至大和八年(834年)年离任,任期两年多。
短短的两年多任期,对金州来说,简直是一次文化盛宴。
其一,这是唐代诗人首次刻意关注金州山水的开始。在唐代,虽经过两百多年稳定的发展,金州相对于富庶繁华的京城来说依旧封闭落后,此前对金州山水人文景观做过诗意描写的为数不多,可见的有孟浩然的《登安阳城楼》以及张籍、白居易等送行诗中略微提及。真正在金州生活并对金州山水美景、风土人物系统做诗意描写的,自然非姚合莫属。
其二,是姚合金州之行影响巨大,他的金州之行,引起了当时文化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响应。很多诗人因为姚合的金州之行,开始关注金州。其中有诗人作诗送别,甚至有诗人专程来金州拜访他。
写诗送行的有:
项斯《赠金州姚合使君》:“为郎名更重,领郡是蹉跎。官壁题诗尽,衙庭看鹤多。城池连草堑,篱落带椒坡。未觉旗幡贵,闲行触处过。”⑤
方干《送姚合员外赴金州》:“受诏从华省,开旗发帝州。野烟新驿曙,残照古山秋。树势连巴没,江声入楚流。唯应化行后,吟句上闲楼。”⑥
来金州专程拜访他的诗人有:
无可专程游方到金州,驻锡金州草堂寺。与姚合陪伴游玩金州南园、杏溪、莲花池等名胜,互相酬唱应答,十分融洽。例如《金州冬月陪太守游池》(一作《林下对雪送僧归草堂寺》):“残腊雪纷纷,林间起送君。苦吟行迥野,投迹向寒云。绝顶晴多去,幽泉冻不闻。唯应草堂寺,高枕脱人群。”⑦
贾岛专程来金州拜访姚合,诗人喻凫写诗送别《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山光与水色,独往此中深。溪沥椒花气,岩盘漆叶阴。潇湘终共去,巫峡羡先寻。几夕江楼月,玄晖伴静吟。”⑧
方干专程除了送行,还专程来金州,写下了《路入金州江中作》:“棹寻椒岸萦回去,数里时逢一两家。知是从来贡金处,江边牧竖亦披沙。”诗中有安康沿江曲折萦回的景色,尤为突出的是,记录了江边淘沙采金的盛况,甚至那些在江边的放牛小孩,都在淘沙呢。
其他同时代的诗人也对姚合金州之行表示了特别的关注,时常写信寄诗问候,如马戴《寄金州姚使君员外》,⑨其诗对金州山水充满了诗意的赞美和讴歌。
从中可见姚合金州之行在当时诗人群体中的影响和震动,自然引起了诗人们对金州的特别关注,他们诗意的发现和诗意的唱和,无疑对金州山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撩开了金州山水动人的面目。
姚合的金州诗
姚合的金州诗主要指他在金州当刺史时写的诗歌。那么他在金州作诗有多少首,有没有他在武功时那么多呢,现在以刘衍的《姚合诗集校考》为底本,做一系统的分析辩证。
其一,诗歌里带有明显“金州”字样的诗,总共十首,其中有《金州书事寄山中旧交》一首,《金州西园九首》,计十首。
其二,诗歌里没有“金州”字样,但从其写景的具体地可以考证出的诗歌,有十二首。这主要是系列诗《杏溪十首》、《游杏溪兰若》。据安康出土墓,杏溪⑩为唐时金州一游览景区,同时无可上人也有诗《过杏溪寺寄姚员外》可证此地在金州,此地,是当时民众每逢佳节暇日,多来此地游览玩耍。《殷尧藩侍御游山南》,山南在唐时主要指现在安康一带。
其三,根据他与无可、贾岛等人在金州唱和应答确定。《郡中书事寄无可上人》、《咏南池嘉莲》、《郡中对雪》、《郡中西园》、《送郑尚书赴兴元》、《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喜贾岛至》、《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二首》、《喜贾岛雨中访宿》,计十首。其依据可参见李建昆的论证:“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无可在金州陪刺史姚合游南池,两人皆有诗作。其后无可离金州,复有留别姚合诗。贾岛也曾于六月往金州见姚合,喻凫赋诗送行。”
其四,部分认可,但尚存疑需要考证的诗有:《闲居遣怀十首》、《寄张溪》、《寄贾岛》、《寄户县尉李廓少府》、《别友人山居》、《乞新茶》、《杨柳枝词五首》等二十余首。认可主要依据从诗歌所涉及的人物、景物、物产等判断,理由不足之处在于暂时缺少文字旁证作依托。如《乞新茶》绝不可能写在武功,因为那里不出产茶叶,也就不会特别重视茶叶的“新旧”,而在茶叶产地,如金州、杭州则饮茶之风浓郁,特别重视新茶。故而《乞新茶》只可能写于这些地方。杨克、李厚之、张会鉴等编撰的《安康历代诗词点校》,已将此诗收录,可做一部分旁证,部分肯定此诗写于金州。
这些诗总共有五十多首,尚不包括一些统计不了的。相对于姚合所有的诗歌总数,约占其中的十分之一。从时间比重上看,这段时间是姚合创作的又一个高产期。可见姚合金州之行,对其诗歌创作起着很重要的激励作用。
姚合金州诗的文化意义
其一,首次向外界介绍了金州的政情、民风与地理区位优势。他的《金州书事寄山中旧交》满怀欣喜地向京城朋友推介金州。诗由衷地赞叹:安康是好郡,其理由是百姓淳朴,不狡诈,对于姚合的行政简朴,“政拙”极为满意,颇觉心公,一方面官员行政不骚扰惊动百姓,于民休息;一方面是百姓体察政府官员惠政,恪守法纪,两相和悦,实为好郡。再就是安康此地市场繁荣,可以随时买酒畅饮;物产不同京城长安,“溉稻长洲白,烧林远岫红”;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可以“井邑神州接,帆樯海路通”。由此可见好郡安康确实不同凡响,改变了人们称安康为四塞之地的错误论说,从全新的角度引导人们认识安康: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等。
其二,首次对金州山水名胜进行诗意描写,对山水意蕴做审美发现,这是对金州山水形胜的审美体悟和文化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金州西园九首》主要题咏金州西园的九处景点,每首诗都点出此景点不为常人所能感受到的美感特征,或者说出为常人无法表达出的审美韵味。如《江榭》点写江榭如同一双明眸一样,能给山水起到点睛作用,否则此处江水就是“无榭无双眸”。这就是与常人感受不同的美感经验了,也许只有诗人的灵心方有如此体贴恰当的点评。《药堂》则用绘画之笔,化虚为实,以近衬远,将在药堂所见的远水远山风景描绘出来,“四壁画远水,堂前耸秋山”,传神地描绘了药堂显敞静美的开阔视野。《石庭》诗首句“布石满山庭,磷磷洁还清”直揭主旨,运用古文义法,扣住石庭不同别处的特征――“洁”、“清”,恰和诗人自己高洁清正的精神气格。金州山水中的这些普通景物,经诗人诗笔描绘之后,无不成为金州山水文化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成为金州山水文化的宝贵财富积累。
其三,诗中与民和谐相处、风雅悠游的为官之道,为后世各代来金州执政的官吏做了表率,成为历代官吏勤政廉洁、风雅吟咏的效仿楷模,也是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遗产。《咏南池嘉莲》写道:“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花出碧泉。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写姚合在郡任职期间,荷池长出了并蒂莲。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有的祥瑞。姚合却不居功,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偶然的现象罢了。因此敞开让百姓观看,与民分享。在《乞新茶》、《乞酒》等诗中,同样用平和亲切的笔墨,记录诗人与民亲近、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和蔼可亲的地方父母官的形象。这种风气同样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姚合金州之行及其金州诗,对安康的文化影响极为深远,意义重大。其风雅逸韵,泽溉后世。唐代之后,宋、元、明、清历代来金州做官的知府、知州,多数人勤政廉洁,或兴修水利,或兴办学校,或引种高产作物,都为此地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为政之余,多数人都有诗歌流传。清代安康知县陈仅,满怀深情地追念姚合的功绩。他在《追和唐姚合金州西园九首诗韵》序言中写道:“兴安(今安康)隶汉西城,其地荒僻草昧,代鲜闻人。至唐为金州治,城郭廨舍,亦失其因革。自元和间,姚合为刺史,始有题咏,于是周朴、方干之徒游屐相继,人文肇启。当在此时,有功于斯土不浅,而金州之人不知报本追始,如潮、柳、苏、杭之祀韩、柳、韦、白,为可惜也。余令安康者九年,于兹长夏积雨,官牍萧闲,因取《武功集》中《西园九题》诗,依韵和之,以写归思,兼志向往。”从中可见前人对姚合金州之行文化价值的认识与判断。
注释:
①周菲菲:《姚合诗歌论稿》,2006年,学位论文,吉林大学,第30~31页。
②③胥文慧:《姚合诗歌研究》,2009年,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第35~38页。
④李建昆:《论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兴大中文学报》,2005(6)。
⑤⑥⑦⑧⑨《全唐诗》第554卷,第649卷,第813卷,第543卷,第556卷。
⑩李厚之、张会鉴:《安康道教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文中引用在安康出土的地铭文:“宜于金州西城县永宁乡第十二都杏溪村安厝宅兆。”可见至迟,在宋代,安康城西有杏溪一地名存在。
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页。
杨克、李厚之、张会鉴:《安康历代诗词点校》,安康文化丛书编委会,1998年版。
陈仅,字采臣,一字馀山,又作渔珊。浙江鄞县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紫阳县知县。历任安康十余年,民以有功于邑,为建生祠。咸丰二年(1852年)郡遭大水,立城隍(没有水的护城濠)不去,城没于水,陈仅被洪峰带卷漂至黄洋河,将亡遇救,得免于难。郡人额手称庆,咸谓天佑良牧。咸丰四年升宁陕同知。未赴,致仕归里,杜门著书。著有《继雅堂诗集》三十二卷。
从旅游需求看,会展旅游是指特定个人和群体到特定地方去参加各类会展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及可能附带相关的参观、游览及考察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旅游供给看,会展旅游是指特定机构或企业已组织参与各类会展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为目的而推出的一种专业旅游产品;从旅游市场看,会展旅游应是旅游市场中商务旅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会展旅游不等于会展业,会展业是构成会展旅游的核心基础;没有会展就没有会展旅游。浙江省作为经济强省,如何发挥会展旅游的优势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1浙江会展旅游发展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档次高、逗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利润丰厚的特点。就会展而言,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会展业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已经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按承接国际会议的数量排名,2008年我国已跃升到全球第11位。而浙江省也具有会展旅游发展的以下优势:
1.1区位优势
综观世界上承办各种国际会议最多的大城市,如巴黎、伦敦、日内瓦、布鲁塞尔、柏林等,几乎都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毗邻我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交通便捷,市场发达。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它雄厚的发展基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强大的市场辐射力,有望成为国际经贸资源的新的汇聚点。上海浦东开发建设举世瞩目,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的国际航运中心已正式建立,未来上海在西太平洋的国际大都会地位,必将引来国际上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以及外国机构的设置,杭州为上海分流或延伸这些任务将成为现实的和理想的选择。
杭州处于我国东海之滨,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并已列入未来世界第六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之一。杭州本身就是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秀丽,文化沉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全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排名前列。其未来的定位目标将建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实现这一远景目标和城市的性质、走向、基础设施的要求,与建成国际会议旅游中心城市是相适应的。杭州、宁波、义乌等城市位于东南亚“亚洲繁荣经济带”的中心,紧邻上海,区位优势突出,办展办会机制灵活,会展业发展的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日趋完善,已具备会展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
1.2经济优势
2008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21000亿元以上,增长10%左右,GDP增速居全国第4位。杭州、宁波、温州、绍兴、义乌等城市的特色市场,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操作的会展题材十分丰富。同时,杭州等地还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经济总量和经济外向度较高,民营经济发达,经济活力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各地依托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会展业迅速崛起,会展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2008年,浙江国内旅游人数1.91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首次突破500万人次达到5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26亿元。其中在接待国内游客中,参加会议培训、商务会展、文体交流、节庆活动等会展旅游占了18.8%;在接待入境游客中,参加会议、文体交流等会展旅游的占了5.8%。2008年浙江会展业展览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居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排名全国第四,而办展数量200多项居全国第一位。初步估算,会展业经济产值已占到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左右。
1.3人文优势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浙江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其质量和总量居全国首位,为浙江的会展经济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浙江会展旅游行业专业人才荟翠,培训条件得天独厚。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2007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也开始招收了200多名会展专业学员。浙江会展业基础优势明显,会展经济正成为全省各地积极培育的一大产业。
1.4基础条件优势
浙江在册的会展企业已发展到300多家,成立了浙江省国际会展业协会,吸纳省内会员单位150多家。仅杭州市就已拥有近15万平方米标准展馆,市场需求出现供大于求局面;作为与发展会展业必须配套的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无论在质量上、价格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2008年浙江省已拥有旅游星级饭店1200家,客房数约12万间,星级饭店总数为全国第二。这为大型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充足的接待保障。
浙江已经形成了杭州、宁波、温州和义乌四个会展业中心。义乌以小商品类会展为主,2008年举办展览41个,其中国际展览20个。义乌国际纺织及服装机械展是中国唯一被国际展览联盟(UFI)认可的针织机械类专业展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宁波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也在2007年通过了UFI审核。
近年来,浙江已经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会展品牌。如“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茶业大会暨茶•咖啡博览会”等。2007年港澳、美国和德国三大市场的入境旅游分别增长48%、26.3%和19.9%。[4]从全省范围看,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城市,依托当地产业优势,会展旅游发展在浙江省处于领先的地位。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主席曾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会展旅游的首要目的地。这也预示着浙江会展旅游发展的广阔前景。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给浙江省带来了无限商机。
2目前浙江会展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浙江会展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浙江会展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缺乏会展旅游的专业管理机构
为促进会展旅游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旅游管理部门专门成立了会展旅游管理机构,加拿大、法国、香港等旅游部门都专门组建了旅游会议局。目前浙江还缺乏会展旅游的专业机构,整个会展旅游市场基本上处在自发状态,既没有明确的会展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也缺少政府有效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管理。旅游主管部门对会展业的介入过少,使会展业与旅游业没能密切结合在一起。
2.2市场化程度过低
浙江会展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过低,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浙江会展数量虽然有400多个,但收入仅为21亿元,分别只占了全国会展总数的0.1%和0.15%,这与浙江的经济大省地位极不相称。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政府在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中,行政干预过多,导致会展业非市场化,主要表现在对场馆建设等方面参与过多,而对会展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参与较少。很多大型会展还由一些非市场化的组织全部或部分垄断,会展中介组织尚不完善,会展业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产业。
2.3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较低
会展旅游作为都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立足在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它对城市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还要有较高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杭州、宁波等城市距离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国际知名度还比较低,在城市功能、环保、交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都有待改进,这是阻碍浙江会展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浙江从事会展的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会展组织者(PCO)和目的地接待公司(DMC)这样的服务体系,不能为参会者提供良好的一条龙目的地接待服务。
2.4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会展公司
会展经济也是智力经济,一次成功的会展,需要有一支高度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进行精心策划,需要一批相应的专业服务公司承办。目前浙江这方面的人才和公司奇缺。会展人员素质偏低、名牌展览公司匮乏,造成浙江的会展业在全国范围来看,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比较弱。以杭州为例,目前杭州会展企业已近500家,但这些企业规模小,专业人才不多。宁波、温州等地也都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
3打造浙江省会展旅游品牌的思路与对策
在会展越办越多的今天,能够生存下来并取得一定经济收益的,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或特色的品牌展会。因此要创立浙江省会展品牌,必须提升经营服务理念。目前,全省主要城市举办精品展览的优势正在显现,已举办12届的浙江国际纺机展、国际建材展、温州国际鞋机展等外商展位已超过30%,这些都是极具潜力的展会。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是会展业的方向。浙江要依托市场大省的优势通过国际化运作走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按照“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要求,做大会展、做强旅游,重点打造杭州、宁波、温州、义乌四大国际性会展旅游基地。超级秘书网
3.1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淡化行政干预,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展览环境和竞争秩序。将国际会展行业组织导入建设轨道,通过制订行业运作规范、服务标准、行为准则,增加展览市场透明度,协调展览活动,规范展览市场,避免重复办展、多头办展。按照国际惯例导入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浙江展览业创造健康发展的空间。
3.2培育会展旅游市场主体
进一步提高会展业市场化程度,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会展旅游市场行为,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和创办会展旅游企业,支持民营会展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浙江会展组织者(PCO)和目的地接待公司(DMC)的建立,改变目前以政府为主办会展的现状,完善市场化的会展组织接待体系。加强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联合开展市场调研和预测,共同进行会展旅游的策划、促销、推广和经营活动。
3.3加强国际合作,优化会展资源的配置对“浙洽会”、“西博会”、“消博会”、“义博会”等经常性的会展项目,加强国际宣传推广,扩大国际影响,提高浙江会展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同时,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的沟通适时引进国际会展组织和机构,吸引国际会议和展览来浙举办。在与国际会展业的合作与竞争中,探索和建立与国际惯例相符合的会展旅游开发模式,提升浙江会展旅游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品牌培育应与国际展览机构合作,通过引进和走出去,学习他们对会展市场的把握,有序地推出一批适合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导会展。同时依托浙江东南部发达的传统专业市场,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对各展览馆和主办单位已有和即将开发的会展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4培养高素质专业展览人才
会展业的竞争,与其它行业一样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浙江省会展业的发展状况看,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制约会展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浙江应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会展业人才的专业技能,邀请国外会展专家和世界著名展览公司举办专题讲座,培养一批熟悉展览业务,富有管理经验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展览人才,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浙江经济实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资源丰富,体制机制灵活,创业环境优良,完全具有加快发展会展旅游业的潜力和优势,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突出重点,将展会与旅游有机结合,加强会展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使展会成为浙江省独具特色的节庆旅游产品。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会展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力争取得2010年世博会10%至15%的展会份额,开创浙江旅游会展业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社,2008.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195-02
走过令人鼓舞的2010年,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1年。过去的一年,国产电视动画产量超过22万分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伴随着从动画数量大国走向动画质量强国的目标迈进,动漫产业界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展望明天,需要把握昨天。本报告依据期刊论文和著作等文献,描述动漫产业研究2010年度的总体面貌。
一、动画产业现状
孙立军《盘点2009年的中国动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第1期),回顾2009年中国动画的五喜五忧。五喜:数量质量超过历年;政府关注和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国家广电总局设立了20家影视动画产业基地和8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网络游戏产业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完备动画播映体系,初步形成34个少儿频道和4个动画频道;影视优秀创作人才频频涌现。五忧:在浮躁的环境下无法诞生精品;垄断现象存在;动画电视高端人才严重匮乏;一些投资人盲目投资,创作人盲目跟风模仿;资源分配不科学,产业链的不平衡。邵奇《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当代电影》第6期),分析了问题,如动画产业集群的缺乏,动画产业链没有形成,动画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动画企业的创新力有待提高和动画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提出发展策略有:完善政策体系、调整扶持方向、强化市场意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画产业链、扩大动画目标市场、拓展动画企业的融资渠道、引进电影高端人才、启动动画市场。窦利霞《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经贸导刊》第9期),也较好地总结了动画产业现状。
在民营动画产业发展问题,汪振城《论播映渠道对中国民营动画产业发展的限制》(《当代电影》第6期),谈到中国动画播映渠道单一,过分依赖电视媒体,国内电视存在频道资源和内容资源不对等、播出机制不合理、渠道不畅、优质渠道少、制播分离不彻底等问题,限制了不能控制播映渠道的民营公司的发展。
各地动漫产业的发展。王田《贵州动漫产业正破茧化蝶》(《理论与当代》第5期)、岳莹《黑龙江省动漫文化产业现状分析》(《大众文艺》第7期)、曾耀农《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湖南为例》(《重庆社会科学》第1期)等介绍了相关情况。李兰芳《营造中国“大动漫”时代――天津神界漫画公司陈维东创业纪实》(《中国高新区》第4期),报道了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的创业故事。
何坦夜《解读杭州动漫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该书采用动漫文化理论与城市文化产业个案的视角,诠释了杭州动漫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本质特征、历史源流、功能特点、运行方式、发展方向和内在要素。
二、动画产业模式策略
郭蔓蔓《中国动画卫星频道运营模式探析》(《现代传播》第6期),对中国动画频道运营模式提出建议: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谨慎面对动画市场竞争和资本市场;真正做到差异化经营,创立特有的频道运营模式;动画频道运营应考虑社会责任感。沈玉燕、钱言《浙江动漫产业差异化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商业时代》第8期),通过提炼两家动漫公司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构建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浙江动漫产业商业模式。玄机科技商业模式是:立足产品精良的制作;注重产品品牌塑造和形象授权;大力提升动漫衍生产品价值等。辉煌时代商业模式是:善用专业化的营销方式,积极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依托专业B2C运营平台,巩固现有赢利模式。盘剑、方明星《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杭州模式”》(《当代电影》第12期),解析了“杭州模式”,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思路和理论参照。何建平《深港两地动漫产业合作模式探讨》(《当代电影》第10期),肯定了深圳香港动漫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政府、业界、学界和辅市场主体四个方面对具体的动漫产业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饶黎《产业链开发: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路径》(《视听界》第1期),提出的对策有:完善市场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品牌建设;形成“产学研”动画教育格局。杨然《动漫衍生产品的创意与开发》(《青年记者》10月中刊),提出动漫衍生产品研发思路是:动漫原型的完善、动漫原型与衍生产品的契合,并注重产品推广和市场反馈。
齐骥《动画行销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从文化产业市场规律和动画创作艺术规律的视角建构动画行销体系,对中国动画市场的现实格局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世界动画市场的行销方式进行了应用性解读,对动画产业发展与动画市场建设提出了研究框架。
潘瑞芳等《动漫产业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为国家广电总局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该书在学理上理清动漫产业相关的内在逻辑,借鉴动漫强国的经验来探讨,有助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潘瑞芳主编《泛动漫创意与人才培养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是论文合集,立足数字艺术与技术创意人才培养,从艺术、技术融合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培养理念及营造的环境。
《穿越与跨界――浙江电视艺术高峰论坛、中国动漫产业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录27篇论文。该书把动漫研究分为艺术研究和产业研究两大类,艺术研究主要探讨动漫艺术的创作,产业研究主要探讨动漫的生产机制。该次研讨会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中国动漫艺术研究;中外动漫比较研究;动漫产业发展研究;动漫人才培养、受众和媒介研究。
三、动画品牌形象
胡瑞庭《动漫品牌的塑造与全产业链营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7期),认为品牌塑造决定经营成败与优劣,塑造动画核心品牌需要抓住以下核心要素:上乘的核心价值理念;妙趣横生、充满矛盾冲突、不失细腻情感的故事与情节;显著特征的“品牌人物”塑造;服化道、音舞美、声光电;打造与核心品牌的内外在特质相一致的子品牌或识别系统。朱矛量《浅谈国产动画片之嬗变及动漫产业发展中的品牌塑造》(《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5期),提出动漫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文化品牌,国产动画品牌必须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精神。肖文婷《影视广告中的动画对提升品牌形象的价值体现》(《包装工程》第5期),提出了动画为影视广告注入了活力,使其成为影视广告中品牌形象价值持续提升的基础。
李儒奇、蔡大明《动漫中的“金蛋”》(中国经济出版社),是动漫衍生产品授权/卡通品牌授权的普及性读物。作者的目的是借动漫这个“金蛋”,生出自己的“金鸡”,这样将有助于动漫的市场化和中国的内需型经济的发展。
四、国外动画产业经验
美国动漫产业经验。褚晓文《浅析好莱坞动画产业对中国内地动画产业的影响》(《中国出版》8月上刊),总结了好莱坞动画产业的特点:坐拥美国文化的强势地位;拥有一大批专业而成熟的制作公司;拥有成熟而不断创新发展的技术;好莱坞形成了独有的品牌大军;好莱坞动画电影拥有较高的票房;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条。内地动画产业劣势:产业链仍不完善;文化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缺乏较高动画技术支持;缺乏市场推广能力。宋磊《“动态漫画”:美国漫画的新潮流》(《出版参考》5月上刊),谈到动态漫画是在原有漫画图片的基础上的类似动画视频的短片以及动态漫画的优势和劣势、发展前景。
日韩动漫产业经验。魏婷《日韩动漫贸易政策及其借鉴》(《商业研究》第6期),认为中国应实施战略性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引导鼓励多方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促进人才对外交流;给国外提供免费午餐。卜彦芳、陈元元《以动养动:日本动漫企业运营模式探析――以虫制作公司和吉卜力工作室为例》(《现代传播》第9期),总结了日本动漫企业“以动养动”运营模式的优点:资金链前置,降低风险,保证动画质量;市场化程度高,有效的筛选机制。
在他山之石的启发下,国产动画进行走出去的思考和行动。李三强《中国动画如何才能“走出去”〈三国演义〉动画版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电视》第1期),阐述了中国动画走出去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及在动画人才的选择、竞争策略的使用、挖掘优质资源、凸显自己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向宇《试论国产电视动画的海外营销》(《当代电影》第6期),认为国产电视动画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制作质量、美学风格,具备海外发行的可能性,在海外营销中需要注意在制作前应考虑营销、选择题材和风格、发行渠道的选择和建设、采取样本预售的策略。
五、动漫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