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学前教育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6 11:45: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前教育培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前教育培训总结

篇(1)

2.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男女比例失调。我国现有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过去,幼师一向被认为是女孩子从事的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幼儿受教育过程中男性形象的缺失,导致幼儿女性化的现象已显现出来,男性幼师对幼儿形成勇敢、豁达、坚毅、刚强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幼儿阶段形成的性别意识对幼儿以后的性别角色认同及性别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男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一方面从社会观念上,就应转变幼儿教育是女性从事的职业,另一方面在录取制度、政策上,对于有意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男性给予一定倾斜,增加学前教育工作者中男性的比例。

3.缺乏制度保障。学前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收入偏低。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学前教师队伍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事业编制的学前教师,主要分布在国有、民办和公办幼儿园中,他们的薪资待遇与小学教师相差不多,另一类则是私立幼儿园中的教师,这部分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师收入普遍偏低,待遇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学前教师的利益长期得不到保证,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学前教育,不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前教师队伍中来,在笔者所在二线城市中,学前教师的薪资待遇往往不及中小学教师的一半,大大挫伤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投入学前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4.学前教育教师准入门槛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办学机构比较纷杂,规模、设施以及师资力量悬殊比较大,民间幼儿园办园占总体比重较大,教师资源较匮乏,是导致学前教育教师准入门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私立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幼儿教育训练,没有系统学习过幼儿心理、幼儿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不具备基本的幼儿教育常识。学前教育教师准入门槛低,也是导致频频出现学前教育教师虐待儿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优化学前教育师资建设的具体策略

1.明确学前教师的地位,建立晋升机制。明确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向通过考核的学前教师颁发幼儿教育资格证,设立学前教育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政府出资奖励学前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成果,帮助其提高专业技能。

篇(2)

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要达到毕业学分至少完成21-22门课程,其中13门中央统设课,至少选8-9门非统设课程,而专业中的非统设选修课程,根据新规则我统计了一下保守数字有16门(通识课只按选l门课程计算),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这些非统设选修课程的资源建设好是非常困难的。而从节约办学角度讲,在生源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为每门课程都设置专职的课程责任教师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个电大可能会面临小专业建设资源师资紧张的现实情况,那么如何在师资较少的情况下建好专业中的各门非统设课程的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和考验。

 

对于非统设课程,就要区分情况对待。能依靠相近专业共享的课程资源就争取共享,并取得相应课程责任教师的支持。比如说教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两门课程与教育管理专业的课程可共享资源,而教育管理专业这两门课程的资源相应丰富,责任教师是非常有经验的两位老师在担任,而且教材的使用情况也是一致的,这就可以将原课程的资源从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出发,帮助进行整合或补充一些考核说明等资源上去,很快将这两门课程的资源整理到位,并上传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应课程平台上,发挥了电大系统是一家的优势,并请教师直接对分校教师在资源应用上进行指导,这使课程达到了资源共享。

 

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

 

1. 组建区域学习共同体。

 

我们调查发现,学员最困惑的是如何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决定给学员设计安排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组建学员学习共同体。可将全市分为几个区域,按照区域建立学习共同体,要求学员的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必须加入学习共同体QQ群。每个学习共同体挑选若干名骨干教师,作为职业成长指导教师,每位骨干教师轮流做一学年的学习共同体组长,负责本区域的教育、学习、教研工作。要求学员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加区域教学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均为参与学员记继续教育学分。每个区域每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区域参与的优质课,必须邀请主持继续教育培训的教研员与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并将此次活动计入学员的继续教育学分档案和电大相关专业课程的形考成绩记录。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区域优质课比赛,从区域选取优秀代表参加每学年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以赛促学。

 

2.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专业教师根据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教学,设计几个主题教学活动。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安排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参与主题教学活动。要求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派一名教师准备一节有关主题教学活动的公开课,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负责指导上课教师。届时我们的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必须参加公开课,也邀请能够参加的学员尤其是本区域的学员去观摩、研讨学习。充分发挥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力量,请相关骨干教师准备一节主题教学活动,分区域送教下乡,保证每个区域一学年至少有一个主题教学活动。还要求我们的区域县骨干教师呈现优质的示范课,为学员的教学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课后将骨干教师 PPT、教学设计、专业教师和教研人员点评、学员发言谈论等形成文字均挂各个区域学习QQ群,使学员们充分的分享、交流、学习。

 

3. 提升教学专题讲座水准。

 

一线的幼儿教师,喜欢观摩教学、研讨和得到骨干名师具体指导,非常希望有高质量的专题讲座。应收集学员反馈意见、不断总结以前专题讲座的经验,注重提升专题讲座的质量。例如笔者参加了“学前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归来,就幼儿教育前沿理论、教学改革、培训感受和体悟,给学员做了比较全面、专业、有质量的主题讲座。并将学前专家的讲座笔记加以整理,结合自己的反思结集,形成学前专业培训学习资源,以飨各位好学学员。此外,每学期应利用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开展几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全国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担任讲座嘉宾,给学员讲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等。

 

4. 注重教学拓展延伸。

 

应强化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责任和教学实践反思,督促教师对教学拓展、延伸过程的监控和激励。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拓展延伸,通过电话、QQ、网络、作业辅导等,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强化专业学习。学员将问题传到共享里,授课教师必须在相关的时间段内加以处理,并将答疑内容上传至共享,以便更多的学员受益。真正实现“一人提一问,多人受益”的设想。专业授课之后,教师给定阅读材料或相关的网站,教师主持班级网上研讨会,学员进行网上学习汇报,以促进教学的拓展与延生。鼓励教师就本学科收集最新的改革或研究成果信息,建立最新资源库,使教学、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实用。

 

篇(3)

(一)增总量。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短缺是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和突出短板。为破解瓶颈和补齐短板,自治区财政大力支持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自治区财政厅联合教育厅深入全区各市、县,对各地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资源、园舍、班额和师资以及保教设施设备配备等情况,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幼儿园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规划》和《计划》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龄人口分布、变动趋势、城镇化进程等因素,精细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做到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中,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主要采取新建幼儿园、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在农村小学增设幼儿园等三种办园模式,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工程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2011—2015年,自治区财政下达幼儿园建设工程资金10.6亿元。目前全区80%以上的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基本建立起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自治区财政厅还积极创新补助方式,由按班额补助(山区市、县(区)每个班补助35万元,川区市、县(区)每个班补助25万元)到按建设面积补助,并提高了补助标准。新建类项目按照每平方米2000元补助,改建类项目按照每平方米600元补助,增设类按照每班6万元补助。(二)促公平。制定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幼儿顺利入园,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为使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有学上”,在开始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同时,自治区财政就积极研究制定资助政策,做到与扩大办学规模同步考虑,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学前一年教育资助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在中南部10个市、县(区)开展试点,资助对象是学前一年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残儿童等,资助标准为每生每月100元,每学年按10个月发放。为使更多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都能从资助政策中受益,自治区财政在总结试点经验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幼儿资助政策范围扩大到全区,实现了全覆盖,补助标准不变,受助幼儿占在园幼儿的30%。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又将资助政策扩大到学前两年教育,进一步扩大了幼儿资助覆盖面。实施幼儿资助制度,不仅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幼儿顺利入园,促进了教育公平,而且使我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三)提素质。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原来我区学前教育规模较小,幼儿师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结构也不够合理。为改变这一现状,自治区财政坚持一手抓幼儿园硬件设施建设,一手抓软件素质提升,把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每年选调一批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开展教育培训,结合幼儿园的办学特点,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体系,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针对我区偏远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具备办园条件以及学龄前儿童不适宜远距离移动的实际,自治区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通过巡回指导和上门服务,向当地散居的适龄儿童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有效增加了这些地区学龄前孩子接受基本学前教育机会,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自治区财政为支教志愿者发放补贴和配备保教设备,支持开展巡回支教试点工作。(四)建机制。按照中央提出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要求,在发挥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自治区财政厅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公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奖补机制的通知》,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公办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奖补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公办幼儿园发展所需经费。自治区确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指导标准为每生每年300元,由各市、县(区)财政予以安排保障,财政对达到指导标准的给予奖补支持。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物价水平以及群众承受能力,财政厅还制定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使幼儿园收费标准确定在合理范围之内;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各地举办学前教育情况,采取奖补形式给予支持,进一步调动了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的积极性。财政部门积极创新支持方式,探索实行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机制,通过发放入学券、购买学位、补贴教师工资等方式购买服务。截至2015年底,全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1.4%,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儿童入园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6年购买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宁夏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定标准(修订)》评估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作为试点幼儿园比2015年增加38所。

二、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山区、农村、城乡结合部资源总量仍然短缺,城乡、山川学前教育发展不够平衡。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城镇幼儿园565所,占幼儿园总量的72%,乡村幼儿园223所,占28%。川区市、县(区)入园率80%,山区市、县(区)不足65%。儿童入园难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入园需求还难以完全满足。同时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更为紧张。(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幼儿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不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幼儿师资的补充渠道不宽,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较少,幼儿师资待遇低,职业吸引力不强。(三)学前教育运行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奖补机制初步建立,需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农村幼儿园运转比较困难,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的积极性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此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但运行较为困难。财政部门重资金分配、轻监管的情况还未完全改变,财政资金绩效仍需提高等。

篇(4)

我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一个国家,但在最近的几年里却忽视了学前教育的相关发展,学前教育的漏洞和不足也在最近的几年里越发严重。究竟现在的学前教育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造成其肆虐恶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正是本文所深入研究的内容。

一、学前教育现状

综合来看,近年来学前教育机构逐年递增,各式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在为家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幼儿在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分析了一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后发现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教育机构占据比例较低。

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数巨大,形式和种类多样,但真正的幼儿园在其中的比例不是很高,而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园比例更加偏低,未达到标准的幼儿园无论在校园的软硬件建设,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巨大问题,危害幼儿正常的成长。这些幼儿园或其他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也使得学前教育系统变得混乱,严重影响正常良好的学前教育的进行。

2.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不足。

在不符合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其他勉强符合标准的幼儿园中,其因为资金、规模等原因使得其在软硬件的建设上出现纰漏,有些幼儿园没有完善的配套学习和游戏启蒙设施,有些幼儿园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活动,还有些幼儿园在食物的供应上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成长。在师资方面,很多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并没有国家认可的相关工作资质证明,甚至不是专门的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思想理念落后,无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对于幼儿的学习潜力的开发程度低,有些教育不合理还会使幼儿过早的产生厌学等问题。

3.幼儿园选址不当。

多数幼儿园都是依附于居住人口密集的区域,如小区等,但由于竞争问题,在人口密集高的区域有时就只有一个幼儿园,这造成了很多本区域内适龄儿童无法就近上学,甚至无法完成学前教育的问题。还有些幼儿园的选址极其不科学,有些将幼儿园选在交通密集的区域,这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也会提高幼儿出行的危险率;有些学前教育机构将地址选在工厂附近,工厂平时生产排泄的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侵蚀学生的身体健康。4.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教育部门来讲,幼儿学前教育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于是无论是在指导,还是监察的力度都很缺乏,产生了很多的空子,为一些心思不良者创造了机会。没有完善的学前教育体制,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缺乏章程,造成混乱,没有健全的奖励惩罚机制,使得正规幼儿园产生一定的消极心态。

二、导致当前学前教育问题多的原因

1.家庭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要求低。

很多时候,大人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要求只是能够帮助家长分担一部分看管孩子的任务,只要幼儿园能够保证幼儿的饮食、休息和看护时间,家长就会对幼儿园的其他设施不很在乎。这直接导致了一些民办幼儿园的兴起,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学费较低,饮食和休息状况良好,看护时间久,但师资力量差,主力教师往往没有专业素质及能力。

2.幼儿园本身无法兼顾。

很多时候,幼儿园本身需要兼顾质量和价格,价格太高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从而影响入学的学生数量。完整的学前教育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学校的影响力不足,无法顺利地进行完整的学前教育,由于幼师这一职业本身的热度很低,所以很难找到高素质的优秀教师资源,即使有也往往需要付出许多额外的薪资待遇。规模小的幼儿园成本低,教学水平低;规模大的幼儿园成本又过高难以承受。

3.社会各界并不重视幼儿园的发展。

无论是家长、幼儿园,还是相关部门和其他组织,都对幼儿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家长、幼儿园的不重视就会双方面地造成学前教育水平下降,相关部门的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对学前教育整体的规划安排不合理和有力的干预指导不足,同时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合适的奖惩措施也会加大幼儿园的懈怠教育。

4.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

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来实现。而幼儿心灵的发展却需要优秀的师资团队来引导,而我国师范类教育机构在学前教育和幼师培养方面没有投入很多的关注。这不仅造成幼师力量的匮乏,也使得幼师水平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中还存在着一批非专业学校培养出的大批不合格的学前教育团队,使得现有的教师团队受到了很大的侵蚀。在教育行业大力改革发展的今天,幼儿学前教育却遭到了忽视,这不禁让人感慨。幼儿学前教育在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前教育的各方面形式总结现在的学前教育状况并得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学前教育机构除了幼儿园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机构,也在没有相关规划管理的前提下危害着幼儿的身心发育。希望幼儿学前教育能在之后的时间里受到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重视学前教育”写进了工作报告,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将学前教育作为专项列出。作为西北省份的陕西,省政府也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O13年》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陕西省各级政府持续关注和经费支持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学前教育事业在陕西省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陕西学前教育产业的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个准公共事业机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能力的权威性和教育功能的引导性蕴含巨大的品牌效应。加强对学前教育品牌的建设,将会对产业发展的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一、教育品牌的内涵及特征

品牌是一种名称、符号、标记或设计,以及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以此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其深层次的内涵是商品和服务经营者信誉和影响的积淀,体现了知名高度、美誉高度、信任度和忠诚度,反映了经营主体的良好形象、良好信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总和。

教育品牌是从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具有品牌构成的一般要素。狭义上讲,教育品牌是指学校的外部标记(包括学校名称、学校标识等);广义上讲,教育品牌是由学校名称、学校标识、学术名师、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专有技术、校园文化、管理思想与方法以及学生素质能力等一系列要素和子品牌构成的综合体,是一个包含着多重含义的系统。其本质体现的是特定教育服务的社会定位、市场定位和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服务质量的社会认可度。

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

首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能带动相关产业的示范效应。品牌的产业带动效应是指知名品牌的产品对企业发展的拉动,或名牌企业对城市经济、地区经济、甚至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目前,陕西学前教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运作仍处于初步阶段,行业标准也未完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个相对知名的学前教育品牌,通过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借助自身教育科研优势,为产业内的众多行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并成为产业内各类机构、企业参照的规范和标准,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其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聚集效应。由于品牌影响消费决策的特性,教育品牌可以以索引方式,快捷、有效地引导消费决策,通过品牌导向,为消费者提供购买选择,减少消费者购买风险,并成为未来购买的重要决策依据。消费者对教育品牌的信赖,产生了扩散效应,这就不仅使其所代表的核心产品获得消费者的选择,也使其衍生产品或下游产品也具有同样的市场效应。教育品牌建设可以使作为消费者的学前教育机构、企业相信,通过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能够获得提供特定职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劳动力出现短缺的可能性,保证正常运转;同时,优质的教育科研资源又可以促进其专业化投入和发展。故而,可以形成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学前教育产业集群。这一产业集群的形成,又反过来促使聚集机构和企业的生产效能优于单个机构、企业,进而从技术、信息等的溢出中获的更多的利益。

再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能带动资本的组织效应。自党的“十七大”将“重视学前教育”写进了工作报告,尤其是随着行业壁垒的逐步拆除,学前教育产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外来学前教育机构、企业的竞争,本土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程度,从而在更为广泛的市场渠道中吸引社会资本、获取所需的资金。但是,社会资本通常只会亲睐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的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故而竖起一面富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品牌大旗,充分利用品牌对接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助其扩大在市场上组织、吸引资本的强大效力。

最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能带动消费导向效应。品牌对产业的重大作用之一体现在它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教育品牌同样具备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力。建设有消费者影响力的学前教育品牌,可以引导消费者的决策,通过品牌识别功能、契约功能、导购功能和购买风险降低功能,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购买行为以及忠诚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途径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明晰品牌定位。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的品牌定位是指在综合分析自身特色优势与学校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参照目标市场竞争者(其他高校)定位信息及目标市场消费者(学生及家长、企业等)需求信息,为自身制定明晰独特的发展理念与方向,是让自己的产品(学生)或服务(教育、科研等)与众不同,从而引起消费者的特别关注。在当下高校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借力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依托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以学前教育特色专业为切入点,跨越同质化障碍、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式发展,使品牌信息凸显在消费者眼前,并在消费者心理上占据特定位置。

二是要接轨市场需要,制定独特人才培养方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根据学前教育工作特殊性及对实践的侧重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强化基础,加强实践,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侧重艺术全技能训练和实践技能培训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系统化训练,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模式。在其他专业上,注重拓宽专业口径,进行全校性课程体系的整合,向学前教育跨学科延伸。如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开设的幼儿园管理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和办公室、园长助理以及班级、教学活动整合与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安全、后勤保障、餐饮与健康管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专业人才;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开设学前教育方向的营养与保健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育、保健、营养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是要关注行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目前,作为创新成果策源地和输出地的高校,同社会经济和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学校要以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宗旨,通过加强契合企业需要,主动调整科研发展战略、开展应用性研究,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结合,切实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利润空间,以社会影响推动品牌效应扩散。

最后,要争取社会公众的认同,扩大社会的知名度。作为陕西省重要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可以向社会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传统的培训优势,为学前教育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成长服务,并为其职后提供持续、高效的教育培训,打造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体系。这既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办学空间,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也有助于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提高社会公众对学校学前教育品牌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张聪.谈品牌价值在构建学前教育战略高地中的重要作用[J].形象展示,2015(8).

[2] 叶芳.战略转型背景下开放大学教育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

[3] 耿秀秀,王振洪.品牌视角下破解高职教育同质化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1).

[4] 雷勇.学前教育专业品牌构建模式与策略[J].观察,2012.12.

[5] 林慧.教育品牌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08(11).

篇(6)

2014年,秀峰区提出了“秀峰教育发展十大工程”,“学前教育提质创优工程”就是其中之一。为此,秀峰区政府拨款1 000多万元,用于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民办园,进一步改善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但与此同时,民办园因缺乏专业引领,保教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缓慢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为了全面提升民办园的办园品质,秀峰区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

“精准帮扶”全称是“TA 3+1精准帮扶”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3+1精准帮扶”:第一个层面的“3+1”是依托大专院校、教育局、优质幼儿园,组成专家团队到受助园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把脉,根据受助园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师培养、创设环境等方面的指导;第二个层面的“3+1”是示范园和普惠园签订“手拉手”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到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

目前,秀峰区已经确定了3组帮扶“对子”,以秀峰区解放西路幼儿园、桂林市机关第二幼儿园、76140部队幼儿园等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为帮扶园,与秀峰区东方日出智力幼儿园、秀峰区芦笛幼儿园等4所多元普惠性幼儿园结成“对子”。我们邀请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何媛、徐莉等专家学者为教师们做有关专题讲座,选派园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4 000多人次。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秀峰区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日渐成熟,在提升民办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秀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进程。

二、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精准帮扶”的第一阶段工作――示范园结对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秀峰区遵循差异性、开放性、互动性原则,以教研室、教研员为依托和桥梁,以结对幼儿园为主体,以园际互助、园际教研为方式,促进帮扶园和受助园共同提升。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一)“开放性”与“责任制”相结合

帮扶过程中,我们达成共识:帮扶园要以开放的心态,指导受助园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遵循自身的办园实际和理念,自主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的帮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一是结对方式是开放的,帮扶园与受助园通过园际交流、园际教研等活动,进行开放式的行动研究;二是帮扶园与受助园是互相开放的,帮扶园可随时到受助园进行实地指导,受助@也可随时到帮扶园观摩学习。

我们还实行“责任制”,即帮扶园对受助园有指导、帮扶的责任,帮扶园的园长、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等,要根据帮扶计划对受助园进行有效指导;受助园有主动提出帮扶需求、虚心接受帮扶园指导和及时向帮扶园反馈发展情况的责任。“对子”双方依据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及每一次的具体研修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以确保帮扶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带徒研修”与“带题研究”相结合

首先,我们建立了“带徒研修”机制。帮扶双方的园长、中层领导和教师之间均进行“师徒结对”,“师傅”根据“徒弟”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结对帮扶QQ群”、微信以及电话等方式对“徒弟”进行及时、细致的指导,也可以互相邀请到各自的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互动交流,以此提升“徒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其次,我们形成了“带题研究”的模式。“结对帮扶”的每一次园际研修、短期跟教、到园指导等,都要结合受助园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列研究,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有效。

(三)“自主研修”与“定期交流”相结合

帮扶活动中,帮扶园主要起引领和示范作用,受助园若想尽快提升自身的办园水平,更多还是要靠自主研修。因此,除了帮扶园的指导,我们还要求受助园根据年度、季度计划,按照不同的主题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做到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撰写帮扶心得、论文(案例)和教学随笔等各两篇,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还会定期开展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活动,采取专家讲座、观摩研讨、专题学习、焦点论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帮扶双方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游戏指导(环境创设)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活动结束后需向教育局教研室提交反思和体会。帮扶园还可定期开展“送教到园”活动,推进受助园的改善和发展。

(四)“实体研修”和“网络研修”相结合

因为各幼儿园本身工作较为繁杂,无法经常开展各种实体学习和研修,所以网络研修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员牵头建立了城区一级的“区域结对帮扶QQ群”,同时鼓励结对双方建立自己的研修QQ群,有关的研修活动信息、研修体会、研修经验、研究成果和优质课程资源、教学经验等,都可以通过以上QQ群进行共享,便于实现实时研究、及时跟进、有效互动。

三、“精准帮扶”的成效

随着“结对帮扶”工作的逐渐深入,秀峰区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结对双方办园品质的提升。帮扶活动既能促使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进行反思、自省,不断改进办园品质,并于2016年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复评验收,又能提升4所多元普惠性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办园品位。如今,4所受助园均荣获了秀峰区“平安校园”称号,西岭3Q贝贝幼儿园还成为秀峰区首家荣获城区3A等级的民办幼儿园。

二是培养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园长和教师。秀峰区成立了“学前教育培训中心讲师团”,讲师团平均1―2个月组织1次“教研智慧论坛”及专题讲座,以此提升城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出1名自治区名园长,3名桂林市骨干教师。民办园教师的成长也很突出,除了多名教师在城区级、市级赛课中获得一、二等奖,还有2名教师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篇(7)

1.1农村学前教育经济条件相对匮乏,影响教育质量

近几年来,虽然农村学前教育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水平仍然滞后许多。由于一些村镇的经济水平仍然处于偏低状态,产生的结果往往很恶劣,不仅影响学前儿童接受教育,同时导致投向学前教育的经费不断降低,也就是说,政府没有把更多的钱投到改善学前教育中来,从而影响数目庞大的少年儿童无法在适龄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

1.2教师队伍学历普遍偏低,素质良莠不齐

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从事农村学前教育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教师是高中学历,好一点的读到中专,大专和本科毕业的教师少之又少。低学历会拉低教师的教学水平,降低师资队伍的力量。拥有高学历的人才普遍喜欢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而农村幼儿园普遍是民办的,待遇水平跟不上,教师也不是很受尊重,再加上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导致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跟不上,老师们难以投入全部身心到工作中,渐渐地就会在工作态度上发生偏差,人员流动率越来越高。这样一来,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即使偶尔有高学历人才愿意去农村幼儿园工作,相比城市幼儿园较高的待遇水平,时间长了,心理会渐渐产生不平衡的感觉想去更好的城市寻找自身价值。教师频繁流动,对少儿的心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往往是孩子刚刚熟悉一任老师,老师可能就离开工作岗位,少儿会缺乏安全感,从而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据相关统计,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以高中和中专为主,占教师总数的55%,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占的比例大概在33%左右,初中以下学历的教师比例占10%左右,大部分教师和园长没有任职资格,也没有相应的渠道取得任职资格。这组数据清晰地说明一个情况,那就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也没有畅通的渠道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从有报道说,东北某省在“十五”期间就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了教师教育工程之中,可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未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原因比较明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者和管理者往往重硬件轻软件,并不重视对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不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在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上,同时,由于资金实在有限,往往是一个老师带几个班级,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为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最后一点很关键,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大部分农村幼儿园都是民办性质,没有编制,幼儿教师没有安全感,换老师的现象太频繁,往往去年还在职,没干几个月就迅速离职。

1.3外界对农村幼儿园关注不够

政府职责缺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当前学前教育事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具体包括几方面:(1)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专门的制度体系,现有的学前教育制度大多是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和层面上制定的,却十分缺乏针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微观体系,所以很多政策和制度无法得到具体落实,其次,农村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太过有限,在正常情况下,学前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应该让广大少年儿童受益,然而,我们国家在公共教育经费方面的支出十分不均衡,仅有百分之一点多投入在教育方面,而且主要倾向于城市和城镇教育,能够为农村学前教育和农村教育教学提供的经费非常少,所以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如履薄冰,举步艰难。最后,整个社会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稍显冷漠;我们必须承认,整个社会缺少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度,农村教育往往被漠视。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偶尔见诸报端和网络的一些恶性事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之外,人们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往往不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会变得浮躁,已经不会去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观察一个领域,即使有恶性事件发生,人们往往关注一时,没用几天,就会少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政府职责不够到位再加上整个社会的冷漠,自然会让农村的学前教育环境雪上加霜。

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接下来,根据上述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几方面实际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学前教育总结出一些办法和措施来应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2.1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是保证农村学前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

笔者认为,坚定不移地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是保证农村学前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这么多年来,我国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步伐十分清晰,那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有益的方式方法加入,同时,借助各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来推动学前教育办学的脚步,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但是,这种良好的政策和办学方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却没有得到开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首先,相比较城市而言,农村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的投资相对有限,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和社会团体的数量确实有限,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农村地区的居民并不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大部分家庭经济收入有限,无法负担起孩子受教育的费用。所以,我们坚持政府对农村教育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加大力度宣传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投资的力度,建设更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为广大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投标的方式鼓励私企在农村积极办学,奖励是整个企业凡是跟经营相关的业务均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给予这些私人企业家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并且在媒体上大力宣传,定期推出这些企业的相关报道,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办学,给予孩子们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和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2.2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学历偏低的现象,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做一个普查,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做一个清楚的摸底;然后,打开农村幼儿教师接受高学历教育的通道,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高等师范院校接触,去学习和进修,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有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心愿,如果全国师范类的高等学府能够打开大门,给农村幼儿教师一个更宽容的机会,相信会有许多的幼教愿意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充电,获得更高的学历。笔者认为,幼儿教师队伍的强化,是保证少年儿童获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基础。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村学前教育的队伍中来,如通过提高现有工资,加大福利投入,为人才解决住房问题等手段实现目标。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工资偏低,不受重视,工作中找不到价值感,笔者觉得,主流媒体应该加大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宣传力度,定期在媒体上准备版面宣传农村教师的先进事迹,使得每一位教师的付出被社会认同,并且在推出报道的同时可以开展评选优秀教师的活动,使大家更有积极性。

2.3争取更多的外界关注,强化农村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笔者觉得,这点需要志愿者付出更多。在大学里,很多同学都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大家可以在空暇的时间里对农村儿童的家庭展开走访并且积极宣传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更多的村民认识到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阶段中不可错过的一步。同时,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媒体负起更多的责任。对于媒体上刊发的农村学前教育中出现的恶性事故,笔者认为媒体应该跟踪到底,并且积极与政府部门取得沟通,不能让孩子受更多的伤害。同时,对于事件的结果也应该积极关注,不能不了了之,一定报道事件的结果,惩恶扬善,呼唤人们心中的正能量,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到农村学前教育这个领域。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农村地区受到经济条件差、资金不足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学前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应该从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出发,从点滴改变,呼吁整个社会关注农村学前教育的领域,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作者:吕东梅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信息素养;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信息化

2010年末,为较快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十条政策措施,并要求制定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后又在2012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2—2020)》,对未来十年中国学前教育划定了明确目标。近年来,学前教育已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幼儿教育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也必然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从为幼儿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角度,还是从幼儿学习特点角度出发,都需要幼儿教师在自身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自身信息素养影响幼儿的信息观念,进而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作为影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构成、其模型构建与发展策略、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和关联等方面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将综合分析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这一重要现实课题的研究走向。

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进展

“当信息化研究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汪基德等认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7-33。目前,国内外针对中小学教师和大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学术探讨较多,而针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专题研究则较为匮乏。吴碧莲和潘峰楠[2]48-49、毕春霞和李新锋[3]126-130、邓红红[4]145-146等对城乡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展开了实证研究。卢长娥和冯桢石的调查表明幼儿教师总体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教龄、学历和年龄段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5]26-29。耿霞的调查显示,年龄31岁和10年教龄以上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总体水平较高[6]35-38。梅剑峰对宁波市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量化评价,再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结果进行校验和修正[7]89-93,较好解决了信息素养评价中如何科学量化的问题,使此类信息素养评价能得到更客观准确的数据结果。在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基础上,诸多学者探讨了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问题。王佑镁初步构建了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结构模型,深化了幼儿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者、决策者和领导者所需具备的结构内涵[8]12-16。王永军提出通过园本培训和个人进修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来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9]。刘珍芳提出了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结合的互动培训模式[10]106-108。邓红红认为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缺失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缺乏、能力不强、道德意识薄弱等,须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力度[4]149-150。

关于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模型问题,郑频捷针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所设计的调查表,集中阐述了数据准备、挖掘方法选用、数据库设计、模型建立等四方面[11]158-160。胡雅萍和汪传雷梳理选取并引介综析了Bystrom模型、Savolainen模型、Krikelas模型、Johnson模型、Leckie模型等国外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行为模型,并对其从研究焦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主要变量等方面进行比较性分析[12]8-10。彭俊英和王帆主张选择艾森堡和伯克维茨1988年首提的“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作为培养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依托[13]71-75。Big6给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界定问题、收集信息和评价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明确分析框架。

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走向

2.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文献评价总体上来说,国内外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当下研究尚比较零星与不系统,不少研究只停留在初步构建,缺少进一步的分析与对策研究。未来应从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模型着手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优化对策,以期切实提高和优化我国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及其专业发展。为完善我国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规范性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我国应充分考虑大中小学生与教师等不同群体的信息素养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特定群体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并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和具体评估的可操作性,尽快开展针对幼儿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制与开发。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具体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可整合成信息技术优化主题教学、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信息技术加强安全管理等三个部分来实施。虽然学者们研究了许多适合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十步调查法模式、信息搜索过程模式、混合培训模式等,但要提高在职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仍需借助国家高等院校和幼儿机构等多方协同合力。2.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趋势展望未来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趋势,教育界应在以下几方面获得创新和突破。

2.2.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维度与体系构建有必要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对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这个导向性要求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明确界定、说明和评价。对于信息素养的评价维度,国内外学者已对其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做出了深入探讨,并建立了较为系列化的指标提取和综合评价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应尽可能根据特定评价对象,比较分析多种评价体系的成败优劣,对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反馈与修正。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师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案,应遵守定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以科学性、可测性、多样性为特征。要重视对幼儿教师获取及创造性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其专业素养的能力评价,并在评价维度及体系的各部分权重中应有合理体现。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配备有效的监管机制,包括量化评价的记录、统计、计算和分析总结。

2.2.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与运行系统从理论上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与结构模型。根据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学前国培基地和调研基地幼儿园的实地调研,对这些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以及结构模型的各个模块。构建和完善以信息文化素养、信息知识素养和信息能力素养为基础维度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CKA结构模型(见表1),指标体系下的具体细则将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可参照国内学者桑新民的“学生信息素养六标准”、陈文勇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制定《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发展自评量表》。而处于首要地位的便是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评价维度。应着重考察幼儿教师的信息意识与态度层面、信息技术掌握操作层面、运用信息技术实际解决教科研的整合创新能力等层面,并在评价操作层面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措施层等,定量分析应用的指标体系层次。

2.2.3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模式与技术支持作为一种纽带与桥梁,信息技术将幼儿教育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五大领域课程融合到一起,实现了幼儿教育各课程间的无缝整合。同时,将信息技术自然融入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使之成为儿童游戏和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效果,明确具体探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模式与技术支持也是本研究理论探索的重要内容。全面借鉴“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全球性培训项目,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多样化的实践模式和整合型技术支持。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这一“以技术整合的方法学习技术整合”的培训模式,为幼儿教师培养信息意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教育专业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平台。

2.3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设计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设计可按照“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模块建构———实证检验”的思路进行,具体如下:(1)全面搜集和深入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将对其他相关信息素养研究的研究成果,分析已有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综合比较已有研究。(2)通过调查深入分析幼儿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使用信息能力的机会、相关培训机会等方面,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进行系统描述。(3)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以上所提出的各个模块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前国培基地和调研基地幼儿园的实地调研,对这些因素关联分析,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结构模型的各个模块。(4)通过对其他层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经验与做法的实证借鉴,针对幼儿教师独特的显著特点,结合学前国培基地和调研基地幼儿园的优化实践,有重点地展开针对性的对策分析。在研究方法方面,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自行设计分为园长卷和教师卷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专业发展问卷》,内容保持统一但各有侧重。应利用问卷调查得来的实证资料,从幼儿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使用信息能力机会、相关培训机会等方面对各个模块进行统计分析,以综合分析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各维度的模型关系与关联系数。总体纵览,未来研究将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关于描述分析的范例,并通过对其他层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经验与做法的借鉴,再针对幼儿教师的独具特点,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3结语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作为有效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关键环节,应从国家战略层面上予以重视,应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为此,本文全面搜集和深入研读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合理和科学严谨研究设计了初步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以稳步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信息化重大进程。

[参考文献]

[1]汪基德,朱书慧,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3(7).

[2]吴碧莲,潘峰楠.泉州市公办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2).

[3]毕春霞,李新锋.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国培计划”培训学员为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4]邓红红.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缺失与提高策略[J].教育探索,2013(7).

[5]卢长娥,冯桢石.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调查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4).

[6]耿霞.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0).

[7]梅剑峰.基于模糊数学及数据挖掘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8]王佑镁.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校长信息素养差异及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9]王永军.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初探:以安徽省委机关幼儿园为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刘珍芳.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

[11]郑频捷.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挖掘模型设计[J].咸宁学院学报,2011(6).

篇(9)

二、具体目标

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3%。

2.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8%;小学无流生,初中流生率控制在3‰以内;“三残”少儿入学率达97%以上。

3.高中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达95.75%;职普招生比保持在1∶1左右。

4.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高教自考、电大教育和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报名0.6万人次,毕业生人数360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

5.基础教育重点工程: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继续实现“应助尽助”。

(2)爱心营养餐工程:继续实现“应助尽助”。

(3)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各类优秀课堂实录、教育教学讲座摄制200节。

(4)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全国、省校安办制定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完成当年计划,确保校舍安全。

(5)领雁工程:完成省级培训199人,市级185人,县级286人。

6.职业教育“双六计划”

(1)奖学助学:中职学校免费入学比例全市平均达40%;奖励品学兼优的中职生,奖励比例达5%。其他学生(不含高三)都享受国家助学金。

(2)实训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2-3个,评选市级实训基地2-4个。

(3)师资队伍建设:继续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高技能培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

(4)成人教育: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全年培训预备劳动力2000人。扎实开展城乡成年居民“双证制”教育,全年完成5000人。

(5)服务地方经济和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校办学,创建1-2个省级职教优秀校外实习基地、1-2个省级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建立市级优秀校外实习基地和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各3个。

(6)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专业建设:指导职校开展国家级重点职校和国家高水平示范中等职校创建工作;新增省级示范专业2-3个,评选市级示范专业3-5个。

四、重点工作

1.以提升整体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制定出台《教育现代化发展纲要》,召开教育现代化专题推进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改革、稳定、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好”字当先,把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落到实处。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继续推进各类教育体系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规模、布局、结构、效益和质量的统一,在更高平台上提升教育的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加快建立优质教育总量供给更加充足、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求。

2.以推进校安工程为重点,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根据省市政府确定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继续完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每所学校的校园平面规划和校舍加固建设具体方案,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性强的专职技术队伍,配备相应设备,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做好工程实施各个阶段的信息档案。协调有关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工程资金,积极争取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确保工程资金及时到位。认真总结学校建设维修经验,制订好中小学校舍维修规划,完善中小学校舍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长效机制,在争取省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补助的基础上,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推进校舍维修改造和农村教师宿舍的改造。切实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防宣传、对特种设备和校舍安全的检查工作,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坚持依法办学,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认真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完善对民办学校的督查制度,依法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力度,重点开展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防爱滋病(包括防各种传染病)、防甲流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加强各类安全预案的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幼儿园接送车的管理。全面推进校园示范店、放心店、放心肉等“放心工程”。

3.以实施“双六计划”为重点,提高职教整体实力

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实力,加快推进四省边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针对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不断调整职业教育发展内容,以实施“双六计划”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市本级认真做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以提高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实训基地、专业设置、学科教材和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以“做强、做精、做特”为目标,制定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调整计划,因地制宜开展专业调整工作。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切实提高职校毕业生在本地企业的就业率,提高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助推*工业经济新飞跃。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认真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以提高幼教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因地制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科学规范”的原则,确定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提高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保障农村儿童能接受较好质量的学前教育。加强对城市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大力规范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办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推动我市幼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5.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实施“领雁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类、分层推进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扎实完成省、市、县三级培训任务。深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完成各级各类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工作。推进网络培训,做好校长远程培训的过程管理。加强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继续做好在职省特级教师和市名师的年度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引领、示范的辐射作用。开展第十批“浙江省特级教师”、第四届“*市名师”和三百优(百优学科带头人、百优班主任、百优教研组长)评选工作。进一步推进青蓝工程,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继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同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6.以推进教育均衡为重点,创新教育发展机制

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的政策。继续做好教师支教工作,完善教师结对、挂职锻炼、短期交流等制度,多形式组织和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支教活动。进一部优化推广“名校托管,一校两区”和“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教育均衡的创新举措。积极抓好“书香校园”工程,促进六大校园建设。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

7.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和学校制度建设,鼓励改革创新,鼓励特色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要求。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成长,创新管理机制,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课堂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水平,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重视体育、艺术、卫生工作和环保教育、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完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努力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导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着力在课程实施、制度创新、教师专业成长、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和完善督学责任区工作机制。不断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8.以保障教育公平为重点,推进教育惠农工程

继续做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资助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确保应保尽保、应送尽送。继续做好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就学资助工作。推进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摄制各类优秀课堂实录,充实名师课堂资源。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宿舍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努力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辐射能力。实施第二轮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

9.以净化教育环境为重点,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78-02

[作者简介](1982―),男,河南商丘人,硕士,南京特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一词与排斥教育(exclusive education)相对立,它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现象,主张学校应容纳所有学生,并满足学生的不同教育需要。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人人有平等的入学机会,个体应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去,提倡集体合作,并认为学校和社会应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主张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积极改造世界。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学者将“inclusive education”译成“全纳教育”。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全纳教育的人权观、全纳教育的平等观、全纳教育的民主观、全纳教育的价值观和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1]

全纳教育是21世纪最流行的教育词汇之一,其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目前,随着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突凸。在学前教育阶段推广、普及全纳教育思想或可解决部分教育方向失误带来的问题,而学前教育要朝着全纳教育的方向进行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及政府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全纳教育思想为学前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培养全纳型专业教师[2]

全纳教育作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它的基本理念传播范围日渐扩大,而全纳教育的实践却难以深入发展。学前全纳教育实践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幼儿教师素质与全纳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建设符合全纳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对全纳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

首先,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愿意接纳特殊儿童。全纳教育倡导民主、平等,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这并不是政策性的规定。一位合格的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真诚地接纳所有学生,要对特殊儿童保持一颗赤诚的爱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位真诚的充满爱心的教师必然会感染周围其他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积极地转变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

其次,幼儿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全纳教育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人人应积极参加活动,人人是集体的一员。全纳教育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要努力创设条件来实现教育平等。教师不应排斥特殊儿童,不应对他们漠不关心,不应仅以“学习好”这一指标来评价学生,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对特殊儿童的认识,要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儿童。教师只有树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全纳教育才有可能从理论走向现实。

最后,幼儿教师要具备教育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在教师实践中,幼儿教师接受特殊教育的次数普遍较少,多数普通幼儿教师不能胜任教育特殊儿童的工作,这会成为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绊脚石。教师站在教育阵地的最前线,他们与孩子的接触最多,他们的素质会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成长。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进自己对特殊儿童的情感,要增加特殊教育培训的次数和学习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是学前全纳教育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

二、开发全纳课程

全纳教育的课程观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而是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的需要,开发丰富多样的全纳课程,确保全纳教育的实施。全纳课程是必须以一种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的组织和教学,这种课程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社区、宗教、语言、种族的需要。[1]全纳课程的原理包括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课堂内外交往,社区中(包括家庭中)的学习经验,并且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全纳评估体系,确保全纳课程的顺利实施。不同的幼儿园也可根据自身的特色,创设园本课程。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

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可以看出:多数教师经常对普通儿童作总结性评价,即事后评价,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对于特殊儿童,他们经常作诊断性评价,即事前评价,一旦某儿童被诊断出了有某种特殊需要,教师们大多给他们贴上永久标签,认为他们是特殊儿童,对他们持有与普通儿童不平等的教育观。而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评价观,要求教师不能只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对他们做出评价。

四、建立家庭和社区支持模式

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和支持。开展全纳教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突破口。不仅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要改变,这是全纳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在政府的帮助下,逐渐转变自己的思想,逐渐认同全纳教育;家长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配合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开展;社区要为全纳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全纳教育学校的建立提供支持。

全纳教育是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的新课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进行着全纳教育的实践。但是,由于现实原因,部分幼儿教师认为班中有特殊儿童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全纳教育思想日趋普及的今天,需要加强全纳型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各社区也要大力宣传全纳教育的思想,努力改变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歧视态度,使他们逐渐形成人人平等、教育机会均等的观点,尊重特殊儿童,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志成.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33-38.

篇(11)

1 海南地区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情况分析

国务院2010年初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地区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提供很多岗位,对于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毕业生来说情况并不容乐观,笔者总结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就业难根本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海师大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中大部分生源是非海南籍毕业离校后首要选择是返乡,而内地省份相比海南地区就业压力明显较大岗位竞争激烈。第二点在海南地区机关单位招聘中对音乐专业招聘名额有限所提供的岗位数量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求。第三点在海南地区专业对口的教师岗位招聘类型主要是竞岗招聘和特岗教师两类,这些岗位多分布在海南基层的县、乡镇中学,毕业生不愿意深入基层工作而放弃就业机会。海南地区这几年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脚步的加快直接带动了城市的大发展,这是海南地区大发展的转折期,日益增长的人流量带动的是整体的发展。所以鉴于当下就业难的情况主动转变就业思想,变就业为创业以得到个人更好的发展和带动产业的兴旺发展。

2 创业方向分析

音乐学的创业方向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音乐专业相关产业也可以从事当下社会流行的创业方向,可以是新兴的电子商务产业也可以的其他行业。但在音乐领域创业项目很多是与音乐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其他无音乐专业背景的人从事此行业并不乐观,比如钢琴维护、声乐教学、器乐教学等等都是需要专业人才。所以在创业方向笔者建议应该选择与音乐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既符合个人的专业特点也了解行业情况。海南地区发达城市主要是环东线城市带相对落后的地区是中部城市与西部城市,海南省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建设赶不上东线城市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交通不便。

2.1 乐器的销售与维护

从事乐器销售与维护行业是音乐专业毕业生传统的创业模式,这个行业中钢琴销售维护是核心内容,众所周知海南地区不产钢琴等乐器岛内所有的钢琴均是外运而交通发达的海口和三亚已经不是当下乐器销售和维护创业的首选之地,中西部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艺术教育是渴求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在未来乐器的发展中会是有所偏向。中西线城市的交通问题是此行业创业的难题,不降低乐器运输成本那么利润将大大降低。国家政策在调整一些基础建设更多惠及到海南中西部地区比如西线高铁的开工建设,中线海屯高速公路的开通等等这对与未来的中西部城市发展是一个大的契机。

2.2 音乐培训机构

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传统的创业不仅是乐器的销售与维护还有音乐专业教学方面。音乐专业培训组成分分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对音乐艺术兴趣另一方面则是艺考,当然除去这两个主要的方面还有业余喜爱等等共同组成音乐教育市场。艺考热近几年一直是社会中热议的话题而艺考热的实质是高等院校在艺术院系方面招生人数的增加,海南地区高校在近几年中也对艺术专业招生进行了调整。面对海南各地学生音乐培训机构笔者个人认为倾向于围绕艺考进行办学或者开设音乐培训机构,音乐的兴趣爱好者是不能支撑和建立培训机构它的市场定位应该是辅助艺考而进行的,艺考无论是考级、高级中学艺术特长生招生考试还是艺术高考都是需要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的所以稳定下一定的艺考生源后再开展兴趣培训,这样培训机构的运行模式才能确保长期稳定。运行音乐培训机构要解决核心的问题是稳定生源,稳定生源首要的明确音乐培训机构办学目的,如果培训机构定位是围绕音乐高考为办学目的那么为了稳定生源办学地点应该选择在海口或者三亚等发成城市,招生的范围是面向海南本省各地进行招生以确保生源的稳定,在招生过程中确保宣传到位是关键。

2.3 学前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艺考热一样入园难也一直困扰着许多家庭。而国家在近些年对民办幼儿园方面是持态度也有所改变,政策调整偏向也十分有利于民办幼儿园。海南城市中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将会源源不断涌入的新群体将成为民办幼儿园新兴的生源群体。同时除了城市广大的农村更需要建设现代化优质幼儿园弥补学前教育的不足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有待开发,不仅海南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有待开发全国各地的农村学前教育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开饭。笔者个人分析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蒙氏教学法外,在出传统的教学也在倾向于向艺术教育方面,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以其特有的专业优势会成为学前教育受青睐的人才和新生力量。

2.4 演艺文化公司

演艺事业在海南省乃至全国都是属于新兴的行业,演艺事业包括很多的方面比如演艺人员、舞台管理、服装管理、营销等等方面,组织演艺文化公司专业从事演艺工作也是对于音乐学专业毕业人才是非常不错的创业方向选择。演艺文化公司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起步阶段很难由于人员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以及设备不齐全、演艺影响范围小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此行业的创业起步艰难所以不建议大规模从事演艺文化公司的创业,创业早期演艺文化公司并不是以纯粹的演艺活动支撑运行公司以多形式和多方面给开展创业,认清市场的行情并巩固一定市场后选择是否继续从事演艺文化公司的创办。

3 创业前景展望

近些年国家对海南省基础建设提供大量援助,海屯高速公路的开通、西线高铁的开工以及航天城、洋浦经济开发区等等方面的影响下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未来的发展是光明。对于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创业也是前途光明的,面对大陆省份就业难的不争事实,不如切合实际长期奋斗立足海南本省抱着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决心投入到创业中是对国际旅游岛最好的支持。针对音乐学专业岛内需要专业人才从事教育培训、演艺文化传播的等事业。海口、三亚等城市中对音乐培训演艺文化传播等需求是大量的,而中西城市中组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于音乐相关的教育培训、演艺等工作。随着海南岛内基础设施的完善海南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工作重心会从海口、三亚等相对发达地区偏向中西部城市,中西部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将是建设海南旅游岛的下一个重点方向,对于音乐专业创业方向而言稳定海口三亚众多音乐行业外要开辟新的市场范围。所以未来音乐专业创业的前景在海南省中西部城市,除去城市的创业外也应该着重考虑广大的农村市场,海南国际旅游岛惠及的不仅仅是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扬扬.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缺失与对策[J].大众文艺(理论),2009,9(15).

[2]潘莎莎.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文教资料,2010,5(15).

[3]刘廷新.高师音乐专业开展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