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现代网络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3: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网络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代网络技术论文

篇(1)

1.期货交易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早期传统的期货交易方式是有纸化交易、公开叫价制度。这种方式现场的“市场人气”较旺,很容易表现出市场真实状况,有些交易所至今仍然采用这一形式。第二个阶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无纸化证券和期货等代替了有纸化运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撮合交易制度代替了公开叫价制度。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交易所发挥后发效应,一开始就采取了“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网上交易和撮合成交的形式,无纸运作代替有纸运作成为主要形式。第三个阶段。网上交易服务,网上在线交易和其他交易方式并存。网上交易仅仅限于经纪公司与交易所之间的交易,散户与交易所之间的交易主要通过经纪公司的网络“间接”完成。当前以网上交易服务为主,如提供交易行情、交易咨询、交易结算与过户等等。

与传统交易方式同时并存的有电话、电报乃至书信等委托申报交易形式,但主要是电话或刷卡委托形式。

第四个阶段。网上交易服务,网上在线交易为主要形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投资者不仅需要接受网上提供的增值交易服务,而且需要直接在网上与交易所联机下单,进行实时网上交易。

当前,全球网上期货交易正处于由第3个阶段向第4阶段转变的时期。即公开叫价制度仍然在一些传统交易所保留,同时电话委托、电报委托、书信委托等仍然存在,特别是电话委托仍然是主要形式。网上交易服务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网上直接交易成为可能,并将逐渐成为重要形式。

2.传统期货交易与现代期货交易的区别。

(1)我国传统期货交易方式至少有4大要素:经纪人、交易池、公开叫价、有纸交易。即通过经纪人传递买卖信息,进行有纸化交易,“红黄马甲”在交易厅(池)活动,用叫喊与手势公开叫价。

(2)现代期货交易方式有5个要素:有纸交易被无纸交易所替代——虚拟交易对象出现;交易厅(池)被无交易厅(池)所替代——虚拟的交易厅(池)空间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成为主要硬件设施,固定网络与无线移动网络相结合形成虚拟空间;虚拟经纪人从事交易、结算、过户等逐日结算制度(MarkedtoMarket);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约定原则进行计算机撮合交易等。

3.网络期货交易方式具有6个方面的特点:提高了交易速度;突破了时空界限,可以24小时交易,并且跨交易所进行套利活动;减少了市场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如降低佣金费用,网上佣金一般在2‰左右;提供了一种更公平的交易系统,无论市场参与者是否聚居在同一城市,只要通过许可就可以在参与同一市场的交易;具有更高的市场透明度和较低的差错率;电子交易逐渐取代交易厅和减少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数量。

全球电子交易所联盟的成员使用巴黎交易所开发的NSC交易平台,联盟的每一个交易所都通过一个公用的应用程序界面(API)-HubAPI联接到中央交易系统。根据全球电子交易所联盟的条款,联盟的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单一的链接技术进行这一市场上所有的特别交易待遇——允许使用交叉保证金,同时联盟成员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协调机制以确保电子交易的规则和秩序。

二、网上期货交易的两种形式

网上期货交易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络资源,获取商品的即时报价,分析市场行情,并通过互联网委托下单,实现实时期货交易。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基础证券与衍生品都能进行网上交易,但由于多种原因,网上交易的品种仍然较少,网上交易的期货等衍生品更少。

网上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

(1)信息增值服务为主要形式。投资者经由交易所交易厅执行委托的网上交易,网站提供信息服务,经纪公司提供许多增值服务,如经纪公司的系统可以在一台计算机屏幕显示全国最佳的买价、卖价,使委托能实时在相关的交易所电子自动交易系统上执行。

(2)网上“直接”交易形式。不需经由交易媒介执行委托的网上交易。如由芝加哥期货某交易商(KottkeAssociatesLLC)推出的第一个网上交易系统,它致力于以电子方式执行交易及清算期货契约,即不必经由其他交易媒介执行委托。

经由此种方式,无论在何时何地,交易商均可于数秒之内获取其账户信息,执行并清算期货契约,执行委托并查看其仓位。但是其速度较慢,不能够满足需要。

三、用网络技术促进期货市场创新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交易所之间、经纪公司与交易所之间的联网经营成为可能,网络技术促进了期货市场创新,其主要有两类模式:

1.合并与联盟——把单个交易所相似的功能如管理和清算等整合在一起以获得规模效率,能够提供更多的交易品种,建立比以前单个交易所更大的客户群体。如:(1)美国的联盟。2003年5月纽约商业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决定采用美国科技公司OnExchange的结算软件,这一计划使得两家交易所同时拥有一种结算系统。(2)欧洲的合并。1998年德国期货交易所和瑞士期权和金融期货交易所合并,创建了欧洲期货交易所。(3)国际间的合并。198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建立了交易所间的交易联网,通过建立相互对冲双方交易所的持仓,包括货币、利率、股票指数期货等;等等。

2.改制与创新——期货交易所一般采取会员制、公司制两种形式。传统的会员制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交易所有所有者、决策者、交易所的利用者均为交易所的会员,会员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对交易所的事务进行表决。但每个会员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但不同会员在交易所内利益是不均衡的。为此,许多交易所选择了股份制模式,1993年斯德格尔摩交易所实行股份制;1998年11月14日,澳大利亚交易所的股票在自己的市场上市交易,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上市交易所;2001年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也上市成功,等等。交易所和经纪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又为网上交易和服务奠定了制度保证。

四、国内外网上期货证券交易

1.国外的网上交易是从网上证券开始的。网上证券的发展为网上期货交易的发展积累了经验。1995年,以DiscoverBrokerageDire.公司为首的几家经纪商率先引进网上交易系统,允许客户通过因特网发出交易指令,开辟了网上证券交易的先河。目前,美国网上证券的规模正以每季度30%——50%的速度增长,截至到2001年,美国网上账户已经达2100万户,资产总额达到9410亿美元,网上交易占交易总额的比例已经达到20%左右。预计2002年全世界实行互联网经纪的机构可高达3000家,拥有8000万户投资者,互联网账户资金将高达2万亿美元的规模,到2010年几乎所有的证券投资者都将通过网上交易进行投资。

2.我国网上证券的探索是从1997年开始的,一些网站先后推出网上期货证券交易平台。2000年4月13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并于2001年2月首次公布了第一批具有开展网上证券委托业务资格的22家证券公司,截至到2003年2月,我国网上证券委托资格的券商达到86家。2003年3——4月,网上交易创下两项历史新高:一是网上委托交易量占深、沪证券交易所3——4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15943.38亿元(双边计算)的比重达到14.38%.

二是截至4月底,我国网上委托交易的客户数累计达517.50万户,占沪、深交易所开户总数一半(3465.50万户)的14.93%.

3.我国网上期货交易方兴未艾。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同,我国对于衍生品网上交易都采取了谨慎的政策。由于期货交易风险较大,当前我国网站主要是信息增值服务,而较少有客户“直接”进行期货证券交易的网站。我国三个期货交易所均采用了“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和过户的方式,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均提供了一些网上信息增值服务,经纪公司与交易所之间采取网上交易形式,而客户均通过经纪公司进行委托交易。2003年SARS以来郑商所、大商所、上商所推广资金管理电子化、开通交易所与会员单位的远程交易,推进了网上期货交易。

到2002年,深圳11家期货公司共有6家开通了网上交易,部分期货公司的网上交易量高达30%.

五、我国网上期货交易模式及其规制和管理

1.“券商+期货”——可借鉴的网上期货交易模式之一。在网上期货交易没有国家政策的情况下,许多证券公司采取了“券商+期货”的网上交易模式。这种证期紧密合作的模式也是一些新型期货经纪公司区别传统期货经纪公司的独特之处。投资者在这种模式下享受到真正的“一站式服务”,通过DDN专线,投资者可以在证券营业部任一台电脑的股票自助系统可以随时切换到期货界面,进行期货行情接收和交易。泰阳期货是湖南省首家实现银期转账,正式与省工行、建行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期货公司,投资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自己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在期市与股市中自由划转。

首创期货是北京第一家推出方便期货投资者的“银证实时转账”服务的期货公司,在首创期货开户的期货投资者,只需要拥有工行北京分行的活期储蓄存折,再到首创期货签署相应的协议并办理银期转账开通业务,就可以通过首创期货提供的网上、电话、现场自助三种方式使用该种业务。至今有些期货经纪公司的网上交易比例已占其总交易量的75%.

2.网上期货交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几年来,网上期货交易已经在一些交易所和经纪公司试点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中期协于2002年12月30日公布了《期货经纪公司电子化交易指引》,但与期货网上交易迅速发展相比,网上期货交易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释还存在欠缺。中国证监会颁布的《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并没有将网上期货交易作为规制和管理对象,虽说我国获准网上证券委托资格的券商达到86家,但没有一家网上期货经纪公司,至今没有网上期货交易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释,许多网上期货交易探索具有某些试点性质。网上期货交易是期货交易的发展方向,将逐渐取代许多传统期货交易,这是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但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及监管部门应积极引导,规范试点。作为国家管理机构应该给网上期货交易以合法的规定,并对符合条件的期货经纪公司授予名正言顺的“网上期货委托交易”权利,并将网上期货交易纳入中国证监会网上交易统计系统。

六、迎接期货市场革命的到来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交易所通过兼并资源重组奠定了基础,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整合我国期货证券资源,促进我国期货证券业升级和发展。如:

1.香港交易所率先垂范,将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联交所与中央结算公司合并组成统一联网运作的香港交易所,而且2000年6月27日香港交易所股票上市成功。今年4月29日,香港交易所推出网上订购和发送数据服务:网上订购数据产品;灵活有效的送货渠道,网址下载、电邮、邮寄光盘;信用卡网上付款、支票付款;产品资料和样品;提供“我的户口”:显示订户资料和过去订阅产品的详情。

2.上海证券交易所如果与上海期货交易所整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如180指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可以充分发挥期货交易所在期货交易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优势,同时,股票指数标的物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分开,也有利于避免过度投机。

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37-03

一、WBLL的内涵与意义

WBLL是Web-based Language Learning的缩写,指“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本文涉及的WBLL研究仅限于EFL或ESL,即“英语作为外语”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层面,它指直接通过互联网(Internet),或经由校园网或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利用其资源而进行的英语学习。WBLL的前身是“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和“多媒体机辅助语言学习”――MCALL(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语言学习和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通过网络学习英语最大的特点有三个:一是海量信息的即时获得,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真实语料,即克拉申所定义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中的“粗调输入”(roughly-tuned input),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接触新的语言知识,通过分析归纳而成功获取,进而形成习得。二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即时的或者非即时的交流互动,达到真实交际和语言输出的目的。三是通过网络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例如国内外正在兴起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使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全球免费共享,学习者可自定步调学习课程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基于通过网络学习英语的优势,国内各大学纷纷建立了网络平台和语言实验室,或开设网络课程,把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或对课内英语教学的辅助和补充。

近年来国内的语言及教学研究期刊上出现了不少针对WBLL研究的论文,它们的角度有很多,进而笔者又查阅了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其他国家和地区EFL或ESL层面的WBLL研究,发现了一些它们的异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国内对象来自“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用“高级检索”,选取的时间段为2000至2013年,关键字段为“网络”并含“英语学习”,精确检索,来源为期刊,搜索范围为“标题”,经过搜索,共得到论文250篇,再经过内容的筛选,得到国内研究样本245篇。

海外研究的数据样本来自EBSCO数据库。EBSCO数据库是由美国EBSCO公司创建的大型、综合性的文献资料库。笔者选取的标题关键字段为“Internet或Net或Web或E-”并含“English Learning”,时间段为2000至2014年,搜索后再经内容筛选共得到海外数据62篇。

笔者通过阅读所有数据样本的摘要和内容,确定了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每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一定是唯一的,经过归纳总结,所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对网络环境架构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包括对软硬件、网络技术、存储方式、网络平台、网络教室等的研究;(2)对网络学习内容的研究,包括对网络课程、应用程序、英语学习网站等的研究;(3)对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包括对学习者个人的计算机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动机、信念、焦虑、情绪、性格、性别等对网络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4)对网络环境中英语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互学习等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5)对网络英语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研究;(6)对网络英语学习的评价、测试、监控的研究;(7)对网络环境下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培养的研究;(8)对网络英语学习的意义、利弊及与课堂学习的比较研究。

三、国内WBLL大学英语学习研究数据分析

(一)理论基础

经汇总,国内WBLL研究所应用的理论主要有输入输出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等。

(二)论文数量

245篇国内期刊论文的年度分布如下。

表1 国内期刊论文数量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国内对于WBLL的研究和关注从2000年开始兴起,随后相关论文数量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体现了国内研究者和教师对这一领域的日益关注。

(三)研究内容

表2 国内期刊研究内容统计表

表2显示,245篇论文共涉及研究内容293次,国内期刊关于WBLL的论文中把学习者自身差异对网络英语学习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共103次,而经统计在这103次中研究网络学习策略47次,占将近一半;把学习方式作为研究内容共73次,其中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45次,占超过一半。由此可见,国内研究对于学习者自身差异对网络英语学习的影响和网络学习方式的研究最多,而在这两个类别中对网络英语学习策略和网络自主学习最为重视。

下面我们来看看对这些内容的研究随时间有哪些变化。

表3 研究内容次数占各年度总数的百分比

表3是对WBLL研究较为集中的2005至2013年每年各研究内容所占的年度研究总数比例。从中可以看出,被研究次数随时间推移呈明显上升趋势的内容是“学习者自身”和“技术环境”,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越来越重视网络学习的个性化和网络环境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四、国外WBLL大学英语学习研究数据分析

国外以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WBLL研究共在EBSCO数据库中查找到62篇期刊论文,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保加利亚、以色列、土耳其、埃及、阿尔及利亚、墨西哥、伊朗、约旦、黎巴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海外WBLL研究绝大多数是实证研究,且很少涉及语言学理论。

从表4可以看出,在海外研究62篇论文中,把网络技术环境和网络资源作为研究内容是最多的,分别为37次和15次,占总次数的45%和18%,其中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更是占有绝对优势。而对学习者自身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则分别只有9次和7次,各占总数的10%和以下。

五、国内外研究数据的对比与分析

(一)重视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

从表4可以看出,海外的研究45%都是以网络技术环境为研究内容的,国内研究中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也正在逐年增多,这说明网络技术环境正在全球的网络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文提到,网络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就是交流的实现。网络中的交流活动可以分为即时交流活动(synchronous activities)和非即时交流活动(asynchronous activities)。即时交流活动有在线交谈IRC(Internet Relay Chat)、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虚拟环境实时交流(MOO)等;非即时交流活动有电子邮件(E-mail)、电子论坛(BBS)、博客(Blog)等。新的即时和非即时交流活动形式每天都在出现,因此把更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网络英语学习中,通过网络更好地实现语言交际是网络英语学习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国内研究多以语言学为基础,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方式较多

国内的研究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动机、信念、焦虑、情绪、性格、性别等对网络英语学习影响,这体现了“个体差异理论”。文秋芳把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可控因素,指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动机、观念和学习策略等;另一类是不可控因素,指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的因素,如智力、语言能力、个性特征、学生从前的英语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等。个体差异中的不可控因素对英语习得有一定影响,而可控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网络环境下对可控因素进行指导和引导,可以使学生更高效地进行网络学习。

(三)国外较为重视网络新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在海外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网络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要比国内的研究更新颖,如:伊朗研究中的播客(podcast)在听力训练中的应用;韩国研究中的手机在听力学习中的应用;日本研究中的网络游戏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法国研究中的虚拟聊天室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俄罗斯研究中的Moodle LMS平台和Web2.1 Wiki技术(多人协作的写作系统)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马来西亚研究中的facebook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意大利研究中的通过多媒体语料库学习英语;黎巴嫩和西班牙研究中的怎样通过电子邮件学习英语等。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则少有新颖的网络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国内的研究也会更多地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以使国内的网络英语学习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和更适应青年学生的需求。

六、建议

1.应重视网络平台的搭建

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以更多地获取信息和更高效地实现互动,从而更充分地发挥网络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2.重视网络学习的内容和

网站的甄选,使其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手段和补充。

3.国内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较多,这说明国内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受到了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教师需要加强监控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网络学习策略。

4.国内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也很多,这反映出国内很多高校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还存在不足,这是由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是综合能力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5.国内对于网络学习方式也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这说明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结合模式上已有了不少思考、探索和好的做法。如何让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相辅相成地服务于输入和输出的确是值得教师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6.国内研究对于网络英语学习评价监控和测试的

研究不多,而这个方面是网络英语学习的研究和操作必不可少和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网络英语学习应该建立起科学的评价监控和测试体系,以完善整个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4]Ellis,R.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M].

篇(3)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磊.基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主要特性及功能的分析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1):157.

[2]丁媛媛.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及如何防范黑客攻击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41-42.

[3]罗婷婷.网络侵害行为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4]刘海燕,黄睿,黄轩.基于主题爬虫的漏洞库维护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08).

[5] 谭浩强.C程序设计[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未来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考场二级C[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7]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姚渝春,李杰,王成红.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9).

[2]吉玲峰.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5).

[3]许江兰.浅谈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

[4]伍毅强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及维护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99.

[5]汪忠乐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5,07:55-56.

[6]张波.试论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措施和维护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29.

计算机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先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1):33-35.

[2]罗恒辉.计算机网络信息与防御技术的应用实践刍议[J].信息与电脑,2016(2):170-171.

[3]李军.基于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安全及网络防御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7-18.

[4]吴晓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御技术管窥[J].智能城市,2016(4):120-121.

[5]彭龙.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广场,2016(5):94-98.

[6]阮彦钧.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及防御策略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16):91-92.

篇(4)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014-01

科技期刊的主要作用是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学科发展。而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发挥其作用并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出版界、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现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强化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控制、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是当前科技期刊编辑和出版单位关注的热点问题。

期刊学术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内容质量控制、编校质量控制和传播质量控制。利用相关信息技术提升对期刊的学术质量就是借助使用期刊网站传递信息,利用电子邮件联系专家和作者,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把关内容质量、利用互联网络跟踪技术实现论文的科学评价等等,以节约成本、控制质量、提升时效。鉴于此,本文分析了现有的技术控制手段及《雷达科学与技术》的相关实践,以期更好地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

1 期刊内容质量控制

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即其所刊载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期刊学术性与影响力的体现,也是期刊学术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1]。

第一,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编辑加工的质量。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期刊编辑加工工作进一步高效化:(1)稿件:充分利用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稿件的抄袭、伪造、篡改、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从源头上提升期刊内容质量;(2)编辑加工:编辑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对文稿中的资料数据等关键性内容进行查询和确认[2],同时通过网络和电话等快捷形式与作者沟通联系,快速解决文稿中的疑难点,保证了稿件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正确性。(3)校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校异同”,更好地人机结合缩短校对时间。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科研成果的发表速度。科研成果的快速发表,有利于论文作者确立成果的首发权,有利于传播和交流最新科研信息,有利于提升期刊在业界的学术影响力。期刊采用在线投、审稿,在线与作者交流,以及数字化优先出版等手段,能够缩短稿件的编辑加工周期、加快稿件的发表速度[3]。

第三,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与业界专家的交流,提高审稿的效率和效果。鉴于此,《雷达科学与技术》一直高度重视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积极建立了期刊网站,利用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联系张锡祥、王小谟等14位院士组成的期刊顾问团;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与吴顺君等100多位雷达界知名专家保持联系,使他们积极参与《雷达科学与技术》的审稿工作,引导期刊发展。此外,期刊还通过在线投稿-专家审稿系统,严格实行“双盲审稿制”和“双重审稿制”,要求审稿专家从严审查、不徇私情、不吝斧正。编辑部充分利用如今的互联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将所有专家凝聚起来,团结一致、始终如一、精益求精,全身心地为真正地发表出一流的科技成果,传播一流的科学技术,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新知而不懈的努力。

2 期刊编校质量控制技术

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包括论文中的文字是否正确;物理量、单位和中外文字是否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文章格式是否合乎科技期刊论文写作规范;版式是否简洁美观清晰等等。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并最终影响其对期刊质量的评价,所以编校质量的好坏是期刊学术质量提升的前提条件[1]。

期刊编校质量的技术相对很成熟,每个要素都是期刊社常抓不懈的工作,这里不再赘述。例如,《雷达科学与技术》在网站投稿系统中前置了一些技术功能模块和校对模块。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每篇稿件进行非常细致的编辑加工,逐字逐句修改稿件,消除错别字和病句,同时通过与作者的反复沟通,努力使文章内容完善、数据准确、缩略词注解完整、公式完善、图表和照片清晰、参考文献著录正确。期刊的编辑格式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力争与国际接轨:中英文作者名、中图分类号、文章编号、参考文献等均与标准一致;标题页经过精心设计,选择了适当的字体和字号,看起来非常清晰美观;期刊还在作者简介中登载了作者的E-mail地址,以便读者与作者在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文章一应俱全、格式统一美观,无形中提升了刊物的质量。

3 期刊传播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期刊发行和网络传播让所有读者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科研信息与学术动态,以促进科学技术交流,是每份期刊的主要宗旨。期刊传播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主要为网络技术。

(1)期刊网站担负着期刊对外宣传和论文的主要职责。每期稿件出版后应第一时间上传至期刊网站,为本刊作者和读者提供便利的获取条件,充分体现网络的便捷化;但期刊网站资源有限,功能和服务也相对单一,用户和访问量相对较少,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克服这一缺点,更大化地发挥期刊网站的在期刊传播中的带动作用[4]。 (2)最大限度的加入各种数据库,通过CNKI、万方、维普等此类期刊出版发行平台争取更广泛的读者人群,以期最大化的扩大期刊的知名度,提升期刊业界影响力。(3)科技期刊应尝试纸质期刊和数字出版相结合,将期刊的载体从纸张逐步转移到互联网络,逐步适应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以此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更快、更好地获取期刊论文,能够提升期刊用户使用的积极性、满意度和回访率,是期刊传播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1]。《雷达科学与技术》很早就认识到这点,经过多年努力,刊物的传播发行机制已经很完善,发行及时、准确,数量不断得到提升,网络传播也很快速、及时。期刊先后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同时期刊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更加的方便快捷。目前期刊的作者读者群已涵盖了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和保加利亚等国。

4 结语

如今,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对期刊的质量进行控制是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也是实现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所以不断开发或引入新的适合于科技期刊所需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是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方卿,曾元祥.基于技术视角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控制框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4):27-33.

篇(5)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对用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同时对供电的稳定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信息通信工程是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顺应我国当前各个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智能化电网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电力通信工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技术概念及特点

电力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型产业,与国计民生都有些密切的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撑。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下,我国的电力信息通信工程获得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电力信息通信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促进了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信息通信中的网络技术与其他技术存在很多不同,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其主要特点如下:首先,电力信息通信中的网络技术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电力信息通信中的网络技术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项内容;另外,电力信息通信中的网络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与差异,实现标准化还有一定的难度。

二、电力信息通信中应用网络技术的重要性

(一)提升电网控制能力

提升电网的控制能力是当前电力企业需要专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电力信息通信工程的建设时,通过应用和融合网络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方便进行系统管理,从而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1]。

(二)改善部门发展模式

电力部门的发展需要符合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建立人与电网之间更直接更准确的联系,不仅有利于改善电力部门的发展模式,创造更符合电力部门管理需求的发展模式,还能有效提升电力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实现电网的智能化[2]。

      (三)提高监督管理能力

       进行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监督管理是电力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保证电网稳定与供电安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网络技术运用到电力信息通信的监督过程中,可以有效检测、分析和控制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状态,进一步提升电力信息通信工程的安全系数,推动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力信息通信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一)网络新技术的应用

就目前情况来看,应用较多的网络新技术有身份验证技术、VLAN技术和NAT+DHCP技术等,这些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比如VLAN技术可以把整个网络划分成一个个的部分网络,从而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使用NAT技术可以有效规避内部网络的不可视化带来的风险。此外,采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限定用户访问的范围以及使用端口的数量等,以减小服务器的负荷,降低被攻击的可能性,从而保证网络安全。

(二)多层防病毒体系应用

由于我国目前的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还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时候容易受到病毒的恶意攻击。为了有效保证通信网络的有效运行,需要实现通信网络和IP业务的良好对接。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个网内管理中心,在各个部位安装合适的防病毒的软件,从而促进网内管理中心对各个服务器的监控。并在合适的阶段进行客户端的自动升级,不断强化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为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在电力信息通信业务上的应用

电力信息通信业务中的重要传统业务之一电力调度业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业务,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有着极大的需求。通过使用和融合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为电力调度行政工作的通信平台提供更加高效快速的语音业务,并保证通信语音的安全性,还可以有效分担通信平台的任务,减小工作压力。另外,在处理电力调度业务时,需要收集实时数据,由于需要保证各种数据和参数的精准度,仅通过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为了满足数据的精准度需求,需要积极地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力信息通信工程中,实现自动化收集实时数据。

(四)网络技术体制的选择和应用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电网改造项目比较复杂,同时也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层电力企业,一些电力通信专用网络也得到了有效开发和使用。但是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数据信息和业务量的增多,迫切需要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的支持。就普遍水平来讲,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结构主要是链状网络,其可靠性不高。我国现阶段很多地方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的运行依然依靠电线走向进行,有效保证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几乎只能依靠线路保护倒换的方式。另外我国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还不能对一些突发的IP业务进行处理,局限性十分明显。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对网络技术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IP业务的处理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在今后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发展中应注重融合使用各种现代网络技术,如把RPR弹性分组环技术、MSTP传输平台等进行融合,促进网络技术体制在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的有效应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顺应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电力信息通信工程应该积极应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合理利用网络技术的不同优势,给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高效性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的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通信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作为我国高校学习群体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重点公共基础课程之一的大学英语,“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将大学英语课程讲解得淋漓尽致,更不易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育部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实施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1]。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2-5]就曾从不同的视角探讨过自主学习。近年来远程教育论文,我国学者也对自主学习开展了许多以评价和验证为主的研究[6-11]。目前,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也相应成为每个英语教师的责任。

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专业划分为主,大学课程也是按照专业来安排,即前两年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后两年则侧重专业课。与专业课相比,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普遍较弱。加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且教师面临大班上课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种种问题,很难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监督。传统教学模式下,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教师大都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难以对大学英语学习进行更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和丰富的视、听、说资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建教师、媒体、网络资源相辅相成的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摆脱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 高校实行自主学习的可行性

1 硬件方面

目前,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在我国已经广泛普及。高校的计算机与互联网使用更是延伸到了宿舍、教室和图书馆。在网络教育信息化的今天,许多高校也大都建立了基于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教室。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下,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可完成下列操作功能:(1)查询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拷贝所需的软件或资料);(2)对选择出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排序、重组或变换)和存储;(3)和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直接通讯(进行咨询、辅导、讨论和交流);(4)和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享或共同操纵某个软件或文档资料的内容论文范文。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论文,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并协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及管理计划。

2 软件方面

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也应运而生。如《新时代交互英语》学习软件、《新视野大学英语》网上学习系统、《新理念大学英语》网上学习平台、《英语在线》、《曼联网络英语》、《蓝鸽英语在线》(大学版)等一系列实用英语学习软件。这些网络资源是在传统的英语学习软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网络学习方式和理念制作,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自主学习室和学习软件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通过各种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实现),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始阶段,可以以排课的形式,强制规定参加大学英语教改的学生进行每周2小时的自主学习,参加大学英语教改的教师每周2小时到自主学习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导学”,同时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以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操作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师生角色及关系

自主学习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但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地学习”或“没有教师的自学”。“有时候,学生自主能力被认为是完全独立于教师、其他学生和被认可的教学大纲,而实际并非如此。完全独立并不是自主学习,而是自闭”[12]。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虽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增强,但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少,“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实际的理想效果。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共同特征有一定的认识,更要对个别学生的状况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远程教育论文,设计出一整套“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以便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教师自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会一起进步,一起提高,实现师生角色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真正转变,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的飞跃[13]。

四 结语

自主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授课法的特质和局限性提出的,又吸纳了现代启发式、自学辅导式、导学式等的精髓和人本主义思想而创立的。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和丰富的资源,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者由“苦学”变为“好学”、“乐学”;“学会”的能力转化为“会学”的能力,对学习者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效果越来越显著;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学习成绩之间成正比关系[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l.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1.

[4]Little D.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CILT. 1990:29-34.

[5]Benson P. &P.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C]. Harlow: Longman, 1997: 63.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7]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 外语界, 2002, (3).

[8]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外语界, 2002, (5).

[10]黄远振.自主学习的定位、策略与实践[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 (10).

[11]李红.学习自主性与中国英语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10).

[12]Little D.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 System, 1995(23/2): 175-182.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62-02

一、专题研究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特点

1.将“小型讲座”引入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目进行授课,讲授的内容与结构完全按照教材编写的思路进行,学生和教师的思路都受到了教材的束缚。专题研究法教学则打破传统教学对教师的束缚,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分成三大主线和15个子专题,每一个子专题都以一个小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教师以学者的身份将每个子专题的内容以自己的方式呈现给同学。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由一位老师将教材从头讲到尾,而专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则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让每个专题中有专长的教师轮流教学,成立一个专题小组。这样教师也可以通过相互协调合作,将集体的智慧运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中,更好的为同学服务。

2.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从教的层面看,如今教师已不再是以往的传授者的身份,他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合作者、引导着、通向成功的领路人这样一个身份存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将课程内容“讲”给学生变成“导”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入环节,仅向学生描述本专题的培养目标和重点难点即可,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将课前预习和听课过程中未明白的问题,以提问和质疑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在现场答疑或组织同学讨论,使学生有互动过程,并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各个专题的自主研究,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从学的层面看,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师,可以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质疑。教师将每个专题介绍给学生,学生自己便可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成自学的过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益激发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最后便会掌握自学的本领。专题研究法教学充分展现当代社会最具生命力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氛围,展现出师生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的境界。

二、专题研究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在专题研究法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一定要对教材有深刻解读,理解,再创造。《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较为零散,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专题,并且要求各个专题都要自成体系,并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这是总体要求。按照以上要求,教师要对三大主线和15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围绕专题收集相关信息,使专题不局限于教材,强化知识深度,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讲授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地“备”好学生,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听课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疑问,尤其要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盲区和知识的误区,使教学有的放矢。

2.实施阶段。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像一位演讲者一样,将自己所要讲的专题讲授给同学。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将整个专题完整地讲授出来,在每个专题讲授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设置如下环节: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工具,结论,存在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教学内容的立体表达。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已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教师可以将每个专题精心编制PPT课件、Flas、操作视频演示等辅助教学手段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概念、原理、工作过程大多较为抽象,单纯用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用到上述方式可以做到图文并茂,提纲挈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阶段。教师在课程讲授结束后,要对整个课堂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形式采用笔试和撰写论文方式。笔试设置在每学期期末,考试范围是所有专题,而论文撰写安排在每个专题结束后。论文要求以创新思想为指导,及时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知识和科技成果。通过论文撰写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文档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教师根据学生论文撰写情况总结经验,及时修改下一个专题教学方案。

三、专题研究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专题研究教学方法有着许多优势,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成固定模式,难以适应专题研究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思维定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大部分教师脑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师权威现象普遍存在。即便使用了专题研究法,学生仍然不敢提问,不敢对教师的问题提出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从而削弱了专题研究教学方法的效果。

2.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导致专题研究教学方法难以实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虽然接受了专题研究法的理念,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但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难以将每个专题完整的有逻辑的呈现给同学,部分教师在专题的设置上考虑不周,对专题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专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体系不完整。这样教师很难驾驭专题研究式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要求。

3.学生能力参差不一,难以参与到专题研究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能力并不一样,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在课堂就会很快地参与到专题研究中,表现地也较为活跃。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并不能完全融入到课堂中,专题研究法需要同学也有很强的逻辑性,这样,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专题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表现的较为沉默,长期下来,就会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四、总结

专题研究法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特色和优势,这些优势有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理念得到全新的创新。专题研究法这种教学方式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效发挥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教学真正迎合了教学相长的本意,在互动中实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专题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只有发挥其优势,弥补不足,才能是专题研究法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网络热情的持续升温以及网络的多元化、复杂化等问题的出现,如何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和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构建一套与网络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成了当务之急。

1 传统教育思维与表达方式的转变

网络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否在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度过,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进而影响物质文明的建设。所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人所共识。建立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教育者根据自身的感觉或经验之上的传统的施教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1.1传统教育者的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处于一种居高临下、主动给予的态势,常常将许多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和感召力得信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受教育者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根本不可能解决真正的思想问题。随着网络这一新型的“第四大媒体”的出现,网络的便捷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网络的虚拟又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格、权利、地位等一切都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没有师生之分、高低之别。网络所带来的这些特性也就使得教育者一方面应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充实完善自己,坚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要把重心和侧重点放在教育引导上,教会受教育者判别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受教育者正确选择信息,学会利用网络来、传递、筛选、过滤和整合信息。可见,把封闭教育模式下简单灌输变为双向的教育引导,把强制灌输与互动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思维与表达方式。

1.2传统受教育者的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方法。它注重的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和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二维教育方式,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的学生,受教育者也是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二个老师;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采用的是集文字、声音、色彩、图片、动画、影视等为一体多层次的大量图文并茂的视觉三维教育新方式。教育内容从静态走向动态;教育方式突破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网络的开放使得每个学生在任何闲暇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取信息,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进行思想交流。大学课堂的外延大大扩展,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它还包括数量庞大、各式各样的网站,网上远程教育将成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并显示其独特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一次性投入后,可以得到无数次重复使用。无可置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大大增加,舞台大为扩展,方式更为丰富,时空得以充分延伸。

2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平台

如果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看成是一台电脑的话,那么教育思维、表达方式上的转变就是一组合适的硬件,方法的构架就是一套实用的软件,但是单单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想要一台电脑的性能更加完备,更加卓越,一个好的教育基础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操作系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基础平台就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2.1以网络优势的把握为前提

对网络优势的把握是我们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也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依据。网络环境具有资源共享性、交流互动性、主体隐蔽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可以承载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模式和手段的转变有了潜在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熟悉网络特点,把握网络优势,坚持实现网络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结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围绕网络特点选取合适的技术支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转变,构建大众共享、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教育模式。

2.2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依托

网络技术是我们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平台的重点。它是连接网络特点与网络功能的桥梁,使网络教育功能的实现成为一种现实。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媒体(报刊)、声音媒体(广播)和视觉媒体(电视)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使教育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实现了对受教育者多重感官的刺激。离开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冶教育者要注重通过网络技术的演绎,运用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对教育过程进行综合处理,变传统单向教育为互动交流、变单一呆板为灵活多样,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进行富有创新性的建设,使枯燥的政治性内容有效地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认识。

篇(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11-04

1 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辅助教育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的方法、内容、策略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使整个教育系统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形成了它自己的理论、概念、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教育技术中既异常活跃又有广阔前途的发展方向[1]。目前,计算机辅助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有很多都走上了两个极端,即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导致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甚至阻碍了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以2001—2010年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整体上把握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应用现状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力求教育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能有清晰的认识,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以及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2 研究方法和工具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在教育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预先建立的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和样本取样,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本研究主要是对10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内容分析(2001—2010),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解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与发展,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确定样本 内容抽样即是选取进行分析的样本。内容分析抽样首先要决定总体,在确定总体时,必须注意总体的完整性(即要包含所有相关的资料)和特殊性(即指要选择与研究假设相关的资料)。本研究根据选题中的“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选取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知识总库”,并以“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为关键词检索项,检索截至2012年2月13日已收录在该知识总库的、经筛选后的有关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1393篇,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所选样本均为馆藏在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的期刊与论文。为了能清晰地了解到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发展,将所选样本1393篇论文的总数量与研究主题统计如表1所示。

主题内容分析的类目建构 分析类目既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同时也反映了研究的目的,是内容分析的关键环节[2]。一般而言,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本文的类目是采用后面那种方法构建的。根据教育技术的94定义,结合计算机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将样本论文分成以下几个主题元素:理论基础、学习过程、媒体技术、CBE网络、教师教育、应用评价及其他。各主题所包含具体子范畴如表2所示。

研究主题内容分析的信度 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3]。一致性高可信度就高,反之可信度则低。因此,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内容分析的结果。只有经过信度分析阶段,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使可信度得到提高。

本研究根据研究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主题分类”(表2),主类目包括理论基础、学习过程、CBE网络、应用评价、教师教育、其他等六类主题,每一主题又细分为不同的子类目,本研究的分析单元为“篇”。在研究中,选择两名评判员对样本进行评判。经分析,评判文章篇数为1393篇,其中两人完全同意的篇数为1260。

数据统计与结论得出 对评判数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将所得的评判结果在Excel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中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 研究结果分析

主题模块总体分析

1)自1958年IBM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至今,计算机辅助教育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发达国家,计算机辅助教育越来越完善。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开始传入我国,虽然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起步较晚,但计算机在我国教育中发展速度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进行研究,并从实际应用中不断总结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数量发展较为平稳,详见图1。

2)图2的统计结果显示,样本中论文的研究主题模块分布较集中。通过内容分析的量化统计(所谓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包括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两部分),可以发现学习过程的研究占了总数的32.09%,占研究样本总数的1/3;其次是应用评价研究,所占比例为24.62%;而其他五大主题模块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中理论基础的研究占了总数的18.74%,媒体技术占9.83%,CBE网络占2.87%,教师教育占2.08%,其他占9.76%。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选题的整体偏向。研究主题日趋多样化,即使为同一主题,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视角。部分主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焦点(如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而有些则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研究的深入逐渐被挖掘出来。从统计数据中分析,学习过程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重点,说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将逐步转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理论基础主题模块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学习资源三大领域。计算机辅助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既可以应用于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又可以应用于改进教育与教学的管理。它的目标是在教育中运用现代科技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4]。

理论基础主题主要是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即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学习资源等。据统计(图2),理论基础研究论文并不少,总数占所有样本论文的18.74%。从这些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一直都重视理论基础的研究,了解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相关理论及发展现状,并研究其发展的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CBE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不断地发展,其研究也越来越倾向于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学习过程主题模块分析 从历年论文的数量上看,学习过程主题研究数量一直以来都居首位,每一年中该主题论文数量在当年所有论文数量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图2),总数额占所有样本论文的32.09%。因此,研究者对学习过程主题的关注居多,并且向来都是一个重点。通过内容分析的量化统计可以发现,课件设计与制作和学科应用所占比例较大,二者总和超过了学习过程主题总量的2/3,而且课件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研究焦点,课件设计的优劣是影响计算机辅助教育在学科中的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媒体技术主题模块分析 媒体技术的研究包括媒体技术的开发(即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和媒体技术的应用两部分。如图2所示,媒体技术所占的比例不大,只有9.8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使越来越多的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如多媒体技术、智能化多媒体技术、P2P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2]。

网络主题模块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的研究包括网络远程教育、校园网和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三部分。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对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尤其是软件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网络技术解决教育问题,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现在,很多教育场所都逐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完成教学,而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中对CBE网络的研究甚少。

教师教育主题模块分析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由主体逐步变成主导,教师成了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是不能缺少教师。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对教师的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该改变习惯的思维方法,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对教师教育的研究比较少,只占样本论文总数额的2.08%(见图2)。研究发现,有许多教师误以为计算机完全可以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相反,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和辅导的作用。

应用评价主题模块分析 应用评价主题的研究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的另一重点,该主题论文数量在所取样本论文数量中所占比例为24.62%(见图2)。应用评价主题主要是分析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教师的作用、学习伙伴的作用、助手与工具的作用,它的目标是运用现代科技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成本最低、教学环境最佳、教学活动模式最合适),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计算机更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然而,计算机辅助教育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不少缺点。

4 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与分析来看,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主要有以下特征。

1)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大多是研究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实际应用,只有部分是对CBE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但计算机辅助教育合理有效运用的基础更多地取决于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对理论知识的不够重视也会影响研究者对辅助教育的理论造诣,应加强对理论基础的研究。

2)缺少对某些领域中的重难点课题的研究,对难研究的课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一些课题由于受研究条件、难度和研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使研究人员望而却步,没能进行深入研究。其实计算机辅助教育领域有许多值得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课题,如课件的开发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与评价,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等。对这些课题的深入研究本身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还能促进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促使教育者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教育。但因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都较少人去深入开展研究。

3)研究主题与研究领域逐渐走向多元化。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研究主题与领域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不仅应用于学校教育,在社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

4)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如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P2P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目前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现在,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多涉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促使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越趋完善,满足教育领域的更高要求。

5 结论

综上关于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分析,可以预测,今后“学习过程”将依旧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这个研究主题也将继续得到更大的关注和重视;对“应用评价”的研究力度也会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而进一步加大;而“理论基础”的研究将会保持平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将不断地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会越来越广,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到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将会增多,对教育的要求更严格,所以今后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研究也将加大对技术应用的研究;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将逐渐转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另外,可以预见的是,对“学”的技术的研究将日益超过对“教”的技术的研究,成为另一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李航.综述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若干问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3):77-81.

[2]陈小青,肖宏.澳大利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对AJET的一项内容分析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6):

篇(10)

2000年卢思源教授就曾提出,“当前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和口、笔译翻译人才的培养都是跟不上我国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早已不限于文艺领域,涉及当代社会经济、科技等实用领域的翻译已上升为翻译实践的主体”。Ci7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翻译课程设置仍以语言文学为主,大多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以后,在从事商务往来、产品宣传、新闻、法律、金融、广告等实用性文体翻译时感到捉襟见肘,难以胜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翻译教学大多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导,教学素材局限于有限的翻译教材和双语资料,教学内容主要着重于翻译技巧的传授和讲解。然而,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实现词与词或句与句的简单对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和各种语言信息工具的综合使用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在超文本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如何在超文本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更新翻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拓展翻译理论教学,对于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内涵

超文本(hypertext)一词诞生于1965年。当时,为了让计算机能够响应人的思维,方便地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美国专家泰得·纳尔逊(TedNelson)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把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的方法,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超文本(hypertext)"从此,“超文本”一词得到世界的公认,成为表示非线性信息管理技术的专用词汇。

超文本技术是一种将信息以非线性的网状结构进行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的计算机技术。它包含结点(Node),链(Link)和网络(Network)三个基本要素,并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信息,在结点与结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超文本技术使用超链接的方法,将自然语言文本和计算机交互式地转移和动态显示线性文本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在文档内部和文档之间建立起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使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链接所指向的位置,利用超文本机制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

在现实操作中,英特网就是一种超文本信息系统。英特网的一个主要概念就是超文本链接。它使文本不再像一本书那样是固定的和线性的,而是可以自由地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超文本可以链接世界上所有其他含有信息的计算机,在网上可以激活任何一点进人另一个点,一个信息单位可以连接到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3j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文本的线性阅读方式,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超文本网络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杨柳在其《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图景》中曾提到“就翻译教学而论,信息素养就包括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分析、选择、存储、利用、创造和传递翻译信息,提高翻译能力,解决翻译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个人素养的能力。这是以信息素养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显要区别”。[4j翻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汉两种语言,还要求学生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特定翻译课题的专业知识都要有深人切实的了解,同时还要具有利用网络获取、存储、提取信息,并进行检索和咨询的能力。

将超文本网络技术引人翻译教学,将大大拓展翻译教学的发展空间,其特有的网状链接方式和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不仅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超出课堂和书本的广阔资源,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工具辅助翻译的能力。

(一)有利于翻译能力培养

正如Kiraly所言,翻译能力在当今社会指一种“复杂、高度个体化、社会化的进程,有文化、认知以及直觉相互作用形成”,Csl,培养翻译能力应着眼于提高译者对翻译中涉及的因素的敏感程度,并使其学会运用适于自身的辅助工具。在超文本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译者的翻译能力不仅取决于他的语言水平,还取决于他使用翻译工具的能力,而目前最有效最强大的翻译工具无疑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一种检索、报道和存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工具,通常由检索软件、数据库、索引和过滤器组成。Cs7强大的搜索引擎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学生们可以迅速高效地检索和获取网上的专业信息。目前常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谷歌(),AltaVista()、百度(),Wisnut)等。这些搜索引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查找到与翻译相关的背景资料,对于翻译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检验译法的准确性、判断译文的规范性均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笔者曾经在课堂上选用美国《纽约时报》上的一则关于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的相关报道给学生作为翻译练习,该报道中涉及大量金融机构名称、金融专业术语以及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给学生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以该文最后一段为例:

Andnow,majorfinancialservicescompanieslikeAmericanExpress,

GeneralElectricDeutscheBankandAllianzarejumpingonthebandwagon.Now,analystssay,

comestherealtest."ThewholestrategybehindtheIPOsisnotthatthesebanksareperfectlyreformed,

butthatthey''''regoodenoughtobelisted,"saidStephenGreen,senioreconomistatStandardCharteredBank.

这段话的语言表达并不难,也几乎没有任何生词,可是学生在刚开始翻译时却觉得无从下手,虽然手头有各种词典,却难以找到相关信息,后来笔者指导学生学习利用超文本网络技术,使用搜索引擎来辅助翻译。通过检索和查询,学生很快了解到上述金融机构的正确译名,并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了短语“jumponthebandwagon'''',的真实含义,从而很快地完成翻译任务,顺利给出了译文:

现在,美国运通、通用电气、德意志银行、德国安联等主要金融服务公司纷纷顺应潮流,进军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家们认为,现在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候。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Green)指出,“首次公开发行背后的总策略并不在于这些银行漂亮地实现了改革,而在于这些银行业绩良好足以挂牌上市。”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翻译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犯了一个错误,即把“StephenGreen'''',直接音译为“史蒂芬·格林”或“斯蒂芬·葛霖”,而没有想到对该译名进行进一步的查询和核实。但是,通过搜索引擎的检索,我们知道渣打银行的“StephenGreen"是一位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因为在中国工作的关系,他专门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王志浩”,国内的相关报道都一致采用该中文名字,而非他的英文名的音译。更为重要的是,在英国的金融界还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汇丰银行的全球总裁也叫“StephenGreen",他的中文名字一般翻译为“斯蒂芬·葛霖”。两个Green先生英文名字完全相同,两人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和从事行业也极其相似,但其姓名的中文翻译却大不相同。如果不是借助搜索引擎,恐怕一般的学生甚至较为资深的译者都难以正确地翻译出本文中的“Green”先生的名字。

除了搜索引擎,基于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在线翻译词典、双语语料库等众多网络翻译工具都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进人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翻译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基本的翻译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上述工具,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二)有利于教学资源更新

翻译课的教学资源一直是困扰翻译教师的一大难题。鉴于翻译课的特殊性质,传统的翻译教材所呈现出的线性文本模式使学生们打开课本就直接看到原文和译文,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和自主能动性,因此,几乎所有的翻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得不抛开教材,另外搜集资料。而传统的资料搜集方式通常是由教师翻阅大量书籍,查找合适的双语对照语篇,再根据课程进度加以编排,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纸质文本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却难以找到几篇题材新颖、内容恰当、难度相当的教学素材。超文本网络技术所具有的资源丰富新颖、内容更新及时的特点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端,改变传统翻译教学资源落后、教材陈旧的缺点。

在浩如烟海的超文本网络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双语文献资源,运用搜索引擎和双语语料库,教师能轻而易举地检索到大量的双语信息,特别是其中一些时效性强、内容新颖的双语资料,不仅可以有效地用于翻译训练,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将这些信息用于辅助翻译教学,既更新了教学资源,又拓展教学思路、增强教学效果。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当晚发表了著名的获胜感言“ChangehascometoAmerica",该演讲语言优美、难度相当,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作为翻译训练的极好素材。我在第一时问搜集到相关的中英文语料,将其加以修改并配以奥巴马演讲时的视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翻译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而这样的资料即使在一年后恐怕也难以在纸质的翻译教材中找到。

时隔一年,奥巴马卜任后首次访华.于2009年11月16日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并发表了名为"ZseeChina''''sfutureinyou”的演讲,引起了中国学生的广泛关注。我同样将该演讲中的精彩部分作为教学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演讲词的翻译训练使学生接触到了鲜活的翻译资料,体验了真实的翻译场景,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翻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翻译教学真正做到了资源更新与时俱进,授课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而这一切,无不归功于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强大力量。

(三)有利于理论教学拓展

目前,随着翻译研究的逐渐深人和翻译学科地位的不断提高,翻译理论开始被引人翻译教学。先进的翻译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理解翻泽现象、开展翻译批评,还可以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撰写翻译类毕业论文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翻译教材中开始引人翻译理论介绍,根据丛滋杭的分析和整理,我国翻译学者一直在努力尝试将先进的翻译学理论引人翻译教材。如陈宏薇的《汉英翻译教程》中“结合对比语言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文化学、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讲述汉译英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方梦之的《翻译新论与实践》把语言学、社会符号学、心理学和思维学放人教材;王宏印的《英汉翻译综合教程》吸收了现代语言学、心理学、文艺学、传播学和翻译学的最新成果;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以传播学的框架结构将各种内容归于其中;叶子南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着重培养译者的翻译观,通过对中西方译论的介绍,激发读者对翻译的深刻思考,并增加了对西方学者的翻译思想介绍。

上述翻译理论的引人,对于翻译教学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仅仅依靠某一本教材或介绍某一种理论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理论学习的要求,而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引人则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篇(11)

1.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1.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①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②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

1.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3.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1.3.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2.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2.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参考文献:

[1]秦炜炜.《国际教育技术学家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与看法》.[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