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指导思想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3: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指导思想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指导思想论文

篇(1)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路文化健康发展。

公路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公路文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措施,而建设公路文化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搞好公路文化建设,才能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单位软实力。

在公路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完成单位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单位内部职工与单位关系的定位,使职工明确认识到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单位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单位之中,在实现单位整体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从而使单位职工的凝聚力在公路文化的建设上得到提升和加强。

三、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

单位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实施文化型管理,培养学习型职工。从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展现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职工潜力,把职工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制订提升职工素质的规划,提高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文化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工教育,调动公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

五、培养职工职业道德,增强敬业爱岗爱路意识。

通过进行行业责任教育、传统教育和对公路行业先进模范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公路人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营造良好的“学、比、赶、帮、超”氛围,增强每个职工爱路、爱岗、敬业和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凝聚职工道德,使每个职工认识公路文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载体,采取会议、座谈会、培训、举办学习班、技能比武等各种方式开展文化、技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普法知识等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适用型人才,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篇(2)

1、“健康第一”思想的含义

对于“健康”这个概念,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对于疾病的抵御,还有就是肉体、精神以及生理等各个方面的完善状态,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健康观。2、决定“健康第一”思想实施的因素近些年许多高校对体育课程设置做出了许多的改革,设置了多样的体育课程就是比较明显的改善,例如改革后的体育课程设置了基础课、选项课、保健科、体育理论课以及体育保健课等等,但是这些课程并不只是有利无害的,虽然看似全面的满足了学生的体质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引人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因素制约着“健康第一”思想的顺利实施。

二、高校体育教育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改革探析

“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成功体验中发现自我,在练习过程中学会培养良好的品格。“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广义的健康意识的养成。结合高校青少年的心理诉求,建立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

1、转变对体育的认识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体育有了明确认识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的投身学习和锻炼;因此要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主动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引起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主动情绪。

2、体育教学系统的改革

课程项目、场地、器材的安排是教学系统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是硬件条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应鄙弃惯性教育体系,拓宽教育思路与结构,通过调整体育课程结构拓宽体育授课面,结合各高校设施及教育条件合理设置项目、规范课程体系,认真研究课程内容比例、考试安排等基本要求,不脱离实际,反复论证新设课程,并不断总结完善,课程项目、场地、器材的安排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兴趣的前提。建议可补充休闲、娱乐体育项目如:橄榄球、保龄球等项目。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说是软件条件,为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需要要求学生反复多次的进行重复的练习,而为了让学生保持练习的积极性,就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比如:游戏法、比较法、竞赛法等等,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结合先进的教育方法引起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表扬性、勉励性。同时可以通过意识引入或创设结合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形象的情景如:音乐渲染、表演引领、语言描述等。以迎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达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3、完善评价体系

先进的体育教学体系要求教学科研,较好地掌握科研的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事制宜,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使传统的“以竞技运动为中心”教学考评方式转向到“启智、求知、育人”的主要目的上来,并且能够灵活的用科学的思维去进行总结,并且掌握现代体育教学理论。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并且注重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从而构建一套架构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动作的质量不规范和其他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联系的积极性和兴趣,因为正确的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且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健康第一”思想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拥有较高的素质教育意识,还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施方式应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其学习的潜能。教学组织过程注意学生身体、兴趣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制定相应的组织方法,确保更多的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并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所以说,要想落实好“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就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招聘机制,从而引进高水平人才,优化体育教师素质。

篇(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经济环境、竞争规则、竞争优势与劣势的转化等方面的新变化,是摆在当今企业面前的深刻课题。

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

企业的营销行为离不开一定的指导思想。在营销学中把这种指导思想称为营销观念,或称为经营哲学、经营思想、或营销导向。营销观念是企业营销活动的灵魂,决定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和效率。

1、牢固树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营销观念,为顾客提供最大让渡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随着WTO国际化规则的逐步实施,企业面临着来自更大范围的、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冲击和压力。企业要想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与顾客维持长久、良好的关系,就要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起以顾客为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使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消费者展开,增加顾客的整体利益,自觉地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和信赖。

树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顾客观念和竞争观念是核心。顾客观念表明,企业首先要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把提高顾客满意度、忠诚度作为衡量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指标;竞争观念则表明,企业为目标市场所做的一切,包括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分销网络的建立、促销以及各种服务等都需要时刻与竞争对手在同样的市场上进行比较,要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2、树立战略发展意识,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能够预见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观念和行为,迎合顾客的需求变化,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机会,避开威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出正确的、恰当的、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战略,给企业制定一个正确的并可引导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有了这样的战略规划,就能够鼓励企业管理部门系统化地超前思维,并不断完善其目标和政策,使企业各部门、各环节都能按统一的目标运行,保证企业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最充分的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营销不仅仅是客户至上,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股东、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当员工理解了企业的目标并积极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时,顾客的需求才可能得到充分满足,企业和股东的利益才能实现。目标越清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员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企业目标的质量和员工对企业目标的理解。因此,企业要向员工详细地阐述其经营战略目标,要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通过经营战略,把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制定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等,以实现企业环境、企业能力、企业经营目标的动态平衡和统一,谋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3、树立质量意识,维护企业品牌声誉和形象。对于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企业而言,品牌可以帮助企业销售其产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同类商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实在难以区分和辨别。但由于不同的品牌代表着不同的商品品质、不同的利益,所以,有了品牌,消费者就可以借助品牌识别和选购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的降低购买风险。

品牌本质上代表着企业对消费者在产品特征、质量、利益和服务等方面的长期的承诺,久负盛名的品牌就是优质质量的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顾客的满意度,直接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不好,就谈不上满足顾客需要,也谈不上企业的长期发展。

4、树立竞争意识,以创新求发展。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取决于企业的竞争能力,竞争能力的获得不仅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包括品牌、物质技术、顾客满意等方面,还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观念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和游戏规则的创新。如果一个企业认识不到在市场竞争中时时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威胁,只知道按照行业老大制定的游戏规则运行,那么它永远也不可能超越老大,甚至还很可能被后来者挤跨。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不能墨守成规,从而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竞争环境。

开展关系营销,建立起企业理想的外部价值让渡系统

所谓关系营销是指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合作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各方实现各自目的的营销方式。关系营销可以节约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其最终结果,是为企业带来一种独特的资产,即市场营销网络。在市场营销网络中,企业可以找到战略伙伴并与之联合,以获得一个更广泛更有效的地理占有。这种网络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市场营销渠道”的概念范畴,借助这个网络,企业可以减少由于产品入市时间的滞后而被富有进攻性的模仿者夺走市场的危险。

一个企业有了正确营销观念做指导,做出了正确的营销组合决策,还不能完全保证企业就能持续发展,还必须得到企业外部价值让渡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共同给消费者一个买的理由,才有可能使新产品成功推广。企业外部价值让渡系统是由企业的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共同组成的。企业对于其价值让渡系统的协同发展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例如,松下录像机之所以能战胜Sony的Beta录像机,进入千家万户,就因为它建立了广泛的录像带租赁网络,让消费者相信:拥有了松下录像机,可以花很少的钱在家里很舒服的看自己想看的电影。所以,企业要通过关系营销,建立起企业理想的外部价值让渡系统,并不断发展、维护与外部价值让渡系统的良好合作关系。

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真正意义上的以顾客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求,关键在于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沟通,理解他们的期望和所关心的事情,及时、准确地发现顾客尚未满足的需要,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测量市场上现有产品及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了解顾客在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包装等方面对商品的选择要求,从而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篇(4)

1.2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发挥新媒体传播育人正能量如今计算机网络繁荣着教育市场,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个新平台,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化网络环境;弘扬先进文化,抵御文化侵袭;组建网络德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网上网下联动。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1.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社会实践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安排学生走访调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生活;安排学生参与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1.4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发挥着尤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制定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聘用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2构建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体系

2.1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训练课程纳入正式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岗位任职要求引进课堂教学,设立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训练课程,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增强沟通意识,加强双向交流,实现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2.2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机制

自我教育通过外在引导逐渐改变大学生的态度、动机和思想等,有利于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良性发展。激励大学生自我教育,就要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榜样进行榜样引导;并且端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促使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积极统一;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促进他们自我选择的正确性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

2.3构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

通过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办学理念上,要改变以往的只注重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而转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要重视人文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环境;增强隐性文化力度,充实人文素养培养实施者的底蕴;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养评估标准。

2.4按照知行统一原则,在评价方式采用四

篇(5)

部分职校毕业学生对就业缺乏正确的定位,存在“怕苦、怕累,期望值过高”的现象,这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常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甚至在短时间内尝试多个工作岗位,最终不是遭遇淘汰就是自行离职。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种种:一是就业观念陈旧,择业的主动性差,存在“等待”、“观望”、“回避”的心态,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二是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嫌工作环境差、工作累、待遇低,不能安心工作;三是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超出了正常的理性范围;四是个人性格孤僻自傲、情绪控制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职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挫折、如何教导学生在就业中正确兼顾个人要求和社会需求,增加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等等问题,是就业指导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端正人生价值观、择业观,确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适应市场经济下的职场就业形势,在择业过程中准确定位,果断决策,顺利实现就业并在将来的职场打拼中能有所作为。

一、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在职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由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以及职校的改革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将严重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不利因素化解于无形之中,这对于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进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职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无可替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关乎合格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职教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竞争能力

职业素质包含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多项要素,是衡量从业者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据。勤学苦练只能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只能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获得提高。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职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时抓好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把学习和就业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确立正确的择业意识。通过勤学苦练和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为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

结合个人特点和能力,合理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目的性,避免盲目和短视。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指导,就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树立长远的就业意识,把学习和职业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树立为实现职业理想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

3、促进形成新的就业意识,实现职校发展和学生顺利就业

加强就业思想指导符合学生需求,为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和“成才发展道路的选择”等提供了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在就业指导中重点抓好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准备教育,在传授给学生从事不同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为学生适应就业奠定思想基础。把职业技能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标准、择业原则和择业方法,充分认识自我,消除心理障碍,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就业观念,在毕业时能理性择业并顺利完成从职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还能延续到工作岗位,激励学生适应企业员工身份,在工作中磨砺成长。

毕业学生能顺利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能有所作为,对在校生的激励作用将是非常巨大的,对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比任何宣传都有效。因此,搞好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能将学校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4、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为自主创业奠定思想基础

目前,职校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存在落后保守的一面,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浓,同时也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过硬的创业素质。职校毕业生,只要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创业的斗志,就可以在创业道路上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因此,通过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业意识。要充分利用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优势,加强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实现人生价值,对改变职校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合理配置社会人力资源都能起到好的作用。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把就业指导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把就业指导与德育工作结合,就是以就业指导工作为基础,在德育工作中突出就业思想指导。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德育的角度加强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市场意识。二是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文明诚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等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守纪袁职、服务意识以及协调管理能力等。三是把就业理念、就业技巧、政策教育、就业信息指导和日常德育工作、普法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加强学生就业的法制意识,接受新的就业理念。

把德育贯穿就业指导工作的始终,抓好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阶段:一是就业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通过不同形式的就业思想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树立正确的自我实现观、义利观和“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二是求职应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加强应聘态度、从业态度的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地衡量得失,帮助他们准确定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衣着打扮、语言谈吐、礼仪礼节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三是就业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突出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教育。

2、把就业指导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德育课程教育为重点,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就业思想指导功能。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调查、讨论等形式,透彻讲解与就业相关的思想问题。以文化课程教育为基础,把握好提升人文素质、提高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文化课教育目的,促进和帮助专业技能的学习。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导向,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专业课看成是思想教育的延伸、是思想性的深化,引导学生热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

以劳动技能教育为平台,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实现就业的基础,要保障就业就必须根据就业单位或专业对应的岗位标准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技能教育。要及时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等编写对口适用的教材、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时进行教学工作总结和评定,适时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好的教学效果。

3、把就业指导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家长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首位教师,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与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和管理,使职校教育目标和家庭影响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职校教育工作,实现职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要在职校、学生和家长三方面的紧密联系上下功夫,如:职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明确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指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座谈、研讨,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学会根据社会发展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等。

4、把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心理健康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适应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篇(6)

(二)行动导向法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单向灌输为主,教师和教材是权威,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传送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与此大相径庭,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以学生的学习行动为主。实施行动导向,教师不用在课堂上由始至终极力地展示其学识和理论功底,而是把主要工作放在课前的教学活动设计上,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出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简单介绍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之后,把课堂的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通过行动探索学习新的知识;教师退居幕后,提供咨询和辅助服务;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帮助,如仍有疑问,则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2.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企业选拔人才十分重视考察劳动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通过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方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行动导向法提倡采用分组进行项目工作或案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主动与人交流、沟通、合作的习惯,迅速融入小组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当中。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行动导向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要主动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达成任务目标,获得考核成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借阅书籍、与同学交流或主动向师长请教等方式进行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对于学生是终身受用的。

二、行动导向法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局限性需要行动导向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极富政治性和理论性,学生缺乏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易被学生接受的行动,通过参加活动体现个体的自我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老师制定严格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地适应老师,失去了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常常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学生鲜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需将人数众多的学生分解成若干小组,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后和校园内外,有更多的机会使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果。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外实践活动被安排到寒暑假进行,此时教师因正在休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予以指导和监督,学生往往草草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实践报告。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全程督促和指导实践活动,减少了学生抄袭或应付了事的现象,较好地发挥了实践教学的作用。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考核方法需要改进。思想政治课为考查课,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平时成绩+课后作业+期末考试=期评成绩。多数高职院校考虑到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差,将此课程的期末考试设置为开卷答题。教师平时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理论课的讲授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期末开卷考试,再加上平时成绩和课后学生或写或抄的心得体会、实践报告,得出期末成绩。如此,教学实效难以从成绩中体现,既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也不利于教师从考核结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法将考核模式设置为平时成绩+实践成果+理论课考试=期评成绩。教师采用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多,有助于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据此评定的成绩比较客观,既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行动,又能使教师及时发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增加此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行动中主动地学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喜爱学习,任课教师收获工作的愉悦和成就感,有动力提升教学技能,方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三、行动导向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根据行动导向法的基本原理和特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行动导向法在高职细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思路和具体操作实例。

(一)基本思路行动导向教学法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实施具体的行动来学习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与我国传统教学相比较,这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解除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传统使命感的思想束缚,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引导和监督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全新教学观。在制作教学计划、课堂设计、学习考核等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如班级人数、现有总体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着重考虑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具体的学习行动,一切工作围绕着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进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行动做出科学的策划,制定行动内容、方式和规则等,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学习行动。其次,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以个人或学生团体为单位展开行动,遇到困难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尽量不依赖于教师;如若无法解决困难,应及时向教师反映。最后,在学生完成学习行动展示成果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与评价,如有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要求,可在此环节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讲解。

(二)具体做法

1.项目教学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带有具体任务的项目,交给学生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常是跨专业跨学科的,有较强的综合性,绝大部分的工作要求各小组在课后自由支配时间来完成,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共同探索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只进行必要的辅导和督促,同时与学生保持畅通的联系,便于对学生的答疑解惑。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绪论中提到,大学生应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然而在管理相对宽松、课余时间比较多的大学里,不少新生无所适从。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教材的要求,学会珍惜时间学习和锻炼,可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8人,各小组分别设计制作问卷,调查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制成规范的社会调查报告,并在班级活动中进行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教师担当辅导和督促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团队、分工协作完成设计问卷、开展调查、统计数据和制作调查报告。通过参与项目工作,学生能主动发现其他同学的课余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得到经验教训,这样的思想教育比教师单方面灌输更为有效。

篇(7)

职校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跨世纪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成败和国家前途。因此新形势下加强职校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

一、当代职校生思想品德现状探析

职校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心灵纯洁,思想上进。然而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特别是职校生学习压力减轻,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社会,从而在他们身上增添了更多的社会气息。

1.1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可部分职校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职高抱有成见。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拖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

1.2纪律上放任自己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部分职校生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难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吸烟、酗酒、赌博;早恋、泡吧;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勾结进行敲诈勒索、打群架,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1.3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市场经济中各种激烈的竞争,自身成长过程中竞争的加剧,使职校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强化。然而有些职校生常常是讲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讲人生幸福就是个人幸福,从而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

1.4重功利,讲实惠,趋乐避苦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部分职校生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生活浪费互相攀比,虚荣心强。贪图享乐,不讲财富创造,怕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缺乏忧患意识,经受不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二、新形势下加强职校生思想道德教育尝试

当前的职校德育工作目标是育人,所培养的人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较高水平的包括道德素质在内的过硬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让学做人和学技能成为职校生得以全面发展的“两翼”。

2.1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职校生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该采取接纳性强且具有关怀主义的教育方式。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情决定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思考的结果,只有从情感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沟通。教师应定期找学生谈心,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困境、想法、主张,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与其交流,解决思想疙瘩;同时对学生中的积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再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相处。职校生每一个个体都是生动活泼的,他们有思想、有个性。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应把他们放到即定的模子中,要在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造中。

最后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进行自我教育,将崇高的思想道德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将崇高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

2.2加强班级体建设

要真正把人生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就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班集体建设。通过良好的集体舆论、集体风尚,必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导向,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学校应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新生入校抓起,常抓不懈。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热爱自己的学校,并由此上升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热情。

2.3重视学生基本行为规范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来逐渐养成。规章制度实际上是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在具体现实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学生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对职高生的管理要严格,有章必循。有章不循,将造成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行动上的彷徨。

2.4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化人格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就曾对学生提出“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激发个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关心与参与。要摒弃空洞的说教,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参与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化人格教育,也就是促进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和素质的形成。帮助职校生形成稳定而深刻的职业信念,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认识。

2.5健康心理和个性化发展引导

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点就是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形成沉稳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各种让学生表现自己、发挥潜能的机会,要用爱心点燃学生心中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因材施教,适度引导,促进其个性特长不断发展。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程度性和主动性。

2.6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学校也要指导家庭教育,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避免教育思想、教育要求的互相对斥和互相抵消。一是要扭转“重智轻德”的行为,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改变枯燥无味的学风。二是要大胆把商品经济知识引进课堂,努力在“适应”,“服务”上下功夫,处理好“教育的经济效应”和“经济的教育”辩证统一的关系,真正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观念。

21世纪是充满机会的社会,又是充满竞争的社会。时代呼唤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塑造学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见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职校生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大事情。只有我们全方位共同努力,才能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父母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潜移默化,持久深远。比较常见的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家长只一味地要求孩子的学习过得去,不要在外惹是生非,而思想品德、人格成长则较少或不予关注。有些学生是留守少年,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经商,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监护。还有一些残缺家庭,缺少正常家庭的温暖,导致孩子性格的孤僻和缺失。也有些家长本身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思想意识、言行举止直接传导给孩子,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形象。凡此种种,均会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的因素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学校道德课程的开设。德育课程的教学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2.班主任辅导员对班级的管理。班主任辅导员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形成,加强思想道德的提升。

3.各学科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及平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也是重要的部分。

4.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创建文明的育人环境,开展学生喜爱的群体活动等。如上所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主要是社会、家庭、学校等三方面的因素。学校教育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并必须把握的领域。为此,国家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把这项工作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任课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为

在教学课堂上,除了德育教师开展专业宣讲之外,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不容忽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除了放假休息,学生每天都要上课,教师都要授课,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任课教师,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颇有影响力。所以,作为职教工作者,专业任课教师,如何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传递思想道德的正能量,帮助尚未成年的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这是我们所有教师从教至今一直面对并不断开发的课题。我是非德育专业的教师,以自身教书育人的实践而言,有如下两点体会。

(一)对学生的教育要源于爱,以爱为基础这种爱,是理性的爱,它既不是“支配式”“占有式”的爱,也不是姑息、放纵的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孩子。”因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真切的关心和爱护,尤为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喜好,取得他们的信赖,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他们能够欣然接受。记得有一年的元旦放假,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部分住校学生没有回家,他们自发地在教室开歌唱会,并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发了邀请。当时,天气寒冷,我赶到学校时,并未有其他教师前来。我的出现,令孩子们非常兴奋。我与他们一起唱歌,欣赏音乐,随后班主任也赶来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我们与学生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元旦。在这之后,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改变,原来上课说话,不愿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了;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也会来问问题了。当然,我也会不时地与他们交谈哪首歌曲好听,哪位歌手更招人喜欢。事实上,在与学生朋友似的交流沟通中,教师就将自己的思想品味逐渐渗透进他们的心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和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篇(9)

二、学校是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力量

开展发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有助于加强和改进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职学校应该引导中职生们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因地制宜地展开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中职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在实处。其次,要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中职学校在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应该修改课程设置,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上日程,尤其应该教育中职生如何做人。新生报到后,安排入学教育课,加深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认知,稳定情绪,认知自我。不少中职生都是中考失败者,容易自暴自弃,要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了解职业教育是一座桥梁,可以为自己成长提供多条道路,真正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深刻内涵,形成奋发向上,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中职教育者应该依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中职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其它学科课程有机融合,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渗透其中。第三,加强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班主任,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作用。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该踏踏实实地执行好职责和义务,用崇高的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去教育和影响中职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特别是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把中职生的思想工作做细、做活、做实。

篇(10)

(二)荀子道德教育的荣辱观对于荣辱理念的问题,荀子非常重视,他在著作中第一次引入了“荣辱”,并且对荣辱理念进行了非常系统的诠释。荀子认为,事物的兴起必然有其原因,产生荣耀和耻辱,必定与品德是一致的。荀子在《荀子•正论》当中对“荣”、“辱”进行了分类。“荣”包括了道义上和权势上的光荣,“辱”同样包括了道义上和权势上的耻辱。同时,荀子对于“荣”和“辱”的标准和区别做出了一定的阐述,将道义放在首位,将利益放在最后,就是光荣;反之,以利益为先,将道义放在后位,则为耻辱。荀子对于荣辱的判断是以利和义之间的关系为参考。荀子认为,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是喜好利益的,最不过是他们获取利益的方式不同。所以,荀子并不反对人追逐利益,但是要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得,荀子的这种思想比孔孟关于利和义的观念更加先进。

(三)荀子道德教育的礼仪观对于礼仪,荀子非常重视。。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主动追求。如果对这种追求不加限制,则会造成混乱,让人陷入到困境当中。所以古代的帝王为了避免混乱,则通过制定礼仪来对人们进行约束,控制人们的欲望,通过正当的方法来满足人们的追求。

二、荀子道德教育的目标

(一)荀子道德教育基础目标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告诫人们,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经过不断的磨炼,约束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举止,对待风俗习惯要小心谨慎。“君子”是荀子认为的道德教育的基础目标,首先,君子应当具备了良好的道德风貌,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将良好的道德风貌发扬下去。其次,君子还要具备诚实和谦逊的品格,以“礼”作为行动准则,谦逊对人。而且在一定的时候,君子还要展现出自己诚实的品格,不畏首畏尾,在自己具有优势的方面,要宽容他人,引导他人。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向他人学习。再者,君子具有独立的人格魅力。君子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感染他人,成为别人学习的标杆。

(二)荀子道德教育的理想目标荀子道德教育的理想目标以基础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荀子认为,当一个人成为君子之后,还要不断注重道德品行,通过努力,达到“圣人”的标准。在荀子眼中,圣人是一个理想的境界,遥不可及的。但是,还是要不断努力,向着“圣人”的方向努力。对于圣人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具备个人的处事原则,话出有理,行为体现礼仪,能够控制危险局势,面对突发事情时临危不惧,能够非常灵活地处理各种事情,但是却坚持着个人原则。其次,要具有独特的才华,要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获取更多的知识,深入研究知识,广泛博览知识,通古晓今。最后,还要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荀子看来,圣人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榜样,既具有品德,同时具有地位。

三、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具备层次性荀子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君子”和“圣人”,这样的道德标准带有一定的阶级性,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但是,我们可以吸收他在道德教育中实行分层的先进思想,对于我国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前,我们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也要考虑到时代的背景,同时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差异进行分层管理,不能对所有人实行同样的标准。其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把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理想目标。这样教育工作就有章可循,受教育者可以循序渐进,从完成基础目标开始,不断通过教育来向理想目标靠近。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设置的基础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做一个平凡的、健康的人。而对于理想目标的设置则是做一个要具备崇高的理想、要成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模范的人。

(二)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重要性首先,要看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荀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恶”,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同自身的“恶”进行斗争的过程。所以,人都必须要加强学习礼仪,通过礼仪来约束自己。如果不通过主观努力,就很难达到克己的效果。在当前,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中出现了很多追求利益,追求权力的现象,许多人为了无限度的私欲铤而走险,道德沦丧已经成为社会常态。这就要求人们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作为人,必须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其次,要看到在人才培养中,道德所发挥的作用。在教育工作当中,教育者自身的言行和人格对于受教育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让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人格,前提就是要塑造出教育者的健全人格,让教育者具备人格魅力,这样在培养受教育者时就能够起到榜样作用。同时,教育者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受教育者身上有“恶”的地方是正常的,教育者不能因此对其全盘否定,甚至将它贴上“恶”的标签。也就是说,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会遇到少数品德不端正的学生,但是不能以此对学生进行全盘否定,认为该学生就无法挽救。教师要思考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满足了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

篇(11)

一是理论上脱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应该遵守教育的一般规律。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且以哲学理论的高度来教育学生,使大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与自身的学心、生活没有关系。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大课形式出现,宏观的教育方式势必会将理论与实践越拉越远。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则避免了这些情况的出现。二是内容上的脱节。心理疏导注重学生个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心理障碍和思想矛盾的化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重视理论上的说教,而不从学生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实际问题出发,所以无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单一的教育形式必然无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2.校园心理疏导机制不完善

一是缺乏系统的疏导机制。目前大多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学生获得心理疏导的管道不畅通,学生遇到困惑后无法通过一种合理的、便捷的管道,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压抑的情绪就会逐渐积累,久而久之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二是心理疏导队伍薄弱。高校学生队伍庞大,所以心理疏导机构要有一定的规模。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不够顺利,心理咨询室较少,而且一部分心理咨询教师是非专业的,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另外,高校的心理疏导设施也不健全,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如咨询室里的物品设置和颜色环境不够合理等,这些都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并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找出学生产生心理矛盾的根本原因,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疏导策略,尽可能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消解不良情绪,引导其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转变教育方式,注重受教育者的感受。情感互动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理论灌输的不足。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越融洽,教育效果就越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思想政治与心理疏导的结合,关心、尊重学生,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品德高尚、思想先进的人。

2.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一是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通过学心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实施针对性的疏导。此外还要改变重理论、轻心理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对象的沟通和了解,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二是心理疏导的“专业化”。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问题来设置心理咨询部门,通过针对性的疏导有效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对于自卑的学生应由专业的教师来疏导,以提高学生得获自信的成功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三是课堂渗透式疏导。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是育人好的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名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以说,在教书育人中,要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观念。各科教师课堂渗透与正面的疏导教育相结合,从而形成一股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