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阅读技巧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3: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阅读技巧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阅读技巧论文

篇(1)

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来高考的重头戏。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侧重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始终是分值最高的一个题型,故有“得阅读者得天下”之说。

随着近几年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理解题更强调对阅读速度、知识面和理解能力的考查,试题变得越来越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科普、新闻、广告甚至图表.在各类体裁中,议论文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文体,因其信息承载量最大,选材偏离生活常识,阅读量最大。阅读本身要求速度快,议论文中词汇、句式又高级复杂,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文体的恐惧。因此,学生在扩大视野、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有必要掌握一些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在阅读理解这个重头戏中一锤定音。

论文往往有观点,有事实,逻辑性强,命题往往从事实的有关细节及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表达意图等方面着手,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定能力。所以学生要培养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或者说根据情境(某几句话能读懂的)能揣测作者的意图。议论文的阅读同其它体裁的文章阅读一样,可以有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定、词义理解等几种出题方式。对此我们提供以下几种解题策略与技巧:

一、重视文章标题,找准全文主题句,把握文章主旨

标题往往是全文的主题,审视标题,有利于理解全文,提高解题效率。主题句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根据主题句既可以知道文章议论的是什么,也可以知道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议论文题材偏难,但其框架一般都很清晰,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交替使用正面和反面的论证方式。通常,先总说现象或观点;其次,正面陈述、反面论证;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再次总结文章。通常主题句会出现在文章的首句或句末,在这些地方要多留意表示归纳的词汇,也可以在具体事例之后或之前的表示观点的陈述句中寻找。

二、细读文章,注意文章细节理解

除主旨题外,细节理解题也是阅读理解题中的基础题,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的具体事例、数字、时间、地点等的理解。经常出现排序题(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序),图表题(按文章内容找出正确图形),正误题(依据文章内容对所列的陈述进行正误判断) 对这种题型,无论细节题如何变化形式,立足点都应是从文章中找出相应词句作为依据。虽然答案中有的细节在文中很清楚,但可能与问题无关。细节题的破解一般用寻读法,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比,有根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假如问题采用的是反向思维,题中含有not或except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则要更加留意。此法可以加强阅读的针对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做此类题目还要特别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英语中有许多功能词。

三、理解整体语篇,掌握作者意图

做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整体语篇的同时,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正确的推理判断,站在作者的视角,而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从而走入误区。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与主题句,段与段之间通常有过渡词语连接,承上启下,使文章行文连贯。有时文章还会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推理上运用较高级的手段进行组编。要想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全篇的文脉,即句内、句间和段落间的修辞手段或逻辑关系。作者往往在构思语篇前总要进行预先设定: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读者可能与自己共同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思想见地和需求欲望等,然后设计一些隐藏在语篇深层的"潜台词"。因此,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利用主题句进行推测,揣摩文字背后作者的意图,运用背景知识去挖掘文章深层含义,从而正确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认真体会文章的语气与感情基调。

篇(2)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关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许多语文教育的老前辈都有过重要论述。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里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他认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于工作只做了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更不应该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得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缺乏甄别力,读物良莠不齐,一项调查显示46.7%的初中生和35.8%的高中生课外阅读以消遣为目的,在中学生购买的报刊图书中,知识类书刊占55.6%消遣类占44.3%。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阅读水平的制约,审美能力较差,搞拒诱惑的能力差直接造成了读物的优劣不等。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的选择,大多数都是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由于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及不上阅读的效益和质量,不能充分发挥兴趣阅读的作用。

3.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图书资源匮乏,难以得到优秀读物。这也是制约中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投资于语文学科的并不太多,大多集中在“习题集”、“题典”上,很多的课外读物是仅仅有几本“作文选”。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以指导。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而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少数教师甚至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成也会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2.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阅读。也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任务式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书。在书目内涵的把握上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

(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掌握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得方法指导,教会学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东西。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读书须思考。

(2)读书方法点拨。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三大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结果,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事实上,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语文教学效果,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

参考文献:

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名著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正如所说:读《三国演义》,可以领略到诸葛亮口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能学习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许多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情节精彩,主题深刻,是文学之精华。因此我认为: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到名著里遨游,让名著知识伴随学生,定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可在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山区中学,老师应怎样引导好山区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呢?这是重要而又难执行的任务。下面,谈谈我在此方面探索出的一点思考与方法。

一、根据现状要创建阅读名著条件

1.山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目前山区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⑴教学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经调查,学生除了作文选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大工,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山区镇连一家正规的书店都没有,就是想买书、租书,也没地方。⑵很多家长和部分教师只热衷于教科书,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教育或不允许学生阅读课外书籍;⑶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看动画片、看球赛或电视剧。而对名著却不感兴趣,不想看。⑷缺乏引导,名著难以理解,特别是半懂不懂的文言文名著和外国名著,许多青少年无所适从。

因此,对于山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我们在高度重视之余更应明确: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通过有效途径,来开辟学生学习的新天地,开拓学习知识的新领域。

2.利用一切资源,创建阅读名著条件

⑴是以学校的图书室为主要阵地,鼓励学生到读书室借名著来阅读;⑵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找或借,凑几十本书。学生就可以有书可读了;⑶利用上网查看。个别同学家有电脑的,并提醒学生上健康的网站如:教育服务网等;⑷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联系,如:用至家长信,让家长了解阅读名著的好处,赢得家长的支持,尽量为子女提供名著书籍与阅读时间。

二、培养兴趣,使名著阅读成为学生的强烈愿望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名著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教师和同学推荐名著的好片断读给大家听,或选取一些合乎学生心理特点的影片看,如《真假美猴王》、《醉打蒋门神》等。让大家去感受其中的情节。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把喜欢的名著阅读材料向同学们介绍。这样做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发挥读好书的作用,形成榜样和竞争的力量的氛围。

2.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人物介绍和名著知识竞赛等。形成学生学习强烈的心理动机,从而引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3.开展名著阅读比赛和成果展览。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评比表”,一月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总结,看谁读得多,看哪个小组读得多,并做到持之以恒。可以借用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知识竞赛、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以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也可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热情,又能让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名著。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1.轻松读得,富有实效。培根在《论求知》中说过,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名著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朝花夕拾》一本书,常常是先浏览一番其中的十篇作品,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描写百草园景物的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⑴作摘抄。将读物中的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精彩情节、名言警句、分类地抄在卡片上。经过选择、抄录,这些材料就成了自己的财富,以便日后查阅、使用。⑵作批注。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在正文、两旁加批注,以助理解和记忆。⑶作笔记。这是与写作练习结合的一种方法。阅读后,写出提要(或提纲)、读后感等,把阅读所得加以提炼、概括、系统、引申,最后整理成一本本的读书笔记,如《随感录》、《名言警句》等。这样从中真实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提高文学素养。学生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总之,山区语文教师应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把通向语文知识名著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引领学生逐步学会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让名著伴随学生左右,体验名著阅读的乐趣,使山区学子从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从而收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张俊.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4)

初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因此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注意语文知识的强化积累,更要注重在阅读课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自己的文化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而阅读课程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收获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课程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所以在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对语文课程知识和教学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指引学生选择正确的书籍,为阅读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完善,现阶段学生选择学习材料和搜集相关知识的渠道已经大大的便利化,而正是这种便利化使得初中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为学生列出相关的书单,例如根据鲁迅先生的课文可以为学生推荐《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并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现在网络书店中为学生寻找最为合适的版本,进而可以在书单中丰富书籍的信息,为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提供最具有指导性的帮助。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方面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来选择与课程学习相同步的阅读材料,另一方面,在阅读材料丰富的前提下,其阅读课的收获也越来越多。

2.指导班级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的制作工作,为阅读知识的有效应用提供保障

阅读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其学习的收获不会通过测验、背诵等形式来进行强化。而正是这种实际的情况往往会导致部分学生在阅读课后很快的忘记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而阅读课的教学往往只能变成一种形式教育下的摆设,学生通过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并没有获得有效的知识拓展。在这一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自己的能力有效的指引学生进行阅读笔记的制作,虽然在前期,部分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的繁重,其阅读笔记的质量不会太高,但是在长久坚持后,只要阅读笔记习惯养成,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就能有效的保存,而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阅读知识的运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阅读笔记的制作不用局限于基本的格式,教师要适当的调整对阅读笔记的区别,一方面,学生可以以经典段落摘录、书籍介绍记录等进行阅读材料的有效记忆;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感悟的写作。这些方式进行阅读知识的记录可以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有效吸收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己对于段落写作和文章概括的能力,进而在阅读课的开展过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就能获得课程以外的学习收获。

3.强化学生的课堂交流,为阅读课学习效果的强化提供有力的渠道

篇(5)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除了要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外,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通过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阅读理解题的解题应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1.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1)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体裁。答题时切忌还没完整的阅读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阅读原文时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一种是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 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3)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要找到阅读理解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直接提取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试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话作答,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原话作答的,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就是挖掘出文中隐含的信息和深层含义然后作答。

二、审真审题,定向扫描

阅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语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目,把握题目要求,即是把握题目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目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目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目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

1.弄清题目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目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目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目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目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目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篇(6)

结合现阶段一些中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上的表现,人们不难发现,学生群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有一致性。比如,由于学生的阅读量有限、正确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他们的阅读速度较慢、质量也并不高。有的学生在读完一段文章之后并没有太大收获,在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时,很难提炼出文章主旨、主要人物关系以及文章框架等等。这些现象证明学生并没有在阅读过程中动脑思考,也并没有使自身各个机能调动起来,因此,这段时间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长此以往,人们很可能会在阅读中以及日常学习工作中难以集中精力,并且看问题会更加孤立、片面,难以把握重点。不正确的阅读所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学生时代人们可能只是遭遇低分的尴尬,在以后的社会环境以及职场之中,人们往往会容易陷入偏执、扭曲价值观的漩涡。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纠正学生的阅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阅读技巧培养教学的主要方向

1.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积累。学生在阅读技巧上的缺失往往与相对薄弱的阅读体验有关,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且长期的积累。所谓技巧并没有标准的定义,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都是在长期的、大量的阅读实践之中积累而获得的。这些技巧也往往与个人的学力、知识储备、甚至性格偏好有关,比如有的人愿意关注时事类文章,有人愿意品读小说散文类作品;有的人愿意在晚上安静的读书,有的人喜好在白天与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因此,老师们想要让学生迅速的建立成熟的阅读模式和技巧,还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增大阅读储备,多读书、读好书,适当地为学生推荐书目,或者督促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从而帮助他们形成量的积累,并从中获得阅读的与满足感。

2.强化多种阅读方法的灵活应用。一个人的阅读技巧除了依靠自身积累,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借鉴,比如快读、跳读、精读、找关键词、看表达方式等等,而对于不同技巧的选择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境。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确定全文的基调以及文章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老师以及学生能够对阅读技巧的选用有所依据。比如对于简单的叙事文来说,学生可以直接把握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对于涉及人物较多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梳理人物关系的方式辅助理解;对于寄情于景的文章,人们则需要结合景物意象与意境,并深刻解析作者的创作背景。由此可见,对于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加强素材积累,还需要老师在技巧选择上给予合理的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精准的阅读。

3.鼓励学生进行读后表达。实际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涉及的阅读理解等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书面或者卷面上,他们在过程中的思考与二次创作才是其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着力提升学生阅读技巧与阅读水平的同时,老师们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后的表达,这不仅仅是对学生阅读思考的检验,更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手段,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段简短的文字、几分钟的演讲,也可以是一个文字作品的诞生。这种逆向的刺激不仅利于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为其阅读理解拓宽思路,防止思维僵化,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贡献将是巨大的。阅读技巧与写作技巧实际上都是相同的,学生的主动表达不仅是对老师同学们的演说,更是与文学作品的对话。

篇(7)

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议论文的教学,强化对议论文知识的解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议论文教学的意义。学生在对这一类型阅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是中考失分的重点,并且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面的接触议论文,所以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关键。由此可见,议论文的教学主要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帮助学生提高中考成绩,另一个则是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分析能力,减轻其今后学习的困难。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议论文教学虽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有所不同。语文教师在采取学的同时,也要兼顾一些个性教学,针对学生遇到的差异性困难给予有效的解决。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3. 对学生难以掌握议论文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与部分语文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认为学生在学习议论文方面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进行议论文阅读的分析以及议论文的写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接触议论文的时间较短,在初中教育的前期和中期都没有为议论文教学打好基础,因此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二、注重文本分析,培养阅读技巧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础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对议论文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对文本进行阅读,采用精读的方式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并对结构有一个初步认识。其次,要适当地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给学生,以此来减少学生阅读方面的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采用灌输的办法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而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一些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并且得心应手。

三、引导阅读习惯,加强文本赏析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应提倡学生多多进行语文阅读,并且借助语文阅读的展开,提升学生对议论文的掌握程度。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抽出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议论文的阅读。选取的文章不仅要适宜学生阅读,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让学生阅读后可以对今后的写作或者阅读分析等有所帮助。其次,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美文佳作让学生积累或者背诵,以此来弥补学生议论文写作方面的不足。第三,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正确地对文章进行阅读,提升文章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例如,让学生养成书写阅读笔记的习惯或者让学生注重阅读过程中材料的积累等。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文本的欣赏能力,这属于文学素养的一部分。通过欣赏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议论文的精妙之处。常见的培养方法有两种:一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指出文章中的优美之处。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给予文章合理的评价。

篇(8)

尽管在专业文献研读的课程中,教师总会要求本科生在日常要增加对学术论文的阅读量,这对于本科生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逻辑、专业术语和写作模式颇有益处,但部分本科生却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本科生的阅读量不足的突出表现之一在他们呈交的各类课外学术研究课题申报书中可见一斑,如申报书中基本上没有文献梳理与述评的部分,研究问题的提出缺乏必要的文献基础,研究的内容与现有研究的关系没有涉及,甚至有些申报书连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具体研究内容是什么都模糊不清,等等。虽然有些本科生的课外阅读量较为充分,但就阅读的内容来看,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实用性较强的期刊与文献,例如行业动态、管理实践等,而对于那些学术味道浓厚、最具学术权威性期刊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了解却置之甚少。就阅读的深度而言,他们一般只会浏览论文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等内容,对于论文的具体内容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技术等却基本都一一略过。总而言之,本科生的阅读量仍较为缺乏,阅读深度过于肤浅,而且多为短期行为,缺乏对权威文献的精读与思考。

1.2学术论文研读技巧缺乏,研读能力薄弱

在工商管理专业文献研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常常抱怨不懂得如何检索学术论文,而且学术论文中的专业术语繁多,内容晦涩难懂,尤其是不少工商管理研究的前沿文献属于令不少本科生阅读前就心生畏惧的外文资料,不同文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难以把握,对文献的发展脉络模糊不清,这些都说明了他们尚未掌握学术论文的研读技巧缺乏,研读能力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他们没有在认真领会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的资源自选主题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从而未能形成实用的文献检索技能;第二,他们对学术论文里提出的研究问题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没有感性认识,不明白其要解释的管理现象的概貌和细节,从而难以理解论文作者研究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重要性;第三,他们对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了解较少,对学术论文中各部分的作用不明确,从而难以捉住学术论文的精华部分;第四,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众多专业学习中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把握不到位,从而难以读懂学术论文中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内容;第五,虽然目前本科生的外语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他们往往缺乏对专业外语的系统学习与训练,从而对专业词汇以及专业文献中出现的大段长句、难句感到无所适从。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的改善对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文献研读质量的提升。

2.1优化课程考核评定方式,促进本科生对专业文献的研读意识和习惯

目前专业文献研读课程的考核往往是形式大于实质,其对学生研读专业文献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往往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成绩评定方式,以改变本科生对专业文献研读课程的学习意识与投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加大专业文献研读成果(如书面汇报、课余练习和课堂陈述等)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中的比重,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文献研读习惯和意识。由于大部分本科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必修课成绩,因此教师在平时成绩的评定上加大对学生专业文献研读成果的奖励力度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研读专业文献的兴趣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启发和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在期末考核中设置一些与专业文献推荐清单中所列内容直接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考前复习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记忆和理解,促使学生在考前复习中进一步巩固对工商管理专业经典论著的融会贯通,从而促进他们在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专业文献的研读意识和习惯。

2.2提供专业必读书目的详细清单并规定阅读汇报的内容,以加强本科生学术论文的研读量与研读深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学术论文的研读量与研读深度,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向学生提供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推荐研读著作及论文清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该清单中选择规定量或以上的著作和文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分阶段研读这些著作与论文并定期以个人作业或小组作业的形式提交研读汇报,研读汇报主要可包括以下内容:研读著作或文献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不足之处及其改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详细审阅这些研读汇报并据此分析学生研读专业文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在课堂上澄清这些问题以及提供正确的研读指引,从而有利于切实改善学生的专业文献研读深度。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形成制定选题的文献综述,文献梳理与述评有助于扩充学生的研读面,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专业研读量。

篇(9)

说明文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以看出,中考说明文的阅读考查同记叙文和议论文一样,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注重选材的教育功用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要正确地解答说明文的阅读题,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值得学生重视的。

一、区分说明文和议论文

学生往往分不清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议论文,所以常常在解答“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的题时,解答为“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议论文的知识,因此,首先应该弄清文体。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基本的表达方式,说明事物的特征和阐明事理的文章。而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的文章。

二、熟记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弄清说明文的对象,把握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题目,即“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有悠久的历史。

1.理清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一般情况下,时间、空间顺序都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如,表时间顺序的名词有:从前、如今(现在)、以后,或者直接用具体的×年×月×日等。表空间顺序的名词有: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等。如果没有标志性的词语,我们一般可以判断成逻辑顺序。还有事物说明文多为时间、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是逻辑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形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应抓住中心句和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熟记常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此外还有引用、摹状貌、作诠释等。

特别不要把“作比较”说成是“对比”,把“打比方”说成是“比喻”。同样一个句子,在说明方法的解题中,应叫“作比较”或“打比方”。而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的解题中,才答成“对比”或“比喻”。也就是答题时,应认真审题,切记不要答错了知识的归类范畴。

4.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准确周密,从语言的风格上还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之分。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题,一般有以下八类:(1)找准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2)概括说明内容,提取相关信息。(3)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结构。(4)掌握说明方法以及作用。(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6)认识感悟。(7)分析列举。(8)归纳探究。

在这里,我不想一一去解说,我只想谈一下学生答题中的一些常见错误,教大家一点答题的技巧。

例如,在解答说明方法的题目中,有学生经常写错别字,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据”,写成“例数字”。不要看只有一字之差,你写错了一个字,这一分你就没有了。“例(lì)”是可以做依据的事物的意思,是一个名词。而“列(liè)”是行列,排成的行等意思,是一个动词,怎么能混用呢?

还有,在解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会使用效果词,也会使得分大打折扣。现在我把常见说明方法的效果词总结如下:(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4)作比较,强调突出了……(5)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6)下定义,严密准确地说明

了……。

篇(10)

1、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为2019年6月20~22日(其中体育与健康考试时间为2019年4月)。

2、考查科目考查时间为2019年4月。

3、考核科目考核时间及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自行确定,2019年4月底以前结束。

答题技巧

1.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部分,一定要看清楚题干要求,关注“错误”“正确”“相同”“不同”或“面”等字眼,认真阅读完4个选项再答题。古诗文阅读题要注意课内外知识的迁移,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综合性学习题要审清是否需要表达观点,并在题干中找到自己的答题角度。

2.阅读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要结合具体内容、遵循文体知识要点规范答题,重要概念不能写错别字。

记叙文阅读先要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认真审题,根据考点要求进行针对性作答。答案要条理清晰,参考题目分值作答。关注结尾段,把握文章主旨。

议论文阅读要找准论点,准确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把握论证思路,遇到“个性体验及感悟”类开放性题目,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需结合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述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篇(11)

每次考试后,总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道题会扣分?究其扣分原因,有一部分是学生理解能力不足造成的,但还有很多学生是明明知道答案但忘记表达而造成的,答案显得不周全,这其实是学生不懂答题技巧。比如“指出引用论证的作用”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只答“证明某观点”,这样答是不周全的,如果给学生总结一个固定的答题模式,如“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地证明了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样表达就比较全面,每个得分点都可以兼顾,也方便学生记忆,答题时不会丢三落四。翻阅中考答案,都是按要点给分,各地答案要点几乎一致,但因教学中没有总结统一的答题模式,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很有必要将如何提高议论文阅读答题效率作一些分析,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答题效率。

二、提高议论文阅读答题效率大有可能

虽然阅读理解现代文难度很大,而且初中学生阅读能力不够理想、感悟能力有差别,但阅读能力不是不能提高的,也不是完全靠自悟的。如果能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使学生学会方法就能提高得分率。因为与记叙文、散文、小说相比,议论文文体中规律性的知识较多,如果教师在这方面做好功课,相信绝大部分的题目是可以总结出答题模式的。如“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授人以渔”的。

三、提高议论文阅读答题效率的措施

对于如何提高议论文阅读答题效率,我们的做法是:以阅读能力点的复习为核心,以解题方法的指导为重点,以中考题目类型训练为主线,来贯穿整个议论文阅读教学复习的全过程。

首先,应该了解中考对议论文考核的要求。中考考题议论文阅读主要考点为:

①寻找议论文的论点或观点;②弄清议论文的论据及其作用;③依据要求补充相关内容(论据),删去相关段落(论据)可不可以,说出理由;④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过程及其作用;⑤理清议论文的结构与层次;⑥理解议论文中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⑦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⑧分析议论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⑨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⑩联系生活,发表见解。

只有紧跟大纲,以阅读能力点为核心复习,才会少走弯路。

其次,要以解题方法的指导为重点,以中考题目类型训练为主线,来贯穿整个议论文阅读教学复习的全过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笔者先在议论文教学单元中下功夫,如围绕中考考点,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和探究;然后进行专题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先挑选几个议论文片断让各小组学生练习,当然这些练习中几乎覆盖了笔者想归纳分析的主要题型,小组同学完成后师生再探讨最佳答案,自然而然对典型题型进行题型分析。如“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这样的题目恰恰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也是考试常见题型,如果教师帮助学生按“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什么事例(也可能是从正反两方面)或者什么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某某结论”这样的解题思路训练,告诉学生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为:第一步找出文段的论点;第二步要找出文段的论据,明确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第三步判断剩下的内容是不是对观点做进一步分析;第四步用好连接词,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关联词把语言组织的准确、简练、通顺即可。再让学生在其余几篇议论文阅读片断中有意识地找出同样类型的习题,看看这类题型是不是不止一次考到、是不是应该重点关注。

第二,通过实践探究,总结和积累出完成阅读练习的一般规律: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大意,基本领会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见解、主张。

(2)逐行扫描,浏览思考。迅速把握统率全文的中心论点,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

(3)题文对照,分点突破。结合题目要求,仔细阅读原文中的相关内容,将平时所积累的有关知识运用起来,通过筛选、梳理、比较、辨析和判断的思维过程.找到已有知识、文本材料和试题要求的链接点,然后运用简明、精当的文字完成答题。

(4)验证复核。根据题目要求对已成答案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复核,看答案内容是不是符合题目要求,能不能兼顾分散于原题各处的测试要点(包括文字数量方面的限制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题步骤,以往在这一方面因注意不够而失分的考生很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