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美术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3: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美术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美术教学

篇(1)

在担任了多年班主任后,第一次以科任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对我来说真是不容易,虽然充分备了课,但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我开始半真半假地忽悠:“同学们,我毕业于专业美术学院,多年学习绘画艺术,希望在我的带领下,能使同学们的绘画技巧和欣赏能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我看到了学生那崇拜的、羡慕的、期待的目光。从这一刻起,开始了我漫长的、快乐的、有意义的美术教学生涯。

在2003至2006年间,我对人美版教材从头至尾细致研究了三遍,每一节课在第几册第几课,主要学习的美术基础知识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都能如数家珍。我摸索出能够张扬自我、适合学生的美术教学方式。首先是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范画的制作、课件的整理、授课环节顺序的推敲。在课堂中,以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从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注重师生的双边关系,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常利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范画、图片、故事、游戏、音乐等刺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更融洽。更为关键的是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在美术课中,我经常提前做好奖牌、头饰或买一些小粘贴,有时也拿自己的范画作为奖品,用来奖励课上兴趣浓、表现强、有进步的学生,有时我还把图书室下架书中的图片剪下来稍作装饰作为奖品,鼓励学生。记得一次一名学生在课下把自己画的一幅鱼拿给我看并送给我,我说:“真棒,鱼儿活泼、生动,好像在跟我说话,既然你舍得送给我,那我送你一个我自己制作的小星星吧!”这个学生却说:“老师您能下次上美术课时送给我吗?”是啊!虽然是同一个星星,同一行为,但是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结果就不同,面对公众的奖励更有意义。送是教师的意愿,得到奖励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我从不吝惜我的奖励,奖励不仅仅是物质的,可以是简短的话语、赞许的微笑,或是摸摸头、刮刮鼻子,都是温暖贴心的奖励,更是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每上一节课,都把好的作品收集起来,在长期的积累下,至2008年9月,我们有了自己的美术室,由于农村校房紧张,领导给我不到20平方米的地方,我很知足,那里所有的东西都出自师生之手,陈列作品内容丰富,有蜡笔画、水粉画、吊饰、废物利用、手工制作等,同时为每年参加市里举行的美术大赛做好了铺垫。在长时间的训练后,在校园、班级艺术文化中,学生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个个都是小画家,个个都是巧巧手。

通过这么多年的美术教学,我发现,美术学科的作用非常独特,美术教育对美德具有促进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学生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美术课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人的审美感官主要靠的就是我们的视觉,通过视觉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美的东西,当然也能看到一些不够美的或不太美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技能,让他们对色彩有感知能力,对形状有感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

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在办公室里,最乱的就是我的桌子,上面下面都让我摆布满了,今天弄个彩球,明天弄个灯笼,后天做个籽粒粘贴的,总之只要有空闲,我就开始琢磨,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通过这几年的锻炼,我还有几条经验与我的同行共勉:

一、每次新学期开始,我们的第一堂美术课都要布置学生准备物品:图画本(两个,练习本、作业本各一个),彩笔(可油画棒,可水彩笔),美术书。每人准备一个大纸盒箱放在家里,把平时见到的废物(纸盒、瓶罐、雪糕棍、废彩笔、破损玩具等)搜集起来,以备在上手工课时用。

二、欣赏课时,一般利用电教室完成,图文并茂,加深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绘画课一般三年级以下的一课时完成,每个学期要求学生至少用4开纸画一幅创作画。在本节课下课前布置下节课需要的物品,做好准备工作。

三、欣赏表述课与班主任交流、沟通,多方面发挥学生特长,比如,四年级《四季的色彩》一课,以对每个季节的描述为重点,要结合平时课文中的良言佳句进行表述,做到多学科的综合,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的另一种授课方法。教育学生经常看《小神龙俱乐部》节目,欣赏、观看、学习尼尔布坎南的创意作品,感受各种形式的表现,无形中体验审美的快乐,多角度理解美术的含义。

篇(2)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在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中,构思设计——铅笔绘出草图——定正稿一一上色一一整理画面一一完成。学生从设计构思到绘制完成一幅作品所花时间较长,再加上对手工绘制的技术要求较高,花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对学生来说,好的构思设计不但代表好的设计作品,它还包括有高超的技术表现能力,对此也是在应用设计课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代电脑美术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问题,因为电脑有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和文字处理功能,可以直接按自己的设计指令,绘制出自己满意的图形、文字也为和色彩,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绘制质量。在以往如果在完成后的设计作品不满意,需改动一下,那就等于重新绘制一张新的作品,而此时有了电脑,你就只要在原来的作品上用各种应用工具,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省时省力,而且可用更多的时间追求创意和效果。

篇(3)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学校美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美术学科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染性,是奠定学生审美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美感、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学科。

在学校美育中,美术教育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体现美育目的的深刻性

郭沫若同志说:“类社会的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在这里,郭老师把美育看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之。那么学校美育的目的就是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实现分配的人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美术教学正是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艺术家邓肯说:“艺术是……人类精神上的美酒……,人类需要它需要水和面包。”美术的贡献于教育的意义在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其形象的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优美而完美的艺术形式深刻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激发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体现美育任务的全面性

美术作为具体学科,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形象性、可感性、物我交流性,因此在校园美育中与其他学科相比要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全面地体现着美育的任务:培养审美能力,感受美的事物;提高美的鉴赏水平,欣赏美的世界;按美的规律来培养创造能力,创造美好生活。

在教学中,我校根据美术大纲,曲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美术理论的讲座,请专家讲学,欣赏名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生等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受力。坚持开设美术的欣赏课进行美学理论讲座,用马克思美学理论讲座,用美学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用无产阶级的审美标准去鉴别美丑、善恶、是非。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审美理想开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情感和想象力,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锻炼驾驭形式的艺术技能。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注重学生到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校近年来,在全国、省、市的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和创新科技大赛中连续取得骄人的成绩。

三、体现美育内容的广泛性

美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的教育,进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塑造美的心灵、升华精神境界,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积极性。

艺术是美的精华,如果说:自然美侧重形式,社会美侧重内容,那么艺术美则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美术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生活。美术,通过线条、色彩、造型等表现手法创造出诉诸于视觉和艺术形象,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要以美术实施美育,不能不分析把握其美的因素,从而恰当地选择美育点,顺利完成学科美育任务。恩格斯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握美术的艺术技巧,分析体会千资百态的艺术结构、艺术表象中蕴含的丰富的审美价值。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切都美而和谐的人。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159-01

目前,国家并没有规定义务教育内有美术科目的考试,中考也好,高考也罢,美术离这些都遥不可及,再加上美术课较少,一些初中高中甚至一周仅有一堂课。因此,也就给了美术老师们一些理由,课堂上糊弄了事,拿起教材来随便讲几句,并不在乎学生们听没听懂、喜不喜欢听,便草草了事,更不用说实践表现课了。而我个人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却有不同的认识。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感官触觉上体现更多的视觉,光凭文字是难以理解美术某些内隐的东西,还需要掌握住实践技法,才能完善美术的意义。假如美术能用文字来表达,美术存在的权力就丧失了。因此美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一 什么是“术”

当下,多数高中美术课都以“美术鉴赏”为主,虽然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几大模块,但多数学校还是以教材为主。在这里,我想说美术教学不能仅拘泥于教材,更要注重艺术实践。我认为这种实践便是我所说的“术”。美术是“美”与“术”的结合,我渐渐意识到实践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现如今的大多数美术课中,欣赏课占着主要地位。教材“美术鉴赏”更多的侧重于理论,对艺术实践涉及较少,往往使一些教师们对实践课忽略不提。艺术实践是“美术”二字中不可缺少的“术”,是掌握艺术技法不可或缺的一个途径。

二 “术”的意义

“美”让我们懂得了欣赏,感悟了世界的精彩。而“术”的重要性又表现在哪?通过艺术实践,我们理解表现艺术的技法,真实体会到线的轻重、粗细、徐疾所产生的韵律和节奏感,体会到“墨分五色”的意义,体会到墨与色的浓、淡、干、湿在宣纸上相互渗化、交融而产生的丰富变化,体会到笔、纸等材料不同的肌理效果,体会到构图、形体、结构、体积、空间等艺术语言构成画面的重要性。这些深刻的“体会”,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技艺财富,我们还能更深入地进行美术鉴赏,它与“美”相辅相成,让我们在艺术的殿堂里尽情畅游。

篇(5)

引言

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过去的美术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同时,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难以得到学习上的满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地转变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民间美术教学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利用图像表达自我的能力,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民间美术教学的深层次的研究,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整体的教学水平。

一、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造型以及色彩上来看,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我国众多优秀的创新文化大都蕴含在了民间美术中,让学生能够从对美术的学习中了解到更多我国传统的文化。窗花就是一种民间文化,窗花是以红色为底版,其形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些小动物之类。再例如,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服装,这主要是因为民族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民族服装的风格、颜色以及图案等都能够将民族精神进行一定的展现,并且其中也包含较多的知识以及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

(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创造是一个民族发展以及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能够促进民间美术不断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民间美术进行初步了解以及学习以后就能够按照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对其进行再一次的创造。民间美术中蕴含了我国众多的传统文化,能够大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时代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众多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负面的东西。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都十分单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心理不够成熟,十分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受到了“网红脸”的影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念也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很多小学生上学时就打扮得十分成熟,这都不契合他们的年龄。民间美术中所涉及的内容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是我国多年文化发展中保留下来的,这些文化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

二、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6)

初中在校学生年龄常在十一二至十四五岁间,由于课程科目比小学的不断增加和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在不断丰富,动手能力在不断增强,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可是在美术课堂上,他们的激情和兴趣却常常在逐渐地减弱。这在我们学校是个较普遍的现象,我们作为美术教师也常常思考,怎么做才能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又能让学生不以为苦不以为烦而乐在其中呢?

我认为运用尽可能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美术教学与美术活动相互渗透起到良好的互促作用,进而能对学校中的艺术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形成更好的参与习惯。

一、美术活动对美术教学的带动作用

美术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设置的活动。在初级中学不断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更多的重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是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首先能够使一部分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在美术技能和美术的认识能力等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其次能够使本来没有特长的学生也能在关注美术活动的参与者及作品的同时能渐渐地引起一些学习的兴趣,借鉴一些别人的经验。

例如:我们开展了周六周日的美术兴趣小组,组织特别爱好美术的同学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兴趣小组开展起来以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我们采取了主要是靠学生自愿报名,再挑选一些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参加。其效果是在课堂教学的练习中和学校的其他美术活动中,小组成员常常能一马当先,在所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这些小组成员在后来的美术课堂练习中,常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责任,为周围的同学讲方法,做示范,往往是一个学生能带动一群学生,大家比着来做。这样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很活跃,也开发了一些课本里没有的内容。虽然这样的课堂总会显得非常活跃,但是那是围绕着一个内容来活跃的,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

另外,我们发现在实践练习课中当堂就评比作品,效果比课后集中收起来给评价再分发给同学们要好得多。特别是手工立体作品,同学们特别愿意参加当堂的展示与评价。于是,我们加快课堂效率,多组织小组为单位的课堂练习,完成后就在班级中展出,请同学们来评出一二三等奖,遇到非常好的作品就请制作者讲述制作过程。这样的课堂总是不安静,有时学生看到很喜欢的作品甚至会大叫一声,但是从这不安静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学生的激情和大家对这种课堂形式的认可。其实这就是把活动搬进课堂了。在课堂中安排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小活动,显然使课堂更有生气,学生也更有兴趣。

二、美术教学对美术活动的推动作用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美术教学能普及美术知识及技能,使学生能从更高层次理解与欣赏美术活动及其作品,而且使美术活动气氛更热烈、效果更显著。

例如:我们对课堂手工练习作品进行公开展览,把一个年级每个班做的较好的手工都收集在一起,在美术教室中摆放陈列,组织学生集体来参观。我们发现参观过程中气氛很好,有的同学看得不过瘾,还想摸一摸这个是用的哪种材料?用什么方法拼接起来的?有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做的作品很喜欢,仔细看后说这个我也会做,我也可以做这样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横向学习的过程。

我们分析了学生兴趣高的原因,觉得由于这是学生的课堂练习,每个学生都做过,都知道基本过程,所以很自然就会去关注别人的作品。我们觉得这种活动形式很好。现在,我们常常举办这样的课堂练习小展示,并且在艺术月等平面作品展示中也常常从学生的课堂练习作品中择优与艺术月参展的作品一起展出。这样,学生参展的积极性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就有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关系。

三、美术教学与美术活动互为动力,共同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及其他学习

篇(7)

美术教学在古希腊的教育里就被列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美术课的设置在我国也有久远的历史。即使是重理轻文,一度把音体美当成“小三门”的时候,美术课仍然顽强地立于学校课程之林,原因就是它在教育的百花园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通过多种多样具有美感形式的教育手段和途径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美术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形象的具体性、直观的生动性、感情的愉悦性。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不是为升入专业美术学校,而是经过有成效的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智力和非智力诸因素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

展。这是一种审美素质的教育,它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美术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面向全体学生;其二,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现行美术大纲的试行,可以在美术教学中从欣赏、工艺、绘画三大课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如在德育方面:欣赏一下《江山如此多娇》,那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观景物,那大气包举气象万千的绮丽风光,不正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吗?欣赏一下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那朴拙雄厚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不正能引起青少年爱国之心的冲动和民族自豪感吗?

欣赏美术作品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因为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艺术实践才能对美术创作和审美涉及的主体和客体、联想与记忆、直觉与思维、题材与形象、再现与表现、模仿与创造,情感的注入、对比、协调、平衡、呼应联系、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艺术法则、艺术趣味和艺术个性等许多问题有切身的审美体验。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这些体验作用于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等多种心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判断水平。

审美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塑造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好的美术作品的审美,同时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也能从中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画家的想法及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等等。通过这些对作品以外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

可以说,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对美的感受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起来的。审美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情感活动就不可能有审美活动。审美的情感体验集中地表现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中。审美准备和情感体验为审美教育奠定了广阔和牢固的基础,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祖国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劳模人物及其事迹的社会美,艺术宝库中的艺术美,来调动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其感受美的能力。

篇(8)

是启发指导学生最形象具体的作画方法步骤图,在教学中占的比例较重。现行美术课本中,“步骤图”限于篇幅安排,印得很少,加之画面太小某些地方印刷的又不够清晰,给学生作画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画面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往往是教师讲了一大套,学生面对作业不会画,或者作画方法不对。如果教师在课前,早有“预制品”,把作画的方法步骤范画放大绘制好,到讲课时依次张挂,边挂边讲,既直观又简练,事半功倍。

二、启示范画。

启示范画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有效地进行创作画(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作品,设计创作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成新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三、对比范画。

它主要表现在绘画方法上的正确与错误,学生作业中的正确与错误。如:上“绘画构图知识课”时,教师仅展示出几种正确的构图范画还不够,必须展示出有错误的几种构图,两种构图范画相互比较,使学生通过对比,对构图中的正确与错误认识明确,过目不忘。如比例对不对,结构准不准,色调是否统一和谐等,很快就一目了然,成败是非让学生欣然翻悟在分秒之间。此种方法也常用于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像黑白的节奏、色调的关系,教师就可以用范画的形式,多幅相比,然后汰劣择优,直到剩下最完美的一幅。这样做,一方面向学生揭示了一些容易走的弯路和常犯的错误,让学生在教师胸有成竹的展示中“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在比较中使学生对何“优”何“劣”有一个比较肯定的、明确的鉴别,成为学生从“知其然”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识。

四、课堂范画。

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师在课前准备了步骤范画,但还是很难一应俱全。如画中国画,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水彩画干湿的衔接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领会,特别是对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当场挥笔明示方能令人满意。

篇(9)

关键词:快乐艺术趣味激励

正文:

美术家罗丹曾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我们的美术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作为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术的真谛。实际上“快乐”这一个词语对于每一位一线的美术教师而言不是一个新鲜的词眼,但是如何实施到位,却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是本人对于这一点微不足道的看法。

一、改变教学作用,以快乐促快乐。

工作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快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美术课那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美术教师尝试了多种教学手段,孩子们也随之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组织和管理者——美术教师,必须实现自身理念和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要改变呆板的教学作风,用你的快乐感染你的学生。

二、强化自主学习,在体验中快乐。

体验是学习知识的第一步,体验常常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强调体验就是强调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但体验在一些人的眼中似乎是微不足道的,认为它没有经过理性分析的低级阶段,却不知学生对绘画语言的学习,对美的法则的理解,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体验,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体验,它是以自我为基础,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影响,面对着审美的对象,它不是仅关注对象本身,而是强调对象给予自身的感受,唤起自身的种种情感。如《二方连续纹样》,这是一节技能性非常强的课,但我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亲自体验。第一、在激趣导入时,我带领学生一起打节拍,从音乐中找出“重复”这样的特点,在二方连续纹样中,有着同样的特点。这时用的是让学生自主理解、分析的体验方式。第二、在进一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请六位同学(随机)上台,用肢体摆一个二方连续纹样,刚开始只是一个初步的二方连续纹样模型,它可能由于人的性别、高低、衣着及其颜色的各种原因而不合格,这时发动全班共同比较、操作,一直到组合成一个比较完美的二方连续纹样。这些设计虽然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但全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大家是那样的认真专注,那样的心满意足,完成的作业又是那样的精彩绝伦。学生完全在体验中得到放松、得到发展、得到快乐。

三、设计合作学习,用游戏方式生快乐。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情境教学能把学生引入愉快、积极、自觉、主动的思维境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学生都是好玩、好动的,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上《纸版拓印》一课时,设计了许多趣味性强的游戏。如教学生剪出人物件时,让其在底版上自由拼摆人物动态,创造美的动态于游戏中。再如漫画课,为了强调漫画中的夸张与变形,我把人物的脸部分为若干个不同特征的五官,并打乱放在同一平面上,以多媒体制作的方式,可以任意点击,这样大大的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化难为易,教师教得也轻松。这样,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都得到提高,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使身心得到愉悦。

四、营造轻松氛围,因祥和而快乐。

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创作灵感。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亲切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认可自己,作为学生都非常渴望老师对自己的表现和作品有个好评价。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从不简单否定,即使学生的回答和答案有一定的距离,我也会鼓励说:“这是你的意见,很有想法!”这样做既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欲望。

同时恰当的音乐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上《中国画欣赏》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悬念设疑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首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音乐课和美术课得一起上”。学生惊疑:“美术、音乐怎能一起上呢?”,其实是通过音乐欣赏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我从开始上课直到下课,35分钟内我选取了多首古典乐曲。同学门伴着优美的音乐,沉浸在欣赏祖国国画艺术中。

五、协调课堂内外,在快乐中成长。

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同学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语言,同时又可以用这种语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但是这种稚拙的艺术追求既不会自发地升华,也不会持久地保持下去,需要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和保护,使稚拙的追求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努力上升到新的阶段,而这阶段又是十分短暂的。

校外美术教学活动必须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行为能力设置辅导纲目、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编写教材、教法,调整教态,努力使学生们将美术课中的愉悦和情趣带到课外,使之勤于学、善于学、乐于学,唤起孩子们乐此不疲、学而不厌的学习之乐,塑造美好心灵。在师生和谐的情景之中,进而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教学结构体系,实现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

哥伦比亚大学有个美术教育者说过:“我们将来教美术的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能在最平凡的东西上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这句话让我思考很久,我想这就是美术的真正价值,美术课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次次不同的快乐体验。快乐教学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在学习中使身心得到愉悦,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使他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提高审美、创造美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思维创造力,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课堂教学形式的安排对一节课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把其他学科内容带进美术教室

1.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

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强烈的,能调动人的情绪,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入音乐教育能更好地辅助教学。在大学上油画专业课,我们经常边听《蓝色多瑙河》,边欣赏梵高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边为画家潦倒、孤寂的一生感叹不已。

2.与文学相结合

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绘画的背景、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看好书,多请学生表达心中所想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敢说、敢想了,对画家画作的欣赏也有东西可说了。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上一些为古诗词配画的课,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与身边发生的事相结合

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美术课不仅是教学生教材本身的内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身边事物,学习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可以根据本地方、本校的一些特殊或重要的事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学校举行校运会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运动会秩序册封面设计的作业;街道办举行大型的“书画比赛”活动时,让学生为学校设计校牌等,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

三、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单向传递学生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成为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及时捕捉他们思想的闪光点。为了激励学生表现自我,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画纸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育也责无旁贷。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2.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需要教师及时的扶植。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的画面,那是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及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热情的指导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3.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年夭折。

篇(11)

在人类前进的脚步踏入新世纪,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也日渐清晰。一个在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基于这一现状,教学重点也发生了相应地转移,并且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近些年的探索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了美术情意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美术情意教学,是一种需要教师、学生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一种可以从课堂上,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而且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潜力。总的来说,美术情意教学是一种提高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美术情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渊博深厚的学识,同时还应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举止得体、气质儒雅。只有在学术、气质、举止、语言等各方面都堪称人范,才能成为学生良好的典范,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美术情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不仅要提高个人的人文修养,发挥人格魅力;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美术情意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发挥。教师在构建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他的言行举止都将成为学生的楷模。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有意识地深化自身的人格魅力、精神面貌、思想修养,然后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但接受到了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在生活中真正的有所体会。

所以,教师在美术情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学识渊博、道德品质均堪为典范的形象,才能使课堂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说教,还成为一种耳濡目染的熏陶过程。

二、教师应该如何运用美术情意教学

1.拓宽作者背景,形成知识储备。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首要的就是对作者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对于该作者的特殊情况进行概括性的讲解。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可以有一定的知识和精神上的准备,而且,在进行以下环节的讲解时,学生可以根据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拓宽作者背景,使学生形成知识储备,这一部分在美术情意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2.围绕主题,合理创设意境。在完成作者基本情况的介绍之后,教师应围绕课程的主题,积极地进行意境的合理创设。美术情意教学是一种学科结合的过程。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任何学科都可以为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首先正确地理解主题,选择正确的意境创设方向;然后,努力营造一种和谐、优美宜人的教学氛围,使课程内容可以生动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来;随后,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意境。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听觉与视觉的结合,采用幻灯片展示,或者是播放音乐、影音资料。教师要尽最大程度地创设符合主题的意境,在这个前提下,学生就可以进行自由地展联想,并对主题进行理解和感悟。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在这种意境下产生的体验进行比较和对比,并且产生一种新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立体化地理解教师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和形象。

3.发挥学生主动性,感受境界。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感受作品的境界。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铺垫,可以使学生能够转换角色,走进作者的内心,揣摩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与作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同时,教师更要努力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根据作者的经历,进行合理的体验和感受。也就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倾向,并通过主动的探索和求知,从而形成爱好,使学生根据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主动地运用和实践。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发挥潜能,最终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4.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专注于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做到但是也是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不但要做到准确地传达教学信息,同时也要具有鼓舞性,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积极的创作和想象。

三、社会生活中的美术情意教学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美术情意教学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会、多揣摩,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并且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一定的知识要求之外,还往往把道德品质、思想修养等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的手段之一,就是美术情意教学。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学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这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