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风建设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带动学风工作的路径选择
1.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过去忽视时间、缺少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等受到极大冲击。网络公开课等第二课堂的开发、开放,各高校开展的科技创新课程的实践,在网络上平台上逐步建立,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体系呼之欲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重塑高校学风的要素。各高校发挥自身行业特色和传统学科优势,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建设以及营造创新学风的实践活动的维度、广度、深度依然有空间去研究探索。重新审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在推进学风建设中发挥的潜在价值,开展协同创新,建立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制度,构建大学生科创引导学风建设新机制,协调各方面的新问题,综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国际合作办学等的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进学风建设。
2.以传统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学风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决于高校学科建设和教育体系建设的结构和目标的合理设置。学科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而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学科建设水平能否带来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体现的是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发展仍然是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能,而大学的人才培养、学风建设又是其他两个职能的基础,更是其他两个职能的体现。专业设置应按照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设置,培养方案应结合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的学科水平,才能更好地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职责,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学风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科技创新又应该是学风建设的题中之意。因此,高校应进一步立足、发展自身特色优势学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发挥其对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作用;同时要紧跟时展需求,加强专业建设的时代性,培养创新氛围,营造良好学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服务。
3.创新和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和形式
第一,开展学生学术活动,建设科技创新宣传平台。营造良好学风,吸引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应该加大学生活动中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宣传。高校要组织科技活动来普及科技创新信息、培养科学兴趣、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科研心得,邀请专家学者和指导教师开展讲座、指导课,丰富科技节的内容,提高科技节的水平,吸引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从而营造人人关心、知晓,人人志在参与,实践知识提升动手能力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带动学风建设。第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大型科技赛事。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高层次科技竞赛。完善选拔机制,组建专业固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有制度、有程序的组织学生、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帮助学生将创意、想法转化为作品。在检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培育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激发更多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4.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需要高校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和推动,因此高校应重视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培养工作,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设计、积极培育、推广,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项目,提升大学生参与学术创新和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对参与创新活动并取得成果的学生予以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奖励,例如: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加入创新能力指标,在奖学金评定体系中增加科技创新的类别,以形成大学生追求真知、勇于实践的育人氛围。高校管理者还应重视为学生组织营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各种学术论坛,开放科研文献检索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公开课等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思维能力,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成长,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书本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其对知识的获取。新媒体的发展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库、在线专家、专题学习网站等途径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得知识的获得更加全面、生动,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1.2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拓宽了交流渠道
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今天,新媒体已经实现了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覆盖和渗透性影响。新媒体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平台。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利用微信、飞信、QQ、微博、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互动,将学习资料共享,与同学进行讨论,并可以与任课老师或相关专家进行答疑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发送到相关平台或圈子中,平台和圈子中的其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相关信息并参与到讨论互动中来,这样可以通过即时的互动交流迅速地解决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交流,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
1.3新媒体的方便快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单地依赖纸笔的记忆和图书馆的书籍资料,而是更多地采用音频、图片等数字媒体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保存,并通过电子邮件、QQ群等相关交流软件进行迅速的资源共享,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新媒体海量的学习资讯及方便快捷的搜索方式,使很多资料的获得变得轻而易举,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文章和数据,大大节约了学习时间。
1.4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媒体由于传播形态的集大成性,使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化、全面性的特点,这无形中在大学生学风营造的过程中起到了监督的作用。首先,借助新媒体庞大的数据库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学生提交的报告、论文等作业与其他文献的重合度和相似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学生敷衍应付的现象。其次,新媒体广大的覆盖面和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使得其广大受众成为学术行为的监督者,这对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可以起到较好的遏制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端正。
1.5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移动学习的可行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深入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新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使得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移动学习,把零散的时间化成整块的时间,作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及时进行预习、课程总结、英语学习、解答疑惑等,也可以看畅销电子书、点播移动视频、观看异地实时教学及英语手机互动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1.6通过新媒体的媒介作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的跟踪反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能通过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的成绩反映出来。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飞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和交流平台与相关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互动。通过这样的交流,老师们能够随时了解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跟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节奏,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2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消极作用
2.1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具有多元化特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使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偏差
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具有海量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在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有很多虚假或者是伪科学的信息。甚至有些带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有毒思想也能畅通无阻地通过新媒体到达大学生的眼中。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兴趣广泛,自我意识、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强等特点。但是,大学生往往甄别能力不强,思想意志不够坚定,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最终导致他们被一些不良思想所左右,自己的价值观出现较大偏差,学习态度浮躁、功利化,并在一些虚假信息和不良思想的传播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2新媒体的娱乐功能被放大,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新媒体的学习、新闻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很多学生却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娱乐、聊天功能上,并将后者功能放大,在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甚至染上“网瘾”,荒废学业。在我们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中发现,学生购买电脑的主要原因是帮助学习和获得信息,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60%以上的学生表示电脑主要用来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网络购物,真正用到学习上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也主要是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对政治新闻和经济新闻关注度极低。新媒体的功能被本末倒置,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已经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阻力之一。
2.3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惰性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和知识有了更广阔的渠道,而且更加的方便快捷,这些已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获益,很多学生通过新媒体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很多学生利用了新媒体上信息内容的可复制性来代替自己的学习,有的学生通过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抄袭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导致有些论文形式的作业出现大量雷同现象。此外,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还使很多学生通过“改造”别人的学术成果来完成自己本该通过实践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学习和实践脱节的学习倾向。了这些学习惰性一旦形成,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术活动的原创性。
2.4新媒体的发展导致对网络学习产生依赖,忽视了课堂学习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很多学生对其产生依赖。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资料和相关知识都能从网上找到,或者在考试之前很多学习重点和历年的考题类型都能得到资源共享,因此部分学生产生了课堂无用论,开始出现旷课、上课不听讲等现象,忽视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使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2.5新媒体的不正当使用,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面对新媒体强大的娱乐功能,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游戏、视频、网络小说、聊天上面,每天都在虚拟的世界中生活,有些甚至染上“网瘾”,导致退学。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苦闷、自制力差、焦虑等精神障碍。由于饮食、睡眠不规律,很多学生经常出现头疼、胃疼、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
3新媒体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应用的对策
3.1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公民素质的基本内容。媒介素养教育以跨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保护青少年免受大众媒介内容的污染,使得青少年能够防范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和腐蚀,自觉追求符合传统精神的美德和价值。因此,要想新媒体能够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凸显其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重要对策之一。首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穿插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中,让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自己在具备较好的媒介素养的同时,应该通过班会、讨论会、网络交流、形势与政治课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应该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引导,从而培养其认知媒介和利用媒介的能力,以及媒介的批判能力等。其次,培养专业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开设专门的课程教学。现在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的师资队伍缺乏,相关教育大部分由辅导员完成,相关课堂教学也仅限于穿插到其他学科中。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甚至是将媒介素养教育培训作为教师的岗前培训,提高整体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在条件成熟时开设专门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操控力。
3.2搭建校园应用平台,拓宽新媒体在学习应用中的渠道
高校应该通过建设图书馆、校园网、贴吧、论坛等平台,给学生提供安全、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学风建设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通过相应的调查找到学生比较关注的交流平台,有重点地对其加以关注、建设,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定期对学生登录的情况以及学习的收获等进行跟踪反馈。建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公共邮箱或者QQ群、微信群等,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或将最新理论成果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放到这些平台上,方便大学生自主学习。
个人学风的培育,制定远大的学习目标是第一位的,学风建设体系也是为了培育优秀人才而存在,不是为了培育学风而培育学风。目标远大首先就能给个人学风的培育定下一个良好的基调。因此,必须在最开始就明确确立学习目标,之后依据此目标制定客观可行的学习计划,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学习意志
苏轼诗云:“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人不是机器,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历练过程。学习需要强大的意志护航,进而培养出强韧的精神。这种意志精神产生的劲头长期持续,才有助于形成品质品格。学校应全时期始终强调意志精神的重要性,以视频、平面宣传等各种生动、持续的方式激励学生。
(三)学习品格
“十”以来,“创新”被重视的程度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了国家发展之根本。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以创新为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创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下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道路的指引,也是在建设个人品格,形成正确的整体导向,进而以其统一个人与社会理想、个人与社会价值,将学生与“中国梦”紧密结合。
(四)学习态度
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应该一贯秉持的个人学习态度。应引导学生学习时循序渐进,不好大喜功。在谦虚谨慎的同时,不妄自菲薄,保持自省、自我肯定的平衡,建立脚踏实地、高效学习的学风。
(五)学习方法
个人学风建设体系最终还是落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核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的检验,证实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更适宜。一切学习成果都能得到最终的检验,学习不论结果,都是验证真理,找出前进的道路。这样,学风建设体系才能体现出其本身的意义。
二、高等学校整体学风的建立
学校整体学风建立是指一个学校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与其他学校比较过程中应该体现出来的个性风格。它应该属于学校文化的总体范畴。这种学校的整体学风可以对本校的所有成员起到一种引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一)爱岗敬业的全员育人教育机制
教师主导学风建设。首先是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思想品格提高方面教师的态度问题。教师是教学一线的第一责任人,最亲密地接触学生。一切纪律、秩序、规范都需要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应该在自我完善方面,包括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品德修养方面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出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学生。其次是新时期各种新生事物在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已经降到了很低的程度。教师必须通过各种经过精心设计,把大量师生都知道的有效教学信息通过合适的教学形式传递给学生,与学生的兴趣点产生谐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师生关系要与时俱进,脱离私塾似的上下级形式,教师要主动关心和指导学生的成长,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负责的教学态度、较高的学识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方法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良师益友。这样以教师为主导,全程控制建设力度与方向可以形成学风体系建设的主要单元和骨干力量。辅导员引导学风建设。辅导员的作用与教师正面教育教学为主要方式不同,他们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成长过程中的指路人与顾问。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时间里,他们占据了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他们可以覆盖到授课教师很多不能顾及的时间及空间。他们对引导作用是学风建设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学生日常生活起居的习惯改造与形成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勤工作。因此,应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下一番功夫,在辅导员的培训、考核、激励、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要想建立好学校整体学风,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的学生辅导员队伍是十分重要的。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控制学风建设的运行过程,必须不断地对运行过程进行评价、反馈、纠偏改正,随时调整建设力度与方向。这样一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班级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应构建科学合理、标准统一、易于操作的量化评估体系,以全程以科学的方法正确评价以班级为单位的学风体系建设。其中,应包含评价指标和权重,评价指标的设计和权重的设置对班级学风建设起导向作用,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班集体为单位”原则,结合的工作实践,通过运用平均参数、定义时刻、分类排序等方法,收集学风相关信息重要指标,而后进行统计分析,以一定的客观量化指标表现各班级的学风现状,从而及时发现即将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促进高校整体学风建设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激励体系。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奖学金、优秀评选、先进评选、进步评选等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在奖励额度、方式方面考,要实现多层次、多元化。第一,在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方面,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对各层次学生的正面学风建设都要有所体现,不能产生学风建设的两极分化;第二,对班集体的激励和引导,应侧重在培养团队意识方面,集中对集体合作成就进行激励,而不是班级个人学风建设成绩的单纯叠加。另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激励内容、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层面、持续体验学风建设对自己的帮助,获得成功的快乐,以激励更多学生在高校正确的导向下提高自身。注重对后进生的励志教育。后进生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需要单独注意的内容,学风体系建设亦不例外。在学风体系建设方面,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最初的动力问题。要根据后进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励志教育,触发其成功情绪体验,进一步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让其愿意加入到学风建设中来。对其的激励措施也可以单独制定,如予以其撤销处分的机会等。
(三)建立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
全面实施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学风建设最终的成果还是要落地在学习成绩上。因此,在全面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时,应注重紧密结合学风建设的要求,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学风建设地带来的益处,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精气神、意志等因素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具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精品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生高校生活中最多彩的部分之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和引导,推进精品社团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桥梁作用,树立学风建设的标杆,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宣传学风建设的内容。营造学生科研文化氛围。抓好学科竞赛具有促进学风建设的作用,积极向上的学风也能更好保障学科竞赛工作的深入开展。良好的学风潜移默化地熏陶并感染着学生,只有在此氛围下学生才能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约束机制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应根据学风建设体系构建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夯实基础,完善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学生与学籍管理、教师管理等管理制度建设。健全考务管理制度。第一,确保教师在出题、监考、阅卷和登数等环节遵循相关考试管理规章工作;第二,建立考风、考纪督察机制,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监督力度。健全学生自我管理制度。通过自律机制加强学生的文明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的能力,以此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以规范学生行为,倡导文明交往,为学生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形成必要的执行与管理机制学风建设直接有关高校自身的精神风貌、治学态度,也体现了高校服务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学风建设不只应局限于针对学习风气问题,而应更进一步,从高校的办学风气、管理风气、教学风气等角度全面进行,实现高校学风建设体系构建的综合性管理布局。重视德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促进作用。高校德育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联系紧密,大部分原因是德育工作必定会涉及必要的思想政治内容教育,这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统一和言行举止规范都会发生正面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德育与学风建设是可以相融合的,高校可从学生人生理想建设与认知管理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学生在高校的职业生涯铺垫。教风对于学风建设的意义。教风对于学风建设的影响相当明显,教风是高校教学的精神旗帜。教风建设方面,应从教师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方面着手,重视高校教风在学风建设中的有效体现。在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开展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正确的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建立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第一,从高校文化环境的软硬件建设是文化及价值观念的传播的着手点,应注重文化氛围对价值传播的重要影响。第二,人力资源的充足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保障。
二、团学干部的作用
高校团学干部是由老师和同学选拔出的先进分子,承载着老师和同学的希望,是高校工作部门联系学生的纽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心理素质、乐于助人的品质,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的最佳伙伴,在教学工作中,对维护教学秩序,沟通教学信息,形成良好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弥补了学校管理人员的不足,相较于高校工作部门和教师,作为基层大学生中的一员,更容易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此外,学生干部的主体仍是学生,是从学生队伍中选的优秀分子,因此他们不仅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要在学习中以独特的魅力、在行动中潜移默化的把中间和落后的学生带动起来,使本班同学都能有一个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活。另外,基于他们在学生集体中形成的威望和获得的信任,加之与学生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生活,使得他们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通过他们在学生中开展工作有时能起到教育者及管理者起不到的作用。
三、团学干部在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缺陷
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在关注的层次和人员上缺乏整体性。学生干部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在整体的建设中可以有侧重点、倾向性,同时不能无视其他成员的存在,毕竟部分或者个人不具有全体性,无法代表全体。可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却存在着忽略或忽视其他成员这一现象!这样虽然能使某个学生组织或者学生干部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却导致其他学生组织或干部无事可做,同时不被关注的学生干部在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和被忽略感,长期如次可能会导致他们工作消极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内部建设,还要同时兼顾外部建设。但是,当前高校学生队伍的内部建设侧重团队意识建设、能力建设,外部的校外资源和平台建设;而像学生干部队伍自身的制度建设、学生干部队伍的形象建设等等则是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被忽略的环节。这样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内容上就缺乏了系统性。
四、如何发挥团学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重视团学干部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为了有效的促进团学干部认真负责的践行自己的职责,提高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防止团学干部不良风气现象的发生,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高校要重视团学干部的培训和考核。首先,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培训:在团学干部中,让同学自觉树立积极进取、严谨、与时俱进的良好风气;其次,鼓励和引导团学干部关心并关注国家时事,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和世界和国家站在同一条线上,对世界和国家有着独特的视角;最后,要重视团学干部的组织能力的培养。团学干部是周围同学的榜样,是大家学习的目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院(系)和学校学风建设的效果,因此要注重团学干部精神素质的培养。
(二)发挥团学干部的模范示范作用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用规章制度规范团学干部的职责职权,规避他们在工作中的隐性缺陷,减少工作失误;其次,加强团学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并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最后,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为团学干部的工作设置一个有形的监督机制,提高团学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制止团学干部中的违纪行为。
2.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学风的狭义基本内涵:学风的主要内涵为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容。学风是内在能力的外在反映。学风的广义内涵:学风的广义内涵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和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广义上的学风是学校全体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多数理论都是探讨狭义的学风,学风建设理论的精华。学风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学风涵盖了教书育人的知识内涵,更融合了精神力量的升华。学风是育人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合理化。学风建设是提高高校培养人才、人才质量的基本保证。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统一学生的思想意识,将学生的思维强化养成正确先进的思想,是高校整体管理中的难点。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要在实际操作中全面实施,形成学风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
3.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特点。学风随着国家的政治形势而发生深刻变革。不同时期的学风建设具有不同的内容。学风建设要紧紧依靠政治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国家在哪些领域倡导先进精神,学风建设就要紧紧跟随国家形势的变化。学风建设要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学风建设在实际操作中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时期的特点。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自己比较强的专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相应的专业设置和调整。那么,学风建设要在实际工作中突出重点时期的重点内容。学风建设属于思想领域范畴,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其方法论的应用,因此,学风建设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双重考虑。学风建设具有浓郁的自主性色彩。我国高校自从并轨后,学生择校和择业都实行自主选择。这就造成高校在学风建设中,增添了自主性色彩。学生在取得文凭之后,全部走向社会,在步入社会后形成不同的意识层次。这种循环式的自主色彩将高校学风建设引入社会需要的层面。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弊端分析
1.学习观念不正确。我国高校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这种体制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立刻放松了学习的思想。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就是放松自己的地方,认为大学重要的是毕业证书,而不是真正学到了什么。以大学英语学习为例,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中,没有明确学习的目的。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专业语言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英语背后西方文化的涉猎。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是多重性的,旨在培养专业英语素养之外,还有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学习观念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不能够深刻理解学科建设的目的。
2.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入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国外的一些负面思想对人们造成了错误的引导。高校更是观念与思潮集中碰撞的场所。比如在英语学科理论体系中,学生会受到资本主义拜金思想的影响,从而造成自我认定的怀疑,把中国古老的传统美德抛在脑后。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而不是受不良思潮的影响。我国大学文化在近几年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开放性思想泛滥,学生对人生目标和价值体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在重要的场所有过激的行为。这些负面的思潮是制约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3.学习过程中纪律和习惯的矛盾。以英语学科建设为例,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内容。英语学习中,要求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英语教学具有连贯性和重复性。英语学习就是英语习惯的养成过程。但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纪律约束上的错误案例。有的学生违反了学习的模式。例如在大学英语角活动中,有些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不单纯,不是以学习为目的,而是以获得交际活动为目标。这就阻碍了英语沙龙的积极作用,污染了高校的学风建设。
4.考试风气的不严谨。在英语学科建设中,会有必要的考试安排。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验。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英语考试中,学生的态度松懈、行为懒散。有的非专业学员认为学习无所谓。大学虽然是以专业知识为主,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打好基础才能应对步入社会后的各种知识种类的需要。把考试作为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准,而不能忽略考试的积极作用。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
二、对策建议
(壹)以课堂考勤爲抓手,落实违纪处理办法,严格执行学风管理制度
对于目前高校教育亾 才培养模式尤其重婹。通过狠抓课堂考勤爲突破口嘚学风管理工作,严惩孒壹部分课堂违纪学泩,极汏哋扭转孒其彵 汏多数学泩嘚拖沓随意嘚学习啝泩活习惯,对培养彵 们良好嘚学习积极性洧着至关重婹嘚作用。言必行,行必果。好嘚规章制度如果芣严格执行,其结果往往湜比没洧制度更加严重。学院针对农学专业本科泩嘚学泩特点,制定孒符合彵 们学泩、泩活啝工作嘚各项规章制度,既加强孒学院壹级对学风建设嘚掌控,又符合学泩身心健康发展,非常符合以亾 爲本嘚原则。
(二)规范教学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优良教风啝学风
教学管理室爲孒实现教学目标,依照教学规律啝特点,对教学过程嘚全面管理,主婹包含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质量、档案等方面。针对农学专业本科泩嘚特点,从学院党政领导层面,专门成立农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啝落实学院本科教学嘚相关工作。制定《农学院教学经费使用办法》等管理文件,规范学院嘚教学行爲。积极开展教师教学观摩活动,设计教学目标啝对象,合理选择啝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洧机结合,实行听课、试讲、互评等量化指标,提升学院教师嘚教学水平,形成合理嘚教学结构,达菿最优化嘚教学效果,避免以“分”爲本,建设以“院”爲本嘚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嘚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成长嘚考评制度,以良好嘚教风促进与推进学院嘚学风建设。
(三)加强班主任嘚管理,发挥班主任茬班风、学风建设狆嘚积极引导作用
班主任湜学校狆全面负责壹个班级学泩嘚思想、学习、健康啝泩活等工作嘚教师,也湜壹个班级嘚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啝协调者。俗话说,世界仩权利最小嘚湜班主任,但湜贡献最多嘚也湜班主任。汏学嘚班主任虽洧别于狆小学嘚班主任工作内容,但湜其作用啝意义更胜于它。学院历来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茬选拔之初僦严格选拔条件,将优秀嘚教授啝姩青教师融入菿班主任工作队伍,用彵 们嘚成功之处引领汏学泩们改掉自身芣足,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爲优秀亾 才。茬措施方面,主婹洧壹湜加强联系与沟通,通过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啝《农学院学泩工作简报》及时将学泩嘚情况反馈菿班主任哪里,班主任可以针对班仩存茬问题洧嘚放矢开展好教育工作
。二湜个性化指导,通过召开姩级班主任专题嘚会议,洧针对性哋解决壹些问题。
(四)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活动,营造良好嘚学风氛围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进壹步提高学泩嘚专业兴趣啝专业技能,提升学泩嘚专业认同感,学院创办农业文化节,开展专业类课外活动,对提高学泩农业认识啝兴趣,加深孒对专业嘚孒解,提高孒学泩嘚实践啝动手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啝推进学院金穗计划、红满堂计划、丁颖杯、广东省汏学泩科技项目、“挑战杯”等爲载体嘚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啝培养学泩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科研活动并发表科研论文,培育学泩嘚科技创新成果并却得新嘚突破。营造勤奋好学、团结自信嘚院风
,洧力促进学风建设
。通过学院学泩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泩干部嘚综合素质,更好哋爲学泩服务。发挥奖学金评选、学泩考研嘚效应,鼓励学泩勤奋好学。开展丰富多彩嘚课外活动,锻炼啝挖掘亾 才,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啝自信心。组织参与学校举办嘚各项活动,锤炼品质,树立积极向仩嘚亾 泩态度,营造良好嘚院风,洧力促进学风建设。
1.反面典型的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高校学风建设中往往容易把学业问题学生当成犯错误、叛逆、不服从管理的典型来批评、甚至处罚,将学校的校规校纪当作管理此类学生的利器,往往适得其反,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这种做法本质上否定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只是片面强调对学生的硬性要求、刻板的按照标准要求甚至命令学生,最终结果是培养了商品化的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产品学生,最终与自主、自由、独立、理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面对学习不适应引起的学业问题学生,应该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风建设的目标。人本主义的理念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承认学生存在差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挖掘潜能,即承认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者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成才动机,使其能够自主发展。第二,注重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需求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示范,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可实践性的典型开展宣传教育。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受教育的学生本身自己想要改变,想要学习典型成为典型,才能改变认知,从根本上做到改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学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启发、开发学生的潜能。
2.在教育方式上由“灌输式”向“疏导式”“、共情式”转变
在以往的学风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有关的学业管理的政策或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教育管理后进学生的标准和手段,并且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学校学风建设的成效。教育方式也多是按照优秀学生的标准来对学业问题学生提出要求,以刻板的态度和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向学生灌输关于“应该、必须、不许”的命令或规定。在这种机械化、模板化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几乎没有个性发展的选择,只有被决定、被动接受的任务和被认可的目标,任何一个不符合标准的学生都会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甚至被当成一个消极防范的对象。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把“禁止、防范”作为立足点,通过教条的纪律、严密的管理、量化的评价手段和毫无情面的惩戒措施,严格地控制学业问题学生的行为,甚至存在只要顺利毕业便万事大吉的心态。这种命令或者刻板的使用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教育模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因此,反面典型无法起到预警和再教育的功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观察和模仿中习得的,尤其是引起观察者共鸣或认可的行为更易被观察学习和模仿。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自身也会着急,自然渴望得到被关怀体贴与热情帮助,如果把这种关怀和帮助转变为为其提供可供学习和向往的榜样、典型,在情感上给予鼓励、支持和认可、信任。让学生得到自信后,对于自身的问题能够客观的认识并找到原因和应对措施,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并且能够像身边的典型一样出色。
3.高校学风建设注重实效转化,融入人文关怀,反对形式主义
首先,高校学风建设的终极目的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潜能使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是使学生都成为符合各种标准的统一规格的“才”。这就要求高校的学风建设不搞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不搞形式主义,认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激发学生成材动机,变要我能为我要能,从根本上转变学业问题学生的困难。其次,要突出人性化管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彰显人性关怀。在典型教育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自我,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变思想,自愿、主动地选择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被强制去做或不做什么。对于反面典型的运用是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消极的防范对象。让学生在转变的过程中能够感到自由选择与成功的喜悦,从内心深处决定改变不良习惯,从而充分体现与展示教育的人文关怀。
二、反面典型的正确运用凸显警示教育的成效
反面典型应用得当,能够从反面促使学生防微杜渐,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见贤思齐的学风氛围,收到正面典型宣传收不到的教育效果。反面典型的运用不是批判、惩罚,它不仅仅是警告,更重要的是宣传问题学生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重新认识自己,改变不良习惯的过程。以具体翔实的典型事实、个体案例,有针对性地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通过反面典型个案的对照,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不良的习惯、防止类似的典型事件重复发生,从而改善学风。反面典型的选取、归返教育以及宣传教育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要注意不要伤害被选取为反面典型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反面典型的选取、应用要遵循客观原则、实事求是,无论是对反面典型的个案分析,还是对反面典型的批评教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尤其不能上纲上线,一味地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学生,推卸责任而不进行思想教育。第三,在反面典型运用过程中,要做到有批判、有教育、更有帮助,分析其原因,从根源找办法,真正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过去的不良习惯中觉悟,最终从认识到实际行动上实现全面改善,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取得进步甚至成绩,将会成为更加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下图是典型示范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效果流程图。总之,运用反面典型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前提下,要注意运用反面典型的目的是说明正确的道理、引导学生预防类似事情的发生。同时,典型示范还要掌握科学的原则,注重正面的梳理和引导,才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是学生消除侥幸思想,达到教书育人,建设良好学风的目的。
二、明确学风建设工作总体目标
三本院校学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是继承传统、保持平稳、突出特色、促进发展,使学风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同步,即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思路,注重教育、管理、服务过程的统一,在全院形成全员、全程、全时育人的合力。
(一)通过学风建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完成了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根本转变,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完善的学风监督评估体系。[3]
(二)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好学、肯学、会学的理念,使每个学生把主要时间全都投入到学习中去,都有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成为学习型个人,并将学生组织、班集体和寝室等建设为学习型组织。
(三)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克服自身惰性,注重早晚自习和课余时间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在课堂上能够精力集中,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杜绝厌学、考试作弊、弃考等不良现象。
(四)细化到各班,要达到“十高四低一杜绝”的目标,“十高”即上课出勤率高、考试优秀率高、获奖比率高、外语计算机通过率高、人数与层次高、社会实践参与人数比例高、学生活动层次高、毕业率高、升学率高、高质量就业率高;“四低”即学生不及格率低、重修率低、学业警示率低、各项违纪率低;“一杜绝”即杜绝考试作弊等恶性事件发生。
三、学风建设的内容
(一)对学生个体的要求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要以培养学习型个人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把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果,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依照培养方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对学生集体的要求
学生集体包含学生宿舍、学生班级、专业、党支部、社团等,每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部分,学生个体必须融入整个集体中,要以学习型集体为目标,充分调动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出环境育人的功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集体成员积极向上,有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严于自律,认真学习,奋发成才。在学习上比学赶帮超,能够主动学习,会学习、擅实践、乐钻研,学习成绩优良;在各项学习检查评比中,整个集体成绩优异,获奖人数多,进步大;集体中的学生干部作风优良,有感召力,在学习上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集体成员违纪现象少。
(三)对辅导员的要求
1.辅导员老师要本着“重教育,严管理,高要求”的工作理念,具体落实学风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求,在全体学生中持久、深入、广泛、细致地开展工作,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4]真正理解到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而自觉地支持并参与进来,营造良好的学风。根据特殊人才特殊培养、重点学生重点管理的原则,对全院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努力营造出学生健康成才的学习氛围。
2.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过程的监管,有对策性地开展工作,狠抓学生早起、早读工作,始终坚持开好班会、学生干部大会、全系大会,抓好晨读与晚自习、课内学习与课外研读四个环节,通过严格管理,达到沟通信息、齐抓共管的目的,营造良好学风。
3.经常深入学生课堂、自修室和宿舍,多与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上课出勤情况,不定期抽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减少厌学、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每周至少深入学生课堂一次,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定期总结。
4.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对考试作弊、夜不归宿、旷课等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做好违纪学生的记录及跟踪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
5.在班级管理中,要选一位好班长,建一个好班级,指一条好思路,立一套好制度,创一个好班风;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建立灵敏快捷的信息反馈系统,不断探索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6.继续坚持“一帮一”制度,让成绩优秀者带动、监督成绩较差者,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奋发成才。同时,还要建立起后进学生短期学习情况汇报制度,直接向主管领导汇报。对学习成绩进步的学生做跟踪调查,用多种方式奖励进步学生群体,总结成功经验。
7.抓好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经济困难学生等学生群体,分类别开展工作,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思想动态,注重心理疏导,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真诚、平等地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感情,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
(四)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1.任课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严格遵守教学纪律,结合三本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教学效果,加强课堂秩序管理,完善考核方式,多向老教师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以身作则,不断学习,用自己对科学知识的不断追求,潜移默化地感染身边的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教学与学风建设的结合。
2.任课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践、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等与学生的特点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能力训练,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反馈总结,找出存在的偏差,及时调整其目标和方向,选出更符合自己特长、性格和专业方面的发展之路。[5]
3.任课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对实际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训练。通过向学生介绍专业的性质、特点、内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及其发展的趋势,使他们了解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各项要求,如知识、技能、经验等;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就业理念,引导学生成才,而且也可以有效地进行专业学科建设,与市场接轨。
(五)对学生组织的要求
大力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标兵示范作用,培养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信赖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各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学术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风建设。
四、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抓好五个阵地
1.教学阵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制度,严抓考勤和纪律,对经常不遵守课堂管理和秩序的学生要做好相关教育、管理、帮扶工作,将课堂考核情况及时统计、公示,并把结果导入学生评价系统。任课教师要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公寓阵地。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要严格执行学校、学院学生宿舍管理条例,规范学生行为,维护学生在公寓内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安全、贴心的学习生活环境。深入推进辅导员工作进公寓和党建、团建工作进公寓,把公寓建成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学习品牌活动,如举办公寓读书节、公寓学风建设月等活动,用积极向上的学风占领公寓阵地。
3.考场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考试管理,规范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院长、系主任、年级组长、辅导员、学生个人,逐级签订考试承诺书,明确职责,落实到位,注重细节,做到有检查,有监督,有落实。强化考风考纪教育,把考风建设与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实行“零作弊”诚信签名,无监考考场等,使诚信考试的观念真正深入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同学的心中。
4.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加强学风建设就要做到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融入思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通过QQ、飞信、微博、贴吧等形式主动进入网络空间,将课堂延伸到网上,通过网络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网络阵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5.实践阵地。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创建实践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见实效。通过实践,让学生提前深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合理自身期望值,激发学习动力,取长补短,为将来走入社会、学习更多技能打下基础。
(二)建立学风监督体系
1.学院领导班子全面督导学院教学、管理等环节,辅导员不定时抽查课堂、公寓及考场,班级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每天检查学生上课、作息等情况,认真落实学生课堂考勤、日常管理、考试等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学风建设工作,如设立网站专栏、学风公示橱窗等,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2.细化班级学习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将班级学生成绩、课堂纪律、公寓卫生、获奖情况、特色活动、违纪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参评优秀班集体、团支部的重要指标。
3.突出家长的助力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见面会、座谈会,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征求家长对学院的管理意见,让家长参与和监督学生管理,为学院出谋划策,成为学风建设的参谋和后盾。
2刻苦努力是树立正确学风的保证
医药学科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要掌握理论识之外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医药专业,无论是化学制药专业还是中药制药专业,最终都是培养新型的制药技术人才。当然,医药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还存在着不确定性,有人可能进入技术部门,有人可能进入质量监督部门,也有人可能进入研究所等。因此,既然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不确定性,那么现在就更不能有偏科思想,无论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要喜欢并学好,要积极参加晚自习,不要出现迟到、早退、抄袭作业等现象。作为一个制药技术人员必须有综合的能力,有全面而完整的知识结构。目前,各个专业所设的这些课程从本质上讲都大同小异,也就是制造的对象有所差异,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都是相同的。医学基础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所制造的药品是以人为对象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是与药物化学性质有关的,也是需要掌握的;物理化学等知识则是制药技术的理论基础,物理学等则与机械设备有关,也不能忽视;分析化学或药物分析化学及中草药化学等是与药品质量密切相关的,因而,也必须学好;相关的专业课则必须努力学好。医药科学理论的掌握对实践是具有指导作用的,对未来工艺的实施和设计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对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的“武器”;而实践操作则是经验的积累,有前人的经验教训,也有自身实践的总结,但是要成为一个操作能手,还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去学,刻苦努力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学业有成,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这种契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正是树立正确学风的保证,也是树立正确学风的体现。应付考试有可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是要全面掌握中西制药技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在学习中加以践行。用行动去说话,用结果来证明。因此,刻苦努力是医药院校学生树立正确学风的保证。
3开拓创新是树立正确学风的动力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完成了树立正确学风的关键;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就有了树立正确学风的保证;而发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则是树立正确学风的动力。作为医药院校的学生,都是未来新型制药技术人员,需要前人经验的积累,要掌握传统的制药技术,但更需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普知识展览、名师讲坛、教授博士论坛等活动,去形成自己的理念,形成自己的体系。开拓创新不是高不可攀,其可大可小,“大的”可以形成系统理论和发明创造;“小的”则可以是一个品种、一个工艺或是一种技术。所以,人人都可以开拓创新,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有了学习的劲头,就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风。
2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方面的问题
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良好的学风,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证。而良好的学风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上具有更大的作用,学风标志着学生有着“我想学、我要学”的思想观念,但是具体到高职院校由于其高考成绩一般,选择高职院校是迫不得已的,他们对于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缺乏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表现出积极性,他们对于相关的知识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认为既然已经参加了高职教育,就等同于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学历,他们的学习劲头也没有高中时期的劲头了。②学生学习缺乏方向性高职院校的生源受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社会影响力低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高考人数数量在降低,而高等院校在逐渐的扩招的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生源出现了招生危机,有的学校根本上就招不到一半的学生,即使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由于其文化基础薄弱,他们的文化行为习惯不正确,因此他们在入学之后,表现出迷茫,进而出现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游戏的不良现象。
2.2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
①学风建设指导观念落后要营造优良的学风就必须有先进的学风建设理念,没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学风建设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当前的学风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忽略对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引导和人性关怀。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学风建设方面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实证性研究很少;研究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比较多,研究学风建设主体能动性的少。②学风建设制度不完善,制约学风建设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制度建设注重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人员的制度建设,而忽视了其它系统要素在学风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师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只注重教师的教学功能而忽视了教师的育人功能。二是考试制度不健全。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成绩主要有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两部分组成,二者比例的划分存在较大自主性,甚至有的学校平时成绩能占到总成绩的一半,这导致有的学生试卷分数很低,总分也能及格。使部分学生认为学不学习,最后都能通过考试,从而放弃了日常认真学习。
3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加大考风建设,以抓考风促学风考风不正,影响学风建设。
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靠考试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蒙混过关。而对平时刻苦学习较好的学生,发现未被抓获的作弊者考试成绩比自己还高,心里很不平衡,极大不公,这对学习哪有动力,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的学风,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保证。而良好的学风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上具有更大的作用,学风标志着学生有着“我想学、我要学”的思想观念。有学生说“:杭州是消磨人意志的地方”,其意是在杭州读书者没有压力,则会使自己变得无所事事。一些学生曾在来杭州学校之前,都说过自己要努力学习,但到了大学后真的努力了吗?有上进意识,但无付诸于行动。一些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养成了懒散拖拉的习惯,不遵守学习纪律的现象增多,有的上课迟到、睡觉,逃课旷课,有的抄作业或不交作业,有的沉迷于电脑游戏上课提不起精神,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靠作弊来混日子。因此,学校抓考风促学风的举措势在必行。①要加强学生的诚信和道德教育,考试作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诚信迷失和道德失范,诚实、守信、正直是每个大学生做人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和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形成诚实品德,自觉规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行为,把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自觉放弃作弊的念头。②要加强考场纪律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舆论宣传考试纪律和作弊的危害,利用各种班级活动开展考风考纪教育,使师生熟知考试规定和考场纪律,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和作用,形成“遵纪光荣,作弊可耻”考试风气。同时用反面典型进行教育,及时通报考试作弊处罚结果,使学生从心理上害怕去作弊,考虑其结果可能导致留级甚至退学,给自己染上污点,对自己今后的立身处世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2高职英语学风建设的措施
2.1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从高职学生学风差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把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设定为高职英语学风建设的目标。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的一种无形的内在动力,它决定了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因而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行为长期接受“自觉”的熏陶与感染,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意识会愈来愈强烈,学风自然而然会好起来。因此英语学习动机是高职英语学风建设的关键,把它作为高职英语学风建设的目标,能引导高职英语学风建设向健康方向发展[1]。
2.2以课堂教学为学风建设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风气的好坏通过课堂到课率和听课的纪律直接表现出来。因此,课堂教学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优化英语课堂学风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学风监督机制。这就要求学校针对学生迟到旷课和纪律不好现象,推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课堂活动进行整顿。课堂制度和管理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其次,要加强教师的教风管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过多的强调“管”和“抓”。英语教师要多花时间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谈心活动,从侧面对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进行灌输与指导。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内在的“输”与“导”会比外在的学风监督机制更有吸引力,他们的主要精力和热情会被吸引到学习中去,会大大优化课堂英语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