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9 11:55: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干窑镇中心小学戴文卫

教学目标:

⒈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⒉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料。

学生用(人一组):水槽、可乐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

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谜语导入二、感觉空气塑料袋、气球⒈我有一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里不了。⒉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我们还有什么问题?⒊今天我们就用观察和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关于空气的一些问题。⒈收集空气。我们怎么把空气摆放到课桌上来研究呢?大家想想办法。⒉感觉空气。⒊交流对空气的感觉。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⒋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猜谜语学生提出问题⒈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⒉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激发兴趣导入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

三、纸的奇遇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五、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⒍课外活动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⒈大家想变魔术?先认真读课文上“纸的奇遇”这段文字。师介绍魔术(实验)的注意点。魔术成功了吗?有什么发现?⒉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⒊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⒈再来做一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指导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活动。⒉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都有些什么发现呢?⒊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和第一个魔术里的结果一样,说明空气占据空间。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⒈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空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还有什么地方空气占据空间?在哪里还能找到空气?学生实验。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并讨论,揭示秘密。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魔术,认识纸团不湿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拓展学生的思路。

第二课时

材料准备:

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两个可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要洗净),一只两用打气筒,一架天平;气球两只;一根线;一根小木棒;每个学生一张科学文件夹。

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引入。⒈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同学们说说都在哪里找到了?⒉上节课的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地方水就进不去了。那空气占据的地方还能不能再进去一些空气呢?学生思考。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瓶里的空气。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两用打气筒、橡胶管、水⒈往盛满空气的瓶里再打人一些空气。现在的玻璃瓶里盛满了空气,我们把它密封起来,用打气筒再打入一些空气,大家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大家来看瓶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一满瓶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空气增多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⒉从充满空气的瓶里抽出一些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瓶,抽出一些空气后结果会怎样?猜猜看。结果怎么样?一满瓶空气,抽出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的空气减少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⒊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⒋如果往盛满水的瓶子里再打入一些水,结果会怎样?抽出一些水结果会怎样?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⒌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打入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抽出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空气和水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尝试解释,不追求完全解决。引导学生结合过去的经验进行推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先猜想,再实验证明说明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它的形状和体积取决于盛装它的容器的形状和体积。这个推测和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物体的一些性质:通过比较瓶中的空气和水,进一步认识空气(一定量的)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而水(一定量的)虽然没有一定的形状,但却有一定的体积,它不能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

.称称空气透明玻璃瓶、天平、气球、线、小木棒⒈称空气。用空气做跷跷板的游戏。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到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节平衡。这说明天平的两边怎样?往一边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气,再称,结果怎样?打入空气的这边为什么变重了?这说明了什么?⒉用简单秤测量空气有没有质量。把两个吹了气的气球挂在杠杆的两边,调节平衡。如果一边变轻了,秤会怎么样?放掉一边气球里的空气再称,结果怎样?轻重怎样变化了?⒊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猜测并讨论。学生猜测并实验。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比较认识空气有质量。质量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主要还是渗透,仍需要使用重量、轻量的说法。

综合认识,整理资料,比较、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科学文件夹⒈根据过去的认识填写科学文件夹。我们对石头、水和空气都不陌生了,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在实验中获得的认识,来填写我们的科学文件夹。⒉科学文件夹里的资料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我们来分析这些资料,大家比较一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⒊说说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⒋认识固体、气体和液体。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表达认识的基础上,概括说明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然后分别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是名词,不是下定义)。学生填表,综合经验,整理资料。学生通过整理资料,对比分析,获得认识。主要是综合前面探究的收获,并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总结出空气的特殊性质,进而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又分为两层。

作业。课后踢踢足球或拍拍篮球,体会有什么感觉?足球、篮球里的气少了要怎样做?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做法?

附:科学文件夹

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有一定的重量能流动有一定的体积

石头

空气

被压缩的空气

惠民镇中心小学边疆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⒉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⒊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⒋压缩空气有弹性,⒌会产生弹力。

⒍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材料准备:

按组准备小皮球、注射器、橡皮、空气枪、纸面巾、水;每人准备科学文件夹。

篮球两个(一个气不足,一个气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初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二)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三)日常运用(四)整理器材小皮球注射器篮球两个、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空气枪⒈(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样来玩这个球?⒉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做好记录)⒊你们组有哪些发现?(板书)⒋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定今天的研究课题)()为什么小皮球能被捏瘪?()手松开后为什么能弹回?()为什么有的小皮球弹的高,()有的弹不()高?⒌你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板书)()空气可能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可能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⒈(出示注射器)谁有办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做好记录)⒉谁有办法证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⒊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利用到压缩空气?⒉怎样获得更多有关压缩空气的知识?⒈学生回答。⒉学生观察、记录。⒊学生汇报、交流。⒋学生汇报、交流。⒌生讨论,⒍汇报,⒎交流。⒈分组探究,⒉记录,⒊上台汇报、交流。⒋学生汇报、交流。一生上台实验。⒈学生汇报、交流。玩空气枪。⒉学生汇报、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课题:流动的空气

范泾小学陆海飞

一、教学目标:⒈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的热的也有冷的;

⒉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

⒊鼓励学生用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三、材料准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实物投影⒈出示谜语;⒉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讨论,猜谜;思考,回答。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⒈了解风⒈播放关于风的;⒉提问:怎样看到风?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观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风的知识。

⒉游戏⒈在教室门口打开花露水的瓶盖;⒉提问:谁把香味带到了你的鼻子里?闻到香味后举手,观察其他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的线路图并作说明;回答问题。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通过嗅觉来亲身感受风的存在。

⒊实验⑴烟的实验实物投影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香吹气;⒉展示学生画的空气流动路线图。点燃香,观察烟飘的方向;观察其他小组的烟飘的方向;画出教室里空气流动的线路图;想象空气在教室里流动的情况。通过实验来感知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想象来感受教室里风的存在。

⑵制造风指导学生制造不同的风。用手头的工具制造出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风;想制造热风和冷风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造风,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流动产生风;

三、作业收集关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和动物、植物生活的关系的资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嘉善县下甸庙小学陆根生

一、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⒉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⒊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观的教育。

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压缩空气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技术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

三、教学难点

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四、材料准备

⒈教师为学生每人印制一张心跳次数记录表,一张压缩空气调查记录表。

⒉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

⒊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准备有关多种媒体资料(课件、音像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导入复习,前面我们研究了空气的哪些特点?师问:我们还会发现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关系?师述: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我们发现空气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动物、植物也有密切关系。师:今天我们来讨论空气和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关系?学生回答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我们离不开空气每人一张呼吸记录和挂钟一只游戏: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游戏:憋气比赛讨论: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推测: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学生完成游戏并做好记录。参与憋气比赛(不能超过一分钟)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回答通过游戏的实际感受,认识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

篇(2)

走进戏曲

—《报灯名》

版本

花城出版社

第六册第

12

课程内容与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1.在比较和欣赏中,让学生体会到京剧和潮剧的共同点,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在学习京剧《报灯名》和欣赏潮剧《柴房会》中,体会两种剧种中丑行的特点。

3.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地域不同,方言不同,但艺术的特点是相同的。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重点认识丑角,激发学习京剧的兴趣从而喜爱京剧艺术。

2.

在听、看、读、演、议的活动中感受数板的表演方式及丑角的特点。

3.学习《报灯名》,能用一点京腔,带上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学会《报灯名》。

2.能用一点京腔,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

3.能够喜欢上京剧和潮剧等戏曲艺术,为我国戏曲艺术出一份力。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赏”、“听”、“读”、“演”、“议”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模仿创造,从而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丑角的特点及数板的表演形式,逐步走进京剧,喜爱京剧。1、听读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借助网络从听入手,听范读,听师读,自己读,逐步学习京剧《报灯名》。2、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表演《报灯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京剧的信心。3、创造表现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最后的表演环节,让学生找喜欢的同学合作表演,使学生过足了戏瘾。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1.

教学课件

2.

通过网络资源,播放《说唱脸谱》和潮剧《柴房会》

教学设计思路

1.观看视频《说唱脸谱》,激发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

2.让学生课前查阅大量与京剧相关的知识,直观地了解京剧艺术,逐步地走进京剧,通过观看、感受、数板念白的学习和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解决该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丑角的特点及数板的表演形式,从而喜爱京剧艺术。

3.拓展环节运用潮州本土地方戏曲——潮剧《柴房会》,让学生了解两种剧种中丑行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地域不同,方言不同,但艺术的特点是相同的。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阅和了解一些京剧和潮剧的相关知识

2.教师对京剧和潮剧相关资料的整理。

3.优秀京剧视频的收集和制作。

4.优秀潮剧视频的收集和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表演,感受一下,这段演唱跟我们平时演唱的歌曲一样吗?

1、欣赏歌曲《说唱脸谱》

交流:学生谈一谈对歌曲的感受

揭题: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就与戏曲有关,揭题:走进戏曲---观赏京剧

(通过互联网搜索出《说唱脸谱》,让学生欣赏,拉近了学生与京剧的距离,自然地进入了京剧的学习)

2、认识四大行当

(1)、师:你对京剧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哪些与京剧有关的知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2)、交流: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京剧知识。

(3)、指名学生回答

师:说到京剧,我们一定要说到他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浄、丑四大行当。

3、教师小结京剧艺术的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为生、旦、浄、丑四大行当

(3)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二、引入新课,欣赏《报灯名》

师:了解四大行当后,老师要考考你们,一起来看看这段卡通京剧中人物角色是属于京剧里的哪个行当?

1、课件播放《报灯名》,学生初步欣赏

2、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介绍丑行的相关知识

(学生课前查阅大量与京剧相关的知识,直观地了解京剧艺术,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逐步地走进京剧)

3、教师为学生介绍丑行的相关知识:丑行俗称小花脸,丑角都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方形的,元宝形的,倒元宝形的,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丑”在京剧中扮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像渔夫、农夫、书童、乞丐、灯官等等,但是他们的性格都是滑稽、活泼、乐观热情的。

三、学习《报灯名》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读课本P56数板

2、聆听范读数板,了解京剧念白

师:这段数板跟我们读的一样吗?(不一样)数板突出的是节奏的作用,将节奏相对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节奏的规范之中。

3、分两部分学习

(1)、学习前半部分(和数字相关的十个灯)

a.学生四人小组学读

b.全班跟着老师的节奏边拍手边读

c.找拖腔:老师示范念,让学生标记拖腔的字,模仿齐读。

d.多形式接龙练习

(2)学习后半部分

a.再次完整的欣赏《报灯名》,边听边找出哪些人物灯?

b.提问个别学生

师小结:里面出现了吕布、貂蝉、董卓和昭君等几个人物灯

c.根据前半部分的学习经验学习后半部分

d.标记不同音调的灯名,边拍手边模仿齐读。

e.再次完整欣赏

师:灯官在报灯名时要做到字音强弱分明,节奏性强,真正做到强调“字正腔圆”。

4、比较、练习

(1)、男女同学接龙读

师:丑角念白演员的人物形象是什么呢?,他不仅有手头、身体、袖子和步伐等动作,让学生用屈膝、晃头等简单动作来表演。

(2)、让学生找喜欢的同学合作完成

(3)、个别学生上台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一段名叫《报灯名》的念白,它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表现的是元宵节观灯时,灯官报灯名的情景。念白要有节奏、音调和平时说话不一样,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标记的拖腔和音调回家后好好去练习。

四、拓展升华,渗透地方戏曲(潮剧)

师: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连外国人都很喜欢,作为中国人我们能不喜欢吗?我们可以在课外多听、多看,为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那么讲到京剧,老师想到在我们潮州也有一种戏曲潮剧,看看你对潮剧了解有多少?

(学生课前查阅大量与潮剧相关的知识,直观地了解潮剧艺术,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逐步地走进潮剧)

1、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潮剧知识

师:潮剧跟京剧一样也分为生、旦、浄、丑四大行当。

2、师介绍潮剧中的丑行:丑行是潮剧中最强一项,表演注重腰腿工、常带有特技表演,如梯子工等。典型人物非“潮剧第一丑”方展荣老师扮演的李老三莫属。

3、欣赏潮剧《柴房会》片段

五、作业:学习潮州歌册《百屏灯》

板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试题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减法的性质,灵活、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师:看来同学们对加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减法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运算性质。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教材第21页例4。

1.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独立解答,指名汇报。可能有以下3种方法: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让学生依次说清楚解题思路。

师:前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前两种算法中三个数分别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不同之处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相同)

师:由于前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即

234-66-34=234-(66+34)

师:234-66-34变为234-(66+34)后,计算结果保持不变。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在所有的三个数连减的运算中都存在?下面,我们就任意找三个整数来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说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与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它们的结果总是相等的,这条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你能用语言来概括这一规律吗?小组进行讨论。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当两个减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使计算简便。有时,也要根据算式的特点,逆向运用减法的性质来简便计算。

3.字母表示。

师:我们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减法的这个运算性质。a-b-c=a-(b+c)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填写,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提升

李阿姨在记录一周的家庭开支时,发现一张购物

小票被弄脏了,你能帮李阿姨算一算被弄脏的价

钱吗?

300-74-126-35=65(元)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它们的和。

七、作业布置

练习六第1题有关题目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点名阐述解题思路。

学生举例,师生一起验证。

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7及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2.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3.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设疑、猜想、实践操作、验证的过程,完成瓶子容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装有部分水的瓶子。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1)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如果已知底面周长和高,又如何计算呢?

2.导入:这节课我们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教师提出:这瓶矿泉水已被喝掉一部分,你能求出瓶子中还有多少水吗?

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把这些水放到不同的容器中,水的体积会改变吗?

如果要求出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怎么求呢?

2.课件出示例7。

(1)读题,明确题意,获得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观察思考会发现: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操作讨论后会发现:无论瓶子是正置还是倒置,水的体积、瓶子的容积都不变,那么无水部分的容积也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把正置放平时水的体积(圆柱)加上倒置放平时无水部分(圆柱)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即瓶子的容积可以转化成两个圆柱的体积。

(3)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

(4)回顾与反思。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遇到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的时候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来计算。

3.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哪部分知识也用到了转化的方法?(五年级学习的把不规则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物体的体积等于它完全浸入水里后所排开水的体积,即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7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明确倒置放平时,无水部分的容积就是小明喝的水的体积。

五、拓展提升

1.在一个底面半径是20

cm的圆柱形水桶中,有一块半径是10

cm的圆柱形铁块浸没在水中,当把铁块从水中拿出去时,桶中的水面下降了1

cm,这块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思考:水面为什么下降?下降部分的水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铁块拿出,总体积减少相等

3.14×202×1÷(3.14×102)=4(cm)

2.把一块长18.84

dm、宽5

dm、高4

dm的长方体钢坯铸造成一根直径为4

dm的圆柱形钢筋,钢筋的长度是多少?

18.84×5×4÷[3.14×(4÷2)2]=30(dm)

六、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仔细看教材,想一想,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五第10~1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观察发现:现在瓶中水呈圆柱状。只要知道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讨论得出:这些水不论用什么方法测量,它的体积都不会改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这两道题目都是图形转化的类型。认清在转化过程中体积不变的原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完成。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3)

圆柱的体积:

V=πr2h

例7

3.14×(8÷2)2×7+3.14×(8÷2)2×18

=π(d÷2)2h

=3.14×(8÷2)2×(7+18)

=π(C÷π÷2)2h

=3.14×16×25

=1256(cm3)

=1256(mL)

答:瓶子的容积是1256

mL。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