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水电勘测设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2: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水电勘测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水电勘测设计论文

篇(1)

工具的进步引起了社会的变革,技术的革新推动了效率的飞跃。在信息社会,我们要积极有效地运用各种信息化工具,服务我们的工作。结合水利勘测工作,各种勘测手段的应用,促进了勘测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计算方向发展。定性与定量的紧密结合,对于促进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发展有重大意义。

1.CAD技术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中的应用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产生于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它伴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普及。二十世纪80年代CAD技术开始引入我国。90年代,CAD技术和系统在我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CAD的应用迅速普及。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逐步加大对大江大河的整治力度。对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投资巨大。与之相应的勘测设计工作量也急剧增大。传统的手工绘图、计算不能满足其任务要求,利用CAD技术,则极大地改善了勘测设计条件。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实现了计算绘图与测量的一体化,从数据录入到输出都是在自动化软件的管理下进行,在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设备之间以数据流的形式交流,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自动化计算,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还避免了人为的错误。可能以前手工计算要三个工日的工作量,不到一分钟就计算完成了。

CAD技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面对日益复杂与苛刻的勘测设计工程,CAD技术发挥的作用也将会也来越大。它的发展已经和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两项是相互促进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未来是要求朝着标准化、协同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那么以计算机智能管理操作为基础的CAD将为实现这一方向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的CAD技术应用今后应重点放在三维设计、协同设计、智能化设计方面,使CAD工具不仅仅当绘图工具,还要当计算工具、储存工具和测量工具。

2.GPS定位技术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

GPS是指全球定位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商业及民用应用的卫星导航,测绘测距系统。作者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GPS系统不会在我国有更加深入的应用了,因为我国已经有了类似于GPS的北斗系统。同时,欧洲有了自己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也有了格洛纳斯系统。本文所指的GPS,代表以上所说的所有系统,并不是仅指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近年来,GPS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突出优点有以下几点:

GPS设备操作简便,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它重量轻,体积小,所带来的后勤压力也小,减少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

观测站选址灵活,不需要通视,减少了观测站的数量,也就减少了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

几乎不需要人工计算,定位精度高,减少了计算失误率。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精度可以达到1ppm~2ppm,随着基线的加长,其定位相对精度就越高,这是人工观测不能比拟的。

观测效果丰富。GPS观测成果同时提供了三维坐标。在测量经纬度的同时,也测量了所处地的高度。这就为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地面点的高程开辟了新途径。

对于手工校正要求低,观测时间短。目前,利用经典的静态定位方法,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一般为1h~3h。为了进一步缩短观测时间,提高作业速度,近年来发展的短基线(不超过20km)快速相对定位法,其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

GPS观测设备能全天候作业,一般不受天气条件限制。突破了光学观测的局限。

3.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勘测中的应用

根据遥感的平台分类,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三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工程中有关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A.遥感技术在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为全面的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遥感图像成为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所必不可缺的参考资料。

B.遥感技术对于危险地带的监视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等易出现问题的地带进行监测与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的现场观察,可以方便快捷的判定该地区的地质活动强度与稳定性。

C.遥感技术对于非地表资料的判读

利用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

D.代替人工进行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

在保持必须的野外考察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可以用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样可以节约测绘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4.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水电勘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与计算机系统,传感器系统,数据库系统紧密相连。这些技术又是在不断发展的,每项技术的进步都给GIS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所以GIS在水利勘测设计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GIS技术自身的发展,更取决于整个行业的数字化的进程。

GIS技术可以有效的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它自身集成了信息采集(需要传感器支持)、存储、判别、计算与处理、多样化专业性输出等功能。是计算机技术在资源管理行业利用的代表。GIS技术的发展有以下2种趋势:

网络GIS。是指GIS技术与互联网密切结合并深度拓展的一种产物。网络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遥控的基础技术,从互联网的任意一个节点,网络用户可以浏览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以及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千里之外的数据犹如在眼前一样,可以直接操作。它可用于除了一般数据外的特殊数据类型,尤其是矢量数据的处理。以网络浏览器为应用工作平台,在客户端可以实现对矢量数据的操作,全国各个测绘点和数据库连为一个整体,并可通过网络远程调用和各类数据、图形、图像。

“3S”组合集成技术。“3S”是一种更加深入化的组合系统技术,它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的深度组合,也就是说,通过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加上软件的分析能力,统一的接受由其他接口传来的各种信息,并作出判断。在这个大系统中,每一部分进行分工,犹如大脑控制躯干,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GIS则对多源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时时编译、动态存取,系统组合的功效可以更全面的反应多种情况,表达更多的信息。

5.结语

面对快速发展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我们要积极地学习利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来为我们服务。本文介绍的以CAD电脑辅助绘图技术,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GIS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水利水电行业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负担,并且能提升准确率。我们在发扬艰苦奋斗工作精神的同时,也要主动学习掌握这些新的工具,新的技术,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水利水电勘测事业的工作需要。

篇(2)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49-01

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馆在发展生产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作为新时期文献信息工作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如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和网络环境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更好地为水电工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保障。下面就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设想讲几点意见。

1 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的资源和基础

一般单位建立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可用的现有资源有很多:首先是各单位档案信息化产生的电子文档,不断新增的CAD图纸和设计成果电子版,以及有目的采购的电子图书,是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的主要内容。

其次,《水电技术标准全文检索系统》,该数据库是由部技术监督委员会监制、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组织与制作的,是为广大科技人员运用当前计算机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实现对技术标准的全文检索,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水平而开发的,该软件已在水电系统推广应用,效果很好,还有就是网上各类标准论坛提供的扫描版PDF格式的标准文本和标准设计图集,也可以大大丰富数字档案图书馆的馆藏。另外一个就是《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文件范本》,该数据库是在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指导与支持下,由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组织编写和出版的,内含170多个设计文件范本,可以作为技术文档制作格式的依据,提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效率。其他网络上共享资料,如图纸库:给排水图纸库、暖通图纸库、电气图纸库、结构图纸库、建筑图纸库、园林图纸库等,虽然其出处不详,也可供参考使用。

还有就是收集各类公开的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部部门的行政规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部门的标准在其网站免费提供下载,这样,数字档案图书馆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另外,网络链接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为科技人员提供涵盖了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博硕士论文、报纸、图书、会议论文等公共知识信息资源。

高速的数字通信网络是数字档案图书馆的存在基础,数字档案图书馆依附于网络而存在,其对内的业务组织和对外的服务都是以网络为载体,得益于网络也受制于网络,只有利用网络至极限,才能发挥数字档案图书馆作用至极限.数字档案图书馆内部本身由局域网构成,一般是高速主干联接数台服务器及工作站,外部通过数台广域网服务器面向浩瀚的INTERNET。数字档案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保存信息并提供存取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要求以新的方式执行传统档案图书馆的功能,包括新型信息资料,新馆藏发展方向与方式(尤其是有更多的资源共享和电子订购服务),新的存储与保存方法,新的分类和标引方式、与用户新的交互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更多的依赖,以及档案图书馆在人员智力构成、组织和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2 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基本结构

不论计算机技术怎样发展,网络结构多么复杂,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型始终如一,这就是“信息源—档案图书馆—读者”构成的三角架构,档案图书馆充当一个知识收集和整理的中间人的角色。计算机与网络的出现使档案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够更为全面、及时、准确、高效,数字档案图书馆技术在各个环节上加固了这种模型,使信息社会中档案图书馆得到的作用和效益发挥到极限。档案图书馆服务器的作用是负责管理目录数据的索引和查询,对象服务器负责管理数字化数据,是信息源,可以由档案图书馆设立,也可以由相关信息部门设立。它们与读者构成三角形架构。读者通过广域网或档案图书馆内部的局域网(电子阅览室)发出查询请求,经Web服务器处理后传递给档案图书馆服务器(类似于查询目录卡片),档案图书馆服务器将查询结果通知对象服务器并有对象服务器取出最终结果送达读者,这就实现了数字档案图书馆对象数据的,当然,对部分设计成果要有条件按权限提供。

3 数字档案图书馆与藏书建设

篇(3)

【 abstract 】 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mak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task is complex and hard, and therefore, the author is at presen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 key words 】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中,质量问题仍然困扰着工程项目的如期交付并影响预期效益的实现。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多部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大型工程项目质量的行政监管力度,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故此,本文就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

1.1项目决策咨询评估有待加强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估是政府对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咨询评估的合理可行,才能避免项目的盲目性和决策失误。但中小型水利工程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够人并没有去实施。

1.2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的深度不如大型工程,设计不规范

某些个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己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而设计单位普存在资质低、设计水平低、施工图不规范、图纸错误较多、结构不符合实际,设变更随意性大等问题。设计人员施工经验差,未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能力,考虑计规范较多,考虑施工现实条件较少,造成设计与施工的衔接有一定困难。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是采用国家拨款与地方筹集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而地方集资金是占很重要的部分。有些地方由于财政困难常难以垫付足够的前期勘测设费,待立项后有了资金又急于上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足够的经费进行前期勘测作,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勘测设计深度不够。有的项目更是由于政府的行干预匆忙上马,根本没有进行勘测设计等。

2.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中存在问题

2.1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属厂家生产产品,其砂石骨料通常使用坝址附近河床开采的砂石料或开采块石料加工制成品料。目前,有的厂家出厂的产品未达到国家标准,是伪劣产品,有的工程砂石骨料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因工程施工急需,只得“凑合”使用,造成混凝土质量不稳定。水利水电工程使用的钢筋、钢材及止水材料等也发现一些伪劣产品,原材料存在的质量问题将给工程运行安全留下隐患。

2.2施工中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建筑物基础开挖、基岩灌浆处理到混凝土浇筑(土石坝体填筑),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有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水利部、电力部部颁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建筑物基础开挖施工中,有的承包单位为抢施工进度,不按技术要求进行控制爆破,造成基岩面爆破裂隙较多,起伏差较大,增加了基岩面整修工作量和混凝土回填工作量;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未按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施工工艺,出现入仓混凝土骨料分离,振捣不密实、漏振,致使层面结合不好,有蜂窝、架空现象。低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未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温,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未按设计要求采取温控措施,致使混凝土裂缝较多,增加了补救处理工作量。土石填筑施工质量存在填料不合要求的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分层碾压等间题。

2.3承包单位偷工减料引起的质量问题

有的工程施工单位层层转包,由于转包单价偏低,承包单位就搞偷工减料,为欺骗监理单位,就不择手段造假资料蒙混过关。例如某工程基础帷幕灌浆施工中,就发现有的承包单位改变水泥浆配比,降低压力灌浆,伪造灌浆施工记录资料。这种现象在隐蔽工程施工中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建筑物基岩固结灌浆和防渗帷幕灌浆质量,将给工程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转

2.4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问题

有的工程金属结构加工制造工艺粗糙、焊接质量不良,安装误差较大等质量问题,造成闸门漏水严重,金属结构构件不能使用,需进行返工处理,影响了工程建设工期。机电设备存在着伪劣产品,不能正常使用,经常需要更换,给工程造成损失。

3.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

3.1水利水电项目专业多、项目多、而单项工程量多

这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另一种难度。若使用先进的大型设备,由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工程成本不能保证,若改用简化的办法,非专业队伍来施工,其质量就难以控制保证。

3.2水利水电工程一旦发现早期失控,为弥补损失而赶工,将严重地影响质量控制工作

在一些工程招投标中,压低临时建设费、不可预见费等,致使施工单位在经济上十分被动。这点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出现许多分包,甚至“隐性转包”的重要原因。包工队以更低单价拿到工程之后,经常挖空心思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3.3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力度不力,质保体系不健全,挂靠资质现象严重,施工水平低

项目部管理模式多是公司管理层加包工头,施工队伍设备投入少、技术水平低。施工主要技术工人及工程师配置不足,施工的主要核心管理网络不完善,缺少专业的相对固定的施工班组,造成施工组织的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

例如:某工程局以低价中标一小型水电项目,中标后,该工程局为节省施工成本,只派了几十个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基本没有大的施工设备进场,同时引入多家分包队伍,施工过程中大多是以包代管,一个大约7000万的工程,进行了层层分包,最多时竟达到四层分包,进入施工工地的分包队伍多时达20家,工地上偷工减料的事不断发生,施工过程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工程质量严重失控,同时工程进度也严重滞后。后来该工程局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要求与业主谈判,变更部分工程单价,业主见工程失控,只得进行适当的妥协,在这种情况下,该工程局才加大了投入,重新整顿、清退部分分包队伍,减少分包环节,才使工程建设得以进行下去。

4.工程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

4.1项目监督管理水平欠缺

项目法人中的组织机构人员质量意识淡薄,重视工期,轻视质量。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业主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不够,在口头上说质量第一,而在施工时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就放弃了质量。

4.2不能严格执行合同

在招投标工作中过分的压低工程造价,工程变更随意性大,不能严格执行合同有关部门条款,不按程序办事,长官意识严重,行政指挥较多。某些工程不能很好地执行合同,而是主观的施工,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4.3工程管理中的服务意识较差

普遍存在工程前期手续不完备即开工,形成的地方矛盾较多,使施工方疲于处理各种地方矛盾,弱化了质量管理的精力。另外业主对设计及监理工作的过多干涉,对其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某些工程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差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篇(4)

1 前言

自2003年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建立“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以来,得到全国各界工程地质(含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相关专业)行业高科技人员的积极响应,已经收到420余份反馈回来的专家登记表,均已录入数据库。“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已初具规模,从针对服务的行业来说,包括水利电力、铁路交通、矿山和工业民用建筑等;从专业领域来说,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研究等;从遍及的单位来说,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部委直属勘测设计院和公司等一百多家;从职称分布来说,包括工程院院士、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从工作职务来说,包括院长、副院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经理、校长、系主任等。

入库的单位及其人数情况: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14人;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11人;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12人;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43人;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15人;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39人;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11人;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1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7人;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39人(这里只列出了10人以上的单位)。

2 软件功能

2.1 基本功能

① 显示工程地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专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工作职务、工作单位、单位性质、联系方式。 ② 显示专家专业特长,工作领域。 ③ 打印专家表。 ④ 按照入库序号、姓名和工作单位排序,方便检索。 ⑤ 可随时登记入库。

2.2 查询

按照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单位性质、技术职称、专业特长、工作领域等单个字段查询,查询的结果可显示专家基本信息、专业特长和工作领域,打印专家表。

2.3 高级查询

多个字段的组合条件查询,查询结果可制作报表。

2.4 数据库维护

数据库管理员能够轻松完成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如添加、删除、查询等。

专家库可用于人事档案管理、查找工程咨询专家、聘请工程项目评审专家、查找稿件评阅人、聘任学位论文审阅人等。

3 系统界面及功能模块

3.1 主界面

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系统主界面如图1所示。界面包括菜单区、查询区、信息管理区和信息显示区。菜单包括记录、查询、管理员和帮助等项。查询区包括单个字段的简单查询和高级查询按钮。信息管理区由基本资料、专业特长、工作领域、备注、全表浏览、打印、退出按钮组成,点选不同的按钮,信息显示区将显示不同的信息。

3.2 高级查询界面

点击主界面窗口中查询区的高级查询按钮会弹出高级查询窗口,如图2所示。通过该窗口可生成查询条件、选择结果中要显示的字段、选择排序字段、选择组合查询条件,并执行查询。查询结果由查询结果窗口(图3)显示出来。

3.3 查询结果窗口

点击高级查询窗口中的开始查询按钮就可弹出查询结果窗口。查询结果窗口左上部分显示符合查询条件的记录,右上部分是打印全部结果按钮和打印选中结果按钮。下部是选中专家的详细信息,当点选左上部的不同专家,其详细信息会改变。

3.4 查询结果报表打印窗口

点击查询结果窗口中的打印全部结果按钮将弹出查询结果报表打印窗口,如图4所示。上部是打印按钮、导出按钮和缩放比例下拉列表框,中间是报表显示区,下部是页码显示和翻页按钮。

3.5 选中结果报表打印窗口

点击主界面信息管理区打印按钮和查询结果窗口中的打印选中结果按钮将弹出选中专家资料报表打印窗口,如图5所示。

3.6 数据库管理员界面

点击主界面管理员菜单下的管理员登陆菜单项后,弹出管理员登陆对话框(图6),输入帐号和密码后,点击确定按钮进入数据库管理员界面(图7)。

数据库管理员界面由菜单、工具按钮、专家信息编辑区和全表数据浏览和编辑区组成。工具按钮包括移动记录、添加、删除等按钮组成,专家信息编辑区用来编辑专家信息,全表数据浏览、编辑区浏览和编辑数据库记录。

4 工程地质专家库系统开发

4.1 数据库

(1)信息来源

通过学术会议、信件和网上下载(见enggeo.org/xwdt-040106.htm)等途径分发“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专家登记表”,收集反馈回来的原始登记表,录入数据库中。

(2)创建数据库

在Microsoft Office Access软件中建立专家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的字段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技术职称、工作职务、专家特长、工作领域、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等,基本涵盖了专家的基本信息、特长、工作领域和联系方式。

(3)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方式有两种方式: ① 在Access中录入; ② 数据维护方式,即在数据库管理员界面中输入数据。

所有专家的信息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位专家的信息在数据表中表现为一条记录。

4.2 系统功能的代码实现

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工具,运用其集成开发环境和快速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根据软件的功能模块分别创建程序界面和窗口(图1-图7)。开发过程中使用了ADO Data控件、DataGrid控件、DataEnviornment设计器、Data Report设计器等。

下面着重叙述高级查询的实现。在高级查询窗口中,用户填写的查询条件包括查询结果中显示的字段、where子句查询条件、字段排序子句,用字符串连接生成SQL查询语句。然后在专家数据表中查找符合查询条件的专家记录并在查询结果窗口中显示给用户。完成高级查询功能的程序片段如下:

Private Sub cmdQuery_Click()

Dim strKey As String

Dim strSQL As String, strsqlAll As String

Dim strOrderSQL As String

Dim strOrder As String

Dim intLenKey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查询结果至少要显示一个字段

If lstKey.SelCount = 0 Then

MsgBox "查询结果中至少要显示一个字段!", vbMsgBoxSetForeground, "缺少字段"

Exit Sub

End If

If txtCondition.Text = vbNullString Then

MsgBox "请加入查询条件!", vbOKOnly + vbInformation, "提示"

Exit Sub

End If

'查询结果中显示的字段

strKey = vbNullString

strkeys = vbNullString

For i = 0 To lstKey.ListCount - 1

If lstKey.Selected(i) = True Then

strKey = strKey & lstKey.List(i) & ","

End If

strkeys = strkeys & lstKey.List(i) & ","

Next

strKey = Mid(strKey, 1, Len(strKey) - 1)

strkeys = Mid(strkeys, 1, Len(strkeys) - 1)

'where子句查询条件

strWhere = vbNullString

If Len(Trim(strQuerySQL)) > 0 Then

strWhere = " where " & Trim(strQuerySQL)

Else

strWhere = vbNullString

End If

'字段排序字句

If lstOrderKey.ListCount > 0 Then

mstrOrderSQLs = ""

intLenKey = 0

For j = 0 To lstOrderKey.ListCount - 1

strOrderSQL = lstOrderKey.List(j)

If optOrder(0).Value = True Then

intLenKey = InStr(1, strOrderSQL, "(升序)", vbTextCompare)

strOrder = " ASC"

Else

intLenKey = InStr(1, strOrderSQL, "(降序)", vbTextCompare)

strOrder = " DESC"

End If

If intLenKey > 0 Then

strOrderSQL = Mid(strOrderSQL, 1, intLenKey - 1)

If mstrOrderSQLs "" Then

mstrOrderSQLs = mstrOrderSQLs & ","

End If

mstrOrderSQLs = mstrOrderSQLs & strOrderSQL & strOrder

End If

Next j

mstrOrderSQLs = " order by " & mstrOrderSQLs

Else

mstrOrderSQLs = ""

End If

'字符串连接生成SQL查询语句

strSQL = "select " & strKey & " from " & " 专家库 " & strWhere & mstrOrderSQLs

strsqlAll = "select " & strkeys & " from " & " 专家库 " & strWhere & mstrOrderSQLs

adoconnection.Execute strSQL

adoconnection.Execute strsqlAll

If Err Then

MsgBox Err.Number & vbCrLf & Err.Description & Err.Source, vbCritical, "SQL语句错误"

Err.Clear

Exit Sub

End If

Set recResult = New ADODB.Recordset

Set recKeyword = New ADODB.Recordset

frmQueryResult.strSQL = strSQL

frmQueryResult.strSQL = strsqlAll

recKeyword.Open strSQL, adoconnection, adOpenStatic, adLockOptimistic

recResult.Open strsqlAll, adoconnection, adOpenDynamic, adLockOptimistic

If recKeyword.RecordCount

MsgBox "没有您要查找的记录!", vbInformation + vbOKOnly, "找不到记录"

Exit Sub

End If

'查询结果显示

frmQueryResult.Show vbModal

篇(5)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二)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三)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五)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为此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在“七五”、“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中开发和完善了“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长江三峡永久船闸、澜沧江小湾、清江水布垭等工程的岩质高边坡开挖中的地质编录。该项技术采用的是数码像机摄影,微机现场采集及预处理,自主开发的软件处理可随时提供岩质高边坡的连续彩色影像图和地质所需的将边坡开挖面置于任意方位的线划图。

(六)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 发展 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

 

四、工程物探技术 

 

在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逐渐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使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其中有些是当时或至今都是世界水平的新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一)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在勘探孔洞间了解岩体情况尚没有一个 经济 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工作的情况下,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所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来,包括“八五”和“九五”攻关几个涉及水电建设的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课题和专题中大多数都涉及ct技术攻关的内容,并获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a53mm的钻孔彩电是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的;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 电子 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风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钻孔彩电又在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基础上研制出多功能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系统采用工控级主机,形成控制器、监视器、录相机三合为一的一体化主机。主机可配接多种不同口径的钻孔电视探头,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 文献 :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二)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三)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五)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为此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在“七五”、“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中开发和完善了“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长江三峡永久船闸、澜沧江小湾、清江水布垭等工程的岩质高边坡开挖中的地质编录。该项技术采用的是数码像机摄影,微机现场采集及预处理,自主开发的软件处理可随时提供岩质高边坡的连续彩色影像图和地质所需的将边坡开挖面置于任意方位的线划图。

(六)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研制的MAPGIS,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四、工程物探技术

在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逐渐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使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其中有些是当时或至今都是世界水平的新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一)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在勘探孔洞间了解岩体情况尚没有一个经济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工作的情况下,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所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来,包括“八五”和“九五”攻关几个涉及水电建设的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课题和专题中大多数都涉及CT技术攻关的内容,并获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a53mm的钻孔彩电是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的;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风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钻孔彩电又在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基础上研制出多功能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系统采用工控级主机,形成控制器、监视器、录相机三合为一的一体化主机。主机可配接多种不同口径的钻孔电视探头,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文献: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妙月,勘探地球物理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篇(7)

(一)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从历次修订和执行的本科教学计划看,农业水利专业以往和当前开设的课程,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工作和基本科研所需,关键问题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专业识并能灵活地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否在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加强知识储备和拓展专业实践技能。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不局限于一门课程或一本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即使在学习成绩好,或者已经被确认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当中,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学习好”基本等同于“课程考试成绩较高”,而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

(二)主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掌握最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并利用便利的校园网查阅文献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查过文献,需要专业文献时仅在网上搜索一些网页文件,复制粘贴一下便草草了事。指导教师详细布置好的设计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需要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试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观测、收集及分析处理等能力均为空白。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独立完成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密切配合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有时需要小组集体完成,然而小组成员往往存在观望、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相互推托,不愿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

农业水利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较多,一般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如MicrosoftOffice系列)、编程语言(如MicrosoftVisualBasic)、绘图软件(如AUTOCAD)等。从专业实践应用的角度看,无论对于学习或工作,开设的这些课程和课时量已足够,并且这些软件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自学并逐步提高熟练程度。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学生在基本的Word编辑排版、Excel绘图及公式计算、简单的程序编制、CAD制图出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远不及网络聊天和电脑游戏。

(四)文字及口头表述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层次不清,语句不通,详略不得当,标点符号乱用,错字别字常见。在与教师的沟通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明显不足,不善于应用专业词汇表达专业研究内容。

二、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发展模式

(一)知识脉络的传承

从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方面:在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从大二学年开始进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至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基本修完教学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在此期间虽然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更多的情况是在每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很快转入到新学期的课程学习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毕业设计往往针对较完整的项目,可能涉及“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力学”“、钢筋混凝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泵”等多门课程知识,然而,在这些课程的独立授课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传达涉及的其它课程的所有知识。课程设计虽然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角度看,需要专业任课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尤其要突出强调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应用范畴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重点解决好专业知识脉络的传承问题。

(二)与专业对口单位的协作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解决学生毕业与工作衔接的一系列问题,除依靠全院教师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水利专业对口单位(如: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的协作,通过邀请工程师、专家、学者等到学院作报告或现场指导,将大四学生直接派往设计部门或其他生产实践部门参加实际项目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1]。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识,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还可以及时了解对口单位的人员需求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对教师工作也是一种交流和促进。

(三)本科的导师制

篇(8)

1 加强工程设计技术管理

为了促进工程技术的协调与管理,工程指挥部专门设置了技术部门,直接与设计单位进行对接,确保其在开展设计工作时能够更加规范化。在工程设计阶段中,负责设计工作的两家单位都对工程建设条件开展了调查和勘查工作,并根据勘测设计阶段相关数据和资料,从多个角度对设计方案优化比较,从中选取出经济实用,安全保障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技术咨询评审,之后进行设计成果提交。

同时指挥部对设计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不断增强现场设计服务意识。待工程项目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后,设计单位考虑到前期工作周期过短可能会导致设计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他们格外重视现场设计服务,便于各种技术性问题的解决。负责工程主体的两家大型设计单位都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专门设立了设计项目部以及现场设代处,并安排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驻现场以确保其质量管理责任得到充分落实,通过加强现场设代服务确保工程建设需要能够得以满足。如果发现设计勘测工作不到位,就要求设计单位重新进行勘测,并提供必要的设计技术支持,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即便是出现突发状况时也能及时加以解决,同时还能在现场对参建各方的施工行为予以督促,以确保设计意图的实现。

2 加快招投标制度完善,提高水电行业门槛

在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的招标公告中,无论是对投标方的资质和信誉度方面,还会在工作业绩以及拟投入人员等方面都提出了比较严苛的要求。招标工作结束后,最终有7家单位被确定为中标施工单位,都具有水电工程施工一级以上资质,同时还有8家监理单位中标,也都具备水利工程施工甲级监理资质,并且在近几年内都有承接相关业务。

结合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的招投标经验,要想有效解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矛盾问题,就必须重视并努力做好招投标管理工作。具体来说,一是加强资质和资格审查,既要对投标单位的资质加强审查,同时投标单位人员从业资格也是审查的重点,凡是工程业绩不达标、施工经验不足,一律不允许参与竞标。二是招标方与中标单位进行合同签订时,应当要求其缴纳履约保证金,取代以前非常规的银行保函证明,采用现金的方式,不仅如此,招标方应当尽可能地考虑如何对承包人行为予以规范和制约,确保承包合同能够切实得到履行。三是双方在进行合同谈判时,应当明确对方承诺配置的资源进行施工,防止中标单位暗地里进行转包进而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 强化合同管理

工程指挥部重视合同管理工作,并逐步推进工程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合同管理制度,并不断根据合同管理目标对合同进行细化管理,事先制定严密的计划,狠抓重点,遵循严格的合同签订程序,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使得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指挥部努力为了确保承包人承诺的资源配置能够得到落实,还对各个参与建设施工单位提出了严格的组织管理要求,一旦发现单位不遵守合同规定,管理缺乏有序性,就对其予以警告,并处以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还对其进行清退出场处理,保证合同权威性。此外,为了使各参建单位工作时更加积极性,还应立足于工程建设实际,建立健全将奖惩机制,让承包人提高资源投入,强化组织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合格。另外,合同或设计的变更上,指挥部进行严格审批,并加强对计量结算的管理监督,并不断使工程造价、变更等程度更加规范化,防止随意进行施工变更,合理控制工程投资。

4 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

指挥部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三检制”,同时重点关注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重大技术问题,专门开会进行研究。此外还通过生产性试验对工程施工进行指导,建立健全质量奖惩机制,重点抓住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并把握住施工质量缺陷进行严肃处理。

具体来说,一是要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各参建单位加以督促,让其切实履行职责,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责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明确到具体岗位和个人身上。还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督机制,采取政府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降低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二是要重视质量安全培训教育。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定时安排相关专家学者对各参建单位相关人员开展系统化的教育培训,从而有效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三是要强化现场检查,不断加大对质量和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负责水电工程的相关监理和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对水电工程开展质量和安全联合检查行动。如果发现问题,督促其马上做出整改。如若发现水电工程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予以相应处罚,另外还要对[患加强整改,确保质量合格。四是应当加强质量检测。指挥部专门制定了质量检测机制,主要对进场施工材料以及各个工序施工质量开展抽样检测活动,一方面,由施工单位内部自行进行质量检查,同时配以监理单位的抽检,另一方面还要委托可靠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并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报告。一旦发现进场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退货,并做退场处理;如果是某道工序施工质量不达标,则要求其尽快做出整改,整改完成还要做好复检工作,复检通过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5 不断提高监理单位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为规范工程建设建立工作,加强对监理单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指挥部专门建立了完善的监理工作管理体系,并从工程建设特点出发,出台了《建设监理管理办法》,对监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明确详细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当前建设单位人们编制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短期内小业主和大监理的的模式不会改变,这就有赖于监理单位作用的发挥。所以,不仅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承诺配置资源,还要适当赋予其适当的监理权限,为工程建设的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等提供保障。

还要不断使监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尤其是重视过程控制和管理。作为监理工程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尽可能地为建设单位提供方便和服务。对于业主单位来说,还应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督促,让其尽可能深入地了解设计意图,并据以编制施工组织实施计划。另外,还要加强现场巡视、做好旁站监理与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施工行为不规范,务必予以及时纠正,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问题积累,进而影响水电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相关工作,本文笔者以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实例,阐述了其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加强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加快招投标制度完善、强化合同管理、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不断提高监理单位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水电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按照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有:(1)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2)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践;(4)建立实习基地,对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1.构建课程平台,明确专业方向。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基础力学、工程材料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前三学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公共教育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到第四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课程),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业﹑服务社会。2.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将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管理类及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课程等分别采用精简归并重复性内容,剥离共性理论性内容,重新构建课程等办法,避免课程的重复。同时,在课程间反复协调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科基础课实现“宽厚”,专业课实现门类多、内容新、学时精和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真正方向,较容易地解决“专业口径宽、学时少”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改向、新项目研究或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特色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有义务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设中。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应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要与教学计划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编写出版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毕业设计指导》等十几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是关键。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适当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经济和反映本专业新技术的选修课等,例如:《交通工程学》、《公路经济学》、《公路网规划》、《道路景观设计》、《公路测设新技术》、《地铁与轻轨》、《路面管理系统》、《路基处理技术》、《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midasCivil软件工程应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道路工程专题讲座和桥梁工程专题讲座。为了把握最新道路与桥梁工程知识,定期邀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目前道桥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颖的设计方案、成熟的施工经验、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有实验课、工地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确立工程结构意识。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体现专业内容的实验,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内容对实验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重点考核实验的步骤、环节,确保人人会做。实验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内容详细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央企、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在6周时间。首先,邀请工地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工程概况,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求,最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向技术人员提问。实习期间,学生在工地现场由技术人员安排工作,专业教师协调管理。

实习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例如:《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设置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教师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基础资料、认真讨论不同的方案。在结构计算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工程结构概念,再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重视结构构造问题,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设计后,学生要上交一本计算书和施工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熟悉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件构造特点及传力特点,给出要求,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做模型参加竞赛,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的了解,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6.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社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赵青 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篇(10)

我们知道,工程勘察设计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各类图件,所以又有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的尊称。工程图纸的绘制早已计算机化,这不用多说了。唯一要多罗嗦的是我们一般地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就直接当成计算机制图来理解,并且直呼CAD制图,这稍微狭隘了一些,但既然已经成为了习惯约定,我们这里所提及的CAD制图就暂且理解为狭义CAD。

在传统的工程勘察内业整理工作中,地质制图花去了地质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CAD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成为工程勘察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这是毋庸置疑的。国内工程地质计算机制图也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应用历程,现在谁要是还不能应用计算机绘制地质图件,那是找不到饭碗的,可见计算机地质制图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也已经达到或者说早已达到了生产应用的水平。本次会议的代表和厂商,关于CAD技术的发言占了较大比例。

关于工程地质计算机制图,我们甚至可以说,凡是思考过此类问题的地质师,最后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到三维制图这样的思路上来。为什么会如此的殊途同归,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主观为自己,二是客观为他人。为自己简化繁锁的制图过程,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其他切制剖面图平截图的事情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为他人主要是指地质图件在提供给其他专业使用的过程中,在表达上难以让非地质专业的技术人员理解,特别是一些地质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有时我们自己都不一定能分析透彻,虽然可以用类似于赤平投影这样的工具来表达,但仍然并不直观,一些影响到工程建筑物的布置和稳定的地质缺陷体,很难在二维图上真实地反映出来。显然,计算机三维地质建模是地质、设计、施工等专业都迫切需要的,也是工程科研所需要的,在进行工程三维稳定分析计算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2三维软件的发展与应用简述

2.1CAD技术的四次革命

被称为四次CAD技术革命的驱动器实际上就是三维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三维CAD系统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法国人提出了贝赛尔算法,使得在用计算机处理曲线及曲面问题时变得可以操作;法国达索(Dassault)公司推出了著名的三维曲面造型系统CATIA,导致了第一次CAD技术革命。CATIA被称为贵族化的曲面造型系统,据有关资料介绍,当时在国内租用一套CATIA的年租金需15~20万美元。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SDRC公司在当时星球大战计划的背景下,由美国国家航空及宇航局(NASA)支持,在CAD技术方面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研究,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实体造型技术的大型CAD/CAE软件──I-DEAS。由于实体造型技术能够精确表达机械零件的全部属性,在理论上有助于统一CAD、CAE、CAM的模型表达,给设计带来了惊人的方便性,因而被称之为CAD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CAD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是1986年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ParametricTechnologyCorp.)推出的Pro/Engineer参数化软件,又称为参数化造形设计,第一次实现了尺寸驱动零件设计修改。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参数化技术更为成熟,几乎成为CAD业界的标准。PTC先行挤占低端的AutoCAD市场,继而进入高端CAD市场,与CATIA、I-DEAS、CV、UG等群雄逐鹿,并在CAD市场份额排名上已名列前茅。

由于参数化技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全尺寸约束的设计思路干扰和制约了设计者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发挥,为此,美国SDRC公司于1993年推出了全新体系结构的I-DEASMasterSeries软件,提出了更为先进的实体造型技术---变量化技术,又称变量化造型设计,从而驱动了CAD技术发展的第四次革命。

2.2国产CAD系统的雄起

国内著名自主产权的CAXA系统,当前的宣传口号为“创新设计”,同样声称代表了CAD技术发展的第四次革命。该系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市场实践,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点支助,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2002年科技部在863计划重中之重的“三维CAD系统”项目上采用了全新的研发和产业化机制,由CAXA牵头,组织清华英泰、江苏数字化设计制造中心、浙江大学、武汉开目、武汉天喻、陕西省CAD中心(西工大)和上海宏正等国内8家CAD厂商联合承担,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家合作、广泛参与的“中国制造业信息化CAD产业技术联盟”。CAXA突出了以创新设计取代参数化设计,让设计者从三维空间直接进行产品构思和创意。CAXA已成功销售正版软件超过10万套(其中3D软件超过1万5千套,CAM软件超过1万2千套),正在航空、航天、核工业、船舶、石油、化工、汽车、铁路、电力、电子、家电、通信等众多制造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请读者注意:这里已经声明了“制造行业”,其他工程行业好象还是AuotCAD一统天下),在国内CAD/CAX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被指定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CAD认证培训的应用平台之一。

2.3在中国CAD领域的AutoCAD和MicroStation

美国Autodesk公司1982年推出AutoCAD,很快进入中国市埸,又很快在国内CAD领域占据了具有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的统治地位。早期的AutoCAD没有三维功能,直到1990年推出AutoCADR11版之后,提供了AME模块来实现积木式立体绘图,才使得三维制图成为可能。AutoCADR13以后的版本,不再以AME模块形式而是直接在AutoCAD中提供三维功能。到了AutoCAD2000,新提供了三维动态旋转功能,在用户指定的自由方式下连续旋转三维实体,增强了三维可视化效果。AutoCAD的三维功能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断版本升级,最新的AutoCAD2005(2005年5月起,网上已经有了AutoCAD2006的下载版)在三维制图功能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可以实现复杂实体三维建模的要求。

美国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是市场上仅次于AutoCAD的大型CAD系统。MicroStation的三维功能较AutoCAD的三维功能更为强大,并且还在AutoCAD三维功能之初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可以代表当时三维建模的先进水平。而MicroStation在市场上的命运,很有点类似于IBM优秀操作系统OS/2,当年OS/2比Windows先进稳定,但却在市场运作上很快就被微软打败;MicroStation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远远低于AutoCAD,以至于在国内CAD应用领域熟悉的人不多,使用的人更少。

国内为了打破AutoCAD一统天下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于2003年12月5日由中国勘测设计协会向全国各行各业的勘测设计协会发了一个推荐函:中设协字(2003)第53号“关于在勘测设计行业推荐使用MicroStationPowerCAD软件的通知”,团购价300/套。此举措在国内工程勘测设计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两年MicroStation的用户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2.4其他三维软件

1996年在北京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科学展览会上,美国、法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的一些优秀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纷纷亮相(我们已经在一些文章中向读者作过介绍)。此类软件当时和后来在国内石油勘探系统用得较多,效果很好。此类软件由于系统庞大,要求计算机性能很高,对用户的使用水平要求也很高,在除了石油勘探系统之外的其他勘测行业很少引进。另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恐怕还是此类软件价格昂贵,一般性土建工程勘察没有必要,就是较为复杂的水库大坝工程地质勘察也不一定消受得起。而石油勘探则完全不一样,打一口石油钻井的费用数千万元,用高档计算机辅以高水平的三维分析软件以确定钻井井位,则是很有必要的。

国内外还有一些GIS系统,也提供不同需求层次的三维功能。国内工程地质界早有人自编三维建模软件,也有能解决一般性实体建模问题的,但都尚未能形成气候,真正用于工程实际三维实体建模的实例尚不多见。一些宣称三维应用的实例多为地形模型,实际上是一张地形表皮而不是地质实体,也就是动画一下使平面地形图站立起来看上去易于理解而已。

2.5三维软件行业应用的倾向性

总观以上所列三维软件系统,可以明显地看出行业应用的倾向性。CATIA、I-DEAS、CV、UG和国产CAXA等系统,主要支持者和用户群在宇航、飞机、汽车、机械等制造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多用于石油勘探业。这些行业的经济实力最雄厚,支持力度最大,研发力量最强,应用水平很高。AutoCAD和MicroStation均属于成功市场化的通用CAD系统,其用户主要在工民建、水利水电、能源交通、港航等工程勘测设计行业,其支持力度也主要是这些行业的庞大用户群。

以上我们对三维软件进行行业应用划分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制造业用AutoCAD,土建用CAXA也是常见的,就像客车也可以装货货车也在载人一样。

2.6CAD软件的二次开发

一般较为成熟的有一定市场的CAD平台,都要为用户提供二次开发工具(编程语言、与其他语言的接口等)。AutoCAD提供了LISP、ObjectARX、VBA;MicroStation提供了MicroStationBasic和VBA;CAXA用C++开发,很自然地提供了与C++和VC++的接口。另外,各CAD厂商之间对图形文件格式、数据交换标准等技术问题,有些不成文的默契或转换工具,谁的市场份额最大谁就具有最大的发言权,谁就有可能成为事实标准。例如AutoCAD的DWG文件格式,MicroStation、CAXA等CAD系统都能与此兼容。

由于行业应用各具特色,许多用户都要在选定的CA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国内许多行业CAD应用软件提供商也多为二次开发的应用系统。例如国内名气较大的理正软件研究院所提供的工程勘察CAD系统、水利水电行业的许多勘测设计CAD系统,都是基于AutoCAD的二次开发。当然,高手用户也有根本不用二次开发软件的,直接就在AutoCAD、MicroStation等CAD平台上完成自己的设计和制图任务。

3三维地质建模的新思路

三维地质建模有难度,也存在一些误区。走出误区需要新思路。

3.1三维地质建模的误区

工程地质界对于三维地质建模的追求已经许多年了,早在非窗口化非图形化的DOS时代,国内就有许多人探索过。由于当年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功能的局限性,这样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但却注定了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因此也就一直达不到工程实用的水准。我们在追求三维地质建模的过程中也曾经存在过一些误区,例如早先我们有些贪大求全,总希望将一个枢纽工程区(例如坝址区)的三维地质体全部搬到计算机上,这样的误区实际上导致了三维地质建模走进了死胡同!对于构造不发育地质条件简单地区,问题不大且早就有人这样做了(例如建于土质地基上的火电站、近于水平地层的一些工程)。而对于存在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侵入体等地质条件区,就显得相当困难。原因在于建模的范围太大,所需要的地质信息量太大,计算机的性能有限,软件处理功能不够,当然还有若干其他技术和非技术的原因,一直困绕着三维地质建模的工程应用。

3.2走出三维地质建模的误区

探索多年却走不出误区,这不但是探索者的困惑,也是行业发展和专业应用的尴尬。由于地质三维问题意义重大难度也大,一些难以用数学模型来准确表述的空间非规则的面、多个非规则面在空间的组合与切割关系以及它们所组成的空间实体的计算机描述,深深地吸引着众多探索者的兴趣和志向,时不时地,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消息面上了解到声称解决了地质三维建模问题的夸张性广告词式的报导或自我介绍,甚至还有高校或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上门宣传自己对三维建模问题的解决方案。这里,笔者暂时放弃对众多三维爱好者和探索者们研究成就的深入报导,而转向对以应用为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的解决方案的评述,看看是不是可以走出地质三维建模的误区。

在本次勘察信息化坛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徐春才高工向会议展示了近年来他们在AutoCAD平台上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最新成果,立即吸引了代表们的眼球,被笔者称为本次论坛上的CAD技术亮点之一。

徐春才的探索是务实的。首先他对工程界最为流行的AutoCAD的三维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界定了充分利用AutoCAD本身提供的三维功能去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思路;其次是选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开发出一些AutoCAD并不具备的三维地质建模辅助工具,以实现建模意图。

徐工更为可取的务实思路是根据工程需要去考虑做“局部”模型还是建“整体”模型。例如地下洞室区的地质体,是最为令地质师和设计师都很头疼的地下空间,做出这一工程区域的三维地质实体模型,最需要表达的是岩性(地质勘察的首要任务)、各主要地质结构面的空间组合(通过地表测绘、探硐和钻孔等勘探手段可以勘察到一定精度)、建筑物与地质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等。实现了这样的实体模型,可以说基本上就已经大功告成了(图1)。其他诸如组合块体分析、稳定计算、地应力方位、建筑物空间位置根据地质条件的调整、地质缺陷的加固处理、实体的任意旋转与任意剖视等等,都将在此模型基础上获得有效解决。又如对于某一块需要深入研究的边坡、坝基等,都可以做出“局部”三维地质模型以满足工程需要。而需要做整体的地方,例如水库库区做出一个三维的库盆,将大坝实体(确定性问题做起来很容易)放上去之后,根据水位的升降来计算库容量,或计算开挖体积等等。这种“整体”只需具有三维的地表特征属性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把坝址区主要构造等条件放上去,就可以基本满足全工程区的一般性切图的需要(图2)。更进一步地,如果地质资料足够,工程需要,按照以上思路在AutoCAD平台上构建出坝址区整体三维地质模型,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3.2三维地质建模新思路是可行的

(1)软件平台的可行性

徐工在AutoCAD平台上成功地实现了三维地质建模,说明现有流行CAD平台均是可行的。如果还有人在MicroStation、CAXA等CAD平台上进一步探索,笔者相信同样可以成功。此类CAD平台虽然没有直接提供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工具,但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构建各类曲面和实体的功能,巧妙地应用这些功能的有效组合,辅以其他编程语言开发出特殊问题的解决工具,成功就在眼前。

(2)工程需求的可行性

三维地质建模一定要根据工程需求来构建。一般来说,那些短平快的中小工程,几张二维地质图足以满足需要,当然没有必要去建三维地质模型。还有一些简单工程,例如一段堤防、渠道、中小规模的闸涵等,也没有建模必要。真正需要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是一些大型枢纽工程的大坝区、高边坡区和洞室区等,可以按照工程需求分局部和整体、急用先建、先粗后细的原则来考虑。工程需求并非贪大求全,只须满足要求即可。

(3)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在成熟的软件平台上做自己想做的事,其技术路线不存在根本性问题。三维软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业已相当成熟。我们需要提倡的是像徐工那样的务实精神,消化现有软件功能,扩展应用领域,走务实技术路线。

(4)技术力量的可行性

生产第一线的地质师不会用计算机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要求地质师们都达到徐工那样的水平又是不现实的。客观地说,通过不断学习和应用实践,将涌现出高水平的地质计算机应用人才,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工程勘测设计的技术力量。

4国内自主产权的勘察CAD

在本次勘察信息化论坛上,深圳市勘察研究院介绍了他们开发的自主产权的“勘察e”数字化勘察信息处理软件(以下简称:“勘察e”),同样吸引了众多专家代表们的强烈关注,被笔者称之为又一个CAD技术亮点。

“勘察e”具有CAD功能(其他信息管理等功能本文不议),不基于任何其他CAD平台,因此我们又称其为自主产权勘察CAD。熟悉CAD的朋友们都知道二次开发,本文前已赘述。我们也都知道,各行各业都在用的AutoCAD,一套正版本要价一万元以上(还是在其他CAD挤压降价后),虽然正版化已经叫了多年,但用非正版AutoCAD的还是大有人在。近年来媒体报导勘测设计单位被Autodesk公司聘请的侦探查盗版害得好苦,动不动罚款上百万元。国内AutoCAD的商也公开或非公开地四处安置举报人员,搞得某些用户们真不敢掉以轻心。如果有自主产权价廉物美的勘察CAD软件,勘察单位是愿意接受的。想想看,我们使用中的许多基于AutoCAD上进行二次开发的软件系统,一旦离开了AutoCAD平台就等于废物!因此早有专家担忧,我们的信息化一是被挂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战车上,二是被AutoCAD牵着鼻子,如果有一天微软战车抛锚Autodesk公司翻脸,我们的信息化就将全线崩溃化!不知道这是不是危言耸听!

在本次会议期间,笔者与“勘察e”的开发者蒋鹏博士初步交流,深受这些有识青年创新勇气的感染。“勘察e”的CAD功能在其技术含量和辅助设计方面还不能与AutoCAD等流行CAD平台相提并论,但他们关于勘察方面的专用功能却是可以基本满足专业应用要求的,其中一些关于专业用户可以灵活定制的功能,流行的权威CAD并不具备。另外,该系统也作了一些简单三维的研究,例如输出地层透视图,进行地层层面及钻孔柱状图的迭加、动态显示等。“勘察e”系统的图形文件与AutoCAD兼容。系统用C++开发,自然提供C++、VC++技术接口,你也可以在此基础进行自己喜欢的二次开发。

“勘察e”是个新生儿,技术上尚不如人,但却有特色,有发展前景,因此笔者看好这样的未来亮点。其实,工程勘察在使用AutoCAD、Microstation等通用CAD软件时,有许多的功能我们或许永远也不会用上,就像我们在使用最常用的Word、Excell等软件时,不同的用户侧重于自己使用的那一部分,谁也不会去折腾与自己应用无关的功能。既然如此,工程勘察CAD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根据自己专业的需求,开发出满足专业应用的CAD系统。只要按照软件开发的兼容性要求,在文件格式、数据格式、软件接口等等方面做好与其他CAD平台的信息可交换性,也应该是大有前途的。

5结语

CAD技术经过数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流行的具有强大用户群的AutoCAD、CAXA和Microstation等系统,几乎历经千锤百练,功能强大,技术成熟,开发实力雄厚,是CAD软件的龙头老大。在这些平台基础上进行专业特色需求的二次开发,是许多CAD软件厂商的无奈选择,也是许多用户的无奈选择。既然如此,认真消化和用好这些流行系统,完全可以解决工程界最为复杂的三维地质建模问题。

“勘察e”一类的自主产权专用系统是有前途的。如果国内CAD软件都只在别人基础上作二次开发,一棵树上吊死是十分危险的!但大家都来做“勘察e”则又大有重复开发的嫌疑。可取的是大家互相支持团结起来共同开发“勘察e”,也许就能走出重复开发的误区。这里最大的支持应该是用户,而用户也需要行业引导。当然如果有类似于CAXA这样的高校和国家的支持,“勘察e”也可以成为勘察行业的龙头老大。

参考文献:

[1]陈文贤,吴志铭编著.AutoCADAME立体绘图高手.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

[2]尚凤武主编.CAXA创新三维CAD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于鹏,等.CAXA实体设计XP—建筑三维CAD标准案例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4]杨滔,路遥,范云等编著.中文版AutoCAD2004.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

[5]CAD技术发展历程概览.

[6]陈伯雄.对CAD技术的看法.

[]孙家广.广义CAD技术发展历程.

[7]韦港.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展出的计算机三维地质模型软件.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1997年第2期.

[8]韦港,任鸣春.CAD应用软件的新动向.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1997年第3期总第6期.

[9]韦港.三维实体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水力发电,1996年第4期.

[10]韦港.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六大课题.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1月24日.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46-02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personnel distributions and students quality that enter oneself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summariz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n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t presents some methods that how to recruit th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Master of EngineeringRecruit the student Status in quo

自1997年国家正式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批准了212个培养单位具有工程硕士招生权,现涉及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4万余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工程硕士现已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涉及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教育规律和办学模式仍在摸索中,为了大力发展工程硕士教育,国家下放给各高校较大的办学自,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高校的积极性。但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工程教育的市场化,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对工程硕士教育的正确认识,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不顾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培养能力的限制,变相地降低学位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上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不如工学硕士教育质量的偏见。同时工程硕士教育由于属于在职教育,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还存在着生源不足、生源不稳和生源质量下降等生源问题。生源问题方的存在加大了高校招生工作的难度,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无法切实制定本单位工程硕士培养的长期规划,进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无法保证生源的情况下,有些高校录取的工程硕士跟着工学硕士班就读,简单的改改几门课就算是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招生政策根据招考形势也需要做出适时的调整。今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关于2009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出现连续3年招生不足10人的工程领域,将停止该领域的招生。”这是旨在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来优化高校教育资源、保证培养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同时也给招生单位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属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我国首批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已在13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新增加3个工程领域)。这几年我校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势头,比如,2007年至2009年现场确认人数依次分别是:151人,196人,227人。单从数字来看是在保持稳定的增长,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依然存在问题,好几个工程领域当年在外有开设新班的时候人数就比较多,等到下一年没有新的教学点时,人数就会剧减,甚至会出现无人报考的现象。现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持招生规模的稳步增长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目前,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校外基地培养,只要是依托企业建立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在校外实施分段教学和开展论文研究;另一种是校内集中培养,主要是针对一些企业急需的个别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根据学生来源分散、专业各异、不宜在校外集中的特点,采取学生到校集中授课和在企业开展论文研究工作的培养方式。不管选择这两种培养模式的哪一种,都是要和企业有一定的联系。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实现了优势资源的互补。企业具有资金、市场优势,高校具有信息、人才优势,通过培养工程硕士为企业输送了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校通过工程硕士的培养使教育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教育日益社会化的体现。我校先后与西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南勘测设计院宜昌分院、西安印钞厂等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培养协议,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保证了学校工程硕士招生的规模。近几年报考我校工程硕士的考生中有80%是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报名的,这足以说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对于保证高校生源的重要性。

二、树立工程领域品牌,突出特色,加大宣传力度。

在教育市场化的今天,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市场,必须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只有品牌做大做强才会得到企业和考生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立足内部,仔细研究我们工程领域的特色,突出特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具体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岗位的工作实际,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工程难题为依托来组织。这样既解决了实际的工程问题,也让学员在工作中增长了知识,为社会培养了技术人才;再次就是要加大宣传,不能在办公室里面坐、等、靠,要走出去,进入企业开展现场咨询,宣传学校特色、工程领域专业特色,加深社会、企业及其员工对工程硕士的熟悉度和了解度,提高学校工程硕士的知名度。在以企业为主的情况下,将招生对象拓展到各种规模和各种经济性质的企业在职技术人员,例如近年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很快,2006年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就占所有工业企业产值的65%。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为中小型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工程硕士教育,既能帮助在职人员继续“充电”,还能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同时本人在这几年招生工作中发现,在报考我校的工程硕士中有许多都是本校的毕业生,他们在参加工作以后想进一步进修深造往往选择在母校,这也是一种潜在的生源,是一个“后备军”,所以在每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我们也应该加大工程硕士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学子对我校专业学位的认识,这在以往几乎是个空白。

三、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工程硕士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制度

工程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有着非常明显的职业背景,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各项的工程师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成为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与国内相应行业资格认证相联系,借鉴国内的会计师、建筑师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各工程领域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建立与国外相应机构的合作关系,推行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包括加入“华盛顿协议”在内的各项工程师制度改革,为专业学位与任职资格相联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缺失,是建立国际通行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制度的重要障碍。如何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与人事主管部门、培养单位与工矿企业的充分沟通,建立与国内各行业工程师协会以及与国外相应机构的合作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行业工程师协会、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工程硕士教育体制,提高我们的教育影响力,是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四、形成领导牵头,自上而下、奖惩分明的机制。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是同一层次、类型不同的学位,同一层次指的是两者同属于硕士研究生培养范畴,类型不同指的是培养目标的不同,工学硕士主要培养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工程硕士主要培养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和转化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两者应该置于总体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下进行界定,避免认识上的一些偏差,作为主管研究生教育的相关领导应该把工程硕士教育纳入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的地位来对待。有工程领域招生权的学院应该设置由院领导主导的招生小组,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不能因为今年组织到了一批生源就放松了下来。要充分发掘各学院潜在的资源,全员动员起来,可以利用院庆或校友会的机会寻找生源信息,还有就是各学院的教授在和企业做课题的同时会和企业有许多的联系,可以通过这些教授的影响力和企业联合办班的形式来达到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可以考虑给工程硕士教育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职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也可以和职称、绩效工资相挂钩,做到有奖有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才培养是关键。工程硕士的设置和实施是深化我国学位工作改革,完善学位制度工作的一部分。工程硕士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研究、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硕士招生工作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考生、积极创新的工作态度不断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极思考,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新路子、新方法,为促进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