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职称论文评定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1: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称论文评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职称论文评定

篇(1)

一、引言

自1978年以来,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政府对英语的教与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以下简称职称英语考试)是由国家人事部于1999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级英语考试。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该考试才能获得其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对这样一项与职称挂钩的全国范围内的英语考试进行质量调查和分析,不仅对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及单位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也将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现有的职称英语考试共分三个专业类别:综合类、理工类和卫生类,每个专业类别的考试各分A、B、c三个等级。该考试重点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文首先需要详细论述专门用途英语测试、阅读测试以及效度、信度等测试质量标准的有关文献资料,在此理论基础上对职称英语考试进行效度研究。

2.1专门用途英语测试

与专门用途英语或专用英语(EnglishfDrSpecificPurposes:ESP)相对的是通用英语(EnglishforGeoeral;EGP),两者的区别纵乎在于目的不同——是“专用”还是“通用”。但事实上,用相对的概念来区分专用英语和通用英语必然会导致两者的界线不明。Hutchinson和waters(2002:53)明确指出,区分两者的不是目的的不同而是对目的的意识,也就是对学习者需求的意识(theawaremeasoftheneed)。其实,早在1980年Robinson就认为,对学习者需求的注意(attentiontotheneedsoftheleamer)肯定是。专用英语“定义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这种对目的或需求的意识决定了专门用途英语测试考查的是应试者使用语言实现其专门目的的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很明显,应试者的需求不同,他(她)所应具备的交际能力也相应的不同,那么,专用英语测试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任何一次测试都应是为需求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应试者专门设计的。测试的设计者的最初工作必须是对应试者的语言交际需求。或称目语真实使用情况(Targetlangungeuse)进行分祈和确定。然后测试内容(包括语域、语体、主题、语言技能等)、测试任务、评分标准的确定都应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测试的整个设计过程需要语言专家和专用英语使用领域的专家之间的密切合作。

2.2阅读测试

阅读是一个过程,例如,Hedge(2002)将阅读过程描述为一个有目的的(purpossful)、阅读材料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intemctive)、读者对阅读材料作出评价的(critical)过程。阅读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一过程的结果——理解,例如,Nuttall(2002)强调,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从阅读材料中获得意义(makesenseofthetext)。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这个过程进行测试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而对其结果进行考查则容易得多(A1-deroen,2000:3—7)在考查阅读理解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阅读是有目的的活动,测试者应考查读者为了达到阅读目的对阅读材料是否有充分的理解(adeqllaleunde—tanding);二是不同读者的背景知识会有差异,不同的知识系统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以及不同读者作出自己评价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测试者应认识到可能有一种以上的理懈是可以接受的。

在影响阅读测试的诸多因素中。有三个主要因素:阋读技能、阋读材料2.3测试质量标准B”hmaIl和Palmer(1999)从六个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如何评估测试质量,这六大质量标准是: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互动性(intersctiveness)、冲击(impact)、实用性(practicality)。其中,信度和效度是保证测试质量的两个主要的标准。

信度是考试分数的基本质量,如果测试成绩具有稳定性,那么这样的测试是有信度的。具体地说,同样的考试或平行卷考试对同样的应试者分两次进行,如果两次考试的分数接近,考试是有信度的,但如果两次的分数相差太大,考试就缺乏信度。效度强调的是考试分数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测试者的测试目的。也就是说,如果测试的内容与测试者想要测试的内容不一致时,这个考试的效度是低的,甚至是没有效度的。Bachman和Palmer(1999:23)认为,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设计出对路的考试内容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应尽可能地提高测试信度。

三、分析与评价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认为,对职称英语考试进行效度研究实际上主要是具体分析考试内容是否反映了应试者的目的语真实使用情况。尤其是他们的阅读需求。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对它的评价也不可忽视。

3.1分析

笔者参照职称英语考试大纲,从近几年的试卷中具体了解到了考试内容和任务:职称英语考试中的不同专业的区分在于阅读材料的不同,不同的等级表示阅读材料的难度和阅读量的大小,而其它方面的设计是一样的。

3.1.1效度

职称英语考试重点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不分专业、不分等级考查相同能力的做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现行的阅读考试:

a.阅读技能

根据职称英语考试大纲。应试者应具备六种阅读技能。如果这反映了应试者的实际需求。那就意味着参加各级各类考试的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所需求的阅读技能是完全一样的,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b.阅读材料

不同专业、不同等级的职称英语考试所选择的阅读材料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材料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应试者平时使用英语的真实情况。笔者发现了以下凡个问题:

问题1.阅读材料在试卷上的呈现方式体现不出文章类型,如书籍、杂志、报纸、文件、信函或电子邮件等;

问题2.阅读材料中插有某些英语词汇的汉语解释;

问题3.职称英语考试要求应试者能够理解本专业或一般的英语书面材料,因此选择了一些主题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但是笔者细读内容之后发现,这些文章大多写的是科普知识,明显与应试者的真实阅读情境不符。

其实。这个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考试只分三个专业类别,所选的阅读材料不可能太专业化。

c.阅读任务

职称英语考试有六个题型:词汇选项、阅读判断、概括大意与完成句子、阅读理解、补全短文和完形填空。而在现实生活中,应试者不大可能会碰到第一、第五、第六种阅读任务。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答题方式:应试者从头到尾只需选择就行。首先,这种测试方式不符合现实。而且选择题存在助“猜”的潜势,可能考查不出真正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各级各类的职称英语考试全是以60为及格分数,这个统一的分数线无法反映出不同行业中的不同等级的应试者在真实语言情境中完成蒯读任务时所需的不同程度。

3.1.2信度

因为笔者不可能对相同的应试者进行两次同样的职称英语考试或平行卷考试,所以这里对信度的分析中,笔者将重点放在评分标准上。职称英语考试中全部是客观题,这就决定了评分的客观性,整个评分过程丝毫不会受到阅卷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得出的分数应该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3.2评价

职称英语考试分类别、分等级,从表面上来看,设计者是考虑了应试者实际需求的,而且客观的评分过程也可能使考试有比较高的信度。但是,上面笔者所进行的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分析已经说明了该考试的效度比较低,因此,该测试手段质量不高、意义不大。

四、建议

职称英语考试的设计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提高测试的效度,但同时也不可忽视信度。设计者要开发真实考试模式,真正测到想要测的能力。能从考试结果中了解和预测应试者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能力。显然。

对应试者的语言交际需求的分析是关键,这样的需求分析需要设计者、应试者、该领域的专家等的参与。

在这里,笔者就现行的阅读考试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a.设计者应尽可能充分建考虑应试者不同的阅读需求,这样的需求分析在每次考试之前都要进行,因为应试者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本文中。由于有限的水平和能力,笔者未能对阅读文章的难度进行分析。实际上,文章的难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mderson(2000:74)指出。在很多情况下,难度并不能够被绝对地确定下来,测试者可以从应试者的目的语使用情境中选择真实的阅读材料。

b.选取的阅读材料要真实,设计者不必在文中提供汉语解释,因为应试者可以使用词典。设计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考试时间的长短。

c.测试中的阅读任务要尽可能地真实。不过,要测试情境与真实情境相一致是相当困难的,对此,Robin(1980:79)通过引用波哥大研讨会(BogotaSemimr)报告中的内容提出,这种任务型语言测试的操作可以是非正式的——在真实生活中,让考查对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测试。

d.应试者应有机会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主观题的存在要求评分标准的制定要准确、细致,阅读考试的评分标准的制定应围绕所测的阅读能力,面非写作能力,笔者甚至认为。应试者也可用自己的母语来回答主观题。此外,对阅卷者的培训和监督一定要严格。当然,为了提高信度,客观题也许可以不要放完全排除。设计者可以采取措施阻止”猜“的行为,如选错答案比不选答案扣分要多。

篇(2)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2评审管理职责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评审管理应对策略

3.1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信息互联互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1)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2)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73.

篇(3)

(一)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虽然一批农民技术人员评定了职称,但总量还不多,与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数比例不尽协调。另外,专业结构显得单一,大多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及其他一些新兴行业的职称评定工作滞后。

(二)农民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定积极性不高,申报率低

1.宣传投入不到位。由于农民技术人员高度分散,不少还长期离乡在外打工,大部分同志对评审的条件、程序等不了解,难以获得职称评审的具体信息。

2.缺少评审经费。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没有正常的业务经费,申报人员越多,基层组织单位的负担就越重。所以各县(市)区虽然按省、市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但工作主动性不够,对开展这项工作底气不足。

3.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称与其工资、福利、职务晋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农村实用人才获得职称并不能为其马上带来明显的收益。

一些农民技术人员片面地认为,评职称与不评职称都一样,该干啥还干啥,没有什么实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没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没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刚开始由科协组织评审,后又在农业局组织评审,近几年各级人事部门依据其职能组织实施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出现了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其间中断几年,缺少连续性,没有像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那样制度化、经常化。

2.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没有纳入人才评价体系。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农民职称评审工作游离于人才评价体系之外,无论是研究制订工作计划还是部署人才工作时,没有将其纳入视野,处于可有可无或者是可搞可不搞的状态。

(四)虽然评定了一定数量的农民技术人员职称,但评后管理和使用不到位

1.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待遇。

这样一来,农民技术人员没有切实感受到拥有职称的优势所在,导致了对申报评定职称的积极性不高。

2.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重评定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绝大多数获得职称农民的技术档案没有建立,相关资料没有专人负责收集和管理。农民职称评后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进,有的评上几年了,该种地还种地,该打工还打工,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得到社会上认可,并不被人重视,从而影响了农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身能力水平、专业特长的发挥。后续的业务知识培训也没有及时跟进,直接影响其技术水平的提高。

3.具体实施环节有待完善。没有把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引入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各环节中,相互脱节,农民职称的激励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对策分析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郑州市各级人事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要提高对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宣传。要深入到各乡镇、村组,向广大农民技术人员宣传和讲解开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的意义和相关政策,使基层政府、村干部和农民自身都深切感受到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给农村发展和农民技术人员本身带来的好处,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拥护,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民在取得职称后要获得更好的物质利益,必须面向市场展示自己的才能,以自己的真才实学从市场中寻求和实现自身价值。

(二)突出农民特点,科学组织实施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局面。针对过去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郑州市各级人事部门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搞好相关政策办法的制定及综合协调指导,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农业、牧业、科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郑州市各县(市)区还要根据相关要求组建专门的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组织,负责职称评定材料的审核和评定工作,挑选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公道正派的人员担任评委,确保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的质量。

2.服务为主,简化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程序。在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技术人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着“服务为主,程序简化”的工作方针,简化不必要表格的填写和不必要的评定程序,免收相关费用,减少农民的负担,为农民技术人员申报评定职称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3.注重实绩,科学把握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条件。针对农民技术人员普遍学历较低、实践技能强的特点,在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条件的设置上应“重实绩、轻学历和资历”。其资质的认定要以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依据,学历、论文不是主要标准,懂不懂计算机、外语也没有关系。凡是在农村或乡镇生产一线直接为农村建设服务多年并从事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畜牧、水产等专业的农民技术人员均可申报农民技术职称。也就是说,“英雄不问出身”,有资格就有资质。把农民技术人员在推广应用实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及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评价内容,真正体现出农民技术人员的特点。

(三)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后管理工作

篇(4)

第一条:参加评审的论文应是以指挥部承担的工程施工、科研课题为研究对象。

第二条:论文应结合具体项目,有一定的创新性、理论性和前瞻性。

第三条:论文内容立题明确、技术性强,资料可靠,论据充分。

第四条:论文的评审,按总体技术水平、指导作用、应用价值,以及撰写质量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

第五条:撰写质量水平较高。

篇(5)

评职称的论文一般发表在国家级期刊即可,当然,若能够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会更好。在前期,要整理自己曾经撰写的系列论文、报告或方案,选择其中价值和水平比较好的,做好的准备。

2、选择正规期刊。

根据自己撰写的论文质量,可相应的选择相应的期刊。期刊名称目录可以从中国知网、新闻出版总署和百度中进行搜索,尽量选择论文题材和期刊性质对应的进行发表。

3、确定好期刊后咨询发表的要求等信息。

要按照选择的期刊规定进行,比如怎么投稿、字数多少范围多少钱(一般按照书的页数计算)、多长时间能够录用、什么时候发刊、是否能够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期刊等上面查到自己的论文信息等。已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防止多次折腾,耽误时间。

篇(6)

职称论文答辩是综合考察申报人水平能力的一种形式。所以答辩成绩在其职称评定中举足轻重。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名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一般说,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职称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职称申请人通过答辩,让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所以职称申请人心理上应把它看作一次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

通常论文答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

1.职称申请人介绍本人基本情况。

2.职称答辩小组提问。

3.职称申请人回答或辩解。

4.评定成绩。

了解了答辩程序后,职称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职称申请人答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篇(7)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在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在原有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被引进,本文首先来分析建筑施工的原有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 赵志绪.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施工技米,2009.

看了“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篇(8)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基本上都是需要进行评定职称的,而在期刊上,就它的一个必备条件之一,而且很多单位也都是会制定期刊发表的范围,比如要求是知网收录的中文期刊,有些单位也会要求到指定期刊上。那么评职称一定要在本省期刊发表吗?下面就听小编详细的讲解吧。

而对于职称是否一定要发表在本省期刊上,这个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本省评职称论文不一定非要本省的期刊。在大多数评职条件中会对期刊的正规性和级别做出明确要求,并不会直接要求发表某个省份。我们可能见到过这样的评职要求:中级职称必须发表3篇省级期刊论文,要求是正规期刊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能在新闻总署查到,并能在某个数据库查到,至于哪个省的期刊没有具体要求。

有些单位由于评职等级较高,可能会要求发表在北大核心或者南大核心期刊,也会划定具体的范围,更严格的会划定一个期刊目录,这里可能会有本省期刊,也会有其他省份的期刊。但这个指定期刊里不会特别要求必须哪个省份的,毕竟单个省份的期刊选择余地太小,版面和排期太少,并不能满足的需求。

实际上指定小范围的期刊对评职称并没有好处,甚至弊大于利。指定期刊可能会造成时间上安排的评职称发表学术性期刊论文被动,作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排期,也有可能作者写的论文根本没可能发表到那个刊物上。

我们,评职称是最根本的目标,本省内能够恰好满足职称要求,并满足评职称时间安排的期刊非常少,有的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期刊。这就只能发表到外省的期刊了。所以实际操作上,单位都不会指定必须是本省的期刊,只能是说,作者在选择期刊时会优先考虑比较熟悉的本省期刊,可能有熟人,或许联系方便等等,会让作者有安全感,但没有强制必须发省内的要求。所以说,评职称论文不会要求一定是在省内杂志社发表的。

篇(9)

1、严格确定一个指导教师所能够指导的毕业生的数量,是1比20,也就是说一个老师最多只能够指导20各学生的毕业论文。

2、加强了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具体来说,法学本科论文写作的程序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指导教师。选择指导教师和选择题目一样重要,有时仅仅从名气和一些外在的东西作为选择的标准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应当以是否严格作为标准,因为这样的教授,因为他们更有效率,而且更看重你的研究。

(2)确定题目,进行开题。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向指导教师或者开题委员会报告你选择的题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你做了哪些准备,比如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文章,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以及你对自己论文写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指导教师或者开题委员会回你就所拟写的题目提出各种意见,支持的意见,反对的意见,改进的意见等等。

按照现在不少老师的要求,在正式写作之前,是先要搜集资料和撰写提纲的,因为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判定一个学生的论文到底能够写道什么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你搜集到了什么样的文献资料,没有好的米是一定做不出味道好的米饭的,另一个就是要看你的论文的提纲如何安排布局,这个论文提纲包含了你的论文的结构和主题,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所以至关重要。

篇(10)

期刊发表有没有录用证明?想必对于很多的作者来说,大多人应该都是不怎么清楚的吧,所以也就不怎么清楚自己的论文是否被录用了,为了帮助大家解惑,今天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向期刊上被录用后,杂志社都会给作者发送录用通知,录用通知是作者文章被录用的证明。该证明起到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一般上面会显示您的文章刊登在哪一期,并且有需要交纳费用的基本信息,但是录用证明也并不是有效的晋升材料,对职称考核没有实际意义,只有作者在缴纳费用后才能安排见刊。

当然也有一些地区和单位如果暂时没有拿到样刊,也是可以先提交录用通知书的,而有些地区单位是要求录用通知书和职称论文样刊的。只是单独提交录用通知也是不可以的,在晋升职称时最重要的证明文件就是见刊并且检索。文章在刊物的页面和检索页面是重要的评审材料。

只是论文被杂志社录用后,杂志社通常会给作者发送录用通知,一般也会有杂志名称,论文名称,论文编号,刊期,通知书写作日期。作者在收到录用通知后,一定要及时的缴纳相关费用,否则可能不能按时出刊,耽误职称评定。

期刊录用证明只能说明作者论文被录用了,并代表着论文被成功发表了,录用到见刊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想要见刊并且检索到,也需要作者早日准备自己的论文。如果对论文录用证明,还有不明白的,一定要尽早的咨询期刊之家的在线老师,以免耽误您。

篇(11)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哈尔滨市职称论文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铁 轻轨 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3.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1)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

(2)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所用高新技术领域。

(3)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

(4)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

(5)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

(6)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

(7)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到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二、快速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比较的优势

目前,中国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

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及其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的优势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 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降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总之,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我们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四、轨道交通系统给一个城市或地区所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对于提升城市结构,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经济与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看了“哈尔滨市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