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为老服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国老年人才论坛已于2005年、2006年、2008年、2010年成功举办了四届。第五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拟于2012年11月上旬召开。
一、论坛主题
研究、探讨、交流在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的大形势下,如何通过个人自我的努力、组织队伍的建设、政策措施的支持等方面的加强和改善,进一步发挥好老年人才的作用。
二、参会人员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负责人及会员代表,中国老科协各分会、各直属企事业单位老科协负责人及会员代表;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学学会负责人及会员代表;
3.热心从事老年学和老年科技事业的积极分子。
三、会议时间、地点、规模
2012年11月上旬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会议规模150人。
四、论文征集
第五届论坛拟向全国征集100~120篇论文汇编成册,交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论文文章内容包括老年人才作用发挥的经验介绍;先进老年人物及事迹报道;老年人才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服务社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发挥老年人才作用需要制定的政策措施等。
论文的统一格式为:字数在5000字以下,摘要300字以下,3~4个关键字;要求在回执上写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务、准确的联系地址(单位或家庭)、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如有委托联系人请特别注明;请提供文字稿和电子文档;文字稿统一用A4幅面,标题用4号黑体,作者名用5号黑体,正文用5号宋体,附注和引用的参考书目用小5号宋体;注意在论文首页左上角以黑体字标注“五届论坛论文”(5号字)。
请各老科协组织和各省老年学学会做好参会人员和论文的推荐工作。参会人员和提交论文请填写回执,推荐报名和交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30日。
联 系 人:于诗南
通讯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熊知行楼(老年活动中心)
邮政编码:100084
收 件 人: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一.抬头细看,铭记在心
看什么――看“墙”:文化墙、标语墙、板报墙等。那上面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展现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崇高的人格修养和深邃的人文精神,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而且,这些内容大多处于校园显眼的位置,你无须“众里寻他千百度”,只须稍加留心便可“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能分门别类归纳整理,那更是“锦上添花”。如:
(1)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2)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务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福建高考“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的材料作文。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以上名言警句可服务于“诚信”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全国大纲卷“契约精神”的材料作文。
(1)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2)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做奉献。――白求恩
以上名言警句可用于写“时间与人生价值”的话题作文,亦可服务于2014年江苏高考“青春与永恒”的材料作文。
二.埋头精读,借鉴在手
写作的很多“优美的原料”来源于我们所学过的高中教材。教材是专家们精心选编的最好的文学读本,那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石”: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名人事迹……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材料,点石为金,才是问题的关键。会运用,朽木也会化作栋梁;不会运用,即便是楠木梓树,也是一堆废料。
譬如《劝学》(人教版必修3)一文中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以用来阐释“捕捉机遇”、“善假于物,成功的捷径”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3年广东高考“接受捐助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材料作文,还可服务于2013年湖北高考“大豆因盐卤而改变命运”的材料作文。
《老人与海》(人教版必修3),课文节选了老渔夫桑迪亚哥捕到了一条1500多磅的大马林鱼,在归航途中,与鲨鱼殊死搏斗。五个回合过去,老人未能占上风,抵挡不住鲨鱼的进攻,最终带回的是大马林鱼的一副骨架。这段素材可以用来阐释“不懈追求”、“人生之美”、“人是不会被打败”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4年四川高考“站起来”的材料作文。
又如《陈情表》(人教版必修5),文章讲述了李密在蜀国灭亡后,被晋武帝征为太子冼马。他上书恳请晋武帝准许他暂不就职,在家供养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拜汉中太守。这段素材可以用来阐释“感恩”、“孝道”、“进与退”等话题,也可服务于2013年湖南高考“守护”的材料作文。
三.拓展阅读,记录在册
积累丰富、新鲜的议论文素材,离不开课外阅读。我们课外阅读搜集素材的触角可以伸向语文测试或练习作业中关于“人物传记”的阅读文本。
工业和邮政是不同的,人们的素质要求也不同。就期刊出版业而言,在大媒体环境下,编辑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基本工匠素质。工匠精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品质,新时期的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也就是基本的工匠素质。基本工匠素质强调的就是注重质量,一切以质量为本。例如德国制造质量的蜕变是基于“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日本制造打开欧美和全球市场是基于“质量救国”战略等。大社会背景下的编辑被给予厚望,似乎编辑与出版社总能引导舆论的导向。因此现代的编辑就需要以事实说话,加工出优质的论文来引导社会舆论,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工匠精神,还要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具体的职业能力下文会详细阐述。培养新时期的编辑最基本的工匠素质是社会对于编辑能力的需求,要求编辑“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如若新编辑养成了良好的工匠素质,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二)编辑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了,更不用说工作能力及工作阅历。在工作上,新老编辑的思想不同,处理工作的态度也就不同,但是又往往能够互补。老编辑思想守旧但是工作经验丰富,经常是马马虎虎,见怪不怪的工作态度。但是新编辑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与好奇,具有先进的思想却没有耐心和毅力。所以需要定期地对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编辑观念更新的相关培训。编辑人员也可以定期去和科研人员交流经验。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养成正确的编辑观念,编辑出读者喜欢的,正确引导读者世界观的论文。虽然现在智能系统发达,校正效率远比人工的准确又快捷。但是毕竟是通过系统来运行,远没有人脑灵活。近几年社会风气浮躁,在这种大背景下,更需要编辑发扬编辑观念,强化工匠精神,对论文精益求精,创造出最完美的论文,为读者服务。
(三)奉献精神。如今社会,加班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为了工作无私奉献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况且科研人员与编辑人员的工资本就不高,所以就需要新时期的编辑发扬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当然,出版社也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调动编辑的积极性,让编辑的生活不仅仅是与文字做伴,而是充满欢乐与色彩。除了设置奖惩制度外,还可开展部门特色活动,比如开展与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会等等。充分调动了编辑的积极性,编辑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期刊奉献自己,发扬工匠精神。编辑自身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具有责任感,做出读者最喜欢的期刊。
第一,注重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新题目,非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新题目。这类新题目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门,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索解决新题目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新题目摘要:一是和党和国家或和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新题目。这类新题目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门,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重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夸大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即是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尽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功能。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勤于思考,刻意求新
毕业论文成功和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所谓新意,即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奇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文章的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摘要:
第一,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新题目有相当深进的探究,且有扎实的理***底和写作经验。对于毕业论文来讲,限于条件,选择这类题目要十分慎重。
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是前些年探究的“热门”新题目之一,已出了大量的探究成果,可以说是老题材了。可有的人敏锐地捉住了企业实行股份制后,职工思想出现的波动和变化,收集了大量新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股份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及方法》一文,读后使人有线人一新之感。
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探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如同样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有的学员针对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合同工,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从小生产者向产业工人的转化,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农民合同工的思想特征以及对整个职工队伍思想的影响,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办法,这样的文章同样具有新意。
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探究方法提出质疑,固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新题目。
三、知己知彼,轻易适中
(一)知己知被,实事求是
毕业论文是对学员学习知知趣成果的综合性考核,选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新题目和解决新题目的能力,写作经验相适应,要做到“知已知彼”。
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新题目的能力。由于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来个突飞猛进。
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资料是论文辅导的基础,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委曲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
(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
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摘要】环境权是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环境危机的出现而提出的。环境问题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虽然在自然界,它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学者们一般都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导致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
【关键词】环境权是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引发环境危机的出现而提出的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环境权是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环境危机的出现而提出的。环境问题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虽然在自然界,它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学者们一般都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导致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生存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人口逐渐增加,要维持更多的人的生活,就需要更多的资源。而且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是不会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的,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他们只是想到怎么样维持自己的生活需求,还处在盲目利用环境的时期。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那些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无疑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可以说早期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当利用资源引起的。18 世纪工业革命后,工业污染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工业化生产使得生产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消耗更多的资源;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武器以及其它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行为都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我们已经熟悉的臭氧层空洞、海洋污染、沙漠化、核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都与工业的发达有着密切联系。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有名的“公害事件”,①可以说环境危机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联合国资源研究所、环境署和世界银行共同编写的一份报告称,环境因素是导致人类生病和死亡的主因。每年有大约400 万儿童死于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与环境有关的传染病,如疟疾,每年有造成1700 万人死亡,每年约有500 万人由于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而中毒,在整个工业化世界,哮喘病的发病率20 年来上升了50%。专家们称,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和疟疾等新老疾病是人类破坏环境——毁坏森林、灭绝动物物种以及污染水流的直接结果”。②面对共同的环境危机,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愿望愈来愈迫切。各个学科都针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就法学研究而言,则主要从“公民权利的保护的立场把握环境问题的实态,将重点放在环境损害责任的所在及因果关系的认定等方面的实际处理上。”③“以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类的行为,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④由于环境问题的跨国性,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展开合作,不仅在致力于运用技术手段治理污染,同时还在法律领域对解决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自“20 世纪60 年代,在联合国的组织下,西方国家展开了关于公民要求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法律依据大讨论,引起世界瞩目。1966 年,联合国大会第一次辩论人类环境问题,在各成员国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大会取得共识,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共商环境保护大计,这便是1972 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由来。70 年代初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国际法学者雷诺·卡辛向海牙研究院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要将现有的人权原则加以扩展,以包括健康和幽雅的环境在内,人类有免受污染和在清洁的空气和水中生存的相应权利。卡辛认为,环境权具体应包括保证有足够的软水、纯净的空气等,最终保证人类得以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生存。1970 年3 月,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东京召开了“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指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其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的权利和当代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从而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环境权的要求。而后,欧洲人权会议吸收了这些观点,并将环境权作为新的人权原则。
【文章来源】/article/44/214.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为适龄青年提供了难得的教育机会,为积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远程高等教育中的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对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远程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又是在职学习,其工作和学习矛盾较为突出。随着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把关和答辩审核,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答辩大都采取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写评语的方法,由于远程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相关限制因素,论文质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目前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加远程高等教育学习的多为在职人员,多种因素导致他们主动学习意愿不强,学习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取得文凭。远程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都较为松散,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简单比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只是将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在师生沟通不便、时间紧迫等不利条件下,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1.选题
一是学生主动性较差。虽然指导教师提供了论文题目方向,但是由于对学生的岗位和爱好不完全了解,所以提供的题目不能非常全面和具体。对此,一些学生不是根据职业特点或个人特长对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作调整,而是依赖老师给出的论文题目。究其原因是学生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盲目崇拜指导教师的权威性,或者因为工作繁忙,难于搜集资料等原因,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撰写论文较为被动。
二是选题不规范,表现在选题超出规定的范围,不能结合自身职业背景选题,专业相关性较弱。很多毕业生来自中小学的教学岗位,常常忽略专业要求,而是以自己承担的课程为研究对象,选择教学改革类的题目。另外,大多数选题存在“泛、大、空”的问题。
三是选题重复程度高,没有新意,多数都是“老”话题。不仅是远程教育教学点间重复程度高,跨年度重复程度也很高。比如中国四大名著、“李”、“杜”等文学大家,已经成为每年毕业生的惯例首选,能反映中文学科热点或者新观点的选题却较少。
2.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包括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是写好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和依据。阅读文献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逻辑推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写过文献综述,对文献综述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知之甚少,对文献的辨析和综合能力差,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多数学生来说,互联网变成“互贴网”,大量复制粘贴,写出来的文献综述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古典文献,很多资料学生还没有读过,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文献综述中还经常出现明显的事实错误。这些充分说明学生不重视文献综述对毕业论文的意义。
3.开题报告
它是毕业论文正文的框架,是开始进入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起结构谋篇、纲举目张的作用。但大部分学生很少有写论文的经验,常常理不出头绪,不知道如何下笔,开题报告往往缺乏逻辑性,人云亦云,有不少是东拼西凑,没有新意,只能依赖指导教师的指点多次修改。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1.调查学生情况
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使毕业论文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工作岗位和学习兴趣,从而明确学生最需要的指导内容,以便采用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确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计划。为此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调查,了解学生在专科、本科学习阶段的成绩、工作环境、科研能力以及论文选题意向。
2.抓好论文指导环节
在毕业设计指导的过程中重点抓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写作、定稿、答辩等关键环节。
“开题”工作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召集全体指导教师和学生召开视频或音频“毕业设计动员会”。这样使全体参加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分组进行师生网络间的咨询辅导,改变以往直接给学生提供题目的做法,帮助学生确定并审核选题。一方面体现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选题方向确定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双向选择,再正式确定题目名称,以利于学生个性化和独创精神的培养。
教师与每个学生交流,分析题目的研究价值、难易程度以及工作量的大小。鉴于大多数学生对学术论文的陌生,教师为他们介绍相关范文,指导学生借鉴、学习成熟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论文的规划和意见,最终形成评价报告,及时向老师陈述选择的题目、意义、写作计划等。指导教师逐一点评,明确学生论文的题目和内容,给出开题成绩。
做好“中期检查”,保证写作进度。随时调整教学指导形式,利用网络和视频会议,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检查学生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指导。
按计划审稿定稿。每一次交稿都是一次验收过程,教师会指出文中的不妥之处,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学生在拿到反馈回来的文稿后,也必须及时修改、充实论文,再次反馈给老师。改变以往“一锤定音”的做法,更好地检查了远程高等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成果,考察了学生的实际科研水平。这种系统的“修”、“改”,也有效地保证了论文的质量。
定稿装订后,按照统一标准,公平评判成绩。为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论文专门建立“评分标准”和“论文初评制度”、实行多位老师审稿制。指导教师给出自己所带学生的论文初评意见和成绩,并将意见、成绩和论文送交其他教师再次评审。明确学生论文的水平,给出能否参加答辩的通知。通过的学生,抽签进入以教师小组为单位的答辩组。答辩工作安排在期末进行。答辩工作要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匿名打分,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3.加强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建设
在毕业设计指导的全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辅导资料。包括:开题报告样例、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点评报告稿、中期工作总结报告样例、论文写作格式与要求、写作指导、毕业论文样例、如何准备本科的毕业答辩、答辩注意事项以及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等。
论文指导教师还在答疑界面给出推荐书目和网址链接,帮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对远程教育的毕业生开放,为他们查阅文献提供便利。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中之重。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以及高度的责任感等。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汇集各系(专业)精华,实行以老带青,重视不同专业方向的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目的在于将各系毕业设计指导的成功经验与远程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远程论文指导、探索,总结出适合远程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的教师组织模式。
5.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辅导学生写出有水平、有质量的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目标。毕业生一般都参加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广泛调研、深入学习和严谨论述的写作过程中,着重训练、深化和提高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综合运用专业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能力;与同学老师协作的能力;写作学术论文等能力。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路还漫长,“授之于鱼,不若授之于渔”,能培养他们的这些学习能力更有意义。
从几届毕业生的情况看,优秀的毕业论文,一般都和学生的职业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由于题目相对具体,学生对论文的范围、深度较易把握,也较易体现创新性,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还为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得到教师的指点,从而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个性化、探索性、协作性、终身化学习。
6.增加远程高等教育的辅助手段
实施一年两次的毕业论文指导、答辩以及存档工作,除了常规的在网上教学通知和教学辅导资料,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还可以通过E-MAIL交流及论坛互动,定期召开远程视频、音频会议。
高校图书馆作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平台,在场所、技术和设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高校都有成熟的数字图书馆,在学校网络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利用校园网的服务器,各个学习中心的每台电脑都可以作为远程高等教育的终端,帮助学生接受远程高等教育,他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西南科技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获得良好的资料支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彪,蔡立军,等.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质量评价
体系及其量化模型[J].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研究,2005,(6).
[2] 肖胜旗.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远程答辩的基本构思[J].湖南
二、加强学风管理
要严肃学风纪律,做好教学情况检查,完善考勤管理制度。可成立学院研究生教学情况检查小组,由教学院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有:学科带头人、各导师、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其中,教学院长重点负责对教师上课进行听课检查和评价;学科带头人重点负责对本专业的教师授课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导师重点负责对学生专业学习、科研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辅导员重点负责对学生报到情况、学风等方面进行检查;教学秘书重点负责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和总结。任课教师加强上课点名制度,缺勤学生履行请假手续,限制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出现。
三、加强研究生专业兴趣培养、学术实践及交流
在研究生入学动机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研究生扩招后,在绝大部分学生追求学术理想的趋势下,不乏存在学生为逃避社会压力、获取高学历文凭等而读书的现象。因此,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兴趣,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学术实践和交流则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锻炼和检验其学习效果的最好机会。可采取措施有:(1)鼓励学生加强学术实践,定期参加各种读书会、学术交流,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撰写各类学术论文,以此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2)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导师带领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拓宽其研究视野和领域;在本学科和跨学科领域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给研究生讲学,通过与名师面对面的交流,帮助研究生了解治学途径,掌握研究方法,熟悉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等。
四、改革课程设置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为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打好学术基础,可以使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因此,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科课程设置一般在一年内上完所有课程,论文写作、答辩在余下两年完成。第一年大量课程的设置使研究生缺少时间主动学习研究,后两年的空闲又容易滋生惰性,不利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情况下,以一级学科下课程设置实践为例,我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院情况及培养合格研究生的需要,对课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专业类课程进行整合、精简,修订后每生需修公共基础课2门,专业基础课2门,专业课2门,选修课6门(要求学生跨专业选修一门,跨学科选修一门),总学分达到34学分,符合学校要求。此外,专业类课程授课方式调整为讲授与实践两方面,基础理论课程讲授课时精简了三分之一,选修课程课时精简了二分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理论实践部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五、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
加强对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的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在进行培养环节的过程中组织学科进行自查。制定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工作的时间表及工作步骤,定期召开学科带头人会议,通报各学科毕业生论文撰写基本情况,及时布置学科进行自查工作。毕业论文的开题确定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进度计划等,是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立足之本。开题环节要求学生与导师反复调查和论证,确定选题,做好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研究生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论文工作的过程控制,保证论文的质量。论文预答辩、答辩的组织管理主要做到按时提交学位论文,评审人员认真做好论文评阅工作,答辩过程严格公正。抓好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同时,还可在学生、导师、学科各个群体层面分别开展工作。针对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培养进度对其进行教育。对处于课程阶段的一年级学生,鼓励其对自身严格要求,定好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对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的二、三年级学生,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强调论文抽检不合格的后果,要求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端正态度、尽心尽力,严格遵照论文规范,严禁剽窃、抄袭等。此外,可聘请相关博士,对硕士生开题、答辩、修改等环节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学科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我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二级学科。其中,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3个学科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在按照学校统一步调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招生、订立培养方案、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到毕业答辩等,都能根据专业特色及时进行培养措施的调整和加强,做到切实可行。在历届毕业论文抽检中,被检论文均顺利通过检验。新增学科尚缺乏研究生培养经验,学习老学科的经验,努力提升带教导师的个人水平,是顺利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的良好途径。
1.1目的克服客观条件上的劣势,大幅提高高原地区临床诊治水平。
1.2途径立足高原现场,提倡自主创新精神,加大硬件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保留与吸引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体系[2],优化学科平台建设,以高原医学临床与科研的结合为切入点,牢固树立“临床牵引科研、科研指导临床”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为高原军民服务,把医院打造成具有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原研究型医院。
1.3意义培育出以高原医学为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形成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高高原地区临床诊治水平,更好地为高原军民健康服务。
2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
2.1学科平台建设为了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发挥最佳效益,医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对“全军高山病中心”“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的人员优化整合,对管理和运作模式进行彻底改革。首先,打破了科室界限,把与高原病有关联的科室,如:高山病科、中心实验室、心脏内分泌科、消化血液科、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等统并为“全军高山病中心”,把与高原战创伤相关的科室,如骨科、普通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口腔科、五官科、麻醉科、特诊科、输血科等统并为“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其次,由医院高原医学学科带头人分别兼任“全军高山病中心”“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主任,各科室主任任常务副主任,各科室中临床科研能力兼备的人员为组员,充分保证统一管理、有效协调配合和统一组织实施,形成合力,便于有效开展科研攻关;再次,打造科研平台,医院明确中心实验室的职能,使其成为各科室共同使用的实验科研基地,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中心建设的重复投入。
2.2培育特色优势下大力抓好高原医学学科群的培育,注重质量,合理布局。医院依托各专科中心平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强内涵建设,认真谋划。把高原医学专科中心建设作为“龙头”,引进新业务、新技术,带动全院整体建设的发展。优先支持符合高原实际、有特色、起点高、研究方向明确、有创新内容的学科,使专科中心和重点学科真正成为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基地和摇篮。
2.3建立反馈机制基础医学研究是临床诊治水平向前发展的创新源泉与不竭动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往医院科研主要停留在对临床治疗和技术运用的经验概括,为了尽早进入研究型医院行列,医院上下统一思想,重新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树立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融合发展的思路,依托医院高原病重点实验室,建成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具备开展基础研究的实验平台,为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支撑。同时,针对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老难题、新问题,吸收借鉴医学最新理论与高新技术,进行客观分析,统筹布局,理清科研思路,开展科研攻关,重点把握高原现场情况下人体的生理变化机制,以及各种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逐步形成高原优势学科群;并带动其他学科跨越式发展,达到提高临床疾病诊治水平的目的。
2.4完善奖惩机制一个完善的科研奖惩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人员积极性,为此,结合实际,医院对科研奖惩机制进行了再完善,要求全院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西藏高原特色,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工作,鼓励撰写医学学术论文及科研课题的申报。
2.4.1从数量型向数质量型转变经统计,2001—2010年,医院共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发表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论文平均每年仅占38.23%,至今尚无于SCI收录期刊。针对这一现状,医院修订措施,奖惩并施,提高的数量与质量。规定在正规期刊以第一或通信作者按100%报销版面费,但不予经济奖励;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第一或通信作者按100%报销版面费,并给予经济奖励;在SCI收录期刊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影响因子低于5分的论文奖励3000元;影响因子在5分以上(不含5分)的论文每篇奖励5000元,影响因子在10分以上(含10分)的论文每篇奖励10000元。另外,连续三年无文章的人员将影响其晋升职称、立功受奖。论文管理机制的完善,调动了医务人员发表高质量文章的积极性。
2.4.2加大科研奖惩力度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标志,为此,医院加大科研成果的奖惩力度。对于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金额较之以前翻了两番;对于任职期间无科研成果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将影响其晋升职称、立功受奖。措施的完善,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5注重横向联合医院与三医大野战外科研究所、高原军事医学系、总后装备部等单位开展科研课题合作,同时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长效机制,取长补短,联合进行高原医学各项课题的攻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向前迈进,特别是酒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博士论文,高职教育。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提升,企业的提升同时促进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就是企业的员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其特有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酒店的发展原动力,但是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摘要。
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但是高职教育由于教学理念陈旧,师资力量不够和队伍建设不足等原因,逐渐显现出与市场脱节的问题,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材的选择上面,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或渠道的原因,长期沿用的是多年前的老教材,教材理论陈旧、案例陈旧的问题很严重。酒店管理属于服务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领域。行业的相关理念可以说每天都在变化着,如果学生只接受了书本上的陈旧观念而没有及时了解其他新思维,必然难以适应就业后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更谈不上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水平低下
高职教师队伍的水平较低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都呈现出“偏科”现象。他们或者是理论较强的高校毕业生,或是拥有多年酒店从业经验的实际人才,虽然他们都具备了一方面的丰富知识,但是这样的老师很难让学生同时提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缺乏实际意义
高职类的酒店管理一直沿用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很好的培养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实用型人才。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却绝非易事。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在校园内部,或几间教室,或一层楼,难以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博士论文,高职教育。还有由于实训教师实战经验和阅历不足等原因,训练内容基本还是以书本内容为基础,内容的编排方面过于理想化,没有加入必要的实际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处理环节,学生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中难以真正锻炼出实际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就造成了这些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学生就算花再多时间在训练中,也难以得到切实的提高。
(四)学生个人素质教育欠缺
高职学生由于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处于较低层次。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后,往往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面,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安排。酒店类企业是服务行业,随时都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而且服务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但是由于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学校没有注意对其个人素质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思想意识落后,人文素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学生正常就业,阻碍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建设的推进。
(五)学生就业心理与岗位适应的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酒店业、旅游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学生对于就业的心理期望也相对较高,但是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许多企业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岗位或许存在着与学生心理期望相差甚远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这种就业心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进行即时疏导和教育,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正视这一问题,造成了工作情绪大,或者长期待业,无法找到合适岗位等问题。博士论文,高职教育。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想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变,就要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改革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设置,提升教学与市场实际的契合度。
(一)专业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要
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紧跟市场发展需要,针对许多高职院校一直沿用老教材的问题,应该加大新教材的开发力度,在课程安排方面,要加入现在市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如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操作、电子商务知识、在外语学习中不仅要加强交际外语的训练,更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外语学习等内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就是要同时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想要让学生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就必须要有双师型的教师进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面对这样的要求,学校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及时为教师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与新观念新方法的培训课程,并且根据校方的实际能力,为教师提供教学之余的岗位培训工作,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每一学期都选派专业教师到五星级酒店挂职。让教师在服务一线锻炼,在思想和能力上都能紧跟时展。
(三)完善常态化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离不开对于学生的实训训练。学校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实了解未来的工作状况,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行必要的技能锻炼,以便在就业时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复制和搬移,更加需要切实营造工作氛围,要加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以外的面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碍于场地限制,难以建设大规模的基地,但是要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进一步的完善基地设施和配置,并且要根据未来就业的需要,设置多种实训环境,如前厅、客房、会议室、餐厅等等,并且应该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实训内容进行有效编排,力求全方面的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校方应该加强与校外相关企业的联合与沟通,探索多种实训合作模式,如对学生进行企业订单班培训,让企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真正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压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也才能切身体会到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找到自身不足,在学习中更加有目的的提升自身能力。博士论文,高职教育。
(四)加强学生个人素质教育
实用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而且也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个人素质。因为酒店类企业是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最主要的就是要服务广大顾客,顾客是形形的,思想层次和文化水平也各有不同,所以学校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就业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个人素质问题而让企业受到影响,因为企业的宗旨就是服务顾客,所谓没有不讲理的客户,只有不称职的员工,虽然有时候客户的要求会比较无理,但是如果员工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与素质,就能够为企业挽留更多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能够信奉客户至上的员工,才是企业需要的,也才是市场所欢迎的。
(五)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建设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期望往往是很高的,然而市场竞争又是非常残酷的。所以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往往会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在毕业生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开设就业与择业的知识讲座,职场招聘技能培训,并且及时针对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辅导。博士论文,高职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正视自身优缺点,还要充分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就业预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心态,以便能够以稳健的心态,充分的准备面对市场竞争局势的考验。
结论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己任,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更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人才,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市场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博士论文,高职教育。虽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然能够找到切实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方法,为市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华.对制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探索[J].当代教育,2009,(7):12-14.
[2]刘东华.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J].高职教育,2010,(2):44-4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92-02
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种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在这种双方或者多方一起参与的教育模式中,使得受教育者能接受到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更宽泛的教育。我国在这种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参与方中一般必有一方是国内高校,另一方或多方可以是国内另一高校,或国外某合作高校,或科研院所,或企业。
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使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广阔的多元化视角、敏锐的思辨能力,不断涌现出创新思维,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等区域的发展[1],有利于国家经济、科技等综合竞争能力的持续提高。
本文在简介我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历史沿革和叙述联合培养研究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保证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初步设想和具体解决方案。
1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历史沿革
国外大约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而我国则是经济从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型的20世纪80年代,产学研合作才开始萌芽,出现诸如“产学研结合、产学研联合、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名称虽然不同[2],但核心内容不变的合作研发活动―― 企事业单位(“产”)、高等学校(“学”)、研究机构(“研”)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或其他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按一定规则为达成共同目标而联合在一起进行合作研究开发活动。
1990年3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7家单位由教育部高教司召集,在京举行了全国第一次合作教育研讨会。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则在1991年3月于上海,同时创办了会刊《产学合作教育通讯》。自此,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正式发展阶段。
联合培养研究生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理论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任务。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3];2005年,又颁布了“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中强调了对西部地区地方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具体政策支持。
2 我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现状
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两方或多方参与的研究生培养模式[4],参与方中一般必有一方是国内高校,另一方或多方可以是国内另一高校,或国外某合作高校,或科研院所,或企业。
国内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使国内高校之间的师资、研究生、教学设备等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高校可以共同承担一些大型的、有难度的课题,研究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以培养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技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高校与国外合作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一般需要中方导师和外国导师根据研究生的情况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共同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基础实验和部分课题研究在国内实验室进行,课题中的难点和国内无法测试的数据则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通过课题组内定期的学术交流,不同课题阶段进展交流等,为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
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是学校接纳科研院所选送的人员,为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也可以是学校统招的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到科研院所参加相关课题研究以完成学位论文,再回到学校进行论文答辩。目前,这种联合培养方式的特点是培养计划主要由高等学校单方面制定的。当前,国家着重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成立相关学科的培养联合体,统一命题,统一招生,统一培养,联合教学,共同指导;科研院所具有相对独立的录取权,录取的研究生可以取得高等学校的学籍。如能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人力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率,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国内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类似于高校―― 科研院所的联合培养模式,研究生入学后由所在学科点和企业商讨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与企业导师充分协商,为研究生选定学位论文题目。国内高校与科研院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通常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实施,但并无统一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定义。有些将与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叫做联合培养基地,也有将企业高校共同建立的实验室或联合培养平台叫做联合培养基地。
3 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方式
由前节介绍可知,目前我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参与方的双方或多方的角度看,主导方往往是某一高校,如图1所示的高校A,依据另一方的不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主要方式可归为三类。
(1)校校联合:这时,高校A一般是师资力量较弱的高校,如地方,西部院校,高校B则为师资力量较强的名校,研究生的招收录取由高校A负责,部分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的关键实验在高校B完成,学位授予一般仍由高校A负责。
(2)合作交流:这时,高校A可以是任一家国内高校,一般在中国政府与相关外国政府签署文化交流协议后启动。在北京,第1期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于2007年10月正式启动,目前北京已有12个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基地,它们位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首都医科学大学。基地经费来源有四:①导师课题费;②国外院校;③联合培养经费;④研究生个人。高校A负责招生,部分课程和授予学位,国外一般提供课题参与机会和指导论文相关研究。
(3)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高校A一般是理工科院校,另一方可能是企业,或科研院所,或两者;高校A提供课程理论学习机会,论题的选择、论题实验研究一般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际研发问题相结合,招生可能是高校A、企业、或科研院所之一或共同协商,授予学位则由高校A负责。
从研究生录取到学位授予的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工作可分为五大部分:①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其它后续管理;②研究生的录取:研究生入学前的基础数据管理,初试成绩管理,复试考试、面试与成绩管理,研究领域与推荐导师;③课程学习管理:课程与教材管理,上课管理,成绩管理;④研究进行中的小论文与毕业论文管理: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⑤学位授予管理:答辩安排,答辩过程,答辩结果,毕业论文存档与上传,毕业后首份工作去向也可归为此部分的工作。对应于这五大部分管理工作的典型研究生培养过程可用图2表示。
从图2所示的典型研究生培养过程流程图可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两方或多方“联合”一般发生在:(1)录取入学;(2)课程学习;(3)研究与论文三个阶段之一或同时两个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研究生管理还处于半人工管理状态,即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并存加人工管理,特别是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情况,更偏向于人工管理,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4 亟待解决问题
研究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化是今后的大势所趋,传统的单方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信息系统尚在试用阶段,在现有的研究生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缺乏对联合培养研究生流程中的信息支持。为保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尤其需要在联合培养可能发生的三个阶段的后两个阶段:“课程学习”和“研究与论文”规范化管理工作[5,6]。
为了规范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研究与论文两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如下几类信息表。
(1)依据各专业各培养方案,建立不同专业的必修课、选修课和可能替代选修课信息表:课程名称,课程教材与参考文献,教学方式,教学时数,课程学分[8,10],任课教师。
(2)各联合培养单位的任课教师信息表: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职称,学位,身份证号码等),教师声誉,教师打分习惯等。
(3)学生行为结果信息表: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以前学习经历,以前学位,身份证号码等),学生业余爱好和习惯行为,学生所参与的课题,学生发表的期刊或会议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后首签单位信息等。
这三类信息表的建立,就是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该问题,我们就可以更公平更客观地评价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的实际状况和培养质量。具体实现时,每类信息表可能对应于多个数据表,相关数据项中有些项目是偏主观的,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R].
[2] 卜洁.北京地区高校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3] 田露.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4] 高兴武,胡涌.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研究,2010(11):42-46.
[5] 陈闻,余勇.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探索―― 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41-45.
[6] 李军伟,贾运锋,梁士楚,等.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18.
[7] 梁子娟,赵蔚,段红.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的设立[J].远程教育,2012(1):78-80.
黄宗忠在2008年第1期《图书馆》上发表题为《转变办馆理念,以提高图书馆服务档次为重心,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文章,指出:“图书馆办馆的根本目的是两条:一是保存人类记忆,传承人类文明;二是服务于人,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其实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别和地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各项工作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根本目的在进行。本文重点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如何在特藏工作中实现文化传承与服务创新的融合,以期对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工作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国内不少图书馆都设有特藏部负责本馆的特藏工作,但特藏部的工作内容却不尽相同:有的界定为古籍善本相关业务,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有的界定为包括古籍善本在内的各种特殊资源的整理和利用,如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有的则与古籍善本无关,仅对本馆认定的特色(特殊)资源开展工作,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欧美等国则用“Special col-lections”囊括了图书馆的全部特色(特殊)馆藏工作。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工作主要由特藏部负责,该部门集捐赠与特藏为一体,利用清华大学的品牌效应和丰富的校友资源,基于捐赠开展特藏建设;特藏部从大量的捐赠品中甄别出有特殊价值的藏品,划分成不同专题(主题),由专门负责特藏建设的馆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征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征集、整理,现已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特藏资料的读者服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在图书馆的不同部门进行,如“清华文库”在流通部服务,“保钓、统运”资料在特藏部服务,古彝文在科学古籍研究所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工作既丰富了馆藏,又将图书馆文化传承的功能融合到特藏服务创新中,探索出图书馆文化——校园文化精神——多元民族文化的“三级文化传承”道路。
1渗透式服务教学科研,打造专业、进取的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馆舍、馆藏和设备等形成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各种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等形成图书馆的制度文化;馆员的服务、职业精神、价值观、使命感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构成了图书馆的精神文化。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建出人文气息浓厚的图书馆文化。
近百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源、舒适的阅读环境、灵活的服务形式、便捷的服务设施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服务和支撑,成为学术资源、学术活动、文化展示和开放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舍、组织结构、服务内容和方式等也与时俱进,但专业严谨、进取向上的图书馆精神文化一直没变。在知识网络时代,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工作致力于充分利用各种特色馆藏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开展专、深服务,主动融人科研和学习的一线,嵌入师生科研和学习过程之中,从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提升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专业形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档次。
1.1“一站式”资源获取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都按照专题(主题)区分,同一专题(主题)的各类资料集中排架,不区分语种和资料类型,部分还配有电子阅读机和检索机,便于读者在一个物理空间就能轻松阅读多载体、多种类文献,获得该专题(主题)的全部馆藏资源。这种“一站式”资源获取的服务模式吸引不少专业(资深)学者教授前来使用资料。
海外“保钓、统运”资料是清华特藏之一,收藏从1970年开始延续到80年代初的海外留学生“保卫钓鱼台运动”的相关资料共计13000多件,包括运动中出版产生的各种书籍、刊物、报纸、通知、张贴、往来书信、幻灯片、照片及运动的原始放映带等,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资料最全、数量最多的“保钓”资料专藏。自2010年11月成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以来,吸引了不少海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者前来参阅。其湾大学历史系的邱士杰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刘玉山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进行了数月的持续研究,他们每天和馆员一起上、下班,如饥似渴地查阅着资料,间或停下来与馆员就某个细节进行深入的讨论。馆员的观点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思路,他们的疑问也成为特藏工作今后深度服务的新方向。他们回去后,一直与我们保持通信往来,互通有无。
1.2虚实结合、动静搭配、资源共享的全天候立体服务
结合实体特藏资源的专题,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工作设立了网上虚拟特藏,扩大特藏资源的范畴,将可获得的数字资源以及资源线索集成到虚拟特藏中,建成基于专业本体的7×24小时特藏网站,力争为读者提供虚实结合、资源共享的全天候立体服务模式。
“清华文库”特藏始建于1988年,主要收藏在清华工作、学习的教师、学生及工作人员的著作(包括著、编、译、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大部分藏品都含有作者亲笔签名(或留言、印章),其中有许多著名学者签名赠书,如季羡林、钱钟书、杨绛、许渊冲、冯钟璞、文洁若、顾毓琇、马识途、英若诚等,成为珍贵藏品。“985工程”二期建设中,我们将虚拟“清华文库”作为项目推进,以人物为主线,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成果、地点等相互关联构建本体,建立以虚拟文库为主要知识传播途径、实体文库作为保存珍品资料和展览展示的特藏服务模式。我们主动参与院系的各类纪念和庆祝活动,以展促藏,以藏办展;与档案馆、校史馆等研究单位合作,共享藏品;主动登门拜访学术大师或其后人,征集手稿、书信、照片、荣誉证书等;采访80岁以上的老校友(其中包括院士、教授、领导等),建立口述历史的视频资料,也借此机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征集其学术专著、手稿、照片等资料,丰富特藏资源。
正是这种虚实结合、动静搭配、资源共享的全天候立体服务模式,“清华文库”特藏在原有“普通校友文库”和“名人专架”的基础上,将收藏范围扩大到“院士文库”、“人文名师文库”、“清华机构出版物”、“清华主办的国际会议论文库”及“清华纸本学位论文”,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服务资源。
1.3主动推介特藏资源,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江永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日关系的研究,我们派馆员去听他的专题讲座,主动询问刘教授的需求并向他推荐我们的海外“保钓、统运”特藏,力邀他前来参观“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保钓中心”)。实地参观后,他对保钓中心的资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往来多次之后,刘教授已经成为海外“保钓、统运”特藏的志愿宣传者,他不但介绍同行(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张植荣教授)前来查阅资料,还邀请相关馆员参与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就问题展开研究。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赵丽明教授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对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中的古彝文非常有兴趣,经过与图书馆一段时间的合作后,她利用自己专业特长,帮图书馆征集到女书、水书等珍贵特藏。赵丽明教授与我馆馆员共同指导的清华大学SRT项目“水书文本抢救与解读”获得学校挑战杯特等奖,并形成研究报告《清华大学馆藏10本水书解读》。
2开创品牌服务,传承校园文化精神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著名学者和大师,历届清华学生也人才辈出。一代代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用“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诠释“行胜于言”的校风,形成了特有的清华大学校园文化。清华大学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老师和学生的服务过程中彰显着清华精神;特藏服务在工作中通过规范服务流程、履行服务承诺、完善服务制度等开创品牌服务,提升了服务质量,传承了校园文化。
2.1特藏主题展:清华精神的无声传承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老馆是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建筑,在它二楼最显著的位置有一排展室,经常有校领导、馆领导带着国内外的参观者前来,日常也有不少读者在其中流连;自2009年展室开放以来,“读者留言簿”已经写满了几大本。这些展室就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品牌服务之一:特藏主题展。“特藏主题展”常年进行,配合实际工作需要不定期更换展览主题,展品全部都来自特藏藏品。图文并茂、实物生动的展览,寓教于其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清华精神发扬传承开来。
比如为迎接百年校庆,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精心策划、布置了“清华大学老毕业论文展”,展出了收藏的校友毕业论文、课程论文、研究论文等资料,充分展示了清华大学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变革,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的方向和学科、院系设置的演变。在诸多展品中,不仅指导教师声名显赫,论文作者中也不乏日后的名家大师。从闻一多、朱自清到俞平伯、梁思成,他们在清华的从教精神诉诸字里行间;从赵访熊、顾毓琇到冯钟璞、端木正,他们在清华的求学生涯在其笔端若隐若现……参观者仿若时光倒流,在被震撼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历久常新的清华精神。
2.2毕业生赠书与转赠:校园文化的行动传承
捐赠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服务工作,也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工作的基础。图书馆接受来自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捐赠,在对捐赠者的服务中,既要珍惜和保护捐赠者的感情,尽可能满足捐赠者的特殊需求,又要维护图书馆的馆藏原则,不损害图书馆的利益。
清华大学的学生非常热爱学校,热心于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每年寒、暑假两个毕业季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将自己求学期间用过的书籍捐赠给图书馆,希望能补充、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可是这些赠书中不少都被学生圈圈点点了,也有的不符合图书馆赠书人藏规则。考虑到这些情况,图书馆特藏部从2005年起开创了“悠悠书墨香、浓浓学长情——毕业生赠书与转赠”的品牌服务:由毕业生将自己的书捐到图书馆,图书馆整理后,从中挑选部分符合入藏原则的图书补充馆藏,其余的转赠给本校师生和西部学校。
为了搞好这项服务工作,清华大学图书馆专门设计开发了毕业生赠书管理系统,开通了“清华大学毕业生赠书”网站,制定了从“赠书人网上提交信息”到“赠书人网上查看赠书最终去向”一整套完整规范的服务流程,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截至2010年末,该服务总计接受1223人次的毕业生捐赠,捐赠书刊共计21101册,其中补充馆藏2664册,其余的近2万册赠书全部转赠本校师生和西部学校。很多毕业生在赠书的扉页留下赠言:“感谢图书馆9年来的帮助,希望在毕业前以绵薄之力为学校作些贡献。”、“清华给我们的太多,临别时我只想留下一点,愿以此勉励后来人!”……不少拿到转赠图书的同学也激动地给图书馆留言:“图书馆的这项安排很好,感谢学长们的书,学长们在赠书时留下的临别赠言也让我受益匪浅。”、“科学需要传承的精神,我愿意用我的努力回报师兄师姐的奉献,当我离开的时候,我也愿意像你们一样把清华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传递下去。”……
这项服务通过馆员和读者的共同行动,不但能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倡导勤俭节约美德,而且传承了清华文化,弘扬了水木精神。
3关注民族文化遗产。构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获IFLA评委会正式认可的1987年版《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强调:公正、公平地为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各种读者群体服务。这对图书馆提出了多元文化服务的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元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少数民族有着与汉族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性,他们应享有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权利。可是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基本上以汉语馆藏为主,很少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馆藏,加上一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和挑战,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收集、保存人类记忆与文献信息资源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更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需要。人类记忆、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积累、保存是图书馆服务的前提,没有人类记忆与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就谈不上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历来关注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和整理,目前藏有古彝文、女书原件、水书原件及实物、西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及实物等特藏资源,这些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构建清华大学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清华大学图书馆不但注重收集、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还利用本校强大的研究力量开展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百年校庆期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与图书馆合作,举办了“清华百年——西南地区濒危文字文献研讨会”及实物资料展览,10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西南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代表出席了会议和展览。这次展览的展品全部收入清华特藏,涉及图书、期刊、手稿、书画、刺绣、手抄经书、印棒等多种类型。这些文献和实物蕴藏了汉藏语乃至南亚语的宝贵资源,记录和反映了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使用的东巴文、汝卡、摩梭、普米、纳木依、尔苏、木雅、他留,以及坡芽歌书、水书、女书等诸多不同形态的文字,是各种原始象形文字的宝库,更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传承和发掘我国多民族文化遗产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柯平,闫慧.关于图书馆文化的理论研究.图书馆论坛,2005,25(6):77-83
2晏凌.基于捐赠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图书馆杂志,2010,29(2):44-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