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排水施工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0: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排水施工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排水施工技术论文

篇(1)

为保证管道与管道之间不互相影响和便于对管路、阀门、连接处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一般应使不同管道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但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因此管道间距并非越大越好,而要综合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来说,干管、法兰、阀门、保温材料外沿距离墙壁或其他构件的静距离应在100mm以上,对并排的管路上最突出部位之间的间距宜大于100mm。

1.2管路避让原则

管路之间的避让体现管路安装的优先级,一般来说小口径的管路要避让大口径管路,支线管路要避让主干管,有压力管路要避让无压力管路,常温管路要避让有温度要求的管路。除此之外,各类管路的暗埋应当在设计时全面考虑,尽量避开卧室、厨房等,而应设置在洗手间楼板、阳台等处,既可降低漏水带来的风险,又易于安装维护,节约材料。

2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技术要点

2.1给水管道的安装技术

(1)给水管道安装之前应当按照管道安装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对管道支架的位置、支架间距、地沟等进行复测,以保证管道在安装之后的位置、角度等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给安装工序提供基础。

(2)管道的设计还要满足放空等操作的实际情况,为给水管道系统的运行和后期维护提供便利。例如对于法兰的焊缝以及管与管的连接处的位置设置不应紧贴墙面、楼板或设置在其他较隐蔽处,应当设置在便于日后检查和故障维修处。

(3)在安装管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工作间断,此时应当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避免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造成污染。

(4)在管路连接时,常见接口处存在一定的不同心、错口等现象,此时应当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修正,严禁采用加热法扩管以及加偏垫的方式进行连接。

(5)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给水管路中,目前通常使用重量更轻、可塑性更强、耐水压、耐腐蚀性更好的PP-R管、PB管等来替代传统的金属管道,在对PP-R管、PB管的安装时可采用的连接方法有热熔法和螺纹连接法等,其中热熔法连接较为安全可靠,而螺纹连接较为方便,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以热熔法为例,在管路连接之前首先要清除管道内外壁表面的灰尘和油污,将要连接的管道端部插入到加热套管内一定深度,注意插入过程中不能旋转管道,以免给相连接处带来额外的应力,将插好的管道和套管一并平移到加热头上加热,用设计温度加热到预定时间后迅速将其取下,避免加热过度造成管壁变薄或者管路变形等,同时迅速均匀用力,并无旋转地将管子插入到设计深度,检查是否对接准确,如有误差则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校正,但校正过程中不可对管道和套管进行旋转,保持足够的冷却时间,以使管子之间连接牢固。

(6)在管道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出现错接现象,同时检查阀门、连接处是否牢固,然后临时拆除不适合打压试验的零件,换装临时短管,从给水管网最低处进行灌水,对系统继续拧打压试水试验,在高出放气,看是否有运行不通畅或渗漏之处,如有则进行记录后及时排水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质量缺陷,当达到运行通畅、无渗漏后做好相关记录,办理隐蔽验收。

2.2排水管道的安装技术

对于排水管道的安装来说,在技术上很多与给水管道是想通的,然而由于排水系统管路材质以及系统运行等使其也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1)当前最常用的排水管道是PVC-U材质管,具有施工方面、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为保障排水管道的安全运行,一般排水塑料管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伸缩节,对于伸缩节的间距要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设置,如涉及无要求时,则一般伸缩节的间距不能大于4m。

(3)排水通气管要与其他通风口、烟气管道相区分,不可共用一个排气口。

(4)水平方向的管道安装之前要核对安装位置,并保证其坡度满足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5)为便于日常维护,排水管道的立管要在每层均设置检查口,检查口的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1m,允许偏差±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安装检查门。

(6)对于管道穿墙处和穿楼板处应设置钢制套管,厨房卫生间等处的套管与墙、板套管和管道之间设置弹性防水材料,并对有防火要求处增设防火圈。

(7)排水管道安装后应对排水主干管和水平干管做通球试验,要求通球球径至少达到管径的三分之二,通球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如存在不符合标准的应当进行检查和返修。

篇(2)

管井井点降水法是在开展水利工程基坑开挖工程前,做好规划,在基坑周边特定的位置设置数量不等的滤水管,使用抽水机器将基坑中的积水抽出来,排走,使得所挖出的土保持干燥。该降水方式的适应性较强,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等,运用极为广泛,且降水效果显著。

1.2基坑降深施工方案

在进行水利工程基坑开挖时,把填土层挖穿后才能到达强透水性质砂层,基坑内的涌水情况十分严重,该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开挖工程的顺利进行,降低基坑坑壁安全性及结构的稳定性,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带来地质灾害,包括流砂、涌水等。需要合理的制定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并充分考量基坑支护设计、基坑降水设计及实际的施工条件等。需要注意的是基坑的中心线位置的降深需要比基坑至少低0.5m,地下水位降低的目标是降至基坑基础桩的承台台底,且高度应保持在0.5m以内。

2深基坑排水技术

深基坑排水技术主要有3个方面:井管施工技术、明沟排水技术和降低地下水水位的施工技术。

2.1井管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进行井管施工中,如大锅锻造孔,需要使用水冲沉井工具及钻井器械。如果井管外径尺寸为40~50cm,大锅锻造孔的直井则70~80cm。该过程中井壁容易坍塌,需要使用比重为1.2的泥浆,对井壁进行加固,孔中泥浆的高低需要超过地下水水位,但是不能超过井管管口。在钻孔的深度达标后,先下放性能一般的混凝土底管,再下放无砂性质的混凝土管,而透水性、混凝土浇筑质量良好的井管则放置于最下部。上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的钢丝绳将井管底部吊环穿起来,制作一个活扣,利用插钎将井管牢牢的固定。抽动插钎上额拔钎副绳,将其从井管中抽至地面,再利用人力或者机械绞车实施控制,将井管在按照顺序一节一节的下放至孔内。各个井管需要有一部分露出地面,使用170℃的胶结剂均匀涂抹在井口,取宽度为20cm左右的麻袋片或者玻璃丝布,把相邻的管口之间的缝隙包裹严实,最后使用长度为40cm左右,宽度为4cm左右的木板或者竹片,贴在井管的外面,最后使用14型号的铅丝将管井绑扎牢固。在井管下放结束后,在井管底部填入各种物质,包括黄沙、碎石、细砾石等,厚度保持在0.5m左右,再使用粗砂及细砾石将井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填充紧实,厚度应超过10cm,保障井管的牢固度。

2.2明沟排水技术

根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基坑所排水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围堰积聚余水、大气降水、基面渗水、基面泉水、基坑周围渗水等,在围堰完成后需要将其及时排出,保障基坑的稳定性。在进行排水时尽量利用下游河流或者水库水位地形低的优势,将其积水自然的排走,残留的水则需要设置排水沟将其引导至人工排水井,或排至地形较低的位置,利用设备将其抽走。排水沟在布置时,有不同的方式,其中一种是如果基坑开挖较深,或者面积较大,土质不佳,且地下水位较高,造成渗水的情况较为严重,应根据等高线的位置采用分层的方式设置数量不等的排水井或者排水沟;另外一种则是如果基坑的周边从高出到低处依次开挖排水沟,则需要将渗水缓慢的引导至集水井,在使用水泵等设备将其抽出排走.

2.3降低地下水水位的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如果粉土及粉砂基础处于地下水水位较高的位置,基坑会出现渗水现象,粉土与粉砂无法承受渗水出溢坡降,土粒与渗水均会不断的移动位置,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引起流砂、管涌等严重情况,影响基坑排水的施工状况。如果仅仅使用砂砾铺垫反滤层,放缓边坡或者铺垫其他材料等,来避免管涌及流沙,其不仅会明显增加工程的成本,也会影响到基坑排水的施工质量及进度,因此需要在水利工程基坑的周围设置射流排水系统,或者配备井管排水装置,不断优化地基施工的技术,强化基础结构等,才能保障基坑的质量。

篇(3)

1.2室内雨水管道系统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可分为内排雨水管道安装技术交底和外排雨水管道安装技术交底。

1.3排水管道灌水试验技术交底。可分为压力排水灌水试验交底,重力排水导、立、支管灌水试验交底。

1.4雨水管道满水试验技术交底。

1.5污水管道通球试验技术交底。可分为地下排水导管通球试验交底,立管至顶层通球试验交底。

1.6污水管道通水试验技术交底。可分区域进行通水试验交底。

2技术交底的内容控制

2.1污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要求

2.1.1交底所针对的施工范围。

2.1.2施工所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的种类、配件及其特点。

2.1.3施工顺序和工序搭接的要求。室内明装管道要在与结构进度相隔二层的条件下进行安装,室内地平线应弹好,初装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场地无障碍物。

2.1.4管道的切割,连接要求。

2.1.5采用卡架的型式、材质规格、固定方式、间距要求。施工时应注意支架规格的选用,如选用不当会造成管段投入使用后支架不起作用,使管道变形、损坏,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同时还应注意管道支架安装间距不宜过大,或以墙代支架,支架不均匀、不美观等。使用柔性机制铸铁管卡箍连接时,直管段≤1200mm安装管卡一个,管卡距管箍200mm,管道总长度12m时,在末端安装防晃支架一个。使用UPVC管时,立管安装必须在两个伸缩节之间设置一个固定卡子。UPVC管允许管道轴向位移,但不允许横向移动。

2.1.6安装的位置及标高、坡度要求。参考土建结构图,核对各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占空间是否合理。注意污水管不得穿越沉降缝、烟道和风道,尽量避免穿过伸缩器,如必须穿越时,应有防护措施,如加刚性套管等。生活污水导管应避免安装在靠近与卧室相临的内墙。

2.1.7污水管道闭水试验的方法、步骤。埋地管道、管井内立管,吊顶内横支管及有防结露要求的管道在隐蔽,前应进行闭水试验,灌水高度以排水水平横管至上层地面高度为准,灌水15min后,再次灌满持续观察5min,液面不下降,不渗漏为合格。卫生间支管每层均需做闭水试验,气囊的安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边安装边做,安装完成一层排水横支管,从三通甩口处放下气囊;一种是整个排水系统安装完成后统一做,该层有检查口的,将气囊安设在检查口上方,如果该层无检查口,将气囊接出一根5m长的气管(可用氧气带子或塑料软管),将气囊从上层检查口慢慢下放,估计气囊位于三通下方即可。闭水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合格后验收签字,然后将水泄净,再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2.1.8管道系统安装所要达到的质量验收要求。

2.1.9管道及卡架防腐要求。管道及金属支架涂漆的种类和涂刷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匀,色泽一致,无流淌及污染现象。

2.2通水及通球试验技术交底要求

2.2.1通水试验所具备的条件。通水试验应真实。如交工条件达不到竣工验收规范规定应按实际情况做临时通水试验。因为在有些住宅工程,给排水施工在初装修竣工时不安装洁具,给排水只做预留口,因此就不能按1/3配水点打开通水。通水试验的基本要求是连接室外的管道已经通畅,卫生器具安装完毕,给水系统也具备通水条件,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进行通水试验。

2.2.2通水试验的顺序及要求。正常情况下通水试验应达到每件卫生器具规定的水量要求,卫生器具应100%做满水排泄试验。将卫生器具放满水,达到溢水口时处,检查溢水口是否畅通,拔出塞堵,检查排水点的通畅情况,管路有无堵塞及渗漏现象。合格后填写试验记录表报监理验收。

2.2.3通球试验的对象,使用球的规格。满水排泄试验后,可进行通球试验,以便及时发现排水管道是否堵塞,对排水立管、排水导管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应为100%。通球试验时,一定要根据管径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直径的塑料球,立管与导管管径不—致时,就要分开进行通球;如果管径一致时,立管、导管可一起同时进行通球,试验结论也可以写在一起。

2.2.4球投放点及排出点的设置。出户排水导管通球时,放球地点设在首层立管检查口,室外排水井已做好的,接球地点在室外排水井;室外排水井未做完的,在出户干管末端设铁丝网接球,并做好临时排水。对立管通球时,从屋面透气帽处放入塑料球,在排水立管首层扫除口设铁丝网接球。如能找到球,说明通球试验合格。

.2.5球未排出的处理措施。做通球试验时,有时发生通球投入管道内放水冲时,球未被水冲出,则说明排水管道堵塞。首先要查明堵塞部位,方可采取措施。处理措施如下:出户排水立管堵塞时,应从室外检查井向室内清通,方法是用竹片或带钩的钢丝来回推拉清通,或使用橡胶管内有压力的水进行清通,使堵塞物松动并随水流冲出,或从一层立管检查口、地面清扫口向室外检查井清通。排水立管堵塞时,接近屋顶的堵塞可在通气管向下清通,楼层立管堵塞可在各层立管检查口处清通,目前广泛采用管道疏通机,清通堵塞效果较好。管道堵塞清通后,应重新进行通球试验,直到通球正常冲出才算合格。

2.3雨水管道系统安装技术交底的内容控制

2.3.1交底所针对的施工范围。

2.3.2施工所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的种类、配件及其特点。

2.3.3施工顺序和工序搭接的要求。雨水管道系统由雨水斗、悬吊管、立管、地下雨水管道及清扫设备等组成。施工顺序应有下向上进行,导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进行灌水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立管,最后连接雨漏斗,屋顶雨漏斗一般由土建专业放置,特别应注意提前与土建专业进行沟通,做好屋顶防漏措施。

2.3.4管道的切割,连接要求。

2.3.5采用卡架的型式、材质规格、固定方式、间距要求。根据选用的材质不同,其卡架安装形式也不同:铸铁雨水管:导管安装卡架一般采用打透眼吊装方法,固定间距不大于2m,雨水立管卡架可采用地平卡子,也可采用立管角铁卡子,立管管卡间距不大于3m;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4m,立管可安装一个固定卡,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置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塑料雨水管:以管径为160mm为例,横管支吊架最大间距为1.6m,立管为2m;管径为110mm时,横管支吊架最大间距为1.1m,立管为2m。

2.3.6安装的位置及标高、坡度要求。悬吊式雨水管道的敷设坡度不得小于5%o,管道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距墙尺寸、标高正确,坡度均匀,不得倒坡、平坡。

2.3.7管道及卡架防腐要求。构造正确、位置合理,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污染现象。

篇(4)

中图分类号:TU991.63文献标识码: A

建筑物给排水工程密切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除了对以上技术注意之外,还应当提升工作人员水平,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实行标准化操作,这样才能确保顺利进行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施工。

一、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给水设备安装中的技术要点

在进行给水设备安装前,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核对检查。确保给水设备不存在缺件、损坏以及锈蚀现象,给水设备转动部分必须灵活无阻滞,无异常转声。对给水设备机组的安装要根据已经计划中确定的水泵机组型号以及大小、数目等科学规划其在水泵房中的位置以及排列方式。安装位置和纵横排列形式。给水引入管和其他管道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和室内污水排出管进行平行敷设,给水管的外壁和污水管的外壁间距要大于1米,如果和电缆线进行平行敷设,也应保持0.75 米的间距。

2.给水管道安装的技术要点

在进行给水管道安装前,应对管道地沟进行复测,查看支架是否符合给水管道安装的标准高度及坡度。检查支架间距是否与图纸吻合,是否符合给水安装相关规范。给水管道中的法兰焊缝和其他连接件不应紧贴墙壁和管架,以便复检。在给水管道安装施工及完成后,要及时填写相应的施工技术资料表格,同时做签证记录,对于埋地铺设的给水管道,要办理相应的隐蔽工程验收,按照要求填写隐蔽工程记录,相应的施工技术资料全部要进行整理存档。对于穿越楼板、墙壁以及屋面的给水管道,要增加套管防护,同时应注意套管内要确保无接口。对于穿过屋面的给水管道,要具有防水层及防水帽,在套管和管道间最好用阻燃材料进行填塞。在给水管道安装期间,如果出现工程间断,应及时对敞开的管口进行封闭。在管道连接中,不应强拉对口,也不应用加偏垫等方式解决空隙偏差以及错口的问题。在进行给水管焊接时,直管段的缝距要超过10 厘米,弯管段的起弯点也要超过10 厘米,同时要大于给水管外径。

3.排水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

排水塑料管应按设计要求以及位置需要安装伸缩节,如果设计没有明确要求,伸缩节间距应在4 米以内。排水水平干管和主干管都应进行通球试验,通球球径应达到排水管道管径的2/3 以上,应确保通球率100%。在排水系统施工中,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应完全满足设计及规范标准。排水管道的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相应的检查口,但在最下层和设有卫生器具的顶层必须设有相应的检查口,检验口得中心高度应距地面为1 米左右,其朝向也应便于检修,暗敷立管应设置相应的安装检查门。同时应当注意,按照安装规范,排水通气管不可以和风道以及烟道连接。

4.给多种管道间距和避让的要点

在给排水管道的正确排列是安装技术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室内管道中,因为管道设备较大,相应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目前管道排列间距和避让的原则是:气体管和液体管道并向,气体管道在上,液体管路在下;冷热管道并行,热管在上,冷管在下;保温管道和不保温管道并行,保温管在上,不保温管在下;金属管和非金属管并行,金属管在上,非金属管在下。管路相遇的避让原则是:分支让主干;小口径让大口径;有压让无压力;常温让高温。室内空间有限,管距不宜太大,给排水管子的外壁及管路最突出位置距离墙壁应大于10 厘米,排管路上的并列阀门的手轮,间距也在10 厘米左右。

5.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要点

(1)认真做好施工方案评审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重点审查其中的专业工程部分,尤其是承包商的分包工程,更应详细了解和掌握其技术及管理水平,以便进一步加强预控力度。此后应组织有效的交底会审。通过施工图交底,能够进一步掌握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深入理解给排水设计中所应用的技术和设备,发现设计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错误,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再萌芽状态。施工图技术交底和会审工作是给排水施工的关键环节,决不能流于形式。

(2)严格进行给排水施工监理。重点应做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要明确工程标准,清楚掌握卫生间、厨房给排水的安装需求。二是要及时了解相关排水专业技术人员审图的进度情况。三是认真消化和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仔细核查施工图的完整性。四是协调解决会审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施工如期进行。

二、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人员控制

在选择施工队伍的施工人员时,首先应选择有相关施工经验且具有良好业绩的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如不能找到相关的队伍及人员时,应对新招聘的队伍及人员进行技术及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做到相关人员在上岗时能熟悉相关行业标准及流程,并且未经培训或不合格的人员不允许进人施工现场,并在施工过程将施工人员的行为设置为节点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人员要向所有施工人员明确施工质量要求,让施工人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供施工质量水平,并从制度上加以完善来对施工人员进行奖惩。

2.施工材料控制

由于给排水设备的品种、规格很多,要严格把好给排水设备的采购关,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采购。对每批材料进场时必须对每批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等按规定的批量及频率进行抽样、并检查三证是否齐全,做到从材料的源头抓起。管道安装材料的质量和尺寸标准要尽量做到:①管道压力及介质要按设计图纸及相关规定执行,不得在施工过程中任意改动; ②安装要符合给水、排水过程施工的标准,用材质量标准要统一,实施要到位; ③排水管、雨水管应当做灌水试验,确保排水通畅,防止堵塞或排水不畅。

3.施工程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程序、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来进行。现场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来组织施工,确保人、材、机、法、环五大质量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处于良好状态,缔造一个整洁有序、安全有序的施工作业环境现场。

4.施工管理控制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质量岗位责任制度、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等并在实施中落实。及时配置相关的专业人员,确保管理到位。设立并完善工作程序,加强施工单位的自检体系,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负有相关检查和监督工作的相关部门要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实效监控,要求施工企业按照流程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等一线人员要认真执行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对使用不当材质、使用有缺陷的机械,要责令及时纠正,以免危及工程质量。

三、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然而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建设是不容小觑的,因为它关系到整个施工建设能否保质保量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因此,提高给排水施工的技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查、维修的过程一定要谨慎认真的实施,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篇(5)

1 给排水项目阀门安装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1.1 阀门安装质量问题现象

给排水阀门安装方向错误,阀门的安装方法错误,导致水流方向与标志相反,暗装阀门不能将阀杆朝向阀门的检查口。

1.2 阀门安装质量问题的危害

阀门安装质量问题轻则会导致阀门开关不灵活,还会引起阀门漏水,造成给排水工程返工修理。阀门安装质量问题重则会出现阀门安装方向错误、阀门渗水、阀门失灵。阀门安装质量问题不但会造成正常供水的不利影响,而且容易形成检修困难。

1.3 阀门安装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阀门安装施工前应该对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进行试验。对于安装在给排水主干管的闭路阀门应该加强检验。安装阀门时应严格遵守安装说明书,防止出现反装。明杆闸阀的安装时应该留有足够的开启高度;蝶阀安装时应该考虑蝶阀手柄转动的空间;暗装阀门安装时应该设置检查门,并将阀杆朝向检查门。

2 给排水项目孔口预留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2.1 孔口预留质量问题现象

建筑结构施工中对于给排水管道和器具的孔口没有预留,或者预留位置、尺寸出现问题,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对预埋、预留位置没有做出标记。

2.2 孔口预留质量问题的危害

孔口预留质量问题不但会延长给排水施工的时间,而且会对给排水系统带来结构和稳定上的影响,同时在对不合格孔口处理期间,容易形成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影响建筑物性能。

2.3 孔口预留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给排水孔口预留前先应该认真熟悉给排水系统施工的工程图纸,还应该采用主动介入和认真配合的做法,在建筑结构施工中提前确定给排水预留孔口的位置和尺寸。

3 给排水项目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3.1 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现象

法兰盘体强度和衬垫强度不足,管道连接出现渗水,管道与法兰的连接质量不高,采用双层垫或斜面垫进行法兰连接,法兰衬垫进入给排水管道内。

3.2 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的危害

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的直接危害就是降低了连接的强度,并且是法兰盘连接密闭不严,出现法兰连接部位的渗漏现象。此外,法兰连接质量问题会导致衬垫突入给排水管内,增加水流阻力,造成水流不畅。

3.3 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法兰盘及衬垫必须满足给排水施工设计的强度和压力上的要求,采暖和热水供应的管道应该采用橡胶石棉垫作为法兰的衬垫。连接法兰是应该确保衬垫不出现位置移动,不进入管道内部。

4 给排水项目管道试压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4.1 管道试压质量问题现象

管道施压是系统水压强度不够,导致试验时间延长;管道施压时对管道渗漏的检查不严格,甚至忽略;管道施压是对压力值和水位变化没有记录。

4.2 管道试压质量问题的危害

管道试压质量问题会隐藏管道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能及时发现管道系统的渗漏,在日后的给排水工作中这些问题和隐患会影响给排水管道的正常使用。

4.3 管道试压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严格进行管道试压,及时发现存在于管道系统中的问题和隐患;管道施压时应该记录压力值和水位变化;管道压力施压时特别要仔细检查管道是否存在渗漏。

5 给排水项目冲洗管道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5.1 冲洗管道质量问题现象

给排水管道系统竣工前冲洗不认真,冲洗的流量和速度达不到管道冲洗操作的设计要求。一些施工单位甚至以水压强度试验泄水代替冲洗。

5.2 冲洗管道质量问题的危害

冲洗管道不彻底,将会在日后的运行中产生管道内水质不达标,管道内压力和流速达不到给排水设计的要求,冲洗不彻底往往还会造成管道的淤积和堵塞。

5.3 冲洗管道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冲洗管道的规格为:用系统内最大设汁流量或不应小于3m/s的水流速度进行冲洗。冲洗管道的标准为:应以排出口水色、透明度与入口水的水色、透明度目测一致为合格。冲洗管道时应该加强对渗漏点的检查。

6 给排水项目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6.1 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现象

一些施工单位忽视隐蔽工程的重要性,隐蔽工程项目不经检查或不合格时,便开始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2 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危害

将隐蔽工程的隐患和问题带入到下一施工环节,并可能造成给排水工程的返工,更会给整个水暖工程遗留隐患。

6.3 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凡是工程中埋地或埋入混凝土的部位,有隔热保温要求的管道或设备,以及安装在人不能进入的管沟、管井和设备层内的管道及附件,都应及时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 给排水项目埋地管道甩口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7.1 埋地管道甩口质量问题现象

埋地管道的地面立管预留甩口不能满足立管安装的距墙尺寸要求。

7.2 埋地管道甩口质量问题的危害

甩口不准将会导致施工返工修理,不但延长了工期,而且容易造成地面的破坏。

7.3 埋地管道甩口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管道立管甩口施工前应准确了解墙体尺寸,特别是装饰层的厚度,保证管道或附件外边距墙体表面不小于规定间隙。

8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8.1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质量问题现象

排水管道通水试验后没有进行通球试验,不能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

8.2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质量问题的危害

后果:因为排水管施工到卫生洁具通水试验的周期较长,难免有些杂物落入管内,在卫生洁具通水试验时,虽然净水能够通过,但如果管内有杂物,当粪便污水通过时还会造成管道堵塞。污水管只有通过通球试验才能检验出管道真正畅通与否。如果不进行通球试验,当用户在使用中发生堵塞,影响使用。

8.3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排水管道通水试验后应进行通球试验,用不小于管道直径2/3的硬质塑料球,对管道的各立管以及连接立管的水平干管进行通球试验,具体做法是将球在立管顶部或水平干管的起端将球投入,球靠重力或水冲力,在排出口取到球体为合格。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1、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1、环保要求

环保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直接要求。目前,市政建设的过程中深化了环保理念,为给排水提供规范的环保标准,要求市政给排水工程既要达到市政建设的环保标准,又要规范自身在施工中的环保表现,平衡市政给排水的经济效益与环保要求,很大程度上树立了环保标准。

1.2、协调要求

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协调要求,适应市政建设的发展。市政给排水系统需要结合市政建设的所有工程进行协调规划,设计成具有协调能力的建设方式。协调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市政化的建设效益,促使市政在生活、生产中充分利用给排水系统,保障市政给排水具备科学、完善的优势。

1.3、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最终原则。例如: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求是满足生活用水,而给排水规划的过程中,则需体现目标要求,根据市政的生活需水的实际状况,提出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市政生活供水的优势,发挥目标要求的约束作用,达到市政给排水的建设标准。

2、市政排水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在目前的市政给排水规划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防洪的整体规划不合理,不能因地制宜的采取有力措施,设计和组织市政给排水设施的筹建,而且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相对较快,城镇化规模不断壮大,这也给我们的市政给排水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所以进行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工作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也要对当地的城市发展进程有足够的预判,鉴于此我们在进行市政给排水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受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影响,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重力流和短管压力流的两种工作方式会引起高程太低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帮助相关的规划部门的评审工作,我们则需要结合自身工程的特点,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雨水设计工作进行调整,将不利于出水口的位置弄清,按照相对合理的安全潮水位进行设计。

(2)在对城市用地竖线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对城市交通道路和地面排水的建设工作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所以我们在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的时候,要对长期和近期的目标进行合理的综合,并对规划中的工程排水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可能引起的缺陷和问题,将城市以后的发展和城市的竖向用地规划以及排水工程的设计进行合理的结合,降低城市规划中不完善现象的发生,尽量减少工程中存在的制约环节。

(3)在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时,采用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方案,会导致无法保证高程,使得市政给排水工程,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中对防洪减灾工作的要求,以及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同时还会导致工程存在很多隐患,比如没有进行雨水排涝泵站的设计工作,就会导致城市中的道路和小区不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重力方式,对水量进行流放,并且只有进行了雨水管内地的设计,才能够确保排水系统在雨季遇到涨潮时候的正常使用。

2.2、污水管埋深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由于在当前污水管道的埋设设计中,原污水提升泵设施设计位置不合理,造成污水管道埋设的太深,导致城市污水管网高程不够科学,无法实现合理有序的污水排除作用。原污水提升泵站规划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设在某绿化区的附近。以减少对周围居住区的污染。在排水工程设计中,对单项的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的合理选用以降低市政排水管网的投资是较有效的,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也是节约投资的重要一方面。而合理的高程需依据合理的排水规划。

2.3、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滞后

不确定因素多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尽快建设,而设计所需的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或在修编中。造成了~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设计,同期施工的现象。

3、市政排水规划设计的要求

3.1、满足市政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求

满足市政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是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最根本的任务,也是其最低的目标要求。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市政的有效资源和有用的空间范围,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该为以后的改善和发展留一定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其最低目标,还可为以后的更改和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还可以减少治理成本。耐久性和稳定性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最根本的特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其需求,还以保证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有序进行。

3.2、给排水的区域分配

市政给排水的区域分配是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市政需结合自身特点,优化给排水的区域分配,以免浪费水资源。例如:某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利用规划设计的方式,确保区域分配达到平衡的状态,首先该工程设计人员,汇总影响给排水规划的因素,如:农业、生产等,针对影响因素做系统化的研究,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区域配置,大致规划出给排水的设计路线;然后针对该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制定给排水的区域方案,细化分析不同因素对水资源的需求,规避过量开发的项目,充分调配水资源,促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中,高效利用水资源,遵循开源节流的建设标准。

3.3、给排水的防洪安排

防洪是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关键目标,解决多雨季节的洪涝灾害。以某市政在建市政给排水为例,分析防洪方面的规划设计。该市政存在双重洪涝隐患,即:外洪、内洪。内洪可以通过蓄水解决,适当时进行排水,难度比较高的是外洪防护。该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配合外洪防护的体系,该市政一旦遇到外洪隐患,通过市政给排水工程,一方面进行预防、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执行分洪泄流,有效疏导了洪水,因该市政已经建成了防洪大坝,所以降低市政给排水防洪设计的压力,防洪部分只需要满足泄洪、疏导的标准即可,无需再重新规划数值参数,该市政更加注重市政给排水的配合力度,体现规划设计的分配能力。

3.4、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可以作为城市市政给排水防洪规划的配合部分,但是因为雨水系统同样具备独立性,所以对其进行单独分析。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市政给排水的整体要求,充分发挥配合与辅助的作用,完善给排水的整体性。一般市政给排水对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满足工程自身的给排水需求,还要解决城市的突发排水情况。例如: 某城市在多雨季节,由于雨水量瞬时突增,导致路面淤积大量的水资源,此时该城市雨水系统有可能出现洪峰风险,超过雨水系统标准的承载压力,影响路面交通,所以该城市规划雨水系统时,设计出了准确的压力值,同时调整垂直标高,防止雨水过度於堵在路面上。

3.5、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市政给排水的污水系统时,可以吸取其他市政的设计经验。目前,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污水消耗方式为集中管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内,规划出污水处理点,通过管道将污水引流到集中处理污水的地点,利用高效率的消耗方式,快速处理污水。例如:某市政针对市政给排水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提出改进方式,以此来提高污水消耗的水平,仍然采用集中处理的思想,将原有单一的处理点,改为多个处理点,通过管道连接所有的处理点,形成以局部地区为主的污水系统,减少污水达到处理点的距离,由此可以减少污水输送过程中的突况,既可以提高该市政污水处理的效率,又可以体现污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效益,符合市政发展的需要。

3.6、重视环境保护

目前,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环保、绿色、节能是首要考虑的任务,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即应该将市政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相结合,共同实现市政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市政的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政府就应该“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实现市政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地区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只是在于建设的效果,而忽略了对环境的重视,一味的追求高效的经济收益,而没有真正的达到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目的――环保和保证人们生活生产的用水量。

总之,我国非常重视市政给排水的建设质量,将其作为市政建设的关键部分,满足市政给水、排水的需求。市政给排水工程需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规范工程建设的标准,而且规划设计是市政给排水的重要部分,为施工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体现规划设计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效益价值。由此可见:市政给排水有效利用规划设计,对提升工程的质量和建设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7)

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很多高层建筑为了考虑地震防御的需要,进行高层建筑施工设计时普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了减轻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荷载,在选择填充维护墙时一般都选择容重轻,隔热、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和造价成本较低的轻质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等材料进行填充。由于这些材料所具有的优点,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被广泛使用。在施工完成后,特别是在多雨天气或大雨过后,在混凝土外墙上存在面层脱落、开裂、鼓包的现象,对应的在内墙出现渗水,墙面潮湿、发霉、面层变成粉状、涂料起皮等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对建筑物业主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麻烦,从而引起业主对建筑物质量的担忧。这些渗水、漏水问题在现代高层住宅中经常出现,对此解决此类问题,成了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之一。

二.高层住宅产生渗漏问题的原因及对施工技术的探讨。

1.容易出现渗水、漏水的部位。

在一般工程中,外墙渗水漏水会导致内墙的质量变化,在外墙中,比较常见的渗漏部位主要是在这些位置:

(1)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和外墙的砖砌体之间的裂缝出渗水。

(2)在外墙砌体上沿着砖缝中间的空隙渗水。

(3)在外墙上的施工孔洞处渗水,如:施工脚手眼、穿墙的套管等处。

(4)在外墙窗户边框和门的边框四周渗水。

(5)在外墙预埋件的根部渗水。

(6)外墙变形缝部位渗水。

(7)外墙镶贴饰面板材渗漏

2.高层住宅渗水、漏水问题发生的原因。

(1)材料原因导致的墙面渗水、漏水。

由于钢筋混凝土和普通砖砌体相比,其温度线膨胀系数是2倍的差距,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和普通砖砌体产生不同的变形,在二者的交接处形成了裂缝。由于在外墙砖砌体和剪力墙之间的拉结筋施工时出现遗漏或者存在长度不同的情况,导致框架梁柱和砖砌体之间不够密实,在框架梁底的填充墙的顶砖角度不好,造成填充不密实,进而产生经常性的渗水、漏水。

未采用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导致混凝土的离析性较大,强度不够,在混凝土养护中,保养不及时或保养不足,在混凝土受荷后发生开裂,产生墙面渗漏。

(2)设计原因导致的渗漏。

在高层住宅设计中,屋面板因为设计刚度不够,造成扰度过大而发生开裂进而产生渗漏。在大跨度板和悬挑板的结构中,最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温度设置时不太合理,会导致温度应力作用在板面层,产生裂缝,导致渗漏。

在钢筋混凝土面板上没有设计防水层或者防水层设计不合理,屋面的排水坡度设计坡度不够,排水管管孔面积过小导致排水不顺畅,积水时间过长而导致渗漏。在设计防水层和排水层时,缺乏对当地气候的调查和了解,设计方案不科学、不合理。

设计时在屋面板上预留孔洞直径过大,预留孔洞本身的防渗漏措施设计的不科学、不可靠,密封不严实,这会导致雨水从预留孔洞渗水、漏水。

(3)施工原因导致的渗漏。

施工时技术手段和施工工艺是直接造成住宅渗水、漏水的主要原因。在住宅结构中,施工时没有注意住宅的结构特点,产生屋面结构的施工缝。在屋面结构施工后,对结构的支撑没有做好,或者是过早地拆除模板,以至于结构产生裂缝。屋面结构缺乏静心养护,致使结构产生大量的微小裂缝。在选择防水材料时,未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解,涂防水层时备料的搅拌不均匀,涂刷不匀,这都会导致屋面的渗漏。

3.高层住宅防渗漏施工中技术的应用。

在高层住宅中,由于结构的特殊性,房屋渗漏的问题在所难免,对施工单位而言,不能因此就忽视防渗漏工程的处理,而是要通过在设计时全面考虑,对高层住宅地理、气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作业,施工后做好填充、养护、检查、实验等工作。通过技术手段的提高和重视度的加强,最大限度的减少出现渗漏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防渗漏工程的功能。

(1)加强高层住宅设计阶段的监控管理。

在高层住宅的设计阶段,要对住宅的地理位置和当地天气状况、雨水分布情况、雨水水量等环境因素进行了解,设计时要结合住宅结构特点,合理安排防水层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功用。对施工中,排水及防水工程的细节内容要进行明细,选择材料时要前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和了解。对混凝土、填充砌体等构件通过在住宅区域气象条件下进行强度实验,对离析度和强度进行技术性指标约束。施工工艺设计时要采用新工艺和实际情况的结合,要注意施工手段的实施与监管。

设计时要加强对屋面容易产生渗漏部位的重视,对渗漏部位进行技术性改善,同时要设置弥补性措施。对外墙填充墙材料选择时,要尽量采用拥有较低吸水率的轻质砌块材料,对轻质砌块的尺寸和质量要进行明确,采购时要尽量选用等级高、质量好、厚度匀、颜色均、边缘齐、吸水率低、收缩变形小、抗冻融能力强的饰面砖。

(2)提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

在填充墙的梁底要采用定型制作规格为60X200X墙面宽度的斜混凝土预制块,其斜角角度为60°,在墙体施工完成14天后在进行斜砌。在混凝土墙和填充墙中要设置拉结筋,在勾缝处要铺设30cm宽的钢丝网片并勾出凹槽。钢丝网片每边为15cm,要保证在粉刷完成后不产生裂缝。进行结构施工时,对螺杆孔位置的孔位要保持外低内高,在进行粉刷前,要用5cm以上的发泡剂进行封堵。在封堵孔位时,要在孔位外侧留出5cm左右的位置,采用膨胀水泥进行填堵,对悬挑脚手架等预留孔洞位置,还要采用细石混凝土内掺合膨胀水泥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才可进行外墙粉刷施工。

(3)提高管理手段,提升施工质量,宣导保养教育。

在高层住宅施工前要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核,对设计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防水设计要进行深化处理,要保证设计方案的完善度。在高层住宅施工时,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质量的宣导和培训教育,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效果进行考核确认。对施工中技术工艺要进行实验和管控,对施工手段要进行督查。在施工完成后,要对物业部门或业主进行防渗漏的教育宣传,避免出现在墙面钻孔打孔,破坏防水层,要物业部门保证楼顶排水管道的畅通,避免管道堵塞造成积水在墙面的渗漏。

四.结束语

造成高层住宅渗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防渗漏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裂缝的控制,有裂必渗漏、有缝必漏水,通过改善裂缝问题,减少住宅的渗水、漏水。在高层住宅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加强施工管理,提升质量水平,后期合理养护,通过“预、防、养”等一系列的举措,可真正改善高层住宅防渗漏工作,有效提升住宅耐久度和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玉明 俞巨明 对高层住宅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2011年7期

[2] 孙宏杰 刘宇 关于高层住宅外墙防渗漏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3] 邢耀祝 对某高层住宅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四川建材》2008年3期

[4] 刘新颂 浅议高层住宅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投资与合作》2011年5期

篇(8)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对应的我国的建筑工程也在快速的发展着。建筑工程是现代社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工程,但是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地基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问题,这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如何处理好建筑工程中的地基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及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于相关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地基处理技术分类探析

根据房屋建筑地质环境进行地基处理,其施工原理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或振密、排水圃结、胶结、冷热处理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进一步细分来看,地基处理技术还包括地基加同技术、桩基技术以及辅助的地下连续墙技术。进行地基的加固技术,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地表的承载能力,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地基发生变形或者沉降。桩基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将来自上面的荷载力传导到地基的深部位置,这样就可以缓冲从而消除了冲击力。

对于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主要是为了辅助桩基技术,主要是为其提供侧向的支护。在很多的地基处理方式中,其中有一些方式主要是为了改良地基土壤从而来增加地基的抗剪切能力,使得地基的压缩性得到降低,使地基土的透水性得到一定改善,这样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地基的环境能够适合进行地基加固。

三.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基本技术

以前的地基处理方式有很多,例如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强夯法,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创造的高压喷射技术,以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发明的桩基技术等。上世纪的一些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在现阶段仍然广泛的使用。但是随着建筑对于地基处理技术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以及建筑环境的不断变化,就对新的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希望。以前单一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了,因此现代的建筑就需要多种处理技术并用的方法。

1.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运用

该项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在填土层将碎石桩体处理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将基土进行挤密以及进行排水固结。接着再选择强夯点。通过强大的冲击可以将碎石桩体击散,这样就可以将碎石通过桩径挤入到周围的护土层,这样会使其在地基的上面形成紧密的碎石和土相混合的硬壳层,这样就会达到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要求。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强夯法的应用很重要。该方法的施工技术难点在于夯击的次数、夯击的深度等这些方面的把握,如果把握的不好,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夯击的效果。在理论上来说,夯击加固的深度是根据土层的厚度进行的。单位夯击量必须要考虑到地基土壤的性质、土壤的结构类型、载荷大小以及打算夯击的深度等这些因素。对于夯击的次数来说,这要有地基土壤的性质来决定,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夯击二到三遍,最后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小的夯击。但是在夯击时,每两段夯击之间必须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段,这样才可以保证夯击的效果。

2.碎石桩与CFG桩的结合运用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们讲到,桩基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冲击力从上往地基深部进行传导,这样来提高桩基的承载力,但是单一的碎石桩基的承载力是十分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用CFG桩来替代碎石桩,从而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这样一来,碎石桩的作用就会转向将上部的土层液化问题进行处理的角度。在地基处理中,发挥好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就会使地基的沉降速度得到很大的降低,同时还可以保证地基的沉降很均匀。

3. CFG桩与粉喷桩的结合运用

CFG桩法与粉喷桩法结合的作用是利用二者的圃结能力与天然地基土混合组成复合地基。这样既能发挥CFG桩高承载力的特点,又能因为CFG桩的嵌人而使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增强。

另外,由于采用了粉喷桩,上部地基土的变形能力得到改善,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避免了CFG桩的嵌入对原先固结好的土体形成破坏。

在桩身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首先要消除水的影响,桩基水病害一般表现为孔底积水和孔壁积水。对孔底积水的处理可采取水泵抽取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部分干拌混凝土混合料或干水泥填入孔底的方式。而对孔壁渗水的处理,可采取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采用防水材料封闭渗漏部位。主要目的是保证混凝土质量,提高桩身混凝土强度。

另外,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也非常重要。施工中一般采用串流筒下料及分层振捣浇筑的方法,必须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桩身的浇灌,以便快于混凝土自身重量压住水流的渗入。

四.地基处理新方法探究

1.DDC灰土挤密法技术要求

DDC灰土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用螺旋钻机在孔中分层注入灰土,分层夯实成桩。同时反复锤击使桩径逐步扩大,最终与桩间部分土组成符合地基。复合地基主要日的是改变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从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减小地基土的变形。分析来看,DDC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符合地基承载力是原天然地蕈的2倍到7倍。相较于单一的灰土桩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其处理地基的深度大5m一40m,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DDC灰土挤密法主要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地区的建筑施工。在非黄土地区,其效果不够显著。

2. IFC0强制固结法

IFCO强制固结法优势在于大大提高困结速率。在IFC0强制圃结法中,存在排水系统与加压系统等环节。排水系统为一排排纵向贯通的砂墙,有助于扩大排水通道,加快圃结速率;而加压系统利用真宅压力,大大缩短了堆载时间,而且由于真率面位于砂墙的底部。水的渗流方向与承力方向一致,从而使固结速率加快。两个系统同时保证同结速率的顺畅,这有助于大大缩短工期,而且混凝土质量也得到保证。

3.粉爆灰吹填法技术要求

粉煤灰透水性强,倘若将其用于加同处理吹填土地基,可以加速吹填土的同结,降低加同处理费用,缩短工期。具体的做法是,在施工中将淤泥与粉煤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吹填,确保均匀,从而逐渐改善土的同结性质。此种方法在青岛以北废弃已久的盐场和滩涂上得以成功运用,开发出大片可以利用的土地。

五.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对于地基的处理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做好这方面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做好地基施工的处理也可以使整个建筑工程的性价比得到很大的提升,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建洪 刍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3期

[2]韩峰 曾华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1期

[3]张同波 建筑工程中影响施工的部分设计问题的研究与思考(被引用 1 次)[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ISTICPKU-2011年1期

[4]李康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3期

篇(9)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需要,高等级桥梁的建设越来越多,对桥梁的工程质量标准也相应提高,桥梁施工技术成为决定桥梁质量的标尺之一。目前,小跨径的高等级铁路桥梁施工技术多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梁的形式;中等跨径的桥梁施工技术则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形式;对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方法主要采用拼装法或者平衡悬臂浇筑法。但由于现浇连续梁桥的施工流程复杂繁琐、成本较高、费工费时,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结构是通过现浇混凝土使多跨的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形成连续的结构,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和整个区域文化经济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加强对其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结构施工要点

1.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结构的优点

(一)建成桥梁变形小、刚度大、伸缩缝少和行车舒适等优点。

(二)减少使用施工设备,又能避免张拉预应力钢束造成地面上的障碍,简支梁的预应力钢束在工厂进行张拉,而负弯矩区的预应力钢束布置及张拉均在主梁上进行,仅需吊装设备起吊主梁。

(三)利于技术操作,省工省时,经济效益高,预制梁能采用标准构件,进行工厂化统一生产和管理。

2.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的一般施工流程

(一)在进行先简后支连续桥梁施工过程中 ,首先要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主梁的预先定制,待预制主 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照1 号束、4 号束、2 号束、3 号束顺序分别张拉预应力钢束。1 号束的两根钢束应同时张拉,防止主梁横向弯曲。在此过程中,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施工的需要之后,将正弯矩区的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最后,要在压浆施工的基础上,进行主梁底板通气孔的清洁整理。

(二)当主梁底板通气孔的清理完成之后,可以进行临时支座和永久支座的施工,并将主梁进行规范的安装。并做好桥面上的钢筋和横梁钢筋的链接,在此连接施工过程中,要设置好接头的钢束波纹管,并及时进行穿束,并选择在一天中的气温最低时候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施工设计的标准时候,要进行顶板钢束的张拉并做好压浆施工。

(三)在进行接头的工作施工完成之后,要进行剩余混凝土的浇筑,一般而言,要由跨中朝着支点部分进行桥面整体化的混凝土的浇筑,一些临时的施工支座一定要等到混凝土的施工已经完成之后再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进行拆除,在此过程中,完成整个体系的合理转化。最后要进行工程的养护,要喷洒防水层,并将相关的伸缩装置和设备严格遵守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安装,在此基础上,可以转向整个桥面的施工。

三.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笔者结合以前所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T梁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的施工过程,提出施工中质量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1.临时支座的设置的质量控制应该保证,临时支座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拆装方便,落梁均匀。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待压浆强度大于35MPa时方可拆除临时支座。拆除临时支座应做到逐孔对称、均匀、同步、平稳。临时支座拆除后,永久支座与墩顶和梁底严密贴合。

结合目前的施工技术,临时支座有多种设置方法,以可卸落砂箱支座的施工方法为例。当采用砂箱支座时,要充分考虑砂箱承受T梁自重和架桥机重量后的沉降量,梁底与盆式支座间应留有空隙。在施工中会出现每个砂箱沉落置不会完全一样的情况,而导致部分T梁吊空,产生质量隐患,解决办法有两点:aj通过预压试验取得砂箱在受力以后的平均沉降量,并以此指导现场安装临时支座,控制主梁的安装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②适当降低支座垫石标高,预留约3cm的混凝土梁靴高度。在浇注湿接头的时候,在盆式支座上垫一块钢板,一次直接浇注到钢板上,形成混凝土梁靴。

2.张拉预制底座的设置要求张拉预制底座应坚固、无沉陷,利于排水,防止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地基下沉。底座的反拱度值应参照设计文件所提供的反拱度值、结合实际施工和生产性试制梁的张拉情况确定。反拱度应做成抛物线。另外要保证桥梁安装精度要严格控制,误差不超过2mm。

3.后连续现浇段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发现,对于新老混凝土的连接结合是现浇连续段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预制梁板的端头必须严格进行凿毛处理。为了防止现浇连续段混凝土在养生硬化过程中发生收缩性裂缝影响混凝土在二次张拉过程中的承载力和桥

梁的整体受力性能,现浇连续段接头混凝土添加微膨胀剂,掺加剂量一般控制在水泥用量的0.5%~1%之间。先简支后连续每联各现浇连续接头的浇筑气温应基本相同,温差控制在5℃以内,并尽量安排在一天气温最低时施工。

4.主梁现浇接头与湿接缝施工的质量控制接头混凝土浇筑顺序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从主梁预制到浇筑完横向湿接缝的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可采用吊模施工,模板应采用钢模板,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模板安装牢固后,冲洗已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与预制主梁顶板浇筑同样要求,宜采用平板振捣器与插入棒配合的方式,并保证设计厚度。湿接缝浇筑时宣在气温较低条件,并作好养护,防止裂缝。现浇接头段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水泥。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客运专线的服务质量也将会越来越高,桥梁施工是整个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铁路客运专线的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安全,因而,加强对先简后支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分析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做出规范的施工设计,严格施工流程,严格遵守施工标准,并做好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如此,既可以降低整个施工的难度,也可以满足结构连续施工的施工工艺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整个桥梁的承载能力,降低整个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控制桥梁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整个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邝代强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梁桥施工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6期

[2]穆挺 刘文斌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2年13期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房屋建筑基础及地下室的正常施工和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不受损害,需对地面以下开挖的土体所进行的一系列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工作,统称为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转变传统深基坑工程设计理念

我国的深基坑技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摸索出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到目前为止,我还对于支护结构的设计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还沿用一些传统的计算理论,从而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受力差别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支护结构的不安全性,因此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深基坑工程的健康发展。

2、重视变形观测, 并注意及时补救

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而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研究和应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业的和地区性规范以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降低造价是有效和现实的一种方法。

3、深基坑过程的信息化

基坑工程实施阶段必须采用信息化施工,实时跟踪监测基坑支护结构和地下水治理系统的工作性状以及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变应急措施,确保环境安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详细的监测方案,并通过监测数据指导基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

三、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1、逆作法技术

逆作法技术,主要是指在地下室基坑周围预先安置若干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或人工钻孔桩,在此基础上,逐层向下开展施工工作。就目前来说,逆作法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比较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它采用平行立体操作的方法,对气候环境依赖性较小,能够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最大限度的缩短工程期限。土方开挖和上部施工交替进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上部荷载造成土体持力层的压力。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基坑较大的情况下,要优先考虑逆作法技术施工,这样一来,能够使地下室的结构主体得到充分的利用,最终实现支护目的。但是,在使用逆作法技术时,其支撑位置的设置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建筑工程开挖工作变得复杂。

2、土钉和复合土钉墙

土钉在加固和锚固建筑施工现场土体的杆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土钉墙包括加固后的原位土体、密排的土钉、防水部分和混凝土喷射表层等。土钉主要凭借土体受力变形时产生的被动粘结力或摩擦力来发挥支护作用。

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局限于场地的大小,不利于进行放坡,当建筑基坑附近有可供施工利用的土体,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低或给排水条件好的情况下,应采用土钉和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土钉和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变形小、施工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工作量小、节省原料、工程工期短等优点。区域地下水位以上或经过降水处理之后的砂土粉、质土、粘土等土体较适合采用土钉和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一般来说,土钉和复合土钉墙具体的施工过程是:首先,在工程施工的土体中进行预制钻孔。其次,在其中嵌入钢筋,然后采用低压或高压灌浆对土体进行水平孔灌浆,如果属于擦用重力灌浆则进行倾斜孔灌浆钻孔灌浆,如果施工需要,要进行二次高压灌浆,保证土钉的承载力。最后,将钢筋网片覆在表层,进行混凝土工作喷射,分层开挖土方。

3、排桩支护技术

在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桩排支护技术是其中较为常用的技术。桩排支护技术主要利用混凝土灌注桩或钢桩支撑施工土体,在土体的内部安置支撑构件或锚杆配合桩体对土地进行支护。一般来说,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应该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内撑式支护结构、锚杆式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和拉锚式支护结构等。在进行排桩支护时,对于钢桩来说,其承载力高,能够二次利用,但成本相对较高;而混凝土灌注桩具有施工方便,布置简单,造价经济等优点,在施工中应用较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排桩支护技术,一般来说,根据施工沉桩的方式,钢桩预制桩可以分为单独打入法钢桩和围檩打入法钢桩。根据施工成孔的类型,灌注桩可以分为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对钻孔质量、钢筋放置、混凝土灌注等要求较高,在工程施工时注意桩位偏差、桩底余渣、桩身完整性等情况的监测。而预制桩则要桩身挠曲度、位置、桩身表面缺陷、桩的尺寸等情况进行监测。建筑基坑施工中,使用排桩支护技术的工程,要等支护工作施工完成之后,才可以进行开挖工作。如果排桩处于的含有地下水土层时,一定要采用适当的隔水、止水措施,确保施工现场基坑内部和周围建筑的安全。在建筑基坑深度过大的情况下,要采用排桩和锚杆相结合的支护方式,在排桩墙上安置锚杆以增强土体承载力。

4、放坡开挖技术

通常,按照规定的角度对建筑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放坡施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放坡开挖。在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中,放坡开挖技术经济方便。该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许多挖好的土方,如果建筑工程所处的位置地下水位较低、给排水条件好、使用范围较广、地质条件优越,那么在项目工程中实施放坡开挖对周围的建筑物就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具体的项目工程实施中,必须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选择恰当的类型。在工程放坡开挖时如果边坡太大,很可能会导致土体不稳,引起土体塌方;相反,若是边坡的坡度过小,那么就会导致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和土体空间的浪费,还会给周围建筑物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在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要高度重视边坡的大小。

四、结束语

深基坑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控制,严格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并做好基坑的排水施工,有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实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光水; 徐文彬 论深基坑施工技术相关特点要点[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2]杜婧 对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几点看法[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

[3]张海江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及环境保护[期刊论文] 建筑安全2011/0

篇(11)

引言

国家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建筑工艺要不断的进行革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类需求的增加,水利工程也在快速的发展着,而在水利工程中基坑排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基坑排水可以防止地基的承载能力下降,是工程强度的重要保证,所以对于基坑排水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完善基坑排水技术就是对水利工程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对基坑排水技术进行了探析。一、对基坑土质进行信息采集

基坑挖掘的施工流程与其他建筑工程流程相类似,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施工单位要派勘测人员来采集施工场地的地质信息,例如勘测地层土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而确定场地土的类别,因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是上层建筑的施工依据,只有将地基的各项数据计算准确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要时还要测量地下水的混合静止水位,因为有些城市地下水的分布非常不均匀,这种现象在南方的地区非常常见,加之地下水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地下水位的测量显得相当重要。

二、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技巧

1、降深要求

基坑开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入到强透水性的砂层,这时候,基坑内就开始大量的积水,为了保证整个基坑开挖过程的安全性,使基坑壁的内部结构保持稳定,避免大量涌水和砂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在进行降水设计时,必须把基坑降水和基坑支护的施工降水综合在一起考虑,必须使基坑桩的承台底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

2、降水方案

深基坑降水目前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方法是管井井点降水和明沟降排水。其中,明沟降排水只是收集基坑中和基坑壁局部渗出的地下水,比较适用于降水深度不大的工程。对于基坑降水要求较高的工程,可设计管井井点降水。

三、基坑开挖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1、排水量的估算

排水量的估算主要包括对大气降水、围堰内积水、渗水的估算。为了减少排水的工程量,我们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地基等基础部分的时候一般选择在枯水期,这时候大气的降水量少,地下水的水位也比较低,比较好计算和施工。

2、泵站的布置以及水泵的选择

泵站的位置的布置是极其讲究的,它关系着水泵和吸、排水管路的设置。同时水泵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不同的水泵有不同的特性,离心式清水泵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而离心式渣浆泵和潜水排污泵则用于抽送含有纤维介质和大颗粒的高浓度水体。在选择水泵时应注意考虑水体的水质及各个水泵的特性。

四、基坑排水的施工方法

1、井管施工

井管施工一般多用水冲沉井或钻井工具如回旋钻机造孔,当井管外径40~50cm 时,回旋钻机造孔直径为70~80cm,为了防止造孔时井壁坍塌,可用比重为1.1~1.2 的泥浆护壁,从开始到井孔完成都要使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常水位,并略低于井口(0.3~0.5m 左右)。井管全部完成后,先在底管内填厚0.5m 的黄砂,再填厚0.5m 的细砾石、碎石,然后将钻孔和井管间空隙用平均粒径为含水土层平均粒径8~12 倍的细砾石、粗砂回填,使之在抽水过程中起到拦砂滤水的作用,回填滤料的厚度不小于10cm。

2、粉土和粉砂基础降低地下水施工

位于地下水位较高处的粉土和粉砂基础,在基础开挖过程中,由于渗水作用容易发生流砂、管涌,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粉砂粉土地基上施工,降低地下水位是一项关键措施。

3、明沟排水施工

这是一种应用普遍的方法,因为它的设备简单、排水过程较方便。在开挖基坑时,采用截、疏、抽来排水,主要排的是围堰和基坑的地下渗水、大气降水。当可以利用地形条件自流排水时要尽量自排。

五、井管施工和开挖排水沟、集水井的施工技术

1、在进行井管施工时必须要在滤水管部位正确的安装扶正器,扶正器的安装距离是每间隔5-6m安装一组,每组4~6片。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滤水管在孔内的位置不居中,偏离中心,从而导致某一面没有砾料或很少,没能起到过滤的作用,形成涌砂。

2、在进行井管施工时必须注意选择井径和管径,确保两者间有一定的充足的合适的间隙,使用来保证水清砂净的滤料有充填的位置。同时,在保证所需水量的条件下,要控制好管径的加大或缩小,避免增加成本和施工的难度。

3、在修建集水井的时候,要控制好大小,集水井的大小一般应是选用的水泵在10-15分钟的出水量,一般尽量大于这个要求。

4、管井建成之后,在选择抽水设备要注意依据抽水试验得出的结果,不能随心所欲的随便安装水泵,以免导致井的出水量和正常的出水量不一致,从而引起流砂。管井在抽水时的水位不能超出第一个取水含水层的过滤器。

5、在修建排水干沟时要注意选择的位置,尽量不要让它的位置干扰到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在修建时也要考虑排水的需求,根据渗水量和地形的坡度来设定干沟的断面。

6、在用水泵排水时要注意选择排出水的排水位置,要考虑距离的远近。距离太远,工程量大,排水慢,需要的时间多。距离太近,排出的水又会慢慢的渗入到基坑,影响工程的建设。在排水时,要派出专门的人员负责水泵和排水沟的维修和清理工作。

结语

通过对基坑排水技术的研究与思考,发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基坑排水的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否则将会造成工程的不合格,出现延误工期等问题。而对于基坑的排水过程,要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要进行不同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施工的合理性安全性。其次要对施工现场进行预先的清理,提高的施工效率。再次,基坑排水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工程的需要,必要时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另外,现场的安全问题很重要,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施工监督,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效率。对于理论设计与实际的差别,要尽量避免,考虑全面,施工之前做相关实验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俊营 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论文] 《科技创业家》 -2011年5期

[2]杨建柱 方成 李强 浅析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31期

[3]郑仙良 陈良宏 水利工程挡水围堰与降排水实践与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2011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