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广场文化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0: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广场文化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广场文化论文

篇(1)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篇(2)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篇(3)

2、排舞运动具有愉悦广场大众身心的价值

排舞运动的价值直接影响着广场大众的参与度,通过对太原市4个广场216名群众进行问卷调研可知,有51.3%的人表示参加排舞运动是看重了该项运动的健身价值,参加排舞运动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同时由于该项运动本身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有30.6%的人们也看重排舞运动具备休闲娱乐的价值同时附带文化特性而选择参与该项运动。相对而言,参与健身排舞还能增进都市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退休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消除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有效降低心理负荷和孤独感,增强面对生活的信心。健身排舞作为一项深受大众所喜爱的体育运动,可以扩大年龄段舞者的交际范围,是现代都市人们交流思想、消除隔阂,完成沟通的方式之一,对构建文明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排舞运动具备愉悦身心的价值,将排舞运动融入广场体育文化活动中,能够满足人们锻炼身体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之外,排舞运动本身蕴含了一定的音乐艺术性,人们能够从音乐中获得基本的文化感知,其能够熏陶、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拓展人们的文化事业,促使人们的行为意识朝着真善美的境界发展。此外,排舞运动的融入,也能够让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健康性、文化性有一个全新的认知,着对于促进广场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3、排舞运动能够有效提升广场大众的生活品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品质有了一定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有所提高,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来提升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且已经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笔者针对排舞运动的价值作用,对太原市某广场中56名群众进行了走访调查,其中有52%的受访广场大众表示,参加排舞运动能够充分的锻炼身心、提升生活品质、丰富了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促使自身的闲暇时间更为充实、有趣。据悉,在参加广场锻炼的群众中,有一半以上的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群中基本上都是退休人员,这些人容易受到家庭以及社会的忽视,他们自身的文化生活内容较为单调,生活品质不高,长久以来很容易引起健康问题。通过参加排舞运动能够丰富这些中老年人的的业余文化活动,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从参与排舞活动中认识到自我价值。此外,排舞运动也能够促进人际交往,增强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培养人们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切实的提升人们的文化生活的质量。

篇(4)

2.广场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广场文化主要以民众自主参与为基础,通常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展现出来。诸如大型的广场文化活动周、广场卡拉0K大赛、广场舞蹈大赛、广场绘画表演;中小型广场秧歌、广场舞会、广场游艺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民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广场文化以灵活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使之雅俗共享,兼容并蓄。

3.广场文化承载教育。广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将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交叉贯通在文化娱乐活动中,甄别优劣、继承传统、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如北京人民广场举行隆重庄严的升旗仪式,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也在特定的节日在广场举办各类宣传咨询,如无烟日、环境日、节能日等等,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宣传,有助于对民众知识的普及。

4.广场文化依托节庆。广场文化常常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重大节日,以国家、地方的庆典为依托,并根据本地区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来呈现,极大地展示了不同节日的文化特质。每逢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在广场上都会举办大型的文化汇演、文艺活动等民众喜爱的文化活动。特别是近年来国学逐渐被重视,纪念伟大古人的文化活动也在广场上兴盛起来,如孔子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

5.广场文化突出审美。广场文化将过去只能在艺术殿堂才能观看到的高雅文化变得更加贴近民众生活。由于广场文化面对的群体与文化都是开放的,广场上开展各种文艺、体育等活动,如广场交响乐、专业团体的文艺晚会等,通过走进民众,走向广场,使得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高雅文化“向下”传播。而广场文化的审美性通过这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了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水平的提升。

二、广场文化施与成人教育的影响作用

(一)对成人教育对象的熏陶作用

文化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文化活动是将文化从理论层面推向实践层面的关键步骤。通过对人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使接受教育的民众在对文化的学习和领悟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陶冶自身性情、提高人格魅力。广场文化是大众文化的集中反映,不管是大众文化的内容还是特征都能在广场文化上得到具体的呈现。广场通常以开放的姿态包容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对文艺生活热爱的民众。随着快节奏生活的开启,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每天都能接收到来自各方面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逐渐满足民众心理与情感上不同的需求,通过广场文化最后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广场文化为城市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提供滋生的土壤,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与推广,正是通过对文化氛围的创设,广场文化不断开展有利于民众的健康活动。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使受教育的民众置身于广场创设的特定文化情境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民众在参与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情感的熏陶。

(二)对成人教育内容的补充作用

文化在历史长河每个时期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广义的教育可以看作民众把自己作为社会存在不断去学习新的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广场文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应运而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通常包括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民间艺术展示、广场舞、广场音乐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同时,广场文化也可以囊括法制教育宣传、消防知识宣传、消费者维权宣传等宣传活动的开展。广场文化从审美教育和宣传教育两个方面补充了成人教育的内容,民众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对广场文化的遵从。广场文化在对成人教育的内容不断补充的过程中,成人教育的内容也无形地对广场文化进行了扩展。纵观历史,人类由于生存与延续的需要,产生了遵从文化的教育。相反,文化又为教育提供必要的教育内容。广场文化亦然如此,民众在接受其过程中,它也为民众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

(三)对成人教育形式的创新作用

成人教育形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依托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远程网络学校、函授学校等,其统称“学校教育”。另一种是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的各个系统,包括文化系统、娱乐系统、旅游系统、企业组织等,其因形式多样被称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通常是教育目的明确、教育内容固定、教育标准量化,其为一种制度化、正式的教育形式。而社会教育的教育目的广泛、教育内容多样,被认为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在此过程当中,广场文化正以一种城市广场为载体,文化传播为主流的文化现象对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广场文化通过新型的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民众从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其效果往往超过枯燥无味的制度化教育形式。在我国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过程中,成人教育必须将制度化的教育形式与非制度化的教育形式相结合。广场文化契合了当下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成人教育开辟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有效的发展之路。

(四)对成人教育发展的激励作用

文化对社会准则、规范、行为方式等有着一套完整的价值系统,而正确的文化才能真正代表历史发展前进的轨迹,对社会的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念,通常以对民众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感情生活产生影响的高层文化理念而存在,促使民众更加积极和创造性地生活。从民众参与广场文化的实际情况表明,这一文化理念与成人教育关系十分密切,是推动成人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民众参与到广场文化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个体持续不断地社会化,通过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激励民众不断接受来自文化的冲击,这个潜在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由于广场文化背后也蕴涵着一种有利与不利的价值判断,有利的方面激励民众投入到广场开展的文化活动中,而不利的方面随着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规范而被淘汰。广场文化导入的正确价值观念、社会期待以及高度文化自觉激励着成人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三、成人教育促进广场文化的发展

(一)有助于广场文化的传承

广场文化作为城市建设中新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社会背景下,通过客体存在的广场和主体发展的文化相结合,其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在广场这种载体中运动的过程。而广场文化常常以抽象的形态存在,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成人,不仅担负着对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要兼备将抽象的文化形态转化为自身经验、观念、知识的能力。广场文化正是通过人对文化不断转化才使其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得到传承。但是,广场文化的传承不仅局限在此,它需要为其他更多的民众所学习、所掌握、所运用。而成人教育能够实现这种文化传承的过程,广场文化自身并不能将抽象的文化形态转化为具体可认知的符号,要将其变成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文化就必须借助成人教育这种手段。成人教育可以将广场文化的设计理念,如人文雕塑、广场形状、花卉种植等外在的文化现象以及广场上的各种文艺活动,通过文字教材的形式呈现给民众,帮助民众更好地了解不同广场所蕴含的不同文化特质。

(二)有助于广场文化的扩散

广场文化是城市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通常以不同的文艺活动、图片展示、教育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着城市文化的传播、地方文化的传承、社区文化的扩展。如,每逢节日的大型文艺汇演、民众自发的广场舞、教育性的宣传讲演等。虽然形式不一,但其目的都是围绕广场文化展开,始终保持提升民众精神文明的宗旨。但是广场文化主要以当地广场为载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类不同广场文化之间的传播与扩展。而成人教育以其教育方式多样能够促进广场文化的扩散。特别是现在微课、慕课、远程网络教育在成人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借助移动设备,视听装置将广场上不同的文艺活动做成相应的视频,通过互联网让其他民众也能观摩与学习。成人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将广场文化推向社会,促使不同的广场文化在民众中得到交流与学习,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广场文化的内涵。

(三)有助于广场文化的协调

广场文化就像社会文化的大熔炉,包括丰富多样的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主要指城市生活环境中的城市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等;而主体文化常指以参与广场文化的民众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而体现出来的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由于其社会阶层、年龄、职业都不尽相同,在广场文化活动当中也会带入自身的文化观念。成人教育能够促使不同客体文化状态下不同成人群体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消除文化隔阂,形成一定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正是广场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性,需要运用成人教育的手段对其进行调节,特别是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外来农民进入城市需求生存空间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也成为广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但是强烈的乡土观念与城市本身的文化常常发生激烈的碰撞,成人教育通过开设适合农民群体的城市文化教育,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广场的主流文化,同时也丰富他们闲暇时间,提升社会的稳定性。

篇(5)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 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 ,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 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 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 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 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 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 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 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 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 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 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 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 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篇(6)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 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 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 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 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 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 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 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 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 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 ,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 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 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 。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 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 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 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 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 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 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 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 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 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 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 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 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 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 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 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 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 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 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 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 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 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 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 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 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 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 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 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 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 、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 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 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 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 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 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 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 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 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 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 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 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 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 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 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 Pleet河上 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 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 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 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 给人以激情和享受。着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 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篇(7)

思维方式的不同首先从其语言方面表现出来。语言学家王力说过,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人治的,西洋语言是法制的。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中国人重团圆,重和合,是集体主义思想。而西方认为“天人相分”,所有的事物都相互独立。万事万物都能被分割为各个部分。重视逻辑分析,强调分析与实证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中推测和论证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所以汉语重意合,不重视语言的形式,上下文以时间和逻辑关系联系起来,形成隐性的连贯。句子松散,但是含义隽永。西文重形合,依赖理性思维。句子结构严密,逻辑性强,上下文关联词比较常见。

(二)社会文化的差异

由于社会环境不同,中西方社会文化也大不相同。这在各国表现都比较明显。中国强调“吃”的文化方面尤其明显。熟人见面问候对方的“吃”,就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强调“和”的方面,无论红白喜事举家团圆,热闹非凡就是表征之一。关于隐私方面,中国文化并不认为见面问对方的收入、年龄和家庭情况是不礼貌的探讨对方隐私的行为,相反是关心对方的表现。而在西方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因其涉及到了对方的隐私,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对待颜色方面,中国人喜欢“红”,红红火火是喜气、吉祥的表现。而西方则认为红色是媚俗的色彩,和妓相关。方面的差异也属于社会文化方面差异的一部分。中国主要信奉佛教、道教,而西方主要是基督教。同样是“神”,所指对象却完全不一样。中国的“神”主要指佛教里面的人物,而西方的则指“上帝”。

(三)生存地理环境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存在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地理位置在太平洋的西岸,东风给中国大陆送来雨水,给庄家的成长带了便利的条件,使农业的继续发展成为可能,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喜欢东风,并亲切地称为春风。所以有很多颂扬春风的文字,并出现以“东风”命名的品牌。而西方国家,如英国,在太平洋的东岸。东风意味着寒冷,西风对英国犹如东风之于中国,所以他们那些文豪会颂扬西风,“西风颂”。所以地理环境的差异,虽然是同样的事物,给不同地理环境的中西方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以上中西文化差异方面,可以发现这些差异存在两个方面。一是中西方都存在这样的事物,但是所指或意思却完全不同,在两种文化中的所指不匹配。二是两种文化中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名称,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的、西方文化中却不存在,或者相反。这就带来了文化的缺失现象。在商业广告中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符合处理来彰显广告的效果。

二、企业广告英译转换时文化缺失现象

(一)用儒家的中庸之道度量西方的个性心理

儒家文化统领下的中国一直崇尚集体、心性内倾、不事张扬。一般认为别人用的就是好的,或者说大多数人用的就是好的,亦或是被官方指定、被名人用过的就是好的。所以在商业广告中,中国人常用“老少皆宜”,“四季常用”这些词语。这样的广告在国内势必引起潜在顾客的兴趣,刺激消费行为的产生。但是崇尚个性,张扬自我的西方文化属于松散文化,注重个体。所以“个性”“独立性”等常被用作广告撰稿人的诉求点或者主题。西方的儿童玩具会明确标明适合的年龄段,绝不会像中国的“适合三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孩子”如此笼统的数字。甚至连涮牙用的牙刷广告上面都建议征求牙科医生的意见。所以商业广告英译时会出现这方面的文化缺失,翻译时必须进行补偿。

(二)忽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有些中国文化里面的事物,在西方国家并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所指的事物或指称的意义也并不一样。中国的“龙”便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在中国,“龙”是瑞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祖先。但是在西方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如果在英文版的广告里面出现的dragon(龙),会给产品的宣传带来负面的效果,目标受众会反感产品。在中国,根据古诗的意蕴,人们长给酒店起名燕子楼。如果译者英译的时候单纯地起名为“swallowrestaurant”,可能西方人士很难细嚼慢咽地在那里吃饭,享受吃饭的过程。因为swallow在西方除了指称“燕子”还有“吞咽”的意思,而且和饭店联系起来肯定和“吞咽”有关。虽然东西方都存在相应的词汇,但意思却不相同,极易引起误解,译者英译时候要注意文化补偿。这就是所谓的“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基础,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不同文化间的翻译,如果任意拿自己的东西去代替别人的东西,把一种异质的文化血液输入到另一种文化的血液中去,这无疑往人身上输羊血,得到的不是文化的交流,而是文化的凝血”(许崇信,1991)。另外一种忽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其做法是直接拿中国文化现有词汇放置英语文化中,不做任何改变。中国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具有中国的特质,在西方文化中根本没有对应的所指。如北京的名吃“驴打滚”,中国的本土建筑,中国的酒文化等等。在跨异域文化过程中,尤其是企业广告语转换时,一定要摆脱原语语言形式的束缚,考虑目的语语言的文化规制和潜在顾客的心理,用合理的补偿策略补偿双方文化的差异,跨越文化障碍,达到广告的目的。

三、企业广告英译转换时的文化补偿策略

(一)显性补偿策略

所谓显性补偿是指翻译时明确的注释,体现译者的异化倾向(马,2003)。也就是施莱尔马赫所说的尽量使读者向原作靠拢。让广告的读者也就是潜在顾客体验中国的文化。这主要适合于向异质文化的潜在顾客展现自己文化的独特方面的广告。

(二)隐性补偿策略

但是如果商业广告中出现的文化空缺无法用短小的文字进行显性补偿,只能采用隐性补偿策略。隐性补偿是指译者充分调动各种译入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以求达到读者反应对等。如中国的东风汽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风在西方人的眼中非常寒冷可怕,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的概念。作为一个品牌名称,对其注释时要用一个句子才能解释清楚。该品牌英译时成功地译成了Aeolus,希腊神话中的风神。其寓意让西方读者一目了然。这是用替代的方法,把中国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用相似的文化意蕴形象表达出来,达到商业广告的目标。如中国杜康,被译成了“ChineseBucchus”。Bucch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隐性补偿策略还可以采用改写的形式。就是套用西方文化中现有的套路,在商务英语英译时进行修改套用。

篇(8)

中图分类号:J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2-2

广场舞属于一种广场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的一种,现在已经有了新时代的意义。在群众文化活动多样化的今天,广场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能够帮助群众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就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广场舞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途径

舞蹈是一种民众喜闻乐道的民间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近几年,伴随着民众生活质量及水平的逐步提高,大众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广场舞是其衍生的重要活动之一,存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表现形式。广场舞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雏形为乡村舞蹈。现时流行兴起的广场舞汇集了拉丁舞步、欧洲宫廷舞步等多种舞蹈元素。由于它具备特殊的舞蹈韵味,成为群众文化的载体,被社区人们广泛传播,并且深受大家的认可与喜爱。因此,广场舞利用潜移默化影响、亲身体会等辅导和培训方法,提高了民众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加大了民众对舞蹈的参与及欣赏水平,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使人们可以在学习、欣赏过程中体会到舞蹈的欢乐。广场舞能够直接面向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环境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全身心地同舞蹈、音乐融合在一起,感受舞蹈的魅力,体会运动的。

(二)广场舞的特殊性决定其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期间,广场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文化活动方式,同时具备明显的特殊性,具体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广场舞能够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融合在一起。广场舞的表演内容及形式,很多来源自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结合了当代民众陶冶情操、宣泄情感的肢体动作。通常一场广场舞,参与民众不但是表演者,同时也是观赏者,不管是表演人员,或者是观赏人员,都可以在相同的时空中感受到娱乐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动力。广场舞中,每一首歌曲都是由不同的旋律、结构构成的,让每个舞步伴随着相应的结构重复。同时,因为舞步及舞曲的推陈出新,又会给人以无限的新鲜体会。广场舞包含了多种舞蹈的元素,风格较为独特,很容易学习,并且老少咸宜。其具备的群体性、全民性特点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审美、生活形式等演变成特别的审美主体及课题,增强广场舞的亲和能力,具备其他舞蹈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及艺术魅力。第二,广场舞的审美心态具备同一性的特点。对于广场舞来讲,其作为抒情舞蹈的一种,可以利用特殊的场景来表达情感及心境,从而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在欣赏广场舞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民众、不同年龄的百姓,不同阶层的人们其感受也各不相同,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以最单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情感。广场舞的表演平台同民众形成整体,表演者与观看者打成一片,表达形式为民众所熟知的内容,气氛十分热烈。广场舞的旋律十分欢快,并且贯穿整个表演过程,民众可以通过参与广场舞,宣泄内在感情,形成愉悦感。这也正是广场舞的魅力所在。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革,广场舞作为人们喜闻乐道的文化活动,正在不断发展。随着现今物质文明的逐步提升,广场舞的音响、灯光、服装、道具等也推陈出新,更新换代,表现方法也相应发展。广场舞在容纳了悠久历史文明的同时也包含了现代元素的光彩与青春,增强了吸引力,为民众创造了更好的气氛与欢乐,进而为促进社会发展,建设群众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广场舞在建设社区群众文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增强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及生活品位

对于广场舞来讲,它不但可以陶冶民众的情操,丰富人们的兴趣与思想,提升百姓的修养,同时也汇集了大多数社交的舞步,风格大方、典雅,动作性较强,体现出了高雅的形象意趣,所以,十分吻合民众的休闲娱乐需求。

广场舞学习期间,不仅是对舞蹈进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舞蹈中融合自身感情的过程,进而通过自身的情感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将美育、技能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能够吸引社会各个层次的民众,发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民众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增进了彼此的交流,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二)能够推动群众社区文化的建设

由本质来看,广场舞属于群众舞蹈,其自身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提高与融合、典雅与通俗汇集一体的结合体。广场舞具备较强的健身、美育、自娱、自我价值显示及控制社会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所以,将广场舞普及到群众文化中,能够使舞蹈艺术步入民众的生活,增强社区民众的文化修养与生活品质,让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与时间更丰富、更有意义。广场舞通过其简洁的内容、欢快的主题,可以创建欢快、轻松的社区文化环境,并且推动和谐文化、群众社区的建设。

(三)为群众的文化提供平台

文化广场的日常活动中,主要是曲艺、舞蹈、歌曲等民间音乐创建的多种体验形式,以此来决定广场舞等群众文化的表演。然而,其节目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富有综艺性等特征,综合性地体现出群众文化的内涵及功能。所以,广场文化不但是民众文化的剪影,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发展广场舞不但需要关注群众的互动、参与作用,同时也应创建活动情景,使民众自发参与舞蹈中。通过实践验证,人们唯有富有积极性的体验审美,才可以深入体会舞蹈艺术。

(四)帮助民众增强身体素质

在群众生活、文化中,广场舞不但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运动形式。所以,可以将广场舞视为一种集运动、艺术为一体的形式。人们在表演广场舞过程中,能够舒展筋骨,增强体质。当前,在乡村的广场、城市小区的空地,经常汇集一群人,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会伴随着音乐表演舞蹈,例如秧歌舞、民族舞等,尽管表演者并不具有专业的知识,但是在欢快的氛围中,民众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活动,增强身体素养。

总而言之,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有着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广场舞对提高民众审美能力、身体素养等有着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广场舞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以此来推动广场舞更好地发展,使其更早步入民众的生活,成为民众文化活动的靓丽风景。因此,对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无论是对于什么年龄的群众来说,都可以说是他们生活娱乐的首选。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来说,广场舞有着最为基础的群众性,作为一种广场文化和群众文化,广场舞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推广,在帮助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丰富群众的生活,不断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篇(9)

所谓广场文化,主要指在广场举行的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文化艺术活动。广场和文化应该是互为一体,广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广场的内涵,广场给文化提供了舞台和空间,文化给广场提升了人气和品位。

广场文化的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公益性是它的特殊功能,观众不需要购买门票,不受座位与时间限制,就可以直接参与和观赏。广场文化以人民群众的参与为原动力,只有保持参与的广泛性和经常性,才会引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广场的建立,广场文化应运而生,并在不断发展。宝安区文化艺术广场是全国的特级文化广场,每天晚上都有上千人在这里跳广场舞,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在汗流浃背地跳着佳木斯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平时,宝安区文化艺术广场也举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手工制作、法制图片展,以及遥控车比赛、汽车飘移、龙狮舞展演、秧歌腰鼓赛等,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观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升,各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建的广场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全国的各个大中城市,并成为现化城市的标志与文化象征。这些新建广场其特点是规模大,环境美,功能多。很多的城市广场不仅环境美,而且配套完善,广场铺设有壮观的花岗岩大理石,并建有大型的表演舞台和大型电子屏幕,每天播出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专题、公告、影视作品等。

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提出全面创建文化先进镇,全区各街道、各镇都相继建设了上档次的文化广场、文化公园,为创建文化强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给宝安区广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目前,宝安区各街道、各社区均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广场,这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最大的舞台。区文化馆、街道文体中心都紧紧地利用了这一文化阵地,积极组织市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福永街道的万福文化广场,每星期都在广场组织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内容有舞蹈、杂技、京剧、魔术、相声、小品、合唱等,每一次晚会的观众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营造了浓郁的广场文化氛围。每年一度的“深圳市外来青工文化节”,都在广场上举行开幕式,并在全市的各个广场上设有分会场和分赛区,吸引广大外来青工参与。

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含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广场文化不同于庙会或在大型体育场所、展馆举行的各种文化性活动的地方,就在于它专属于“广场”。

首先,公共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城市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是政府公益性最能体现的地方,也是城市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社交、休闲与受教育的场所,也成为外来旅游者旅游与休憩之处。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

其次,节庆性是广场文化的又一特点。广场的起源就是为了公众的集会与庆典,这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庆的喧闹与热烈的色彩。所以,现在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

广场文化的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公益性是它的特殊功能,只要观众走入广场,不需要购买门票,不受座位与时间限制。因此,广场文化也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剧院”。

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是主体,但参加广场活动的人们绝不是靠行政推动,在广场上,人们可以来,也可以不来;可以参加广场文化活动,也可以不参加任何活动;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活动的欣赏者或是旁观者。除了有组织的演出外,更多的是群众自发的、自娱自乐式的各种文化活动。

广场文化的参与面之广、观众面之大,是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动难以比拟,人们在这里既可以是欣赏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这里没有年龄、身份、地位的差别,大家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自由流动,在广场上感受文化的熏陶。广场文化活动形式灵活,既可以有业余、通俗、普及艺术,又可以有专业、高雅、精品艺术;既可以有传统和现代的舞台演出,也可以有乡风民俗、民间艺术的广场群众表演;既可以是音乐、舞蹈、戏剧,又可以是武术、体操、演讲等。如宝安区新安文化艺术广场,每周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 “动感新安周末广场音乐会”,从年初至现在,共开展周末广场音乐会30次,观众达2万人次。宝安区西乡街道文化广场,每周开展“乐谷艺术团”表演和“街头歌手大赛”,吸引无数民间音乐歌手踊跃参赛,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宝安区石岩街道文化广场,每周举行“客家山歌展演”和“小小京剧少年”校园文艺广场赛,让市民过足了客家山歌文化和京剧文化瘾。

文化广场的以上特点,显示着广场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认真研究广场文化,正确引导广场文化,做好广场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牢固占领这块重要的文化阵地,打造广场文化的品牌,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化品位。

群众既是广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既是演员,又是观众。通过参与和观看演出,在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精神文化品位得到提高。广场文化已真正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融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使整个社会氛围变得积极向上、欢乐祥和,也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广场文化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提高人民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广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挖掘,使其能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篇(10)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广场日益成为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广场文化活动是一种多层面、综合性的大文化,是人们满足精神需要,参与表现接受先进文化,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满足诸多娱乐、休闲、健身的最佳方式,是一种最具影响力、最具广泛性、最具生命力、最具凝聚力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广场文化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贯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如何对广场文化进行管理和发展,笔者有几点体会:

一、派出专人管理和组织

要想充分发挥好广场对群众文化的作用,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来说,只有管理好、利用好,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和作用。一是派专人多方位对广场加强管理。对广场实行24小时全天候检查巡查,做好广场设施的维修保养,及时对护栏、座椅、景饰、灯光、音响等设施进行更新与修缮,加强日常定时环卫保洁工作,并不定时开展巡回检查,加大广场秩序管理力度,做好商贩以及噪音管理等工作,切实保障群众正常娱乐休闲活动。二是派出专人组织开展特色群体文娱活动。可以派出文化部门专职人员,也可以从社会中聘请热爱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的乐于奉献、威望较高的人士参与文化广场的管理工作。

二、组织开展有地域特色性的文化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地域文化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因此在广场文化中重点发展地域文化,会更容易让群众接受,引起共鸣。

如巩义市文化广场管理人员,为繁荣巩义文化事业,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根据巩义的地方特色和群众需要,把戏曲事业作为文化广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组织了一系列的戏曲文化活动。“戏曲晨唱”这一活动在文化广场建成之前在公园已自发形成,文化广场建成后,在管理人员的组织下,有过去的闲散型演变成现在的有组织、有次序的演出,每周六、周日由局委专场演出,其余为自由演唱时间,每年的四月份开始,十月份结束,演出由过去的清唱、独唱发展到如今的演折子戏、化妆演出,甚至邀请部分省、市、国家级著名演员前来助阵,使演出提高了品味,戏迷演出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了让广大戏迷更好地学习锻炼,使他们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广场还开辟了“戏迷自娱园地”,特聘请了几名退休老干部,自带乐器,自制锣鼓架,每天像上下班那样,坚持为戏迷朋友伴奏,使广大戏迷都知道公园有个文化广场,广场有个自娱园地,天天有人拉,天天有人唱,由此,吸引了大批的戏迷前来练唱、展示才能。

为了照顾一些年龄较大的戏迷,早上和晚上不便出门,要求下午也能演戏给他们看,文化广场特设了春秋季戏迷戏曲演唱会,春秋季每周六、周日的下午都组织戏迷举行演唱会。不仅给老年戏迷提供了看戏的机会,也给农村的业余剧团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他们说:“我们在家把戏排成了,就想着来文化广场锻炼一下,这里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真是锻炼演出的好地方!”

三、发展广场文化中的大“品牌”

广场文化活动要闯“品牌”,让群众在品牌中了解广场文化。品牌文化不仅能够带动广场各类群众文化的发展,展示广场文化的艺术水准和艺术魅力,同时能够充分地调动群众参与广场文化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品牌”不仅能够提升广场的文化品位,同时也能够提高广场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社会文化影响力。

如巩义市群文工作者看到市民对戏曲文化的不断关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戏曲爱好者,农村业余剧团的数目也在逐年增加,就在文化广场连续举办了九届业余剧团调演月活动,参演剧团也有第一届的15个发展到近40个,从演员的唱腔扮相表演到乐队伴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剧团调演活动在巩义市已是家喻户晓,具有轰动效应,不仅吸引了本市的业余剧团踊跃报名参加,同时还吸引了郑州、登封、偃师等兄弟县市,纷纷派团前来参加。这些参加演出的剧团,几乎全部来自农村,他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刻苦锻炼,购置新戏服和道具。每逢村里的业余剧团参加调演时,在当地更是如同重大节庆,全村不论老幼,不约而同,结伴相随,有的村竟有几百人赶往城区前来助阵。

业余剧团调演活动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这种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巨大的魅力。目前,已发展为大型文化盛会,成为我市的重要文化品牌,对于弘扬我市地方特色文化,挖掘民间艺术人才,丰富我市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剧团调演活动虽是一项单一的文化活动,但它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文化反映和取得如此显著的社会效益,却是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未曾预料到的。由此可见,“品牌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探索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领航的作用,对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组织群众开展自发性和多样性活动

广场文化要以新颖的、健康的、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自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作用,使广场文化场地日日充满活力。

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既有体育健身、又有艺术表演,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众娱乐,人们在广场文化中自娱自乐,得以陶冶情操、净化身心。

在文化主管部门的认真组织下,巩义市文化广场以重大节庆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品味高雅的广场文化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如今,文化广场已成为我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大客厅,同时,也成为社会文化工作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大舞台。文化广场活动开展几年来,真正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并且做到了形式活泼多样,常办常新,有大型文艺晚会、卡拉OK歌手大奖赛、河洛大鼓书会、古筝演唱会、儿童才艺展、朗诵会、珠心算比赛等形式多样,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和不同爱好的群众参与到广场活动中来。同时还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永葆党的先进性”、“缅怀戏剧大师常香玉戏剧演唱会”、“119消防电影周”、“土地日”、“环保日”等,给广大市民和来巩义打工者带来了艺术享受、带来了科学文明,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五、组织文企联姻,以求共同发展

要坚持广场文化的公益性,让老百姓能够免费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但同时又面临着文化部门自身经费不足的实际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巩义市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广场管理人员采取了文企联姻、共同发展的策略。如与恒星集团合作,将业余剧团调演冠名以“恒星杯”,赞助费用来支付剧团及演员的奖金、奖品和饮食费用。环保日、土地日主动与环保、土地部门联系,儿童节期间与几家幼儿园合作等。特别是在每年的业余剧团调演结束后的几个月里,众多商家和机关看中了文化广场不断聚集上升的人气和社会效益,纷纷上门预约,每天活动不断,使文化广场活动掀起又一,这样就形成了文化广场发展的良性循环。

组织广场文化活动,就是要用科学智慧锻炼人,英模事迹鼓舞人,崇高庄重激励人,潜移默化帮助人,优美旋律引导人,情动于中陶冶人。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 A

一、文化广场绿地设计

广场的空间处理上可采用建筑物、柱廊等进行围合或半围合,也可采用台式、下沉式或半下沉式等特定的地形组织广场空间。四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性强,既有较强的向心性和领域性;三面围合的广场封闭性较好,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心向性;两面围合的广场领域感弱,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一面围合的广场以流动为主。广场形状通常为规则的几何形状,如面积达,也可结合自然地形布置成自然的不规则形状。广场空间主要由绿地‘雕塑、小品等构成。广场绿地设计是文化广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交通疏导设施时,绿地布置形式可采用封闭式布置,广场植物配置是文化广场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即根据植物的不同种类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而是文化广场植物与广场其他要素如文化广场铺装、水景、道路等相互间的整体设计。

(一)绿化规划

1.绿化原则

在规划中综合利用各种绿化手段,既可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又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绿化设计应体现系统化思想,以点带线、以轴带面,绿化与各类场地相结合,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规划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a适用生态原理,种植设计与环境设计相结合。

b树种选择在功能、生态、形态方面作出合理安排。

c局部地段树种选择应体现统一性和连续性,形成大片绿荫。

d结合广场功能和特点,尽量多选择低矮花灌树种。

2.绿化规划

入口区以修剪灌木丛为主,结合时令花卉,形成整洁、美观的入口环境景观。晨练广场以种植大乔木香樟为主,可蔽阴避日。绿化游憩区则以修剪灌木丛为主,形成色带和色块,简洁而明快,该区为绿化之重点,结合散植和丛植,形成开阔的大草坪效果。为使广场春、夏、秋、冬四时都有景观且富有变化,绿化规划应选择春鹃、夏鹃、栀子花、红叶李、杜英、苏铁等树种。

(二) 绿地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1. 排列式种植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广场周围,用于隔离或遮挡或作背景。单行的绿化栽植,可采用乔木、灌木、灌木丛、花卉相搭配,但株距要适当,以保证有充分的阳光和营养面积。乔木下面的灌木和花卉要选择耐荫品种,并排种植的各种乔木在色彩上和体型上注意协调。形成良好的水平景观和立体景观效果。

2.集团式种植

为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感,把几种树组成一个树丛,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地段上。这种形式有丰富浑厚的效果,排列整齐式时远看很壮观,近看有很细腻。可用花卉和灌木组成树丛,也可用不同的灌木、乔木组成树丛,植物的高低和色彩都富于变化。

3.自然式种植

是在一个地段内,植物的种植不受株行距限制,而是疏落有序地布置,生动而活泼,可以巧妙地解决与地下管线的矛盾。自然式树丛的布置要结合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较高。

4.花坛式种植

花坛式种植就是图案式种植,是一种规则式种植形式,装饰性极强,材料可以选择花卉、地被植物、也可以选用修剪整齐生物低矮小灌木构成各种图案。它是城市文化广场最常用的,种植形式之一。花坛的位置要与文化广场的平面布局相协调。

二、文化广场环境设计

(一)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 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以水造型方式的。

② 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二)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三)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

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空间设计上;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 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

(四)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 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五)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广场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最喜爱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市民工作之余的精神压力和疲劳。在现代城市中应当有计划的修建大量的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