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思维发展理论等。其中,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知识观、教师观、学生观,倡导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思维发展理论强调思维的重要性,指出了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相关的问题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基本原则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坚持多项原则。具体为: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二,坚持启发引导原则;第三,坚持实践性原则;第四,坚持分层性原则。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具体为:第一,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学生和学生多个个体之间差异的关系。
(四)形成科学的教学结构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需要改变教师以往的使用粉笔和黑板进行语言讲授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形成科学的教学结构。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活动。教师的活动包括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确定课堂学习的主题与重点、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课堂学习实践、评价学生反馈回的学习信息等等。第二,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即为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导入、呈现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探究性的活动、教师促进自身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第三,学生活动。学生活动为思考所学与所见问题、提取相关的学习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和综合、实现创新应用等等。第四,白板作用。白板作用即为呈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重点性的记录学生发言、存储相关信息、实现学生的练习和教师批改活动等等。
(五)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形成新的教学流程。新的教学流程可以总结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呈现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性学习;联系实际,使用规律;教学拓展;课堂总结。
二、基于电子白板的中学美术教学实例——以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为例
(一)教学设计部分
1.大纲、教材、学生三部分分析
教师要分析美术教学的大纲,分析学生学习活动使用的教材,分析当前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及基本技能与能力,以及学生的差异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具体而明确的指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是否善于使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等。
2.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也可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定三维目标。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4.教学工具
黑板,电子白板
5.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法
(二)教学活动部分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观看视频进行互动,并导引出: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成就非常高,尤其体现在中国古代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上。
2.呈现教学目标,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指出,本节课需要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本节课还需要了解相应的雕刻艺术作品。
3.联系实际,使用规律
第一步,介绍陵墓雕塑。教师分析:古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陵墓,进入天堂。然后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思考题: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是什么?然后,使用电子白板播放作品《汉霍去病墓雕刻》,学生欣赏:(内容)雕刻的是什么?(主题)为什么这样雕?(理解)霍去病墓雕刻的特点是什么?之后,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例使用同样的方法归纳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第二步,介绍宗教雕塑。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动态性地介绍宗教雕塑的含义。
4.教学拓展
让学生选择某一经典作品进行实例讲解。
有些美术教师为避免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让自己学生的作品万紫千红,基本上不进行示范教学,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采用其它课程的教授方式开展美术教学,则无法体现出美术教学的属性。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教学备课不充分,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完全依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陈述一下作业要求,让学生自主创作;另一方面,教师能力和专业知识不强,进而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信心,自然也就无法进行示范教学,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二)过度示范教学
一部分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竭尽全力,开展示范教学时会进行详细地示范教学,全面落实每一个细节。教师旨在借此,让学生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这种示范教学中,学生只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懒于思考,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惰性思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中学美术课堂进行有效示范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艺,并在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示范的根本目的,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教师若在黑板上示范,则学生能够快速画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最终形成思维惰性,失去创新意识。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应进行有效的示范教学,合理把握示范教学的度,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示范
中学美术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合理示范。教师可以进行局部示范,针对关键步骤进行示范,这样能够有效规避学生完全照搬的负面结果;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功底各不相同,为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在保证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示范,也能保证班级的整体水平;也可以选择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这不仅能够在学生之间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还能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努力创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级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这些差异中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示范教学的度。理解能力强和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是有差别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对绘画技艺的要求也会越高,如果得不到适宜的发展,则会制约这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绘画技艺没有具体的要求,如果难度较大,则这类学生会无从下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应区别对待理解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时,适当地增加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创作后颇有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备课
美术虽然不向语文、数学等主科在中考、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自己的岗位,全面备课,有效教学。美术教材中各章节内容均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拓展的,具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不断的学习,学生的能力会有所提升,知识量也会增加。因此,美术教师应了解教材,全面备课,有效示范。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一)美术观念的缺失
一直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在人们的眼中等同于绘画,甚至一些教师也存在这种想法。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美术的范畴很广,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尤其是高中美术,其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现阶段的教师并没有准确认识到这一点。
(二)思维的局限性
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画一幅示范作品,然后让学生模仿或者创新,这个过程中甚至有的教师根本没有传授学生绘画技巧,只是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针对作业进行评断,而教师进行点评的最直观依据就是画得是否相似。正是教师这种教学思维的局限性,才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墨守成规,失去了自身应当具有的创造以及想象力。这样,就很难达到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目标。
(三)师资力量短缺
在现今的高中美术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其对美术并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及研究,同时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这样便导致教师只能以业余的、大众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并不能给予学生专业的意见,更无法给予学生专业的美术培训,以致于高中美术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二、搞好高中美术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
前文已经提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将美术等同于绘画的错误认知,对此,教师应做好自省工作,重新认识美术,尤其是高中美术,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发,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更新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
(三)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如果美术教师的自身素养较低,就无法达到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要求,无法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这不仅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高中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参与各种培训,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
二、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欣赏课程是中职幼师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美术欣赏是其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幼儿的美术作品充满天真和童趣,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大胆、粗放、生动形象等特点,这是成人所缺乏的。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有两个关键要素:第一,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一致,主要体现作品的童真。一幅优秀的幼儿作品能够表达幼儿的思想感情,呈现出幼儿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不同的思维特点,这也是幼儿作品评价的主要方面。第二,对艺术性的评价,如线条的力度和连贯性、图形的清晰完整度、画面的合理配置、色彩的搭配以及内容的丰富程度等。因此,在中职幼师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要从以上两方面引导学生评价幼儿作品,逐渐提升学生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主题确定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这时想到安教授提出贯穿教学的3个问题: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教他们学?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此次模拟课堂的特殊性在于授课的对象并非真实的学生,而是培训班的老师们。老师们具有较强观察能力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丝的不连贯或者细节上的失误都会被他们发觉。面对他们,要上完整而没有破绽的一节课相当困难。对于教学对象来说,45分钟内完成平时教学几个课时的专业课项目也是有难度的。所以我认为在内容上以小见大来阐述课堂上的教学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课堂教学,把握教学难易度?根据对专业的了解,先由我设计课堂教学,再与合作组员对照“SCL”模式一项项讨论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后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教学对象在45分钟内了解包装的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鸡蛋包装,共同检验包装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二)课后反思及建议
英国教学法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鲜明特征,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对概念的质疑,刺激教学对象互动,鼓励教学对象通过竞争与合作进行小组和独立的学习。形式多样的活动保障了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程度深,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学习于快乐的活动氛围之中,很好地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连贯性很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课件中倒计时的安插,让教学对象把握了解游戏的时间性等等无疑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真实课堂的实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若想要把教育教学搞好,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培训班结束后,我思考着如何将模拟课堂真实呈现在现实教学中。这堂课要展示“教”与“学”的统一,同样45分钟一堂课的授课,不同的是此时的教学对象已转换成中职生。我最多思考的是:想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教他们学?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同样是三个问题,对于成人与学生来说,两者的教学设计呈现的应该有很多不同。
(一)设计思路。中职美术课堂如何体现当前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将英国教学法运用到美术学科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课堂上,利用最新教学资源,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掌握学习知识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范围。
(二)学习需要的分析。本节课教学将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定位目标,具体问题由团队合作解决,提高学生动脑与动手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学对象是一些已具备基本绘画理论、初步了解包装设计理念及手工制作能力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实用美术类专业教育部规划教材《包装设计与制作》(郑军主编)第一章“包装设计的概要”中第四节“包装的功能”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利用灵活多变教学方式,阐述包装的功能。
(四)教学资源和技术分析。教学活动在教室进行,需要提供有教学的多媒体、投影机等。教室桌椅摆放为分组教学形式,排成8组,每组4-6人坐在一起,不同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团队。课前准备小组协作的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高二年级动漫班的学生,共有49人。该班同学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而且已具备基本绘画理论及电脑设计软件应用的能力,同时对包装设计课程有所了解。
(六)课堂特色。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内容、课堂流程预设上保持不变,与模拟课堂不同的是:
1.课堂时间的安排。45分钟时间:组织教学及导入的知识点控制在10分钟以内,手工实践20分钟,展示与评价、总结12分钟,预留3分钟为机动时间。
2.微课技术渗透课堂。10分钟内把组织教学、整堂课的知识点说清楚,若用传统讲授方式时间是不够的。经过考虑,决定把知识点制成微课,缩减教师教学中的时间。
3.图片头脑风暴。为了避免课堂出现学生在时间限制内完成包装设计或是不会做、遇到困难就放弃的状态,我决定在课件上出现思维引导的图片,这样做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变化。
4.小品变成FLASH动漫视频。模拟课堂以小品形式开场让人印象深刻,迅速活跃了课堂气氛,缺点是表演时间较长。因此,这次重新设计将小品改成FLASH动漫视频,用中职生熟悉的动漫形象“麦兜”来述说。通过课堂生动地引导学生去帮助好朋友“麦兜”,并知道该如何去做。
三、对比教学实验得到的启发
当我们认真用心去体会教学的点滴时,就会发现打开教育教学之门的钥匙。每一次的实验给自己的都是深刻的触动,每一次的实验都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思路。课堂如预料中顺利进行。比对两种课堂,同一项目,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这种教学方式的共性都是欢乐在进行时,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比较融洽及和睦。实验总结具体如下:
(一)需要发扬的优点。从课堂时间结构的安排,可以发现知识传授者角度的转变,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自主性获得了知识。在当今信息时代师生之间知识传递是综合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更多应该是促进者的角色,由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从学生作品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已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成人的理解在于如何最快最好地完成目标,而学生的作品更多在于变化,与众不同的展示。让人很惊奇的是,成人常规思维下的创作,竟然不及个别学生的灵机一动。有一学生制作的包装采用了力学原理,既省材料又具较好的包装实用性。小组的协作、充足的思维发散空间,形成了较好地学习氛围,改变了以往课堂中重视教师“教”,而为更多地重视学生“学”,让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有许多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语文课、政治课或其他课。在教学中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只是一味地突出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而忽视了美术学科的主要功能,即《美术教学大纲》中所阐述的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而辅德只是美术教育的一小部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渲染它的辅德功能,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迷失了美术教学的方向。《大纲》中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一堂美术课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就会使美术课走入美术教育的误区。如:有的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过分地介绍历史背景,以及表现内容或者是作者私生活花絮。使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等。这都忽视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渲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点。
2.价值取向的误区。
艺术品是圣洁的,它是艺术家的精神的写照。所以说艺术品是不能用卖多少钱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也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不能与金钱划等号。但是许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总是举一些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如:凡高的油画每幅都在几千万美元以上,傅抱石的《丽人行》也拍出中国画的天价等,甚至个别老师沾沾自喜地告诉学生,我的一幅也卖出多少钱。来诱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个错误的判断,即卖的钱越多也就是艺术价值越高。然而常言道:“艺术无价”,它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艺术品拍卖,是商业经营活动。如果美术课上用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误导。马克思曾指出:“珠宝商只看到珠宝的商业价值,却看不到它的美和特质。”(引自《经济学——哲学手稿》)讲卖钱多少,绝不可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也不是开展审美教学。请读一读中学语文课本中,朱光潜写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文,就会明白。
3.标准答案的误区。
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其它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像数、理、化等学科只有唯一答案。而美术学科却难有标准答案,如: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美术作品,同样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的每一次与别人不同的见解,都应该予以肯定。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供给学生的是美术学科中的普遍的认识与理解,严格说是参考性的材料,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同时,教师应耐心听取学生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
到教学相长,才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如果是一言堂,而且一惯地固执己见,把自己当做标准,那是很可怕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探索的方向。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这不仅不符合美术教学的规律,而且不利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4.以讹传讹的误区
做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但应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还应该具备独立的审美见解和健康的审美心理,以及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教师做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绝不能轻信时下某些理论家的偏见或谬论。以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曲解或误解,更不能以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或偏见束
缚学生的思路,以免使学生失去自信和创造,再步“郑人买履”的后尘。
另外,美术教师还应该具备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心理素质,有把握住学生突如其来的奇怪想法,不能以自己的浅薄来否定学生的灵感,这样做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厌倦。
5.“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误区。
1.改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认识
首先开好课、开足课,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成立美术小组来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美术创作,像一起出黑板报,海报,宣传画等。这无形之中在改变着校园文化生活。美术可以提高整体观察力,让你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校对面有一个生意不错的老板,专门做广告门市牌,海报等,镇里的多数设计都是他在做。他跟我说“我学过美术,就在第十一初级中学,那时我学了一年的素描,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整体观察,这对我的工作终生受用。”
2.营造氛围,感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0年以来,我们学校把美术设置为特色课程,2011年我们学校的美术课成为第一个校本课,学校在教学楼二楼特设教师作品展,学生作品展。每年十月份艺术节之季,我们为剪纸爱好者举办个人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大家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自己的审美能力,慢慢地从内心去接受并喜欢它,自然就会动起手去创作了。还有更好的事是,自从有了特色班,学生辍学率明显减少了。因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误入歧途”,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些中下等的学生,我甚至试图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我告诉他们“只要你想来,我就愿意教,美术画室一直招兵买马,无期限。”这是我在画室门口的标语。看着初一的同学踊跃报名,初二的同学积极加入,初三的孩子欣喜到来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极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绘画的经历,并为之一直坚持,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3.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只要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就行,也许他们谁都成不了艺术家,但有一天回忆起初中的美术课起码是快乐的事就好。当没有创作材料的时候,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材料,如草编、泥土、葫芦、废纸壳、塑料瓶等。只要能利用上的材料,就是好素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自愿学习美术,就必须提高他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如进行多媒体课件展示,现场绘画教学并让学生练习等室内教学方式,还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进行写生练习或是田野调查等。这样不仅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应用,还能使学生通过的亲眼观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得到更多的教学成果。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是被动地学习美术知识,而是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丰富教育资源
首先,应加强师资培养。教师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石,教师的教法不能一成不变。拥有丰富教师资源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学培训,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聘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进行教师培训,或是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教育经验等。对于缺乏美术教师的偏远地区学校,教育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前去支教的美术教师一定的补助,为他们提供教学资源,并且鼓励美术教师前去支教,帮助偏远地区的学生。其次,应丰富教学设施和教学类别。中学的美术课堂大多只是教师口授、展示图画的教学形式,枯燥的美术课堂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学校应购进美术器材,甚至是开设单独的美术画室,学生可以在里面听课、练习绘画;补充图书阅览室的美术书籍,供学生借阅学习。美术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它不单包含绘画这一类别,开设类别丰富的美术教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多方面了解美术,从更多的角度感受美术课的魅力,如陶艺课程、手工创意课、剪纸课程等都对丰富美术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3.转变教育观念
二、运用电子备课系统打造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全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