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绿色基础设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主动地追求精神文明的建设。众所周知,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在改善自然环境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与此同时,也就对生态城镇建设有着全新的要求,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尽可能地为人们提供协调、舒适和优美的良性生态。在整个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做到艺术与自然环境在空间上的有机结合显得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更是生态城镇发展的难点以及重点。通常情况下,借助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植物配置即参照园林布局以及植物生态习性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正确配置园林中的地被植物、花卉、乔木、草皮和灌木等各个种类植物,目的是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以及园林功能。植物造景即正确的配置园林设计中的各个植物种类,尽可能地实现其色彩、姿态、线条和形体等自然环境自身特有的美好,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总之,植物配置c植物造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般来说,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过程中,正确借助各个种类植物,从而设计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与此同时,相关的其它园林景观与植物景观共同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极大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
1.建设生态城镇
1.1生态城镇核心目标和特征
生态城镇也就是以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以及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其核心目标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少数人先富城镇化转向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城镇化替代城市优先发展城镇化;集约式机动城镇化替代放任式机动城镇化;质量提高型城镇化替代数量增长型城镇化;低能耗城镇化替代高能耗城镇化;低环境冲击型城镇化替代高环境冲击型城镇化。思考传统的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城镇化道路,力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摒弃了不顾生态后果而只注重经济效益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从而以生态效益为最高准则,转向兼顾城乡资源、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以发展优美城镇环境,人文生态、社会、自然、经济统筹兼顾的生态系统为最终目标。
1.2生态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生态化实现城乡自然、经济、社会协调统一的复合生态系统,就是要遵循生态优先以及整体优先的原则,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的演进过程。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包括时空纵向和横向、城乡精神和物质的各系统层次的各个方面,也就是对生态重构和重建的过程,继而对整个城镇生态系统的空间、经济、文化、社会等结构等进行重构以及创新。
1.3城乡规划角度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空间建设
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空间旨在借助城乡规划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以及生态产业培育生机勃勃、天蓝、地绿、吸引力高、水清的生态景观,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建设,其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的空间关系:首先,各层面综合构成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空间建设,微观层面生态社区内部的生态空间建设;其次,纵观层面乡村、城镇、城市内部的生态空间建设;最后,宏观层面城乡外部和城乡之间生态安全格局空间建设。
2.生态城镇建设中绿色基础设施的作用
2.1绿色基础设施概念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生命支撑”功能,由自然环境决定土地使用,将社区、城镇、城市发展融入自然,建立系统性生态功能网络结构,具有休闲、生态及社会经济价值,以自然、人类以及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为核心目标。
2.2在生态城镇建设中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作用
一方面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将乡村、郊区、城市等连贯起来,创建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网络。一是提高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管理,达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构建城乡连续的乡土生境与人文生态保护网络。二是城乡生态安全基底关键构成,为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提供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另一方面绿色基础设施包含多种生态用地,强调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结合。生态用地间有效的连接规划建设,使绿色基础设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像河流湿地、公园、人工绿地、自然林地等。
2.3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内涵
绿色基础设施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城镇化迫使人们逐渐远离自然,内涵在于尊重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是与人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更多体育锻炼的绿色空间,疏导人们的心理压力,美丽的人文、自然环境有益于身心健康。其次,是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在重塑半自然与人工自然绿色环境,保护原生自然生态环境,模仿自然过程提供植被、清洁水、土壤、空气等自然循环系统要素。
3.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生态城镇发展同构
3.1空间尺度同构
建设生态城镇高度关注乡村、城镇以及城市的协调统一、统筹兼顾的发展,重视城乡之间、之外和乡村、城镇以及城市有必要构成一系列完整的人文、自然生态系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注重城镇生态空间网络化、系统化、一体化建设,主要涉及以下2个层面:一方面能够依托于城市或城镇,特别是乡村的生态社区,这是基于微观层面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城乡之间、之外空间范围,涉及到穿越该区域的重大工程建设、产业园区、人居环境背景区域、乡村、生态社区以及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区以及工业园区生态化问题,这是基于宏观层面的分析。与此同时,绿色基础设施具有多范围适应性,还涉及绿色街道、垂直农场、绿色屋顶和绿墙等建筑单体和建筑综合体空间范围。
3.2目标体系同构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化的作用是给城市带来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它带来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传播,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及其不良的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城市化不仅形成产生了大量的城市景观和建筑,同时也占领了非常大面积的生态空间,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我国生态保护措施在现阶段缺乏一定的规则,生态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基础设施来源于美国,至今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1999年8月,首次提出了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定义,绿色基础设施是我们国家的自然生命支持系统—“一个由水道、湿地、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其他自然区域,绿道、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域,农场、牧场和森林,荒野和其他维持原生物种、自然生态过程和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以及提高美国社区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荒野和开敞空间所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
因此,“绿色基础设施是有城市的周围、城市与地区之间、所有空间尺度上的一切自然半自然,人工的多功能生态网络组合而成。”绿色基础设施使城镇规划、景观学等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从而从整体上维护城市内外的生态资源等等。
绿色基础设施的组成
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主要由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和小型场地组成,与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的廊道及踏脚地概念接近,单其外部可能还有不同层级的缓冲区。
2.1网络中心
“网络中心是指大片的自然区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起源地或目的地。”主要包括;①大型的生态保护区域,比如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栖息地;②大型公共土地;如兼具资源开采价值,自然游憩价值的国家森林等;③农地;包括农场、林地、牧场等;④公园和开放空间;公园、自然区域,运动场和高尔夫球场等;⑤循环土地,指公众或私人过度使用和损害的土地,可重新修复或开垦;例如对矿地、垃圾填埋场等。
2.2连接廊道
“连接廊道是指线性的生态廊道,它将网络中心和小型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系统。”廊道包括,①景观连接廊道;是连接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公园,农地和为当地的动植物提供成长空间的开放性的空间。②保护廊道;指为野生生物提供通道,他是一种线性廊道,比如河流和河岸缓冲区等;③绿带;通过分离相邻的土地用途,缓冲使用冲击的影响和保护自然景观,同时也维护当地的生态系统以及农场或牧场的土地类型,例如农田保护区等。
2.3小型场地
“小型场地是尺度小于网络中心,是在网络中心或连接廊道无法连通的情况下,为动物迁徙或人类休憩而设立的生态节点,是对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的补充。”
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绿色基础设施起源于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和肯定。
3.1绿色基础设施在规划中的理论应用
绿色基础设施能够成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规划理论。在城市不断扩张中,时代的主流理念已经变成追求形态的紧凑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增长。完整的区域开敞空间体系将在保护和恢复那些支撑城市、郊区和乡村村落的自然资源和公众空间的同时,巩固和提升城市的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对城乡各种绿地的整合以形成的网络化开敞空间结构,对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起着突出作用。”新城市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皮得·卡尔索普曾明确指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保护有助于为都市区定义发展边界,抑制城市蔓延,是区域集约发展的重要框架。”
西方国家的规划实践早已体现了对绿色基础理念的运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96年美国(USA)编制完成的纽约,新泽西,康涅狄格三州大都市区第三次区域规划。该规划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明确提出“3E”,即“经济”、“环境”与公正作为规划的核心要素。与之对应的是五大规划方略。居于首位的是绿地方略,其意在保护区域绿色基础设施,包括流域、森林、河口和农田,并明确指出;应该以绿道网络连接,并且滋养城市和郊区和受保护的景观。
3.2绿色基础设施在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2001年美国马里兰州推行了绿图计划(Maryland’s Green Print Program),“旨在以一个大型的生态型网络中心通过绿道或连接环节连接形成全州网络系统(图2),用于减少因发展带来的土地破碎化等消极影响。马里兰州逐渐发展了功能健全的庞大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并形成了相应的评价体系—绿色基础设施评估。”
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在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并不多,相关实践就更屈指可数。尚未开展有关的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也没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规范,从城市社区到整个城市缺少系统的技术和管理, 也出台关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性文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74-02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建筑密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地表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和透水面积的减少。这种发展模式打破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着报复。”[1]基于此,上述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暴雨造成江河上洪峰不断;强降雨过后雨水排放系统瘫痪,城市大面积内涝;爆增的径流更是造成灾害与污染,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2016年入夏以来,我国多省份遭遇持续暴雨袭击,多地洪涝成灾。为提高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国家先后相关政策,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
什么是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指大自然被人类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绿色网络,并且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生态框架。[3]绿色基础设施综合体使不同的生态技术形成技术互补,包含了雨洪管理、减缓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食物生产以及健康的生活环境等。绿色基础设施包含了各种规模的城市绿地网络,大至城市森林、人工湿地、社区生态公园以及滨水景观等,小至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和绿色幕墙等。
一、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的意义
2014年10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标志着我国对于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规划模式:以植被浅沟、雨水公园、人工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治水模式结合传统的管渠、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4]这种生态治水优先的模式也带来更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绿色基础设施景观可以利用地势将雨洪导入到地势较低且能容纳较多雨水的地理环境中。这些有一定蓄洪能力的雨水塘成为海绵城市的“执行者”,更是“参与者”。绿色基础建设景观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破坏的水生环境,使水循环系统更加完善。在旱季,绿色基础建设的必要在于保持水土;在雨季,公园、湿地等绿色基础建设成为可吸收洪泛的地区。雨水为池塘提供部分水源,并在蓄满时汇入河畔或其他水域;反之,在河流水位高涨的情况下,河里的水可被输送回公园、湿地等绿色基础建设的水景区域中。这些平凡却起到正面作用的景观,是打破传统限制,解决海绵城市项目设计的新契机。绿色基础建设景观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明显。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雨水的处理往往是通过管道直接排放至下水道来实现的,尤其是在老城区,路网结构复杂多变,地下管网的设计、施工、管理更是费用惊人。如果可以利用透水景观(碎石、沙地、下沉式绿地等)以及其他管道、设备实现收集雨水、汇集雨水、存储雨水、净化雨水、利用雨水,那么不但可以循环利用雨水资源,并且利于有规律地泄洪,减少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
二、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
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能起到调控雨洪、蓄集雨洪以及净化雨洪的作用。池塘、湿地、公园等绿色基础建设都可以成为可吸收洪泛的地区,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还能减少流域下游的洪水量。[5]
2016年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雨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赣州市这一切都得益于宋代建造的福寿沟。这套现在看起来都相当先进的排水系统利用连接城内数百口水塘,增加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控容量,减少街道被淹没的面积与时间,最终达到调蓄的目的。除此以外,城市湿地由于其独特的水文特点,更是城市中天然的“蓄水池”,并且有着天然的净化功能。它可以沉降雨洪中携带的沉积物,并且有效地转化和分解雨水中的有毒物质和营养物质。例如,哈尔滨的群力雨洪湿地公园,收集的雨水首先通过外层的水塘进行沉淀与过滤,再进入内层的核心湿地区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净化。[6]经过多层过滤,蓄积的雨水可以为周边的绿化浇灌、成为水景用水或是下渗补充地下水,达到水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三、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的景观设计策略
1.改变地表形式。快速的城市化带来大量不透水的地表,而水的循环需要透水的地表结构。面对更多的城市沥青路面和硬质铺地,既有的城市水网面对爆增的水流处理量显得力不从心。在避开特殊区域的情况下(如电缆电线放置区域),绿色基础建设的景观设可以适当加强地表的渗透性。为了避免景观的单一性,景观设计师可以轮换采用3―5种材质,如碎石、鹅卵石、沙地或木材等,来加强雨水的渗透性,以便收集雨水。[7]在某些特别的项目中,设计师更是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有特殊的地貌来达到渗水的目的。例如,法国的鲍登斯街区的改造利用了它的历史性元素。基地的石灰质地面充满了裂缝,非常有利于地表渗水。加上生态沟渠的修缮,加快了雨水下渗的速度。[8]
2.有效利用地势。绿地是绿色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涵养水源的好帮手。在绿色基础建设景观设计中,不改变景观的自然状体为原则,地形地精确利用给雨水的汇集、导入赋予新的用途。景观设计师更可以根据场地周围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竖向变化与设计。
3.下凹地区。土地下凹的部分可以成为一系列蓄水功能的空间。景观设计师可以根据其潜在的使用功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某些低陷的空间里,设计师可以把它们挖掘得更深并且做好局部的防水设计,以便可以更加长久地调节、存储水量。①逐级跌落。竖向设计中,景观设计师以重力作用为原理,利用高差来实现雨水的收集与存储。也可作为容纳爆增雨水的临时性空间。②地势变化。不同的地势变化在绿色基础建设中带来不同的雨水管理效果。人流量较多的场所应避免雨水积蓄,即使遭到水淹,也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排干,如林荫道等。反之,地势变化较大,水流随着自然流向的方式,使城市的雨水、污水快速地排入地下管网中。上文提到的赣州市福寿沟,利用城市高差并人为加大坡度等方法(正常下水道坡度的4倍),增大径流流速,形成强大的水流,将泥沙排入江中。[9]③打破“公@”边界。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中绿地的生态网络,并不是独立单一的存在,而是与周边环境紧密相连的绿色网络设施。为了保持绿色基础设施内部与外部的视觉连续性,绿色基础设施景观设计不应该存在任何界定的边界。在与周围的传统设备相互协作的模式下,绿色基础设施的雨洪管理范围不再局限在原有的区域中。这就涉及到城市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园林设计等多个单位。[10]不同单位如何合理分配雨水花园、小型人工湿地、雨水塘、绿色街道、生态街区等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成为政府、单位以及个人的新挑战。
四、小结
海绵城市是一个解决雨洪管理的系统工程,应与绿色基础设施的景观设计结合起来,二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绿色基础设施给海绵城市带来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景观设计在调蓄雨洪、净化水资源、维持地区水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也不再单一地考虑其原有的视觉效果,而是结合地表铺装、地形地势来有效地管理雨洪。在合理发挥各部门的综合效用下,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为海绵城市的创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
[2]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6):21-25.
[3]吴伟,付喜娥.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9,(5):67-71.
[4]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4):108-114.
[5]孟永刚,王向阳,章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生态经济,2016,(4):224-227.
[6]俞孔坚.建筑与洪涝共生――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J].建筑学报,2012,(10):69-69.
[7]卞俊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6,(5):258.
[8](法)苏菲.巴尔波.海绵城市[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韩高峰,黄仪荣.城市安全视角下排水系y建设的探讨――基于福寿沟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3,(12):72-76.
发展方式;经营管理;服务;成本控制
一、引言
2011年8月30日,公司以测井办〔2010〕54号文件颁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份指导公司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把公司做大做强,在总结过去,针对公司和测井专业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长时间研究,反复讨论后,形成公司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纲要》。
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集团公司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的工作部署,是做大做强测井、实现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全面建设国际一流测井公司的战略任务。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测井与油气相协调是公司成立以来转变发展方式的认识成果,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我们基地服务部也是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孕育而生的后勤服务单位。
提供绿色服务,建立绿色服务产业链是紧跟公司转变发展方式的一种发展方式。必须把保障公司生产、服务职工生活、维护矿区(园区)稳定结合起来,加快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绿色服务,创造和谐的绿色园区,引导绿色消费。
二、绿色企业及绿色企业的标准
绿色企业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将环境利益和对环境的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并取得成效的企业。绿色企业代表着一种新的企业价值观,是对企业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模式的全新界定,全面融入了企业在利润、人群、地球等三大维度的价值关联,(Profit/People/Planet) 即3P。
绿色企业的标准:文化领先 商业优势 环境友好 社会和谐 创新驱动。
三、基地服务部的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基地服务部成立于2006年6月,2010年6月产业化基地投入使用,2010年10月服务部按照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业务整合的指示精神,相继接收了江汉基地、随钻基地的物业管理,后勤服务工作涵养了住房、物业、供暖、供冷、基地的维护及维修、离退休管理等各个方面,业务内容、管理范围都有进一步的扩大。目前业务管理区域主要是二个生产基地:西安产业化基地、西安随钻基地,一个培训基地:江汉培训基地, 一个生活基地:西安樱花园小区,还有目前筹备中的北京科研基地的后勤服务。
至今,基地建设工程业务经过五年多运行,基地后勤业务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通过对基地运行方案的落实、制度规范的制定与实施等工作,从餐饮服务、动力运行等方面抓紧实施,确保了产业化基地整体搬迁后各项后勤服务工作的顺利过渡、平稳运行。今年以来,基地服务部在认真学习领会公司“三会”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基地服务工作,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路,但面对新形势、新思路还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1、与绿色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
在文化领先方面,底蕰薄、文化差异度大,思想观念不先进的问题存在。服务部成立时间较短,人员是由公司各个事业的人员及集团外部的人员构成,东西部文化差异、油田文化及城市文化的交融还未提炼形成适应新时代的企业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有待加强。
在商业优势方面,与长庆油田等周边的矿区服务单位还有差距;在环境友好方面,基础建设方面整个地区大环境还有待规范。内部物业管理还不能一步到位,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对内部生产环境的支持有一定的想法。在创新驱动方面,有些基地后勤的服务模式、管理思路还在摸索之中。
2、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首先,江汉基地房产由于历史的原因闲置较多,长期闲置导致朽毁严重,每年产生维护费用,再利用需投入较高的维修费用。重组原技术中心转入的江汉的已提减值的资产已不能使用。其次: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具体体现为人员借聘人员较多,合同化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4%,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这种用工结构势必导致人员积极性不高,管理难度大。另外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工作的心态不同、工作量有大有小,薪酬的激励机制不大,岗位薪酬差别不大等现象势必影响在岗员工情绪,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人工成本。部分专业技能人员少,尤其是专业维修人员、绿化、空调、消防、电工、动力维护人员缺乏,加大外委维修成本。工程基地建设方面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再次,各种后勤服务业务刚刚起步,各种基础数据的收集、利用、规范还不成熟。
3、社会负担重,成本压力日益加大
体现为:(1)因为矿区服务系统承担着部分社会公益及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不能完全追求经济效益。在人员方面,需要企业承担的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多,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多。所管辖的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而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对成本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服务成本降低空间有限。物业成本、供暖制冷成本要高于市政水平。江汉地区的住房由于周边大环境制约,十几年没有发展及改善,各单位各地区的员工对住房期望也使负担加重。(2)原材料及动力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近年来,煤炭、天然气等燃料价格持续上涨,致使材料成本采暖费大幅度提高,也使为园区提供服务的劳务费呈增长趋势。(3)人工成本提高。物业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冗员,另外由于承担稳定责任,要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新安置人员,从而增加人工成本。(4)矿区服务系统服务特点是从空间上要深入到每个角落,从时间上要延伸到每个时点,这样本身就容易导致管理组织松散,协调性差,成本控制线长,成本信息不能快捷有效地进行处理。加上诸多中间环节,沟通成本、协调成本和控制监督成本都会相应增大,组织链条长、事项审批拖沓等情况,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抑制作用。(5)目前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从开始就本着节约、最经济的方式运行,成本再压缩的空间较小。新基地刚刚启用,需安装、改进、增加的公益配套设施设备较多,基地的小维修项目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也使成本增加压力。
四、加强经营管理,绿色基地服务
1、建立优秀的基地服务
首先建立绿色的基地文化,通过文化制度化来践行企业价值观,使员工认同遵循制度,并自发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创新的文化氛围,最终挖掘员工的最大潜能,突破各种极限,在成就员工人生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发展,执行企业文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企业文化制度化。要积极配合公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员工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创建具有石油特色的绿色文化。
二是创建市场化与生态化内在统一的企业制度。 面向生产、面向生活,按照公司确定产业政策拓展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具有石油行业特色和竞争能力的服务产业。积极发展工业物业,适应各单位生产发展的需要,开拓工业厂区、油田场站、机关办公楼、一线职工公寓的物业服务和员工就餐服务等。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充分利用小区的各类资源,可以发展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要坚持以服务各单位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为中心,结合业务特点,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注重细节,细节管理可以增加差异化附加值、服务增值衍生品牌,有利于绿色产业链的的形成,促进服务部竞争力的提升。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质量回访、责任追究、考核奖惩、举报受理、监督检查等制度,健全各项服务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规范,加强岗位责任制和考核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强化HSE体系建设,落实工作责任,提高矿区安全环保水平。
五是积极争取公司的政策支持,争取公司各单位对基地发展建设给予积极支持。坚持适度、实用的原则,统一建设和配套,根据所在地区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定和各油田矿区政策,可以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有计划地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区净化、绿化、美化水平。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为单位员工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经营管理,优化成本控制
一是要积极研究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盘活资产,扩大延伸服务,增加社会化收入。可以考虑江汉基地现有的房产资源建设成职工培训、疗养、轮休基地,或部分出租或出售给江汉油田。随钻基地地理位置较好可以考虑建成综合性住宅小区,可以附加地下停车场和沿街门面房。合理布局产业化基地,使其具备公司驻西安(除长庆事业部)各单位的办公。各大油区所需的服务或新建基地,应依托当地石油企业或依靠社会提供。
二是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质。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创新思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职工思想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着手打造企业优质员工。首先,强化各类用工的主人翁意识。态度决定成败,只有全体员工形成管理意识和观念,并坚定信心认真执行,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培养知识型职工。素质决定质量,质量与职工意识、态度、知识面、技术水平等息息相关。加强职工知识、技能、管理、信息等方面培训,引进或培养一批电梯、锅炉、空调、消防器材维修、绿化等专业多能型职工。
三是在材料使用过程中,掌握经常性消耗性材料的数据,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同时严格的出入库手续,严格控制消耗性材料的流失。
四是合理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加强节能降耗措施 。针对大量基础设施需完善但投资有限的问题,应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安排投资,加强过各管理。对于涉及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项目要尽力筹措资金。如产业化大楼的变频改造,实现节约用能,减少能源浪费。
五是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标准成本是经过详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以评价实际成本和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建立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后勤服务系统业务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需要在多个领域建立标准成本体系。如物业服务及供暖服务行业,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结合业务整合后的管理现状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制订定额,使之保持先进性。在离退休服务行业,以离退休人员为计量单位,建立标准成本体系。在管理性质单位,建立管理性支出开支标准,进而形成一套涉及各个行业的矿区服务标准成本体系,为预算编制提供充分依据。
六是优化成本费用控制 。通过布局调整、基础设施改造、完善计量设施等综合手段,减少损耗,控制成本。江汉基地对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水、电、气、暖及公交、托幼、医疗等服务项目,要加强收费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离退休管理、家属等不具备创收条件的业务,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控制费用。基地服务承担的公共费用项目、基地共建的项目由由各单位分担,按年费用核定。
【参考文献】
[1] 加快转变发发展方式纲要 测井办〔2010〕54号.
[2] 刘孝成,绿色中石油.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再加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绿色理念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关注热点,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已经开始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室内设计作为室内建筑施工的一项主要工作,可有效发挥房屋布局规划、室内整体风格制定、室内环境优化等作用。目前,诸多室内设计师已经着眼于绿色理念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以此达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确保室内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将这种新型室内设计方向定位为未来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实行绿色室内设计的意义
目前,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使得室内装修设计方面投入的资金在建筑工程总投资中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由于传统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材料多为无法回收利用的高污染类建筑材料,给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也越发严重。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恶化现象,传统室内设计的各种污染问题也亟需解决。绿色理念的室内装修设计便是在这样的建筑环境下逐渐形成的,绿色材料也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建材而成为建筑材料市场的主流,凭借高效率、低消耗、规范性、环保性等显著优势,在室内施工中取代原有的装修施工材料,真正将绿色室内装修设计思想完全融入到实际操作中,为人们营造健康、绿色、温馨的室内艺术空间,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
二、传统室内装修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风格陈旧
对于传统室内装修设计来说,风格陈旧和落后是人们的普遍看法,装修思路过于老套,对空间布局的设计没有丝毫突破和心意,一种“大众化”的装修味道,让追求个性和新意的用户不免感到失望,这种缺乏创新性的装修设计风格也势必随着快速的发展节奏而逐渐淘汰。
(二)危害身体健康
传统室内装修设计所使用的装修材料,含有很多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成分,虽然国家已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装修建材有害物质的约束和管控,但一些有害物质仍然在室内建材中大量存在,甚至是严重超标,而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三)环境污染严重
传统室内装修设计中所使用的装修产品多为高分子类化学产品,回收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而我国针对室内装修材料的相关法律规定尚属空白,缺乏统一处理手段。室内材料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问题,异常严重。
(四)施工能源浪费
在传统的室内装修中,施工设备的能源浪费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机械化装修模式的普及,提高了室内装修的效率及工程进度,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但室内装修中的机械设备对能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造成了相当部分的能源损耗和浪费,不利于我国绿色环保工作的开展,同时施工设备所带来的噪音污染也是目前亟待改善的问题。
二.绿色理念的室内设计要点分析
(一)设计师思路
对于设计师而言,需要不断开拓设计思路,更新设计观念,以全新的设计角度和设计模式,将绿色理念融入到设计风格之中,达到真正的有机结合,同时对室内空间的布局,一方面要追求美观和新颖,另一方面实现绿色理念的有机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环保为出发点,对室内设计做到科学化、合理化的统一规划。
(二)最小化污染程度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对装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建筑材料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并且要采用污染少的新型绿色环保建材,搭配简洁新颖的室内装修模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同时,在装修过程中,应该使用轻型环保装修设备,减少施工过程中噪音、废气、废水和粉尘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达到真正的绿色室内装修设计。
(三)人性化设计
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如一的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整体室内环境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方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既要力求简约时尚,又必须达到协调美观,这是对现代装修设计的一次挑战,也是绿色理念下室内设计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三.绿色理念在室内设计的具体应用
绿色理念下的室内设计,需要从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材料、室内家具、建筑照明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达到绿色理念室内设计的真正目标。以下是绿色理念在室内装修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绿色理念在室内空间布局方面的应用
1)采光率的保证
设计师在进行室内空间布局设定时,需要对空间的采光、通风、室内温度等多项因素进行周全的考虑。室内空间采光率的保证,可以减少室内空间对灯光照明系统的依赖性,使室内环境更加自然,也能够对用户的心情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室内布局设定时,要尽量回避高大装修物对光线的遮挡,保证室内的采光率,对于室内玻璃的挑选方面,应该采用透光性好、吸热率高等具有良好特性的玻璃材料,有利于维持室内光线充足,使室内采光率保持合理的范围。
2)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就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对于用户的身体健康及室内温度的调节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时,要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合理运用空气动力学,使空气保证自然条件下的均匀流动,减少使用空气净化设备或空调设备,达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二)绿色理念在室内装饰材料方面的应用
室内装饰材料的好坏,对室内装修设计效果的影响也非常大。在挑选室内装饰材料时,需要注意建材的使用寿命,有害物质的含量及建材更换维护的难易程度。目前,我国建筑装修材料市场中已经拥有很多绿色环保型建材,便于人们的挑选和使用,更有利于室内装修设计工作的开展。
1)装饰材料的寿命
装饰材料使用寿命的长短,决定了装饰材料的环保能力。采用平均使用寿命越长的装饰材料,就可减少对室内装饰材料的更换频率,废用装饰材料数量也会相对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同样得到缓解,排放入环境中的装饰废物也得到了相应的控制,切断污染源头,更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2)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
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是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杀手,人们每天都会和室内建筑打交道,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要比通过其他途径的危害要高的多。因此,在选取装饰材料时,要挑选有害物质含量低的装饰建材,充分保障人体健康。
3)更换维护难易程度
室内装饰材料出现一定损坏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对相关部件的更换和维修,而相对简单的操作流程和安装工序,能够很好的起到节约资源和人力物力的目的,对绿色环保的工作实施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挑选室内装饰材料的时候,要尽量选取配套式、流水生产的装修部件,这样更有利于更换和维修,做到真正的人性化与现代化。
(三)绿色理念在能源节约方面的应用
能源节约是绿色理念的主要体现,因此,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及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加强室内采光及空气流通,能够起到很好的能源节约目标,尽量减少家用电器的使用,就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结合现代化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这些能源可以为室内照明提供一定的保障,减少人们对电能的依赖,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室内问题调节体统目前也已经收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绿色理念在室内家具方面的应用
绿色家具,是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概念而设计的产品,绿色家具中基本不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绿色家具在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之后,就可以重复使用。目前,我国绿色家具在家具市场中的占有率正在逐步扩大,这也证明了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在挑选家具时,要注意绿色环保理念的引入,注重美观新颖和价格实惠的同时,要注意对人体有无危害,当家具更新时是否能够进行回收利用,这样室内家具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危害就大大降低,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五)绿色理念在室内装饰品方面的应用
装饰品对于室内环境的整体效果营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室内设计中非常注重的一项设计元素。室内装饰品的类别繁多、风格多样,材质也趋向多样,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装饰品质量
室内装饰品的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装饰品的更新速度及频率,而损坏的装饰品废弃对于环境工作来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挑选装饰品时要注意装饰品的质量问题,不要挑选过于单薄和容易损坏的装饰部件,对于室内卫生的打扫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2)装饰品的材质
室内装饰品一般分为布艺、铁艺和玻璃制品三种,布艺装饰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特色及时间特色,铁艺装饰品现代感强烈,对整体环境的现代感营造效果好,玻璃制品能够更好表达用户的内心感受以及生活趣味,因此,在挑选时要符合用户的内心需求,这样有利于整体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展示,使室内设计更具有人性化。
(六)绿色理念在自然景观方面的应用
自然景观能够活跃人们的心情,舒缓紧张的工作气氛,愉悦人们的心情,将自然景观移入室内环境中来,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通过自然景观的引入,能够使室内环境充满生机和清新感,使人们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环境中感受到自然气息,这样,更有利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利用自然景观,能够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设计师的精心构思与设计,可以将自然界中的自然景观还原到室内环境中,如瀑布、池塘、山石、花草等具有观赏性的自然景物,这样对于整体环境的营造能够起到很大的辅助效果,同时,这样的生活工作环境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绿色理念的室内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绿色理念的室内设计是未来室内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绿色室内设计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室内环境,创造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健康、更加人性化的生活工作环境,以符合新时期人们的发展需求。但绿色室内设计目前还处在发展和探索阶段,绿色室内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很多问题还需要人们去解决。将绿色理念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更符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对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柯鹏. 必然之路:绿色室内设计[J]. 城市住宅, 2011,(04) .
[2] 王艳艳. 原木下的居舍——绿色、低碳打造新的室内设计风格[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05) .
[3] 类成琳. 室内设计低碳战略——少就是少[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2) .
[4] 李昕,樊沐佼.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界面设计[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04) .
[5] 金文娟. 室内绿色景观与低碳设计[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2) .
[6] 王堞凡. 浅析现代室内景观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0) .
[7] 韦云军. 论环保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6) .
[8] 刘芳. 低碳室内设计 让生活更美丽[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2) .
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服装和面料设计应当是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设计。服装就像是体现国家文明程度的镜子,它生动形象的反映了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两重文明,凸显大众素质水平。可见服装在倡导生态环保的主流文化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是时展的一面旗帜,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生态已悄悄进入各行各业,服装行业更是首当其冲。消费者对服装的挑选由传统的实用美观,转向于更受重视的环保健康,因此服装设计行业也需要趋向于舒适自然的风格。绿色服装开始成为吸引大众消费的卖点,未来绿色服装将引领国际贸易的潮流,成为当代服装设计的一大热点。
一、绿色服装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就是服装面料的研发和设计以生态为指导,绿色为主旋律。它主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的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设计师很早就提出了绿色设计的概念。即在不影响设计对象正常功能的前提下重点突出生态意识和以环境保护为本体的设计观念。绿色设计的特点是安全、节能和生态环保。绿色设计的主要原则是研究本企业及产品的环境对策,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避免污染,减少资源的使用或消除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再开发提升产品潜在的使用价值,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
绿色设计理念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社会普世价值观和表达载体的影响。它是对传统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并反思的结果。绿色设计包含了生态环保意识,舒适健康的着装意识,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思想。服装的绿色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变化,更重要的是对观念进行变革。绿色设计就是要在实用与美感、环保与发展之间达到一种最优的平衡。绿色服装设计会向人们呈现出极具生态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绿色服装的材料一定要是绿色环保的。选择材料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基本条件和可开发性能,还要了解材料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这是实现绿色设计的关键和前提。只有通过筛选的材料才能确保绿色产品的品质。
(二)在设计服装的初期,要充分考虑其材料的回收性、价值大小、处理方法及进行再利用的结构工艺性等。
(三)在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环境成本分析,如此才能设计出可控的最低成本的绿色服装产品。
(四)在服装制造中要保证清洁环保的生产过程,要尽力降低所有生产环节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实现绿色设计的必要条件。
(五)设计自然健康的服装效果是实现绿色设计的必要手段。设计师可以灵活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对服装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
(六)推行绿色包装理念。一般包装结构都会选用易处理、可以回收利用或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它不仅使服装产品的绿色形象更加丰满,增加市场竞争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建立绿色营销策略,提倡并引导大众绿色进行消费,充分拓展消费市场,促进绿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其中要包括产品中一切技术对策等相关数据与知识,例如服装的材料成分对环境的影响,服装在制造、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绿色服装产品的评判标准和经验教训等。
三、绿色设计的策略
(一)色彩可以对人产生从表面到深层的巨大影响力。绿色设计的色彩当然就是绿色,它是大自然的本色,能直接表现出自然的纯洁美好,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为此,在服装的色彩设计上,设计师在注重色彩配置寻求美感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营造出一种理想的生态服装色彩环境,满足人们崇尚大自然的心理需求,加强服装的个性情感作用,达到诠译时尚的目的。
(二)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保健性面料得以迅猛发展并成为纺织品开发的主要方向,这为实现绿色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主要材料选择纤维,它在生长过程中未受污染,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成品可回收再利用或在自然条件下降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具有一定保健功能。设计者可以在设计中强调材质的天然特性,发挥材质的自然魅力以避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三)保证生产过程绿色环保,严格按国际环保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首先要做到质量合格,其次在生产环节中符合绿色标准,严格控制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实现绿色设计的必要条件。服装的包装材料多种多样,在确定方案和结构时,应选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它可提升产品绿色环保的整体形象,增加市场竞争优势,废弃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绿色服装设计的特点
(一)绿色设计要从材料来源上减少废弃物,优先提倡环境保护,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二)绿色设计要综合考虑使用结束后的回收与再利用,这样有助与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三)绿色设计的产品能得以充分使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无形中保护了自然资源。
(四)绿色设计能最大程度的保护使用者的健康,贯彻用户至上的商业理念,提升品牌效益。
(五)绿色设计有效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同时解决了污染与治理的两重矛盾。
五、绿色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
(一)简约主义。现代设计中商业化倾向严重成为资源消耗过度的主要原因。要提倡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材料的浪费。在设计中倡导节约为美的观念。设计者在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力的同时,要做到最简洁,最准确,最凝练的风格。既能有效提升服饰美感,又能使产品独具一格不落俗套,用最少的成本博取最大的利益。
(二)环保主义。这种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运用上,利用废弃物作为材料来源进行创作,通过构思重新利用,既凸显出一种怀旧风格,有符合节约的先进理念。或者使用新型材料来展示设计,可重点表现服装的强烈时尚感。要以维护生态平衡为首要任务,考虑环境因素,在设计中出现了大量使用各种仿制服饰来替代真实野生材料,是设计者对环保做出的最有力的回应,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美好愿望。
(三)自然主义。自然简约,是绿色设计的新兴风格。这种设计很恰当的表达了当今社会对于自然生活的追求。其自然朴素的设计语言,通过对服装的重新塑造而生动表达出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设计者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望。
六、绿色服装设计的方法
绿色设计的围绕着服装的各方面应用与要求而展开。其前提一定是设计理念的绿色环保。设计风格可以是多元化类型丰富以表现服装的时尚感和潮流性。其次要以穿着舒适为目标,打造符合人体美学的环保服装。不过分追求新颖奇异的造型,重点表现自然形态的美感。以小见大,在细节设计上体现设计者对服装风格的把握以及自我创新和自我突破。提高服装本身的使用性和功能性。强调不同穿着的和谐感,在自由搭配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现出服装的独有特点,既给设计者保留一定的发挥才能的空间,又使消费者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这种方式体现了绿色服装不同与传统服装的自主性,也表现了人们希望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深层探求人性中最真实最纯洁的本质,从而对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影响,有利于服装的推广畅销。设计者可以不同用户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搭配,不仅有利于加强服装自身的特色,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进而表现出绿色服装对人体的健康作用。
七、结语
绿色服装设计就是要创造无污染、无公害有益人类健康的商业环境,具有清新朴素的特殊时尚感。它的诞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更深层次更多角度的理解,它必将成为主流文化,引导世界服装潮流。绿色设计所倡导的新型产业结构及全新设计理念,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符合。它是适应时展变迁的高端产品。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产品的不断探索,绿色服装设计将会更加完美,为提高服装行业的整体实力打下坚实基础,对绿色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沈雷.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初探[J].毛纺科技, 2009(2).
二、影响绿色展示设计的因素
1.主观因素
(1)多→少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索取和要求不断增加,但是资源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使得生产力和资源由正比例发展到反比例关系,这对于人类无疑是灭顶之灾。绿色展示设计的提出和应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资源的使用量“从多到少”,特别是批量生产的实物产品。例如展台,如果展示所需产品在不影响其功能性前提下减少制作原料,那大量生产的展台减少的原料将非常可观。“从多到少”是绿色展示设计的基本原则,它与“少即是多”不同,“少即是多”是通过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功能性,而“从多到少”是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减少原料的使用。
(2)由“摇篮→坟墓”到“摇篮→摇篮”
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量地焚烧矿物和砍伐树木增加了二氧化碳,造成了全球变暖;以氯氟烃为原料制造的空调、发泡剂等产品大量使用,破坏了大气臭氧层,使得紫外线辐射增加,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长影响严重,也容易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随着地球人口数量的增加,不可分解的有毒垃圾成堆等,不利于人的物质使得地球逐渐成为人类的坟墓,从摇篮到坟墓设计模式成为了现在的主流。如果在展示所需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产品最后废旧回收再利用的环节,优化资源及能源利用率,秉承绿色环保的思想,与大自然化敌为友,扭转从摇篮到坟墓局面,将会从根本上实现从摇篮到摇篮。
(3)坟墓→摇篮
对于正在使用的展示产品,可以改善其结构性及功能性,增加其生命周期,减少更换率、增加使用率是一个缓冲途径,可以让产品垃圾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处理,避免了大量堆积的尴尬。从摇篮到摇篮一直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完美的良性循环方式,但是现阶段已经不能从摇篮出发,要将现有对资源的滥用遏止,将坟墓的现状扭转到摇篮的开始,这对展示设计师的道德回归与责任感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和挑战。
2.客观因素
(1)提高生产力
提高生产力一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核心,对绿色展示设计而言,高生产力能够开发出更多节能环保的自然资源及人工可替代资源,同时还能提高结构的巧妙性,形成易拼接易拆解的产品,为产品回收再利用阶段的物理分解奠定了基础;最后在产品的回收阶段,强大的分解技术能最大化降低无法回收的废弃物,减少环境的分解压力。迄今为止,部分低碳环保的成本还处于较高的状态,受限于技术尖端性和稀有性,但只要坚持绿色科技、绿色生活的原则和方向,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树立绿色设计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将绿色生活普及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带来绿色科技的革新。
(2)尊重大自然
“与自然为友”一直是人类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人类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总是偏向从最糟糕的情况出发,不由自主的将自然视为人类的对立面,以强者的姿态自居,驾驭和主导自然,但当代不断的自然灾害证明,自然界因为人为的破坏,生物链早已千疮百孔。遵循自然规律,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利用自然原始动植物的特质为人类创造便利,对自然和人类都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三、绿色展示设计策划与组织
绿色展示设计分为实体为主、虚体为主及实虚结合三种表达方式及影响绿色展示设计的主、客观因素,将展示类型和绿色展示类型及影响因素相结合,先确定绿色展示主题,然后明确展示目的,再基于展示目的规划展示形式,后续则是按照规划进行布展及展示结束后的撤展,撤展后还要考虑展示资源的回收利用因素。展示设计和其他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类似,设计师们都要强调展示设计的故事性,让观众沉浸在拟定的故事环境中,展示从主题到展物及各种细节都为这个故事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和空间的结构都在诠释同一个主题。
富士通的绿色节能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该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提高IT基础设施的能效来降低电力成本和环境负担,进而减少客户以及整个社会的环境影响。富士通已研发出优化其托管IT设施能效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其遍布日本全国的50个数据中心所积累的专业节能知识和经验,从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帮助客户规划、设计、部署和运行。有效地帮助客户实现机房和数据中心设施的优化。
2 室内环境“绿色设计”的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由早期喜欢烦琐复杂的装饰转为欣赏简洁明快的风格。在现有自然资源逐渐匮乏的情况下,在设计中要争取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节制地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设计中最重要一点就是:绿色设计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要遵守科学、实用、节约、回归自然、建立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
在室内设计中要强调自然色彩和自然材质的应用,让居住者可以放松紧张的工作状态,在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的室内环境中,使其感知自然,回归自然,与绿色自然环境同在,实现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中我们可看出室内“绿色设计”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实施
绿色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争取对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节制地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寻求创造出适宜于人类生存空间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设计途径和方法。绿色设计的设计宗旨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居住者感知自然,回归自然,最终实现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1 绿色装饰材料的选择
“绿色装饰材料”是指在满足设计的一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以环境保护为宗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按“绿色”的要求,室内设计选材上应充分注重建材的原生态,选择无毒无害、防火防尘、防蛀防污染、可降解的建材,加大室内空间设计中自然要素的比重,使室内装饰更贴近自然。世界各地使用生态材料的建筑及建筑室内空间不胜枚举,如印尼巴厘岛的一个学校,主要建筑材料为当地盛产的竹子,使用竹子作为主要的建材,体现出设计师对绿色装饰材料的钟爱和永续生存的设计理念。
室内空间的装饰要尽量简化,不要重复装修。室内空间装修单纯靠装饰材料的堆积是不能够体现出空间的品位与特色,所以在选择装饰材料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特点,根据使用功能进行选择。如家庭装修中墙体涂料要尽量选择环保乳胶漆,像多乐士二代净味五合一,特别采用创新环保净味配方;多乐士金装全效,具有高效覆盖细微裂纹、耐擦洗等功能,令产品更环保,气味更清新。另外,喜欢墙面装饰复杂的房主,可使用能拆卸、清洗的耐用墙布,从而避免含有化学成分、有毒复合胶漆对环境的影响。
家居室内装饰材料的主要材料——地板,是需要慎重考虑的,由于装饰面积大,质量差的地板甲醛含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选用时以环保为主,环保复合实木地板其硬度、强度、耐磨度、抗变形、阻燃、防水等指标虽然均超过原木地板,与实木地板相比有许多缺欠,但比较经济实惠。
装饰板材要选择环保无毒,国家认定企业的产品。目前,环保材料不仅局限于装修主材中,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装饰材料的需要和追求,企业也不断新开发出新型绿色环保石材、瓷砖,黏结剂、填缝剂、地板胶、免钉胶等,国家环保部门也严格规范使用绿色环保装饰材料产品标识的监管工作。
3.2 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中的陈设
室内陈设是指对室内空间中的各种物品进行陈列与摆设,包括功能性为主的陈设的家具装饰和灯具装饰,还有观赏性的装饰陈设,另外织物、日用品、工艺品、纪念品及个人收藏品、观赏性动植物也属于陈列品范围。室内陈设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起到两个功能作用,一是实用功能,如家具、灯饰、床饰、窗饰等,二是起室内美化作用,如花木、特色挂物等,花木同时起到净化室内空气作用。由于花木本身带有天然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所以作为装饰性的陈设,它比其他任何陈设更具生命力和魅力。植物的陈设不仅是绿色生机的象征,也是自然环保元素在室内应用的常见手法。
家具的绿色设计也是环保的主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对“绿色家具”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和衡量标准。所谓绿色家具应是“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即“五绿”技术的综合体现。在家具材料选用上,遵循材料利用绿色化的3R或4R(减量利用reduce、重复利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再生资源利用re-grow)原则,实现家具用材的天然化、绿色化、环保化。绿色家具主要类型有:原木家具、科技木家具、高纤板家具、纸家具系列;不含损害人体的有毒成分,未经漂染的牛、羊、猪等皮张制作的家具;以藤、竹等天然材料制作的椅、沙发、茶几等家具;以不锈钢、玻璃、钛金属板等材料制作的家具。
Abstract: Green quota will bring into play when government allocates the environment resources with payment under constraint. Since Green quota has the characters of public goods, the initial allocation is to configure the whole social welfare among rational economic units in fact. So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should consider both compensatory cost which is inter-generation and transaction cost which is intra-generation, then implement “price-mark and quantity-limit” pattern and pricing mechanism which shows marginal pollution damage on the basis of the area difference.
Key words: Green quota,initial allocation,initial pricing,case of sewage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28-05
绿色配额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其作用核心是将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可交易商品,利用市场机制对其定价,并促使交易主体充分表露偏好,最终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由于绿色配额交易客体自身的稀缺性和公共品属性,倘若单纯通过供求关系来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定价将会导致价格失灵,或者在“公地悲剧”的作用下配额毫无价值,或者在微观主体囤积居奇的行为下价格暴涨。因此,绿色配额的有效作用首先要实现在政府主导和干预下的、基于环境产权的初始分配和定价。
一、文献述评
绿色配额的思想雏形源于排污权交易(J.H.Dales,1968),是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方式深化和领域扩展。初始分配作为绿色配额由公共权力变为与微观主体行为紧密相关的私有权力的途径和渠道,对于其有效发挥价格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已有很多学者对绿色配额的初始分配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主要包括五种模式:平等人均权利模型、GDP排放强度分配模型、自然债务模型、基于文化观点的分配模型和能源需求模型。其中,平等人均权利模型和GDP排放强度分配模型较为普遍。前者提倡公平性,注重人类生存、发展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而后者更强调效益原则,旨在有限的环境排放空间下尽可能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与分配方式相配合,由于环境价值难以准确量化,配额定价主要以免费(零定价)和拍卖来实现,而且基于公平的原则,拍卖方式由于具有循环优势和可行性(Cramton,Kerr,2002;Parry,2003), 政府能把拍卖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削减扭曲要素市场的税率,具有双重利益的性质(Nordhaus,1993;Summers,1991),更易推行。
我国自1989年开始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目前已有12个省申请并开展排污交易试点,京津沪三地也先后成立了排污权交易所,这一新兴交易行为正处于逐步完善和规范过程中。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平台上就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与价格设计取得了一些结合中国国情的成果,例如施圣炜(2005)认为可以在初始分配中引入期权机制,克服拍卖条件下厂商付费的抗拒心理以及对资金时间价值损失的担忧,不存在人为干涉的可能性; 毕军(2007)认为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建立在环境资源恢复成本基础上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可以使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真正体现资源的价值;刘瑾(2008)基于交易成本最小的考虑,认为排污权证券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公平要求,并提出了“认购权证―许可确权―自由交易”的排污权初始分配和交易设计思路。 尽管以上成果在设计思路上均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用来指导实践。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的绿色配额起步较晚,对其全面认识、认可并在实践中遵守、执行尚需时日;另一方面,现有的初始分配和定价设计多是一种静态、基于点源治理的模式,无法将环境污染的代际价值以及同代间的外部影响内化为配额价格,一旦发生污染源的转移,配额价格将失去激励约束作用,配额将成为一种对遵纪守法者的惩罚。因此,中国的绿色配额初始分配和定价基本还处于不受环境容量限制、仅在供需双方简单协商基础上象征性定价的阶段,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探究现行分配模式弊端,设计能综合考虑代际间动态福利和同代间地区差异的初始分配模式和定价机制,有助于促进中国绿色配额的发展,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进程。
二、现行初始分配模式评价及最优模式选择
(一)现行初始分配模式评价
绿色配额的初始分配是配额交易的起点和基础,涉及到个体单位的经济利益,并影响环境容量资源的配置效率。由于政府部门难以获得准确的配额供求信息,单纯采用政府定价出售的方式容易扭曲市场价格,所以目前各个国家内部配额的初始分配方案主要实行免费分配和拍卖出售。免费分配中常用的标准有三种:一是依据企业的历史标准分配,包括祖父制(基于历史消耗量或排放量)和基准制(基于历史产量);二是基于当前产量和单位产量能耗或排放标准进行分配;三是基于预测的最优排放物削减量的结果核定的成本效率进行分配。拍卖出售中大体可以分为四种:英国式的拍卖、荷兰式的拍卖、封标一级价格拍卖和封标二级价格拍卖。
尽管免费分配和拍卖出售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初始分配绿色配额时的现实做法,但其直接负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配额的激励作用。在免费分配方式中,配额价格始终为零,企业只是在获得配额的数量上存在差别。作为理性个体,势必尽可能争取多获得无偿的配额,从而造成免费供应体制下的供求失衡,诱发企业开展寻租行为,滋生政府腐败,造成企业分配不公平。同时,零定价使价格与价值严重脱节,企业不付出任何代价就从国家得到了未来可以通过交易获利的补贴,对企业而言只有收益没有损失,从而不能很好地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配额的“限外奖正”优势难以发挥;而且免费分配方式的零定价不能为配额的二次交易提供定价基础和参考。 而在拍卖方式下,尽管价格基本上可以体现投标者的实际需求和治污成本,但拍卖中竞价与加价的过程可能会使交易主体的费用增加,交易主体会把增加的费用成本计入产品价格,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另外,现在较为流行的拍卖大都由投标方投标暗拍,不同企业之间的报价动机相差较大,从而造成高低差异明显,报价缺乏可比性,严重损害市场上配额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的联动性,这不利于配额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稳定与可参考。
(二)最优模式选择及定价机制设计
基于上述对免费和拍卖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基于市场经济平等公平和等价的原则,绿色配额的初始分配需要有偿配置。这不仅有助于环境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有效刺激企业改进技术、合理用能、减少污染,还可以为政府获取改善和治理环境的基础费用。二是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配额数量的有限性,通常按照环境容量制定的配额数量会远远小于现有企业的用能和污染需求量。考虑到环境资源商品化后也带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不能允许配额的价格按照实际供求来决定,因此为避免单纯供求关系反映下导致的价格暴涨和数量缺乏,政府管制必不可缺,在政府统筹下实行限价和限量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维持配额市场秩序的必然。综合两种考虑,把限价与限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绿色配额在政府管制和市场调节双重作用下的标价限量初次配售模式①。
由于初始价格必须能够准确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因此标价限量模式的定价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考虑到环境消耗的代际性,应采用动态的思想测定环境容量,进而量化资源的稀缺价值;二是按照交易成本理论,现实中的配额交易往往由于各个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社会观念、思想开放等方面的差异②,存在达到均衡前的信息搜寻、产业试点、关系疏通等交易成本,如果单纯按照配额价格等于边际环境损失来统一定价,考虑到环境消耗在同代间的流动性,会由于引发产业转移而使配额价格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机制失效。因此有效的配额价格应是以边际环境损害为基础,以体现地区差异的交易成本为依据进行调整的最终价格。考虑到由于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均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因此,对两项系数的量化需要拆分成各种因子,而且考虑到各个因子对同一系统的影响效应不同,必须对各个具体因子赋予其相应的权重系数。同时为解决各因子的量纲差异,要对各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按照上述思路,建立在动态福利和地区差异基础上的标价限量方式的定价模型如公式(1)所示,其中,为边际治污成本,为边际污染收益, 为j行业污染物平均处理成本,为区域内所有行业的污染物平均处理成本,为边域内衡量i地区差异的各指标评分值,为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m为评价指标的项数,d为地区数量。这一定价方式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量化资源外部性成本,再分配至微观个体身上,具有兼顾社会和个体利益的双重公平性,也实现了由政府的配额交易变成企业(包括个人)间的市场交易的过程。
三、配额初始分配定价模式应用――污水排放案例
按照公式(1)的定价思路,以污水排放配额为例,下面测算山东省17个地市污水排放配额的初始分配价格。
(一)全国污水排放配额平均价格测算
由于省份之间污染源转移门槛较高,因此省际配额价格差异主要基于省份间的环境状况不同,一般而言,环境质量好,减排任务轻的配额价格相对较低,反之则较高;相比较,省内城市之间的污染源转移比较容易,因此市际配额价格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地区环境状况的差异,也要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差异体现出来,从而将其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真正衡量环境价值,使得配额价格能够在各地区间达到均衡,尽可能规避污染源转移带来的价格机制失效。
基于上述考虑,为简化分析,假设一单位配额对应一单位污染物,那么配额的价格就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单位治污量的成本。根据《未来15年中国经济与环境发展趋势分析》的预测结果,2006―2010年中国在畜牧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废水治理费用为5519亿元(包含投资和运行费),年均1103.8亿元。同期中国在畜牧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废水处理量年均约为767万吨,计算出全国污水排放配额的平均价格为14391元/吨。
(二)各省污水排放配额平均价格测算
由于各省的环境状况存在差异,对污水配额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存在差别,因此需要计算各省标准系数。依据《2002年度国家环境安全评估报告》中我国有完整数据统计的29个省份的水环境安全综合评估分值,首先,由于环境质量与配额价格成反向关系,因此采用,表示与配额价格正向相关的水环境系数;其次,为消除偏离程度的影响,对水环境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各省的标准系数
。根据计算的结果,山东省污水排放配额的平均基础价格为18500.03元/吨。
(三)山东省17地市污水排放配额价格测算
1. 17个地市地区差异调整系数的测算。出于限制流动性、发挥价格机制作用的考虑,需要在配额价格中体现由于地区差异导致的成本―收益缺口,从而最大限度规避污染源转移。一般而言,社会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以及环境容量越小,说明环境资源越稀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高,相应的配额价格也应该越高。根据上述分析,采用十四项指标,其中总人口数(X1)、就业率(X2)、教育程度(X3)代表社会发展程度,地区生产总值(X4)、工业产值(X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6)、固定资产投资(X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X8)、社会消费品总额(X9)、产值利税率(X10)和费用利润率(X11)等代表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量(X12)、水污染强度(X13)、二氧化硫污染强度(X14)代表环境状况,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三大方面综合衡量地区差异程度,测算地区差异调整系数。下文中数据均来源于1993―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为消除时间趋势的影响,对上述总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用BXn表示),并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考察所有变量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分析,除就业率和产值利税率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较低外,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较高,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剔除掉就业率和产值利税率后的十二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值大于1为选择标准,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的初始分析结果。
由此可见,从十二项变量中可以提取出两个因子,其中第一个因子可以解释所有变量61.229%的信息量,而两个因子可以解释原有12个变量94.874%的信息量。为了对主因子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方差最大法实行平均正交旋转后,得到表2的结果,其中有九个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而另外三个变量在第二个因子上表现较为明显。然后计算提取出的两因子的协方差矩阵,结果显示,两因子的相关系数为7.348E-16,明显没有线性相关性,该过程实现了因子分析的设计目标。
为了准确测量各变量在影响地区差异中的权重系数,这里采用回归法估计两因子的得分系数,计量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此,可以写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AC1=-0.497X11+0.342BX1+0.163BX4+0.168BX5+0.188
BX6+0.042BX7+0.152BX8+0.2BX9-0.001BX12-0.216BX13+0.2
72BX14-0.092X3
FAC2=0.815X11-0.331BX1-0.07BX4-0.077BX5-0.105BX6
+0.099X7-0.054BX8-0.122BX9-0.156BX12+0.447BX13-0.233B
X14+0.275X3
按照上述因子得分函数,首先计算1993―2006年各因子,然后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和污水处理成本标准化后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上述各项指标通过了检验,可以得到回归方程:C=3.3+1.176FAC1-0.621FAC2,从该方程中,可以发现第一个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使治理废水的投资增加40.328亿元,而第二个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却使治理废水的投资减少21.296亿元。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基于全省废水处理成本估算的地区指标影响配额初始定价的权重值。具体到17个地市而言,地区调整系数会因指标的差异得分不同。首先计算山东省17个地市的各项指标评分值,如表5所示;其次选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各指标总得分,即 ;最后用各指标的总得分除以所有指标得分平均值,得到最终地区调整系数,公式为
。
2. 17个地市污水排放初始配额的定价。根据初始定价模型,可以计算得到山东17个地市污水配额的初始价格,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配额价格会随地方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最高为青岛24753元/吨,最低为聊城11470元/吨。这样,即使存在逃避价格的污染源转移行为,也不会在省内地区间获得额外收益,从而降低价格失灵的程度,有效发挥配额的“限外奖正”作用。
四、结论
绿色配额需求层次的划分决定了初始分配和定价既要满足基本需求,又要为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提供正确合理的价格基础,从而围绕“价格反映资源价值和揭示经济主体排污偏好”,形成对节能减排的正向激励。初始分配和定价需要以环境容量的量化为前提,因此政府的统筹作用不可忽视,而区域的差异程度也异常重要。鉴于此,初始分配和定价不适于采用免费分配和拍卖方式,前者无法体现区域差异,而后者忽略了政府对环境价值的核定作用,纯市场化的定价削弱了配额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的联动性,不利于配额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稳定与可参考。因此,建立在动态福利和地区差异基础上的标价限量方式是最优的选择。一方面,在全社会范围内量化资源外部性成本,再分配至微观个体身上,具有兼顾社会和个体利益的双重公平性,也实现了由政府的配额交易变成企业(包括个人)间的市场交易的过程;另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边际成本难以量化的问题,使配额的定价更具操作的灵活性和调整的准确性。本文在标价限量模式下融入地区差异系数,测算出山东省17个地市的污水排放配额初始价格,价格区间为[11470,24753]元/吨。该价格不同程度略高于目前已有试点中简单通过供需双方协商议定的配额价格。究其原因,目前试点的价格未能完全体现污水治理中设备投资和运行的费用,也未能包含面源污染的影响,因此产生了定价较低不足以约束排污行为的结果,节能减排的效果距离预期水平尚存在差距。因此,下一步应着重完善绿色配额初始定价的完整性,监督初始分配程序和结果的公正,从而有效发挥绿色配额对微观主体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
注:
①最早提出该概念的是王晓敏,参见“排污权的初次配置方式及其价格问题研究”,《生态经济》,2006.2。
②由于设备年龄、技术水平、地域、燃料使用等差异,不同排放源的减排边际成本差异很大,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调查,不同地区的减排边际成本差别达到30―50%,不同行业的边际减排成本也相差40%。
参考文献:
[1]Dales J H. Pol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s[M],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8.
[2]Nordhaus WilliamD.,Optimal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s and tax policy in the“DICE Mode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p313-317.
[3]Summers Lawrence H.,The case for corrective taxation[J], National Tax Journal,1991,(44):p289-292.
[4]Catherine kling,Jinhua Zhao, On the long-run of auctioned vs free Permits[J],Economics letters,2000,(69):p235-238.
[5]潘家华.省略china.省略/source/ea/ea20
02111402.htm.
[6]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论坛(第三期)暨中挪“公平、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国际研讨会议纪要[C/OL],省略.cn/chinese/keyanhuodong/wenzhang/zhongn
uohuiyi.htm.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Green Design Strategies of College Architecture
Building Design Practice Lesson
WEI Xiao, CUI Lul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the global green building professionals thought university training. The impact of green building trends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green building professional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should be timely relative to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adjustments and reforms. Architectural practice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core main course; you can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verall green concept layout, graphic design, facade and design,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aspects.
Key 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colleg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building design practice lesson
1 绿色建筑思潮的兴起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按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并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和完善所形成的人为物质环境。它是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场所。建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生活和行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些环境和发展的问题。比如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气候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对人们的发展产生了大的威胁。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界应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发达国家被不断实践与推广。
2 绿色建筑思潮给高校建筑学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特别关注建筑的“环境”属性,它强调利用一切可行措施来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不局限于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是一种更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概念。
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绿色建筑的兴起是绿色设计观念在建筑学领域的体现,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保证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要求的同时,优先考虑建筑物的环境属性,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二是设计时所考虑的时间跨度大,涉及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建筑的前期策划、设计概念形成、建造施工、建筑物使用直至建筑物报废后对废弃物的处置的全寿命周期环节。
3 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设计的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等。它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图1本文旨在从建筑设计实践课的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去探索高校建筑学专业基于绿色建筑思潮下的教学调整和应对策略。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主干实践类课程。作为生产实践类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了解不同类型建筑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初步掌握各类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处理各种流线的关系,学习建筑体型处理技巧和方案设计的表现方法。指导教师在进行设计指导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调,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之中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并逐步掌握绿色设计的技术与手段。
图1 传统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课程构架
3.1 建筑的选址与布局
建筑应选址在远离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的地方,并应考虑使城市在现有的区域以内沿着已有的运输线路集中发展,以此增加公共交通的利用率。通过多功能建筑的开发和保持开发密度来减少土地使用中的分隔状态。为了达到节地的目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旧建筑改造、城镇废弃地的利用等手段。在城镇中修建绿地以改善城市的微气候,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在开阔地带栽种密集的防护林以保护城市边缘不受不利气候条件的侵蚀。因此,在制定设计任务书的时候,指导教师就应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根据不同课程设计题目的训练目标,合理地选择基地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包括所有场地、场所、场景的特征。
规划布局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应指导学生从分析气候条件出发,将规划设计与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采暖地区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等自然能采暖,减少热损失;使炎热地区建筑夏季最大限度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条件防热。在平面布局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片面追求构图与形式,指导教师应提醒他们综合考虑建筑布局、建筑朝向与间距、建筑采光与通风等因素。
3.2 平面设计与形体组合
建筑平面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通过墙壁、屋顶和地板最大限度的共享,减少建筑结构的热量损失。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平面组合应充分体现当地气候特点,炎热地区建筑平面宜舒展开敞以利于加大通风量;采暖地区平面应集中布置,以减少外墙面积有利于节约采暖能耗。许多学生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感,可能会处理很多凹凸进退转折分割的体形,造成建筑外墙表面积增加,建筑传热耗热量增大。这一过程中,老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造型与节能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造型的美观与创意,又要考虑建筑的节能需求。
设计中建筑的进深不要太大,必要时增设天井,并利用天井来促进以烟囱效应为基础的自然通风。栽种植物来改善建筑四周的微气候。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去理解,天井、空中花园、绿化带等元素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需求,而更是承载了一定的技术功能。
3.3 立面设计与材料的选用
在立面与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常因缺乏对窗地比、建筑遮阳、外门窗节能等概念的理解,为了追求建筑的纯净感、轻盈感、通透感,过度地选择玻璃幕墙作为外墙材料。指导教师应给他们补充这些相关方面的材料与构造知识,有助于他们利用开窗形式、幕墙形式、遮阳构件等技术手段,找到进行立面和造型设计的有效方法。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外墙保温层、外墙材料构造方式等因素可能会对立面造型带来的影响。
3.4 材料与能源
虽然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最后图纸深度通常只要求达到方案深度,但老师亦可在设计过程之中,指导学生综合考虑材料与能源的选择。因为材料与能源的选择一定程度要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形式与造型。设计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清洁的太阳能和风能。不论结构材料或表皮装饰材料,应选用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选用能够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材料,即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材料。因地理位置因素,我校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就地取材采用地方材料,如重庆地区常见的砾石、条石、鹅卵石等进行立面设计的创作与探索。
4 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课题,从人类凿穴为居开始,人类的修建行为与自然环境就一直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的博弈状态。合理地改造自然环境是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肆意地开发与掠夺必定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为全人类的发展带来隐患。绿色建筑不是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是无论决策者、投资者、设计者、使用者都应该树立与提高的价值观与伦理观。培养绿色建筑人才迫在眉睫,及时修订与调整高校建筑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亦可成为对此全球思潮的回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