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师德师风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风险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风险不仅来源于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也来自我们作为集体或个人做出的每个决定、每种选择以及每次行动。从贝克定义的风险理论中更能理解本文所研究的内容,贝克从生态环境与技术的关系切入,把风险首先定义为技术对环境产生的威胁,然后不断扩大概念的使用范围,使之与反思的现在性理论联系在一起,从而抽象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以揭示工业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他认为风险是“一种应对现代化本身诱致和带来灾难与不安全的系统方法”。总之,贝克与道格拉斯、卢曼等人一样,把风险视为一种认知,但承认其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就理工科教育而言,“人文教育”就是在教育中使“人文与科技相融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剑桥学者阿什比(Eric Ashby)爵士即已针对当时大学普遍存在的文化壁垒提出技术人文主义,即以技术为核心来发展技术人文科学。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引入人文教育,如何实现人文与科技相融合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原因在于,理工科大学为之服务的整个社会环境在快速变化;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向全球化发展,工业所面临和导致的各种问题在不断加剧;科技的应用开始在日益宽广的范围、日趋短暂的时间内对全球人类产生影响。事实上,正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缺乏对价值的判断,以及现代社会中相当多的专业人士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不关注长远的、广泛的社会价值,才导致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大量出现。毋庸置疑,从事科技和工程活动的人越来越需要以艺术的、人道的方式来处理专业问题。
二、我国理工大学人文教育的状况
(一)现实社会的直接影响导致人文教育的弱化
理工科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理工科大学培养的人才在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所占比重很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理工科大学培养出的学生明显带有“工业化”和“经济主义”的色彩,这种色彩不仅在我国,世界范围内表现的更为突出。理工科追求工业化经济利益填充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空隙,工业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还有战争、人类心理疾病、信仰缺失等等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严重。当然,这些问题不能归咎于理工科大学人为素质的缺失导致的;但是,转变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范式对缓解相应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相当于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提前规避今后的风险。
(二)理论层面的“大工程教育”与现实 “人文教育”的偏差
虽然M IT的领导者在1990年即从大系统的角度明确提出“大工程教育”的理念。中国理工科大学教育也在从“重视工程科学理论的分科教育”向“更多地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的教育”转变。但是具体到课程领域,人文知识和理工科知识等跨学科相关课程还没有确实落实。中国理工科大学在人文教育中忽略传统文化,习惯注重借鉴国外的模式,但所产生的效果与教育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从2007年全球大学排名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理工科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人文素质远远落后于教育发达国家,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依然是当前中国理工科大学的紧迫课题。
(三)重视人文教育,缺失实施机制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集权式教育,文理分科根深蒂固,课程改革虽然也提倡“综合素质教育”,但主要依据还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性指令,这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大学很少有针对大学自身个性化自主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原创性改革,课程改革多止于对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的借鉴与移植。值得反思的是,在借鉴和移植过程中,大学领导者往往容易忽略对国外模式背后的理念精髓进行深入理解,更少注重将其理念与自身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融汇并运用于改革实践。这样的借鉴和移植只能算是机械地照搬照套,无助于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改革的成功,缺乏独立的科技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实施机制。
三、正视风险,转变教育范式
(一)转变视角,深刻理解和谐社会内涵
先进的理念应该尽快融汇到理工科教育理论中。在理工科“人文教育”的视角下,和谐社会的外延就是否定科学技术是万能的理论。理工科大学要倡导对科技问题和人文社会问题的合理价值判断,要充分尊重和适当倾向人文、社会、艺术等学科的发展。并引入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让教师和学生以具有独创性、发散性、模糊性的人文思维活动,以开放、分析、探讨的方式(而非封闭、灌输的方式)提出并研究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紧密相关的文化、艺术、宗教、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法律、历史等问题。在课程设置中把科学技术知识的传递与对人文社会价值的追求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为理工科学生提供有关个人、社会以及文化的广阔视野,使他们获得正确的审美和伦理准则,学会在工程活动中进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并完成价值实现。
(二)落实具体措施
许多理工科院校采取的措施大同小异,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理工科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给子一定的重视。在继续发展自然科学方而的优势学科时,也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因为只有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能为规避风险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建设适应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影响学生心理世界的重要人物。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推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介,首先要有文理兼备的教师队伍,所以要培养理工科教师人文素质,学校要形成浓厚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介的学术氛围,这也是规避风险的决定性因素。
1、召开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通过典型带动全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评选区级示范性家长学校;评选优秀家长学校校长、优秀家长学校教师及优秀学员。
2、召开家长学校教育课题研究研讨会;评选优秀家长学校教育论文;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家长学校教育研究课题;首批立项的家长学校教育课题形成中期研究实验报告。
3、加强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举办家长学校教师培训班,积极引导各学校研究开发家长学校校本教材,使家长学校教育更贴近家长、取得更大实效。
二、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内敛工程”建设,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正师表、践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学师德模范事迹、演讲比赛、师德报告会、对照先进找差距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职工的师德水平。
1、与区总工会联合举办“争创工人先锋号,争当师德建设标兵”活动,以争创工人先锋号为载体,以争当师德建设标兵为主要内容,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目标,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凝聚力的优秀教育团队和品德高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2、继续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月”,省教育工会已将每年9月份定为全省“师德建设活动月”,按照省市教育工会要求,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师德建设活动。
3、几项具体做法,制定区《教师公约》、《教师承诺书》、《师德评价考核方案》,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促进师德、师风、校风向更好方向转变,切实解决有偿家教、以教谋私、体罚学生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校形象,推进全区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
4、评选全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1、建立健全区直各学校、处镇教委办工会组织,完善工会各项制度。
2、加强学校教代会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教代会作用,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努力保障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理念,强化师德素养,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进学校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完善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次全方位的师德评议机制,引导全体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现我校提出的以师德提升人格魅力,提升育人水平的目标,在全校教职工中形成“诚信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使我校教师成为执行公民道德的楷模。
三、主要措施:
1、健全师德教育、考核领导小组。建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各部门中层干部、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师德教育考核领导小组,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小组”,对教师师德进行全方位考核,搭建学校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家长、学生对我校教师师德的意见、建议,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还将通过家访、电话询访、家长会、学生家长问卷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及时检查学校教职工的师德表现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推进师德教育的全面开展。
2、搞好动员,加强教职工学习。“教师节”期间开好师德教育活动,引领教师学习《市教育系统二十条禁令》和《关于对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的八条处罚规定》,强化师德观念。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颁布的《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新课改的理论;政治、法律学习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认真对照检查,把学习成果自觉纳入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要记好学习笔记,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成长,随时做好迎检准备。学校今年将向全校教师征集师德教育论文,以此来强化教师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意识。
3、开展主题活动,助推师德教育取得成效。开展以“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每个教职工要在岗位上亮出精彩,党员要争创“党员示范岗”,教师要争创“教师先锋号”,每个教研组、年级组要团结协作,争创“教育服务品牌”。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捷径。
1、师讯快车,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
“师讯快车”,是我校教师外出学习反思材料的共享园地,精华与大家一起分享,困惑与大家一起探讨,不仅促使外出学习的教师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每一次活动,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全体教师架构了一个放眼看外界的窗口,促进整体提高。
2、网上家园,校本培训的崭新平台
网上家园的开放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我们的网上家园主要由管理平台、前沿理论、课堂教学、随笔专栏、案例研究、谈天说地等六大板块组成。自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帖子总数超过3000个,家园成为教师网上学习社区,互动、平等的人际氛围逐渐形成,合作、交流的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3、专题学习,完善校本培训内容
根据学校主课题的需要,广泛宣传多元智能理论(特别是课题组成员更要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组织好所带班级学生学习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以板报、校报、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老师学习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了解相关理论,使老师将有关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的智能强项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二、加强课题研究,强化学校教科研规范度
本学期我校开展这两方面的课题研究:一是学校根据三童主课题的理念以及现有成果,积极实施杭州市立项课题《小学生多维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与浙江省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下小学生多维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二是组织好20xx年度32个富阳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以及前几年立项还尚未结题的课题研究。
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五个“一”活动:
1、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3、填写“课题研究记录卡”,及时记录好实验中的成败得失。
4、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实验课。
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校赵晓云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杜敏姣老师的《精心设计多维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撰写的论文获得杭州市第18届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在富阳市第16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组织活动中,我们共收到论文篇,其中专题论文篇,综合论文篇,课题论文篇,案例研究篇,教科室及时市级以上各类征文信息,迅速反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论文进行修改、筛选,把好质量关。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沟通学校教科研主渠道
1、多层面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年教师风采课、年级互听互评课和领导随时推门听课。通过听课研究、自我反思等举措,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2、全面铺开,全员参与,促进整体成长
20xx年11月,我校承担了富阳市小学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研究课中语文9节,数学5节,音乐、品德与生活、美术、体育、科学、英语各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5节,涉及所有新课程以及所有承担新课程的教师,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四、构建校本课程,为学校教科研注入新鲜活力
新课改给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很广阔的园地,教师不能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应具有课程意识,要求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做教材的生发者、创造者。校本课程的建设为教师提升自我价值提供了契机。本学期我们在使用已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新开发了《自主阅读考级手册》,使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能力,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
五、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教科研顺利展开
1、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研修,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自身教师的专业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不断学习课程标准,提高个人专业素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3、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三、研修内容
1、认真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写好个人读后感。
2、学习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3、课前精心备课,认真上好课,课后及时进行小结、反思。
4、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写好教学设计。
5、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6、认真参加“教研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在培训学习中所得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7、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
8、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及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技巧等,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不放松,勤学多记。
2、坚持备好课、上好课。
3、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做“学习型”教师。
4、积极参加网络教研,高标准严要求完善自我。
5、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6、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决不松懈。
通过此次校本研修,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重新认识,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范文二: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校本培训对于教师意义深远。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为了深入落实学校的校本培训目标,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文件,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切实提高自身师德师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断与同事交流讨论,切实从思想上对师德师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相当重要。我将不断发挥个人优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材的研磨上和专业的发展规划上,紧紧围绕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这个主题,上优质有效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学和所教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实际化的课堂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能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和一系列教学课件。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多,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校本培训中,我将积极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同事沟通交流,学会缓解压力,调适心理。
总之,在校本培训中,我将会努力学习参与,使自己能力尽快适应学校工作,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范文三: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二十一世纪是学习的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是当今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为了顺应我校的培训目的,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学意识和科研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教育创新能力的班主任,特制定本年度计划如下:
今天,教育面临很多问题,正处在转型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时机,力争提高与发展自己。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教育教学实践,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
一、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
1、确立学科为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4、通过培训,更新师德观念,调整师德行为,熟悉教材知识体系,更新学科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二、具体做法和设想
1、教师角色正确定位。明确教师角色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引领者,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填充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健康心理,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是在流水线上制造产品,我们在培养快乐的人,在帮助造就成功的人生。
2、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开放的视觉,看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工作几年来,满足于辛苦教书,少有的积累已几近掏空,给自己充电迫在眉睫。多读书,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是必经之路。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校已下大力量,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师们购买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征订了教学杂志,同时鼓励教师自己选书,学校报销。自己争取每周读一本教育方面的论著,做好读书笔记。并配合学校开展的读书论坛活动,谈体会,谈心得,谈收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期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3、关注自我反思。继续坚持做好教学反思,每天填好反思记录本。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那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有意义,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一节课的课堂实录。教师录下自己满意的课堂,根据自己的课堂实录找不足,找差距,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
5、网络也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大平台,利用自己的百度、新浪教育等博客,上网浏览教育教学的新动态,搜集最近消息,结识广多的优秀教师,吸取他们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拓展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帮助和指导。
【范文四: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一、个人培训目标与要求:
1、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尝试,努力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并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保证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学业水平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把新的技术应用于信息技术课中,开阔学生眼界。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二、个人培训的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身教学的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找到不同阶段学生的优点和兴趣点,挖掘更多的学生作为带头人。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平时多阅读优秀的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他们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多观察、多总结,从学生实际来总结提高,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型教师。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生源质量今非昔比,为了使学生达到规定的毕业标准,教师殚精竭虑,付出辛勤劳动,但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随之降低。同时,社会功利性观念越来越重,导致师生关系日渐淡薄,容易导致教师心理枯竭感的产生,进而淡化师德修养。
高职院校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国家等各方面加以配合。笔者认为其中很关键的因素是学校要因时因地采取有效师德教育措施,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教学业绩和专业成长,加深职业幸福感的体验,进一步提升师德境界,实现教育质量的最优化。
一、进德修业,提高素质,自我完善
实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学理念装备的、能胜任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换角色,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时展。
(一)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行为
首先,学校可以引导全体教师成为业务上的带头人,坚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培养理念,带领教师孜孜不倦学习,认认真真钻研,兢兢业业实践。同时,学院还可以借“师德建设活动年”“作风建设年”为契机,积极开展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比如,签订师德责任状、坚持组织定期的师德集中培训、举行师德师风演讲或者论坛、召开座谈会、撰写师德体会文章、观看师德影片等。总之,学校应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创生动活泼的师德建设氛围。
其次,学校还可以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师德标兵”“优秀专业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学校先进典型人物来帮助学校教师学习师德先进楷模,增强教师热爱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老师敬业奉献,努力使自己成为家长称心、学生舒心、学校放心的人民教师。
最后,通过健全师德考核制度,把师德建设贯彻于整个学校工作,对师德培养也有重要意义。每一学年初,可以对教师进行集中教育,签订师德行风建设责任状,利用例会带领教师学习师德案例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不仅如此,师德培养还可通过和年青教师谈心,积极对困难教师和生病教师进行慰问等方式,增强教师爱校爱生的凝聚力和敬业爱岗的责任心。
(二)整合教育资源,开辟教育论坛
学校需充分挖掘整合校内现有各类资源,搭建素质教育论坛,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为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平台。通过论坛的纽带作用,帮助师生以及家长之间有更多的探讨、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同时,努力为师生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转变传统观念,寻找教育快乐
传统观念上,人们对教师的形象总是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概括,这对教师的职业境界的理解过于片面,也容易导致教师对自己的使命认识不足,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学校应注重教师理念的转变,让教师意识到职业幸福感蕴涵在教育过程中,职业的成就感更多应来自上课的成功、学生的进步、成功的师生交流等方面。虽然要树立奉献意识,但前提是将工作当做幸福的一方面,把生活和职业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在奉献中感到失落。总之,师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每一位教师深刻认识到,教师只有身体力行,在教学过程中做学生的表率,发扬团结拼搏精神,讲究方法,注重效果,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获得职业尊严和幸福。在创造新理念、新教法、新业绩过程中,不断酿造高品质的教师素养,并享受由此带来的高品质幸福生活。
(三)有激励作用的考评制度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学校有效的教师队伍考评建设工作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包括:
1.考核立足学校目标基础,着眼教师发展。学校应与教师在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上达成共识,使权利责任荣誉与经济利益同时得到实现,推进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学校发展目标要符合教师个人实际,目标应具有可行性和层次性。同时,过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要明确,将目标进行分解,最后落实到各部门、岗位,激励全体教职工朝着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努力。
2.开放监控程序,实施实效管理。对教师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应当采取尽量宽松的管理办法,通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监控,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施以不同形式的管理。在开放式考核办法的同时,重视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综合考评方法,建立激励机制。为了防止评价标准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学校应实施综合考评。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人才晋升机制,以此激发教师生命价值感与自我成长感。制定《教科研奖励制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评选及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完善教师人事业务管理系统及学生对教师的评议制度和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同时学校要尽量多奖励教研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对教研教学业绩差的教师也合理对待,给予不同教师不同发展的机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
三、创造条件,促进成长,提升师德
教师只有在专业上得到成长,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业绩,才能进一步促进师德提升。因此,专业成长和职业成功感既是师德教育的具体成果,也是师德提升的内在动力。
(一)尊重教师专业权益,创造个体发展机会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单调的义务,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教师应学会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研究中创造、享受幸福,也就是说,在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同时,要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学校要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学生管理权、进修培训权、获取待遇报酬权、民主管理权等专业权益,确保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法律地位与人格的平等,确保教师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从而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
(二)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充分发挥团体力量
学校应确保有教育理想、有执著追求的教师群体能够顺利建成,同时鼓励教师在追求人生梦想过程中实现教育理想。学校要实行差异管理,要认识、承认、尊重差异,强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对于教师的管理,学校实行宽容教育,容忍失误,鼓励冒尖,在宽松的学习范围中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职业智慧。学科名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活动也要有效进行,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相互学习。为了更有效地培养青年教师,可以针对青年教师实行跟踪听课、推门听课等重点培养制度,教导青年教师虚心拜师学艺,使他们养成勤于听课、善于评课,力争业务素养不断提高的学习意识。对参加结对帮扶工作的教师在物质上予以支持,同时也要加强检查和监督机制,推动教师之间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注重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教育整体合力、学校凝聚力的形成,积极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集体,开创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治校之道,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建造一支“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我们的理想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1、以德为本,以身立教。
“教书先育人,正人先正己”。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管理要始终坚持以德为首,依法治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例如:在每年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制订师德建设工作方案,组织教师观看《师德启示录》录像,要求教师写观后感和学习体会,并要求老师撰写德育教育论文和读书心得体会。其次教育教师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崇高职业道德,及时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要求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牢记教育名言“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没开始就结束了”;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事件发生。坚持全校教师每月一次集中政治学习的制度雷打不动,由于加强了师德建设,这样使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言传身教,蔚然成风,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学生也能“信其言,为其道”。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为先,通过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制度化管理。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教师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我们及时制定了《教师外出学习汇报交流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和《教师考勤制度》等制度,为教师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为确保各项制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由领导班子研究制定,提交教师大会讨论,修订后方可执行。在考勤制度中结合实际,针对老教师身体多病,儿女婚假等方面因素,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教师考核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工作奖惩办法。由于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了教师行为和教育教学的管理办法,积极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
3、优化队伍,增强素质。
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关键。在工作中,需要紧紧抓住外出学习和校本培训两条主线,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体表现为:
(1)、学习经验强素质。
在教学中加大培训投入力度,除了按时参加上级要求的外出培训学习外,还经常选派领导和教师外出学习管理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先进经验,只有“走出去”,才能“请进来”,及时学习新课程理论,才能促进了教研年工作的有效开展。凡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都要求写好笔记,及时汇报或者交流,共同提高。
(2)、提高学历强资本。
除外出学习,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才能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素质。同时,为深入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业务培训练技能。
让教师懂得练就一身娴熟的基本功,去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敬,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也是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这就需要建立计划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教师岗位练兵活动。例如:我们规定教师每周完成一份基本功训练作业(包括钢笔字,简笔画等),由专人负责批改,并做好批改评价记录,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由于坚持培训,教师教学基本功逐步提高,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4)、采取激励促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需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既增加教师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又增强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决心。只有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师敬业爱岗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才能促使教师队伍健康向上、与时俱进,快速发展。
二、加强过程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教学质量,是学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所凝成的教育成果。学校若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良好的教学秩序,那么只能空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过程管理是关键。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们要严格把握好以下三点:计划方案要细要实;检查指导要严要勤;评价手段要科学合理。做到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要求,严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突出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1、把好“四关”:
第一、把好备课质量关。
教案是一个教师讲课的依据,好像一个电视剧的剧本,没有一个好的剧本,就很难有好的电视剧出现。所以,对教案的要求不仅在于将课本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重点难点突出,更在于将教法与学法突出出来,将兴趣点突出出来,使教案更加详尽,更能呈现教师的个性及教学风格。因此我们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在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统一制订教学进度,强调突出学科教学设计特点,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注重检查是否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到进修学校询知求教,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把严教学检查关。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检查与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领导检查的督促、反馈及指导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管理者检查的重要职能,通过及时的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例如:我们坚持五个定期: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定期跟班听课,检查新课程理念执行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检查教师批改,学生掌握情况,定期抽测学生学习情况,定期评估学生学业和教师教学工作。及时检查了解各年组各学科的教学情况,严格执行各项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把严教学检查关。在学期末,我们要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检查、督导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领导的听课记录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综合测评,从而促进领导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由于加大了教育教学的监督、检查的管理力度,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把好质量检测关。
第一,严肃考风考纪工作,严把质量抽测关,对于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对口监考,统一批卷,做到成绩真实,不弄虚作假,给家长、给学生都有一个认真的交待。现在已完全形成严肃考风考纪,严格质量抽测的良好风气。第二、完善周清、月考、期中检查制度。每周要求本学科教师,针对当前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一份试题,使每一位同学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每月进行一次本阶段教学检测,通过适时检测,可以帮助任课教师及时发现并找出不足。期中,强化评价。同时每次测评后,都做好成绩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主管教学的校长和各年级主任在教师大会上总结成绩,各学科教师做出卷面分析,认真调查、研究,做到查缺补漏。这样,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我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第四、把严教研关。
站在教学活动的一线,面对着形形的教学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是一种研究。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从理论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将其同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索,形成具体的文章,带动科研的发展。这需要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专业教师在一起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专业教师只有站在本专业的理论前沿,才有可能把最新鲜的知识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力。
一、落实目标,明确任务。
将教育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班,合理配置校内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教师群体,使得各个年级的平行班尽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启动,以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二、优化过程,加强检查。
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教学决策机构,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进行宏观控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指挥;教务处全面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活动,进行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考核;年级组长负责教学的协调组织,适时调整各班、各科教学间的关系。
三、分层推进,整体优化。
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成功经验,尤其对临界生采取“四优先、五跟踪”措施。
四、目标激励,师生交心。
将集体目标和学生的基础、能力、内部需求紧密结合,开展“目标 计划 行动=成功”的活动,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坚持以德治校,优化育人效果
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保证和监督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重视师德建设,强化育人意识。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教育法规,师德规范,帮助他们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完善师表形象,用心灵去启迪心灵,用人格去塑造人格。根据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制定《高邮中学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是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起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网络。
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班主任工作的十个到位,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坚持班主任月度例会制度,坚持同年级班会课的集体备课制度。
必须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办好“中学生团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切实加强团委会、学生会的工作。
进一步开展“青蓝工程”、学校教育论文交流会、“师德演讲会”、“师德师风学教”、“教育行风评议”等活动,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
三是重视德育基地建设。近几年来,进一步利用10个校外德育基地,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德育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生动性与现实性。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并定期活动,调动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四是重视加强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利用“两报一刊”(高邮日报教育专刊、甘雨报、新苗期刊)及“邮中之声”校园广播台、校园橱窗、板报等大力宣传师生的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利用校园文化“十个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是重视加强学校德育实验课题的研究,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和形式。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本着“三个一切”和“三个服务”,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和“职员为教员服务,教员为学员服务,领导为全员服务”的指导思想,实现三个转变。转变立场: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点:由为教而教到为不教而教,为学而教。转变方法:由我教你学、你听我教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学习先进经验,推行“教学案一体化”
2、完善课堂评价标准,加强课堂教学检查,按照合格课、优秀课、精品课标准,明确新授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规范。
3、用好读书课和阅览室,延伸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4、聚焦高考,强化高三。必须精在课前准备,贵在集体研究,重在把握尺度。
三、形成思维为主线、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机制。
提倡创设问题
情境,以点拔式为主要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建立知识网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努力延长学生的思维长度。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开展“优化教育策略,促进主体发展”课题研究。
一、落实目标,明确任务。
将教育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班,合理配置校内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教师群体,使得各个年级的平行班尽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启动,以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二、优化过程,加强检查。
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教学决策机构,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进行宏观控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指挥;教务处全面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活动,进行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考核;年级组长负责教学的协调组织,适时调整各班、各科教学间的关系。
三、分层推进,整体优化。
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成功经验,尤其对临界生采取“四优先、五跟踪”措施。
四、目标激励,师生交心。
将集体目标和学生的基础、能力、内部需求紧密结合,开展“目标+计划+行动=成功”的活动,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坚持以德治校,优化育人效果
本着“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保证和监督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重视师德建设,强化育人意识。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教育法规,师德规范,帮助他们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完善师表形象,用心灵去启迪心灵,用人格去塑造人格。根据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制定《高邮中学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是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起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网络。
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你阅读的文章来自:]设和管理,严格执行班主任工作的十个到位,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坚持班主任月度例会制度,坚持同年级班会课的集体备课制度。
必须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办好“中学生团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切实加强团委会、学生会的工作。
进一步开展“青蓝工程”、学校教育论文交流会、“师德演讲会”、“师德师风学教”、“教育行风评议”等活动,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
三是重视德育基地建设。近几年来,进一步利用10个校外德育基地,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德育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生动性与现实性。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并定期活动,调动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四是重视加强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利用“两报一刊”(高邮日报教育专刊、甘雨报、新苗期刊)及“邮中之声”校园广播台、校园橱窗、板报等大力宣传师生的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利用校园文化“十个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是重视加强学校德育实验课题的研究,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和形式。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本着“三个一切”和“三个服务”,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和“职员为教员服务,教员为学员服务,领导为全员服务”的指导思想,实现三个转变。转变立场: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点:由为教而教到为不教而教,为学而教。转变方法:由我教你学、你听我教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学习先进经验,推行“教学案一体化”
2、完善课堂评价标准,加强课堂教学检查,按照合格课、优秀课、精品课标准,明确新授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规范。
3、用好读书课和阅览室,延伸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4、聚焦高考,强化高三。必须精在课前准备,贵在集体研究,重在把握尺度。
三、形成思维为主线、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机制。
提倡创设问题情境,以点拔式为主要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建立知识网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努力延长学生的思维长度。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开展“优化教育策略,促进主体发展”课题研究。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家长的真心期盼”为办园宗旨,实施家园共育,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实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3、以抓实教育教学活动研讨为核心,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区域游戏活动开展。
4、树立“以科研兴园”的教育理念,加强园本课程的培训与研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位幼儿的发展。
5、开展迎“六一”活动。
6、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新《纲要》精神与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关键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真撰写教育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青年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不断发现新人,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全面贯彻教师与幼儿互为主体,提高幼儿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亮点,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周计划和班务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争取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好展示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3、园领导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随堂评析,对教师组织的活动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根据《纲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适时适地的提出教学要求,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育幼儿
1、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全面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家园运动会、亲子游戏活动、家教咨询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2、教师要经常将幼儿的各种成果向家长展示,增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五、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两点间的交流,本期将利用教研这一阵地加强两点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促进思想与教学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交流互动中,纵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级的共同与异性,思考教学的适宜性,探讨大班怎样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本学期逐月重点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开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
2、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3、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
4、制定各班主题教学计划。
5、上好教研课。
6、幼儿园安全检查。
三月份:
1、进一步做好环境布置工作。
2、加强广播操的训练。
3、常规工作检查。
4、“三八妇女节”节日教育活动。
5、认真上好教研课。
6、教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2、参加市幼儿园同题异构创新教学观摩活动。
3、坚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4、认真上好教研课。
5、准备庆祝“六一”的文娱节目。
五月份:
1、“劳动节”节日教育活动。
2、“六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筹划安排工作。
3、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4、开展紧急疏散演练。
5、组织幼儿参加体检。
6、上好教研课。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2、结合夏季特征,加强安全教育和饮食卫生教育。
3、开展教研活动。
4、大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演讲、简笔画)
6、检查教学成果,正确评价幼儿。
7、调查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教职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