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营销思想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49: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营销思想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营销思想论文

篇(1)

一、电影产业的创意特性

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点和龙头,创意产业是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其核心就是价值的增值。凡是建立了文化产业的地方,必然有一根增加价值的协作链条,创意(一种文化价值)——>生产(加工、复制)——>销售——>延伸开发(文化价值再开发);其中,销售——把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转化成为收入和利润的关键一环。

电影制作的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形态的展现,就是一种文化价值,如何将文化价值升级、延伸开发,就要依赖有效的营销手段。

金元浦提出的创意产业的基本经济特点中说:“创意产业的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的性质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意为王。”

所以,电影产业也要秉承“创意为王”的理念,将创意运用在每个环节,特别是在电影的营销过程。

二、电影营销中的创意思维运用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专业的尹鸿教授曾说道:“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也是营销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营销甚至比制作还要重要,营销学所谓的AIDA理念,也成为电影营销的策略选择。“AlD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lon即引起注意;|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促成购买。在营销学上的含义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信息或销售人员必须把客户的注意力吸引或转移到所销售的产品上,使客户对其产品产生兴趣,并促成客户做出购买行动。电影营销的AIDA就是让消费者关注影片,并产生观看的兴趣,最后完成对影片和其衍生品的消费。

如此一来,如何吸引消费者目光、让其产生兴趣就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最需要运用创意思维,用创新方式方法来配合现代消费者求奇追新的心理。

营销的流程简单的说就是找到目标受众,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有效的激发方式达到消费者的购买目的。整个过程中每个节点都能运用创意的思维方式,来摆脱窠臼,出奇制胜。

1、寻找集中的目标受众

电影是大众传播媒介,每个人都是目标消费者,一般的宣传手段,如海报、宣传片等都是针对广泛的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群体,如果对特定的消费群采用摆脱常规、另辟蹊径的方法来做宣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6年,世界杯之际,电影《夜宴》和体育节目“豪门盛宴”合作,在节目播放时穿插电影片花,以“激情、欲望、背叛、复仇;豪门盛宴,我们的夜宴”为主题,实现了“1+1>2”的营销战略。世界杯是个全球节日,06年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世界杯的中国观众累计过百亿。借着这个有着庞大观众群体的活动来做电影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体育节目是观看世界杯的特定观众群体的集中地,将这些观众开发出来作为影片消费的潜顾客,与世界杯共享客户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共赢。

人们往往从电影观看角度来将消费者分类,如动画片的观众、文艺片的观众等,但是每个人都是电影的潜在消费者,在新的角度上寻找消费共性,进行市场区隔,是找到目标受众的创意思路。

创意思维方式:换角度看待消费者,从观看习惯的区分中跳脱出来,把握每个群体集中的机会,创造集中宣传的可能,运用创意让消费者的每个聚焦点都能成为影片的展示区。

2、选择恰当的宣传时机

营销过程除了要选对对象,还要选对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惯用的选择原则人尽皆知、几乎成为规则的时候,突破性的切八角度才是创意时代的必胜法宝。

档期是好莱坞的电影营销人员在长期的电影营销实践中从电影市场规律中发掘出的一个富含无限商机的词汇,档期营销是电影营销的常用而且行之有效方法,档期的安排一般选择商业活动活跃的节假日,而且为了避免观众分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安排同一档期。

但是让《三峡好人》跟《满城尽带黄金甲》(下称《黄金甲》)同一天上映是导演贾樟柯的刻意而为,也是得意之举。如此反其道而行得到的效果则是用网络浏览器搜索。黄金甲”就会出现“三峡好人”,使用google搜索能得到约有144.000项符合《黄金甲》和《三峡好人》的查询结果;媒体对此安排也大肆评论,“商业电影PK艺术电影”、“殉情之作”、“行为艺术”等等,将影片炒的火热。

《黄金甲》是2006年电影营销成功典范,《三峡好人》借势造势的办法也堪称一绝。时间的选择巧妙的与常规做法背道而驰,制造了新闻话题,借他人之势成就了自己。

创意思维方式创意的关键在于求“变”。不墨守陈规。一反避开人气影片的常规做法,反其道而行,利用媒体转入话题营销,达到AlDA之Attentlon的目的。

3、使用有效的刺激手段

伯德·施密特(BemdH.sehmm)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q)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lentialMarketlng)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l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得知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深夜12点,各家书店点着蜡烛、穿着黑斗篷、戴着小眼镜销售《哈里·波特》的时候,这种充满创意的体验性消费模式必然会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美国电影《婚礼傲客》(《WEDDlNGCRASHERS》)推出时,在电影的网站上提供了很多婚礼剧照,并提供技术让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上来,使自己能出现在《婚礼傲客》的婚礼中,得到的效果是人们主动设计的婚礼剧照超过300万个,而且人们纷纷将自己改造后的剧照发给朋友,等于是免费做了广告,这一创意至少波及了过千万人。

参与性活动一定要让消费者觉得有乐趣才能吸引其加入,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宣传影片,让观众对影片产生兴趣和观看欲望。

篇(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据了解,美国第一大旅游公司运通公司一年的营业额是160亿美元,日本交通公社一年的营业额是100亿美元,而我国7362家旅行社加在一起总收入是324亿人民币,约合40亿美元,即我国旅行社全部加在一起只相当于美国运通旅游公司的1/4和日本交通公社的1/3。显然,与国外旅游业相比较,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实施旅游产品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国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一、品牌旅游产品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通常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纪念品及旅游服务等,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对于旅游者购买的是主要以服务形式表现的无形资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品牌旅游产品需求和供给都有着其本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一)从需求角度来看

(1)旅游产品的需求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旅游消费者通过在旅游活动中享受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及娱乐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会和旅游需求者的心理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应树立自身的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产品就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不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以换取旅游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2)品牌旅游产品具有获得相对高价的优势。对于旅游产品而言,是属于需求交叉弹性较大的产品。旅游产品所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因此旅游市场的竞争也就日趋激烈,国内外市场对旅游产品的标准也要求愈来愈高,消费者不仅要求旅游核心产品要具有很强的观赏和旅游价值,尤其注重的是延伸产品中的服务也必须优质。所以,消费者对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有利于旅游产品供给者依据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高的价格,获取高的附加价值。

(3)品牌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渗透能力。旅游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般都比较大,与一般产品相比较,旅游产品是在人们满足基本的温饱水平后所形成的一种需求,显然是在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具备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将会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旅游者而言,纪念意义重大,因此许多旅游者注重的不是旅游产品的价格,而是旅游产品本身给旅游者所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另一方面,品牌旅游产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较低,这两方面就使品牌旅游产品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

(二)从供给的角度分析

(1)旅游产品的供给具有综合性。旅游产品由旅游资源、设施、服务等多种成分组成,在生产和经营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行业,怎样协调好这些部门的关系,为旅游企业提供优质的品牌旅游产品提供了可能。

(2)品牌旅游产品具有相对市场供给垄断优势。品牌旅游产品强调的是产品的品质差异,不同品牌的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强,消费者就会对某些品牌形成一定的偏爱,使不同品牌旅游产品之间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品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这样,就会排斥非品牌产品供给者的进入,潜在竞争者遇到的进入障碍就更大,从而形成品牌产品的相对垄断优势。

(3)旅游产品的供给具有不可转移性。与一般的产品消费不同,旅游产品本身并不发生运动,发生运动的通常是旅游者,同时在交易过程中,旅游产品的所有权也不发生转移,旅游者只是在消费过程中,在特定的时间、特定地点具有暂时的使用权。由于旅游产品的这个特点,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本身的供给质量提出了比一般产品更高的要求,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品牌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显然,随着人们人均收入的提高,社会对同质性强的旅游产品的需求不会随收入的提高而同步增长,而对具有不同质的品牌旅游产品的需求却会高速增长。当前,国内旅游产品市场基本处于买方市场,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旅游产品市场会更加开放,旅游业供给经济主体可以通过树立各自的产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上取得相对垄断优势和主要地位,使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二、实施旅游产品品牌策略的主要措施

(一)在建立品牌旅游产品过程中,充分注重整体产品观念

对于旅游产品而言,从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应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具体来说,核心产品通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式产品则包括旅游产品的品质、形态、价格、商标、旅游类型等;而延伸产品则包括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交易过程前后所得到的任何附加服务和利益。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旅游产品更加注重的是其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部分,旅游消费者更为注重的是旅游过程中的信用和服务过程。对于旅游产品而言,旅游服务贯穿着整个旅游产品交易的全部过程,因此,在实施旅游产品品牌策略时应充分注重旅游前、中、后期的整个过程,注重产品的整体观念。

(二)提供品牌旅游产品,尤其要注重旅游企业的形象

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的综合评价,是企业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旅游企业形象作为一种“无形的经营资源”,是难以单凭抽象的道理解释清楚的。所谓旅游企业形象就是社会公众包括旅游员工心目中对旅游企业整体的评价,它是公众对旅游企业的发展史、创始人、主管人员、员工、团结气氛、行为准则、物质条件、产品、服务、旅游企业名称等的总体认知,反映了公众对旅游企业的整体特点、总的精神的了解和情感倾向。这种印象不仅来自于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外显事物,同时也来自于长期为公众所感知和记忆的旅游企业的行为和表现的内在精神。在品牌旅游产品的经营过程中,旅游企业的企业形象是传递沟通联络的工具。同制造业生产的具有物理形态的商品相比,服务明显地具有难以定义和难以进行试验的特性。建立品牌旅游产品应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了诱发顾客的消费行为和启发适合旅游企业预期目标的顾客偏好,旅游企业要加强与顾客的联络。并且,通过远比仅仅展示给顾客一件产品更为复杂的方式去影响其对现实的感觉。再者,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引导和影响旅游员工的行为,这是旅游管理中关键的一环。企业形象与企业现实之间的相互吻合是旅游企业所追求的长期目标。

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努力塑造旅游整体形象,如今已成为云南旅游业一个响亮的名牌旅游产品。西双版纳州在注重景区建设、实施生态保护的同时,全方位塑造旅游名牌形象。2000年4月,该州借“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举办之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以每年近80万元的投资在昆明国际机场显著位置推出面积为600多m2的“西双版纳民族旅游广告宣传长廊”,开创了地州旅游业在省会昆明作大型宣传的先河。州旅游局还邀请各方人士对全州进行旅游CI形象设计,策划旅游营销方案,使西双版纳的旅游宣传更科学、规范和富有成效。

(三)在建立品牌旅游产品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品牌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

在现代旅游市场中,由于激烈的竞争,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从品牌旅游产品的生产者角度来看,每一件品牌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都不一样,如何有效地延长品牌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文化内涵是其关键所在。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国外大多数的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民簇风情有着极大的兴趣,认为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旅游资源的瑰宝,因而愿意接受价格较高的中国文化旅游产品。

湖南省旅游业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就充分注重品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古代文化中的名人名山作为品牌旅游产品的全新旅游形象。南岳衡山是一个老牌景区,自古有“五岳独秀”的美誉,但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名品牌焕发出新活力便成为南岳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针对世界旅游发展已进入休闲时代的新趋势和人们普遍追求健康长寿的新要求,结合南岳寿文化源远流长的资源特征,南岳区于2000年提出了“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在品牌文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南岳衡山的品牌形象革新定位为“中华太岳”,确定了打“中华寿岳,天下独寿”这张王牌,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扩大影响,以影响促进发展。2002年,南岳区顺应世界旅游发展大势,以超前的意识确立了南岳2002年“生态文化旅游年”的工作主题,提出了“中华生态游,寿岳写春秋”、“五岳衡山独秀,天下南岳主寿”、“祈福到南岳,求寿上衡山”、“寿山福地南岳游”等时尚化、个性化的旅游形象主题宣传口号。针对三个黄金周,突出参与性、娱乐性和文化性,南岳区分别策划了“幸运香火游”、“南同冰雪游”、“十万游客名山赏烟花”、“寿岳送福”文艺晚会、第二届南岳衡山山地车赛等文化特色旅游活动。特别是2002年中国南岳衡山第三届寿文化节暨庙会再一次成为南岳品牌传播的成功之举。10月6日至7日,南岳“节会”分别推出了“挑战吉尼斯绝技绝活擂台赛”、“中国明星足球赛”、传统庙会游园、吴桥艺人组团献艺、“相聚就是缘”大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节会”系列活动成了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及湖南省内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站等200多家新闻媒体对南岳“节会”活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新闻报道。南岳区也在参加2002年湖南省旅游节首届中国旅游品牌高峰论坛上被树为旅游品牌的典型。

随着旅游市场营销的不断发展,品牌营销已成为旅游企业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在进行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以上各个方面,企业品牌才能深入人心,品牌旅游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企业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当前,为了刺激内需、拉动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家电下乡正在各地广泛开展。家电企业展开了激烈的营销竞争,在熟悉农村消费特点的同时,应做好本企业的营销创新,为企业家电产品的促销攻略奠定基础。本文以格力空调专卖店产品家电下乡为营销研究案例。

二、营销诊断分析

营销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的各种因素进行新的综合过程。家电下乡策划的营销创新源泉就是基于对格力专卖店过去所做的营销的了解和再整理,而通过研究就产生了新的营销创意。通过调查研究格力空调专门店的外部竞争环境、内部营销环境、营销战略等得出格力空调专门店的营销诊断分析的结果

三、营销策略与建议

(一)广告营销策略

广告策划从做势和做事两个方面着手。“做势”要注意,不要陷入广告困局,不要浮夸,脚踏实地设计出有独特卖点的广告。“做事”应该是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质量,为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4]。格力空调系出名门,打造节能环保的理念,这就会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向往,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情感。广告应是关注细节,格力空调的广告可以突出“静”,实现“让您睡得好,精神好”。广告通过诉求和表现的信息对目标消费者施加影响,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动机。高科技节能是消费者追求的时尚,因此,在格力专卖店的广告要突出高科技节能的主题。宣传重点突出“科技、环保、创新”的口号。

(二)企业理念的文化营销方式

以责任为企业理念核心。从反面的角度来理解,如果企业不付责任,导致的结果会使顾客在产品和服务上受到伤害。因此,格力空调专卖店应该对家电下乡的整个服务过程负起责任。从空调产品的介绍、为客户合理匹配空调、到空调维修,都应体现责任。客户由指定人员负责,防止服务链的断裂。企业责任体现在客户接受服务。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实际上都是一个品牌建立或违背其承诺的机会。专卖店应该密切关注所有的接触点,并且找出那些最敏感的客户。然后要做的是,确保专卖店的服务形式、信息系统及机构政策有足够的弹性,使员工能够自如地应对这些关键的时刻,修复弥补服务和尽善尽美服务同样重要。

(三)拉动策略的营销方式

格力专卖店要建立自身评价体系、运营模式,要符合市场竞争原则。选择乡镇经销商坚持合适就是最好的原则。价值让度,不要演变成风险让度,不要把企业承担的风险转嫁出去。与乡镇经销商和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大操作的透明度,如家电下乡的产品是新产品不是积压的产品,这样项目运作就会成功。在乡镇经销商网点要建立视觉展示系统、运用媒体组合策略、完善后期市场监督、对乡镇经销商培训形成专业壁垒。家电下乡市场的网络规模和有效服务半径,告别贪大心理、应苦练企业内功、重点突破;否则造成网络失控,客户服务脱节。在家电下乡市场中,快速建立品牌是建立市场壁垒的有效手段,提高格力空调的核心竞争力是抵御模仿的重要途径,提高抗复制能力。

(四)服务营销策略

格力空调的整个服务过程分为售前、售中、售后,每一阶段的具体服务为:

售前阶段,要准备好宣传资料,空调的布置要合理,不要凌乱,要醒目,方便顾客体验格力空调。可以为顾客安置座椅,方便客户与顾客对话,要比顾客更关心顾客。要在这个阶段精通掌握空调的专业知识,并对空调市场和顾客的使用情况做调研,为下一阶段的服务做好准备。售中阶段,导购员的语言、行为举止要规范。特别是语言要不卑不亢、得体大方。导购员介绍产品时要清晰,专业知识要精通,但不要顾客在专业术语上设置障碍,阻碍了沟通,要浅显易懂地解释。允许顾客操作空调,并让客户亲身体验。在促销手段上要多样,价格折扣、赠送礼物、增加额外服务等。在维修上无后顾之忧,要让客户有信心购买产品。售后阶段。专卖店要定时向客户了解空调的使用情况,为顾客建立服务档案。查找服务上的漏洞,及时总结、弥补、提升服务质量。

(五)格力空调的体验营销方式

让消费者感知格力空调专卖店及其产品,一些顾客希望与厂商直接接触以得到更直接的服务。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格力空调科技环保体验以满足客户的需求。顾客对产品体验,包括触觉、视觉和嗅觉。以女性顾客特有的敏感、细腻和浪漫气息来体验产品。体验外观设计:自动升降门设计、大屏幕遥控器背光显示等。体验功能结构:轻触式感应按键、银离子静电除尘器、湿度传感器。体验使用效果:数字化静音;恒定合理室温。人性化的设计:上下左右环绕立体风,令房间每一处均能感受到舒适气流,畅享自然风感。维修体验:观看维修人员维修压缩机、各类风扇电机、主控板、接收头、温控器及遥控器,并了解安全使用知识。

四、总结

格力电器专卖店的家电下乡营销创新应采取如下措施:格力空调专卖店的广告要突出高科技节能的主题,并对家电下乡的整个服务过程负起责任。格力专卖店要建立自身评价体系、运营模式,要符合市场竞争原则。格力空调的科技环保体验营销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端木清言.家电下乡营销不能厚此薄彼.中国企业报,2009,2,20

[2]张辉.经销商诊断.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18

篇(4)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1 学校体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体育的下位概念,是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以传授知识、技能、方法和道德培养为目的,进行的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一种基本途径。主要手段有课外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体育卫生保健等。道德教育就是指培养和训练受教育者的一种思想品德活动,它主要包括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学校体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方面,它既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对学校的爱的教育的补充和促进。

2 体育文化传承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学校体育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接纳和认可多元文化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不同文化独特的价值前提下,审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选择适当的文化及价值。这样既反应了学校体育道德教育对多元文化的主动应对,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1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

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多元化文化价值,充分了解多元文化对个人以及当今人类各民族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2.2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

我国学者先生一生关注社会文化变迁,他提出了“文化自觉理论”,“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先生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个字对“文化自觉”作了高度的概括。要正确地利用学校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努力弘扬本族优秀文化,增强对本族文化的认同。

2.3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在审视一种文化时不能简单地只用“先进”或“落后”来进行批判,要认同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尊重和维护这种差异的存在,通过学校体育教育的形式去了解多元文化,学会取长补短,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

3 体育文化传承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3.1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价值判断能力

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人们在对道德标准、道德判断依据的共识问题上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的多元化并不代表取消了道德的标准和判断,在任何环境下,道德判断都有其相对客观的标准。多元文化的学校体育教育给人们带来了价值的多元化、道德相对比的困惑。这只是人们对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不变的。多元的学校体育教育也并不是无前提的,而这些前提代表了千万年来人类文明发展印证了的并为绝大部分人认可的最基本的共识,而恰恰这些共识和大前提构成了道德判断、价值判断的另一种“标准”。

“在人的道德活动中,作为道德实践者,如果无法行驶主体的权利,用自己的意志支配道德行为,那么作为其个人的道德性便是虚幻,在根本上是不存在的”,在学校体育道德教育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拥有自主的道德判断能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大脑自主地作出判断。

3.2形成学生核心价值观念

在多元文化的情境中,一切都是变化的,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价值观的多元导致了道德判断标准的缺失,使人们对道德观念模糊混乱。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自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明确主张要向学生传授具有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譬如同情、勇敢、礼貌、公正、诚实、善良、忠诚、坚毅、尊重、负责等。几乎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加强道德教育,通过正式的德育课程、学术科目的教学和德育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团结、谦逊、诚实、善良、正直、礼貌、智慧、同情、合作等品格。我国的道德教育也日渐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叶澜教授提出了四个核心价值观,即诚实守信、责任心、爱国和自我完善。朱小蔓教授等认为尊重和公正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范畴,前者主要指尊重生命,而后者旨在追求一个好的社会秩序。尽管中外学者的价值观的阐述都比较繁杂但都覆盖了自我、他人、社会等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

3.3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

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我们不可能把他们像小鸟一样关在笼子里,固定在一种环境中。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是为了让他们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有道德地生活。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舞台,一方面学校要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情境,充分地展现现实生活中所能面临的道德困惑和道德冲突等,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明辨是非。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让学生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在具体的生活中践履道德。这不仅要求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体育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还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引导,让他们打开视野增长社会经验的同时及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鲁洁.德育现代化实践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苏寄宛.日本道德教育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5(1).

篇(5)

校园流行文化是指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得到同辈群体认可的,包括行为模式、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态等。主要包括流行产业、流行新品以及流行话语。它的特征主要有:

1.多元化。各种西方的思潮、话语、主义共同构成了多元的话语空间,使得校园流行文化多元化和多种标准,这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茫。

2.世俗化。在高校校园流行文化中更多的是其娱乐性和对现实社会的调侃,网络运营商为了获得高点击率从而摄取商业利益,其传播的所谓流行文化往往是以迎合大众的感官愉悦程度为检验标准的,这样势必导致世俗、庸俗文化产品的产生与流行。

3.虚幻化。在目前快节奏、就业难、压力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往往会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大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极易产生浮躁的心态。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容易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去追求一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精神需要。

4.娱乐化。流行文化的娱乐化特征极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对于一些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大学生不是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而是当做一种娱乐和调侃来追捧。而这样的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对一些优良传统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二、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当前大学生比较关注的文化现象、社会事件等引入课堂、将部分优秀、先进的流行文化元素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密切大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2]

2.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校园流行文化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交流娱乐化、平等互动化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鉴校园流行文化的这些特点,利用网络、短信等丰富课程教学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氛围的建立

把校园流行文化引入政治理论课课堂,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与校园流行文化相结合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把校园流行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活跃和丰富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校园环境,促进校园文明建设,形成和谐教学氛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消极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地位受到挑战

校园流行文化虽然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但是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的兴起促进了校园流行文化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网络游戏、青春偶像剧、网络影视、流行音乐、偶像崇拜等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普及率和关注度却不是很高,校园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3]

2.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正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秩序

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逃课的原因有些同学是因为热衷于网上聊天或网络游戏等,手机文化、网络文化等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常秩序。

3.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理论素养,运用理论武装他们,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目前,校园中流行的考证热文化,热衷于计算机、英语这些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导致某些大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没有什么功利性,很多学生认为学与不学这门课程都没有关系,这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校园流行文化的特征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特别是积极影响,进一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借助校园流行文化中的先进元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生活化、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互动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流行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教学内容长期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而校园流行文化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满足了大学生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借鉴流行文化的这一特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把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等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化

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助网络、短信丰富教学手段,可以通过网上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为教育素材,如将反映强烈的社会事件引入课堂,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短信文化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对话、交流、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扬弃与吸收,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使其自身文化素质和发展过程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动化过程。[4]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教学和校园流行文化

篇(6)

一、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自身因素

1.小学教师素养。

教师的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高的教师比理论素养匮乏的教师更容易看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理论技能进行反思改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人格素养。本文所说的人格素养是指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对于教学的热爱。

2.小学教师教龄。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随着教师的年龄变化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发生变化。”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相对于初任教师来说,更了解学生及教学内容,可以很快学会教学反思的技能。

3.小学教师的人际关系。

教师和校领导的关系。学校的校领导品质及用人标准、教育理念都会影响教师对待教学的看法及积极性。如果校领导是公正严明、以身作则的表率,就会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反之,校领导有偏执性格,打压教师的教育教学想法与行动,助长不正之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教师和同事间的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是进行交流的前提。如果同事之间存在隔阂,就会对教师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也会出现大量问题。

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相当融洽的氛围中一起进步、共同学习,即教学相长。学生愿意同教师进行交流,向教师提出一些宝贵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值得思考的反馈信息。反之,僵硬的师生关系不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对教学反思也无半点好处。

4.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追求和态度。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是不会有心思去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对理想教学的追求应是教学反思动力来源的一个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心理倾向积极的教师更愿意进行教学反思,心理倾向消极的教师不愿甚至厌恶进行教学反思。

(二)外部学校因素

1.学校的物质资源。

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式,甚至可以扩展教学反思的内容;反之,则不利于教师教学反思。

2.学校的组织环境。

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如果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就会反思怎样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怎样对教学活动改进能够提高升学率。如果学校的价值取向并不重视成绩,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就会更加关注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

学校的制度环境。学校制度环境对教师的压力小,教师的教学反思就会更自如,情感态度上也更愿意去反思,制度环境若是给予教师很大压力,就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有效进行。

3.学校给予教师的时间资源。

反思的时间充裕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入,反之,教学任务及其他教育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也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进行反思,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

(一)反思目的存在偏颇

反思目的存在偏颇首先表现为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偏颇,这种偏颇主要是受学校价值取向的影响。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其对内容的选择,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的。

(二)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训

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小学教师掌握的教学反思技能比较少,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利用各种途径去获取反思的信息提高反思能力。小学教师中还存在着不知道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反思、运用何种方法指导实践的问题。

(三)缺少教师的集体反思

目前,教师的教学反思多为个人对教学的反思,反思方式单一。在学校中,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造成一些教师不愿与同事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为教学反思方法之中强有力途径的“集体备课反思法”的力度。

(四)教学反思的频次不够

目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频次是不够的,现在学校虽在各种程度上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但是能够落到实处、能够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的人很少。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培养机制不健全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组织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则,导致学校只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对教师反思技能的培训。同时,一些很少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教师每天的工作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不够。

(二)教师认识不足

很多小学教师没有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产生认同感,他们没有反思意识,将教学反思当作教学活动额外的负担,自然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反思活动。

(三)教师间存在竞争关系

学校对教师的激励制度,使教师间存在竞争关系,一些教师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导致教师间缺乏沟通交流。无论是孤立的教学,还是孤立的教学反思,均会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关注点单一、形式固定、反思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四)缺少反思的时间

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同时,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工作量大。学校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活动,同时,学生的功课也不能落下。”很多教师尤其是初任教师或是担任管理职务的教师的时间很少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反思。

四、小学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改变学校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价值取向应该从重视学业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这种转向是为了缓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并不是说不看成绩,而是将成绩作为学生综合发展的一个考查方面。学校的观念转变了,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就会关注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从而使教学反思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为教师作讲座,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辅导,并且可以利用在职培训进行反思技能的训练。“在教师培训中,应组织教师有系统地学习反思理论,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学习与教学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理论,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训。”教师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相对合理化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自主反思。对教龄短的初任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理论的培训,并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对教龄长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辅以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其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三)构建交流合作的氛围

篇(7)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45―01

一、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手机文化的大众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更广泛

手机文化的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广,具有“第五媒体之称”。手机文化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机短信、手机读物等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问内,将信息群发给每一个客户,充分体现了手机文化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用手机文化这种生动新奇的表达方式,极易被大学生接受,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范围。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有了手机,就会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主题的手机文化的教育。

(二)手机文化的沟通功能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手机文化不仅通过其特有的方式方便人们交换信息和沟通情感,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方法。首先,手机方便了大学生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且这种交流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超越时空倾诉、交流的心理宣泄途径。

(三)手机文化促使个体成员社会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手机文化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大学生通过手机文化了解社会并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促进了大学生个体成员的社会化过程。首先,手机文化的内容具有社会性,如,手机报的内容经常涉及天文、地理、时政新闻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其次,大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参与社会。大学生通过手机参与文艺节目进行互动、参与“感动人物”的评选等都是其实现自我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二、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有位学者曾把一些不良的手机文化比喻为“精神领域的随地吐痰”,这句话道破其危害性。不可避免,手机文化的一些负面因素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手机文化的不可控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在校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手机文化传播的特点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阻碍,极具自由性。当然,手机文化的内容除了有积极的因素。还有许多负面因素。大学生是使用手机频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的人群,再加上大学生思想单纯、不成熟,极易受外界的负面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随着手机文化侵蚀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手机文化中所包括的负面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削弱作用。

(二)手机文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

手机文化的流行与传播是近来才兴起的,对它的管理和规范还不到位。手机文化的自由性、自主空间比较大。这使得一些主义、反的论调以及资产阶级消极思想文化的利用手机文化的途径大肆传播和渗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手机文化中获得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导致很多信息能给大学生思想观念上带来深刻影响,消弱甚至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手机文化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手机文化的多元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三、如何运用手机文化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

手机文化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大学生在面对手机文化庞杂的信息时,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和知识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培养起来的对繁杂的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是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

篇(8)

其次,学生接触信息量大,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学生,吸引力不强。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来源广泛,学生现下的娱乐生活中,电视、电脑、手机游戏等一些“新奇特”的方式层出不穷。在学生所接触的庞杂的信息中,不乏一些负面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左右,传统文化的融入显得单薄,对学生而言不具备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众多思政教育者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科学、优良的思想方法、行为指导的道理。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思政教育要想切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必须要迎合新世纪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构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系,深刻影响着民族的精神风貌。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强大的青春活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者,他们理应继承和发展老祖宗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将传统文化中一些经典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处事方式作为自身的思想、行为的引领,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符合时展要求。

近年来,西方思潮的不断引入对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外来思想中不乏一些低俗的内容,例如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不良思想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要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忠烈刚正、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等优秀的民族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资源,教育高职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进行提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从而在学生中倡导与时俱进,弘扬现代精神社会中的优良风貌。

三、强化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是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在高职院校中,教育者应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一方面,学校要在基础课程中引进传统知识,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填充到课堂讲解中,弘扬以仁义礼智信等内容的精神价值观念。用爱国、自强、和谐、友善、团结等优秀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用自律、诚信、节约等引导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可通过宣传海报等方式,营造氛围,可模仿主流电视台的知识类综艺节目,在校园中举办国学知识大赛、成语听写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或者通过校园广播等方式,宣讲传统优秀故事,促进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使优良的校级校风建设成为传播优良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

在传统文化引入和教育中,力求做到继承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例如,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剪纸、面塑、草编,传统艺术中的瓷器、刺绣、雕塑进行展示;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开办具有历史感、文化感、个性化的创意作品展。通过校内网站等一些传播途径,在学生之间形成诚实友善、勤俭自强的学习氛围,并将传统观念构建成完善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交流,加强传统文化艺术对学生思想作风的引导。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篇(10)

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不利影响

首先,从国家司法考试的整体结果来看,这一制度将动摇法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与一般的应用技能型专业相比,法学教育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精英化特点。由于法律专业毕业生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的可能性较大,他们或者能获得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或者拥有令人羡慕的经济收入,在任何社会里,这两个优势对众多的学子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得法学专业备受推宠,历年高考持续升温,大部分高校的法学专业分数线都居高不下,因而法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始终占有较高地位。但是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出台,大大增加了从事法律职业的难度。几年来,国家司法考试以其极低的通过率被称为“中国第一考”,2002年全国平均通过率为6.68%,2003年为8.75%,2004年为11.22%,2005年稍有提高为14.39%,整体上通过率低得惊人。这就意味着莘莘学子千辛万苦通过高考、学完大学课程后,还要通过更为残酷的司法考试竞争才能从事法律职业。而每年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极低,过关人数十分有限,必然会导致相当高比例的法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能从事法律职业,先期投入的学业成本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一现象是任何法律专业学生都不愿面对的。因此,国家司法考试这一法律职业就业的高难度附加条件,确实令人望而生畏,一定程度上会动摇学子们报考法律专业的信念,势必导致选择法律专业的人数逐渐减少,法律专业也将由过去的“热门专业”变为“冷门专业”。这将不可避免地从整体上对法学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和冲击,显然是不利于法学教育的发展的。

其次,国家司法考试将影响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各高校教学的内容有所不同,有的高校还有看家的特色课程和见长课程,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侧重点也各有特色,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来说是一件幸事。然而,由于国家司法考试即将变成法学教育的“试金石”,司法考试通过率过低,很难说一个高校的法学教育是成功的,学生理论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从目前司法考试的考查内容来看,其重点仍是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常设课程,所占分值比例较大,而其他课程所占分值较少,有的只占一两分。以成败论英雄的实际现状迫使各高校减少、放弃特色课程,转而围绕司法考试的考点来安排教学内容,甚至把司法考试教材作为法学本科教科书,如此缺乏特色的教学内容将会使法学教育沦为平庸的“工匠式”的培训。

再次,国家司法考试将影响法学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司法考试的一个特点是考查的范围广、内容细、难度相对不大,考点为法学基础知识,不能反映考生的理论功底。在过去的法学教育中,一些高校擅长于进行理论研究,关注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法学思想,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法学教育的层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却不能适应司法考试的需要,不少法学本科生经过系统的四年专业学习仍不能通过司法考试,而一些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凭借几本司法考试教材,经过几个月短暂的冲刺却能通过考试,这对法学教育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司法考试的现状促使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法学院系在司法考试的“指挥棒”下把精力集中于如何使学生通过考试关,教师的授课重点也转移到司法考试内容,教学方法逐渐向题海战术转移,放弃理论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机械型、记忆型的,而非学术型、思想型的,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不良趋势。总之,国家司法考试的作用日益类似于高考对中学教育的“指挥棒”作用,整个法学教育体系越来越以司法考试为中心来进行运转。长此以往,积重难返,高校法学教育将会变成第二个应试教育侵占的领地。这一局面的出现,无疑是我国法学教育的误区。

二、司法考试制度的改进

虽然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法学教育的负面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废除这一制度,因此只有改进国家司法考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消极影响进行矫治与纠正。

第一,应该大幅度地提高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使得半数或者多数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过关,取得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在当今世界,采用统一司法资格考试的国家,其通过率都比较高。例如美国的律师考试通过率就相当高,各州的通过率相差不大。以科罗拉多州为例,该州法律考试由州最高法院组织,每年举行两次,一次考试的通过率在75%左右。我国的司法考试也应当大幅度地提高通过率,一方面能够鼓励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法学专业;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司法考试的事实,会激励法学专业的学生加强自身法学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关注点局限于司法考试,从而消解司法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第二,应当限制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报考资格,原则上只有法学专业文凭的获得者才能参加司法考试。在美国,如果要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和当律师,必须是法学院的毕业生,而法学院毕业生全部为本科后教育,即至少是取得相当于我国的法学研究生学历的人。在我国,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的人,无论其所学的专业是什么,都可以参加司法考试。因此很多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可以没有经过任何法学教育,这样的人也许能够通过考试,但其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在法律考试中难以体现的民主、自由、独立、人权意识就难以具备。司法是一种非常灵活、变化无穷的活动,“徒法不足以自行”,靠背书取得法律执业资格的人,难有很好的法律素养。因此,规定只有法学院校的毕业生才能参加司法考试是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共有423所高校有法律院系,占全国1700多所高校的1/4。在校法科学生36万多人,占所有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在这样规模已经较大的法律教育背景之下,规定只有取得法律文凭的人才能具有参加司法考试的资格,已经完全具备了条件。

第三,改革和完善司法考试的试题内容及方式。从世界各国司法考试的内容来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客观题考试内容(MBE),二是法律写作考试(CEE),三是法律实务考试(MPT),其中主观题和开卷考试占了主要的比重。我国司法考试是典型的应试型考试,考试方式是书面、闭卷、一次性的,采用的题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四张试卷中,前三张均采用客观题,占总分的75%,最后一卷采用主观题,占总分的25%。总的来说统一司法考试还是以客观题为主的应试型的考试。在我国每年司法考试试题中,出现要求考生熟记几千个法条等死记硬背的内容,并且以偏题、怪题作为拉出差距的手段,诱导考生钻研答题技巧,而真正的法学素养却根本无法在考试中得到检验和反映。出题的方式常常使受过正常法学教育的人反而难以通过考试,违背了考试应当选拔具有法律素养的人的初衷。司法考试应当反映司法工作应当具备的能力,所以应当将主观题的内容至少增加到50%左右,同时对主观题的考查方式采用可以参考法规的开卷考试。

第四,承担法学教育重任的高校法学院系必须明确办学宗旨,防止法学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方式等围着司法考试打转,避免降低法学教育的层次和品格。法学教育应该是相对意义上的精英教育,重在培养从业者的法律思维理性,形成法律职业者特有的公正、公开、公平的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的法律技能技巧。这种教育使命决不是应试教育能够完成的。国家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资格考试,只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条件之一,绝不应当成为法学教育的中心和指挥棒。所以,高等学校的法学院系应当认识到法学教育的特殊使命,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学素养,提升整个民族的法学理论水平和法律意识。在日常教学和考核中,应当尽量避免以司法考试为标准,降低其对高校法学教育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与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篇(11)

市场营销MBA的定义:指企业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从产品规划开始,综合利用各种营销手段,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全过程。

市场营销是指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