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4: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国最古老的乐器

篇(1)

2008年,考古学家在中国戈壁沙漠一个距今2700年的墓穴中发现了仍呈绿色的植物材料,专家鉴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储存的大麻。一系列的实验证实,这些大麻仍然可以影响精神状态。这令科学家对古人种大麻只是为了制作衣服、绳子和其他东西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研究负责人伊桑·鲁索表示,这些大麻和今天种植的大麻“非常相似”。

2 最古老的口香糖(5000年)

2007年,英国一名考古学学生在芬兰发现了一块具有5000年历史、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口香糖。这块新石器时代的口香糖由桦皮焦油制成,上面还留有牙痕。英国德比大学的特雷弗·布朗说:“桦皮焦油含有属于防腐剂化合物的苯酚。普遍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人发现,牙龈感染时咀嚼这种物质有助于治疗这种疾病。”

3 最古老的皮鞋(5500年)

一位著名设计师说:“这只鞋和现代鞋非常相似,这太让人吃惊了。”这只具有5500年历史的软帮鞋式的鞋子填满了草,被发现时保存得异常完好。专家于2010年在亚美尼亚一个洞穴里的一大堆羊粪中,发现了这只最古老的鞋子,它很可能是为右脚缝制的。放射性碳测定年代显示,它出现在约公元前3500年。这个时期刚好是亚美尼亚的铜器时代。这只鞋的脚跟和脚趾部分已经扁平,很可能是因穿用者长途步行造成的。但这只鞋并没有破旧不堪。

4 最古老的乐器(4.2万年)

2012年,研究人员确认了他们所说的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乐器。他们在德国霍赫勒·菲尔斯洞穴发现了这几根用鸟骨和猛犸象牙制作的长笛。科学家用碳测定年代方法,确认这些长笛出现在4.2万~4.3万年前。

5 最古老的人造眼(4800年)

2006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焚毁之城”的伊朗考古学家宣布,他们在这个历史遗迹史无前例地发现一个人造眼。这个罕见文物可追溯到4800年前。这个假眼球属于一个死时25岁~30岁的女人,由混合着动物脂肪的天然焦油制成。对这个眼球进行的研究还显示,由于长期接触这个人造眼,眼睑内形成一个脓肿。这个人造眼上剩余的眼睑组织依然很明显。

6 最古老的裙子(5900年)

考古学家在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皮鞋的亚美尼亚阿雷尼1号洞穴内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裙子。它由具有5900年历史的芦苇制作而成。科学家现在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芦苇衣服。一个由爱尔兰、美国和亚美尼亚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组从2007年就开始对这个洞穴进行研究。多年来,他们获得大量惊人发现,其中包括一具可能具有5900年历史的山羊木乃伊残骸。它比许多在埃及发现的著名动物木乃伊早1000余年。

7 最古老的爆米花(6700年)

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秘鲁海岸沿线社会吃膨化零食的时间比以前估计的早约1000年的证据。这个时间甚至比他们使用陶瓷制品的时间还早。美国和秘鲁研究人员在秘鲁北部海岸两个考古遗址——帕雷多内斯和胡亚卡·普雷塔——发现了可追溯到3000年~6700年前的玉米皮、玉米茎秆、玉米穗轴和玉米穗。玉米穗轴的特点显示,这些遗址的古老居民用几种方法吃玉米,其中包括玉米面和爆米花等。

8 最古老的手提包(4500年)

一位考古学家在德国一个墓穴发现100余颗狗牙紧密排列在一起,它们的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200年。这位科学家说:“它在当时好像非常流行,这些牙齿很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手提包外侧的装饰品。”他们指出:“随着时光流逝,皮革或布料都消失了,只剩下了牙齿。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看上去很像现代手提包的装饰。”

9 最古老的床垫(7.7万年)

篇(2)

钢琴是乐器之王,属于键盘乐器,它的价格和学习费用都相对比较昂贵。钢琴属于最难学的几种乐器之一,但相对来说,入门比较容易。另外学钢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漫长而枯燥的练习,因此需要激发孩子的持久兴趣,并保证孩子充足的练习时间。

小提琴

小提琴是乐器王国里的皇后,相对于其他的乐器,小提琴的入门比较难。在所有的乐器中,小提琴把音域、表现力、美三者都做到了极致,同时也把难度推向了极致。小提琴适合敢于展现自己和天生乐感强的孩子学习。学习小提琴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刻苦训练才能有所成就。

二胡

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流传之广非其它乐器可比。它的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二胡的入门是比较难的,尤其是音准方面,这是二胡学习贯穿始终的一个难点。二胡的演奏是很讲究韵味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踏踏实实按照学习的规律,把基础打好。

长笛

长笛是吹孔气鸣乐器,是现代已知的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同时是较好学的乐器之一,而且方便携带。它主要是用丹田的力气,需要肺活量的调控,难度主要在于口型和呼吸,而这又是长笛音色的基础。

古筝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深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一般是女孩学习古筝的较多。古筝是中国乐器里比较好学习的,用心弹,短时间也会进步得很快。

手风琴

篇(3)

2.最早的小提琴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在还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大约追溯到约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意大利人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的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状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3.最大的乐器

现存于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的一个礼堂里的一架建于1930年的管风琴,造价高达50万美元。该琴有33112支从0.48厘米到19.5米的音程管、1477个音栓控制、19个音色区和7排键盘。由于无法靠人力鼓风来演奏,因此专门安装了一台365马力的鼓风机。它的风压巨大,要用液压传动装置进行操作。演奏时,在254厘米水柱高的压力的操作下,发出震耳欲聋的音响,相当于25个铜管乐队的总音量,比六台蒸汽机火车的汽笛齐鸣还要响。

4.最小的乐器

我国的少数民族民间乐器“口弦”。这种乐器在我国彝族、苗族、景颇族、哈尼族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口弦是一支细薄的竹片上挖出簧牙,放在嘴边用指弹拔而发音的。它的重量仅是管风琴重量的百分之一。现在,口弦已登上舞台,成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独奏乐器了。

5.最贵的钢琴

由马丁贝克剧院出售的一架1888年制造的斯坦威大钢琴,1980年3月26日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拍卖,成交价39万美元。

6.最大的电子琴

由美国著名的古典风琴演奏家瓦・福克斯设计,罗杰斯电子乐器公司于1977年制作完成的,有上、下五排键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制造工艺极为精细,这架庞大的电子琴重量近四吨,用了20万只电子元件,34台振荡器组成了129种不同的音源发生器,相互之间的连接线长达200公里。5立方米的箱体内安放着50台100瓦的放大器,拖动着180个大小不一、音质各异的扬声器。现收藏于美国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内。

7.最轻便的键盘乐器

最轻便的键盘乐器是口风琴,这种乐器的特征是用嘴吹作风源,用键盘乐器的指法演奏。它价格便宜,又比一般键盘乐器容易学。是一件理想的音乐入门的普及性乐器。

8.世界上最大的鼓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鼓在美国。这只鼓的直径为3.7米,重272.2公斤。它是1872年波士顿为庆祝世界和平日而造的。

9.最珍贵的长笛

篇(4)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并且利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用其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也就诞生了出土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2、弹拨乐器:弹拨乐器属于弦乐器,且多为用手指或拨子拨弦,或者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

如:琵琶、扬琴、筝、七弦琴(古琴)、冬不拉、热瓦普、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等。

3、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流传千年,一般都是通过敲打乐器本身发出声音。

如:堂鼓(大鼓)、缸鼓、铜鼓、碰铃、定音缸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等

篇(6)

吉他的历史更悠久一些。

最早的“琵琶”出现在秦朝,早在两千年多年前,由波斯传入中国,他之前有个非常可爱的名字叫“毕乐巴”。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的最显著特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乍看澳大利亚馆外观,满眼的“锈红色”。而其背后,正是这个国家的现代科技与自然景致的绝妙结合。即便是没有去过澳大利亚的人,也会在各种关于澳大利亚的图像资料中看过“北领地”那片遗世独立的红色沙漠以及在此之上生出的巨石――乌鲁鲁,澳大利亚内陆独特的红土正是形成于这种风化石之中。建设方采用会根据大气湿度变化自动密封和氧化的深棕色耐候钢,作为整个场馆的外观材料,把这一抹“澳大利亚红”带到了世博园区。

这样的融合,无处不在,也渗透进了世界的共同语言――音乐之中。

最古老乐器与小提琴合奏

在2010年5月1日的澳大利亚馆活动中,来自澳大利亚的知名土著传统乐器演奏家和作曲家威廉・巴顿,吹奏着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迪吉里杜管,分别与小提琴演奏家尼基・瓦西拉基斯、声乐六重奏演唱组歌乐坊、澳洲航空儿童合唱团联手献艺,浑厚低沉的迪吉里杜管完美演绎着来自澳洲大陆的古老声音,带领大家进入当地土著人的精神世界。

据介绍,迪吉里杜管实际上就是一根空心的树干。制造这种乐器的过程很有趣:土著人观察到白蚁有蛀木的习惯,就把小桉树树干砍下来,插在白蚁洞穴上。如此一来,白蚁得到产生“食用菌”的木渣,土著人得到了心爱的乐器。作为土著人文化艺术的瑰宝,迪吉里杜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在澳大利亚馆总代表萨琳德看来,包括土著传统乐器演奏在内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同台献演,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各种欣赏口味,更体现了澳大利亚多元共存的特质。

篇(8)

百戏之师指的是昆曲。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我国的筝乐艺术经过长期的蓬勃发展,很好地保存和继承了传统艺术色彩。古筝是值得我们珍藏的一门艺术,历经2000年的岁月仍然在中国大地上弹奏着古老的乐章。纵览我国的古筝艺术的根源特征,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因此,我们对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历史文化含义及其发展意义

中国古筝在各个历史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稳定的、严格的艺术传承体系和音乐演奏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演奏风格特征,并形成不同派别。中国古筝的派别有着共同的特性,同时兼具各个派别的个性、习俗、审美等众多因素。中国古筝来自我国西北地区,随后逐渐流传开来,是与各个地区的戏曲、说唱和民间乐器巧妙结合的产物,并自成流派。中国古筝包含各类派系风格,这也说明了中国筝乐的发展状况与成熟体系。

古筝是一门很古老的器乐,它能够在较为广泛的地区流传下来,这与外界的交流和影响分不开,中国筝乐的流派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蒙古族的部落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及其演奏表现形式。元朝的时候,蒙古族的乐器就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其中,蒙古筝对当时蒙古族的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传承和发扬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起到维稳的作用,由此可见蒙古筝的繁盛情景。蒙古筝作为弹拨乐器,民间也称为“雅托葛”筝(yatoke)。成吉思汗在完成统治蒙古各部后,创建了蒙古汗国,随后又先后灭了西辽、吞并了西夏、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金朝。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1215—1294年)先后打败了大理、吐蕃,最终灭了南宋,在公元1271年建立了元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全国的政权。这个时期的蒙古音乐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蒙古筝,无论在从宫廷还是民间茶社都得到广泛的流行。然而,由于和外界交流的机会少,蒙古筝长期处于半停滞或濒临失传的状态。如今的蒙古筝仅仅流传于我国内蒙古一带,已没有了夕日的辉煌。笔者认为,我们艺术工作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保护,避免其技艺的消亡。

二、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风格、技巧、表现力等因素考量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通常称为汉筝,是汉族的传统乐器。蒙古筝即雅托葛,是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有别于汉族古筝。由于蒙古人的生活习惯与汉人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造成了蒙古筝与汉族古筝的结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等都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对古筝约定俗成的审美鉴赏的标准。蒙古筝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璀璨的艺术瑰宝之一,其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力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三、琴弦分类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筝最早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简单乐器,最初以五弦筝开始,汉代渐渐发展为十二弦。唐朝诗人薛能所作的《京中客舍闻筝》中有精彩诗句“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 。由此可见,隋唐时候发展为十三弦,明代弦增至十四、十五,中国筝在近代渐渐出现了十六弦。

(一)蒙古筝

蒙古筝分为十二弦和十根弦两种。由于蒙古筝的历史悠久,在当地牧民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也是蒙古人日常娱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一般宫廷或庙堂使用的是十二弦,十弦多在民间,为歌唱伴奏所用。蒙古筝有它独特的定弦法,属于五声音阶定弦范畴,但由长短不同的两行排列的琴码形成蒙古筝四种不同的调。

(二)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弹琴坐姿

1.中国古筝弹琴坐姿的要点

琴凳的平面要够大,最好可以调整高度;坐琴凳位置的1/3到1/2之处最佳,大小腿要呈90°,坐在椅子上后,古筝应该在腰部水平,不要端肩膀,不要靠椅背;双脚保持踩地,肩膀保持松弛状态,不要低头也不要驼背;腹部与琴保持一至两拳距离,不要贴着。

2.蒙古筝演奏时的特点

蒙古筝弹奏时,演奏者必须席地蜷腿挺胸而坐,蒙古筝放置双腿前或者放置双腿上部,尾端触地演奏。也可将蒙古筝放置木质的琴架上或石台上进行演奏。演奏者通常是用右手的食指以及中指套上牛骨制造的指甲拨子弹拨琴弦,左手再以食指、中指为主,辅以拇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有托、劈、勾、挑、抹、扣、轮、连托、连抹、双剔、双扣等指法;左手按弦有虚、实、空、滑、揉、颤、抹、点等技巧。雅托葛发音洪亮,音色粗犷,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三)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假指甲的材料选用

演奏古筝时,演奏者一般需要戴假指甲。(转第页)

(接第页)假指甲的主要材料有塑料、牛角和玳瑁。 蒙古筝演奏者右手所戴的指甲和其他流派不同,是用骨指甲拨子弹琴。

(四)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指法特点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筝音乐是通过演奏者指尖的拨动、筝码的传导及共鸣箱的作用而进行表现的器乐,是在手指之间把艺术美表达出来的一门艺术。所以,在演奏蒙古筝时,演奏的指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蒙古筝在弹奏时,演奏者使用的指法通常和其他流派大致相同。但是蒙古筝的八度、五度和音则通过增用大指和食指同方向托、挑的技巧,加强了表现的力度,各种情绪不断变换。这增强了蒙古筝演奏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同时也突出了蒙古筝特有的艺术风格特点。

(五)中国古筝与蒙古筝的风格及表现力区别

我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认为古筝乃“仁智之器”。比如,古代的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曾经引发多少代艺术家们研究、争论以及憧憬那种远离世俗尘嚣的逍遥雅致的艺术意境。中国古筝是富有哲学精神的一种民族乐器,其演奏风格使仁智精神和乐器相互统一,能够借助筝器表现仁智精神。中国古筝各大流派的演奏风格的形成,总离不开各自的文化土壤,显示出较强的地域性质。

古筝艺术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意境深远、启人怀古之幽思,是乐器中最能体现多种乐感的艺术形式。这既与乐曲的地方风格有关,也与不同的演奏技法处理有关,并逐渐形成北“硬”南“软”的风格差异。

蒙古筝表现力也很丰富,发音洪亮,音色粗犷,既能表现高昂、奔放的乐曲,也能表现欢快、明朗的乐曲,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豪爽气质。

结语

综上所述,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筝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门古老乐器,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我们要做到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又能融合其他种类乐器的优势特点,进而达到“情在音中生,音在情中游”的艺术表现意境。蒙古筝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声乐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今,面临蒙古筝濒临失传的状态,我们应该果断采取措施,大力展开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蒙古筝重新发扬光大。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立项主持课题《古筝与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筝类乐器比较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1C057)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082-02

一、音乐创作素材之新

根据笔者的了解,谭盾创作《地图》的初衷并不是想描写湘西,而是要描写澳洲的土著。后来波士顿提议谭盾写自己的家乡,写与自己经历有关的地方。最终谭盾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家乡湘西进行音乐创作,本着文化的传承,以这种新形式将民族的音乐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地图》前三个乐章描绘土家族的风貌。第一乐章“傩戏与哭唱”是土家族的音乐传统。哭戏源于土家族的《哭嫁歌》,表现出女性既想追求幸福又要考虑传统束缚的无奈。第二乐章“吹木叶”是土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男女之间进行情感表达。作者将这些土家族风俗作为音乐素材融入《地图》的音乐创作中,呈现给观众的是原汁原味的土家族风土人情,让人们感受其特有的民族风情和艺术魅力。

第四乐章“苗唢呐”,给人们展示了苗族男人最爱的乐器――唢呐。唢呐常用循环运气、花指、花舌等绝技。①第五乐章“飞歌”讲述的是苗族女孩看到心上人表达爱意的方式。这两个乐章让观众了解苗族青年男女表_情感的音乐方式,苗族姑娘的飞歌更是给人以回归自然的美感,足以见得此音乐素材之新。

第六乐章“听音寻路”给人们讲述了石头老人的故事。石头老人用石头敲击出乐声,还能用抛出的石头摆出各种卦相,让作者找到了原本要寻找的“根籁”。只可惜当作者再次回到湘西凤凰古城,石头老人已经带着他古老的音乐离开了我们。第七乐章“石鼓”则是用敲击石头产生乐声,仿佛是对石头老人古老音乐的再现。这两个乐章展现给人们的是石头老人敲击石头的音乐,让人们看到、听到、了解到湘西古老的音乐,同时也渗透了作者对石头老人和那些古老音乐的深深怀念。

第八乐章“舌歌”是侗族姑娘用舌头打出“嘟噜嘟噜”的歌声,这种古老的多声部歌唱可从三声部到六声部。第九乐章“芦笙”给人们介绍了侗族最古老的竹簧乐器,这两个乐章中音乐素材的加入,让人们了解到侗族的多声部音乐和侗族最古老的乐器,听着侗族姑娘们用舌头发出的歌声,观众仿佛来到了侗族,亲身感受侗族的风土人情。

二、颠覆传统的演出形式

《地图》正式演出是在2003年的11月,这场露天交响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它完全颠覆了传统交响乐的演出形式,其背后凝聚着谭盾先生的良苦用心。的准备。

首先,这场交响乐是视听结合的新形式,在演出的同时,将多媒体影像和它结合在一起,给人们一种更加真实生动的感受。为了能够让这种视觉与听觉完美融合,谭盾在创作初期做了很多有关视听方面的研究,以及繁琐的视听对位的总态和流态。为了呈现给观众真实的影像资料,谭盾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对采风获得的宝贵资料进行记录,他试图把剧场表演、多媒体艺术与乐队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

在播放影像的同时,谭盾还适当地加入解说字幕,让观众更加了解所展现的内容。如第一乐章的“傩戏与哭唱”,在影像播放的同时,字幕显示“哭唱是以哭为歌,听其音是哭,究其谱是唱,来源于《哭嫁歌》的哭唱,体现了妇女们在遵守封建思想和追求个人幸福之间的挣扎与无奈。”这种中文解说字幕,让观众在聆听这一古老民间音乐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内涵。

谭盾的《地图》给观众带来许多惊喜和挑战,最终要挑战的是科技和传统的结合。所以,与其说《地图》是一部大提琴协奏交响乐,不如说这是一部大型的多媒体交响乐。

其次,这场交响乐的演出地点也是谭盾精心设计的,谭盾认为,这种原汁原味的音乐就是一种自然的回归。他之所以把舞台建在沱江上,是为了让流水、风声等自然元素都参与到音乐的表现中。

其实,音乐不仅仅是为上流社会服务的,其最初就是大自然中那些朴实无华又妙不可言的声音,如潺潺的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虫鸣鸟叫声。现如今,科技在飞速发展,音乐的种类和形式也日益增加和进步,但是,如同人不能忘本一样,音乐也不能脱离它最本真的模样而存在。《地图》的音乐素材已经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

在演出形式上,谭盾采用群众参与的方式也同样将《地图》回归自然、回归湘西凤凰古城的群众,让群众了解它,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传统音乐传承的目的,推动民族性的音乐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谭盾在演出形式上用多媒体景观、群众参与、西洋管弦乐队等现念完美地诠释了《地图》这部作品。

三、结语

谭盾用真实的声音来表现《地图》这部作品,使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民族的声音,感受到湘西人民的淳朴、善良、真实和美丽,感受到来自远古的神秘声音。谭盾用这种声音来描绘美丽的图画,来描绘“民族的地图”,他的音乐不是创作给那些认为懂得现代艺术的人们听的,也不是给未来的人们听的,而是创作给那些活在音乐中的人们听的,这些人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是时尚还是自然。

谭盾将现念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地图》的音乐创作素材、演出形式以及演奏技法中,使它更加具有民族的特色,更加具有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必要性。只有这种可以跨越地域、时间与空间的音乐作品,才能真正地将中华民族之根完美地推向世界。

谭盾的音乐创作在历经多年之后终于回到了他所要寻找的地方,他给这里带来了现代,并且真正地接受了传统,一部《地图》让我们听音寻路――找回消失中的天籁。

注释:

①循环运气、花指、花舌等为苗族唢呐吹奏的技巧方法。

参考文献:

[1]项筱刚.谭盾音乐与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出路――由“谭卞之争”所想到的[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1).

[2]王安国.从《乐队剧场Ⅱ:Re》看谭盾近作的文化意义[J].中国音乐学,1994(2).

[3]种子林.20世纪西方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张乐心.“发乎情性,由乎自然”――谭盾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座纪实[J].人民音乐,2005(3).

[5]吴叶.谭盾与《地图》――记谭盾“音乐创作的新发展”讲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1).

篇(11)

2、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3、泾浊渭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

4、宜室宜家: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5、源清流清: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