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舞蹈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4: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舞蹈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舞蹈学论文

篇(1)

2、形体训练课教学方法探究

形体训练课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为切入点,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外获得优雅的姿态,在内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修正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特殊的教学方式传播高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内涵修养,最终达到精神和形体之美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改变人体原始动作状态,增强人体动作美。达到改善学生的体态,增强学生美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思维,提高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增强优雅风度气质,增强时代美感,富有亲和力,面对社会激烈竞争,能增强办事能力;二是在舞蹈形体训练过程中,融知识性、技能性、审美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集音乐、舞蹈、体育、美育为一体综合训练,能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艺术文化知识和基本的舞蹈表演技能。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审美观,能让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形体训练的教学中,师生关系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喜欢这位老师就等于喜欢他所教授的科目。而反感或讨厌一位老师,不愿意见到他,对他所教授的科目也就心存抵触,甚至厌学。形体训练教师要采用积极的鼓励办法,而不能过分批评学生,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就很会产生消极自卑心理,影响教学。形体训练教师要注意评价和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形体动作,在喜欢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中,体验到形体训练的益处并不断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

2.2强化形体训练目的性。形体训练每学期,每节课的目标性都很强,形体训练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并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对个别缺乏阳刚之气男学生和调皮随便的女同学,可以让他们多参加基本姿态练习,包括站立姿势,脚位间距、手位放置等,结合舞蹈组合一起练习,达到站有站姿,坐有坐相,端庄稳重,落落大方,举止自然优美。对一些逞能自负的学生,要有爱心,宜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他们参加这些难度大的项目后,参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变得谦逊随和起来,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篇(2)

2.有利提高少儿身体素质,美化形体与气质。舞蹈一般被认为锻炼人体的骨骼和形体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它可以通过协调性动作训练来提高人体各部分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增强体能,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纠正一些诸如驼背弯腰等不良的姿势和习惯。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这种习惯,就能被有效彻底地纠正。和没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相比较,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在仪态、举止上有很大的优势,这种形体优势,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信乐观。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舞蹈是通过调动人体姿态、表情、内心情感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在教育观念中,我们强调今天的教育轨道必须由原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应当加大力度推广普及少儿舞蹈教育的特殊作用和意义,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外形与内质并存的优势新一代。

二、如何开展少儿舞蹈教学

1.创立舞蹈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舞蹈及其相关知识。少儿舞蹈的学习环境主要就是指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部分。第一,健康、积极向上的物质环境。其作为一种硬性环境,在少儿的舞蹈训练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环境主要指的是两边用来基础训练的把杆以及宽大明亮的面镜。一般而言,青少年宫是进行少儿舞蹈训练和展示少儿舞蹈优秀作品的绝佳舞台,不仅可以使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舞蹈学习,还能够提升他们对舞蹈美的感受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第二,创设一个充满爱心想出融洽的人际社会环境,这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主要指我们的老师合作、友好的共同教学与相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感分为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当这两种知觉到达完全协调时,人的思维才最活泼,想象才最丰富,记忆力才最强。少儿的特点往往是情感外露并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波动,在少儿舞蹈训练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紧密团结合作的气氛影响孩子,使孩子能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充分地把体验舞蹈的感觉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少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起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使舞蹈技能得以强化。积极引导少儿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汇报表演、演出活动等,以调动其积极参与性。同时,可以通过舞蹈结对的活动,让同一班级的孩子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也可以结成师徒关系,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抽空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舞蹈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身体,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友谊。

3.动作展示。动作的展示一定要是在孩子对跳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要领掌握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味地死学,只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失去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参与主要是初步接触和情感共鸣这两种。如果老师的情绪良好、线条优美、动作流畅,孩子会对技术动作、音乐及表现力产生良好的感知,激发兴趣;倘若演示正确动作时,老师的情绪平平、动作绵软无力,孩子也很难提起兴趣,难以进入兴奋和欢愉的观摩学习状态。

4.强化模拟。强化模拟是教学环节中的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强化模拟,可以使孩子对舞蹈惟妙惟肖模仿的同时,较好地领会其主旨意蕴,而这首先要求学生要掌握舞蹈语言。比如掌握了伦巴舞的基本走步后,要求孩子加上手臂的摆动动作,掌握手臂摆动动作后,再强调手臂的延伸感,然后再逐步将音乐、节奏、动作等方面的要求添加进去;其次就是纠正错误。由于目的是巩固基础,然后进行拔高,这时孩子易被繁杂的要求弄晕,老师需要反复纠正或示范,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几点

1.教师运用趣味化舞蹈艺术来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3)

2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

舞蹈内容的编排,经过一整套艺术的创作流程,对于舞蹈中的动作赋于了深刻的艺术情感与内涵。舞蹈表演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舞者通过对舞蹈内容结合自身的技巧进行表达,展现了舞蹈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技巧只是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而不是主要内容。在实际舞蹈内容练习中,一般都从如何对舞蹈动作要求进行满足入手,从技巧的角度来完成舞蹈的基本内容。针对于这种情况,就很难对舞蹈的内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难以实现全面的表达。在拿到新的舞蹈内容上,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对某个具有浓重地区性色彩的舞蹈内容研究上,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且领会创作者的实际意图,对各个舞蹈动作设计的缘由进行自我分析和理解。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舞者进行结合,更好的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这样一来,舞者就可以对于一些舞蹈中的内容进行自我的再创造,通过简单动作的演示与反复练习,提高对作品认识的深度,在表演过程中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舞蹈内容当中,提高整个表演过程的张力和表现力,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是对艺术学生培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保证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关键。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伴相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舞蹈就已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进行实现。舞蹈表演者在进行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要对于音乐的基本风格、内涵、节奏等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为自己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本身不仅是背景和伴奏,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更是舞蹈作品深层次的一种呼应,对于表演者的情感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引导关注产生共鸣。在进行实际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乐理的学习,对于音乐中一些音色、音高、和弦、调式等概念进行掌握,并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标准的钢琴乐器来进行练习,并通过采用五线谱进行训练,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视唱和音乐辨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分辨出音乐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一些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单独的进行提出分析,让学生自主的对音乐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观看,进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对音乐历史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的环境中对音乐的流派、时代特点、艺术成就等进行学习,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训练和把握,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提高。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蹈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并且是世界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舞蹈艺术在表达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学科的影响,对于舞者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针对于现阶段中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来看,整体学生不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其本身难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把握与理解。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高,并且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现阶段很多中专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了一些选修课,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学习,进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当中,如果不具备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真正的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篇(4)

2舞蹈音乐的特殊教学传承方式

苗族舞蹈与音乐采取一种特殊的传承方式来进行,以各种传统乐器命名的舞蹈立刻就能让我们耳边响起悠扬的音乐。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关于苗族芦笙舞有着这样的文字记载:苗族芦笙舞一般通过长辈、家族或者芦笙师傅的直接口传,而向年轻人传授芦笙舞,首先要从芦笙歌教起,然后是吹奏芦笙的方法技巧,最后才是“跳芦笙”的动作要领。除此之外,根据调查显示,苗族其他舞蹈在传承教学过程中,诸如木鼓舞等,都是让学徒先领悟敲击木鼓的要领以及熟识木鼓谱,之后学会唱鼓谱,才能去保证在最后跳木鼓舞的时候不会出现跳错的现象。这就说明了,苗族舞蹈在教学中都是以对音乐的深度理解为基础的,在舞蹈中音乐处于绝对的主导位置,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苗族中,木鼓舞、芦笙舞等“大师”人物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祭祀环节是舞蹈实践的重要场合,包括芦笙师以及木鼓手等都具有极高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些精通音乐的苗族舞者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所以,在苗族舞蹈的教学中对于音乐的掌握才显得如此之重要。苗族舞蹈由于存在较多的少数民族特色,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文化的传承问题,从而保证在学习苗族舞蹈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韵味与韵律。一般情况下,通过对于苗族文化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一种韵味的舞动,从而让舞蹈动作更加具有内涵。苗族舞蹈中的音乐具备一定的民族特点,如果不能够通过对苗族文化的了解,那么在进行舞蹈学习的时候也会产生诸多的困难。

3教学中基于民俗活动的音乐对舞蹈的约束性

如今我们所能够在苗寨看到的民俗活动,依旧保持着其被文化仪式遗响的特色,保持了非常古老的带有文化的烙印,所以在研究苗族舞蹈过程中单纯将其看做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就显得非常片面了,也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在民俗活动中进行演绎的舞蹈,苗族人对好坏的判断只是看大家的舞步是否整齐一致,有没有跳错,而音乐在这种盛大的民俗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约束作用,如果在跳舞过程中,鼓手一旦出错,就会导致大家的步伐出错。在一次造访中笔者亲临了芦笙舞的现场,舞者们的步伐变换都是随着芦笙的韵律而动,舞者们在跳舞过程中自然融入芦笙的节奏中,仔细聆听,经过一段约定俗成的“前奏”之后,舞者非常整齐地变换着步伐,体现了音乐在苗族舞蹈中统领的功能。在音乐对苗族舞蹈的这种约束性下,增加文化的象征意义之后,我们能够看到,苗族在舞蹈教学中对于音乐的“组织仪式”能力同样也非常重视,这些如木鼓、芦笙,在程式化的仪式中体现了与文化有机统一的传统,这些教学中的深层含义或许只有生长在苗寨的人们能够体会和理解。这些文化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在很多芦笙音乐为主导的舞蹈中看出,其大都在舞蹈开始之前吹奏同样的一段坏块的芦笙曲,这一段就是一种音乐语言,寓意“大家快来跳舞咯”,音乐的组织形式尽显其中。

4苗族舞蹈教学中历史文化的烙印

对于苗族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我们还有一点不能遗漏,就是苗族舞蹈的起源,有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性,也就是说,苗族舞蹈起源于祭祀文化。而祭祀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苗族舞蹈中最主要的生态基础,与舞蹈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舞蹈的生态学研究领域中认为,舞蹈是环境的核心物。这里的意思就是解释了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舞蹈形式是不尽相同的。苗族地处植被茂盛的西南大山中,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催生了祭祀在苗寨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带来了苗族舞蹈中祭祀文化的烙印。因此在苗族舞蹈的教学中需要进行苗族历史文化的传授,同时对祭祀的文化音乐的内涵要有一定的理解,最好能去感受一次大山深处苗寨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这种包容了文化传承意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好地展现出来。

篇(5)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阜阳师范学院体教专业体育舞蹈专项选修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了2009级、2010级、2011级的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共164人,其中男生86人,女生78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文献,在电子资源库中搜索各种学术论文,各种体育院校期刊等,约20多篇文献。

2.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2份,有效问卷164份,问份卷有效率为82%。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所回收的16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得出本篇论文所用的有效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舞蹈作为专项,主要是从未来就业和个人兴趣考虑

表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原因(N=164)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专项主要是以未来就业和个人兴趣为主。首先从就业的角度来说,舞蹈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舞蹈不仅仅能够在学校扎根,更是作为一种潮流,在社会上流行起来[3]。未来的体育教师要具备多种专项技能,体育舞蹈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专业,与其他专项的体育老师相比,体育舞蹈专项的老师有着很大的优势。本科四年中,作为一名未来体育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能力,而舞蹈专项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前提下,舞蹈作为一项可以提升自己就业能力的技能,在未来的就业选择上是有很大的优势。舞蹈所具有的功能,使它能够在被许多人所接受。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塑造良好的体形,调节压力,提高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培养高雅的气质[1]。作为个人兴趣,舞蹈也是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的。现在的大学生,不仅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素养。舞蹈不仅能够提高舞蹈、音乐的素养,对舞蹈所包含的文化也能够有所接触,是对自己综合能力整体的提高。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同学、家人影响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同学也有一部分。受同学影响,主要是自己在选择专项是盲目跟从,缺乏主见,对专项的了解程度不高,也有可能进行其他专项的可能。受家庭影响,主要是家庭中有从事舞蹈教育或表演的,对选择专项时的倾向性就较大。还有一小部分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其他原因,主要是没有其他专项可以选择或是被调剂到体育舞蹈专项。

3.2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专业课老师的授课能力较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较大的发展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课程设置满意的比例占到了59%,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中了包含了广义的体育舞蹈和狭义的体育舞蹈在内的众多课程,包括:大众健美操、民族舞,东北秧歌,竞技健美操、街舞、拉丁、现代舞。学院开设了较多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专业水平。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比例占到了41%,分析原因,主要也是由于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较多,虽然学生可以学习多种舞蹈,由于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很难达到“一专多长”。这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不占优势的,老师授课能力,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很满意。老师的专业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阜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型的师范类院校,其体育学院主要有体育教育、体育表演、民族传统体育三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所拥有的人数最多,而体育舞蹈专项是一个热门专项。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适当的增加了专业教师的人数。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专业教师的人数也是有限的,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学院为了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更多的专项技能,所以对体育舞蹈专项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一些课程。这样虽然使得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较多的技能,但同时也存在“只会不专”的现象。学生对每种舞蹈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专业功底都不深,不扎实,在加上学生自身的不努力,这样对与以后的就业也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教学场地,设备完善,教学环境优越,但部分场地开放时间较短,甚至在课余时间不对学生开放,主要是因为是室内场馆,需要专人的维护,所以在课余时间很难对学生开放。

篇(6)

2“以生为本”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

2.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设计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本身缺乏统一的教材以及成型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体系就更需要结合各个学校、各个地区的特点以及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认知和需求。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细化为如下几点:从课程学时进度的设定上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每周2课时,一学期12课时的教学时间不足,然而从每次教学2课时共一个半小时的总体时间来看,是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的各项具体内容的。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每次课分为热身运动、舞蹈理论教学、舞蹈时间教学、自习教学等,从单次学时来看是完全充分的,内容也是较为丰富的。然而,从周课次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认为12周的时间略少,难以使得自身学到的技能、技巧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可以按照学校的学期计划,将12周的教学时间提升到18周左右,在后期学校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安排集中的培训、实习等,这样效果更佳。在课时这一方面,学生认为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可以模拟幼儿园教学的课时时间,目前课程的长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比较合适的,然而与之后的工作可能难以对接,可以考虑将课时分为45分钟+45分钟的时段,辅以教学内容的整合,形成2次幼儿园教学课的教学模块。

2.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选定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选定,这是一个查缺补漏,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的机会。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教学过程中注重舞蹈技能学习的内容比较多,然而对于形体矫正、均衡营养、艺术欣赏、音乐美学等与舞蹈相关的周边内容数量比较少。因而,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增添舞蹈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健美教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要将瑜伽、芭蕾、现代舞、民间舞等元素糅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进行教授,使得学生在进行幼儿专业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对于舞蹈艺术欣赏的品位,同时能够将自身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提升未来从事幼教工作的水平。

2.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组织实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舞蹈功底等基础层面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一定是循序渐进、不断推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不断重复,不向前推进,以几支舞蹈的教学代替全部的专业舞蹈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待,实现分层教育和因材施教。对于男性学生,要选择颇有男性气概的拳类、操类进行教授,而对于女性学生,则要选择一般性质的,较为温柔的舞蹈进行教学;对于底子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编成组进行单独的、多次的重复教学,提升其能力以及对于课程的信心。

2.4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评价模式

在评价模式方面,专业舞蹈教学要加强对于教学组织实施的契合程度,有效地实现教学分层基础上的评价分层。“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重视的就是对于学生自身诉求的满足,从个人层面上获得的成功就是“以生为本”教学方式的成功,切不可搞“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需要不断地向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同时,在重视技能、技巧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舞蹈理论、舞蹈欣赏方面能力的提升,方能够形成科学的、激励高校的有效教育评价模式。

篇(7)

二、关注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情况存在很大差别。在舞蹈课堂上,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小组合,都会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能力好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动作要领并能完美地展现出来,而能力差的学生就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来跳。所以老师应该把学生大致归类,分层教学。首先,对于优等生及有一定舞蹈基础,且自身条件较好爱好舞蹈的学生,布置难度大的作业,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必须要求其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熟练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舞蹈艺术表现力,能独立进行幼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让这些学生起带头作用。其次,对中等生及没有舞蹈基础,自身条件较差,但十分热爱舞蹈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力争赶上,要求其必须熟知舞蹈动作要领及精髓,重点培养其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为以后进入幼儿园教学作准备。第三,对于特困生及没有舞蹈基础对舞蹈又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积极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注重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进而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要求他们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挖掘自身有利条件,渗透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爱,侧重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组织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还制定了一些制度,如要求每位先进的学生在课后辅导2位后进的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先进学生的教学能力,也解决了后进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的问题。实践证明,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两极分化的现象会逐步得到改善。

三、改变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众所周知,舞蹈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被动式的教与学。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决定着舞蹈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有着明确的训练目的,才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热情,在课堂中用心体会每一个动作,深刻理解动作的要领。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转变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交流”,才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例如: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时,笔者会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然后再找一位同学做动作,让其他同学分析其动作上的不足,这样做有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纠错、指导能力;然后,将学生分组,互相指导纠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老师节省了大量的纠错时间,而且使同学们在纠错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民族民间舞蹈课时,笔者尽量避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这一方法是经前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会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和实际效果,不断变换和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训练。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自觉注意的状态,课堂进展较快,效果明显。有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民间舞的课堂训练就能达到很好效果。在幼儿舞蹈创编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创编,然后再进行实际教学,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创编思路,还可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创编方面的不足。但老师可以做些提示,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动作。例如,幼儿歌曲《粉刷匠》中,“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大,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就可以启发学生依据歌词内容设计情节,然后进行动作创编;在进行律动创编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例如,在创编鸭子律动时,一般学生都能做出鸭子的基本特征:扁扁嘴巴,走路摇摇摆摆,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模仿的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变成艺术化的东西,再配上音乐,简单的律动就完成了;在幼儿民族舞蹈创编时,可以让学生在原有教授过的民族舞蹈基础上,将一些简单的组合重新进行节奏、队形上的变化,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做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作。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生舞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要循序渐进,长期磨炼,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因此,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分课内课外同时进行。

1.课内

高一上学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尝试课外创编简单的舞蹈(将学生分组,课外集体创编幼儿集体舞,教师课内一一点评,并引导对其加工整编);高一下学期:在上一学期基础之上,舞蹈基本功功底加强,加强中国舞身韵组合,舞蹈创编人手一个,课内轮演,供同学们相互借鉴、学习;高二上学期:重点学习民族民间舞,与此同时,在民族民间舞教学时,安排相应的幼儿民族民间舞创编课,要求舞蹈抓住幼儿舞特点的同时又不失民族舞的韵味,教师课上进行点评,以此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高二下学期:要求学生舞蹈各方面技能技巧全面提高,以安排幼儿舞蹈创编课为主,尝试独立进行幼儿舞蹈的创编与教学。

2.课外

经常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观察幼儿生活,全面提升专业修养。每逢六一,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协助幼儿园老师排练节目,参加演出,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编排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在学生逐步提高的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首先,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和民间舞课课堂时,教师可以用DV机将学生的动作、表情、舞姿拍下来,然后和学生一同回看,这样老师更能清楚地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可通过视频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如此能一击即中其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反复改进和练习,进而逐步提高。在幼儿舞蹈创编课时,DV机不但能很好地记录下每位学生的每个作品,而且能时不时捕捉到许多其中的亮点,只要不断地加以积累和发展,就能创编出更完美的作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坚持不懈,品尝成功

实践证明,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按照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学生主体—逐步提高这样一步步走下来,坚持不懈,舞蹈各方面技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能够具有较强的舞蹈艺术表演力,所以我们的学生常常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校的两年时间里,由于不断坚持,幼儿舞创编在每个班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创编作品,有些作品真令人刮目相看。通过调查,很多同学毕业后都成为幼儿园舞蹈创作的骨干,有些学生的作品还在区、市级比赛中获奖。

篇(8)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9)

(二)音乐可以促进内在情感的展现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老师要把自己内在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并通过舞蹈外在动作表现出来,使其成为“有感彩的舞蹈”,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表现力。表现力强就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并在音乐的指引下,把优美的舞蹈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更多的乃是内心情感或情绪的释放,音乐可以唤起舞者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舞者强烈的情感欲望,达到身心、形体和音乐三者相互交融的境界,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情感丰富、动作优美的舞蹈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三)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任何的课堂教学,如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舞蹈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动作要领众多,稍有不专心就有可能遗忘其中的某个动作,导致整个舞蹈动作不协调,影响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机械灌输式的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专心致志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掌握领会舞蹈的每个动作更是一句空谈,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又将会把怎样的舞蹈教授给幼儿呢?由于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处在对音乐十分喜欢的年龄阶段,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会使舞蹈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加深对舞蹈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推动舞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音乐可以协调学生舞蹈的动作音乐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协调学生的舞蹈动作,如果没有音乐,学生的舞蹈动作就只能依靠教师的指导以及自身的感觉来修正,但这对于初学舞蹈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有规律的轻、重、缓、急音律来掌控舞蹈动作幅度,哪个动作需要舒展,哪个动作需要收缩,哪个部位需要动,哪个部位不需要动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给舞蹈带来巨大魅力的同时,还协调了学生舞蹈的动作,又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增强学生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五)音乐有助于意境的展现“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而意境就是这两种情态的统一,即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作为时代气象与情境的描绘者,可以充分表现人的审美感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音乐在表现意境方面是无形的、丰富的、微妙的、动人的,音乐虽不能给人以具体美的形象,却能把人带入一种无形的美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音乐还可以其强烈的感彩,打动人心、陶冶情操。

篇(10)

二、小学课程中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学可以锻炼身体及肢体的协调能力

舞蹈是关于动作和韵律的艺术,是需要肢体协调和感情投入甚至精神共鸣的艺术。舞蹈多要配合音乐完成,要求肢体动作和音乐韵律协调,这不仅可以锻炼舞者的肢体协调感、身体灵活度,锻炼大脑中枢神经与肢体行为的同一性,也可以在舞蹈进行中强化舞者的肢体强健程度,同时调整气息,也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现在的学生除了课本知识外,又被各种电子设备吸引而多喜欢“圈”在家里,注意锻炼身体的越来越少,健康水平也日益下滑,舞蹈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

(二)舞蹈教学可以培养端庄的仪态与气质

舞蹈不同于跑步、打篮球等专业体育项目,其注重舞者的肢体形态,重视舞者在和着音乐摆动肢体时表现出来的气质。舞蹈的基本仪态包括收腹提臀、挺胸抬头,也是对舞者生活中个人形体姿态的一种培养。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长期专注于低头写字,极易养成站不直、做不端,甚至驼背的坏习惯,舞蹈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保持身形要有直立感,这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站姿与坐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三)舞蹈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愉悦身心

音乐本身就有独立的审美情趣。就音乐艺术而言,其能全面、立体化地表达相应的情感,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也能对音乐艺术有所了解。舞蹈作为肢体表现和音乐结合是一种美的享受。舞蹈练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与音乐相伴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也会对音乐有基本的审美和了解,因为它更注重感性的情感抒发,表现一种言语之外的意趣。同时,这种教学脱离了坐在教室中的固定模式,学生从精神到身体都是自由的,这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在玩耍中进行教学,更符合他们接受理解事物的形式。

(四)舞蹈教学可以调动个人的想象力,创作自由

舞蹈动作是灵感的迸发。在舞蹈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中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要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通过舞蹈教学,教会学生基本舞蹈动作,然后让他们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舞蹈,也是对他们天生独特想象力发展的一种保护,而在日常教学中,标准答案的束缚容易扼杀学生太多的奇思妙想和天马行空,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也使教师找回一些遗失太久的情感与想象。当然,在舞蹈创作与发展的不断演进中,我们发现,从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到审美理想和审美心理预期都在不断提高要求。单纯的肢体表演有时略显单薄,表演空间狭小,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渗透艺术的真谛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对于道具的灵活运用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仅可以使表演达到单一肢体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和思想,可以生动表现出角色身份,同时还可以说明特殊的环境状况,同样也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的一种调动。

(五)舞蹈教学可以提高个人的协调与合作能力

在多数学生眼里,小学阶段的舞蹈教学只能算是一种启蒙或启迪教育,但由于其本身的艺术基因,我们也可以把舞蹈看做一种特别的交流方式。通过舞蹈,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合作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些都是隐形教育内容。

(六)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

从某种程度上讲,舞蹈并非随意舞动,它讲求韵律、节拍。舞者在舞蹈中要和着音乐、节拍有韵律地舞动肢体,除了动作舒展之外,还要注意面部表情、情绪的表达等。实际上就是需要舞者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多注重基本动作和基本队形的训练,以基础知识辅助教学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性。但舞蹈正因其教学形式的独特性和其艺术魅力、与传统课程相异的娱乐性契合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日积月累,学生的专注性就会在舞蹈教学中得到有效培养。

三、小学课程中舞蹈教学的未来

由于小学舞蹈教学鲜有列为正式课程的,如何进一步扩大范围、推广舞蹈教学、进一步深入推进舞蹈教学都是摆在舞蹈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不过,通过现有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舞蹈教学对小学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小学生,其智力和心理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更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舞蹈教学目的并非使每个孩子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艺术家,而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种理解层面的内容,重要的是实践效果而非理论论证。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进行取材,这就要求舞蹈教学不能单纯从舞蹈艺术本身出发,还要与受教育者本身,即小学生的身心状况相协调,如加大舞蹈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重视舞蹈中孩子的互动与合作,选用难度较小且节奏明快的歌曲等。此外,舞蹈是一门重视表现力的艺术,这就要求学生要克服自身的紧张和怯懦,收起自己的局促和害羞,但这对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对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合适的引导。孩子是敏感的,教师的不耐烦情绪都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原本就不擅长表现自己的学生更难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阴影而排斥舞蹈。因此,舞蹈教学中的交流和讲述的进行方式也值得考究。

篇(1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的现象仍广泛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过于注重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重视舞蹈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舞蹈人文精神的渗入。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舞蹈精神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行把他们分割必然会导致幼儿舞蹈学习的不全面。事实上,舞蹈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仅仅是学习舞蹈专业技能而缺乏充实的人文内容不利于幼儿的文化涵养以及品格的提高。

1.2各章节间内容独立,未紧密融合

舞蹈是幼儿对他人进行自我表现与反应的一种幼儿本能需要。因此有效的舞蹈教育是对幼儿来说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作为未来的幼儿舞蹈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对幼儿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但就当前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来看,仍然严重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各个舞蹈教学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相对孤立,并未有效融合在一起,艺术形式也仅仅局限于舞蹈方面,没有与其他艺术形式紧密融合渗透,这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

2.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2.1在教学内容上凸显儿童性

儿童是幼儿舞蹈教学的直接对象,也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最终实践者。因此把儿童性视为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适当增加儿童舞蹈的教学内容,并将儿童舞蹈渗透到其他教学内容的板块中。例如在单纯,质朴的民族舞板块的学习中,学习各式的民族舞蹈。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将各名族舞蹈合理科学组合,并适当加入幼儿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表演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幼儿舞蹈的表现力。

2.2科学规范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比例

不可否认的说,通过舞蹈这种直观而强烈的表达形式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但过于强电舞蹈外在美而忽视了对舞蹈情感和舞蹈内容的理解,显然是不利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舞蹈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民族宗教、生产方式、伦理哲学、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这便要求我们把形体训练和幼儿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提高自身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对舞蹈课程中的技能性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补充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建立舞蹈动作与舞蹈内行,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另外,舞蹈种类繁多,按舞蹈特征来说可以分为国际标准舞蹈,时尚舞和专业舞蹈。专业舞蹈又可以细分为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和现代舞。因此,对繁多的舞蹈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提升师范性能力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的主要是儿童,因此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应以儿童舞蹈为主。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及培养学生的师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为,在专业教学课程中,教会学生由浅入深的编排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应符合儿童年龄段和身体特点,在舞蹈中的音乐背景也应尽量贴合儿童的喜好,以让儿童能在愉悦的舞蹈氛围中完成体型塑造与审美观念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体验课,舞蹈排练课教会学生鉴别舞蹈,表演舞蹈的能力,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教会幼儿学习舞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