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图书馆学习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982年5月12日,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1987年12月,改称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简称“安徽省高校图工委”)。198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培训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人次。今年适值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成立30周年,笔者试图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图工委30年来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以彰显成绩,找寻不足,为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探索新途径。
1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继续教育工作概况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的继续教育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99年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自成立以来,即着力于馆员继续教育工作。据笔者统计,1982—1999年,共举办19期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人次约达1300人(见表1)。本阶段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学员学历层次较低,很多学员只具备中专(含高中)学历。培训内容侧重于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2)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单科结业证书,晋升职称时可作为参考条件;(3)培训时间较长,多则一年,少则一周;(4)培训形式多样,包括学历教育、专业岗位培训以及专题研讨等;(5)涉及面广,影响大。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授课教师大部分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如赵国璋、朱天俊、白国应、卢泰宏等;(6)学员的学习经费和时间有保障。学员一般由单位推荐,学习经费由单位承担,相关主管部门给予一定资助。如1985~1987年举办的两期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一年制全脱产进修班,国家教委批拨3万元专项经费;(7)具有随机性。培训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的委托开展,没有纳入图工委的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2000—2001年
皖文字[1999]007号文件规定,自2000年元月1日起,全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初、中、高级职称前必须经过继续教育培训并获取培训证书。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得少于40学时;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得少于32学时。凡在任职期内未完成继续教育义务的图书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视为不具备条件。皖政[2000]24号文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不少于国家规定的学时。”皖人发[2001]30号文件对继续教育内容设计与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形式与学时认定、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与使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
上述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安徽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被纳入政府工作的视野,被赋予制度层面的意义。2000—2001年,图工委利用暑期举办两期培训班,共培训278人(见表2)。本阶段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全部来自安徽省各高校图书馆,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馆员为主。培训内容侧重于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业务,如文献分类、文献编目、文献检索等;(2)学员的学习一般为单位派遣和个人自主要求,培训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相关主管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投入;(3)授课教师由安徽大学图书馆各部门业务骨干担任;(4)管理逐步规范化。培训时间均为一周,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成绩合格,由基地和文化厅审核盖章后认定72学时,登记在由省人事厅统一监制的继续教育证书上;(5)计划性。继续教育工作被纳入图工委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年初上报省文化厅审批备案。
第三阶段:2002—2012年
2001年11月27日,安徽省人事厅认定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为安徽省图书资料与情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皖文职改[2002]266号文件规定:“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图书资料专业初级资格、图书资料专业中级资格。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后,各地不得再行评审相应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皖文人字[2005]232号文件规定:“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内,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6]皖文人[2011]48号文件进一步规定:“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内,按规定参加并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上述文件的相继出台,致使继续教育学时成为馆员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相继举办以下各类培训班:(一)“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开设“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11期,迄今共培训1076人。“以考代评”培训具有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为参加初中级资格考试的馆员,均为自主要求,学习意愿强烈。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效果显著。对于不具备图书馆学学科背景的馆员来说,“为了通过资格考试必须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客观上起到了职业培训的效果”;(2)配备材。培训教材由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组织专家编写,分别为《文献分类与编目》、《文献检索》、《图书馆工作概论》。2007年对教材进行修订,前两本教材分别更名为《信息组织》、《信息检索》;(3)授课教师全部由安徽大学图书馆学系和安徽大学图书馆具有丰富教学或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
(二)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班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开设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班11期,共培训946人(见表3)。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呈现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为全省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图书馆员。培训内容紧扣图书馆事业发展,追踪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或实践热点,旨在通过培训达到促使学员知识结构更新和学科视野开拓的目的。此外,根据省人事厅关于继续教育公共课的年度安排,开设有关WTO、知识产权、终身教育等专题讲座;(2)除了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加强馆员学术和科研能力培训,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学科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3)授课老师以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从事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教师,以及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为主;(4)实行规范化管理。培训时间均为一周,学员学习期满,经考核或考试合格,认定72个继续教育学时;(5)建立继续教育激励机制。自2005年开始,继续教育学时被列入安徽省教育厅评选全省高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数字资源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分别于2004、2006、2011年举办三期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招收学员81人。课程班开设“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研究”、“数字图书馆技术”、“文献学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研究”等14门专业基础课程,由沈固朝、叶继元、郑建明、徐雁等业内知名专家为学员授课。根据图工委秘书处的统计,2004年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出身于图书情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仅有1人。截至2012年9月份,2004、2006两期研修班已有20人获得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硕士证书。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全省各高校图书馆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学员已陆续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鼓励馆员参加学习,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于获得学位证书的学员每人奖励1000元现金。同时,根据皖人发[2001]30号文件规定,每门课程认定15个继续教育学时,为需要晋升职称的学员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四)其他专题培训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每年与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商,如万方数据公司、重庆维普公司以及Springerlink、Ebsco、Elsevier等合作举办数据库利用培训,培训人次达上千人。这类培训有如下特点:(1)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般学历层次比较高,且绝大部分来自网络技术或参考咨询服务等对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2)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比较强;(3)培训周期短,一般为一天,培训效果往往取决于学员后续的主动学习;(4)授课教师全部由相关机构的专业培训师担任;(4)培训费用由相关机构承担,外地学员只需承担差旅费,经济压力较小。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意愿不强
由于安徽省人事厅和文化厅关于继续教育学时的强制性规定目前主要针对职称评定,对馆员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没有任何约束力。因此,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馆员为主,基本都是因为晋升职称的需要。这反映出广大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意愿不强,同时也表明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目前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缺少一定的竞争风险。
2.2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缺乏时间与经费保障
尽管皖政[2000]24号第十四条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但鉴于继续教育学时成为馆员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给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层造成一种误解,认为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与所在馆没有关系。出于这种认识,各图书馆在经费普遍紧缺和人手紧张的前提下,绝大部分图书馆对参加学习的馆员均无法提供经费支持,甚至连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由于缺乏时间、经费的保障,不仅遏制了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而且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3继续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有待细化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目前开设的各类培训,“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内容针对性较强,但由于学员的学历层次相差较大,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不仅文化层次高,而且大多来自重点院校图书馆,对外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专业视野相对比较开阔,而来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员,有的学历层次相对低一些,所在馆的业务工作开展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借阅服务,致使在设置课程时难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局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或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开展分层次培训。
2.4培训形式比较单一
图工委继续教育主要采取脱产学习形式,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这种脱产学习对于外地学员来说,如果所在单位不能提供学习经费与学习时间的支持,确实面临一系列困难。高校图工委根据开设课程内容的需要,安排少量的实践机会,但相对于学员的需求来说,仍显不足。
3 对策和建议
3.1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制度
馆员学习意愿的加强,一方面有赖于馆员自身加强对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安徽省现行的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全部由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主要是指导性文件,为了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效果,图书馆界应建立与之配套的具体措施,如继续教育基金制度、休假制度、激励制度等。具体到各馆,可根据所在馆的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岗位要求等,有计划地选派馆员参加培训。同时,各馆应将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学习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3.2争取外部资金的支持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作为全省继续教育基地,应积极寻求外部资金的支持,主要可采取如下途径:(1)争取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的投入;(2)争取有关数据库公司的资助;(3)与国家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寻求项目资助。
3.3丰富培训内容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目前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今后应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具体包括:(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馆员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业务知识的丰富与否,而且取决于馆员的敬业精神与服务态度的优劣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馆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2)开设有关心理学、人际交往、仪表举止等方面的课程,提升馆员的职业形象以及与用户的沟通能力;(3)开设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和图书馆学术史课程,增强馆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学科归属感。
3.4创新培训形式
2开展继续教育的有效保障
2.1开展继续教育需要完善的制度
美国是较早开展继续教育的国家,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并通过立法途径保障图书馆员接受继续教育,做到有法可依。1956年通过的《图书馆服务法》(LibraryServicesAct,简称LSA)是美国全国图书馆法。我国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002年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30条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鼓励图书馆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和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鼓励专业人员通过脱产或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结合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人员在职进修或培训”。这些法规为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在实际工作实施中,高校图书馆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致使馆员的继续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出台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只有完善的制度才是继续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
2.2开展继续教育需要领导的重视和经费投入
继续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图书馆负责人应该向上级领导呼吁,打报告,写申请,争取继续教育经费,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继续教育,每年调拨专项经费用作继续教育,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还要高瞻远瞩,把馆员的继续教育作为馆内的头等大事来抓,列入工作计划中,继续教育才会得到有效实施,只有领导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培养,图书馆服务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3继续教育的内容
3.1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继续教育
图书馆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继续教育,培养对图书馆崇高事业的责任感,提升职业敬业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事业心,高校图书馆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全校师生,服务于教学,服务性决定了图书馆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继续教育,文明服务和微笑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温馨的人文环境会深深吸引读者群的到来,会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3.2加强计算机和外语知识水平的继续教育
随着信息知识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图书采访、图书编目以及文献检索等各方面工作都要用计算机去完成,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学习掌握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工作的需要,继续教育除了学习计算机知识还要学习外语知识,现代高校图书馆拥有越来越多的纸本外文文献资料和丰富的外文数字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水平,熟悉外文文献和掌握外文数据库的基本内容和检索方法,及时为读者收集和传递各种外文信息。
4继续教育的途径
4.1学历进修和馆内培训
学历的进修有不脱离岗位,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也有脱离岗位进行深造的学习方式,非图书情报专业和学历不够的馆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因学科服务的需要,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可以脱产学习,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获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能力。馆内培训是图书馆利用馆内具有丰富经验的馆员对新馆员或者能力较弱者进行的一种培训方式,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方法灵活,简便易行。其形式多种多样,如:自办训练班进行馆内培训,或者是岗位轮岗制度,方便经验丰富的老馆员对中、初级馆员进行传、帮、带,还可以邀请知名的学者和专家来馆内讲座。
当前,人们对图书馆工作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足轻重的,认为在现阶段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图书馆所发挥得作用越来越小。殊不知图书管理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还是一个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笔者认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在职业道德、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三方面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
1 职业道德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图书馆这个职业集团为圆满完成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基于图书馆员的自觉意识,向社会公示集团性的职业伦理、专业素养与行业规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以人为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全方位服务好读者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方面。因此,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图书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1.1 爱岗敬业:爱岗就是应该热爱图书馆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能认识其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1.2 读者第一: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
1.3 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行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1.4 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态度上的诚恳和气、言语上的谈吐文明,行为上的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读者服务中,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
2 丰富的文化专业知识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管理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着述能力。
专业知识是实行内行领导的基础,缺乏专业知识是难于胜任图书管理工作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必备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行内行的领导。专业知识还指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岗位管理共同需要的科学知识,如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决策科学。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图书馆是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多功能知识服务场所。计算机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其管理数据库,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迅速、准确、灵活地为读者检索资料,满足读者的需求,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 较高的业务能力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3.1 宏观思维能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3.2 综合分析能力。图书管理人员要把纷繁复杂的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储存、检索,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认识其内在的联系与发展变化规律,为读者提供方便。而综合分析的质量关键在于资料的准确性和可能性:一是要提高选择素材与国情的适应性;二是精确地辨别、选择素材的可靠性与可信性。
3.3 较高的心理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是根据不同用户与读者的需求提供各种不同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直接为读者与用户提供信息和资料,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分析用户与读者的心理特征、活动过程和行为需要等能力。
总之, 在新时期, 图书馆要争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就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 加强自身建设。图书馆的主体是馆员, 要适应时展的要求, 就必须加强馆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唯其如此, 我们才能在实现图书馆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同时, 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都设置了业务辅导部门,主要负责各地区图书馆的辅导和学会工作。大致的业务范围包括业务研究、业务辅导、工作协调、图书馆日常工作及编辑出版图书馆出版物等。新时期的来临,图书馆为了适应迅速的发展势头,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开展及执行效果。业务辅导工作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手段也都随之更新和充实。
一、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特点
1.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图书馆自身创新能力的增强,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模式已经悄然改变,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除了对本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工作外,还特别注意各馆之间业务辅导人员的交流与学习。同时协助文化部门对系统内图书馆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负责组织承办具有较强学术意义的工作会议等。业务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同时在图书馆工作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工作内容复杂化
图书馆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过渡,逐渐成为本地区图书馆相互协作沟通及学术研究与技术交流的中心。并且逐?u演变为图书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每年图书馆业务辅导部都要深入基层对图书馆事业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由业务辅导部的工作人员负责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划和目标。与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研究针对图书馆的政策和工作指导规范及条例等。
此外,业务辅导部有责任和义务根据文化部的要求对图书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辅导工作计划。积极承担起沟通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的桥梁,使各馆文化融会贯通,图书馆取长补短,实现长远发展。
业务辅导部门承担为图书馆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图书馆员的培训工作也作为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有条不紊的执行。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员不单单是单纯的图书保管员,而更多的作为网络资源利用的导航员及图书各项业务的咨询员。对图书馆馆员的培训除了日常工作中对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知识的掌握外,还要对馆员知识的多样性进行涉猎,培养馆员自主创新意识和职业精神,激励馆员团结一心共同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而共同奋斗。
根据全国各个省市图书馆的现实情况,很多图书馆学会的办事机构集中在各个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辅导部门。业务辅导部门负责学会的日常运转。业务辅导部门利用学会会议交流和研讨活动的便利条件,为各个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等提供服务。
二、图书馆业务辅导人员素质构成
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实质上是一项体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纵向联系特点的工作。业务辅导工作即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业务联系和指导任务。复杂的工作性质要求业务辅导人员是新时期具备复合型知识的人才。为了更好的辅助执行主管文化部门的工作符合国家的政策方向,业务辅导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政策观念和全局意识,能够准确把握工作方向,贯彻上级指导方针有能力协调好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业务辅导人员,一定要有一定的学历作为基础。不定时参加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培训,在业务岗位上得到熟练且精通。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研究学习新知识,接受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除了掌握图书采购、验收、分类、目录组织等技能外。对于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自己的见解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业务辅导工作,并置身于不断探索和研究工作方法,为提高业务能力而时刻储备。
三、新形势下有效开展业务辅导工作的对策
1.实现业务辅导工作制度化
图书馆日常业务辅导工作中,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个别图书馆受行政命令驱使或者客观应付检查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为了使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有效开展,必须制定预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展开工作。
2.树立典型以示范带动前进
图书馆数量众多,分散范围较广。业务辅导部门无法对每个馆做到细致入微的指导。树立先进典型,选取有代表性,辐射范围广的图书馆进行指导,以典型馆作为范例进行推广。各个馆参照这个标准自身进行改革和完善,对于图书馆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有一定意义。
3.辅导方式灵活多变
1有助于完善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员就意味着在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体系。目前而言,教育培养图书馆人员有助于完善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体系,让跟多的居民更好地在图书馆里充分学习,而图书馆人员也可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引导他们会欣赏并享受图书馆人员为他们提供的美好学习氛围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员是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教育体系的一个方法。
2有助于促进图书馆高效工作全面协调
教育培训图书馆人员是促进图书馆高效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图书馆人员的教育培训将大大影响着居民学习情况。因此,对于教育培训图书馆人员那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图书馆高效工作的更加全面发展,图书馆的环境如何,图书馆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现状,在我们学习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精神文化的最终价值则落在对图使馆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上。那么,图书馆高效工作的全面协调是图书馆人员教育培训的一个目的所在。
二、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的员工培训计划
有些公共图书馆往往只是为了解一时燃眉之急而开展了一些短期培训,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员工培训计划,缺乏制度性保障、缺乏体系建设、缺乏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训机制,这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另外一些公共图书馆虽有培训计划,但其培训内容相对来说缺乏相关性和延续性。
2员工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
公共图书馆员工的年龄跨度较大,且学历、专业、职称、经历、岗位等各不相同,他们的知识层次、业务素质、接受能力等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使得每位员工的需求不同。而目前图书馆的培训模式,并不能适应这些实际需求情况。图书馆如何针对员工的各种差异,根据岗位要求,制定科学的业务培训,做到同中有异是图书馆员工培训的难点之一。
3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公共图书馆为达到评估标准规定的员工培训年人均学时要求,往往只是为了培训而培?,对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不充分,导致员工培训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培训内容太浅、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员工工作技能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造成员工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长期下去,员工就对培训失去兴趣,使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4培训效果考核流于形式
很多公共图书馆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考核仅限于培训过程中,或根本不进行考核,以及对于员工参加培训后是否提高了业务技能、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却不再关心,致使培训效果无从考核,培训工作无法改进。
5缺少高素质的内训队伍
目前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的授课老师主要是邀请同行业专家、学者,然而仅仅依靠外请老师,就会存在经费、时间、机动性受限制等问题。许多公共图书馆不乏图书馆界的专家,有很深的造诣,却未能把知识通过培训传授出去。因此,如何在内部挖潜,对图书馆内部的优秀专家资源加以利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训队伍,是图书馆培训亟待思考的问题之一。
三、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工作的对策
1制定配套机制
建立培训考核评估机制,构建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评价体系,将员工业务素质明确地用指标量化,对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出客观的评价。培训评估主要包括员工在培训中的反应,学习结果评估和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评估。可以采取在培训过程中的观察、面谈、问卷调查等直接方式,在培训结束时通过考试或提交培训心得报告等方式进行,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跟踪式管理和评估调查的方式进行考评,主要考核实际工作完成的准、快、全、新(创造性)等方面。制定培训规范,明文规定培训经费的来源及额度,从政策制度上解决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从而确保员工业务培训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2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应遵循成人学习培训规律和特点,要激发图书馆在职人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身潜能,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在职人员对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的不同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坚持知行统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人员自身需求有机结合,使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形成科学有序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同时要适应现代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以开展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综合培训为主,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改善图书馆业务培训的措施
图书馆业务培训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要提高培训质量,首先要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弄清楚哪些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困难,哪些是可以进行改善的方面,只有扬长避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切实发挥业务培训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1)形成长效机制
长:时间上有周期性,确保学时。有能力组织图书馆业务培训的省级、市级图书馆或学会应该将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常规项目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确定下来。短时、定点集中授课是当前培训的主要方式,应该固定在每年的某一时间段内,方便学员提前安排时间参训。如考虑到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紧缺,年头或年尾工作比较繁重;教育系统图书馆7、8月为暑期休假,因此可以将培训时间定在每年5月或6月,使尽可能多的学员能够参加。另外,学时的安排要适宜,时间过短学员难以将大量知识及时消化,时间过长学员容易产生疲劳、厌学等不良情绪,皆于培训效果无利。
效:培训效果有保障,形成上下顺畅的指导与反馈渠道。学员的自我感受是评价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每一次业务培训结束后,组织方都应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员意见。图书馆学会在每次培训开始前都要求学员将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包括课程设置应做哪些调整、老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后勤保障是否到位、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通过与学员的交流和沟通,争取下一次培训工作精益求精。另外,短?r、定点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无法一劳永逸地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临时、突发或特殊的问题也无法一一在课堂内呈现,因此,学员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通过网络在线即时咨询或电话咨询,减少中间环节,帮助学员及时解惑;专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各种琐碎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以便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集中讲解。
(2)基本条件不同,因材施教
学员的基本条件包括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心理状况等方面,每个学员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培训方若不进行甄别和统筹安排,“一刀切”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图书馆学会可以针对新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举办过两个业务培训班,其中一个主要讲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知识,包括5个基本部类和22个基本大类,以及一些简单的复分技术,面向的是对图书标引和分类没有系统了解和认识或者刚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新入馆学员;另一个重点讲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与第四版对比所进行的修改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可称为高级研修班,其学员大部分已掌握分类法基础知识,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对于培训组织者来说,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因材施教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学员也更容易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培训安排了《文献采访工作介绍》《图书馆网络概况及数字存储》《图书馆主页及发现系统介绍》等系列课程。由图书馆领导、部门主任及各部门的骨干馆员担任主讲教师,围绕图书馆的概况与历史沿革、读者服务理念、服务态度、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到图书馆的数字化环境发展及各部门业务工作内容、流程规范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培训。部分新入馆员工参加培训后,将到各个具体的业务部门轮岗实习一年,以便了解图书馆基础工作流程与具体业务,尽快进入图书馆员的角色,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以点带面,以熟带生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岗位责任不明确,工作无法定量
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性质决定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要在摸索中前进。工作人员少,馆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馆内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不明确,造成人员配备不合理,工作量,工作内容模糊。这种不科学的安排形成人浮于事,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虚耗时间,对工作没有激情和动力。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缺乏激励措施,没有工作热情,更谈不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整体缺乏活力,比较沉闷。当一项任务或问题出现时,所有馆员会同时去完成或解决,有可能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有时会出现拖拉、推诿的现象,极大的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使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
2、物品的资源配给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为在正常工作中所需资源不能及时供应,延缓图书馆的工作进度。出现这种现象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者是个体、社会团体、企业集团、董事会等集资所创办的,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国家没有直接拨款,因此,民办高校筹措资金比较困难。在资金的投资上很谨慎,要出于诸多考虑,权衡得失。对于图书馆的投资更是如此,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机制下学会用信价比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例如:贴图书的索书号,从有关部门买一个很正规的需要一毛钱,民办学校的资金掌控者是显有投资这笔钱的,所以馆员就想办法,采用自制表格并手写在A4纸上,并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这样通过精心设计和排版的一张A4纸能写出24个这样的索书号,价值才1毛钱,当然在正规性和美观性上欠缺,但不耽误书籍的正常流通。即使这样,申请胶带和A4纸也不易,需要找有关人员,还要经过审批,环节繁琐,工作进度缓慢。
二是由于观念的错位,认为没必要投资。民办高校的投资者、高层管理者、一般教职工普遍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民办高校的图书馆其作用和影响不大,甚至可有可无。另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更是可有可无的。观念的不到位就导致了民办高校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对图书馆物力资源的配备的忽视或轻视。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应采取的办法
1、设立图书馆岗位责任制,明确所从事的工作及所承担的责任
建立岗位责任制要根据图书馆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明确规定其工作内容、应承担的责任及拥有的权限,并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以保证各项工作能有序地进行。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有助于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拥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才有可能以任务定岗位,以岗位定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各尽其职,达到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避免苦乐不均现象的发生。
2、做好工作计划的同时再从思想上入手
民办高校给图书馆拨经费使其自己合理利用是不可实现的事实,采购书籍及购进其他有关的设施都是由学校董事会统一研究决定。但是在图书馆工作中所要利用的资源必须要保证,以利于图书馆科学的发展。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工作计划,提前申请,明确任务,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提高工作效率,做好计划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提高工作业绩的关键。
要改变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看法主要从几方面入手:
首先,把图书馆存在的问题用书面的形式向上级领导深刻、具体的反映,分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让领导重视图书馆,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建设。在工作中不断突破、创新,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工作和建设,和上级领导沟通,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树立图书馆的威信,使领导对图书馆的看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其次,得到教师们的支持;好的口碑是建馆的关键。图书馆本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部门,很少会有老师来借书,尤其是这几年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来借书的老师少之又少,再加上图书馆的藏书原因,更是让老师们“望而却步”,而又由于人手少及工作时间的原因,导致和大多数部门的同事接触、了解的不够,没人为图书馆“说话”,让学校产生误会,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自身做起,利用在校的有限时间,和同事交流,增进感情,主动邀请老师们来图书馆参观,请教一些建馆问题,群策群力,对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予以肯定,并对参改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提交给上级领导审查。通过老师们的“口”,使图书馆焕然一新,摆脱困境。
最后,从学生方面入手:学生是图书馆的根本。图书馆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供学生们借阅,学生对图书馆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它的前途。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学生的等待时间,方便学生,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做到让学生满意,让他们为图书馆“说话”,让学生成为图书馆和领导沟通的桥梁。
总体来说,既要放眼于工作技巧,也要放眼于全校师生,得到他们的支持,以扭转图书馆的状况。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上有缺陷是必然的,因为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图书馆更是起点低,底子薄,在这种情况下要虚心向公立学校图书馆学习,吸取精华,勇于改革。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做出科学的发展策略。只有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才能在保障教学的基础上,使图书馆自身得到健康发展,办出具有民办特色的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图书馆这个职业集团为圆满完成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基于图书馆员的自觉意识,向社会公示集团性的职业伦理、专业素养与行业规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以人为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全方位服务好读者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方面。因此,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图书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1、爱岗敬业:爱岗就是应该热爱图书馆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能认识其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2、读者第一: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
3、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行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4、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态度上的诚恳和气、言语上的谈吐文明,行为上的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读者服务中,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丰富的文化专业知识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管理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着述能力。专业知识是实行内行领导的基础,缺乏专业知识是难于胜任图书管理工作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必备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行内行的领导。专业知识还指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岗位管理共同需要的科学知识,如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决策科学。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图书馆是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多功能知识服务场所。计算机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其管理数据库,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迅速、准确、灵活地为读者检索资料,满足读者的需求,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较高的业务能力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学校学术殿堂的心脏,这一颗心脏的健康跳动是靠全体图书馆馆员来维系的。而馆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是作为教学科研辅助部门,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不能按照图书馆的实际工作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提高馆员素质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性强、理论功底深厚的人才作为支撑。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图书馆作为解决校内教职工家属及子女的就业场所,学历偏低,专业五花八门;政策、条例及考核措施也侧重于行政干部及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出勤率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标准外,并没有重视对其专业技术上的配备与要求,这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根据事业发展及人员组成现状,针对性地构建一套选人、用人机制和培养考核机制[1]。
1.1 完善选拔和引进人才制度。现代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高学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新馆员的选拔和引进,把好入口关,保证馆员的良好素质和基本质量;要积极争取校领导及人事部门的支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硕士以上青年学生到馆工作,逐步改善图书馆的学历结构;要在引进青年馆员时,制定恰当的标准对其进行考察。通过应聘资料审查、笔试、面试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以保证引进人才的良好素质,优化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1.2 完善馆员培养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馆员的学历结构。对副高职以下学历未达到本科层次的馆员,鼓励并督促其提高学历层次,制定学习培养计划;对“半路出家”的馆员,对其进行脱产进修的继续培训教育,系统学习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学历层次不达标的馆员,鼓励其自学成材,或参加在职函授、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学历学位学习;对有条件的馆员派送深造,或到外单位取经学习,或送到国外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技能,为我所用[2]。其次,要设计各种培训表格。比如设计《图书馆员培训记录表》、《图书馆员外出培训申请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申报表》、《图书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申请表》、《图书馆员培训考核表》等表格[3]。第三,制订培训实施计划。其内容应包括:①培训目标: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全馆员工的专业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图书馆要每学期或每年确立培训目标。②培训形式:馆内培训、委派培训、网上学习、学历教育、交流学习等。③培训管理:培训组织、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估。④培训考核:严格考勤及考核办法。⑤培训记录管理: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考勤记录、考试成绩等[4]。
2.重视馆员“补差”培训
现在的馆员培训大多是对骨干馆员的培训,很少有针对“后进馆员”的培训。本人认为,馆员培训不应只是“培尖”,更应“补差”。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遇到一个好教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生,但遇到一个坏教师,很可能会毁了学生一辈子。可见一个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同样,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的决策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馆员的“补差”,而不只是“培尖”。当前“补差”性质的馆员培训不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心理上不想“培训”。做老师的谁都想教“好学生”,因为“差学生”难教,教“差生”出力不讨好。馆员培训也如此,搞“馆员补差”,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且也一时半刻见不到效果,所以组织者心理上当然是愿意“培尖”,又风光,见效又快。
二是高校图书馆“钱要用在刀忍上”。高校图书馆的培训经费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经费还是先让骨干馆员培训,因为骨干馆员培训效果好呀,回来就能用。让需要“补差”的馆员去培训,不一定迅速见效,而且又费钱。
三是“后进馆员”懒得去。这类需要补差的“后进馆员”碍于面子,本身也不想去培训,就像没有几个“差生”愿意自己去补课一样,他们“懒得去”,能不去就不去。实在要参加培训,也基本是坐着打瞌睡的那种。
了解“水桶原理”的人都知道,水桶容量的大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将“最短的木板”补高,水桶的容量才能变大。当前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员培训也是如此,只有将“后进馆员”也“补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才能提高。
3.重视馆员学术研究
高校图书馆通过流通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形式开展服务,不断向教师提供科研新成果,使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方法,使教师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信息,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性,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决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1 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深化,需要改革,需要创新,没有科学的探索,没有大胆的尝试,就很难得到发展。科研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和升华。由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使馆员清醒地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馆员,首先就要做一个研究者,懂得进行学术研究既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时展的需要,确信科研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内在的科研动力,做一个学术研究的有心人[6]。
3.2 制定制度,鼓励学术研究
有效的科研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科研工作计划,把科研工作纳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为了做到规范管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科研工作纳入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并结合各馆实际,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干部、评优晋级、评定职称、工作考核、竞争上岗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图书馆要建立奖励机制,要对本馆的科研情况定期进行考核总结,对数量多、质量高以及对实际工作产生较大促进作用的馆员进行表彰与物质鼓励,以提高馆员的科研积极性。
3.3 培养骨干,组建科研团队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知识。同时,每个图书馆都有学有专长、精通业务、善于钻研、富有创新精神的馆员队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在馆员中选拔出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有责任心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科研骨干,负责拟定研究计划、确定主攻方向、通报科研信息、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以及协调各研究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使图书馆学术研究由分散无序变成有组织和有计划,集中群体智慧、联合科研,并在其周围形成合理有序的学术梯队,带动整个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走向纵深[7]。
3.4 开展交流,加强科研合作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者交流研究思想、检阅研究业绩、研究热点问题的重要方式,馆员经常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研究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组织馆员参加图书馆及相关学科的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派出专业人员考察、进修或到其他图书馆作访问学者,了解当前本学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从而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谷爱国.馆内培训:馆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学刊,2003,(4):46-47
[2]罗桂娟.强化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7):34-36
[3][4]李春.ISO 9000质量管理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规范化开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3-84.
[5]康保国,韩起来.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的若干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7,(2):74-75
[6]张军亮,于成杰.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00-10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注重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变革,学生学习模式发生的转变,使得图书馆在高教系统中的服务作用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对提供服务的主体,图书馆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对馆员自身素质、职能要求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
1 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现状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各项工作的主体是馆员,图书馆工作最终目标能否完满实现,馆员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馆员的素质高低和职能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质量。
1.1 要求更高
时代对图书馆员职业需求的更高要求。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图书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计算机技术等知识。 席拉曾说:“最精锐或最有实力的图书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或某一专业知识背景而进入图书馆行业的人。”虽然我们所熟悉的印刷型文献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但随着数字信息的增加,工作对象将迅速向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转移。衡量一个馆的实力,最重要的不再是馆舍的大小和馆藏书的多少,而是图书馆员有效控制和利用这些数字的资源的能力。
1.2 参差不齐
馆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贴专业化建设未能得到重视。读者来图书馆希望能方便快捷和准确地找到所需文献信息,读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时,也希望得到专业性的指导。基于这种需求,高素质专业化馆员也就成为必然。在高校图书馆中,馆员队伍中真正拥有图书情报专业学历的并不多,而且图书馆员的专业化也没受到重视,在岗的馆员文化水平高低不均衡,专科以上学历馆员能占到一般以上,硕土学位馆员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有博士学位的馆员却寥寥无几。因此,馆员队伍构成复杂,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使现有的馆员队伍在业务素质上已经远远地落后于现代图书服务的需要。
1.3 缺乏优化
馆员自身素质缺乏优化与培养导致馆员发展空间有限。图书馆馆员仿佛生活在社会边缘,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动力。那些有专业技能的人又不甘于清贫与平庸,纷纷改行,致使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现存馆员的平均年龄偏大,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与操作能力普遍薄弱,外语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导致其可持续发展空间受限。因此,现代图书馆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在职能上必须变革,以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要做到这一点,馆员的素质重塑是根本。
2 现代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般地说,素质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科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所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品质。这里我们谈论的素质主要指新时期馆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2.1 思想素质
2.1.1 服务意识
印度图书馆学奠基人,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的第三条,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是节省读者的时间。其核心思想就是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图书馆能否改善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关键在于馆员是否在思想上确立起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意识。服务意识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责任感,这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所在,这是馆员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起点。
2.1.2 学习意识
馆员每天都在做着服务工作。馆员的道德修养,工作态度,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对师生都产生着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一个称职的馆员,仅有服务奉献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使自己能以广博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技术指导读者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因此,馆员应切实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构建终身学习意识,扩展视野,提高技能,以适应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需要。
2.1.3 教育意识
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就是教育职能,这种教育职能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馆员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馆员对读者来讲是不上讲台的导师。如何寓教育于服务之中是每个馆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图书馆员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优势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2.1.4 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支持,图书馆要保持文献信息交流的优势,必须不断拓宽信息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图书馆员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2.2 专业素质
2.2.1 知识素质
要求图书馆员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理论素养。精深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与广博的知识结构是馆员服务到位的知识基础保证。
2.2.2 管理素质
现代馆员既是服务者,又是管理者。既管理文献,又盘活信息,把文献信息与读者需求有机整合在一起,这就要求馆员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素质和能力。
2.2.3 现代技术素质
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一个合格的馆员应能根据用户需求,及时地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并能把分散的信息组合整理成新信息提供给读者,成为读者信赖的咨询员。现代馆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2.2.4 较好的外语素质
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还应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外语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媒介知识,随着知识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学术国际化,而成为现代馆员工作质量提高的不可或缺的知识保证。
2.2.5 良性的协调能力
图书馆是学术性的服务机构,图书馆员应针对不同需求的读者群进行不同的特定服务。作为馆员,应该尊重、感知、引导读者,耐心地指导读者阅读,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最大利用。图书馆员要善于运用良性的协调能力化解矛盾,耐心、积极地为读者解决困难,使他们满意而归。
3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重塑的策略
对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重塑在于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补充。图书馆员基本上是从事信息的生产、提供与管理工作,所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均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3.1 服务理念为先
现代图书馆要牢牢树立人本管理服务为先的理念,进而要以培养馆员的能力和激发馆员的潜能为着眼点,把提高馆员素质、规范馆员行为、调动其积极性和发挥馆员创造精神放在首要位置,持之以恒的倡导“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可能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良好素质馆员的大环境,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 人性制度保障
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理念为先,制度保障紧随其后。要重新审视图书馆现行的一切规章制度,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取消一切人为限制馆员积极性发挥的障碍。要想尽办法建构起一个行为规范、环境宽松,最大限度给予馆员发挥空间的管理制度与人事制度优化环境,千方百计提高馆员对图书馆的亲和力,使馆员愿意接受图书馆的影响,主动融入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去,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3.3 构建激励机制
必须让馆员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加强自身学习,不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就有可能被淘汰。要激励馆员自学成才,并且把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和聘任、晋升、奖励直接挂钩。建立较强的激励机制,及时定期地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
3.4 培训与自学相结合
奠定馆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底蕴人才培养应走馆员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路子。一方面,加强对大学图书馆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寻找多种途径。培训形式可以实行全员普及培训、岗位定向培训及在岗学习培训等。通过培训,全体馆员能切实更新观念和更新知识、扩展视野,提高素质,拓展技能,以适应网络化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鼓励高校馆员自学成才,自强不息。
3.5 多途径、多类型开展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伸,应当自始至终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由于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层次性教育的补缺性和拓展性,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样性、灵活性、多途径的进行。继续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如钱学森同志所说的:现在的图书情报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交流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的向导与顾问。每个图书馆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原有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职业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继续教育,才能赶上时展的潮流。
3.6 开阔学术视野,参与学术活动
学术研究是图书馆工作职能的重要部分。图书馆是学术研究实践的坚实后盾和主阵地。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也是学术研究过程。图书馆应该扭转重服务轻科研的观念,把开展学术研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同时,合理安排工作,给予一定的学术研究时间。可以根据本馆馆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课题研究及鼓励馆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论文等;也可以结合学科馆员的专业特性请有关专家、教授系统讲授图书馆发展趋势、新学科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等,使馆员开阔视野,了解图书馆最新动态,了解其他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并且,通过学术活动的开展,馆员的素质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总之,现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重塑,对我们来说是希望与困难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机会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应努力培养自己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在这一年中,我馆继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壮大,学生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面对的读者对象达到2400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文科、理科借阅室实现每天连续11小时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实现每天中、晚3小时开放制度,此外,还为外省市学生增加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开放服务。全年借阅图书量为32028册,接待师生借阅数为70329人次,和去年全年44377人次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XX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的网络化。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313人。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文学社团刊物比赛,我校xxXX年5月号刊获得区高中组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网上读书活动,如《纪念胜利60周年》、《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征文及《电脑作品》制作,参加学生30人,其中1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我馆荣获学校优秀组织奖。
3、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400名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提供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在这一年中,我馆继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 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壮大,学生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面对的读者对象达到2400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文科、理科借阅室实现每天连续11小时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实现每天中、晚3小时开放制度,此外,还为外省市学生增加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开放服务。全年借阅图书量为32028册,接待师生借阅数为70329人次,和去年全年44377人次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2007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的网络化。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 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
共3页,当前第1页1 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313人。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文学社团刊物比赛,我校xx2007年5月号刊获得区高中组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网上读书活动,如《纪念胜利60周年》、《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征文及《电脑作品》制作,参加学生30人,其中1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我馆荣获学校优秀组织奖。
3. 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400名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 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提供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1.加强业务学习。不少馆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学习。今年,我馆人员参加各类学习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讲座、《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图情知识》上岗培训、《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及检索、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目》职称培训、《学科资源库建设》培训,全年参加培训有5人次,累计培训时数达245学时。
2. 重视工作研究。积极参加市、区图工委组织的各项工作研讨活动,开展图书馆工作交流及研究。以学校发展为契机,积极思考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建设,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工作研究来促进馆员学习业务、提高业务,从而改进图书馆工作,提升馆员素质。今年,我们针对图书馆现状,开展如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以及如何完善图书馆的功能,为师生服务、为课改服务、为教科研服务两个方面工作研究,2名馆员撰写的论文《浅析中学阅读指导》、《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功能的完善》参加区中小学图书馆论文评选,并作为我区优秀论文选送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论文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