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葡萄沟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4: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葡萄沟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葡萄沟教案

篇(1)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2、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导入——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4、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5、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6、交流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7、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枝叶()的葡萄()的凉棚

()的老乡()的葡萄干()的沙果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62-02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作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中国的文化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民俗知识、园林建筑知识,又包括新疆主要地区、主要景点的相关知识,其内容比较广、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笔头”“一本教案”,要使学生掌握和消化相关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很多看不到的内容用图片、影像的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把一些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图例描述出来,如:古代建筑知识中提到的中轴对称、前朝后寝、华表等。授课教师还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有利因素(例如:地质地貌、古代园林、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古代建筑、新疆各主要景点等),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较快地掌握知识,为日后参与考取导游资格证书和从事导游工作打下较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打破常规,尝试景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纯在教室里讲授相关旅游知识,以及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不能够满足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的需求,他们更希望能够到实际的景点去参观、去考察、去了解、去亲身体会。因此,我们在教学上打破以往的常规,不仅仅要在教室里、在导游实训室里学习各景点理论知识,还将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将课堂搬到景点中去,并把各个小景点以任务的形式分割给每个学生,通过这种景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更加有信心,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以下是我校将景点变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以吐鲁番为例:

吐鲁番一日游

吐鲁番一日游景点变课堂的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校将吐鲁番各景点知识介绍给学生,主要包括:坎儿井、交河故城、葡萄沟,这些景点,是每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面试部分的内容;第二部分:沿途讲解,主要包括欢迎词、乌鲁木齐概括、乌拉泊水库、风力发电站、柴窝堡湖、大小盐湖、达坂城等,这些内容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第三部分:景点讲解,教师点评。

在进行景点教学前,把以上涉及到的各个小景点讲解任务分给每位学生,学生们带着任务参观该景点,介绍该景点。当然,沿途讲解在导游带团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景点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撰写沿途导游讲解词,并且用自己的语言熟练地介绍给“游客朋友们”。

通过充分的准备,学生们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吐鲁番一日游”的上课旅程,“看景说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灵感。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同实地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快进入角色找到了做导游的感觉,增强了自信,有了成就感,也有了紧迫感。尝到了做“导游”的甜头,也感受到了做“导游”的难度。这样学习就有了动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三、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组织教学灵活多变

通过学习相关旅游专业知识,特别是《导游基础知识》后,每一个旅游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广搏的知识,如风土人情、野史杂说、文学美术、俚俗传闻,只有将其兼收并蓄,才能使导游内容生动传神,引人入胜。为此,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设法扩展学生知识面,不仅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而且尽量开阔学生视野,创造各种机会,进行文化熏陶,将组织教学灵活多变。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举办旅游专题讲座、导游词讲解大赛等,让学生成长在浓烈的旅游相关知识氛围中。

导游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是宣传窗口,是形象大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要求学生说普通话、举止大方、穿衣得体、微笑待人……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

初为人师

1981年,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小学。

由于在校读书期间一直担任班干部,所以,初为人师,我并没感到太多的不适。但因为缺乏教学经验,我常常向老教师请教。每天放学把学生送走后,我都要到同年级各班教室去转一圈,把老教师们出练习题的小黑板都收集到自己的教室,仔细研究他们的出题思路,从中总结经验。可以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努力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当时的大队辅导员焦老师,也就是后来的太平路小学的校长,每次一见面她会对我说:“陈姗,从你一来我就感觉你不像一个新教师,你可能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料……”焦校长这段话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正是得益于自己的勤奋钻研,使得自己的表现在几个年轻教师中还是比较突出的。我所带的班级风气正、学风好,而且总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就像《亮剑》中李云龙说的“是一只嗷嗷叫的部队……”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我的教育下,没多久就会有较大的转变,我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做到的!可能正像同事所说,学生就是班主任的影子吧。记得那时我所任教的班级成绩也很好,每次考试总在全学区各校中名列前茅。正因为这些,工作没多久,我就被评为了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在教学中成长

刚到太平路小学的时候,我被安排到三年级语数包班。我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尤其是讲课的时候,从容沉稳,而且特别不怕领导和同事听课。慢慢地,领导和同事都觉得我是上公开课的材料。

那时候,每个假期我几乎都会把下学期所有要上的课准备好,我也会把我的教案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有时还与老教师们研究备课中遇到的问题。每天下班后,别的老师都离开学校了,我依然留在办公室,或对照教案准备教具,或为第二天的教学设计冥思苦想,或记下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我在太平路小学变得小有名气了。领导感觉这个年轻人有天赋、有激情,于是开始让我尝试在学校做教学研究课。有一次,五一小学的王副校长到太平路小学听课,正好听了我的一节《葡萄沟》,听后王校长对我大加赞赏。这似乎是我和“五一”人的第一次接触。

1983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这一年,海淀区举办了“”以后的“第一届课堂教学大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许多教学高手跃跃欲试,都想一展身手。学区与学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暗暗较着劲儿。派谁去参加比赛呢?太平路小学的领导们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选派我这个工作不满三年的“牛犊”去参加。接到通知,我既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欣喜躁动,又有一种受宠若惊的诚惶诚恐,我怕上不好课辜负领导的栽培,但是我没有退却,毅然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记得准备比赛的那段时间,我整天都在琢磨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由于过于紧张与疲劳,临赛前我竟发烧了。我躺在床上,敷着湿毛巾,迷迷糊糊中仍看着教案……

当然,这次比赛我并没能如愿获得一等奖,但却给所有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海淀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及其它学校的领导,都知道太平路小学有一个年轻人,课上得好,叫陈姗。

这以后,我开始经常在学区做课,在不断的磨练中,我逐渐形成了果断、自然、精细的教学风格。我所做的《草原》《威尼斯小艇》《翠鸟》等研究课和公开课,赢得五棵松学区语文教师的高度称赞,我也很快就成为了五棵松学区的教学骨干。

1988年海淀区举办“第一届作文教学大赛”,我再次代表学校参赛,并一举夺得全区一等奖。可以说,在不断的课堂教学探索中,我的业务水平在快速的成长。

在管理中提升

工作中,我用真诚、坦率的处事风格和扎实、厚重的业务功底,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1986年,机会再次降临到我的头上,通过筛选,我被海淀区教委选派到北京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两年,专业是教育管理。

两年的学习,我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也给了我更多的机会。不久,在学校领导、教师的一致推举下,我担任了太平路小学教学副主任一职,主抓语文教学工作。

当时太平路小学主抓教学的是胡校长,我很尊重她。胡校长是数学教师出身,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我自己虽然对语文教学有些研究,但对教学管理工作却比较陌生,尤其是不会评课。所以每次听完课,我都会向胡校长请教应该如何点评。

在我担任教学主任期间,海淀区教育局针对教学工作发出了“少一些口号,多一些践行”的号召。于是我和胡校长一起加班加点,出台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案,受到了海淀区教委领导的好评,更重要的是,这套方案使太平路小学的教学工作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提升。直到现在,太平路小学的教学工作仍然保持着求真务实、稳扎稳打的作风。

在学区工作中完善自我

1996年,为了加强五棵松学区教学管理工作,五棵松学区准备从基层选调一位干部。经过多方考虑,学区领导一致认为我是最佳人选。得知消息,我并没有像他人想象中的那般兴奋,甚至有点失落,因为我热爱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所以,当时学区的王书记几次找我谈话,我都婉言谢绝,最后五棵松学区给太平路小学下了“死命令”,我才最终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既受之,则安之”。就这样,在众人的羡慕、冷眼、疑惑的眼光中,我来到了学区,并很快投入到工作中。我想,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就不能有丝毫杂念,唯有尽职尽责、做出成绩方能不负领导厚望。

俗话说:“万事怕‘认真’”。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不管做什么事都一丝不苟,肯钻肯学。因此,虽然学区工作与学校工作有很大区别,但我很快就适应了,并以自己的热情感染着周边的同事。用王书记的话说:“学区大多是老同志,你的到来给学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到任新岗位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全学区所有的教学干部做一个学区教学工作报告。接到任务后,我马上把上学年学区所有学校的教学工作总结翻出来,进行分析、归纳。同时,我还抽调了各校的一些试卷,针对考试的各种题型做了一个试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思路。会议在海淀区群英小学召开,汇报中,我凭着清晰的思路、独到的视角、富有新意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后来听说一些原来认为我不适合做学区教学工作的干部,在这次报告之后也彻底改变了看法。

之后,我开始更为细致的工作。工作中我发现,在学区之间的多次教学竞赛中,五棵松学区一直处于下风。而此时又恰逢北京市即将举办第一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于是,我决定以这次竞赛为突破口,开创学区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赛课方案,并深入到每一所学校,与教师们一起备课、听课。那个时候五棵松学区共有13所学校,为了让他们拧成一股绳,我打破学校界限,从每所学校抽调一位教学主任组成一个备课小组,把整个学区变成了一个“战斗团队”,一个学习型组织,大家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营造出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这次竞赛中,五棵松学区以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五个单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举实现五棵松学区教学竞赛史上的“零”突破。我也因此代表五棵松学区在海淀区教学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这个优异的成绩,给五棵松学区很大的鼓舞,各项工作也以此为契机有了突破、创新与提高。同时我也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引领和提升学区教学工作问题。

四年之后,也就是2000年年底,学区王书记又一次找到我谈起工作调动的事情,我意识到自己又将迎来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反思中孕育理念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我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从教师到教学主任再到学区教学副校长,我几乎从没脱离过教学一线。在近20年的教学工作中,课堂是我的主阵地,我因课堂而成长,因课堂而成功。那段时间,我经常为自己所上或指导其他教师所上的一节节精彩的公开课而感到沾沾自喜。

然而,由于阅历的不断丰富,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常常反思我的那段经历:许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为自己巧妙的课堂设计和表演而自喜,却不是为学生的收获和成长而欣慰;许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某种更加重要的东西―基础教育的价值本位。

那基础教育的价值本位到底是什么呢?

经过不断地思考,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基础的,因而基础教育的价值本位除了关注学生的双基,更应关注人的发展动力的激发,关注人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培养,教导学生如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