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业个人社会实践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深入本地中小学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本地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2、了解我校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意见反馈。
3、走访调查身边的先进基层党员,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4、农村地区的同学,深入调查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村目前存在的其他问题。
5、城镇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城镇居民中低保户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6、调查了解本地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改革现状。
7、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公益服务,如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问题,帮助社区管理部门开展宣传、咨询工作,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8、结合实际,到厂矿、社区、健身中心等地方开展传播体育健身理念,推动全民健身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要求我校在校学生都要加入到实践调查活动中来,开学后要交上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校团委将根据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评选出“先进个人”若干名、、“优秀实践(调查)报告”若干名,颁发奖品及证书,对不合格和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同学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关于组织开展xx年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我系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了力,特组织学生开展xx年那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有关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体验成长*共建和谐*关注社会
二、指导思想
活动要紧紧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我部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规范,明确社会角色,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努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要切合“学会感恩 体验成长 共建和谐 关注社会”的活动主题,以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专业素质拓展、特色实践服务和服务社区行动为主要内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争取建设一批基于长效机制、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岗位体验实践基地和服务社区平台。
(一)家庭体验。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在暑假期间,从事不少于二周的家务劳动,具体劳动内容包括每天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外加一项其他家务劳动。另外强调必须给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的一位洗一次脚,深深体会一回长辈们的艰辛。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服务社会要从回报家庭做起,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体验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1) 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 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nn40.com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 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1) 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 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 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今年上半年,共青团旬邑县委坚持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共青团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紧抓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加大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力度,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六个旬邑”目标建设,全面推动团的工作有新的发展。
一、大力开展主题教育,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纪念建党90周年、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寻访马栏革命旧址,党史知识演讲大赛、评选表彰等活动,搭建青少年活动交流平台,引导全县青少年坚定信念。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不断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讲“十一五”成就、“十二五”蓝图,加深团员青年对我县“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的理解,引导青少年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祖国进步、旬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结合“平安旬邑”目标建设,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联合县教育局、县司法局、马栏监狱在县城关中学举行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法制进校园”现身说法报告会,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
二、坚持党群共建,扎实推进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
深入开展“为党旗增辉,为发展服务,为青年造福”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承诺制,坚持公开承诺、扎实践诺和上下评议,增强活动的普遍性,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激发广大团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中心工作。
选树和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做好先进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共青团员和各类优秀青少年典型的推荐评选表彰工作。评选表彰了10个“旬邑县五四红旗团委”,10个“旬邑县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21名“旬邑县优秀团干部”。同时,积极向上推荐旬邑盛世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陆宏彬为***市第二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青年创业奖”获奖人、旬邑县中学教研处副主任谈晓为***市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奖人。宣传树立了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广大青少年创先争优。
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加强对重要决策部署的督导检查,完善和实施好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向团县委述职制度,教育团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廉洁自律。围绕青年群众工作的重难点问题,深入基层、问计青年,开展调研,形成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切实贯彻落实好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座谈会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我县《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修订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政策制度措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基层团建与基层党建的有效结合,努力实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
不断完善镇、社区(园区)团的委员会建设,加强对镇、社区(园区)团组织的工作指导,突出制度建设和工作活跃。启动农村团建规范化建设试点,创建了5个机构健全、工作活跃、特色鲜明的团建示范点。
不断加快“两新”经济组织建团步伐,提出全年任务半年完的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团建工作任务,位列全市第一名。同时,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力量,以农村专业合作社、果业服务中心等为重点,继续扩大“两新”组织建团面,重点抓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建团。
分层次、分领域抓好新任团干部培训工作,坚持各级团的领导班子成员讲团课、做辅导制度,推行优秀基层团组织负责人介绍典型经验的做法,提高团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加强基础团务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以学校为主体,做好团员发展工作。
四、全面提升团的服务能力,竭力促进农村青年成才、就业、创业。
深入实施青年“双就业”示范工程,大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维护好青少年合法权益,全力服务青年成才。
在全县积极宣传,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开展就业形势、政策的宣传,通过讲座、报告会,帮助青少年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念。加强与人社部门的联系,加大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青年素质,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新型青年,促进青年就业。完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建立县、镇、村三级团组织就业创业信息通道,为青年就业培训、岗位推荐、创业帮扶提供有效服务。开展青年农民创业培训,促进农村青年就地创业。推进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健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制度。创新和完善小额贷款担保的方式方法,扩大小额贷款的覆盖面和规模,大力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全县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00余万元。
积极联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石油华北地区三普大队联合开展了“心手相牵共同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重点内容,建立结对帮扶12人,建立援助机制,全面推进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打造党政认可、社会欢迎、青年信赖的工作新品牌。
在今年奥运会的特殊时期,更要完备,融入社会之中,与时俱进,发扬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去感受社会所需,要为的强大而去的。
广阔的社会,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年轻的大学生们。找准的位置,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是人生的精髓所在。莘莘学子们将在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新的起点,以所拥理论知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开拓创新、进取的风采。
这次学校所组织的活动,要求专业去光大会展中心参观,正逢是国际影像和摄影器材的展览会。坐落于位于徐汇区腹地,周围交通便利,拥有众多场所的地区。附近也有饭店专业人员的吃住问题。在上海是颇具知名度的展览中心。
所参观的是西馆。西馆是一座三层标准展馆,25000平米展厅面积可容纳1200个标准摊位。展厅内空气压、给排水、电力、现代化通讯设施、国际互联网展览期间技术交流的会议室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次踏进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中心,我视线的展览馆,每间展览厅都被分隔成一家家所参展的公司或组织。每家公司都有着的,纷纷拿出自家的产品给顾客介绍与使用。的工作人员会同需求的顾客,也分发着广告,赠送的小礼品,对的品牌、产品宣传。在展品之中,我也所见到了不少我国国内的品牌,可见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展会间品牌与品牌的竞争,了国内外的交流,对产业最大的帮助。
这都使我大开了眼界,了许多知识,了许多在课堂里学的东西。在的讲解之下,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的社会经验。而我国的会展业也在的发展,应该跟着西方会展业发达的,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缩小差距。
这次去暑期的个人社会实践,去了超市,做了两周的工作。一开始陌生的,都不会。万事开头难,事都要有尝试,都要开始,都要有,都要有失败。我经历了在超市的工作之后,懂得了许多道理。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上与所想像的有的差距。小小的超市的经营也不容,不但需要有细心,还要有谋划,策略,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
觉得这次在那边的超市实习,了的见识与方法。初次尝试经商的滋味,了的阅历。家长的平时养家赚钱不容易的,而是个成年人了,希望不久能为家里出的一份力量,口头上说学习社会经验,其实想自身的努力应回报。
初次到超市工作其实很开心,学到的知识太多了,钱赚来真的很不容易,社会与人生,真的有太多无奈,可是没办法,就得努力。也牢记“八荣八耻”,只要肯踏实肯做,总会有回报的那一天。天真的以为五彩缤纷的世界原来是那么错综。可以说这次实践挺。
在实践中,放下学校里的那种轻狂,家里的那种娇宠。不要有太大期望,要一步步去,要抱有一颗平常心,乐观的去面对社会里遇到的不如意与挫折,把这当作是经历,成长。要学会节约,学会珍惜,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心,其实面对生活就应该,只要拼搏,就算失败了那又怎样,这是成长。
会展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很有信心的。年的世博会就将在上海举办,面对即将举行的展会,还有的东西要学。希望学校可以会展专业去更多的展会开眼界,包括新国际博览中心,光大会展中心,世贸商城,国际展览中心等。毕竟更多的参观展会的经验,才能的融入到学习与实践相的之中。面对有利于专业的东西,可以通知,的到。
(二则)
盛夏,北方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动,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广阔的三晋大地上农民正在辛勤地劳作,为的是秋天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酷暑中迎来了大学生活的个暑假,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更应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强化素质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途径。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社会.实践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
月号怀着满腔热情我走进了省恒雁晋剧团,随团参加下乡演出,奔着心中那个梦想进发。又回到了熟悉的大家庭,像久别的亲人重逢,激动,我受到了大家热情的招待。四处奔波,居无定所的晋剧生活又开始了,在我心中生活永远是幸福的。
此次出行的站是平遥县古陶镇闫壁村,舞台是临时搭建的,住宿的地方还行,这儿离平遥古城很近,有很强烈的文化,据说闫壁村每年都要演戏,除了晋剧还有太谷秧歌。
晋剧是省四大梆子剧种,因产生于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梆子,主要流布于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而晋剧。其后几经,在晋中、晋北以至内的地区发展传播开来。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代女演员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新的阶段。
酷热的月,演员得穿厚厚的戏曲服装,扎着靠旗,头被网子和水纱紧紧地包着,在舞台上还得做动作,让人看着都挺难受的,一场演出结束后服装都被汗水浸湿了,晋剧人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
我这次随团的主要任务是《火烧庆功楼》的朝臣和最后一晚的清唱,这次来比上次更熟悉剧团的,更和这里的生活,也学到了许多。
随团的还有我县闻名的鼓师蒋仁义老师,他对我的演唱评价,并在动作和唱腔上对我了,他很支持我对晋剧艺术的喜爱和钻研。蒋老师在晋剧艺术有的造诣,本团的演职人员大他的学生,现在团里的骨干,蒋老师为昔阳晋剧事业的发展了不可磨灭的。
在平遥演出期间,我见到了戏剧职业学副教授闫斐瑜老师,她现在是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的人,是我省著名的晋剧须生表演艺术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晋剧的改革、创新和教学,近期在我团重排大型现代戏《杜鹃山》,重振晋剧现代戏雄风。谈到了现代晋剧的发展,唯有改革创新才能使晋剧永葆青春活力,向前。晋剧观众趋向老龄化,年轻人定位晋剧艺术的地位,闫老师也非常支持年轻一代喜欢晋剧艺术,晋剧的明天要靠年轻一代,晋剧艺术在年轻人中发扬光大,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了晋剧,也了自身的,晋剧专业知识的空白,处事应变能力等的欠缺,我更意识到了肩负着振兴和发扬晋剧艺术的使命,面对,我将会努力克服,培养各的能力,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晋剧事业的发展一份力量。
(三则)
转眼实习月了,曾经怀念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生活。现在农行紧张有序的实习生活让我一改从前自由散漫的作风,自觉融入到优良的工作环境中去。生活节奏变得规律,每天准时上下班,上学时候的散漫、轻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我是在西路的新街口支行实习,报到的天,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我受到了顾行长的热情接待,他与我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谈话.从他的话语和笑容中我能感觉到而又热情的团队。随后行长安排我对公服务的岗位。
在师傅和的和支持下,我各进步都很快,对银行工作也全新的认识。在银行工作要抱着“认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在实习岗位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上班期间要准时地的工作任务,草率敷衍了事.
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平静,但不激情。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我有一颗不安静的心,而从事工作后,我最大的体会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对工作的忠诚和以工中心的职业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这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许多小事上,从细节处入手。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除了要的理论素质和专业外,更应该的技能,以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的为客户、快捷、的服务。
我也领悟到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工作说不辛苦那是假的,参加工作后让我领悟到生活中的本质东西,即你要,你想你所希望的状态,你付出12分的努力。实习以后,我才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的理财能力。“在大学里学的是知识,更是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实习后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学习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他人,并笔记的去理解分析。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这次实习,除了让我对农业银行的,并且能操作外,我觉得在的收获挺大的。一名一直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我,这次的实习无疑了我踏入社会前的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我觉得工作后每个人都要坚守的职业道德和努力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在点上我从师傅那里深有体会。比如,办理需要身份证件,客户是认识的人,也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而当对方微词时,也总是耐心的解释为得这么做。现在银行类似于服务行业,职员的工作问题尤为.
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距离的。这次实习的多于简单的前台对公会计,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了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的。是会计分工,农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的意义,其了会计之间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错误的,错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的往往是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基础的实务显得.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将我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实务的能力与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我最欣赏把撒哈拉沙漠变成人们心中绿洲的三毛,也最欣赏她一句话:即使不,也不至于空白。女神并不垂青所人,但所有、尝试过的人,即使,的世界也一份平淡,一片空白。实习的工作是忙碌的,充实的。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领悟而扩展。当我转身面向阳光时,我不再陷身在阴影里。我开始学着从看似机械重复的实习工作中寻找快乐,我快乐实习工作着,游刃有余。
(四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计划就容易好的结果,反之则不然。有学习计划对你的学习有着的。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计划可以磨练你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磨练,你的学习收获又会更一步提升。进步只会能使你更有自信心,的。有利于学习习惯的。计划行事,能使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从而,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玩的时候能开心地玩。久而久之,所有这些都会自觉行动,好的学习习惯。8点起床,赖床,赖床,妈妈可以使用任何方法,叠被、洗漱、吃饭
单日:阅读理解双日:基础题(以365为准)或作文训练
看书,以知识性书为首选,培养耐心读书的习惯,在书中尽量吸取书中的精华,读后和妈妈说说书中内容、感想
数学以365为准,每天一小时的题量,做不完可延长。每周三做一张数学卷子
吃饭,休息、可用半小时电脑,以任何理由拖延、可以看人间正道是沧桑
预习数学、(看碟、做题)
英语10分钟易错题、单日:预习初一课程、做题;双日:阅读训练两篇及书虫系列
单日:爆破汉字(先看,然后妈妈帮着回忆一下),错的多就重看
双日:背诵古文、古诗(作者、知道写作背景、诗中表达的内容)
看百家讲坛,(先看论语、再看孟子、诸子百家、地球)全看完后再买别的
休息、吃饭
新闻联播
默写、背诵新概念两句、先默写再跟着磁带背
注:1、周日除上英语课外不安排学习2、晚上或中午安排锻炼身体3、遇到晚上有安排可将背诵英语提前、拖到天踏上寻梦的旅途,迸发满怀的激情。
即使是炎炎夏日,也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即使是口干舌燥,也要高声呐喊;即使是前方荆棘丛丛,也仍然有破万重山的信心。
月号的天,一行八个人,坐上了开往河南巩义的火车,要在那里洒下的汗水,留下的足迹。火车旅途的辛劳并吓倒,也不击破顽强的拼搏精神。
(五则)
年月,我学校老师的安排,制定了的实习计划。注重在实习阶段对所学的文秘理论知识的和,以期理论知识,日常的工作实践的目的。收到了的。现将我今年实习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月,我来到工厂担任文秘工作,我不同的办公室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职责范围。而企业的厂长办公室,是综合性的,由厂长直接,范围大,任务也繁杂。秘书工作是办公室的主体工作,要决策科学化,离不开秘书人员的协助。秘书人员一着的日常事务工作,使得能精力考虑大问题。,还能情况,多信息的优势,辅助决策,的建议。秘书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但抓好几个:
之间、之间的工作,帮助有计划、有、有的抓好工作,忙而不乱。并从偏重办文办事,转变到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
调查,基层的学习、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向反映,并的建议。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应与协商解决。
检查督促行政法规和本的决议、制度、办法、规定的,验证决策科学,符合。问题要向反映,防止并纠正偏差。
组织起草本的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规划、决议和规章制度,对需上报、下发的文稿政策、文字上的把关。
对机关的来文和下设的报告,要转给,的批示,承办和人,并催办,如期上报办理结果。
文秘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工作人员的条件外,还应有特殊的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品德修养、作风修养。文秘人员要自觉、地这四个的修养,努力把造就德才兼备,既合格又称职的工作人员。并注重原则。
一、办学必须明确方向
职业教育是对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类型,它的性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衡量标准等就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既区别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主导型,又区别于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主导型,而是从事某项具体社会工作的职业教育主导型。明确了这个定位,职业教育的导向就显现出其应有的特点。
一是重能力培养。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毋庸置疑的。笔者所在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围绕“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人才培养思路,努力造就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下得去、受欢迎、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院20多个专业,涵盖了制造、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财经、土建、公共事业、旅游、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九大职业门类。其中,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五个专业被确定为我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就意味着我院从初始的探索办学,已经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重点化培养能力型人才的正途。我们已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实训室,目的就是使在校学生以一种准就业的方式,边学边提高技能。
二是重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之一是满足雇主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新的不断发展的需求。重庆市推出了订单式空姐培训模式,一进大学就签工作合同,大学学习变成了航空公司的空姐岗前培,并且将恋爱学列为必修课程;上海新年伊始全面实施新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计划,年内完成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七万人,以后每年力争培养十万人,并鼓励上海市应用类高校、高职和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扩大合作培养规模。创新合作培养模式,提高合作培养效果,以此带动初、中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三是重个性发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由定向型培养、适应型培养、毕业后帮助选择就业、鉴定用工合同等注重就业和择业转向“创业性就业”,即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拓宽就业视野,创新就业思路,用自己所学的专长以创业实现就业,以自己当“老板”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高职教改第一人姜大源教授指出:职业教育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此,中国青年报与腾讯教育合作的调查显示,有89. 2%的公众选择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创业为就业的首选。
二、办学必须突出特色
职业教育作为后起的教育类型,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多年以来,由于实行照搬主义、拿来就用,多少还是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致使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主导不明、职业不专、办学单一、特色不突出、适应市场能力较弱等现状存。笔者以为,高职教育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围绕实用型人才培养,立足课程设置技能化,瞄准就业与创业。
第一,实用型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职业教育必须造形成层次高低分明的人才结构,培养质量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深圳特区报》曾经在2008年11月22日刊登佚名撰写“四种实用型人才更易求职”的文章,列举了销售人、IT人、广告人、酒店人才。这四者绝非需要高层次人才,但企业在寻求营造一支经营队伍过程中都希望形成执行不同任务的、具有层次性的人员架构。如销售人与产品的直接推介与全面推介策划。IT产业的制造则需要不同学历的人员,高层博士、硕士负责研制开发;大学本科担任程序员、客户服务;中专学历担任流水线作业角色。广告人的领域则更宽,电影表演、音乐艺术创作、建筑出版、工艺设计、文化创意既可服务于大众,又可服务于高品位公共事业。酒店人才招牌需求也十分红火,从星级宾馆行政管理层中的高级营销总监、高级财务总监、人力资源主管、客户经理、餐饮经理等高层调酒师、配菜师、面点师、咖啡师茶艺师、钢琴手、乐队、泊车员、宴会策划、婚礼主持、啦啦队、依仗队等应有尽有。职能明确,层次分明。他们中有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有属于一线服务执行者的,实用型的层次需求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培养方向及空间。
第二,双师型教师的造就是职业教育生存的根本。“双师型”要求职业教育院校教师除具有相当的文化和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外,还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组织生产经营和科研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各职业院校都在倾心打造能适应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院的百名教师队伍中,已经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只有四五十名。目前学院面向全国10个省(区)招生,现有学生3000余人,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借鉴区内外其他职业院校的做法,学院应该在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除职称评定、外出培训等常规做法外,应打破学院学科体系,不断调整教研室设置,适应社会需要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增长才干;聘请企业及专业部门专家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缓解我院师资理论业务强、实际技能弱的矛盾。通过内强技能外树形象,培养一批既理论功底扎实,又技能娴熟身怀绝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特色教学的形成是职业教育立足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目标确定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性。特色教学的形成,有赖于现代职业教学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研相互促进的教育法则三大因素。职业教育观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支撑从教人员的核心价值认知系统和实践方法,它包括对职业教育地位、性质、培养目标、发展现状及趋势是否明确;对教学规律的掌握程度;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教育方法体系的熟悉;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研究与体现等。在教学方法上,重点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际可操的直观性,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以及教改的紧迫性,总的目的是提高职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把设计得好、讲得好变为教学效果好,使教学的投人与产出比相互接近,使高质量的教学变成学生认识上产生高质量的思维升华,效果上产生直接创业与就业成功,社会上才能认可。教研相互促进是形成优良教育结果的一条重要途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理解全面不易,做到更不易。职业教育办学伊始,很多专家学者就提出,要重视对职业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要两条腿走路,带着教学问题搞科研应用,通过科研应用促教学,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科研应用相互促进。这个基本的教育法则把教学与科研应用的双重责任委以教师,就充分说明了教学与科研应用相互促进的重要性。
三、办学必须符合需求
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力及就业为主线,就是要按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用工需求,在设计整个教学流程时,把学生进人社会前的心理准备、就业前的技能准备和创业服务,作为检验职业教学办学效果内在和外在的标准,围绕职业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设计两大问题作好学生就业与创业两篇文章。
其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是进人社会前的必要前提,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现代企业有一个录用人才的共同理念,即“首先是做人,其次是技能”,把实践能力强,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作为用人的首要准则。一些职业院校在设定共性目标的同时,设定了个性目标,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农爱农、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敬业奉献、服务‘三农’的特殊思想品德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中引用了“情感能力与个人发展”内容,把良好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情操培养,作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这些内容与做法实质上目的都是在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核心、服务为宗旨。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切实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完善建立体现公益性、开放性、长期性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社区教育服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快推进全县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二、事业目标与任务
1、序时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各项建设任务。
2、中专校完成国家级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任务,下半年力争高水平通过教育部验收。10月份争创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争创省品牌专业。
3、金山中专校积极创建国家级优质特色示范校;现代农艺专业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通过省验收;现代农艺专业争创省品牌专业。
4、县内职业学校招生3000人,向县外职业学校输送1800人。
5、进一步做好成人职业高中的招生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全年确保完成成人职业高中招生600人,并扎实做好成人职业高中班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6、全县共创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1个、市级社区教育中心4个;创建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1个;省级标准化居民学校10个、市级居民学校10个。
7、扎实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力争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5万人次,农民工培训0.3万人次和老年教育0.3万人次。
三、重点工作与主要措施
(一)深入推进县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各项任务
1、实施“三项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全县两所中专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
一是专业提升工程。主动策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调整两所中专校的专业层次,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培育与县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重点专业。按照“集聚、集约”原则,推进专业师资、设备的合理流动和共享,形成两所中专校主干专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
二是师资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协调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批技术能手、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围绕主干专业分别建成两个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创新工作室。
三是技能提升工程。在两所中专校形成全覆盖、高水平、规范化的技能竞赛制度和创新大赛制度体系。坚持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并举的职教办学特色,着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两所学校均建成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2、强化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
两所中专校要全面贯彻执行《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形成人人育德、事事育德、处处育德的新机制。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注重渗透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模式,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和养成教育。加强学生规范管理和自我管理,强化学生社团建设。推进职业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促进传统农耕文化、创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与职业学校特色文化的有机融合。
3、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力推进两所中专校的专业结构与我县现代产业结构的衔接吻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一批县内外知名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示范单位,与职业学校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教师实践基地。支持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选派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聘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与人社部门联合推行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制定职业学校优质课堂标准,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比和反馈制度,推进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五课”教研和示范课、研究课等“两课”评比,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达85%以上。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理论实践一体化、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力争实现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全面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扎实推进完善构建具有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不断完善以县两所中专校为龙头、18个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各村(居)委会居民学校为基础的全县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融通,强化职业学校的培训基地功能和社区教育中心的辐射功能,坚持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并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并举,形成普职互通、中职与省内高职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具有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1、切实进一步加强各镇社区教育中心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按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完善各镇社区教育中心的软硬件建设。积极探索社区教育中心校的独立建制工作。
2、不断探索农村社区教育与数字化学习有效结合的多种模式,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要在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一批数字化网络学习中心。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要利用数字化网络学习中心,依托“学习在线”和在建的“学习在线”丰富的富民教育资源,面向成人职业高中班学员和农村社区居民积极开展数字化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各类就业技能、法律法规、健康知识等各种培训,初步形成农村数字化学习网络,促进农村社区教育走进e时代。
3、承办好全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通过开展专家咨询、专题讲座、书法绘画和摄影展览、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健身活动、职业或生活技能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终身教育思想,各镇都要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在全县营造全民终身学习良好氛围。
4、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务工急需的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培训鉴定工作。各镇社区教育中心依托县内两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面向农村劳动力务工市场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在总结2012年试点培训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规模和技术工种覆盖面,开展育婴师、电工、焊工、电动缝纫、电子设备装接、施工员等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5、扎实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主动加强与农业、科协、劳动、民政、妇联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多层次、多形式、多方法地面向农村社区居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认真做好年度“两后双百”培训工作。
C市鹦洲乡共有耕地22724亩(其中水田2300亩),17个行政村,8238户,27174人(农业户7635户,农业人口26271人)。鹦洲乡比邻C市,交通便利,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作物是棉花、柑橘、花木、水稻,全乡经济水平处于C市中上等。C市2005年试行农村特困救助政策,2007年实现农村低保全面覆盖。鹦洲乡共有低保706户,1128人;五保户225人;残疾人口604人,其中享受低保的有258户,264人。C市2013年7月农村C类低保标准是97.3元/月,临时救助金2600元/年。按照《C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鹦洲乡的社会救助原则和社会救助制度如下。社会救助基本原则:1、应保尽保原则;2、属地管理原则;3、分类救助原则。救助制度主要有:1、城乡低保救助;2、城乡医疗救助;3、临时困难救助;4、其他配套救助包括水电医疗教育等。由于医疗救助主要发生在特定家庭,其他配套救助也不经常发生,本文主要以农村低保制度为考察对象,展示社会救助制度在基层的实践现状。
本文的任务是呈现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现状,为此,笔者在鹦洲乡政府和鹦洲乡夏村进行了累计25天的驻村调研,本文材料皆源于此。本文综合运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在全面了解村庄情况的基础上,对夏村的低保数据、低保户信息做了统计。然后运用半结构访谈方法,向村干部、村民逐一核实低保户信息,并对特殊低保户(关系保、维稳保)做了个案访谈。通过对村组干部、低保户、普通村民等不同对象的访谈,本文尽量全面真实地反映农村低保运行的现状和村民的态度。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背景介绍;第二部分描述分析在地方权力与关系网络运作中“关系保”和“维稳保”的产生及其对农村低保分配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描述国家民政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具体的低保措施试图以规范化打破异化农村低保制度的地方权力与关系网络,然而基层组织在低保规范化过程中却面临着反规范化的尴尬现象;第四部分重点关注低保制度规范化中最为重要的民主评议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实践,并指出农村正在形成新低保观念;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和政策建议。
二、权力与关系网络中的低保
夏村处于鹦洲乡腹部地带,共有283户,943人,7个村民小组,实有耕地面积938亩,年人均收入6300元。村中长期在外务工人员200多人,50岁以下中青年人大都在C市打零工,在家务农的大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夏村2005年左右开始进行农村特困救助工作,2007年全市建立农村低保全面覆盖时夏村的低保工作才正式运转。夏村最早的5户低保全都是残疾家庭,低保金刚开始一个月10元钱,有些村民嫌钱少放弃申请。后来随着低保金慢慢涨到22元/月、50多元/月、60多元/月,村民越来越看重低保。低保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公共资源,知情的农民想尽办法通过正当或者非正当途径争取低保名额,低保竞争也愈加激烈。2010年以前C市尚未建立全面具体的民主评议、入户调查、结果公示等低保实施制度,农村低保的分配秩序是相当混乱的。
同类的既有研究观察到了低保成为村组干部的工作手段,但并没有注意到私人关系(尤其是上级官员的关系)对低保资源分配的影响,更没有关注到县乡政府与农村组织在低保制度运作方面的不同逻辑。在本文中,笔者提出“权力与关系网络”作为理解农村低保运行现状的分析框架。
(一)“关系保”的产生
“熟人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式的关系网络,将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投入水中的石子所激起的由近及远的波纹。自然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但由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由于信息阻隔却是一个“半熟人社会”,打工潮的兴起、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增强更加剧了“半熟人社会”的陌生程度,不同自然村的村民彼此之间虽认识却不熟悉,更不了解对方的脾气性格、家庭关系等信息。分散居住、流动性强的夏村便是此种意义的半熟人社会。在半熟人社会,群众相互之间不太讲面子、舆论约束力较低,加之与既有研究关注到村民小组中低保的分配策略不同,夏村低保的分配权并没有下分到各个小组,而是一直掌握在村两委手里,因而,私人关系的影响尤为明显。
夏村2007年开始实行低保时,低保规则比较混乱,低保公示制度形同虚设,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谁在享受低保待遇,隐秘的低保成为非体制精英的资源和少数贫困者的福利。利用关系资源产生的低保户本文称之为“关系保”。依据“关系”的远近,夏村关系保的关系分为村内的关系和村外的关系两类。逐户核对信息发现夏村39户65人低保中,真正属于“关系保”的有7户,其中夏德佳一户是凭关系获得应该享受低保的正常户。7户关系保的情况以及村民反应如下。
1、夏德朝,一个女儿,他们的亲戚L在市检察院工作,亲戚L找区民政局干部打了招呼,夏德朝夫妇2010年评上低保。在2012年低保清理中,村委会决定取消夏德朝的低保名额,保留夏德朝妻子的低保名额。
2、路杰,两个女儿,上面领导给区民政局领导打招呼,他家里条件虽然不够享受低保但也不是太好。夏德朝和路杰二人的低保申请是自上而下的,从区民政局领取申请表,到村委会盖章。如今与夏德朝一样,路杰的低保名额被取消,路杰妻子仍享受低保。村民普遍反映其为关系户。
3、马大梅,两个儿子,一个在区电业局工作,一个在市政协为领导开车,家庭条件很好,马大梅夫妻两人都享受城市低保,一人一月180元。对此,村民普遍有意见。
4、刘四妹,马大梅的儿媳妇,40多岁,一个女儿,在村里当过队长,现在市里打工,通过朋友关系从区民政局获得一个低保名额。
5、夏德佳,犯有残疾,他外甥是临县的民政局长,夏德佳夫妇二人的低保指标是通过上级关系指派的。但村民都对此毫无异议。
6、唐法妹,夏村的老支书的妻子,三个儿子,其子经济富裕,大儿子开厂年收入上百万。据村民反映,此户是现任村委会为感谢老支书对他们工作的支持而给老支书的关系保。
7、夏佳志,现任村支书夏德金的叔叔,两个女儿,其中一个招有上门女婿。夏佳志为了评低保,天天到支书家里去倚老卖老地骂。村委会其他干部为顾全支书面子,就给了夏佳志夫妇低保名额。
这些属于较为明显的关系户,还有一些比较隐形的关系户,那就是村内与村干部关系不错的人,他们家庭条件不好也不差却能够打球获得低保名额。这些村内的关系户在2012年市民政局清理11类低保人员时受到了削减。村内关系户的产生是村落社会结构内生性因素所致,村干部可以随机应变做出增减安排以平衡村内关系、应对上级政策,一般不会引致纷争。村落之外的关系大都来自于上级行政官员,这已经远远超出村干部的管理能力范围(有些只需村里盖章,并不占用村里的低保名额),况且村委会跑项目、要资源还要去找这些上级部门,因而不敢得罪、也不愿意得罪上级部门。因此,村落之外的关系成为村落低保公平失衡的“硬”因素。
(二)“维稳保”的产生——社会救助中的维稳运作
据鹦洲乡民政所所长说,现在除了城乡低保、临时特困救助外,民政所还列出了“第四类低保”——“维稳保”。据统计2011、2012年鹦洲乡社会救助资金中用于维稳工作的超过40万元。而通过维稳渠道获得社会救助资金的人全都是上访者。地方政府为了“息访”不惜动用体制内的社会救助资金来进行“利益诱导”和“精英俘获”,于是在权力网络之中维稳保得以产生,社会救助制度成为维稳制度的牺牲品。C市《低保责任追究制度》中明确禁止将低保作为治理资源或者工作手段,但是在基层治权弱化、治理资源日益匮乏维稳责任又没有减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好动用国家这笔“善款”来支付维稳成本。这成为社会救助制度异化的上层原因。本节以鹦洲乡的经验材料为例来展现社会救助中维稳运作。
目前中国社会救助资金共有4类: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农村五保和医疗救助都是有外在条件约束、无法更改的,低保和临时救助两类资金却可以改为他用。如今鹦洲乡用于维稳的社会救助指标有维稳保12户、临时特困救助75名,其中用于维稳的临时特困救助金占全乡的50%以上。如果加上各村用于息访的低保名额,全乡的维稳保远不止12户。鹦洲乡用于维稳的临时特困救助资金全部被军人上访群体吸纳,除此之外,鹦洲乡政府逢年过节都会给上访者一些慰问金,这部分资金也出自社会救助金,具体情况如表2。
目前鹦洲乡的上访群体共有13个,可以分为5大类。第一类是因土地问题产生的上访群体,又可细分为3个群体:第1个群体是由于城区扩建征地拆迁引发的农民上访,这一群体所引发的上访,由经管站和包片干部负责,不进入乡办;第2个群体源于村组之间的公共面积分配,例如道路、河流、沟渠,征地拆迁引发的利益之争,是组与村集体之间的争夺;第3个群体是村民个人间土地纠纷所致,税费时期一些人将土地承包权转让给别人,但是没有过户,土地征收引发利益之争。
第二类群体是军人群体,共有7个群体:越战军人;越战临战人员;原第五通讯团;抗美援越群体;52师特种工程兵;涉核工程兵;原新疆军区8师22团涉核、参战退役军人。
第三类是涉法涉诉群体,统计为1个群体。第四类是民办教师和幼师群体,统计为1个群体。第五类是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和毕业包分配的统分生,统计为1个群体。
群体上访很容易形成,因而成为地方政府维稳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会千方百计地去息访,向上访者许诺低保指标、临时救助资金就是主要工作手段之一。但是,基层政府以利益“收买”上访者只能达到一时的平安,并不能保证成功息访,政府不断的利益许诺却会一次次抬高上访者的“息访要价”。临战军人上访群体牵头人夏村夏得意为了退伍补助金多次组织上访,终于在2011年为该群体成员赢得临时特困救助2600元。临时特困救助顾名思义是临时性的,但他们却认为自己应当年年都有,因此第二年再次上访。2012年8月1日上午,以夏得意为首的10名临战军人到区政府集访。乡政府和各村干部在其到达区政府的前一天得到信息,8月1日凌晨,乡综治办主任马先锋和各村治保主任均提前在区政府等待,变集访为陪访并妥善处理了这次集访。这次集访事件的解决条件就是夏得意等人成功获得了年年都有的特困救助资金,如同谢荣秋获得了制度性保障的低保一样。谢荣秋是鹦洲乡民办教师上访牵头人,他多次上访“要挟”政府给予他夫妻二人低保名额,2013年上半年,谢荣秋通过不断上访成功获得低保名额,这是民政所2013年的12个维稳保之一。
在鹦洲乡办访谈时,综治办主任马先锋接到夏丕理索取低保名额的电话。夏丕理是鹦洲乡越战军人上访群体牵头人,乡政府为了安抚他,在2010年给他一个低保名额。现在夏丕理家庭条件好了,子女都在外打工,也建了二层楼房。可是在2012年年底,夏丕理却向综治办主任马先锋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我老婆搞个低保,我就不跑了(上访)”。马先锋当时没有明确回复,让他先打报告再说,这是政府惯用的拖延法。在此次通话中,马先锋表示不满足低保办理标准:有工作、有二层楼房、收入中等水平以上,但夏丕理立马以上访作为要挟。
“马主任,怎么还搞不成?我等几天就要去北京了,你看,马上就8·1了。”
“兄弟,莫着急。现在低保都要民主评议,不评议是违法的。民主评议会有十几个人,等我再做工作。”
“那8·1之前搞不成,我就要去北京了。”
……
政府为了达到维稳目的许诺给上访牵头人(上访精英)好处,希望息访或者策略性的渡过特殊时期(如“两会”时期)。结果,上访人在与政府的互动中形成了“上访--给好处-息访-再上访”的循环模式,并且在每次的下一个循环中上访人都提出更高的诉求。如果政府不满足上访者的要求,他们就会到更高的政府部门越级上访,进京上访成为他们的杀手锏。夏丕理就是这套循环策略的典型实践者,他以八一建军节将要来临为由要挟乡政府给他低保名额,否则就去北京上访。夏得意、谢荣秋、夏丕理等上访牵头人通过上访不断得到好处并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上访的理由和问题本身已经成为不再重要,通过上访谋利成为目的,“谋利型”上访由此形成。在基层维稳体制中,政府不断地切割社会救助资源这块“慈善性”面包给上访人,不但造成维稳体制的扭曲而且进一步加剧社会救助制度的异化。
(三)村落的反应:抵制与顺从
无论是关系保还是维稳保都致使低保分配公平失衡,在村落内部引起强烈的反应。如果说村干部利用低保制度对上级权力关系作出了抵制的努力,那么在维稳压力体制下,村级组织又不得不“顺从”上级政府,同样将低保作为息访的重要手段和治理资源。下面是一些村民的态度以及在低保制度规范化后村干部的应对措施。
评议组成员X:“关系户公布了,也没有人敢说,都不愿得罪人。又不是我评的,上面指派的。”
评议组成员Y:“即使有反对意见,也没人敢说。我要得罪了他,他、他儿子、他孙子全家人都恨我。两三年来,没人干这事。散会了,有人会在下面说‘他怎么吃低保?’”
普通村民A:“人都有颜面之情。钱不是拿的我的,与我无关。村干部都不愿得罪人。”
普通村民B:“低保养懒汉,有钱有势的人才吃低保,这本就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你们千万不要跟村干部说是我说的。”
关系户的关系大都来自市、区等政府部门,面对这些关系村委会一般是无可奈何的。
村支书说,“2010年之前,低保管理的确不规范。严格地说,村里也可以不盖章子,你村里不盖章子,我区民政局也不会同意。这里面有上下级关系,村里有难处”。
为了抵制住上级政府部门的关系,村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并逐渐取消一些关系户的低保名额。从2011年开始,凡上级领导打招呼要求夏村村委会给予低保通融的,夏村支书都要求申请人将领导的签字复印件留在村委会备案。这部分地化解了来自上面的压力,但同时也得罪了上面的领导。夏支书说,“我又不是想着升职的乡干部。得罪领导,他们能理解;得罪老百姓,老百姓就不理解,更糟糕!”把上级领导的“招呼”挡回去,并不是所有的村支书都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因为现有制度框架下,村的发展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尤其是上级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村委会虽然可以利用低保制度来抵制上级关系的干扰,但却无法抗衡整个维稳体制。在县乡政府都将低保作为一种治理资源的情形下,村两委也别无他选。
夏村5组夏春珍的丈夫时期在厂矿工作,后来去某校读书,读书毕业后未分配工作。1983年分田到户之后,他到处上访说自己是有单位的,要国家分配工作。上级政府为了息访,2007年区民政局给夏村村两委打招呼解决了夏春珍夫妇二人的低保名额。
夏村目前正在上访的是在江上开砂船的夏明。夏明是因为政府整顿砂船运输影响了生意而上访的。夏明说,市、区两级领导都口头答应让他一家吃低保;但夏德金支书要领导的签字。夏明找领导,领导们都不肯签字。结果,夏明没有通过村评议小组在2013年5月份的评审。夏德金支书说,夏明明年可能会通过低保评议,因为他的女儿得了先天性心脏病,他母亲身体也不好。按照低保政策,夏明家庭条件在村落中属于中等以上,即使女儿得了心脏病可以吃低保,但是母亲却不能因为身体不好也吃低保。显然,这是村支书为了息访的一套说辞。
由上可知,中国低保制度在乡村社会的权力与关系网络中运作并产生了关系保、维稳保,村落社会的公平观念遭到冲击并给村委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低保成为“村庄第一难事”。村委会可以利用制度资源挡回上级的关系干涉,却无法回避将低保作为治理资源去“息访”的命运。处于权力与关系网络之中的农村低保难以保持自身的救助伦理特质,民政部门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于2011年开始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低保实施办法,试图以制度规范化打破异化低保制度的权力与关系网络。
三、低保规范化的尴尬——以低保公示和申请制度为例
为了抵制地方权力与关系网络对低保制度的异化,保证社会救助资金的救助伦理属性和社会效果,自中央到地方的民政部门加紧制定各项低保制度,推进低保运作规范化。自2011年以来,C市出台了一系列完善低保运作的制度,包括:民主评议制度、《低保审核审批办法》、《低保责任追究办法》、《完善民主评议制度的通知》、《入户调查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群众监督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受理制度》、《举报有奖制度》等。C市民政局于2012年2月开始采用《全国最低保障信息系统》进行社会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可以说,C市的低保制度建设是较为全面、先进和规范的。低保制度规范化一方面给基层低保实施填补了秩序与规范,另一方面也给基层政策执行者带来更多的尴尬:例如低保名单公示带来的诘难;村干部“做作业”任务量加大;低保申请表的信息涂改、乱填;评议代表的尴尬;关系户的挑战等。下面对前三项作简要论述,后两项在其他部分论述。
(一)公示引发的诘难
自2011年民主评议制度实施以来,村两委必须改变以往有公示制度无公示内容的做法,对评审结果予以7天公示,让村民充分享受低保信息知情权。C市低保公示制度要求:村委会要对评议结果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部门审核;乡与村委会成员组成调查小组,进一步进行评议,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区民政局审核;区民政局审批,在区救助网站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之前一直作为“村庄秘密”的低保名单一公布在夏村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尽管行政村是一个半熟人社会,自然村却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之间彼此了解情况,知道哪家经济条件差、谁家有病人、谁家有什么关系在外边。看了低保公示名单,村民一边惊讶他怎么能吃低保,一边又在盘算着这家人的关系在哪里。“吃低保”的观念逐渐进入村民的脑海,村民之间相互猜测、传言、攀比。有些村民到村干部家里以询问政策的名义要低保,有的村民干脆直接以年老体弱多病等理由要低保,更有那些村庄狠人明示或者暗示村委会给他低保才会获得他的支持。关系(维稳)户等不该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了低保,导致低保成为一项没有伦理性的资金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去争取。面对村民的诘问,村干部要么说这是上面的指示,要么说按照政策办事你也可以申请,村干部的底气不足影响着村两委的权威和信誉度,加大了村庄未来工作的难度。
如前文提到的夏佳志夫妇是因村委会为顾全村支书面子而获得低保名额的,这一被公示便引起了村民的诘难。村民对村干部发出的诘难的本质上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失衡的低保指标分配挑战了村民的朴素公平观念。管理低保申请的王会计说,低保工作成为“天下第一难事”,天天都有人到村委会为低保的事情吵吵闹闹。
(二)“做作业”任务加重
在夏村调查的25天里,笔者几乎每天都能看到4个村干部到村委会填写各种表格“做作业”。为了达到办公现代化,村委会特聘了一个办事员夏坤。50岁的夏坤会运用电脑,他因为患有肺结核病全家3口都享受低保待遇。夏坤虽然名义上是被聘任的办事员,但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村干部,村内的文案工作都由他负责,所以在村委会我们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自2011年C市实行《全国最低保障信息系统》后,村会计每月都要上报低保信息。除了做好网络信息登记外,村委会还要从低保档案管理上进行规范化,从低保申请书的填写到评议过程中的计票、最后的公示结果等材料都要以“规范化文本”留档保存。一份低保申请书共8页,包含申请书个人自述、低保申请表(包括收入、家庭成员)、家产备案、区低保申请对象调查材料(村组、乡、区三级调查记录)、审批表(村、乡、区的审批意见),最后还要附一张所有评议人都签字的民主评议表(2011年是30个代表)。这些材料本应由低保申请者填写,但申请者大多是老年人,他们要么不会写字、要么不会规范填写,对于残疾人、精神病人这就难上加难了。加之,低保申请材料要求信息准确无误,填写任务就自然落到了村干部的肩上。申请人自述栏目一般是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申请理由,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申请表的填写笔迹较为类似、行文逻辑、风格也多有雷同,经过核实确实是村干部代劳,有的是村干部按照村民的申请自述抄写的,也有村干部在当事人申请书上修改的。
如:夏峰声的申请自述:
我叫夏峰声,男,1949年7月出生,今年61岁,家中两口人,家住夏村2组。
我自幼弱智,结婚后有一个同样弱智的儿子。妻子也因为如此家庭和我离婚,现家中一贫如洗,生活特别困难。特向社会救助局申请农村低保,解决我和儿子的基本生活,请考虑批准。
申请人:(空白)
2010年8月3日
申请人提出申请后,还要公示当次所有申请人的信息和申请理由,以及最后的评审结果。低保工作每一步的规范化都有很多作业要做,文牍工作成为村干部的主要工作之一,坐办公室成为村干部的常态,农村组织工作方法由原来串家到户“拉家常”逐步向现代化办公形式转变,这种转变既需要村干部付出相应的体力成本,还需要有熟悉现代办公软件的人员、办公条件、办公经费的保障。拿国家工资、坐班制办公、明文公示信息等都是科层制的特征,村干部逐渐走向“准官僚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要做的“作业”会越来越多。
(三)规范化中的反规范化
夏村低保申请表中常见有被涂改、抹掉的地方,据调研分析发现这些多是不规范却真实的信息。将真实信息涂改、在申请表上填写虚假的信息以符合低保规范化的要求,便是反规范化。
低保申请表被涂改最多的地方是家庭人口、年总收入、年人均收入以及家庭成员情况。以2011年9月份的低保申请表为例:申请人夏德祥在家庭户口一行涂改为1人,家庭成员情况一栏将两行人口信息涂抹掉;申请人夏德喜,在家庭户口一行涂改为1人,家庭成员情况一栏将1行人口信息涂抹掉,却在个人自述里提到“妻子有患有病”,显然,家庭成员一行被涂改掉的是妻子的信息。
在翻阅夏村低保档案材料时笔者发现,凡是家庭户口填写超过1人的申请表几乎都有涂改的痕迹,经过涂改修订后的申请表只能看到申请者本人的信息,这种涂改策略至少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乡村干部以人为单位而非以户为单位分配低保指标。按照低保政策规定,低保应以户为单位进行分配,如果1份低保申请表里填写该户有2人而最后却只给1个低保指标,是明显违反政策的。但在低保的实施中几乎所有的农村都是以人为单位而非以户为单位进行低保指标分配的。一方面因为“户”在农村难以确定,老年人与最小的儿子一般不分家,即使在生活中分家在户口簿上也还是在一起的。如果将重残的老人选为低保的同时还将他健康有经济实力的儿子一家人也定为低保显然有失公平。另一方面,低保名额增多之后,除村庄几个绝对贫困户外,再次确认低保对象的难度加大,只要条件“凑合”、“说得过去”就行,那么低保就会向家有重病、年老体弱的农户倾斜,照顾弱者个人则体现村落的道义性,照顾全家则有违道义。夏村2011年开始将低保户变为低保人,村支书讲,“一户若有7、8个人全都吃低保,一月有400-500元的低保金,不公平、不合理,村民反映会更加强烈”。“低保户变成低保人”这种带有平均主义性质的分配方案为一般村民接受、也利于村庄工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第二,涂改家庭人口信息,隐藏家庭人口结构实情。低保政策要求“子女有赡养能力,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家庭不在低保范围内”,如果子女有赡养能力,农户不能申请低保,因为任何人到老年都有丧失劳动力的可能,在当下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将所有的养老义务都推向政府,中国农村仍然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申请表中被涂改的家庭信息掩盖了家庭人口结构,其中有些是子女有赡养能力的家庭、甚至有家庭条件不错的家庭,他们在申请书中隐藏了这部分信息,以获得低保名额。即使是那些纯女户家庭,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养老策略,比如招上门女婿、申请五保户、跟着女儿过日子等。因此,没有完整的家庭信息就无法了解低保申请者的真正家庭情况,关系保、维稳保就可能产生。在缺失家庭信息的情况下将某人评为低保户,甚至会纵容子女不养老的现象:“你看,我不赡养你,你还能吃低保”。表3中第3号龙多梅在2013年被评上低保就是因为儿子不养老、生活艰难。2012年龙多梅之所以没有被评上,就是因为村委会有“纵容子女不养老”的担忧。
第三,虚报收入信息。依照低保政策,收入在当地平均线以下的农户可以申请低保。于是为了获得低保名额,村民在申请表里将家庭收入填的越少越好,在个人自述中将困境描述的越严重越形象越好。其实,在夏村基本上不存在人均年收入低于1300元(C市2013年农村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了解情况的村支书和村医都说,按照这个标准全乡没有一户符合低保户标准的。在C市,1300元的生活标准很难说是符合现实情况的,这是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共识。但是为了规范化申请者(更多是乡村干部)就必须将家庭收入写得低于平均水平,这就扭曲了低保信息,很容易误导社会救助政策、阻碍其改善。
国家为了低保运作规范化从而制定一系列详尽的指标,村干部和申请对象为了符合低保规范化政策而修改真实信息,结果低保规范化获得的是“被裁剪的事实”,进而出现规范化中的反规范化运作。
四、低保民主评议与退出制度实践
(一)民主评议的程序与实质
中国农村低保真正走向运作规范化是从民主评议制度开始的,由村干部、小组长、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民主评议会打破了以往由少数几个村干部商量决定的低保评选机制,评议人人数和代表层次的增多促进了低保评选的民主化。
2012年C市低保民主评议制度规定:第一,在人员组成上,必须由社区(村)主任、居(村)民委员会成员、居(村)民组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群众基础、有责任心、处事公正的村民代表组成;民主评议小组人数由8-10人组成,其中村(居)两委成员不得超过4人。第二,要求低保申请人必须得票80%以上。政府还同时了与民主评议制度相匹配的其他制度如公示制度、入户调查制度、群众监督制度、举报有奖制度等。公示制度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入户调查制度要求对于被评选上的低保对象乡村两级100%的入户率、区民政局30%的入户率抽查;群众监督与举报有奖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低保评选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民主评议在刚开始实际运作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如2011年的第一次低保民主评议中,评议代表们的反应如下:
村民代表C:“2011年的民主评议会,最后变成了走形式。乡村干部讲话,领导讲话。张三主持,念名单,问代表们有没有意见,没得,就通过了。一上午就开完了。”
村民代表D:“2011年民主评议,我也是代表。2011年之前都是由村干部决定,组长都不参加决策。我对村干部说:‘你们以前搞人情保,现在上访、告状的多了,你们搞不下去了,找我们当代表的得罪人!’”
2011年夏村低保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共有30人,30人的民主评议小组显然过于庞大,会议组织成本相对较高,会上也无法做到有效的评议。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主评议制度,2012年3月15号《C市社会救助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城乡低保民主评议制度的通知》对人员组成、票数都进行了规定。调整之后的低保评议小组共有10人,夏村评议小组中有3名村干部、3名党员代表、1名组长代表、3名村民代表。据我们所知,除3名村干部外,7名代表中绝大多数是村民小组长,这些人村庄工作经验丰富,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沟通交流起来成本较低。调整之后的评议小组更加具有活力和行动力,民主评议制度也逐渐发挥功能,村民代表的反应和低保评定的结果对此是明显确证。
村民代表D:“当面得罪人,谁都不干。现在都是选票,划勾,票决,谁也搞不清楚是谁投的票。也有人私下打招呼,代表说‘好’,但他不可能跟所有的代表都打招呼。没有选上的人,只好骂代表眼睛瞎了。民主评议效果好一些。”
2012年5月11日夏村进行了2012年度第一次低保民主评议会议。由于2011年的低保民主评议与结果公示的“广告”效应,2012年上半年申请低保的人员一下子上涨到22人,低保申请人情况如表3。
2012年,夏村10人低保评议小组通过推选选出计票员、唱票员、监票员,然后发票、投票。最后,通过80%投票率即8票以上的共有4名低保申请者,村委会在当天即公布了选票结果,四名低保待遇获得者得票情况如表4。
2012年度的评选结果是比较公平的,应该获得低保的家庭都顺利享受了低保待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关系保和维稳保。在18个被筛选下来的申请人中,有村外政治精英夏爱军向村支书打招呼的龙多梅,还有运砂船上访户夏明的父亲夏思真。这一评选结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民主评议制度的具体操作规则确保了低保评定的程序公正,其实质是为基层干部抵制外界干扰提供制度供给,即用一套制度规则将处于地方性权力关系网络中的评议组成员剥离出来,通过技术化的手段进一步获取结果公平。民主评议制度保证了低保进入的公平竞争,却难以保证低保退出渠道的顺畅,因而并不能保证低保最终的公平公正。
(二)低保退出制度的实践
低保实行动态管理制度,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低保家庭成员及其家庭经济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复核,并根据复核情况及时报区民政局办理低保金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手续。低保家庭应当向乡政府定期报告家庭人员、收入和财产情况,原则上城市按月、农村按季度复核。(2013年《C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按照动态管理制度规定,农村低保至少一年应该微调一次,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家庭人员、收入情况增加或减少低保户。但是,低保制度在农村实践中却出现以下现象:除极特殊的情况外,享受低保待遇成为终身制;没有有效的退出机制。
在低保制度运行近7年的时间里,夏村的低保户如果不是一夜暴富是不会被取消低保待遇的。现在“半官僚化”的村干部都奉行“不得罪人”的行事准则,他们知道自己早晚要“下台”和普通村民一样生活,因而要为自己今后的正常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结果低保成为一种“只进不出”的制度。
村干部J:“国家低保本身是做好事,到村里成了坏事。低保成为村庄工作的第一大难题。前面评上的,除非死了,否则难以取消。例如Q,若取消她,她首先会认为是我给取消的。我何必得罪人呢?不取消Q又会得罪普通老百姓。”
评议组成员Y:“我若举手建议把他的低保名额取消了,他自己、他儿子、孙子所有人会恨我一辈子。”
家庭条件转好的低保户或者关系(维稳)保无法被取消,村中出现“家有小车吃低保”的怪异现象,这势必造成村庄内部的公平失衡和人心分裂,也使得低保动态管理制度成为虚设。上级民政部门也逐渐察觉到这种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政策。C市在2012年就通过行政体制展开了“城乡低保年审年检排查工作”,提出重点清理11类人员。2013年“年审年检工作”中又提出重点清理12类人员,要求“要把应该纳入低保的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全部纳入,不该享受低保的对象,全部取消保障待遇,切实提高我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重点清理的12类人员如下:
(1)家庭经济情况好转,家庭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全乡最低保障线。
(2)家庭成员中有自然减员未报告的。
(3)进入社保领取退休工资后家庭月人均收入明显高于最低保障线的。
(4)子女已成年且就业的。
(5)已领取企业退休生活费,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最低保障线的。
(6)外出打工,离开居住地3个月以上的。
(7)享受保障期间享受住房、建房、购买商品住房的;
(8)就业年龄内,拒绝推荐就业的。
(9)子女有赡养能力,不履行赡养义务的。
(10)不如实提供收入情况,虚报、隐瞒或提供假证明的,对入户调查人员态度恶劣,不积极配合的。
(11)因酗酒、赌博、吸毒致贫,通过教育仍不悔改者。
(12)通过信息比对的疑问人员。
鉴于上级政府的体制压力,各乡村基层组织积极开展低保排查工作,在工作能力范围内取消不符合规定的低保户。村干部去低保户家里做工作,劝其同意减少低保名额,但一般都遭村民拒绝。这时村干部往往或动用私人关系劝说、或以其他把柄“恐吓”、或许诺以另外的利益许诺而达到工作目的。2013年5月11日,夏村民主评议小组召开了低保年审年检会议,做出取消7人低保的决定。7人中当事人死亡的有4个,成员就业的有2个,家庭生活改善的有1个。具体公示如下:
公 示
村民主评议小组于2013年5月11日,召开民主评议会,经13位民主评议小组成员投票,鉴于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夏峰声、文昌哥、夏德秋家庭中的户主死亡,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其家庭低保自动取消,其家庭成员按新增低保申报。华仟吉家庭成员华工力(精神病人)已死亡,其低保自动取消,保留户主及其他成员。5组低保户程军、6组低保户夏坤,其子程涛、夏威已参加工作,取消程涛、夏威的低保。夏海家庭,因生活改善,取消其妻于美韵低保。现将评议结果公布如下:(同意票)
夏峰声(2人) 13票 户主死亡
文昌哥(2人) 13票 户主死亡
夏德秋(2人) 13票 户主死亡
华工力(1人) 13票 成员死亡
程 涛(1人) 13票 成员就业
夏 威(2人) 13票 成员就业
于美韵(1人) 7票 生活改善
夏村村委会
2013年5月11日
在2013年7月份的低保名单中,依然能够看到第一节中所列6户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关系户的名单。村干部通过给夏德朝和路杰二人做工作,在2012年取消了二人的低保,以保留他们妻子的低保作为妥协条件。马大梅、刘四妹和唐法妹三人的低保依然保留,这不仅与他们的关系背景强硬有关系,也与他们的一人低保有关,村委会没有与之“交易”的妥协条件。在2013年5月低保名额被取消的程涛、夏威、于美韵三户中都仍有人在享受低保救助,三户的户主同意减少低保名额仅是“给村干部面子”。三户中不乏有村干部的关系户,相比村外的关系,村干部更容易处理村内的关系应对上级政策。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低保制度运行近7年,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给我们的启示有:
1、低保退出渠道淤塞,村民有低保终身制的观念;
2、村干部怕得罪人的行事准则加剧了低保进出渠道淤塞的程度;
3、在压力型体制下,上级政府的压力能够给乡村以改革动力并取得一定效果,重点清理12类低保对象的政策在夏村取得一定成效,为夏村低保退出机制的建立提供制度支持;
4、在清理不合格低保对象时存在关系硬的低保户无法被取消的困境,上级政府官员的公权力通过私人关系对农村低保的公平性构成巨大威胁。所以,低保退出机制的形塑不仅要与村落社会关系网络相磨合,更重要的是要将上级权力关系关在法制的笼子里。
总之,低保退出制度是低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保分配公平性、还原低保救助伦理本性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必须重视这项制度建设。
(三)新低保观念的形成
农村低保制度自2007年实施以来,村民由不知情到知情,由“瞧不起这点钱”到竞相争取,在政府努力构建低保公示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建设的同时,村落中逐渐形成新的低保观念并影响着村民的行为。从下面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对此新观念窥见一斑。
3组夏阳杰,80岁,有4个女儿2个儿子,儿女们全部做医药销售生意,孙子们也都外出打工,家庭条件富裕。2011年,他向村两委递交了低保申请书。他认为有的家庭条件比他好都“吃低保”了,所以他也要“吃低保”。
姚爱珍,87岁,虽然儿子得癌症去世了,但她有三个孙子,三个孙子家家都有小车,家庭条件富裕。姚爱珍在2012年也写了低保申请,她认为自己年级大了,丧失劳动能力了,应该国家来养老。
村民F说:“管他呢,申请写一个,评上就评上,评不上就算了。国家的钱,又不是老百姓的,不要白不要。”
夏村6户不符合规定的关系户中除了刘四妹年龄40多岁以外,其他5户全都是60岁以上的群体,而且全都以疾病或者病残为低保申请理由。这些关系户毋庸置疑在村落起到了不良的示范效应。
通过表3可以看到2012年申请低保的村民有以下特点:
1、申请主体以老年人为主,22人中有18人高于60岁。
2、申请理由以患病为主,除序号1、2、3和13、14五人外,17人全部以患病为由。
3、大都隐藏子女情况,只有序号5、12两人提及子女赡养能力,其余20人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综上,在低保实施过程中,村民逐渐形成新的低保观念:无论儿女多少家庭条件如何,一旦年老体弱就应当享受低保,一旦享受低保就应当终身享受。低保金成为养老金甚至仅仅是一项公共资源,低保的救助伦理性质被忽略。新低保观念导致更多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申请低保,人人都抱着投机心理去占“公家”的便宜,“反正是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在低保规范化过程中增加更多不规范的内容。
夏村的低保评议和退出制度实践表明,如果国家给予基层组织足够的权力和信任并加以监督与约束,在村内社会中就基本上能够保证低保分配的公平性并有效防止低保制度异化。C市近年来在中央低保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制定具体的低保落实措施为基层低保运作的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供给并取得一定成效。
五、问题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当下中国农村低保制度在基层社会实践中面临以下6大问题。国家每年近千亿元的农村低保资金如果想要实现“再次分配兼顾公平”和保持基层社会秩序稳定的战略,就必须针对以下6个问题从行政体制上下力气整治、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1、关系保。在地方权力关系网络中,地方性权力往往能够通过关系变为资源,村庄内的关系户成为村内低保分配公平的直接挑战者。村干部对于村内的关系往往能够通过其他手段再次平衡,例如在C市采取重点清理12类人员的时候,村干部最好做工作的就是与自己有关系的低保户。而村外的关系往往来自于上级官员,村干部难以有效处理,有这种关系的人一般家庭经济更好、对村落公平冲击更大。因而,上级政府官员的私人关系通过权力网络对基层低保的公平性产生更为强烈的冲击。民政部门应当警惕这种隐形的利益关联,将官员的权力关在法制的笼子里,同时加强低保信息的透明度以约束乡村干部行为。
2、维稳保。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各级政府依然牢守“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考核体系。后税费时代,基层治理资源匮乏,而当下中国的体制造成了高度的地方行政异化,制度的一系列行政、组织、资金、制度成本使得地方政府无力支持。地方政府只好截取社会救助资金,结果社会救助制度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原本是救助社会贫弱群体的公益资金成为地方政府花钱买平安、“收买”上访精英的一种工作手段和治理资源。维稳保是中国维稳体制的衍生品,根源在于渠道淤塞和基层政府丧失政治原则地工作方法,因而重塑基层政权的治权、治责是当下中国基层政治的重要任务也是治理维稳保的一剂良药。
3、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体系不规范。临时救助资金正是因为具有“临时性”特征,在申请对象、资金发放和后期审查管理中存在很大的漏洞,相比低保资金临时救助资金更易被挪用,在鹦洲乡50%以上的临时救助资金被用于军人上访群体的“慰问”上,尤其应当引起相关部门高度注意。建议临时救助资金按照低保资金的政策和制度来管理,加强监督和审查。
4、低保规范化工作中的反规范化。民主评议、公示、监督等一系列低保制度的试行,大大提高了低保管理的效率和规范化,也成为村庄低保民主评议小组抵制外界关系的有力制度资源。同时,也应当看到在村务工作规范化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裁剪事实”的现象,乡村干部为了满足政府制度规范化的要求而“削足适履”,从而掩盖了许多有效的真实信息,不利于公共政策的完善和执行。建议民政部门做好调查研究,根据各地实际收入和生活情况制定低保申请标准,并建立真实信息保证制度,督促基层干部还原低保信息的真实性。
5、低保申请标准线偏低导致没有标准。C市2013年农村低保标准线为年人均收入1300元以下,这已经不符合当地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乡、村、组三级干部都清楚,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全乡恐怕找不到一户符合低保标准的农户。既然没人符合低保标准,你申请了,我也可以申请,于是引发低保申报者之间的恶性竞争。在低保申请表填写中,村干部还要“指导”村民虚报、乱填收入。低保应当满足人们生活的最低生活保障,测度、确立适当的低保标准线是低保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工作走群众路线、贴近群众生活的体现。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30 ― 03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
一如韩寒所拍电影《后会无期》中经典台词所言“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民族主义”的概念进行界定,依然难以全面阐述“民族主义”的内涵。E・B・哈斯曾用“盲人摸象”的比喻来形容学者们对“民族主义”概念的研究:民族主义是只大象,研究者是个瞎子,每个研究者只摸到“民族主义”大象的一个部分。①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民族主义”是由“民族”和“主义”两个单语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民族”是“民族主义”的基础,所以,明确“民族”的内涵是理解“民族主义”概念的前提。
在我国的话语体系下探讨“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概念,首先需要清晰认知的是,“民族”是个西方概念。英文用nation一词表示“民族”,源于古希腊文ansci到拉丁文nasci、natio再到英文nation的衍变,在词义上也由“生育”、“生存之物”逐步扩展为“具有同一出生地的居民团体,亦即拥有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人类团体”②以及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观“民族”一词的语义发展过程可知,“民族”一词最初仅具有生物学、社会学和地理学上的意义。但是在法国大革命时,nation成为“国家”的同义词,具有了政治色彩。有词典将“民族”解释为:有着相同血缘、生在相同国家、受同一政府庇佑的众多家庭。③韦伯曾言:“在谈到‘民族’这个概念时,我们一再指出它同政治实力的关系。”当“民族”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时,我们就不得不将其与“国家”联系起来。“民族”与“国家”都是政治概念,但是两者关系却错综复杂:有民族无国家、单一民族的国家、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国家形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下文所要探讨的内容都是以我国的国家形式为逻辑起点的。
正如“民族”没有得到一个普遍的、明确的解释一样,“民族主义”的概念也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将“民族主义”的内涵概括为如下几类:第一,从心理学上分析,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个人忠于国家的心理状态,④是一种情感归属、民族认同的爱国动力;⑤第二,在政治上,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是一种追求民族利益、为民族生存、平等、独立、发展服务的社会实践运动;⑥第三,从理念上分析,民族主义是引起民族主义情绪、推动民族主义运动的理念原则;⑦第四,民族主义具有多种含义,兼具多种特质。安东尼・史密斯将民族主义的含义总结为:以民族情感为前提的民族的语言或象征、争取民族利益的社会和政治运动、民族信仰和民族意识形态这三者中的一种或多种。⑧笔者认为,民族主义兼具主观与客观双重意义,首先,民族主义作为一种“主义”,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思想观念,统一的思想观念反映在国家体制上就表现为意识形态。当主观上的思想观念推动政治运动时,民族主义的思想就会成为一种追求利益的政治力量。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观念,同时也是民族主义实践。
根据上述阐述,笔者将民族主义的内涵分为三类:一是表现为强烈民族情感的民族主义,即对本民族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强烈认同和归属;二是作为政治运动的民族主义,即为追求民族平等、民族发展而进行的社会运动;三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即贯穿在国家体制中的基本价值和理念。
二、 我国制定法对民族精神的吸收――表现为民间法的存在
法治进程分为外源型和内发型两种发展模式,我国的法治进程主要采用的是外源型的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大规模移植外来法律,短时而快速地建构起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在我国的法律语境下,法律的范围主要是指制定法,即由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表现统治者意志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强制性规范。虽然制定法大多是舶来品、缺乏我国传统的法治文化基础,但是却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依据。我国建立起的制定法的法制体系,只是制度层面上的法律的建构,但是法治观念以及法律的基本价值并没有深入人心,因为我国的民族本土文化资源并没有被我国的法律体系所吸收。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认为,民族之所以为民族,不仅包括土地、经济、政治等因素,“民族精神”才是其根本,它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⑨所以,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本,是立法者制定法律时不容忽视的,也是执法者在管理国家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德国著名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并不是立法者有意创制的,而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只有“民族精神”和“民族共同意识”才是实在法的真正创造者。萨维尼指出,法律应表现出民族的个性、民族的共同意识和信念,法律的发展动力是民族精神,法律就像艺术和音乐一样是民族文化的自然体现,法律同民族共发展,立法者只能揭示和展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来作为法律,立法者绝不能通过立法手段来创建法律。⑩萨维尼以绝对性极端性的观点表达了民族文化这种本土资源对一个国家法治发展的关键作用。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而法治首先不仅仅表现为法律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更主要地表现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11}主张法律本土资源论的苏力认为,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注重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12}中国本土的法律资源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民间法“。民间法是一个外延极其宽广、内涵极其丰富的包容性概念,具体包括诸如习俗惯例、家族法规、行业规章和村规民约、宗教规则及官方非正式经验等形式。{13}梁治平先生从传统文化角度将民间法概括为地方性知识,谢晖教授以规范法学为视角认为民间法是一种与制定法这种硬制度相对应的软制度;苏力教授从法律来源方面出发将民间法视为一种本土法律资源。不管从何种角度去理解民间法的内涵,可以明确的是,民间法不是官方法、不是制定法。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所起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靠国家强制力维持的表面上的威慑作用,而应该是深入人心,以自身的合理性来说服人们去遵守它,从而实现对社会秩序的规制目的。从我国的社会现实来看,我国有着浓厚的乡土社会的传统,即我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是靠风俗、习惯来支撑,所以在我国的法治中必须重视民间法的作用。在立法上,制定法可适当吸收民间法的内容,如我国民法中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就是对现实中存在的民间传统的尊重,这就使得我国立法在重视科学立法的基础上兼顾民俗中的“人情”理念,增强了立法的合理性,实现了情理法的融合;在司法中,可适当引入民间法作为裁判规范来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和执行力,在现实中,已经出现了地方法院援引风俗习惯进行裁决的案例,并且收到了极好的司法效果,所以实践证明民间法的司法适用是可行的。
三、 民族平等与政治诉求――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斯大林用“四个共同”对“民族”进行阐述: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14}这一定义概括出了民族的文化性、地理性、社会性,然而依据这一解释并不能清晰地区分“民族”与“种族”、“部族”等相似概念,因为后者也同样具备社会-文化性。安德森对“民族”作出的解释是: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在本质上有限同时享有的政治共同体。{15}这一定义赋予民族主义强烈的政治色彩,认为民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将民族与国家挂钩。民族在社会-文化属性上同种族、部族难以区分,但是民族不同于两者的是,民族具有政治属性,生活在民族中的共同体具有政治诉求,这种政治性诉求在我国即表现为各民族追求民族利益、争取民族平等、民族发展,而并非是各民族均要求建立自己民族的国家。民族和民族主义是现代化的产物,农业社会的社会组织无法为共同体提供平等的政治诉求。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强调民族的政治权力、成员的平等。民族主义在观念上形成后,就会缔造出民族,政治诉求随之而来,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利益的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就会随之兴起。民族主义不仅仅应当停留在思想上的民族情结、民族认同中,而且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共同体地位上的平等、权利的享有、政治事务的参与等。
我国在确立国家政治体制、构建法律制度时,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位,本着各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授权少数民族根据本民族特殊的风俗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制定自治条例、可变通执行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以此来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政治诉求。如果我国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所有民族所有区域均整齐划一地实行同一政策,势必造成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的侵犯,终将导致少数民族对国家法律的不遵守对国家政策的肆意违反。作为政治诉求社会运动的民族主义,对我国法律提出的要求就是:国家法律不能不立足于民族现状而死板地统一硬性调整所有民族和区域,而是要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照顾少数民族利益,为少数民族提供平等的法律地位与权利。
四、 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的法治观
自由,是一种法律保障下的生存空间,是个人不受社会与政治控制的权利。{16}自由主义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政治实践,还是一种法治观念。自由主义观点认为人是理性的,自由主义所关注的是理性的个人,与集体主义相对的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础。个人主义认为: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的性质和利益都是由个体决定的,集体是为了服务个人利益而存在并发展起来的,离开个人集体将不复存在。{17}建立在个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用来组织一批人在规则约束下进行有规律活动的理论上的构造和模型。{18}根据自由主义观点,国家在根本上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应当将个人权利放在首位,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视为目的,而国家权力只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手段和方式。但是在我国,由于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的家本位思想以及在以后形成了深厚的民族凝聚力,民族主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根源。与自由主义相对,民族主义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国家和集体意识,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及国家拥有强大的管控权力。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在法治层面就表现为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基本价值的民族主义的法治观,与民族主义法治观相对的是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导向的自由主义法治观。
民族主义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不可否认的是,民族主义的推崇有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但是从现代法治要求的充分尊重人民法律地位和保障人民权利的角度出发,我国法治的基本价值在注重民族主义理念时,可适当吸收自由主义精神。张君劢在《立国之道》中曾言:“一个国家对于自由与权力,仿佛人之两足、车之两轮,缺其一即不能运用自如。个人自由寄托于国家之上,国家全体亦赖于自由而得其巩固之道。此即今后立国之要义。从这观点看,中国民族政治之一线光明,即在自由与权力平衡之中。”{19}在张君劢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是将民族国家本位与个人自由本位置于同等地位的。民族主义,以群体归属、集体利益为指向;自由主义,以个人自由、个人利益为宗旨。如何将两种理念融合,整合进同一个意识形态呢?自由民族主义理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这种只具有单一理念的意识形态的创新。
五、 结论
上述分析是以民族主义的三种不同内涵为层次展开的,可见民族主义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是多方面、持续性的。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初期,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影响我国制定法的内容;在我国法治发展的现在和未来,也起着法律精神和基本价值理念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在审视我国法治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民族主义的作用,同时,也要理性地对待民族主义的内容,兼具吸收自由主义精神的部分理念。
〔参 考 文 献〕
〔1〕E.B.Hass.What is nationalism and why should we study it ,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M〕.第40卷(03).
〔2〕Mostafa Rejai .Political Ideologies,A omparative
Approach〔M〕.London,M.E.Sharpe,Anmonk,1995.
〔3〕Philip L. White.What Is a Nationality 〔M〕.Canadian Review of Studies in Nationalism,XII,1,1985.
〔4〕Hans Khon.The Idea of Nationalism,A Study of it’s Origins and Background〔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46.
〔5〕Daniel Druckman.Nationalism,Patriotism and Group
Loyalty: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Mershon Internationai Studies Review,Supplement to International Studies,(Quarterly),p.43-48。
〔6〕Louis Snyder.The Dynamics of Nationalism,Reading in it’s Meaning and Development〔M〕.New York,D.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64,p.23。
〔7〕〔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 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10〕张宏生.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1〕郑君.萨维尼的“民族精神”与中国现代法治:社会纵横〔J 〕.2005,(04).
〔12〕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05).
〔13〕贾焕银.民间规范的性质及其司法适用逻辑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14〕斯大林.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15〕〔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吴比艘.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6〕〔英〕卡尔・波普.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M〕.西安: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
〔17〕李强.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020-03
海外华商经济已成为中国第三大经济,他们在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中身受其害。不过,由于海外华商自身综合素质、经济实力、居住国环境的差异,他们遇到的困难程度各有不同。当下,如何应对危机渡“寒冬”成为他们思考的急事,也是国内各级政府关注的大事。本文以浙籍海外华商为个案,缘于这样考虑:浙籍海外华商产生于浙江145万华侨华人群体,其中50%是新华商(改革开放后出国),他们活跃于129个国家和地区,是浙江、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从他们的移出地(本源)看,浙江南部地区(含温州各县市区及丽水青田县)又占近80%。从他们在海外的分布区域(流向)看,重点地区是欧洲,那里的“华商大多来自浙江”,约占新华商的80%;其次是美洲,占15%,重点集中于美国。浙籍海外华商高度集中于欧洲、美洲的分布特征,还形成一种地区优势,那里是中国外交的重点区域,他们展开“民间外交”,对我国政府的外交工作起了一定的配合与补充作用。因此,研究浙籍海外华商在当前的困难,并探讨其内在原因,总结对策,既可为其渡危解难作参考,也可为世界华商解决共同问题建言献策。这具有经济、政治与外交意义。
一、浙籍海外华商面临的难题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这次危机前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一次,当时它对欧美市场影响小,浙籍华商感触不深,当前这场波及全球的危机是他们面临的第一次危机大考。
严重的经济困难。浙籍海外华商从移民性质讲,大多数属于经济移民,实现个人致富是第一移民动机。金融危机对他们在经济方面造成的最直接影响:首先,资产严重缩水。在欧洲,房地产价格严重下跌,成交量极度萎缩。2008年全年,“英国房屋价格下跌了8.7%”,巴黎房地产市场“公寓价格降低了15%”。同时,“美元相对于欧元升值12.5%,相对于英镑升值24.7%。如果综合考虑房地产贬值与美元升值的叠加作用,欧洲地区华商企业资产减少的比例也可能超过20%,这致使其资产减少约200亿美元”。{1}欧洲华商企业资产缩水200亿美元,应该包含以欧洲为主要侨居地的浙籍华商。
其次,赖以立足的传统行业举步维艰。浙籍海外华商中大部分人以传统的中餐、制衣、皮革等业为生,中餐业尤为突出。因为,对于海外华商来说,中餐馆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目前超过半数的海外华商依然从事餐饮及相关行业,在英国、德国、荷兰等国,这个比例甚至高达80%以上。危机沉重打击了这些国家的中餐业。在欧洲的浙江人餐馆生意普遍下滑达30%至50%。一些中餐馆惨淡经营,入不敷出,濒临倒闭。
再次,批发零售等业寒流阵阵。危机导致购买力下降,批发业下游一些客户出现关门、歇业、转行,并呈扩大之势,因此,从事批发零售的浙籍华商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在欧洲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中心――法国巴黎北郊的欧贝维利耶市,约600家华人进出口批发行,经营者大部分是浙籍华商,由于欧元对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使华商近20%的利润化为乌有,甚至出现亏损。
侨居地生存环境的恶化。首先,失业率高企,就业不易。2008年始,浙籍海外华商的侨居国整体就业形势逆转。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指出,集中了对经济形势最敏感的业务活动的商业部门,全年减少了14.11万个岗位(-0.9%)。必须回溯到1993年,才能找到更大的降幅”。“欧洲雇主组织BusinessEurope主席塞利耶预测,由于危机,全欧洲估计将有450万人失业”,{2}覆巢之下无完卵,浙籍华商就业环境骤变。
其次,华人社区恶性事件多发。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侨民频频向同族人伸出犯罪之手,明抢暗夺,伤人性命,欺行霸货。犯罪分子由原来的单枪匹马个别现象演变为团伙化、专业化。因语言障碍及居住国警方对华人社区发生的案件破案率低,使行凶者屡屡得逞。
再次,本土保护主义抬头。在危机背景下,欧美国家纷纷收缩移民政策。它们驻中国的大使馆或在上海、广东的领事馆,在对华商申请家庭团聚、工作签证时,审查趋于严格,以增加中国人签证难度。对已在境内的无身份者,加强排查与遣返力度,严格监督雇主用工情况。西班牙等国甚至不给无身份者工作机会。意大利政府把普拉托市{3}作为意国十大重点治理城市之一,并首先向该市增兵,加强对华人的检查。
此外,危机还造成华商沉重的心理压力、婚姻的困惑、侨乡移民计划的修订,也影响他们对祖籍国的捐赠与投资计划,进而影响国内地方经济及相关产业。
二、浙籍海外华商面临难题的反思
金融危机造成企业投资机会减少,降低了企业开工率和盈利,进而影响就业预期,打击消费信心,这是所有海外华商面临的共同背景。但是,浙籍华商遇到的难题除此因素之外,还应该从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中去分析原因。
浙籍海外华商的构成及职业特点。浙江向海外移民转身为华商,见之文字记载始于唐朝,以后渐形成“越洋谋生”的风气,但形成规模化、群体化并引人注目则在国内改革开放后。目前,浙籍华商的主力军源自浙南地区,他们以发财致富实现“美国梦”、“欧洲梦”为目标,当地农民、手工业者为重要成员。他们文化程度欠高,82%的人只有初中学历,他们身上“草根”特性极为鲜明。因此,许多人不具备加入当地国国籍的资格,他们改国籍的人数不超过50%。他们在欧美与自己人种、文化完全相异的社会里,绝大部分“没有熟练的当地语言及技能,很少能在当地公司找到称心的工作”。他们没有美洲、东南亚地区那样能给华侨华人提供修铁路、开矿山的机会;他们没有可耕作的土地……这决定了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参与居住国社会分工极为艰难,只能从事一些服务性行业。如开餐馆,门槛低、技术含量少、上手快,“它比开办一家工厂要容易得多,不需要很精深的外语及专业知识,也不需要拿出多少投资。”{4}于是,他们纷纷投身中餐馆,由几十家到几百家上千家。中餐业成为浙籍华商在居住国创业的第一大行业。皮革、制衣业则比餐饮业晚些时候,因同样的因素成为他们第二、第三大支柱产业。这种经济业态和职业特点也是浙江重视商业和重视小手工业传统在海外的延续。如先生说浙南地区的历史传统是“八仙过海”,即石刻、竹编、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家,养家立业。因此,当浙籍华商去了海外,很自然地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入手谋生。当然,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现象,他们身在异邦也受到当地文化强调个性发展,谋求创新的影响。有部分华商就从传统行业中积累,展拓了外贸等业,有小部分人还分化开始涉足金融、房地产等业,使他们的职业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并提升了经济实力。
总体看,浙籍海外华商经济集中在资本和技术程度相对较低、竞争力较弱、经济效益差的餐饮、零售业、制衣业等服务业。在职业上带着传统的特征,谋生手段比较简单。企业规模上依然是一个“小”字,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他们经济“行业上高度集中,资金上高度分散”的状况,制约了他们的经济向高质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及区域性文化对浙籍华商的影响。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是明天的文化;明天的文化将是后天的经济。浙籍海外华商生活于巨变的世界里,也生活在文化的传统中。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浙籍海外华商正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糅合移出地的区域文化精髓,闯荡于世界各地。
第一,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浙籍海外华商义无反顾奔赴海外经商,敢闯敢冒,坚忍不拔,艰苦耐劳。
第二,历史上,浙江处于沿海及华夏正统政治中心的边缘,在浙江人的文化意识里,传统文化思想处于自觉不自觉的认同、愿意不愿意的同化、遵从不遵从的选择中。这使他们少了些繁文缛节和传统框架的束缚,多了些向外发展的开拓性。而且,从南宋始,浙江南部地区蕴育了“主张事功,不耻言利”,提倡商品经济的永嘉学派。受此商业思想熏陶,浙籍海外华商更注重实利,少空谈,淡薄意识形态之争而热衷物质利益追求,重工商轻政治。他们对政府的依赖少,自主自为倾向较强。浓厚的商品意识激发了他们宁为鸡首不为牛尾,“睡得地板,当得老板”的敢干精神。另一方面,强化了他们的发财致富愿望。为发家致富,他们可以忽略语言学习,担搁下一代的学习,他们经常对下一代说“要记住出来是为了什么”,言下之意出国即为了赚钱。
第三,在流动较少的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 其社会文化设计是以亲缘关系(含族缘、血缘、地缘关系)即中国人常说的“自己人”作为交往中情感、信任的基础,它是浙籍华商奔赴海外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移民社会网络,他们出国不依靠留学、投资等路径。每一位华商又成为一个原点,以他为中心形成新的移民网络。由此织成不断延伸扩展、越积越密、越积越大的网络,形成滚雪球式出国链。如此出国模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老客带新客,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带走表亲一大片。“自己人”网络还是他们在海外落脚、扎根、创业谋发展的基础。中国传统农村居民以聚集居住为特征,在海外的浙商也多聚众而居,重乡土情谊,喜“抱团”合作,互相提携帮助,方言成为网络内部的通行证。招“自己人”做工,凭个人信用融资,依赖亲戚关系担保,在同族内寻找精神依托,50%的浙籍海外华商有家庭背景。对这种现象,杨宜英的解释是:“中国文化设计中的‘人’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是包含着与己身相关联的另外一个人, 也就是两人的对应关系。”“没有关系的时候, 中国人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有关系的时候, 中国人就会肝胆相照、共享共担。”{5}实际上,“自己人”成为一个群体,形成大家认可的关系,制度化了情感、信任及义务。在异国他乡求生存、求发展不易,“自己人”网络是他们发家致富,逐渐做大企业的必然之路。如他们在海外办企业时,家族企业就成为最基本单位,并且“通常按照亲属关系――宗族关系――地域关系――种族关系的先后顺序处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6}但是,凡事讲“自己人”,遇事讲人情,极易影响企业选人用人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影响企业组织结构,制约企业走向现代化。在经营模式上,扎堆经营,模仿克隆,一哄而上,少变革创新,极容易把一个行业一个产品做滥。因而,他们对加盟连锁经营积极性不强,不尊重商品品牌,不认商品统一标准。这也是他们的经济“小而全”,遍地开花的原因。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人治的特点,农业文明的烙印,使得中国历史文化不若西方文化重视和强调契约性与规范性。这使海外浙商对公共空间、公共环境重视不够,缺乏公共道德信仰,商业经营偷漏税、违规违法、占道经营、不注重卫生等现象常见,经居住国媒介曝光,民众抗议,成为他们生存环境恶化的因素之一。
当然,所谓缺点、优点、特点,多数无关是非,关键是从哪个角度看。在经济稳定、繁荣时期,浙籍华商的餐馆总有食客,他们的产品只要做得出,总有人买,他们能够赢利致富。这不是他们做得比别人好,而是当时整体经济好,购买力强,人人都能分一杯羹,共一瓢饮。但是,能赢利不一定就是发展,也不一定就能融入主流社会。当经济大环境骤变,他们就缺乏应对之策,显得特别无助,束手无措。
金融危机把浙籍海外华商的潜伏问题浮出水面,凸显出来。没有这场危机,他们的难题可能会迟些暴露,但是内在的根源却深埋着。
三、浙籍海外华商难题解围之策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迫使人们去思索,去探索。危机下,规模小、档次低为主要特征的浙籍海外华商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他们的经济必须转型,应该转型,而且谁转得快、转得好,谁就能得先机。认识到“必须转”“应该转”,那么“怎么转”“如何转”“转哪里”?从现实看,他们的经济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转型升级障碍很多。虽已有华商展拓了新的职业领域: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业,但是,他们大部分人赖以生存的三大传统主业,虽欲再扩张难度极大,却不意味着会被简单陶汰,“餐馆华人”、“皮革商”、“批发商”的形象还会继续保持很久。以危机为契机,如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接受西方价值观,并与以它为主导的现代经济文化接轨,大胆进行融合与创新,则是浙籍海外华商经济的长久之策。
加强自律,加快融入主流社会。解铃还需系铃人,浙籍海外华商发家靠“自己人”网络,在崇尚理性,强调个性的西方,最终要克服的也正是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入乡随俗,入门问禁,在他国领土上求生存与发展亦需如此。西方工业社会长久形成的讲究个人、组织、社会间的程序、规范,道德标准,忠于职守,讲信用,守时、合法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强大惯性等,是浙籍海外华商必须熟悉、遵守努力的方向。否则,如果自律性不够,像做餐饮的依然不够卫生、不注重作业环境,一旦居住国媒体或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大检查时,只要被查到几家,就极容易产生从个别到普遍的推理。只有加强自律,融入主流社会,才能理直气壮反击带偏见或歧视性的报道,才能永久立足异域文化土地上。不然即使没有金融危机,浙籍海外华商的困难将永存。为融入主流社会,一些浙籍华商中的有识之士已行动起来,2008年9月,法国巴黎欧贝维利耶市,这个浙籍进出口批发商云集之地,他们与该市政府合办“我爱我家”清扫街区垃圾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好评。最近,在意大利成立了首家华人企业行业协会――意大利(中国)鞋业商会,浙南华商项进光当选会长。协会希望以组织的力量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信息共享,减少无序恶性竞争,加强自律。
树品牌、创新。顺境中人人都是高手,逆境中方显英雄本色。这场危机,对浙籍海外华商必将是一次“大洗牌”。由于大多浙籍华商经济没有自己品牌,那些入行时没有找准市场定位,没有自己品牌,缺乏固定客户,经营档次低,只会降价求生存的华商将被逐出市场。那些在市场上历经磨练、沉淀与积累,拥有资金和自有品牌,并已提升了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商家,才会笑到最后。因为,现代品牌不仅是一种区别工具,它更是一种质量的象征,企业精神、文化和个性的体现。它给企业带来的是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根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统计,占全球品牌不足3%的名牌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40%及全球销售额的50%。知名品牌以其高市场占有率、高质量、强创利能力等特点给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利益。所以,拥有产品不如拥有品牌。创新可以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企业生命力的不竭源泉。这方面,西班牙浙江同乡会会长戴华东身有感触:做企业,只有坚持走创新之路,坚持讲究质量才有发展;否则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被市场淘汰在所难免。他认为目前在西班牙各大城市的华人经济,受冲击比较大的企业(包括中餐业,外贸,服装工场)都是平时不注重质量,缺少创新意识的企业。相反,讲究经营策略力求创新的企业不仅生存下来,而且生意红火。他举了一例,有家华商经营的WOK自助餐,经营者专门做市场调查,明白客人需要什么,懂得客人想什么,危机中餐馆依然食客盈门,获利不菲。他说:WOK餐厅取胜的秘诀是:菜肴质量好,新品迭出,种类多选择余地大,用餐环境讲究。现在,世界流行素食健康,中餐业者可以选用居住国的有机蔬菜,中西结合创新做法以吸引顾客。
人生就如在高速路上行车,想不被人赶超,就得永远保持创新的力量。
依靠祖国,做大做强。危机来临,家永远是心灵的港湾。现在有许多浙籍海外华商纷纷回国,以渡危机。依托祖国,有几大优势:第一,借助世界华商圈。现在世界各国有4800万华侨华人,他们已形成独特的华商网络,它具有“穿越政治和非关税壁垒的天然孔道”功能,浙籍海外华商如能将自己的资金融入其中,冲破地域局限,集合华商力量,实现资金、信息、业务上的联合,互为犄角,互相支持,去整合住在国一些生产资源聚集地区的众多企业,借经济低谷期获得国际上知名品牌,就可能实现自身很好的嫁接与提升。第二,向国内拓展市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不少回国投资的浙籍华商都屡有收获,获得新发展。现在虽然处于危机时期,但据世界银行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估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可能最早见底。因为中国的财政状况较好,外汇储备较多。”{7}为对抗危机,中国政府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将投资4万亿元,会创造出无数投资机会,华商不可错失良机。当他们带着资金、理念回国参与建设时,也引导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化经济。华商们的根在祖国,家在居住国。现在选择回国,也可以修养疲累的身心。当海外投资环境好转,又可以重出江湖,实践自己的财富理想。
浙籍海外华商要设法解当前之危这个眼前急需,更要谋未来发展的长期之需。找准解危的“短期效应”对策与谋求长期发展的“契合点”,是他们也是世界所有华商共同追求的方向。
[基金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中,浙南华侨经济的困境、选择与转型;浙江省教育厅(Y200805135)]
注释:
{1}中国新闻社课题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省略,2009-02-01
{2}Editor.“企业一家家宣告倒闭.裁员潮不断涌现”.[法]欧洲时报,2009.3.16
{3}浙籍华商占意大利普拉托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本文作者注)
{4}佐勇.“步履维艰的一九九四”.[维也纳]《欧华》.1994(3)
{5}杨宜英.“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探讨”.中国社会科学,2008(04)
{6}唐智礼,黄如良.“海外华商网络分析及启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0)
“十三五”期间,共青团一是要积极引导和帮扶青年人创就业,推动更多的青年人才不断涌现,使他们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在创业氛围、创业政策、创业帮扶中多做文章,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大赛。围绕人社、农业、科协等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创业培训等。二是要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共青团工作提供广阔平台和便捷渠道,要用好微博、微信、青年之声等新媒体,在吸引凝聚青年上下功夫。三是要帮助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众创空间”、“大学生返乡创业园”等相关政策,提供青年聚集载体。
共青团西山区委书记林勤:
在抓好在校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方面,要落实少先队活动课,尤其是道德养成和政治启蒙的教育。针对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建议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把少先队课开展情况纳入对教育部门的考核中。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工的作用,广泛招募志愿者,创新服务项目,助推团的工作。如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团委可有效结合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试点项目,引进社会组织,搭建桥梁,采取购买服务的模式,开展专业的服务。
共青团宜良县委书记付亚楠:
过去共青团树立的“青”字号等工作品牌在社会上有较强的影响力。现在共青团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服务青年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没有形成让社会各界熟知和接受的工作品牌。要努力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共青团品牌工作,才能让共青团影响力不断扩大。例如共青团希望水窖“1+X”等工作就深受群众欢迎,我们要继续推进,形成品牌。
共青团昆明市委书记欧明锋:
共青团在“十三五”要有新作为,既要改革创新出实招,又要从严治团动真格。杨军书记的讲话用了很大的篇幅,着重讲了从严治团的三点要求,实际上是对团干部作风与能力的要求,讲得非常深入,非常有针对性。只有团干部人人都能从自身作风和自身能力上下苦功夫,才能在“十三五”全面落实好省委和团中央的要求。共青团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在团干部,杨军书记的金玉良言,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努力实践。
团省委委员、华坪县实力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跃彬:
我个人于 2013年作为企业界代表进入团省委成为委员,在扶贫、救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兴”等面上的工作影响还不够。几点工作体会:一是过多的“扶贫”、“救灾”不如引导自救、自抚。二是要利用各种利益来调动青年朋友对团组织的关注。假如在团组织的公众平台上加入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相关内容,比如小额贷款等,那么我想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关注度就不会那么低。三是说过,每个团干部都有二三十个青年朋友,那么团干工作就好开展了。因此我们团干部一定要深入青年与青年换真心、交朋友。
高新区团工委书记蔡嘉:
在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园区共青团工作要顺应园区发展,找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针对非公企业青年思想活跃、需求多样的特点,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要与时俱进,在围绕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上,整合资源、创造优势,进一步扩大园区的组织有效覆盖,加快新兴领域的团建工作。结合企业青年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主题活动,让企业青年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推动“团建+创业”工作,积极响应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通过整合园区资源,搭建青年创业的政府资源直通车。
团省委常委、团省委组织部长陈选良:
具体到组织部工作,主要是“一组织两队伍”。组织建设上,首先是实现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第二是活力激发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做实做细,以村级“两委”换届为契机,压茬做好村级团委换届工作。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抓专职团干部配备,团中央每2个月通报一次州(市)以上团干部配备情况,目前来看全省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各级团组织加强对党委的汇报,推动团干部配备工作。在推动专兼挂方面,上海改革传递了两个声音,一是减上补下,二是专兼挂结合的团干部使用模式,接下来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着力思考和推进。三是上下交流方面,扶贫工作队、下沉工作在机关已经转起来,但基层到机关顶岗学习还需要探索和推进,下一步要探索基层优秀青年干部到团省委进行交流,希望大家积极推报。对团员队伍管理,团中央统一了指标和编号,希望大家也交流一下具体的意见。
共青团镇雄县委书记赵祖阳:
第一是“贷免扶补”工作,按照文件要求针对有实体店的个体工商户提供贴息贷款,现在这部分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需求量有所加大,合作社是很多青年组成的,但法人只有一人,只能发放一个贷款,覆盖面太窄。建议从上级层面明确,合作社的合伙人都可以贷款。2009年时,5万元的确可以扶持创业,但目前来看额度太小,建议是否可以增加到10万元。第二是电子商务,县委明确了电子商务示范县的要求,前期筹备了一些工作,今天会议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昭通各地区都是特色农业县区,可以借鉴沾益县的经验,建议交流材料印发或在媒体上发表。团县委在编人员中3个去扶贫工作队,希望西部计划向扶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区倾斜。
共青团楚雄市委书记黄亚梅:
本次会议是在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团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部署工作思路清晰,对团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5个“干”的要求。有几点建议,团的基层覆盖面在减弱,报告指出了“互联网+共青团”和“智慧团建”等问题,对口袋团员、隐形团员,找不到组织的团员如何凝聚提供了途径,希望团省委研究出台具体方案,为基层团建提供可操作、可学习的措施,帮助基层解决团建问题。二是学校入团率很高,团员光荣感下降,希望团省委出台具体意见,从学校抓起,控制入团率,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提高团员的荣誉感。
共青团施甸县委书记段杨:
共青团要在“十三五”期间团结凝聚青年为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目标贡献力量,一是要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青年工作带头人。团的干部作为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影响到团的工作发展。我们务必要按照“三性”的标准和要求,在理想信念,实践锻炼、作风建设方面抓实抓好。二是要注重对优秀青年的支持和培养。要把有能力、有实力的创业青年选树起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共青团昭通市委书记周小兵:
下一步要突出贫困山区、地震灾区、革命老区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抢占学校共青团阵地;探索顶层设计,推动团县委副书记兼任教育局副局长;抢占线上线下宣传阵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借助乡村两级换届,把团的组织建得更牢;加强自身建设,解决团干部作风问题。
共青团红河州委书记杜应昆:
谈几点意见:一是针对贯彻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争取省委成立专项督查组,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县级以下)进行督察检查,切实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经费以及村(社区)团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的经济待遇。二是针对“网上共青团”、“智慧团建”、“互联网+共青团”等问题,全省各级团组织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但总体来看没有形成一套成体系的模式,没有一个相对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同时技术支持良莠不齐,也浪费了大量的经费、精力。建议全省统筹,以青春彩云南媒体中心为核心,从硬件、软件两方面整合条块资源,构建一个“一条线到底”、全省共享的共青团大数据模式。三是针对各级团干部特别是基层团干部、新任团干部工作不适应,能力不适应,流动转岗等问题,持续加大团干部教育培训。
共青团红河州委副书记李琳:
结合杨军书记的讲话和2016年工作要点,在“十三五”时期共青团组织可以做出积极贡献。一是要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全面从严治团,为“十三五”时期共青团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积极投身精准扶贫攻坚战,扎实做好青年创业工作及“希望工程”工作。三是要进一步扎实做好农村青年“领头雁”工作,使农村创业青年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要按需下单进行订单式创业培训,改变按任务下达培训项目的工作方式。五是要探索“希望工程”帮扶新模式,建立困难青少年群体帮扶流动循环资金,帮助更多的贫困青少年。
共青团德宏州委书记李君川:
今后工作中,我们德宏团州委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二是要及时全面向州委报告,向各级团干传达;三是要结合德宏实际形成工作计划,进行任务分解,开好德宏的全会,突出基层组织建设,精准脱贫,民族团结,禁毒防艾,生态建设,对缅交流等重点工作,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建议:一是要更加关心一般团干部的成长,根据省委组织部的规定,副科级以上干部任职必须要有2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现在的情况是机关团干部很难达到要求,需综合解决,也只有解决好了才能保持团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和相对年轻。二是对2016年县乡团委集中换届做出更加明确的规范要求,抓住此次换届的机遇,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是进一步提升对缅甸青少年的友好交流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夯实中缅友好的青少年基础,落实好省委李纪恒书记说的:“两国交往,共青团大有可为”的要求,服务好“一带一路”和辐射中心建设。
共青团富源县委副书记钱鹏雁: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乡镇一级的团组织有机构,但团干身兼数职,工作都是见子打子,无暇思考创新;农村团组织大部分空壳化,凝聚力弱,团干部老龄化,服务方式、服务能力落后。二是乡村两级团组织管理方式单一,以在校生为主,在信息咨询,解决就业、享受更高档次文娱活动方面无法满足青少年需求。服务重心都是以上级团组织的活动安排为主。在团组织活动中,没有对乡村的具体设计,活动在城市热闹,在乡村无声无息。工作建议:一是加强农村团组织队伍建设,尤其是强化工作资源保障。二是培育新青年,弘扬农村新风尚。三是活动设计要更有针对性,加强城乡互动。
共青团陆良县委书记闵玮:
杨军书记的讲话令人鼓舞振奋、让人深受启发,两点建议:1.对乡村两级团委换届,以团省委名义出台明确文件要求,细化具体标准、程序,建议文件同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妇联四家单位联发,增强基层对文件的重视和执行力度。2.建议对“青年之声”平台的“四个融合”具体操作模式有一个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在与团外各方专业力量的对接上,从团省委层面,主动与教育、司法、检察等部门衔接,各个系统主动参与面向青年的网上志愿服务活动。
共青团元阳县委书记张秘:
听了杨军书记的讲话,一个明显体会:团干部要进一步强化苦干实干的担当精神。县级团委在人少事多、资源少的环境下运行工作,是一种逆境,也是一种常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团干部才能得到锻炼,才能逆流而上。两个建议:1、全省各县市贯彻落实群团工作会议的情况各不相同,建议从省级层面对县级落实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严格督查。2、今年是乡村两级团委换届选举之年,建议团委对换届做出指导安排。
共青团绿春县委书记李春梅:
作为基层团干部,我认为面对目前基层团组织松散、团委班子配备不齐、专职团干部人员不齐、基层经费困难等问题,团组织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凝聚青年落实好各项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团干部。首先基层团干部一要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领会全会精神;二要干事,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事,只有苦干实干巧干能干,才能让团干部在社会中、在青年中,有威信、有影响力;三要创新,基层团组织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日益变化,只有结合工作实际,结合青年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服务手段,才能有效凝聚青年。
共青团怒江州委书记和春梅:
在如何团结凝聚青年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团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提升团干部苦干实干的能力、提升团工作联系服务青年的能力,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做“强的组织、实的组织、青年的组织”。二是要把握政治性,潜移默化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把握先进性,寓教于乐开展“树人”工作;把握群众性,竭尽所能服务青年;坚持围绕中心,立足岗位积极投身五个发展、投身脱贫攻坚大会战。在如何奉献力量方面,要号召青年参与、投身五个发展,做到“五抓”。即抓宣传,宣传青年投身建设的火热实践,扩大示范引领作用,辐射传播青春正能量;抓活动,积极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体现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价值;抓平台,增强团的工作力量,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抓项目,把牢工作抓手,服务青年有载体;抓服务,将扶持、维权和关爱更具体落到实处。
共青团玉溪市委书记朱莉:
就如何团结,凝聚青年,如何落实好团中央和全省共青团重点工作谈点想法。第一是人心搞热:一是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级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二是要尽最大可能地凝聚和吸引广大团员青年;三是要尽可能多地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第二是氛围搞浓:一是要把学习研究的氛围搞浓;二是要把干事创业的氛围搞浓;三是要把改革创新的氛围搞浓。第三是工作搞实: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二是找准切入点,打好组合拳;三是左手抓细节,右手抓落实;四是抓好总结和落实。
共青团普洱市委书记穆星:
普洱将围绕全会精神,从五个点抓好落实,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即“十三五”开局三年各项中心工作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条主线干好工作;二是掀起两个,即掀起学习宣传的和贯彻落实的;三是着力增强“三性”,即增强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四是构建思维工作格局,即凝聚青年抓基层、服务大局抓重点、当好桥梁抓平台、从严治团抓改革;五是突出“五个”发展理念,即从团组织创新,青年创新创业创优角度突出创新,从志愿服务等角度突出协调,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系列活动中突出绿色,从青联建设、边疆团建的角度突出发展,从青年助力扶贫攻坚、关爱特殊群体,广泛开展公益活动中突出共享。
共青团泸水县委副书记陈宇:
就如何落实好中央省委的要求和全省共青团重点工作,个人认为一是要理念升华,高举三杆大旗。保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二是要目标升级,聚焦三重任务。成为党的坚定不移的追随者、青年成长成才的服务者、团工作改革的推动者。三是要职能转型,把握三型定位。成为助手型政治组织、桥梁型行政组织、服务型社会组织。四是要能力提升,锻造三大能力。专业化能力、信息化能力、创新能力。五是要严肃纪律,强化三大优良作风。培养勇于苦干、崇尚实干、带头真干的担当精神。
共青团大理州委书记王会琴: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起步之年,改革创新关键之年,共青团组织如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是全团要思考、实践的重点。一是以推动共青团改革创新为重点,出台支持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激励机制,鼓励各领域和基层一线团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实践。二是强化《决定》影响力,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宣讲团赴基层宣讲,及时传达党团声音,形成用《决定》统领全团“十三五”规划的工作格局。三是重视全团参与精准扶贫攻坚,出台相应意见、计划及措施办法,整合相关资源,全力支持重点贫困县、乡镇、村建档立卡户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共青团福贡县委书记李桂英:
学习了杨军书记的讲话,很受鼓舞和启发,下步工作中将重点从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积极创新引领方式,真正使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激发创业热情,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三是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在主动服务中更好地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走出机关、走进青年,把“联系起来”的工作做实做好,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统一、“网上+网下”双网互动的服务体系。四是要大力推进自身改革,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组织的生机活力。
共青团文山州委书记郭敏:
杨军书记的讲话实事求是,总结2015年工作简明扼要,部署今年工作突出重点,特别是用10页篇幅强调从严治团,苦干实干,可见改革创新的力度。一是建议用“互联网+”的理念谋划团的工作。团组织首先要服务和管理好团员,但目前团组织关系接转等不规范,团员走出学校后团员关系接转问题多,有的不愿找组织,有的找不到组织,可尝试推动电子团员证、网格+网络、网上+网下等措施加强团建工作。二是建议加强志愿服务的时效性、广泛性和针对性。目前重点还是依靠组织化、行政化手段来动员和组织,社会化参与不高,应着重解决志愿服务供需不平衡,星级认证开展难、社会参与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三是建议加大信息交流力度,便于工作交流。
共青团沧源县委书记陈阳:
一是顺应新常态。结合青年所需、所想、所好开展工作,积极融入青年,全力争做青年之友,推动青年工作全面开展。二是把握新机遇。充分把握改革发展的主线,在团的自身建设上实现突破,正确看待存在的“四化”问题,杜绝负面情绪,将改革发展作为推动自身发展有利机遇,用青春担当实现团的创新发展。三是创新新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创造属于团的青年创业品牌,落实团的创业项目。
团省委委员、永平县大学生村官罗锦涛:
当今网络发展越来越快,但民间传统歌舞、手工艺品却逐步离开了青年的视野。我们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育青少年的优秀品德,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议团省委给予政策支持,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共青团云龙县委书记李海龙:
一是将思想引领常规化、具体化,结合实际让青少年学有榜样、赶有标兵,全面引领社会风尚。二是用行动践行,引导青年行。加强与青年的联系,引导青年到农村,向农村学习、向群众学习,让青年成为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的生力军。三是用梦想支撑,凝聚青年心。通过青少年权益维护,关注重点青少年,让特殊青少年群体能做梦;深化希望工程项目,让困难山区孩子能追梦;建立创业平台,让创业青年能圆梦。四是用“四问”自警,做好青年友。即“从事共青团工作为了什么,怎样做好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将来转岗留下些什么”。
共青团广南县委书记姚鸣扬:
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团组织找不到服务对象,难以找到优秀带头人。在主动服务青年上,由于团组织上班时间朝九晚五,休息时间与青年休息时间重叠,在青年需要服务时,难以主动服务、引领青年。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深入青年的过程中着力加以解决。
共青团丘北县委副书记罗云波:
目前,社会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对团的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什么是共青团,共青团是做什么的”等方面不够了解。造成了遇到困难时不主动找团组织,往往找其他部门,如就业创业找人社、工商等部门,团在青年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同时,建议把“学团章、知团史”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借助“五四”青年节等时机,开展团章、团史知识问答比赛,在青年中广泛宣传团的知识。
国电宣威发电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魏冬梅:
作为企业团组织,在工作中要努力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服务,将青年的工作积极性通过青年岗位能手评选、青春建功立业等活动形式激发出来,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同时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敢干”和“实干”,面对团组织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敢于正视和面对,真抓实干,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突出团组织在企业和团员青年中的存在感,防止被边缘化。
农垦集团团委副书记郭剑飞:
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重点企业,集团团委将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青工社群等多方面力争取得团的工作的突破。切实将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细化到企业团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实企业青年群众工作,为集团的跨越发展,为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水电十四局团委书记宁培洲:
几点建议:一是全面推进团青工作改革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团员青年的工作环境、获取资讯的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急需创新,请城青部帮助指导制定《创新型团组织指导意见》。二是指导筹划“大型婚恋活动”,解决青年婚恋问题。三是创新团干部培训方式和载体,加强城青部团干部之间的交流力度,帮助企业团干部提供培训和载体。
省金融团工委副书记孙雨辰:
云南金融团工委将按照杨军书记的讲话要求,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引导金融青年坚定中国梦的理想,树立苦干务实的工作作风;二是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加强工作交流,共享工作资源,做好引领青年的各项工作;三是重点做好送金融知识下乡,选派优秀银行机构团干部到县域挂职和工作。工作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二是优化公文流转渠道。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公司团委书记赵卿丞:
一是要注重思想引领,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帮助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建功立业。二是要推进“互联网+”建设,多渠道搭建下传上达沟通渠道,积极引导青年成为企业建设中坚力量。三是要以制度为支撑,建好管好团员队伍,规范组织生活。四是要以组织为抓手,加强“青年之家”和“青年之声”的组织建设,使团委工作开展有组织保障。五是要以活动为落实,开展“8+4”、“4+1”常态化下沉基层活动,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接地气干实事。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团工委书记万红: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团结和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增效水平,持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团结和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处理好烟农、工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各方利益关系,确保烟叶稳定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团结和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生态烟叶,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道路。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团结和引领广大团员青年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对外合作,增强云南“两烟”发展后劲。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团结和引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助推烟区“三农”发展,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全力做好阿昌族整族帮扶工作。
省直机关团工委书记徐辉:
会后,我们将按照团省委的要求,结合省直机关共青团工作的实际,以服务机关青年的需求为导向,强化实干苦干意识,树立开放的思维,合作的观念,在机关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和成长成才中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推动机关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城青口团干部的培训。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孙烨:
作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我认为只有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才能让共青团充满活力。一是应做好技能培训,技术提升工作。以“服务安全生产、服务青年成才、树立学习榜样”为出发点,深入扎实开展青年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带徒等活动抓好青年职工综合素质提高。二是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发挥团组织安全协管作用。以创建“安全生产示范岗”为主线,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安全有奖问答以及观摩安全事故案例等活动,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青年当先”安全教育、“团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团员的安全意识。三是让青年充分参与团的建设和活动开展。可以让他们来组织,团委来参与和建设,给予青年人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
云南大学团委书记于春滨:
会后,云南大学团委将立即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要求上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苦干实干,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实施“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四大行动,结合云南大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高水平大学建设,真正面向团员需求,团结带领3万余名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到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去,努力做云南高校团学工作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红河学院团委书记尹剑秋:
就“网上共青团建设”我有如下思考。一是“青年之声”项目品牌的建设必须讲正气、彰浩气、接地气。讲正气、彰浩气要求团干部在是非、主场、原则、利益的问题上头脑清晰。高校学生思维活跃,“三观”正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过程中,因此建设“网上共青团”要先建好“网上共青团队伍”。希望团省委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在网络上讲正气、彰浩气。二是“网上共青团建设”接地气的内容和服务才是吸引、凝聚青年的关键,才是网络品牌打造的最强动力,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软件更新换代频繁,我们不应被软件平台绑架,应该打好基础,立足长远练好内功。
玉溪师范学院团委书记杨光:
现就高校共青团如何有效做好精准扶贫谈几点认识。一是要拓宽扶贫视野。扶贫对象要从单一的关注校外对象发展成校外对象加校园大学生,特别是校园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扶贫内容上对特殊困难大学生的扶贫,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经济、心理问题,还要拓展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层分类进行指导。二是要调整扶贫的模式。针对高校共青团的校外扶贫模式,要将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对资源有机整合。
云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陈颖:
要让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重要的是让青少年相信党、相信团。我们身为团干部,应该适时、及时地把党的最新精神解读给青少年听,让青少年了解、理解,并达到最终认同。这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团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素养,提升政治理论水平,自身能真正理解党的精神和要求;二是团干部要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提升个人魅力,更好地凝聚青少年,运用青少年愿意接受的方法,让青少年愿意听、能理解、能认同。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叶瑞玲:
我谈一谈共青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做法。一是要培养宗旨意识和爱国精神。一方面培养留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举办东南亚文化节,深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包粽子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让留学生认识、认可中国文化。留学生回国后,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将成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者。另一方面实现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教育模式。通过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佛教节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传承,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认同。二是要做好在创业教育工作,在民族团结和辐射中心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依托桥头堡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突出边疆优势,做好创业教育工作。三是依托大型活动,培育民族精神。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泼水节、放水灯、孔明灯等活动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培育民族精神,实现共青团在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昆明卫生学院团委副书记高梦婷:
一是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化青年武装,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青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抓好网络思想引导,发挥好青年网上舆论斗争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组织广大青年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践要求,积极引导青年在创新发展中建功立业,组织青年在协调发展中积极贡献,动员青年在绿色发展中引领潮流。三是坚持服务联系青年的工作生命线,着力提升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全面从严治团,为推进工作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广大团干部既要看到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要把握难得机遇,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尊重职业,尊重青年,积极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努力推动云南共青团事业迈上新台阶。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刘燕:
建立具有亲和力、影响力、凝聚力的基层组织,我认为一个根本原则:一切为了青年。切实服务好直接面对的青年群体,也是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我们的组织为了谁,谁就聚在我们周围,如果我们基层共青团工作是为了所谓的“政绩”,那么青年就不会凝聚在我们周围,因为没有青年愿意帮我们完成政绩。在高校培养人始终是中心工作,成长成才是青年学生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这一核心,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要切实做到:保证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是正确的;保证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是过硬的;保证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是愉快的。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