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护人员岗前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我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作为一名刚毕业的中专生,我很荣幸成为桂东医院队伍中的一员。怀着对社会的好奇心,对工学的热情,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对于一位新上岗的我来说,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所幸医院给我这些新成员提供一次宝贵的机会。短暂的一周里,我参加了护理部组织进行几天的新员工作刚前培训。虽然培训时间很短,但是从中学到了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却是终生受益的。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对医院文化,发展历史,管理,医院的办院宗旨,硬件设施,行内规范,服务理念及愿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的运用,医患沟通技巧,消毒隔离与职业防护,及手术切口感染及手足病等对这几个病也有一点初步了解,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程序等相关知识,了解在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其次,这次培训也使我们的职业素质有了提高,为我们能够快速成为一名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能帮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发展专业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人们常说的一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们与病人亲人般的关怀,时刻了解他们的要求,用我们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患者,这不仅能提高医院的质量,同时给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作为一名护士,不仅了解工作中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还要明确工作内容及责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护士一定要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要细心有爱心满耐心责任心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医学教育,更好的服务患者。
通过这次培训,我懂得了我还要认真建立良好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对我们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融洽,将有利于医嘱护嘱的执行,达到更好治疗效果。这次的培训虽然那么短暂,但我所爱的启迪和教育,如何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好护士是我奋斗目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护士岗前培训心得
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干预
近年来有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及防护问题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可对于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伤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人对我院16名麻醉科医护人员近年来发生锐器伤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16名麻醉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年龄28~48岁,平均38岁。工作年限4~18年,平均工作年限8年。学历: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8人,大专3人,中专1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有无发生锐器伤;发生损伤的具体环节;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包括进行高危操作时有无戴手套、受伤后的处理情况、有无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等。发放的调查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有效率100%。
2 原因分析
2.1 锐器伤发生的情况 在16名调查对象中有8人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50%,发生锐器伤的次数为1~3次,其中65%的人被污染锐器损伤。
2.2 锐器伤发生的具体环节
2.2.1 参与操作的麻醉科医护人员没有及时、 规范地进行废弃锐器处理,而且废弃锐器处理时操作不规范,如用手回套针帽或分离针头 、用手直接抓取皮肤缝针或破皮的尖刀片等,导致误伤。
2.3 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本次调查显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仍然较薄弱,有12.5%(2/16)的人在进行高危操作时未戴手套;有31.25%(5/16)的人在锐器伤发生前不知道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疾病;4名发生锐器伤的麻醉科医护人员存在发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不规范现象,仅有37.5%(3/8)的人发生锐器伤后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
3 对策
3.1 加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麻醉科是麻醉手术患者的必经场所,各类疾病、 病毒的密度相对较高,近年来出现较多手术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病毒(HIV)携带者,麻醉科医护人员在麻醉或穿刺操作后整理穿刺包敷料及锐器物品过程中,极有可能被HBV或HIV携带者的血液污染的注射或穿刺针头、 皮肤缝针、 破皮尖刀片等锐器损伤。据文献报道[1],某医院14名卫生员上岗前进行了体格检查,均为健康无HBV携带者,工作期间相继6名卫生人员感染了HBV。麻醉科医护人员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并往往忽视职业安全防护。因此,应加强对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并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通过严格、正规的刚前培训与考核,强化麻醉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3.2 建立健全职业防护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麻醉科应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建立职业暴露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如发生锐器伤需应用预防药物治疗,科主任或护士长要做好跟踪观察,定期督促受伤的同事抽血检查,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科室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充足的,易取的、 安全性能较好的防护用具如乳胶检查手套 、防护眼镜等。医院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无抗体仍未注射乙肝疫苗的医护人员应组织其进行注射,降低其对疾病的易感性。
院前急救工作面临着病种多样、病情危急、意外情况多发的特点,稍有疏忽便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引起医疗纠纷。分析影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对促进医院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出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
①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院前急救工作要求医务人员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急救水平和操作技术。但是因为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培训等,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常存在应急反应不敏捷、急救技术不熟练、对抢救仪器不能正确使用等问题。例如不能正确评估病情;现场处置不当,造成患者医源性损伤等。②医护人员缺少风险意识,法律知识淡薄:院前急救中,一方面因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明确护理工作中所担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只关注于抢救患者,导致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急救措施未经过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抢救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引起纠纷。③院前急救设施存在缺陷:急救车不达标,出诊途中出现车辆故障,医驾人员对出车路线不熟悉、浪费较多的时间在路上;救护车在途中的急刹车、急速转弯可能对患者造成疼痛加剧、身体碰撞的后果。急救器材保养检修不到位,影响使用;急救物品用完后不及时补充、器械用过后不及时复位,影响下次急救使用。④院前急救管理存在漏洞:缺乏各项明确的执行制度,安全管理不力,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管理力度不够,规章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致使工作人员有章不循。
2 防范措施
本院是四川西北部地区的一所县级综合医院,拥有病床610张,手术间11个,日均手术量大约40~50台左右,手术室护士28个(其中含麻醉护士3个),每天夜班是24 h制,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工作任务重,工作节奏快,紧张忙碌,而且还是处于高风险和高危区。每天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都是在接触缝针、手术刀、手术剪等锐利器械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化学制剂和易挥发性的麻醉剂等。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中,当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职业暴露,给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威胁。一年来科室出现多起职业暴露,给手术室和外科造成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对医生和护士造成了伤害,为了总结经验,减少职业暴露,院感科和手术室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出了职业暴露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策,并实施了有效防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手术室防职业暴露的难点
1.1 由于人力资源问题,本院手术室护士长期缺编,按卫生部《护士条例》最新法规要求,手术室最少配置应是33名护士(实际只有28名含3名麻醉护士),由于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本科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天疲劳工作,夜班后不能得到正常休息,在手术台上精力不够集中,在穿针和传递刀片的过程中,容易误伤医护人员。
1.2 护士年轻化,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流动性特别大,造成了目前的手术室护士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极易出现职业暴露。
1.3 岗前培训不彻底,由于科室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岗前培训时间不够,经过简单的基础培训后,护士基本能上班就匆忙上岗,根本没有经过专门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在复杂的手术面前显得非常无助。
1.4 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工作随意性大,台上操作不规范,随意传递,传递手术器械不到位,外科医生在手术器械使用后的器械传递给器械护士的过程中也经常不到位,容易造成相互的职业暴露。
1.5 防护措施和设备不到位,在手术台上,有的手术明知道有传染病而医务人员不戴眼罩,患者的血液、羊水飞溅到眼睛里,血液浸湿了医护人员皮肤没有及时下手术台处理,造成职业暴露。
1.6 操作不规范,许多职业暴露是在输完液和打完针后,抽完药回套针头时手被针心刺破(严禁双手回套针头),严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
1.7 带教不规范,实习生在手术室经过2~周的短暂实习期,为了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就派上手术台,配合一些简单的手术,根本还没有完全达到可以独立上手术台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职业暴露。
1.8 医院重视不够,医院感控科人力资源不足,对全院培训不到位,对重点科室未进行防职业暴露的重点培训,全院医护人员认识不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易出现职业暴露。
1.9 心理因素 由于护士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身心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1.10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麻醉剂:手术室使用大量的麻醉剂如异氟醚等,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弥散于空气中,长期接触可导致健康的损害。臭氧:手术室普遍采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长期接触影响身体健康。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碘伏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X线照射:在骨科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受到X线照射,影响身体健康。
2 对策
手术室是现代医院高危区之一,作为一个开放性治疗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1]。所以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是首要工作。
2.1 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与相关部门共同学习《护士条例》,合理配备护士,增加护士现有的比例,让护士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来,让护士得到正常休息,体力充沛才能在手术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经过今年全科上下的共同努力,护士已经达到33名。
2.2 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防职业暴露是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重要内容之一,所有入科的医护人员都要进行专项培训。除院感科每年2次的专门培训外,科室还成立了院感小组,每月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本月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专项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严格带教,做好培训工作,岗前培训实施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年轻护士防护意识,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要有预先性和掌控性,掌握处理措施,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如果发生意外伤害知道正确处理的方法。
2.3 做好标准预防 凡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均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防护技术[2]。
2.4 增加防护设备,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器械护士在台上传递器械应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刀、剪、针误伤自己或手术医师,一旦受伤,及时下手术台处理。挤出少量血液并用碘酒消毒。在进行静脉穿刺、留取标本、清洁术后用物等护理操作时,均应戴上手套。
为了避免职业损伤,科室增添了一部洗眼器,一旦患者的血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里,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
减少消毒液的使用,除必须用高温高压的物品外,大多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柜灭菌,尽量减少消毒液的浸泡消毒,减少消毒液的挥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害。今年新增的手术间全是层流手术间,减少了手术间空气消毒对三氧机的依赖,使手术室的大环境大大得到改善。
根据医院院感科的要求,实施了以下重点管理措施:(1)术前医护人员做好自检,皮肤(手)破损暂不参加手术;手术患者感染情况应在手术单上注明;急诊手术患者视为特殊感染手术,对血液检测异常者,利器传递通过弯盘传递。接触感染的手术患者及配置消毒液和处理手术后的物品时,必须戴护目镜、手套。(2)医护人员在更换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消毒液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以防灼伤皮肤。
2.5 减少身心损害 避免长时间站立,连台手术可更换护理人员,以减少压力,护士要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处变不惊的能力,创造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工作环境[3-4]。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一年来手术室未发生一例职业暴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致的疾病是手术室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苏海燕,洪建荣.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89-90.
[2] 易红.手术室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C].2012年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
作为一名新进员工,能够拥有这样一次珍贵的岗前培训机会,我在感到荣幸的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次的培训机会。在此除了要感谢院领导对我们的培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之外,还要感谢各个科室的积极组织和配合,在领导的带领下我能够参与这次培训,对我个人来讲是一次了解和认识我院的好机会。
在这次岗前培训中,我了解了医院始建于1960年,在市总各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几任领导班子的辛勤努力下,历经六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使医院发生了很大变化。赵院长给我们详细的说明了医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定位,综合比较,我院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让我们新员工非常有信心,有冲劲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们还学习了医院的办院理念,赵院长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勤奋、对待组织要敬业、对待上级要诚信。赵院长剖析得非常透彻,发人深省。通过韦主任讲解医德、医风教育的时候我理解到医德是调整医护人员与病人、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树立良好的医德规范可以加强卫生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前对医疗风险没有概念的我通过这次培训,有了基础的认知,也更加懂得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掌握医疗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性,医务人员的工作关乎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所以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还学习了医疗事故的定义以及如何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医院感染以及如何控制,继续医学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学分划分,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医院的消防安全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优秀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为我院尽一份力,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好员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与规程,规范我们的行为,促进人员的管理。通过各部门领导对各自部门规章制度、工作职能的介绍,让我了解了工作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执行依据,为临床工作带来便利。工作职责为我们明确了工作内容与责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责任心,做好各自的本质工作。
这次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我所受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次培训不仅使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了医院的有关信息和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向我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文化的根基。岗前培训只是入院学习的丌始,接下来的工作培训将是一个不断的长期学习过程。我将以钦州市中医医院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1、版面宣传:利用走廊板报、橱窗针对消毒管理基本知识宣传以提高医护人员、卫生员、病人、陪人、探视者的消毒隔离知识。
2、工休座谈会:教育产妇及陪护人员不许乱扔乱放杂物,减少陪人探视重要性,吸烟危害性,以及个人卫生指导。
3、编写科普小册子,发放学习材料如《爱婴医院须知》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4、健康教育处方发放:利用健教处方宣传卫生知识消毒隔离相关知识。
5、观看录像: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正确母乳喂养护理知识的宣传。
6 、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实习生、进修生进行规章制度及消毒知识岗前培训。
7 、现场指导,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如护理查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同时介绍科室的管理要求。
医院感染健康教育的内容
1、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及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消毒管理的法律意识。
2、医院感染危害及其健康教育必要性重要性。如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抵抗力低下、人群密集的地方,消毒工作做不好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3、消毒液紫外线正确使用方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4、针对医护人员学习“标准预防”和保护性隔离知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分别安置,以及正确洗手方法。
5、针对产妇宣教,如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知识,预防的疾病。新生儿洗浴知识以及哺乳前乳房手的清洗及消毒方法。
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快速提高,各种新型医疗设备不断涌现,为患者的医疗诊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应结合医疗设备的不同故障,有针对性地采用维修保养措施,优化和改进日常维修检修,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能。
1 医疗设备的常见故障类型
1.1 老化故障
老化故障是医疗设备最常见的一种故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强度运行条件下,医疗设备内部的各种零器件逐渐发生老化、磨损或者移位,例如,CT管球,很多医院在管球出现报警故障或者不发光时才进行更换[1],而这种老化故障在前期有相应的征兆,严重的老化故障容易造成医疗设备的损坏,给医院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2 电路故障
医疗设备中包含很多电路,一旦发生电路故障会影响医疗设备的准确控制,无法正常的操作使用,甚至造成整个医疗设备被烧坏。医疗设备电路故障主要是由于电路板积聚灰尘、元器件虚焊、电路线接触不良等,造成设备的供电发生变化。同时,医疗设备电源也容易出现运行故障,超负荷功率管损坏、保险丝烧断,造成电源不能正常输出电流,影响供电稳定性。对于电路故障,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更换损坏或者老化的元器件,检查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供电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1.3 机械故障
医疗设备的机械故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机械连接件脱落或者松动,医疗设备中大量的螺母和螺丝在长时间的机械运行下发生松脱,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将螺母和螺丝重新固定好,严禁出现脱落;其二,医疗设备机械件断裂、破碎、变形和弯曲[2],在受到外力的严重挤压或者碰撞后容易发生这种故障,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设备技术要求,仔细调整医疗设备;其三,机械转动部件卡死或者运动受阻,一些医疗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杂物或者灰尘容易积聚在转动部位,在潮湿环境中设备转动部位容易生锈,这时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清扫,在机械移动部位添加适量的油,清除杂物,及时进行除锈。
1.4 软件故障
近年来,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结合的越来越紧密,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医疗设备软件故障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系统或者单片机操作错误,一方面,工作人员不熟悉医疗设备操作系统,存在着软件设置错误、操作不当等问题,使得医疗设备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另一方面,操作系统反应慢或者经常死机,由于硬盘、内存和CPU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但是操作系统处理能力有限,出现蓝屏、黑屏等故障,这时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了解和学习,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失误,并且定期关机重启和清理系统。
2 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2.1 加强岗前培训
医护人员是操作使用医疗设备的主体,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医护人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要求等。首先,医疗设备使用之前,由厂家工程师和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后才能使用医疗设备。然后,由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医护人员操作医疗设备进行操作指导,及时指出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时进行纠正。最后,构建完善的医院考核和培训体系,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定期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2.2 完善医疗设备故障维修保养制度
结合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和贵重程度,分为非重点设备、准重点设备和重点设备。对于加湿器的非重点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根据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维修保养措施;对于血球计数器、心电监护仪等准重点设备,做好维修保养登记、使用故障检查记录以及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对于MRI、CT等重点设备,应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季、月、周维修保养计划[4],记录运行故障特征,结合医疗设备履历,完善技术档案,做好维修保养记录。
2.3 加强故障维修保养
维护检修人员要仔细检查医疗设备,对于医疗设备不同类型的故障,采用不同的维修保养方法,使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医疗设备的电路故障,维护检修人员要仔细检查电路是断路或者短路,检查医疗设备的元器件是否老化损坏、线路连接线是否接地、绝缘层是否损坏等,对于这种故障,及时更换医疗设备元器件,如果确定发生断路故障,检查线路连接线和焊点,固定线路焊点,保障医疗设备的稳定性。对于医疗设备的软件故障,维护检修人员可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优化和改进操作系统,做好医疗设备各种程序数据的保存。对于医疗设备的机械故障,固定元器件,更换老化或者损坏的元器件,及时清除设备内部的杂物,做好转动部件除锈,添加适量油。维护检修人员要做好医疗设备的定期保养,便于准确查找医疗设备运行故障,在保障医疗设备日常维护的前提下,打开医疗设备机壳,清理内部的异物、污垢和积尘,加固松动的零器件,检查医疗设备元器件是否老化、受潮、松动、烧蚀、变形、磨损等,拆卸医疗设备,做好清洗检修保养,检修医疗设备各个电压部件和电源设备的接触运行情况,校正和测试操作控制系统和仪表控制器,更换设备损耗严重或者老化的元器件,彻底调试医疗设备仪器,使医疗设备恢复到正常、平稳的运行状态。
2.4 落实岗位责任制
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维护检修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设备使用要求,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清理医疗设备的过滤元件和内部元器件,保持运行环境的干净卫生,检查仪器仪表是否正常显示,螺母和螺钉是否松脱等[5]。医护人员要按照医院规定和仪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明确维护检修人员的职责,每个维护检修人员负责一台医疗设备,将日常维修保养落实到每个岗位,组成一个责任分明、科学、合理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维护检修人员要加强和各个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他们充分了解医疗设备的运行问题和使用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养护。医院应结合医疗设备管理规则和操作规范,汲取国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养护的经验,加强医疗设备的维系保养,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率,仔细分析医疗设备的机械故障、软件故障、电路故障、老化故障,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保养,减少设备元器件损耗,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杨若良.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其维修保养[J].科技资讯,2014,33:52.
[2]康莉萍.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和维修保养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2,11:99-100.
院内结核病感染程度与当地结核病流行及控制水平有关。国内李静玫等调查表明,非医务人员阳性率52.1%,综合医院工作人员中阳性率84.1%,且医院医务人员的强阳性率23.7%,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1]。在我市,医护人员肺结核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表明医护人员结核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呼吸科医护人员结核感染的机会又高于其它临床科室。医源性感染已经成为医护人员感染结核的主要因素。
1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市4所综合性医院呼吸科医护人员122人为观察组,年龄38±15岁,男:女=1:3;门急诊医护人员98人,年龄37.5±16岁,男:女=1:2.9;低危区(泌尿科)医护人员96人,年龄39.6±14岁,男:女=1:2.8;分别为不同的对照组,通过调查结核患病率进行分析。
2结果(见表1)
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呼吸科医护人员结核患病率远高于泌尿科医护人员(P﹤0.001),而与门急诊医护人员无差距(P﹥0.05)门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结核患病率亦高于泌尿科医护人员(P﹤0.025)。
3讨论
3.1呼吸科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结核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结核病的隐匿性,往往给及时诊断带来困难。未能及时诊断的结核病患者在呼吸科住院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病患者,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2]。综合性医院的呼吸科是接触结核患者机会最多的科室。但由于不是专职结核病院,在此工作的医务人员一般没有传染病医院那种严格地防范意识,科室也不具备健全的隔离措施。因此这里的医护人员感染结核的危险性是最高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3.2社会环境因素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影响
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薄弱;根据我院呼吸科医护人员的调查统计,OT实验阳性者仍坚持工作为100%。忽视个人防护导致结核病感染的高危险性,在日常的医护活动中,有些医护人员忽视了日常工作中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带帽子,防护口罩。忽略了工作环境中的结核菌飞沫的危险性,尤其是在密闭通风条件差的诊断治疗室内更容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医院设施的不完善及通风不良导致结核感染的高危险性。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其防护要求比较高,如今医院的医疗设备虽然现代化,但有些病房设计不合理,通风不畅空气流通不好,医护人员对结核病的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结核感染的高危险,许多人认为接种过卡介苗就不会感染结核。实际上,卡介苗只能有限预防结核的发病程度,并不能预防结核感染,特别是耐药结核病的增加,致使医护人员被传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4防护对策
4.1痰检阳性的病人立即转结核病院治疗,并做好病房的消毒。
4.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医护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诊断性评价,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个体化的专业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值得注意的是,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必须是持续性的,必须做到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和前瞻性。工作后应不断地进行相知识的职业提高,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和主动防护意识,牢固立普遍预防观念,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职业损伤的出现[3]。
1 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 男, 58岁, 因“间断胸闷气短纳差3 d, 加重半天”来本院就诊。患者自诉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 无发热、胸痛, 感恶心, 无腹痛、腹泻。急诊科给予“地塞米松及甲强龙静脉推注”, 患者症状未缓解, 为进一步治疗, 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T:37.2℃, P:96次/ min, R:21次/ min, BP:150/75 mm Hg(1 mm Hg=0.133 kPa), 血氧饱和度98%。神清语利, 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颈软, 气管居中, 双肺呼吸音粗, 未及干湿音, 心律齐, 第一心音低, 各瓣膜区未及杂音。入院后逐渐出现畏风, 怕水, 抽搐, 烦躁不安, 全身皮肤瘙痒。追问病史, 患者家属诉于3个月前被狗咬伤, 结合病史及相关症状, 请专家会诊后诊断“狂犬病”, 转至传染病医院治疗。
2 职业暴露经过
患者来院就诊时因“狂犬病”症状不典型, 拟诊“支气管哮喘”。6名护士手部皮肤有轻微损伤, 在为患者做常规护理时被暴露, 4名医生手部甲缘处有倒刺, 在为患者做体格检查时被暴露, 2名护士手有倒刺, 在接收患者后因患者躁狂, 反复为患者静脉, 直接接触患者的汗液, 唾液被暴露。
3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共有12名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接触后所有人都用肥皂水洗手, 并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2名医护人员均接种人用狂犬疫苗。将患者转入隔离病房, 将其分泌物及所用物品单独存放最后销毁。
4 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
4. 1 医护人员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普遍较弱, 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大多淡忘自己标准预防的基本措施, 平时的工作中未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自我防护意识弱。 事件发生后, 大部分人恐惧不安或夸大其暴露程度, 参与救治的13人中, 只有专家1人明确自己未暴露。
4. 2 及时诊断疾病对预防职业暴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入院时, “狂犬病”症状不典型, 初步诊断为“胸闷原因待查, 支气管哮喘”, 造成医护人员防范意识松懈, 未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 等次日确诊为“狂犬病”时, 已有12人职业暴露。
5 改进措施讨论
由于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 近100%[1], 所以, 各个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采取防护措施, 并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避免狂犬病的职业暴露。
5. 1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运用各种案例向医护人员生动而形象地宣教职业暴露的危害, 对在职人员、新上岗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保洁员等再次进行职业暴露的预防性教育, 使医务人员掌握最基本预防职业暴露发生的操作规程, 自觉遵守职业防护要求, 在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 忙而有序。
5. 2 本院感染管理科编著了《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有效指导了临床医护人员开展职业防护工作, 本院还进行岗前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上岗人员明确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对各种职业暴露在第一时间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 尽可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在日常工作中, 科室负责人要经常在晨会上提醒、强调, 让医务人员时刻保持自我防护意识, 同时, 科室要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业务培训, 尽量配备足量的护理人员, 满足工作需求[2]。
5. 3 加强个人标准预防。工作中要积极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程度, 在实际工作中, 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 在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的同时, 通过切断感染源经手传播的途径, 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5. 4 严格医疗操作程序, 提高防护能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是危害医务人员的重要感染因素。首先要安全使用注射器, 禁止将针帽套回针头。清理废物时一定要谨慎小心, 以免刺伤自己。提倡使用锐器安全操作方法, 使用后的锐器一律投入专用锐器盒内, 严禁与一般垃圾混放, 以免刺伤他人。一旦发生锐器伤, 应正确、及时处理伤口, 根据情况, 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治疗。
5. 5 做好职业防护管理, 加强防护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充足防护用品, 认真落实防护制度, 降低医务人员因不良习惯、不当操作造成的职业暴露。
5. 6 对住院患者, 特别是手术患者, 要了解有无经血源传播的传染病史, 并在病历及手术通知单上如实记录,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在实际工作中, 采取保护性的预防措施, 做到早预防、早隔离, 也为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 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8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53-01
急诊科作为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控科室,由于其病人病原复杂、病情重、创面暴露多、血液、体液污染多等,在抢救处置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或隔离不合理,很容易增加病员感染机会,或造成医护人员感染。因此,做好急诊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医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新的诊治技术的运用,更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急诊科由于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加之各种侵人性检查、操作使急诊病人感染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病人,成为严重威胁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急诊医护人员也因为长期处于高强度、高风险的环境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故积极寻求和探索预防院内感染的策略和方法,使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急诊工作中经常面临处理各类大型突发事件、开放性创伤、急诊侵入性操作,易被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感染,充分认识急诊医护人员工作特征和急诊院内感染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对控制急诊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做好急诊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在预防院内感染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1 急诊科院内感染的因素
1.1 患者因素 急诊科绝大多数患者为危重患者,其中不乏传染病患者,由于患者情况较危重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时往往徒手操作机会多极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医护人员手上有伤口或皮肤有破损且防护不到位时,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职业暴露。
1.2 医护人员因素 (1)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中为患者输血输液、穿刺置管、导尿、吸痰、洗胃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且锐器伤,针刺伤的机率加大;(2)急诊患者常需床边摄片或由医护人员陪送进行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急诊医护人员受到各种射线的辐射机会明显多,加上工作疲劳可能导致免疫力减低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3)院前抢救中由于条件简陋,医护人员少,患者病情危重并复杂多变,在紧急处理和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碰伤,擦伤,污染机率明显增加。
1.3 环境因素 病员来源范围广,人员流动大,突发事件多,使医护人员在应激中难免防护不到位,再加上各种流行病,传染病的复燃,近来艾滋病的患者上升,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健全科内院内感染质控组织,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医生护士各1人担任监控员,定期召开质控小组会议,分析反馈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2 加强对急诊科各类人员的院内感染培训 (1)医护人员每年接受院内组织的培训1-2次,科内每季度组织院感相关知识学习并考核1次,每季度接受院感办监控及随机检查对以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科内质控小组重点督察跟踪改进效果;(2)对新上岗人员将院感知识培训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课来对待,使他们有充分的知识和责任意识面对工作;(3)加强对急诊科导医、卫生员、120司机的院感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洗手的方法、物体表面空气消毒的方法、被血液体液污染后的处理方法及自我防护知识。
2.3 加强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1)针对急诊科工作环境特点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监控制度;(2)护士长重点进行环节质量检查,落实好床单位的终末处理,物表空气的消毒,特殊病人的隔离,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置等;(3)定期向全科医护人员通报科室监测结果,提醒医护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4)向患者做好消毒隔离知识的宣教,处理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人及交叉感染。
2.4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1)对病史不清的危重患者在进行抢救操作尤其是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时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做好标准预防,如带口罩、手套、工作帽;(2)操作前后规范洗手;(3)如有皮肤破损、提前做好包扎处理;(4)对抢救中医护人员如突发职业暴露应立即按规范进行局部处理,并做好登记、上报、备案工作,必要时应定期跟踪检查。
2.5 做好环境及抢救仪器物品的消毒灭菌及监控,每日环境定时通风,对诊断床、平车、轮椅、血压计每日消毒并登记,呼吸机管路一用一消毒,24小时更换,洗胃机终末消毒,气管插管用的咽喉镜使用一次性咽喉镜套,手柄用后消毒,各室有洗手设施及上下水,拖把定位有标记。
2.6 规范急诊抢救流程 (1)急诊抢救物品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消毒;(2)侵人性抢救治疗中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同时做好自我防护;(3)强调在急诊抢救中可能被患者体液污染的重点环节重点防护,如为患者吸痰,为躁动的患者穿刺,采血,洗胃过程中患者呕吐物飞溅污染等。
2.7 做好院前抢救转运中的防护 (1)准备充足的防护物品如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靴,以备突发事件现场使用如被污染及时消毒处理;(2)做好救护车辆及车上物品的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3)污染的工作服及时更换清洗,搬运患者时在对患者进行保护的同时应避免自我碰伤、擦伤以防感染。
总之,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不仅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且为医护人员的安全执业提供了保障。做好这项工作有各项制度,有必要的物资保障,有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的意识,从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规范以及把好工作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感染的细节做起。预防院内感染,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1]孙伯英,李明艳.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存性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l-3.
[2]殷大奎.认清形式.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4(1):35-38
2结果
2.1学历教育
被调查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中专初始学历占53.13%,大专学历占42.78%,本科学历仅占4.09%,说明以中专及大专为主是云南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学历特点。
2.2在职教育
目前云南省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接受成人教育不理想,参加过岗前培训者仅占63%,在职期间参加过上级培训(州级)者占32.70%,参加过医院培训各类者占27.52%,未参加过任何培训者占21.53%。学员有培训需求者占86.10%,其中希望参加成人教育学历提高者占36.00%。由于学员工作在基层,没有机会参加全脱产学习,有意愿参加全日制学习者仅占2.99%;41.00%希望参加短期培训,不影响工作。
3讨论
从本次调查来看,云南省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成人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中医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所处地域物质匮乏、经济落后。由于受到地域、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限制,总体来看云南省中医药医护人员大多数学历层次较全国平均水平低,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条件亦不够成熟,部分从业人员甚至未取得执业资格;大多从业人员有自我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需求,但条件不允许接受进一步的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为民族地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地区中医药成人事业的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中长期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一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二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3.1成人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在职中医药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必要途径
成人教育能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对中医药成人教育而言,医疗人员医疗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主要包含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职教育)两部分。因民族地区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总体较低,就目前而言,学历教育仍然是民族地区中医药成人教育的重点,从业人员通过成人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是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衡量指标;在职教育是中医药从业人员参加成人教育的另一重要手段,从业人员可通过岗前培训、上级单位进修、业务学习、学术交流等各种手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新医疗知识,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成人教育是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医护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知识如果不更新,2~5年就将过时。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保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这也使再教育成为必然。
3.2加强对民族地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成人学历教育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云南省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还比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传统和历史因素。在乡镇卫生院,曾有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仅接受短暂的医学教育或师带徒就进入临床工作。二是国家目前尚未实施激励高学历卫生人才服务农村的政策,高素质卫生人力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出于就业等多方面原因,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务人员绝大部分是大专、中专毕业生。三是经费不足使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受到限制。本次调查表明,近年来中医药学历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与本次调查对象均是参与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有一定的关系,但就目前基层中医药卫生队伍整体而言,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势必要更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而学历教育是其重要途径。从医疗行业本身的要求和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来看,成人高校有责任帮助中医药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学历,积极争取上级管理部门的扶持,尤其是充分利用国家对民族教育扶持政策,提高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在政策范围内积极扩充生源,为基层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当然,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激励高学历人才扎根边疆,为民族地区中医药事业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