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影子教师培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基于“四个关键词”的教师培训实效性探索
提及“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广大教师基于“繁忙、辛苦、没时间、职业倦怠”等各项理由,各级各类的“培训”已经成了教师心中的“额外负担”。费时费力费钱的“被成长”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处于“被提升”状态。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推进,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培训只有走入了教师心里,培训的价值才能凸显。有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改实验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才能真正给教师带来收获呢?关于这一话题,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四个“关键词”:即 “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 “如何培训”“效果如何”。
(一)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部门要从追问“为什么培训”入手,明确培训需求,把握培训目的和意图,结合区域内教师教育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目标。我们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思考。一是宏观层面的教育改革需求分析。任何一个教师培训都要关注项目的“社会价值”,体现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 中发挥什么作用,也就是教师培训项目设计要关注最新的课程改革进程。其次是中观层面的组织需求分析。在中观层面上,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区域内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培训着眼于“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是微观层面的学员需求分析。也就是“培训谁”,就需要对“谁”背后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对学员个体培训需求开展深度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
2014年,我们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需求进行“把脉”,区教委成立11个调研小组,先后深入全区108所学校(单位),召集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五个方面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谈话、发放问卷,就我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培训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渝北区教师专业成长“五大工程”。
(二)深度分析 “培训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和内容
“培训什么”旨在回答“用什么内容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培训课程和培训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说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那么,培训课程就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基于需求---设计课程---开发资源”是渝北区区级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以及完成的全过程中,我们采用严格的项目、课程申报审议制度。2014年,我们着眼于“深化课改、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的目标,着力于“研训融合、有效练兵、城乡互动、提尖培优、全员发展”的策略,采取“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的形式,开展了5个大项30个小项的教师培训,共培训干部和教师6668人次。2015年我区的培训项目先由进修校培训部向组织部申报,然后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写出详尽的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课程设置注重多维目标,兼顾知识、技能和情意三大领域。有以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更新学员理念的“知识课程”;有以参与式分组研讨、学校实践性考察、培训简报、培训心得(作业)等注重实践的“活动课程”;也有以开班和结业仪式、班级活动文化等影响学员的“情意课程”。每个项目由“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学校实践与培训作业”四个基本单元构成,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研修兴趣。
(三)积极探究“如何培训”:着力“走进教育现场”的实践性操作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前一致公认的方向是“研修合一”――既注重对课堂操作的研究、设计、打磨、操作,更讲究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积淀、增值、涵养、提升。当前的培训我们主要采用菜单式、联动式、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通过开放式开班和结业仪式、专家讲座、小组讨论、案例(课例)研究、学校现场观察(近距离感受学校文化、听课、听学校介绍)、组织辩论会、问题解决式活动、虚拟研修论坛、基地学校影子研修等多种途径让学员“走进教育现场”,不仅增加了学员的研修路径,而且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
在“走进教育现场”的具体教师研修实践中,我们让参训者与名师、名校长以及专家的对话、交流、探究、提炼、引领等,提炼研修主题。如我们在“走进北京小学”的校长研修班中,通过与参训学员、培训者以及研修基地学校协商、沟通、调研,确立了这样的研修主题:从名校崛起看校长的作为与使命、现代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新动向、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等。
我们希望通过“走进名校”、“基地学校影子研修”等让研修者领略名校文化,学习成功经验,创新办学思路;关注名师、名校长成长历程,解剖名师、名校长成功因素,促进教育家办学;探索名校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基本方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学校合作发展共同体,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对话教育理论专家,发掘名校、名师、名校长成长与成功的教育规律和理论基础,共同探讨,互动交流,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理论素养。
我区选择了上海“竹园小学、龚路小学”两所学校为培训基地学校,外派校长、教师参加影子培训,还在区内确定了“渝北中学、实验小学、空港新城小学、长安锦绣实验小学、渝北幼儿园”等5所学校为影子培训基地学校,不仅承担区内城乡校长、教师的影子培训任务,还承担了西南大学的影子培训项目。2014年5月,四川广安市21名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在渝北区基地学校参加“影子培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对话,开阔视野。我区空港新城小学校长参加上海竹园小学影子培训后,把所有的校级领导都带去学习、实践,并以田荣俊校长团队为主持,以空港新城小学为主场,举办了全区的班主任培训班。还通过培训与北京小学吉春亚老师结缘,邀请吉老师到校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授课及指导教师课堂实践,不仅引领本校教师发展,还通过与名校、名师的互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密切关注“培训效果如何”: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如何”,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关注学员在培训现场的学习反应,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其次,关注学员经过培训后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及其掌握程度。再次,关注学员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的运用。我们相信,在实现了“研”和“修”的“双翼并举”“双剑合璧”后,学员们必能积聚起“无招胜有招”的底气和功力。
二、基于“五大工程”的教师专业成长加速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2014年度区教师进修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经费共计395万元,农村中小学按生均公用经费的5%共计853.81万元用于教师培训。我们认为,仅仅有经费保障还不够,关键是要启动教师自身的动力系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度。于是,我们将培训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和参训教师,狠抓“五个工程”,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五大工程”即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主的“龙头工程”、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为主的“提尖工程”、以全员培训为指向的“主体工程”、以优秀教师主题研训为主的“特色工程”、以国培市培为主的“示范工程”。从设计上看,“五大工程”既有“点”的提升,又要有“面”的拓展;既面向全体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又重视高端人才的精心培养;形成了“点面结合,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新格局。
(一)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主的“龙头工程”
我区在北京市、上海市等发达地区的优质名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干部、教师培训基地8个。为提升进修校教研员队伍素质,我们加大了对教研员选培和送培的力度。2014年先后选送了15位中小学教研员赴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培训提高。选送了4名小学校长赴上海参加了“影子培训”,选送了50名中小学中层干部赴北师大参加管理能力提高培训,选送了50名中小学校长赴华东师大参与高级研修培训,组织了40名小学校级干部参加了由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任职资格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了67名小学德育干部参加由长江师院承办的德育干部培训,组织了97名幼儿园园长参加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能力提高培训,在暑假完成了311名中小学校长(书记)管理能力提高培训任务,组织了120名校级干部开展了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参与组织了校园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284人。
(二)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为主的“提尖工程”
2014年完成了528名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培训结业工作,评选区级骨干教师300名;开展了第二届名师工作室79名骨干教师研修工作;选送了14名干部、教师到区级影子学校参与培训学习;开展了“未来教育家”、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培养对象的推选工作。
(三)以全员培训为指向的“主体工程”
截止2014年底,除高中语文、数学、化学学科外,其它各层次各学科均已完成全员培训任务。2014年完成80学时教师全员培训的有三个学科,高初中英语、初中政治和化学,共计培训教师425人。完成313名新聘教师上岗培训。完成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81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2014年下期,我区精心制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时间,分解培训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巧安排。第一期培训于2015年1月27日正式启动,全区1359人参加该项培训。
(四)以优秀教师主题研训为主的“特色工程”
本年度,委托市外高校、全国继教网及培训基地培训的项目有7项:选送了小学语文、数学优秀教师各50名赴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参加培训,选送了375名音、体、美、科学学科教师参加由市内高校承办的紧缺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组织104名民办园教师参加了保教能力提高培训(由二师承办)。区内培训有两项:组织了1748名学科教师参加了2014年暑期主题教研培训,组织了101名中小学班主任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五)以国培市培为主的“示范工程”
2014年国培、市培人数多,任务重,难度大,对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一定影响。在选送工作中,我们耐心地做好基层学校领导的工作,提高他们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尽力克服困难,解决工学矛盾,努力完成送培任务。全年共计选送国培教师149名,国培示范性培训教师118名,市培教师221名,共有141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分别参加“国培计划”、“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英特尔、微软、乐高和中国移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
三、基于“六个名师工作室”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
(一)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
渝北区教委下发了《重庆市渝北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20名未来教育家、30名学科带头人、70名教学名师培训对象的选拔工作,力争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全区教育发展与改革,并能在全市产生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
(二)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打造“卓越教师”
我区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构建卓越教师专业成长“四结构”模式:一是普教学科共同体、职教综合共同体、区域科研共同体构成的组织形态结构;二是课例共同体、课题共同体、课程共同构成的研修内容结构;三是目标导向机制、制度促进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构成的运行机制结构;四是个体研修的自喻文化、同伴合作的互喻文化、专家引领的前喻文化构成的研修文化结构。同时,一些城区学校也建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引领各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点线面”式的发展路线,带动渝北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建立了教师培训的组织体系。将师资提升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程,由分管市长任工程总指挥,教育、财政、人事、组织为组成部门。具体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安排师资处、教科所、电教中心、职成教中心、基教处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有效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其次,建立三级培训平台,分别是以学校或片区为单位的校本基础培训、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员提升培训、以市为单位的骨干高端培训,三级培训有机结合,有效衔接,层级提升,梯度攀升,形成良好的培训生态。
其三,建立了五级梯度攀升机制。2008年启动“兰州市师资提升工程”,先后出台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名师(名校长)等培养、评选、管理办法,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教师成长的“五级梯队”建设,形成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金城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式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二、创模式,关注高层次人才培养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的发展策略和“分类、分层、分岗”师资培训模式。“走出去”方面,我市在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每年派100人出国研修。与中国教科院联合举办“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在北京、南京、深圳、苏州等教育发达地市组织开展了16期培训活动,400多名骨干校长参加了高端培训。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建立了兰州市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3期远程培训班,实现全市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全覆盖培训。还选派近200名骨干校长到外地挂职,选派320名校长到实践基地担任“影子校长”,贴身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请进来”方面,近年来加大了交流合作的力度,每年邀请10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到兰州开展学术讲座,进行教研课题合作交流、教育教学活动观摩指导,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兰州落地。
“长出来”方面,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尽快建立工作室,市教育局为每个工作室拨付活动经费,在西北地区率先创建了40个名师工作室、2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5个名校长工作室,使名师工作室成为新的名师脱颖而出的孵化器。另外,举办了“教师发展学校”,有30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名家讲座、名校考察、观摩教学、专家评课、课例解析、学员交流、岗位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在教师培训中,我们加大了分类培训、分层培训和分岗培训力度。分类培训主要为普教师资培训、职教师资培训、特教师资培训和幼教师资培训,分层培训主要为新教师的“入格”培训、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中年教师的“风格”培训,分岗培训主要为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培训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出丰富多彩的“培训菜单”,增强培训实效性。
三、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发展
一是搭建农村教师进城培训平台。每年让1000名农村学校教师进城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与到名校结对跟班培训;采取“一课两上三活动”方式,即:农村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后要在自己认真听课、精心评课的基础上,邀请城市学校教师帮助自己一起备一节课,参与说课、备课、上课及评课。二是搭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平台。选派100名农村教师到城市进行为期1年的跟班跟师培训,还将选派1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学习平台。依托兰州教育网,建立了“兰州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兰州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平台,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所有教师免费提供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优质资源。
四、优课程,贴近教师实际需求
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此,我们重点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一是树立大课程观,优化课程诸因素。将课程视为一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教学过程等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来优化课程。
二是按需施教,因师设课。校长发展学校与教师发展学校的课程,采取异地办班方式,每期不同主题、不同师资、不同选题;课程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尽可能选最优秀的专家讲课;在培训形式上,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交流结合,考察参观与论坛结合,高端专家为辅与一线教师为主结合等。对到外地挂职学习的校长、教师,提出“贴身式学习,影子式培训,深耕式研究”的要求等。对农村进城顶岗跟师培训课程,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
五、抓研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首先,创建三方互动机制。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创建了以教育行政支持为推动,教育科研部门积极引领为导向,教师大面积参与研究为基础的有效机制。
其次,形成点面结合、大小互促的研究体系。鼓励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展行动研究,形成“个人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与培训联片教研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研究体系,激励教师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发展。
其三,创设教师研修路径。倡导“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发展模式,创造了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最大化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中,两个“影子”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流传。那是2001年冬天,我到山东淄博参加教育信息化报告会。淄博市上千名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挤满了偌大的电影院会场。会上,我请淄博实验小学的孟强老师展示了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影子”,这是用Authorware制作的动画演示课件,讲解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影子》。
紧接着,我播放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名字刚好也叫《影子》。这是美国老师设计的教案和学生作业PPT,介绍了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测量、统计和总结太阳影子变化规律的研究型学习活动。
两个《影子》教学案例放完后,我请老师们谈感想,当时,会场上一片激动,爆发出雷鸣般掌声。老师们纷纷发言,谈美国《影子》教案对自己的震撼,谈教育理念的更新,谈要求每一个教师做课件的误区,谈当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逐渐地,我发现,在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中,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心底深处涌动的情感。
2004年,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在上海沪太路小学举办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那天,有一项活动是让每一位学员回忆自己青少年时代心中难忘的老师,当几位教师向大家讲述当年难忘故事的时候,失声痛哭,现场参加培训的教师无不动容。以至于其他教室里的老师们深感奇怪:为什么那些培训学习教育技术的老师都在哭?
2010年暑假,我们在山东桓台世纪中学开展了一项主题为“让每一个教师成功”的信息化教师培训活动,目的是探索国家新一轮教师培训创新和培训方式的转变。培训根据该校的特点设计,加入了新的培训元素和活动,在全体教师参与、游戏、互动、音乐、故事、反思、设计、体验、交流中进行。当一位女教师登场朗诵自己头一天晚上撰写的诗歌《我不愿当老师》的时候,现场的许多教师和我,忍不住泪流纵横……
我不愿,不愿当老师/当我陪着学生上晚自习时/我的更幼小的孩子/独自在家/完成作业/我最怕她打电话告诉我:/妈妈,我怎么那么笨/有的数学题做不了?/我不愿不愿当老师/当我陪着学生课外活动时/是白发苍苍的170多岁的奶奶/骑着三轮车/吱吱呀呀/穿越汹涌的车’/带着我最爱的宝贝回家/……
近年来,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将故事、情感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开始在国内学校教育中推广。有一个我们翻译制作的PPT数字故事――《泰迪的故事》感动了无数教师。《泰迪的故事》用简洁的画面、文字和音乐,讲述了一位因母亲过世而陷入学习困境的学生泰迪,在老师的关心下,成长为一个医学博士的动人故事。从上海、北京到新疆,每当我在教育技术培训中介绍数字故事,演示《泰迪的故事》PPT的时候,我看到,无论是年轻的女教师,还是刚毅的男教师,发红的眼眶中都噙着泪花……
更让我难忘的是,南国农、何克抗等学术界老前辈,用生命和情感,为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倾注了自己毕生精力。
2004年5月,年逾花甲的何克抗教授到四川绵阳成绵路小学指导跨越式教育改革项目,他一到学校,就深入到课堂听课,当时,一位青年女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上《》一课。何克抗教授在现场评课,当谈到祖国因贫穷落后,饱受列强欺凌时,何克抗教授不禁声泪俱下,令现场的每一个听课的教师和学生感动。
2010年8月,中央电教馆、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承办的“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9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24个省级电教馆及多家专业媒体,约300多名代表欢聚一堂,弘扬南国农严谨的治学精神,研讨中国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纪念南先生90岁华诞。
南先生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对大家,我只有两个字‘感激’!我知道,大家都是大忙人,有的前天还在上课,昨天就从北京赶来,参加这次研讨会并为我祝寿。我感谢大家……”说到这里,南先生情难自已,热泪纵横:“在这些年里,我是做了一些事情,但很多事情是靠大家做的,是大家的功劳。”
南先生说,三个“忘了”是自己的人生哲学:忘了年龄,忘了疾病,忘了恩怨。
“幼师国培”是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是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及时雨。通过组织实施“幼师国培”,促进了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力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国培计划”的众多项目中的重点项目,可谓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学习有效性和集体建设也起到促进作用。
一、抓住不同阶段的重点,做好班级的常规事务
作为国培计划的管理人员,对国培工作的认真态度是做好班级管理的首要因素。针对班级情况复杂、年龄差距大、学历和职称层次不同等特点,管理人员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重心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学员报到前,了解每位学员的基本资料,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石。报到前一周,以电话方式直接通知培训学员培训的相关事项并耐心解答培训学员的问题。报道当天,管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迎接培训学员,并与后勤人员协调安排培训学员的食宿。
45天集中培训阶段,是耗时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以聆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为主,帮助学员适应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的“学生生活”。全国各地的专家带来最近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对于学员来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帮助学员积极总结、消化讲座内容,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30天影子研修,是与实践最贴近的一个阶段。与各个影子幼儿园紧密联系,影子老师的选拔,不同主题的研讨,不同幼儿园的交流,以及影子阶段的总结汇报,都成为工作的重点,除了保障学员的后勤食宿、交通之外,对于不同幼影子幼儿园的不同问题,在及时有效沟通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解决,由于情况复杂,更需管理人员的耐心和细心,经常到影子幼儿园观摩活动是给予学员的最大支持。15天返岗实践研修,是培训和实际工作联系的纽带。学员回到原单位,带去培训的结果又带回现实的问题。这一阶段,管理人员需要与幼儿园、学员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返岗实践的情况和需要,并到学员单位了解一手资料,为今后培训的设计做资料收集的准备。10天的反思研修是总结成果的阶段,管理人员保障学员出勤率,督促学员完成相关材料、论文,准备结业仪式。
二、选拔优秀的班级干部,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了解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关注学员在破冰活动中的表现,选拔合适的学员作为班级干部,成立班委。班委由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组成,分工负责相关学员的培训指导。班长统筹管理班级事务,紧密与项目负责人、班主任等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学习委员负责教室学习准备,电脑、投影、话筒等设备的管理,与专家的沟通,资料的收集和分享,学员作业的收集和督促;宣传委员负责简报设计,文字、照片资料收集,相关事务通知等工作;生活委员负责学员住宿、饭卡、饮用水的协调和管理,班级活动经费的管理工作;组织委员主要负责学员集体活动的组织;纪律委员主要负责日常考勤工作,班级纪律的维护,违纪的纪律工作。
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增进学员感情,发挥班委作用。同时,让每一位学员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班级的凝聚力,树立积极、向上,有着浓厚学习研讨氛围的班风。
三、提出国培的严格要求,建立共守的班级制度
建立合理、公正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等班级制度,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班集体提供有效的管理制度。主要以自主管理的方式为主,比如考勤制度的执行,主要由纪律委员负责日常的考勤,按时点名,迟到、早退、缺勤记录下来,而管理人员适时参与考勤,有效促进学员的积极性。考勤成绩与评优挂钩,能够激励学员的主动积极性。将60名学员分为6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组织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员之间更加深入的联结,而且能够便于管理,发挥组长的作用,激发小组的能量。
四、把握学员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次置换脱产项目的60名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层级的幼儿园,彼此陌生,利用破冰活动,消除学员之间的陌生感,营造活跃愉快的氛围,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所以,破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对学员是否能快速形成融洽关系十分重要。
幼儿教师在园的日常工作琐碎,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借由国培的难得机会,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对置换脱产项目的期望高,希望通过置换脱产项目增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抓住培训学员的这一特点,组建班级QQ群,利用网络创建这一平台,跟老师们直接交流,了解对培训的需要,解决培训中遇见的问题,也为培训学员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途径。
【参考文献】
二、以“校长培训”为主体,分类、分层提升新疆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战略,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作为自治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在新疆的依托院校,自2010年以来,我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以“校长培训”为主体,以自治区中小学校十百千名优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工程为平台,认真组织开展了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新疆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疆外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自治区寄宿制学校校长远程培训、自治区中学教务主任培训、自治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自治区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以及自治区地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培训、自治区地县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干部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5000余人次,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质量是培训工作的关键。为了提高培训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在近几年的干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在更新培训理念、打造精品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盘活培训资源上下功夫。一是注重了培训需求调研。坚持“要培训,就有需求调研”、“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起了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既充分考虑到干部个人的培训需求,又考虑到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实际需要,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每期培训,我们都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精选培训内容,设计不同的培训专题,并围绕专题培训需要,积极从全疆、全国范围内物色和遴选授课专家,如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王定华等,且每期聘请的内地知名专家都保持在5-6人次,既建立起了优秀的培训团队,又实现了优质培训资源共享。三是突出研修基地的建设。我们在乌鲁木齐市一中、八中、十三中、十三小等疆内名校建立了“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学校的校长兼任培训指导教师。同时,我们依托自治区级“名校长工作室”,构建了参训学员学习、研究、实验和实践平台,使培训工作做到了“课内、课外一体,培训、实践一体”,极大地延伸了培训效益。四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在管理细节上下功夫,如学员报到前,我们组织给每位参训学员发温馨短信;每天上课前,组织学员做15分钟的健康操,课间提供饮料、播放轻音乐等等,处处体现“人性化管理”,让学员真正感到“宾至如归”。近几年,我们承担的各类干训项目,其受训学员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课题提出:
新教师是幼儿园发展有力的后盾,也是幼儿园前进最重要的力量。所谓“新教师”主要是指走上工作岗位3年左右的教师,新教师培训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这个教师的发展方向,新教师培训措施得当,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不断发挥自己专长。反之,如果培训措施不得当,则很容易挫伤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其逐渐消沉,从而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因此探究一种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而入职初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期,这一阶段能否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职业倾向和职业持久性,也将会影响到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研究目的:
通过对新教师的有效培训,使其顺利从新教师转为合格型教师,继而变成胜任型、专业型教师,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研究措施:
为了使新教师尽快融入环境,适应工作,我们通过入职培训、“五个一”技能考核,“师徒结对”、教研活动、“教师比武”等方式让新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我们从2016年开始对本课题进行前期准备,于2017年 月正式立项,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方法、步骤,认真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积极探索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的研究策略。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目前课题的研究已进入深入研究阶段,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2016年4-5月为《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课题启动阶段。课题组专门召开了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步骤和人员分工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压力,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2.以本园教师为研究对象,为幼儿园新教师有效培训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课题研究工作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没有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和一流的学术人才,不可能取得一流的课题研究成果。我园注重教师的学习培训及提高,为此我们课题组为促进教师业务提升和更好地成长,开展教师“五个一”月技能考核活动,通过每个月的考核,关注教师成长的点滴,对课题的研究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三、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的是全区各幼儿园的新教师,调查人数100人,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的问卷经过认真审核后进行统计,并求出各个问题所占百分比,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及研究。
四、探索幼儿园新教师有效培训的方式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课题组进行大量实践研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撰写出了高质量的教师培训研究体会和案例,并探索出了新教师有效培训的方式。
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活动,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在前阶段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
一、关于新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80道题,内容涵盖师德师风、班级管理、沟通能力、专业素养、理论知识等多方面。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职业理念与教师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训
职业理念与教师道德修养是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中最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幼稚性,教育情景的创造性与生成性,教育手段的随机性和游戏性,决定了幼教工作的繁琐与辛苦,所以在新教师入职初期,首先要培养新教师坚定的专业教育理念,高尚的期望追求,良好的道德规范等价值取向。
2.保教常规与班级管理方面的培训
保教共育与班级建设方面的培训内容是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教师专业发展自评中,班级建设与照顾幼儿生活两个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足,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根据新教师的此项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倾听与观察幼儿能力培养
教师只有通过倾听和观察才能发现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身体状况,才能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幼儿,将幼儿置于活动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2)加强幼儿生活护理常识的学习
因为幼儿年龄的特殊性,所以必须要做好对幼儿的护理和保护。新教师由于年轻,没有积累,往往缺乏照顾幼儿的基本常识和经验。培训内容中,将幼儿日常照顾护理的基本常识、重点与难点、应对策略进行加强。
(3)班级常规构建与策略
经常听幼儿老师说“没有常规就没有一切”,幼儿园班级是一个集合单位,需要一定的规律和秩序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转,所以必须坚持一定的日常规则。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帮助新教师学习怎样建立日常规则,怎样维护常规、怎样处理个别任性行为及突发状况的方法。
3.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方面的培训
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在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内容中非常重要。幼儿园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与幼儿园教师实际要求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因此要加强对新教师计划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
(1)教材的选择与解读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上存在极其明显的不足,首先新教师初入幼儿园工作岗位,对于课程设置并不熟悉,不能更好的分析和利用教材。在入职培训内容中,首先要帮助新教师学会教材分析与评价,以便找到活动设计的切入点,在实施时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实用性。
(2)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新教师与老教师在组织集体、分组和区域活动是存在显著的差异,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有明显的不足和吃力的情况出现。表现为:活动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等。
(3)活动的实施与评价
教育教学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因此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专业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新教师获得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分析诊断新教师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帮助新教师学会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
(4)“师徒结对”,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为了促进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应大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对于新教师来说,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欠缺的是实际经验,而这些正是骨干教师的优势所在。组织新教师观摩骨干教师公开课,参加优秀课的研讨,学习骨干教师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技巧,以及细节的处理。“师徒结对”,在骨干教师的带动和指导下,新教师就会快速进入状态,少走弯路。
4.专业素养的培训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范围等方面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具有一些其他教师职业所没有的特性。“唱歌、跳舞、弹琴、画画、讲故事”成了评价幼儿教师是否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对幼儿教师在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以上就是我园根据新教师入职初期进行培训的一些心得。
二、取得的成效:实践成果
1.师德建设,成效凸显
以师德学习为出发点,加强队伍建设。我园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每周政治学习、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活动、自纠自查等方式提高新入职及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定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法规,从而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力争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培养了新教师坚定的专业教育理念,高尚的期望追求,良好的道德规范等价值取向。
2.常规工作井然有序
各班的三位老师每周召开班务会议,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对新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进行总结,查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其重视本班保教工作的衔接、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接、幼儿在园状况进行沟通交流,注重教育的一致性。
针对小班新教师的培养,首先从幼儿的一日常规着手,让新教师在带班过程中多观察多记录,养成做好教育随笔的习惯。
3.师幼互动,得心应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教育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新教师往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了解不深、不详,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针对这一方面,我们有意让新入职教师多开展晨间谈心谈话及主题教育,加强沟通来了解幼儿,走入幼儿的内心。
(2)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中,让新入职教师尽快掌握本班幼儿的特点,通过关注,让胆小、任性、孤僻、自卑的幼儿慢慢得到改变。
(3)创设能让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活动。例如:要求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幼儿参与的环节,不仅增加了趣味感,还提高了师幼互动机率。
4.专业素养,稳步提升
在教研组设置上,由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更好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形式也更加丰富,每次活动新入职教师都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实例摆出来进行研讨,之后大家将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举例查找问题所在,使教师真正进入培训的主体主角,较好地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让青年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
通过教研活动,确定教育目标及教学方向,在“师徒结对”、“一课多磨”、“教师五个一考核”等活动中,充分挖掘新教师潜能。
(1)以老带新,加强新教师业务能力
通过新教师公开课、老教师示范课的方式加强新入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新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出现控班能力不强、纪律乱、重难点不会把控等现象。在一次次的听课、说课及研磨的过程中,新教师能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和不足,在一次次的磨练中使自己慢慢进步。
(2)“一课多磨”磨出精彩
新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都会在研磨中被提出,被解决。在教研活动中设定的课程,通过每一次的准备-试课-研磨-上课-教研-再上课这一环扣一环的活动,使新教师不仅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还通过大家的研讨和自我反思提高了专业能力。在研磨中从教学实际出发,集体协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新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使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3)加强“五个一考核”,提高新教师专业素养
在每个月底的考核中,新教师通过舞蹈、钢琴、故事、绘画、手工展现个人风采,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非专业青年教师就已经掌握儿童歌曲的弹法、能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能通过手工或绘画作品体现艺术美,并且能将所展现内容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4)提高园本培训质量,加强新教师自身学习
如果说,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园本培训及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就是我园保教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新教师的培训和自我学习,使她们在施教的同时,为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激励新入职教师的业务潜能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鼓励教师借阅专业书籍充实自身的专业素养,有一部分新教师通过自学能在研讨中谈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并且通过大家的讨论努力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新教师自身学习能力
组织新入职年轻教师进行上岗培训,使新入职教师了解一日规范性操作流程,如何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于心;在今年5月份A老师参加了区级幼儿教师技能大赛,在比赛前,通过多次的研磨反思,使其在比赛中能够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新入职的两位青年教师赴帮扶园进行送教活动;另外还多次组织新教师到姐妹园参观学习。
5.沟通能力,不断提高
(1)做好师幼沟通工作
师幼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互动的内容往往关系着教学质量。在日常的教学研讨中,就有意识地让新教师在幼儿喜欢探索的方面下功夫,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智慧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让每个孩子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比如小班进行“踩影子”的游戏,组织孩子们去找影子,找出身边影子的不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有的影子大有的小,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当孩子们的答案各有不同时,就会看着老师希望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这时候老师就会再抛出问题让幼儿去思考去解决。所以通过互动增强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孩子都能创造性地学习。
(2)家园沟通,友谊的桥梁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新教师往往在面对家长时不知道怎么说,不知道说什么。所以针对这一方面,我们在交谈活动中让老教师多讲经验,大家多出点子,让新教师多进行家访及入户指导。在日常活动中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活动及状态。及时更新家园联系栏信息,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园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家长的认可。
6.突发事件,应对自如
(1)安全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在新教师上岗之前的培训中,就将安全作为一项重点进行学习。在每周的教师例会中都会对安全工作进行小结与部署,加强新教师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同时,要求教师及时记录班级安全排查表,做到安全隐患无小事。
(2)通过各类安全模拟演练,提高新教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利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加强新教师的安全责任感。
主要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能有效针对新教师入职的各种压力,对症下药,创新有效的培训模式,激活了教师培训的精髓,彰显了教师培训的价值。
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在某些方面课题组成员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重要变更:
无
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养。
2.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根据课题的研究情况,撰写论文、报告和案例心得,并做好帮扶工作。
3.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表,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
4做好研究过程的材料收集、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为结题做好准备。
5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各种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教育公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虽然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了重点倾斜,但是由于受到地域、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总体上低于城市教师。如何给农村教师搭建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成长的平台,切实增强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适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教师培训模式,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做好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成本低,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具有覆盖面广、效益高、交互性强、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传统教师培训中的工学矛盾、经费问题、师资问题、优质课程资源缺乏等不足,尤其是远程培训能够有效整合和共享优质培训资源,这对于大规模、高效益开展教师培训,尤其是教师的全员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另外,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推进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二、有效做好校本培训
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有的教师从事复式班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受训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地区和专业科目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校积极主动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策略,构建校本教研组织制度。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有效做好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
三、着力加强联片教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像我县农村尚存在一人一校现象。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根据地域的相对集中、优势互补、名师队伍的分布状况、研修人员的合理配置等原则,将学校划成几个片区,开展研修活动。在活动中,既有示范课,又有研究课;既有城内教师上课,又有乡村教师上课;既有听课、说课、评课,又有讲解、分析、培训;既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努力引进驻校教研
驻校教研是帮助农村教师实现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农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情况,发现农村教师迫切希望外面专家来本地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类别、岗位、层次教师需求,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优化培训内容,对症下药开展培训工作。驻校教研,即全县名师工作室与学科骨干教师,利用一周左右时间,进驻农村中小学进行实地教研指导,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五、积极争取外出培训
目前,全省组织实施的“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实践研修项目、上海华信公益基金“荧光支教”项目、“网一起”培训、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等,按照“如影随形”的研修方式,组织教师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基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队伍建设等情况,开展听课、评课、说课、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参与式研讨、参观考察等特色活动,聆听省内外知名专家讲座,切实帮助乡村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消息一:
3月7日,在铜梁县初中生物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巴川中学况丹老师技压群雄,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消息二:
3月9日上午,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价专委会工作研讨会在巴川中学召开。
消息三:
3月13日,由铜梁县教科所组织的铜梁县2014年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在铜梁巴中落下帷幕,我校张黎老师以精巧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的课堂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四:
3月24日,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的名师工作室“李永红名师工作室”邀请江苏名师徐杰作客巴川中学,开展“精细化阅读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
消息五:
3月27―28日,铜梁县地理优质课比赛落幕。巴川中学梁艳、周颖老师双双荣获大赛一等奖。梁艳以饱满的精神、阳光的笑容带领学生、评委和现场听课的老师开启了一次美妙的台湾之旅。她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优秀的个人素养与教学智慧,从参赛的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消息五:
3月,彭水县全部初中学校的117名行政干部赴巴川中学开始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3月16日,第一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23日,第二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3月30日,第三期影子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消息六:
3月31日,黑龙江北安教育局、重庆白市驿一中、万州中学、观音桥中学、铜梁永嘉中学、东城中学等单位到我校听课交流学习。
……
校园万千,为何巴川一花独艳?引众人竞相来参观;教研每个学校有诸多经验,巴川中学学科组建设究竟有何秘诀?我们不妨采访几个人问问原因。下面请看――
新闻采访
采访一:
采访对象:2014年县初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张黎
采访记要:
问:请问张老师,今年是你到巴川的第几年?
答:这是第四的一年。
问:你在第四年就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学校集体优秀,为我的学习和借鉴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其次是我们的学科组团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次我能获奖,是我校教师在各级赛课斩获大奖的缩影,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英语学科组践行“一师一课一团队”的最好体现。
采访二:
采访对象:铜梁县教委首批授牌 “李永红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李永红
采访记要:
问:请问李老师,你觉得在全县四个名师工作室中哪一个最能彰显名师引领作用?
答: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我这一个。
问: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群体很大,三个年级加上小班有80来名老师;其次,这些老师大多很优秀,学科组研究气氛浓厚,在赛课、论文获奖、文章发表以及中考成绩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之每年新加盟的年轻老师又多,学校开展的活动又多,我们彰显名师引领作用既有平台又有人气;只要我们一组织活动,应者云集。
采访三:
采访对象:彭水县高谷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何松涛(彭水县学校干部赴巴川中学影子研修班第三期学员)
采访记要:
问:请问何校长,一周下来,巴川中学哪一个方面让你最有收获?
答:有很多收获,他们的“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活动”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作用,我回去后一定会在学校推行。
问:你认为“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最值得借鉴的价值何在?
答:首先,是学校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有了系列规划,学科教研开展不盲目;其次,每一个教师都有主题发言,态度和水平如何,大家有公论;第三,每次教研活动有专题,这样的学科组教研活动才能体现专业研讨性,避免了学科教研活动沦为事务布置,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有保证。
……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科组建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科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枢纽,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卓越课堂的核心抓手,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学科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也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科组的水平质量,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巴川中学在学科组建设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做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学校在学科组建设方面的几个――
典型经验
练内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武学之道,内功是根本,蹲马步,丹田吐纳,一招一式看似平常,却是一切卓越武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一直倡导要培养老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我们把培养老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着力点就放在微型课题的研究上,我们把这个比喻为老师立足教坛武林的练内功。
为何把微型课题研究提到这么高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进行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其成为一个课题,为此展开扎实的研究,并致力于寻找困难与问题的解决;它的研究指向是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研究的目的是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较低,要求不很高,参与的面广,参与的教师多,可以让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研究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学校在微型课题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科组要有80%以上的老师要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一个周期,其中课题结题率要达到50%。基本流程是:学科教师提出研究的课题――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梳理调整,开出学年度每个学科的微型课题研究菜单――研究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按要求写出基本的课题申报表――研究教师――研究教师收集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写出结题报告――教科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结题评审――学校对优秀课题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名师评价”。
我们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倡导“一师一课题,一年一课题;课题磨砺人,课题造名师”。
定形式――“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鲜花需要颜色衬托,佛像需要黄金装扮。从哲学意义上讲,形式是内容之体现,是事物内在属性的外部表现。在强调内容重要的前提下,绝不能忽略形式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学科组教研活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是指具有巴川特色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三定”,指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每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定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化学、政治、历史、体育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非联招考试学科的教研会间周召开一次,时间不少于两节课,一般都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节课。
“三段式”,指一次教研活动分三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为“读书分享”,由责任人找来与近段时间教学密切相关的经验文章读给大家分享,可以读原文,可以读要点,更要说自己选择的理由,从中得到的教学的启示。第二时段为“专题研究”,由责任人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学科某个教学重点或者难点的深入研究的体会,实际教学中的操作策略等;“读书分享”和“专题研究”原则上在开学之初就做好规划,明确每次专题研究的责任人。第三时段为“日常事务”,具体的事务有: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评课、议课,考试研究,试题评析,日杂事务布置。
“主题教研”,指在“专题研究”这一环节中,一次教研会一个主题,这样使得主题集中,中心明确。譬如语文学科“如何上好材料作文课?”,数学学科“中考24题的命题方向与解题策略”等。
“三定三段式主题教研”,任务明确,要求细致,研究氛围浓,可操作性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把学科教研会开成事务会。
抓命脉――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命脉者,比喻生死相关的事物也。就学校而言,学校的昌盛与衰落,教师是关键,而教师培训就是命脉。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提出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中学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有扎根高校的研究生学历提高培训,有借力主管部门的国培、市培,更看重的是立足校本的“教师职业规划”、“蓝结对师带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课会友”、“同课异构”等形式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数学学科组对新教师的培训措施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因课指导
听课:新入职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原则上听一节上一节;
视导: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听指导对象1节课,并及时进行点评;
同课异构:每周的教研课均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新、老教师上同一内容,上课前反复磨课,让执教者在磨课中成长。
试题研究
每一个数学老师在做完学生集体使用的同步课辅书外,还需另准备并同步做完《培优竞赛新方法》,再加每两周做一套中考题,并写出做题感悟。
针对数学学科特点,除对“赛课”之外,学科组举行 “赛题”比赛, 30岁以下和未教过毕业班的老师参加“做题大赛”,对大赛优秀者进行单独颁奖,其结果作为“名师评价”的校级物化成果。
专题培训
规划教师专题培训,从全校数学组中遴选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
强化例(习)题教学研究
每周一各年级备课组选取试题、指定教师,并将试题制成电子文档和ppt,上交到教务处,然后由教务处统筹印制给数学老师。周二教研会时,负责讲题的老师就讲所选试题进行讲解,然后集中对讲题者进行点评;
破关键――着实抓好命题工作。
有人这样形容过:教学围绕考试转,考试围绕试题转,试题就是教学的指挥棒。基于此,我们在抓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抓好命题工作。
首先,成立两级命题小组
学校命题小组有两级,分校级和年级组级,学校教务处负责校级命题小组的工作,年级组负责年级组级命题小组的工作;成员的构成:先在学科组发动,由教师个人申报,然后学校、年级组根据报名情况择优组建。
其次,提出具体的命题要求
检测内容:除初三复习阶段外,其余考试命题一律以课标要求为准,在命题过程中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则;
难度系数:按7:2:1的比例系数命题,控制好两端人数,即控制不及格人数和高分段人数,平均分控制在总分的80%左右;
命题过程:命题人和审题人一起开展研讨,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梳理知识考点,确定题量题型,确定难度系数;命题人执笔独立命题;审题人独立做题,然后依据命题双向细目表进行审核修订;试题使用后在学科组内进行评议和评价。
试卷结构:七、八、九年级的周周清小检测试题均按A、B卷设置,阶段性考试试题一般按中考卷样命制。
第三,明确管理层级和程序
五莲县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全县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长远规划,确立了“以教师专业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名师名校长建设领雁工程、全员专业素质发展工程,打造教育人才培养高地,通过内外对接多路构架教师培训“立交桥”,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推进五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以师德建设为根本,培育教师职业精神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没有高尚的师德,即使专业素质再高,教师也难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我县根据师德建设实际,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创建师德工作新体系,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以“作风建设年”“三力建设年”等为载体,开展“教书育人做楷模,创先争优求突破”“修德立行,为人师表”等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在全县教师中倡导“厚德、博学、笃教”的五莲教育精神,坚定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定期开展“师德标兵”“十佳青年园丁”“十佳老教师”等评选,并通过网上专栏、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讲典型事迹,引领教师见贤思齐。在9月份日照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13年“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活动中,我县共有四位教师获奖,两名教师人选2013年“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两名教师获提名奖。县教育局积极组织各校教职工观看了“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颁奖典礼,依托五莲教育信息网,全程跟进“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评选活动的重要环节,并上传获奖教师优秀事迹让全县教师学习,全县教职工从思想深处得到洗礼,大大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下一步还将组织“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师德报告会,在全县中小学校巡回做报告。连续三年五莲教育的社会满意率超过90%,位居日照市各区县首位。
二、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县教研室以课题牵动为载体,组建不同的专题研究团队推进全员培训。针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训教师以教研活动为主阵地,加强教研训一体化建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持续跟踪和认真研讨,将教学疑难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专题,通过课题立项,打造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一是建立学科教研丁作室。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工作室建设的意见”,从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校和县教研室选拔109名骨干教师作为“领雁人”,成立学科教研工作室,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学科教研工作室和论坛服务四个板块。其中学科教研工作室板块又分别包含备课研讨室、作业设计室、咨询答疑区、教学案例区、精品资源库五个子板块。教师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参加所属学段、学科的教研工作室研讨活动,采用“每周一文”理论学习、“每月话题”专题研讨、工作室成员集体备课、骨干教师在线答疑、教师案例评析、反思交流、教学随笔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工作,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进行了深度催化。二是实施区域教研互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意见”,把全县中小学按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初中13个学科、小学9个学科各划分为4个教研联片,县教研室选聘82名骨干教师为教研联片学科兼职教研员,片内学校每学期至少承办一次教研活动,通过送课下乡、名师魅力课堂展示、城乡教师同上一节课等形式实现了城乡联动、区域互动、以强带弱,使教研活动由“独唱”变为“大合唱”,发挥了“集团”优势,促进了全县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实施教科研资助机制。 出台“五莲县教育教学研究资助管理办法”,从全县各学校申请资助的145个课题中确定了59个具有较高应用与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行分类立项,并根据研究成果产生的效益按A、B、C 三类标准(A类1200元,B类1000元,C类800元)予以资助。目前对已到期的所有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并发放教科研资助金15余万元 四是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县教研室把高效课堂建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落实,将相关活动纳入高效课堂建设的范畴。组织各种县级活动,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教研员坚持一线指导法,深入学校指导教学。学校作为高效课堂实施的主阵地,立足实际,严格执行程序,强化关键环节建设,构建了适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
三、以加强培训为重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教师培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县把培训作为第一任务优先规划,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实行分层次梯度培养模式,对全县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领雁工程人选、农村中小学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做到因人、因岗、因需施训。二是“请进来”集中培训。聘请在国内有影响的徐长青、张伟、张学政、陈雨亭、高金英等名师名家到五莲讲学,实现高端引领,解决全县教育改革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和操作的方向性问题。三是“走出去”高级研修。2012年外派局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260人次到北师大等高校参加学校管理、特色发展等专题学习;选派550名领雁丁程人选、教坛群英系列、优秀班主任等参加课程开发与应用、班级文化建设与治班方略、心理健康咨询等20项省市级专题培训,组织中小学校长到我省的乐陵实验小学、北宋一中、临朐海尔希望小学和江苏海门中心学校等名校考察或挂职锻炼,借鉴成功经验,重点解决办学方向、办学品位问题。四是“借外力”远程研修。利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和省教师教育网,对全县近500名教育干部和3600多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远程培训。远程研修,根据学科特点和培训内容编班,实行班级管理,并精心选拔班主任、指导教师,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参训人员表现记入结业考核。培训结束后,实施训后跟踪问效,采取校长论坛、教师讲坛、理论测试、评选优秀学员等方式,检验整个假期的培训成果,确保培训实效性培训期问,实施“一天一调度”“一天一公布”“一天一总结”三个一”制度。即将省教育厅研修的任务和市教育局最新精神及时传达,及时做出调整,做到“一天一调度”。将指导教师和学员的一L作情况每天一汇总,和省厅、市局反馈的意见一起公布在“教师培训简报”,做到“一天一公布”。督促指导教师和学员自我加压、积极工作。指导教师每天将工作情况及时汇总,形成文字材料,反馈给管理人员或上传至班级简报中,做到“一天…总结”。五是实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培训。精心组织了6期农村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影子培训”、新招考教师集中培训、举行了全县中小学管理骨干精品管理论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育政策和理论考试: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发展长效机制
我县为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师资学科结构不配套和学校师资配置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从落实保障措施人手,创建了经费保障、教师补充、城乡交流、骨干管理等四大保障条件,为以县为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证,有效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一是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把教师培训经费作为第一保障优先投入,要求各学校在经费使用上优先保障教师培训经费,规定各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得低于公用经费的5%。并以教育督导为平台,建立起培训经费检查制度。目前,全县各学校每年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经费平均达公用经费的7.9%。二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制定出台《五莲县城乡教师交流管理办法》,建立交流机制,采取城乡对口支援、定期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薄弱学校教师到优秀学校观摩学习、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进一步优化县域内教师结构,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三是创建教师补充保障机制。坚持“逢进必考”,加大招聘力度,按照新进、退出大体相当原则,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教师,近几年新招考教师429名,有效实现-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的最优化。四是出台“中小学领雁工程系列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本次评选分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三个层次。县教研室负责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工作;学校负责教学新秀评选工作。首次学科带头人评选每学段每学科l~2人,教学能手根据全县教师总数的10%分配名额350名。评选任期三年,今后任期届满进行考核,并视差额情况进行补选。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师培训中,培训管理者是指在教师培训项目存一般续时,从事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估的管理人员。与培训者概念不同的是,这里的培训者有时指培训管理者,有时却指在培训项目中直接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
近年有学者提出培训者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这在培训界引起广泛共鸣。与此同时,培训管理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引起关注。教师培训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益。探讨教师培训管理者专业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训管理者在教师培训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升自己,以带动教师培训工作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培训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不仅包含其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精神与思想层面亦有较高要求。
一、培训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内涵
(一)富有时代责任感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培训已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它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助推教育的改革和时代进步。培训管理者是被称为“教师的教师”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清楚认识自己肩负的光荣的时代责任。
1.有为学员的自主专业发展提供服务的责任
为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特别是为有自主发展愿望和行动的参训教师服务,是培训管理者的责任。在培训中,培训管理者为参训教师提供课程服务、教学服务、研修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并且在训后对学员作跟踪服务。要让学员在培训项目中愉快生活,学有所获,学有丰获。
2.有培训育“人”的责任
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不是靠听取说教获得,而是靠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形成的。一个成功的培训项目带给教师的不止是知识与能力,还有被唤醒的职业精神、被激发的职业情感。如同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一样,教师培训也负有育“参训教师”的责任。必须关注参训教师的“做人”教育,关注他们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培训中,师德教育的渠道不只是师德报告、师德案例研究,培训管理者的言传身教也能带给学员感动,起到激励人心的效果。培训管理者要重视在培训过程中用自身的优良职业表现来实现对参训教师心灵的触动,帮助他们改善职业态度,优化职业情感,促进道德修炼,提升职业精神。
3.有受教育主管部门之托管理教师的责任
在培训实施期间,受训教师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将受训教师的管理委托给了承训单位。承训单位应负起管理教师学员的责任,在服务于教师的同时搞好教师的管理。要求受训教师遵守培训纪律、师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注意安全卫生,并按照委托单位的要求对其他事项进行管理。对表现好的教师予以表扬鼓励,对言行失当的教师予以批评帮助。培训管理者要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培养和造就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队伍。
(二)坚持正确价值观
培训价值观影响培训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正确的培训价值观是教师培训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的保障。培训管理者应当坚持如下培训价值观:
1.社会效益优先
做培训必须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师培训的首要追求应该是社会效益。培训项目做得好,既推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又使承训单位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获得提高。这是社会效益的回报。国家相关文件在培训经费上的规定也表明培训不能以创收为目的。如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教师厅[2013]2号文件指出“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等。当然,实施培训项目时并非不考虑经济效益。事实上,只要做到科学预算、规范运作,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贴本”的,有时还有盈余。例如南京晓庄学院倡导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服务社会,扩大学校声誉,在经济指标方面未有任何预设。学校按此要求努力践行的效果是,学校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也有了一定的经费节余。
2.学员利益优先
培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涉及利益的问题。学员的利益、培训机构的利益、委托方的利益、培训管理者的利益等,其中学员的利益是首要的。培训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员的正当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使多方利益发生冲突,也应优先考虑学员的正当利益。例如为学员的往返安排接送站,承训单位虽增加了投入,却给学员提供了方便。
(三)拥高尚笃实情怀
教师培训应该是用灵魂去触动灵魂,以感情去培育感情,以情怀去感染情怀。培训管理者的情怀应该是高尚的、实在的。
1.爱学员
就像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一样,培训管理者要热爱参训教师。要从内心接纳参训教师,欣赏他们,尊重他们,服务他们。这是培训管理者的职业情怀,也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培训管理者要能亲近学员,了解学员,和学员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意见,以更好实施项目。如有的培训管理者努力在短时间内认识每个学员,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这既增强了学员与培训管理者、与培训机构间的感情,也大大方便了工作。
2.爱团队
培训管理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团队。要树立“团队需要我,我依靠团队”的意识。在项目实施中,团队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培训管理者要和同事相互支持,协调一致,以多做工作为乐,维护团队的形象,为团队增光彩。
3.爱学习
培训管理者应该是教育实践者、教育管理者与教育研究者。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工作很繁杂,培训管理者在项目实施期间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再忙也应该坚持学习和研究。既要学习成人教育理论,如了解中小学教师学习的规律,研究教师培训的理论和方法等,也要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学习与当前培训项目有关的知识。如在培训项目准备阶段,浏览与培训主题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增加对培训内容的了解。
4.守诚信
“守诚信”既属于道德范畴,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高尚情怀,它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更有特别的意义。培训管理者的守诚信既是践行对委托单位、对学员的承诺,也是遵守培训办班规范的表现;既能体现对学员的尊重,也能展现培训管理者的人格影响力,更能塑造承训单位的品牌形象。它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需要,也是培训育人的需要。例如,严格按照项目的执行方案实施培训,保证培训内容不缩水,就是守诚信的表现。又如,按规则办事,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对考核不合格的学员则不发或缓发结业证书等。
(四)持认真执着精神
1.一丝不苟的精神
凡事只要认真就能有成效。对于培训项目来说,好的培训方案必须靠一丝不苟的精神去实施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完美操作才能换来学员的满意和培训项目的圆满成功。如南东晓庄学院在组织实施每个项目时,总是要求大家“认真负责,细致周道”,其结果是学员满意,委托单位放心。
2.执着追求的精神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不论是化解矛盾,克服困难,还是改进管理,让学员满意,都需要执着追求的精神。做好一次培训不难,做好所有培训项目则不易。培训管理者对培训质量的追求应当是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执着坚持是保持培训品质的不竭动力。
(五)循正确工作理念
一个优秀的培训管理者,应当有自己的正确培训理念,在正确理念主导下做好培训工作。
1.学员是主体的理念
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培训管理者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员的学习来开展的。在此理念下,培训管理就是为学员这个主体的活动创造各种条件,提供所需服务。服务的内容有:课程准备、教学组织、生活照顾、训后跟踪等。所以,培训界常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培训就是服务。
2.“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为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管理者常常关注培训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其实这方面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指导理念问题。“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被无数教育实践证明的正确理念。以“教学做合一”作为培训指导理念,培训管理者可以设计和创造出多种体现“理论+实践+思考+交流”特点的有效培训模式与方法。
(六)善运用教育智慧
教师培训工作属于成人教育,它与中小学教育密切相关却又独具成人特点。培训管理者应善于运用教育智慧和方法来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1.善于观察
培训管理者要组织好培训,首先要了解学员,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学员对培训安排的反应。为此,必须善于观察,眼睛盯住学情,通过各种细节把握学员动态。
2.善于分析
对于从学员中观察到的情况,要能作出正确分析,从表象中发现本质,梳理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及相互关系,为选择对策提供依据。例如通过测评得知学员对某专家的讲课反映不好。可能的原因是:专家水平不够;专家不了解学员;专家的专题不适合学员等。培训管理者要能判明具体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将专家列入“黑名单”。
3.善于协调
一个项目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有时还会遇到工作冲突。培训管理者要善于协调,整合多种资源和力量,妥善化解矛盾。在实施培训时,还应对项目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事先作好应对不利情形的预案。
4.善于把握
在处理工作中问题时,培训管理者还应善于把握分寸与火候,恰当地处置。如在碰到问题解决诉求时,要能把握维护相关利益的尺度。例如有学员经考核不合格未能领到结业证书,找班主任索要,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平常说“以学员满意为满意”,也要坚持原则,妥善解释,不随意发放。
(七)谋开拓创新发展
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前进。但应该认识到,培训工作有其自身要求和规律,不能为有创新而去盲目创新。培训的创新不在于某一个具体做法,而在于适情的若干做法的组合,是我们自已坚守的正确做法的总和。在责任感、价值观和正确理念的支配下,在职业精神与智慧的支持下,只要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创新就有厚实的基础。例如,下面几方面都可以作为培训管理者谋划创新的抓手。
1.共同创造有感染力、凝聚力的培训文化
培训文化是所有培训管理者及培训者普遍认可、共同自觉遵循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法。培训文化的内容包括很多,如本文前面所论及的培训管理者的精神、情怀、价值观,理念、态度和方法等。另外如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管理中的习惯做法等也都属于文化。优良的培训文化具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团队成员自觉认真做好培训工作的隐形推手。在优良的培训文化浸润下,培训团队成员的心情是愉悦的,协作是默契的,培训项目的质量往往是如人意的。优良的培训文化要靠团队全体培训管理者们共同创造。
2.提高工作执行力
培训管理者的执行力非常重要。任何培训设计都需要培训管理者有效执行才能实现效果。高效的执行力体现为培训管理者在执行项目时,在工作计划的前瞻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同事合作的协调性、完成任务的时效性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培训管理者应着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执行力,把各项工作都及时地做到位。例如对学员的训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必须在培训项目开始前提交,并送达每一位授课专家,供他们备课时参考。
3.处理好项目实施的重点与难点
一个培训项目有多个工作环节。培训管理者要特别关注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能抓好重点、化解难点。如制定培训项目的执行课表是一项重点工作,犹如描画整个项目的工程蓝图,培训管理者要按照培训方案定好课程、选好授课专家并提前约请到位。又如实践性教学环节及生活服务等皆是重要并且有难度的工作,要充分关注并妥善安排。
4.发挥好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美国学者唐.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评估模型认为,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应该包括4个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从内容看,这4个层面的评估大多在培训结束后操作。现实中,一般情况下,对教师培训项目的评估也多是在训后对学员进行测评。事实上,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评价对于本次培训的改善直接益处是不大的。培训管理者应认识到过程评价对改善培训的作用,运用过程评价来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例如,在项目实施初期、中期进行现场评估。方法可以是学员测评、座谈、访谈等,还要加强对课堂与课间的巡视,及时了解学员感受和反映,动态把握培训效果。对于过程性评价结果,要能作出正确判断,为及时调整改进找准切入口。
5.善于拓展培训资源
一是师资资源。培训管理者应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应该做到每一个讲座专题,都有数名专家备选;并且,授课专家的身份是多元的,有高校专家,有中小学一线名师,有教学研究人员等。
二是基地资源。在教师培训越来越强调增强实践性的新形势下,到中小学参观考察、交流研讨、驻校研修(影子培训)等教学形式越来越多见。培训机构需要大批有特色的中小学作为实践基地。培训管理者手中要能掌握数量足够、特色丰富、关系融洽的一批学校。
三是信息资源。培训管理者要拥有一定信息资源。平时应关注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关注当前中小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及其研究成果,留心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还应注意搜集与将要实施的培训项目有关的资料,一方面作为自己学习用,另一方面提供给培训班学员作为学习参考资料。
二、培训管理者良好专业素养的养成方法
培训管理者良好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其培训管理经验的积累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在于培训管理者有意识地自我养成,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等方面尤其是这样。所以,培训管理者应努力加强自我修炼。
(一)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境界
1.勤于阅读
读书使人进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充实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境界,紧跟时代步伐。培训管理者要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多思考,多提炼,积淀专业底蕴,丰富思想内涵。
2.外出参加培训
应当积极参加相关高校或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者培训,参加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专题论坛、经验交流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接触到前沿的教师培训研究成果,了解到当前培训领域的热点问题,结识教师培训界的名人专家。亦可到省级、国家级教师培训机构或其他优秀培训机构去跟岗学习,进行较为深入的实践研修。
3.开展调研
可以定期开展主题调研,到中小学一线了解学校教师、校长当前关注的问题,了解中小学教育和管理过程,了解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到中小学挂职锻炼。
(二)积极实践,在培训管理的过程中打磨锻炼
1.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智慧与才干的增长主要来自培训工作的实践磨炼。要积极投身培训工作实践,在承担培训项目的过程中锻炼教育智慧,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才干。经验不足的新手要向专业素养好的同行学习,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重视实践反思
要养成在实践中自觉反思的习惯,主动地对培训组织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成功或失败的事例进行反思,及时总结提炼,梳理归纳,把实践层面的感受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认识。可以采用写培训工作日记的方式,每天写一点,日久必有进步。
(三)重视交流,促进进步
1.重视与同行交流
教师培训形势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培训理念正在发生改变,培训模式与方法得到不断创新,每一个培训机构都会形成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多与兄弟培训机构交流,学习同行经验,了解同行的理念,了解外界的培训动态,促进自身变革。可采用与兄弟单位互访或合作开发项目等形式,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借鉴。在本单位内也应加强同事之间的工作交流。
2.重视与参训教师交流
参训教师是我们的学习对象,他们有中小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有各自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对培训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他们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田园风光”,带来参训教师的真实呼声。多与他们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对一线教育教学情况的了解,增加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的了解,帮助我们增强工作底气,有利于我们把培训工作做得更接地气。
3.重视与授课专家交流
授课专家能帮助我们增加专业知识,也能从提升培训教学效果出发给我们提出培训改进建议。与专家交流,还可以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与学术风范,有利于丰富我们的专业素养内涵和改进培训管理。
(四)追求优秀文化,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1.重视思想建设,追求优秀文化
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形势和方向,正确认识培训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要能概括本单位的工作理念和特色,能用明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培训理念和指导思想,认同正确的培训价值观。要积极参与营造本单位的优秀培训文化。
2.加强同伴互助,实现共同提高
倡导同事之间合作共进,定期围绕培训工作展开内部研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形式,和团队成员一道切磋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探寻解决难题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提炼规律和原理,提升管理水平。
3.开展培训科研,促进认识升华
科研能够促进我们把培训理论和培训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引领培训管理者的专业发展。每一个人,不管其原有基础怎样,只要能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沉下心去研究培训管理,就一定能获得更快的提升和更好的发展。可以结合工作实际选定研究专题,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研究,在实践中取得素材和数据,印证假说与推断,探索培训创新思路与改革办法。研究的过程是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帮助自己成为某些方面“专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