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食药监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2: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食药监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食药监管论文

篇(1)

一、当前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人员结构不合理;各馆普遍缺乏既懂图书馆专业,又精通计算机,还对专业知识有较为全面认识的复合型人才;老馆员对现代化技术掌握较慢,新馆员对外语、专业知识等学习还不够。另外,还有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不够重视,把图书馆看成是安置老弱病残的场所,或者把其他科室的富余人员安置到图书馆。这部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培训,还急待加强图书馆专业和其他业务技能的培训。因而,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是势在必行。

二、加强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1.只有不断地优化图书馆员的素质,才能造就一批批多学科、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馆员的素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加大对馆员的培训,促进馆员自觉地、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培训和自学,把学习训练作为提升员工素质的第一要务,要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形成人人讲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钻学习的风气,让每一个馆员都自觉地懂得求知的重要性,并寻求求知的机会,努力将本馆转变成适应时展需要的“学习型组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图书馆的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与此同时,也才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出主力军的作用。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衔接,更是对人才更深层的培养教育,其主要任务应是让馆员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及获得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继续教育能完善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继续教育非一己之力能完成,需要个人和图书馆的共同努力及多方合作。

2.当今世界科技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新不断加速,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以及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给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服务理念等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事业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使信息服务能够掌握时代脉动,符合读者求新的需求,图书馆员应加强对自身的学习完善,必须具备精深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必要的网络及信息技术知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外语知识等等。而继续教育是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继续专业教育的目的在更新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充实利用新科技与新技术的能力,弥补专业理论与实务推动上的落差。馆员的继续教育有其必要性,且刻不容缓,图书馆人应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意识。

三、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应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提倡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应热情鼓励与坚持结合工作需要的各种专业培训班学习,特别是当前高校实行宽口径教育,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有所削弱,因此,专业培训尤显重要。同时,原是学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由于缺少服务对象的学科背景,所以,鼓励职工学习有关的学科知识同样重要。

1.加强图书管理全能教育

图书馆分工过细,人员工作项目单一的局面已不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因而要求每个专业人员从采编、流通、阅览、咨询等单一的分工向全能型转化,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和潜能,达到减员增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专业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还应具备信息获取与传递技术;信息存贮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3.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进行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通过与各高校的交流,了解和及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图书馆有计划地订阅有关文献供馆员学习以达到在岗位中学,在服务中提高,在反复实践中飞跃,力争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建立业务考核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定期安排业务学习、计算机网络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存档,作为评职、聘任的主要条件,给馆员一定的压力,让馆员有紧迫感,督促自觉地学习。

5.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提高政治思想素养应放在继续教育的首位。要从思想、信念、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诸方面加以提高。图书馆员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做读者之所需,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篇(2)

2结果

2.1人员岗位配置情况

目前,该省108个县级食药局“三定方案”已通过当地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定核准。其中,县级食药局及所属稽查分局已基本改革到位。此次该省1269个乡镇群共成立乡镇食药所1140个。县级食药局及稽查分局划转人员主要为原县级食药局人员、工商局人员、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人员、商务局人员、卫生监督局人员。各乡镇食药所划转人员主要为原乡镇卫生院人员、乡镇中小学教师及少量乡镇政府人员。

2.2性别分布情况

全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应划转人员7769人,实际到位6660人,到位率为85.7%。其中,男性工作人员4679人,女性工作人员1981人,男女比例为1∶0.42。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总体多于女性,而且随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的发展,男性比例数量还将呈上升趋势。

2.3年龄分布情况

县级食药局主要以40~50岁人员为主,稽查分局以40岁人员为主,乡镇食药所以30岁以下人员为主。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县级食药局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稽查局人员年龄适中,乡镇食药所工作人员则比较年轻。全系统人员平均年龄为41.8岁,年龄层次总体合理。

2.4学历分布情况

县级食药局人员中,研究生占7%、本科占35%、大专占32%、中专(高中)及以下占26%。稽查分局人员中,本科占23%、大专占14%、中专(高中)及以下占63%。乡镇食药所人员中,本科占12%、大专占33%、中专(高中)及以下占55%。数据分析表明,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拥有高学历者较少,学历层次大部分集中在中等水平,符合我国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越往基层,人员学历越低”的趋势。

2.5专业构成情况

该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中,药学专业(含中、西药)占29.67%、医学相关专业占11.13%、食品专业占1.24%、法律专业占12.88%、化学专业占1.95%、经济专业占11.91%、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占1.11%、其他专业占30.12%。数据分析显示,划转人员专业分布多元化,但食品药品相关专业如药学、医学、食品、法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6专业技术职称类别等级情况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含医药工程师、主管中西药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主管技师、中级经济师、中小学中级教师)占26%,初级职称(含医师、护师、中西药师、护士、医学检验技士、助理经济师、中小学初级教师)占19%。通过数据分析看出,该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较多,且中级职称者所占比例较高,这部分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区卫生监督局、卫生院、乡镇中小学教师和少数原县级食药局划转人员。

2.7人员所属编制情况

此轮机构改革,该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编制身份多样,按《湖北省编办关于加快推进县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鄂编办函〔2014〕60号)文件“保留划转人员的职级待遇,逐步消化”的精神,新组建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编制类别分别有行政公务员编制、参公管理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机关工勤编制和事业工勤编制。

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体制改革已基本到位,形成了中央到地方“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但由于在此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中,国家精神是不新增加人员编制,所需人员由各职能部门统筹调剂解决,因此各县、市、区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篇(3)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架构中综合评价表是衡量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指标综合评价表,其采用平衡记分卡方法,从4个维度进行分析,组织由财务、采购、仪器使用以及审计部门,专家、供应商及采购主管等人员参加的定期采购绩效评估活动,选择并评估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中KPI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中的实操情况,详实记录并写出总体评价与改进建议[10]。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指标综合评价表中涵盖下列诸方面内容:采购计划完成率、成套采购完成率、采购质量合格率、采购价格差异率、采购数量相符率、采购数量入库率、降低采购成本率、预算费用控制率、故障停概率、维修返修率、及时供应率、采购方式合规率、采购合同与招投标文件符合率、实际供货与合同内容不符率、实际付款金额与合同签订符合性、新供应商开发数、用户抱怨投诉率、性能验证不合格率、“4Q”认证不正常率、单一来源采购成本合理性、固定资产与采购帐目符合率、信息化管理效果、档案内容详实率、组织结构合理性、售后服务到位率、人员培训完成率、合同与资金使用审计、采购客户满意率以及廉政建设满意率等评估或考核指标[11]。

2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督查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构件中运行检查表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监督检查表。依据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中5.5.1~5.6.3条款和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范(WHOGPCL)中12.1~13.2条款的设备和量值溯源有关技术要求,应建立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形成长效检查制度。该方案经过在部分药检机构近3年的推广使用实践证明,方案设计先进、科学、实用及有效,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场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了管理程序,弥补管理中的疏漏,为通过国际认证和CNAS认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经过定期的检查,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监督检查表中所列检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内务,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摆放的合理性;②标识,仪器设备是否有资产标识、状态标识,标识内容是否填写完整和规范、粘贴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状态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等;③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目录登记是否规范,卷内目录与盒内资料是否相符,仪器设备购置资料是否齐全,仪器设备安装验收资料是否齐全,仪器设备使用运行资料是否齐全,档案资料是否按规定时间归档,有档案借阅记录、使用记录、维修记录、专业保养记录、日常保养记录、性能验证资料及计量结果确认等资料;④计量,是否按年度计量计划按时实施仪器设备外检和自检,是否有仪器自检规程和有统一格式的自检记录,自检工作使用的计量标准器是否溯源,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是否按年度计划实施,是否填写全院统一格式的核查记录,是否有期间核查SOP,期间核查所用标准物质是否为有证标准物质,无证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否溯源,使用的标准物质是否在效期内,使用的标准器是否经过法定资质机构检定和(或)校准,是否在有效期内;⑤记录,是否按要求摆放两本一夹,使用记录是否按要求填写,是否有维修维护记录、计量记录等。检查监督的宗旨是检查中发现问题,如发现经计量后的仪器软件未依据校准结果及时修正,温、湿度超限对检测结果影响大的放置仪器房间无温、湿度监测记录,使用过期版本期间核查记录,使用年限长,使用频繁且出具重要的检测报告的仪器期间核查间隔时间过长,带来不准确检测数据的高风险等问题,现场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了管理中的疏漏,完善了程序,提高了管理水平[12]。

3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架构中供应商评估表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KPI单项指标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工作量化表。依据国际、国内相关要求,选择符合合适的价格(RP)、合适的质量(RQ)、合适的数量(RQ)、合适的地点(RP)及合适的时间(RT)“5R”的供应商使用。有效测量供应商绩效至少包括:供应商的能力和绩效测量、明确的标准或指标(如测量供应商质量是否达到ISO9000、ISO14000等标准要求)、建立较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长时间的考核和量化指标来展示其未来发展优势以及考核的结果与过去的绩效进行比对等内容。同时,制定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工作方案也应依据供应商绩效测量的7CS标准,即资格、能力、承诺、控制、现金、成本及一致性等。依据相关评估要求与标准,针对工作实际制订供应商量化评估表[13]。供应商评估表(初审)中包括评审的内容、标准,应得分、得分等项目。评审内容涉及下述内容。(1)企业综合实力。包括注册资金、开户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同类设备或服务相关业绩、投诉、诉讼及法律纠纷情况等。(2)经营管理方面。包括公司经营管理理念、发展规划及改进计划、用户定单管理及信息安全性、技术服务保证体系及管理措施等。(3)品质管理方面。具备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管理明确、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保障体系、严格把关供应产品质量,应有品质验证实施方式及系统,做到品质控制及追溯,竭力确保用户零投诉等。(4)技术服务能力及管理。包括应建立销售管理系统、仓储管理及安全管理,建立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等。(5)业绩管理。包括制度状况、组织程序和经营状况,创新及用户满意度等。供应商跟踪评价表(复审)中涉及供货和安装周期、设备或服务运营状况、备件充足率及响应、提供的服务质量、投诉和诉讼情况等内容。依据仪器设备硬件保障质量和水平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中的重要性,针对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和管理现状,建议应加强新供应商的筛选,包括与国际厂商、一级供应商直接交流合作,减少中间环节,必将获得更好质量的产品和节约大量的资金。

4采购合同签订与实施情况评估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架构中合同评审表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KPI单项指标采购合同管理评估指标表。为了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采购主管或合同审核人应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合同缔约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认真审查招标采购合同。合同评审表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考核指标和评估内容包括下述内容。(1)招标阶段。①供应商、生产厂商或招标公司是否有在仪器设备招标采购中为了追求利润,采取制造主体合法、真实的假相,在投标时虚假应标的行为;②供应商、生产厂商或招标公司招标的仪器设备是否有满足不了客户技术指标要求,有圈标串标行为;③供应商、生产厂商或招标公司是否有擅自删除和更改某些性能指标、降低技术参数以次充好;④减少仪器配置和附件数量;⑤减少质量保证时间或降低售后服务质量等行为。(2)签订阶段。①专业人员审核技术规格偏离表,是否出现与招标文件要求不符合的条款、性能指标、技术参数、配件备件和售后服务等是否与投标文件一致;②合同是否按程序签订等。(3)执行阶段。①验收中生产厂商或供应商是否按合同条款仪器品名、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备件和配件等条款提供全新的仪器设备或配件;②生产厂商或供应商是否按合同时间和地点条款要求送达;③安装过程是否按合同条款和安装技术程序操作;④生产厂商是否按合同条款进行运行测试,运行结果是否达标;⑤生产厂商是否按合同条款要求测试项目完成性能验证;⑥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4)售后服务。①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是否按合同签订时间按时培训;②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是否按合同签订地点包括境外和人员数量进行培训;③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把产品或服务销售给消费者之后,按合同条款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在质量保证期内的免费维护和保养等;④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是否按合同要求对仪器进行包装和运输等。(5)维护维修。①在质量保证期后签订的维护维修合同的执行率;②审核维护维修项目;③记录统计仪器的返修率等。(6)付款阶段。①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是否按合同条款金额准时交付履约保证金;②使用单位财务是否按合同金额准时付款及返履约保证金;③使用单位财务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合等。考评人员写出总体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5仪器设备验证效果评价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架构中“4Q”结果表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KPI单项指标“4Q”效果考核表。根据国际通行规定,要对仪器设备进行“4Q”认证。“4Q”结果表中主要指标和考核内容包括下述内容。(1)采购前期。在采购目标产品时尤其单一来源采购,应对图纸设计、仪器设备功能进行核实、确认以满足客户的技术需求。(2)合同阶段。①核查“4Q”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是否在合同中体现;②验收和安装阶段,安装场地、温湿度要求、排风、排水及电源等是否符合试验要求,安装过程是否按合同条款和安装技术程序操作;③生产厂商是否按合同条款或确认的操作规范进行运行测试,运行记录结果是否达标并满足相关药典的实验要求;④生产厂商是否按合同条款要求测试项目完成性能验证,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3)运行阶段。①运行全过程是否满足图纸设计标准和要求,出现状况进行维修后应满足要求;②移机再次安装时应完全按照首次安装程序和要求进行;③设备运行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SOP进行;④须周期进行性能测试。仪器设备移机再次安装或主要部件维修后至少要完成主要项目的测试,性能测试结果应满足相关要求等,考评人员写出总体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14]。

6仪器设备采购绩效管理体系结果评价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评估体系的构件,不仅能够优化核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创新,使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及管理实践达到新的高度,全面提升仪器设备采购水平,推动采购管理工作尽早达到国际化水准。构建仪器设备采购绩效评估方式和先进的评估方法,要将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结合起来,把日常监测和定期评估结合起来;将采购前、采购中及采购后评估结合起来;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有关专家的评估结合起来;将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结合起来;评估指标及评估主体明确,评估方法科学实用,评估人员全面有代表性,评估程序严谨公正,评估结果有效。同时,仪器设备采购绩效评估体系经过实践对其完整性、可行性及创造的效益进行评估,针对仪器设备采购绩效评估体系,包括绩效指标体系、绩效评估过程、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以及制定战略参考价值等进行全过程、全视角审视。

篇(4)

永州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山丘区,境内群山连绵,丘陵起伏;全市辖9县2区,188个乡镇5356个行政村,总人口57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121428,85万人,非农业人1:3141,71万人;全市耕地面积26,90万hm(403,49万亩),其中:水田22,59万hm(338,84万亩),旱地431万hm(64,65万亩)。境内旱洪灾害自古频繁,一直有先洪后旱,旱洪交加的特征;洪灾常以暴雨、山洪形式出现,多沿溪河两岸发生,时间较短;旱灾往往范围广,时间长,有“洪水一条线,旱灾一大片”的俗语之说,干旱少水成为制约全市农业综合能力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1山塘的基本现状

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建设各类水利设施20多万处,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1328座,山塘18,8万余口(其中容量5万m3以上的骨干山塘6,5万多口);全市山塘总数占已建设各类水利设施的90%以上,蓄水总量约为45亿m。为全市大中小型水库蓄水总量的2,5倍,占境内年均产水量194亿m3的23%。这些山塘分布在各个乡村,绝大多数属村组集体所有。点多面广是当地保水抗旱的“主力军”,为全市农村农田灌溉和农业增产丰收,发挥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绝大多山塘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由于种种原因,全市山塘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化失修,淤积严重,功能退化等问题。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山塘蓄水能力不到原蓄水量的60%,实际灌溉面积不到设计标准的60%,并且存在不少病险安全隐患,抗旱保水作用和效益日渐减弱。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永州市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基本处于停顿,山塘淤泥越来越厚、渗漏抛荒日益严重、灌溉能力日趋萎缩等等。目前,在山塘建设管理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总量不够,分布不均。在全市大小山塘中,微型山平塘多,骨干山塘少,从满足全市农田灌溉和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看,山塘总量仍然不够,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全市山塘分布不均,北面多、南面少,其中仅祁阳县大小山塘就有7万多口,占全市山塘总数的37%。由于山塘总量不够,加之分布不均,因此永州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旱灾害的难题,目前全市还有35个乡镇188个村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122万多农村人121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少村庄连消防用水都无法保障。

(2)质量不高,病险严重。由于全市大多山塘兴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过30—40年的运行,大部分山塘因维修经费无法落实、管理不善和老化失修等原因,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诸如坝体或塘埂变得单薄、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现象,有的甚至成为空塘。经调查和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有13万余口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只有通过限制蓄水或腾空库容来确保度汛安全。

(3)管理不善,功能衰退。山塘属于小型或微型水利工程,其管理比不上上型号的水库,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管理农村山塘水利基础设施;有的大队或生产队即使派人兼管山塘,也是采取“记工分”的形式,给予山塘管理人员十分微薄的报酬,因此管理人员无积极性,加之其管理模式陈旧,山塘维修、建设与管理得不到有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由于管理模式未创新,投入跟不上,农村小型或微型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无人管理,很多地方小型或微型水利建设管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部分山塘出现病险情,灌溉渠道渗漏严重,渠道淤积逐年加深,灌溉面积不断减少,灌溉功能和效益急速衰减。

(4)投入不足,后劲不强。2005年前,由于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主要是投向大江大河和上型号的重点水利工程,总体上说,农村山塘的建设管理基本得不到国家公共财政的“惠顾”,而主要是靠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自力更生;从计划经济年代的集体投工投劳,历经“水利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虽然对山塘的建设与管理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还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农业用水和生产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近两年,中央惠农政策出台后,“两工”被取消,实施“一事一议”政策后,以前的投入机制已过时,而新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农民既不愿出钱,也不积极投工,一些有利于加快农村水利发展的政策仍停留在口头和纸张上,加上村集体资金匮乏,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山塘的维修、建设和管理“乏力”,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主要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山塘建设管理是农村工作和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备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情系广大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应列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树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观念,充分认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为此,各级领导特别是水利部门要一级抓一级,真正做到思想、领导、任务、责任和奖罚“五落实”。

篇(5)

1.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中不易保证产品质量。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全部施工过程中,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施工环境等都会对每个分项工程的质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处于施工现场工序繁多,产品量大面广的情况下,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不仅耗时耗力,且难以全面把握产品质量。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又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质量,导致出现一些特殊问题。而总体的建筑质量又是施工企业形象的展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因此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也是目前工程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 施工队伍的素质较低。一个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在建筑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先进的机器,上等的材料,而是人的工作。只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一项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降低建设成本,而招收一些素质较低的员工,这不仅导致施工的技术层面容易出问题,还将从总体上降低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 材料管理不易于全面控制。材料是工程建设最基础的一部分。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在一个建筑项目施工中,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遇到许多高新材料以及材料的采购、供应、分类堆放、发放等问题,因而较难实现对物料的全面控制和管理。这也是当前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

2.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要点

1) 推动优秀项目管理层的建立。企业要建立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层,首先应有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因此企业在选取项目经理时,不仅要注重其自身的业务素质,还要注重其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并对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力、利益、承担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遏制不良现象。其次,企业要注重抓好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有效编制,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这样才能有一个素质过硬的优秀管理层,才能为企业的施工管理提供保障。

2) 加强基础工作的管理。很多施工企业忽视了对基础工作的重视,如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很好地正视; 对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等,导致项目管理失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基础工作的管理。首先企业要在认识上加强对项目评估、合同签订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自觉的做好评估和测算工作; 其次要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小组,进行专业评估; 最后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从而更好地实现施工效果。

3) 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企业的施工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施工企业要从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出发,协调好各项目之间存在的现实和潜在劳动力间的调配问题。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经理部要统筹安排劳动力的需求问题,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4) 提高施工管理的科学性。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现代施工管理中的科学性极大增强,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便是一个运用先进科技提高施工管理科学性的例子。其围绕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各个参与方进行了招标、投标、评标阶段的分析,具有专业、易用、高效的特点。为施工企业搭建了一个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让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更好地规范基础管理,统一企业标准,最终提升各级管理效率; 全面有效落实公司的战略意图及管控思想,支持各级领导进行相应的战略或业务决策,进一步积累和应用各种企业管理过程资产,从而使企业的核心业务合理有序的推进。

3.建筑管理中施工管理的应用

1)推动材料的有效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往往较多,种类繁杂,并经常面对材料的更新问题。故对材料的采购供应、分类堆放及合理发放等方面应尤为重视。材料选择过程中,要实行招标采购制度,选择信誉好,质量与货源有保证的供货商,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等进行合理安排,使其一次到位,从而避免因材料订购不符而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

2)加强技术的重视力度。一项工程项目的展开,离不开技术的规范应用。施工企业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上的分析,以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企业重视技术的应用,从施工图纸的绘制到施工方案的制定,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提高企业内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以掌握先进技术。只有技术的不断提高,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 实现人员的合理应用。一项工程中,人是起决定因素的一环。所以企业应注重人才的作用,要优化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知识结构,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他们对工程的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企业必须做到对人才的尊重,对员工工作中的表现要赏罚分明,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培养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应用人才。

4)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是施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施工过程中进度的把握要注重施工速度与质量之间的问题,合理解决其中的矛盾。不能因为提高经济效益而一味追求进度的加快,这样很可能导致工程质量的不过关; 也不能片面注重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而造成工程不能如期竣工的后果。在施工过程中要有相应的管理条例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的审核控制,协调好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三者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

5) 确保资料的安全管理。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真实记录要十分重视并妥善保管。大部分工序施工后具有隐蔽性,工程的质量、安全、结构、材料等都只能通过资料反映,而中间支付、竣工结算和工程索赔等也需要资料作为依据,因此企业要对施工资料进行认真搜集并妥善管理,存档以备后用。

结语

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核心要素,对建筑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目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全面分析并合理解决,抓住施工管理中的要点,切实将其应用到工程的实际建设中。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以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 引言

在公路架桥机中,双轨三角刚架结构则为主梁,架桥机能架设最大跨度的2倍则是其长度,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下导梁作为运梁通道。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和安全装置,以及相关的中支后支腿、前支腿、运梁车、梁上小车和主梁构成了公路架桥机的结构。在架梁机中,在承载梁上有固定好的前支腿,承载作用依靠前、后支腿,支腿展翼,在架桥机过跨就位以后则是依靠前支腿的支撑作用,另外,还能具有相应的横向移动的机构;中支撑能够实现架桥机过跨,架桥机过跨时的支撑主要是依靠后支腿的作用;在架梁机腹腔中,运梁车运送梁时,则应该进行,中支腿收翼,后支腿卸载则是在前、中腿承载以后,梁提离运梁车利用起重车进行,下导梁利用纵移而进行待架梁体空间的让出,在墩项上,利用架梁机而进行直接安装[1,2]。

2 架桥机安装监督检验要点分析与思考

2.1 外观及作业环境分析

在检验项目方面,应该对于架桥机的安全通道、安全色、标识、安全距离、铭牌参数、施工环境进行一定规定。其中,利用宏观检查的方式进行外观及作业环境,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查验作业环境和架桥机外观的施工安全等问题,在一些特殊的作业环境中,比如风速、温度、腐蚀性气体、易爆、易燃都能影响检测结果。

2.2 软件资料检查分析

要想正确进行安装、维修、改造和使用架桥机,就应该重视相关软件资料的指南作用,相关的安装人员资质证书、安装单位资质、使用说明书、委托安装合同、产品合格证、生产单位生产资质等都应该在报检安装前进行提供,还应该注意相关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以及经过监理工程师签字的线路质量证明等。

2.3 液压系统分析

在进行液压系统的项目检验过程中,需要考虑相关的接头、阀组、管路漏油情况,平衡阀和液压锁的设置,系统压力表设置,以及系统安全溢流阀压力调定问题等。其中涉及到的“液压系统”是安全技术检验中重要问题,其中检验的内容包括:一是,保证完好的压力表;二是,执行机构和平衡阀、液压锁之间需要是刚性连接,这样能够防止软管磨损、老化而造成的爆裂失效问题,使得执行机构动作的可靠性能够保证;三是,渗漏液压油不应在液压元件及其连接处出现;四是,按照一定技术要求,安全阀的调定压力应该满足规定性能。

2.4 金属结构分析探讨

在金属结构检验项目中,相关的规定则包括司机室、小车轨道、架桥机金属结构的焊缝、连接等结构件方面。在上述方面的安全技术检查,主要体现在检查主要受力构件方面,相关的内容有:一是,吊具、支腿和主梁则是受力构件范围,可以根据相关的不同架桥机的结构特点而进行增添;二是,主要依靠宏观观察,必要时可借助工具和器具进行检查;三是,报废的要求则是腐蚀量超过原材料厚度的10%;四是,结构塑性变形如果是由于在运输过程或者安装过程中的磕碰形成,而并非是由于承载所致,可以采用修复继续使用的方式,如果因为应力集中产生的结构件的疲劳作用,使得突变情况发生在金属结构件内部应力中,导致局部失稳破坏,这样致使受力状态发生较大变化,严重的塑性变形发生在金属结构中,就应该直接报废;五是,应该检验主梁的整体直线度与对中性,这是因为其是分段拼接而;六是,应该检验金属结构的连接件。

2.5 电气方面分析

对于电气检验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方面有如下,过流保护以及便携式控制装置、电气设备及电器件完好、总电源开关、零位保护、失欠压保护、线路绝缘、总电源回路的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电气隔离装置、工作照明和电源信号、便携式控制装置的安全技术等。一是,在《桥式起重机》的相应规定下,进行检验控制回路、主回路、所有电气设备的相间绝缘电阻,还包括对地绝缘电阻值;二是,总电源开关应在地面设置,使得地面人员容易进行操作和靠近;三是,进行电器件以及电气设备的完整性以及固定情况的相关检查;四是,根据相关标准来进行电气隔离装置、起重机械技术条件、零位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检验;五是,应该设置失欠压保护,这是因为施工过程,考虑到架桥机在野外工地施工的特点,存在电压波动频繁以及压降较大的情况。

2.6 安全装置及防护问题探讨

在安全装置及防护方面,架桥机应该检验的内容包括缓冲器和端部止挡、风速仪及防风装置、通道口联锁保护、紧急断电开关、行程限位器、行车警报、高度限位器、防护罩等方面,应该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检验。

2.7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问题分析

在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方面,架桥机应该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文件、安全监控管理功能要求的硬件配备、管理权限的设定、故障自诊断、报警装置、文字表达形式、通信协议的开放性、显示信息的清晰度、系统信息采集源、监控参数验证、监控状态验证、系统综合误差试验验证、连续作业试验验证、信息采集和储存验证等方面,应该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检验。

3 结语

对于形式多种多样的架桥机来说,具有较为复杂的动作激励、结构型式和施工过程,结构中兼具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的特点,在进行架桥机的检验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关的起重机械检验项目设置以及机械伤害事故致因方面来考虑,针对具体的结构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最大程度上保证架桥机安全技术性能,从而使得公路、桥梁建设的安全性也得以充分保证。

篇(7)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馆的职能作用

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政府设立的群众性文化事业服务机构,文化馆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目标,为其提供免费的文化服务的公共性文化活动场所。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将文化馆的职能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馆在一定程度社会教育的承担方面以及对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公共文化活动往往反映了社会主流文化趋势,文化馆在对此类公用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化报》在2010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到2010年年底为止,全国城乡区域共有县级文化馆馆舍2841处,乡镇文化站38181所,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满足度以及群众文化艺术素养的普及与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馆的社会组织作用

作为一个极为庞大的社会性工程,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凝聚全社会力量,在此过程中,文化馆对于基层文化建设使命的承担具有无可代替性。应构建文化人才培养的社会性网络,将乡镇文化站点、文化馆、社区文化室以及本馆辖区内不同形式与种类的文化社团进行资源整合,融于一体,做到上下结合、顾点及面,辐射整个城乡区域,实现精英文化、主导文化、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生互助与有机融合,为群众文化的广泛性和常规性提供良好保障,在确立主导性群众文化的同时又展现了大众性的群众文化。

应以对各种不同文化文艺人才的发掘为基础,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广场文化、乡村集市文化以及庙会等等,此类文化活动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活跃,人民群众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构建城乡间实现充分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创造有利的前提,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各项宣传教育活动是文化馆所担负的职责。在文化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利用各种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帮助群众准确、形象、通俗地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通过文化馆工作的开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各行各业出现的先进模范与事迹以鲜明的舞台形式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鼓舞并启迪更多的人,使其振奋精神,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文化馆的服务作用

文化馆具有双重身份――社会文化服务者和党政文化使者。文化馆代表了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担负着重大责任。

篇(8)

1. 善于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优秀学生的成绩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100分是成绩优秀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来说,70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善待每个学生。

2. 善于运用爱的艺术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家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应必须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实践证明,无论哪个教师,如果不调查研究,就不能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就不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爱学生还必须要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赋予,其目的是教育好学生,不是溺爱,而是严爱。热爱学生,应该以平和、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无私的友爱。

“严师出高徒”的本意是指并不是越严越好,而是严中有度,严中有理,严中有情,不能严而出格,严而出度。动不动就进行体罚,这样很容易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效果。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因此,教育学生,教师必须付出真诚的爱。

3. 善于宽容与沟通

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谅解和宽容,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善恶观念尚不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认识,教师不能一棒否定,不能因为犯错误就把他视为坏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理解、宽容学生。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基础条件是平等,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重要特征。

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往往会有神奇的教学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愿意接近教师,向教师袒露自己的心里话。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热情,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

4. 善于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是通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它可以使学生把教学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由潜在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发学生的求知欲。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屡次失败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否定。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的最佳方法。学生的成长更需要教师的适当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安慰和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好,再来一次”亲切的激励,也许会让失败转化为成功。“很差”类似的责备,可能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次去做新尝试的勇气。由此可见,教师的责任是尽可能更多地运用表扬的手段,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5. 善于营造学习环境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见到教师有点“怕”,害怕自己说错、做错,受到批评或指责。如果由于“怕”,都不敢提问题,还谈什么培养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爱护,真诚面对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不拘泥于“唯一答案”。对课堂上认识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师要倍加爱护学生,更要给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赞扬、鼓励。有了这样的宽松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反之,教师对学生大胆发问、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判训斥,甚至讽刺挖苦。学生习惯于权威定论,这样难以形成民主探索的学习氛围,可能会扼杀学生创新的萌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在课堂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创造性也越强。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学习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活是创造愉快的学习场所。同时,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是减轻学生心灵负担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了解自我教育的意义、方法,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只有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时,教育才有更好的效果。

篇(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现代企业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人才、技术、资源等三大方面的管理。在此期间,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打造企业内部管理的的有效性以及提升外部的竞争力所起的功效也更加凸显起来。换言之,企业文化建设对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提升经营效益所起的作用,已经受到国内外管理者的一致认同。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

(一)共识性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共识性,是指必须要在价值取向以及意识形态上,实现文化层面上的共识性。在企业的管理中,企业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往往参差不齐,追求与信奉的文化理想比较多元化,观念更是不尽相同。企业在建设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必须要把企业文化中的“共识”一一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序列中来,使各方基于共识的认识,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

(二)独特性

毫无疑问,每一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这是企业在经营阶段潜移默化的一种形成,以此,也就解释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所具备的独特性。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就是企业的整体形象。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成员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差异化形象,而企业又是由个体构成,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企业文化建设所展示的已经不再是一种理念,而是可以直接体现企业领导层的意识,抑或说是企业团体和个人的意识。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征就在于其独特性。

(三)稳定性

企业文化建设如上述所提,是按照企业的历史发展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形成的,更是多是代表一种企业的信念而存在,因此,企业文化有着相当的稳定性。而稳定性则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员工也产生“稳定”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特定的某种经营环境下,企业的员工并不会出现轻易的发规模去留的问题。当然,任何事物并非是处于永恒的稳定状态,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架构上的转变,故而,企业对此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同理,在较好的维续企业文化的稳定属性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保证建设工作的变革性。

二、完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制度化建设

高效的企业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无法离开制度化的统一。企业制度的功能便在于组织、统一企业的内部的全部力量作为前提,而所谓制度,正是企业所有成员所必须遵守的并落实到行为规范的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化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发展的一系列行为之下,创设统一机制,而基于这种机制可以达到员工管理、自我约束以及推动企业所有员工能够更加自觉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协调了企业实现健康,这也进一步制约了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分子,确保企业内部的团结合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实力的发展壮大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在于企业管理层的员工是否具备专业、扎实的知识技能,企业员工相较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能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毋庸置疑,高素质人才愈多,企业的管理团队水平也就更强,企业发展势头也就越好。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组织的创设本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育这种人才,进而拓展学习团队,强化员工的综合素质,让企业的发展目标、即企业文化的共同性,获得全部员工的认可。企业管理层可以建设学习型的企业及其团队,教育与培训员工的新知识更新,养成创造力的思维,在内部更一档动员每一个员工养成主动学习、时刻学习的学习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个体积极性与创造性,还可以非常有效的提升所在组织的综合绩效。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需要使员工深知:“只要自己表现的好,就会有好的发展。”另外,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可构建激励机制,以加强员工的意志,提高对学习的热情,鼓励员工尽可能地通过一切条件衍伸自身价值。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可很好地帮助员工提高综合技能,拓展其思维空间,最终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做强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品牌的一大重要特性就在于其具有很好的识别功能。而这个功能通常都可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换言之,即在客户在购买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价值;企业品牌有着很强的专用权。品牌的建设能够很好地遏制不法组织对企业商品的产品侵权与不合理竞争;企业品牌具有口碑效益。人类社会中,一般民众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某样商品只要大家都认为它好,就会觉得它好。企业的品牌建设同样是这样,好的企业品牌能够极好地吸引客源,加强商品的知名度。能够肯定的是,提高企业品牌建设有利于产品质量的强化,也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这也是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重要的一项无形资本。而任何企业只要是要维护自身的品牌文化,就必定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不断创新,以加强产品、服务的水平保证市场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优质建设,是企业在长时间的生产、经营、发展中所汇聚起来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并详尽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管理及竞争力的重要性,旨在为国内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篇(10)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is analyzed, from which puts forward how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and effectively do control measures to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unnecessary loss.

Keywords: buil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TU198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竞争正是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企业的存亡。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施工准备阶段管理问题

(1)人员问题。在施工准备阶段,目前施工单位的人员并不固定,有很多员工都是现招聘进来的,没有时间对其进行培训,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特点、难度、需要注意的细节等等都不了解;给项目的管理者带来了多种不确定因素;至于监理单位,往往是监理工程师身兼数职,这些都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

(2)材料问题。由于很多单位的采购部负责人的任用只是因为“信任”,由于信任,他们选用的往往是“自己人”,这些人并不都了解施工设计的要求,他们只是片面地为企业节省资金。

(3)施工工艺、安全问题。由于施工一线工人大多都是农民工,他们自身有限的文化程度根本难以跟上施工工艺进化的步伐,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通常为了赶进度,而忽略工艺的细节问题,导致质量问题的频繁出现;一线工人普遍安全意识薄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为了进度和成本,对安全措施也能省则省,导致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1.2 现场施工阶段管理问题

(1)人员。就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来看,施工一线工人的农民工凭借着自身的吃苦耐劳,硬是用力气拼出一些工作经验,有限的文化程度,让他们难以涉及建筑工程更多的方面;而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者来说,大多数具有行业资格证或者技能证件,但是和自身的技能和学历并不相符。

(2)机械。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大多数,机械的运用很少,导致生产率低下。同时,技术欠缺使得很多新型机械推广不够,应用力度小。

2 改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1)人员的管理与协作。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主要是: 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员等,每一个项目的管理者都应该在工程没有开工之前就让人员配备齐全,并对不熟悉的人员核查身份、学历、技能、特长、人品等。各项目部应该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让他们充分地去了解工程项目,对于技术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

(2)技术、材料管理。对于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再者,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工程施工中,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问题。

(3)施工工艺、安全管理。现场一线的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对之进行全面、彻底的技术及安全交底,尤其是对施工领班及现场施工员的技术指导和安排,务必贯彻到每一个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上,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及施工工艺导致的质量问题。成立现场安全专项监督小组,按国家施工现场安全规范制定相应安全制度,在安全管理上予以独立执行权和处罚权,高效处理现场施工的安全问题。

2.2 控制好工程施工过程

(1)进度控制。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结构。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标。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2)质量目标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本,是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在管理时,可以根据质量的目标要求进行质量计划的编制,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也要按照图纸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控制和验收,对于工程质量的自检和互检等制度也要严格的遵守,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

(3)成本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成本控制。要做好投标环节的成本管理。在投标开始阶段要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建立投标报价预警机制。以本企业的历史数据和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 目类别、 投资主体、地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价最大降低幅度。建立投标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投标人的奖罚要与投标结果和中标项 目的利润水平相挂钩。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①做好施工图的预算审查工作。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工程类型、性质和结构复杂程度以及施工图预算文件质量等具体情况,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确定。

②做好招标标底的编审与合同价的监督工作。标底可由建设单位自己编制,也可以委托设计单位或者有法人资格的咨询机构编制。但必应由主管部门和招标管理机构核定。招标承包合同价应依据招标文件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得高于中标价。

③实行“项目法”管理。施工企业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组建工程项目管理部管理工程项目,实行项目包干责任制,将项目造价控制在投资额之内。

(4)安全控制。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首要大事,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一事一交底,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人身安全,只有做到有效地安全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质量和进度,所以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安全是整个施工现场的最必要的保障,质量是在人的生命有所保障的条件下,做出的精密、细致的工作,其中包括施工方案的精度、测量精度、以及施工精度(其中又包含材料、施工仪器等),当然还有检测精度,只有这几个精度有效的统一就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当然也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及质检部门是否到位、负责,以及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故此,现场具体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建章立制,完善体系;

②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③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记录,给予建档和公布并在 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等方面,依法进行处罚;

④建立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以及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3 结束语

篇(11)

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误区

1、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少统一性、长远性。尊重人和尊重人才的用人理念淡薄,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仍习惯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其特点是行政管理代替人力资源管理,人力没有取得资源地位,没有科学的测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标准,情大于法的现象仍很普遍,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人事相宜。

2、存在严重的冗员问题

“冗员”已成为严重影响石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严重制约石油建筑企业组织运作的最大障碍。

3、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

目前我国石油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1)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再造是一种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有些企业尽管也知道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在惧怕因人才流动使企业培训变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思想指导下而不愿给予足够重视。

(2)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内容,随意性大,故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企业无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因此或即使开展了培训开发工作,也往往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形式单一陈旧,难以使员工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3)缺乏充足的培训经费。认为对员工培训和开发是一种成本支出,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会激活其他资本,为企业创造效益。甚至有的企业还认为获得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是员工个人的事情,不仅不愿意投资员工的培训,甚至在员工自己出资进行培训时,也不愿意在时间上给予方便和支持。

4、不善于营造企业文化

石油建筑企业人事管理部门不注重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具有明确统一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蕴涵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核心价值形成的企业人格,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石油建筑企业人事部门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使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力功能、复合力功能、约束力功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

5、激励机制不够有效

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薪资报酬、激励机制单一,缺乏活力。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手段无力,严重地挫伤了人力薪资报酬、激励机制单一,缺乏活力。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手段无力,严重地挫伤了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热情。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已经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分配机制,但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绩效考核仍是服务于等级工资制的依据。平均主义尚未彻底清除#企业效益好,大家都多拿,企业效益差,大家都少拿,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不能将组织目标与职工个人目标紧密连结在一起,难以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

6、考核体系不够健全

表现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与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流程不当,绩效考核没有和员工的绩效相结合,在石油建筑企业中常将考核结果做多方面用途,通常一次考核事件的曝光频率越高,主管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困扰也愈多。主管基于这些顾虑,不愿真正实施考核。造成有的绩效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先进成了“轮流坐庄”,以至于最后形成主管不想考,员工不愿被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没兴趣组织考的局面。

7、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在石油建筑企业中,用人机制的“官本位”色彩较浓厚,在用人方面仍未摆脱论资排辈的观念。在人才使用上不灵活,过于谨慎,“重用人才”往往简单地体现为提高专业人员的行政级别,较少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一些优秀人才纷纷流向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石油建筑企业职工在年龄、知识、技术结构上普遍存在着老化和青黄不接的不均衡现状。

二、存在误区的原因剖析

我国石油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既有其成长的历史的原因,也有其现实的原因。主要是:

1、“出生”于计划经济的石油建筑企业,其组织设置和人员安排机制导致企业内冗员众多,是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计划经济时代的石油建筑企业是“老大”企业,各种人员都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找关系挤入这个“老大”。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多,劳动生产率也不断降低,人浮于事成为石油建筑企业的普遍现象。所以,“冗员”已成为制约石油建筑企业组织动作,影响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2、石油建筑企业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制度,依然绝大部分沿袭着计划经济的制度。职工收入与绩效的挂钩,仍然处在一种“低收入差异率”的干多干少一个样、技术好坏一个样的“准大锅饭”状态。这种激励手段无力,加上用人机制不活,是严重挫伤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的重要原因。

3、石油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在产品生产和经营理念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及其不断的变化,同时#受石油建筑企业结构性不断调整的影响等。“低收入差异率”,不可避免地使吸引人才乏力且人才流失严重,出多进少的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和遏制。

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

4、目前,石油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投资不足现象。效益尚好的企业,虽然有一定的财力物力,却不敢大规模在人力资源上投资建设;效益差的企业,却又无财力物力在人力资源上投资建设,使得石油建筑企业的职工在年龄、知识、技术结构上普遍存在着老化和青黄不接的不均衡人力资源现状,真正握有现代知识、技术的人员,懂得现代管理的人员更是稀缺。

5、企业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大多仍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行政的人事管理气息浓厚,带来的是“以人为本”、“以能为本”意识淡漠。“金字塔”式的构建又限制了企业信息沟通和科学决策。内容上被条块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得这种资源的获取、使用、投资、激励等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又使得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战略与企业发展未能内在整合,未能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性、统一性。

三、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的思考

1、实现人本管理,把人才留好用好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企业持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要素,也是具有自身需求和社会价值的个体,因此,必须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如实施柔性化管理、公平对待、尊重员工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关注员工社会生活,设计多系列的职业通道,创造人性化软硬环境等。在物质水平较高的时代,尤其是强调软环境的营造。企业软环境的营造重点要抓沟通和尊重。良好的沟通和尊重会使人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温暖感,而这种归属感和温暖感又会大大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干劲。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通过加强各个层次的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来改善企业的软环境,从而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把人才留好#把人才用好。

2、要做好科学规范的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人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石油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纳入并遵循科学和规范的工作分析,才有可能根据需要,正确地决定设置哪些工作,决定每项工作对职工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并进行详细描述得出工作描述的任职说明。在此基础上明确任用标准,选拔任用符合需要的合格人员,并以此作为对职工的绩效评估、晋升晋级、调配、解聘的标准。

3、科学设计薪资#构建激励与绩效考评模式石油建筑企业在分配上趋向于按劳、按效$按资的多元化分配。分配制度应以企业效益为中心,把职工的责、权、利结合在一起#加大薪资结构中“活工资”比例,拉开分配档次。从根本上解决分配过程中存在的职工薪酬与劳动力市场脱节,工资水平不反映岗位劳动差别等问题,打破在薪酬改革中形成的新平均主义,实现贡献大多收、贡献小少收。

石油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方法的整合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的评价。绩效评估可以从直接主管、同事、下属、顾客及被评价者个人等360度角度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时间、成本等多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工作分析,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并进行动态反馈,不断修正目标。为了使各种工作岗位之间的绩效考评具有可比性,可以运用岗位绩效指数化法来反映外部环境中各种技术条件的变化、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组织体制、人事制度的变更等不确定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使考评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并与相应的激励措施相结合,推动组织或个人努力创造更高的业绩,从而成功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4、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石油建筑企业应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把职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石油建筑企业培训应重点突出职前培训、技能培训。职前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前提工作,不论本专科生、硕士生,进入公司之前,都需接受为期三个月到半年“职前教育”,培训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知识、技术;灌输企业的信条、文化、公司理念,实施人格培训、基本素质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内容,石油建筑企业发展越来越需要高度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工人,必须通过各种技术学校及企业培训机构加大职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同时也可采取“干中学”、“学徒制”等方式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