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投资本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2: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投资本科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投资本科论文

篇(1)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工作实现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还是微观货币银行学和行为金融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地向学生传递有关宏观金融方面的知识,这与当前时代金融市场的“微观化”是大相径庭的[3-5]。不但教学内容显得不全面,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说服力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实现了规范化操作,“直接融资”已经超越了间接融资领域。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接近与了解现实,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此外,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创新得到了强势发展,无论是金融制度、组织创新还是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都已经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正当此时,西方国家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去杠杆化”,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的杠杆化率太低[6]。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内容都应进行必要的革新,这样才能与世界的发展保持同步。(二)内部要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纠正

1.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方面的介绍往往占“绝对优势”,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7]。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的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领导的重视都未能达到该课程本身的要求。

2.不但如此,在人力资源的投入方面也显得不足,比如专业师资较为缺乏,致使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课堂,停留在理论授课方面,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证券投资学的内容更新率极高,原因是证券市场是极具动态性的,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教学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与此保持同步,否则极有可能产生“时滞效应”[8],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一直在延续金融市场以往的规范,这种状况是不利于知识的更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4.在教学的编写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材一般只来自于以下渠道:国外投资理论教材的翻版和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不可否认,这两类教材各有优势,但是将前者应用于我国的教学工作,有“水土不服”的风险,后者与国内经典教材的距离又难以弥补,许多新事物难以在教材中得到及时的反映。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实施教学改革的重点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学、教法、教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改进,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需要抓住教学改革的重点,有的放矢,真正体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价值。具体而言,《证券投资学》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重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丰富教学的内容,注重“普遍联系”

《证券投资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既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紧密相关,还会经常性的涉及到法律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9]。因此,在该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普遍联系,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应不拘一格,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比如,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技术上的分析,也可以研究“组合理论”的新方法;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经济学解释,也可以对其进行社会学范畴的关注。

(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毋庸置疑,学生的主体性或者自主性对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对学生“重新看待”,将其放在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10]。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强调学生要进行自主决策,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个人条件和实际需要,自主灵活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完成。尤其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参加实践的题目的确定、方案的设计、方法以及步骤等,都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样一来,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用,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将会因此得到提高。

(三)注重“学以致用”,打好“用”的基础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较强,除了需要能够对证券市场进行技术分析外,还应具备熟练的交易软件的使用技能。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应注重教学工作的“学以致用”,使学生打好“用”的基础。比如,首先要掌握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对其中的价值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带着这些知识去熟悉交易软件,当“技术”成熟之后,进入到最后模拟交易环节,即实验或者实训部分。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检验和巩固,应用部分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这一过程符合人类对知识的认识规律。

(四)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应被最大限度地发挥。虽然,我们强调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但是这种主张并非对学生不加约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当学生作出某个思考后或者在实验(实训)中遭遇到疑惑需要他人帮助或者协助时,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启发与引导。也就是说,在“引导”和“自主”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即引导应该发生在自主之后,而不是正好相反,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性思考要进行引导而不是代替。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启迪自身的思维,消化知识难点,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与过程设计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还需依据既定的原则,抓住改革的重点。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教学工作效果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明确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过程,以下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设计和陈述。

(一)注重课程内容的引入和教学工作的循序渐进

为了能够在每节课开始之时,就让学生第一时间“进入状态”,建议教师在上课的第一时间不要直奔主题,而是应该做一个小小的“缓冲”。比如,在每节课堂开始前的5-10分钟,可以对当天或近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及影响行情变化的因素进行一下阐述,并以此为契机,对证券市场进行分析与评估。虽然这5-10分钟会压缩实际教学的时间,但是,这对学生领悟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是极具帮的。因为,有了这一“引子”,课堂教学的内容就与当前的市场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进一步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证券投资分析软件,对相关的案例进行自主分析。这种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但能够使学生学到时效性较强的国内外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还能紧跟市场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二)在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过程中,建议将课堂由教师一人担当的方式转变为由学生自行担当的方式。也即,教师在将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时,使学生事先分组,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组内的讨论和辩论。例如,在有关行业与公司分析的章节,可以将学生随机地分为若干组,每一组10人左右,每组设立组长一人,其余为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其他组员要进行集体的分析和讨论,并对最后投资品种选择进行决策。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团队精神;或者,在学习基本分析理论中的“价值分析”时,可以以“实际品种选择”为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由传统的被动式、单一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践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新划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证券投资学》的学科特征,建议将课堂授课的时间比例进行重新划分。比如,可以将原来的理论授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以理论体系的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但是这部分的用时应该尽量缩短,建议用时占总课时的5-10%,剩余的时间部分,要以实践操作和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这部分的用时建议占到总课时的90-95%。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领会理论教学的内容,理论教学的内容也能更好地指导实践部分,两者之间将形成良性的互补。此外,在讲授实践性相对更强的内容时,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将教学地点由教室转移至规范的实训基地或者证券公司,保证人手一台机器,保证网络的畅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以通过对大盘的跟踪,实现实战动态演练。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名学生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相应的证券分析软件对证券市场进行基本面分析,能够主动查找相关的财务数据与宏观经济资料,能够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不同行业的股票走势进行实时分析。这样一来,学生的感受将会更加直观,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快速和深入,进一步的,这种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不平等分割”的模式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考评体系改革考核方法是必然的,因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一味地延续传统的考核方法,必定是不合时宜的。因此,有必要取消一张考卷定胜负的考核,要将学生的知识、操作、纪律和考试进行综合衡量,并将其配以一定的权重,以一个综合性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呈现。比如,课堂纪律占到10-20%、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占到30-40%、综合知识考试占到40-50%,增加实践操作能力的权重,逐渐弱化综合知识考试的比例。这样一来,就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讯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不是纸上谈兵,学习的态度对于学习的效果来说同样重要。

篇(2)

影响今日股市重要消息汇总(6月2日)

【政策】

1、共享汽车:两部分携手制定“共享汽车”新规

6月1日,由中国交通部会同住建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汽车“达标”项目、承租人实名制等提出明确要求。官方强调,鼓励分时租赁规范有序发展。

标的股:力帆股份(601777)、海马汽车(000572)

【涨价】

1、纸:包装纸涨价贯穿二季度

端午节后,国内包装纸市场再掀一轮淡季涨价潮。近两日,山东、河北、吉林等地9家纸企宣布提高瓦楞纸价格100元-400元/吨。此轮提价距上一轮仅间隔一个月,目前国内120g高瓦最新主流报价在3200元-3350元/吨,二季度以来涨幅近24%。此轮上涨意味着,国内包装纸价格自4月起出现每月一涨,涨势贯穿二季度。受涨价刺激,国内包装纸龙头玖龙纸业(2689.HK)周四大涨6.6%,创出3月中旬以来新高。

标的股:晨鸣纸业(000488)、山鹰纸业(600567)

【产业】

1、苹果产业链:新款iPhone手机正式量产

台湾电子时报6月1日报道,鸿海正式量产苹果新款iPhone手机。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坐镇深圳龙华,并向集团内重要成员宣布苹果新款手机正式进入量产。鸿海旗下的富士康是iPhone代工商。此前媒体报道称,新款iphone量产在即,鸿海集团正在招募并训练员工。

标的股:蓝思科技(300433)、立讯精密(002475)

2、浙大阿里联合成立前沿技术研究中心

5月31日,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成立“阿里巴巴-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作为阿里巴巴“NASA”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将携手攻克面向未来20年的核心科技,在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碍感知互联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合作。

标的股:浙大网新(600797)(为浙江大学旗下唯一上市平台)、科大智能(300222)(布局人工智能并与与复旦大学共建智能机器人(300024)联合实验室)

3、手游:中国成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

篇(3)

操作策略:

大家晚上好!

总结下本周的行情走势,本周股指先扬后抑,呈现短期震荡反弹的格局,中小创指数反弹力度较强,市场信心开始恢复。当前,各大指数均已跌破去年一月以来的上升通道,预计指数将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修复。在场内流动性紧张格局缓解以及金融去杠杆对资本市场影响弱化的背景下,此前压抑的反弹动能正在释放。  

周三上攻高点3119点遇到阻力,介于底部形态的多样性,如果要再次进行上攻,必然需要有一定的蓄力,介于前期大盘的第一只脚已经落地,后期会有再次确认该位置的动作,即短期会出现回调。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看,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利于价值投资。

沪指周K线图看,沪指本周小幅收涨0.23%,收出一根阳十字星,终结了此前的周线“五连阴”态势。

我们上周就提出,日线的反弹行情已经到来,上证指数3119点的反弹,只是筑底过程中的一部分。下周走势,会在继续筑底的构架中,短期内再有回调的现象,静待大盘第二只脚的落地。

中长期投资者,可继续持币观望,静待周线见底的信号出现。

篇(4)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但在写作目的,选题等方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探讨会计,财务管理前沿理论问题;

2.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

解决财务,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BT1〗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论文选题应尽量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的问题;

2.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题目应尽量避免与往届重复;

3.选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应适当,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尽量避免难度过大,影响完成质量;更应避免选题面过宽,过大,无法纵深探讨.

以下论文写作方向和题目,可供大家在选题时参考:

1.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4.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5.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6.企业责任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7.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问题的实证研究

10.激励股票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12.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企业重组的会计问题研究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管理

15.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

16.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

17.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8.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9.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

22.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4.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25.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6.企业财务网络化管理研究

27.企业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28.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

29.会计会计报表系统设计

30.计算机会计学中总账的设计分析

3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独立审计质量控制

33.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

34.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独立审计风险的实证分析

36.审计风险及防范的实证研究

37.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研究

38.电子商务下的审计风险及控制

3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40.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41.债转股问题及对策研究

42.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43.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4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45.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47.企业对外投资财务控制研究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篇(6)

【摘要】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关键词】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 称为“社会间接资本”

【本页关键词】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写作 本科论文写作

【正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长沙外商投资环境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快跨省市区的交通干线建设,尤其要重点打造连接粤、港、澳和出海快速通道,提高与粤、港、澳和出海港口之间的人流、物流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为商品进出口和粤、港、澳地区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着力加强长株潭路网建设,建成长株高速、黄萍高速、长潭西线高速,形成长株潭高速外环。三是完善骨架干线,加快国省道、县乡道改造步伐,全面形成市区到县(市) 、县(市) 到辖区乡镇“一小时交通圈”。四是在水路方面,长沙市要大力提升航道等级,完善港口设施和码头功能及吨级结构。重点建设好霞凝新港工程, ,将其建成中国内陆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航运港口;配套建设好霞凝物流园区,形成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内河水上通道;加强与上海、中部口岸的“大通关”合作,积极探索区域通关改革,缩短长沙出海航程;五是着力加快市、县(市) 、乡(镇) 三级客货运站场建设,基本形成以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各县(市) 、乡(镇) 为连接点的客货运输网络;六是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火、电比例结构,加快推进地区性电网与省网相连促进区域间电力互补,使电力供应充足。

三、利用外资,促进长沙加工贸易的发展那么长沙如何利用外资,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列政策措施:在贸易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将加工贸易的发展置于一个战略的高度,重视和鼓励其发展。在吸引加工贸易转移方面制定较进取的策略,提供比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优惠的引资条件,在政策、交通设施、电力和劳工等方面发挥长沙的吸引力,同时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招商,实施外资带动,推动加工贸易实现大跨越和大突破。将产业招商与加工贸易招商项目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促进加工贸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我市的农业资源和天然资源丰富,出口以粮食和其他原料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如果能利用外资,大力发展配套的加工工业,会有助于提升长沙的出口产品结构。充分发挥长沙在资源、人才、技术、交通等的比较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建设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更大范围地聚集为跨国公司配套的加工制造商,形成大规模产业群。重点发展以IT为代表的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强产品的加工贸易,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积极吸引和承接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大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加工贸易。各区县可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结合本地的特色经济,培育潜力大、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加工贸易龙头产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逐步建立起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积极利用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的优势,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成本。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将实现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口岸功能和退税功能、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集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基地、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我市加工贸易企业可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将深加工结转产品直接出口到保税物流中心,然后由下游企业从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节约物流成本。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篇(7)

 

引言

人力资本就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言,它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所有知识,技能,体力和健康等的总和,但是人又会受很多内在的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的。因此人力资本的价值并不能像物质资本那样在静态下进行精确的货币计量,而只能在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形式加以确定。按照这个思路,国内外的专家相继提出了一些传统的计量模型,但是由于存在各种因素,计量的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与实际相差较大收益模式,并不能作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核算的依据,也很难用于实践。对此,笔者在对传统计量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范围,提出了新的模型,试图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人力资本价值计量问题。

一、现有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收益模式的比较及修正

人力资本群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主要有非购入商誉法,经济价值法,和未来净产值折现法。它们考虑到了人力资本的产出价值,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人力资本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但是这些模型在计算人力资本群体价值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还是值得商榷的。

(一)、非购入商誉法

商誉法最早是由赫曼森在1969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过去若干年累计收益超过同行业平均收益的一部分乃至全部都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的贡献,这部分超额利润应通过资本化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

V为人力资本群体价值; I为本企业实际净收益; P为企业总资产; i为行业投资报酬率或行业投资利润率。

这种方法是将企业的超额利润通过上述模型资本化为人力资源价值论文开题报告。它的优点是得到的人力资本价值是基于过去每年的实际收益数额,而且不是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相比更具有的客观性。

但是从理论上说,商誉评价法还是很不完善的。首先,仅把超额剩余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是不合理的。其次该模型只能计算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对于大多数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的企业是不适用的。

(二)、经济价值法

经济价值法又称为“未来收益法” 。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在于其能够提供未来的收益,它是将企业中人力资本在未来一定时期所实现的盈余折算为现值,然后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占全部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进行分配。

V表示人力资本群体价值; Rt为第t年的企业未来净收益; r为贴现率; ht为第t年人力资源投资占总资产投资的比例; T为人力资本价值的计算年限。

它的优点在于:首先经济价值法用未来盈余计量人力资本价值的基础比较符合资产定义中“提供未来收益”这一重要属性特征。其次将包含正常利润的全部盈余而不仅仅是超额盈余作为人力资本价值的基础,这样反映较全面。另外收益模式,这种方法重视对人力、非人力资源的投资比率,并比较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对组织的贡献的大小,有利于企业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但此种方法仍有如下局限性:首先,这种方法只适用能获得利润的企业。其次,即使企业获得利润,模型反映的也只是反映了人力资本的剩余价值而不包含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这种方法同样也明显低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

(三)、未来净资产折现法

这是我国学者文善恩等人在1996年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提出的。

V表示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 V0表示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M0表示剩余劳动所发创造的价值; g1和g2分别表示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劳动价值的平均增长率。

未来净产值折现法的难点在于需要不断的对g1和g2调整。虽然该方法计算出的人力资本价值是以企业全部剩余价值为计算基础的,但是它把全部利润都归为人力资源的贡献,也就否定了其它非人力生产要素的贡献。

二 新建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非购入商誉法模型的分析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力资本价值应该包括必要劳动价值(v)和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m)。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计算人力资源的必要劳动价值(v),而且剩余价值(m)也只计算了一部分,仅仅用超额剩余价值来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大大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新模型计算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应当包括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值。其次非购入商誉模型使用的未来收益部分仅仅是超额利润而不包括正常利润。根据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任何一个企业获得超额的利润只能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利润必然会被更多新进入者平均化论文开题报告。这样,如果当一个企业的利润额等于或者低于行业正常利润额时,企业的人力资本就没有价值甚至为负价值。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否定了人力资源这种重要经济资源的贡献。因此新模型中使用的未来收益应包括企业的全部利润。

(二)、对经济价值法分析

经济价值法没有到考虑企业的收益为负值时企业群体人力资本的计算。这样收益模式,当企业亏损时,不仅没有剩余价值,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新模型的建立必须保证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其次经济价值法和非购入商誉法相比在计算人力资本群体价值时虽然考虑到了正常利润,但是将部分盈余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只是反映了剩余价值,而没有包括必要劳动价值。因此新模型的建立不仅要反映人力资本的剩余价值还要体现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价值。

(三)、对模型未来净资产折现法分析

首先,模型选择不同增长率g1和g2分别来反应V和M增长,但是这样即不方便计算也很容易产生误差。一般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高新企业人力资源总投入也会随之规模性增加,因此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增长率来近视地反应V和M的增长。由于短期内企业的经营效率是很难改变的,财务政策短时间内一般也是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新建模型选择了可持续增长率(既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来计算人力资本群体总价值的增长。但是与之相适应也要缩小新模型的适用范围。其次,该模型并没有给出价值的计算依据,实用性也不强。新模型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采用工资报酬作为必要劳动价值的计量依据,同时吸取经济价值法的优点,采用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额作为剩余价值的计量依据,方便了计量。

三、新建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模型的分析可见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实质上是由两股现值流构成的,一股是企业人力资本预期的一系列的工资薪酬的现值和收益模式,一股是人力资源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额的现值和。

公式中,V表示人力资本的群体价值; I0 为基期人力资本货币性报酬性报酬总额; R0 为基期企业利润总额;h为人力资源投资占总资产投资的比例; g为为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r为贴现率; T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计算年限;

人力资本的货币性报酬I0 和企业的利润总额R0 都可以通过企业的基期年度财务报表直接获得。人力资本的投资率h可以根据人力部门提供的人力资本年度投资额(包括工资福利,各种保险以及教育培训费用等)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额、人力资本投资额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之和的比重计算得到。可持续增长率g=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公式中的相关比率均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到。折现率也可以近似采用行业的投资回报率。

(二)、模型的适用范围

在预测范围上,新模型的特点决定模型主要适用于人力资本对利润贡献额较大、短期内利润增长率相对比较稳定的高新技术行业。起步期的企业一般都能获得超额增长,增长率短时间内变动幅度较大。成熟期的企业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利润增长的空间不大。衰退期的企业利润一般是呈负增长的论文开题报告。因此模型主要适合于处于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利润增长率比较稳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的资产,而且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加,短期内占企业的总投入相对比较稳定。在预测时间上,根据竞争均衡理论,一个企业通常不可能在竞争的市场中长期取得超额利润,其投资成本回报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新模型计算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只能是短期的,这也与高新技术行业的人才流动性较强,更新速度较快相适应。

(三)、模型的可行性检验

案例背景资料分析:

河南戴康公司是一家主营网络软件开发的小型网络公司。高端人才就是该公司的主要资产,公司每年财务预算中人才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也比较固定收益模式,近几年都维持在40%,该行业在该地区近几年的平均收益率为8.5%。戴康公司员工的80%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整体创新能力较强而且公司目前正处于稳定的成长期。公司近期对于人力资源群体价值做出的专业评估值为1530万元。

计量过程如下:

1确认计量范围

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戴康公司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进行计量。

2收集数据

根据戴康公司2008年和2009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得:

单位(万)

 

年度

2008

2009

收入

1000

1100

工资福利费用

330

363

净利润

50

55

股利

20

22

股东权益

330

369

负债

60

66

总资产

390

429

销售净利率

5%

5%

总资产周转率

2.5641

2.5641

权益乘数

1.1818

1.1818

利润留存率

0.6

0.6

篇(8)

我国学者胡鞍钢和门洪华将国家战略资源分为经济资源、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政策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等8个方面,利用23项指标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国的综合国力。

1998年,毕业论文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美国的1/3,略高于日本。1980-1998年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崛起的时期,,综合国力增长最为迅速,年变化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10倍。但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来已近10年未作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要求人民币汇率要与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相适应,做出相应调整。

3、相对利率水平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

,论文我国企业外汇交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比较中美两国的利率水平,自1996年至2002年3月止,中国连续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47%降至1.548%,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5%降至1.75%,贴现率由4%降至1.25%,创下1961年以来的新低。根据短期均衡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说可知,当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将上升、远期汇率将下跌。因此从理论上来说,1996年到2001年,人民币一直面临贬值的预期,但人民币汇率却一直保持稳中有升趋势。究其原因,从我国的经济体制看,尚缺乏利率平价成立所需的:有弹性的利率,开放的资本市场,较松的资本管制,货币的完全可兑换性等基本条件。而且,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外资的流入以直接投资为主,投机资本往往以贸易结汇的形式混入。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只能通过商品市场体现,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混淆,论文,因此,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影响。即使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由于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几近无差,所以短期内其不影响汇率变动。

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同时,,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开展国际招投标情况和问题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5年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从3%提高到3.25%,学位论文会计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与解决路径。这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第9次以相同幅度提息。

由上可知,从相对利率水平来看,由于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远期应该有升值的压力。

4、外来经济压力的加剧

在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大体是2.6%,但是2001年降到历史最低点1.1%,2002年提高到1.7%,其中美国2001年是0.5%。西欧、日本、美国的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论文,通货紧缩在全球范围内出现。

,;2002年以来,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散布&ldquo,论文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探索;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格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为: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盯住美元,可能会破坏中国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并在中国引发通货膨胀。到2005年,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之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

篇(9)

关键词: 投资分析与决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Key words: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Decision;postgraduate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23-03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后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阶段,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为之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1]。探索适宜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

法,提升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近五年对研究生课程“投资分析与决策”所实施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心得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定位

投资分析与决策是面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任选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投资领域的基本理论,掌握投资理论的精髓以及其应用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熟悉金融市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证券投资等金融活动的数量规律,并能够运用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研究组合投资优化等金融投资决策问题。本课程的特色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投资决策模型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处理金融数据,培养其建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研究生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层次”与“多元化”[2]。高层次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快。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构成方面,同一门课程可能有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选学,这种“高层次”与“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新意和广度,这是大大区别于本科生专业课教学的地方。

近5年来,在我校选修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中,普遍存在本科专业背景各异的现象,因而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大,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这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挑战。

如果教学内容定位于适用有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的高层次金融定量分析,跨学科专业的学生会面临专业障碍,若选讲适用非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的基础金融分析,则导致部分教学内容与本科生的教学内容重复,深度差距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专业基础扎实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阶段只是本科学制的一种延长,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研究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鉴于上述情况,为了使学生及时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同时能实现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的质的飞跃,我们对教学内容安排做了适应性调整,以兼顾学生的专业差异。

2.1 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保证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材料。一本优秀的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我们选用了刘善存编著的《Excel在金融模型分析中的应用》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该教材内容深浅适度,系统完整,条理清晰,结构编排合理。本教材的特色是将抽象的金融模型通过Excel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形式来解释、验证和求解,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计划要求,既能阐述金融理论核心思想,又能把金融问题与其数学表述和论证密切结合起来,把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有机结合。

此外,我们还选用了benninga编著,邵建利等译的《财务金融建模-用Excel工具(第三版)》,zvi bodie编著的《投资学》作为辅教材,这两本教材均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研究的结晶,所涉专题较为全面,所涉文献较为宽广,具有明显的学术性与较好的启发性,且对于金融理论的进展和模型的推导阐述细致透彻。如遇主教材未能深入分析的专业知识,学生可自主选择辅教材的相应内容,来弥补专业知识的欠缺,这有益于排除跨专业学生的专业障碍,实现弹性教学。

2.2 教学内容选择 研究生的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内容不必完全拘泥于书本。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本课程以投资分析经典理论为核心,内容涵盖证券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债券的久期理论和免疫策略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研究生能够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应用所学的金融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注重金融理论与方法和现实金融决策问题的结合,强调现代金融模型应用,侧重Excel辅助金融建模和金融计算。如在投资组合理论专题下,不仅系统阐述现资组合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马可维兹均值方差模型的构建过程,还要讲解利用Microsoft Excel的矩阵运算、规划求解工具和VBA编程,实现基于金融市场真实数据的有效前沿的计算和绘制,并展示计算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四种不同方式。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利于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提供借鉴。

3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教学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教学,这种教学活动以知识传授和知识继承为主,尽管“填鸭式”教学在研究生阶段已不再明显,但传统教学仍未逾越“教师讲,学生记”、“知识的单向传导”等教学特征[3]。《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学科研结合,关注教学相长,培育创新性思维。

鉴于研究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讲授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内容与现代进展之间辨证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对于介绍性和概念性的内容,由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提纲和要求,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这样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习是为即将从事的科研工作打基础,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把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研究生在最新知识领域开展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科的前沿发展问题,从中浓缩出适合课堂教学与讨论的内容,采用文献检索、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探讨式教学。

教师通过查阅与本专题相关的文献后提出问题,预先布置给学生进行研读。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分类后,在课堂上先做系统的讲授和导引,然后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研讨,必要时候通过一些实例进行验证。这样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容量,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学习过程。

4 网络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并成功开展教学工作,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良好的拓展与补充。所谓网络辅助教学是指将网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来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4],它不仅延续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等手段,更具有教学信息量大、时间的自主性和空间的开放性强、可供诸多用户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优点。

在研究生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我们就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由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主要面向本科生开放,研究生课程的开设受到管理接口的限制,我们仅利用了公共网络和课堂教学管理软件来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教学互动。最初,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包括教学课件、讲义、课程通知、作业和答疑等都通过课程邮箱实现。这种方式虽然不受校园网IP地址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但其课堂教学管理应用功能有限。

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尝试使用了windows远程桌面共享,保证学生在一人一机的实验室环境下,借助网络会议的方式,实时接收教师机传递的教学信息,同时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和安排下,进行操作演练和参与课堂讨论,即方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时讲解。

考虑到windows远程桌面共享在教学文件传输和管理,课堂分组等管理功能弱化,我们后来又引入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利用研究生实验室现有的网络设施,利用该软件的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监视、文件等功能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等操作,强化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教学互动。

5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合理的考核方式与学习水平的有效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5年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结合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特点,我们采用了“课中作业+课终论文”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侧重理论推导为主的考核,注重金融决策模型设计、应用及金融数据处理,从而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使用投资理论和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上,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偏重定量分析,课中作业一般根据金融理论专题下涉及的模型算法,要求学生完成小型案例分析,形成一个简要案例分析报告。如在期权定价理论中,涉及基于风险中性定价机制的单阶段及多阶段欧式期权定价和美式期权定价。针对该知识点,布置课中作业:使用给定的条件和参数,运用期权定价原理和方法测算欧式及美式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的价格,并对价格变动作因素分析。这些课中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有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

课终论文采用与课中作业结合的办法,即要求学生以平时的专题讨论内容为基础撰写课终论文。考核论文内容来源于小作业,同时又是对前期专题研究的再认识和再生成。正是有了作业的研究基础,论文的质量才有所保证。如学生选择投资组合理论专题作为课终论文主题,则建议学生在中国证券市场选择不同行业的若干股票为分析对象,通过金融数据库查阅股票交易的相关数据,完成有卖空和无卖空条件下有效前沿的求解,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对理论应用的局限性结合实际问题做归纳和总结。

我们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选择切入点,建立金融模型,开展分析研究,提炼学术观点,形成规范化的学术论文,向学术期刊积极投稿。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促使研究生较早进入科研角色,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将金融理论与实际经济、金融问题有机结合。

6 小结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改革实践的目的在于使这门课程能够达到“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尝试使用了多种网络辅助教学手段,改善了考核方式,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水平都有较大裨益。

当然,金融理论和量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仍需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对研究生层次的金融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6-58.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40-03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顺势呈“井喷”式发展,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为例,2008年成立的“安徽省行知联盟”14所应用本科高校中就有13所为新建本科院校。其实,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来分析,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现象与问题:诸如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办学基本条件急需改进;人才培养类同化,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教育供求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校企合作不真,产教研结合不实,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足;等等。应对教育发展过程的诸多挑战,是学界的责任与义务。近几十年来,如何科学地发展教育?如何更好地推到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自然受到了教育学界的重视,也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少。

一、国外有关研究

关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研究,相比而言,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早在六十多年前,西方学界就已经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关联性进行学术争论:一是以巴洛夫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学派,认为可以通过政府的人力预测,主动培养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以福斯特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职业教育不能主动供应人才引领经济发展,只能被动地反映经济发展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新的产业部门不断产生,而新兴产业部门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资格要求,因此,更高层次教育的经济意义越来越凸显。在此期间,以舒尔茨(1990)[1]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在对个人收入和国民经济分析后,得出了“教育不单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活动,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的结论。随后,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产生了教育经济学,于是,不少学者从经济的角度、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诸如教育成本与收益、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等教育问题,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有学者们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理性而系统地分析了韩国高等教育的扩张历程,总结出高度依赖私人资本、政府高度管制、高等教育的等级结构等是韩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成功经验。研究后指出:政府支持未必是高等教育扩张的主要动力,开放的办学模式、多元的高等教育投资(主要是个人教育投资)及其良好的教育回报才是韩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动力[2]。这些理论成果或典型经验,对于我国“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科学地发展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有关研究

教育经济学经过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近20年的逐步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相对于西方研究,我国学界对教育的经济学研究稍晚一些,到20世纪80年代,相关研究才结出成果。厉以宁(1984)[3]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等,认为教育不仅是一个社会学范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学界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全面展开,主要研究有: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与经济关系研究;二是教育投资短缺问题及教育经费效益问题研究;三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问}研究,等等。进入21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于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正趋向完善、走向成熟。如:王培根(2004)[4]运用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计量模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的需求、供给、成本、投资及其收益等问题是该学者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经济现象与教育问题,该学者力图寻求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便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等问题。至于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正如舒尔茨曾指出:“教育远不是一种消费活动。”更是一种投资活动。可见,我国关于教育的经济学研究,从萌芽期、初创期,现已经进入发展期,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层出不穷。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提出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历史,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是当前一个新的热点课题。十多年来,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所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有关研究主要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研究成果也集中在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界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属性与特征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等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等等。其中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较多,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等等。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内容或方法大同小异。

三、经济学角度有关研究

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高等教育(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问题,研究涉及面较窄,相关文献资料也较少。有关成果主要体现在:

1.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的经济学研究自然离不开对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问题的研究,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是高等教育经济学分析的两个要素,是经济学分析的微观基础。(1)有关教育供给研究。研究高等教育的供给问题有不少成果:有学者们首先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界定高等教育供给这一概念,在此前提下,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供给的诸多因素,即教育资源、规模、师资、教育需求和外部政策等是影响高等教育供给的六大重要因素[7];也有学者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供给量相对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分布不平衡等问题,难能可贵的是,该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坚持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并重的应对原则[8];等等。(2)有关教育需求研究。有学者在对个人的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盲目性现象,认为,我国个人的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结构需要优化,并提出了个人对高等教育服务需要形成理性的有效需求的建议[9]。(3)有关教育供求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研究。有学者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特点,对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进行经济学分析,该学者探讨的高等教育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如何形成问题,有很好的研究价值,提出的“加强宏观调整促使现代高等教育供需平衡”主张是一个现实针对性较强的建议[10]。实际上,高等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一直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化解矛盾、实现高等教育供求均衡发展,是当前学者们的心声,是学界的共识。在我国教育的供求关系中,教育结构性矛盾问题较为凸显,不同类别教育供求不均衡、不同层次的教育供求不均衡,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如何调节教育供求结构性矛盾、引导高等教育理性的需求与有效供给,是一个亟待学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关于投资与就业效应的研究。教育投资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实际上我国的教育投资长期不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如此。有学者采用比较静态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有关教育投资的两个问题:一是当前中国产业转型时期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二是产业转型对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要求[1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教育部明确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针。“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已是我国现政府的教育战略部署。研究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投资与就业效应问题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于2008年,就有学者研究了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回报问题[12]。还有学者基于匹配模型理论分析了引进政府的教育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对劳动就业效应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政府的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与就业之间呈倒“U”关系[13]。可见,投资促进就业,就业引致投资,可以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的互动模式,能影响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这是学者们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之一。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突破性进步已经带动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学界也在争论中开始了一般性探讨,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市场和人才市场研究,等等。当前,伴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长足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逐步成为又一个研究热点,相比而言,应用型本科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最为紧密,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经济学分析的研究意义较大,更值得学界去研究。近年来,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经济学意义已经有学者们猎及,正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如《应用型本科教育社会需求导向论》、《基于需求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等。以上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成果表明:其一,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其二,如何处理好应用型本科学院教育教学与实际需要、市场就业的关系?它们是制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两个“瓶颈”问题。

总之,综述以上相关研究成果,旨在借鉴大家智慧,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力图创新。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现象描述多、本质揭示少,深度不够;单学科研究多、跨学科少,系统性不强;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多、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少,动态分析欠缺。研究成果大多从教育学的视角描述诸如教育需求、教育的投资等某一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而提出几点意见或建议,等等。目前,从经济学的角度、跨学科动态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确实相对滞后和贫乏,专门针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经济学研究极少。这正是《基于供求理论模型的安徽省应用型本科教育投资与就业研究》项目的价值所在,值得去研究。在下一步研究中,就是要借鉴学者们的智慧,试图弥补先期研究成果的某些不足,力求有所突破与创新,因此,本课题组计划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例,基于一个供求理论模型,把供给、需求、投资、就业等四个教育要素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和结构优化原则结合起来研究,从而为高等教育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结构等提供理论基础。这应该是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商务印书馆,1990.

[2]Sunwoong Kim,韩梦洁.韩国高等教育扩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3]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出版社,1984.

[4]王培根.高等教育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胡少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6]崔瑞丽.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硕士论文,天津工业大学,2012.

[7]申培轩,陈世俊.论高等教育供给及其影响因素[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

[8]张珑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2).

[9]申燕玲.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结构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0]陈鑫.现代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

[11]周晓蒙.产业转型视角下人力资本高等教育投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5).

[12]邱美凤.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就业回报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13]王文甫.公共教育支出对劳动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5).

The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Status Review

YANG Zhu

篇(11)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率持续走低。2009和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8%和74%。据此推算,2010年尚有160多万毕业生未能按时就业。文章旨在从教育经济学筛选假设理论的视角审视农民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及其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筛选假设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视教育为一种装置,本质上是一种信号,其主要作用是帮助雇主识别能力不同的求职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筛选假设理论的前提是不完全信息,即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雇主要从求职者中选拔有适当能力的人去填补空缺岗位时,他对求职者的能力并非完全了解,在短暂的招聘过程中,只是通过简历或交谈了解求职者的显性情况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如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经历等,用人单位为了招到合适的员工,主观上往往更注重毕业生的学历、所学专业、毕业学校等,据此来鉴别、筛选和录用大学生,因此,毕业证书的作用尤为凸显,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是一种身份、能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和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素质和能力的基本依据。高校的层次和水平显著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985”、“211”院校的毕业生与一般普通院校的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更青睐于前者。“211”院校的毕业生是企业招聘的主要对象,占80%,而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仅占20%[1]。

二、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高等教育机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入学率;二是高等教育层次。近年来高校扩招主要集中于地方普通院校,他们在大众化过程中扮演了“主角”。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正从数量上的显性不均转向质量上的隐性不均,主要表现为城乡学生就读院校的类型与层次上的差距。统计数字显示,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且主要分布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非重点地方普通高校。杨东平教授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研究表明,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地方普通院校与专科院校,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呈下降趋势[2]。“中国农大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而2011为28.26%,比2010年减少了5.98个百分点,近十年来首次跌破三成。”[3]

学界通过研究发现,社会阶层不同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就读高校的层次和类型的可能性亦不同。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会上层子女进入部属重点大学的机会高于社会底层子女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社会底层子女考虑到入学风险和就学成本,往往选择学费较低或相对冷门的专业,而上次社会子女更多地选择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

曾满超研究发现:农民阶层与非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机会整体可能性之比为5.6,进入全国重点高校可能性之比是9.2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其中与党政干部子女的差距则分别达到17.9倍和31.7倍[4]。低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内部分化中更多集中于低层次学校中[5]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子女进部属重点大学的机会是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子女的18倍[6]。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所处的家庭阶层对其高等教育准入与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子女较多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管理阶层子女较多就读“211”院校[7]。文东茅研究指出:父亲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的子女进入“211”大学的比例为32.8%,父亲中只受过小学或以下教育者的子女比例为15.3%[8]。高学历父母子女与低学历父母子女进入“211”院校的比例悬殊较大,二者相差10个百分点[9]。

(二)原因分析

1.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长期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距的主要原因。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造成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机会、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等严重不均衡,存在显著差距,导致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在高校入学机会竞争中处于劣势。

2.城乡教育观念差异

农村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短视行为,多从投资—收益角度考虑子女受教育问题。由于大学学费高昂,四年大学费用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支出,有的甚至“因教致贫”;加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或失业,就业后工资较低,甚至低于农民工工资。在权衡成本与收益之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认为上大学还不如外出打工实惠,进而不重视子女教育,“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导致农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其高考成绩和高等教育机会。

3.高考选拔制度隐性不公

近年来一批重点大学采取多元招生改革,如保送招生、自主招生、艺术招生以及高考加分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招生过程不透明,不同程度存在人为操作的制度空间,优势阶层往往可利用其所拥?械娜Α⒕济和社会等资源对这些制度加以渗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获得这些入学机会,而农村阶层则因缺Υ死嘧试炊τ诹邮啤B蘖⒆2捎帽录比即将城?(农村)子女所占比例与城市(农村)子女高考报名比例相除,研究表明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对2010年某“985”大学自主招生数据进行统计显示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城市子女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8.2倍[10]。另一方面,不同阶层家庭背景、经济、文化及教育资源差异较大。优势阶层家庭收入高,经济殷实,为子女提供的教育投入也较多,其子女可以参加各类培训班、特长班。一是可能其综合素质,可以拿到多种技能证书,从而获得更多加分因素;二是可能提高学业成绩,获得高等教育机会较大;农民阶层则相反。结果导致“家庭背景、收入差异—家庭教育投资差异—教育投资质量差异—就业差异”恶性循环的现象。

三、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不仅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均处于劣势的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呢?

闵维方等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态存在差距。“211”院校的就业率为84.8%;普通本科院校的就业率为70.9%;而专科学校的就业率为58.9%。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就业。家庭经济状况好、社会资本丰富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公务员子女的就业率与农民子弟的就业率相差14个百分点[11]。李炜,岳昌君研究发现:“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概率大;家庭经济条件好,家庭社会关系广泛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起薪较高的好工作 [12]。

社会阶层不同,其子女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亦有较大差距。家庭背景越好,就业率和起薪越高;行政管理人员和经理人员的子女大学生毕业时平均月工资高于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400元和300元[13]。“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表明:从学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状况来看,农民与农民工子女、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子女中分别有35%和25%的毕业生未能就业,远远高出管理阶层子女未就业15%的比例。农民与农民工子女在就业质量上也处于弱势,2008、2009两届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在各阶层中分别排在倒数第一、第二位[14]。

杨钋等对麦可思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由于工作转换成本较高,弱势群体学生的就业流动性小于其他学生。“985”、“211”院校毕业生及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子女就业流动性远高于非“985”、“211”院校毕业生及父亲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子女的就业流动性。同时不同流动模式的实际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异[15]。

郭丛斌,丁小浩研究表明,父母从事主要或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其子女从事相同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代际之间,从次要劳动力市场流向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难度比由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向次要劳动力市场的难度大[16]。马莉萍,岳昌君认为,家庭背景显著影响毕业生进入主、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家庭条件好,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社会资源丰富有利于毕业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17]。主、次要劳动力市场收入存在差距。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已扩大到15倍,跃居世界之首[18]。

四、对策与建议

1.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重要举措。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打破城乡二元教育格局,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2.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及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万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管理与教育的落后等原因,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一般不理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一般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或相比较薄弱的学校,由于存在户籍等制度性障碍,农民工随迁子女尚须回原籍参加升学考试,因所学教材课程的差异,影响其升学考试成绩,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制订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以及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3.规范高校招生程序

高校招生应遵循公平原则,规范招生程序;加强自我约束,实行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在采取多元录取机制时应考虑社会现实和公平保障条件,加大考测能力比重宜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在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之间寻求平衡点。“当高考日益侧重于考测能力的时候,应该承认勤奋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绩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下降,而受教育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在有所上升。”[19]

4.培养和拓展社会资本,提高综合素质

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同学、校友及师生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交往领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和配置社会资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等。

5.消除体制性障碍,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打破就业市场分割局面,推进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放宽政策限制,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规范就业市场,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环境,加强就业立法,禁止并监督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现象,规范招聘程序、公开招聘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6.建立就业援助制度,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面向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作为就业困难群体的一部分,理应被纳入到政府的就业援助体系之中。政府应该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对其进行就业援助。

参考文献:

[1]王霆,杨玉梅,张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93-97.

[2]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比例下降[EB/OL].people.com.cn/GB/jiaoyu/1055/3178564.html.

[3]寒门果真难出贵子?国内多所大学农村生源减少[EB/OL]. edu.cn/te_bie_tui_jian_1073/20110829/t20110829_676296_1.shtml.

[4]曾满超.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8.

[5]武毅英,吴连海.高等教育收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负面影响及反思[J].复旦教育论坛,2006(2):60-65.

[6]谢作栩,王伟宜.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6(2):65-74.

[7][14]35%农村生未就业家庭背景对就业影响渐明显[EB/OL].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00812/t20100812_507500_1.shtml.

[8]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58-63.

[9]杜桂英.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基于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78-84.

[10]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1(1):32-41.

[11]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37.

[12]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88-94.

[13]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58-63.

[15]杨钋,门垚,马莉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75-80.

[16]郭丛斌,丁小浩.职业代际效应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教育的作用[J].经济科学,2004(3):74-82.

[17]马莉萍,岳昌君.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7.

[18]中国行业收入差距世界最高[EB/OL].chinanews.com/cj/2011/02-10/28334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