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税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计实习个人自我鉴定1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经过此次实习,将学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不仅仅让我们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有了详细而具体的认识,熟悉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对象,也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在实习期间,主要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及财务账表对必须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对于税务、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重要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更加熟悉了用友财务软件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的各种操作,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为会计工作带来的便捷。
实习是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重要经历,经过实习,不仅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本事,也增加了我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实际的财务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看清自我的不足之处。经过这次会计实习,我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学的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从而进一步巩固自我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让我感到感动的是,领导让公司的前辈教会我处理公司的综合事物。例如营业执照的办理。税务登记的有关事项。一般纳税人的申请。以及如何进行企业合法节税的运用。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可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一样,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仅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领导同事,让我对会计实习报告这些问题有了必须的解答,到达了这次实习的目的。除了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外,我还看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业务的过程,规章制度执行情景,企业的管理等等。作为一名会计实务人员,经过这次实习也更加让我看清自我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本事,应变本事,心理素质,适应本事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我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会计实习报告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立刻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要面临正式的实习了,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许多,无论是专业知识上,还是为人处世上,受益匪浅,感激康源作物有限公司供给了这次实习机会。
会计实习个人自我鉴定2经过这次实践,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以前,我总以为自我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当没问题了。此刻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并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终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__年2月22号我怀着激动地心境来到公司上班,看到同事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氛围十分的好。第一天我们了解公司的基本情景,本公司是月底先打电话给客户收取原始凭证,通知一般纳税人在月底之前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进项发票月末前持发票的抵扣联去税务局进行认证,当月认证当月必须抵扣,未认证的发票从开票日期至180天内有效。然后根据当地税务规定的的抄税时限(次月的1-5日)。
将已经开具使用的发票信息抄入到金税卡中并携带金税卡去国税局抄税。最终在15号之前报国税和地税,之后就开始做账务处理。
经过差不多2个月的学习,我基本上学会了公司的整个流程。首先,从客户那里取得原始单据回来,我们开始粘贴原始凭证,粘贴原始凭证也有很多技巧,怎样粘贴的好看、整齐,等到时候附在记账凭证后面很美观。由于我们公司用的是速达财务软件,下一步我们就是在电脑上做账。账做完之后我们能够查看明细账和总账,然后经过速达直接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一、实践会计流程:
(一)关于凭证整理:我们首先从客户那取得真实、合法的凭证,其中的凭证必须是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相关收入,费用,其取得的凭证必须是贴合会计法规定的要求,然后我们将这些凭证进行分类、归集、整理并粘贴。
(二)关于申报纳税:我们经过粘贴好的原始凭证进行凭证录入审核后进行期末结转登账,记账。经过收入我们能够填写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和地税。其中分为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按照其企业不一样的基本情景的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每月的15日之前必须将上月的税报完并且上交税款。对于一般纳税人每月都要通知其纳税人到国税进行抄税,或者取得进项税票也要同时到国税去认证才能抵扣销项税款。经过这些数据如实填写一般人纳税人申报表。
(三)关于其他业务服务:我们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懂得了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要求和流程,办理一般纳税人需要贴合税法的相关规定。办理一般纳税人要购买金税卡,金税卡的发行,流程和所需证件。每一年纳税人还要对税务登记证进行工商年检,其年检应在6月30日之前完成。
(四)关于个人:还有在公司应注重同事之间,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做会计的我们要管好自我的嘴,不能随意透露顾客的商业机密。在公司我们要遵循公司制度和规定,服从公司的管理,更好的为他人服务。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
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确定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所以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2、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其税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员工也期望将自我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所以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3、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会计软件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会计软件已代替了老式的手工模式,使得会计处理数据变得精确化、简单化、国际化。而税控方面也越来越严谨,软件系统便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桥梁。使得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会计实习个人自我鉴定3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步入了第三学年,所学的资料都是专业课,其中会计实训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经过前几学期对基础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学习,会计实训是由理论到实际操作的重要转变。
会计这种职业,在理论研究方面,并不需要多少人,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尤其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所以上好会计实训课尤为重要。
从一开始的做会计分录,到填写记账凭证,然后登记账簿,再是结帐,对账,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由几个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仅有经历过了,才正真的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原先会计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轻闲。
会计实训的上课方式,让我觉得很趣味,是三个人一组分岗位进行,有出纳岗位,有综合会计岗位和主管岗位。我做的是主管岗位,在小组内全面负责财务工作,会计稽核,负责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帮忙组员进行工作。
上会计实训课,要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意识。“精于计算,善于管理,勤于理财”是我们的岗训。“我说行必须行,说我行我就行,我自信我成功”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在课前要准备好物品,作为会计,丢三落四可不行!上可过程中必须要集中经历,紧跟教师的思路,稍不留神,就不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了,要赶上,就更不容易了。当然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必须要吧自我的工作做正确做好,才能让后面同学的工作顺利进行。
登记账簿是最考验人细心和耐心的。我做主管岗位,要根据前面出纳做的记账凭证,登记丁字账,汇总,在登记总账,稍有疏忽,就要返工,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算的头都大了。
在账页上的文字数字必须要准确清晰,如果写错要用划线更正,再加盖人命章。再之后,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要把公式弄清楚。最终将凭证装订,整理账簿,工作就算基本完成了。
而像上头说的这些操作流程一样,我们这个学期就做了三遍。第一遍是教师带着做,第二遍是主管带着,第三遍就要考自我了。一套题有38项业务,工作量可想而知。
“仅有经历过,才明白其中的滋味”,对我而言,能够说经过上会计实训课,真真切切的让我了解了什么是会计,让我对会计的观点也有了本质的改变,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职责心=人生价值的诠释。
期望在接下来为期不多的在校学习中,多上会计实训,以便让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忙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实习个人自我鉴定4为期两个月的实践结束了,在这两个月的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下是我的毕业实践报告鉴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成为了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我们会计专业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的挑战,作为一名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技能并且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本事,就成为了我目前的迫切任务。会计实践是我从大学学校走入社会的第一个舞台。为了将有关会计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结构体系变为自身的职业素质,避免纸上谈兵。所以,我选择在武汉国信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实践,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我实践的公司是武汉国信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经汉阳区财政局特许审批,取得《记账许可证》资格,以承接记账、税务申报税收筹划企业内部审计、财务咨询、公司事务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性会计服务公司。我公司注重软、硬件建设,拥有各种必备的办公设施,使用正版财务软件为客户供给服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本公司制定有规范的合同、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据《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等规定从事记账和纳税申报服务,不做假账。为客户把握财税政策,帮忙企业做好合理税务筹划,规避财务风险,合理合法的企业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所学的是针对于公司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以及供给每月抄税、报税、纳税服务,和会计咨询以及一些代办业务。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所以,能够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践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践。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会计实习个人自我鉴定51、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必须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
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必须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2、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自我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3、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本事。
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必须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定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会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1]。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政策性强、应用性强、知识体量大等特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对前期课程《基础会计》的进一步扩展,又是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门课程目前虽普遍已改变以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课程考核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记分制。但因其课程定位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具有信息覆盖广、难度大、综合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教学环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侧重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业务处理能力的考核,存在重讲授轻应用、重讲解轻实践,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高,学以致用能力差,教学效果不佳。
(一)传统教学方法固化严重
当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信息传递的理论教学为主导,其授课过程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传统的讲授式单向教学模式缺乏调动性,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思考力、想象力与职业判断力。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未被激发,也很难参与融入到课堂中。此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难以适时应对复杂商业环境中的会计实务问题[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虽已被关注,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已重视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由于现成的可直接用于教学的案例太少,且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使案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稳合,为了使案例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师必须根据市场、行业、外部因素与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相结合对案例进行相应的修改。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改变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下要付出更多,要不断思考和总结、不断更新自己、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如此教师面临的工作量增大了,挑战大了,难度也大了,因此一些教师不想改、不愿改。
(二)教学内容偏重核算,缺乏职业岗位适应性的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教学及科研方面的专门人才,教会学生原则导向下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知识体系更偏重理论性、系统性。就目前财务类毕业生初到执业岗位的表现情况来看,普遍显现出实践能力欠缺,知识的应用性和迁移能力弱,实际工作中无法领悟理论知识的运用,影响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是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脱节,在教学方法上,仍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是普遍运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手段上却没有突破,在教学内容上仍偏重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核算处理能力[3]。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学生学以致用,就必须让学生尽可能贴近工作、贴近环境、参与实践,必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传统实践教学目标较低,实践教学手段多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模式单一,实践教学内容偏重于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会计分析、经济预测、参于决策等职能,故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技术型的强实践、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更看重的是强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跟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知识为主,应用能力为辅的教学模式是不一致的。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教师跳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模式,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在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推进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恰当地配以情境式、探究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考、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则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业务模拟操作等方式强调合作与协同作业,通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应用性专业教学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其核心始终是实现教学内容理论化与实践化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是专业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完善、支持、补充单一的理论教学,实现应用性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财务会计类专业是通过课程综合实训、校外的生产学习以及毕业时的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科体系中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尤为重要[4]。1.将原有独立的手工模拟实务操作与财务信息系统课程相结合对公司业务进行处理,通过设定岗位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信息化系统下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和加强不同岗位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旨在使学生具备真正的社会工作能力,具备岗位协作能力、拥有角色转化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教与学效果。2.通过与金税工程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解决专业实训课缺乏税务方面的实训安排,进而实现学生纳税申报等相关税务处理体验。
四、结束语
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财务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后续课程的汲取。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政策性较强的课程,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要在总结过去好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究和建构新准则和新形势下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思路,应用型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熊永忠.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元教学模式选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14(3).
[2]时军.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一以新会计准则修订为背景[J].新会计,2015(11).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83-03
教育部、财政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精神,于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本文就是其中《财政事务》项目培训方案的部分研究内容。
一、培训方案的开发依据
(一)以已开发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
根据教育部对培训包项目的总体要求,各项目的开发工作,必须以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财政事务》培训方案以已开发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其次。根据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的师资现状及能力标准,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二)以全国同类专业师资的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研情况为依据
总体调研的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财政事务》专业的学校非常少,从调研情况看。这个专业的招生已没有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教育部的专业设置目录中还保留这个专业,所以,部分学校以此专业为名,但课程的设置、培养的目标已不与此相适应。第二,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不固定。由于学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专业的调整使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对他们专业培训的面要广,对知识的要求则不需要太深。第三,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须纳入培训的内容。第四,在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老师数量不多,水平参差不齐,要根据各学校是否设置这个专业决定培训的需求。
(三)考虑本专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发展趋势和对教师要求的变化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设《财政事务专业》所适用的岗位也会不断变化。所以,对教师的培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财政事务专业涉及的国家财政、财经法规政策性较强。必须使受训教师有一定的把握前沿动态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充分地体现了“四新”的内容,并以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培训方案具有动态效果。
(四)按岗位任务导向设计培训内容
1.中职财政专业毕业生是目前乡(镇)财政(农经)所实际工作中急需的人才,中职财政专业毕业生也能完全胜任乡(镇)财政(农经)所各岗位的工作要求。
2.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级干部、村级经济的发展及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职财政专业教育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开辟以社区(村级)管理岗位为毕业生新的就业岗位群,
3.这些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行动导向,是与以往学科体系教学完全不同的。因此,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按岗位行动导向设计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进一步明确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培训目的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指导。努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通过培训,使接受培训的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
(二)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能力标准的不同要求,将中等职业教师分为上岗、提高、骨干3个层级进行培训。可将3个层级界定如下:(1)上岗层级教师界定,学历达标,已获得教师资格证。(2)提高层级教师的界定,已经是本专业的合格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水平与能力,向骨干教师目标努力的教师。(3)骨干层级教师的界定,已经是本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基于《财政事务》专业教师的能力标准制定以下培训目标,原则上达到:
1.上岗层级专业教师
(1)初步了解财政事务专业职业教育本质特点,了解实际的职业及职业规章。使上岗层级专业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新从事财政事务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2)掌握基本教学技能。能在老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特定财政事务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执行教学计划,能基本把握课堂的节奏,具备独立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3)了解基本教学方法,掌握一到两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能够应用基本的教学媒体。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比较熟练地掌握财政事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4)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如组织乡镇各项财政收入、读懂预(决)算说明、掌握企业纳税申报和税务会计基础。为获取财政事务专业(税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打下良好基础。
2.提高层级专业教师
(1)基本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理解职业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财政事务教学的高层级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能够进行教学计划的具体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教学资料、媒体、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场所的分析应用。
(3)理解专业教学法的内涵。掌握各种专业教学方法。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财政事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与教学改革方向,掌握先进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学法,并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4)掌握职业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对具体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能够通过分析获取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通过培训(特别是社会实习),使他们能够了解和熟悉如何与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下一步回校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
(5)培养较熟练的操作技能。经过培训为获得财政事务专业(税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打下良好基础,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财政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财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双师型”或“双师资格”教师,真正达到以骨干示范作用带动中等职业学校财政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如编写乡镇财政预(决)算书,对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编制部门预算、进行税务检查和税收筹划等。
3.骨干层级专业教师
(1)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理解职教师资
教学实践和职业工作实践的这种“双重”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财政事务方向教学的骨干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将其培养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头带人。
(2)根据不同教学情境熟练地完成教学活动,善于把财政事务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环境,开拓学生在专业工作中学习的可能性;善于开发专业教学中的学习工作任务。并具备财政事务专业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3)熟练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归类重组并形成新的教学内容:系统地进行技术、工作以及职业教育过程的分析、组织与评价。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熟练地掌握财政事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4)提升从事中职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本专业的相关领域内具有一定知识更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掌握本专业前沿动态的变化,逐步成为专家级教师。能够统筹总领财政事务专业课题项目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控制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并推广实施。
(5)培养高级别的操作技能。中职师资增加将提高所教专业与社会联系的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熟悉如何与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经验。
(四)培训内容
1.教育类。包括5个模块,分别是: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教育学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专业教学法培训、职业教育心理学培训。每个模块有一个课程对应,分别是《财政事务专业教学的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基础应用讲座》、《财政事务教学经验介绍》、《职业教育心理学基础》。其中基础类和职业道德类适合上岗、提高培训。其它类可适合所有培训。
2.专业类。有以下内容:模块一:职业发展与劳动组织分析培训,课程有《财政事务职业发展和岗位分析》(上岗、提高、骨干)。模块二:系列专业“四新”讲座培训,课程有《财政(税收)事务新规章介绍》(上岗、提高、骨干)、《财政(税收)事务新理论介绍与分析》(上岗、提高、骨干)、《财政(税收)事务热点研讨》(骨干)、《公共管理》(上岗、提高)、《预算收支分类改革》(上岗、提高、骨干)、《社区工作实务》(上岗、提高)。模块三:系列专业核心课程(含技能)培训,包括《国库集中支付》(上岗、提高、骨干)、《政府采购》(上岗、提高)、《预算编制》(上岗、提高)、《部门预算》(上岗、提高)、《预算报表分析》(上岗)、《预(决)算编制》(提高、骨干)、《乡镇集体经济转型》(上岗、提高、骨干)、《财政政策调控》(提高、骨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上岗、提高)、《农村财务会计实务》(上岗、提高、骨干)、《社会保险实务》(上岗、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实务》(上岗、提高)、《纳税实务》(上岗、提高、骨干)、《纳税申报》(上岗、提高)、《税务》(上岗、提高)、《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上岗)、《税务会计》(上岗、提高、骨干)、《税务筹划》(提高、骨干)、《税务检查》(提高、骨干)、《税收政策咨询》(提高、骨干)、《金财工程软件应用》(上岗、提高)。模块四:实践技能培训,《兰贝斯预算管理软件应用》(上岗、提高)、《网上纳税申报与交纳软件应用》(上岗、提高、骨干)、《用友公司会计软件系统应用》(上岗、提高、骨干)(建议为选修课)、《金税工程软件应用》(上岗、提高)、《乡镇财政岗位实习》(上岗、提高)、《社区岗位实习》(上岗、提高)、《纳税业务实习》(上岗、提高)、《企业会计岗位实习》(上岗、提高、骨干)、《政府、企业考察与交流》(提高、骨干)。
(五)考核
培训考核应包含以下几部分:理论知识10%:专业实践技能20%;企业实践活动20%;教案与试讲20%;教学研究论文20%;平时作业与出勤10%。
过去的五年,是天津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的五年。“十五”计划所确定的“1221”发展任务圆满完成,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和2006年,天津市连续两年入选世界七大智能城市。据国家有关部门测评,天津市信息化综合指标居全国第三位,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提升了城市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天津市提前两年建成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立体交叉的城市宽带网。光纤达68.2万km,通信能力城乡覆盖率达到100%。与2000年相比,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能力从20G增长到2000G,城市出口带宽从955M增长到121G,互联网用户从56.9万户增长到34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从无到有发展到90万户。天津市固定电话用户从247万户增长到43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从122.8万户增长到502.6万户。建成覆盖天津市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用户190万户,比“九五”增长40%。启动数字电视试点工作,建设了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已具备150套数字电视播出能力。
一批重大信息基础功能平台相继投入使用,提升了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能力。建成了汇聚北方九省市的天津电信通信枢纽工程,成为中国电信北方信息交换和管理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天津通信公司和开发区相继建成运营,已成为北方重要的数据备份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的数字密钥中心通过国家国密办的技术鉴定,正式投入使用,已在天津市地税系统发放CA证书5万张,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地税行业内大规模应用的数字证书系统。2004年建成每秒运算速度达5万亿次的“南开之星”超级计算机,近两年在生物医药、化工、气象、海洋等7个系统进行了应用,提高了科研和生产水平。国家防病毒中心成为国内重要的计算机与网络防病毒产品测试、研发中心和病毒预报、中心。天津市信息增值服务企业发展到421家,广泛开展了宽带网络内容服务。
“十五”期间天津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19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改善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已成为与空港、海港并驾齐驱的城市重要基础设施。
(二)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提升了各级政府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五年来,天津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电子政务专网(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底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机关的高速互联和各部委办区县的宽带接入,具备构建各个政务业务系统虚拟业务专网的能力。区县电子政务网络已延伸至区属委办局和乡镇街。市区两级政府全部建立了门户网站,初步实现了政务公开、网上办公、招商引资、便民服务等功能。
从2002年开始,经过连续四年政府网上办公“百项工程”的实施,天津市政府79个委办局和服务机构累计实现网上办公项目1194项。市工商局会同有关部门率先实现网上并联审批,各级行政审批中心,通过网络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的统一接件,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实时监察等功能。完成电子口岸一期建设,建成了航运服务中心,海关、港口、商务、检验检疫、税务、银行等14个部门实现了数据交换,使进出口通关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一。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重点信息系统工程相继启动。市地税系统实现了网上纳税,占天津市地税60%的税款通过网上直接入国库。“金盾工程”(一期)中的“公安二级网络提速工程”和“天津公安无线同频同播指挥网”项目已经完成,在天津市召开的“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中发挥了重要的通信保障作用。
(三)初步建成覆盖各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体系,信息化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日益显著,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随着“三五八十”战略的实施,天津市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先后实施了“万千百十企业上网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ERP应用面已超过30%;二维CAD出图率达90%,三维CAD应用面达45%;天津市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商场都实现了商业信息化,90%的大型企业、50%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涌现出一批以电子商务占领市场,做大做强的典型。而且天津市在全国率先组织了千家企业信息化调查,出台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在全国企业信息化评比中,天津铁厂、钢管公司、中环集团、天士力、北海粮油、纺织天一公司等7家企业进入500强。
经过几年的努力,天津市共有12个涉农区县的140个乡镇、3836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信息“村村通”,其中三分之一应用了农村村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农业经济管理、村务公开、防病防疫、科技普及、农特产品销售等网络化、信息化服务功能。在2003年预防“非典”和2005年预防“禽流感”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另外,天津的社会信息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劳动和社保信息系统已实现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集中征缴和分险种支付,实现了劳动就业业务和社会保险业务之间的协同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一、二期工程相继完成,210家医保医院联网,基本覆盖了天津市住院医保结算业务单位。从2004年开始,实行商品房全部网上销售制度,规范了合同,有效地防止了虚假售房,一房多售等违法行为。银行卡在商业、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广泛应用,受理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卡”发卡近100万张,在150条线路、5000部公交车使用。机动车船税IC卡税控管理系统效果明显,市税务局与市交管局合作有效地控制了车辆方面的税收,当年税额由原来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8000多万元;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联网进行实施信息交换,使税务部门及时掌握注册企业情况,为扩大税源提供了保证。而且天津市1500所大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其中800所实现了光纤接入。
(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增长,成为天津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在“十五”期间,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五个特色鲜明、生产相对集中的产业密集区,即以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制造、集成电路和正在兴起的汽车电子为主体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绿色能源、软件及系统集成为主体的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以片式元器件、显示器及数字家电生产为主体的西青开发区和微电子小区;以电真空器件为龙头产品的武清开发区;以加工配套为主的中心城区电子区。以这五大产业密集区为依托,形成了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绿色电源、片式元件、电子器件、显示器、数字家电、汽车电子、软件、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十大专业产业园,也形成了产业政策优势明显、配套水平一流、集聚效应显著、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发展环境。“十五”期间,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共完成投资额156亿元,完成投资项目192个,其中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有中芯国际扩能、三星通信手机扩能及海泰科技绿色产业等10个项目。据信息产业部对电子信息60种重点产品的统计,天津市有40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五位,其中17种产品位列第一。我国生产的基础元器件产品大类共有22种,天津排名前三位的产品有11种。五年来,天津市规模以上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670亿元迅速增长至2005年的1959亿元,年均增长24%,占天津市工业销售收入的26.7%;出货值1084亿元,占天津市出货值的48.9%。2005年实现利税162.58亿元。
“十五”期间,以5个国家级和5个市级创新机构(基地)、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公开专利8280项,占天津市公开专利总量的43.25%,其中公开发明专利3622项,占天津市公开发明专利的41.22%。
2004年天津市被国家认定为首批信息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2005年又被认定四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别是通信、化学与物理电源、片式元件和集成电路。
五年来,天津市组织“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力度不断加大,共安排项目155个,贷款总额26.4亿元,吸引社会投资42.5亿元。五年共帮助24家企业的27个项目申请到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5400万元,拉动企业投资4.7亿元。
(五)形成了有利于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环境
2005年天津新调整了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了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加强了对天津市信息化工作和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
政府规章《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天津市行政机关归集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天津市无线电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天津市信息化条例》已列入市人大2006年立法计划;组织编制了《天津市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一五”规划》、《天津市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津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以及《天津市信息安全保障“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从2000年起,在天津市统计局的协助下,先后建立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统计制度”、“软件统计制度”和“信息服务业统计制度”,扩大了统计范围,规范了统计活动。天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了《关于加强天津市数字证书认证应用和管理的意见》(津党厅[2004]1号)和《关于加强天津市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津党办发[2004]15号)。天津市信息办颁发了《天津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和《天津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管理办法》,建立了资质认证机构和“天津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协会”,推动了信息化工程建设市场和信息化工程施工企业、行业的规范化建设。
“十五”期间,天津市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国家信息化论坛和每年一届的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在国际上宣传展示了天津。高等学历教育、职业证书教育、在职技能教育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基本形成。五年来市财政共投入信息化专项资金1.3亿元,天津市政府重点支持安排项目361项,直接拉动各方投资9.57亿元。
二、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紧紧抓住、切实用好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从国内看,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
从天津市看,“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实施所积累的能量将继续释放。
从行业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孕育着新的突破,将成为经济加速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信息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例如,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国际汇率的波动,将使天津市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信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还不多,应对国内外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竞争的压力加大;天津市信息化建设与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等等。
针对国内外形势和天津市面临的发展机遇,天津确立的“十一五”发展思路是: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把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拓展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信息化工作的主线,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打造“智能天津”。具体发展目标为: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要高水平、高起点地建设滨海新区信息化样板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到2010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家庭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60%,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75%,移动电话达到80%,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80%,企业上网率达到85%。信息产业保持持续增长,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信息产业基地,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95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550亿元,软件业150亿元,信息服业250亿元),争取达到4200亿元。继续保持天津市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在国内继续保持先进地位,部分优势行业保持领先水平。
三、2006年信息化重点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天津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建设“智能天津”,构建与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围绕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启动滨海新区信息化样板区建设
建立滨海新区统一的信息化领导和协调机制,编制滨海新区“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完善电子口岸信息系统,建设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开发区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和无线宽带移动实验网。做好滨海国际IT创新实训基地前期工作。启动3S数据园规划和建设。
(二)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电子政务重点系统建设
电子政务专网向区县政务延伸。建立信息公开目录,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以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为起点,建设政务信息交换体系。对“天津政务网”进行改版,规范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门户网站。启动人口、法人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规范宏观经济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和使用;重点建设滨海新区空间地理信息库。围绕教育、医疗、就业、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完善网上举报、意见反馈等交互功能,提高政务部门服务和监管的能力。加快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系统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建成市与行政复议信息系统,实现主要功能。建设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对应急专项指挥部、110、119、120和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初步构建天津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的框架。
(三)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重点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冶金六大支柱产业的信息化,继续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培育100家企业信息化典型。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牛奶、无公害蔬菜安全监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天津市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成熟的信息技术和服务资源,采用ASP方式,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服务。进一步开发“南开之星”应用平台服务的功能,为医药、化工、生物、集成电路、模具等行业应用提供服务。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积极培育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骨干企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企业国际间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国际电子商务网站联通;建设“北方网上商城”等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
进一步推进金卡工程,积极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优化用卡环境,各类终端机具摆放量突破5万台,同城交易成功率稳定在99%以上,异地交易成功率稳定在96%以上;稳步推进“银税共享”、“二代身份证”、“医保卡”、“公交卡”等一卡多用工程。
(四)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
医保系统与医院门诊联网开通200家以上;启动医保与社区卫生站联网;建设医保决策支持系统;实施劳动保障部安排的网上医保服务试点工程。
建设一批数字化校园试点,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天津市高校统一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推进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增强教育网和电信网互联能力,扩大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
建设天津文化信息网站;围绕天津地方特色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100个信息文化服务站和10个卫星地面接收点。
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和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完成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建设。
全面推广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使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应用。推进城市社区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展网络化管理试点,改进街道、居委会的信息管理。
(五)围绕提升城市管理功能,完善综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天津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7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6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达到120万户。争取成为第一个国家宽带无线城域网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完成试验网一期工程。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丰富节目内容,开展多种增值服务,力争达到30万用户。根据滨海新区的发展需要,制定该区域内各重要部门的频谱规划方案,为天津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无线电通信子系统规划频率资源。
(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2006年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38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200亿,同比增长20%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80亿(不含嵌入式软件),工业增加值为400亿,出货值突破1300亿,利税总额达200亿。做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出台《天津市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开展IT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能源消耗状况调研工作,为提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确定重点创新领域及制定节能降耗措施提供依据。加快内资企业发展,促进企业间的合资、合作,通过技术和资本的融合,重点做好网屏编码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产业化工作,逐步提高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及生产总量在全行业的比重。继续组织召开“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绿色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暨配套技术展示会”,推进绿色电子制造技术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使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原材料与国际接轨和同步,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申报建设“国家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示范基地”。以开发区为主体,做好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以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体,加快软件及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为主体,做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发展壮大信息服务。结合天津市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立足自主创新,加大天津市软件企业进行软件产业化的开发应用工作,培育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信息服务业态,吸引国内外大型信息服务企业,构建信息服务产业链。
(七)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落实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适时召开天津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会议。做好信息安全试点工作,编制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规范。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建立天津市信息安全责任制,启动天津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落实《电子签名法》,提升和完善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的功能,扩大数字证书的应用。启动信息安全产业园建设,扶植信息安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