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钢琴教师新一年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0:5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钢琴教师新一年

篇(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各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很多重大问题都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课题,因此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在课程体系上还应强调综合化。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一向具有一个特点,这就是过于刻板、僵化,很难随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反应并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整。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于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大前提下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就势在必行。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仍把钢琴与即兴伴奏作为不同阶段毫不相关的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割裂开来,使得学生学习钢琴技巧的时候一味只注重培养手指功夫,忽略了对乐曲曲式结构、和声及音乐织体的分析,而学习即兴伴奏时就纯粹照搬照抄教师编配的和声及织体设计,无法联系和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钢琴知识,导致课堂教学进度缓慢,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即兴伴奏的学习变得死板、不能举一反三。所以我认为,必须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使其教学相互配合,才能使学生学习更得心应手。

一、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那么课程整合就是指相邻或者相关的课程之间交叉、渗透、溶合而形成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钢琴技巧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为从事普通音乐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钢琴演奏技巧,相应的试奏能力、伴奏能力、钢琴基本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掌握钢琴演奏专业技能,演奏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经典钢琴作品,提高艺术修养,开阔艺术视野。而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钢琴即兴伴奏编配的基本理论;介绍相关的和声知识、各种伴奏织体,以及大小调式和民族调式歌曲的编配方法: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结合不同类型歌曲伴奏的分析、编配与弹奏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编配的步骤、方法和技巧,能独立编配与弹奏各类大中小型歌曲的伴奏;培养学生即兴伴奏的编配、弹奏,与演唱者的密切配合,以及自弹自唱的能力,适应工作的需要。

这两门课程都是以钢琴为媒介的,都需要培养学生对各类作品风格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即兴伴奏学习的前提,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能更有利于演奏者即兴伴奏的多样化展现,而即兴伴奏是钢琴技巧的灵活运用,是乐曲音乐形象的延伸与二度创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钢琴技巧相通、和声曲式理解相通、风格把握相通、伴奏织体相通,所以这么相互密切关联的两门学科不应该割裂开来学习,应渗透学习、联想学习、知识共享。所谓知识共享其中包括学生对乐理、和声、曲式、音乐史等一系列知识的掌握。所以对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进行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整合的措施

(一)教学结构的整合

现今一般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声乐是必修课,所以大学一年级一进校就会开设,而即兴伴奏课在三年级才会开设,使得钢琴与即兴伴奏教学严重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把知识联想学习,事倍功半。我认为应该在大学一年级上半学期开设钢琴、乐理课程,下半年增设和声、曲式,第二学年就可以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同时开设,甚至可以开设成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钢琴或者即兴伴奏一般是一周一次两学时,我认为可增至一周两次四学时,每次两学时可以把钢琴作品与即兴伴奏作品结合起来教学,当然其中包括作品作者、年代、风格、和声、曲式、伴奏织体等一系列知识的分析。这样学生由对钢琴作品“死”的范例展开分析到即兴伴奏作品在其基础上“活”的运用,使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即兴伴奏的同时钢琴弹奏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两全其美,一举两得。

(二)教学方式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教学结构和方式的整合既是最好的改革手段,高校钢琴与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方式的整合主要是由原来的单一讲授钢琴作品或即兴伴奏作品变成两者相互结合教学,使其相互交叉、渗透。

1.钢琴作品与即兴伴奏作品作者、时代或是风格的融合

钢琴作品的作者及时代一般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那么课堂上可以通过把钢琴作品与同时期或者同作者的艺术歌曲正谱伴奏进行对比教学,分析其和声、曲式特点及音乐织体,进一步延伸到同时期的歌曲即兴伴奏中,要求学生掌握同时期、同类风格歌曲的即兴伴奏。例如: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奏低音、大小调性的和声体系确立、作为和声中心结构主、属结构确立,主要曲式是组曲、变奏曲、赋格,那么可以通过对一些变奏曲、组曲的弹奏学结这一时期作品的风格,再学习一些同时期的艺术歌曲正谱伴奏,总结其和声、伴奏织体的特点运用于同时期或同风格的即兴伴奏歌曲中,这样既直观又深刻,学生能很快掌握。

2.钢琴作品的音乐织体与即兴伴奏的伴奏音型相结合

歌曲的题材、情绪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伴奏音型烘托,不同题材的歌曲具有不同的音乐特征,因而也有不同的表现功能。一般来说,作品的风格大体概括为几大类:进行曲风格、欢快活泼的风格、优美抒情风格、少数民族风格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具有这些音乐形象的钢琴作品分别列出来,先交给学生弹奏,使学生了解其音乐织体、和声连接及曲式结构,然后以其公式化的方式,把其音乐织体直接嫁接到同类风格的即兴伴奏歌曲中,再

根据具体歌曲的旋律改变其和声级数即可。例如:进行曲风格,首先可以让学生演奏练习曲车尔尼599NO.19、乐曲多尼采蒂 《拉塔普兰》、贝利尼《诺尔玛进行曲》等,使学生了解进行曲的风格及曲子中所使用的音乐织体,对其和声连接的规律及曲式进行分析,再总结进行曲应该使用的整和弦伴奏音型,把整和弦的伴奏音型变形发展到远低音的伴奏音型,上面几首钢琴作品都为2/4或4/4拍子,教师可以再延伸到3/8或6/8拍子的曲子,如三拍子远低音伴奏音型最典型的圆舞曲,还可以结合快节奏曲子如《圆舞曲》和慢节奏曲子《重归苏莲托》等进行弹奏,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整和弦的伴奏音型在2拍子、4拍子和3拍子、6拍子中,在快速乐曲和慢速乐曲中的运用,而后教学生以公式化的手段把各类拍子、各类速度的伴奏音型直接套用在与之相同风格的乐曲即兴伴奏中,依据乐曲的旋律加上与之相对应的和声作以规范的键盘和声连接即可。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练习曲、乐曲,手指技巧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以很简易、直观的方法学习到了即兴伴奏,就算在初学者眼里,即兴伴奏也会变得容易接受和运用。以此类推,欢快活泼风格、优美抒情风格、少数民族风格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和表现乐曲的风格,还能轻而易举的掌握即兴伴奏的编配,学习思路清晰,效率高,而且不容易忘记,能活学活用。

篇(2)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招生生源特点

由于近年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素质越来越差,学生入校根本无门槛,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不尽人意。

2.课程学时少

从目前国内各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看,由于学制所限,三年制的学前教育只有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而在这两年的学习中,学前教育专业所学课程繁多,二年级开设即兴伴奏课,一年级开设钢琴和乐理视唱练耳课。而乐理视唱练耳课被合并成一周两节课,一年内完成。结合学生入校零基础的实际情况,老师一年内只能完成乐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本开不了和声理论课,和声知识最多也只能在教学中一带而过,学生在学习即兴伴奏课程时有很大的困难。

3.学生的个体层次差异大

钢琴本身是一门专业技术性极强的艺术学科,学生入校多是零基础,经过一年的钢琴教学,弹奏能力由于自身条件和努力的不同,学生的钢琴实际弹奏能力也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钢琴即兴伴奏课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的实际情况。

4.毕业生的实践教学表现差

在对实习基地的实习生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毕业生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即兴伴奏能力不够理想,伴奏类型单一,和声选择错误,调式调性不熟等问题。钢琴伴琴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繁多,对于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同步,但几个月下来就开始跟不上,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和反复的实践,这样又满足不了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层次的方式,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同步教学,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采取分层次教学对策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对策,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根据学生的入校生源特点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

教师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分成三组即简易组、提高组、升华组。钢琴弹奏能力弱,乐理和声基础差的同学为简易组,这部分同学只要求具备简单儿歌的伴奏能力,掌握基本的伴奏织体、和声编配即可。对这部分同学如果要求高了,会使其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弹奏能力和乐理和声基础相对好的同学为提高组,这部分同学不但要求具备简单儿歌的伴奏能力,还要求伴奏织体、和声编配丰富些,并能弹奏稍复杂的儿歌和少儿歌曲。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为升华组。这部分同学学习认真,思维敏捷,识谱快。因此这部分同学能弹奏各种类型和风格的歌曲,还要求伴奏织体、和声编配丰富和多样化。

2.针对即兴伴奏课程设置问题,在教学实践上进行分层

为解决中职即兴伴奏课程学时设置少的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先从简易版入手,逐步加入新的音乐元素进行难度升华。对于学习能力弱,基础差的同学先练好简易版的,再逐步晋级到提高版,没有练好的继续练习简易版,而基础相对好的同学也可先选择简易版,弹好了晋级为提高版。提高版练好的同学可再晋级为升华版的学习,也可直接从提高版进行练习。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直接进入升华版的学习,也可从提高版练习再晋级到升华版。在这种分层教学实践中,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来说,可能刚开始只能听懂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习内容,但经过不断的实践练习和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就会提升到高一层次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根据学生个体层次差异问题,在教学测评上进行分层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学生在自己能力水平内完成好歌曲的伴奏,也能获得高分,而不是以从前单纯的从水平能力的高低,歌曲的难易程度来获取分数,这样就会更大程度上激发基础薄弱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她们感受到只要努力也能获得理想的成绩。经过一定阶段的分层教学实践后,教师可根据技能项目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重新评价评估,重构新一轮的层次教学。

4.根据毕业实习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低,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分层

在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每首歌曲从伴奏织体、和声编配及右手单音、双音、和弦等方面从简单到复杂分成三种难易不同的版本:简易版、提高版、升华版。如简易版只要弹奏右手旋律,左手加入简单的伴奏织体与正三和弦的和声编配就可以。而提高版会用到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伴奏织体,和声编配也会加入一些副属和弦以及右手双音旋律。升华版在伴奏织体上会更复杂,音乐表现力相对也更丰富,右手旋律加入双音、和弦,左手旋律加入比较复杂快速的长琶音弹奏以及无旋律伴奏等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难易版本进行练习。

三、钢琴即兴伴奏课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案例

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实现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优化整合,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的《鼓浪屿之波》的教学实例,阐述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实际运用策略:

首先,简单介绍歌曲的内容,老师示范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浪屿之波》是一首四拍子的弱起小节的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抒发了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思念之情。弹奏速度不宜快。

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歌曲的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同学们才学了一年的乐理知识,对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老师只能在乐曲中再深入分析。《鼓浪屿之波》是一首G大调式的二段式乐曲。二段体(4=4)AB形式。第一乐段(四乐句组成),结构方整,音区较低,旋律微微高低起伏,自然、朴实而流畅。第二乐段(四乐句组成)旋律上扬,表现了一种激动急切的心情,然后又回落。通过增加一些乐理和声知识的讲解,一些同学已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的分析歌曲,但一部分同学还需老师反复巩固和讲解,通过一年这样反复练习,能让90%以上的同学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好,从而能顺利地适应未来幼儿教师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第三个环节是编配和声:在这一环节上, 第一次分层教学:先分两个层次要求,对于乐理和声知识薄弱的同学,让他们只编配正三(I、IV、V级)级和弦的连接。如《鼓浪屿之波》:

而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加入副三和弦以及重属、K46等和弦的连接,使和弦的编配更丰富些。

《鼓浪屿之波》

老师再对同学们的编配进行讲解和指正对错,并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能力好的同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能力不够的同学通过老师的讲解,慢慢地从一知半解到逐渐清晰明了。

第四个环节是右手旋律的分层教学:在右手的弹奏上,由于弹奏能力的差异,笔者也分三次进行示范讲解,先让能力弱的同学配上指法,并进行弹奏,老师指正。接着老师示范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连接处加上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音阶推上,并在第二段前部分处加上双音或和弦增加和声效果,让同学们从各种弹奏方法和知识点来学习歌曲的弹奏以及不同的音乐魅力,引导同学从简到难进行歌曲的即兴伴奏,这样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了各种能力差异的学生的学习,又有利差生学习提高。

第五个环节是左手的伴奏音型的分层教学:在左手的伴奏音型上,分三次进行示范讲解,根据学生弹奏能力的差异,先讲解最简单的柱式和弦,然后半分解和弦、和全分解和弦,最后是长琶音式的全分解的弹奏,学生根据不同难度层次的示范和讲解可自行选择难易程度的版本进行练习,也可以从简到繁逐步进行练习。着意去充分发挥每种伴奏手法的内涵表现力量。

第六个环节是调式的分层教学,最后让学生位从C调转到G、F、D、bB 、bE、bA 、A 、bD各个调上进行练习。简易组的同学先练习C调、再加入G、F两个调式。提高组的同学加入需掌握C、G、F三个调式,可再加入D、bB两个调式的练习。而能力强的同学除熟练了C、G、F三个调式,还要在D、bB、A、E、B、bE、bA 、bD各调进行练习,让升华组的同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所有的常用调式都能熟练运用。

篇(3)

陈萨率先登场,11月24日,她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作为三者中唯一的一位女性钢琴家,陈萨一向作风最为低调,从来不摆明星架子,极少拒绝乐迷的签名,在任何时候都颇为直率和亲切。比起李云迪和郎朗动辄上千的票价,陈萨的音乐会票价如同她本人一样平易近人,仍然维持在广州交响乐团音乐季的平均票价60-180元。当天执棒广交的指挥家迈克尔・桑德林备受业界及舆论界称赞,他曾指挥过许多世界知名的交响乐团。同时,现任教于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的桑德林也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大提琴教师之一。

12月9日,李云迪亮相星海,与陈萨和郎朗不同,李云迪为观众送上的是全场独奏音乐会,包括其赖以成名的肖邦。当晚的曲目除了几首肖邦马祖卡舞曲之外,还有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拉赫玛尼诺夫《降b小调第2钢琴奏鸣曲(作品36)》以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李云迪和陈萨同出于但昭义门下,李云迪曾坦率表明过好评:“陈萨是我师姐,她的音乐感觉非常好,特别细腻。在我还没有和但老师学习的时候,她已经是出色的演奏家了。”

篇(4)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地深入,对学前教育教师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弹唱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综合性艺术创作活动,它要求弹奏者在短时间内将声乐与钢琴伴奏结合起来,包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旋律的处理、曲式的分析、和声语言的掌握、歌唱技能的表现、伴奏织体的运用以及钢琴技术的掌握等诸多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而且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弹唱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入学时音乐基础较差。

大多数学生是通过文化课考试进入高校的,有些学校组织了艺术面试或加试,有些学校没有。即使是进行了加试的学生,大多数也只是考前突击学习,他们往往对音乐的理解比较肤浅,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因此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并不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课时分配不合理,即兴伴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而课时太少,课程安排就会缺乏连续性;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中缺乏音乐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只注重学生音乐单一技能的培养,如声乐、钢琴演唱演奏技能,而忽视了音乐理论的系统学习。因此学生在理解作品、分析作品以及编配作品时,感到力不从心。另外,只注重学生的单科学习,忽略了音乐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学生在边弹边唱时不能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三)缺乏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边弹边唱教材。

一些学校沿用的是艺术教育或师范艺术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缺乏幼儿歌曲的训练。

(四)音乐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从艺术教育专业转入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教学模式大多沿袭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缺少学前教育专业的针对性。

二、弹唱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建议采取以下改革策略

(一)根据生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首先,从基础抓起,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和弹奏技能,为今后边弹边唱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及时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必要时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进校时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激励他们刻苦学习专业技能。

(二)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改革音乐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幼儿园弹唱教学的需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弹唱技能,必须从课程入手,适当调整音乐课程的比例。可以在一年级开设音乐理论、声乐、钢琴、视唱练耳等课程,夯实他们的音乐基础和理论知识;在二年级的时候增加即兴伴奏理论(和声)与实践(弹唱)相结合,使学生迅速提高弹唱能力。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较多,音乐课程的课时比较少,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内容,必须对现有的音乐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可以将即兴伴奏、和声课程整合在一起,因为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直接影响到整首歌曲伴奏处理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因此把和声知识融入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又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钢琴教学中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弹奏的作品,适当减少练习量,降低练习的要求。在学习了一年或一年半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钢琴弹奏方法,并能弹奏有一定技巧的作品时,就可以在每堂课中适当增加一些儿歌的弹奏。可以先找些幼儿歌曲的伴奏谱或者幼儿律动的乐谱,让学生分析乐谱,了解基本的编配步骤,掌握基本的音型选择、搭配、变化与承接,对个别典型体裁的歌曲单独进行分析,并选择适当的编配和弦和伴奏音型,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在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钢琴的即兴弹奏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其中和弦的编配和音型的选择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一旦选好编配和弦和音型,弹奏就变得很轻松了,边弹边唱也就没有问题了。

(2)声乐教学中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在声乐教学中,除按照基本的声乐教学常规训练外,还要进一步拓展与幼儿园教学相关的声乐教学内容。如学生经过一年的声乐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歌唱发声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呼吸、清晰准确地咬字吐字、准确地演唱音高节奏、恰到好处地表现作品的强弱,能够运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和真挚的情感演唱时,就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儿歌的演唱。其中包括童声的发声训练技巧、儿歌的演唱方法,以及儿歌演唱中声音位置、呼吸及状态、情绪与表情、伴奏与歌声的相互结合等等方面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歌曲,包括分析歌曲的题材和内容、体裁、结构、调式、旋律等。让学生能够尽快投入到边弹边唱的声乐实践练习中去。

(3)自弹自唱的教学内容统一。

由于声乐和钢琴教学中都增加了儿歌的教学内容,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脱节,必须将两门课程的儿歌内容统一起来,即在声乐课程中练唱的儿歌,在钢琴课上进行编配。两门课程可都要求学生自弹自唱,让学生能不断反复练习,提高自弹自唱的能力。

(四)改进弹唱课堂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特别在进行作品编配和音型的选择上,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其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弹唱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够提高。要通过多渠道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

(1)强化课堂训练,加强课后训练。

学生每堂课学习的曲目,课后要相互弹奏练习,进一步增强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理解。

(2)创设实践平台。

举办音乐会和技能汇报演出,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舞台。学生可以演唱或演奏作品,增加舞台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编配儿童音乐剧、弹唱儿歌等形式锻炼自弹自唱的能力。班级音乐会声乐考试伴奏、教学基本技能比赛等活动可以与钢琴教学训练同步进行,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3)把弹唱作为学生技能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

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儿童歌曲弹唱比赛。把弹唱能力作为学生的必备的能力和就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4)深入幼儿园实践实习。

利用每学期的幼儿园实习周,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让自己的弹唱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培养者更应该遵循学前教育的特点,以能力本位为目标,不断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富洪.《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层级课程的研究与探索》教育导刊,2009,12.

[2]王晓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篇(5)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让孩子从小接触音乐、学习钢琴培养音乐爱好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钢琴作为艺术的代表之一也越来越受到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近些年来,随着钢琴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加,钢琴考级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不同形式和种类的考级教材也是层出不穷,这使得钢琴教育事业在我国发展得越来越快,在不断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一、我国钢琴考级来源

音乐考级最早起源于英国,最早是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于1889年举办的音乐考试,后期联合了其他音乐教育机构并演变成音乐考级制度,考级时主要以一种乐器为主。我国钢琴社会考级是改革开放以后从香港传入大陆的,最早的音乐考级也只分了三个级别。考级机构也从最初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演变出成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皇家英国学院等不同地区不同教材的考级委员会。

二、我国钢琴考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钢琴考级的现状。举办考级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音乐素养,促进美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考级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学钢琴一定要考级吗?琴童真正的演奏水平可以用晋升级别来衡量吗?有些孩子为什么通过了很高的级别,但是除了考级作品之外什么都不会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基于个人的陪练经验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了钢琴考级给琴童们带来的益处与弊端。首先是益处,对于琴童来说,考级提高了孩子学琴的兴趣,为孩子学习钢琴提供了动力。当拿到合格的考级证书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觉得过去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并会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兴趣,从而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之中。定期的考级能够不断提高琴童对于钢琴学习的能力。此外,在考级前快速进入备战状态,也使得琴童的意志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次是弊端,随着热衷考级的音乐爱好者不断增加,各个地区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方式的考级活动,家长盲目地把考级看作衡量琴童练习水平的一种标志。在人们供不应求学习钢琴的情况下,由于教师资源缺乏,许多非专业的老师无证上岗,造成了师资力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目前我国钢琴考级的主要问题分析。1.钢琴教育背离初衷,重“考级”轻“艺术”。钢琴考级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艺术素养和能力。但是,“钢琴热”的出现却使钢琴考级与其初衷背道而驰。以钢琴考级为培训目的的机构日益增多,学生学习的重点也都放在了考级上,并且也只以考级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考级内容也只是机械化地要求学生能够将考级曲目弹熟练就可以了。在对于乐曲知识点的讲解、作品的情感处理以及孩子们的音乐理解、创造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忽略了孩子们最初学习钢琴的目的,即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2.机构组织不规范,教育培训功利化。钢琴考级在刚建立的时候,对于学生演奏水平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通过考试的人数也相应较少。由于现今考级机构种类繁多和考级机构的普及化,培训机构也相应地有所增加。虽然每一个考级机构的考级内容大致相同,都是对琴童演奏水平的检测,但是每个机构的侧重点还是会有所不同,导致衡量标准也有所差别。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钢琴组织机构加入考级的行列里,过度宣传考级的重要性,误导家长们认为考级是琴童学习钢琴的必经之路,而考级的成绩则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唯一目标和方法。3.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钢琴教师是指引琴童们走向新一代音乐家的指路明灯,钢琴学习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学生的不断练习相结合。考级机构的教材在不断更新出版时会注入新的曲目内容。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它每一年都会出版新的考级教材,琴童可以自己选择相同级别、不同的曲目内容。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便会造成师资力量落后的现象。有一些为了追求盈利的培训机构,不仅没有获取相关的合格证,而且还聘请了专业不合格的钢琴教师进行教学,在这些老师中,部分人可能不会教授正确的演奏技巧;有一些是本身专业没有问题,缺乏责任心,这样也不能算是合格的老师。4.家长对学习钢琴不了解,学习音乐片面化。对于没有过多接触音乐的家长来说,他们大多数认为孩子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只要会把一些通俗易懂的音乐歌曲完整演奏下来就已经很出色了。这一幕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上演:不拿孩子的基本功来衡量其学习钢琴扎实与否,而是从功利性的角度盲目与其他孩子做对比,从而忽略了钢琴丰富孩子的感情和塑造其价值观的作用。钢琴考级背离初衷,成为家长炫耀孩子的资本。对于琴童来说,长期学习一首乐曲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倦和疲惫感,家长没有过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忘记了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初衷——为了丰富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

三、对我国钢琴业社会考级现存问题的建议

(一)改变教育和考级的方式,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学习钢琴的初衷是提高音乐素养,应该从对曲目量的累计、乐曲背景了解、演奏技巧以及对乐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等全方位的掌握来讨论,而不是为了考级进行钢琴教育。首先要避免一些家长过于功利化地让孩子学习钢琴,相关部门要注重和规范考级制度,把握好钢琴考级制度引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考级的重点。其次,在考级过程中,在选择优秀的钢琴教师作为考官的同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琴童,使考级过程透明化,让家长和老师能直观地了解到琴童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琴童的学习,明确老师的教学方向。最后,为了避免出现琴童为了考级而考级的现象,应该加强他们对于乐曲的积累,可以及时出版一些新的考级教材。对于年纪比较小的琴童,还可以编写一些带有生动图片的教材,提升孩子学琴的兴趣,帮助孩子加强对于乐曲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地练习。(二)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及组织。对于“考级热”的影响下,许多培训机构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为了能够招收到更多的生源,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琴行或学校打着“包过”的幌子来迷惑家长。这样的钢琴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与恶性竞争,也给一些正规的钢琴学习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这样的考级培训机构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查,解决家长过于看重考级的思想,还琴童们自由、轻松学习钢琴的净土。通过规范教育培训机构,既维护了专业钢琴老师的利益,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三)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针对师资力量的质量,首先需要对钢琴教师进行严格的把关。要对钢琴专业的老师不定时地进行考试和抽查,定时为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对于新出的考级教材进行讲解,各地区老师可以相互学习,以提高专业演奏能力和教学能力,可以有充分的教学管理经验适应知识时代钢琴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其次,针对现阶段钢琴教育机构和钢琴老师的情况,要进行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对待从事钢琴教育者,要有严格的标准来评判其是否为一名合格的钢琴老师,并对这些老师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教育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在提高师资力量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练琴效果。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四)正确引导家长对待钢琴学习的理念。学习钢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练琴占据了琴童们大部分的时间,而且对于孩子们也是一种挑战。他们需要坚持不懈,才能克服难关。因此,不论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学习钢琴,家长要有耐心,言传身教,不能为了学习钢琴而进行学习。要让孩子有坚持的动力,使琴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学习钢琴中找到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

五、总结

钢琴考级是检验琴童的一种方式,但钢琴考级的目的并不在于“考”本身,而在于培养琴童的艺术审美。这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来对待钢琴教学,从而使琴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找到快乐,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并且通过考级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在台上表现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通过对琴童的演奏做出合理的评判,不断提高琴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培养出一批合格的音乐爱好者,为我国的艺术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珏,谢林.江西业余钢琴考级的现状浅析[J].神州,2013,(34).

[2]孙迎春.谈钢琴考级活动的目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0,(24).

篇(6)

活动地点:中三班教室

组织教师:xxx

参加人员:三位教师及全体幼儿和家长

活动主题:欢欢喜喜过新年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加深对元旦的认识和了解,让孩子们一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元旦,也为促进亲子情感交流,充分展示幼儿和家长的合作参与,结合我班实际情况,开展以美食推介会为主的系列亲子活动庆祝崭新一年的开始,为使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2.让孩子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美食的过程体会到劳动的不易。    

3.鼓励家长积极参加亲子互动为幼儿做榜样,使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 在室内布置过新年的场景。

2. 为体现新年气氛,要求每位幼儿穿黄色园服参加活动。

3. 每位幼儿自带一份美食。

4. 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乐曲“喜洋洋”,营造气氛,欢迎家长的到来。

二、班主任致开场词

尊敬的各位家长、小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联欢会,和孩子们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因为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使得我们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临近岁末年尾,过去的一年,我们汗水浇灌,放飞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温馨和谐,收获喜悦。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第一幼儿园全体师生,孩子和家长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2020新年的到来。

二、节目表演

我们的庆祝活动有以下几项内容,庆元旦亲子表演和美食推介会,现在有请我们热情活泼的中三班全体小朋友为大家表演舞蹈《新年快乐year》,大家掌声欢迎!

1. 开场舞《新年快乐year》  

2. 男小朋友及家长表演亲子舞蹈《战豆》

3. xx小朋友歌曲《奇妙的种子》

4. xx小朋友街舞表演《PUMA》,xx妈妈剪纸

5. xx小朋友家庭合唱歌曲《大王叫我来巡山》

6.xx小朋友舞蹈《雪宝宝》

7. xx小朋友家庭诗朗诵《中国娃娃梦最甜》

8. xx小朋友快板《说瓜州》

9. xx小朋友舞蹈《美丽的星空》

10.xx小朋友及妈妈诗朗诵《妈妈我爱你》

11.xx小朋友和爸爸合唱歌曲《白龙马》

12.xx小朋友和爸爸跆拳道表演

13.xx朋友舞蹈《好宝宝》

14.xx小朋友和爸爸合唱歌曲《酒醉的蝴蝶》

15.xx小朋友及妈妈朗诵《中国人》

16.zz小朋友及妈妈伴奏表演唱《我爱你中国》

17.x老师吉他弹唱《董小姐》

18. x老师钢琴演奏《大鱼海棠》

19.女小朋友及家长表演亲子舞蹈《你笑起来真好看》

三、美食推介会

1.教师组织孩子上卫生间洗手。

2.组织家长整理场地以及摆放美食。

感谢孩子们以及家长的精彩表演,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的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通过美食制作的过程,孩子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可口、种类繁多的美食,也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收获快乐,同时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在这里我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庆祝元旦,品尝美食。

下面请各位家长带自己的孩子用自己准备的牙签和餐具有序的品尝美食,在此过程中电视会播放大家的美食制作过程,请大家边品尝边欣赏。

3.家长带孩子边品尝美食边欣赏美食制作过程的视频。

篇(7)

2、2009年3月在**小学召开了**镇教育工会第二届委员会选举大会,大会选举出新一届工会委员、女工委员和经审委员,出台了新的学校教师工作考评制度、教师成果奖励方案等,教代会充分发挥了监督职能,督促各项事宜的公开,调动和发挥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把全镇教职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学校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教育工会始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决策。对学校试行的改革方案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保证实施效果。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学校规模扩大,学生食宿在校,各学校人数不等的请了临时人员。工会积极配合行政做好临时人员待遇问题,保证了学校后勤工作的稳定。

3、为了让广大教职工感到“家”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镇工会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党政领导,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凡是教职工(含离退休教师)本人,患病住院的,工会都能前往医院或家里看望和安抚,帮助病人消除思想顾虑,尽早恢复身体的康复。遇到教职工本人或直系家属过世,工会领导都能前往吊唁与慰问,帮助解决善后事宜。教师节、重阳节、春节都要上门拜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并送去慰问金。工会还积极向上级工会反映,为其申报困难职工补助,争取上级组织的帮助。组织教师进行了体检,协助卫生所为幼儿园、初中教师注射了h1n1流感疫苗。

篇(8)

1990年初,卞萌被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师从“人民艺术家”叶卡捷里娜・穆里娜和钢琴艺术理论家索菲亚・亨托娃教授。1994年5月,被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授予音乐艺术(钢琴)博士学位。同年11月,又被俄罗斯最高学位授证委员会授予哲学(艺术学)博士学位。1996年初,学成归国的卞萌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两场独奏音乐会,琴键上跳动的音符充满灵性,而音乐风格把握的精准到位更让老师们看到了她的变化与进步。求才若渴、广纳贤能的中央音乐学院千方百计地把她留在了北京。这件事在当时国内音乐学院颇为轰动。

1996年,由卞萌所著的《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在北京出版。这本书被国内专家高度评价为“具有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将中国钢琴艺术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深度与广度”的专著,卞萌也成为中国钢琴界少有的集演奏、教学和科研于一身的优秀人才。

此外,卞萌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译文,著有《钢琴全面训练基础教程》,并出版了个人钢琴独奏CD《中国钢琴音乐精选》、VCD《钢琴名家教名曲――卞萌专辑》等作品。在学术专研之余,她还经常举办钢琴音乐会,演奏曲目包括从巴罗克到近现代不同风格的作品。

留学生: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练习钢琴的?

卞萌:因为我父亲是钢琴教师,所以家里有钢琴。我从5岁开始学弹琴,起初只是弹着玩而已,总是边唱边弹。当时我家住在南方(安徽安庆),同一个院子里的一位小学音乐老师听说我会弹琴,就说他们学校(当时的红旗路小学,现在叫双莲寺小学)正好有一架钢琴,需要我这样的学生,因而我也就提前上了小学。我第一次上台是6岁多,参加的是当时学校在市政礼堂举办的演出。

留学生:钢琴于你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卞萌:受父亲的影响,学习钢琴于我而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每天都要坚持弹一弹,它就像我生活的一部分。小学的时候,我经常会去参加市里的一些音乐活动或者是演出。后来,我又上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大学,再公派留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回来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20年,一直生活在音乐学院的氛围中,始终没有离开过钢琴。

钢琴很像一个“魔术盒”,能够发出各种奇妙的音响:大自然中流水、风声,教堂的钟声,钟楼上的银铃,还有,不同人发出的歌唱的声音,或男声,或女声,或合唱……钢琴就像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每天都要见面。

留学生:俄罗斯的钢琴专业在教学上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卞萌:俄罗斯的钢琴学派可以说是自成一派。虽然与欧洲最早的发源地意大利、法国、德国相比,俄罗斯的钢琴学派起步要晚一些,但是后来者居上。在很多重要国际性的钢琴比赛中俄肴硕加姓季萸凹该大奖。另外,俄罗斯学派的作品非常吸引人,很多获奖者最后一轮与乐队的协奏曲都愿意选用像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我记得前两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钢琴大赛,其中前六名获奖者最后一轮选择的都是俄罗斯作曲家的协奏曲。

俄罗斯钢琴学派有它别具一格的特点,尤其是在演奏方面。安东・鲁宾斯坦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钢琴家,当时被称为“俄国的李斯特”,因为他的演奏同李斯特的钢琴演奏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吸收了李斯特感情鲜明、热情奔放、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所演奏的作品等浪漫主义演奏风格特点。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音色特别浑厚,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充满了激情豪放,极具艺术感染力。安东・鲁宾斯坦非常善于把握作品的整体,他的演奏就像是在圣坛上演讲一样,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场下的观众。

我在俄罗斯学习了六年,我的老师叶卡捷里娜・穆里娜是前苏联尼古拉耶夫钢琴学派传人。这个学派倡导“深触键”,重视八度与和弦弹奏技巧,整体上力度变化鲜明、具有激情豪放、大气磅礴的演奏特征。同时,它也非常强调如歌(即歌唱性),提倡非常深沉的连奏音响。这个学派的钢琴演奏触键和音色非常干净利落,音色丰满、真挚感人、充满共鸣。2001年10月,我的老师叶卡捷里娜・穆里娜首次访问中国,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独奏音乐会,在当时很是轰动。尼古拉耶夫学派,甚至是整个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特点都是“用音乐带动技术”,就是演奏者首先要内心里充满了音乐,再用音乐来带动演奏技巧的展现。

我当时主要跟叶卡捷里娜・穆里娜教授学习演奏,我个人觉得她在教学上还是跟国内有所不同的。在国内,一般采用的都是“师生一对一”封闭式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而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上课的时候,叶卡捷里娜・穆里娜教授借鉴自己在国内外讲学时常用的“专家课”形式,实行一种“用大课形式进行的个别教学课”方式上课。她每周来三天,只要是她班上的学生都可以来,这样,老师主要针对演奏的学生讲课,现场的其他学生也可以一起旁听观摩,通过老师的讲解熟悉曲目、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指法规则。真是“一人上课众人受益”。这种上课方式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学生能在不同观众或演奏环境(不同的教室)中进行演奏训练,更有利于他们适应在大演奏厅的表演。有过这样多次舞台环境感体验的学生,一般都不会出现怯场、恐慌等现像。

另外,在上课的时候,叶卡捷里娜・穆里娜老师会亲自示范,因为她有着长期的舞台演奏经验,所以每次上课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她的那种演奏家的气场,而且还能够从中获得有效的艺术熏陶。有时候,说一个小时或讲一万句,都比不上一次直观的示范演奏,钢琴课就是这样。

留学生: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的这段经历对你今后的艺术生涯有哪些影响呢?

卞萌:俄罗斯的这段学习经历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当时是1990年公派赴俄留学的,1991年的时候我回国在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演出,当时我在附中的一些老师也都到了现场,她们对我这一年钢琴演奏的变化很是惊讶,说:“大不一样了!” 比如我弹的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我在国内也曾弹过,但是后来在俄罗斯又学习了一番以后,对它的理解又更深入了一些。

因为我当时赴俄主要是学习,所以和学校的老师接触蛮深的。我在俄罗斯留学的第二年,我又学习了一门钢琴理论,当时的老师是索菲亚・亨托娃。她负责辅导我的博士论文写作,主要是有关中国钢琴文化的论文,后来被编成了一本中文书,名叫《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叶卡捷里娜・穆里娜和索菲亚・亨托娃这两位老师,她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专业的精神都深深地影响和感染了我:在我回国的20年间,叶卡捷里娜・穆里娜老师一直都在弹琴和开各种演奏会,今年3月底又将在中国演出,我觉得她一直都生活在艺术当中;索菲亚・亨托娃老师一生写了40多本书,她这种孜孜不倦的专研精神令我很是折服。

留学生:在众多的俄罗斯钢琴曲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

卞萌:俄罗斯著名的钢琴曲实在是太多了,包括众所周知的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等等。这些作品极具俄罗斯音乐特色,但在演奏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苏俄作曲家还有很多很好听的中、小型乐曲,像巴拉基列夫的云雀,格林卡的夜莺等。

留学生:你认为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有哪些?

卞萌:中国和俄罗斯是相邻的两个国家,所以在各个方面影响都很深远。因为我主要研究的是钢琴领域,那我就讲一下俄罗斯对中国钢琴方面的影响吧。其实,中国的钢琴与俄罗斯的钢琴文化还是渊源已久的。十月革命时期,一些俄国难民后来流落到中国上海,其中有一位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扎哈罗夫,他是最早对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产生影响的音乐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名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人萧友梅邀请他到该校任钢琴系主任。由于扎哈罗夫在当时的中国上海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音乐家,提高了中国在钢琴演奏和教育方面的水平,尤其是在钢琴教育上,使之可以与当时的世界并排,故他被我们称为中国钢琴文化的“一代宗师”。当时还有一位作曲家齐尔品于1934年11月在上海发起了一个“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创作比赛,无疑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激发了东方作曲家发扬民族音乐的信心。

留学生:俄罗斯钢琴学派无疑是众多钢琴学派中最为耀眼、人才最多的钢琴学派,涌现了许多世界级的钢琴家和教育家。其中你比较欣赏的大师有哪些?怎么评价他们的演奏风格?

卞萌:俄罗斯的钢琴大师有很多,其中一些已经过世了,像涅高兹、索弗罗尼茨基、里赫特尔、吉列尔斯等,只能听传下来的录音或录像了。就在世的钢琴大师而言,我个人比较喜欢格里哥利・索格罗夫,他今年年底(12月份)将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独奏会。整体上来说,俄罗斯的钢琴演奏风格给我的印像都是很宏伟的、气势磅礴的,而且在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时候会给人一种很高贵、很忧郁的、高山仰止的感觉。

留学生:除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以外,俄罗斯还有哪些在钢琴教育方面比较好的学校?

卞萌:俄罗斯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力院校有两所:一个是建立于1862年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它是俄罗斯最为古老的音乐学府;另一个是继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之后于1866年建立的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原名为莫斯科音乐学院)。这两所院校都是俄罗斯、也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学府,涌现了不少杰出的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等。当然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有许多其他比较优秀的音乐学院,诸如格林卡国立音乐学院等。

留学生:你认为中国的钢琴学派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卞萌:我记得1994年在彼得堡论文答辩的时候,学校的教授肯定地说:显而易见,有一个中国的钢琴学派了,已经正在形成。20年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来,在中国又出现了新一代钢琴家,如郎朗、李云迪、陈萨、王羽佳、张昊晨等,这成为了中国人的自豪,体现了中国人在钢琴事业上的成绩,让人看到了中国钢琴演奏和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根据钢琴音乐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学派的形成除了有一批技艺高强的演奏家,还要有高深度艺术境界的作品支撑。首先,是要学习前人演奏和创作的经验,取其精华所在,然后,是挖掘创造出中国人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对西方作品进行再创造,在保持其原有精神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做到有说服力并使听众能够接受,也要把中国作品弹好,这个就有很多课题要做了,而且是很值得去做的。

留学生:你觉得钢琴对初学者而言最难的地方在于哪里?

卞萌: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钢琴也不再是什么特别的奢侈品了。一般经济还可以的家庭都能够买一架钢琴。钢琴的音准是被调好的,手按下去就有声儿了,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难学的。但,它的难度在钢琴是多声部乐器,要掌管多个线条层次,音域最大,最为复杂,钢琴用得好可以代替一个大乐队(当然你也可以弹单旋律)。

在学习弹钢琴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就是拟人化,弹起来要很有韵律。怎么弹得吸引人、有韵味这是钢琴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你要学会让钢琴听你的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完全地控制它,你还要和它交朋友,让它发出自身最美的声音。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79-02

现代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较全面的育儿知识和音乐、舞蹈、美术、设计功底,以及组织幼儿活动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这些标准无疑给当前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幼儿园实际,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幼儿园的顶岗实习中适应周期不断增长,甚至被退回到原教学单位。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改革。

一 重视专业技能课,强化基本功训练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领域,其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的新型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必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对专业技能课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必要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声乐、琴法学科的现状改革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由于生源状况决定了大部分学生缺乏艺术天赋,加之后天艺术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导致学生艺术素质“营养不良”。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学习与训练的课时比例,在音乐素质方面,将技能训练贯穿于学生在校就读的全过程。如钢琴课,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同时不断完善考试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样检查,督其勤学苦练。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有关声乐、钢琴的考核,不过关者,不予毕业。几年来,到我校招聘的成都市幼儿园有八十多家,招聘单位对我校学生声乐、钢琴的表演技能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2.美术、手工学科的现状及改革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手工课老师大多数是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老师,他们往往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更缺乏对学科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对幼儿园教改新趋势的了解。这样导致了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中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美术、手工学科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幼儿美术天赋和鲜明个性”的教学目标。因此美术课更应该强调“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美术老师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搞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开发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参照幼儿园的教学情景新建了美术、手工实训室。通过这一系列软、硬件的建设,增强了专业教师对专业系统的认识及学科间的纵横联系,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及方向,梳理了教材的重难点,进一步把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3.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现状及改革

幼儿园教育理念是保教结合,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是被放在第一位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到“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更要坚持”。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体育学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忽视或者用舞蹈学科取代了体育课这样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结合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集中了体育老师和舞蹈教师,强强联手共同开发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同时把两个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有机地把体育融入到了学前教育的专业课设置中去,提高了学科自身的地位与作用。

二 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课程,主要有教育法、心理学、英语、幼儿卫生保健、游戏理论、蒙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课。通过以上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教给幼儿各种知识的教学模式及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等相关能力与素质着手,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材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及《幼儿卫生保健》等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任课教师通过收集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动画,教材内容全部以课件形式进行传授。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时间可按6∶2∶2的比例进行分配,即60%的时间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授课;20%的时间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20%的时间用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辅助录像,如从幼儿园采录的精彩的教学片断等。这样,学生就能较为直观地接触到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通过以上教学,彻底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 注重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实现幼儿园见(实)习制度化。同时要积极推行先进科学的校外实践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观摩性实践

观摩性实践即幼儿园见习。各学期根据需要安排时间不等的见习。如新生刚进入学校,可安排一次见习,增加学生的专业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今后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强化职业意识,提高专业兴趣,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另外,结合幼儿园的重大活动,让学生观摩、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专业的认识与热爱。

2.参与性实践

参与性实践即专项实习。各学期根据需要安排时间不等的专项实习,重在职业基本技能分项学习与训练。如一年级上学期结合幼儿卫生保健课程进行一周保育实习;一年级下学期结合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进行两周教育实习;二年级结合幼儿园活动与设计课程进行随堂短期针对实习,等等。通过专项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提高了专项技能水平。

3.综合性实践

综合性实践即顶岗实习。在三年级时安排一年集中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将三年所学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能力要素转变成一定的从业能力,重在职业亲身体验和职业核心能力实践。

通过以上课程改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实践能力,获得了丰富的育儿知识、提高了毕业生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工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李辉.千禧回眸:展望中国幼教改革之路[J].学前教育研究,2001(4)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牵引幼儿教育[J].中国教育报,2001(4)

篇(10)

初二感动中国观后感1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十分感激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我心灵、软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坚持自我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教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我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到达的;正如一位伟人以往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忙“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__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

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我骄傲的活力,我要感激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我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必须热度的活力,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欢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初二感动中国观后感2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初二感动中国观后感3今日晚上,我们一家人看了《感动中国》。看完后,我对获奖者的事迹十分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残疾人刘伟。他虽然小时候失去了双臂,但他依然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他开始努力学习游泳。

在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后,他最终学会了游泳,还不断刻苦训练提高技术,最终成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还开始了备战残奥会。对我们而言,奥运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却在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比赛中似乎已胜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为训练过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

他又转学钢琴,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到达了七级的水平。他每一天弹七个小时,练完后脚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坚持着。我学了两年钢琴,却只考过六级,还就此放弃了。而刘伟失去了双臂,却以惊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拥有了七级的水平。这也激励我必须要继续学琴,不能输给条件比我差的残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迹也同样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岁时就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还照顾着她瘫痪的养母;最美妈妈吴菊萍冒着骨折的危险接住了从楼上掉下的幼儿,即使事实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觉得后悔;党的干部杨善洲植树造林七万亩,使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山林,最终却把价值三亿元的山林无偿交给了国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抛弃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边远的西藏支教……

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感动中国,但能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动身边人。

初二感动中国观后感4一缕阳光让你感到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感到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到感动。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花朵,祖国的骄傲!《感动中国人物》里的每一个人都让人十分温暖,因为他们做了自我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问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谁,我会说:胡忠和谢晓君教师。因为他们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看到报纸上写着康定县塔乡一所孤儿院急需教师,胡教师和谢教师了解当地的艰难,就决定留在那教孩子们读书!

谢教师在音乐学院的一手弹琴,可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教师,而是物理教师,数学教师,生活教师,三年里谢教师尝试了当四种教师,还表示一辈子要呆在这!

他们能够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们没有怎样做,因为他们很善良,在艰苦都教孩子们,他们,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莲!

他们都在发扬传统——发扬爱。每个人的一生相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是极其短暂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礼貌做出贡献,人生价值变得以充足!这些事迹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随我的心灵共同成长。

初二感动中国观后感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昨晚已经落下帷幕,在这十个人物中有为了保战友而让自我受伤的军人战士杜富国;有见义勇为而身受17刀的鸡蛋老板吕保民;有独留孤岛独守32年的普通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有为了保留西藏各种植物种子将自我生死置之度外而最终意外身亡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杨;有自我面临生命,为了全机120多条人命而沉着迫降的英雄机长刘传健,还有许多许多。

可是这些人中让我感动的还是独守乡村小学18年的将近不惑之年的校长张玉滚。为了能够让村里孩子不辍学,他接过老校长的传家宝——扁担,用这根扁担寒来暑往从需要走12小时才能到达的乡镇上给孩子们买书,也因为妻子带着九个月女儿前往镇上买书给新来的学生,他九个月女儿因车祸永远离开了他们。他一个人几乎承担着所有科目的教学,但他还是没有离开乡村,让更多的孩子走出乡村,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篇(11)

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当代音乐大师的亲身讲述和呈现一直是音乐周里备受瞩目的一道“大餐”。2008年瞿小松在他的《向传统致敬》讲座后以颇具意味的曲目编排向我们言说了一次他“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①,2009年郭文景在讲座中对自己音乐创作中若干理念、观点、态度的几点阐释并在其专场音乐会中找到有力印证。如果说这两位的“腔调”和“做派”都还算广为人知,不足以惊喜,那么S・爵瓦索尼、T・米赫也,以及旅居法国长达20载的许舒亚的个人专场音乐会非但是国内首演,也为绝大多数听众敞开又一个新的音乐感知界域并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临响”经验。此外,去年米赫也两场关于频谱音乐的学术讲座盛况空前,大师以最直观的方式为我们展示频谱音乐基本的原理、方式、创作构思,并讲述从纯粹“声响”出发的对于音乐时间的本质思考等等。在当晚音乐会②上我们分明听见借由仪器和电脑程序的理性化手段渲染出的充满诗意的声音图景,传统乐器与隐隐持续着的电脑合成音波共同化合生成一个充满想象的声音空间。米赫也在讲座上说道,音乐对他而言近乎于“重现记忆中的记忆”。从当晚上演的《穿过钟声的叶子》(为长笛、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1998)、《落日的十三种颜色》(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电声,1978)以及《冬天片段》(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电声,2000)这样的作品里尤其可以感知,他在一个直线进程中组织和拿捏着音乐聆听的心理时间,并有着同过去印象派作曲家一样对声响、色彩、光影的着迷,让声音自如变形、衍生,不苛求结构或音响上的明朗清晰,反而让从德彪西、莫奈、梅西安等人的法兰西传统那里继承而来的特质浮现于这些音响和文字的立意、构思之上。米赫也频谱音乐在音乐周的亮相可谓“诗意般的惊艳”,而前年S・爵瓦索尼带来的音乐则有人称之为一次“听觉感觉的扩充”③――模糊的瞬间明了了:无论是被“美化”、“表情化”了的噪音还是对听觉感觉盲区的竭力触探,甚至在于艺术世界中最为基本而常被忽略的准则,他在名为《简约的悖论》的讲座上提到一个发人深思的观点:“一位作曲家同时应该是一位思想家。”④有人说,“‘艺术’这个词作为契机提供给我们的只是重新看待世界、对待世界的某种条件和可能,对于艺术的态度就是对于生活的态度”⑤,爵瓦索尼如是,米赫也也同样让我们看到和听到一种法国姿态,他们的立场、行动和经验给时下中国当代音乐生态的革新与进步带来启示。

“宣传与保护当代具有前沿性和实验性的新作品,展示新音乐的新成果”⑥是当代音乐周最直接的目的所在,尤其针对眼下世界一流新音乐资源和前沿讯息在国内的共享和传播处于极端贫乏有限和迟缓的境况,音乐周在此努力填补饥渴,至为关键更是刻不容缓。我们有幸听到众多西方现代音乐文献里的“重量级”作品以及一些活跃在当前乐坛上的优秀作曲家的新作品的“中国首演”和“世界首演”,如2008年Grenzenlos无疆界新音乐团体带来的格里塞、拉亨曼、库塔克、贝里奥以及弗朗克・多纳托尼、萨利瓦多・亚里诺、罗宾・霍夫曼等人的作品;2008年美国钢琴家罗森克伦茨带来的艾夫斯、弗雷德里克・来哲斯基以及杰科伯・特・维尔丢斯的作品;2009年瑞士UMS’N JIP“阉人歌手”与竖笛当代音乐二重奏带来的约翰・凯奇、乔治・阿佩基斯以及旅居海外的华人青年作曲家黄若、陶钰、杜韵等人的作品;2010年来自日本的细川俊夫,卢森堡作曲家勒内・翰墨、坚诺特・海因、迈克尔・温格勒,芬兰的罗苔・温纳科斯基、塔皮奥・尼凡力纳、麦佳・海涅恩、安缇・欧文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潘皇龙、许博允、洪千惠、李子声等。

当代音乐周上同时不乏光彩夺目并令人感动的演出,演奏家们的执著、钻研、乐在其中与不断付出有时甚至比作品本身更体现当代艺术委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印象尤其深刻的例如:2009年谢亚鸥与谢亚双子的“乔治・克拉姆与中国作曲家们”钢琴作品音乐会,两姐妹长久以来致力于中外现代钢琴音乐的诠释和演奏,音乐会上谢亚鸥对乔治・克拉姆名作《大宇宙》进行鞭辟入里的解读并沉稳老道的演绎,让人至今记忆犹新;2009年当代音乐周闭幕式“蓝汉成中提琴独奏音乐会暨五首上音教师新作品首演音乐会”演毕后,蓝汉成曾吐露这样一句让人信心倍增的话:“只要你写得出来,不管多难,我就能拉!”;2010年罗马尼亚裔打击乐大师和自由音乐家米尔恰・阿德莱努(Mircea Ardelesnu)在“施托克豪森与他的瑞士弟子打击乐作品音乐会”上用矫捷、流畅而精准的肢体动作复活了那些变化万千的物理音色。对待音乐及演奏的真诚、专注和纯粹让人欣喜地感受到当代音乐的活力与热度;2010年台湾钢琴演奏家林佳静的“里盖蒂钢琴独奏作品专场与电影”音乐会上将里盖蒂的《音乐习作》(Musica Ricercata,1951-3)与其好友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闪灵》、《大开眼戒》等多部摘选作曲家音乐原作的电影影像进行有机对接和拼贴,让观众在多重媒介的作用下读出一个“新奇”的里盖蒂。事实上,除音乐家和演奏家们以外,学校各系别的众多教师和学生们以他们无私热诚为音乐周实践付诸的辛勤工作,同样传达着他们对当代音乐的追求与敬意!

当代音乐周每年更新一个命题(今秋将至的“新上海”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将主题定为“当代汇集多元,多元丰富当代”,似乎更具“挑战”),不论它连接着的是“过去”、“传统”、“未来”或是“多元”,其立意始终将落足于活生生的“当下”,在破除疆界,取得充分自由、平等、活跃和进取氛围下的交流和共享之外,当代音乐周坚定不移地关注、扶持并激励着时下本土新人新作的诞生以及国乐的进步。“国际学生新作品点评音乐会”、“中外当代音乐作品论文集研讨会”以及每年推出具一定比重的西乐和国乐新作及相关音乐会(例如2008年的《丝竹引》民乐当代室内音乐会―上海国际艺术节专场;2009年的开幕式“民族管弦乐队现代作品专场”;2010年的“上音作曲家民乐新作首演专场音乐会”,以及2009年郭文景歌剧《狂人日记》音乐会组曲和2010年贾达群昆曲风新歌剧《梦蝶》的世界首演等)成为当代音乐周例行常规的节目。每一年的“国际学生新作品点评音乐会”(从第一届的“独奏”作品征集逐次递增到正在进行的第四届“四重奏”作品的征集)上驻节作曲家们对学生新作给出的中肯、独到和犀利的评价既为作者本人及在场听众提供参照与映鉴,也是对当代音乐本身一种最大的尊重和鼓励。由当代音乐周委约的上音作曲教师的最新创作和实践,实则应当达到的是一种逼迫直面当代问题并激发思考及尝试的作用。这里有一些作品值得关注,例如:2008年“现代音乐演唱演奏会”中上演的叶国辉《声音空间Ⅱ》(向旋胡琴独奏),“以胡琴作为发音体和声音源,将琴体在常规或非常规外力和外音作用下的声音状态,合并或分解”⑦,立足于一个简明的传统素材并以十分节俭的方式从中生发出一种极为现代的抽象、写意效果,听众透过现场视听能够与演奏者行为及情绪的起伏涨落交汇而抵达音乐,充满想象力。2010年“上音作曲家民乐新作首演专场音乐会”上的8部作品充分展现每位作曲家的个性和想法,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之作,例如徐坚强的《Zhi》(民乐九重奏),音乐与标题中“稚”和“智”的谐音暗示相一致,营造着一种“大智若愚”的趣味,简单的核心音程素材在结构与解构中展现音乐内层的文化诉求。又如朱世瑞《水想Ⅱ》(古筝和二胡),“着意于对水的思绪、想象和情感”⑧,正如“水”在老子那里混沌无形而括囊万有的意态,作曲家借此对当今过于“粉饰”了的“传统”进行了一次勇敢而具创意的“回归”和“复兴”,抛弃了一些表层形式的新潮和花哨,静下心来以尽可能凝练朴实的方式从音乐本身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处出发,得到一种现代意义上焕然一新的古意和韵致,值得回味与反思。

以“传统带来当代,当代揭示未来”是第三届当代音乐周的主题,开幕式上演的三部作品(徐孟东的《相生・弦管之乐》、叶国辉的《徒歌》以及许舒亚的《草原晨曦》)分别从浙江“遂昌十番”、湖北“薅草锣鼓”、蒙古族“呼麦”的传统元素中进行当代对话,音乐会特邀当地艺人组合与法国时代交响乐团的音乐家共同演绎。对于今天的传统音乐符号,静态与活态的传承在学院音乐会中展示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应该说,新音乐语汇的诞生与古老的、民间的艺术生命有着天然的联姻,在这种有益的跨民族甚或跨国度的多元互动互补中,我们最终应当拾起对自身古老文化由衷的自信,并取得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互相尊重与联通。

诚然,三年之间在“当代”聚光灯下亮相的作品、演出及交流、讨论中我们看到音乐周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活跃的当代艺术平台,并能够由此窥视到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创新和实践的探索意识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这或许是作为当代音乐周更好走下去的重要观念和思路。追求与创新的求索早年就起步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通道中,作为学院派张扬和探索的前沿地段,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化创作理念和教育之路自上个世纪初叶在具有创新的道路上出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与中国新音乐所经历的过程一样,从20世纪80年代初“新潮音乐”在当代音乐思潮的争鸣中,历经三十多年的锤炼,证明着文化需要创新、耳朵需要聆听更为多元的乐响,令人欣喜的是,今天年轻一代已成为当代音乐主要的接受者。如今,在相互克隆的电视栏目、小品、晚会、娱乐的文化市场下,营造创新理想和纯粹艺术理念的当代音乐周,无疑为当代音乐在中国音乐高等学府的土地上寻找到滋生的温床和敬意!

相对于当下大型文化活动特有的场面与派头,虽然有像胡景敏这样的资助人三年来的热心支持!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似乎还是显得“囊中羞涩”,但这丝毫不影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这个小小的音乐周看成一个自由而又快乐的节日。20世纪初叶,当时的联邦德国一小群热爱当代音乐的人们没想到“振兴现代音乐室内乐演奏会”日后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音乐节,他们上演了诸如欣德米特、克雷内克、布列兹、施托克豪森等人的名作。此后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现代音乐节”的国际现代音乐讲习班的仲夏季节中,这里成为了世界先锋派青年音乐家活动的中心。相信当代音乐周也将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前沿学术重地之一!从温德青教授的《当代音乐演唱演奏课》开始,这个愈发成熟的“课程”到“音乐周”的变化与转型,其中甘苦,实在是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其中之执著的信念无疑显示了热爱当代音乐的艺术家们充分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①2008年10月20日的“《懵懂》瞿小松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了五部作品:上半场为《寂5》(为弦乐四重奏、古筝、笙而作)、《定风波》(为人声与三个打击乐而作),下半场为《寂4》(为弦乐四重奏、单簧管、钢琴与打击乐而作)、《幻》(马林巴独奏)以及《懵懂》(为室内乐而作),由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及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担任演奏。

②2010年11月4日的“特雷斯坦・米赫也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了《航海罗盘》室内乐系列中的五部作品,为别为:《穿过钟声的叶子》(1998)、《圆形的废墟》(2006)、《落日的十三种颜色》(1978)、《神秘的小船》(1993)、《冬天片段》(2000),由法国时代乐团(Ensemble Les Temps Modernes)担任演奏。

③此处借用黄海为2009年当代音乐周中S.Gervasoni作品专场音乐会撰写的评论:“听觉感觉的扩充”一文的标题。

④黄海:“简约的悖论――记S.Gervasoni讲座”,温德清翻译,载中国音乐学网,2009年10月27日。

⑤鲍栋:“周斌:当行为不再是表演”,《艺术界》2010年第5期,143页。

⑥温德青:“前奏曲”,《2008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宣传册》,4页。

⑦引自叶国辉为作品《声音空间Ⅱ》所写的乐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