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院药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本文作者:王焱范鲁雁工作单位:合肥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中心药房
医院药学工作进一步面向临床,面向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在这种背景下,急需大量拥有临床药学知识、能够参与药物治疗并进行药物应用监测与研究、胜任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临床药师。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5]。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向专科化方向发展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使得在医院的药师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过渡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药师的工作不再是单纯地发放药品,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面对自身的新角色药师首先要建立起临床工作的信心,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选择1~2个专业科室或一大类药物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和患者用药方案的制订、实施;认真观察和发现问题,利用药学知识,结合仪器,分析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数据,推断药物在患者体内作用的过程,阐明药物治疗与临床疗效的关联性[3],及时向医师提出药物剂量调整或更换药物的可靠依据,做好医师的帮手。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临床药师发挥药学所长,以临床合理用药为中心,提供和整理药学信息情报,监督药物使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证、相互作用、用药剂量等。审核医嘱,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护士沟通,提供咨询和信息,加强用药指导,帮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方案进行再评价和修正,使用药方案安全、经济、合理。在选用抗菌药物时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常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尽力做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把握临床适应证,对证下药。深入临床提供服务可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用药方案得到有效执行,促进和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6]。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通过自己良好的沟通行为,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开放的、良好的药医患关系,确保药学服务的实施,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治愈率,获得预期的用药结果。临床治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合理性,药学服务是药师的新职责。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及资料的交流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及编制本院处方集,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阅读。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医师用药时或增删药品品种参考。药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随着医药体制的改革、药学监护、药学保健等方面的越来越重要,向临床药学发展将是医疗机构执业药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医院药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多地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如与临床有关的课程: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到临床科室轮转,熟悉若干个专科的常见病和常规处理方法,多参与临床病例的讨论,以便与医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将临床医学与药物治疗知识融会贯通,以提出合理实用的用药建议,更好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评估等,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同时,药师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信息如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规格、用法用量、适应症等,熟悉其结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间相互作用等[7],这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医师的用药参谋,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年轻药师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进修,收集国内外先进的药品信息及药物治疗信息,及时补充新知识,防止知识结构老化。
我院做为一所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目前药学部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成立临床药学组,定期到轮转的病区参加查房,抽查病历,进行典型病例分析;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的类别、数量,并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和规格;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并报相关监测中心;编写本院《基本药物目录》,查询与收集国内外药品信息,编写《医院药讯》每月一期发放到各临床科室;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学术讲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药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每位药师都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广博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礼貌,有休养,且具有专业敏感性[8]。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工作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将工作重点由保障药品供应为主的被动药学服务,转向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学监护水平为主的主动药学服务,适应时展的需求,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赋予医院药师的使命。
2定位中医院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2.1审方
中药师应在调剂前对中药处方的格式、内容等逐一校对。根据医疗需要,进一步审核药品产地、炮制方法、调剂及煎煮方法等,还需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对用药的适宜性、合理性进行审核。例如,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常见的炮制方法有醋制、鳖血制,而不同的炮制方法有不同的疗效,如果医师在处方上只写柴胡就欠准确。这时中药师需要和医师及时沟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柴胡生品升散作用强,适于解表退热,如果强调疏肝解郁就写醋制柴胡,如果用于骨蒸劳热及疟疾就写鳖血柴胡。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决定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切不可小视。
2.2调配
中药师应该严格按照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及《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掌握剂量、别名、药名及炮制品等,查看有无配伍、妊娠禁忌等不合理用药,对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交代清楚。如先煎、后下、吞服、冲服、烊化等,按照医嘱单包,并注明煎服方法。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不得超过二日剂量,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调配完毕自查无误并签字,再交由复核药师复核,对外用药物在发药时要特别交代。
2.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对药物误用、滥用和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动态监控并寻找原因,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研究时未能预测的、严重的、罕见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通过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把分散的不良反应病例资料汇集起来,定期上报给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4中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建立中药信息的计算机应用平台,信息内容包括饮片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价格,完善中成药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价格、用药禁忌等,建立药品供应目录,以备医师、护士和患者随时查寻。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档案,编写本院《药讯》,调查用药趋势及本医院或本地区用药情况等。
2.5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要求药师向临床推介新药,及时解答医护人员提出的有关药物治疗、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3开展用药咨询服务
中医院药学人员应利用专业知识指导患者用药,最大程度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中药房窗口应张贴咨询服务标志,设立咨询台,配备相关药学、医学参考资料和书籍以及引导患者合理用药的科普宣传单。宣传内容应涵盖药品名称、适应证、用药方法、用药剂量、药品不良反应、替代药物、药品鉴定辨识、贮存、有效期、价格及报销情况。对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冲服、烊化、另煎等按照医嘱单包,并耐心说明煎服方法,将咨询内容详细记录在案,以备查考。
4加强中药房质量管理
中药房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中医院药学服务工作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贯彻“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中药房整体工作呈现团结、严谨、有条不紊、蓬勃向上的局面。笔者根据多年中药房管理工作经验以及中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形势变化,提出提高中药房工作质量的一些建议。
4.1理顺中药房工作机制
协调好临床各科室与药剂科、中医与中药、西药与中药之间的关系,转变“重医轻药、重西轻中”的观念,提高中药房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药不再是中医的专利,其在医院的使用应该是全方位的。
4.2强化依法管药
在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指标和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目标管理。
(1)对药品质量实行合格验收制度。由一名主管中药师专门负责中药饮片的质量检验,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医院。
(2)科学贮存中药饮片。严格按照中药饮片的养护规程正确养护中药饮片,不定期抽查,在霉雨季节加大抽查力度,确保药品质量。
(3)每天对配方人员进行工作抽查,将其配好的3~5贴中药严格按照处方规定要求进行检查,对其总量和分量的差异各按照±5%的标准做好合格率登记,每月进行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奖优罚劣。
(4)中药煎药室所煎药汁浓度、药汁量、药渣煎透情况及包装卫生、室内外卫生等均纳入考核。
4.3重视中医院药学人才培养
明确各级中医院药学人员的工作职责,满足中医院药学人员的需求,做好做细“走出去参加培训,请进来举办讲座”工作,制度化地开展“师带徒”工作,是提高中药房工作质量的保证。
1.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
HIS在满足药学部门的需求上先天不足,很多医院做的补充完善、二次开发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
“信息孤岛”严重妨碍了医院相互的合作交流,药师们陷入简单的重复劳动,如药品调价时同一地域的所有医院都要做相同的价格维护工作。
3.药品基础数据缺乏统一标准。
药品编码和药品基础数据库结构是保证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我国至今仍无相关国家标准甚至行业标准。
4.药学部门缺少“画图纸”的人。
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经常会陷入一种窘境,药学部门在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后发现开发的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觉得不好用。究其原因是缺少“画图纸”的人,开发人员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药学部门的需求。
5.各医院自行开发,重复投入多。
国内很多医院都在自行开发软件系统以满足业务需求。据统计,国内近三分之二的三级医院都曾开发过药学信息化项目,不同医院的项目(如处方点评、药品说明书查询等)功能大同小异、重复建设严重。
6.未能实现产品化,升级维护无保障。
医院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均未实现产品化,开发实施的成本高、升级维护无保障,这些自行开发的软件往往使用寿命很短(据抽样调查结果估算,使用寿命超过5年的不足20%)。上述问题是造成我国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PIS概念的引入和实施可望为解决这一症结带来新的契机。
二、PIS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
药品供应保障是医院药学部门的基础工作,PIS要能够实现对药品服务、信息、物流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因分散、多头管理出现追溯困难、不同口径数据统计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在医院的信息建设中,医院管理者和信息部门对新系统的引进甚至原有系统的修改都十分谨慎,担心会干扰“脆弱”的HIS,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因此PIS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应以不改变HIS结构、不影响HIS运行为前提,PIS仅将相应功能从HIS剥离并整合,以数据交换的方式保证HIS系统结构完整、运行方式不变。PIS需要的基础数据一方面从HIS中读取,另一方面来自新建的数据库(由PIS生成并维护);同样PIS生成的数据也分别写入HIS(原HIS需要的数据)和自带的数据库(其它数据)。目前,各医院都有大量和院外其它单位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求,如获取药品的基础信息、向医保上传用药数据、ADR报告、与其它医院交流(如比较库存水平、调剂效率等管理指标)。在不改变医院HIS的前提下,可采取“三明治”结构,通过PIS系统间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以及医院与医保等外部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让医院对拟共享和交换的数据进行控制,满足各医院对数据管理的要求。作为医院药学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PIS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满足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和临床使用的需求。
PIS应当纳入药品在院内流通的各个环节,与药品相关的所有业务流程均能在PIS上实现。
2.满足药品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需要。
各医院的HIS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统计、数据分析的功能,但普遍不够用,对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为医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有限。PIS可以参照其它行业的成熟经验,为医院提供丰富、灵活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
3.帮助医院合理使用药品。
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便捷地查询药品信息、审查处方医嘱、评价分析患者用药,这些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全面、准确的数据库、科学的审查规则和高效的算法。鉴于该领域已有成熟的商品软件,可采取使用商品软件和自定义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商品软件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的同时为医院提供自定义审查功能。
4.帮助药学部门进行事务管理。
医院药学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事务性工作(如排班、绩效考核等)和内、外部沟通需求(如通知传达、与临床的沟通和反馈等),PIS可以按深度行业定制OA系统的标准提供相应功能。
5.协助药品经费预、决算和经费使用管理。
多数医院的药品经费由药学部门使用但由财务部门管理,双方都无法实时掌握药品实物消耗与经费开支的关系,而PIS可以实时地分析药品消耗、经费使用和收益。随着PIS的普及,可能会出现专门的药品基础数据供应商和药学服务咨询公司。前者可为医院提供药品基础信息和动态,如根据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及时向医院推送药品价格变化、药品警示信息等。后者可以帮助医院分析药品管理和药品使用的指标,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应注意的问题
以产品化为目标开发、建设PIS系统已经被很多医院药学部门管理者接受并认同,个别医院已经开始进行尝试,一些IT企业正在或准备进入该领域。作为专门针对医院药学行业的信息化项目,PIS在方案设计、开发、实施和运营中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强调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主导作用。
与一般IT项目相比,PIS更应当是一个医疗项目,要强调并充分发挥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作用。建设PIS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够用、好用的软件,更重要的是药学部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需求的整理和深入分析,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质量标准、明确工作模式。
2.正确评估项目的开发实施成本。
对PIS这种与工作流程结合紧密的行业软件而言,软件购置、实施费用以及配套硬件等费用可能只占总成本的30%~50%,在需求分析、流程改造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人员、时间和经费,否则PIS系统会像某些药房使用的自动化设备一样,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摆设。
3.合理分析并引导需求。
医院自主开发的软件由于过于“个性化”,很少能直接拿到其它医院使用。以产品化为目标的PIS应当合理分析并引导用户需求,避免因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造成产品碎片化和不兼容,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根据不同医院的规模开发数个版本,用户可在合适的版本上作有限的个性化修改。
2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引发的思考
2.1完善指导临床药学工作的相关法规各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有相关法规作为支撑,从而使临床药学工作真正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使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近年来,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已经要求三级以上医院必须开展临床药学,许多省、市有关部门所制定的《综合医院分级评审标准》也对临床药学的开展做出了相应的规定[5]。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的《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也明确指出,未来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是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卫生部科教司下发的《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也对医院药师的规范化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培养临床药师指明了方向。
2.2明确临床药学工作的任务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自己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摸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药物经济学研究,运用最低费用分析和生命质量分析等方法,制定最为经济有效的用药方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节约医疗成本。临床药师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完善各项药学服务工作,及时快捷地沟通医院各部门的医药信息,提供药物情报的收集和咨询服务,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等。临床药学的发展也要从“以药品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师直接参与查房及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具体到药物的选择、合理使用及治疗效果监测等,从而使临床药学工作深入人心,树立起临床用药的决策性地位,发挥良好的医疗效果。
2.3提高临床药师的综合素质临床药师是临床药学工作得以开展的中坚力量,是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关键,其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都直接关系到临床药学工作的服务质量。因此,优秀的临床药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的良好能力,和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己任的责任心,只有认真对待临床药学工作,才能使其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因此,基层医院必须努力提高临床药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业务培训,为其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支持临床药师在职学习、参加执业药师考试、外出进修及撰写论文等学术活动,从而提高临床药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讨论
台湾地区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市场比例约为3∶7。公立医院按隶属关系主要分为5类:市政府直管的市立医院;教育部直管的院校附属医院,如医学院附设医院(台大医院);卫生署直管的署立医院;军队医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直管的荣民医院,如台北荣民总医院。私立医院按产权属性不同分为3类:类似于基金会运作模式的财团法人医院,如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教会医院等;类似于股东会运作模式的社团法人医院,如光田综合医院;完全由个人出资筹建的私人诊所。医院按规模和服务能力分为医学中心、区域中心和地区医院,分别相当于大陆地区的三级、二级和基层医院。医院整体向大型集团化转型,院内建筑较为高档,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每一个角落。
1.2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及总额支付制度
台湾地区执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健保”)。健保工作由“中央健康保险局”(简称“健保局”)统一管理。凡具有台湾地区户籍的,或领有台湾地区居留证且在台湾地区居留满4个月的居民,都应依法参加健保。健保费由被保险人、投保单位及政府共同承担。按经济能力的不同,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费比例从0~100%不等,但所有人均享受一样的健保医疗待遇。民众参加健保后,就医时仅须负担挂号费以及自付项目费用即可。而医疗机构则是以量计酬,根据病患病历、就诊记录向健保局请领医疗给付。同时,健保局还引入总额支付制度,即健保局不再全额给付医疗机构的医疗支出费用,而是在事前划定支出费用总额,若医疗机构申请给付总额低于原定总额则全额给付,若申请总额高于原定总额,则按比例打折给付。此举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缓解了健保系统的财政赤字。
1.3医院评鉴制度
台湾地区医疗机构执行评鉴制度[1]。评鉴工作由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以下简称“医策会”)主管。按评鉴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医院评鉴(每3年1次)和教学医院评鉴(每2年1次)。对医院的评鉴分别从财务、顾客、流通和成长4个维度开展,其核心是医院经营效益和患者满意度。评鉴一般以突击、匿名检查的方式开展,评鉴标准不断更新,评鉴结果会及时公示。医院被分为“特优”“优等”“合格”3个等级,教学医院则被分为“优等”“合格”“非教学医院”3个等级。评鉴结果不仅是医院质量的综合体现,还与“健保”支付幅度密切相关,因此各医疗机构对评鉴工作都十分重视。笔者参访的3家医院均为“特优”级医学中心和教学医院。
1.4药害救济制度
目前仅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执行药害救济制度。台湾卫生署委托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主管救济金征收、给付、制度宣传、申请审议等工作。凡因正当合理使用合法药物引起的死亡、障碍和严重疾病者,均可向基金会进行申请。2011年,该基金会共审议药害申请251件,形成决议210件,同意给付122件(给付率为58.1%),给付金额约2766万新台币(约合580万元人民币)[2]。因为有药害救济制度,台湾地区医师填报药品不良反应的主动性较高;而大陆地区由于来自社会、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阻碍,导致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比例相对较低[3]。
2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状及分析
2.1药品管理
2.1.1药品调剂。台湾地区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品调剂均采取拆零调配模式,发给患者的药品直接为裸片,因此各医院的药袋都设计得十分详细,每个药袋仅包装1种药品。门诊药房的药袋除打印常规的名称、规格、适应证、用法用量、副作用等信息外,有些还同时附上外观描述、用药教育等内容。住院药房的药袋更为详细,有些甚至还同时显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诊断、肝肾功能等重要指标的检查结果,以方便药师审核或计算剂量。此外,台湾地区医院住院部还采取单人调配模式,各病区的取药车均被分为若干抽屉,每个抽屉摆放1例患者的药品。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药品调配流程设计得极为合理且高效:医师开具处方/医嘱信息传至药房,药袋、底方自动打印调剂药师按药袋调配药品,审方药师对底方进行审核(同时进行)药品和审核无误的底方在核对药师处汇总,经核对无误后交至窗口发药药师呼叫患者,核对发药。整个取药过程中至少有4位药师参与核对,但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5分钟。
2.1.2医院制剂配制。台湾地区医院药房一般均提供全静脉营养剂配制服务,营养方面的临床药师还同时承担营养风险人群的能量需求评估、营养制剂合理性应用评价等工作。台湾地区“健保”报销的中草药均为瓶装粉末,饮片需自费,用量很少。粉末在药房内完成混匀,并分装成剂量均匀的小包装,以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对于儿童用药品,药房也提供粉碎和分装服务。对于频繁使用且剂量较恒定的品种,医院也会委托企业批量生产。
2.1.3化疗药品管理。台湾地区医院十分重视化疗药品的安全管理,一般单设化疗药房(临床试验用的化疗新药,也一般放在化疗药房)。化疗药品的摆放药柜、标签、药袋与药品审核、调配、发放流程均区别于普通药品。医院还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化疗药品的调配人员和运输人员均穿戴严实。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药房及每辆运输车都配有急救箱,里面附有详细的化疗药物意外渗漏或喷洒的处置预案。
2.2临床用药管理
2.2.1临床药学。台湾地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与大陆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药物咨询、全方位的患者用药教育[4]、住院患者访视(查房)、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药物应用评价、教学与科研等[5]。与大陆地区医院不同的是,台湾地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模式更为成熟:台湾地区医院要求重症监护室必须配备临床药师。在台湾地区,药师在临床查房过程中介入到治疗方案的调整活动被称作药事服务[6]。药事服务在院内网络上进行记录,包括是否属于药物治疗问题(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间隔、疗程以及不良反应等)、药师具体介入的活动(所提的建议为哪种类别、参考文献)、医师是否接受建议、患者后续转归情况以及对本次服务所花费的时间等总体评价。这些记录既有利于体现和强化药师的服务价值,又便于开展临床药师的绩效考评。
2.2.2用药疏失管理。用药疏失(Medicationerror,ME)也叫用药差错,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不适当地使用药物或因而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事件。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Health-systemPharmacists,ASHP)将常见的用药疏失分为12种[7],分别是处方开具错误、遗漏给药、给药时间点错误、未授权给药、剂量不当、剂型错误、调配错误、给药错误、药物变质、监测不当或错误、依从性不佳和其他错误。用药疏失通过有效的管理是可以避免的。用药疏失不一定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会损害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心、增加医疗成本,因此用药疏失管理是临床用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医院药师(包括临床药师和药房药师)可随时将各类用药疏失填报至院内网络,填报者能获得院方奖励。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定期汇总、分析、通报各种错误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建立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改进措施。如,限制高危药品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在电子处方系统、药柜、药品上显示警示标识或标签;将看似、听似等易混药品分开摆放;使用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改善输液装置;开具某些高危药品时自动开具相应解毒剂等。大陆地区医疗机构也执行差错登记制度,但由于缺乏激励,或为了回避处罚,医务人员缺乏填报的主动性,在定期汇总、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方面整体流于形式化[4]。
2.2.3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指医务人员依据最佳文献证据制订出最佳临床决策[8],体现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目前,台湾地区医策会已将医院循证工作开展情况视为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纳入医院的评鉴系统,并通过每年组织召开全境范围内的循证医学竞赛,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循证技能。台湾地区医院药师提供的循证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新药评价和药物治疗决策支持。一般分为5个步骤:第一步是形成一个可回答的药物治疗问题,提炼关键词;第二步是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去搜寻文献,通过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的方法遴选出值得信赖的文献;第三步是严格的文献评读(证据的可信度、重要性及治疗效果)和综合分析;第四步是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期待,作出最佳的临床决策;最后一步是对执行的成效与质量进行评价,探索持续的改进措施。相比之下,大陆地区医院药师在文献证据的检索、整理、汇总方面均有待提高。
3对大陆地区医院临床药学的启示
3.1推动药学服务的信息化
台湾地区的药学服务已经高度信息化。一般由药学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详细的药品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可供医务人员查阅、处方/医嘱审核、药袋打印(患者用药指导)等。信息系统自动对药物配伍、联用、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等内容进行审核,不合理的处方/医嘱将被标识,药师将重点对标识内容进行沟通和确认,大大降低了审核药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此外,药学部门可随时对处方审核数据库进行修改,以提高系统审核的准确性和质量。药师可方便地获得患者既往与目前的治疗详细资料,以开展治疗评价和药学监护。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其治疗记录中可加入过敏警示信息,在后续治疗中系统会自动提出警示。用于检索药学信息的数据库也十分齐全,如Medline、PubMed、Micromedix等,且更新及时,这些均显著提高了药学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大陆地区医院的信息系统与软件配备普遍严重不足,限制了药学服务的发展。
3.2注重临床药学人员的培养与考核
台湾地区医院无主任药师或副主任药师的学术职称,药学部门主任或副主任只是管理职位。医院的临床药学组由临床药师、助理临床药师和咨询药师3个层次的人员组成。临床药师分布于各临床科室,成为专职的临床药师,从事所在病房的临床药学工作,绩效系数相当于组长级别。台湾地区医院对临床药师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培训模式。调剂药师先经过1~2年的工作实践,通过考试成为一般药师。一般药师工作1~2年通过考试成为审核药师,审核药师同时可成为咨询药师。审核药师或咨询药师可通过考试上升为助理临床药师。助理临床药师开始学习掌握临床药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申报、用药教育、药物咨询、用药调查、分析统计工作等;进入临床后由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带教,在临床各科轮转2年,之后通过考试成为临床药师[8]。而大陆地区医院一般由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经过药房各部门的轮转,熟悉基本操作后,担任临床药师。由于药房工作与临床药师工作差异比较大,并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过程,新的临床药师要经过较长的适应期才能克服心理障碍,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大陆地区可借鉴台湾地区这种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
3.3加强人性化的服务
在台湾地区医院,可以时刻感受到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医院内环境温馨而雅致,各项标志与指示都非常醒目;就诊、检验、取药等过程中,大屏幕仅显示患者的编号,而不是患者的姓名;门诊药房一般均设置半封闭的药物咨询室;对于需长期取药的慢性病患者,医师会开具“连续处方”,一个疗程的药品服用结束后,患者凭连续处方可直接到药房取药,而不用到诊室重新开具处方。
2高校医院药学服务的现状
2.1药学工作主要为药品调剂
高校医院基本以门诊药房工作为主,仅约20%的高校设有住院病房,药学工作主要为药品调剂,临床药学工作、处方点评、抗生素的使用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开展的都很少。
2.2药学技术人员编制不足
高校医院多属于医务室、卫生所,药学人员大多编制不足,部分学校医院还出现非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师工作。
2.3药学人员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
高校医院药学人员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相对较少,外出进修学习机会也很少,同时由于高校医院的工作业绩未与绩效挂钩,药学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2.4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以相关专业领域教学科研为主,而医院附属于高校,工作不受学校领导重视。高校医院的领导大多是医生出身,因其专业限制,往往只注重药品采购、供应、药品调剂,而忽视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工作。
3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探讨
3.1药学服务开展的基础
(1)药学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引进部分临床药师,更新药学人员队伍。加强对现有药学人员的培养、考核和管理,制定培训计划,组织药学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新的医药政策法规。我院药学人员每年须参加南京市药监局主办的执业药师培训和南京市医学会主办的继续医学教育,将完成学分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同时,药学人员也应加强自我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2)规范处方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用药。药师须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在配方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发出药品的准确、无误。改进药学服务方式,提高学生用药依从性。药师应遵循每种药品的说明书,交代患者注意事项。
3.2药学服务的进一步开展
(1)结合高校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宣传。高校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师生,其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居住相对集中,利用开展健康教育课、专家讲座等,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帮助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能够规避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合学校医院现有药品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利用学校网站建立专业的医药服务平台,把收集、整理药学情报资料作为常规工作,开辟药学咨询栏目。使广大师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方便快捷地进行药物咨询。
(3)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体化药学服务。我校医院每年组织教职工体检,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入学体检,体检档案在学校医院进行归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实施个体化药学服务,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4关于高校医院药学服务的几点建议
4.1不定期进行处方抽查点评
我院患者包括全公费医疗、医保、自费等多种形式,医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处方有时会存在超量、不合理联合用药现象。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高校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点评。
4.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高校医院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繁忙,多数未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但现在药害事件越来越多,不良反应监察工作不容忽视。高校医院可通过在处理患者退药、药学咨询服务、医生诊断过程等日常工作中,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提高学校患者用药安全性。
4.3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抗菌药物是临床最为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正确合理应用能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1.2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统计240例护理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认知、用药方面行为特征及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行为倾向等情况。其中临床药学服务认知包括两个问题:是否了解临床药学服务?了解临床药学服务的途径(多选)?用药方面行为包括药物信息了解渠道(多选)、用药问题处理方法(多选)等内容。行为倾向则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药师提供药物知识有无必要?希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指导吗?药师或护理人员需要专业化培训吗?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临床药学服务认知情况护理人员中大半对临床药学服务有点了解(51.67%),明显高于了解和不了解人群(P<0.05)。另外,护理人员主要从自己或国内其他医院了解
临床药学服务(86.08%),显著高于其他途径(P<0.05)。
2.2护理人员用药方面行为特征护理人员了解药物信息主要通过药物使用说明书(81.67%),明显高于药师等其他渠道(P<0.05)。护理人员用药问题处理方法排在前三的分别为自我解决、求助药剂科、上级反映。
2.3护理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行为倾向所有人员均表示药师提供药物知识很有必要;226例希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指导;210例认为药师或护理人员需要专业化培训。
3讨论
药学服务即医疗机构依据患者医疗档案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并按照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效果观察及方案评估,其目的在于安全用药。近年来市场上新药不断研发和使用,加上人们对临床用药安全性越来越重视,随之对药学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因为护理人员直接参与要用药过程,为此经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至关重要。对此,需要了解护理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倾向。由表1可知,240例护理人员中对临床药学服务知晓率(了解+有点了解)高达82.92%,一方面与现代医学服务理念有关,另一方面是现代人们对医学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护理人员不得不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学习,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医疗纠纷。
同时护理人员获取药学服务途径主要为医院(62.08%),这表明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医院要不断完善自身临床药学服务体系,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医院的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药学服务信息共享,以提高护理人员药学信息知识,护理人员了解药物信息渠道以药物使用说明书为主(81.67%),这与其权威性、易懂性密切相关;而药师提供药物信息仅占17.92%,表明目前药师职责还处于传统观念-开药,尚未真正参与到医院临床工作中。为此医院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积极主动要求药师参与到临床用药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并充分整合利用医药代表相关资源,获取正确信息,拓展护理人员药物信息渠道。
另外护理人员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通常采取查询资料、自我解决(占54.17%)方式,其次为药剂科求助(45.83%)。为此药剂科要及时的了解护理人员用药问题,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内参与讨论,配合护理人员找出解决措施,不仅可以尽快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让护理人员专注于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多数护理人员认为药师提供药物知识很有必要,希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同时认为需加强药师或自身专业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促进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更好的进行。
银屑病表皮分化障碍与增生过快有密切关系,但并非单纯是细胞通过太快的后果。早期实验即揭示维甲酸促进表皮分化而并不抑制增生。Jarrett及其他学者以鼠尾鳞片表皮(缺少颗粒层)作为银屑病角化不全的模型,研究了维甲酸和煤馏油衍生物的治疗作用。对维甲类化合物多年的构效研究开发出依曲替酯、依曲替酸等治疗银屑病具显著疗效的药物。近年开发的治疗新药活性维生素D3的显著作用是诱导角朊细胞分化同时抑制增生。诱导角朊细胞分化亦应视为银屑病治疗策略之一。
在药效学实验中有多种动物模型可资检测药物对表皮增殖的抑制作用。在研究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中,我们将VanScott的雌激素期小鼠阴道增生上皮和鼠尾鳞片表皮组成实验系统以检测药物抑制增生和诱导分化两方面作用。喜树及喜树碱和华蟾素具有抑制增生和诱导分化两方面作用华蟾素可用于全身投药而喜树碱宜作外用。新近研究揭示后者是一种DNA拓卜异构酶抑制剂并具有促进组胞凋亡的作用。药效学实验显示靛玉红衍生物、异靛甲和β-榄香烯(莪术成分)的作用均以诱导分化为主而不同于细胞毒。
表皮增生的调节分子银屑病cAMP水平和/或cAMP/cGMP比值降低可能与表皮增生过快有关。由细胞膜肾上腺能β受体兴奋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cAMP而磷酸二酯酶则降低其水平。外源性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及β受体兴奋剂均被用于治疗银屑病。我们最近观察到8种β-受体兴奋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具有不同程度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增生的作用同时提高动物血浆内cAMP水科和/或cAMP/cGMP比值。临床上靛玉红和异靛甲治疗银屑病的同时提高皮损处或血浆内cAMP水平和cAMP/cGMP比值。另一类调节分子多胺在银屑病病损内增高。依曲替酯治疗银屑病时多胺水平亦下降。干扰多胺生成的二盐酸甲基乙二醛双咪胺局部治疗银屑病有效。实验研究揭示在银屑病升高的调钙蛋白对表皮增生具促进作用。调钙蛋白拮抗剂如氯丙嗪软膏外用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但心得安则反使疾病恶化,故应慎重。
廿碳酸类级联花生四烯酸及其产物在银屑病皮损中增多,其脂氧合酶产物白三烯C4或D4使血管扩张,白三烯B4及12-羟廿碳四烯酸具白细胞趋化作用,这些物质并刺激角朊细胞增生。对银屑病疗效显著的脂氧合酶抑制剂苯恶丙芬虽因其毒性被淘汰,但指出一条治疗途径。外用5-指氧合酶抑制剂R68151治疗银屑病有效,亦在研究应用白三烯受体阴断剂NDGA者。
免疫银屑病患者存在多种免疫学紊乱,近年的研究指出T细胞及其亚群的异常并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包括转移因子和菌功等有一定疗效。最爱我们用绿脓杆菌MSHA毛株菌功治疗银屑病,证实CD3T细胞及白介素2和NK细胞活性提高与疗效相关。延胡索酸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干扰互与银屑病的关系及其治疗作用正在研究中。
最近Voorhees根据银屑病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MHC)Ⅰ和Ⅱ类分子的关联和免疫学研究的结果,提出以免疫三联单位(抗原呈递细胞-抗原-活化T细胞)为核心的发病机理,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其抗原可能包括自身抗原。从此机理引出银屑病三联复合物治疗途径:氨甲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可增加细胞外腺苷的聚积,通过A2受体产生免疫抑制作用;2-氯脱氧腺苷可试用于此作用点。紫外线照射可诱导白介素-10的生成而产生免疫抵制作用;白介素-10据信是种皮肤炎症反应的天然抑制物,可试用于治疗环孢素A、FK506(tacrolimus)、ascomycin和雷怕霉素(rapamycin)均作用于T细胞内信号传递机制,从而阻滞T细胞生长及细胞因子(如r干扰素)的释放。皮质类固醇、维甲酸和维生素D3虽具有其他作用,但亦能抑制T细胞内淋巴因子基因的转录。抗CD3和抗CD4抗体与它们的同源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则从起始抑制T细胞活化。抗原激活T细胞表面受体后,需通过B7/CD28途径使细胞活化。CTLA-4Ig分子可与B7结合而阻滞此一途径,已试用于治疗银屑病。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作为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责任重大的县级医院药品使用、管理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品应急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学应急指挥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1]明确指出:突发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了确保应急药学体系能够快速、高效应对突各种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成立了药学应急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小组组长,药剂科主任任业务组长,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急预案制定、论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药学应急预案;部署突发事件药品储备、调配及配制;掌控药学应急人员的合理调配;和医、护紧密配合及时沟通的工作,以确保大规模人群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信息联络和快速级体系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人员(特别是有技术特长人员)联络方式(手机、住宅电话及家庭详细住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根据不同应急的技术要求,随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快速接受应急召集。
3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的储备、调配、应急配制体系
3.1建立“重点储备,网络调配”体系应急药品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基础。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备好抢救药品,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可以挽救许多生命,减少致残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偶然爆发的特征,药品的储备很难计划、不可预知,作为北京市的远郊区县我们采用“重点储备(有季节性、有预见性的储药,如:夏季集体食物中毒,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等),市区县二级调配网络系统”,这样既能满足突发应急需求,又能极大地节约有限医药资源。
3.2建立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配制体系对于特殊的应急药品(没有应急储备),为挽救生命,报应级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照《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或其他地方标准由具备配制制剂资质的药剂师进行配制。例如:发生在我县某工地集体误服氯化钡中毒事件,针对钡离子中毒药物治疗是需要大量口服硫酸钠溶液,但在我院没有储备,致电本市各兄弟医院也没有储备,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及时报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同意后,立即组织制剂人员配制硫酸钠口服溶液,解救了38位工人的宝贵生命。
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学技术预案体系
4.1对突发公共事件了解确切,能够及时确诊的病症,药学应急人员要参与临床救护,参与疑难病症会诊,向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咨询,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获得预定的治疗结果。例如:确证发生煤气中毒时,在采取必要医学抢救同时,可采用细胞色素C15mg(用前须做过敏试验),辅酶A50U,ATP20mg改善组织代谢,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防止脑水肿等。
4.2对突发不明原因罕见疫情,确诊致病原进行药敏试验,针对病症进药物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药学监护。监测病人血药浓度、尿药浓度,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同时用于判断病人现实的或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解决病人现实存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预防病人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4]。把多个个体化给药方案综合起来分析、论证,从而摸索出较为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2003年春季爆发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SARS的致病原是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并将这种种导致SARS的新型的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后命名为SARS-Cov)[2,3]。作为县级医院突发事件应急药学人员,我们遵循“非典”药物治疗原则,明确目标,参与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给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性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为病人建立了用药档案,评价不同个体人群不同用药方案,摸索出了适合本院的一套治疗“非典”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药学应对体系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县级医院药剂科综合应对能力及管理水平,有利于药剂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虽然整个体系是基于“突发”的前提,但对平时药品储备、调配、配制、临床药学监测体系的完善也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是促进医院现代化药学建设的一个难得的契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4/1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S].
1转换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药学服务正在逐步与西方医学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靠拢,不断学习他们的先进药学服务理念,现正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全面发展与转变[1]。医院药学应由供应型向服务型转换,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尽药师所能杜绝或减少药源性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2]。药房是展现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窗口,本院药房根据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医院提出的多给病人讲几句,多听病人说几句活动,以人为本,切实的走从被动服务转换成主动服务的工作模式,例如:采用开放式柜台发药,微笑服务;采用电脑系统联网发药;制定多项便民措施;印发合理用药宣传单;公开药品价格;开设药物咨询服务台,与病人零距离接触,解答各种提问;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实现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2开展以合理用药为目的的药学服务
2.1开展药物咨询服务
药物咨询是沟通药师与病人、医师之间的桥梁。药物咨询是药师提供的直接面对病人的药学服务方式之一,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不可缺少的途径。由于现阶段的医疗模式决定了门诊的调剂工作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医院药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每天有大量的处方需要调剂,故尽管也有药品用法和注意事项的交代,但由于病人药学知识缺乏,常不能很快接受,易引起药品的错误使用,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和药源性伤害事件的发生。由于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类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同一种化学药物其商品名和规格繁多,医师对大量涌现的各类药品信息已不能及时全面的了解,加之药品药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因此病人很难对药品有正确认识,只有通过培训并掌握扎实药物知识的药师进行药物咨询方能使病人解决或纠正某些可能发生的错误。门诊药物咨询是病人诊治过程的必要补充,开展药物咨询体现了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提高了医疗质量,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据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完整的药物咨询记录,共383例,医师67.1%,而病人仅占22.3%。从数据反映出病人很少咨询药师,一旦遇到医疗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医师。这种局面应当扭转,药师应主动地开展面对面的为病人直接服务。
通过药物咨询,可普及药学知识与科学合理用药,同时缓解了门诊药房窗口的药师仅在发药短暂的时间内很难做到对每一张处方向病人解释如何合理用药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药物咨询,不但提高了药师的地位,有利于医院药学的优质服务,而且在咨询人员的服务下,能给病人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扩大和增强病人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2建立临床药师制
临床药师制关系到医疗质量。临床药师制将明确药师在医疗活动中的职责,协调医、护、药师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医疗质量;临床药师制有助于预防和降低药源性伤害,药师深入临床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或减轻不良反应症状;药师通过查房、会诊、药物血药浓度检测等,依据病人各种临床情况,参与对典型病例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并协助方案的执行、修改与评价,使病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药师还可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可节约医药卫生经费开支,而且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与病人的感情,使其易于接受用药指导,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
药师走进病房是临床药师制的关键举措,也就是面向临床,临床药师的工作阵地在病房,而不是药房。走出去是关键,通过本科室几年的实践经验,临床药师到某一固定临床科室参与查房,建立和实行医师、药师共同查房、会诊制,医师、药师、护士临床病例讨论制,及共同制定病人诊疗方案的制度。建立临床药物信息报告会制度,病人和临床医师、护士普遍反映良好。临床药师有责任向医师、护士介绍新药,报告疾病治疗用药新进展,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宣传安全用药知识[3]。现阶段本科室是以每2个月一期的《药讯》和《药品不良反应简报》形式向临床反馈各种新药知识、各类药物利用分析、药品配伍知识、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3设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临床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管理是目前医院管理的一项新举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特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一种先进的静脉配液技术和管理模式,它把医院药学从供应调剂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强调安全、合理用药,其特点是无菌配置、安全,合理;促进临床药学发展,减少药品浪费,有利于职业暴露的防护;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效率,合理解决人力资源[4]。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意义:通过开展静脉配置服务,不仅可使医院药师工作方向发生转变,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管理中,还可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利益,进一步体现了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它可减少各病区贮备药品过期失效引起的损失,节约配制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了对操作人员的防护。由于查对制度严格,避免了配制差错,保证了输液质量,促进了安全用药,并相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将护士的配药时间还给了病人,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工作,使病人更为满意。
3促进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
首先应加强药师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知识。临床药师应掌握扎实的药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药政法规、医保政策,并着力拓宽知识面,特别是临床医学知识、疾病诊疗常规、检验数据临床意义、药物治疗学及医学心理学等。为提高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本药房积极鼓励部门人员参加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种教育及全国执业药师的考试等,使专业人员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能更好的被社会承认。抓好集体业务学习,把每隔一周的周四晚上定为集体业务学习时间,要求每人有学习计划、学习心得、学习成果,采取讲课与听课相结合的形式。规定药房全体人员以power-point形式轮流讲课,内容包括药学专业知识、临床知识、药学进展、法律法规及计算机等。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业务水平,促进了知识共享。此外,科室专门邀请本院或其他医院临床资深医师讲授一些临床医学知识,拓宽知识面。
其次,要树立服务理念,注重语言艺术。人患病后易产生紧张、焦虑、疑惑甚至愤懑的情绪,病人来医院就诊渴望得到理解与同情、关怀与照顾,作为药师应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善待病人,对他们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尽量缩短与病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清晰的思路,大众化、科普化的语言,使病人愉快地接受药物治疗,进而提高病人对药物医嘱的依从性。本药房通过邀请资深的培训师,学习有关服务理念、演讲与技巧、沟通艺术等来提高药学人员的服务素质,效果显著,以病人至上拓展服务内涵,通过制定《药剂科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药剂科服务文明用语集》等,力求使服务意识深入人心,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总之,医院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是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措施之一,只有满足了病人的需求,药学人员乃至医院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为全面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药学部门应努力建设知识型、学习型、创新型科室,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取得医院的支持,以病人为中心,实现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黄仲义.医药药学的建设与发展之我见.药学服务与研究,2001,1(1):4.
作者:梅全喜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加强科研工作的基础建设
为了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科管部门必须加强科研基础工作的管理,并帮助科研业务部门建立起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研究室管理,建立实验室(研究室)工作制度①进入研究室(实验室)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无菌研究室要穿隔离衣、帽、口罩。②研究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和肃静,不得存放非实验用物品和私人物品,不得高声喧哗谈笑抽烟。③一切物品要妥善保管,贵重仪器设备不可随意挪动,、贵重药品试剂应有专人专柜保存。④工作时要集中精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记录操作过程、数据、计算式和结果,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保持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⑤下班或实验结束时要检查仪器,整理物品,搞好卫生,关闭水阀电源,确认无异常方可离开。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方便科研,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经费由科研处统筹管理,并接受学校计财、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科研经费的使用应做到有计划地使用,坚持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定期检查,节约有奖的原则,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逐级审批手续。对于取得立项资助的课题组应给予立项奖励,一般单位都是对科研项目立项根据来源不同,按不同比例提取经费,用于课题组的立项酬金。如某大学制定的立项奖励规定:凡是获得立项的课题根据资助的级别不同可分别获得资助金额不同比例的现金酬金,国家级项目20%;省级项目10%;地、市级项目5%。科研经费落实后,科管部门、财务部门应协同课题负责人一起研究制订经费使用计划,使科研经费充分合理地得到利用,经费在实际使用中可采用“科研经费卡”的办法来管理,即由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发放科研经费使用卡给课题负责人,课题组负责人根据需要凭卡申请购买仪器设备,领取实验材料,报销科研旅差费用等,经费卡上应注明课题名称、负责人姓名及本年度经费数额等。各部门发放物资和报销单据后应在卡片上注明支出款数,这样既便于科管部门管理,又利于课题负责人在经费使用上做到心中有数。科研经费的使用亦应建立逐级审批制度,科管部门应根据课题经费总数额的多少而制订出申请支出额的大小分级审批制度。项目经费不允许课题组以外的人员使用,不得用于与课题无关的开支。科管部门应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如发现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超支使用等应立即停止经费使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予以纠正。严格经费总额控制,课题开支原则上不得突破下达的经费总额。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经费或专项补贴的项目,由课题组提出申请,科研处进行审核,校主管领导同意后报上级计划主管部门予以增补,或通过其他途经予以解决。所有科研项目必须按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对已结题、评审、鉴定或验收项目所留存的项目经费余额(除本单位资助基金外),应提取一定比例奖励课题组人员。如某大学规定课题结余经费40%继续作为项目主持人的科研经费,转入其新科研项目的启动,60%作为项目研究人员工作酬金发放。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中药科研也不例外,而且实验动物的条件合格与否对研究结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合格的动物实验室(包括开放系统、半屏障系统、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制订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动物实验的质量,使之早日达到国际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科委提出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草案)》和卫生部制定的《卫生系统实验动物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中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精神,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订,它应包括动物房的设置与管理,实验动物的来源与供应、饲养管理,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职责,动物实验前后的处理,消毒隔离,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的控制等制度。另外,对动物编号标记,抓取固定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术等要有详细的规定。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科研仪器设备是医院开展中药科学研究的主要物质条件,为了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防止器材损坏、积压和浪费,必须加强管理,各单位应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严格制订出以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计划、预算、采购制度要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和科研计划来制订科研仪器计划、预算、采购制度,并报有关领导批准后实再采购。要实行专人采购、责任到人,采购回的仪器设备,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从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出发,积极引进和更新一些先进仪器。购置仪器设备必须先做好调查研究,避免盲目采购,防止浪费和不适用。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必须根据各种仪器性能制订出相适应的操作规程,操作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熟悉仪器性能,没有掌握操作规程者不能操作仪器。仪器使用、维修、保养制度①仪器使用前必须熟悉该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②贵重仪器应由专人使用,并建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卡,并实行使用登记、签名制度,以示负责。③仪器使用前应检查仪器性能,发现问题停止使用进行检修。仪器使用时,应轻取轻放,用后应以干净的软布或专用工具擦净仪器,盖好布罩,检查电源是否关好,各种开关旋纽是否回复原位。④仪器及其附件应由专人保管,应有固定放置位置,仪表、衡器、量器应定期校验,合格的应贴上合格证,并规定使用期限,到期再行校验。其它仪器也应按规定要求,定期检查,并做到防潮、防尘、定期上机械油等保养措施。⑤仪器用完后要清洁去垢,各种附件,电缆导线放回原位,防止接触水、盐及腐蚀物品及气体,经常保持各种传感器的清洁。⑥如仪器发生故障,应由专门技术人员检修,不懂机器构造原理者,不准随便拆卸。⑦建立器械检修卡,内容包括品名、规格、型号、厂牌、安装启用时间、使用单位、保管人等项,每次检查或修理后,应详细在检修卡上注明故障原因或现象、检修情况、结论或意见,以供使用时参考。
科研课题管理
一个科研课题经上级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后,科管部门和药学部分管科研的主任即应向课题组下达好“计划任务书”,应做到组织、计划、措施三落实。分工负责严格明确科管和科研责任制,科管部门负责人和药学部分管科研的主任,要有明确分工,要有专人负责指挥并组织科研工作的实施、科研协作工作以及协调财务、后勤供应、人事调配等工作。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发现并及时解决存在或出现的问题。保证课题组长负责制的实行,课题组长对课题的实施及完成负有全责。签订合同凡已立题并实施研究的课题均应由医院或科管部门与课题负责人签订责任制合同。获得科技基金资助的课题必须由批准资助部门与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签订合同,协作课题应由协作双方签订合同,以明确各自的任务、责任、成果分享以及违约处理办法等。并经各有关单位领导的批准和签字盖章。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对重大的、关键性的课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倾向性支持和保证。定期检查每季度或半年要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检查的内容:研究进度情况,取得哪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经费开支是否合理,还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等。若同时有若干个科研课题而要对比检查时,可采用下面方法进行检查评价。检查方法: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①计划执行情况:按原定计划完成年度任务或超额完成;②经费使用情况:按原定计划使用无超支挪用无非正常开支;③科研协作情况:开展科研协助是基层医院早出成果的有效方法[3],课题组人员学科结构合理、协作好;④仪器设备管理情况:有专人管理、有使用及维修记录元人为损坏;⑤科研档案管理情况:规范准确完整有专人管理有固定存放对各个科研项目进行评分,计出总分,得分多者为科研项目的完成和管理情况好的课题组,应予以表扬和奖励。得分少者为科研项目完成和管理情况差的课题组,应予以批评,同时应根据存在的问题及错误,帮助其解决和纠正。总之,医院中药科研工作是整个药学科研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医院药学全面转型的新形势下,加强医院中药科研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院药学工作中,科研工作将成为主力军,科研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决定药剂科在医院中的地位[4],因此,加强医院中药科研管理,对于提高医院药学技术水平、提高药剂科在医院的地位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