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体育事业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0: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事业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事业发展

篇(1)

坚持社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1、宣传文化建设成绩喜人。为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工作人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入户宣传中,在第六次人口入户普查中,都对“社区老年大学”加以宣传,让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学习文化、增加知识、沟通邻里感情。

2、“益民书屋”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益民书屋”工程在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原有的社区图书室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所有书籍统一编号、登记、上架方便居民借阅。

3、社区文化阵地得到加强。2011年社区文化建设空前重视,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传统载体,组织力量,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深入引导居民文明,积极主动引导居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先后组织青少年废报纸环保服装秀活动、“童心爱环保—低碳从我做起”台湾志愿者环保讲座、学习脊柱保健操、清明节移风易俗祭先人、科学健身在我身边、精彩夏日我为创建文明城区增姿添彩、“争创文明显身手竞技场上显风流”乒乓球南新园社区辖区社会单位联谊赛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近百余场次,有效地扩大先进文化的感染力,促进居民转变观念。成立了众多的居民业余文化队伍,常年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与地区、区、市里举办的文化活动。

(二)创新服务方式,群众文化开展有声有色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指导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一是社区文化队伍飞速发展。近几年,社区中老年文艺演出队伍如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纷纷利用现有设施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各活动点文化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并安排专业骨干现场辅导、组织演出、提供信息。目前,有各类文体队伍有13支。

(三)文体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1.节日文化活动迭起。元旦、红五月、春节期间,以和谐文化、文明创建为主线,举办了春节联欢会、红五月歌咏比赛、百姓书画走进首图大展厅——暨社区百家中国画坛作品展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营造了独特的春节文化氛围。依据居民的需求社区组建了艺术表演队,并为居民、警营、敬老院进行了表演和慰问演出。

2.文化活动连续不断。依托社区老年大学这个文化活动的平台,开展了“书画展”、“关怀老干部童叟齐乐”、“欢乐重阳”、“欢乐赛事”系列活动,实现了每天都有小型文体活动,每周都有中型文体活动,每月都有大型文体活动的发展目标。

3.文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为居民、工地放映电影。预计至年底,我们将完成50场放映任务。

(四)唱响全民健身日、读书日,健身和文化同步发展

我社区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注重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活动相结合,组织一系列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了广大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一是组织传统、大型的群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群众体育活动,如趣味游园活动、宝宝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二是做好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工作,先在新建设小区安置了9套全民健身器材;在老小区更新6套全民健身器材。使群众体育活动辐射范围更广泛、开展更丰富多彩。

篇(2)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整体设计我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标准、责任主体和实施步聚,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标准化、科学化。一是以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构建面向城市社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点抓好新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老城区体育设施改造配套,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加强体育公园广场长廊、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确保今年70%的城市社区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各类体育组织或机构建设,经常开展有组织的健身活动或竞赛并形成制度。增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建成并开通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体育场馆设施查询、健身咨询等服务。二是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换代、提档升级为抓手,努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进行深入调研、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加强乡镇一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拓展健身活动功能和体育服务内容,确保公共体育设施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在充分听取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向较大自然村和集中居住区延伸。积极推进镇、村两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积极发展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确保每个行政村或晨晚练健身点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送培训下乡。三是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大力发展个人和团体会员,积极发展协会所属健身俱乐部。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发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切实做好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培训、发放服装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四是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格局。省市县争取建立分管领导挂帅的多部门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老年人体育设施、健身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健身活动。统筹安排好全年节假日体育活动,形成以晨晚练健身点为基础,以贯穿全年的节假日体育活动为平台,以各类体育社团为主体,充分展示体育在促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地位和形象。办好全民健身网,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三)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发展方向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消除公办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规划和经费“两纳入”死角,抓紧研究出台“名校办名队”相关政策,促进更多业余体校文化教育向教育部门转移,做好运动学校学生升学“直通车”招生工作。促成有条件学校体育场馆和省属基地对学生开放。继续推进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办好全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与省教育厅共同推进高中联赛试点,提高中学生足篮排球、田径等项目普及度。二是切实加强业余训练阵地建设。加强三级业余体校和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规范管理,促进创建标准与常规管理深度融合。研究出台“教练员进校园”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加快改进业余训练教练员轮训模式,坚持集中培训与分项培训相结合,并向县市区业余体校教练和省级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延伸。三是扎实推动业余训练开展。认真 研究十八届省运会竞赛规程总则,特别是参赛资格等改革措施,进一步调整业余训练项目布局。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强化后备人才培养输送。高度重视省级竞赛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营造和谐的业训环境。

篇(3)

“十二五”规划概要到2015年的总体目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得到提升,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与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体系,安徽省体育整体水平保持“中部领先,全国进位”。全民健身方面。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合格标准以上(在校学生除外)的比例在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比例超过20%。全省各级、各类体育场地达到4万个以上,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市、县(区)建有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和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0%的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的农村建制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市建有国民体质监测中心,50%的县建有国民体质监测站,学校普遍建有学生体质监测室。

竞技体育实施“巩固、提升、跨越”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安徽省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实现第十二届全运会周期“奥运争光,全运争先”的总体目标。加快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的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积极开展中国式摔跤、技巧、保龄球、棋类、台球、健美等非奥运会项目。实施“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推进“五三三青少年体育行动计划”(即体育组织进校园、体育设施进校园、体育项目进校园、体育队伍进校园、体育竞赛进校园的“五进校园”,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学校“三有”创建,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的学生“三走”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塔基工程”,构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将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安徽省体育产业到2015年总量初具规模,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0.5%,超过中部省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建设皖中、皖南、皖江城市带、皖北四大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筹建安徽体育产业集团。

篇(4)

2体育事业的发展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相互依赖,要想经济的以更好的发展,首先体育事业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以及劳动需求。体育技能的专业训练在劳动再生产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专业的体育训练可以积累劳动技能,而且体育训练可以产生劳动能力。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科学在另外一个角度上就是一种间接的经济,不过可以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将科学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经济。总体来讲,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可以促进劳动者开阔他们的事业,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以便更好的产生新的劳动效率,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和规范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

3在经济发展中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问题

篇(5)

中图分类号:G80-05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互联网产业一直在渗透各个领域,包括体育产业。但是否能做到像手机、电商、电子支付等,颠覆整个产业?就目前来看如此定论尚言之过早。不过,慢半拍的体育产业近年来终于有些比较成功的产品出现,例如咕咚运动、乐动力等带领的跑步健身方面;还有财大气粗的乐视、爱奇艺、PPTV 等带来的体育直播。毫无疑问,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涌入体育互联网产业。但在发展中仍有不少值得探索与改进的地方。下面就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的情况状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1阻碍我国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1传统体制的遗留问题

传统体制中,国家体委包办大小各类赛事,计划型运转长期固定。体育事业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于近些年的改革中才逐步出现。尽管这一尝试为体育事业带来了较明显的市场经济化特征,但由于改革正处于进行当中,所以仍遗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不少烙印。

1.2市场化操作中找不准定位

任何事业,找不准定位就找不准地位,体育事业也不例外。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视野受到限制,思想受到束缚,人们认识不到体育发展之外联动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长期以来很少关注体育产业自身商业潜力的开发而只知道依靠国家投入。各类项目的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往往把体育活动定位在商业活动的范围之外而回避利益动机;对体育消费未有休闲、娱乐、广告等市场化观念而仅仅停留在福利型的初级消费层次。

1.3乏力的政策扶持

在欧美、日本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各级政府通过政策上的倾斜甚至是保护来扶持体育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不同程度地减免行业企业单位等举办的赛事、体育场馆的营业收入以及体育机构接受的各种形式的捐赠等经济活动产生的税收;比如可以将企业对某项体育完整的赞助出资定性为广告成本或生产成本;土地征用、建筑审批等方面的倾斜性政策可以在企业投资修建竞赛类、公益类体育场馆时落实到位,企业甚至可以在银行贷款方面享受低息甚至无息贷款。而我国体育事业扶持力度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远远不够,甚本享受不到政府财务部门的过问。

2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开拓思路,解放思想,推动改革

随着经济改革浪潮的发展,体育事业“吃皇粮”的现象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体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优化机构人员设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同时,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地自觉减少行政干预,做到真正遵循市场规律来发展体育经济,做到政、体分家。而企业家们应通过积极考察国外极富商业价值的体育产业案例,吸取先进经验,拓宽思维,将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的理念、做法结合国情从工业经济领域辐射到体育经济领域,大力开发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2.2实现体育赛事的产业化、规模化

(1)将体育产品打造成品牌。将体育用品及周边产品(如饮料、服饰等)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充分结合,进行品牌化经营。目前,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全民健身”热潮以及蒸蒸日上的体育事业发展,正在为众多企业提供无限商机。各商家应把准市场脉膊,认清市场形势,主动出击,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最大限度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着力打造产业品牌。不但实现力保国内市场,而且争取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

(2)将体育赛事打造成品牌,如同把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把体育赛事经营成品牌赛事,适应中国体育逐步进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时代背景,获得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可持续挖掘的市场价值。

2.3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方面要确保体育事业投资者的合理利益,制定体育投资法律法规,调整现有体育产业中不合理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等,规范体育产业的财务运作。另一方面要赋予运动员、教练员广告自由权,充分确保对于体育事业做出毕生贡献的个权益。

作为与互联网技术升级相伴发展的电子商务,无疑为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借鉴意义与时代机遇。虽然传统行业间的壁垒、行政部门利益的博弈依然是社会力量投入体育产业过程中的阻力,有待进一步消除。但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规划,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如何使国家的政策、各地的政策有效地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把资源向这个方向倾斜,非常重要。就以往经验来看,相关政策、产业引导资金能够渗透到中小型民间企业的其实非常少。体育产业本身是服务业,在互联网思维运作下,非常适合各类民间资本甚至小微企业的资源投入,如能通过互联网手段,聚沙成塔、化零为整,势必能引导现有多方资源的升级整合。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017-05

职业体育作为一种产业类型,与经济资本的投入产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其作为体育产业链中的核心构成,对体育产业整体的发展规模及其市场效益起到了重要的波及性影响,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功能也日益凸显。曼德拉说过: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基于“共生理论”和“复杂系统协同理论”的视角,职业体育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协同与合作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互惠共生是它们的最优模式。职业体育不仅可以塑造城市的外部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它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职业体育的内涵及产生的条件

1.1职业体育界说

职业体育运动是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需求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篮球等许多项目的职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关于职业体育目前有这样几种观点:1)以职业体育的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为基点,认为职业体育是向社会提供的一种体育和文化服务的活动[1];2)从商品经营的角度来理解职业体育,把职业体育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运行体系来理解[2];3)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以参加者的工作性质为基准,把职业体育理解成一种职业;4)在经济学视角下,职业体育则可以表述为:“以某一运动项目为劳务性生产经营,围绕该项目生产开发而形成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商业化经营体系”[3];5)职业体育属于专业化职业,是指以一定的费用或报酬为交换条件,以向他人提供熟练服务或咨询为目的,以专门性知识研究和训练为基础的职业[4]。职业化条件的竞技体育已充分表现出作为一种专职和正在向专职演进的特点。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种角度看,职业体育具有如下特征:以某一运动项目为载体,实行商业化运作,盈利是其最终目标。我个人认为当前职业体育可以这样来理解:首先职业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次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体育为职业的人群;再次产生了注意力经济,成为诸多群体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最后职业体育是团队体育。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杨涛职业体育与城市发展No.1 20141.2职业体育产生的条件

顺应国际产业间相互渗透、集聚和融合发展的背景,职业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系统。职业体育的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资金条件。职业体育必须获得不断的资金注入,才能保障经济上的良性运行。二是人才条件。尤其是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这是职业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职业体育市场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体育产品、体育消费者和体育产品交换的场所。运动员是职业体育产品的生产者,观众是消费者,运动员的生产活动和观众的需求构成了职业体育市场的供求关系。观众是职业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体育发展潜在的巨大市场;职业体育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观众的上座率。

2职业体育发展历程

职业体育,亦称商业体育,是一种追求竞技比赛票房价值、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竞技体育活动,它是伴随着业余体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上看,其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五个阶段。1)职业体育的萌芽:1600-1749,以17世纪初英国商业体育的萌芽为标志;2)业余体育俱乐部的诞生:1750-1868, 以1750年英国纽马克特New Market成立赛马俱乐部为标志;3)职业体育俱乐部与职业体育联盟的诞生:1869 -1897, 以1869年美国第一家职业体育俱乐部——辛辛那提红袜(Cincinati Red Stockings)棒球队成立和1871年全美职业棒球运动员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aseball Players)成立为标志;4)职业体育联盟的迅速发展与成熟:1898-1979,以1898年美国国家篮球联盟NBL的成立和意大利足球联合会宣布成立为标志;5)职业体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家庭的一员, 成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0年至现在, 以1980年国际奥委会从章程中删除“业余规定”为标志。[5]

上述对职业体育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时期的探讨,我尊重胡利军先生的观点。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职业体育的发展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职业体育就是以生产服务产品,通过市场交换, 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展示其存在的必然, 所以职业体育发展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工业化程度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职业化程度也必将越高,这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基本一致。

3职业体育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为职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土壤,职业体育的发展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文明进步。但在现实实际过程中,职业体育选择在城市落脚、扎根,还必须考虑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自然地理环境、运动项目的普及及熟悉程度等因素。无数事实证明,成功的职业体育赛事大都选择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过,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3.1国外发达国家职业体育对城市发展影响

3.1.1职业体育与城市传媒业

NBA 就是在整合营销理念指导下与传媒共同打造出的成功知名品牌。与媒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是NBA 成功的重要启示之一。NBA 每天为世界各地的报纸、杂志、电视台及广播电台等上千家媒体提供咨询, 并获取巨额电视转播费[9]。1997赛季,NBA与全世界109家电视台有合作关系, 在195个国家或地区以41种不同语言转播NBA赛事,超过6亿户家庭收看NBA比赛[6]。有资料显示,目前NBA与51家中国电视台建立了良好关系,球迷可以在超过5万个零售点买到NBA产品。在中国有3亿人打篮球,15到24岁的球迷中有83%是NBA球迷,2006-2007赛季的电视转播收看人数高达12亿。与此同时,NBA用3年时间,以每家每年300万美元的价格,签下了20家中国地区的合作伙伴,所有可与运动领域结合的一线品牌,几乎都被其收入囊中。

3.1.2职业体育与城市文化

职业体育的国际化发展,使其包容性更加凸显,尤其使得世界优秀文化不断交融,城市发展和理念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休斯顿市因2002年姚明加盟火箭队,越来越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姚明的影响力早就超出了中国大陆,2次登上《时代周刊》亚洲封面;2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据此推测,姚明在全世界的球迷应该在15亿以上。姚明不仅仅是当地华人的骄傲,也是其他族裔球迷的偶像,更是休斯敦这座全美第四大都市的“城市英雄”和“品牌人物”,因为喜爱姚明,很多美国人会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对中餐赞不绝口。更为震憾的是2006年9月8日,休斯顿市长特别助理、国际贸易与发展部部长谭家瑜女士在市政府文告大厅代表比尔·怀特市长颁发了“中国国庆宴会”文告,宣布10月1日为休斯顿市的“中国国庆日”。姚明的个人影响已经超出了国界,重要的是他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

3.1.3职业体育与城市名片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成立于1992年2月20日,其前身是英格兰甲级联赛,其在世界范围内收入和盈利远远处于领先地位的职业足球联赛。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北区大曼彻斯特郡曼彻斯特市,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它不仅是英格兰西北部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商业和就业中心。目前曼联俱乐部最能赚钱的还是老特拉福德球场,容纳76 000人的梦剧场比英格兰其他俱乐部的主场至少大27%,仅次于拥有90 000个座位的温布利球场,主场平均观众人数75 842人,在门票方面可赚到2亿美金。曼联俱乐部已经成为曼彻斯特市的一张名片,其球场已成为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俱乐部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3.1.4职业体育与城市外事交流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是加泰罗尼亚的港口城市,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和金融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不仅仅是一个体育俱乐部,而且还是国家运动机构的代表,在对外联系事务工作中,起了重要对外使节的作用。除此以外,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汇集了众多来自西班牙其他地区人士,为民利和自由作出了大量工作,足以证明了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所具有超出仅为一个体育俱乐部的价值和作用。以俱乐部拥有的使命和责任为特点,力争向全世界证明其重要价值。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将为热爱它的人们而奋斗,为友好事业而努力。巴塞罗那的主场——诺坎普(NouCamp)体育场,是整个欧洲大陆最大的体育场,现拥有120 000个座位。目前,现代化的通用设备使它成为全欧洲最好的足球场地。在98至99赛季,欧洲足协授予它“五星级”球场称号。

3.1.5职业体育与城市场馆业——以澳网为例

澳网于1968年网球职业化后,被列为四大公开赛之一,并于1969年正式更名为澳大利亚公开赛。自从1905年举办首届比赛以来,先后在6个地方举办过。后来由于各界对比赛地点不确定的非议日渐高涨,1972年,赛事组织者决定将比赛固定在一个能够吸引最多的赞助商和观众的城市举办,即澳网诞生地墨尔本,接下来的16年里,澳网一直是在墨尔本库扬草地网球俱乐部的场地上举办的。随着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库扬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比赛的要求。1988年,政府斥巨资在墨尔本中央商务区南边的墨尔本板球场旁新建的费林德斯公园网球中心正式启用,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观众人数巨增80%,有超过26万名观众亲临现场观看比赛,而前一年在库扬网球中心这一数据仅有14万人。1996年,比赛场地再次扩大,并更名为墨尔本公园(墨尔本公园的设施——中心球场:可收回 屋顶,15 021个座位;1号球场:6 000个座位;2号球场:3 000个座位;3号球场:2 000个座位;4号球场:1 100个座位;露天练习球场:19块;室内练习球场:4块)。随后观众人数每年增加,该赛事已成为体育节日, 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既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还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9年, 473 296名观看者出席了为期14天9夜的赛事, 创造了全新的纪录。

3.2中国职业体育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广东宏远俱乐部(东莞市)为例

3.2.1中国职业篮球现状

从职业俱乐部成立的第一天起,“钱”就是联系俱乐部管理者与职业运动员的最紧密的因素,这符合职业俱乐部的规律。以运营势头较好的篮球联赛为例,参加CBA联赛的俱乐部他们的年运营支出都在2 000万元以上,但俱乐部收入却很有限。2003年,广东宏远俱乐部是第一家宣布赢利的篮球俱乐部。最近几年,CBA人气急剧提升。05-06赛季15家CBA俱乐部有5家冠名收入实现增长,7家持平;有8家俱乐部的门票收入实现增长,共有6家俱乐部宣布盈利。“赞助商都在关注CBA,它是目前国内商业运作最规范、最健康的联赛。”太度体育文化机构总裁朱小明说[7]。

中国篮球自1995年实行职业化以来,已经走过了10余个年头,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经过10余年的联赛运作和宣传,“CBA”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标志名称,在2006年进行的中国篮球赛事及篮球消费者调研中,71.8%的受访者知道它代表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8]。2009-2010赛季CBA常规赛共进行了34轮272场比赛,历时近3个月,上座率也稳中有升,现场观众有97万人次,平均上座率为70%,上赛季为65%。值得一提的是,上赛季CBA亏损严重,而本赛季由于缩短赛制、限薪、开流节流等做法,大大节约了联赛运营成本。据篮协透露,上赛季CBA组织者的决算为5 571万,而本赛季的总预算一共才4千多万,联赛运营成本下降[9]。

目前,2010-2011赛季我国CBA联赛由17家俱乐部构成,主场城市选择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9家,诸如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天津、乌鲁木齐等;选择新兴经济城市、旅游城市的8家,诸如青岛、宁波、东莞、佛山等。这符合职业体育发展的条件,也是职业体育俱乐部选择上述城市的重要原因,一是经济条件,二是人力资源。

3.2.2广东宏远俱乐部——东莞市

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由广东宏远集团公司创建,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球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和年轻运动员培养体系,使球队的实力得到不断加强,7次获得CBA总冠军。广东省职业体育的发展,极大推动了东莞市经济、文化、大众体育的发展。

东莞市区位优势明显,下辖32个镇区,546个村委会,132个居委会,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文明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有13 500多家外资企业和7 700家国内工业企业,拥有加工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强大生产能力。经济的腾飞,为该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自2000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近1亿元用于体育事业支出,直接促进了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篮球运动更是深入人心,广受欢迎。如今该市已经形成了遍地开花、形式多样、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的篮球格局,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以策划举办重大比赛和群众性业余比赛为主,民间体育力量以创建高水平运动队为主。篮球运动和篮球文化,已经融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目前,该市市镇两级政府兴建的多功能综合体育馆8座,镇村两级标准篮球场2 314个。据教育部门统计,该市目前600多所学校,有多功能体育馆20座、标准篮球场2 044个、小篮板200多个。全市32个镇区的500多个村委会,都建有1个以上标准篮球场。这些场地除综合性体育馆按物价部门有关规定合理收费外,其他都免费向社会有序开放,真正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中学体育教师的配备率为85%、小学为90%,这支体育教师队伍有近一半是篮球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有篮球专长,能够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篮球训练和竞赛。该市还有一支300多人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他们都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和篮球专业知识,对普及和推广篮球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该市有篮球裁判员387名,其中一级以上裁判员80名、二级裁判员247名、三级裁判员60名[10]。2004年3月,东莞市获全国篮球城市荣誉称号,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东莞的城市名片。经济发展为篮球运动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篮球运动普及又有效推动了该市的经济文化建设。

4我国未来职业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启示

职业体育对于城市的经济增长, 有着长足的推动作用。高水平的职业体育比赛, 会为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并吸引广泛的注意力。这在欧美等工业化程度较高国家已得到广泛论证。但是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同时我国的城市在人口规模、经济基础、体育发展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城市选择体育赛事应考虑项目匹配,讲求循序渐进和注重特色。一般来说大城市选择级别较高、规模较大或综合性体育赛事, 而小城市应选择级别较低、规模较小或单项体育赛事。

借鉴国外职业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现实实际,笔者认为,未来我国职业体育对城市发展若要发挥更大的效力,应在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制度建设、服务理念方面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例如,运动员的“定制化”培养模式;“企校结合”的职业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人员培养模式;建立快速、敏捷的信息化平台,提高赛事的应变能力;加强和完善中国职业体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重视与参与职业体育,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挥体育赛事对城市竞争力的积极作用,体育赛事产品的供给应交错、多元、连续, 实现规模经济,避免“峰聚效应”[11]。

总之,职业体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俱乐部之间有序化竞争,各利益相关群体之间要加强协调合作,实现价值增值,职业体育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方能彰显,并发挥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树立“大市场观”“大人才观”“大消费观”,要学会多条腿走路,要有战略眼光,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力。

参考文献:

[1]张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杨铁黎,主编,中国体育产业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75.

[3]陆小聪.职业体育引论[J].体育科研,2010,31(3):1-4.

[4]钟秉枢,等.职业体育——理论与实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9.

[5]胡利军,刘晶.职业体育发展历史阶段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7):1-7.

[6]朱海燕.试析新闻媒体对职业体育赛事推广与发展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97-98.

[7]林涛.CBA:中国最赚钱的职业联赛[J].中国企业家,2006(12):86-89.

[8]肖红安, 陆永明.CBA品牌成长之路[J].环球体育市场,2008(2):53-55.

[9]篮协总结常规赛:成本降低1000万 无裁判内部处罚[EB/OL]. http://.cn,2010-03-21.

篇(7)

2008年奥运会掀起了全国人民关注体育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潮。在本地或到异地参与体育盛事及体育健身类活动也逐渐由情感上接受上升到肢体上参与体育运动。体育事业及旅游事业正在共同发展,关于如何使两种事业得到共赢,使其迅速产业化,并通过体育旅游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话题。

2001年以前,南京体育产业发展速度不快、水平较低。“十五”期间,随着南京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借助“十运会”的东风,南京市体育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大规模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社会资金对体育健身场馆的投入,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体育活动场所;二是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的人迅速增加;三是群众体育的普遍开展,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大大提高。但是,将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并形成产业化还是南京体育事业发展的盲区之一。笔者拟对南京市(包括下属各区县)现有的体育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点管见。

一、体育旅游及体育旅游产业的概念

根据上世纪70年代AIEST会议所界定的“旅游”的定义,旅游必须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和关系的综合;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不会发生赚钱行为。换言之,假设A先生住在南京奥体中心附近,A先生在奥体中心办了一张储值性的全能活动卡,为了锻炼身体购置了相关的体育器材,同时A先生偶尔也会买票观看在奥体举办的各类赛事活动,那么A先生的行为并不属于旅游行为。

由此可见,体育旅游并非“体育”与“旅游”两种概念的简单结合。近年来,学术界对体育旅游的研究有所拓展,但是关于体育旅游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晰。部分研究对体育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分不够,认为“体育旅游是游客借助各种自然资源并通过旅游而获得心理满足和身体健康的活动”;一些研究对体育旅游与旅游者参与的体育活动的区分不够,认为“体育旅游是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由此可见,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即以此类活动或其构成要件为消费品的产业。笔者认为,像上述A先生这样的城市居民群体,他们对健康的投资活动虽然不在体育旅游研究的范畴之内,但是作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在分析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进行单独的分析。

二、南京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可分为体育健身服务、体育用品生产、体育用品销售、体育赛事表演市场等方面。南京市的体育产业在“十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南京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做大体育产业的任务,南京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也将体育健身业列入了重点发展行业。一方面,早在2003年,南京市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是年,南京体育产业增加值已达11.2亿元,占该市当年GDP的0.71%。南京市人民的生活也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剧变期,居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支出比重日益增加。

需要看到的是,体育产业并不等同于体育旅游产业。严格意义上说,南京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体育旅游产业。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南京市民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加及体育用品生产规模与销售市场的扩大,更需要依托南京的体育资源,吸引外地人到南京消费,同时吸引本地人参与体育消费活动。

三、如何促进南京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如何将体育与旅游相互结合,如何促进南京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消费群体的确定

有资料提示,改革开放至今,南京市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少年儿童比重逐步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增加,老年人口呈上升趋势。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少年儿童(0―14岁)占南京常住人口的11.58%,15―59岁的群体占总人口的74.04%,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4.38%。此类现象在国内各大城市均有体现。市场经济学告诉我们,产品的设计必须针对一定的市场需求。结合各类群体的消费实力以及消费习惯,我们可以将体育旅游产品所针对的群体设定为3个大层次:少儿群体、中青年群体、老年人群体,重点为中青年群体。

2.产品的设计

就南京而言,爬紫金山已经成为很多南京市民及周边民众愿意而且经常参与的活动。但是,单纯的爬山活动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可见,发展体育旅游事业,关键在于将体育活动市场化,这个市场化的平台便是旅游活动。由于每一类体育活动能够吸引的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团队体育旅游活动是我们在发展体育旅游事业时应关注的重点。我们设计产品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全国其他地方有此爱好的群体到南京来参加体育旅游活动。

第一,将体育活动纳入旅游产品的规划中。南京主城区的传统旅游项目已经趋于成熟。如钟山风景区,除了日常观光与文化旅游及城市居民的锻炼之外,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空间有限,只适合少数个体体育旅游爱好者进行活动。但是南京郊县的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设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些旅游景区大多打出“农业乡村”、“生态”、“美食”等招牌。笔者认为,南京郊县地区温泉、山体、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在适当的景区,利用场地开展赛车、越野、攀岩、游泳等活动。

第二,将新兴科技、网络娱乐方式与体育活动相结合。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娱乐习惯有所改变。把网路娱乐方式搬到现实生活中意味着每一个网络娱乐的使用者都是体育活动的潜在客户。如常州恐龙园中将CS游戏仿真化的体育娱乐性项目,它的成功对于体育活动的拓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第三,避免低档次的复制性产品。海南的体育旅游项目颇具特色,如潜海、帆船、冲浪等。笔者在去山东某地旅游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体育活动,但是产品品质和效果和海南相去甚远。可见,体育活动的复制需要尊重风土民情和当地特色。

第四,拓展民间体育交流。当一个地区的体育活动和周边的体育活动没有较大差距的时候,应该寻找之间的共同点,即引发某一体育活动群体对某类体育活动的共鸣。如空竹运动,此项活动能够强身健体,民间艺人将其艺术化之后其便不断登上舞台。倘若以空竹活动做为切入点,必将吸引南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甚至全国的空竹爱好者。山东“潍坊风筝节”便是典型。但是,此类活动大多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整体包装。

就南京而言,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很好的资源。有资料显示,南京有包括世界“四大天王”之一杨阳在内的7个羽毛球世界冠军,有国家级羽毛球学校和一批知名教练,有与国内羽毛球界良好的关系;有遍布城市的大小羽毛球馆和广泛的羽毛球爱好者,有包括亚狮龙、胜利、羽翔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十多家羽毛球生产厂家。南京市体育局也有意将“南京羽毛球”打造成城市体育名片。

第五,依托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开展体育用品购物旅游。购物活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毋需赘述,香港、上海等城市的购物旅游即为实证。南京有良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还有很多的体育用品集中购买区,如五台山体育场、进香河路、南京市内各大综合性商场等。结合产地优势,依托体育用品的零售业发展体育旅游事业不失为一种策略。

第六,借重大体育赛事的东风。北京奥运会带给北京的综合效益有目共睹,南京体育事业发展也得益于“十运会”的东风相助。如南京奥体中心场馆的建设,不仅成为南京市民日常锻炼的佳处,还带动了河西片区的经济腾飞。可见,依托重大体育赛事,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四、结语

南京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体育产业自身的繁荣,另一方面需要借助旅游活动和重大体育赛事的平台创造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从根本上需要政府的支持,即从城市规划中预留出体育旅游产品的空间,并进行集中推介与宣传。此外,还需要完善体育事业的管理机制,并处理好体育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的利益关系,抛开部门小利,多方协作、立足城市经济的总体发展才能达到共赢。2008年6月,南京市政府转发了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体育强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具体包括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全面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体育科研和宣传教育水平、加快体育强区(县)建设步伐、加强体育强市建设组织实施力度等方面。我们可以坚信,南京的体育事业和体育旅游必然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意见》的通知,2008,(6).

[2]陈爱宣.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合作与保障[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吴登峰.对我国体育节事旅游发展趋势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0)(上旬刊).

[4]肖桃芳,赵金岭:北京奥运会旅游的理性思考――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6,(7).

[5]曹兴国,曹丹.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2)(上旬刊).

篇(8)

体育保险顾名思义,专指在体育领域中从事的保险活动。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寿险、财产险、责任险和再保险等。从保险需求来看,体育保险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运动员保险,指为运动员提供的适合专项体育项目及训练情况的保险,主要是运动员伤残保险;二是体育产业保险,主要是为运动赛事参加者的安全保险和体育设施装备及体育场馆保险。从经营操作来看,体育保险主要有体育赛事保险和体育运动保险。

体育保险是保险领域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体育保险在体育事业顺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产生的保额近3000亿元,这届奥运会的完美举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理念的普及以及经验的积累,也为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丰硕成果,我国作为体育大国的地位愈来愈突出。每年举行的体育赛事越来越多。据了解,2010年,我国国内共举办全国性体育赛事658项次、承办或主办国际性赛事280项次,2011年,这两个数字已上升至985项次和310项次。体育赛事承办呈逐年大幅递增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但目前来看,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国内体育商业保险的持续低迷,与国内体育赛事快车道发展并不适应。一方面,体育赛事的承办对于体育商业保险有着旺盛的需求,一方面作为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商业保险则由于产值太小,被忽略不计—我国体育产业2008年共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其中体育中介占比仅为0.24%,约3.73亿元。

现阶段,我国体育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存在规模小、覆盖面少,险种单一,保险意识薄弱,缺乏同时熟悉体育和保险两大领域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相关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因此急需发展我国的体育保险。

1.我国体育保险市场现状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1998年,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的严重受伤瘫痪,得益于美国友好运动会组委会为各国选手购买的巨额保险,意外事故使桑兰获赔1000万美元医疗保险金,她得以在美国接受最先进的颈椎修复手术和特级药物治疗;

十年后的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一次彩排中,中国青年舞蹈演员刘岩发生意外,致严重受伤瘫痪,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中国人保为她及时提供了赔付和救助;

2011年7月,前体操冠军张尚武被爆街头卖艺,引起社会关注;此前还有亚洲举重冠军才力因为生活困苦最终病故的悲剧,也有全国冠军邹春兰沦为搓澡工,马拉松冠军艾冬梅卖金牌度日的无奈。

通过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国外的体育保险,我国的体育保险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体育赛事中发生意外人员也获得了一定的保险救助,但张尚武等退役运动员遇到的生活困境,甚至只能把延续生命的希望寄托在那枚金牌上,多少折射出了运动员退役后的一丝无奈,也一直是“金牌战略”、“举国体制”光环下欲说还休的痛,保险市场现状并不乐观。

1.1保险市场潜力大,规模小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国内已注册运动员约2万人,如果加上二线、三线运动员则不下10万人,还有每年参加全民健身的人数可达亿人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说明现阶段保险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1.2体育保险运营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体育商业保险的运营模式主要还停留在“赞助”方面,通常叫做“广告保险”。保险公司通过服务或者现金的方式赞助赛事,赛事主办方相应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广告位以回馈保险公司。实际上,体育保险既包括为运动员提供的适合专项体育项目及其训练情况的运动员伤残保险,还应包括为体育赛事参加者提供的人身安全保险和为体育设施装备及体育场馆提供的财产保险。

1.3涉及险种少,专门的体育保险机构更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8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中已经有超过半数涉及了体育保险。绝大多数企业只是针对体育赛事进行保险,而对于运动员的保险涉及较少,或者按照原有的普通个人意外伤害保险或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来实施。体育保险承保险种范围较窄,基本上是这些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相应险种,针对性不强。

2.我国体育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2.1体育保险覆盖面小,保险意识薄弱

我国对运动员的商业保险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伴随体育运动、赛事的规模化和商业化,体育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渐渐获得关注。运动员自身的保险意识淡薄,一些职业化程度较高、商业运作较成功、项目发展较为成熟的运动项目俱乐部的高知名度运动员,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眼界较为开阔,对保险的接受程度较高,主动意识强,而大多数运动员还没有自己掏腰包投保的意愿。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整体来看制度也不完善。

2.2险种单一,不能满足保险需求

体育运动风险的复杂多样对承保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各大保险公司经营的体育商业保险绝大多数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竞技体育类,学校体育保险和大众体育保险开发十分缓慢。涉及运动员意外伤害的商业保险种类少,保险公司对体育领域的保险开发程度低,相应的赔偿审核制度亦不完善。国际上较常见的有关重大赛事的保险,如“赛事取消保险”、“电视转播取消保险”等在国内还尚待开发,而且,国内保险公司目前针对运动员推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高残险等传统型保险险种,大多数也是基于现有的普通产险、寿险产品直接套用在体育保险上,而对于特殊人群身体局部保险在国内则很少见,与国外相比险种比较单一,保障范围单一,适合险种较为缺乏。

2.3缺乏可以沟通体育和保险领域的专业中介服务和人才

在体育保险的经营运作模式里,一个能够提供完善服务的中介机构非常关键,它把体育保险需求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险种产品联系在一起,而作为国际惯例,国际性赛事的体育保险一般都由专业的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保险业进一步开放的形势下,国外的体育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必将大量涌入中国,对国内的体育保险业必将形成强大的冲击和威胁。规模庞大的体育保险需要大量的保险专业人员、服务人员、核赔理赔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既懂体育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人才令各大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求贤若渴。目前保险业中这样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包括从体育风险的评估、重大赛事的监督和管理、投保后的跟踪服务,到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协助开发新的险种、出险后进行理赔工作等方面的人才是我国发展体育保险急需的,目前国内这种既熟悉体育、又具有保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

2.4体育保险的配套法制不健全,保险操作不够规范

立法是体育保险发展的关键和保障。目前,无论是保险界还是体育界,都还没有明确的、完善的关于体育保险的法律法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体育保险的发展。没有专门的体育保险法规,仅有些法规不能满足体育保险市场的需求,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上涉及体育保险的险种少、费率高、条款不明确,根本无法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体育保险已经陷入了艰难发展的困境。

3.未来的发展之路

3.1建立体育资源数据资料库,合理设计体育险种,完善保险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险种有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对重大赛事的保险等,保障对象主要是从事体育运动的体育组织及其会员,他们的保险公司能依据保险对象的多元化和特殊性提供适合的体育险种,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规定标准,能够设计出合理的体育保险产品。

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体育保险数据库,没有足够的专业数据作为依托,这给风险大、收入低、前景好的体育保险设计出实用型险种带来困难,这种情形国内保险公司也只能暂时参照国外险种照搬,保障范围窄,没有自己的特点,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3.2建立健全体育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体育保险建立立法制度

国家应该把体育保险体系纳入到法律法规层次,用法律的形式进行确立,使体育保险有法可依,并且运用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出台一系列体育保险法规,采取强制性要求投保,以保证运动员的利益。同时可以针对体育保险赔付率高、风险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与保险公司或运动单位一定的补助,提高运动单位的投保积极性,从而促进体育保险的发展。

3.3加大体育保险的宣传力度,增强国民体育保险意识

体育活动是一种竞技性活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正视意外事件,明白风险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提高自己的保险意识。各保险机构应重视体育保险宣传,特别是要加强对本公司形象和实力的宣传,可以多做些公益性事业,虽然盈利的可能性很小,但却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保险公司的公益形象深入人心。

3.4加大体育保险人才的培养,提高竞争力

学习国外的体育保险业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各大高校加强体育专业和金融保险专业的联系,开设跨学科的课程承担体育保险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提高体育保险行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国内外保险公司、中外保险经纪人之间和国际再保险市场合作,解决技术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体育保险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际惯例及国际体育保险市场接轨,按照国际保险规则办理承保、分保、理赔、咨询和服务等。

3.5强化体育保险中介,大力拓展体育保险销售渠道

篇(9)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87-03

一、前言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国家或社会不以营利为目的,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文化事业及其附属设施,它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不仅有益于提高人民的基本文化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条件。在实施和推进秦皇岛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战略过程中,对体育场馆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将是整个战略布局的核心所在。

研究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的现状及对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公共体育场馆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充分调动与发挥公共体育场馆面向市场开展经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国有资产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推动秦皇岛市乃至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为有关部门提供积极、有益、可借鉴的决策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秦皇岛市体育局下属的公共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针对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运作管理的模式、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维护经费来源、参与人数、参与项目和年度利用率等问题设计了“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以公共体育场馆为调查对象,通过秦皇岛市体育场馆协会以上门送达或邮寄的形式进行,共向秦皇岛市体育局下属的公共体育场馆发放问卷25份,回收21份,回收率84%,全部有效。

三、结果与分析

(一)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

1.调查统计分析后的数据显示(如图1),2009年被调查的公共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大概占50%左右,但由于物价和工人工资的不断上涨,原本紧张的拨款更是难以满足维护高质量场馆的需要。所以为保证场馆的正常运行,利用这些公益性体育场馆进行底价服务,吸引投资,以馆养馆,成为大家公认的良方。资金的来源包括群众体育消费、承办各类比赛和接受各种赞助等。

2.被调查的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项目比较集中(如图2),主要是羽毛球占35%、篮球占30%、足球占15%和器械健身占10%。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之所以愿意在健身项目上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原因在于这些项目主要是提供场地服务,并不需要增加其他的配套服务或较多的经济投入。且利用场馆经营的非繁忙时段以免费或优惠的价格向社会开放,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及学生的健身需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公共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

3.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秦皇岛市体育场馆每周利用率差别很大(如图3),周一至周五白天各体育场馆基本属于空置状态,周日至周四晚十七点以后各体育场馆会陆续吸引一定的锻炼人群,从周五晚十七点后至周日晚十七点,各体育场馆均呈现爆满状态。当然,也有特殊时期存在,每年的学生寒暑假期间,各体育场馆在白天的利用率也是很高的。通过访谈还得知,在每日晚十七点后和周末的人流高峰期,各体育场馆经常会出现参与人数过多,参与者多批次轮流等待的情况,而其余大部分时间则寥寥数人。

4.调查数据显示(如图4),即使各体育场馆采用政府拨款与自主经营结合的经营模式,但在有些气候适宜月份经费仍然是入不敷出,只在气候恶劣和学生放假的少数几个月份才能形成一定的利润,其他月份由于大部分时间缺乏健身人群而进入负盈利。通过对部分参与健身的群众访谈得知,一方面由于体育场馆提供的大部分项目在气候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室外也能进行活动;另一方面广大群众对公益性体育场馆健身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二)秦皇岛市公益性体育场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与观念相对落后

由于长期实行传统的政府管理型体制,各类体育场馆缺乏自主经营权,市场机制和价值观念淡薄,营销能力低下,很难有较好的经营业绩。目前,秦皇岛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财政管理模式虽呈多元化,但占主流的还是政府统一规划拨款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积极性,也不可能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承担为社会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能力。

2.主体项目匮乏,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

目前,秦皇岛市几乎所有的体育场馆主体部分只能提供篮球、羽毛球、足球(室内)、乒乓球之类的简单的球类项目的服务,因为这些项目只需提供场地服务,并不需要增加其他的配套服务或较多的经济投入,也无法形成衍生服务。而对新兴的健身运动如太极、普拉提、瑜伽、健美操、水上、冰上等项目则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同时,体育场馆主体部分的服务设施缺乏轮换能力,造成如在球类健身人群稀少时,无法为其他类型的健身人群提供同样的服务。

3.经营理念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

从体育市场的角度出发,体育场馆虽不属于新型业态,可作为体育市场的一个新的经济因素重新进入市场。兴建场馆的费用可以完全来源于国家拨款,但如何经营却要因地制宜。从访谈中了解到,秦皇岛市大部分体育场馆仍然沿用旧有的管理体制,缺乏创造性革新,公益性体育服务已经演化成为一种自助活动,这是一种低层次的体育服务。另外,由于近年来秦皇岛市体育场馆运营成本呈不断上涨趋势,场馆经营管理者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运营压力,除了指令性要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缺乏主动性。

4.政府和社会对公益缺少有力支持

2008年奥运会后,政府对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越发关注,对公益性体育场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激励机制、经济补偿,缺乏对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强力支撑。调查显示,秦皇岛市大部分的公共体育场馆以目前的财政来源(拨款加底价营业)只能维持场馆日常的基本消耗,无力负担一定规模的公益体育事业。所以如果政府没有专门的激励机制或相关的优惠措施,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工作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改变秦皇岛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服务现状的对策

(一)改善体育场馆设施与环境

借鉴发达国家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改善目前秦皇岛市体育场馆相对匮乏的体育服务能力,利用新的设备与设施,构建高科技体育场馆,实现一馆多用。并以高科技手段提高设施的轮换能力,实现一日多用,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这既有利于公共体育场馆更全面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又使体育场馆本身有了创造新效益的硬件基础。

曹亮:公益性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研究——以秦皇岛市公益性体育场馆为例

(二)构建良性发展机制

1.提高利用率与改进利用方式

先进的体育设施是体育场馆自给自足的硬件条件;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使其进入功能性良性循环的轨道,才是发展公益性体育事业的关键所在。而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则是重中之重。比如建立收费时段。可以利用公益性体育人群日常繁忙的时间,将公共体育场馆以适应市场的价格租赁给一个或几个职业体育组织进行训练,凭借高科技、多功能的设施和高质量的服务打造现代化的体育实训基地。同时,利用实训基地建造衍生服务,如运动康复、按摩、技术培训、心理咨询等

2.吸引社会各类参与性投资与赞助

体育赞助已成为市场上最有效、最广泛的宣传方式。投资小且见效快,非常受广大业主和群众认可。公共体育场馆应当主动吸引社会各类赞助的参与。比如出让冠名权、承接小型商业性比赛等。从宣传的角度来说,利用场馆的硬件优势与一些已形成规模的联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也是不错的选择,体育场馆可以利用比赛期间观众聚集的特点吸引到更广泛的各类经济体参与投资。

3.做好商业经营与公益体育服务的协调安排

提高利用率,吸引赞助,能够减轻国家的负担,提升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创造出的经济价值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益体育事业,服务于人民群众。可毕竟创造利润需要时间和资源,也就有可能压缩公共体育人群的公益性活动时间,在这方面,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应协调处理好各种时间安排,特别在已有能力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对公益性体育活动完全免费,让大家感受到新举措的优越性。

(三)完善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可以免费,也可以收费。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段、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公共体育场馆在提供体育场地服务的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或衍生服务。如健身咨询、健身辅导、体育培训、体质测试、运动处方、陪练陪打、组织体育比赛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公益性体育服务需求,真正体现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

(四)政府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总则第2条明确指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这是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对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是我国现阶段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而自2010年开始,秦皇岛市乃至全国的公共体育场馆面临人员、能源等各种成本不断上涨的严峻形势,给经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减弱了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能力。所以,制定相关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优惠享受能耗标准等),帮助公共体育场馆降低管理成本,切实为公共体育场馆减负,应是当前保证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紧迫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珉媛.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部门发展战略构想[J].前沿,2008(11).

[2]孙洁.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理论观察,2006(5).

篇(10)

一、体育产业发展与体育市场开发的关系

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他们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体育市场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流通环境,它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实现体育消费商品化、市场化的需要,它的完善与否势必影响着体育产业的更大发展。市场体系完善、发展充分,将会极大的促进消费,从而推动体育产业的更大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作为体育市场的运作主体,只有它健康成长、发育完全,才会刺激市场更充分地运行,使其在市场规律的制约下更加完善。

二、美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早,发展快。进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9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即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产业。至1988年,美国的体育产值就已超过石油、化工和汽车业,在全国各大行业排名榜上居第二十二位。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值在90年代中期已达1520亿美元,占(GDP的2%,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跃居第十一位,在一些州甚至挤身前三位。由此可见,美国的体育产业已步入稳健、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

2.雄厚的经济基础。美国的经济进入20世纪以来一直较稳定、高速发展,尤其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被美国远远地抛在后面,近年虽然新经济泡沫破裂,又遭遇“9.11”事件的打击,使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发展趋缓,然而美国经济仍然无可争议地处于“老大”的位置。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投资,使美国各种体育设施,无论是技术水准还是门类完备乃至人均占有率都属世界一流。美国拥有近3亿人口,国民参与体育休闲和锻炼的人数是极为可观的。并且美国国民的余暇时间较多,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充裕,国民的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不仅推动了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必然对体育运动产品产生需求,从而产生消费行为,激活了体育市场,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使美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3.成功的商业运作。由于体育产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一个成熟、发达的市场,美国人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它产生出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经过尤伯罗斯的运作,结果未花政府一分钱,却盈利3.4亿美元就是成功的一例。风靡全世界的NBA也是通过商业运作推向市场的。它是在纽约大律师大卫・斯特恩运作下成为全世界的热点的。其经营收人在1984就达到了1.92亿美元。现在,NBA在商业运作下已创造出近50亿美元的高额利润。因此,成功的商业运作是美国体育产业高度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体育市场

1.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加强生活保障,在促进体育消费的同时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对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至关重要,这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一大动力。应当说,当前的中国工薪一族工作时间还偏长,不少职业工作者除正常的工作时间外(本来已经较长),还经常需要加班。除工薪一族外,中国大量的民工与农民也应成为决策者关注的对象。中国的民工与农民不管在生活条件上还是在工作时间上都不具备从事体育活动的条件。如何在生活条件上进行保障,在工作时间上进行调节,以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质,这毫无疑问是中国体育市场建构中的一大问题,也是一大突破口。

2.政府加强体育市场的投资与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体育市场建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对大众体育的关注程度不够,以及对体育市场的导向不甚清晰和有力。中国推崇“举国体制”,表面上推动了大众对体育的关注,事实上却导致竞技体育对大众体育的挤迫和威压。此外,政府在体育市场的导向上也不清晰,如没有清晰界定行政权力在体育市场运作中的地位。这表面造成了政府干预(微观)过多,其实却导致了政府导向过少(宏观)的弊端。

3.培养先进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往,我国的体育职能部门中的领导都是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体育产业改革后,各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人员也是由这部分人充当,他们不懂得经营管理,不熟悉体育市场运作的规律,在参与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体育产业改革需要的是既懂得体育运动又懂得市场经营之道,既熟悉我国体育市场又熟悉国际体育市场,同时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使我国的体育产业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成功。

4.塑造健康、成熟的体育文化。一如前述,健康、成熟的体育文化对于建构成熟的体育市场必不可少。因此,体育文化之于体育市场绝非一个可忽略的课题。具体而言,决策者应提倡和宣传体育健身之理念,重视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增设业余体育俱乐部及相关体育设施。可以推想,一个爱好体育、具有健康、成熟体育文化的民族将对体育产业及体育市场产生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四、小结

中国体育市场正在不断完善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体育市场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体育产业成功经验对体育市场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体育市场发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实际,研究体育市场的发展等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空间,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盖文亮:论商业与中国体育结合的前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篇(11)

玉溪市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共同进入了希望的2009年。如何走出经济危机是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其他经济支柱产业纷纷陷入低迷或面对危机缺乏活力的时候,开发出一个新的经济支柱或找到一个新的经济成为了各国的首选。中国为举办奥运会从1993年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北京从2001年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开始在中国掀起的体育热,随着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将“全民健身”推到了一个新的。而体育产业化也就此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中。

1.体育产业化的界定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1.1体育产业化的内涵

体育经济,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从经济类型角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体育需求刺激为动力源、以体育创造的形象影响力为依托而规划的经济发展类型:从经济发展要求角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满足体育事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经济运行模式;从产业体系构成角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的包括体育行业或产业在内的.与工商等各业协同发展的一种特殊经济运行体系。

体育产业化的实质是体育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符合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建立体育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使体育在市场经济中不再是依赖国家,依附于其他事业的福利型公益事业,而是同其他产业一样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实现体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即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对体育领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进行重新整合,以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素质。

1.2 发展体育产业化的必然性

1.2.1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工业化和自动化发展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在逐渐减少。并且随着我国每周40小时工作制的实行,节假日的增多,使得人们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休息时间增长了。另外,随着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家庭的电气化、自动化代替了以往的人工家务劳动,使家务劳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了,节假日增多了,家务时间减少了,闲暇的时间也就多了,更多的人开始面临如何消磨和打发这些时间的问题。体育运动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感,调养身心,所以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体力消耗的最佳补偿方式,而且这些活动提供给锻炼者一个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可以得到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和才能的机会,并因此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体育运动成为了人们度过闲暇时光的首选。

1.2.2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当今世界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及西欧,同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随着现代社会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诱发国内体育消费市场,这些都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且随着工作压力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一个放松发泄的方式,体育运动也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的首选。而且进行体育锻炼对加强全国居民的素质也有显著的成效。

1.2.3 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学者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指出:“体育根源于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体育运动可以满足人对自身本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体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同时意味着人的一种解放。

1.3 体育产业化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起步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晚。目前我国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有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健身消费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从全局看,我国体育设施还存在着‘三少、三偏’现象。

国外体育的产业化非常发达,每年都会为体育产业的发达国家带来大量的税收和就业岗位,体育产业的经济收入更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用发达的体育经济来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外体育产业的发达国家有以下特点:(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2. 玉溪市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北接昆明市,西南连思茅地区,东南邻红河州,西北靠楚雄州,是云南的交通要道和经济中心。作为云南省的经济重镇,玉溪的体育产业化在全省处于相对较前的位置。

2.2.1 玉溪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玉溪市体育产业形成了以体育彩票销售和体育产品零售为主、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举办商业性赛事为基础的产业体系。这使得玉溪市的体育产品单一和体育收入的单一。而且这种产业优势最终需要由体育服务业,尤其是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来带动它逐渐地与发达地区接轨。体育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选择好主导产业和推进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

玉溪市的体育场馆在近几年来都没有举办过商业性比赛,所以这方面的收入接近以零。而在周末和其他的空闲时间对外出租体育场馆内的比赛场地,也只是有限的将羽毛球、乒乓球的场地和游泳馆以五元或十元来对外开放。

2.2.2 玉溪的体育设施基础薄弱

玉溪市地处边疆地区,与中国的发达地区相比在体育产业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落后。并且由于地理关系使公民的体育健身的观念和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也与发达地区落后了很多。而目前全国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玉溪也不例外,这使得大量的政府资金集中在工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上。

2.2.3 玉溪市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

玉溪虽然在近十几年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因为地处偏远使得信息相对闭塞,在体育锻炼的观念上还比较落后,花钱买健康的思想还停留在口头上。而政府也没有进行良性的引导。

2.2.4 体育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不合理

玉溪拥有云南省体育类学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玉溪体育运动学校。其办学任务是面向全省招生,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及综合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确定竞技体育项目,代表云南省、玉溪市参加国际、国内、省内各类型的体育比赛并向上级体育部门及大专院校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总之,虽然目前玉溪市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却才刚刚起步。现在体育产业的组成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体育产业方面的收入大部分都来自销售体育彩票和体育用品的零售,这部分的收入也仅仅是占玉溪市CDP的0.3%左右。所以加快体育产业的进程,加大体育产业在玉溪市经济中的比重势在必行。而这也可以为玉溪的经济发展注入前进的动力。

3. 玉溪发展体育产业的对策措施

体育产业化是全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在全世界遭遇的经济危机的今天,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潮为中国的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发展体育产业能有力的解决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能为中国竞技体育更优良的发展环境,为中国培养更大更好的体育竞技人才。

3.1 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

我们以美国的NBA为例,NBA每年能为美国创造高达40亿美元的营业额,并为旗下30只球队带来大笔财富和为美国创造近30亿美元的外销收入。其中:(1)NBA每只球队除了有体育馆的门票收入;有在体育馆内和球队媒体上出售广告带来的大笔收入;有因为球员的影响力带来的球衣、战靴等附加产品的销售收入。(2)NBA比赛为美国创造的间接收入。每年NBA都会有选秀、全明星赛、季后赛等大型活动,特别是全明星赛其影响力广、持续时间长,能为举办城市在旅游、住宿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收入。(3)NBA在世界的影响力。NBA的精彩世界瞩目,每年的赛季初,NBA都会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安排比赛如2008NBA中国赛、NBALive欧洲赛和欧洲球队赴美赛等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3.2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支持

首先各级领导应明确把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争取把体育产业作为政府的一项扶持产业,在财政、税收、用地等资源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以降低社会团体、个人兴建体育设施和投资体育产业的门槛。

3.3 增加和完善体育产业的种类

首先应该拓宽体育零售业的销售对象,由零售企业引进在价格、款式都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体育运动服装和运动器材。这样能增加体育用品的消费人数,使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其次应该对体育的配套服务机构增加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拓宽休闲体育、体育俱乐部的生产空间。

3.4 增强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

首先应该由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引导,在节假日组织的各种活动应该面向大众,积极发动群众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在节假日里让群众亲自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快乐中去,更容易让大众们接受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观念。让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深入人心,使大众从心里面接受并自觉的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推动玉溪体育产业向前发展。

3.5 完善体育学校的学科配置

虽然在竞技体育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先进水平,要想迅速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不合理的。但是在关于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方面的我们却没有落后多少,在加上体育服务方面的学科在全国开始的较晚且这方面的先进理论引进更为方便。而且目前在云南省对体育服务、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大。所以对玉溪体育运动学校来说改变学校教学重心,增大对体育服务、管理等方面学科的重视程度,完善学校的学科配置才能让学校走的更远。

所以近些年来,我相继推行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样,既能够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使体育创收自觉地实现合理的建设性分配;同时,还有利于建立和形成有效的体育竞争机制。创造竞技体育的真正公平、公正环境,有力地推动国际竞技体育项目比赛成绩的提高,并以此带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鼓舞和激发全国人民奋勇建设经济的斗志与热情。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并且要加快国家体育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无数实例证明,只有砍断过于繁琐的行政捆绑,国有经济才能乘风破浪,远航。

参考文献

[1]黄静,我国发展体育经济的新思考[J]. 理论月刊. 2008.11.

[2]黄佑琴,体育经济产业化的文化发展战略[J].集团经济研究.2006.7上半月刊.

[3]艳国、王树峰、自明,新世纪发展体育经济的战略思考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

[4]许晓容,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性论析[J]. 体育与科学. 2009.1.

[5]刘中英,关于体育消费问题的几点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8年21期.

[6].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7]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8](美)迈克尔利兹,彼得冯阿尔门著Michael Leeds, Peter von Allme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