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协同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如何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本次论坛交流、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部分代表强调,必须根本转变经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管理学是致用之学,经济学管理学的人才培养更要改变学校“关门”培养的模式,探索学校与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特别注重探索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很多与会代表从实际出发介绍了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学院钟育赣教授介绍了学校基于“大类招生,三年级分专业”改革的国际化经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武汉理工大学董登珍教授等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选读经典著作,交流学习心得,专题研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进展,加强学术交流;依托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开展拓展训练、社会调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提出了“学研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代表强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我国经济学管理学教育质量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根据新的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体系。
三是教学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要在坚持继承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要固化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体系结构更为科学、优化,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实现经典理论与学科研究新成果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体现创新与活力。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加快教材建设是关键与保障。高校要根据自己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选用国内外最优秀的教材,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代表们认为,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要培养国际化、创新性、复合型高级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满堂灌式的课堂讲授方法,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东北财经大学李维安教授对研究性教学理念、特征、意义、制约因素以及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很多代表根据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诊所式教学等具体教学方法。很多代表强调,案例教学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针对案例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昆明理工大学段万春教授提出要加强本土化案例的编写,要深入研究中国情景下管理实践,多种渠道收集案例素材。
二、工作要点
1.认真做好课改年级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工作。
各完、高中学校要认真组织高一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工作。
初中教师新教材培训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徐州市级的培训,七年级、八年级每校一人。
第二轮,全员参加邳州市级培训。
整个培训工作2月底前结束。
要求各校要认真组织,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2.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教学。
在认真领会课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广大教师要形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能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科学的评价体系,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景观,使学生在课堂中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充分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各校教研组要坚持进行集体备课、不断总结、反思课堂教学的情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真正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上好每节课、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上来。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要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数学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开放高效的教研氛围。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通过教研活动培养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务实有效的教研活动。结合我室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拓展教研活动的时空,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加大教研活动的力度。
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开展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各校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都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要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力求实现内容上的踏踏实实;不仅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要注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长期坚持,形成制度。
4.加强毕业年级的复习指导,努力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抓质量的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有数学教师都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努力工作,为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加强初三、高三的复习指导工作,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要落实我室召开的初三一检、二检分析会、中考复习研讨会,高三三次质量检测分析会议的精神,科学的制定各轮次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重点,落实训练任务,增强复习的时效性,提高优分率;初三、高三教师都要加强对初、高中《考试说明》的学习,增强复习工作的针对性,使复习工作切实做到“对路、到位”;要加强毕业年级的集体备课,做到人人参与,共同研讨,集思广益,以老带新。要做好弱科辅导和中转优工作,规范复习资料的使用。
高三年级:教研室将根据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二轮复习工作的专题调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二轮复习提出指导意见。要充分发挥数学中心组的力量,集中精力研讨、制定高三二轮复习计划,编制复习要点,指导各校高三二轮复习工作。高三二检结束后,及时召开二检质量分析会,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三后期复习工作。要组织全体高三教师认真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增强复习工作的针对性,使复习工作做到“对路、到位”。高三教师要认真钻研近年来各地的高考数学试卷,特别是江苏省去年的高考试卷,把握命题趋势,分析高考动向,使复习工作有的放矢。要加强高三年级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
初三年级:根据以往的复习经验,今年初三总复习仍建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课结束至四月底,主要是双基的复习;第二轮从从五月初至五月底,主要是专题复习;第三轮从六月初至中考,主要是模拟练习。各校要认真落实初三复习研讨会精神,制定各轮次的复习计划。要规范复习资料的使用,初三进入总复要的复习资料是徐州市教研室编制的复习指导用书,其它的资料只能是参考资料。所有下发给学生的练习、讲义、试卷必须经过认真的筛选,并且年级组要统一。要加强质量检测和试卷讲评工作。
初三各科要加强对教研室提出的复习备课新要求的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切实提高复习备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主要工作安排
初、高中教师新教材培训会议(2月)
全市优质课评选(3月)
初三一检考试及其质量分析会(3月)
初三数学复习研讨会(4月)
初一学生,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没有从小学数学学习的模式和思维中解放出来,喜欢孤立、单一的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再加上初一年级本身的学科特点,导致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以下一些问题:
1.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
2.对问题的求解不注重归纳分析,把握其中的关键,往往只是孤立的看待某一问题,缺少融会贯通的能力。
3.解题时,顾此失彼,不注重细节,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不注重解题效率的培养,没有形成定时解题的意识。
5.缺少数学体系的认知,不能及时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及时妥善的解决,就必然导致初二年级的两极分化,很多同学的成绩出现滑坡。相反,如果我们教师在初一时就给学生以科学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以后的学习也只是知识点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学生也会很容易适应。
二、培养初一学生良好数学基础的策略
1.教会学生细心研读数学概念和公式,领悟本质。很多同学对数学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学习停留在表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概念的本质理解不透。例如,对于“代数式”的概念,很多同学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认为单个字母或数字不是代数式。其次,在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学习中过分死记硬背,缺乏在实践中的运用,割裂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另外,部分同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数学公式的记忆。事实上,记忆是理解的前提,如果不能将所学公式熟记于心,又何谈公式和概念的应用?因此,在平时的概念和公式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细心观察,把握本质,深入了解其在习题中的运用。
2.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形成优秀的数学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善于归纳,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分类。学生只有知道了数学问题有哪些题型,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历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部分同学到了初二、初三,整天忙忙碌碌,陷于题海,可成绩却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机械重复,根本没有总结归纳。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依旧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少对解题技巧的深化,解题能力平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及时的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是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得以提升的保证。
3.注意收集典型错题。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最不愿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大家最需克服的问题。实际上,平时的题目训练,无非就是两个目的:首先是通过题目的演练来强化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其次就是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通过习题讲解进行弥补。而如果同学们只盲目追求解题的数量,对于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注重总结,不善于收集,只会导致这样的错误屡犯屡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研究问题,发掘问题,对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要善于归类,对于平时的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习题,更要进行归档。只有在平时将错题深度挖掘,悉心研究,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
每堂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预习是学习每一科目都必须做到的。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概念、定理、公式做出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好能把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其次,上课要认真听讲,记笔记,思考。
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放在课堂上着重听,必要时还需做好笔记,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单把概念、定理、公式背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练来减少运算中出现的错误。
再次,作业要“思、问、集”
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从典型题目中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同时,还应多树立数学解题思想,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对于难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结论还成立吗?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今后复习中使用。做到绝不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
总之,学习数学要有方法、计划和合理的安排。新课授完后,有些同学就感到头痛,于是,东看看西翻翻,一天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因此,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学习方法、目标;没有方法,就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没有目标就会没有动力。
掌握了学习初三数学的一些方法之后,另外,初三作为初中生活的一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初三数学的学习相比较于初一、二的数学学习又有着一定的区别,例如: 与以往课程相比,初三数学不但增加知识量,而且有质的飞跃——要求同学在深刻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初三的同学现在就要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学习数学,才能顺利挑起新的学习重任。
另外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初三数学还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复习过程。在复习的过程中,知识点很多,很容易给学生一杂乱无章的感觉。因此,作为初三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体系,以便于复习解题时应用。
我们学过不少知识点,做了不少题目,但是脑子里的印象却往往是模糊、孤立的,必须经过比较和整理,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编织成网络,解题时就能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怎样的四边形可以判定它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分别有几条可以考虑的思路?它们的边、角、对角线各有什么性质?对称性怎样?不妨总结一下。
数学科目是一科具有典型性题目很强的学科,它的知识点都在解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数学题目多如繁星,那么在初三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学会据以反三,还应该学会挑战特色例题,从中得出一定的解题技巧。我们平时的作业往往紧跟当天所学的知识,并不难解;但是,看看近几年的中考和各区县模拟考,你就会发现:现在对同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已经大大提高,因此要认真研究一下,其中哪些知识学过了?我会解吗?有什么诀窍?例如,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2m-n=0根的判别式的值为零,且x=1是方程的根,求m、n的值。 如果分别看两个条件,能列出关于m、n的方程组,但运算很烦。如果从整体上分析题意,就发现x1=x2=1.1+1=-m,且1×1=2m-n;m=-2,n=-5.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16-02
数学是哲学思考的前提或基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数学的研究都总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数学,根源于实践,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充满着辩证法思维。现代基础教育中初三数学的总复习工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又离不开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指导。
1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哲学思考与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哲学与数学学科的关系。哲学与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具体科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或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数学则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二者又紧密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或反思,而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当然也为数学提供方法论基础。
哲学对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价值。现实中的初三数学教师掌握哲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总复习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哲学思考有助于促使教师形成正确、系统的数学教育观,把握各种数学现象的本质,辩证地认识数学问题,增进数学教学工作的效果;有助于加速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静态、绝对主义的数学观向动态的、相对的社会性数学观转变。另一方面,初三数学总复习如果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有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与落实;有助于科学地系统、完善、深化和熟练运用所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从实际出发,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有效地再学习教材知识,以达查缺补漏之功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善于总结规律与不断创新的能力,切实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指导思想的哲学思考
2.1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现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三的数学总复习中,务必从现在所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学习实际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薄弱环节或学习效果出发,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特点,因材施教。
其一,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中考考试说明的现实要求出发,把握教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要明确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三个层次,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类比和函数的思想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和图象法等;教师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三个层次的“度”,不要任意拔高或加深。例如,关于初中几何中的“反证法”教学思想,只能定位在课程标准的“了解”的层次上。同时,要研讨中考数学题型,探究中考命题规律,把握命题的动向,分析归纳概念性、技巧性、多解性、隐含性、阅读性试题与解答题、作图题、应用题以及开放性、探索性、存在性试题等,借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现实内容出发,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第一轮的复习要按照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全部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知识专题或知识单元;要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在脑海里形成比较完整的初中数学网络结构。
其三,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薄弱点出发,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练习。
2.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实践规律和认识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练习。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每一次认识都比较地上升到高一级的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反复练习以不断探索与强化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的秩序是从矛盾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善于总结数学规律,按照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其一,要力求讲练结合,少讲多练;精讲精练,集中演练;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重点问题反复练,疑难问题天天练。应该注意的是,选择的习题要有“六性”即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例如,关于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和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应重点把握的常考的综合性问题。
其二,要充分让学生自思自疑自问自练,在“战争”中学会“战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数学观念,让学生积极思考、实践,在探索中得到知识;要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数学建模的能力。
其三,要学会总结归纳,举一反三。
3 初三数学总复习中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
3.1知识的整理,要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
在初三思想总复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用全面(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指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对知识系统归纳或整理,以使知识有条不紊、学生有效把握与效率提高。
例,在复习初中代数时,可整理为3部分
(1)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
(2)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
(3)统计初步等。
3.2例题的设计,要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特别是应用题的设计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题目的取材应尽可能联系社会生活,并具有新颖性、鲜活性。数学的应用性题目,如果不反映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实践,那么它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例,可以联系金融危机状况下的某些商品积压降价问题设置题目:某公司的mp4标价为185元,若降价以八折出售(即优惠20%),仍可获利15%(相对于进货价),则该mp4的进货价是多少?
3.3解题技巧的点拨,要灵活运用哲学方法
3.3.1运用联系的观点看数学
“数学是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所有各部分的不可分离的结合”。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与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此,我们在初三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应自觉应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注意把握数学现象的整体部分、因果、直接间接联系。诸如,在研究一次函数时,我们可以联系乘法公式类比考察;在研讨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作类比考察。
3.3.2运用全面的观点看数学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的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待或揭示数学问题。
例,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k
数学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解决初中数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思考,创新思路,深入浅出地总结解题技巧或解题规律并指导进行相应的练习。
4 结语
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与不断创新的数学命题,我们的初三数学教师理应在初三数学的总体复习中必须不断地自觉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与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去创新思维,圆满地完成新的课程标准赋予我们和我们的学生的神圣使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数学观,努力在新时代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分析(九年级)[C].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9.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把握学情,找准课堂教学参照点
笔者平时听了不少初三数学课,有的老师的课的确精彩,但也有些课堂简直是一潭死水。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现状,课堂教学的选择的参照点偏离了班级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水平。如果课堂教学参照点长期选择过高,学生将会产生畏惧数学的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足,如果长期将课堂教学参照点选择过低,初三学生又会对初三数学复习课产生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针对该班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科学地、灵活地订制每单元、节内容、每个知识点的课堂教学的参照点。参照点的选取标准应遵循“够不着,跳起来能摘下”的原则。例如,在复习《因式分解》一节时,如果教者还是只复习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不高。如果将复习目标放在分组分解法与十字相乘法上,学生就会感到富有挑战性,势必兴趣陡增。
三、尊重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品质、学习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对于数学学科,这种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做为数学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既要欣赏智力好、学习品质好的学生,同时更要尊重那些基础薄弱、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理解他(她)们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与造成差距的多方面因素,我们更不能在思想上轻视那些两有生(学习上有障碍、品行上有问题),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放弃他(她)们。教师如果能真正做到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相信每一个学生也会被老师的真诚与爱所感动。他(她)们在课堂上就会有效地参与学习,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得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调动得起来。
四、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网
在一轮复习阶段,首先要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在二轮复习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五、指导学法、“授之以渔”
教为了不教,要变“教学生学”为“教学生会学”,复习课必须体现“教学生会学”的根本要求。复习中,我强调学生做习题要做到十二个字“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探究技能。”避免为做题而做题,做一题丢一题;而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做中进步;学会分析和解题后的质疑反思,善于归纳解法通则,学会把握数学的思维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以不变万变,形成解决问题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六、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学问.在岁月的变迁中,数学洗尽铅华、历尽沧桑,最后形成了宝贵的资源.数学史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融入数学史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感受、体会数学文化.实践表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学科素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原因
研究表明,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数学史丰富的文化涵养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2)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发展历程中认识到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它是在人类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智慧结晶,进而改变他们的数学观念;(3)数学家为了钻研科学,寻找真理,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4)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文化知识,使其在学习中产生更多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位香港教育家论述了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史,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第二,数学史上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能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起到鼓舞作用;第三,学生通过对整个数学史进程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第四,在系统了解整个数学史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三、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1.丰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数学史知识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让其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初中数学苏教版教材有很多数学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包括文字,还有生动的图片.在初一到初三的6本教材中,涉及数学史的地方有31处,包括负数、无理数、分数、函数、圆、三角形、概率等多个板块.另外,数学史也渗透到了新课标的四个领域(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实践与应用分析、统计与概率).进一步来说,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每一册的数学史数量基本上是一样的.初一到初三的教材内容难度比较小,相对设置的数学史就多一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史总结了几千年来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如著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几何原本》等,它们都是数学史的光辉成就.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数学史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传统的数学教材在编排上大部分为法则、定律、公式,内容死板,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即便学生会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大部分还是没有吃透教材,在运用上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而数学史介绍了数学在发展中演变的过程和数学家在研究问题时的方法和思路,它是一个活的知识.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知识的了解,拓展了知识面,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此外,数学史上出现过很多猜想,包括费马猜想、四色猜想、欧拉猜想等,这些猜想在历史上不断地被证实,或者被、打破,从而体现出了人类不断创新的精神.
数学史是人类在不断进步中的经验积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积累,可以说,它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作用,促进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 参 考 文 献 ]
关键词:初三 数学 复习 策略
初三复习中,我们要锻炼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要改变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不能让学生陷入题海。周练、月考、模考、练习卷多种练习,学生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复习,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一些策略:
一、紧扣教材、深入挖掘
严格复习计划课本上的知识、例题等是经过教材编排者慎重才筛选再加精确设计而成的,是数学的精华所在。复习课没有新的教材,个人的原则是紧扣三年的课本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这些,都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大纲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并严格制定复习计划,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明确重点、把握方向。教师要根据大纲准确把握中考的考试方式和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计划,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对知识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编制测试题,让学生们独立、仔细的完成。试题中要突出重点,细化难点,让学生重视易错的内容,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错误率高、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强化。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二、保持最佳的复习心态,制订合适的复习计划,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是在情感、心态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复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们必须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严谨感是指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心理学告诉我们,严谨的作风会迁移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而数学学习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准确规范,不应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即“会做的要得满分”。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要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醉。这样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所以,最佳学习心态主要阿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监控器,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大家都应有自己的目标。只要目标恰当,努力学习,一定都能实现。具体学习计划怎样制订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至少有多少时间学习数学?数学练习多长时问完成?每周是否能完成一套数学试题?做到每天小汁划,详细到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道题,复习到哪…页。每周、每月中的计划,详细到完成多少套试卷,复习到哪一章节,月考复习怎样安排,月考成绩目标的制订。围绕目标制订大汁划,不做无目标、无计划的学习。
三、课堂复习,善于“转化”,“优化‘变化”“类化”
数学是由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组成的知识体系,数学学科的复习可谓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如何让学生自己顺利地竣工?教师在课堂复习时,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其一,“转化”复习内容许多教师复习时,把一个章节中所学过的知识复述一遍,这样做,学生只会感到无聊乏味,难以理顺,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在知识点复习时,可引导学生采用知识归类编码复习法首先列出所有主要知识点,然后进行归类排队,最后用数字或字母编码。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时,可转化为12345,一个主要问题,二个互逆关系,三个注意事项,四个基本公式,五种基本方法,这样做能使学生懂得怎样把所学知识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实现点与面之间的转化。
其二,“优化”解题思路许多学生觉得,答题时需要灵感,有了灵感,答题就会很快,其实,这个灵感就是解题的思路,省时省力的思路,会让学生很容易就攻破了难关,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捕捉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比较出最有效的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其三,“变化”例题讲解中考试题是对初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一般不会出现难题、偏题、怪题,许多教师在复习时,比较注重书本上例题的讲解,我觉得,在例题讲解时,可适当地进行变化,如改变条件、结论等,或对例题进行深化,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其四,“类化”习题初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学生做的题目很多,类化习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点,并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改进,教师可以在课前把题目类化,然后在课上分类呈现,也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自己归类。
四、对学习环节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各个学习环节。如预习、上课、复习及自学的效果等,是否及时做好预习?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自学的时间是否充分利用,达到预定的效果,还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自习?在复习中应花大力气进行反思、总结,通过横向、纵向总结,比较异同,抓规律,找个性,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做题要注意量,题量要适中,整天疲于做题,没有反思、总结,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反思可以从多方面人手,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以上几种反思方式,使一种单纯的心理现象转变成一种实践行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反思,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反思,促使学生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讲清楚,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反思有利于加强基础,更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练”,顾名思义便是当教师在对某些知识讲解以后,学生首先对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查找,然后根据教师讲解的思路做进一步研究,相关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达到“练”的程度便越高。在初三数学复习中,许多同学采取题库的方式做题,但是达不到“练”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往往是对所有的题目进行练习,而不是相关类型的题目多做练习,这样的学习方法会使得学生的记忆力减弱,当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不能对相关题目有清晰的解答思路,也达不到“练”的效果,因此正确掌握“练”的方法,能有效保障自身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1.初三数学传统复习模式下存在的漏洞与不足
1.1教师缺乏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意识。
在传统复习方法中,部分教师的思维受到禁锢,单纯地认为只要学生见识得多了,在考试中便不会因为题型陌生而感到紧张。但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充分,即使高难度的学问掌握,也不会保证自身成绩的稳定性,因为大多数考试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比较多,而基础知识的掌握恰恰是培养综合能力的第一步,而要想掌握好所有的基础知识,一定要保证自身“练”了足够多的相关题型。由此可见,教师缺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意识,会使得学生日后的学习变得艰难。
1.2学生课上表现不集中,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
在数学课上,学生要想保证自身的学习效率,必须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在数学课上要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将教师讲的知识内容详细地记下来,对于相同类型的题目应该如何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往往在有些课堂上,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对数学学习提不起注意力,不能够保证学习效率。数学复习便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巩固练习,保证以前没有学透彻的知识点能够学精学透,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引起高度注意,便会大大影响复习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强调课堂上集中听讲的重要性。为了让同学们引起重视,在一次成绩不理想的期中试卷的讲评中,我让同学们做了反思:首先,找出所有扣分的知识点和书本上对应的章节,通过统计找出扣分最多的一章,然后思考自己在这个章节扣分的原因。回想当时的课堂情况,结果是很多学生都向我反应:老师,听课的时候,我走神了,课下虽然也很努力地自学了很久,但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学生发现,上课没有集中听讲,老师讲过的解题思路摸不清,对于学习效果来讲损失极大。做好学习规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数学来说,做题要“精”,吃透考点,对于自己的短板要进行有规划的练习,课堂上集中精力,可以保证学习效率和质量,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对成绩提高有很大帮助。
2.在初三数学复习中“练”的重要性研究
2.1使得学生自主探究各种类型的题目。
在初三复习中,当学生将以前学习过的零散知识拼凑在一起时,往往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做函数的相关题目时,往往需要结合函数的各方面知识内容,由于学生学习时是将函数分散开来,然后再学习函数的各个分支,这样学生在接受单独的某种知识时比较容易吸收。但是当学习函数这个整体时,是将有关于函数的所有类型拼在一起,组成一道完整的题型。这样学生必须保证自己对于函数所有分支的知识都掌握得十分透彻,才可以使得自己有清晰的思路,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要自主学习,将相关知识总结起来,在做题时可以对所有类型的题目都有清晰的思路,此时便可以看出“练”在数学复习中的重要性。
2.2使得学生的综合实力增强。
由现代的考试题型发展模式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考试系统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实力。而对于综合能力来说,基础知识是综合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石,因此学生必须保证自身对于基础知识有完备的学习过程,必须勤于练习,对基础知识的相关题型进行深入分析,掌握一套独立的解题思路,保证在做题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考试时面对各种题型都可以由浅入深地解答出来。总而言之,要想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必须保证有坚实的基础,要想保证自身的基础能力不断增强,必须在平常学习中勤于练习。
3.结语
根据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高中数学复习模式下,存在着许多缺点与不足,正是这些弊端的存在导致学生的复习受到了干扰。学生慢慢对自己的复习失去了规划,将初三复习当做了一项繁杂的工程,其实不然。在初三数学复习中,学生只要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对的复习方法上便会使得自己的成绩逐渐提高,使得学习效率随之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练”对于复习的重要性,在对数学进行复习时,随时进行练习,对各种类型的题目反复加以训练,保证自己水平的发挥,最终提高数学复习质量。
初中生进人中职以后,对数学知识的领会、认知、掌握和吸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职与初中的数学学习在很多方面衔接不上,很多学生对中职的数学学习难以适应,而我们中职数学老师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这是造成中职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笔者从校情和中职数学学科教学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学生、调研教师、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了中职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疑惑和影响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差异
实施课程改革以后,初中数学教材把过去一些较难的内容删除了,现行的教材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比较通俗直观,带有趣味性,而且每一个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对于那些在中职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点,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要求比较低,二次不等式、分数指数幂等还放到了中职阶段学习,这样初中阶段所学内容就比较少,学起来比较容易,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与难度大为提高,甚至还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学二元二次方程组,这与中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脱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学习三角形的重心和垂心,而这与中职数学中考查“四心”脱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中职数学学习的后果。
中职数学高一新教材融合了近现代数学内容,将旧教材的内容重新整合,与初中教材相比,第一章集合就体现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知识范围广等特点,教材叙述整体上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知识难度相对加大,题目多变,解题灵活,对初中所学知识掌握不牢或学得较呆板的学生会觉得不适应这种变化,所以大多数对口新生会觉得中职数学比较深、比较难。
二、教学目标差异
由于应试教育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影响,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在初中与中考有关的“双基”反复讲,反复练,而与中考关系不大的三言两语带过,而中职数学区别于初中数学,不再需要很强的系统性,无须深入理解,无须考虑在数学方面进一步深造和研究;它有很强的工具性,适合于某种专业的课程需要符合相应职业的最基本需求,所以,中职数学的使命,一定是服务于对应专业的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教学就应该有服务意识,姑且称为“职业导向”,这样在中职高、初中教材交接处的双基,学生就无法准确掌握,因此人为造成了知识脱节现象。
三、学习方法的差异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不经常预习甚至没有预习的习惯,这是具有共性的,但由于初中学习的内容较浅显且容量较少,即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矛盾还不是很突出,但到了中职新生阶段,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表现在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感到困难,对知识点学得太死,不能灵活运用,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能力了。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听、记、背,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认为一切都会由老师安排好,到了中职还是一如既往沉浸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中,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依赖性较强,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的环节,致使学习出现困难,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很容易得高分甚至满分的,这是数学学科分阶段传授机制和学生的心智等特点决定的,到了中职,很多原来数学较出色的学生也会感觉没有那么突出,甚至有点不懂数学了,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学习成绩的不够理想,成功喜悦的减少,都会导致学生觉得中职数学很“难”,逐步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
四、学习心理的差异
中职对口新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7岁左右,生理上正值青春期,而在心理上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中职生有了自己的思维,不喜欢“人云亦云”,多数中职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中职新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初三一年的奋战,老师、家长、学校三方都对学生提出了升学的奋斗目标,各方面对他们的要求都比较严格,进人中职后,家长认为孩子已长大,自觉能力增强了,没必要管得太多,新生入学后没了初三的紧迫感,在行动上缺少了初三时的冲劲,所以刚步入中职时,新生很容易产生对数学的“畏惧感”,由此影响了数学的学习质量。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