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家长给孩子的评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星星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鱼为什么能在水中游?”“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特别长?”“为什么有的东西沉入水底,有的东西浮于水面?”等等。对孩子的发问,父母要给予表扬,并结合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他讲一些科学知识,如“为什么有的东西沉入水底,有的东西浮于水面?”父母可做一些小实验给孩子看,即在水中放一些木块、铁等,让孩子观察,从而向孩子介绍有关浮力的知识。父母在给孩子讲科学知识时,语言一定要注意浅显易懂,避免讲得过于深奥,让孩子难于理解。
给孩子布置一个探索科学奥秘的环境
父母不仅要重视给孩子讲解科学知识,引起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还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因此,要想让孩子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父母就必须为孩子布置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如在夏天,可以准备一盆水和一些玩水的工具(小桶、木块、铁钉),让孩子在玩水过程中发现物体的沉与浮等。
经常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扩大孩子的视野
如当孩子到博物馆看到恐龙化石时,他会发问:”为什么现在没有恐龙了?“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提问,向孩子简单介绍恐龙灭绝的相关知识,引起孩子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会倾听
当孩子问到“为什么我不能像蝗虫那样把草当作粮食”、“眼泪是从哪儿来的”、“蜘蛛怎么会吐出这么多丝”等问题时,你能马上作答当然好,但如果家长自己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最好直率地承认自己也不知道,然后肯定孩子的提问,并和孩子一起,通过请教专家、查阅图书来得到解答。
评语不要绝对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家校沟通,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因此,学校要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目前最重要的是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家长走出几个教育误区。
一、重智育轻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的教育观点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期望,进而影响到家庭教育内容好方法的选择、家长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等等。家长的教育思想和社会的需要息息相关。由于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加之我国几千年来“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滋长了家长“智育第一”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家庭教育中“惟智化”倾向的出现。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人,是跨世纪的一代。家长不能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和隶属物,而要站在人民、国家大局的立场上来考虑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除了要求年轻一代熟练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有才无德”的人难以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反过来,一个人思想素质的提高,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健康体魄的练就,又会极大地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好掌握。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那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成“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但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家长有“教养分工”思想,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推给老师,不知或不愿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认为把孩子送入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孰不知学校教育并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成功的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长期的、常任的、全方位的教育者。孩子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心理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多受家庭生活的潜移默化。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即便是最好的学校教育,其作用也会被抵消或削弱。
三、重向学生投资轻家长素质提高
家长素质一方面指家长本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文化水平、品德修养、健康状况等),另一方面指家长培养、教育子女所应具备的素质(营养、保健、家庭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知识)。目前我国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有相当的比例,家长关于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就更贫乏了。家长的素质既然如此,教育观念就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不少父母的高望与自身的低素质之间的矛盾,造成他们教育子女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一提及教育投入,他们舍得花钱为子女买钢琴,购电脑,请家教,进辅导班。在孩子出生甚至未出生时就为其制定了奋斗目标,并照此目标对孩子进行教育,根本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或孩子是否感兴趣,因而常违背孩子的愿望,强迫其学习,陷入“定向教育”的误区。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便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失落感,从而走向教育的另一个极端。或粗暴地对待孩子,或放任不管。与其这样,不如从孩子的教育投入(包括财力、人力、物力)中分出一部分来,购买一些和家教有关的书刊,用于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家长的素质,一方面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家长勤于学习的行为本身也会对孩子产生无穷的榜样力量。
四、重生活照顾轻养成教育
目前许多家长往往重视智能教育,认为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又肯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为达到此目的,他们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以及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了让孩子能学习好,不少家长可以大包大揽一切家务,把孩子培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获得信息、加工信息、锻炼思维的好机会,把孩子培养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致使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能也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提高。家庭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孩子的品德修养和文明礼仪的教育。重视孩子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培养。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培养。解放他们的头脑和手脚,养成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自觉实践、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其终身受益。
五、重批评指责轻鼓励引导
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美国根深蒂固 陈丁鸿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并在斯坦福商学院Executive Program深造。两个孩子的母亲,近年来,在中美两地生活,致力于教育领域的咨询研究和投资。为多家杂志、网络媒体、电视台、电台的特邀教育专家和撰稿人。著有畅销书《带着孩子去旅行》《在美国上小学》《妈妈去哪儿――海外亲子游实用手记》等。
历史不显得那么厚重的美国看上去少了很多羁绊。学习和读书,在美国人看来,有着水融的联系。他们认为每个人从书中所得不尽相同,但显然不是为了一个分数,尤其是身体都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孩子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也许他们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家长的任务就是帮他们去寻找,方法之一就是读书。因此,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美国根深蒂固,薪火相传。小到一个小小的家,大到孩子上学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给孩子们创造了无数潜移默化的阅读机会和环境。
自打弟弟来了美国硅谷以后,我深入了解这里的教学,发现在美国和中国一样,从老师到家长,大家都很花心思去培养每一个小不点儿。但是这里对小不点儿的培养,不是去做一些逾龄的、高难度的算术题,而是,从幼儿园起就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学校会按照孩子的年龄大小以及阅读能力让小朋友带回家一本书。这本书在当天早上,已经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读过了,和书一并带回来的还有一个小小的读书记录本,上面写了老师对孩子白日里读书情况的评语。
这本小小的读书记录有着它的大用处,学校老师要求家长重视它,希望爸爸妈妈每天结束了忙碌的工作之后,能够有时间、有耐心地陪孩子再阅读一遍带回家的书,并且根据老师写在读书记录本上的评语,对孩子的疏漏或者错误加以纠正,然后把反馈写在上面,让孩子再带去给老师看。
老师在第二天又会给孩子再次独立朗读这本书,同时给孩子一些新的指导。一直到老师认为孩子已经完完全全地读熟、读透了这本书,就会让孩子把这本书放回到阅读书架,让后给其另一本书进行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希望孩子不仅是会朗读一本书,更希望孩子能读懂这本书。希望孩子在他们这个年龄,汲取这本书中所谈及的知识,蕴含的道理,甚至人生的意义。
家长朋友们能够有足够的爱来支撑自己与这小人儿挑灯夜读吗?是否有一天会失去了耐心呢?恐怕这要看家长们自己对读书到底有几分肯定,如若自己的人生得益于书,那孩子多半也会成为小小读书人。
小小读书人是怎样炼成的
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其实关于书的选择也是很有学问的。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看到的美国幼儿园是怎样帮助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阅读书籍的。
对于4岁左右,在上小班的小不点儿,老师会让他们带回家的是一些五彩缤纷的绘本。基本就是每页一幅图画,加上简单的一两个单词。这一点我是比较赞同学校的,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长篇累牍的文字,先抛却认字的问题不说,就算孩子认得这些字,也不见得会有兴趣去读。相反,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书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借鉴妈妈们对时尚杂志的喜爱,这大概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选择,倾向于一些简单易懂的东西,在逐渐了解、掌握以后,才会对这个领域更为复杂的机理或是规律等一些深入的内容产生兴趣。总之,在孩子三四岁这个阶段,能够让他对书有好感,主动与书交朋友是尤为重要的,甚至这种倾向比书本内容的选择更为可贵。
待孩子对读书这件事有了充分的主动性以后,拿回家的书便渐渐由每页一两个单词变成每页一句话,文字悄悄爬满了书本,图画可怜兮兮地被挤到了每一页的角落。
随着新《纲要》的实施,教师理念的提升,我们在撰写评语时也一改过去呆板、说教、劣多优少的特点,逐步“因人而异”。向“生动形象夸优点,委婉含蓄点不足”的风格靠近。在撰写期间,教师会把关于某个幼儿的一件事情,一个场面,一句话,一个动作在脑海里无数次显现,播放,捕捉令人感动的画面,记录下来。时隔多年,当我在整理幼儿个人档案时,细细品味了一下,有好的,也有不足的。如:
幼儿涛涛的评语:你总是那么沉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悄悄藏起来,不经意间会令我们大吃一惊。你在数学中把你的聪明发挥到了极致,灵活运用排序、比较、类推、迁移等逻辑方法解决计算中的难题,让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期待: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涛涛会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加油吧!
针对这则评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涛涛在计算方面的优势。老师夸大了孩子的优势,但过多采用鼓励性语言,而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只是点到为止。其实幼儿评语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孩子一学期或一段时间以来的发展和表现做一个总结,提出建议,指出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评语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在家庭教育中更有针对性。如果我们无限夸大孩子的特长,会给家长造成“我的孩子就是最棒的”的印象,偶尔孩子出现了和教师的评语不对应的地方,就会抱怨老师的评价言过其实,没有实话实说。幼儿涛涛平时喜欢参加各种探索活动,尤其是计算课,更优于其他孩子,可就是不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分析,我们可以对这则评语进行适当的调整:你总是那么沉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悄悄隐藏起来,不经意间会令我们大吃一惊。你在数学中把你的聪明发挥到了极致,灵活运用排序、比较、类推、迁移等逻辑方法解决计算中的难题,老师想悄悄告诉你别忘记在适当的时候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多展示自己,让更多小朋友了解你呦!我们期待着你会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的!
通过这样的修改,既指出了优点,又针对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加完美了。
又比如幼儿红红连续三学期的评语: 你刚入园就不哭不闹,并有了许多自己的朋友。你肯动脑筋,上课总看到你举起的小手,儿歌唱的特别棒。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期盼你在家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幼儿园的表现一个样,好吗?
可爱聪明的小精豆,你绘画的天赋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那富有趣味的话,给大家带了快乐,你那失控的动作又给大家增添了无穷的紧张和担忧。知道吗?机灵、认真是你取胜的法宝,当你变得沉静时,俨然成了一个伟大的沉思者。
善良、纯朴的你在班上有很多朋友,你做的手工真让人惊叹,你的计算活动又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我们相信,只要你努力,你的计算会超过老师的。新的一年老师祝你健康、快乐,取得更大进步!
分析:这三则评语分开来看,都还不错。既生动凝练的勾画出孩子的闪光点,又不失时机的点出了不足。但如果把他们结合起来看,这是一个孩子三学期的评语,细细品读一下,这三则评语都相对独立,既没有对上学期提出的问题有所呼应,而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下学期也没有发现孩子有所改进和提高。在评语中没有承上启下,相互呼应之感,也会让细心的家长感到教师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尽心、不严谨。
因此,在撰写评语时,我们还要兼顾家长、幼儿两方的视角,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客观总结,理性分析
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表现,在撰写前和班里教师要多多沟通,可用聊天的方式交流每个孩子每个方面的情况,通过整合这些信息,客观的对其理性分析。另外还要注意面对家长时班里的各个教师对孩子的评价要大致相同,不能有太大的出入,以免引起家长摸不着头脑的现象。
2简练易懂,童趣幽默
家长拿到评语,一般会和孩子一起分享,那么评语要简洁明确,特别让幼儿一听就懂,再适当运用诙谐有趣的话语,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老师也会从中体验到妙笔生花,真情交流的快乐。
3前后衔接,措施到位
1.魅力课堂成效非凡
提问不是教师高高在上的提问,也不是孩子们唯唯诺诺的回答。提问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而前提是使孩子们轻松愉悦,感到自己被尊重。
在我的课堂中,往往是在讲授新课时错误的回答可能被包容,而在复习中,我就不会那么宽容了,往往是我提出问题后,有我点名让学生回答,如果没记住或没背过,我肯定会问“为什么不会”“昨天干什么去了”等等张扬的语言,可想而知孩子们面对一脸煞气的教师,会有多么紧张。美丽问答让孩子们即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课堂就有趣多了。
2.静心聆听孩子的解释
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都期待孩子们回答出一个个完美的答案,而有时孩子们答非所问,我们给予订正、强调答案,其实孩子们看似蹩脚的答案,往往别有洞天,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没准孩子会从出奇不意的角度回答问题。我常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定位而不善于与学生换位,结果误解了孩子们。或许,一节课有价值的部分,就蕴藏在一个解释的机会中。
二、爱的语言弹奏幸福之曲
我们每天都要批改作业,让我们在孩子的小本子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并非难事,可有时我们难于坚持,其实一两局的评语,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却是莫大的欣慰。我们对各个方面表现不错的或者是有进步的学生,给与表扬或是鼓励,让孩子们学会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细微变化,做到有的放矢的评价,让每日评语温暖童心。
三、借助家长力量,谱写和谐之曲
每年这个时候,我总能想起一位教师朋友写给她班孩子的一则评语:
你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大大的眼睛,让我感觉到你是多么机灵!读课文时你表情丰富;讲故事时你绘声绘色;参加集体劳动你也总是一马当先,赢得了不少人的喜欢。只是,我多么希望你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下来啊,那样你将会更好!
这是一则在很多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评语,只是,我在读到这则评语的时候,总是想起往日一次次领导找我谈话时的情景。前80%左右的话语是对工作的肯定,“但是”之后的20%自然就是各种毛病和不足了。每当我离开校长办公室一个人踽踽独行的时候,80%的肯定是什么不大记得了,一直盘旋在脑海里的恰恰就是那20%的不足。
当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朋友之后,她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我总得指出孩子的不足吧,即使现在孩子不明白,数年之后,当他再看到老师的评语时,也一定会明白老师的苦心的。”
我没有再和朋友辩论,因为此刻的我和她在两个频道上,处于两个频道上的人是辩论不出来结果的。
只是我在想:数年之后,哪个孩子还会回头翻看老师当年的评语?即使他会看,那个时候再明白老师的苦心还有什么价值吗?须知,评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即时性,此刻,你的评语让这个孩子看到的不是前面几句好话,而是“你上课不老实”这个事实,家长看到的更是“这孩子怎么上课这么不守纪律,连坐都坐不稳”!
在这里,有一个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写评语的目的是什么?
当我向很多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得到的答案主要有三种:
(1)给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下一个结论性评定;
(2)指出孩子的优缺点,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白将来该如何走;
(3)沟通师生感情、家校感情。
评定,关键就在于一个“定”字。当很多事情成为已然之后,再把已然强化甚至标签化的意义是什么呢?很多孩子或家长关心评语的唯一目的变成了要弄清“‘我’或者‘我的孩子’在老师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孩子”。其实,无论你的孩子怎样,这个“怎样”都是已然,它代表不了未来。正如很多学校的评优工作一样,集中放在了学期末。放在学期末的评优能为班级或者孩子的发展带来什么呢?因为接下来就是寒假一个月或暑假两个月的假期,如此长的间隔早已消解了评价本身的作用。
追问第二种答案:让孩子明白自身的优点或不足,明白将来如何走路。当孩子走完了一个学期之后,你突然告诉他说:这是你的优点,这是你的不足,下学期要发扬你的优点,克服你的不足哟!那么我想请问:平时老师干什么去了?你为什么不在平时用孩子的优点激励他不断前进?为什么不在平时就帮助孩子改正他的不足,以利于他更好地成长?
对于第三种答案,就不需要追问了,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个教师平时应该做的工作。很难想象,平时不和家长沟通的班主任是如何做好班级工作的。
很显然,上面的三种回答都没有弄明白写评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传统的评定式要求使得教师很少去思考到底为什么去写评语,意念当中,这是学期末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而已。
评语要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我们来看浙江湖州朱洁老师写给学生的一则评语:
你在军训感言中写道:“军训,训的不是军姿,练的不是步伐,而是在烈日下抬头、在风雨中奔跑、在困难前微笑、在遇挫折后不弃的精神。”你写得真好!我也想送给你一句话:拥有梦想的人不做选择题,他们只做证明题。来吧,孩子,用剩余的一年半时间来证明我的眼光,你永远是我喜欢的璐!
这是一则利用孩子自己的话激励孩子的评语,行文亲切、温和而有力度,属于比较优秀的评语之一。朱老师最让我们敬佩的地方是,她明白评语写作的目的是为孩子的发展服务的。在这则评语里,朱老师在为孩子的发展注入自信和动力。我相信,看了这则评语,这个孩子一定会为之振奋的。
是的,和其他所有教育行为一样,写评语的目的一定要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如果一则评语仅仅是评定,仅仅是感情的沟通,甚或是用所谓的“负责任”来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的话,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了。教育不就是成全人、发展人和造就人吗?如果教育行为不能为教育目的服务,这样的教育行为还有价值吗?
我们再来深入地思考:像朱老师这样的评语,真的能够为孩子的发展带来动力吗?还是仅仅让孩子看到这个评语之后自信了一下,仅仅“一下”而已?因为孩子看到评语的时间是刚放假,而接下来的一到两个月假期,势必会消解这份由评语带来的自信。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如果要发挥评语的促进成长功能,就必须打通日常和最终的学期评语。
在实践中,我采取的是“秘密”评语卡。每一年都一样,我会和班里的每个孩子有一个日常的聊天小本,每天和孩子们在小本里谈天说地,谈着谈着自然也就有了更深层的交流。我就做个有心人,把孩子们在日常交流中说出的典型话语记录下来,填在一个“秘密”表格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以一位同学的评语设计为例:
这个表格设计比较仓促,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是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心路历程,它无关老师的印象如何,更无关老师的评定如何,只关乎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发现成长的秘密。这个秘密的发现来源于自我,来自灵魂深处的力量。这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成长。
2.争做合格家长,交给家长解开孩子“叛逆性格及不良习惯的“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大人辛苦付出的爱,换来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焦虑、烦躁的情绪,让孩子顺利度过转折期。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时间:
25分钟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到会的是部分四年级学生家长。
今天和在座的各位家长所聊的话题是《家庭教育》四年级第一章,“认识你的孩子”中的第三课:《走近孩子 了解孩子》。
导入:各位家长,教育孩子,每天都是现场直播,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机,就永远的错过了。教育孩子就要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做一名合格家长,培养出色的孩子,就要从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开始。作为当家长的:
第一,要正确把握四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个时期孩子十岁左右,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是非观念淡薄;言行不一致;社会交往经验缺乏;难以解决的困惑多;有时和家长作对。孩子发脾气,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家长不知道孩子内心深处在想什么?其实此时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开始他的黄金转折时期。四年级是孩子的情绪、情感突变期;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是孩子成绩定型的关键期;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是孩子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是小学教育重要的转折期。此时如果孩子叛逆、厌学、成绩退步、有不良习惯都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家长不重视疏导解决孩子内心矛盾,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是,面对现实,作为家长如何度过这个转折期,使其健康成长呢?
第二,此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存在的家庭教育困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般做法是:优生优育:①怀孕期胎教。②出生后早教。③入园时参加兴趣班。④生活上无微不至。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生活中的全家人的晴雨表。可是家长努力付出的与孩子的成长不成正比,学习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一部分家长发现孩子除了不会学习之外,还不会做事;不会交往,怨气多,笑脸少;不会做人,不懂得宽容,不懂得分享;不体谅和孝敬父母。对这样的孩子,家长的表现是焦虑、烦躁,家长的做法是唠叨、训斥、打骂、包办、陪读、溺爱……
(我与家长互动开始)
面对问题学生和问题家长这样的现实,请说出你的看法和做法。先请某学生家长回答。家长甲回答(略)。
我再请一位同学的家长回答这个问题。家长已回答(略)
对于问题孩子,有的家长不走进孩子,也不了解孩子。那么问题孩子就出现在问题家长身上。从小到现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些孩子成长不理想,家长有责任。
请听案例:
案例一:我校四年级学生小远,父亲是一位中学体育教师,爷爷是退休的老校长。该生从小就受到溺爱、娇宠。上幼儿园时一天要花零钱十元以上;二三年级时一天花零钱近百元;四五年级时一周花掉300~500元。这个孩子从三年级时就配上手机了。溺爱导致了孩子贪玩、贪吃、叛逆、厌学、逃学,他把作业当成“劳役”。上周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玩飞刀。班主任怕他出事,就通知家长把孩子带走。
案例二:留守儿童小嘉,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为了完成作业,自己花钱请人作业。平时做一次作业少则0.5元,多则1元,做一次试卷5元。
案例三:留守儿童小乐在学期结束时,他为了讨好家人的喜欢,回去不挨打,要求老师把素质教育手册分数填高一些,评语写好一些,还给老师掏烟吸。
请各位家长试想一下:问题严重的已基本定型了,但处于左右不定的孩子来说,伸手拉一把就会挽救孩子的一生,从此走向人生光辉的路。面对现实,孩子有时叛逆、厌学,成绩退步等。孩子发展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诊断,如何去对症下药,就要因人而异了。
板书:解决办法:宽容、心平气和、亲子沟通、家校配合
各位家长,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大地。宽容是仁慈的,能触动每个人的心灵。和孩子讲话,心平气和,了解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走出困境,给孩子带来一颗喜悦心,当家长的能不高兴吗?孩子能不高兴吗?孩子不进步才怪呢?
当家长的了解孩子,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科学育子方法太重要了。
对于孩子,家长如果:过高期望,就会带来孩子无望;过度保护,就会带来孩子无能;过分溺爱,就会带来孩子无情;过多干涉,就会带来孩子无奈;过多指责,就会带来孩子无措。
当家长的宽容自己的孩子吧,关心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留点自由的空间吧!各位家长,其实你们孩子学习的成绩固然重要,可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平等、尊重、理解、诚实、宽容、谦让、感恩、孝顺、责任心等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啊!
吃午饭时,妹妹让团团去取筷子,团团正盯着电视看动画片,便迟迟没有动。妹妹又大声地“损”团团:“就知道吃现成的,你真是个大懒蛋!”
妹妹如此批评孩子,我在旁边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把她叫到卧室,悄声地对她说:“你不能这样说孩子!当父母的轻易地给孩子起不好的绰号,无异于给孩子贴上了不好的标签,会给她的心理带来伤害的。”接着,我又给妹妹讲起了如何给孩子“定位”的问题。妹妹频频点头,羞红了脸,然后走出了卧室:“来!乖团团,吃饭啦!”
团团高兴地应了一声,乐颠颠地跑进了餐厅。
在家庭教育中,像妹妹这样轻易对孩子盲目“定位”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对待孩子的行为举止,不问青红皂白,随意乱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一次考试未打满分,就骂孩子是“笨蛋”;孩子稍稍好动,就骂孩子是“淘气包”;孩子在外面做错了一件事,便批评孩子“不成器,是个废物!”,诸如此类。
我深知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快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今天我们和这个集体一同走到现在,我们一起快乐,我们一起学习,我们一起成长!
一、对待学生要热爱他们,亲近他们,了解他们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不错过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任何机会,我分享着他们的快乐,也不断地替他们分忧解难。我班有一对双胞胎名叫桑雪、桑雨,身世可怜,年幼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姥姥照顾姐妹俩,仅靠母亲打工来维持,无任何经济来源,学校给予适当的照顾、班内的同学也向她俩伸出了援助之手记得那时去年寒假前,姐妹俩那着一个日记本送给我上面写着“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你,是你给了我俩的勇气和信心。”原因是着姐妹俩要转到妈妈打工的地方去读书,我看后心一震新酸,孩子的眼睛也红了,“老师我不愿走,可我还想妈妈,”事后我给她俩的成绩单评语中这样写了一段“无论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老师,老师会帮你的。”由于种种原因她俩没去妈妈那,到了开学的日子这一对小姐妹又背着书包来上学了,我很高兴没有失去着两个孩子,她们没有离开这个集体,没有离开我,通过这件事,使平时很内向的她们活泼起来了,课上也爱回答问题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从往日的中等生变成了比较优秀的学生,着使我很欣慰,着也许就是爱的力量吧!
二、对待学生做好情感沟通,引导家长如何配合好我教孩子学会学习
可能大家都无法了解我们农村家长的情况,他们文化素质不高: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平日里不能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应该说一个班里,形形各样俱全。所以,开学不长时间我和家长们坐到了一起,开了一次家长见面会,目的是做好自我推荐,了解家长的层次结构,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以便今后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记得我说过这样的话:“今天,我真的很高兴,因为我遇见了这群聪明可爱的孩子,遇见了你们这群热情达理的家长,我和大家一样满怀希望,让这群孩子能爱学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我会认真努力的工作,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当时家长们给了我热情的掌声,我想那掌声中包含的是希望、是信任、是责任!同时我着重讲了这册教材识字量大,文章长的特点,家长要从什么地方入手,辅导孩子预习等等。当然了一直到现在我班孩子已养成了很好的预习习惯。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做老师的要处处留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我想无论什么层次的家长都会希望孩子有好的未来,他看到老师给孩子的是爱,看到孩子的进步,当然也在自然而然的强化他进一步培养孩子的信心,我要对我的学生说:“我爱你们!”
教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一部分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向家长讲清楚:1.尽量多表扬孩子,不要轻易批评他们,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 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1.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心灵之间的沟通 老师每次批改作业时,不仅要判断错误和评定等级,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发挥好作业评价的引导、交流、激励等功能,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我觉得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①鼓励孩子,自我思考,自我改错。如,在批改抄写生字词的作业中,遇到学生抄错字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下打个小三角,写上评语“小眼睛看仔细,与细心姐姐交朋友”。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做的话会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也不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更加引起孩子们对错误之处的重视,找出错误的原因,加深印象。当然,哪个字写得棒,我会打个圈,加个五角星。每次下发作业本,孩子们总是仔细地寻找自己得了几颗星,提醒自己下次还得努力。
②委婉引导,自觉发现,自觉改进。这样的方法是在面对个性较强、不轻易服输的学生时,如果直接否定学生的方法,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适当地以商量的口吻给孩子们一些提示,毕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考虑的还不够周到,所以我们该委婉地去引导学生自觉改进。如果学生年龄大一些,可以让学生回复评语,师生的沟通便在感性的言辞中萌芽、发展了。在这里,评语不只是知识交流的“信箱”,更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心灵交流的“窗口”,是一种对话。教师应走好这“桥梁”,用好这“窗口”,让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
2.关爱每一位学生――注重对学生的尊重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评价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愿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以充分张扬。班上学生的差距很大,有一位学生不会写字,所以做的作业总是错误百出,如果在错误之处打三角形的话,孩子看后一定特别失落,订正起来也无从着手了,于是我反过来,为孩子在正确之处打五角星。果然经过了数次的订正后,孩子的作业上画满了星星,我想孩子也一定会很开心。
3.关心孩子的个性――注重对评价的延迟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孩子,不可能每次作业都做得非常完美,总会有一些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难点,在做题时常会出错,优等生也是如此。如果老师一来气就批了个“重做”,我觉得这对学生不公平。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如果孩子难得错了很多,如果这位孩子自尊心很强,那作为老师就可以再给孩子一次订正的机会后再判断等第。
二、作业设计多样化
现在学生的作业往往是重复的“读、写、背”,其实,这样的方式不能很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虽然有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每次考试几乎都能考出好成绩,但是答案的唯一性磨灭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样下去是可怕的。孩子们其实也怕做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把作业当作任务来完成,好多孩子还要在家长的监督和催促之下才草草了事,为什么我们老师不能设计些多样化的作业,让孩子们变“不想做”为“找着做”呢。从小就听说这样四个字“听、说、读、写”,现在想想,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