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音乐小屋观课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育部在2002年制定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不仅具有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的“四力”心理健康教育就在《纲要》中孕育。
1.“四力”的提出
《纲要》中的具体目标有三条,其中两条以“能力”、一条以“品质”为目标,这是在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要着重增强学生的心理能力,关注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这是殊途同归、内外兼修的具体目标。所以我们首先确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为支点,有了这个支点,我们就可以启动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那么究竟以什么样的能力培养作为那个支点呢?我们又该在增强这些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怎样的个性心理品质呢?
《纲要》引导我们追问、思考、探索。在近一年的求索中,终于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为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爱力、自信力、耐挫力和自控力(以下简称“四力”)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点,在小学六年时间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方式,根据“四力”的内涵,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列地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四力”主题活动,发展学生的“四力”,并逐步内化为学生感恩、向善、自信、自控、开朗、勇敢、正直、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总目标。
2.“四力”的具体目标
(1)感爱力,是指对各种情感体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感爱力的培养,给爱表达的时空,培养学生感受亲情、师情、友情等爱的能力,使学生拥有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情怀。
(2)自信力,是指对自己充满信心,总能保持从容平静的能力。通过自信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遇事敢当、处事敢为的魄力。
(3)耐挫力,是指勇往直前、耐受挫折的心理力量。通过耐挫力的培养,使学生面对困难能够百折不挠、从容豁达。
(4)自控力,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主动掌控的能力。通过自控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抑制冲动、抵御诱惑的能力。
是不是可以想象,当一个孩子具备这样四种能力的时候,他会是怎样的阳光、快乐、幸福啊!而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美好前景吗?
3.“四力”的基本原则
《纲要》的基本原则中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及“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我们首先明确“四力”的第一条原则:“四力”是以心理滋养为主、心理调适为辅、心理矫正为补的教育。
而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师生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观念,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解决心理障碍而进行的教育”。记得我刚在学校成立“阳光小屋”心理咨询室的时候,竟然有老师对学生说:“你再不认真,我就把你送到‘阳光小屋’去。”一句话,让我默然好久。面对这样的现状,还有《纲要》中提出的“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明确了“四力”的第二条原则:“四力”是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的,做到全体学生心灵中去的教育。
《纲要》的基本原则中还提出有“针对性”“科学性”,我们提出“四力”要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有层次性的教育。
二、“四力”在多维活动中成长
《纲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提到:“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与辅导”“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在这些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下,我们明确了“四力”要以一定的活动为载体,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具有独特性、操作性、针对性、层次性、普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并且强调活动要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开辟培养“四力”的多维途径。
1. 立足校园,打造“四力”活动的阵地
“四力”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坚守学校这个主阵地。我们首先对所有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再培训、再提高”的培训机制,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解惑者,也是示范者,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四力”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点,“四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活动为载体,所以我们确立“四力”的以下主题活动。
(1)感爱力主题活动――“寻找爱的细节”。生活中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寻找爱的慧眼。各年级部根据这一主题,和学校的“读书节”“感恩节”相结合,通过心情笔记、感动校园学生评比、心理剧、主题班会、家庭小品等形式,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爱力。
(2)自信力主题活动――“我和昨天比进步”。每个人都会通过比较来看自己的进步,但是不同的比较角度会有不同的结果,和别人比的结果,不是自卑就是自满,而和自己的昨天相比较,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才能获得前进的自信心。各年级部根据这一主题活动,和学校的“艺术节”“数学节”“英语节”相结合,通过心理剧、演讲、采访、笔记、作文比赛等形式,设计丰富的、符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力。
(3)耐挫力主题活动――“困难,我不怕”。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正确地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百折不挠地前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各年级部根据这一主题,和学校的“体育节”“科普活动周”相结合,通过心理游戏、野炊、野营、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4)自控力主题活动――“我战胜了诱惑”。对于小学生来说,诸如路边小吃、电脑游戏、不良读物等等都可能成为诱惑的来源,要战胜这些诱惑,必须有一定的自控力。各年级部根据这一主题,通过心情笔记、情景剧、报告团、班队会、“诚信考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控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开展了以下活动:
(1)“每周一歌•每日一唱”活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的完美组合,感染欣赏者。音乐欣赏的过程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起到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音乐欣赏同时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每周一歌•每日一唱”活动是构建“四力”和谐氛围的基础,是心理滋养的有效方法。
(2)“‘四力’少年”评选活动
通过升旗仪式、中队会宣传“四力少年”的事迹,并开展“‘四力少年’大家学”“‘四力少年’和我手拉手”活动,让“四力少年”成为学校“四力”活动的典范。
(3)“四力”校园心理剧、家庭小品剧本创作、表演评比活动
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演绎校园、家庭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剧的策划者、组织者,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要能把握和控制心理剧的进行,在需要时进行点拨。同时进行“阳光小屋”团体、个案咨询等常态活动。
(4)“美妙”批评活动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批评,缺少批评的爱是畸形的爱,但由于种种原因,批评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师中开展“美妙”批评活动,让学生把批评当成一种美好的经历,变成一种可以享受的艺术。“美妙”批评要做到以下几点:批评要柔声、批评要具体、批评要换位思考。学校通过沙龙、典型案例交流、征文等活动,提高“美妙”批评的实效性,学校还将汇编《“美妙”批评经典案例集》。
2.联动家校,拓展“四力”活动的空间
《纲要》提出“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所以,我们在“四力”教育中要合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例如,以“我和孩子一同成长”为主题,通过家长沙龙、讲座等形式分年级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家庭小品剧”的剧本评比、表演等方式,让家长了解、领悟、参与到学校的“四力”活动中;主动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家长的教育品质,努力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建立家校沟通、联动机制,在家庭中拓展“四力”的活动空间。
3.融入社会,搭建“四力”活动的舞台
“四力”活动要借助相关媒体和网络平台,开辟“‘四力’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四力”活动的开展情况,提升“四力”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四力”活动还要积极利用工厂、社区等社会资源,通过开展参观工厂、野炊、社会综合实践等活动,让“四力”行动融入到社会大舞台,提高学生和社会交融的能力。
三、“四力”在组织管理中强壮
《纲要》在组织实施部分提到“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等要求。我们提出:
第一,将“四力”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学校成立“四力”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德育校长、教导处、大队部、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代表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制定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制度;负责教学研究,认真组织和规范实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负责课题研究、活动成果的整理、分析、评估和归档。
魏书生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语文开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导入方式,下面就把我经常运用的几种导入方法公布于此,与广大同仁分享。
1 温故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我给《我的空中楼阁》所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初中时,我们学过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这间‘陋室’在作者眼里是怎样的呢?(学生回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磬。’‘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破旧的陋室,在刘禹锡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一间山涧小屋,去欣赏李乐蔚笔下‘陋室’的意境。”简单的一个问题就引起了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
2 故事导入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例如,教《拿来主义》这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立即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我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由于导入语的故事已引起了学生对“拿来主义”的兴趣,这节课当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悬念导入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种导入法,也很适用于通讯报道、报告文学、小说、戏曲等课文。总的来说,设置的悬念要做到三个字,即“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可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
一位教师在讲授《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这篇说明文时,说道:“据说,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板书):‘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了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比喻,人们把书目看成‘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板书标题)。那么,什么是书目?现代书目有哪几种?为什么书目能够像钥匙一样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呢?请仔细阅读课文。”
这一连串的设问,造成了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心钻研课文。
4 歌曲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老师的导入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中学生大多爱听歌曲,许多学生都随身携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听歌,有时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听。鉴于此,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歌曲《丁香花》入手,使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传达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如此下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司马迁之《鸿门宴》。”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
5 应变导入
日常教学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使课堂气氛变得严肃、凝重,影响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法。特级教师钱梦龙有一次在武汉给近千名语文老师上示范课,学生和听课老师早就在静静地等着,看上去课堂是那样严肃、紧张,这时,只见钱老师一脸轻松地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学生们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学生先是全都一愣,随即又都同意了钱老师的提议。“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同学们认识的人。”偌大的课堂静得出奇,不一会,一位大胆的同学举手示意,信心十足地回答:“钱梦龙。”顿时,全场欢笑,紧张气氛一扫而空。接下来,教学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
高二憧憬的作文600字1今年我将跨入十四岁的大门,三年前,我早与自己的童年告别了,童年的飞马载着我美好的梦想和憧憬。
在那深似海底的心里,我有一个憧憬——假如时光倒流八年,我要完成我未完成的梦。
父母离异早是现代人的家常便饭了,父母离异后最无辜的其实是孩子,他们不知该跟谁生活好,他们当时还没有这个判断能力。记不清多少年前,我的父母也离异了,我无法挽留这段破碎的爱,我只好选择接受,父母也为我的懂事而感到欣慰。幸好,我的父母是以和平的方法解决了,没有让任何人受到伤害,而我虽然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但我仍有一对爱我的爸爸妈妈,尽管他们已经不爱彼此了。离异后,他们为了我,有时侯也会相约出来陪我吃一顿饭,而到了如今,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了。
就这样,我心底里的那个憧憬就越想冲破重重心锁出来,可是即使它出来了,那又怎样呢?憧憬始终是憧憬,很难实现。
假如有一天,假如时光倒流八年,我毫不犹豫地拉起我父母的手,向公园的方向走去,这一次,我决不放手。假如真的有那一天,我真希望再一次趴在爸爸妈妈的腿上,和他们共谈我的理想,我的生活。假如真的有那一天,我真希望再一次和爸妈出去旅游一次,哪怕只有短暂的一天。假如真的有那一天,我想和爸爸妈妈……
这样的憧憬,不知埋藏在我心底里有多久,今天那个尘封记忆的匣子再次打开,爸爸妈妈,你们能看得见我曾幻想无数次的片段吗?
深藏心底的那个憧憬,再一次非封锁,它只能独自藏在心底深处,陪伴它的只有那美好的幻想。记忆的匣子再次被锁上,下次打开会是何时?
高二憧憬的作文600字2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是很迷茫,不知所措。然而我们都一样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幻想与渴望。一步步走到现在,在求学的道路上,也经历了很多事情,遇到过许多形形的人,曾经无数次想过去当逃兵,但不论如何我都走过来了,有时候对生活有着太多的抱怨,抱怨现实的残酷,和身边的一些人。但有些现实只能去面对。我感谢这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谢谢你们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到我身边,至今还从未走远。
一直以来对医学这个行业就特别有兴趣,看电视剧《产科医生》,当它们从手术室里走出来穿着白大褂是那么的神圣,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穿上白大褂成为白衣天使的那一刻,拯救一位位病人,从手术室里走出来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幸福感,一种满足感和一种成就感。人这一生的目标是什么?以前我认为有了钱就可以拥有一切。但或许并不是,家人喜乐,安康,妹妹学业有成,而我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平淡简单,那或许就是我所向往的未来。
那是一堂职业课,教室里气氛很活跃,老师布置任务,讨论自己对未来的打算,我们有信心的站起来说着自己所憧憬的未来。同学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未来的一个规划,谈到这件事,我想起了邻家的一个小伙伴,父亲离去得早,母亲外出打工。从小和姥姥一起生活,她说过最震撼我的一句话就是:“我希望姥姥可以永远活着。”听起来很心酸。
当我们踏入中医药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对未来就有了一个规划。生活的压力迫使我明白很多东西,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想我会用这几年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每天比别人多学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我想我会努力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怀揣着对未来的一份希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高二憧憬的作文600字3我倚在窗口,对着湛蓝的天空,任思绪飞扬,憧憬着——20年后我的生活。
那时,我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学生,回家乡做了新型农民。
我准备上街去收集农产品的销售信息,直接乘坐了太阳能、脚踩两驱出租车;这种车形体小巧,无人驾驶。它由智能系统的“天眼”和“卫星”收集信息,根据路上车流情况和行进路线的具体情形,自动调节车速;人可以口令指挥它的行进和停止,甚至能控制车顶的螺旋桨让车子升到空中,避开前方的障碍物,还可以停放在楼顶。
过了一会儿,我到了市场,用手表似的微型电脑,进行了农产品的品种与供求情况的收集、摄像,等到回家去汇总。赶快回家吧,时间就是财富,我得抢占先机。返家了,没有水泥公路,依然是土路,但车辆行进很便捷,靠脚踩开车吧。既环保,又能观察农作物长势情况。我欣赏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情不自禁地感叹:人类的智慧真是非凡呢,能让科技服务人类。路的两旁是几行行道树,田地里种着各种庄稼:瞧,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正沐浴着喷灌;不同品种的水稻正享受着田间音乐欢快地生长;改良品种的苕藤有的匍匐疯长,有的像青菜叶似的,有的像地瓜藤一样爬上了架。冬瓜绿油油的;红的绿的辣椒在叶间,豆角在瓜架上顽皮地荡着秋千……家乡的一切,真美!
到家了,眼前是一座小别墅,四周种着果树,院墙内外是花园,母亲出来迎我进屋,机器人保姆打开门说:“主人你好,需要帮忙吗?”我摆摆手,它就静静地立在门后。我感慨万千:“科技真是日新月异呀,人在家中坐,万事具知晓”。母亲说:“可不,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屋子周围都安了微型摄像机,这种摄像机拍到了影像连接到了我们家的电视墙上,什么都晓得呢”。
回家坐在沙发上,沙发靠背上方,有许多按钮,这是控制键。第一个按钮是电视,我按了一下,墙面上就出现了图像,而且这些图像比液晶电视上的图像还要清晰。因为逛市场的时间有点长,腿有点酸了,我就按了一下“按摩”键,沙发靠背就伸出一双机械手臂来给我按摩,而且舒适度一点不比人工按摩差。
我还得在电脑上完成我的信息报告,为本人的农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做个可行的策划。一边享受沙发上的按摩,一边听听音乐。
快到中午了,我到菜园子采摘回豆角、辣椒、西红柿、香葱,再淘洗干净,切好;再把冰箱的肉、鸡蛋拿出来,放到炒菜机的传输手臂的盒子里就妥当了。遥控机器人保姆得准备做饭菜了。母亲正在喝着花茶,看着电视连戏剧呢。
机器人保姆的皮肤十分软,采用人类仿真皮包裹。它的头部是智能显示屏,耳朵是接收器,眼睛是摄像头,嘴巴是播报器。胸部是主机——枢纽系统,背部是键盘。能够使用电脑的人们,就把你需要做的菜列出清单,然后保存,再预约好时间,最后点击工作就可以了。当然,不会电脑的,就使用对讲功能,他通过耳朵接收器接收信息,再播报你说的内容。他就到厨房先煲饭,再把指令传输给炒菜机。驱动炒菜机的系统工作了。枢纽系统保存了中西方的菜谱及营养搭配参数。炒出的菜营养价值高。
机器人保姆还可以承包家中拖地,播放音乐。还可以红外线感知衣服肮脏的程度,提醒你换下,它就操作洗衣机洗衣服,洗出来、烘干放到衣橱里。机器保姆不用充电,它有时靠太阳能电池板,也能靠风力贮电。
我正沉浸在美妙的痴想中,同桌一拍肩膀,扰乱了我的思绪。
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不断依靠科技改变生活,增加生活的远景。
高二憧憬的作文600字4年少时候虔诚发过的誓,沉默地沉没在深海里。
——题记
或许是儿时便种下了一颗憧憬的种子,要给一切事物一个恰当而美好的未来,给每一片树叶,每一缕风都安了家。有时仿佛抬头看见满眼的湛蓝,便是对自己所憧憬的未来的最好描述。
前几日走过中和休闲,眼球一下被抓住:小巧的英伦牛皮鞋,仿佛踏上它便可以立刻穿越到旧时的大不列颠,做一个安稳的中国女学生,没过脚腕的长裙,或是长长的风衣,随意的穿搭,不要过多的拘束。春还耐着性子没迈开脚步,长长的波西米亚裙便已登场,复古的牛皮吊带,螺旋花纹的裙身,想象着便是这样一袭长衫的女子,漫步在海南的骄阳下,松软的沙子铺满脚下,偶尔海水漫过双脚,漂起裙边似害羞似的突然逃走,却好似不甘心又偷偷地跑回来,身后的脚印被海水盖过,一次又一次,渐渐模糊了踪影。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太阳将要沉入海里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洒满海面,只有波光粼粼的海面依旧活跃,别的一切都在夕阳的离去中渐渐沉默。还是那个女子,择一块礁石,目送着太阳的离去。
如此便是我的憧憬,安逸地远离城市的喧嚣。
总是格外地羡慕大冰,走到哪儿家就在哪儿。民谣里的生活格外地让人欣喜。也想要像他一样,行走天涯,做自己喜欢的事,累了就唱唱歌,难过了就喝几口酒,厌倦了就回到大冰的小屋,和老兵聊上几句。或许这样的生活才叫生活,有血有肉的生活,真真正正的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多年后的自己可能还会惦记,那时的自己。别忘了拿一段回忆收藏,你我还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
生活就该是想哭就要哭,想笑就要笑,累了就睡觉。难过的时候就看看书,读读报,或是出门散散步。哼一曲《青春》,敬时光一碗酒。
这便是我所憧憬的。愿多年以后,我会像大冰,背起背包做一个背包客,走过祖国的南南北北,最后去到丽江,穿过烟雨蒙蒙的小巷,经过老兵的火塘,最后敲开大冰的小屋的门,像和老朋友一样,聊起时光,醉了那些年的往往。
这一程就到这里,愿记得年少的时光和那时的憧憬;下一程,愿你我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高二憧憬的作文600字5憧憬,是对未来的希翼;憧憬,是对未来的期待。憧憬,也因付出,而变得切实。
是哪位绝世佳人悠扬的琴声,回荡着这华丽的王宫,你明亮如水的眸子,倾国倾城的美貌使你获得了吴王的宠爱,你在宫中享尽荣华富贵;但你心中却只有一个憧憬,就是对国家的憧憬,你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和亡国的仇恨来到吴国,你肩负着越王的使命和国家的憧憬来到吴国。
西施啊,你紧锁的双眉中是对故乡的思念吗?你只身来到吴国,你坚定的信念,对国家的憧憬,使你的名字流遍千古,成为世人流传的佳话。
翻阅史册,又一绝世佳人的名字浮现在我的眼前……
昭君柔美的身段,笑面如厩的美貌,是后宫三千佳丽无与伦比的。匈奴和亲,后宫三千佳丽战战兢兢,而早已习惯了这华美的囚笼的你接过了宣诏太监手中的圣旨,踏上了前往匈奴的道路,明月凄清,你孤寂悲凉的心却仍然满怀着对国家的憧憬。为了国家,你毅然踏上了和亲的道路,心中淡淡的愁绪却散之不去。你知道,这一去便不复返,但为了国家,为了心中的憧憬,你忘掉了故乡,忘掉了曾经拥有的荣华富贵。
昭君啊,人们敬佩你,敬佩你对国家的执著,而不是你如花的美貌。你的名字跃然的立在史册中,你是后人为之敬仰的骄傲,你是千万百姓的恩人。
你听说过树皮做的衣服吗?想象一下:一件件以树皮为布手工制作的“树皮衣”是什么样子?微微泛黄的自然色泽,装饰着原住民的菱形图腾纹样,有的直接用天然植物染料随意挥洒,有的却不施装饰、嫩白如洗,展现出本真活泼的形态和原始质朴的冲击力……
这仿佛来自远古时代的“树皮衣”在世博期间“工艺•绿色生活演绎”台湾手工作品展上亮相,引来一阵惊叹:原来树皮也能做衣服,而且这么漂亮!创作这些树皮纤维服饰的,就是陈淑燕。
大自然的召唤
太平洋岸边的花莲新社村,傍山依水,植物环绕。五年前,陈淑燕从台南搬到这里,立刻被这里的原住民葛玛兰族吸引。她租下临海的平房,并将自己的“树皮布大本营”设于此处。“海景房”的屋檐下挂着一些收集来的树皮和枝干,包括构树、月桃与香蕉丝等,都是她创作常用的材料。伴着邻里的鸡犬之声,家养的两只小狗在小屋自由进出――陈淑燕的创作舞台,犹如一道风景。
作为一个汉族人,陈淑燕却带着编织手艺进入原住民部落,也编织出艺术与社群的新关系。这样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开始?
大自然是陈淑燕“纤维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出生在台东鹿野乡村的她,打开家门就是高大的都兰山,四周被绿油油的茶园所包围,两旁则是相思树与竹林护卫的小径。小时候的她就爱赤脚在中央山脉下的台地间奔跑、留连,那是大自然教给她的人生第一课。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掀起一股乡土文化热。带着内心蛰伏许久回归乡野的思念,由艺术专科毕业的陈淑燕参加了一次原住民部落的音乐考察。回想起当时,完全是一股知识分子下乡重新认识土地的素朴热情。
在那里,当听到孩子问起“这个在哪里?”老人就把手一挥:“用手去找!”这种自然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陈淑燕,也让她有了一股想要为原住民做点什么的想法。“拍记录片、研究人类学或是采集民族音乐,都是很容易找到的方式。可我想试试看,是不是可能用艺术找到一个切入点?”
1992年,台湾已经有少数艺术家开始用纤维材质进行创作,用麻线做地毯编织画的陈景林老师就是其中之一。陈淑燕在偶然的机会下看了他们在福华沙龙的“经纬之间──纤物三人展”,她非常震撼。原来,纤维不仅能做工艺品,也是纯艺术创作的原材料!
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陈淑燕的艺术取向渐渐明晰起来。2000年,她进入台南艺术学院研究所,决心专修纤维艺术。一开始以绳线的纤维编织为主,后来追溯到了纤维的原始功能――制作树皮布。对陈淑燕而言,树皮布的魅力不仅是和大自然的亲近,更在于它更本源的创作方式:“织布是纤维的经纬交织,而树皮布则有很大的不同:在制作中,每一根纤维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有自己的个性,通过捶打,能让纤维分解后在自由的状态下彼此纠结成天然布料。 ”
如同绵延全身的经络一瞬间贯通,她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表达方式!
用历史给生活上一课
从研究所毕业后,陈淑燕应台湾史前博物馆之邀回到台东,在原始编织研习营担任讲师,希望让他们通过重新接触原始工艺来激发原创精神。可是,这是一项濒临失传的工艺,年轻一代几乎不了解,这课该怎么上?
拿着半个多世纪前人类学学者的调研报告,陈淑燕琢磨了很久。最后,她结合自己的纤维编织经验,让学员们从实验中了解到了树皮纤维的历史和工艺。
两天的课程,陈淑燕安排得井然有序,她带着学员们上山采集构树,让离开自然许久的族人再次亲近山林,在阳光与微风中吸吮着打出的树汁气味;透过手的操作和身体的劳动,让植物的原质之美流露出来,她再参照许多创意启发,激励大家由这样素朴的美去创作各自内心的感受。其中更安排学员到当时正好也在尝试重新制作祖先树皮衣的阿美族都兰部落,长老的现身说法更加坚定了大家的信心,从不了解到好奇再到熟悉,两天的课程结束,不少学员开始对这门古老的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书本上的历史记录被复原成当下活生生的创造,再反哺给历史的创造者,陈淑燕觉得自己并不只是在“帮助”原住民朋友,而是真的欣赏、体会他们的生活智慧,以力所能及的工作来给他们启发,让他们与母文化更好地联接。
2004年,陈淑燕到花莲县新社村,带一群噶玛兰族妈妈们做纤维编织。当时基于文化传承的动机,不少当地妇女已经重拾起传统的纤维编织工艺。因为已经有工艺基础,陈淑燕就给她们介绍更多审美和设计上的想法,为传统赋予新意。
为了让学员们有更好的凝聚力,陈淑燕号召了一些村民以传统工法,在海边盖了一间茅屋当工作室。无奈工坊运作不到半年,一场意外的大火让整间工坊付之一炬,对于刚起步的工坊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工坊用来年申请到的一点经费,改装了两间闲置民宅作为工作室与展场。学员们有了创作,也会卖给观光客,但由于价格混乱,并不足以维持生计。陈淑燕开始思考,如何能让这些手工艺能从传统编织的格局,提升为更精致、更能与当代生活接轨的创意产品?
除了留住手艺和吸引年轻一代的新血加入,挖掘材质的艺术性,让更多人了解它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
“活性编织”的互动与探索
为了唤醒人们对树皮布等天然纤维的感官体验,陈淑燕以树皮、竹藤纤维为材,通过锤打、编织等工艺创作了几个大型的装置艺术,并带着它们到全世界展览,让更多人接触到纤维的质地与美感。
“我关心人作为主体,和环境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你可以在与树皮互动的过程中与它对话。”陈淑燕的作品时刻强调着与人的互动。《轻击着、那回声》是陈淑燕的得意之作,树皮的原始保护层意象,让观众置身其中,如同被某种环境所包裹。而她的成长历程以可见的方式通过材质穿透出来……
加工植物纤维主要依靠人力敲打,这项工作看似乏味,陈淑燕却乐在其中。她觉得,捶打对树皮来说很像外在的磨练,这种重复的、大量工作的状态,会将自我也投射进作品中去,从中,她发现了树皮制作的心灵疗愈功能。“用手处理材料是极具身体感的劳作,会带着心沉静下来。这会让人的心学会跟自己和谐相处。”
2005年,陈淑燕的作品入选立陶宛国际织物双年展,以纤维艺术为主题的“从洛桑到北京”双年展已经举办了七届,她都是参展艺术家。她说,之前是站在研究和推广的角度上搞创作,希望能让更多人接触到这种媒材的质感与美感,以及关注到自己和身处环境的联结。接下来一年,则希望更专注于树皮布和手造纸的研发与创作,创作更细致、深刻与诗意的作品。
不久前,陈淑燕为新村小学搭建了一个树皮纤维的绿色走廊,她在主体结构旁的角落种上爬蔓植物与蜜源植物,使其自然地攀爬生长,并吸引昆虫来访。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植被将取代旧的骨架,作品就是一个新的生命体。在工法上,陈淑燕与当地原住民合作,以他们原本就熟悉的鱼篓编法作为基础,开展出新的造形与结构。看着传统技术做出新的建筑,村民们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从一个不了解原住民文化的大学生,到树皮纤维的教学者,又从华人地区最早的树皮纤维创作者,到一个到处推广树皮纤维文化的艺术家,一路走来,陈淑燕都在不停地探索。
而今,陈淑燕正在考虑如何让城市里的创作者和邻近农村合作,让村民生产树皮布之类的天然素材,再让设计师购买这些素材,生产出创意产品,在城乡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是一种抽象的编织,就像纤维保持各自独立的个性但彼此交织成一个有弹性、活力、会演变的整体。”这是集体协作的成果,也是共同努力的结晶――将艺术与社群编织在一起,这也是纤维艺术带给她的启发。
或许,不久我们就能看到树皮布以“公平贸易”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也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将是一个愿景。但基于她对材料、技术与历史文化的研究,让我们相信,她较之一般的工艺创作者看得更深,更远。
树皮布制作工序
1. 采集。选择树木以直而少结瘤,当年生一年以内尤佳。采集尽量以侧枝为主,不妨碍主干的生长。锯下的枝干,谨慎地裁切合适的长度,将树叶、分支去除。
2. 去除外层表皮。用薄制铁片,或刀片,将最外层带有斑纹的咖啡色表皮轻轻去除;留下完整而洁白的内层皮)
3. 剥皮。使用锋利刀片由上到下直线纵画开树皮,将内层皮与木质部分慢慢剥下分离。
4. 卷起,浸泡水中。打前尽量使其不接触空气,避免氧化变色,亦有软化胶质的功能。
1987年,我参加修订《德育原理》教材,初步阐述了“德育与心育”关系。该教材于198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我的硕士生连思源的学位论文选题是《心育与德育》(打印稿)。1999年我主编初中和小学生读本“心理与道德教育”共6册,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我和同行朋友也分别出版了有关论著,主要的2004年沈贵鹏教授《五种心理教育模式》中论述了心理一道德教育模式,《新华文摘》2004年第20期转载。2006年崔景贵博士后研究成果《心理教育范式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其中第六章“融合型”心理教育“以心理一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为范例,探讨了心理一道德教育校本课程问题。2006年我主编“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8年刘晓明博士后研究成果《视域融合》专门论述德育、心育融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第1期、第6期分别以“心理一道德教育”专栏形式刊发系列论文。2011年吉林市教科所启动吉林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心理一道德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本文拟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心理一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心理一道德教育的实践依据与理论依据
为了提高教育自觉,我反思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重新认识心理一道德教育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
1.教育实践中心育与德育的融合。在观察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在心理课或其他心理教育活动中,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自然地融入了德育的内容;在道德课或其他道德教育活动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自然地融入了心育的内容。这个现象表明,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着内在联系,二者相互渗透,以致融为一体。这样的教育既非单纯的心理教育,也非单纯的道德教育,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即心育与德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态。这一教育事实表明,心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生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即心理一道德教育。
2.对心理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认识。从理论上说,心理与道德的关系决定了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的关系。心理是道德品质的心理基础,道德心理是心理的一个方面。无论心理品质还是道德品质,都有其共同之处:(1)都是以客观现实为源泉;(2)都是以人脑为产生的器官;(3)都是以实践活动为产生的基础;(4)都是属于人的精神范畴。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的这些共性也就决定了心育与德育都有其共性,都属于人的精神教育。心育与德育,都可能有着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这样的教育就是心理一道德教育。
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理论。一切教育都应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一切教育都是对心理的教育与影响。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人的心理一生理现象的领域内进行的。加里宁认为“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道德教育是对德性心理施加影响,表明道德教育也就是对德性心理施加教育影响,这也就是一种心理教育。这就是在德育过程中实施了心理一道德教育。
4.教育构成的理论。完整的人的生命体结构决定了教育构成。早在上世纪初,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1906年论教育宗旨时,就把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完全之教育”分为体育与心育两部分;其中心育包括智育、德育、美育。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施中,心理与道德,从而心育与德育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这就是心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教育,即心理一道德教育。
5.人的学习与修养。从人心理的与道德的学习与修养角度说,也有类似的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同时学习与交叉学习的情况,即进行道德品质的学习与修养时,往往同时进行了心理品质的学习与修养;进行心理品质的学习与修养,往往也同时实现了道德品质的学习与修养。这一学习活动的事实就是心理一道德的学习与修养。
二、从心育与各育的关系理解心理一道德教育
以上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反思了心理一道德教育的根据,以下对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做一些更具体的说明,认识心育与其他各育关系,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清晰地理解心育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20世纪初,王国维就指出教育的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完全之人物”有赖“完全之教育”培养。“完全之教育”分“体育”与“心育”两部分。“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依此,“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在王国维的“完全之教育”中提出体育与心育,依据身体与心理是“完全之人物”整体生命的两个方面。身体的与心理的相互关系决定着体育与心育的相互关系。如加里宁所说,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确定的、有目的的感化作用,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如培养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和人类公共生活规范,造就一定的性格和意志,习惯和兴趣,发展一定体质等等”这一论断也表明,人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是人的机体活动的心理基础;因此对心理施加影响,也能“发展一定的体质”。
在王国维的教育结构中,体育与心育并列;心育包括智育、德育、美育。可见这些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因此,通常很多情况下,把心育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称“五育”是不合乎逻辑的。此外,有的德育工作文件规定德育任务内容时也列入了心育内容,有人据此认定德育包括心育,这就混淆了理论与文件的关系,或者说混淆了学理与工作部署的关系。
心育与德育比,心育外延更大;我们智育、德育、美育都包括在心育之中。这表明心育与智育、德育、美育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关系。如上所述,心理是人的各种素质的心理基础,是主体与外界联系的中介。我们实施智育,是从知的方面作用于心理的一个部分,即作用于知性心理部分。我们实施德育,是从德的方面作用于心理的一个部分,即作用于德性心理部分。我们实施美育,是从审美方面作用于心理的一个部分,即作用于美感心理部分。当然,这仅是心育与各育关系的一个方面。无论实施智、德、美任一种教育,都会直接作用于心理的某个部分或某个区域;当然心理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心育与各育,除整体与部分关系外,还存在有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一般指心理的整体属性,特殊则是心理的部分属性,如心理的知性(认知属性)、德性(道德属性)、美感(审美属性)。心理教育是有确定目的地提高心理机能、培育某种心理品质而直接作用于心理的相应区域的活动。
在人的素质整体中,德性素质处于核心位置,对素质发展有导向与动力作用;在教育整体中强调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更多地关注心育与德育的融合,提出心理一道德教育。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关心智育、美育。以美育而言,新世纪初我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过程中,注意德育与心育结合的同时,贯串着美育,在教材内容与形式方面都力求审美化。“教材审美化,是这次编撰《思想品德》教材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基于德育美学观,教材应是美的存在方式’,‘美的教材是我们的追求’”。2004年我提交心育年会的论文,题目就是《“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一道德教育及其审美化》。
心育与体育是并列的,心育与体育也应当、也能够有机结合。我很欣赏参与我的心育课题研究(江苏省哲社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一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原理与实施研究”)的试点学校――南京市第五中学的做法。五中在各科教学中都融入了心育,在体育教学中也融入了心育。他们提出了“整体融合”的心理教育,并且也承担了江苏省十五规划课题中学“整合型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任务。五中教研处还编印了省十五教育规划课题成果专辑“中学整合型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探索”(2002、2004打印本)我曾写过一短文,认为“体育具有身体文化、身体教育、身体锻炼等不同层面……身体教育不但为发展身体素质、强健体魄所必须,也是使心理健康、意志坚强、精神愉悦所必需的”。此外,四川省华阳中学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育体育人、育体育心、强体健心”的学校体育文化。这些都表明心育与体育密切相关。
基于人的德性素质在整体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和功能,我们更多地关注心育与德育关系,通过对教育实践和理论学习,提炼出“心理一道德教育”概念,提高了教育自觉,使心育与德育融为一体的心理一道德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
三、心理-道德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人生幸福服务
1.心理-道德教育者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每个教育者都应是自觉教育者。自觉教育者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心理-道德教育目标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表明心理-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生幸福服务;人生幸福应是人的终生幸福。
这样的认识与哈佛大学泰勒・本一沙哈尔教授的论断是一致的。沙哈尔说:“我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应该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2002年开始,沙哈尔教授第一次给哈佛大学开设关于幸福心理学课程。我国著名作家和心理咨询师毕淑敏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是争取幸福的一生,都应该是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的一生。心理学把人生幸福,当成最高的研究目标”。
每个人都有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个人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心理生活。人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更生活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人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幸福,更是心理世界的,或精神世界的幸福。其实享受物质生活幸福也是在心理世界中的感受。所以,幸福是人主观世界的心理感受,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如毕淑敏所说:“幸福并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一种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意义就是指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你知道方向,你有你的理想,你知道所有的步骤都是在向那个方向前进。”国外有学者认为幸福有三种成分:意义、快乐与投入。我们的心理一道德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获得人生幸福。
党的十确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实现人民幸福的目标是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心理一道德教育服务人生幸福的目标与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心理一道德教育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做好心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育心、育德功能,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特别是精神发展、精神境界的提升;精神境界提升了,幸福程度也就提升了。这是每个心理一道德教育者应有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自觉。
2.心理教育者是人的精神关怀者
心理一道德教育者根本的教育自觉,是关怀人的精神生命,做一名自觉的精神关怀者,关怀他人的、也关怀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发展。
人学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体,对人的关怀,根本上是对人的精神关怀;人生幸福根本上是精神幸福。
教育哲学认为,心理一道德教育本质上是精神教育,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文化一心理活动。关怀人的精神生命,就是关怀人的生活幸福;这就是心理一道德教育的本义!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精神境界不同,幸福程度不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生幸福感是心理教育者的天职。
当下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状况,亟需改善,亟需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关怀其学习与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现实的迫切任务!人生幸福是人整个一生的幸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明天的幸福必须牺牲今天的幸福”等偏见以及种种教育病症剥夺了中小学生时期的人生幸福。作为精神关怀者的迫切任务,就是根据心理一道德教育的特点,在可能范围内,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精神生活幸福。
3.发挥生命潜能,成就幸福人生
心理一道德教育优化心理机能,提高精神品质,形成和谐人格,最终是为了成就幸福人生。心理一道德教育帮助人优化心理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根据美国人机能研究室的报告,人具有15种不同的自然天赋”。人的生命潜能无限,幸福没有终点。心理-道德教育帮助人不断地向着理想的目标接近,做最好的自己,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和幸福。心理-道德教育提高了人的精神品质,也就是提高了精神境界,提高了幸福程度。心理一道德教育促进整体人格和谐发展,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促进人的体与智、德、美各方面潜能都得到发挥,各方面素养有机构成了健康和谐的人格,促进了人生幸福。人的心理机能优化,生命潜能充分发挥;精神生活丰富,精神健康发展;整体人格素质与各项心身素质,以及各项心身素质之间,都彼此联系、和谐发展。这一切形成了幸福人生整体结构。
4.建设校园幸福文化
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略有区别。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相对应。校园文化是具体学校的特色学校文化。很高兴地获知唐山市专门成立了“幸福教育研究会”;唐山市四十九中开展了“学校幸福文化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由东北师范大学刘晓明教授指导。我感到很幸运,这次到唐山来参加全国第十届心理一道德教育高层论坛,可以直接学习唐山的幸福文化。校园幸福文化是整个幸福文化的一个部分。校园幸福文化具有陶冶德、育美功能、益智功能、健体功能;直接、间接地促进人生幸福。
心育文化建设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2012年11月8日,我给四川宜宾市三中的心育老师梁岗的邮件提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以为心育文化应是其重要内容。”建设幸福校园文化,应包括心育文化建设,包括心理一道德教育建设。通过幸福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心育文化建设,把学校办成师生快乐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建设,有广泛的内容,包括办学思想、物质环境建设、校训与校风建设、课程建设、社团组织建设、课外教育活动、各种规章制度等。心育文化建设是整体的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除上述各项内容外,还应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心育文化建设。心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一致的,是育心育人,促进人生幸福;心育文化与整个校园文化应是和谐一致、相互促进的。
校园文化的内容很丰富,就我看过的学校做一些简单介绍:如江苏省江阴的华士实验小学。华士的校风是师生“同心同行同乐”;与此相关的教风是“师生结伴成长”,学风是“我们欢笑,我们创造”。这就是幸福校园文化。各种校园节庆文化让师生在欢乐中成长。无锡市荣巷中心小学最典型,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了一年12个校节:音乐节、废品艺术节、节水节、少儿科技节、篮球节、护鸟节、友谊节、童话节、小鬼当家节、书香节、野外求生节、风筝节。我参加过该校个别的校节活动。我了解到该校形成了特有的极具时代精神、富含生态伦理、促进现代人快乐成长的校园节庆文化系列。学校还制作了“七彩节日”的年历,设计美观,是师生最喜爱的年历,也是师生享受学习的年历。我们要探寻中国自己的心育之道;学校心育文化建设也考虑本土化特点。我们的心育专委会曾在淮安举行过年会,我们参观了一个专科学校的心育活动场所。该场所占了一座楼整个一层的面积,我非常赞赏心理活动室对师生开放,但我更赞赏的是他们也对农民开放,我们国家大多是农民啊!我们的心理教育是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了适合发展性心理教育和国人的文化心理现状,学校心理咨询不一定都要挂上“心理咨询室”的牌子。有的学校咨询室挂的牌子是“阳光小屋”,有的借自己学校某特级教师名字,挂上“某某老师谈心室”的牌子。有的学校心理教育活动场所称“快乐心灵家园”。南京市卫岗小学建了一个“快乐小屋”,既有心理咨询,又有各类心理游戏活动。为了不让学生误以为到快乐小屋求询就是心理有毛病,学校一开始就专门找了同学们公认的好的学生干部到快乐小屋里去做客谈心。南京市龙江小学从2009年开始,坚持“乐活”校园文化建设,孩子们、老师们在乐活校园里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师生们在共同建设“乐活”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了创造性,例如:成立了“乐活族联盟”;创作了人见人爱的卡通形象“乐活小精灵”(学校吉祥物);创作了“乐活”校标;制定了便于操作的“乐活宣言”;以“乐活”精神建设班级文化;提出“快乐生活每一天,快乐生活每一个”的口号;倡导“乐活课堂”,“让课堂乐起来,让思维活起来”;创办了“乐活教育”的刊物《乐活文苑》、《乐活教育研究》等;举办各种“乐活龙江节日”:“乐活”龙江游戏节、“乐活”生态节、“乐活”体育节、“乐活”读书节等;师生共建了“乐活校园环境”,以景点四为例,有春华园、夏韵园、秋实园、冬沁园。这是多么阳光的校园!多么智慧的创造!多么快乐的学园!多么幸福的家园!
[摘 要]如何不断优化职业化教学路径,特别是语文这类基础教育学科,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文章从挖掘教材中的专业因子、结合职业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基于学生个体发展和学生未来综合素质提升角度的职业化路径,提出具体实施途径,为建筑类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研究提供方向。
[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路径,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109-02
建筑类中职院校以培养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地和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的中等专业人才为特色。 “专业”二字是区别于普通高中的主要表现.如何在这个区别上占据特色优势,中职院校必须加大本校特色专业建设,以提高学生建筑应有技能,适应建筑行业从业需要为目标。
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常常被视作专业课的从属地位,语文教师教学态度敷衍、教学研究无激情,学生无学习兴趣,学校不关注不发展……建筑类中职院校对语文学科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使语文课程在总体上处于被搁置、被抛弃的尴尬处境,那么,如何发挥建筑类中职院校语文的实际教学功能,使语文教学和专业化结合,向职业化、社会化、生活化发展,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使建筑类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学有所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三大方面为建筑类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寻找到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专业因子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编排合理的教材能够为语文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筑类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要根据建筑专业的属性与学生的学习需要, “多角度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突破口,采取文同教异、一文多教、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
目前,建筑类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存在与建筑专业不配套的情况,选用课文篇目多、内容杂,不能体现专业特色,无法完成学生语文交际素养的整合,造成了教学内容与职业需要的背离。因此,编写一本适合建筑类院校的校本教材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可以与专业课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相互交融,教材内容编排上可以分章节将语文学科知识点与建筑专业知识糅合,所选课文尽量与建筑相关。在课堂教学习题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认知和审美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归纳建筑物形成的各要素,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到建筑之奇、之古,发现建筑之美。
在现代社会,人才的要义之一就是“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这也是中职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关联到语文学科,主要是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实用文阅读与写作训练,故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将建筑行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部分,如经济、事务、策划类应用文作为一章,并开设实践操作模块。为配合学生实习、就业需要,可以开辟简历制作、面试模拟单元。以建筑类中职院校比较典型的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例,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施工和基层技术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看懂各种资料、熟练技术操作、专业技能过硬外,还需具有简洁明晰的表达能力和流畅的沟通能力。
因此,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需要增加说明文和应用交际训练部分。至于学生比较头疼的文言文部分,考虑到学生以后工作当中接触比较少,只需选择几篇和建筑相关的古文放在教材里,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其他方面不作要求。但是为整体考虑,在教材结束部分可以以附加形式增设古文,让有兴趣的同学也有学习的资源。
二、结合职业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建筑类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建筑施工、设计、造价等,中职语文在教学上要符合建筑专业学生需求,为学生未来工作作好铺垫,就得寻求职业化教学道路。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大胆开发、科学配置既适合语文学科性质又突出专业特色的职业性教学设计。
1.制定合理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寻求语文与建筑专业衔接点的初始阶段,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属性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多途径、多角度找到隐藏于学科中的专业知识元素,应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为基础,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立足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综合提高为目的,建立有效的、生活化的、职业化的教学目标,力求发展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生命价值。
建筑类职业院校语文的教学任务不同于普通高中,“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社会参与竞争,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结合学校的建筑专业特点。设置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注重对其交际能力、职业素养、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时需紧密整合专业教学,整体提高学生语文文化素质。
2.调整教学方法,运用新模式。和普通高中不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对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不作过高强调,因而教学上可以更多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和专业素质培养。应从传统的教师,课本、课堂“三中心”的教学方法中脱离出来,采用新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即运用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职业化教学需要,采取精讲与指导、讨论、演示、任务驱动、鉴赏、自主学习、主题教育、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外,语文教师还应根据建筑专业需求开设第二课堂,如组织演讲比赛、模拟面试情景、进行实地参观、撰写调查报告、草拟计划书等等。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学科与建筑专业的连接点,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启发诱导为主。孔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为倡导启发诱导式教学。孔子的这一教育原则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注重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在教育界具有深远意义。建筑类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需从学生整体职业生涯设计出发,这不同于应试教育以选择人才为教育目的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确实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与专业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企业文化、个人素养、民族文化等考虑进来,有意进行文化渗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找到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的切入点,形成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突破口,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我的空中楼阁》这篇课文,作者将山中小屋作为自己的理想家园,吸引作者的是自然气息、田园欢乐、原生态的质朴。装饰专业的学生,当然应该关注这些自然的、原生态设计,将这些元素灵活运用于实践操作中。通过语文媒介,教师有效灌输给学生专业因子,使学生既学到了语文学科知识又提升了职业技能。
3.利用信息化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不断被用于教学中,且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资源丰富,使用快速方便, “其能够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及灵活生动的画面,将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简单、具象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化优势,转变枯燥死板的课堂教学,创建欢快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些有影像资料的课文时,可以直接借助网络上的影像资源进行教学。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雷雨》等课文时,可以以影视欣赏的方式上课,根据电影中的人物外形、语言、动作、神态和设备逐层分析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及深层文化意蕴,在观中学、在学中玩,语文课堂不再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时,给学生播放剪辑的“动物世界”和一些人类对大自然的暴行、自然对人类惩罚的视频,直观的图片、血淋淋的事实给学生很大感触,这比一遍遍给学生灌输保护环境要形象多了,对学生的震撼更大,引导效果更好。
随着使用微博、微信、博客、飞信、QQ等的日常化、生活化,新媒介的众多附属功能也浮出水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共享群,将某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定期发送,并开辟专区用于相关资料存放处,学生可以自由下载查看。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收集课文资料进行演讲,学生在收集资料时需筛选、整理、归纳网络资源,这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判断能力。在课下,师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自由互动、相互交流,既学了知识又增进情感。上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解决相关疑惑,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微课制作,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动画形式展出。微课取材于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问题,教师把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传到网上,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可以随时随地点播学习,这使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微视频的直观、简洁、动态优势,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夯实基础。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1.教师总结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以学生职业化需求为立足点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策略、结果,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好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打好基础。教学反思指导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使教师能够进一步提高教育实践、充实自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主观能动性不断得到发挥。
2.互动评课。学校通过开展公开课的形式倡导互动评课。课前,设置好职业化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好交流互动话题。课中,教师做好调控,让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化教学这个中心,在语文和专业均不偏颇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课后,教师先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然后开展互动评课教研活动,最后群策群力、统一思想,明确后期语文学科与专业结合教学的发展方向与思路。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其专业特点进行反馈,满足中职学生工作后的实际需求。
(2017年8月—2020年8月)
山丹县清泉学校创建于2016年8月,地处山丹县城西北部,是山丹县新城区开发中心地带。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主要生源为近几年来城镇化建设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居民子女。
主体工程初步建成,学校的先遣班子就在雷颜俊校长的带领下,依据当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的理念背景,准确定位了“尊重生命 学会生活 快乐生长”的办学宗旨,以“育人为本 敬业为乐 成才为志”为校训,紧紧围绕“追求和谐教育享受成长快乐”的办学理念,开启了山丹县清泉学校的教育教学之路。
2016年是山丹县清泉学校的创始之年,2017年是山丹县清泉学校第一个三年规划的奠基之年,为此,学校特制定《山丹县清泉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7年8月—2010年8月)》。
本规划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实施策略、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整体情况分析
学校为新建校园,硬件设施基本齐备,塑胶操场,各班新配触摸一体机,校园网络,各功能室等一应俱全,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提供外部条件。
二、师资情况分析
学校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男职工59人,女职工68人,教职工平均年龄为41.6岁。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101人,专科学历2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但是由于新建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缺少制度性和规划性,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思想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守旧,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校发展的软件急需解决的问题比较多,这是学校已有的现状。
三、学生整体素质分析
2016年秋季学期,学校正式开校招生。目前共有学生2378名,其中中学部学生814名,设置18个教学班;小学部学生1564名,设置26个教学班。这些学生主要是从城关小学、东街小学、南关学校、山丹二中分流过来,家住新城区的农民子女。生源数量较多,但质量薄弱,加之大多数孩子为留守儿童,家中缺少必要的文化影响和有力的学识支持,导致大部分孩子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亟待培养。
四、内部管理条件分析
1.学校管理民主科学
学校正在形成一套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体系,《教职工常规管理细则》《教育教学管理细则》《教育科研管理细则》正在逐步完善,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明显凸显,领导、教师关系融洽。
(1)德育管理方面。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德育功能,打算系统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制定修缮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如建立了一整套的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将一批优秀教师纳入学校骨干培养规划中,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名师工程。
(3)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一方面学校以常规管理制度为基础,规范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实践常规管理创新活动,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4)教育科研管理方面。课题管理将全程实施“技术性”管理,包括申报、论证、立项、实施、总结及成果答辩、推广等等,并完善各级立项课题的申报程序,形成“校级研究专题——县市级立项课题——省级立项课题”这一课题申报链,建设好“金字塔式”的课题申报支撑体系。
(5)课程管理方面。学校从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和谐教育,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致力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行动等方面进行规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其中,学科拓展型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是学校课程管理中重点要做的工作。
2.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充分发挥现有教师自身的优势与基本设施宽敞富裕的优势,成立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剪纸社团,书法社团,笛子社团,武术社团等19种之多,每周四雷打不动开展社团活动,负责领导实时督促,社团活动已成为常态化。
3.读书氛围悄然形成
学校有图书室两个,阅览室两个,每间均在160平米左右,有专人管理,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向全校师生开放阅读,形成了“阅读有空间、阅读有时间、阅读有人带、阅读有人促”的“四有”阅读氛围
4.艺体工作全面推进
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落实中小学生艺体项目“2+1”工程为中心,全面推进艺体教育工作。通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上好音体美课程,杜绝课堂上“大撒手”“放鸭子”现象;通过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大课间活动、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跳绳比赛、队形队列比赛、乡土体育活动等,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
5.社会实践落实到位
学生以红领巾志愿者和共青团志愿者为载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如为敬老院老师打理生活,开展啄木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社会实践活动等,并打算以此为契机,开展的科学小课题实验研究,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科学实践精神。
6.办学基调初步奠定
建校伊始,我校坚持“尊重生命 学会生活 快乐生长”的办学宗旨,旨在以“生命教育”为本真教育,着力营造“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努力创建以体艺社团为基础的“快乐校园”。积极开展质量监测和过程性评价、民主快乐进课堂、校园足球抓落实,语文晨诵、趣味数学、英语口语、书法艺术和科学实验等学科课程,培养专业教师,建设活动场地,健全活动体系,制定一年抓规范、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绩的阶段发展目标,为此需要建立丰富的校本课程、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学科拓展撬动课堂变革,实现课程由国家单一向丰富校本转变、学生由全面向个性发展、教师由陈旧向创新发展。
五、学校发展面临问题
目前,学校在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和制度、名优教师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办学思想等方面虽有构思,但未定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发展事态。虽具有一定数量的市、县级骨干教师,但是骨干教师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校本教材的开放和研制工作还在胚胎状态,所以学校的办学面临着一系列质的问题:
1.办学规模控制的问题:由于学校地处人口稠密的新城区住宅中心,学区范围大,学区内新楼盘众多,随着农村迁往城市的家庭越来越多,学区内生源迅速增加。如何根据标准化学校的要求,科学地控制学校的合理规模,使学校能够稳步、健康地发展。
2.提升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层次的问题:如何形成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求的队伍建设模式? 在现有的市县级骨干教师,数量较少,并且这些教师大部分年龄结构偏大,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缺乏有效引领,尤其初中这一块表现明显,教研科研积极性不高,高原现象难以突破。如何探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措施,激发学校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内在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省、市、县级骨干教师。
3.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和谐”主题未突出的问题。由于学校为山丹县新建校园,但是办学规模在不到一年级的时间内迅速扩大,虽积极投入学校文化建设,搭建各类平台以深入挖掘办学理念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突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但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学校文化特色,校园“和谐”主题文化和价值理念建设缺乏规划。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优质的教育应该是促进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的教育。从建校至今,我们不断实践和提炼“三个增值”:
1.学生增值——良好习惯养成,素质修养提升,学业水平提高。
2.教师增值——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技能娴熟,综合素质提高。
3.学校增值——有形资产增加,教学质量提高,社会信誉提升。”这“三个增值”立足实现为每一个孩子的习惯形成和成长服务,为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为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特色发展服务,如果将来做得更好一点,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和社会声誉服务。
一、指导思想
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生命教育”为本,全面开启培育有生命活力、有生命灵性、有健康意志的未来一代的教育理想,进一步笃定清泉学校“严谨、求实、创新、高效”的教风和“自主、自信、乐学、善思”的学风,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生命教育”的运行系统,以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形成适合清泉学校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将围绕“尊重生命 学会生活 快乐生长”的办学理念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完善“学生习惯养成,教师专业完善”的目标愿景,在今后三年中着力凸现以下办学理念:
1.学校精神: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清泉精神
质朴务实是年青的清泉学校的风格,近一年来清泉校人以质朴无华的气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培育每一位学生;而开拓进取是清泉学校快速成长的前提,也是学校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未来三年中,学校要努力挖掘内外部的资源,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2.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与归属:生命教育
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和归属,就是“人”。我们认为一所秉持为“尊重生命,学会生活”为办学理念的学校,它所开展的一切教育实践必须回归到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独特性、惟一性的关注上来。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坚持:育有生命活力、有生命灵性、有健康意志的未来一代。
3.学校办学的战略定位:学生健康、善良、多才;教师淳朴、宽容、严谨;学校平安、文明、和谐。我们将致力于推进习惯培养和专业提升的战略,建成管理科学、队伍优化、办学规范、成绩提升显著的年轻学校。
4.学校使命:建设和谐校园营造和谐课堂打造和谐团队 引领和美人生
5.教师形象:淳朴宽容、严谨求实
6.学生形象:德艺双馨身心和美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未来三年,我们将坚持走“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之路,着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打造学科教育规范化,建设体艺教育特色化,逐步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把清泉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成绩提升显著的县级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培养目标
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交流、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未来三年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健康人。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实施策略、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一、学校管理
(一)领域目标
在“和谐治校”和“民主办学”的基础上,努力实践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督促学校管理向制度化发展,促进管理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构筑信息化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深化团队绩效捆绑制度。从而使学校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相统一,努力营造“和谐育人、快乐成长”的管理氛围,实现“规范、提升、出效”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
(二)实施策略:
1.深入实践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走向民主化
实现教育民主化,必须走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道路,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未来三年我们将以深入落实《山丹县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为契机,逐步完善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优制度,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完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信息,改进学校管理;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把班主任工作评价权交给家长,把学校领导评价权交给老师,把教学评价权交给家长和学生。
2.出台《山丹县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促进管理走向标准化。
随着社会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为保证清泉学校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就要扎实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学校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优质教育质量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让学校从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走向现代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未来三年,学校在不断实践、落实清泉学校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清泉学校教育的质量标准以及为实现这样的标准需要完成的管理操作过程,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编制出台《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
3.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
未来三年,学校将积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吸引家长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技术和理念,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
4.推进网络化管理,促进管理走向信息化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化,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可以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手段极迅速地传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在这种形势下,未来学校的管理必然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发展。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制作新的校园网和班级主页,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力争做到无纸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为学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7年12月:规划《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构建现代学校基本制度;依托绩效工资的实施,完善各项考核条例;形成学校和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评价机制;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运作规范,逐步明晰和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形成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愿景。
2018年2月—2019年2月:初步形成《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形成学校和教师自我评价、自主发展机制;继续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达到办公管理现代化,实现数字化校园、无纸化校务管理。
2019年3月—2020年8月:《出台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坚持人本、校本和精细管理等现代管理制度的实行,营造“和谐育人、快乐成长”的管理氛围,实现“规范、提升、出效”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
(四)成功标志:
1.出台《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和其它兄弟学校缩小差距,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2.创建山丹县管理规范化、质量提升快的标准化学校、省级快乐校园特色学校。
3.社区、家长、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高。
二、德育工作
(一)领域目标:
通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100%中队行规合格,鼓励60%中队形成特色;创建市县级锥鹰红旗大队、德育先进校和家长学校。
(二)实施策略:
1.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主任团队,发挥德育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力争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在学科教师队伍中培养若干位德育意识和专业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在班主任队伍中培养若干位班级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一批以德育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精品课。注重德育科研,引导教师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建设一支热爱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
4.加强家校合作,拓宽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和“私密信箱”平台对个别心理有偏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与追踪研究。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落实德育常规教育,实施全员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多元德育评价,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100%中队创合格中队。落实德育素养教育主题德育细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优良品性。
2018年9月——2019年01月: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和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评比,做好特色社团建设,完善升级校园网、班级微信群、特色中队创建活动,成立家长学校,做好学校心理辅导站和家长学校的创建活动,为学生提升能力,健康成长,丰盈个性搭建平台。
2019年03月——2020年8月:通过培养德育队伍、深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达到市级德育特色校标准,德育素养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
(四)成功标志:
1.德育队伍精良,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多样。
2.形成清泉学校德育素养教育特色。
3.创建市县锥鹰红旗大队、德育特色校和家长学校。
三、教学工作
(一)领域目标:
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建设优秀的教研组,实施三级课程体系,开发《剪纸》《腰鼓》《武术》等校本特色课程。
(二)实施策略:
1.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项目为契机,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在未来三年内,学校将更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学习任务的改革思想和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艺体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
第二,各教研组继续以“特色创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特色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课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教研组特色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体育组的快乐大课间武术操,语文组的传承经典、诵读经典,数学组的趣味数学、美术组的剪纸、科学组的小小科学家等多个学科项目做成体系工程。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行动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以课题为载体,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备课管理,通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
第二,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第三,作业管理,通过改进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
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
第五,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
通过实践探索,除了实现传统教学常规管理“管”、“督”、“评”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体现教学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
3.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差异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
基于“生命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个性成长的理念,学校努力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通过教育评价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提出“尊重生命 学会生活 快乐生长”的理念,在未来的三年中,学校将加强教育评价对多元化学生评优方案、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4.积极组织教研组长等学校领军人物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个人素养和活动组织能力,进而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能力。认真研究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三)推进计划:
2017年8月——2018年8月:坚持及时、适度、多元的原则,学校通过听课、常规检查、考核、问卷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创新教学常规管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完善学校资源库,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以综合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主题教学设计或特色项目教学设计,形成特色课程。
2018年9月——2019年8月:强化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进有效教学方式的转变,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形成本校课堂教学风格。优化学校多元评价,推进活动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组织相关经验总结或论文交流。拓宽综合实践研究视野,充实综合实践课程教材;设立校园文化节,扎实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数学节、英语节和艺体节,开发校本活动课程,申报精品校本课堂。
2019年9月——2020年8月:三类课程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基础型课程教学渗透拓展型、探究型思想、方法、手段等,使基础型课程教学充满活动。制定拓展型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推出若干教学骨干。深化新教育实验系列读书活动,举行“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育蕴含智慧”为主题的教学沙龙,开展老中青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资源丰富,上传、下载频率不断提高。
(四)成功标志:
1.学校被评为市县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缩小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
四、教科研工作
(一)领域目标:
坚持“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 ”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人人有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打造“精选题、真实践、勤反思”的科研氛围,实施科研课题与常态研究相结合的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紧密课题与特色的关系,使课题服务于特色,使特色建设推动课题的研究,力争三年内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逐步打响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专题。教师学术论文、案例发表、获奖占教师总数20%以上,每年都有5个以上课题立项和结题,荣获市县先进教研组和教科研先进集体。
(二)实施策略:
1.建设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网络体系。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切实、有效、深入,学校在择定课题时要切准教学改革的热点,凸现课题的前瞻性和推广价值,确定一个今后三五年中对学校工作起导向作用的整体性、探索性的主干课题(省级课题、市重点课题),再围绕这一主干课题,确立一批在张掖市立项的辅课题进行着力研究,各科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一个主干课题覆盖下的系统的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课程方面以拓展型课堂研究为重点,课堂方面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文化方面以和谐校园文化为主线。
2.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提高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建设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课题“三段介入”常态化管理模式,对学校各级课题进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学校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规范化管理进程,保证学校教师的各类教研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并能够及时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问题解决。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强化对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从而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特质与推广价值。
3.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
建立和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把优秀教研组创建、教研组专题研究、年级段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个人专题”的研究工作,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常态化。
4.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
在人力、财力资源分配使用上适当倾斜,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质量比较高的课题成果给予适当的包装。包括外请专家对课题成果鉴定及参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成果评比,提供相关的成果推广平台,以宣传推广相应的研究成果。每年将教师的课题成果汇编成册,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及动态,针对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发表师生教育方面的言论,以传递课改经验,宣传成功案例,树立先进典型,交流研究经验,提升理论素养。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落实课题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员和经费,做好课题的成果撰写;针对本年度张掖市市级获奖的部分课题,积极申报省级课题。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问题,鼓励教师申报年度小课题;至少有5个课题分获市级奖项或通过省级鉴定。
2018年9月——2019年8月:进一步完善有关教科研工作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论文、案例的撰写及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定期召开课题结题会议,让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成果撰写的进展,保证已经到期的课题要其按时结题。
2019年9月——2020年8月:教师的科研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争取有10%的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做好课题研究的考核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丰富教育研究成果,形成高效教学的优秀案例,积累研究成果,编写一定数量的校本教材,充实学校内涵,努力形成学校特色。争取参加展出我校的科研成果。
(四)成功标志:
1.教师的科研意识高,有一半教师能熟悉做课题的操作程序,青年骨干教师在三年内参与过课题研究。
2.在学校的绩效工资考核中,三年内逐步加重教科研的考核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
3.每学期都汇编《教师论文集》、《教师案例集》、《公开课教案》、《评课稿》、《教科研主题活动日汇编》。
4.三年内有5个或5个以上课题获张掖市奖项,并能通过省级鉴定。
5.能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编写校本教材,申报精品课程。
6.在参加市级以上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5%以上,并且有10%篇教育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
五、队伍建设
(一)领域目标:
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德考核。力争三年内培养2名张掖市骨干教师,2名张掖市教坛新秀,2名张掖市教学能手。50%以上教师能够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各学科均有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实施策略:
1.关注教师个体学习与成长过程的逐步完善,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变革实践者。通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强调教师日常的、经常化的实践与反思。以创建“清风校园”为契机,广泛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教师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意识;强化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2.建设优质、高效,具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团队,在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中促进教师职业生命内涵的重建。未来三年中,我们将旨在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内在潜能和动力的专业合作团队。学校将继续推进教研组、班主任、课题研究组等相关团队建设,扶持因为有相近的专业兴趣爱好、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生活品位和工作质量。
3.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在坚持各项薪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教师薪酬结构。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包括质量评估、教科研评估、满意度调查、工作目标达成度评估、师德评估等定量评估。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奖励,提高个人业绩和团队奖励,提高承担创新任务教师的奖励,提高超工作量教师补贴。
4.构建“评”、“研”、“引”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倡导自由、宽容氛围,促使有更多的骨干产生。三年中,学校将给更多教师表达自由的机会,以传播其思想和行动;并积极拓展校外各种媒介传播本校教师思想和行动的空间,为教师创造在更高层次的公共空间表达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学术组织,保护教师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通过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研讨、评选,优秀教研组建设等活动,把校优质课、全员赛课等课堂教学评比打造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常态活动,探索培养骨干教师的系列化推进策略,在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进一步提升学校已有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争取评选一到二名市县优教师。
2018年9月——2019年8月:制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计划,组建学科工作室,完善分层培训方案。
2019年9月——2020年8月:通过三年努力,丰富内涵,扩大名师队伍,争取使更多的教师会以研究的眼光来思辨课堂教学,总结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四)成功标志:
1.具有一支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社会评价良好。
2.各学科均有市级骨干老师。
六、校园文化
(一)领域目标:
以“尊重生命,学会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为宗旨,完善学校“和谐教育”文化。结合学校管理思路的整合提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激活校园活动文化;挖掘环境文化,开发利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美化行为、绿化环境、净化心灵,建设书香校园,创建山丹县优美校园。
(二)实施策略:
1.聘请专家指导,整体架构学校的办学思路,健全办学理念等核心价值文化,突出理念的“和谐”主题。
2.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营造楼道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化“和谐”文化的环境内涵。
3.丰富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学科活动文化等,建立活动文化,深化“和谐”文化的活动内涵。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不断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营造楼道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化“和谐”文化的环境内涵。
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探索办学思路、环境建设和活动文化的基础上,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以“做最好清泉人”为目标,在做最好自己的基础上营造师生追求积极向上、勤奋敬业、终身学习的良好精神氛围和价值取向,在教风、学风、校风的培育上有深化提高,注重班级文化和主题活动周文化建设。
2019年9月——2020年8月:继续优化、深化学校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学校的核心内容,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特色,让民主、和谐、美好的校园精神立起来,创建山丹县优美校园。
(四)达成标志:
1.形成宣传学校文化特色和树立学校形象的学校特色的识别系统。
2.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突出“和谐”主题。
3.建设山丹县书香校园和优美校园。
七、校本课程
(一)领域目标:
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团队,规划编制学科系列校本课程,能够科学地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课程实施的效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充分整合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学校已有的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个学科教研组都拥有自己的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学校的课程资源整体得以优化。
(二)实施策略:
1.通过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采取请课程专家、外出专题培训等方式,明确课程建设的内涵和价值目标,明确一方面坚持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把办学特色渗透到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之中。
2.深化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即拓展型课程),并积极开展适合中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结合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保证活动参与面、参与效果,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使其成为精品,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特长的示范基地,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涌现出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
3.重视对教师特长的培养。围绕学校特色学科(科学、体育、音乐、语文、数学),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4.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需求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分析学校现状,聘请专家指导,逐步编制社团活动教材,逐步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校本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丰富学科特色课程内容,形成特色学科的校本课程。培养有学校特色共识的教师群体,形成合力。围绕学校特色,规划社团整体工作。
2018年9月——2019年8月:探索特色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特色教学研讨课,深化学科拓展型课程建设品牌。继续开展校本培训,提高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语文和数学等学科教师的专业技能。编制《剪纸》校本课程。
2019年9月——2020年8月:培养一批批特长学生,在科艺体等多项比赛中成绩突出,每学年获奖人次占学生数10%以上。
(四)成功标志:
1.涌现出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每学年获奖人次占学生数10%以上。
2.形成规范、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八、后勤服务与校园建设
(一)领域目标:
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装修专用教室,完善校园文化布置;继续筹划建设科技活动室、舞蹈室、心理健康室、智能教室、美术室、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科室,提升软、硬件设施的层次,创建平安校园、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策略:
1.加强后勤内部管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教学楼的走廊文化,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3.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建设科技活动室、舞蹈室、心理健康室。完善教学楼的走廊文化,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2018年9月——2019年8月:继续筹划学校智能教室、美术室、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网络中心的建设,学校网络、教学设备等维修保养良好,后勤安全管理到位。
2019年9月——2020年8月:环境布置显“大气、儒雅”。档案管理、财经管理工作规范之中显优化。学校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关注工作细节,提升服务满意率。
(四)达成标志:
1.校园美化、绿化到位,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明显提高。
2.学校教育教育设施设备达到现代化学校要求,使用和维护良好。
3.后勤服务各尽职责,高效运作,师生满意。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
1.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雷颜俊
副组长:赵广明、顾兴荣、周艳春
组 员:毛文、靳强、陈辉明、王义勇、王琰、李文涛及各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
2.项目工作小组
全体教师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本《规划》的工作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部门执行责任制。
3.责任分工
教导部门:提升教育质量,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
科研部门:负责课题运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政教部门: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信息中心: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数字化校园提供技术支撑。
总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
财务部门:做好财务规划,科学筹划资金分配。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
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领导接受老师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环境保障
1.外部环境
协调好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社区、家庭的关系,努力争取政策支持、财力支持、舆论支持,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为学校发展创设优越的外部环境。
2.内部环境
充分发扬民主,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
五、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