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生拓展训练体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什么是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一种兴起于西方,1995年传入我国,开始主要是服务于工商企业单位,后逐步渗透和延伸到教育领域。由于拓展训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模式,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模式,自2004年在高校教育中刮起了一阵强烈的“流行”风,普遍为大学生所接受。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训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力武器。那么,我们应该想一想拓展训练为什么短短几年就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拓展训练又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什么作用和启示呢?
一、拓展训练的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提供适应性。
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削弱。要谈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学生的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载体。拓展训练融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及管理学的精华于一体,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及大学生的共同需求,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拓展训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贯穿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过程。使大学生充分体会,情感与意识专注于一件事情是多么的愉快的事,增加身体锻炼的同时又有认知上的收获。
二是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表现在体能上,更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最大限度地去完成任务。有些时候往往最令人头痛的是战胜自己,不自信和过于自信对于大学生成长都是不利的,拓展训练中就可以充分的了解自己,培养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三是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团队协作,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团队中汲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使得团队协作和学生个性同时得到展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教育大学生个人利于服从集体利于,敢于为集体荣誉奋斗,敢于承担责任,充分体会理解他人。
四是自我教育。拓展教师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事项向学生讲清楚,活动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师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生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宗旨,产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教育功效,特别是在对参训人员的健康心理、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培养上,效果非常突出。
(一)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闭锁与交往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求职与识别的冲突,情感与理智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需要足够的求生能力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否则将无法胜任将来的社会角色。对此,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成为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实践表现。
(二)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项目和障碍,对人的心理、智能和体力形成了一定的甚至是严峻的考验。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也使得受训者在经历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某方面的才能,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现在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人们在工作学习中面临的环境和情况也极其复杂。很多时候单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或者说是非常低效,这就需要组成团体,并要求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有句俗话这样说:“一只蚂蚁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走;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从中也不难理解成功需要合作,需要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积极默契的相互配合。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例如野外生存、过电网、攀岩、信任背捧、万里长城、胜利墙等项目。这些游戏能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知不觉受到了团队精神的洗礼。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当融入团队后,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整个团队就能发挥1+1≥2的力量,完成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拓展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
一是拓展训练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实际,因势利导,以不断满足和适应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善于抓住和把握大学生的这一心理变化,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迅速占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阵地。否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与我们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夺地盘。
二是拓展训练中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启发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基本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反映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上,就是他们的平等观念、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思想解放不盲从,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欢迎那种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对那些喜欢训人、批人的教师尤为反感。把被教育者置于对立面的作法,不仅不会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损害师生关系,最终达不到培养目标。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民主精神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使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合格的人才。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可行和必要的方法,注重让学生主动去体会解决问题,注重大学生身心发展以适应社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更好的完善素质教育,其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剑峰.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J].体育科研
一、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运用
(一)体验感受
在训练的最初阶段,每个学员在团队建设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角色。真正的做到自己亲身体验每个难关。这些难关都能给学员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有了压力,有了学员们互相的支持和鼓励,才会有动力。这不仅仅纯粹的是寻求刺激和冒险,而是能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并得到自信心。挑战自我,激发斗志。
(二)分享交流
进过前期的训练,自身的体验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参与的大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这是拓展训练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没有这样的交流,前期的训练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更佳的效果。这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对于一些不善言辞,不喜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学生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情感上的共识,才会让大学生们得到深入的思考。反思今后的生活,这是训练的价值所在。
(三)激发潜能
拓展训练最终是要将训练的体会和收获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经过前一阶段的交流和体会,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别人的长处。将自己在训练中所收获的良好品质运用到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拓展训练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经过调查显示,1980年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达到了两成左右,并且数据不断上升,最近的一些大学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三成。在给10万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在北京的七所大学中,调查的学生有27%具有心理问题。其中,因为心理原因而退学的占总数的65%,因为心理原因而休学的占总数的38%。大学生当中,女生的心理问题要普遍的差于男生,而高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要普遍的好于低年级的学生,同样,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心理问题也要比城市里的学生差。近几年报道大学生因为琐事而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屡见不鲜,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教育需要重视的。
(一)心理意志薄弱
大学生和高中生之间的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从硬性教育过度到自我的管理学习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很难适应。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意志非常薄弱。尤其是现在高校提倡大学生恋爱,出现的问题会逐渐增多。在面对困难时,大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更容易走向极端。这样的心理意志很难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在如今的社会团队精神至关重要。但是当代大学生中,很多的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往往都没有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不会全面地为大家为全局着想。再加上大学活动中集体活动也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给学生们自由分配时间。所以团队意识也非常薄弱。这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吃亏的。
(三)缺少自我挑战精神
现如今的大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勇敢地面对解决,缺少这样的自我挑战的精神,没有勇气迎接未知和挑战,这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因为大学生都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不想尝试更多的新鲜事物,也就缺少挑战的精神。
三、拓展训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认识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相处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在不久之后就会接触社会,但是他们之间的相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信任对他们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人际交往的和谐建设有显著的帮助。
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大学生首先需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敞开自己的心扉,完全的相信和信任彼此,同样也需要默契配合,尤其是在前期的阶段,大家都还没能够彼此的磨合,这是团队建设非常重要的阶段。比如在一个信任背摔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同学,真实地感受同学的存在价值。类似这样的活动就是在慢慢地培养信任感和互相的依赖。
(二)学会合作
在当今的社会,合作意识必不可少。但有很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普遍反映合作意识很差,更多的是希望突出自己的价值,并不会更多地为团队着想。但是只突出个人价值,而忽略团队意识,任何的企?I都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即使是学历很高,也不会很好地融入社会和集体当中。所以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拓展训练也正是针对了大学生这样的心理问题展开全方面的培训。
(三)激发潜能
拓展训练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是对自身各方面的考验。在这样紧张充满刺激挑战的环境中更能激发自己潜在的能力。拓展训练就是要让大学生们挑战不可能,不断地克服心理障碍,完成任务,不断突破自己。每当他们完成自己原本认为很困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不畏艰难的品质有利于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适应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表示,人在很大程度上行为方式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能力。拓展训练就是使大学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团结合作,互相信任,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这些特征都是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提升训练,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相处融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五)完善人格
拓展训练需要学员自己亲身去参加体会的训练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地感受体会,在训练结束后,学生们需要总结这次训练所带来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这需要学员们不断地交流心得。正是这样的交流方式,才能不断的认识自己的价值,反思自身的不足,控制自己的不当情绪。这样才是人格的不断完善。人格的完善情商才能得到提高。大学不仅仅是只注重智商,情商往往被人忽视。情商的提升是展现更完美人格的体现。
(六)建立自信
在特殊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适应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很多环节充满了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是良性压力,大家都说挑战是克服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克服了拓展训练中所带来的压力也就会获得自信,这样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所能代替的。这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的自信。这样的成就感能够一直伴随你。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像拓展训练一样自信从容地克服一切困难。这是拓展训练所带来的自信心的提升。
(七)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拓展训练不像传统训练那样单一,枯燥。他突破了传统模式观念的束缚,将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开阔。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们主动地探索寻找未知的乐趣。这样更加有效的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今的中国需要创造型人才。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难题。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大学生才能与时俱进。
四、拓展训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的思考
第一,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将素质拓展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或者必修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状况开设不同的教学模式,拟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的。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拓展训练,将心理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第二,可将拓展训练跟体能教学体育课程相结合,互相吸取各自的优势。拓展训练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高校都有这样的能力建设这种训练的场地。其实一般的拓展训练可以利用很多自然的条件来完成。现在高校建设,环境都很好,广场、草坪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
第三,其实拓展训练的最关键核心人物就是训练中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具备各个方面的教学能力,比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要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医学的一些常识,防止学生在训练中发生突发状况,懂得合理采取措施去处理。所以,对于拓展训练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应该将训练的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一、引入有趣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不竭的学习动力,引趣基于学生心理和文本内涵的挖掘,六年级学生具有鲜明探究心理,对地球知之甚少,感到神秘莫测。课前设置导学案,以导学案为拐杖引导文本自学,课外阅读,上网查找有关地球的资料显得自觉主动有兴趣。揭题引课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现地球的秘密(借用品社课本上大地的重负视频引入),感悟地球上洪水、泥石流、地震、土地龟裂、滥砍滥伐等各种重负、灾难,激起思考和阅读期待,在老师敦促下进入自主学习境界,在感悟与阅读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学习的热情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自然会从内心深处亲近老师,喜欢老师所教学科,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有深度
本课是单元的精读课文,承载着“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目标,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一一呈现,目标导读,旨在引领学生明确目标,紧扣目标读书,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失,有效阅读。学生在“先学”基础上还需教师“后教”引领与提升,此环节的探究教师应在“设问”层面上下功夫,促进学生阅读有深度,把书读厚,又能把文本内涵读薄,提升学生言语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如第2自然段的研究性阅读,师设问可分三个层次:1问:你读懂什么?此问在于找准文句中的词、句理解段意;2问:你还有什么疑问?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拓展性阅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读出文本外延的意思,把书读厚,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3问:从哪里感受到地球的美丽,旨在引领学生用精准的语言概括文本内涵,把书读薄,提升语言的概括能力。如研读第一段紧扣“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大地的摇篮。”进行拓展阅读对话。
师:人,是母亲养育的,地球拿什么养育我们呢?
生:地球用水养育人们。生:地球用土壤养育我们(学生笑……)
生:地球用土壤生长的粮食养育我们。
生:地球用草药养育着我们
生:地球上猎食的动物养育着我们。
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养育着我们。
师:是呀,地球如母亲:养育之恩!
师:地球又是摇篮,怎么理解?
生: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空气,
生:地球上距太阳很远,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
生: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水分和水。
生:地球随太阳自转,有白天黑夜,人才有生息规律。
生:地球离太阳远,才有适宜人类生存的冷热气候。
生:地球上有很多资源,人类才得以开采和利用,才有了建房居住的空间。
师:是啊!地球像母亲,具有养育之恩;地球如摇篮,像成长的温床。
师:难怪作者呼议:人类要像保护“母亲”一样保护(学生说)“地球”。像爱护(学生说)“母亲”一样爱护“地球”。
至此,拓展性阅读对话,对地球的理性认识不言而喻。“地球对人类贡献之大,功不可没。没有地球人类就无法生存,人类要保护地球。宇宙间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刻不容缓!”的情感激发油然而生。这样设问导读,拓展对话,既理解了文本内涵,又体会到用词的精准,提升学生语言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97-02
拓展训练从在中国出现发展到现在,其理论体系及相关研究已越来越完善。拓展训练中体现出来的体验式教育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在非传统课堂教学的环境中亲身的去学习和感受,得到提高。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已有所体现。
一、拓展培训的概念
1.拓展培训的概念。拓展培训源于英文Outwo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2.拓展培训起源。拓展培训起源于二战。在二战中,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通过观察,人们发现能够逃生回来的海员都意志坚强、求生欲望强烈且协作能力强。经过战争中的经历、思索,德国人库尔特・汉斯创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及人工设施,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遇险后的求生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这是拓展培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法和创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认为,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续下来并引用到其他领域。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体能训练发展到人格训练、心理训练、管理训练等。
中国香港于1970年成立了香港外展学校。1995年,户外体验式培训由北京的“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现在的“人众人”教育集团)引入中国。“拓展训练”一词是最早将其引入国内的“人众人”培训机构对其的命名,也是“人众人”的注册商标。
二、拓展培训的应用范围及理论基础
随着拓展培训的不断发展完善,除了作为户外运动的分支,拓展培训还与许多别的学科交叉联系,例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等。这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在拓展培训中加以运用发挥,将拓展培训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大,从简单的军事生存训练发展到管理培训、教育培训、心理培训等等范围,参训人员也得到增多,涉及各行各业。
提及拓展培训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体验”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在获取经验和产生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管理的理论,运用于拓展培训。关于管理学中的“沟通”、计划制订、领导、组织、控制等理论,都在项目中有所体现。
1.作用。拓展培训的作用,在于他与常规教学的不同的情景设置,给参训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拓展培训自然、“险峻”的情景设置,满足了人们的冒险的需求,让参训者可以再安全的前提下去冒险去体验,以从中感悟到各种理论,发掘自身潜能。有学者说:“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从这样的情景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缺陷、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的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
2.优点、好处。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拓展培训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研究拓展培训,我们发现拓展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参训者的个人潜能,使人身上最出色的部分得到升华。总结来说,拓展培训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帮助参训者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培养参训者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参训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有利于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拓展培训的体现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故知新”、“身体力行”都是儒家一贯的教育主张。“温故知新”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会。也是说回忆过去,能更好的认识现在。“身体力行”是说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在拓展培训中,培训师会不断地诱导参训者去身体力行地完成培训项目。在分享过程中,温故知新的方法也是时刻存在的。培训师不断地引导参训者回顾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简单的、大家熟知的道理进行分析,使参训者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得到提高。
1.孔子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给他一条鱼,不如教授他打渔的方法。同样在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钻研,使学生充分领悟知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认为老师应当循循善诱,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对于这句话,东汉郑玄的解释比较确切,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何晏《论语集释》引郑玄注)这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来思考,只有在学生处于想懂却懂不了,想说却说不出的状态时给以诱发引导,这样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种老师对学生不断诱导,启发其学习的方法在拓展培训中有很大的运用。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者不断启发诱导,让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领悟到要学习到的知识。
在教学方式上,孔子多采用对话方式,提倡内省。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对话中,孔子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予子夏,而是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令子夏自己去体会。《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另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这段对话中,孔子并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弟子们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不对弟子观点进行评说,只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弟子自己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拓展培训的分享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拓展师在完成项目过程后对参训者进行分享的过程,让每位参训者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点明培训项目中的知识点,让参训者得到最深刻的知识体验,以达到最好的培训目标。
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这句话是说,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会掌握的比较牢固,掌握的牢固,就会积蓄的很深,积蓄的深,就会取之不尽,左右逢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独立的思考。
在拓展培训中,处处体现着要参训者自己学习知识,在项目过程中自己体会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等素质,通过这种深刻的体会将这些素质转化成参训者的自身素质。
(二)墨家的教育思想
1.墨子的教育思想。《经上》曾经指出:“知、闻、说、亲。”《经说上》有解释说:“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这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是亲知,就是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二是闻知,就是传授得来的知识;三是说知,就是推论得来的知识。在这三种知识来源之中,“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在亲知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亲身经历以得到知识,是拓展培训的精华所在。参训者亲身参与到各种培训项目中来,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条件下不断地经历、体验,以得到关于事物的亲身感受和见解,从中感悟到培训项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2.庄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思想中表现出了三种认知方法和途径:感知、思辨和体悟。从教育方面来考虑,这说明学生学习知识是逐步发展的。在这一认识途径中,有很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个人思考。
庄子的思想中有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他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者,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庄子的这句话,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从教育方面来理解可以说学习不是单一的读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书房,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对于他们对自然的观察、独立思考,努力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培训中,正是运用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让参训者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培训项目,使得参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到知识和哲理。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极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拓展训练不光注重学生能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注重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拓展训练思想、方式的体现。将古代教育思想中观点和拓展训练结合,丰富了拓展训练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拓展训练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椿.古代教育思想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1.2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培训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载体(项目),对受训者进行体验式的一种培训。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过程中受训者会遇到设定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感觉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因此会暴露出隐藏在受训者身上的一些问题(如胆小恐惧、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责任心等等),然后受训者会在培训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控制以及队友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最后培训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让受训者有深刻的体会和难忘的经历。
1.3高职院校拓展课程的设置
1.3.1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选定拓展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培训师实际情况而定。设定过程中应当要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为辅。可以在高校开展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很多,包括:“破冰”、“求生墙”、“盲人方阵”、“生死电网”、“七巧板”、“雷区取水”、“突破雷阵”、“无轨电车”、“风火轮”、“极速60秒”、“挑战五分钟”、“卓越圈”、“交通堵塞”、“过河”、“激情传递”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包括:“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抓杠”等高空项目。以上团队协作项目中大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操作也比较方便,可实施性强。
1.3.2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为例,上课年级为大一新生,上课周期为一学期9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18课时。
1.3.3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上完拓展模块的行政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602名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342人,对团队协作、沟通、责任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操作、集体感、感恩、积极进取十个维度的能力素质进行授课后的提升认可度的统计分析。每个维度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14个班级学生在上完9次课的拓展模块课程后,对自身团队协作等十个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认可度最高值为集体感4.9,最低值为创造力3.9,平均值为4.46,均大于3,说明认可度高。
1.4拓展训练师资培训
1.4.1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重点拓展训练师资培训的重点有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在以往的培训中,受训者往往只重视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应付上课这就足够了,至于过程的控制只要讲好规则就可以,而结果的评价大多都不会。其实拓展训练的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不能控制住全场,对团队或者个人的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可能整个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而结果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懂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将所感受到的,所学体会到的真正领悟进去。
1.4.2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途径拓展训练师资的培训应该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现在拓展培训师的培训有很多,机构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方和项目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外面的资深培训师请进学校进行培训,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一、关于拓展训练
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模式,拓展训练因其在培训中的显著效果正在被广泛认可,应用在高校班级管理当中,拓展训练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同于传统认知教育的培训模式,追根溯源,拓展训练其实是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中所诞生的一种体验式教育。最初,它只是一个课程,随着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为一种理念和模式,逐渐被称之为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这个称谓的来源实则是中国这个国度对这种体验式教育的本土化认知。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设定环境让参与者在环境中得到体验,并分享和反思,实现可趋向性目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一训练模式在中国开始飞速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最初是不少企事业单位选择运用拓展训练作为本单位的培训课程,打造品牌文化,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后来,拓展训练展现出来自己巨大的潜在价值,在实际培训中也取得了震撼效果。凭借这两个因素,拓展训练吸引了众多的培训学校采用。不少咨询公司、培训公司甚至户外俱乐部、旅行社也利用拓展训练模式来招徕自己的客户。直到2005年,拓展训练培训模式正式被引入高校的体育课堂,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有的培训模式中,不止体验式教育一种。但相对而言,拓展训练拥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以及实践体系,拓展训练开展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毋庸置疑,现在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只停留在生存训练、户外游戏、探险旅游以及户外培训等项目上,这些项目的开展往往由于器材、培训人员素质、场地、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在学校管理中往往难以全面开展。
尽管有着这样的不足,但拓展训练中也有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在室内开展,这就是团队课程,很适合高校班级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的自习课、班团课以及课外活动中开展团队拓展训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很适合于高校班级管理。
二、高校班级管理中应用拓展训练的优势
在大学生四年的学校生活中,班集体建设贯穿始终。从作为新生初入大学校园,之后组建班集体,随着班级生活进入正轨再到优化、逐步发展直到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可以说,在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的成长、发展以及成才历程中,班集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高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无疑是整个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的核心。
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在班集体中获得全面发展,并尽量使之成为有用之才是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目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基本可按三个阶段来开展:一,集体组织建设。本阶段指在新生入学阶段首先尽快组建班委以及团支部,以利于班级建设能更加迅速有序有力地开展。二,集体教育。该阶段主要是使班集体产生凝聚力,还要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舆论导向,以便于引导班集体成员在班集体中充分发展各自的自主性、能动性及创造性。三,步入正轨。本阶段要积极营造一个好的班风环境,便于班集体成员更加自觉地融入班集体,在班集体获得良好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生长篇累牍、不厌其烦的说教而达成的,如此说教的结果不仅不尽如人意,而且很容易激发逆反情绪,效果也会适得其反。而应用拓展训练开展高校班级管理,其作用往往出人意料。
与传统的班主任管理相比,拓展训练有着很多优势,其主要表现在:
1.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学生更容易接受。如今的大学校园,90后已经占据了学生的主体。自我倾向在90 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倾向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普遍表现不太好。在班级中往往暗藏着一些矛盾。在拓展训练中,学生在玩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分享并反思。参与、分享和反思有助于有效地缓解矛盾。往往一次看似很小的事情,有了学生的参与就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非常大的共鸣,一些平时关系不是很好的同学通过拓展训练,在竞争和合作中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2.拉近师生关系。在拓展训练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完全处在一个平等状态下。在这样的状态中,师生关系在此训练中间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其实,对于学生而言,拓展训练也是一次更好的了解老师的机会。总的来说,在班集体建设中开展拓展训练,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换位体验,教师全身心的做学生,做到对学生心理动态的真切体会。同时,很多平时他们不想也不愿意甚至是不屑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反而能够体体会到,也可以了解与传统课堂中无法感知到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了,师生关系自然就拉近了。
3.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拓展训练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获得的体会往往比听来或纸上谈兵来的更深刻。在反思中,学生也能想通很多他们平时纠结或容易误解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适应能力、融合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也有明显的增进作用。通过拓展训练,不少性格偏激、内向、孤僻、冷傲的学生放松心态,投入情境,在情境中主动的锻炼和展示自己更多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一些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是能得到很好的展示、锻炼及提高。
三、拓展训练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合理、恰当地安排拓展训练的项目
将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班级管理中,合理、恰当地对拓展训练的项目进行安排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开展拓展训练,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破冰类和挑战类。
破冰也被称为融冰,顾名思义,即帮助大学生打破在人际交往中的怀疑、猜忌,也打破自己严严实实的所谓“自我保护”,学会主动、友好地融入班集体中。破冰训练能帮助大学生们打破初入校的陌生,使他们变得乐于交往、相互信任,进而消除同学间的隔膜。破冰类训练比较适合新入学新入班集体的大学生们。刚经过紧张的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及高考,很多大学生会在表现出诸多不好的心理特点,如对大学生活的不适以及逆反于说教等。对刚入校的新生开展拓展训练,对于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来说,可以极大地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失落、自卑、孤独、茫然等消极情绪自然也会减少。
挑战类顾名思义即帮助大学生在训练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挑战类拓展训练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因为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卸下防备,在轻松相处中释放自己,从而在一些也许自己接触很少的项目中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潜能的激发中也训练了自己的冒险能力、应对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在拓展训练中注重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
大学生思维活跃,同时又缺乏社会合作经验。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长期的独生子女生活及教育使他们普遍缺少缺少最基本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可当今社会,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态分工很细而合作性又非常强。如果在大学阶段不能培养起大学生的团队意识,那么他们走出大学校门、迈进社会将会出现就业以后的团队融合以及社会融入的问题。所以,在班集体建设的拓展训练中,要有意也可以注重团队精神的培育。对于团队教育价值及团队精神来说,班集体是团队定向拓展最好的应用和最合适的推广对象。
团队协作拓展训练正是利用自然环境,专门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以团队形式参与这些项目的训练。在这些项目的训练中,参与者除了经历心理的挑战并在其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此外,还给成员搭建一个互相认识及深入了解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体验个人和整个团队之间的关系。这种训练对于增强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非常有利。团队训练通过集体应对某项挑战使学生学会沟通,理解责任以及领导等管理要素,可以达到“行不言之教”的目的,这也是拓展训练的真正目的所在。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正以其切实的成效呈现着自己的优势。在新的时代,面对特点突出的90后大学生们,在高校班级管理中,高校管理者们应充分利用拓展训练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新伟.定向运动拓展项目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4
[2] 江太文.合作学习:关键是团队建设[J]人民教育.2010.19
[3] 赵丽霞.拓展培训应用于创建高校和谐班级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158-160.
生本课堂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时下我校单元四段的教学模式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学生借助助学提示学习是融入生本理念下的单元四段式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为此,提前为学生设计好助学提示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我们对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及主题活动课助学提示的设计做了探究与实践。下面就略读课文助学提示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与想法。
一、利用好阅读提示来设计助学提示
学每篇略读课文之前,我都要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以前我只注重了内容上的理解,忽视了方法的运用。其实细读这段文字不仅起到由精读到略读的过渡,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更好地发挥阅读训练、迁移能力的功能。如《全神贯注》一课的阅读提示:伽利略在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执着、求实的精神。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艺术家罗丹的故事,他在艺术创作中又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呢?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所以我就将这一阅读提示作为本课的助学提示,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课堂上学生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又巩固了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抓好阅读提示,引导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设计助学提示
一节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如果我们老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确定。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单元训练重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据这一训练点,在《花的勇气》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助学提示:(1)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2)从文中找一找作者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思考引起情感变化的原因;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处,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并在小组讨论与交流。课堂上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如从“藏”“冒”“铺满”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尤其在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体现出勇气时,学生能从5・12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这样,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从拓展实践、积累语言方面设计助学提示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一、利用提示,自主阅读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骆驼》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课一开始,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二、围绕要点,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来确定.例如,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标本)第五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据这一训练点,《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先从文中寻找作者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情感变化的句子;再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处,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如从“藏”“冒”“铺满”想到“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如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体现出生命的勇气。尤其是引导学生从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气”。
三、积累语言,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1)阅读方法的拓展。如学了人教版(课标本)四(下)第五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阅读《生命,为美丽一次》,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2)表达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阅读教学中“得意忘言”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自读感悟,代替了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更多地关注内容“写了什么”,忽略或丢弃了语言即“怎么写的”。语文教学要聚焦于语言形式,着眼于语言文字是怎么把人的情和意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还必须凭借语言的内容去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形式,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布局,学习表达运用,要努力引导学生把读书中的体会、体验到的东西外化为语言文字,实现认识、情感向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转化,内容向形式的延伸,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最终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说会道,能书善写,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设计这样一则小练笔:鼓励学生将课文中描写作物自由自在的段落背诵下来,并模仿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愿意……就……;想……就……”写一写“我”在院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这个练笔设计中,学生需要借鉴课文的特殊句式,特别的表达方式在仿写中进一步加深对“自由、快乐、幸福”的体会。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品味语言的时空。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慈母情深》,紧扣“鼻子一酸”创设精彩的认知冲突,让语言与精神、学法同时在学生心头共生共长。王老师抓住文中三处“鼻子一酸”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段和两个镜头作深度解读,用作者比照描写的语言魅力,叩开学生情感的大门,运用朗读,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教师评价语言,联想等策略,使“鼻子一酸”成为有“温度”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在与教师、同学的对话中,使文本内容的解读层层推进,使言语内容与形式达到最佳的契合,达到“意言兼得”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二、依托文本适度拓展,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在用好教材的前提下,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进行适度的拓展阅读,来丰富课堂阅读量,推进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是,从实施拓展阅读过程的现状看,拓展阅读环节落实的不好,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教师拓展训练的内容,不是在学生对文本深刻解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段还没有品味,教师就匆忙进行大量的拓展,拓展训练的时间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这种缺失对课文本体的充分解读的拓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只是把拓展当成解读分析课文的一种点缀;有些教师的拓展训练往往在下课之际展示读物,学生还未来得及阅读就匆匆收场,教师只是为了体现一下重视拓展阅读的课改理念,求得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拓展成了“虚晃一枪”;有些教师的拓展只是推荐课外读物,课后不再进行后续读书活动的检查、指导、反馈,拓展安排形同虚设。可见,要提高拓展阅读的实效,必须依托文本适时适度地进行。
1.正确把握拓展训练的阅读量。
语文课标要求:“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阅读面”。但是,过量地“增加”和“扩大”,势必会挤掉学生读文的时间。如果学生不用心读文,不潜心去品读文字,理解文本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过多过滥的进行拓展,学生是无法体会语言是怎样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生动表达出来的,是很难全面认识事物的,是很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2.依托文本适时拓展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意义 作用
众所周知,体育作为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已经成为学生之间增进情感、磨练意志、增强体魄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较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比较成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拓展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热情,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拓展训练的特点分析
(一)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不同于普通的体育锻炼,它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并能运用情感、体能进行实地操作和活动,因此体现较强的综合性。
(二)挑战极限性。一般来讲,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参与者而言要突破身体、特别是心理上的考验才能完成相关的任务,因此具有一定的极限性。
(三)自我教育性。拓展训练以亲身体验为主,教员只在课前进行必要的活动说明、注意事项、训练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一般不再进行指导。因此,在拓展训练中需要学员自我克服困难、自我体验和感受实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团结协作性。虽然参与拓展训练的是个体,但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会以小组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因此需要参与者充分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好融洽的与群体合作。
二、高职课堂尝试拓展训练的意义与作用
(一)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综合能力提升,这其中就包括人的内心情感与心智的成熟。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无疑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个人体验是局限的。拓展训练通过精心设计挑战项目,能够使参与者深入其中,更强调体验式学习,已经成为挖掘自我潜能,丰富内心情感的全新训练方式和学习方式。拓展训练场地往往选在户外,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高职生与社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而且还进一步增强了拓展训练的目的性,选择与学校体育相关的一些拓展项目会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情趣感和刺激感,达到引人入胜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是高职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问题比较多,突出表现在自身心理素质差,如心理上忧郁、恐惧学习、自私自利、行为上吃喝玩乐、上网成瘾、对老人颐指气使、对老师阳奉阴违、屡错不改、破坏团结、自卑、依赖、孤独、抗挫力弱、缺乏创造性等;能力培养缺乏,包括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以及自学等能力。
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追求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
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从学生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入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体育教学也是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练习的行为,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相关体育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是高职生融入社会、增强团队意识的积极尝试
高职生毕业后大多数人会直接步入社会,在社会中生存不仅需要知识、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和团队精神。我们分析每一位成功者,他们无不是微笑面对困难,借助团队精神实现自我梦想。因此,成功需要合作!
在拓展训练中就有很多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例如:“求生墙”、“责任报数”、“盲人方阵”等项目,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每次学生完成活动大家经验分享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这一刻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团队精神,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学生从一起唱队歌开始到唱着队歌结束,课堂里充满了乐趣!
(四)是高职生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土壤
拓展训练中的很多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设计的。例如:“孤岛求生” 你没有在书本上学到过这样的知识,没有人教你怎么做,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自己,挖掘你的想象潜能,发挥你的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动手能力是那么强!很多学生参加完“雷阵”项目后体会最多的是: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勇敢地去尝试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结束语
拓展训练有机地进入体育课不仅是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和补充,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和理念上的创新。它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对深化体育课程的改革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指导教师就必须要先掌握很强的拓展训练理论、训练方法、训练技巧,并总结其过去的经验技巧。结合本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情况在体育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训练课程,让体育课充满时代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穆一哲.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解析与改革[J].神州.2013(18).
[2] 彭圣堂,宋健,陶宏军.建设高校大学生拓展训练基地的可行性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进行拓展学习必将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利用音乐拓展学习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提出的表面的、抽象的,缺乏思考和创造价值的问题,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采用一些情境性的拓展导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呈现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情感。激励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以一首学生们都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歌曲《敖包相会》导入新课,当画面出现、乐曲响起时,学生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歌声和画面中,学生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又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把收集到的抗美援朝的资料音乐播放给学生们,让他们充分了解历史,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的导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与生活融为一体,对于引出课题更是水到渠成。
所以我认为在情境导入中进行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其次,利用文本拓展语言训练,
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言优美,是我们学习语言表达的好例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教材中可以进行句式训练的例子加以训练,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模仿说话,这是一种有效的语言积累。如教学《将相和》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叙述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中心,可为一举多得。
再次,利用文本的结尾处拓展引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