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英语小诗歌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4:59: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英语小诗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英语小诗歌

篇(1)

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其发音来说,必须掌握多方面的技巧,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特别需要掌握的是语音的节奏规律。

唱歌有节奏,跳舞有节奏,讲话也有节奏。节奏,一般来说就是指节拍的长短、快慢等有规律的交替,速度快慢的交替,声音高低的交替等。例如:

I do my homework every day.

They play football every Tuesday.

用“――”或“Dum”表示重读音节,用“•”或“di”表示非重读音节,前面两个句子的节奏是这样的:第一句:“•――•――•――•――”或“di Dum di Dum di Dum。”第二句:“•―― ――•――•――•或di Dum Dum di Dum m Dum di。”任何一个句子,都能按其规律找出它的节拍来,并能发现它的规律,即轻重交替。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音的连读、弱读以及同化等现象,按照规律和节奏,大胆模仿练习,定能使语音的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朗读时的节奏,纠正错误的发音,朗读和背诵童谣、小诗是个好方法,因为童谣和小诗短小精悍、极易上口,且节奏感强。结合课文选择童谣和小诗让学生朗读、背诵,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读背童谣和小诗时,为了突出小诗的节奏,教师可采取击掌的方法,每逢重读音节(Dum)便击一掌,“di Dum(击掌)di Dum(击掌)……”,要求学生按节奏朗读或背诵。例如有这样一首小诗:

I will not spoil this little book,

Nor drop it on the floor.

I will not turn its cgrners.

To spoil it more and more.

My book’s a little friend to me.

And so a friend to it I’ll be.

(2)练习发音和正音。在语音教学中,我们发现各地学生都有较难掌握的音素,若不采取办法及时给予纠正,就会养成习惯,甚至于长期在这个音素上出毛病。正音的方法很多,有的采用单独正音法(专门纠正某个因素的发音),有的采用对比正音法(用对比的方法区分两个易混淆音素的发音),有的采用绕口令正音法。朗读童谣和小诗同样能起到正音的作用。在一些童谣和小诗中,同一个或两个音素在诗中反复出现,朗读这样的童谣或小诗,就可以有目的地练习某些音素的发音。

二、童谣与小诗的教学

(1)韵律与格式。英文诗歌种类颇多,童谣和小诗是其中的一种。这种诗歌内容浅显、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便于儿童吟诵。小学英语教材中选编的诗歌多属于这一种。小诗虽短,但每首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且符合一定的韵律和格式。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式,从而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住诗歌吟诵时的节奏与节拍。常见的押韵方式有:①押随韵,即二首(或一节)诗有四行,其中第一二行押同一个韵。三四行押另一个韵,即a、a,b、b。②押交韵,即一首(或一节)诗有四行,其中第一三行押一个韵,二四行押另一个韵,即a、b,a、b。③押抱韵,即一首(或一节)诗有四行,其中第一四行押一个韵,二三行押另一个韵,即a、b,b、a。这种押韵方式在童谣和小诗中不常见。④一韵到底,即一首(或一节)诗,行行押韵,而且一韵到底,即a,a,a,a……⑤随意换韵,即逢偶行押韵,而且随意换韵,即a、b,a、b,c、d,c、d,e、f,e,f……

篇(2)

1.以内容的浅显传英语儿歌的形象性

内容浅显的英语儿歌把正确的语法、词汇和儿童口语结合起来,形成优美的、规范的儿童英语口语。英语儿歌特别强调形象性,儿歌的内容着力于对人和事物的具体描绘,并且添加进摹声和拟人的表现手法,这可以直接引起儿童对事物的注意、想象和理解,并且赋予事物以生命。

2.以反复的节奏传英语儿歌的和谐性

儿歌音乐悦耳、鲜明,这使儿童产生愉悦感。少年儿童思维虽然很灵活,但却也很单纯,尤其是初学英语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只能接受简单的英语句型,并且需要多次重复其句型或个别单词。儿歌的内容就正合他们的口味,它虽然内容比较单调,但却配以和谐的韵律,这从听觉上给儿童以愉悦感,并且这些明朗、轻松的节奏常形成有规律的反复,更增强了和谐性。例如儿歌《Little bee》“: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round, round; little bee,little bee, sound, sound, sound.”此儿歌中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作品的语言根据情节需要多次反复,这样的语句给儿童深刻的印象,并且这种反复的节奏感、音韵感形成的声音能够强烈的感染儿童。

3.以动感的语言传英语儿歌的动作性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大多数儿童还是保留了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儿歌中要增强动作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游戏常常能帮助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单词及句型,那么如果在内容浅显且音乐和谐的英语儿歌中增加进动感的语言就能够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并能够增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儿歌《Do some exercise with me》因为英语儿歌具有这些其他英语文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独特特点,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育中我们提倡多用英语儿歌进行教学,以此来陶冶儿童的性情,开启他们的心智,从而促进儿童听说能力的发展。

二、英语课堂中的儿歌教学方式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法。情境的核心是把学习的语言内容通过不同的情境呈现出来,将语言教学从单词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儿歌中情与境的结合恰好使儿童处于一种宽松,自由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氛围中。它的主要特点是新的英语儿歌通过情境进行教学和操作,能够使儿童在情境中兴趣高、理解快、记得牢。那么,如何创设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利用自然环境,创设游戏情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儿童学习英语儿歌的活的“教材”。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游鱼爬虫,高山流水,日出日落等美丽景色,都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利用自然界中的素材来学习英语儿歌。例如儿歌《They are cute》:Panda, panda, black and white, you are lovely, you are quiet.Zebra, zebra, black and white, you are nice and fast.Monkey, monkey, brown and grey, you are clever, you are funny.Tiger, tiger, yellow and black. you are cute and great.教授这首儿歌时,教师可出示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动物园,先让学生观察动物的颜色,然后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对着些动物的观察都描绘出来,最好再由教师总结,这样能使学生较快地记住各个动物的特点。

其次是利用角色扮演,创造模拟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儿童扮演儿歌中的角色,通过表情、动作,来理解和表达所学的内容。

篇(3)

本学年我担任五年级五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首先按常规做好课前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创设适合高年级教学的活动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学中尝试进行语音渗透,课下组建兴趣小组,拓展语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的学生,参加淄博赛区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作业严格要求,对学生做错的题,做到及时纠正。在家庭作业方面,采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学生作业有人看,学生作业天天查的目的,督促学生完成课文预习、复习这一环节,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高效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虚心学习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众多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细心的请教,勤奋地读书、不断地反思和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一年来,我通读了《生命教育—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生活》、《第五项修炼》《班主任工作漫谈》等教育专著。另外,通过向指导老师请教,听课,外出学习等,开拓自己的思维,汲取别人的优点,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并在本年度取得了些许成绩,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担任了区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材备课会主讲并执教研讨课一节,参加区英语优质课比赛,区小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比赛,全国第四届“新标准杯”英语教案课件大赛中均获一等奖。

古人云:“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长年累月冲击地面而成的。同样,教学经验和方法也是靠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和提炼,总结了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更注重研究如何启迪学生智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教书育人。

三、勤奋工作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我时刻牢记党旗下的誓言,保持一颗平常心,力求做到无欲而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并记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做事在前,辅助大队辅导员的做好各项工作,参与校报校刊的编审。在这一年中,我做到了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课时足,满工作量,圆满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各项任务。

篇(4)

刚刚走出校门,经验不足是我的缺陷,那么要弥补这一缺陷的可行办法就是多留心,多听前辈的课,在备课的时候多看一些参考书以防把知识点漏掉。

惊讶

我的第一节课是在实验班上的,为了测出学生的水平有多高,我用自己平时和外教交谈时的语速给学生做自我介绍,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抓到了我所有的信息词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一下让我很是紧张,我害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责,我很害怕这一百多个孩子会因为我而断掉他们美好的前程,当我看到第一次的作业时,一种更大的压力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为我的作业要求只是写四句话,每句用三个刚学过的形容词,而学生的作业一大半都是以作文的形式出现。虽然他们的做法跟我的要求相去胜远,可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上,那么怎么才能代好他们,怎么才能很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这让我确实觉得很有压力。

失衡

当我开始给十五班上课的时候另外一件让我很头大的事情也出现了,因为在那个班相对人数较多,学生级差较大,上到一百多分的,低到二十左右,那么出现这个现象以后我该怎么上课?如果上快点,那么后面的学生就很有可能会因为听不懂而逐渐失去信心,放掉这门课,那么英语就成了他们高考的拦路虎,更糟糕的是这些人极有可能干扰课堂秩序,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同样的,如果照顾到学困生的情况,那么前面那部分人就很有可能觉得课堂没有什么新东西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天长日久也会放弃英语这一科目,这样一来我就成了千古罪人,那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景。

另一个让我找不到北的原因是,二班学生因为整体水平要比十五班高一些,所以上课进度总是不能一致,而学校的要求是平行的,好几个晚上我都因为这几个问题而睡不着,最后在我们的泰斗将校长的指导下得以解决。

失控

当然我要说的失控不是学生们的错误,是我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对学生发火了。我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火了,当我看到有人抄作业的时候,那种愤怒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拣别人扔掉的西瓜皮吃,愤怒是因为孩子们的不争气;心痛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买西瓜。”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火了,用了很恶毒的比喻“假设上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块泡泡糖,有人走的快,最先拿到了自己的糖,放到嘴里开始咀嚼,当甜味消失后那人把它吐了出来,接着走过来另外一个人,他懒的再往前走,看到了地上被扔掉的糖,于是弯腰、拣起,放入口中;抄作业正是如此,你们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再往前走一步,为什么不能等一等,为什么要吃别人扔掉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比喻太恶毒,从此以后,抄作业现象嘎然而止。可那种内疚的感觉却久久的无法散去,我相信老教师一定不会像我这么冲动,不会让那些学生那么尴尬,以后一定要好好向前辈们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卤莽。像娄老师说的想发火的时候先回办公室休息五分钟然后在想想要不要,值不值得。

其次,失控的还有我的生活。

刚站上讲台,很多事情总也做不到向老教师那样的得心应手,什么都好象很复杂的样子,总害怕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还不完美,于是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开始没有目的忙碌,中午也不敢回去休息,害怕作业批不完;害怕课备的不充分;害怕那个题讲的不够客观,有时候会为一道题跟同事们争论好久。就这样直到学校的警卫在楼下喊的时候,才匆忙的离开,回到宿舍才发现没有衣服可以穿,因为所有的都脏了,呵呵!从来没有想过当教师会这么忙碌,忙到没有时间洗衣服,忙到生活无法打理,这跟我在大学里想象的教师生活完全不同。

快乐

首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在感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让感觉到了动力,让我找到了那种消失了很久的向前奔跑的动力和欲望。生活开始变得简单而充实。

篇(5)

“章鱼哥”事件的火爆不失为德国奥博豪森水族馆做出的一起惊天地、泣鬼神的炒作事件。它火得有理,采自炒作有方,有范儿,还有技术含量。这群超级专家们出其不意地策划本次事件,火了一只符号化的“章鱼哥”。从投入产出比上来说,仅用一只章鱼借助世界杯的影响力赢得了30亿的广告费,世界杯最大的赢家当教德国奥博豪森水族馆。

章鱼哥声名大噪,它的幕后推手――德国奥博豪森水族馆自然乐不可支。这背后,一个强大的营销团队逐渐浮出水面。这个独一无二的营销案例是否对中国企业产生了启迪?我们可以从如下两方面来学习保罗式营销。

其一、运作事件营销具有两种方式:主动策划和借力利用。主动策划是指组织主动设计系列符合自身定位的方案,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使之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热点。章鱼保罗的爆红就是奥博豪森水族馆通过主动策划、有计划有设计的一次营销传播方案。

借力利用是指组织将自身的定位诉求向社会热点话题靠拢,通过形式或内涵上的相关性,实现公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和组织定位诉求的关注相融合。公众对世界杯的关注是毋庸置疑的,选择与世界杯切合度极高的比赛预测无疑会引来更多话题,这一点章鱼哥做到了。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主动策划还是借力利用都必须让该事件诉求与自身定位具有强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往往会被凝结成一个主题,贯穿于整个事件中。

其二、事件营销具有相关性、公共性,新闻性、参与体验性和趣味性的特征。

该事件要让更多的媒体,受众关注,需要具备公共性和新闻性这两个特征。公共性是指该事件内容的影响程度,其判断标准主要看其是否对社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对越多的人产生影响,公共性就越大,该事件价值就越高。世界杯参与的人群是全世界的,章鱼保罗受关注的程度也是空前的。新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该事件成为新闻,当事件发生之后,新闻价值就决定了它能否以某一形式在部分人群中进行传播,当该事件具备较大的新闻价值,且以新闻的形式来展现,形成类似软文的新闻题材,这样的事件就具有了很高的价值。章鱼事件的价值不言而喻。

让媒体和受众关注只是事件营销的第一步,若使组织策划的事件能让某一特定群体参与,体验,就可避免单一品牌诉求带来的自言自语的尴尬,因此设置的事件话题必须可参与或可体验。章鱼事件的参与性及体验性堪称完美。

篇(6)

英语诗歌以生动活泼、简单易记、节奏明快又容易表演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小学英语课堂如果能合理地运用诗歌教学,将会使课堂锦上添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我在小学英语诗歌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具体方法如下。

一、反复阅读诗歌,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学生学习的英语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如果这时候通过让学生读朗朗上口的诗歌去掌握或巩固学过的知识,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引导他们去阅读欣赏。

1.赏读

我给他们介绍一些优秀作品让他们赏读,并给予适当的点评,还给学生谈自己阅读时的感受,首先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例如,闽教版第八册的其中一首押韵诗Mommy,I Love You :Mommy,I love you for all that you do. I will say thank you to you on this special day in May.You feed me and help me and teach me to learn and play. I will say thank you to you on this special day in May.

学生品读这首押韵诗时,我让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朗读,想象这样的一幅画面:在生病时,妈妈整夜未眠在床边照顾我,脸色晦暗,眼里布满了血丝;在过生日时,妈妈为我买来蛋糕庆祝生日,与亲人们一起分享我成长的喜悦……真实的画面、真挚的情感、真心的流露,把学生带入了母爱的世界,在班级引起共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母爱的教育,诗中的情感从这里得到了升华。

2.朗读

朗读也是欣赏英语诗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展开内心想象,即根据诗中的描绘积极想象、深入情境、传情达意,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诗歌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作的主旨,充分理解诗作的意蕴,体验作者的情感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诗中表达的真情实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在读诗中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无形中获得良好的语感。

二、将诗歌融入课堂的教学

小学英语诗歌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它们特征不同,简单易懂。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将教学的重点融入课堂,编成韵律诗让学生反复朗读,就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将诗歌融入音标的教学

如,在教学音标[ai]和[au]的课堂中,我让学生读一首押韵诗The Snow:The snow fell softly all the night .It made a blanket soft and white .It covered trees ,houses ,and groud .But it did not make a single sound. 于是,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诗中边读边做动作,轻松地掌握了这两个音标的发音。

2.将诗歌融入词汇的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些学生识记单词死记硬背,边学边忘,严重影响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效果,用韵律诗帮学生记单词,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化难为简,主动学习,突破词汇难关。在教学stop,wait ,go 三个单词时,我让学生读一首韵律诗Stop Wait Go:Red is stop, stop stop stop.Yellow is wait,wait wait wait .Green is go, go go go.学生读几遍后就能牢固地记住stop,wait,go这些单词,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将诗歌融入句子的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有许多重要句型,由于词汇多,许多学生学习起来异常困难,但他们普遍对朗朗上口的诗歌却很感兴趣,学习起来兴致高昂,即使是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也愿意跟着说唱两句。于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诗歌融入句子的教学,课堂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如,我在教What are you doing?I am...这个句型时,就先让学生读韵律诗:

What are you doing?What are you doing?I am singing. I am singing.

What are you doing?What are you doing?I am running. I am runn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I am drawing. I am drawing.

学生朗朗上口地读着韵律诗,轻松地学会了What are you doing ?I am ...这个句型。

三、让学生对诗歌进行简单改编

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智慧就会无穷无尽,教学效果也就越发明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英语水平让他们改编学过的诗歌,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过的知识得到提升。

1.自己改编

让学生自己改编的诗歌,要求难度较低,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品尝成功的快乐。如,《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一课的改编:香蕉banana 一串串,苹果apple 红彤彤。橘子orange酸又酸, 桃子peach甜又甜。芒果mango吃不厌, 梨子pear 一担担。西瓜watermelon 大又甜,菠萝pineapple鲜又鲜。

2.合作改编

对于诗歌句型的改编有一定难度,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这样既可以发挥优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又可以照顾到后进生的能力,共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如,学了《双休日,上哪去?》之后,让学生进行改编:park park, go to the park; cinema cinema, go to the cinema;zoo zoo,go to the zoo;supermarket supermarket,go to the supermarket.

篇(7)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生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校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大纲规定,《市场营销学》是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入门基础课,主要讲授市场营销概念、营销管理和战略,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四大营销手段,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对营销管理知识有一个系统化认知,初步具备营销策划技能,为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和营销师考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其在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经管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视为争议性较大的极需改革的课程,如果深入讲授与后续课程交叉重复,如果浅显讲解则对专业基础作用十分有限。近几年,我院营销教学团队对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并与2010年9月申报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笔者与课题组成员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在工信委教材指导委员会和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各兄弟院校的交流指导下,由笔者担任主编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一书于2011年7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现把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作法详述如下,供职业教育同行和行业协会专家共同探讨。

一、课程重新的定位

《市场营销学》课程名称,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产物,是理论成果的探讨,适于学科式教学,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场营销学》应定位为技术的探讨和掌握。为此,我院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中,该门课程明确定位为《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或《市场营销技术》,教学内容从以理论探讨为主转变为理论探讨与营销技能训练并重。

按照人的职业成长规律,每位职业人员应该是从新手到专家,能力从经验到熟练演示,按照人的学习认知心理特征,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形象到抽象。《市场营销学》传统定位实质是让学习者站在管理者角度,理解市场营销活动完整流程,学会综合运用市场营销技能,显然,对于入门基础课,起点太高,学生学起来感觉无所从,为此,应该明确课程的能力定位。

我院在新的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技能进行了具体明确的定位:市场开发、广告策划、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客户服务、促销导购。对就业单位(行业)也进一步明确为:商品流通、房地产、汽车、连锁经营、广告会展等企业。《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的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职业技能入门体验,市场营销策划两部分。相关内容归置为《广告策划教程》、《营销策划技术》、《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实务》、《精确导购》、《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进一步简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的内容,侧重于市场营销概念、营销战略与管理、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技能入门,增添销售管理和客户服务技能。教学内容作了以上调整后,既避免了深入讲授与后续课程交叉重复,又把教学重点放在营销技能入门体验。这样,课程内容既适于市场营销专业技能教育,又能满足对其他经管类专业的营销技能培养,更便于采取基于工作流程教学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

参照国家职业校准,调整实训项目,帮助经管类学生轻松考取“助理营销师”或“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经管类专业的课程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与实施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设计和操作技能规范化、熟练化,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毕业证和技能证)。

二、构建工作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

改革后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内容简化,技能明确,摒弃了传统的理论内容系统组合的学科式教学内容,按照市场开发与营销创业的实际运作过程设立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的八个工作项目:市场营销入门、市场分析、目标市场战略、市场营销组合(四大策略)、网络营销。其中市场营销基本理念模块包括市场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与任务,市场营销组合四个任务;市场分析模块包括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购买者行为分析三个任务;目标市场战略模块包括市场营销战略任务与目标规划,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市场定位三个任务;产品策略模块包括产品与产品组合,品牌与包装策略,产品市场生命周期,新产品开发四个任务;价格策略模块包括影响企业产品定价的因素,企业产品定价的方法与程序,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三个任务;营销渠道策略模块包括渠道概述,渠道的类型,中间商的类型和作用三个任务;促销策略模块包括促销的涵义与方式,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五个任务;营销理论新发展模块包括顾客让渡价值,客户关系管理,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四个任务。

三、设计“做―学―教”循环教学流程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遵从“做中学”教学思想,以归纳推理为基本教学逻辑,设计“做、学、教”循环教学流程,最终演变为“学习过程工作化,实践训练职场化,学习创业化”的教学模式,围绕真实工作任务展开教学,学习者在“做、学、教”循环中掌握市场营销技术。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做、学、教结合。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教学流程是从学习者自主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开始,而不是老师先进行指导然后学习者学习,市场营销管理技能是高度情境化的,对经验的依赖程度高于理论,管理者每次面临的问题可能都是新的,成功的难以验证,也就是说没有经过理论训练的人,也可能利用自身的经历完成工作任务。学习者直接面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和反思,教师再根据每个学习者的差异和需要,有针对性地介入进行指导,建立起学校课堂与未来工作相似的状态(情境),更利于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教学逻辑通常以归纳为主,演绎为辅。演绎推理教学逻辑是由一般到个别,先为学习者搭起理论概念,再用案例解释概念,或应用这些概念解决解决具体问题,归纳推理教学逻辑则还相反,由个别到一般,先给学习者一些具体事实,让学习者从归纳这些事实中得出相关概念。高职学生通常是形象逻辑强于抽象逻辑,归纳推理教学逻辑更适合于这样的学习主体。

因此,建议《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做、学、教”循环教学流程。

四、教材编写体例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精神,项目教学侧重于技能教学体系,模块化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知识体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职业院校应该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编写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准确及时地反映本领域新技术、新知识。

鉴于此,笔者认为《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课程应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完成真实工作的“做中学”,“学中教”,同时辅助采用情境教学、工作现场体验、分组案例研究与讨论、到行业(企业)现场参观、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

本教材以校本式教材为基础,由行业协会专家和校内专业老师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共同编写。编写体例为:教学目标、导入案例、案例讨论、工作任务、案例分析、做学教小结、能力形成考核。

教学目标:做、学、教目标,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导入案例: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任务工单)――做

案例分析讨论:学生自我评价,老师评价与学习建设――学

理论讲述任务内容知识点讲解――教

案例分析:跟“项目”学,讨论、分析――做与学

小结:阶段“教、学、做”内容归纳,建议每个工作任务归纳一次。――教

能力形成:理论知识考核、案例分析、拓展训练。

参考文献:

篇(8)

然而,由于用词典雅、句法精炼、形式别致以及意象丰富等等缘故,英文诗往往难以读懂。但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大学生口味,与他们人生阅相符合的简短易懂、风趣幽默的诗歌进行学习,慢慢引入诗歌欣赏的门槛,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其审美能力,也能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尝试用英语诗歌来提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失为一个新的教改途径。

二、丰富知识结构,扩展知识视野

我们知道,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诗歌的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看待世界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诗歌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之一,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诗歌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阅读优秀的英美诗歌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的意境。有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知识结构,启迪的智慧,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大有裨益。

这里我们把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的十四行诗一首Sonnet 18,作为范例来领悟其句读,分析其格律,体味其妙趣,评判其风格,使初学的大学生们尝其一脔,略知滋味,并由此获得把握鉴赏英诗宝库的钥匙。

在诗的内容上,莎士比亚在诗里把人比夏天,以人胜自然为终结。前四行说明人比夏天更美更温和;中四行继续发展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比喻意境,引入到驻颜无术的感慨;第三组则新意突起,推翻前言,终于在胜利的末两行作结。此诗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美丽的事物可以依靠文学的力量而永远不朽;文学是人所创造的,其实宣告了人的不朽。因此,此诗不是一般表现爱情的诗,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审美性。

在这首十四行诗里莎士比亚把心仪的女士比作“夏天”,这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字眼。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怎么会变得温和可爱了呀?

其实,“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迥异的,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在形式上这首诗属于十四行诗(sonnet),即“商籁体”诗。此诗体起源不明,最早的例子出现于13世纪,16世纪在英国出现。主要有意大利式和英国式两种变体。意大利诗人Petrarch [petra:k]用此诗体最精熟,故意大利式又称Petrarchan sonnet。英国式由莎士比亚创立,又称 Shakespearean sonnet.

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高素质人才

篇(9)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已进行了近十年,但改革的成效褒贬不一。原因多种多样,但高校长期以来往往一味强调语言教学的投入,即片面重视语言习得的方面,而忽视了语言习得的逆向――语言磨蚀效应。所谓语言磨蚀,倪传斌提出,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出现语言习得的另外一面――语言技能流失退化的一面。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往往都具有双面性,有正有反,就如有记忆就有遗忘,有语言习得就有语言的另外一个方面,即语言磨蚀,语言习得方面再努力,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保持已有的语言习得,则最终会事半功倍、得不偿失。因此,在外语尤其是母语环境中的外语学习方面需要在注重语言习得的同时,防止语言磨蚀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语言磨蚀的具体表现为:最先学会的,最后磨蚀,掌握好的,后磨蚀。Ribot规则表明:最近学习的,最易遗忘。倪传斌的研究表明:导致词言磨蚀最原始或前提性的动因也只有一个:外语使用的停止或减少,没有这一诱因作为前提,其他因素将无法影响到受蚀者语言的磨蚀。语言总体磨蚀的速度无论是在纵向还是横向上,均可大致概括为“前快―中平稳―后快的模式”。除了与英语的自然接触外,学校和社会应该人工干预,尽量多组织各种形式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加强国际交流,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园或社会英语角,以郑州市为例,英语角多达十几处。在英语角练习口语的过程中有机会的话尽量与外国友人接触,多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减缓语言磨蚀,鼓励和引导学生寻找机会高频度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对英语学以致用。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在大量的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纵观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数依靠的是课堂教学,学习语言习得的过程显然与磨蚀并存,相关的研究表明语言磨蚀不仅发生在系统的语言教学结束之后,也同样存在于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与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频度和强度不足时,便会显现语言磨蚀。据笔者调查国内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都安排两年长时间低强度的英语学习。从语言习得与语言磨蚀关系的层面看这种课程设置属于长时间(为期两年)、低频度(每周四个学时)的模式,课堂上由于多数老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中英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堂教学使用英语的频度也较低,而学生在每次英语课程结束后马上又回到母语环境中,之后又需要至少一到三天的时间才有机会进入新的课程。这种长时间、低频度的学习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加大了语言磨蚀的几率,使学生总是陷入“学了忘、忘了学”的恶性循环中。比起高中有升学压力和强烈考试动机的高频度、高密度式语言习得,有些学生甚至抱怨,自己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英语水平不仅没有什么提高,反而倒退了。归根结底,在长达两年时间的英语课程学习中,由于进度缓慢,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意志,同时,学习者如果没有相应的语境加以学习运用,语言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根据语言磨蚀的理论可知,语音最为英语学习的基础是最不容易被磨蚀的。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由于不同地方的口音或者是在初次接触英语时教师的地方口音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英语发音不标准或带地方口音严重的现象,比如东北地区的学生会把字母n发成“嗯呐”;而有些学生受影视剧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把I发成“唉咦”等这样的现象,语音是英语语言的基础,与词汇和语法相比,语音的磨蚀程度是最小的,是日后进行英语再学习的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个任务是针对这些存在的语音问题修正学生的英语发音,为后续教学做准备。英语角作为一个很好的让众人一起帮忙修正和练习语音的地方,是英语语音练习的绝佳场所。

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不当会直接造成大学生的英语习得方式容易产生磨蚀。在语言习得方式与语言磨蚀的关系上,Hansen认为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英语比浸泡式或直接式耐磨蚀。而且,她还提出以接受性技能(听与读)为主的课堂培训出来的学习者的英语技能比以产出性技能(说与写)培训出来的学习者的能力更耐磨蚀。以笔者所调研的高校来看,教学大纲多对课堂教学“重听说,轻读写”,因此学校打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旗帜,开展了大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虽然其初衷是好的,但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在效果不容易显现的听说技能训练上,导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加强的同时还引发了语言磨蚀。笔者以为真正有效的语言习得方式应该是课堂上以读写为主,课外学习者可以去英语角之类的场所自主练习听说,这样才能相得益彰,达到可持续地协调发展。

针对以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英语角和语言磨蚀的各自特点,经深入细致地对英语角和课堂内外学生语言磨蚀的分别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掌握一种语言,意味着要努力巩固所学的既得知识,同时要不断避免不必要的语言磨蚀,使语言磨蚀最小化。但是由于大学课堂的局限性,很多大学生没有机会置身外语语境中加以实际操作运用,接触更多的外国人或者营造外语环境,以至于造成很大的语言磨蚀,而英语角的特点是:

1.生动鲜活性。首先作为课堂外的英语角,新鲜的面孔、新鲜的环境及新鲜的语境都能刺激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之后发言的兴趣,英语角热烈的讨论能够激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相较于课堂学习的低频度使用英语而造成即使在课堂上也有可能语言磨蚀的教学现状,有效抑制语言磨蚀需要高频度连贯使用英语词汇的自助式全英文交流有效刺激学习者学习的热情,英语角的这一特点刚好有效抑制了造成语言磨蚀的诱因。

2.纠错式的语音练习。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很多英语爱好者在英语角练就了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针对很多当代大学生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式英语的窘迫现状,在英语角脱口而出的口语练习当中,错误的口音在反复地纠错中,正确的发音在短时间内得以反复加强,从而可以结合课堂上的读写练习,不仅可以避免语言磨蚀,而且在近乎理想化的语境下,学生可以综合利用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及自己自主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天赋,在全英文的语境下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交互式的交流。英语角有别于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提问的制式化问答,寻找一个或者是一组搭档讨论或是对话都需要一问一答你来我往式的交流,这一点是在课堂上或是自主式的学习都很少出现的,避免语言磨蚀需要的正是不断的随机式的语言交流,才能更大程度上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内容,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断回顾和搜索记忆中所学内容,并加以相应的综合运用,brainstorming式的语言刺激对于避免英语语言磨蚀有着极大的作用,而英语角正是彰显出这一特点的良好场所。

语言磨蚀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一门语言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为语言磨蚀无处不在,除非英语学习者达到很高的水平或者是经常性使用。所以,为避免语言磨蚀造成我们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所学的英语付诸流水,在课堂学习之余,甚至在课堂学习或者是大学学习结束之后,英语语言学习仍需继续,因为,语言磨蚀的存在需要我们注意维护好既得的学习内容,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英语角就给英语爱好者或者有志于练习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终身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Bahrick HP.Fifty year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Implications for programmatic research[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4(02):105-118.

篇(10)

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搞好初中学科教育是教育部门提出的重点要求。面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多样式课堂学习环境,综合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这一要求,教师要系统性地分析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以课改要求为指导,不断地完善现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

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其它国家语言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外国语言知识的乐趣。受到本国语言逻辑思想的约束,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控能力较弱,主观条件不足约束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进度。同时,教师对于英语课程教材的理解不透彻,编制课堂教学方案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目前,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

1.1 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理解了英语知识,才能真正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被抑制,阻碍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兴趣,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知识比较陌生,无法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里,书本教材掌握不全面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二是理解,新英语知识理解程度不深,面对新单词、新句子等无从下手,难以体会到英语词汇的真实含义。

1.2 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领导者,理应发挥其指导作用辅助学生学习。因初中学校内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传统教育思想依旧束缚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现。

1.3 学校方面

若学校对课程教育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则会影响到英语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对于英语课堂效率影响的表现:一是设施,由于教育资金有限,学校没有及时配备专用的英语教学设施,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尚未建立;二是管理,对英语课程教育管理力度不严,放松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减弱了教师优化课堂的积极性,这些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综合措施

学校是提供文化知识教学场所的教育机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英语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阶段,学校管理层应做好全面性的调控工作,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坚持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为中心,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深入性地理解知识内涵。具体方法如下:

2.1 鼓励式教学

多给学生鼓励,对激发其学习兴致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只把严厉和冷酷的话用在他们身上。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高度赞扬的话可以给他们,例如“Good job”、“Well done”、“Very good”、“You are clever”、“Wonderful”,或给他们热情的掌声[2]。这样,学生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并做出更大的努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2 引导式教学

兴趣是带动学生参与英语知识学习的根本动力,坚持“引导式教学”可全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上课时,以课前歌曲来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延伸的方式,就能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发言,勇于呈现,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快乐。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学习[3]。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学习英语打下了基础。

2.3 互动式教学

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协调性,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借助互动教学的作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内容设计的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学生便乐于接受,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如果内容设计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自然就会失去兴趣。老师得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花很大的工夫,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英语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学科,学好英语知识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作用。结合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相关因素,教师应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

篇(11)

前言

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开始着手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新四级大学英语测试也于2006年12月推广到全国所有高等院校。本文探讨新四级英语测试的反拨效应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找到一个新四级测试与大学英语理想的教学模式。

一、新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特点

新四级英语考试从记分方式、考试内容、考试题型、考试程序等方面出现了重大改革,试点的结果初步表明新四级英语考试具有有效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区分性(discrimination)和实用性(feasibility)等良好的反拨效应(backwash effect)。新四级英语测试又是在新教学大纲和新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测试系统或测试方法的任何变革或改进都将对教学产生影响。

旧的四级测试题型设计是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分开测试,再综合评定语言能力的高低。改革后的四级考试语言能力结构模型中,对语言知识的测试任务比重减少,其代表性题型词汇与语法结构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阅读理解中的篇章词汇理解。这意味着改革后的四级考试不再孤立地考查学生的接受性知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输出语言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但同时,笔者认为,对语法和词汇知识不单独测试并不是说它们不重要,而是放在活生生的语言应用中去测试。改革后四级考试真实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听力测试和阅读测试的变化上。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的共同点是进行了语篇整合,真实性更强。新四级听力测试中除了传统的短对话和短文理解外,加入了长对话。长对话充实了听力材料的信息量,增强了语言交际语境成分,提高了测试的真实性。阅读材料的真实性较以前也有所提高。传统四级考试阅读理解测试形式单一,阅读理解题目全为仔细阅读理解。改革后的四级考试把阅读测试分为仔细阅读和快速阅读。听力测试和阅读测试占整个测试分值的70%,其真实性的提高对整个测试真实性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测试任务真实性的提高使测试的内容效度得以相应提高。

二、新四级大学英语考试的反拨作用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反拨效应(washback)指测试对其相应教学产生的影响(Alderson & Wall,1993)。语言测试反拨效应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起步不过最近十几年时间。由于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的复杂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可分性,人们对语言测试反拨效应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还很少。而反拨效度指的是“考试对教学是不是有着良好的反拨效应。考试,尤其是公共考试,对教学有着无可否认的反拨效应,有时还是很强大的反拨效应”。(李筱菊,2001)CET在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一批批高校大学生通过CET来检测自己学习英语的成效。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有直接明显的应试教学或应试学习的显性反拨效应表现,如做全真试题、模拟试题;同时也有对教学的深层次、不易察觉影响的隐形反拨效应。本文探讨的主要是隐形反拨效应,并利用其正面反拨效应来指导我们的语言教学及语言学习。

新四级测试的推广定会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新四级英语考试不仅符合语言运用实际将对话细分为短对话和长对话,主观性试题的显著增加也是新四级英语考试的一大亮点。新四级英语考试反拨作用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确立以交际为目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激发、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语言学习理论关于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和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给外语教师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激励学生讲英语,鼓励学生多投入、多练习,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实践和合作,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受到关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成为大学英语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英语测试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英语测试与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但以终结性评价为特征的新四级英语考试,其反拨效应既可能是正面的,可以促进教学;也可能是负面的,会冲击教学。笔者这里就新四级测试的“考试指挥棒”和考试评估效应等负面反拨作用暂不加以论述,只论述新四级测试的题型和内容等正面反拨作用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同时提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下的大班和小班教学模式。

新四级英语考试的反拨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多样性和自主化,这符合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师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难以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而新四级英语考试的反拨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实际意义是响应全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改变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型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大班和小班结合上课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要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向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原则,最终回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方向”的教学思想上来。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语言教学特点倡导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自主性、交际性、互动性、合作性、应用性、体验性、个性化、网络化、综合化、过程化和人性化。可考虑在我校新生中选英语基础较好的自然班(如法学或中文系的学生)和英语基础一般的一个自然班。拿出2到3个自然班,重新分级,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采取大班授课与小班(最好20个人一个班)课堂教学,同时重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把以前的自然班分成两个小班上课是切实可行的。新生一入学即按高考英语成绩确定分级,不用再参加分级考试,因为学生经过暑假有些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所以采用入学分级考试成绩来确定分级层次不具有科学性,但可以考虑引进面试或口语考试与高考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分级层次。第一学期末,一级班学生及预备一级班的优秀生参加分级考试,通过者学习第三册,未通过者和其他预备一级班学生学习第二册;第二学期期末,按同样的方式和原则进行升级考试;第三学期,通过者学习第四册,期末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第三学期末,未通过者与其它级学生学习第三册;第四学期,三级班学生和未通过四级的四级班学生学习第四册,期末参加四级统考。大班授课采用与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通过大屏幕投影进行大班授课辅导(主要是对新四级要求的词汇和语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同时对外国文化、习俗等进行讲解)。对于师生间互动和参与度高的内容,如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进行小班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学习活动,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所在系在人员调配、资源、设备等方面的密切配合。任何改革都是渐进的过程,会遇到一些阻力,大多数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应在新教学模式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随时解惑答疑。另外,课时的局限性,一周4学时的课堂内教学,教师很难做到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偏小,应用英语的机会少,听说能力得不到平衡发展,可考虑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基础之上,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时间,但要有相关的监控和考评。大学英语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偏少,网络教室根本就没有,学生缺乏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如学生听说课所需要的设备如专门的机房,以及学生学习时教师监管的问题。但这些基本上能与各个系协调解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和网站等,让学生上机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在学期测试和水平测试中对学生不能一卷定高下,而要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估(单元测试)应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积极推进学期期末口语考试。引进的口语考试可能涉及到教师和设备,如录音机的配备问题。

结语

新四级大学英语测试作为大规模标准化课程水平考试,其正面积极的反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必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本身也会不断地逐步完善。利用新四级英语测试良好的反拨效应进行分级教学下的大班和小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二语习得理论,充分重视了参与者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Alderson,J.C.and D.Wall.Does washback exist?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11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