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12: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考政治答题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1)

高考政治大题的答题技巧【一】见到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经营时。

从这些方面回答:

1.市场:要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2.科技: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人才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劳动者、经营者素质。

5.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品牌,生产优质产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图表类主观题。

第一问一般是反应了什么现象:要看清题目,从图表语言转变为文字语言,还要答出反应的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表一与表二的关系。

第三问:对反应现象的认识,结合图表、文字认识。

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要结合材料;

【三】意义影响的主观题。

一、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结构调整,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生产。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吸收资金、技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政治意义: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转变政府的职能。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高综合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开放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环境,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对党】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

【思想文化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

【答题技巧】

当题目问“为什么”时的答题思路

要说这件事的依据

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等)

必然性(这件事存在的客观实际)

可能性(存在的主观条件)

或者不做的危害(导致消极后果)

【启示类】一要说明材料体现的道理;二要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应该怎么说);

【反映类】原理方--分析

把握材料,给我信息,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1.【当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X时】单位商品的价值=(1X)

当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X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X)

2.【关于商品使用价值总量的计算】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乘以商品数量

3.【关于流通中实际货币量的计算】流通中的货币量=(代售商品数量乘以商品价格)除以货币流通次数。

(1)如果某国代售商品总量为X件,平均售价为Y元,在一定时间的为中单位货币流通N次那么该国的纸币发行量为该国纸币发行量=(X-Y)/N

(2)该国商品价格上涨了百分之Z,那么,纸币发行量=【X-Y(1-Z】/N

【关于汇率的计算】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设100单位外币=X元人民币

(1)当外币升值y%

汇率=x-(1y)元人民币

如果原来购买某商品需要M单位外币

则现在需要人民币为M-X-(1Y)元

如果贬值则反之

【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

利息=本金-利率

设某人讲M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X%则该人可得到的利息为M-X%元

如果利息率提高了y%利息为M-X%-(1Y)

如果下降则反之

【哲学只要记住原理世界观就可以了】

基本都是这样了,因为哲学方面没有相应的答题技巧和套话,只要记住相应的世界观再联系材料,基本就可以得到分了。

关于政治生活,只要记住,我们国家的性质宗旨等等就可以了。

高考政治的复习建议1.高三进入专题复习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复习时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

(1)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全面地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和评价,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要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就必然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基本要求。

(2)围绕重点进行攻关复习。第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也是高考政治全面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些知识是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如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学会将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

(3)主动关注高考新动向。近两年来,高考政治试题中开放式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考核内容出现较多,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合理性与否等,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同时还要多加训练。

2.注重复习方法,脚踏实地取得实际效果

(1)在复习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①顺序原则。先看书后练习、先自己做题再核对答案、先自己思考、查阅书本再问老师或同学、先易后难。②适度原则。从量上来讲,就是既要有总量的保证,又要有各种题型的练习,尤其不能因为怕写字,就只做客观题。③自主原则。不能被动地对待练习,应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地寻找相关练习,加强训练。

(2)复习要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实际上,在高三的全年复习中,都要一直贯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答题技巧。如果说一轮复习侧重微观知识的掌握,那么专题复习就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教师要精选试题,精讲精练,用试题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高考政治总复习的方法一、整合热点,突出重点

高考政治不会远离热点,抓好热点复习是政治复习的必要环节。

复习热点要注意归纳共性,如存款加息、人民币汇率改革等热点就可以整合为宏观调控。

要注意抓住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热点专题都贯穿着这一主线。再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心环节。

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和主要角度,突出重点,要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如对新农村建设的复习只要抓住三点即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建设新农村的原因、意义(为什么),如何建设新农村(怎样办)。

另外,对相关的热点材料、典型的事例要有所了解,这实质上是微观切入的问题,符合高考命题情境创设的特点。

学生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使专题复习宏观在胸、微观在握,分析、理解问题就有深度,不至于答题就事论事,泛泛而答。

二、归纳技巧,注重规范

“知识是基础,审题是关键,方法、技巧是保证”是解答问题的三要素。

审题不清、判断不准确、解题不规范是很多考生的软肋。在审题能力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注意命题设问的指向性要求,学会读懂材料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读懂数据、图表、漫画中所包含的信息。

做主观题时,要有层次,分段写答案;答哲学题不能简单地罗列原理,要抓住重点展开论述,多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地去分析论述,观点和材料结合中要注意准确运用学科术语、热点问题中的关键词。

篇(2)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

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生活甚至哲学生活的知识来回答。

2.基础知识不牢固,概念界定不清

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

3.知识应用不准确、不全面

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人民民主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等,导致学生失分过多。

4.答案缺乏新意,没有创新

高考试题答案的编制,虽然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如果答案只是囿于教材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分析,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延伸,缺乏新意,这种答案也不符合高考试题的答题要求,从而失去提高分。

5.答题模式陈旧,答案条理不清楚

许多考生组织答案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答题模式,比如第一自然段全是原理、第二自然段全是对材料本身的概括或描述、第三自然段来一个总结这种“三段式”,使材料与观点出现“两张皮”,事理分离。这在主观性试题答案编制中是十分忌讳的。

二、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针对学生答主观题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准确解答政治主观题离不开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首先要弄清回答该题所依据的知识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生活与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

2.要明确设问角度是“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还是“如何做”(对策,措施,方法,建议)。

3.明确设问主体。主体不同,答案则不同。经济生活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哲学生活主体通常是具体的哲学观点,政治生活主体通常是国家(国家机关)、党、公民、国际组织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与设问有关的重要信息,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与设问有关系的关键词、关键句子,从中提炼出材料所体现的原理,然后明确答题的方向。

2.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格的题目、材料、数据、尾注等,任何地方都不要遗漏。

3.回归教材。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关键句子直接调用。政治学科中的关键词本身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可以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课本中有用的知识点。

3.概括材料中的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的,就先归纳然后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进行取舍、重组,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包括要点如何展开、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等。

3.确定答案要点: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一般来说分值能提醒我们答案要点的多少,分值高意味着要点多。

第五步:组织答案。

高考中答案书写一定要整洁,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要用学科术语,标清序号,达到规范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从原理入手结合材料说明)还是采用归纳式(从材料分析到概括原理)的答题方法。一般回答时坚持先原理、后材料的答题顺序。

篇(3)

近年来高考基本走向是突出能力考察;对学生视野提出新的要求;逻辑思维能力上升,借助逻辑判断,跳出教材考教材。这要求我们:视野方面,要开拓视野,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从时政生活出发,关注社会走向;知识层面,复习教材时不仅要构建教材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明确知识来源,即学的是知识,而不是符号,避免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能力方面,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即科学的思维方法。下面就能力考察方面谈一谈如何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主观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展示考纲目标要求,使学生心中有目标

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察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原理分析说明。

3.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二、教学生解答主观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心中有方法

1.高考主观题命题的价值取向和试题结构。高考的主观题对考纲目标四方面要求都考察,这些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素――立意、情境、设问。立意,即材料所关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情景,即材料所反映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重大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具体情况;设问,即针对情景和立意需要考生分析解决的具体问题。

2.解答主观题的策略和技巧。解答高考材料题必须透彻理解其情景和立意,并以此为线索,运用学科主干、重点知识、相应的国家政策和材料基本知识点(即答案三个来源:教材点、时政点、材料点),分析解决其设问所提出的具体问题。因此解答主观题时须做到如下几点。

(1)指导思想:全面、准确、重点、深刻、规范审题。

(2)基本思路:先看设问,后看材料。避免干扰,用错知识。

(3)审题活动过程及组织答案过程。

一是审问题:确定答题角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答题范围(有的设问限定答题范围非常明确,有的设问不明确,这时要看主体是谁,主体明确答题范围明确)、答题类型(不同题型其答案构成不同,语言组织也有差异)、设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设问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决定答案的结构以及答题的落脚点,当然有的设问这一方面不涉及)。只有这几个方面清楚,答题方向才准确,才能避免答非所问,或答案不符合要求。主要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二是审材料、扣考点:提取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要求有联系的信息。怎样提取有效信息呢?就是要透彻理解材料和提取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总结材料中心或层意,从中寻找解答问题的线索。根据提炼出来的有效信息定向基本理论(教材点、时政点、材料点),做到“要点、基点和政策点”三者相结合。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4)

高三政治复习课中,主要任务是根据《高考说明》,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在高考中取胜。

笔者从近几年的高考备考教学中感悟到:政治学科在高考中是比较容易找规律的,在高考复习中,只要我们善于抓好“三环节”,让学生熟练掌握复习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那么肯定能为文综整体成绩的提高作出更大贡献。

一、巧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整体知识的感知能力,让学生答题时“思路清晰”。

高考试题千变万化,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形成的根基。因此,在高中政治复习中,首要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熟练掌握高中政治四个模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考试中需要时就能随“点”随“到”、手到擒来。

这些年文综命题都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主体网络定位法构建知识体系。在具体操作中,我给出一个主体知识范围,让学生自己先动手建构与这一主体有关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建构,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中建构,学生构建完后,我根据黑板上学生建构的情况进行点评﹙其他同学的以抽查的方式上交﹚。接着,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构建模式让学生参考。我的构建主要是抓住主体,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例如,在建构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时,我是以“公民”作为主体,把政治权利、政治义务的内容归纳为“是什么”;把国家性质、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归纳为“为什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途径归纳为“怎样”。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各知识逐一丰富完善。接着,我出示一道练习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应如何有序参与网络生活?”让学生进行对应练习,这道题很明显考查的知识是《政治生活》中公民“怎么样”的知识范围了。学生只要按以上思路建构了知识体系,那么,这道题学生就可以把知识点对号入座,胸有成竹了,从而提高考试得分率。这样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思路,把握基础,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让学生从总体上驾驭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感知能力,对做各种题型的解答都有帮助。

二、紧扣时政,提高学生政治思维触觉,让学生答题时“有话可说”。

政治学科是透过现象找本质的学科。政治高考试题基本上都是以时政作为背景材料来考查知识点,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些答案还具有时政术语。为了保证答题中答案的准确性、有效性,在复习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触觉,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要培养学生具有政治思维触觉,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学科的敏锐触觉,要关心时事、关心生活,善于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善于思考,学会选择一些国外重大事件、中央重要政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时政热点问题来渗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把自己收集有价值的时政热点抛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这些热点问题可以用学过的哪些知识点去分析?体现了怎样的政治观点?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热点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答题时“有话可说、会说”。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触觉,我还要求学生课后自己要关注时政,要多看新闻,多看报刊,要求学生在新闻、报刊中,学会筛选信息,联系考点。鼓励他们把这些感悟带回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克服复习课的枯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时政术语的能力,为考试加分。

三、善导审题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答题能力,让学生答题时“一语中的”。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教人捕渔。综观每次考试,学生失分多在于对题意理解不到位、答案张冠李戴、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思维混乱、总结概括能力差的现象。这反映了学生没有掌握到审题答题的技巧。

针对学生不重视审题的现象,我向学生灌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思想,进一步强调审题清晰的重要性,并向学生传授审题、答题的技巧及方法。对于客观题:我主要是教会学生抓材料设问主体,采用排除法,一排错误,二排无关。

篇(5)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01-01

高考文科综合始终以测查学生能力为主,这就要求在高考复习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复习思路,抓好常考点及热点考试趋势,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然而试图全面掌握政治知识点就可以在高考政治中取得高分的做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方面,在政治各部分的复习中要知其“点-面”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探讨高考失分规律,总结避免失分措施,也已成为教师在短期内提高复习效率的必然。究其方法,笔者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考政治失分原因

其一,知识点记忆模糊。高考政治在文科综合中地位举足轻重,若学习方法得当,既是短期中收效明显的科目。然而,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多半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尤其在高考临近的日子里,会发现时间紧张,这就为系统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作为政治老师,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传到、授业、解惑的师者,在课堂上更加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掌控课堂的氛围,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角度出发采取更为学生接受的例证的教学方式将模糊、易混知识点区别开来,“深入浅出”将难点、热点趣味化,内化学生知识体系加强举例的记忆则是帮助学生减压提分的途径。1

其二,答题不知考试重点为何。高考政治中考察单一考点的比率有所下降,考点之间的联系是近年来考察的重点。故在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解答中,审题则是重中之重,读懂题干、审清题中热点中的所属重点,则是日常复习训练的关键。

其三,答题不规范。答题是高考复习教师教学的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临考阶段为鼓励学生在高考分数上有所“改善”,不免误导学生在答题字数上要“多多益善、想到什么写什么”,而没有明确答题思路,造成学生答题思路不明,逻辑混乱不堪,不仅答题思路不规范而且语言表述过于直白不专业造成语言表述异不规范。

2 复习逻辑对学生主体知识的内化

其一,专题复习“冷”“热”点区分。课堂教学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与国内外时事要点相结合,保证课堂的生动性与针对性、时代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当年关注的热点进行有效的梳理,判断热点对我国及世界有无重大影响、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有无重大关联。热点有政策性、灵活性等特点,例如像国际恐怖事件、中东问题等国际问题,是关系国际政治的热点话题,但至今尚未解决,故在复习是宜从“冷”处理;而诸如市场经济、环境问题、科学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故从“热”处理。而无论是“冷”是“热”通常所用到的原理知识点大多有类似,这就需要教师在做专题复习时系统整理,课堂上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强化。

其二,知识体系的框架化。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在建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的过程。多角度的归纳总结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思路,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归类的内容很多,可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2]例如,经济生活主要围绕着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三个大的问题以及涉及到在什么样的舞台什么样的背景下生产的问题。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系统化,在具体的考试中考生才不会因紧张而在考试中迷失。框架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

其三,专题特训,势在必行。在短时间强化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与之配合加强知识体系巩固的就是专题特训。专题训练要立足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加深巩固,因为考题无疑是教材知识点的具体化、丰富化,通过专题训练既达到学生了解高考试题风格的目的,同时又做到了对知识点体系的巩固。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估。在讲解专题师,教师对专题多角度剖析,拓展知识领域、精益求精,是高考复习阶段教学目标的重点。

3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第一,题型的应答方法。选择题,不要因题设过于简单就掉以轻心,静下心找到老师课堂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抓“关键词”,并通过排除法排除选项中的“陷阱”或与题干不符的选项,客观题是高考中学生考试分数拉开档次的环节,学生应该掌握对错误的“识记”。辨析题,认真读材料总结每段材料分析的要点,在有便有评的材料中,分析其合理成分,运用所学的原理加以阐述并对不合理的部分或遗漏部分补充说明。论述题,要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论述的过程,学生在平时训练时重点是学会对答题步骤的体会,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就是先对原理概念及考查到概念之间关系加以诠释,再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第二,其他技巧。考试时我往往因为紧张遗漏考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平时对考试卷子的结构有了解,掌握做题节奏,有的放矢从容考试。同时,考生答题时应该注意书面整洁,用书面语、标准的政治原理规范答题,以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篇(6)

一、审题技巧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不准不全就会答错答偏。审清题意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判断该题属于哪部分知识范围,明确解答该题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联想它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什么异同。经过这样的审题后,对一般问题就能思索出解答的方法。审题时一定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要细而又细,反复推敲。尤其是看来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审主观题要注意的一般步骤:

1.审类型:文字材料、图表、混合型。

2.审材料:首先要审清材料的意思、层次和关键词:其次要注意审背景,要审一下这个题目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以及隐含背景。

3.审设问:数量(分别、以及、各、和、并);范围(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方向(是什么――原因、道理、依据、问题、现象,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如何――认识、说明、理解、分析、评价,解决、处理、进行、启示、设想、措施、对策等)。迁移、筛选知识,及时渗透时政语言和题目信息。

二、答题技巧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中心及分论点,确定论据。在读题时,首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答题要求和条件,明确答案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只有围绕中心答题,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然后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

2.归类对号,落实课、节、框。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教材的内容。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3.规范答案。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或流行的俗语。只有用教材书面用语答题,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三、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技巧

篇(7)

高考是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毅力及技巧的较量,尤其是文科综合,“得文综者得天下”。政治学科备考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应考潜能,竭尽全力地确保考后不后悔。

在复习备考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备考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考纲、教材、真题为本,立足针对性,追求高效,力求实效,提高学生应考技能和技巧,实现高考有效增分。也就是说: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高考考多难,教师教多难,学生学多难。其次,在高考复习中,更重要的是加强备考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一、加强研究,追求高效

1.研究考纲,把握要求。

研究考纲的变化,把握其规律,特别要注意新老考纲的交叉处;研究考纲的题型示例,研究考核难度、出题思路、答题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至少研究近三年的考纲,掌握各项能力的考核要求;认真研究题型示例;分类研究高考题、培养题感;研究典型试题的典型考法;研究评分标准,提高得分率。

2.研究高考,把握方向。

以研究当前高考命题的“三点”为出发点:一是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就要求知识点掌握基础要夯实;二是连接点――把各独立知识点连接起来,成为串、成为网,这就要求建构知识网络;三是生长点――在连接点基础上进行繁衍,即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这就要求拓展知识点。

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命题的基本模式:一是重基础、重思维、重能力;二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政治高考的命题精神,明确学科考核的目标和要求,以此确定复习备考内容、方向和能力;关注新课改,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3.研究教材,把握理念。

首先,政治高考命题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归教材。教师要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把握教材的考核标准;增强教材使用的实战效果。特别要加强研究教材与高考的关系。

其次,政治高考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步子会更大。教师要深入把握政治学科的新课程理念。学生要重视思维训练、重视独立思考,深入理解知识;要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学会发现;要认真审视题目,抓住问题的实质;总结、研究近三年考纲的变化。

4.研究学生,把握主体。

针对学生,要研究学法,特别要研究考法。因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强,灵活性更强,考点更加细致,考查范围比较广,卷面答题规范更加严格,但试卷整体难度不大,没有特别难的题目。

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更加严格,要经常进行思考、总结、归类;抓住难度适合自己的题目,把握本质,以不变应万变;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解决同一问题;解决答题中答案不规范的问题;发挥优势,学会取舍,适可而止;建立“好题集”和“错题集”。

二、讲究方法,力求实效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1.基础能力过关(考点复习)。

整体要求:按《考纲》要求,全面复习,对相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形成记忆,作为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学科的认知结构;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复习和组织,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的把握、交汇与联结,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查漏补缺,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基本要求:一是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系”字。即知识要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建构“脑图”。二是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细”字。主要对知识点的把握要细致;要求按考试大纲掌握每一个考点,不留死角;把握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即切入口小,考察内容更加细。三是主要方法――利用一个“例”字。即通过事例(时政热点)说明知识点;应用高考题讲解知识点。四是主要任务――力求一个“规”字。答题格式要规范;层次要分明、逻辑性要强,要求既全面又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准确,而且联系材料进行分析。

2.综合能力突破(专题复习)。

整体要求:学科能力的提高――按《考纲》的要求,通过总结、转化、解题训练等方法,逐一落实各项学科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总结规律,加深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强化思维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发展学科智慧。

基本要求:一是由点到面,综合应用。引导学生把知识由点延伸到面,以社会重大时事政治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并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评价。二是专题训练,分类指导。对组合型选择题,如体现类、反映类、表明类、说明类、判断推理类、启示类等,进行专项讲解训练;对主观题中的图表题、原因意义类、措施类等题型进行专项训练。三是研究专题,把握方向。深入研究专题,并指导学生选做一些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以及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进一步明确备考复习的方向和目标。

3.运用能力提升(综合训练)。

整体要求:实践能力的提升――重视知识的应用,形成解题重大问题的思路;体会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独特作用,形成学科意识;解题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学科思维规律的认识,用学科的思想方法指导解题,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多角度评价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考场得分能力的提升――利用套题进行模拟训练,以分数最大化为原则,逐步完善自己的答题模式,使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基本要求:一是回归课本,应用准确。学生要准确记忆书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尤其是难点、要点。二是老师下海,学生上岸。老师要精选新题、好题,真正提高训练质量,做到精讲精练。三是关注课改,关注信息。要研究新课改省区的高考,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融入到备考中。四是查缺补漏,全面提升。要求学生看以前的练习、试卷、错题本等,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五是应试技巧,实战模拟。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总结考试经验。六是调整心态,调整时间。重视心理调试,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考场;重视生物钟的调整,让学生在考试时处于兴奋状态,考出理想成绩。

篇(8)

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规范化答卷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纵观历次大规模考试结束之后,谈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时,“答卷不规范”是非讲不可的。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触,这道题我会做,但没有拿满分、高分,甚至不得分,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同学不注意规范答卷,导致失分后还蒙在鼓里。高三政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如何规范化答卷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机辅助阅卷的情况下,答卷规范显得尤其重要。以下针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规范填涂考生信息

在监考人员分发试卷后,考生首先应按照试卷和答题卡的要求,及时在指定位置填涂相应的考生信息,包括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座号;答题卡中的姓名、考号、学科等;在此特别注意:“一个易忘的”(座号)和“两个易混淆的”(考生号和准考证号),一定要先看后填涂,看清后再填涂。如果还不清楚,完全可以举手向监考教师请教。

二、规范核查试卷信息

一般地,在考生填涂完相应信息栏目后,离正式答卷还有一点时间。我们的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来快速地浏览整个试卷。浏览的目的一是检查试卷是否印刷清楚、是否有漏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二是要看清试卷共有几页,有多少试题,凭感觉来感受一下本试卷中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大体上确定答题时间,把握答题节奏。这样,考生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有的放矢,从容答题。

三、规范作答选择题

规范作答一道选择题,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得出了一条方法和技巧,归纳为“四审五号六排”法。

“四审”,即审题型、审题干、审题肢及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1)审题型:即弄清是单项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还是不定项选择题,特别要注意在不定项选择题中的单项选择题。还要明确究竟是正向选择题,还是逆向选择题。(2)审题干:即弄清题意,明确题干的规定性,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审题干的要领有两点:①要明确题意。②准确判断题干的内容,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规定的限制性。这是审题别重要的环节。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3)审题肢:即弄清哪些是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哪些是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哪些是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在此我们还应弄清四个选肢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并列关系、排斥关系、从属关系还是没有关系,弄清这些关系不仅有助于思维分析,而对多选题确定选择的个数意义更重大。(4)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即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进而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五号”,即做政治选择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使用选题符号的习惯,最常用的符号有“”“”“×”“√”“?”五种。“”是用来划掉所排出选项的,“”是用来圈定选题角度和关键词的,“×”打在明显错误的字词或话语上,用来表示错误的选项,“√”勾在肯定正确的选项或字词上面,用来表示正确的选项,“?”打在有怀疑或尚不肯定的选项或字词上面,用来表示不能确定或不理解的选项,以便后面复查。养成用规范的符号解答选择题的习惯,对于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答率有直接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在检查试卷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六排”,即排错误、排重复、排无关、排颠倒、排绝对及排大于或小于。(1)排错误:即题肢的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着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2)排重复:即题肢的观点不在于说明题干的规定性,而是对题干规定性的变相的重复,须加以排除。(3)排无关:即题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样的选项应排除。(4)排颠倒: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5)排绝对:即在一些选择题中一些说法太绝对,如“一定”、“只”、“都”等字眼,这样的说法往往是错误的。(6)排大于或小于:即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

此外,作为高考,还有一个正确涂卡与核查的环节。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防止自己最终也搞不清楚究竟选择哪个答案;选择题做完后,要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后,再做非选择题。

四、规范作答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的作答,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审题。审题分为审设问和审材料,因为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以材料型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审设问,即定位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总指向,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审材料,即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主体,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2)构思。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3)作答。规范组织答案的要领有六点,可以归纳为“三性三化”。①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词入手,揭示出题眼,不要答非所问。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堆积罗列原理,与材料脱离。②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先说那句话,后说那句话。③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④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使人对你的答案能够一目了然。⑤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答题要点。⑥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书写规范主要是指书写认真工整,清楚明白;用语规范是指要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来答题。我们要准确使用政治术语(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答题,禁止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

五、规范检查答卷

在高考中,一定要注意安排时间检查答卷,这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对采用灵活答题顺序的考生,更应该加强最后检查这一环节,因为你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通过检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

总而言之,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讲求策略,加强学生答卷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高考和典型习题的“少而精”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的答卷能力,从而使考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顺利地外现,促进考试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1.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回答问题的方向不明确,答非所问。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生活知识解答;要求用政府的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党的知识来回答等。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宏观把握能力较差。

2.观点的表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规范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如形式上,书写不工整,不分段,要点不清;内容上,观点与材料不能有机结合;有的学生由于提炼不出有效信息,凡是自己知道的,不管有用无用全写上,把握不住重点。

3.学生对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的掌握欠缺,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总结如下:

心理干扰,由于以往记忆的干扰而造成的审题失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等,使学生解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所给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与材料内容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规范性答题能力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方面:

1.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这要求学生记单元题目、每一课题目,甚至是每一框题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试题尤其是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进行训练,学会模仿高考思维;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甚至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明确主观题类型。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主观题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图表类、措施类、意义类、认识类、原因类、体现类、探究类等。在平时需要对每一类型分析、训练,让学生掌握每一类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做到熟能生巧,应对自如。

第二,一定要认真审题,确保答题指向不能错。高考考查学生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在答题时是逐步深入的。首先审材料,提取材料中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一切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其次审设问是什么题型;再次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三,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首先,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生活与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若题目涉及政治生活的,要把握行为主体是党、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公民还是政党,然后再调动相关知识答题。

其次,答案组织可以使用三种语言:教材语言、材料语言和时政语言。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材料中的语言可以借鉴使用作为答案要点;时政语言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包容性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等。

第四,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学生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

4.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知识、方法、能力与技巧对学生规范化答题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进行了如下尝试,那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参与政治试卷非选择题的评分工作;在评卷的过程中,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和辅导,在评讲试卷时,要求他们把评卷的体会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向全班同学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规范化答题意识。

篇(10)

考试用具必须准备齐全。发卷后,还要检查试卷页数及试题,看有否缺页、漏印等现象。有些考生拿到试卷后,就往往迫不及待地埋头答题,结果最后忘了填写考号和姓名,或者因为对全卷不了解而导致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最终后悔莫及,遗憾终生。

技巧之二、静

进入考场后,必须保持平静愉悦的心境。如果出现压抑、激动、恐慌不正常的心态,不要急于答题,可闭目长嘘,默念“我必胜”数遍,便能恢复平静。

技巧之三、专

专,即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将全身心都投入到考试之中,绝不能边答试卷边考虑考上与考不上的情形与后果。过分沉醉于对胜利、成功的向往与喜悦,会分散对考试的关注,往往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如果对考试后的失败过分地关注,其后果可能真的会造成失败。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技巧之四、细

首先,审题要细。高考的第I卷都是选择题,题目往往是让选出“正确”(如“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最恰当”“准确”等)的或者是“错误”(如“不恰当”“不正确”“有误”等)的一项,如果不仔细辨别,极易搞错、选反,许多考生答题出错,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没有辨清是选“正”还是选“误”,结果导致出错。其次,答题要细。根据解题规范化的要求,该写的文字和步骤必须明确写出。第三,行文计算要细心准确,争取一遍做对,不要依靠复查和修改。

技巧之五、跳

答题顺序一般都是自前而后,由易到难,但高考试题的特点是各种题型难易自成体系,中途经常有难题挡道,遇到了难题或思维出现了障碍,要毫不犹豫地跳过去。因为在紧张的气氛中,越急越想不出来,放弃之后,把会做的题都做出来,回过头来再去考虑它,往往会思想轻松,思路活跃,原来不会的题也会迎刃而解。

技巧之六、果

果,即处理问题要果断。经过审题,思路明确后,就要果断答题,切不能优柔寡断。对于选项的确定要善于运用排除法、遴选法、推测法等方法,只要有一点不符合题目要求就要排除,直至最后一项。有时候,你可能开始觉得这个项该选,后来又觉得哪个项该选,反复琢磨也拿不定主意,这时直觉经常是正确的,要选你最初选定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技巧之七、活

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主观性试题有所增加,回答简答题、概括题等主观性试题时,可以根据试卷所留的答题空间灵活确定回答文字量。一般来说,试题所留的答题空间,基本上是按答案文字的多少来预留的,空格多的,答案可能要长些,反之答案就是短些。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也千万不要放弃,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方式去分析问题,并灵活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语文要渗透政治,物理要利用数学等。

技巧之八、美

篇(11)

《2013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强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映考生应有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高三总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在不断收获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暴露出学生的知识漏洞和某些能力的欠缺与不足。对于政治学科,学生往往会在答题中犯下一些经常性的错误导致失分。尽管教师在教学中做了很多调整和努力,但学生失误的现象仍存在。指出问题、反思失误,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在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2013届高三总复习的实际,就文综方面的政治答题常见失分原因和应对策略作简单分析。

一、常见失分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高考既重视对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对能力的考查,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与否,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因素,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基础不牢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

如:2013届福建省第一次质量检查卷第39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很陌生,答不出二者的含义和关系,甚至用“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代替,这都体现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的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弱。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是教与学的目的和归宿,也是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条件。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是运用书本知识对时政材料进行解析,重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重视在解析高考考点时结合近一年的时政热点,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要提高学生的能力还需要学生主动感悟。在考查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是“背多分”,只重记忆不重理解,导致答题时无从下手。

如《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典型题型: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哲学道理?学生在答题时容易出现以下常见错误:一是知识范围没界定,这是审题问题;二是哲理和方法论不对应,这是基础知识问题;三是材料和哲理不相对应,这是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问题贯穿于所有的政治试题中,只有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胜。

3.心理因素导致的审题不清,做题马虎草率。

心理因素影响学生考试的状态和发挥。常见的心理干扰因素有:紧张、自以为是、担忧等。因考试时间有限而紧张,因知识准备不足而缺乏自信,因常见题型而喜于忘形,因陌生题型而紧张害怕……多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可能因为审题不清方向错误导致丢分。

如:“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这一题很多学生回答“政府的职能”。这种因为审题不慎导致的结果在高考中是致命性的。

4.考试时间有限、试题难度大等客观因素。

在两个半小时里,完成一份有一定题量、一定难度、一定阅读量的文综试卷,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文综训练刚开始阶段,学生普遍存在时间不够的现象,导致部分题目放空白而丢分;当试卷中出现一些未曾见过的题型题目,学生就容易慌了手脚,无从下手。

如厦门一中高考前热身试卷客观题中出现的“洛芬曲线”,这个词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学生答案正确率不到10%。要克服类似客观因素的制约,师生需要共同努力,找到答题技巧。

二、积极寻找对策,提高文综考试水平

1.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各个考点。

在落实基础知识这一环节上,师生要紧扣当年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时,要重视对考点及其相关知识逐个解析,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系统化知识。第二轮复习时,重知识的应用,注意把当年的时政热点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考临考前,要改变题海战术,注重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2.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学生要着重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的关系,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热点,把“实际”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书本知识解释“实际”、解决“实际”。学生要增强主动创造性,对书本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要思考,思考知识点和实际的连接点。同时,要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实际。

3.善于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其一,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考前,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工作,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做到“有备而来”;考试过程中,要沉着冷静,易题不出错,难题不灰心;考后,不因考好而过于欣喜,不因考差而丧失信心。其二,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学生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4.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结合多次的文综考试,我们总结了答题技巧:考试前5分钟,要把试卷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