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化学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相对较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书本和教师所讲授的外在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够内华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能动性的主要途径,兴趣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然而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不足,更有部分学生抵触化学课,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初中化学是理论加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而初中化学的理论知识逻辑严谨、知识量大,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很多知识比如分子公式、元素组成等比较难以记忆,因此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较低,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客观现状。
2.实验设施不齐备
实验课是初中化学课的重要内容,每学期、每年级都要设置一定的实验课,实验课是对理论课的有效补充,实验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通过实验课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论课的学习,而实验课需要理论课的指导。研究发现,初中实验课的相关设施不够齐全,比如试管、酒精灯数量不够,乙醇等实验液体和物品不足,严重影响实验课的质量,也不能够保证实验课的安全性。另外还存在部分设施陈旧和破损,部分实验物品过期,给实验课的进行造成很大的难度。实验设施是化学课实验进行的基础,是实验课赖以开展的前提。因此,实验设施的不齐全是初中化学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3.教材难度相对较大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新的化学教材相对于原有的化学教材的内容变化相对较大,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就使得很多的教师在刚接触新课改教材时,没有办法及时的进行对于教材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的把握。同时,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年龄偏大,知识储备不足,就造成了他们对很难注重对于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再加上课时较为紧凑的原因,使得很多新课改的要求,在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都没有实现的可能。
4.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虽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倡导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对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来说,其评价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考试和作业。虽然,现在很多学校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把学习态度、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列入到评价的范围之内。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很难有效的落实。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也主要看的是学生的成绩,这对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5.教学管理不完善
教学管理是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教学管理要严格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进行管理。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手段选择、教学、课外辅导、教学评价等。教学管理的水平与教学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教学管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初中化学教学管理状况有待改善,教学计划的制定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学过程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监督,教学评价的进行欠缺科学化、客观化,课外辅导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改善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1.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化学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主要学科,是初中教学开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初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笔者调查发现,由于主客观等各种原因,部分学校对化学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尤其是一些农村初中和比较偏远的初中,重视程度的不够直接造成化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很多学校在化学实验场地的建设、实验器材的配置等方面比较缺乏,导致部分学校化学实验课无法开展,或者化学实验课开展的危险性增加,直接影响了实验课的质量。实验课的缺乏对初中化学教学来讲是损失很大的,它拆分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完整性,打乱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的传授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视度,并加大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化学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2.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高,导致他们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化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直接的表现就是化学成绩不理想。认识的客观是造成学生对化学课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由于学生不能够建立科学、客观的认识,不能够对化学课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判断,不能够理解化学教学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所以学习兴趣不高。原有的教师单方面教授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了,所以就要求教师摒弃原有的教学方法,采用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最大的限度上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由教师设立情境和问题,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被迫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教师要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新颖性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原有的靠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了,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要重新制定一个符合时展的教学评价模式。笔者认为,新的教学评价模式必须要多元化。也就是说不能只从学生的成绩上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授课水平。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能力以及最后的效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好的提升。
4.加强教学管理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背景和现状
(一)研究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是没有设置化学课程的。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化学课程是一门相对较生疏的学科。但国家对通过学习化学应达到的内容、培养的能力规定得十分明确。初中化学教学要求两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学会相应的化学知识;二是培养出中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验中领悟相应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学校应适当开展并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引进先进的器材,完善实验方法,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好初中化学。
(二)教学现状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紧张初中化学是在初中九年级开始学习的,只有一年的时间来学习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既包括书本知识,又包括实验时间。明显的,教师的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即使按时完成教学计划都有些紧张,再加上所有演示实验的时间,因此,教师只能压缩实验时间。实验教学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有效,对于化学实验时间的压缩,会使得学生不能及时思考实验原理,能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自然也就学不到关于实验的相关操作和实验技能了。2.实验设备不够充足学校配备的实验设备不够充足,由于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的缺少,导致教师在进行实验时,总是不能顺利进行。对于一些实验要求低、仪器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替代品来代替,但是对于要求较高的实验,教师则无法实施实验。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途径
(一)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学生的感受、思维与技能习得。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应用激励手段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生的竞争意识较强,当看到同学得到教师的鼓励或者奖励时,都希望自己也在班级中得到鼓励或者赞赏。所以,我在组织化学实验教学时,会在恰当的时候评价学生,当学生做题既迅速又准确时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要骄傲;当学生做题粗心又不重视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不要放弃,继续加油。化学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
(二)因地制宜地激发兴趣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初中生的好奇心又强,思想又前卫,对于新鲜的事物又喜欢探究,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化学。如口诀歌谣记忆法,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很多,教师可以编成口诀帮助他们记忆。例如:取用药品的操作要点:“固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缓立”“块状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量筒的操作要点:“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胶头滴管的使用要点:“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对于化合价的知识可以这样记忆: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从而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都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证实,如果仅靠教师讲解可能使学生难以理解。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器材完备,教师水平较高,设施齐全,完全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那么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软硬件条件就能得到保证。初中生思想成熟,自制力强,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比较轻松,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可能会忽视实验教学,认为实验课上实验器材和学生都难以管理。但是我却认为实验课必不可少,教学大纲既然规定了实验内容,就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教学。
(三)转换教师的教学思想
转换教师的教学思想,就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中各种可以观察到的外部属性,如色、味、态、声、光、热等现象,都依赖着学生的感官,之后还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进而推断概括参与实验的物质的相关性质或反应机理。通过化学教师的思想转换,可改变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增强实验中的探究过程
1.注重团队合作在实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动组成团队,有效的团队合作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经验。2.实时记录,注重过程所有的事要都是离不开实验记录的,更何况创新性实验。实时记录可以完整有效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实验中所产生的数据,从而为后续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3.评价反思,改正不足适时地评价反思是创新性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实验总会因为操作、仪器误差、理论偏差等多种原因而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每次实验之后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实验中的不足,以此令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内容和所要表达的原理。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科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要做到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结合创新实验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阶段是学生真正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化学社会、了解化学知识、认识化学研究方法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完成并进行实验教学,既是从真正意义上履行一名化学教师的教育义务,又是在促进学生各项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过程。
作者:祁国伟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34-01
一 引言
1.时代精神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将人类从蒙昧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成为时代的主题。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以事实为导向、拿证据说话始终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精神。化学作为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然需要科学的探究精神。在中国,初中化学课堂是学生探索化学奥秘的启蒙阶段,培养其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自主的创新意识以及自我探索的能力对于其以后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2.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政策
以科学探究的精神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一方面响应了我党十的伟大号召,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大多依旧是教师的课本讲解、学生的记录学习,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初中本身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就不高,老师在这方面不太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学校的化学实验用品、器材严重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多地学好、记好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在考试中能取得高分,在课堂上往往能多讲就多讲,在课后则布置大量的习题以弥补学生在实验方面存在的不足。这往往导致整个课堂沦为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的温床,短时期内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其长久的兴趣培养和成长具有不利影响。
二 科学探究的定义与内涵
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即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研究相关课题,制定相应的计划并进行实验,在得出结果和结论后进行反思评价。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与做出结论、反思及评价。
贯穿于科学探究之中的则是崇尚事实、崇尚真理的精神。在以科学探究为出发点的初中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找出问题的节点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
三 以科学探究的精神进行初中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
1.树立科学精神
初中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习惯和品性培养的重要时期,因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育中,就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尤其如此。因为并不是每个实验都会得到理想的结果,有些实验在课本上的结论和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可能有较大的出入,在这时就需要学生实事求是地记下实验结果,并反思自己在哪个环节可能出错;而不能直接忽略自己的结果而照抄书上的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
2.培养创新意识
在科学的领域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是因为有了创新,科学的世界才大放异彩。在各大科学领域中,化学的创新可谓是平凡而伟大:我们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穿的服装都是得益于化学这门科学;没有化学的发展,就不会有开辟新时代的炸药,更不会有记录历史变迁的书和纸。因而化学的发展与创新对于我们时代和整个人类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并由老师引导着去探寻答案;组织学生了解现代化学化工发展状况,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举办化学趣味竞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强,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了一个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又是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的一环。下面我将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为例进行探究。
一、高效教学的发展动态
(一)要进行高效教学,首先要使教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有没有效果,对学生有没有帮助,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去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以往的教学忽视了这一根本点,只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等表面成就,以致使教学活动僵化,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国外高效教学的发展。国外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二十世纪六、七年代开始研究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并提出了三方面的看法: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国外的研究表明,高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其中布鲁纳教授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二是关注师生关系。教学分为“教”与“学”,这是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好坏不再只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被认为取决于师生双方,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高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就是彼此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这种交往永远是教学的核心。三是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高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当然,对于学生,也要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科学利用时间,要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三)国内高效教学的发展。当前,我国主要在研究“实施如何精”,教育工作者们也逐渐认识到进行高效教学的必要性,近些年来提出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我国在高效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对化学教学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的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对于化学方面的涉猎明显不足,其掌握的知识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相对落后,对于初中化学内容的理解过于肤浅,甚至有部分老师采用边自学边教学的方式,对快速有效的教学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师资力量不足。研究发现,目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一名教师担任多个年级化学课和一名教师担任多个班级化学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部分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型的化学教师竟然随便地委派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任教,对实现良好的教学产生了很差的影响。化学教学的工作量很大,专业知识的要求很严格,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改变这一现象。
(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主观作用,然而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不足。化学是一门知识点非常丰富的学科,彼此之间的衔接多样,需要学生全心地投入,很多知识比如分子公式、元素组成等比较难以记忆,因此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较低,甚至有许多中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抵触情绪,越来越不想学习化学,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了化学,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三、高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城乡交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首先要提高化学教师数量,解决化学教师数量缺乏的问题,减少教师的工作量,降低教师的疲劳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安全度。
(二)改革实验教学。一是让学生走进实验。实验就要有人的参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得到直接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不能因为怕出事故就束手束脚,锻炼出真知。二是敢于创新,实现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都是严格按照教材要求,缺乏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比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就可以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又便于控制反应速度,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三是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往的好多实验事故都是因为实验室的相关设施不够完善造成的,如,防火措施不全、通风窗随意打开等。可见,为学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实验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制定明细的教学计划,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细的教学计划,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原有的靠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了,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重新制定一个符合时展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能力以及最后的效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好的提升。
总之,要达到高效的教学还需要做出很多的工作,我们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要多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对比中发现问题,虚心进行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成为高效教学探究的先行者,须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6):157-158.
我们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但不是主角。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了主角的位子上,把我们真正的主角学生变成了配角。课堂就是很枯燥与乏味的模式:讲书本、抄笔记、背公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僵化,学习乏味。我们作为教学的导演,不能忽略主角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明确学生与教师的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时,常有教师要求学生背书,这是一个得分有效的方法,可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真的能学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严格说是毁了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们为何不把这个模式改一下呢?“记牢、活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后者,加强灵活运用训练。例如,《离子》教学中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我们完全不必要让学生背太多的规则,只需要让学生动手画图,在画图中升华对规则的认识。还有就是我们的化学式书写时,有很多的读法与写法规则,要是让学生背诵的话就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每一类写出一个,读出一个,让学生类推记忆。辅之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认识。
三、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学有所获
学生之所以感到化学难学,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化学高深莫测,这样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原本不难理解的知识也变得难以理解起来,我们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明白,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选择练习时就应该从这一点出发,讲解知识点时,注意难度的把握,从比较浅显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在深入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有“甜头”可尝。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有了学习的信心,思维就会得到锻炼,积极性也就提高了,那自然就会爱上化学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70-0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自然科学,是基础学科之一,它的应用性非常强。有些同学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感到不同程度的困难。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下面谈谈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1)关键问题要在关键时间段来解决。首先要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如果连元素周期表,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反应式都弄不明白,那学好化学就是空谈,学好化学必须掌握住:①元素,没必要背元素周期表,把课本上的记住就行,初中生要记住元素名称,怎么写化学式,原子量是多少,可以形成几价化合物等等,最好是按体系记,就是有相似性质的元素一起记,比如卤素。②化学式.只要元素都记住了,那么它们在一起形成的化合物自己也就会写了,当然,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有很多,这就需要灵活掌握价态的知识,元素的价是很重要的,对你判断化合物的种类,写化合物的反应式都很有用。③反应式.掌握价态可以从记反应式中练习,老师把教材常用的反应式写在一张大纸上,让学生背,背不是死背,而是看其中的规律,然后记规律,反应式中举一反三这个作用最明显了。当然,有很多的同元素的化合物,这就需要灵活掌握知识,化学价是非常重要的,对判断化合物的类型,反应类型写化合物是有用的。
(2)重视课本经常预习,教材起着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重要载体,是高中入学考试的一个主要来源,高中入学考试主要考察教材处理,扩展和转向。因此,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要重视教科书,通过教科书可以获得基本化学知识,教材是最好的老师,遇到障碍,通过课本知识发现缺陷,提高知识的链接。当然,基于从书本上学习,掌握教材,逐步挖掘教材实例和潜在的功能锻炼,通过类比,延伸,扩大获得一些新的问题,巩固基础知识。此外,我们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意识地建立课本知识网络,建成容易理解的整体框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不变应万变,将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材为主线,了解教材的内容,上课认真听讲,这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做到课前课后分别做到预习和回味,经常阅读,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在关注主要内容的同时,对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和选学内容也要引起重视,这些内容有对加深主要内容的理解有好处,能拓宽知识面。课外阅读要边阅读边思考,力求解决在课前课中的疑惑。“选读”指的是有目的性的阅读那些认为重要的或不好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化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应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从中发现化学知识,这样就可以对学习更感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3)勤预习,做好课堂笔记,推进课程的理解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因此,学生可利用暑假化学教材先看看,也许一本化学教科书,充满机智和幽默的表演将深深吸引学生。上课之前还必须准备预习,除了认真阅读新课,把不知道的知识点做标记,并尝试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如果不预习很难去听讲座,预习后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化学教学比较繁琐,主要的重点内容要仔细听,并在课堂上做好笔记,有效地防止走私,课后及时复习,巩固重点。然而,课堂笔记必须记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记笔记要以不影响听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前提。化学课程多实验多概念,计算的符号,也是很多。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入门课,打好基础是关键。必须课前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认真阅读新课,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并尝试在教材上面做练习。把遇到的疑问,困难带到课堂听课中,课堂效率将大大提高。通过预习新生学化学时感到很大的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将是“学习化学是非常容易理解,不容易记住,很难理解,不会做”,从而彻底失去学习化学的动力,其实学习化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只要掌握学科特点,掌握科学的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教师是课堂的设计师,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学习者,没有经验参考,没有现成的教案,所以应不断的充实自己,加强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习者,通过不断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中,教师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及时的肯定,鼓励,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教学中应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少教多学,六通”的要求,让中学的学生,学习更加自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学生等。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活动讨论,调查研究,家庭小实验提高实验教学中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课堂指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通过课前,能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加强课后巩固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是一种更有效。教学计划的实施措施。①注重课堂教学组织,突破难点,把握重点,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②是积极做实验,教师演示学生的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③及时复结,各学科知识组织成知识点,知识结构为线,“知识网络”教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歌诀记忆等。④审查方式灵活,可以采取靖江,谈论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实验,联系方式,也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合作探究模式。
(5)及时做课堂的概括和总结。每次考试后。考试成绩已成为既定的历史。重要的是,从化学试卷的错题,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通过学习这些错题,把知识缺陷降到最低。但如何进行误差分析,值得研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教师只要求学生写下来,但是我认为有些片面。测试误差主要是由知识或能力不足造成的,知识的缺乏导致错误只要回归课本,就可以迎刃而解。问题我认为能力是没有必要记住,记住没用,但可以类比,只有与已知的比较,了解,掌握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勤记、及时复习在课后,作业认真完成,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可以巩固课,几周后,单元复习,章节复习,全面审查等。该方法回顾分为复述听写,链接,等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牢固掌握知识。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材中的50或60的基本概念,需要的元素符号知识已超过20,有许多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识。记忆化学元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如果没有记忆,会越学越困难。化学方程式的每个知识点要清楚,所谓的基础不稳,一切都是没有用的。做题不能只求数量也得要质量,试想想,什么样的知识可以用在这样做之前,不要走弯路,自然效率也得到了改善,做好反思,看看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如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最好是从一个事实推断出其他的东西。有数据选择,要精不要多,两或三套足矣,以综合性较强的“VCM仿真实验”,帮助探究性学习思维的锻炼。
(6)了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试验。首先,每一个演示实验仔细观察老师在课堂上。其次,是实验班的好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实验目的,原理的理解和操作步骤。他不是一个旁观者,动手实验,实验对象在高中,事实上,不是很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少数,实验题都是高中的一些实验,过来过去,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实际上是相同的。但实验课题主要是关于细节,实验现象,如:放热反应,吸热,降水是否平整,颜色的变化等,抓住变化的小细节,可以做得很好,但前提是把握细节。例如:物理性质(颜色,密度等),化学(化学反应,反应析出等现象,颜色的变化等)。所有的知识或初中化学考试的基础,所以更需要的是把握细节。同时,学生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注重知识的关系,寻找记忆的有效方法。知识分布广泛但也有规律,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不了解问题必须及时问老师,这样在研究中不保留障碍,没有留下任何疑问,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意识地将课本知识网络化,这样便于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生成一个健全的知识结构,以不变应万变,定然会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化学课创设有趣、科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努力。学无定法,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房艳芳.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刊),2013(9):41.
在进入新课程之初,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落实也是各有偏重。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
应对策略:加强师资培训。在市教育局的发动下,我市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如“走近大师”阅读活动(我们已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开阔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更有效;《赏识你的学生》阅读活动,正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学生观,使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刘良华博士的《教师成长》为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师的《校本研究九大要点》把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
二、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
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九年级每周上2节化学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九年级化学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市学生实际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化学课让化学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化学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因此,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畏惧心理。
应对策略:1.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学法指导,帮助九年级的学生较快熟悉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
三、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相对滞后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明显增多,所以学校实验室的配备标准也要相应提高,但现行的实验室配置标准仍不能“与时俱进”地做相应的调整;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没有的,实验室中缺少这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
应对策略:1.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多,探究实验和迷你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对传统实验室带来了新的压力,对实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有部分学校的化学备课组每周一次的例会在实验室进行,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制作有关的实验器材。我们准备组织骨干教师分工进行研究和改进实验,然后汇编成册供全体教师共享,这样,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逐步完善了学校的实验设施,提高了实验课的开课率。
2.争取得到电教部门的支持,力争提高实验设备的配备标准,多方联系购买实验仪器设备的厂家。
思考与启示:许多专家比较中、美两国的学生后都认为,中国学生在动手创新方面较差,而现在我市采用的中考评价办法会使学生(特别是大部分的优生)更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我们有实验操作考查,但学生、家长甚至是学校领导的眼光都只盯住中考成绩,其结果必将导致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上的不作为,因为准备实验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讲和练的方式可以更省事,应付考试的效果可以更好。有很多教师心中都有疑问:我市采用的这种评价办法真能促进学生朝着新课程的预定目标前进,实现全面发展吗?新课程已进行了两轮,有哪些专家或研究机构对这种中考评价办法进行过实际的科学评估是我们亟须了解和参考的。
参考文献:
[1]杨赵芳.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初中抓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呢?下面具体谈谈做法:
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这样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让初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
因为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实验性,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着足够的兴趣。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了新奇感,有着一种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实验的欲望。但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步会接触到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这些知识的介入会让学生感到知识枯燥,如果要按正常的思路讲授,学生学习兴趣定会大大减小,我觉得应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化学史教育。说一说关于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事情,讲一讲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化学发展史,以此激发孩子的斗志,引导他们,使他们重拾兴趣,重拾信心。这样就会大大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化学学科除了直观可感的实验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需要识记背诵,如元素符号、化学术语、化合价等。部分学生学过一段时间后,觉得枯燥乏味,兴趣大减。此时,需要及时调整思路,保持学生原有的兴趣。对于元素符号可以分散布置,分期分批地进行抽查,把大批量的任务分散布置给学生,减少学生的压力。定期进行抽查,进行巩固,增添学生的自信。这样学生觉得任务很小,完成效果很好,不觉得有难度,便能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了。再者,对于化合价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对于顺口溜学生较喜爱,编成学生喜爱的形式记忆,简化记忆方式,学生会饶有兴趣地记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点,不但便于学生记忆,更重要的是避免枯燥乏味的背诵,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那么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轻松接受,这必须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解。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上好化学绪言课,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奇妙
1、精心设计趣味性实验,带领学生步入奇妙的化学世界。
奇妙的化学现象往往会让学生惊诧莫名,使他们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初中化学绪言课,作为引领学生步入化学世界的关键,教师更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展示变幻莫测的现象,给他们以思想上的震撼,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白纸显字等小实验,教师如同魔术师,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运用化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到好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化学世界的欲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适时引导,布下悬念,从而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神奇的化学殿堂。
2、运用化学史,增强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既记录着化学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更凝聚着无数化学人的艰辛的奋斗,可谓涉及了人类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各个方面。在绪言课上,适当补充一些科学家为了化学的发展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事迹,可以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拉瓦锡、道尔顿、居里夫人、门捷列夫、侯德榜、诺贝尔等的事迹,教师作适当介绍,无形中会给化学学习树立榜样,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价值。
化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密切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而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现象最为熟悉,让学生知道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自然现象,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就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绪言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和科技知识的发展都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让学生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
二、构筑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奠定化学学习兴趣的基础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过程,只有师生双方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化学知识和师生情感的顺畅传递搭建有效的通道。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某一科的老师充满崇拜之情,与老师关系融洽,就会对该老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与学生的深厚情感,消除师生情感上的隔阂。为此,教师要经常深入了解学生,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真心关爱学生,呵护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接纳你,愿意向你吐露心声。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才会及时向你倾诉,也才会将化学课堂当做自己缓解压力的场所。
三、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化学课堂充满情趣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工具。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让课堂充满欢笑,充满快乐,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乏味的教学语言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锤炼课堂语言,提升语言的艺术性,是广大化学教师的必修课。
1、注意语言的风趣,幽默。
风趣、生动、幽默的化学语言宛如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更是促进学生灵感发展的催化剂。幽默生动、风趣鲜活的课堂语言还可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操作的顺序,我给学生编制了顺口溜:氢气要早出晚归,酒精灯要迟到早退。再如,对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进行概括,通过谐音将其记忆成“茶庄定点收利息”。
通俗易懂的民间谚语、歇后语,让人忍俊不禁的巧妙组合,在化学课堂上都可收到活跃课堂气氛,活化学生思维的效果,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恰当引用故事。
课堂时间短暂,如何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我认为,如果教师适时地讲一些生动的故事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故事是学生的最爱,他们对充满悬疑的故事情有独钟。
1.认识化学仪器,加强实验基础
老师有义务让学生对化学的仪器设备进行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可以基本认识实验的仪器。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是仪器设备的展示,在农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可以亲自接触到化学仪器设备,知道它的构架、用法以及安全事项等。具体来说就是将实际的设备和课本上的仪器图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对化学仪器的仔细观察,强化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外观、用法、使用事项等方面的了解和认知。
2.多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练实验
实验基础操作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实验的关键。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来检验学生掌握实验的程度和熟练程度。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自演练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生石灰与水的实验,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上台操作,在实验的同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的变化,是否有白色物质出现,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呢?同时,这个实验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那么在平时的应用又是怎样的呢?因为农村的实验设备与资源是有限的,而生石灰在农村也比较常见,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材料易取又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实验的乐趣以及掌握操作技能,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就记住了实验现象,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教学要求。
3.优化实验设计,创造高效课堂
化学教学创新的本质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设计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高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模仿、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产生属于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例如,我们传统的"两棒相遇冒白烟"实验,这个实验已经沿用了很多年,其实验原理就是两个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水和浓盐酸,然后将这两个棒子靠近,当两棒逐渐接近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这就是固体的氯化铵。这个实验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曾经或许听说过,也或许亲自试验过,这样的实验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奇了,所以也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改进这个实验,为它增添一些新鲜的元素,将其"焕然一新",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一块硬海绵上插一段小松枝,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培养皿中,这个培养皿中装有一定数量的浓盐酸,然后拿出一个大烧杯,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盐水,要尽量使烧杯壁都浸湿,将这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就可以进行我们的实验了,这时我们将这个被浸湿壁沿的大烧杯倒扣入培养皿中,会出现一个奇妙而又美丽的景象-雪中雾凇,慢慢的等到雾气全部散去后,我们可以看到松枝上会有一些残留的固体颗粒,这时的松枝就像是被铺满白霜状,十分美丽又迷人。这样一个实验,又有新意,又有趣味性,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案
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培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优化后的教学反感,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在日常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主,以教材为纲要,同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提升化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上所述,作为当代的一线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且能够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以生为主的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5.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工作目标
1、夯实基础,注重两支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依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本学期,要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和管理力度,推行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坚持量化考核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强化理论学习,规范管理行为。适时召开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培训会和经验研讨会。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强化学生干部工作责任制,加大学生自我监督、管理力度,抓好班级量化评分的检查评定,强化过程管理,做到管理有层次,运转有秩序,效果明显。
2、加强法制、安全、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以“爱母校、做模范,”为主线,围绕“争优创先,树文明校风,做模范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教育。
4、以“留守学生之家”活动为载体,做好“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
5、丰富内涵,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既有教育形式活动本身内含的隐性影响,又有学科非课程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力争站在“艺术”这个视角上,营造高品位、高和谐的德育氛围。
(1)、继续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注重校园文化教育性和艺术性,保证师生在干净、整洁、赏心悦目的环境中学习。
(2)、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3)、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黑板报和图书室的功能,使学生从中吸取营养,接受鞭策,增强使命感,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三、工作要点
1、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要适应新形式,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实行不定时政教处例会制度,通报本处室工作情况,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充分利用学生会,以校服、标志佩戴、两操等工作为切入点,抓好养成教育和美德教育。
3、配合安全办强化安全教育工作。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以抓好建筑施工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和防火消防教育、学生宿舍用火用电等为切入点,定期开展自查、整改活动,做到防范于未然。
4、做好综合治理材料、材料、普法材料、平安校园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迎接上级各部门各项检查。
5、加强住校生思想道德教育,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生活氛围。
6、继续做好年轻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发挥老班主任的功能,通过交流、班主任例会、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利用专栏,采用多种形式为班主任间交流搭建平台,定时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交流、总结,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
7、本着制度育人的思路。修改、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落实班主任检查寝室制度。
8、继续做好教师与留守学生结队帮扶工作、档案建立工作,组织并开展好“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活动,特别是要做好留守学生心理咨询服务。
9、加强跟踪指导。强化主题班会活动,开展分管领导、政教处到各班级听取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班会公开课活动。
10、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继续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规范学校升旗仪式和广播操。安排学校领导、政教处成员、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代表等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