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美术说课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现在我就***老师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这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说课
下面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十四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生活日用品为题材,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日用品的外形细节,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内涵。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日用品的外形特征,进而引发学生对其外形产生有趣的联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创造的乐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有趣的勺子》、二年级上册第十课《杯子的设计》以及本册第八课《笔的世界》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本课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宽学生观察的视野,通过学生积极地、大胆的设计装饰表现,使生活日用品的形象变得可爱、有趣,也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根据这一理念和学生实际,我们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2、技能目标: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
3、情感目标: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联想、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为: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二、说学情
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习惯准备好的食物;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快餐,厨房离他们越来越远。生活物品在他们身边也会视而不见。这一课,诣在唤起对生活的最纯粹的热爱,让锅碗瓢盆的节奏愉悦地敲响在耳边;让每一个小物品都展示着自己独有的质朴魅力。让孩子从生活中寻找到美和激情。四年级的孩子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因此,联想这一形式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
三、说教法、学法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结合我校确立的“学-议-展-梳-用”五环节教学模式,我们以学生自主合作、小组探究、学生展示为主要方式,整节课上,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给了孩子充分的合作、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百宝箱
教师准备的材料:
变魔术的箱子、铲子及联想的作品
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猜猜“我”是谁
本堂课开始我们先是进行师生间的互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孩子们轻松自主学习打开一扇大门。再出示一个箱子,请生上台来摸一摸,增加了神秘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学生猜一猜,老师总结都是生活日用品,点出课题。
第二环节,看我变变变
在以前的教学中,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联想的方法。这个环节中,老师先拿出一个勺子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出示一个“鱼”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变化的方法,目的在于复习剪贴的制作方法,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创作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第三环节,宝盒开启来
生活日用品是学生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对生活日用品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这个造型表现的环节,就有学生合作来完成,将课堂还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将自己的知识系统条理化,为第四环节联想方法的总结打下基础。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索的过程。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始终深入到每一个小组,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创作动态和遇到的困难,并加以指导,真正做到贯彻了新课标理念倡导下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
第四环节,创意我在行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先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进行自评、互评,首先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舞台上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与人分享的能力。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他的主导作用,不断引导让学生表达更准确,归纳更科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五环节,发散思维,拓展教学
通过欣赏多幅创意作品,意在引导学生发现,联想能使一件普通的生活日用品焕发出艺术的生命,突出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启迪学生要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酶的概述》是《粮食生物化学》第七章第一节内容,讲述了酶的发现、概念和催化特点。它使人们对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本节内容以前面已学的糖类化学、蛋白质化学为基础,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又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酶的概念
教材通过介绍酶的发现历史并从中总结出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特点
教材介绍了酶的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酶易失活、酶的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关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鉴于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后续内容学习的需要,同时结合教学大纲,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整合等处理,即主要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及确立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即酶的概念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酶的特点是本节学习的核心,以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同时,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为出发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别定为: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酶的发现历史。
(2)理解酶的概念和催化特点。
【能力目标】
(1)在引导学生了解酶的发现历史,探究酶的催化特点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实验现象并做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讲解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的价值。
(2)积极参与生物化学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精神。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
【教学难点】
学生对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理解。
【突破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Flash影片,使他们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对酶的催化特点产生一种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影片进行分析、讨论,使他们明白这些现象的内在联系及本质,从而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进而深刻理解酶催化特点,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5.教具准备
馒头以及利用Flash、ppt等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方法
为了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变被动为主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等;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状况。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2.观察、发现法;3.演示法;4.启发式探究教学法
三、学习方法
作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我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本课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已去学习、去发现、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影片,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作出结论。课前精心分组,以利于课堂进行分层教学和管理;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一言堂形式。而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发言,竞争答题,反馈时,让全班参与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小结。
四、教学程序
根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的教学理念,本人作了如下安排: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的开始可以在人的大脑皮层建立起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精彩而富有新意的引入,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并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把学习当作自我的需要,自然渐进新知的情境。
在引入部分,呈现“馒头”、“发烧的小男孩” 等图片。与此同时,教师对图片进行说明并提出问题:“人生病发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以及为什么馒头越嚼越甜?”。此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当他们各抒己见后沉浸在快乐的情绪中时,引出课题:酶的概述。此时,学生对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乐中学”不言而喻。
第二环节: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1.讲解酶的发现,并引出酶的定义。首先讲解酶的发现历史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然后由学生根据这些事件说出关于酶的一些重要结论,进而引导他们总结出酶的定义。
2.讲解酶的催化特点。我主要采用以引导学生观看Flash影片为主线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观看Flash影片,我将在适当时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推断概括出酶的催化特点。通过问题:“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过渡到酶的催化特点的教学。
(1)酶具有高效性
首先,讲解实验原理,生物体产生的过氧化氢酶以及Fe3+均可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其次,教师以演示Flash影片的形式讲解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其它实例进一步来引导学生做出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通过提问“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能否水解这两种物质?”过渡到酶具有专一性的教学内容。
首先,讲解实验原理,即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条件下,均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会有砖红色物质产生,而淀粉、蔗糖与斐林试剂均无此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其次,同“酶具有高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其它实例进一步来引导学生做出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a)温度
首先,教师通过按钮演示图表并发问:“温度与酶的催化作用之间的关系如何?何种情况,酶的催化作用最高?”其次,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b)pH
首先,教师通过按钮演示图表并发问:“pH与酶的催化作用之间的关系如何?何种情况,酶的催化作用最高?”其次,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作出结论: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第三环节:结合实际,应用反馈
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人生病发烧时为什么不想吃东西以及为什么馒头越嚼越甜?”这样和本课的开头相呼应。另外,针对于酶的催化特点,可适当结合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常识。例如,加酶洗衣粉、胰岛素的使用,多酶片的功能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在省赛教中,每位选手要经过以下程序(1)抽取课次签;(2)根据课次签抽取课题签,(以本学期教材内容为准);(3)教师在二小时的备课时间内要写出教案、说课稿以及制作出所需的教具;(4)十分钟的说课和答辩,三分钟和学生沟通交流;(6)三十分钟的授课时间。根据以上程序的要求,教师抽取课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以前的赛教形式是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节内容,经过多次反复的演练,打造一节精彩的赛教课。由于赛教要求的改变,就需要教师要把教材中每一节的内容以及教案、说课稿等内容了然于心,充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制定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两小时的备课时间比较短,制定目标时尽量做到,简、准、稳、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在说课时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认知、技能、情感),但是,由于我们对学情不太了解,目标制定难易程度就不好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经验的积累,要善于随机应变,以突出教学的实效性。
二、要做好授课手段的多样性准备
当前大部分美术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上课,既方便、又新颖,甚至一节课不写一个字,不做任何示范,这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认为这才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最佳手段,岂不知,2011年陕西省美术赛教时,就不让教师使用任何多媒体辅助手段,特别注重教师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粉笔字、徒手画、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许多教师一旦离开辅助工具就不知所措,单一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以至于课上得很不理想。
三、小课的上法,简中有重,环节到位
平时常规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间有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我们比较习惯,突然把时间压缩到三十分钟上完一节课,还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怎么做呢?根据我赛教的经验,要做到以下几点:(1)导课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控制在一分钟左右。(2)知识点的引出要由浅入深,层次清楚,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辅导以及师生交流必不可少,赛教时,课堂学生有二十五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关注到每个学生课堂练习时的作品。(4)评价、拓展环节非常重要,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满意,直接反映在学生的课堂练习之中 ,对照教学目标制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掌握的情况,要以学生的自评为主,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上的得与失。
四、授课时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
当我们走进赛教的课堂,对所教学生的情况不甚了解,教师如果一味按照已备好的课去实施教学,会出现三种情况:(1)教师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学生难以达到。(2)目标定的过低,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3)制定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比较接近,教学效果良好。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并能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呢?我的经验是:课堂教学要灵活,当你在引出知识点、提出问题时,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他们表情茫然,显得无可奈何时,就说明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太难了,这时就需要更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时刻留意新问题的生成,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使我们的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2今后努力方向
2.1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教师指导须注意突破与创新。在数学技能训练中,应注意算法与算理相结合。英语通用技能训练,应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在班主任技能训练中,需适当加强理论指导。增加对小学生认知心理的了解。补充个案分析、细节心理分析的内容,提供有经验老师的方法、策略。最好将小学、师范学校中班主任工作的案例汇集成册,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
2.2注重练习与实践
调查中学生反映,数学学习理论多实践少,应适当增加实践环节。如加强分析研究小学教材的内容,提供针对小学教材的多种训练方式。尤其对音美专业的学生,应增加系统的训练,如写说课稿,讲课之后进行说课等。通过增加训练时间努力做到讲练结合。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项目训练不到位,是因为训练时间不足造成的。如有10%的人每天阅读课外书报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87%的人阅读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每天坚持读书超过1小时的人只有3%。再如,45%的人认为我校学生英语通用技能,训练时间少。又如,在班主任技能训练中,10%的学生认为不能按要求完成训练任务。由此看来,保证训练时间及训练质量,是训练达标的基本环节。
那么“百家一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以美术学科为例.每个月由区教研室精选某一册教材中的一个课例,所有的美术教师都要针对这个课例先在学校教研组内进行研讨与集体备课,然后每个人都要撰写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说课稿.按照“教研组集体备课——组内推选一人说课——组内反思交流——本组总结修改——片联合体教研组(由邻近的5到6个学校组成)中交流——区级教研活动中以中心发言人说课或执教展示”的程序进行。通过专项活动的开展,发挥群体智力优势,缩短了教师培养的时间,增强了集体攻关力度,获取到了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
具体说来。“百家一课”活动对美术学科教研活动的促进有以下几点:
一、“百家一课”活动促使我们主动地研究教材
青岛地区现在有人美版、人教版两套美术教材及艺术教材并行使用, 多数教师只是执教其中的一套教材的几个年级,对其它年级、其他版本的教材内容及知识体系并不熟悉。而在“百家一课”研讨活动中,不管你本身执教的是哪一套教材的哪个年级,这个月我们要研究的课题都是同一个,这就促使大家主动地去研究教材。比如2006年9月,我们美术学科“百家一课”研究的课题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万绿丛中一点红”,接到课题后,所有的美术老师都要去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材进行研究。在校际间研讨时,许多以前没执教过本套教材的老师通过交流发现,原来这一课与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对比》一课有着较强的联系。有位老师说:在交流中,通过别的老师的教材分析才发现本来自己设计的一些教学内容实际上已经学过了。汗颜之后,不禁找出这套教材所有的内容来翻看一下,这才发现这套教材的前后知识联系性非常强.比如在不同的年级段都有玩具制作系列——“会动的小纸人”、“会摇的玩具”、“会滚的玩具”、“会游的玩具”等等,但根据学段的不同,对技能技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其它的一系列色彩知识课、造型知识课也是如此。大家越是探讨就越体会到研究教材的乐趣,于是对其它版本的教材也都一并借来翻看,作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后,头脑中对每一套教材的知识体系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对比.也就对每一个版本教材的呈现形式及特色了如指掌了.所以说这对促进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二、“百家一课”活动促使我们主动地探讨教法和学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教法上存在着注入式多于启发式、静听式多于活动式、封闭式多于开放式的不良现象。在以往的教研中,尤其是美术学科的教研中,我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师如何去“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去“学”。
在“百家一课”活动中.因为所有老师这一个月研究的是同一个课题.每个人的说课都至少要在校级、片级间交流.推选出来的还要进行区级交流。教研的参与性提高了.所以每位教师都会认真地研究教法和学法。为了避免与别人的教学设计“撞车”.大家还会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尽量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多次的说课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广大教师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将音乐欣赏、画面展示与艺术表演游戏相结合等,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尝试练习中探究.在观察指导中探究,在讨论交流中探究,在查找、交流资料中探究.在“拆散”发现中探究。在比较欣赏中探究等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目的。“全员参与、以学定教”的结果.呈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直观、灵活、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情景,如教学中用课件、录像赋予插图生命.让学生的感官都积极动起来,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活”了起来。
三、“百家一课”活动促使我们从不同方向挖掘教材制定教学策略
本次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材观,打破教材仅是知识载体的呈现模式,使教材既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依据,又是素质教育课程目标的育人教材和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通道。以前,我们都是照着一本教材讲,但现在教师有了更多的挖掘教材的空间,从而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尤其是我区在“百家一课”说课的环节特别提出了“关键处的处理”.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上下功夫。比如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一课说课交流的过程中.青岛辽源路小学的张佳老师就结合本校陶艺的特色.用在红、绿色橡皮泥中加入其它色的方法改变色彩的配比,解决教学重点。作业设计为在饮料瓶上做橡皮泥装饰:东胜路小学的刘萱老师是将两张运用了不同色彩配比的蜡烛形贺卡相对比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作业形式为设计教师节贺卡:而我则以“走进大师”为教与学活动主题.以介绍日本画家安西水丸的插图画作品为主线,以“我和大师一起画插图”为作业,通过欣赏、比较、分析大师的画作来解决教学重难点,作业形式为“我和大师一起画”(在大师的黑白作品上涂色)。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百家一课”活动中.我们却感到了“有一百位教师就有一百种教学策略”。而且因为“百家一课”是一项具有很高“互动性”的活动。广大教师在交流与研讨中,又在不断地在生成新的教学策略。
四、“百家一课”活动促使我们正视课堂评价
笔者在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的“上海市中小学美术学科第一期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中,组织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研究课题选用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联想与添加》中的《随形想象》一课。此课的编写意图是借助生姜变化多样的外形进行联想。教材的作业要求是,让学生先画出生姜的外形,然后根据生姜外形进行联想,并利用添画(或添加)的方法进行创意表现。其教学目的是以“借形联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课异构的教学特色在“异构”上,因此,如何让不同教师对同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异构”,是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笔者尝试让四位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异构”,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思维导图理清思维路径
所谓“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即按照关键词或主要概念,用图像式联想的方式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推导。为此,笔者先让四位教师通过画简单的思维导图,梳理出《随形想象》一课中的一些关键词,如“生姜”“形状”“联想”“添加”等。根据关键词,启发教师思考以下问题:根据生姜的外形,你能联想到什么形象´表现这些联想的形象,除绘画的表现方式外,你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在教学方法方面,你是先通过作品欣赏联想,还是先通过实物观察进行联想?然后,教师各自将自己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作进一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推导。总之,这是让教师按关键词,以发散性思维和推导的方式画出思维导图,从而理清思维路径、记录思维过程的一种方法。
二、从思维导图中发现教学思路中的问题
四位教师分别将画好的思维导图进行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其中一位教师的思维导图(图1),从观察与联想、示范与尝试、展示与评价三个大的教学环节来看,设计是合理的。但是,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生姜外形进行联想”“怎样对联想到的对象进行添加”等的解决办法,在该图中并未呈现。其他几位教师的思维导图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这说明教师对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还缺乏具体的思考。
针对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组织四位教师进一步探讨,对关键词“形状”和“联想”,按照思维导图的推导方式,进行发散性思维。A教师在推导过程中发现,通过转换生姜角度,可使学生观察到同一块生姜因角度的变化,会产生不同形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借形联想”的困难。于是,这位教师在思维导图的“联想生姜外形”环节前增加了“转动生姜描画外形”的内容(详见“说课稿之一”)。
接着,笔者要求四位教师对“添加”这一关键词,按照推导方式,进行发散性思维。这使他们发现,如果对联想原形过度“添加”,将会失去“随形想象”的本意。也就是说,应当注意根据联想原形的外形特征进行适当添加。B教师还归纳出“质疑求解”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用“强化特征”的方法进行“添加”。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与推导,B教师最终形成了他的教学过程思维导图(详见“说课稿之三”);从中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教学步骤已逐步清晰,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决已经预设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与方法。
在四位教师相互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异构”已基本成型。 最后、,笔者要求四位教师对“表现形式”这一关键词,按照思维导图的推导方式,进行发散性思维。最终他们_=致认为,运用绘画、纸工、泥塑、综合材料等表现形式,能对本课进行“异构”。为此,四位教师分别采用“描画添加”“泥片造型”“泥塑添加”和“实物添画”等表现形式,进行“异构”。之后,教师们分别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撰写了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
三、在实践中印证思维导图的有效性
由于在分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自己原来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了思维导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清晰,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更有效,对教学方法的思考更细致,依据思维导图撰写的教学设计也更完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四位教师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作业也各具特色。
1.不同的教学导入与作业形式体现教师智慧
由于四位教师分别选择“泥片造型”(图2)、“描画添加”(图3)、“实物添画”(图4)和“泥塑添加”(图5)等方法进行表现,涉及到绘画、纸工、泥塑、综合材料等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技能要点、教学侧重点,由此也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亮点。
姚莉萍老师用泥片捏塑出观察到的生姜造型,并依据泥片的形状创意联想、添加,生成新的形象。她创设了将生姜拟人化的方法,要求学生先为生姜先生“定型”(用泥片“抹”出生姜形状),再依据形状,通过联想和添加,设计新形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创意设计的欲望。
汪东权老师根据描画的生姜形状创意联想,添加成新的形象,并剪贴成画。他首先运用投影仪照射一块生姜,组织学生观察生姜在屏幕上的投影,使学生主动发现生姜“奇特”的影子造型,并且在转换生姜角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生姜影子进行联想。他通过投影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姜的借形联想有了初步认识。
蔡丹贤老师根据生姜造型创意联想,直接在生姜上添画或添加其他材料,使生姜“变”成新的形象。她以故事为导入,引出生姜宝宝因长相奇怪被其他蔬菜嘲笑的情节,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装扮生姜宝宝的创作欲望。
黄缨茵老师用彩泥捏塑出立体的生姜造型,根据泥塑形状,利用综合材料创意联想和添加,生成新的形象。她首先组织学生对生姜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使他们对生姜有了较全面的直观感知,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生姜的造型变化,在此基础上,尝试用泥团捏塑出生姜造型,并根据造型进行创意联想和添加。
2.运用思维导图的效果
在课后的集体交流中,教师们对自己与同伴的“异构”成果非常欣赏。他们一致认为思维导图能最简洁地呈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各环节的教学目的,还能帮助教师理清思路,使教学设计更有条理。教师们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能依据思维导图发表自己的想法,及时发现教学思路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中,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思维导图能够促进教师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激发教学的创意和智慧。
在下文中,这四位教师将以课后说课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教学方案,以思维导图表现教学构思的路径,并辅以图片说明其教学效果。
《随形想象》说课稿之一
执教:姚莉萍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对生姜形状的想象添加,让学生知道借助不规则形状进行联想的方法。本课运用了泥工技能,以泥片叠加的方法添加装饰。通过观察、联想,以及师生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根据形状特点,变换角度进行联想的方法,感受想象带来的快乐,体验彩泥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联想与表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发散性思维,大胆地创意表现。
(二)作业呈现形式
利用超轻彩泥的材质特点,通过观察,用“抹”的方法表现生姜的形状,捏塑点、线、面,以泥片叠加的方式表现形象。
(三)教学准备
教具:生姜、彩泥、瓦楞纸、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彩泥、瓦楞纸。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敢于天马行空地想象。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形,对于借形想象有过初步体验。在泥塑方面,对捏塑各种线条、形状以及叠加方法的运用有一定基础:但是要根据生姜形状快速捏塑出泥片难度较大,因此,利用彩泥黏、软的特点,用“抹”的方法表现生姜形状,便于学生掌握对不规则形的表现与联想。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已有的联想学习经验,以及对泥工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道借助不规则形状进行联想的方法,学会利用生姜的形状进行创意添加。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联想的过程中,学会根据生姜的形状,变换角度进行联想的方法,学习用泥片叠加表现对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想象带来的快乐,体验彩泥创作的乐趣,培养敢于想象创作、乐于创意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不同的生姜形状,随形联想出形似物体。
教学难点:用抹、捏、搓、压等泥塑技法,以泥片叠加的方式表现形象。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思维导图(详见图6)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根据所观察的生姜实物,然后直接用“抹”的技法进行表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示范,教师不仅教授学生“抹”的泥工技法,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进行表现的方法。
(3)儿歌小结归纳要点
为了巩固对生姜形状和表现方法的掌握,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自编充满童趣的儿歌作为归纳小结,增加学习趣味。“大圆头,小圆头,大大小小各不同;弯一弯,凹一凹,长长短短变化多。压一压,抹一抹,拇指食指来帮忙,拖拉彩泥变生姜!”、
2.尝试与发现
(1)对比相同的生姜形状 在捏塑生姜形的过程中,发现小组中相同的生姜形状,通过对比,请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联想,得出同一角度可以有不同联想的方法。
(2)观察转动的生姜形状
请学生帮助老师对手中的生姜形进行联想,发现变换角度的联想方法。在“我来转,你喊停!”的游戏活动中,老师通过转动生姜让学生寻找其形象,学生一旦发现新形象就可以喊“停”,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启发思维,感受不断变出新形象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在描述中注意突出形象的最主要特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对比学生的生姜形状,转动自己的生姜,不断激发学生大胆联想、主动表达创意的能力。在“转动发现”的活动中,学生从谨慎小心到积极主动,喊停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大家的思维逐渐被调动起来,充分体验到联想的快乐。
3.交流与创作
(1)师生合作
在总结得到的联想方法之后,教师从学生联想的各种新形象中选择一个去尝试制作;并且,以师生合作的形式,示范用泥片叠加的方法表现形象特征,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复习学过的搓、捏、压、叠加等泥塑知识和技能,并逐渐领悟如何抓住形象最主要的特征进行快速表现,体验将联想变成现实的快乐和成就感。
图7和图8分别以“生姜1号”和“生姜2号”的“转”与“变”为例,详细解析了联想和根据形象特征进行添加的过程。图9是以“生姜2号”的“转”与“变”为例,示范作品《守门员》的创作步骤图。
(2)欣赏作品
欣赏与示范作品形状相同,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联想作品,感受想象的神奇与快乐,加深对叠加表现特征的印象,启发想象。
(3)小组交流
各小组成员根据所观察的生姜的形状,运用学过的联想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构思。
(二)教学过程分析
1.观察与体验
(1)创设情境感受形状
创设情境:在生活中不起眼的“生姜先生”突然收到了化妆舞会的邀请函,请求小设计师们来帮忙打造舞会新形象。通过教师对生姜拟人化的描述,结合视频将生姜引入课堂,初步感受不规则形状。同时每个小组都有一位“生姜先生”等待变装,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不同的生姜形状,引导学生对生姜形状进行观察,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生姜抹出形状
学生在观察了不同形状的生姜之后,发现生姜各种不规则的外形特点,这时,教师揭示本课学习将要用到的材料:彩泥和瓦楞纸。教师示范一边观察生姜,一边利用彩泥黏、软的材质特点,运用“抹”的泥工技法,快速表现出生姜的形状。
(4)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提出分层作业要求,丰富作业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不同层次的作业表现,也便于之后的展示评价。
初级设计师:为“生姜先生”想象出一个有创意的形象,并用泥片叠加的方法装饰它。
高级设计师:“生姜先生”的新形象特征突出,形象生动,能结合形象特点为你的作品起一个名字或者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4.展示与评价
(1)学生自评
在展示作业过程中,学生对自己为“生姜先生”设计的舞会新形象进行自我推荐,并且可以为形象取个名字或者编个小故事(编故事的学生用对话框的形状表现在底板上),锻炼学生主动表达以及对作品感受的能力,体验大胆联想的快乐。
(2)学生互评
请学生担任舞会评委,选出心目中的“生姜明星”。通过互评交流,增添同伴间相互欣赏和学习的兴趣。
在情境中的自评与互评,学生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二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说得比较简短,但是他们所流露出的因创意联想而收获的快乐是无法掩饰的。
(3)教师总结 联想是一种神奇而令人兴奋的本领,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它帮助生姜先生解决了它的难题,我们还可以用它帮助生活中更多的“朋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快乐。(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如图10所示)
《随形想象》说课稿之二
执教:汪东权
上海市崇明县登赢小学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生姜为观察对象,借助不规则形进行联想并根据联想对象的特征适当添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其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表现。
(二)作业呈现形式
描画生姜外形,创意联想添加并剪贴成画。
(三)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生姜、勾线笔、彩纸、彩笔、剪刀、双面胶;
学生:生姜、勾线笔、彩纸、彩笔、剪刀、双面胶。学情分析
描外形和剪贴是二年级学生所擅长的,而描绘生姜的外形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工成一个具体形象,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个陌生的尝试,但又充满着悬念和吸引力,因为学牛都很想知道自己描好的生姜外形最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物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所学内容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已有基础和本课学习要点,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借助不规则形状进行联想,能利用不规则形状进行创意联想。
过程与方法:利用不规则形状进行联想;学会把描绘出的生姜外形进行创意联想并能根据形象特征进行想象添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习惯,感受大胆想象和创意联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据描绘的生姜外形,运用转换角度观察的方法进行联想。
难点:运用强化特征的方法表现对象。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思维导图(详见图11)
(二)教学环节分析
1.投影激趣
导入环节,教师首先用投影仪照射一块生姜,组织学生观察其投射在屏幕上的影子(图12),并且在转换生姜角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投射在屏幕上的生姜影子进行联想。学生在观察与联想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纷纷愉悦地说出像一匹马、一头恐龙、一只小鸟……通过投影游戏,学生对生姜的随形联想有了初步认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描形联想
从刚才的生姜投影游戏,进入由教师进行示范的描绘生姜实物轮廓环节。教师首先用勾线笔把生姜外形描绘在彩纸上,并提示运笔不能太快;然后,在缓慢转动描有生姜外形彩纸的同时,一边让学生仔细观察,一边问学生能够联想到什么形状,并且鼓励学生,一旦有所发现可以随时“命令”老师停止,然后立即说出联想到的是什么形状。
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演示了描画生姜轮廓的过程,又介绍了旋转外形的方法,有效引导了学生创意联想。而且,往往一个生姜描画的外形,通过教师转动,再经过学生的观察和联想,会形成多种形象,学生能从中充分感受到创意联想的乐趣。这是一个师生合作、展开联想的过程,教师在转动描形时非常“期待”被学生喊停,帮助学生定格这个联想的瞬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够学会多角度观察和联想,在观察和联想的过程中,落实本课重点。
3.抓住特征表现形象
接着教师对学生的象形联想提出质疑,提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个形状更像所联想到的形象?在教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解决方法,即根据联想形象的特点进行“添加”。此时,教师适时提示:应该抓住所联想形象的外形特征适当添加,不能偏离了生姜的基本形状。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踊跃走上讲台,在教师之前示范完成的生姜描形上,根据联想对象的特征进行大胆添加,原本随意、简单的生姜描形,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很形象的联想对象。在教师质疑、学生添加的过程中,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学会了根据特征大胆添加,能够大胆想象,并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
(图13至图16)
随后学生开始课堂练习。教师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提出作业要求:
(1)对生姜外形进行创意联想;
(2)根据联想对象的特征进行有效添加。
4.展示评价
教师组织开展“比比谁更像”作品展示会,并提出作品评价依据:
(1)依据生姜外形进行适当添加;
(2)根据联想对象的特征创意添加。
每个学生按照评价依据,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贴星”活动——在认为最好的作品左下方贴上一颗五角星。教师先让学生说明给某件作品贴星的理由;再让得星最多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并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评价其他同学作品。通过学生的互评、自评,以及教师总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环节,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创意联想和大胆想象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部分学生作品见图17至图20。
《随形想象》说课稿之三
执教:蔡丹贤
上海市三新学校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学生最熟悉却经常忽视的身边事物生姜为原形,通过观察、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学会利用生姜不规则的外形展开联想,从中发现新奇有趣的新形象,并根据所联想到的形象进行创意添画。通过学习,教会学生借形联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意表现的能力。
(二)作业呈现形式
以生姜为原形,用绘画工具根据联想产生的形象的特征进行创意添加。
(三)教学准备
教具:生姜、记号笔、水溶性画棒、扭扭棒、教学
PPT;
学具:生姜、记号笔、水溶性画棒、扭扭棒。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地想象。利用身边熟悉的生活材料来进行联想创作,将大大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接触过联想的方法,但如何结合生姜的外形将所联想到的形象的特征表现出来,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在联想训练教学单元中获得的学习经验,以及他们绘画表现的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道借用不规则形状进行联想的方法;学会利用生姜不规则的造型进行联想添加。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根据生姜外形进行创意联想;在欣赏与比较的过程中,掌握根据联想形象的特点进行创意添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胆联想、创意想象的乐趣,培养发现并选择生活材料进行创意表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生姜外形进行联想。
难点:根据联想形象的特征进行添加。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思维导图(详见图21)
(二)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与激趣
本课以童话故事导入。教师深情并茂地讲述菜篮子里蔬菜宝宝们发生的故事,引出生姜宝宝因长相奇怪被嘲笑的情节,并在故事的发展中出示能帮助生姜宝宝的法宝(添画材料),然后进行演示。让学生认识到:看似丑陋的生姜,通过我们智慧的联想和巧手的装扮,也可以变化出各种有趣的新形象,激发起他们创作的欲望。
2.讨论与联想
教师按两人一组将学生分组,合作观察生姜的形状。学生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利用已有的借形联想经验,对生姜展开不同角度的联想。教师多用“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等启发式语言进行引导,并在班级内交流想法。
3.尝试与交流
(1)尝试添画(初步体验)
教师安排学生两两合作,观察生姜外形,根据自己的联想在生姜上尝试添画。
图22至图24为学生初步体验尝试的作品。
(2)交流作品(发现问题)
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初步尝试的作品,并在介绍交流中发现,所表现的对象特征不明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自然地引出接下来的分析环节。
3.分析与实践
通过对一组图直观地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在比较和讨论中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对初步尝试的作品进行修改,培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作品的意识。
(1)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出示一组特征不明确和特征鲜明的生姜添画作品(图25、图26),请学生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讨论中发现添画的要点,即用线条、色块、扭扭棒的添加来强化新形象的特征。
(2)实践(改进作品)
教师提出进一步改进要求,学生用强化对象特征的方法对自己尝试添画环节的作品加以修改。(图27至图29)
(3)变化(多角度联想添加)
引导学生对同一块生姜进行更多角度的联想和添画,帮助学生巩固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教师示范对同一块生姜从更多角度观察、联想,并添画出新形象,如对生姜的正面、反面、侧面的联想等。图30《带围巾的飞人》是从正面观察后联想添画的作品;图31《飞龙》是从背面观察后联想添画的作品;图32《蛇出草丛》是从侧面观察后联想添画的作品。
(4)提出作业步骤与作业要求
作业步骤:
①观察;
②联想添加;
③强化特征;
④完成作品。(图33)
作业要求:
①根据生姜外形进行想象添加;
②添加部分能表现新形象的特征。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本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在根据同一块生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联想和添画创作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形象,并用小木棒固定在泡沫板上进行展示。为了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意构思,并能根据作业要求评价同学的作品,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夸夸卡”和“建议卡”,让学生“持‘卡’上岗”:用“夸夸卡”夸一夸自己最想夸的作品,并说明理由;或是出示“建议卡”给自己或他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还提示学生不要以主观武断的方式评价同学的作品,而要学会用类似“我觉得怎样更好,因为……”的建议性语言礼貌地表述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言之有“理”、提议有“意”、行为有“礼”的良好习惯。
《随形想象》说课稿之四
执教:黄缨茵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生姜”为基础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角度的生姜造型特点,用基本的泥塑技法,捏出一个所观察到的生姜造型,并借助这个特殊形展开丰富的联想,抓住联想造型的特点添加装饰,结合综合材料装饰美化,完成富有创意的泥塑作品。
(二)作业呈现形式 用超轻彩泥将观察到的生姜捏出基本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创意的联想添加,创作出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准备(图34)
教具:生姜、多媒体教学设备、超轻彩泥、泥塑工具、综合材料(羽毛、牙签、树枝.树叶、彩纸、吸管等)。
学具:生姜、超轻彩泥、泥塑工具、综合材料(羽毛、牙签、树枝、树叶、彩纸、吸管等)。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乐于想象,敢于表达。本课以泥塑造型创作为基本方法,二年级学生已掌握简单的团、捏、压、搓等基本泥塑技能,他们的造型表现往往比较夸张,善于用拉升、堆砌等手法来表现对象,进行创作。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联想创作时,难于较精细地观察、表现对象,造型稚拙。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已有的泥工基础,结合本课学习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工制作的基本知识,知道利用不规则形状进行联想,并运用泥工基本方法创意表现联想对象。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并捏塑生姜造型,学会利用综合材料创意表现联想对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发现生活中物体的造型美,逐渐养成细致观察与表现的习惯,激发联想创意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助生姜的造型特点,进行创意联想。
难点:利用泥土和综合材料,表现想象中的物体造型。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思维导图
详见图35。
(二)教学过程分析
1.感官体验捏塑造型
体验引入,让学生摸一摸生姜、闻一闻生姜,充分感受生姜的特点,从感官上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分小组观察到的生姜以“剪影”的形式投影在大屏幕中,供学生观察,并通过“猜猜这是哪组的生姜?”的竞猜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生姜的造型丰富多样,而且即便是同一块生姜,也因角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图36至图39)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地帮助学生捕捉了生姜的整体造型,剪影让细节更为省略,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形象,为后面关于生姜形状的联想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随后,教师复习巩固泥塑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运用揉、捏、拉、搓等方法,捏塑自己所看到的生姜形,并在基础的塑形过程中感受泥塑的造型方法及特点,明白观察表现的重要性,以此进一步认识生姜,大胆表现生姜。
2.动态观察联想添加
多媒体课件出示慢镜头旋转的动态泥塑造型,引导学生观察造型的不同角度,在捕捉到联想形象后立刻喊停,介绍自己的联想结果。在教学中,以动态的生姜造型呈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以随叫即停形式的定格画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感受由同一物体引发的各种形的联想。
如何让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捕捉特征、表现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加什么、怎么加,同伴在倾听的过程中也给出建议,教会学生如何归纳总结联想对象的造型特点;然后,在之前已经捏好的生姜形上,再简单地添一添、加一加,将联想中的对象特征表现出来,这样塑造出来的泥塑形象就能够既夸张又有趣。
图40是教师示范步骤图。
3.运用材料创意表现
教师提供一些作品图片及装饰素材供学生欣赏和操作,并提示学生,可以利用树枝、羽毛、扭扭棒、纽扣、叶子、牙签等综合材料,对联想对象进行进一步装饰与美化,使作品画龙点睛。
教师在已基本成型的作品基础上,出示一组利用综合材料创作的泥塑作品,让学生寻找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即综合材料的运用,进一步鼓励学生讨论与交流:不同的材料可以运用在哪些不同的地方?随后,启发学生根据所要表现的作品对象,在桌上摆放的树枝、羽毛、扭扭棒、纽扣、叶子、牙签等多种综合材料中,选择适合自己表现需要的材料,通过巧妙选择和搭配材料来进行表现。比如,在捏完的生姜形上插上羽毛,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就变得更生动形象了;又如,在触角的两边安上两颗小纽扣,七星瓢虫仿佛更灵动了……
4.展示评议收获自信
学生展示作品并欣赏同伴的有趣设计(图41至图46为部分学生作品)。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每学期二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使老师的业务达到规范化,全面化,力争使学校通过市级教学规范达标验收。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基于“有效教学”的常态课堂。
4、切实做好各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力争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5、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培训学习活动,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6、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严把教学管理的规范关,推进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1、严把备、教、辅、批教学常规管理关,坚持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实到位。本学期,学校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二次(期中和期末)细致的检查,每次检查后都要认真地做好记录(记好成绩,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要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坚持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探索。一是要求每位教师学习自己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建议》,教师做到不备课不讲课,要讲课必须提前备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学生预习准备,教学教具准备等),尽量用《标准》来完善课堂教学。二是学校领导坚持听课。通过走进课堂了解教师备课情况,了解教情和学情等情况,分析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课堂上的主要因素,找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底的有利措施。三是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在教师中掀起互相学习、互相请教的研究风气。
3、要严把教学质量检测关。坚持单元把关、阶段调研考试工作。通过检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不段改进教和学的方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将认真分析上学期县教研室和学区同意检测结果,研究命题,拿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召开专题会议,分享经验,总结教训。第四、要严把学困生辅导关,坚持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将提优补差措施落实到位。首先,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各次测试成绩,查找出差生的原因,建立完善学困生档案。其次是制定帮教辅导计划,组建学习小组(帮教小组),发挥帮教小组长的作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使学困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上来。再次是教师对学困生采取各种能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自信的策略。总之,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使差生的成绩尽快提高。
4、严把教研质量关,坚持把改革与创新、质量与效益同步落实到位。首先是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科研兴校科研提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再次是广大教师人人确定教研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搜集资料,在学期末人人形成教研材料,人人的教研水平都有一个提升。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交课改信息(案例、反思)。
(二)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提升
1、建立教师理论学习与主动反思的激励机制
为督促教师对课程标准、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提高文化层次,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本学期,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目或报刊杂志,每周教师业务学习活动由教导处推荐相关学习材料,不定期检查教师们的学习。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和教学对话交流,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活动。
2、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
学期初,学科教研组要认真制定好本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做到“五落实”(落实时间、地点、人员、上课内容、教研主题)。按县教研室和学区的要求,在教研活动中,各教研组要认真实施“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或“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操作流程,通过上课教师写好说课稿,听课教师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着力打磨每一节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在评课过程中,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能接受不同的意见,要有求是的精神,能倾吐内心的声音。
3、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创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本学期,我们将发挥学校的人力资源带头作用,并拟邀请一些教学能手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讲座活动,进一步开阔教师们的视野。我们还将成立由教学骨干领衔组成的教学团队,实现学校要他们发展变成他们自觉要求发展。继续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进程。同时,也让教师们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三)加强艺、体、综课程的落实与研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1、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规范音、体、美、信息和活动课的教学,完善考查各学科质量评价体系。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特长培养,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从校本到社区到实践基地,加强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注重材料规范和积累,力争上出特色。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禁毒、安全、心理健康、计划生育知识与青春期教育活动,守一方净土,保八方平安,校园和谐
(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高质。
1、按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做好学校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做好学生转进、转出和休学工作。
2、认真做好各种教学资料的汇总归档工作,保证在各种教学检查中能高质保量通过。
3、督促各主任做好教师的调、代课及请假记录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顺畅有序和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
四、西源小学XX年下半年小学教科研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活动地点
参 加 对 象
1
09.03~09.09
学生注册,正式上课
2
09.10~09.16
学区教科研工作暨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温州市小学体育送教下乡活动暨小学研讨会
岩头镇小
枫林镇小
教导主任
体育教师代表
3
09.17~09.23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调研检查(一)
学校教科研工作暨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各教研组制定计划
待 定
西源小学
相关师生
相关师生领导
相关教师
4
09.24~09.30
推荐参加学区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学区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县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
县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会
学区农村英语教师现场简笔画评比活动暨英语教学质量分析会
西源小学
另 定
另 定
县实验小学
岩头镇小
参赛教师
学区、学校领导
相关领导、教师
全体英语教师
数学教师
5
10.01~10.07
庆祝中秋、国庆节
各 校
全体师生
6
10.08~10.14
县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项评比(语文、数学等学科)
温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大讲堂活动(10月11日周四下午)
学区第二届美术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另 定
各 校
另 定
参赛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
美术希望班教师
7
10.15~10.21
温州市小学音乐名师大讲堂活动(10月19日周五下午)
温州市教研院送教活动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调研检查(二)
学区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研讨会
校优质课评比
信息技术培训
另 定
五尺小学
待 定
待 定
西源小学
西源小学
小学音乐教师
相关教师代表
相关师生
科学教师
参赛教师
全体教师
8
10.22~10.28
学区优质课评比活动
心理健康培训
另 定
西源小学
参赛教师
全体教师
9
10.29~11.04
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
学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城北小学
鹤盛镇小
芙蓉校区
信息技术教师
全体英语教师
教师代表
10
11.05~11.11
县优质课评比活动
县、学区五年级小学生英语书写评比
学区第二届数学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期中备课检查
另 定
各 校
待 定
西源、梅坦
参赛教师
五年级师生
希望班教师
所有教师
11
11.12~11.18
学区音乐有效教学研讨暨音乐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XX届)
学区第二届语文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期中考试
另 定
县实验小学
西源、梅坦
音乐教师
语文希望班教师
所有师生
12
11.19~11.25
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西源、梅坦
相关教师
13
11.26~12.02
县小学美术教学研讨会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一)
待 定
岩头片小学
美术教师
相关师生
14
12.03~12.09
县主题活动:“量与计量”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学区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二)
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
岩头、碧莲
待 定
枫林、鹤盛片
西源小学
相关教师
相关教师
相关师生
全体教师
15
12.10~12.16
县小学品德名优教师送教下乡
县、学区第三届小学生“童心习作”现场赛
枫林镇小
岩头镇小
教师代表
相关师生
16
12.17~12.23
县主题活动:第二学段语文有效教学观摩展示
学区音乐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XX届)
学区第二届美术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岩头、碧莲
另 定
待 定
语文教师
音乐希望班教师
美术希望班教师
17
12.24~12.30
温州市小学学业质量合格率调研抽测
教师年度教育教学论文送审
学区联片教研活动暨希望班教师培训活动
待 定
各 校
待 定
相关师生
参评教师
相关教师
18
12.31~01.06
县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验收
相关学校
相关师生
19
01.07~01.13
学科技能测试 期末复习迎考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
各 校
西源、梅坦
全体师生
全体教师
20
01.14~01.20
县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优秀课例设计及课件征集评比
各 校
全体师生
21
01.21~01.27
期末考试(抽取年级、学科检测)
各 校
全体师生
22
01.28~02.03
学科成绩统计 教学质量分析
各 校
二、出色的美术活动组织能力
(一)组织各种形式美术活动的能力
要善于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和动作组织美术活动,让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如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作意图,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关联,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现在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采用的是多渠道的、开放的、动态的美术活动形式,更多的与幼儿的生活、游戏融合在一起。
(二)将美术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结合各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地讲解和描述,尤其是生动、具体的情景性语言,将美术技能中一些抽象的内在规律转化成贴近幼儿生活的浅显道理,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这里强调的操作并不是幼儿美术具体技巧,也不是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而是强调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在多种感官协调下所获得的体验。对幼儿今后的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发展来说,这远比单纯的技巧要重要,并且有意义得多。
(三)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想法和表达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幼儿所特有的不受客观世界规则所约束的想象力,使他们具有独特的创造天赋。幼儿美术作品的珍贵之处,恰恰就在于他不受任何条框和规则的限制,不用考虑逻辑和比例,凭他们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感觉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说,一幅精美的或栩栩如生的作品可能并不比一幅随意的涂鸦更有价值。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性,既要有发现幼儿创造性的眼光,又要有积极的鼓励行为,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来评价。
三、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幼儿园要顺利地开展美术活动,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教师应充分考虑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并与日常教学相联系,努力营造一种不是模式化的、具有延续性和目的性的、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利用适当的时机,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去感受不同环境的气氛,丰富审美情趣,开阔心胸视野。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幼儿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博物馆与展览是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提升个人素质。在特殊的环境中感受到的东西,有许多是在活动室环境中无法感受到的。也可以让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环境中的美。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
1 调查目的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最近,我校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案在原来三字一话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新的方案出台后,经过一年的实施,学生对职业技能训练的意义认识如何,训练内容对学生的见习、实习能否起到促进作用,训练课程的设置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掌握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大专班的在校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调查。
2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问卷法。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我校2007级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共有310名学生参与此次答卷,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
3 调查结果(表1)
4 调查分析
4.1 肯定与收获
4.1.1 明确训练目的,熟悉训练途径
(1)调查显示:81%的人认为普通话对于从事教师职业非常重要,应该精益求精;90%的人认为对师范生进行严格的普通话技能训练很有必要。调查中有3%的人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满意,有55%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满意。这表明长期坚持的普通话训练成效是显著的。
(2)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今天,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传统的书写技能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有13%的学生是通过教师系统深入的指导提高书写技能的,有19%的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提高书写技能的,而相当一部分(68%)学生是将上述两种途径相结合来提高书写技能的。
(3)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阅读是重要的技能,也是一门学问,有必要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能力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书面表达技能对师范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职业技能,应该认真训练,精益求精。
(4)有97%的人认为英语书写技能对一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较为重要。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我校英语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内容比较熟悉的占32%,非常熟悉的占68%。
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对上述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比较明确,也能通过有效的途径来促进技能的提高。
4.1.2 指导实习见习,适应小学需求
(1)在数学职业技能的调查中,有84%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具制作这一技能的训练,在实习期间有较大帮助;数学口算在我校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87%的学生认为这一训练对实习有较多帮助;94%的学生认为数学说课、教学片段讲习训练,在实习与就业过程中有较多帮助。
(2)84%的人认为师范教育中所学的美术技能对实习有一定帮助。有90%的同学认为我校的班主任技能训练内容是实用的,通过班主任技能的训练,有较大收获。84%的学生认为师范学校计算机技能的训练内容基本能适应小学教学的需求。
表1
这些数据反映出,在上述技能训练中能对学生的实习见习有所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教学的需求。
4.2 反思与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4.2.1 训练现状有待改进
在口语表达方面:调查中,有42%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满意。在书面表达的训练方面:只有16%的人经常写日记或其他类型的文章;58%的人偶尔有感而发,不定期的写点文章;而26%的人除完成必须的作文作业外基本不写文章。在计算机技能训练方面:有48%的学生认为训练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使用英语进行小学教学方面:68%的师范生基本用英语,必要时用汉语,而有28%的师范生很少用英语,基本上用汉语。
4.2.2 训练态度有待改善
在口语表达方面:只有10%的人经常主动寻找和创造机会参加演讲、朗诵等训练活动,65%的学生有机会的时候偶尔参加一些训练活动。而有26%的学生只参加必须要参加的训练活动。
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有48%的人知道如何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一多半学生对如何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不清楚。训练态度不够积极,训练意识不够明确。
在英语技能训练方面:有38%的人在课下讲演或交流时,从不使用英语;62%的学生在课下讲演或交流时很少使用英语;在英语通用技能训练中,有48%的人认为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班主任技能训练方面:有26%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有39%的学生认为自己主动思考较少。
5 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职业技能训练有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5.1 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教师指导须注意突破与创新。在数学技能训练中,应注意算法与算理相结合。英语通用技能训练,应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班主任技能训练中,需适当加强理论指导。增加对小学生认知心理的了解。补充个案分析、细节心理分析的内容,提供有经验老师的方法、策略。最好将小学、师范学校中班主任工作的案例汇集成册,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
5.2 注重练习与实践
调查中学生反映,数学学习理论多实践少,应适当增加实践环节。如加强分析研究小学教材的内容,提供针对小学教材的多种训练方式。尤其对音美专业的学生,应增加系统的训练,如写说课稿,讲课之后进行说课等。通过增加训练时间努力做到讲练结合。
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项目训练不到位,是因为训练时间不足造成的。如有10%的人每天阅读课外书报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87%的人阅读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每天坚持读书超过1小时的人只有3%。再如,45%的人认为我校学生英语通用技能,训练时间少。又如,在班主任技能训练中,10%的学生认为不能按要求完成训练任务。由此看来,保证训练时间及训练质量,是训练达标的基本环节。
5.3 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中,有16%的学生认为师范学校计算机技能的训练内容,不能适应小学教学的需求。有3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不能满足教学中的需求。学生建议C语言少学一点,PPT内容安排在实习前学习比较合适。最好在实习前系统学习Flash,课件制作、编程等内容,这样才能起到有针对性的实际帮助。
调查中,学生认为在数学技能训练中,还应补充和丰富以下内容,如:认为应补充“数学概念”的有48%,认为应补充“数学历史”的有23%,认为应补充“数学思想方法”的有42%,认为应补充“数学教学方法”的有24%,等等。
调查中,有16%的人认为,师范教育中所学的美术技能对实习没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为了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应补充加强以下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室、环境设计”占61%,“简笔画”占58%,“美术字”占39%,“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占35%。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适当调整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内容与训练方式,使学校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案,既能有效的提高师范生的素养又能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上表显示在参赛的81位选手中,绝大部分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青春靓丽,充满活力。许多老师都是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的“老选手”,近年来活跃在各层次教学公开课上,有八位教师已是呼和浩特市的教学能手(其中一名为呼和浩特市的优秀教学能手),并有五位自治区教学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
从选手年龄的情况来看,参加本次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占62.5%,说明青年教师已在回民区各个学校教学第一线挑起了大梁,同时各个学校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选手的职称和荣誉称号来看,中级职称的教师占80.2%,市级教学能手占9.88 %,说明各学校十分重视本次比赛,均派出各校的教学精英。
2.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基本情况分析
2.1领导重视
这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比赛活动,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全区开展“强师兴教”工程、校本教研、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教师培养等各项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为此,区教育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比赛之前,召开了专门会议,并及时成立了回民区工作领导小组,亲临现场观摩指导比赛工作。
2.2比赛组织工作安排严密
针对本次比赛,教研室认真召开主任会议进行总体工作安排和分工,并组织全体教研员对本次比赛的细节,布置到每个人,先后下发了安排意见和组织程序。教学理论综合测试采用课后撰写教学反思的方式,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和说课稿与讲课一并举行;讲课采用随机抽签、封闭备课、随堂上课、现场打分、及时公布以及送教下乡的方式进行。
2.3一人比赛众人助
来自全区各中学的81位参赛选手都得到所在学校的高度关注,从校级选拔、教学技能指导到演讲培训,都做了精心准备。各学校幼儿园派专人陪同参赛选手进课堂,做好后勤服务,呼市七中的校长带领部分教师在听课的同时为本校的参赛教师布置场地;呼市第八中校长副校长不仅紧跟本校选手听课还虚心听取其他学校教师的讲课情况。
2.4客观评价同尺度
本次比赛评委由自治区、市、区级教研员和市级教学名师担任,他们研读教案、认真听课、“背靠背”评分,整个流程严密有序,对参赛选手课堂上出现的不足和缺点在课下当面与选手交流,使比赛充满人文性,以赛课促教学,拓展了本次活动的内涵。
3.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带头人”大赛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
3.1突出了以生为本
此次参赛课,老师们均精心设计教学,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他们尽力为学生学习搭建一个宽松的平台,活动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去尽情参与教学活动、说说感受、畅谈心境,绝大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踊跃,真正动起来了。
3.2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
81节参赛课中,通过教师教学活动情景的创设,教师即兴的点拨和引导,使课堂生动而活泼,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组铁一中的王权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流畅而丰富的语言表述,使学生折服;数学组呼市第十六中学的呼和老师,将枯燥的数学公式浅显化,使学生易于理解;音美组南马路小学的畅颉老师循循善诱,使学生在生动的、宽松的、愉悦的课堂中接受教材的观点。
3.3教学设计新颖合理
没有精心设计就没有流畅而精彩的课堂实施,设计的标准是环环相扣的,开头怎样做,提什么样的问题,用哪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会有哪些情景,学生会有什么反应,设置什么样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等。通过听课,我们感觉到每个教师都能精心设计,且几易其稿,在这一环节上比较突出的是:彭宏、亢小琴、张未。
3.4重视拓宽教学内容,极力整合生活和学科资源
参赛教师们深入研究教材,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本身,注重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及知识间的整合。如政治组呼市第四十中学的于明明老师先对整个哲学知识体系进行概括,并重点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引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实质——矛盾,既紧扣了教材,又丰富了内容,条理清晰,环环相套,层层剥开,最后又落脚在知识的运用上,贴切的复习题,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拓展了教学的内容。
3.5课堂教学情况各有特色
互动教学就是要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课堂上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让学生闲下来的时间少一些,调动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如英语组呼市营坊道小学郑蕾蕾老师的课《what are you doing》,通过TPR教学法在活动中学习,在句型中练习新学词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话题的讨论,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组王骥腾老师讲授的《寡人之于国也》采用学案教学,重视诵读积累,有效训练学生自读浅议文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