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节能博士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S718.51+2.2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景象,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所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难免对其所在地区的生态产生影响。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提倡的今天,高校新校区生态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大学校园建设规模加大,教育建筑作为公共建筑中建造量较大的一个类型,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以及设计的多样性,使得能源消耗巨大,建筑单位面积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现阶段,在高校校园建筑新建或改造项目中,建筑方案设计与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结合还很不够,建筑设计还主要集中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空间的塑造方面。建筑节能工作还仅限于进入扩初阶段以后通过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来保证建筑的相关性能,而很少在概念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就加以综合考虑。探求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学校建筑风格成为校园建筑设计的关键,建筑设计应兼顾对使用者的关怀和对建筑美学的追求。
一、山东省高校近年来校园建设现状
近年来,处于华东地区中部的山东,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实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校园建设。在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华东地区校园建筑创作在与世界各种建筑流派的大碰撞中保持自身鲜明特点并创造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目前,山东的大学校园建设主要包括山东济南大学城、日照大学城、威海大学城和原有学校的新楼建设如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
除了大学城,山东省内很多原有高校也出现了不同规模的新建、扩建、改建的校园建筑。这些建筑不仅造型新颖,功能合理,而且在建筑节能和提高室内舒适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山东省交通学院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节能措施,力求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通过遮阳、自然采光、中庭和边庭自然通风、围护结构高性能保温、水池替代冷却塔、地道风等各种节能技术的运用,为山东交通学院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健康、美观、高效的学习工作环境,并充分体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东建筑大学的1#生态学生公寓也采用了多种生态节能措施,如采用需求控制通风系统来改善空气品质;采用隔热、密气、高效窗提高能效;采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空气采暖、制冷及其热水系统等。
二、山东高校教学楼设计方法
为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山东省率先编制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出台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而高等学校的节能监管建设工作暂时依据公共建筑的相关条文执行。山东省西部地区气候属寒冷地区,因此大学校园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如何适应夏热冬冷的气候。因此在进行自然通风教学楼设计的时候,要着重解决建筑通风、隔热、保温的问题。目前山东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平面设计。建筑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建筑主体朝向多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尽量避开北向、东北向和西向。
屋顶保温隔热。因山东西部地区夏季常是天气晴朗、高温而潮湿,太阳辐射比较强,教学楼顶层受太阳辐射影响比较大;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屋顶要考虑防寒保温。所以屋顶隔热和保温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顶层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山东地区常用的屋顶隔热措施是通风屋面、架空屋面,保温措施采用铺设挤塑聚苯板、现场发泡聚氨酯保温等。
采用各种措施增加建筑室内外通风,如建筑群规划布局、中庭拔风、底层架空等。设计初期考虑教学楼楼群的布局,提高建筑间的室外风环境质量;中庭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建筑室内空间,增加建筑室内采光度,同时更有效地改善了建筑内的通风效果;底层架空不仅为大学校园提供了学生休息交流空间,也有利于建筑间的热压和风压通风,可改善建筑间及建筑内的风环境状况。
三、山东地区高校校园建筑自身的特点
高校教学楼建筑作为教师传道授业、学生课堂学习及自修的场所,有其自身的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的特点。又由于学校学科的多样性以及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从适应其功能的要求出发,合理安排交通流线,结合审美、技术等多方面要求,教育建筑呈现出形式和空间组合上的多样性。其在空间组合上有以下几类:①外廊式教学楼;②内廊式教学楼;③带内院的教学楼;④围绕中庭的教学楼。
因此,校园教学楼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美学特征和物理性能,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一年中有寒、暑两个假期,在最冷月以及最热月基本无人使用。
(二)工作日的使用时间较长,包括学生上课时间以及自修时间,因此一般考虑早晨8点~晚上10点都有人在室内。
(三)人员热扰大。与建筑类型相似的办公建筑相比,教学建筑使用期间人员密度较大,建筑的内部人员热扰大很多,这会导致建筑内部温度上升幅度较大,增大空调的冷负荷。
(四)对光环境质量要求高。教室内要求有足够的天然采光,但要避免因为阳光直射而产生的眩光;《教育建筑设计规范》对教室窗间墙有明确规定:教室、实验室窗间墙宽度不大于1200mm,而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学建筑不会采用昂贵的玻璃幕墙和特殊玻璃(如镀膜玻璃、镜面反射玻璃等)作为建筑外墙,其窗墙面积比一般不超过0.5。
(五)教育建筑现在普遍采用的内廊式布局教学楼,因为具有较大的进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在非自然的环境下看似营造出舒适的环境,实则正在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与我们提倡的生态节能理念相驳。因此设计中强化自然通风也是关键。
(六)教学楼的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为传道授业之用,同时班级设置比较统一。这样,就使得空间设置具有相同的尺度,因此可以大量使用预制构件,方便拆卸,有利于今后的回收利用。考虑到大学生人流量和对于交往空间的要求,往往在教学楼中设置宽敞明亮的枢纽空间。而这种空间通常又是低能耗设计的薄弱环节。鉴于我国国情,应运用被动式节能设计来解决该问题。
四、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典型教学楼的设计手法、问卷调查以及室内热环境、光环境现场实测和相关建筑设计策略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问卷调查及测试结论
1、教学楼过渡季热环境状况良好,学生对过渡季室内环境的舒适满意度较高,热可接受程度达95%以上。室内空气温度、室内风速对学生热舒适感觉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学生希望增加室内风速。
2、教学楼夏季气温较高,学生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满意度较低,根据过渡季问卷调查结果推算,学生夏季热舒适满意度约在60%以下。
(二)热环境分析结论
1、合适的外遮阳构件既可以减少室内工作面的辐射得热,又可以增加采光均匀度和减少眩光,对改善室内光热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2、屋顶偏角遮阳板,可使得屋顶表面的全年太阳辐射得热量降低65%,而且达到夏季可遮挡大量太阳光,冬季可透过大量太阳光线的目的,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顶层室内热环境。
3、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巨大。对于无空调教学楼,应尽量加大自然通风。底层架空、中间层架空、所有楼梯间和廊道的开敞通透,都可以将室外自然风引入室内,增大教室室内的风速。室内风场的改善,可将加快夏季室内热量散发,降低室内温度,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学生的热舒适感觉。
(三)注重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1、降低窗户遮阳系数,会改善室内热环境或降低建筑能耗。选择何种遮阳方式既要兼顾夏季隔热又不能忽视冬季得热。
2、采用传热系数较小的窗框和玻璃,可降低室内基础室温,有利于建筑节能。窗口面积大小对建筑室内光环境和建筑能耗的影响巨大。设计时选择适当的窗墙比,既要考虑提高光环境质量,又要降低建筑能耗。
3、选择墙体材料时,不仅要看导热系数,也要其材料密度等参数。导热系数直接影响墙体的传热系数,而材料密度也会影响墙体的热惰性指标。并不是导热系数越低的墙体材越好,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已成为当今混凝土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这是因为,优质的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强度高,且质量轻,而且耐久性好,因此在建造大跨度桥梁和超高层建筑时,结构自重会大幅度减轻,相应的材料的用量也会减少,基础荷载也会降低。从建筑节能方面考虑,在北方地区采用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作外墙,冬季取暖能耗较传统的实心黏土砖或普通混凝土墙体节省约30%--50%,如考虑夏季降温能耗,使用能耗将节省40%--60%。以上这些都会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工程总造价节省了维护费用。此外,轻质结构用混凝土还是海上采油平台的理想建设材料,与现在的钢铁采油平台相比,具有安全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综合造价低等优点,对开发我国的油气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二、轻骨料混凝土的特点
配制轻质结构用混凝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轻骨料。轻骨料表面粗糙多孔,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这十分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提高整体的强度;其吸水能力可做为水分存处器,先吸入一部分水分,在以后的养护过程中又释放出来,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由于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等优点,它比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自重降低20%―30%。这就使结构荷载占有较大比例,并且对材料性能具有较高要求的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洋工程等来说,轻骨料混凝土的这种性能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2]。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轻质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一般为760~1950kg/,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为1400~1950kg/,普通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一般为2000~2800kg/,与之相比,轻骨料混凝土可减轻20%~40%,而其强度可以达到普通混凝土用的强度等级CL15~CL50。
2、抗震性能好:地震力和上部结构的自重成正比,当结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将降低地震力。同时,由于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同等级的普通混凝土低,结构的自振周期将变长,变形能力增强,结构破坏是将消耗更多的变形能,因此,轻骨料混凝土有利于改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抵抗动荷载作用的能力。
3、抗裂性好: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较小,使得由于冷缩和干缩作用引起的拉应力相对较小,表现为轻骨料混凝土的抗裂性较好,这时改善结构的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利的,并有助于降低结构在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
4、耐久性好:使用轻骨料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问题,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三、轻骨料混凝土在我国发展情况
我国轻骨料混凝土发展和应用相对较晚。从50年代开始研究人造轻骨料,先后研制成黏土陶粒、页岩陶粒和烧结粉煤灰陶粒,几经起伏目前年产量达300万立方米。据1990年对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沈阳等10个省市不完全统计的资料表明,从70年代―80年代的10年中,用于房屋建筑外墙板的轻骨料混凝土约占其总量的50%;用于建筑砌砖占砌砖的27%。
90年代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它在墙体中的应用从以高层建筑外墙板为主,改变成以高层建筑框架填充墙用的小型空心砌块位主地格局;而在承重结构中的应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减少,出现了近十年来的全国各地新建的万余栋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和高速公路桥等,于是墙体材料得应用,而用于承重结构的高性能陶粒的生产与发展,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轻骨料混凝土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3]。
随着对建筑节能和建筑物功能性要求的提高,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以超轻陶瓷粒为主的各种陶粒年产量在200万立方米以上。如今,广州、乌鲁木齐、昆明、黑龙江和京津塘地区已成为超轻陶粒盛产基地。上海生产出堆积密度为700~800 kg/的粉煤灰陶粒和500 kg/以下的超轻陶粒;湖北宜昌生产的高强陶粒,可以配制出强度等级为C30~C60或更高的轻骨料混凝土。
随着宜昌、上海等地高强、高性能轻骨料的规模化生产,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在我国已逐渐应用。
四、轻骨料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轻骨料混凝土在我国已走过了近40年的研究和应用的历程。由于技术、经济和建设观念等的限制,该材料没有取得预期的市场份额。轻骨料混凝土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技术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老套,产品分级处理随意,而且质量不稳定。基本上是没有环保设施的简陋生产线、污染严重、与国际水平差距正在拉大。
产品质量不理想
绝大多数的企业的人造轻骨料仅能达到普通轻骨料的质量标准,密度等级在300―900之间,颗粒均匀性差,强度不高,一般仅适用于制备非承重的混凝土制品,以轻骨料混凝土砌块、轻质内隔墙板、保温材料为主。严重制约了轻骨料在国内工程结构混凝土上的使用。
从业人员对轻骨料经济性认识不全面
综合评估轻骨料混凝土的结构工程发现,轻骨料混凝土依靠其自身的优点,会大幅度降低整体建筑物的成本。资料介绍,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可降低构筑物自重30%~40%,减少劳动强度约20%,减少材料运输量30%~40%,节省钢筋量10%左右,工程造价综合降低10%。但是,由于人造轻骨料比普通碎石、卵石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通常只简单地从混凝土单方面造价上进行核算,而不考虑整个建筑造价,结果成本较高,从而抑制了轻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
五、结束语
轻骨料混凝土满足利废、节能原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实现建材工业的建筑节能和墙体改革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和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许多问题。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大力推广应用轻骨料混凝土,仍是摆在所有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低碳经济”的浪潮已经在全球各地掀起,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耗能所占比例很大,而因为我国农村地区没有统一的规划,加之建筑用地面积大、技术水平低,从而忽略了建筑热工性能和室内舒适性要求,使得能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所以,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建筑节能技能够使我国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一、农村环境特点
(一)农村环境资源特点
我国农村地广人少,可再生资源比较丰富。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自然清洁能源。虽然这些能源在农村地区十分丰富,但其利用率却不是很高。表1就对几种清洁能源进行了统计:
表 1 几种清洁能源利用情况统计
排出以上几种蕴藏丰富的能量资源外,农村地区还有很多比较好的资源。比如木材、竹类、粘土等一些力学性能较好的、清洁无污染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加工之后都能够作为建筑材料,在建造房屋建筑中使用。
(二)农村建筑结构特点
伴随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农宅翻新也在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并没有在低碳方面对农村建筑进行严格的限制。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新修的或已经建成的建筑都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基本上能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主要使用的建筑砌体材料是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空心砌块、烧结实心砖和多孔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使用的木结构和竹结构比较少;二是建筑结构在选型时通常用墙体承重结构,且基本为三层以下,结构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充分运用资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三是建筑结构在施工时,工程量不是很大,传统的竹支架和木模,无法循环利用;在使用水资源的时候不重视节约利用;各类建筑废弃物随意丢弃,没有回收利用和处理措施,导致建筑垃圾破坏农田和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低碳型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1、低碳技术和产品不够成熟。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对低碳建筑技术进行研究,时至今日已有了不错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然而目前我国建筑低碳技术仍有很多的问题。如:投入的低碳技术研究经费不足、部分技术还不成熟、产品研发不均衡、材料质量性能差以及施工比较复杂等现象。
2、低碳建筑设计和施工不到位。农村建筑大多数都是自建的,没有经过建筑设计师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筑整体的节能和保温性能不够好。其次,农村建筑建造水平不够专业,施工工人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民,缺乏专业化的施工技术和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施工技术落后,例如:建筑的基础开挖深度掌握的不到位、柱和梁的配筋不合理、墙体保温和屋面保温以及屋面防水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常常会有再次返工现象出现,这对于资源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并且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3、初期投资成本高。节能产品相较于普通产品成本高,这对于低碳建筑的普及是很不利的。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农村居民收入低,而且建筑节能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在建造房屋的时候,首先考虑选择成本低的产品。这就导致了农村居民不注重建筑节能,造成低碳建筑很难大规模的推广。
4、民众意识薄弱。在一些农村地区,因为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宣传、教育和投入不足,农村居民对“低碳建筑”了解非常少。日常生活中,对于低碳节能几乎没有概念,而且也缺乏节能意识。
三、农村建筑低碳设计技术要点
我国东部和西部,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新农村低碳型住宅设计时,必须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性技术,尽可能就地取材,科学合理的施工,形成造价低、节能效率高、居住环境适宜的新型住宅。低碳型住宅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以及现代技术和现代材料,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改善农村居民所面临的问题,满足现代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
(一)建筑材料选用
建筑低碳设计在选择材料时应该坚持选择可再生利用、能耗低、污染少的原则。建材在生产、搬运、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资源消耗,这则说明就地取材的重要性。
表2是引自台湾成大研究所siraya研究室2007新版以及张又升,建筑物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减量评估(成功大学博士论文,2002)的建材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量。
表2 台湾地区部分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CO2 排放量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水泥、钢材、红砖、瓷砖单位量CO2排放量与木材相比要高很多,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水泥、钢、土质都要烧制,这就直接提高了CO2的排放量,而且损耗了很多能源。如果按照1Kg煤燃烧释放处1.5~2Kg二氧化碳计算,生产1000万块实心粘土砖,与生产同一体积稻草砖相比,排放的二氧化碳多出了4468.6万吨。土坯、秸秆砖等材料与稻草砖在生产过程也差不多,所以CO2排量也相对少一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葛学礼研究院研究过土坯围护墙房屋结构,加强节点处设圈梁可以确保结构在8.5度时依然不会存在不可修复的损坏;稻草砖、稻草板、竹、木材、土坯、秸秆砖都有行业的带头人做过研究,在7.5度地震作用下,农村三层以下房屋不可能出现不可修复损坏,结构是比较安全的;因此,针对农村建筑提出一些建议,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以木结构或竹结构为主体,将稻草砖、稻草板、土坯、秸秆砖作为围护结构材料换掉,尽可能的不用或者少用混凝土或钢材等能耗较高的材料。
上述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并较好效果相当不错。表3是对这几种材料的应用效果的归纳。
表3 农村建筑低碳设计常用材料
(二)结构类型选择
在结构选型时应坚持安全、简洁、与环境相协调并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之下,建筑材料的用量、施工时间的长短都是由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的,这些对于建筑的低碳化都有间接性的影响。
结构选型的这一原则能够通过平面标准化与对称性设计来实现。这种设计的重复率比较高,能够使生产过程的组件种类减少,让结构尺寸整体统一。要通过柱断面一致、楼梯对称并具有重复性、大小梁深一致等方式,来简化组模时间与增加重复使用率以此降低损耗,实现节能的目的。与环境相协调并可以充分运用环境资源这一原则指的是结构的选择要充分利用如太阳、风、地热、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把各种能源集成到一座建筑中,按照我国农村这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分布特点,可以设计类似的建筑。在水资源丰富、植物多、季风盛行的南方可在简易结构的技术上设计风力发单机、沼气池、水力发电机,而在阳光充足、日照长、动物粪便多的北方可设计太阳能电池板、沼气池以充分利用能源。
(三)施工阶段低碳设计
施工阶段坚持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少的施工方式。我国当前已建立了低碳施工标准ISO 1400环境管理体系。首先,农村建筑施工一定要遵循该标准,然而其又表现在不同的地方。农村建筑施工的强度相对比较低,工程量小,不利于管理。所以,农村建筑结构低碳设计应该要重视相应的技术要点。为了确保节能减排,首先必须得节约资源,节约建材。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提高周转次数材料的使用率;注意保护施工临时用地;施工临时设施主次运用可拆卸结构材料。其次,对施工顺序进行合理的设置,并且要编制好施工组织报告,防止造成材料浪费。最后,要对施工质量加强控制,方便因为质量问题而在此返工这样不但造成了材料浪费,而且还使废弃物增加,相当于增加了环境中碳的排量。
四、结束语
要使新农村建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坚持上述指导思想,注重节能低碳的技术,并将其作为指标来对农村住宅和景观进行规划和建造。发展低碳型的新农村建筑,科学合理的运用可再生能源,有效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使农村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 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阶段,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用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建筑业必须重新自我审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白林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努力,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建筑领域也不能例外”。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的稀缺性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限的自然资源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人类与自然的平衡状态将不断被打破,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要求兼顾各方的利益,既使当代经济得到发展,又不危害子孙后展的权利。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的原则。
1. 我国建筑业的现状
建筑业是指专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设备安装、土木工程和房屋建设工作的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行业的投资规模也不断增大,各行各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产业规模达到了历史高点。据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具有国家一般承包和施工的专业企业资格的建筑企业完成生产总值达95206亿元人民币,实现26451亿元的增值,在国家研究和设计企业的经营收入为9547亿元,全国监控类企业项目营业实现1196亿元的利润。国家“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全国勘察工程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国民收入工程监理经营企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跟别为26.5%和33.7%。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2012年实现92.2亿美元的营业额,新签合同额、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达到1344亿美元。
我国建筑业发展虽已取得显著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有碍发展的问题: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改变,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专业复合型人才紧缺,技术创新能力滞后,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生产集约化、信息化和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较低,物质消耗水平高,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国际竞争力较弱等。这些问题呼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是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其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大,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重大关系。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指在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损害社会的可持续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道路。
对企业自身来说,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节约资源,节省成本,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坚持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企业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还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有利于精简企业内部结构,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对社会来说,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着其他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同时,建筑行业坚持可持续发展,能够减少对环境污染和对施工现场周边人群的影响。当然,建筑行业坚持可持续发展,也会得到强大的舆论支持,这对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对环境来说,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对环境担负其该有的社会责任。我们知道,建筑行业,免不了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在建筑中又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建筑行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力求把这些污染降到最低,运用其先进技术及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环境和谐相处。
3.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可持续建筑设计及技术、可持续施工和可持续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可持续建筑设计和技术就是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采用环保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使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在拆除阶段,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能够得到再利用或资源化处理。要求进行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推广环保、节能建筑新材料以及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施工阶段是项目工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可持续性起决定作用,也是促进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可持续的施工要求积极采用新材料,减少建筑垃圾;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另外,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也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完善该行业的法律法规、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信息化战略,这需要加强该行业的政府监督、加快行业的自律与诚信建设。
4.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筑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促进整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光忱,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 .建筑经济.2013(1).
[2] 顾勇新,王形,应群勇.中国建筑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热点扫描.2013(1).
[3] 严琳,循环经济理念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 .科技向导.2011(35).
[4] 李慧,基于多技术的我国建筑业发展评价研究:[硕士论文].辽宁:东北林业大学.2012.
[5] 蒋传辉,工程造价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措施的探讨[J].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研究.2007(6).
[6] 周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博士论文].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9.
[7] 黄丽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循环经济思考[J].河南建材.2011(1).
[8] 王玉振,建筑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框架. [J] .中国环境管理.
[9] 逯瑞林,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初探[J] .市场研究.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065-04
随着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落实,限购政策的再次启动,房地产企业利润进一步紧缩,只有通过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实现更大利润和持续发展。
1精细化管理的研究背景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的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首次提到“鼓励开发商适当降房价”。2016年10月15日中国“去库存”大会在山东德州召开。
2016年10月7日新浪新闻指出:9月30日起,北京、武汉、深圳、苏州、南京、厦门、合肥、无锡、天津等19个城市重新启动住房限购限贷政策。专家认为,中国楼市政策的拐点已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启,而市场拐点会在明年,2017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或有“量价齐跌”的现象出现[1]。
随着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落实,限购政策的再次启动,房地产企业低利润时代也悄然而至。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胜,如何在国家政策环境下盈利发展,房地产成本精细化管理必然成为房地产企业首选。
2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关于精细化管理,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等),“精”是精进,精益求精;“细”是细致,注意细节、细化目标,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实现利益最大化;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通过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手段来改进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一种技术方法;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理念,运用流程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部分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穿企业各个阶段的管理中。它包括以下内容。
2.1精细化规划
企业的精细化规划,首先企业根据近几年的房产销售情况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规模、利润目标、管理模式的改进和企业文化等中长期目标;企业的决策者根据企业目标和调查报告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
2.2精细化操作
企业要先对员工的具体工作进行梳理和完善,并形成具体的规范制度让员工熟悉,通过奖惩制度帮助员工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的习惯。企业的标准化运作可以更好的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2.3精细化控制
精细化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控制过程,可以减少管理失误,加深流程参与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加员工的归属感,更愿意服务企业。
2.4精细化核算
企业资金的流入支出都要有记账、核算、审核环节。通过精细化核算,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3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理论基础
3.1房地产项目成本构成
房地产项目成本是指在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根据费用用途,房地产项目成本构成如下。
(1)土地使用权取得费,为开发商依法获得土地使用权时,所交付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税费和征地拆迁及安置补偿费用。可列入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的项目有,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地价评估费、土地补偿费、地上物补偿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费、房屋拆迁管理费、房屋拆迁服务费、征地事务管理费、土地使用权注册登记发证费、场地清理费。
(2)前期工程费,是指在工程施工前期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环境评估,规划、设计,临时水、电、路、气、通讯、场地平整费等支出。
(3)建筑、安装工程费,为房屋主体部分的建筑(含桩基)、装饰及安装等工程建设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建设工程许可证执照费,临时占路执照费,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工程费,建筑节能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工程建设监理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
(4)基础设施建设费,是指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红线以内的水、电、气、通讯等设施及道路、照明、园林、绿化、排污、排洪等工程建设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基础设施工程费,供电建设承发包管理费,居住小区路灯维护费,地下水资源费,防空地下室建设费,供电贴费,建设项目共用电力设施代维护费,绿化补偿费。基础设施建设费按住宅面积和营业性面积所占比例分摊计入成本。
(5)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是指为居住小区服务的非盈利性公共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行政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等。这项费用按住宅面积和营业性面积所占比例分摊计入成本。
(6)开发间接费,是指开发企业组织、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项支出。开发间接费,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核算,并据实列入开发成本。
3.2成本精细化管理原则
(1)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成本管理手段,不断改进方法,优化方案,完善管理体系,以实现最低成本目标。“成本-效益”原则在实行时,成本节约的代价必需要小于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收益,这样才可以为企业增加效益。增加企业效益有以下五种方式,即成本降低,收入不变;成本不变,收入增加;成本略微增加,收入大幅增加;成本大幅减少,收入略有减少;降低成本,收入增加。结合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确定的最低成本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最低成本,可以激发企业挖掘降低成本的潜能,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是指项目成本管理所涉及到的每个人都应该明确工作内容及相应责任,做到工作内容清楚,责任分明,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对涉及成本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节约成本,使项目成本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3)动态控制原则 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在项目形成过程中,按期收集因变更、意外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成本变化,将成本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检查是否产生偏差,如有偏差,则要查明原因,实施纠偏措施。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各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与成本使用权限,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可以决定部分费用的支出。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其结果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这样才可以使得每个员工明确责任,自觉控制成本。
3.3房地产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行业竞争规范,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引入,严格成本控制程序,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扩大效益。
(1)规范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规范的管理可以让企业在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这种粗放的管理环境中脱颖而出,减少各个环节不必要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良好的市场形象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从而进入良性运转模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精细化的全面预算可以有效避免资金困扰,通过精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全盘进行规划管理,利用较少的成本开发更多更大的项目;精细化的管理可以让资金使用计划更细致具体,也能让项目的资金流向更明确,从而发挥的作用更大;精细化的管理也可以使项目前期的融资计划具体明确,更容易操作,也可以减少资金使用成本;精细化的管理可以让资金的支付更规范,程序化的操作可以让合作各方对企业产生信任,不担心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合作更加畅通。
(3)通过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中国房地产企业目前的管理多数还是最基本的管理方法,每个部门提出本部门的成本计划,公司没有进行汇总统计,归纳分析,不能给出全盘计划,导致成本无法控制,往往出现成本比预期多出很多的现象,而这些费用花在哪些部位、谁负责、如何管控、怎么改进却无从得知。随着国家政策的完善,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控制成本势在必行。
4各阶段房地产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内容
房地产开发项目通常都要经历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营销阶段、竣工阶段等几个阶段。
4.1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据统计,房地产项目使用寿命周期内,在投资决策阶段能影响95%的成本费用,设计阶段则能影响75%的成本费用,到了施工阶段后只能影响项目费用 25%。可见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是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阶段。在决策阶段,项目可调整的空间最大,通过科学选择项目的方案、建设规模市场定位都可以很大程度改变成本。
4.2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中尽可能保证使用安全,设计人员一般为追求安全稳妥,较少考虑项目的最终成本,这很大程度影响到设计阶段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设计阶段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如下。
(1)实行限额设计,控制设计变更,限额设计是将上一个环节批准的投资额通过工程量合理分配到每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直到分项工程,在设计时通过控制每个分项的投资额来进行限额设计。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初步设计总概算金额不能突破已批准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总概算一经批准,施工图设计时就不能突破。限额设计可以控制设计阶段不合理的变更。
(2)提高设计深度,优化设计方案,设计深度提高,对于项目的内容会更好把握,对项目的施工成本就更容易预测,这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会更有利。优化设计是指在满足设计限额要求下,形成多种方案,经过对比判断,最终确定出工程量少、成本低的方案。在方案的深化设计和比选过程中,尽量让企业的销售和成本部一起参与结构选型、基础设计,参与材料、设备的经济评估,给设计部门提供多方面的角度和客观资料,从而做到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结合。
(3)推行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通过招标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设计单位参与,从而可以从多个方案中择优选择设计单位。这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设计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还可以确定合理的设计成本;在同时满足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方案的成本对比,择优选出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方案。
(4)多方收集资料,规范设计合同,房地产企业在设计前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尽量确定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并预测成本。在设计招标时规范合同条款,尤其是关于限额设计要求的条款,这在设计招标时可以预防成本增加或质量下降的风险。
(5)加强施工图会审与审查,控制设计质量和工程成本,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房地产企业应组织设计部、工程部、成本部和监理各方面的人员组成审查小组,对施工图设计的符合性、完整性、一致性、可操作性等进行会审,书面提出审查意见和改进要求,以完善设计图,减少不合理的设计,节约投资。
4.3采购及施工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采购及施工招投标主要包括设备、材料、服务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招标过程包括招标文件编制、标底编制、标前预备会、投标、评标、定标等环节。
(1)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设备最好由建设方自行采购,在进行采购时,由工程部和成本部相关人员组成采购小组通过对供货商的比选,最终选择相应的供货商。
由于建设方根据公司项目数量较多,可以采用固定供应商,大量供货,这样不但可以保证设备材料质量,还可以在采购价格方面获得一定的优惠,能同时满足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双重要求。
(2)施工招标过程中成本控制,第一、招标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对潜在的投标人要一视同仁,要严格审查投标的施工单位资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对施工单位进行考察,应避免没有资质或不够资质的施工单位以其他单位的名义进行投标。第二、招标文件应严密详尽,成本管理人员应收集本企业不同时期的项目资料和近期其他同行业项目资料,分析、预测、评价项目成本影响因素,合理规避风险,编制招标文件。成本管理人员要参与编制招标拦标价的图纸会审、招标答疑会和确定答疑会议纪要等各个环节。第三、定标应选合理低价,合理低价应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的最低成本。选定中标人后,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合同内容明确协议条款,对合同中涉及费用的部分仔细推敲后签订合同,避免过多的设计变更和争议事件发生。
4.4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施工阶段影响因素最大、投资资源最大,投入资金成本最大,加强施工成本管理,主要是加强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目前清单计价模式使用较多,要求清单报价的工程,分部分项综合单价已经确定,当工程产生变更时,需在合同价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确定实际的工程成本。
(1)人工、材料和机械组成施工三要素,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也是建筑安装工程中的主要的成本支出,特别是材料费。一个项目中材料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 60%~65%,属于重点管理对象。
(2)在房地产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主要是导致现场施工工程量的变化;现场签证则导致成本发生变化,这就成为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变更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不论哪家单位提出变更都需要最终报给工程部,经成本部测算后决定是否同意变更。
(3)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款是施工单位保持充足生产资源的保证,工程款支付必须贯穿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同时由于工程款支付时间、支付条件和支付金额都会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所以要严格执行工程款审批制度。对合同外追加工程款,通常在竣工结算时支付,并要提供追加工程用款的有关证据和资料。
(4)质量、进度和成本作为项目的三大控制目标,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保证在工期一定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会增加前期建设成本,但可以降低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维护费用,使全寿命周期总成本降低。因此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必须兼顾工程质量和进度。
4.5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竣工阶段是项目建设的最后阶段,也是成本控制的最后关键。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协议书、合同、现场签证、图纸、预算及费用定额、相关规定、竣工资料,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审核,使竣工决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1)审核合同条款,只有按照要求完成合同内容并验收合格才可以进行竣工结算,所以要审核工程内容是否与合同保持一致;另外要审核工程的主材价格、收费标准、付款方式等内容是否与合同保持一致。若发现合同条款不明确,有争议或未说明,应尽量本着合理的原则与施工方沟通,明确结算要求。
(2)审核结算工程量,审核结算工程量主要是建设单位和审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呈报的工程量进行核对,看是否按合同内容完成施工,审查工程计量是否根据计算规则进行,计算是否准确。审核时要注意工程变更单和现场签证一定要有建设单位的签字,工程量计算书以及各种审批文件、会议记录等资料要详尽齐全。
(3)审核工程价格,审核工程价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看分项工程综合单价和合同中的综合单价是否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也要看竣工结算最终造价是否准确,造价指标是否合理。对因设计变更而增加的分项工程,如果合同没有约定项目单价,审核时重点看项目的综合单价是否编制合理。
5结语
总之,在每一个阶段细化成本精细化管理内容,严格执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才可以严格控制项目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http://.cn/c/zs/2016-10-07/doc-ifxwrhpm2484390.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1&r=9&doct=0&rfunc=0
明源地产研究院.房地产企业战略突围的N种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9-50).
[3]董士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0).
[4]王长峰,李建平,纪建悦.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6-108.
[5]窦成强.房地产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2,(5).
[6]王琪.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2,(5 ).
[7]费忠敏.面对商业环境变革的中小型房地产成本精细化控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3,(5).
[8]蒋梁鹏.近、现代建筑的商业性保护与再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