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的情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08: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分手的情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分手的情书

篇(1)

但是,今天我没有这种感觉,只有平静再平静,我知道,会是你的短信,而这些短信,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我已经辞职,而且今天,我会离开这座城市,彻底消失在这个城市。

慢慢打开收件箱,一条信息出现,是你发来的,那条消息写着:敏,对不起!给你打了许多电话都是关机,我有些地方可能做得不好,但是希望你能原谅,我追求你。

那些日子,我很开心,很幸福,因为你以最柔情的一面让我感动,甚至有时我对你任性发脾气,你也只是笑笑忍让。

只是,那样的日子过了一年,我渐渐发觉了问题,你似乎从来不多说什么有关未来的一切,交往一年,你没有对我承诺过将来,虽然有时发信息说想念我,担心我的一切,但是对将来会怎样,你似乎无意说及。

我是个仔细的女孩,我思考过自己,我觉得自己对你是真心的,感情是清晰的,可是,我觉得你的情感有点模糊不清,我害怕再下去我会爱到不能自拔。

我生气了,回复你说:那你对我们的感情是怎么看待的?你把我们的感情当什么了?你再回信说:敏,你怎么了?我们不是一直都很好吗?我们都彼此关心,就算某天不能在一起,我们仍然可以做朋友,做好哥们啊?

这次,我再也沉不住气了!看见这条信息,我生气了,然后回复一条信息说:我不想和你做哥们!如果你明确不了自己的爱,我们还是分手吧!我不想和你再继续下去了,我

今天,我觉得,我的心意已决,我不想挽回这份感情,如果一段感情不明朗,我不想要,因为我没有时间拖得起了,我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爸爸妈妈以及八十多岁的奶奶一

人的一生之中,在爱里,到底有多少人可以等待?到底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没谁知道!只是,有一点可以相信:那个属于你的人,总会在合适的时间出现。

我相信,属于我的人总会出现,若爱的人和爱的时间不对,我情愿放手。

我释然了,我喜欢自己的干脆,因为我不是那种玩得起感情游戏的人,这辈子,我希望可以认真而踏踏实实地爱一个人,然后幸福一辈子。

有些爱,总会败给时间,我不想在原地一直傻等结果,你给不了我肯定的爱,我决定离开。

吃过了早餐,收拾好行李,打点好一切,我匆匆和同事告别,决定下午就离开这座城市,我不想再给你任何机会了,一年里的爱让我心里有压力,太犹豫的爱,我没有办法去接受,真的!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089-01

外科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我院手术室为解除或减轻病人围术期焦虑情绪,于2003年1月开始,对1 100例病人实施了术前心理护理。随访结果显示:需要率100%,满意率100%。为进一步评价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证实术前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我们在SAS的基础上,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增加了有关项目,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测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7岁。行甲状腺切除术12例,腹部子宫切除术9例,疝修补术1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5例,肠癌切除术9例,胃癌切除术11例。

1.2 方法

56位病人按不同病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在SAS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8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10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入院、术前一天、出院前共3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评估。把28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

2 结果

被测病人总均数都超过临界标准分,术前一天尤为明显,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状腺瘤组焦虑值较其他两组高。不同文化程度组中,焦虑值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组中,女性焦虑值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中,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

3 讨论

3.1 手术焦虑的产生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在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从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一天测得的焦虑值最高,说明手术越接近病人焦虑程度越高。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准备,病人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3.2 影响因素

影响手术的焦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性别、年龄、既往手术体会及情绪障碍、人格特征的差异、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等,通过对各类因素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组其表现焦虑情绪的程度内容有所不同。病种组中,子宫肌瘤、甲状腺瘤组的病种虽然较单纯,但该组反映焦虑程度的总均数较其他两组高。分析原因,一是与年龄有关,该组病人年龄40岁左右,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身体不好影响工作,这在不同年龄焦虑程度比较组中,也同样证实中年组焦虑值高于老年组;二是与性别有关,在不同性别焦虑程度比较中显示女性高于男性,该组21位病人中,女性占17位,可见除了年龄因素外,性别也是该组焦虑值高的原因之一。病种组中的胃癌、肠癌组和疝气、静脉曲张组焦虑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前者与保护性医疗措施有关,因其大部分病人对病情的真实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后者因手术较小,焦虑程度相对较低。

3.3 工作措施

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增加的有关项目:对医务人员有信心,希望认识手术室护士,了解有关手术情况,担心术中疼痛,进手术室希望多关心,担心手术效果,了解术后注意点,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放心,术中音乐等。56位病人从单项目分析,发现病人迫切了解手术情况、术后注意点的分值要比原来认为病人担心手术时疼痛的分值要高。说明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病人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他们更关心的是手术效果、愈后情况、术后注意点等。从单项目绝对值显示,绝大部分病人表示家庭都很美满,希望得到家人和他人的照顾,进手术室后希望有人照顾和关心。同时又明显提示:手术病人术前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极高,对术前手术室护士访视十分满意。对手术室内播放背景音乐持赞赏态度。以上证明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与手术病人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合度,还有利于术前消除病人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篇(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视网膜缺血、缺氧或者炎症,引发的一种难治性青光眼[1],主要病理机理可能与视网膜缺血有密不可分,治疗方法也很多[2]。现有条件下,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多情况下,是根据适应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局部抗代谢药物的应用,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3]。2009年01月至2011年0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00例80眼,进行手术方法的治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01月至2011年0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00例80眼,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42.7~73.9岁。术前视力:眼前数指26眼,光感39眼,无光感15眼。术前眼压:(48.53±5.24)mm Hg。

1.2 手术方法 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分离结膜瓣,使巩膜暴露。常规5 mm×5 mm 1/2厚板层,将巩膜瓣剥离至角膜缘内1 mm,将约为4 mm×5 mm大小棉片,[0.2 mg/ml丝裂霉素C(MMC)],置于巩膜瓣下,放置时间为3~5 min,再用林格氏液彻底冲洗。注意冲洗过程中,MMC不能接触结膜。切通前,先行前房穿刺,使部分房水流出,眼压得到部分的降低。于巩膜瓣下,切除4 mm×2 mm小梁。然后,在进行周边虹膜切除,缝合巩膜瓣2针,10-0尼龙线缝合。于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1.5 ml,纱布绷带包扎。术后全身静脉滴注洁霉素0.8%、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5 mg,1次/d,联用5 d。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 mg,3~5 d,局部滴碘必殊眼药水及阿托品眼药水。全视网膜冷凝术:球周球后麻醉,沿角膜缘360°,剪开球结膜。在角膜后7、10、13 mm,使用2.5 mm视网膜冷冻头,经巩膜作3排,每排各12、16、20个冷凝点,冷凝温度控制在-60℃~-80℃,每点冷凝时间约为10 s。根据角膜、前房及玻璃体情况,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睫状体冷冻术: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5 ml和0.5%布比卡因5 ml及透明质酸酶5个单位混合,进行球后麻醉。角膜缘后2~5 mm位置,9点至3点约180°范围作4~6点冷冻。温度控制在在-60℃~-80℃,时间约40 s。观察指标: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前段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时间6个月。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视力:视力0.1~0.2有28眼,眼前数指38眼,光感12眼,无光感2眼。

2.2 眼压 100例患者80眼中73眼控制,眼压为(10.28±3.49)mm Hg,手术治疗有效率91.25%;5眼需要局部使用2种降低眼压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30 mm Hg一下;2眼手术后眼压不易控制在理想压力,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2.3 并发症 术中有2例前房少量积血,1周内吸收。没有眼球萎缩,没有前房成形性渗出,没有结膜瓣渗漏。术后有少数眼部疼痛患者,常规口服消炎痛,没有加用其他止痛药物,均可耐受。

3 讨论

在难治性青光眼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复杂,常常导致难以控制的眼升高压及剧烈眼痛,失明率高[4]。因此,挽救患者残存视力,解除患者痛苦,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面,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原发疾病的治疗、视网膜缺血状态的消除、应用药物或手术控制眼压。

目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眼内组织,释放血管生长因子,房角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导致小梁网阻塞、周边虹膜前粘连以及进行性房角关闭,引发眼压升高[5]。因此,除了治疗原发病外,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也是控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关键。

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保持滤过道通畅,防止纤维增生及瘢痕化粘连,有效控制眼压[6]。电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有效防止术中及术后出血。另外,小梁切除术时,先采用非切穿方式,这样能缓慢地降低眼压,防止虹膜过度突出及脉络膜上腔出血。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机制是通过冷冻的调低温效果,间接破坏睫状上皮细胞及其血管系统,以减少房水生成,从而降低眼压。但是不好掌握冷冻范围,如果冷冻范围过大,眼球萎缩;如果冷冻范围过小,则不能控制眼压。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我们采用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症较少,降眼压效果肯定。因此,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孟然.全周边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66-568.

[2] 卓业鸿.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手术.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0):957-960.

[3] 龚健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06,14(2):112-115.

篇(4)

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认识到数据的价值,诸多公司都加大了对数据的搜集、整合、分析、利用,而坐拥庞大数据金矿的Facebook更是从社交网络转变为大数据公司。但在公众隐私意识不断觉醒的现在,诸多公司对用户数据的永久保存和不断挖掘触动了人们的隐私神经,人们意识到,自己在网络上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可能被记录下来,成为他人的数据来源,并且被不断分析和剖析。

人们抗拒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但又无法舍下Facebook等社交网络服务,在此背景下,Snapchat和Wickr等基于“短暂性数据分享”模式的分享应用异军突起,火速蹿红,给了用户新的选择。

Snapchat深受青睐

今年1月,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将Snapchat选为2012年“增速最快的创业公司”。而据2月份国外媒体报道,限时分享应用Snapchat已获得由标杆资本(Benchmark Capital)风险投资家米池·拉斯基(Mitch Lasky)领投的1350万美元A轮融资,而标杆资本也恰恰是知名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的早期投资方之一。在此次融资过后,Snapchat估值大约可以达到6000-7000万美元。

作为一款限时分享的移动应用,Snapchat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当用户将照片或视频等信息发送给好友分享时,可以设定它们的时间(从1秒到10秒不等),一旦到达预定时间,照片或视频就将自动删除。同时,如果接收者试图通过截图或拍照来保存信息时,发送者将会收到Snapchat的通知。这种“短暂性数据分享”的模式让Snapchat很快就获得了用户的青睐,成为AppStore上的热门应用,下载量飙升。

Snapchat由斯坦福大学两名学生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和鲍比·墨菲(Bobby Murphy)联合创办,最开始,他们的灵感来源于他们多年来听到的各种令人不悦的故事:原本是好友间坦诚相见的私密照片,却在社交网络内广泛传播,甚至被搜索引擎永久收录,无法删除,为此,他们两人决定开发一款方便好友之间展开在线社交活动,但却不会留下任何记录的移动应用,Snapchat由此诞生。而当时网络上各种“艳照门”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Snapchat的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米池·拉斯基在自己的博客中透露,自己已经加入了Snapchat的管理层,并认为该公司在移动用户群中有着十分惊人的影响力。

“我们认为Snapchat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移动应用开发商之一,而Snapchat平均每天共享6000万张图片,以及总计50亿次的图片共享次数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这一想法。Snapchat的成功甚至让我们联想到公司(标杆资本)此前曾投资过的另一家非常成功的应用开发商:Instagram。”拉斯基在博客中写道

“阅后即焚”促其蹿红

Snapchat以照片分享应用起家,并火速在照片应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Snapchat的用户数量达到340万,比11月份增长逾1倍,而用户每天的照片更是多达6000万张,尽管与Facebook每天3亿张的照片分享数相比仍有不及,但考虑到Facebook多达10亿的用户数,在照片分享上,Snapchat的用户使用频率毫不逊色。

而在今年2月,Snapchat更是超过Instagram,成为美国iPhone平台上排名第二的免费照片和视频应用,仅次于YouTube,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的数据,在所有的免费应用中,Snapchat的排名也高居19位,火速蹿红。

Snapchat如此火爆,它所体现出的“短暂性数据分享”也可称之为“阅后即焚”的模式尤为重要。Snapchat的目的不是捕捉传统的“柯达时刻”,而是让“精彩”只存在一刻,一闪而逝,不留痕迹。

通过Snapchat分享的照片很快就会消失,并不会被永久保存,发送者没有任何压力,因此,人们愿意在Snapchat上分享一些搞怪的、扮丑的照片,只要这些照片够酷、够有趣,如在家中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夸张搞怪的造型,充满恶趣味,想要在第一时间与人分享,听到他人的惊叹或吐槽,但又不愿意这种搞怪的样子真的流传出去,以后不受控制地被别人拿来调侃,这时,Snapchat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同时,“阅后即焚”的特质也让它的用户放心地分享一些另类的、大尺度的照片,这也是Snapchat一开始被打上“应用”(sexting app)标签的原因。

很多在Snapchat上流传的照片,用户并不会把它们分享到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网络或分享应用上,因为现在的社交网络越来越真实,我们在上面构建了自己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是能被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同学、同事、上司等人看到的,我们在心情、分享照片事会下意识地维护自己的形象,自动排除一些出格的信息,而使用Snapchat却没有这个顾虑,正是这些在其他社交网络或分享应用中很难看到的照片,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乐此不疲地去刷Snapchat,保持了极高的使用频率。

目前,Snapchat正准备进军视频领域,去年12月的iOS版本中增加了视频信息分享的功能,让用户分享同样最多只能存在10秒即销毁的视频,而在今年2月的Android 测试(beta)版中,也增加了这一功能,让分享更加丰富多彩。

Poke之争

Snapchat与Facebook的理念可以说是背道而驰,Snapchat将用户所有的数据都销毁,让它们不留痕迹,而Facebook则想要将用户数据全部留存下来,并挖掘出它们所有的价值,而在用户隐私意识逐渐觉醒的现在,Snapchat模式的异军突起,给Facebook带来了一定压力。

为此,去年12月,Facebook推出了一款类似的应用Poke——通过这款应用发送的信息也会在1秒至10秒后自动删除,人们普遍认为Facebook此举是为了扼杀Snapchat的上升势头。然而出乎意料,虽然Poke在上线第一天就成为App Store最畅销的免费应用,但随后却迅速下滑,第四天就降至第50位,而其打击目标Snapchat的排名却不降反升,虽然在头几天暂时受到冲击,但随后却迅速反弹,如今,Snapchat已经成为仅次于YouTube的热门照片和视频应用。

Facebook的这一举措,非但没能打击到Snapchat,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为Snapchat做了一次营销,让Snapchat更加火爆。究其原因,现在更多地被称作是大数据公司的Facebook对用户数据的不断挖掘,引发了人们对隐私被侵犯而产生的焦虑和抗拒,但同时,作为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庞大的关系网络又让人们无法轻易舍弃它。而此时出现的Snapchat以其完全不同于Facebook的“短暂性数据分享”的理念,给用户带来了新的选择,得到了用户的青睐和拥护。同时,处于强势地位的Facebook过于强硬的态度也让人们不自觉地站在Snapchat一边。

“Poke不会成功,因为人们根本不信任Facebook,原因在于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从骨子里认为,所有的数据都拥有隐含价值,因此将数据看得非常重要。他试图将所有内容都永久保存下来。”微软高级研究员丹纳·鲍伊德(Danah Boyd)说,“在大家眼中,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扼杀Snapchat。”

军事级应用Wickr

去年夏天在App Store上架的Wickr,是美国网络安全公司Wickr推出的一款军事级防泄密应用,它能让用户在网上的通讯内容——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受到“军事级保护”,真正实现无痕迹通信,让用户的手机信息不再受到追踪。同时,与Snapchat类似,Wickr也提供信息的自我毁灭功能,它提供的数据端对端加密技术能够让用户决定谁能看到这些信息、能看多久,消息自毁的时间设定从数秒到数天不等,到期后,信息便会自动删除。

Wickr创始人尼克·赛尔(Nico Sell)和罗伯特·斯塔迪卡博士(Dr. Robert Statica)认为,Wickr与其他应用最大的不同就是隐私政策,不会收集或销售用户信息。他们将Wickr视为一个社交媒体app,“大部分这类的 app 都需要朋友,但至少Wickr不会将你朋友的信息卖掉,或者毫无预防地将这些信息放在服务器上。”尼克·赛尔表示,“人们应该拥有两种不同的交流,一种是可追踪的,一种是不可追踪的。电子邮件是可追踪的,而 Wickr就是为不可追踪的交流而设的。”由于他们对信息的加密,连公司本身也无法获知用户所发信息的细节。

篇(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007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by modified operation for glaucoma LIU Jiao-yi, ZHONG Qiu, ZHU Bai-lei. Guangdong Zhongshan Torch Development Zone Hospital, Zhongshan 5284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ative effect by modified sclera flap combined with releasable su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glaucoma. 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62 eyes) with 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ified operation group with 23 cases (33 eyes) and traditional operation group with 23 cases (29 eyes). They respectively received modified sclera flap combined with releasable suture antiglaucoma operation and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 under local anesthesia. Postoperative follow-up lasted for 6~12 months, with mean time as 7.8 months, to record vision, intraocular pressure, anterior chamber formation, filtering bleb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modified operation group had better postoperative vision recovery than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group (P

【Key words】 Modified sclera flap; Releasable suture; Glaucoma

青光眼可因眼内压力升高的病因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持续的高眼压可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严重的损害, 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 如治疗不及时, 视野可全部丧失甚至失明, 故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1]。手术是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小梁切除术的实质是人造一条新的房水外引流通道, 但术后早期常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 后期由于球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 胶原沉积, 常致滤过泡下瘢痕形成而使手术失败, 影响患者有效恢复视功能[2-4]。巩膜瓣可松解缝线技术应用以来, 术后可较好地控制滤过量, 显著减少了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出现[5]。本文探讨改良巩膜瓣联合可松解缝线技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共46例(62只眼), 其中男19例(28只眼), 女27例(34只眼)。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23例(33只眼)和传统手术组23例(29只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术前平均眼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手术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在同一显微镜下进行操作。传统手术组:沿角膜缘后1 mm剪开上方球结膜, 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巩膜隧道刀于12点钟方位制作3 mm×3 mm大小的巩膜瓣, 约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 以0.04%丝裂霉素棉片放置巩膜下及结膜瓣下5 min后取出并用100 ml 0.9%氯化钠冲洗巩膜瓣及结膜瓣下, 行前房穿刺放出少许房水控制眼压, 切除1.2 mm×1.5 mm大小的小梁及2.5 mm×2.5 mm虹膜组织, 形成虹膜根切口, 用10-0尼龙线于巩膜瓣的两端边角各缝合1针, 结膜瓣切口两端各缝合1针。改良手术组:距角膜缘后8 mm剪开上方球结膜, 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巩膜隧道刀于12点钟方位制作3 mm×3 mm等边的三角形巩膜瓣, 约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 剖至角巩缘后, 丝裂霉素运用方式同传统手术组, 继续剖巩膜瓣直达透明角膜1 mm, 行前房穿刺放出少许房水控制眼压, 切除1.2 mm×1.5 mm大小的小梁及2.5 mm×2.5 mm虹膜组织, 形成虹膜根切口, 于三角形巩膜瓣顶端缝合1针, 三角形巩膜瓣两侧各做一可松解缝线, 外露端从角膜半透明处穿出角膜打一活结, 根据房水张力及滤过功能调整缝线紧张度, 结膜瓣切口连续缝合关闭切口。两种手术方式术毕均结膜下给予激素, 涂抗炎类药膏及包扎。

1. 3 术后处理 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角膜水肿和虹膜炎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 平均随访7.8个月。常规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2次/d,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1~2周。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

2 结果

2. 1 改良手术组术后松解缝线的拆除情况 1周内拆除其中1根巩膜瓣可松解缝线有16只眼, 拆除2根可松解缝线有12只眼, 其余2周内拆除可松解缝线, 平均拆线时间7.4 d, 一般在术后2周内拆除完可松解缝线。

2. 2 视力变化 术后1周, 视力提高眼数传统手术组为11只眼(37.9%), 改良手术组为16只眼(48.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 改良手术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传统手术组(P

2. 3 眼压情况 出院时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的眼压均控制在

注:与传统手术组术后比较, aP

2. 4 前房形成情况 根据Spaeth浅前房分级法进行分级,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前房形成, 2周后传统手术组有2只眼出现浅前房(1只眼浅Ⅰ度, 1只眼浅Ⅲ度), 浅前房发生率为6.9%;改良手术组有2只眼出现浅前房(1只眼浅Ⅰ度, 1只眼浅Ⅱ度), 发生率为6.1%;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散瞳、加压包扎及甘露醇治疗后眼压、前房都恢复至正常。

2. 5 滤过泡 术后滤过泡的形态按照Kronfeld分型。出院时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3个月复诊时, 传统手术组19只眼(65.5%)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改良手术组31只眼(93.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6 并发症 改良手术组术后出现角膜轻度水肿8只眼, 虹膜炎4只眼;传统手术组出现角膜轻度水肿8只眼, 虹膜炎3只眼,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通过给予激素, 一般约3 d内可消退, 虹膜炎经过激素抗炎治疗后可吸收。

3 讨论

目前全球有600万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及84万因青光眼而导致失明的患者, 青光眼的发病人数在持续增长, 成为危害人类眼部健康的重要病因[6]。青光眼以不可逆转的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及视力丧失为特征, 其疾病本身和各种保守治疗都会明显限制青光眼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8]。

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控制房水滤过水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降眼压的机制是使房水经板层巩膜下外引流至结膜下间隙从而被吸收, 降眼压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滤过量的大小, 而房水滤过量的大小主要与术中巩膜瓣缝合的松紧程度以及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有关。在临床工作中, 许多研究及临床工作者致力于不断改进巩膜瓣的制作以及巩膜瓣的缝合方法, 从而使小梁切除术后的房水滤过量达到最佳从而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眼压、恢复患者的视功能[9]。

本研究中采用改良巩膜瓣联合可松解缝线技术治疗青光眼, 术后视力恢复、眼压控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P

综上所述, 应用改良巩膜瓣联合可松解缝线技术治疗青光眼, 具有操作简便、巩膜瓣剖切面积较小并允许在其顶端上仅用单针缝线缝合、术后视力恢复明显、降眼压效果较好、前房较稳定、滤过泡形成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确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俊, 崔巍.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4):667-670.

[2] Xin M, Wang Q, Zhang L. Recent progress in surgery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glaucoma. Int Eye Sci, 2012, 12(8):1508-1510.

[3] 孙兴怀.我国青光眼手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中华眼科杂志, 2009, 45(1):5-7.

[4] 肖爱萍. Ahmed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预防及处理.临床眼科杂志, 2009, 17(2):131-133.

[5] 周金子, 王曙红, 李晓峰.两种巩膜瓣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研究.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12):2293-2295.

[6] Cook C, Foster P. Epidemiology of glaucoma:what's new? Can J Ophthalmol, 2012, 47(3):223-226.

[7] 席淑新, 郭文毅.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中华眼科杂志, 2009, 45(1):88-92.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2010年4月―2011年3月三类手术患者。

1.2 监测方法

1.2.1 感染管理科对目标监测手术部位感染调查,每位监测对象都填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中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分类、是否围手术期用药、ASA评分等相关项目。

1.2.2 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填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和收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调查表,与科室的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进行交流,密切观察感染相关因素,督促医生对手术切口分泌物及时送检。

2 结果

2010年4月1日---2011年3月31日,共监测三类手术681人,感染22人,三类手术切口感染率3.23% ;其中2010年4-6月份共监测153人,感染8人;7-9月份监测188人,感染5人,10-12月份监测157人,感染3人,2011年1-3月份监测183人,感染6人。(见图1)

图1各季度三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为了查找原因,对相关科室病例及医护人员进行了追踪调查,统计数据见下表(表一):

表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调查情况

因素 分组 人数 百分率

术前住院时间(天) 1 6 11.3

2 24 45.3

3 11 20.8

4 12 22.6

术时有无其他部位感染 无 22 41.5

偶尔有 28 52.8

经常有 3 5.7

血糖控制(mmol/L) 11.2-14 1 1.9

5.6-11.2 44 83

备皮选择 均备皮 20 37.7

必要时备皮 33 62.3

备皮时间 手术当天 11 20.8

手术前一天 39 73.6

术前即刻 3 5.7

备皮方式 剪毛或脱毛 33 62.3

刀片刮除 20 37.7

患病医务人员管理 偶尔参见 7 13.2

从不参加 46 86.8

手卫生执行率(%) 30 2 3.8

50 3 5.7

70 8 15.1

100 40 75.5

3 原因分析:通过数据收集,发现结果如表一所示;

3.1 术前住院时间长:住院时间超过2天的占45.3%;

3.2 术前备皮时间:73.6%的医生选择在手术前一天备皮;

3.3 备皮方式:37.7%的医生选择用刀片刮除的方式备皮。

3.4 医务人员的管理上:仍有13.2%的医生在患感染疾病时上手术。

图2手术切口相关感染因素鱼骨图分析

4 讨论

4.1感染管理科通过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了解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针对三类手术感染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4.2 不可控因素:1.年龄;2.免疫力系统受损;3.糖尿病;4.非手术区域的感染灶;5.伤口分类;6.营养不良;7.吸烟;8.肥胖;9.术前住院时间过长;10.激素。

4.3可控因素:1.手术时污染的器械、手套等没有及时更换;2.有些为急诊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不规范,超过术前1个小时;3.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时间过长;4. 切口太小,未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存在感染隐患处理不及时;5.腹腔污物、脓液清洁不彻底;6.医生的手术熟练技巧问题。

5 改进措施

5.1 及时与医生、手术室沟通,采取了必要措施,针对三类手术部位感染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控制感染对策。

5.2 对外科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切口感染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

5.3 建议在患者入院前能完善相关检查,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日,不主张剃毛,必须剃毛时,建议使用推剪或脱毛剂备皮;备皮尽量在当天进行;应严格清洁、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加强对感染医务人员上手术的管理等。

5.4 在进行污染或感染手术时,应充分进行感染部位的处理或冲洗,并注意术中污染手套或器械的更换;并对手术视野皮肤、皮下组织进行保护。

5.5 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接台手术时一定保持自净时间,术后进行及时的终末处理。

5.6 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5.7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参考文献

[1] 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开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2):270~271.

[2] 毛慧萍.普外科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质控[J].当代医学,2008(3):143~144.

篇(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sag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for the analysis of usag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0~2012. Results Preoperative antibacterial agents was given to 53.64% of the patients, and 100.00% of the patients took postoperative antibacterial agents. The secon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as the most used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lincomycin was the next. C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and normativ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s important for shortening the durat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Key words】 Perioperative period; Antibacterial agents; Drug sensitivity test

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控制术后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临床治疗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 易导致菌群失调, 造成患者二重感染[1]。为此, 本研究对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571例(男1280例, 女1291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10~75岁, 平均年龄(37.5±10.2)岁。

1. 2 方法 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患者住院科室、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诊断、切口类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有无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情况、细菌学检查及药敏实验情况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2]参考原卫生部(现卫计委)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2. 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571例患者中有53.64%术前使用抗菌药物, 术后100.00%使用抗菌药物。见表1。

2. 2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率最多的为二代头孢菌素, 占病例数的88.14%, 其次为林可霉素类, 占病例数的19.29%。见表2。

表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n, %)

项目 时间 例数 使用率

术前(h) 0.5~2 512 19.91

2~24 729 28.35

>24 138 5.37

合计 1379 53.64

术后(d) ≤3 1516 58.97

3~7 668 25.98

>7 387 15.05

合计 2571 100.00

表2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n, %)

抗菌药物种类 例数 使用率

二代头孢菌素 2266 88.14

林可霉素类 496 19.29

三代头孢菌素 425 16.53

硝基咪唑类 419 16.30

一代头孢菌素 170 6.61

喹诺酮类 101 3.93

大环内酯类 45 1.75

氨基糖苷类 28 1.09

2. 3 不同类别手术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2571例手术患者中, 清洁手术2123例使用抗菌药物, 占82.57%;清洁-污染手术320例使用抗菌药物, 占12.45%;污染手术128例使用抗菌药物, 占4.98%。清洁手术中二联、三联及三联以上病例583例, 占清洁手术的27.46%;清洁-污染手术中二联、三联及三联以上病例260例, 占清洁-污染手术的81.25%;污染手术中二联、三联及三联以上病例128例, 占污染手术的100.00%。见表3。

3 讨论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指患者在未感染之前即开始应用。主要针对将要经历感染高危因素侵袭的患者, 患者具有明确的时间性和目标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 决定是否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通常针对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患者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异物植入手术等)。③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研究发现, 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3], 而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本次研究中, 清洁手术中82.57%使用抗菌药物, 提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掌握不严的现象。

抗菌药物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4]。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主张联合用药, 若要联用, 二联用药即可, 三、四联并无必要[5]。因此合理选择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有研究报道, 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本次研究发现, 清洁手术中二联、三联及三联以上病例583例, 占清洁手术的27.46%;清洁-污染手术中二联、三联及三联以上病例260例, 占清洁-污染手术的81.25%;污染手术中二联、三联及三联以上病例128例, 占污染手术的100.00%。推测可能是因为医师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认识理解不够及不良用药习惯和社会因素有关。调查发现, 明显联用不当的病例主要为头孢菌素的联合应用。以上同类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不会增加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只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的耐药性及二重感染[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强调Ⅰ、Ⅱ类切口手术总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一般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合理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至关重要。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 逐步改变过分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谢利平, 罗瑛, 杨惠平.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中国卫生统计, 2013, 30(1):85-86.

[2] 裴芳, 邓晓彬, 张婷, 等.我院2011年度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海峡药学, 2013, 25(3):270-272.

[3] 徐利, 张心武, 李娜, 等.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3, 38(6):4.

[4] 付秋冰, 刘静, 刘凤云. 4806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0):4343-4345.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73-01

肠梗阻是指由任何原因导致的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者通过障碍,是普外科常见多发疾病之一;依据肠壁有无发生血运障碍可分为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治疗时有手术与非手术之分[1]。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一般多采取非手术治疗,但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现将我科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5月――2013年2月我科非手术治疗的74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为(432±68)岁,所有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腹部X线及B超检查等诊断为肠梗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胀、停止自排气及排便等,部分患者伴随恶心、呕吐症状。

12 治疗措施 74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灌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及抑制肠道液体分泌等治疗。

13 病情观察 ①全身情况变化: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皮肤温湿度、面色、末梢循环状况,询问患者有无口渴;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并协助处理;观察引流液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警惕吸入性肺炎、应激性溃疡等。②腹部情况变化:密切注意患者腹痛性质、范围及持续时间等,有无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变化以及排气、排便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患者即使腹痛缓解、排气及排便,也应分析真假以防止错判病情,掌握判断肠梗阻解除以及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方法[2]。③医嘱效果:护理人员应准确、及时执行各项医嘱,密切注意治疗效果,特别是低压灌肠者,应注意患者排气及排便的情况,避免灌肠液聚集于肠道而加重腹胀或导致其他并发症;胃管内注药半小时内应密切观察腹部情况,若腹胀、腹痛等症状加重时,则应该停止注药或者减少药液注入量而增加次数。④实验室检查:密切关注患者血象、电解质、肝肾功、血尿淀粉酶、血气分析等变化,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液体量,注意防止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

14 临床护理 ①心理护理:肠梗阻发生后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加重,而且要面对可能手术,心理上对非手术治疗失去耐心、信心,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细致、耐心地做好解释与疏导工作,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积极配合、接受治疗。②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关键措施之一,因胃管插入的过程较痛苦,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并取得配合;持续胃肠减压的时间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的情况而定,注意患者腹胀、腹痛、排气及排便等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腹部症状明显缓解,引流液体量逐渐减少,恢复排气、排便,可停止胃肠减压[3];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防止感染;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咳嗽,每天可给予雾化吸入,以促使痰夜咳出及减少胃管刺激鼻黏膜,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注意[4]。③灌肠:亦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作用主要是是刺激肠道蠕动、肠道及软化粪便等;常用灌肠液为液体石蜡或温肥皂液等,用量是200-400mL,反复多次进行;灌肠时动作应轻柔,注意液体有无进入肠道,若少量液体进入后即不能进一步灌肠,则表明肠梗阻的位置很低,需要考虑是否为肠道肿瘤,做好记录、动态观察,及时上报医生。④静脉穿刺:因肠梗阻患者需要输入较多液体、长时间输液,且需要下床适当活动,因此,静脉穿刺最好选择上肢静脉,远离患者关节并妥善固定,若进行肠外高营养治疗,则最好选择深静脉置管进行滴注,并做好护理以防感染。⑤饮食指导:胃肠减压期间以及肠道功能未恢复时应该严格禁食,营养均应采用胃肠内或胃肠外供给,排气排便后,患者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进食依次改为流汁、半流汁、软食,并多餐少量,宜进食营养丰富、新鲜的食物,忌甜食及胀气食物。⑥用药: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两种以上,登记好好注射卡片,用药应现配现用、间隔使用以发挥最大药效;解痉药如阿托品能够缓解腹胀及腹痛等,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禁止使用吗啡类镇痛剂以防掩盖、贻误病情;生长抑素(如善宁、施他宁等)能够有效抑制胃肠道分泌液体,减轻腹胀,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但是在使用时应微量泵泵入,控制药物注射速度,匀速、准确滴入并安全输入到患者体内;严格遵医嘱按时、正确给药,使用微量泵时务必要保证仪器正常工作[5]。

2 护理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本组74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解除肠根阻而痊愈出院,无中转手术治疗者;时间最短者2d,最长者10天,平均56d。

3 讨 论

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变化复杂,非手术治疗时务必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胃肠减压、灌肠、静脉穿刺、饮食指导、用药等护理,这些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积极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美珍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5):58

[2] 罗妙玲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0):197

篇(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6例(78眼),男21例,女45例,年龄46~81岁,平均56.2±10.3岁。全部患眼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9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术前视力<0.1者12眼,0.1~0.3者44眼,0.3~0.5者22眼。房角粘连程度1/3~全部。根据Emery及Little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晶状体核硬度Ⅰ~Ⅳ级。全部患者术前眼压19~39mmHg,平均眼压28.3±6.1mmHg。

术前准备:术前予以降眼压药物如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口服醋氮酰胺和(或)静滴20%甘露醇,尽量使眼压降至正常,术前3天予以患者滴抗生素眼药水,6次/日,眼压较高的患者予以术前1小时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使眼压下降。复方托品酰胺术前30分钟散瞳。

手术方法:患者予以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做上方角膜缘隧道切口,穿刺入前房,缓慢释放房水。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进口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5~6mm。水分离。采用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和皮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虹膜恢复器钝性分离房角。吸出黏弹剂,经辅助切口注入林格氏液恢复前房,切口完全自闭或水闭,无渗漏发生。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氟美松注射液,对术眼进行包扎。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7.9±1.2个月,在随访期间内,术后患者的眼压11~17mmHg,平均眼压14.8±4.1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随访中,视力<0.1 3眼,0.1~0.3 15眼,0.3~0.5 32眼,0.5~1.0 28眼。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P<0.05)。术后有3例患者视力检查未提高,予以眼底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中央前房深度术前1.59±0.29mm,术后增至2.39±0.31m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2眼术后轻度角膜水肿,2~8天全部恢复透明。8眼出现少许渗出,予以典必殊后全部吸收。

讨论

传统认为治疗比较性青光眼的方法为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小梁成形术。虹膜周边切除能够形成前后房交通,使瞳孔阻滞得到解除。而已出现视功能损害的患者需予以滤过性手术。但滤过手术术后存在浅前房、滤过泡局限瘢痕、滤过泡渗漏、黄斑囊样水肿、眼压控制效果不佳、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与之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前房稳定、虹膜刺激少;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较快;术中基本无痛,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本研究中房角粘连程度1/3至全部,患者术中未予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患者眼压控制效果较好,以超声乳化仪行闭合式前房冲洗,压力冲击房角粘连区能够有效分离虹膜与角膜内皮,使房角重新开放。针对房角粘连严重的患者,采取术中仔细进行房角分离,治疗效果亦可满意。由于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网功能正常,使术后房角变窄情况得到改善,瞳孔阻滞解除后眼压下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眼压突然升高加,同时因为交感神经兴奋,瞳孔出现散大、强直。而瞳孔直径常大于人工晶状体直径,当术后无法恢复时,会出现术后炫光或人工晶体脱位。本文中8眼瞳孔直径6~7mm。行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不会因为缺少虹膜阻挡出现脱位。另外术后前囊膜迅速混浊,于人工晶状体赤道部至前囊缘部产生遮挡,未出现术后炫光。所以针对术前瞳孔散大的患者,仍能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行隧道切口。因隧道切口有自闭作用,有效防止虹膜脱出和切口嵌顿,使白内障术后周边虹膜前黏连减少,同时使功能性小梁网的正常滤过功能得到保护,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具有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越性,并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眼压和提高患者的视力。

篇(10)

为保障手术效果和预后疗效,我院始终坚持以《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指导意见,且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完成内镜手术后需要清洗并灭菌的内镜器械共180件,其中腹腔镜40件,鼻内镜40件,宫腔镜38件,关节镜37件,脊柱后路镜25件。首先依据清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器械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而后依循随机分配方法将所有器械平均划分为a、b、c三组。上述分组各组器械种类比较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清洗方法 ①A组均为人工清洗,器械用毕后使用流水予以冲洗,拆卸各部件,张开钳夹部位用小毛刷进行刷洗。而后放置于多酶液(浓度为:1:150)中浸泡并同时应用超声清洗机清洗6min。最后用高压喷枪冲洗即可。②B组均应用自动内镜器械清洗机予以清洗。

1.2.2消毒方法 ①a组应用环氧乙烷予以消毒操作:将手术室内镜器械置入内镜灭菌机中50min后取出。②b组使用戊二醛进行消毒:首先使用戊二醛溶液(浓度2%)予以浸泡,10h之后取出,使用生理盐水再行清洗,最后使用无菌纱布将其擦干。③c组应用离子灭菌机予以消毒50min后取出即可。

1.3观察指标

1.3.1清洗洁净程度 ①以内镜器械表面无明显污渍且内部无污迹为合格;②内镜器械表面或内部存在污渍判定为清洗不合格。

1.3.2灭菌效果 于医疗器械上分别进行采样,应用琼脂糖作为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以无菌落生长为合格,以有菌落生长为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2.1两种清洗方法的洁净程度比较,见表1。

2.2三组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研究的深入,医疗器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内镜器械便是其中之一。手术室的内镜器械品种较多,且均成本高昂、结构复杂,如果未清洗灭菌彻底,应用于手术过程中则可能会引发患者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人工清洗的A组其洁净程度更高,合格率为95.56%,自动清洗的B组则为7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内镜器械的清洗应当选用人工清洗法,而灭菌则可选用等离子灭菌机灭菌法。

参考文献:

篇(11)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时间长,因此护理工作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菊科造成严重后果[1-2]。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及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及机体上的伤害[3]。防范护理缺陷是护理安全的重要组成,是护理质量的直接体现。现总结分析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发生的护理缺陷情况,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及人员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缺陷情况

1.1 护理缺陷容易发生的环节 ①患者接送失误。患者术前已使用镇静剂,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护士术前访视不到位,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②手术部位错误。多见于对称性器官手术。③器械准备不全。准备器械与所进行手术不相符,性能不佳或损坏。未即使调试仪器,发生临时故障等。④负极板放置位置不正确,乙醇未完全蒸发干时使用电刀,造成烧灼伤。⑤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药片标签不清,造成误用。⑥手术标本保存不当,损坏或丢失。⑦术中物品清点错误,物品记录不及时,发生器械遗留体腔。⑧护送不当。护送途中患者坠落,各种管道脱落及患者影像片,衣物等遗失。

1.2 护理缺陷容易发生的关键人群 ①新进手术室的人群。主要包括实习生、进修生、新入职人员。这些人员需要一点的时间及相应的培训,方可熟悉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如果不能顺利转换角色,将是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1,3]。②专业技能及责任心缺乏人员。这些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或者工作中出现失误。③性格怪异或情绪化人员。这些人员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化状态容易造成精力不集中,工作不严谨,从何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

2 手术室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压力大,工作繁重,休息差 由于护理工作的不规律特征,护士经常加班及值夜班,很容易造成精力及体力的严重下降,影响了正常技术的发挥,体现在手术过程中配合不佳,护理缺陷情况频发[4]。

2.2 专业技能欠缺 有些护理人员对正确的操作规程及相关仪器的使用不熟悉,手术过程中表现出不能应对手术的需要,手忙脚乱,出现护理缺陷情况。

2.3 责任心缺乏 爱岗敬业精神不够,工作作风不严谨,无菌观念淡薄,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2.4 管理方面 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度不能严格落实,手术室管理经验及知识贫乏都是造成护理缺陷情况发生的原因。

3 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措施

3.1 术前防范

3.1.1 重视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应在术前1天阅读患者病历,有目的的访视。告知患者手术的一些注意事项,并妥善安慰患者紧张情绪。

3.1.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接患者时做到三查七对,即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部位、诊断、麻醉方式等[5],防止错接患者。并在手术前、麻醉前再次核对。

3.2 术中防范

3.2.1 妥善摆放手术 手术的安置要符合手术的要求,做到“正确、舒适、安全”三原则。注意防止血管、肌肉、神经的压迫损伤。

3.2.2 正确使用电刀 使用前先调试电刀主机,检查功能是否良好。负极板的黏贴位置要正确,面积要合适。避免患者身体部位接触金属物,术中应经常查看,防止负极板脱落,移位等,造成患者灼伤。

3.2.3 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 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硬认真清点记录敷料、手术器械等物品,防止异物遗留患者体腔内。

3.3 术后防范

3.3.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 由于麻醉作用,手术结束后患者并未完全清醒,手术切口疼痛及各种插管的不适容易引起患者躁动,护士应保护好患者,防止输液管道及插管的脱落。

3.3.2 安全转运患者 正确搬运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出入手术室时检查推车性能,拉上床挡,防止患者坠落。嘱患者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不要握床档。患者躺在担架车的正中,防止头或脚露出车端,被子要将脚盖住。推车速度适中,动作轻、稳,尤其老年患者要注意减慢车速并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免晕车。

3.4 人员管理

3.4.1 规范医护人员的语言 手术进行中,医护人员避免谈论与治疗无关话题,不得在手术间大声谈笑,喧哗或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与隐私。取得患者信任,减少误会。

3.4.2 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 鼓励支持护士定期学习,举办各类培训班,选拔业务骨干外出交流等,使每位护士都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4.3 高度重视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人群 对新进人员要做好入科培训,在带教中详细解释各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使其尽快转变角色,在思想上加强防范意识。对有情绪人员要关心爱护,及时沟通,消除不良情绪,耐心解释,化解矛盾。严格管理专业技能及责任心缺乏人员,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上级主管人员应在关键环节注重质控,必要时可协助其完成工作,帮助其尽快提高。

4 小 结

总之,防范手术室护理缺陷情况的发生是护理安全的重中之重,对患者的生命及预后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只有如此,才能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丽茹.“手术室护理缺陷分析及防范对策.”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53-55.

[2] 胡春凤.“手术室安全护理的防范对策.”慢性病学杂志,2010(04):379-38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推荐精选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