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感冒药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08: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感冒药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感冒药调查报告

篇(1)

异性体味在协调男女身心健康方面起着微妙而重要的作用。美国雅典娜妇女健康研究所的主任Winnifred Cultler博士发现,男性在时散发的体味有助于女性保持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进而使得月经更规律;雌激素还能够使女性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抑郁症和骨质疏松,保持皮肤柔润、细腻。

2.活跃性生活可减少负面情绪

夫妻在性生活上得到满足,能增进沟通和情感交流,彼此的关怀和体贴也不知不觉增加。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女性阴道经常接触有助于防止抑郁症的发生。另一项针对37500名成年人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有规律的对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研究者发现,具有活跃性生活的人很少出现焦虑情绪,更少出现暴力倾向,对生活很少抱怨,家庭氛围以及人际关系良好。

3.还能治头痛

James Couch博士主持了南依利诺伊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结果令人惊奇,在头痛的时候的女性中几乎有50%的人头痛症状缓解了!这简直和服用药物的效果差不多!原来,时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能有效缓解各类轻微的疼痛。另外,在后的全身松弛也能减轻全身的肌肉紧张。

4.规律的赶走感冒

这可不是感冒药的广告!那些一周一二次的人,体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要高于那些较为“节欲”的人。什么是免疫球蛋白A?它是人体对抗感冒的第一道防线,只要有细菌或病毒入侵,免疫球蛋白A就会将这些病原体包裹起来,并发信息给免疫系统消灭它们。似乎可以增强这种天然的防御能力。怎么样?看来应该经常“运动”一 下了吧。不过每周超过两次的人,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所以过于频繁的不见得就会使人更健康。

5.有杀菌作用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49—01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促使幼儿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探索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的方法,提高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更是一种耐心、细致、持久的情感性工作,幼儿教师要怀着一颗平常心、爱岗敬业之心,做好工作。2011年6月,我们对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收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看待家园共育的作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成效”“幼儿教师如何对待工作压力”等六个问题。结果显示:教师普遍感到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双赢是她们最大的收获。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去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从关注文本到关注“以人为本”,教师更加重视幼儿活动的过程,重视幼儿的兴趣,关注个别幼儿,力求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二、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我们始终教育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给幼儿树立典范,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以高昂的热情和兴趣参与各项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欢乐的群体之中。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其角色的特殊作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处处给幼儿提供积极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觉得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多,遇到突发事件都能及时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去影响、教育、感染幼儿,遇到烦心的事也不再怨天忧人,退缩消极,而是从容淡定,感到每一天都在爱与被爱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感受快乐和幸福。

三、教师要和家长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开展家园协同教育,是延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我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始终与家长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学校活动,及时交流育儿经验与心得,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并定期为家长发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察表》,班级教师还开通了QQ群,与家长互留电话号码,指导家长用心观察孩子在家的行为状态,及时记录幼儿在家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家园协同教育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位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察表》中写到:“昨天,孩子抱着我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感谢你为我洗衣服做饭!’我被孩子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突然感到她长大了,懂事了。” 还有一位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研讨会上说:“以前是家长关心孩子,现在孩子也知道关心家长了。有次我去外地出差,孩子说,‘爸爸你把感冒药带上,衣服穿暖小心感冒。’”动人的场景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篇(3)

A.小小药箱用处多――常用药大检阅

你的家庭药箱由哪些药品组成?每次看医生或者生病时应急买的药总有些剩下吧!自然而然就有了药箱啊。――这样“自然而然”的药箱起不到全面、尽快治疗的作用哦!家庭小药箱应视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的病种而准备。一般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非处方药物(OTC)为主。下面就此做一些推荐:

呼吸道疾病

感冒:日夜百服咛,克感敏片,板蓝根颗粒(冲剂),感冒冲剂。

发热:阿司匹林,复方锌布颗粒(小儿)。

咳嗽:复方甘草合剂,咳嗽糖浆,呼吸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

腹泻:盐酸小檗碱胶囊,补脾益肠丸。

便秘:麻仁润肠丸,开塞露。

消化不良:多酶片。

胃病:吗丁啉,法莫替丁片。

其他

口腔溃疡:西瓜霜喷剂,西地碘片。

头痛牙痛:芬必得,阿司匹林。

腰腿痛:扶他林。

跌打损伤:红花油,云南白药。

过敏:息斯敏,苯海拉明。

中暑:金梅清暑颗粒,定中丸。

晕车:茶苯海明。

烫伤:烧烫伤膏。

外用消毒药:酒精,红药水。

基本医疗用品

体温表、消毒棉签、血压计医用纱布、酒精棉球、创可贴。

补充建议:

1.有小孩的家庭除了备一些小儿感冒药、小儿退烧药、小儿止咳糖浆之外,也可常备健胃消食片、止泻片、芦荟胶(防蚊虫叮咬与其他轻微外伤)、硝酸软膏(小儿患尿布湿疹与其他轻微外伤时使用)等。

2.有老人的家庭依据老人的身体情况购买常备药,但这些多为处方药,使用较复杂,应严格遵循医嘱。

B.管理药箱――四招让你成高手

家庭用药清单整理完毕,是否就能起到保护家人的作用了呢?还不够哦,当一个好用又快捷的家庭小医生,是一项长期任务,坚持维护和不断更新家用小药箱,才能真正在第一时间保卫家人。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专家,一步步完善家庭小药箱。

购买

常见误区:好像皮肤过敏了,上网查了一大堆资料问了一大堆人,用了点土办法,还买了点抗过敏药,但几天后还不见好……

专家解疑:病情描述不详细,没有当面察看,何况还不知道网上回答你问题的是什么人,怎么能开出正确的药?

以下数据里是否有你:

12.9%的居民将网络当作用药咨询的对象。

4.3%的居民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家庭常备药。

医生建议:

1.网络上的用药咨询不具有权威性,只可做参考,也不建议在网上买药,存在很大风险。

2.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品。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不良反应,不适于家庭备用。

3.选择疗效稳定、用法简单的药物。尽量选择口服药、外用药。

4.除需要长期服用的品种外,备量不宜过多,一般够三五日剂量即可,以免备量过多造成失效浪费。

5.同类药备一到两种即可。

使用

常见误区:半夜肚子痛,上次患肠胃炎医院开的药还剩了不少,应急先吃点?

专家解疑:肚子痛的原因很多种,最好先去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以下数据里是否有你:

38%的居民服药时从来不看说明书。

8.2%的居民在发现药品过期后仍然继续使用。

医生建议:

1.使用药品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包括不良反应、禁忌、用量、成分等,当然也要查看有效期。

2.按时按量有规律吃药,不可随意加大药物服用量,停药、换药等。

3.用温开水送服药片。不要用茶水和牛奶送服,茶水和牛奶容易和药物形成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带来危害。

4.对于不能确诊的病情,比如分不清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或者不知道肚子疼是否是肠胃不适引起,可先去医院就诊,咨询医生后,如果家中有适用的常备药,可与医生说明,减少重复开药。

5.对于上次就诊后剩余的处方药,尤其要慎重对待,对于不常用的药物,尽量咨询医生后再服用。

贮存

常见误区:家里的药物总是越积越多,一个药箱都不够用了。

专家解疑:定期清理,看看有多少已经过期或变质。

以下数据里是否有你:

24.9%的居民将所有的外用药、内服药、医疗用品存放在一起。

61%的居民没有定期检查和清理家庭药箱的习惯。

医生建议:

1.内服药与外用药务必分开放置。

2.为不同药箱书写标签,最好内服药用蓝字,外用药用红字以示区别。

3.家用必备基础药3~6个月应清理一次,避免家人误服过期药。

4.家庭药箱严禁混入家庭成员过敏的药物。

处理过期药

常见误区:过期药当然要扔了,扔哪里?当然是垃圾桶啊。

专家解疑:随意丢弃过期药的危害很大,需要大家树立正确回收药品的观念。

以下数据里是否有你:

大部分居民处理过期药品的主要做法是扔到垃圾箱里。

只有20.5%的居民能正确处理过期药品。

医生建议:

1.凡粉剂结块、变色、发霉、有臭味;片剂由白变黄,或出现花斑、松散、析出结晶;糖衣片发生褪色露底,呈花斑或黑色、崩裂、粘连,口服药水有较多沉淀物、絮状物甚至变色,有异味等,都应弃之不用。

2.过期的药品不能再使用,但不能直接扔进垃圾桶里,会造成环境污染。更加不可卖给上门回收药品的小贩,使过期药经过包装后重新流入市场。可送到药店的回收药品处,或者参加居委会等组织的药品回收活动。

注:以上数据来自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近日联合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家庭药箱调查报告》

C.药物使用禁忌多,帮手也可成杀手

使用得当,家庭药箱能成为维护家人健康的好帮手,但是无视一些重要的用药原则,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健康杀手。以下几条是比较重要的家庭药箱使用原则,请一定要牢记于心。

家庭药箱使用的重要原则:

1.家庭药箱仅为应急需要,全面治疗仍需专业人士。

2.头痛、腹痛、发热等症状虽然普通,但很有可能是一些其他疾病的症状,有时自行服药反而会掩盖真实病情,妨碍医生的正确诊断延误治疗时机。

3.谨慎使用非处方药,特别是抗生素。

4.药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若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请先向医生咨询,以了解不能与之同时使用的药物。

特殊人群的用药准则:

1.孕妇滥用药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哺乳期妇女用药可能会使药物通过母乳进入孩子体内,引起不良反应,如需用药请向医生咨询。

2.小儿用药应谨慎,有些药只能用于成人,有些药剂量要减半,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篇(4)

On Air,享受飞行时光

你有否留意过哪家航空公司航班最准时?哪家航空公司服务最周到、空姐最美丽?哪家公司航空午餐最美味⋯⋯对于那些经常商务出行的人来说,有没有觉得只有在飞机上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呢?中断所有通信,才觉得生活这样安静,不如在每次短暂的时间里发现一些新的乐趣。还有,怎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坐得更舒适一些呢?终归落地之后,就会进入一系列的会议、洽谈,而不是一段精彩的旅程。

要说那些工作连轴转的商务人士,最不愿意面对的应该就是时差反应了。跨越几个时区,你的生物钟被瞬间打乱,落地后精神不集中、头痛⋯⋯又怎能在国际商务会议中有好的决断?

你需要一副眼罩遮挡光线,以在飞行过程中达到更佳的睡眠。当然,如果你幸运地发现旁边有空座位,不妨试着躺着睡。醒来时,可以在座位上伸展身体,缓解腿、脚肿胀,促使血液循环。如若飞行时间长,飞机中途停留,你也可以乘机在机场附近散散步。

还需要一副消音耳机。飞机引擎噪音同样会引起你的不适,一副性能很好的耳机可以让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且可以放松身心。

在飞机上时,即可将手表时间调至与目的地时间一致,尝试以时间调整你的作息习惯。

偷来的锻炼时间

据称,商务旅客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越多,肥胖率越高,同时健康指数也较低,当然这是一个相对数据。长时间坐着,以车代步,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锻炼时间都成为致使商务旅客健康状况不佳的直接原因。所以,你需要为自己创造锻炼的环境,在做好工作计划的同时,为自己在酒店的健身房锻炼留出固定的时间。另外,你可以不求一顿丰盛大餐,但一定得拿出部分经费来满足自身的营养膳食需求。或许,你也不需要健身房,只需一双跑鞋,而后在酒店外的道路上慢跑来缓解压力。

随身行李箱+行李清单

陪伴你一直进行世界旅程的贴身「伴侣将会是一只大小适中、携带方便的行李箱。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候在机场取行李,所以随身携带是关键。怎样在一只不大的箱子里装满你预定行程之内需要的所有宝贝呢?先列一个清单。

随身衣物:至少两件白色衬衫,因为是场合必须,且容易搭配。同时准备一双穿着舒适的商务鞋,剩下就是贴身换洗衣物。至于西装外套之类,倒不用多做考虑,酒店即有干洗服务。

常用药物:应对突发感冒、水土不服、时差症状等的应急药品,比如感冒药、创可贴等。

商务办公物品:便携式电脑、能够快速造访3G网络的手机。

相关证件及卡片:身份证、护照、签证再加一张VISA卡。

篇(5)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最常采用的保健措施包括:经常运动、科学饮食、定期服用保健品、戒烟戒酒。

33%的被访者保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22%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有空就运动,但调查中仍有11%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从不运动”。

调查中超过2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定期服用维生素(包括复合维生素及单一维生素)。

表示自己从不吸烟、尽量不吸烟及已经戒烟的被访者比例为72%,其中男性比例为43%,女性为96%。

常见病自我药疗比例高

大多数被访者会对“小毛病”进行自我药疗,如感冒、皮肤疾病、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较轻微的常见病的自我药疗比例均超过70%。只有不到10%的被访者习惯有病就去看医生,绝大多数被访者都会先尝试自我药疗。

消费者在进行自我药疗的过程中,非常需要获得相关的药品知识和信息,包括:药效和疗效信息(超过50%的被访者有这方面的需求)、药品的副作用、安全信息、价格信息、药物品种的信息及药品的服用方法等。

用药安全成问题

调查中,超过20%的被访者在未经提示的情况下,可以自发说出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经提示后有3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知道药品的这一分类方式,在这30%的被访者中,75%的被访者清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之一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即可购买”,但了解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诊断病症,并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是安全的”这一特点的比例不足20%。

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能够读懂药品使用说明书中60%的内容。调查中接近3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能够读懂药品使用说明书中超过80%的内容,能够读懂60%以上的被访者比例为58%;令人担忧的是,有15%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仅能够读懂说明书中不足20%的内容。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对药品使用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做了严格的规定。相信随着药品使用说明书内容的逐渐规范,药品使用说明书将帮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具体药品使用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方便的自我药疗条件。

绝大多数被访者能够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服用次数及服用剂量服药,但仍有7%的被访者会超剂量服药,4%的被访者会增加服药次数。

对中药制剂情有独钟

本次调查对药品的品牌知名度、广告认知度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测试,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药品品牌的关注较低。我们要求被访者自发说出他们熟悉的药品品牌,结果显示品牌的集中度很低,但经提示后对品牌的认知率则大大提高。先是消费者对品牌并非完全不认识,只是自发提及率远低于快速消费品的品牌认知率。

数据显示,在品牌知名度及广告认知度两项指标中,列前三位的大多为本土产品。

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他们选择药品时会注意是否为中药制剂。

中药悠久的发展历史、PPA事件及SARS风波,使中药在药效、安全性等方面日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调查中55%的被访者表示,选择药品时会考虑是否为中药制剂。URS医药零售监测数据也显示,近一年来在感冒药、胃药等药品类别中重要的比例逐渐增高。

药品行业各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医药零售渠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零售渠道占整体药品市场比例已经达到15%~20%,某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更是达到了50%。随着自我药疗的推广,零售渠道在药品整体市场中的比例将继续提高。

消费者自我药疗调查报告

自我药疗 : 即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正确使用非处方药物

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在国外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简称OTC。

自我药疗,即: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虽然经过医药学专家的严格遴选,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它们仍然是药品,因此,在使用时同样要十分谨慎。

注意区别“慎用”、“禁用”

药物说明书经常注明某某药在什么情况下需慎用、禁用字样,应该如何掌握呢?

“慎用”是指谨慎应用,并非绝对不能用。这种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通常是在小儿、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心、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这些人由于生理上的特点或病理上的原因,体内解毒、排毒的功能低下,或某些重要脏器功能低下,在使用某种药物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应格外小心谨慎,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向医师咨询。

“禁用”即禁止使用,因为用后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如阿司匹林,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禁用,又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对那些正从事机械操纵、驾车船或高空作业者应禁用。

老年人如何自我药疗?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用药的机会比年轻人要多,其中大多是非处方药,因此,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对老年人的保健和安享晚年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用药目的:既要知道自己的病情,又要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如经常出现一些腰酸背痛、头疼脑热,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此时可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如果有器质性病变,则应去医院就医,不能任意使用镇痛药。

严格按剂量要求,并按时用药:老年人记忆力有所衰退,容易忘记用药,有时因治疗心切,希望“立竿见影”,往往自行加量,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时漏服一次药后,下次服药时自行服用双倍剂量,结果很容易发生不良后果。服药过量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原疾病更为严重。为了做到按时用药,可以用定时钟,并写一纸条置于明显位置,提醒自己准时用药。

掌握好用药技巧:内服药片或胶囊时,至少应用半杯温开水(约250ml)送服,水量过少药片易滞留在食道壁上,既刺激食道,又延误疗效。服药的姿势以站立最佳,如情况许可,亦应坐直身体,吞下药片后约1分钟再躺下。此外,有的药片不宜嚼碎或压碎;有的药片则需要嚼碎或打碎后服用,这些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对一些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等均不应打碎后服用。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即使是非处方药也不例外,只不过比处方药安全性高一些。首先要知道自己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在使用同类药物时更应谨慎,并留心观察用药后全身的变化,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少还是中、西药合用,为此,在用药前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同服各种药有无不良的相互作用,或有利的相互作用。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同时饮酒,易致肝、肾毒性。在服用处方药的镇静、安定剂时,再用非处方药的镇静助眠药则易引起过量而中毒。如有疑问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注意保存方法:一般中、西药的非处方药多是口服制剂,少数是外用或五官科用药,因此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一般应放在阴凉处。糖浆、滴眼剂应放在冰箱(4℃左右),但勿放在冷冻层,以免药物变质。

小儿使用非处方药应注意什么?

小儿患了小伤小病或已明确诊断的一些慢性病,家长可依据医生的意见使用非处方药,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辨明病情,有的放矢:小儿抵抗力较弱,对外界环境的调节能力也较差,因此容易患病,作为家长绝不要轻易给药。以发烧为例,发烧仅是一种症状,它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用药不当就会掩盖病情、耽误治疗。因此,只有在可以辨明的情况下,如常见的感冒发烧、注射预防针后的发热等才可以用解热镇痛药,且最多不能超过3天,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选药慎重,把握剂量:非处方药虽然较处方药安全性高,但也不能滥用。如有的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血尿或肝肾毒性;有的长期安全性未定论,不能随便使用。即使已经是非处方药的维生素A、维生素D也不能过量使用,否则可引起毒性反应,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妥善保管,防止意外:所有药物均应放在小儿不能触及处。不少药物是糖丸(糖衣片)、糖浆,小儿顺手拿来当“糖”吃而发生中毒的事例常有发生。

感冒、头痛、发烧不宜乱用药

通常所称的“感冒”有普通型和流行性两种,前者由多种病毒引起,症状轻、 好转快、很少传染,不会造成流行,但四季均可发生。后者由流感病毒引起,发病急、病情重,冬春季节多发,常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流行。以上是二者不同之点,但它们的症状很相似:l.畏寒、发热、头痛,伴有全身关节酸痛;2.呼吸道症状有鼻塞、喷嚏、流涕、咽部发干、发痒、疼痛;3.咳嗽、少量咳痰等。

市售的各种抗感冒药尽管名称各异,商品名五花八门,但主要是针对上述三组症状而设计的,国家非处方药第一批目录就包含有针对上述三组症状的药物,如针对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控制呼吸道症状的有抗过敏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减轻鼻塞等毛细管充血的药物有盐酸伪麻黄碱、盐酸苯丙醇胺;止咳祛痰的药物有氢溴酸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

“头痛脑热不算病”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虽然头痛只是一种症状,但在头痛的后面往往潜藏着许多疾病――

散光、近视、远视、青光眼等症的病人,用眼时间过长会引起头痛;

副鼻窦炎、中耳炎也会引起头痛;

各种急性传染病,各种中毒、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也可引起头痛;

中风、脑血管痉挛、脑膜炎、脑肿瘤等也会引起头痛。

由上可见,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当头痛发作时,除非十分明确认识到自己是感冒头痛,才能自购非处方药,其他的不宜长期自购止痛药随便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服些解热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发热使用退热药,使体温降低或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谓人所共知,但有些人并不理解,发热从另一角度讲,并非坏事。

1.发热,不仅告诉患者已经有病在身了,同时,不同的热型是不同疾病的特征,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

2.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这些都有利于杀灭细菌与病毒。所以,感冒发烧,如非高热,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

因此,不应一有发烧就盲目使用解热药。

你会自我药疗吗?

药品用来治病,但若使用不当也会致病。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有三分之一病人的死因并非疾病本身,而是由于服错药而死亡。“大病进医院,小病上药店”已成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保健方式。合理科学的指导人们自我药疗已成为当前健康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选择非处方药要掌握6要诀。

1.判断疾病,准确选择药品。

2.仔细阅读说明书,是否适用。

3.索取凭证,以防不测。

4.准确用药,遵照药品说明书。

5.查看期限,过期药品切忌使用。

6.避免中西药联用。

药物如何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与服用的技巧也很有关系。

在药品的服用时间上,饭前、饭中、饭后服药就不同。安排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对胃无多大的刺激。下列药物因对胃肠有明显的刺激,最好饭后服用,这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索密痛、保泰松、消炎痛、三溴片、巴氏合剂、苯妥英钠、氯丙嗪等。有些药物,如胃酶片、淀粉酶、稀盐酸等需要和食物在一起,才可及时且最大地发挥助消化作用,宜在饭中服用。

有的药物为了发挥最好的功效,服用的钟点也很讲究。如降压药物宜在早晨7点、下午3点和晚上7点服用效果最佳。可的松、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以早上8点服药效果最好,每日仅给一次即可。人体在凌晨4点对洋地黄、西地兰等抗心衰药物特别敏感,此时的作用是其他时间的40倍,如恰好遇上在此时间抢救心衰病人,用同样的常规剂量就极易发生中毒,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减量使用。中午11~12点是人体痛觉最敏感的时间,因此中午服用镇痛药物效果较好。抗贫血药物宜在晚上7点左右服用,这比早上7点服用吸收率高1.2倍,且血液浓度持续延长3倍。

篇(6)

夺权谋利或夺权谋杀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减少竞争对手的威胁;分化与收买竞争品牌的消费者,从而为谋权铺平道路。其操作手法主要是通过收购具有竞争潜力或者具有竞争威胁的品牌,把竞争品牌通过冷冻、冷藏等慢慢谋杀的方法,把具有竞争潜力的品牌的消费者引诱到自己的品牌之下,完成这一过程之后,收购到手的竞争品牌便再无价值可言,一次处理,绝不手软。

在现实的品牌经营过程当中,品牌收购好象也都是那些有钱有势人的事,但不管怎么说,即便不当收购者,如果哪天一不小心面临被收购的情况时,还是多一些思想准备为好。毕竟,品牌收购是品牌谋权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里,熊猫、高富力和宝洁,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品牌谋权”课。

“熊猫”洗衣粉,原属于北京日化二厂的洗衣粉品牌,在九十年代曾是一个响当当的洗衣粉品牌。在当时的市场上,享有“南有白猫、北有熊猫”的盛名。

1994年,熊猫与美国宝洁组建合资公司----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宝洁公司买断了“熊猫”品牌50年使用权,并支付了50年品牌使用费1.4亿元。

但宝洁公司把“熊猫”洗衣粉收购到手后,并没有延续原有熊猫品牌的权力之杖,使其成为合资公司的赚钱品牌,而是采取了类似于“美加净”的策略,开始了游离与分化熊猫品牌权力的过程,从而为自身旗下的洗衣粉品牌的权力扩张铺平道路。

但宝洁公司采取的手法却与联合利华对付美加净的手法完全相反,但目的却如出一辙,把就是把收来之品利用、再利用,直到毫无价值为止。

宝洁公司合资北京熊猫洗衣粉,对它进行收购以后,先在熊猫的价格上开始了手术的第一刀。那就是它把熊猫洗衣粉的价格在原来的价格基础之上提高了50%。而宝洁公司在熊猫洗衣粉上的所有改变,只是熊猫洗衣粉的生产厂从北京改成了宝洁公司,贴上了宝洁的商标。结果是,当年与上海白猫有“北熊南猫”之称的熊猫洗衣粉在经历了7年的艰难历程以后,销售量迅速下降,几个关键的数字便足以让人痛心:熊猫洗衣粉与宝洁合资7年以后,从年产量6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10—15%下降到2000年的年产量只有4000吨,显然,6万与4000相比,已远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熊猫”的品牌权力被大量大量的夺走了。

与熊猫相比,高富力的命运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改变,销售量也一直下降,年到自己拱手把手上的最后一点权力让给相关品牌以后,便应场倒地,退出市场。

宝洁在收购高富力之后,虽然没有在价格上大动文章,却在品牌形象上,把高富力毁于无形,这一点,有现实的品牌宣传片为例证。

宝洁也曾利用电视媒体为高富力做广告,但这些广告反而成为宝洁故意冷藏高富力的有力证据:例如,在给高富力设计的广告里,家居环境给人一种破败感,“电器化”程度很低让人一看就知道属于中下阶层。显然不属于“白领阶层”的女主人下班回家后没好气地抱怨: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已经很累了,但还有一大堆衣服要洗。这个场景和剧本马上让人觉得用高富力洗衣粉的这家实在是穷困僚倒。坦白说,这个广告违背了广告宣传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要让你的产品和不美好的事特产生关联。看了这个广告的观众,很可能以后一听到或一看到高富力,就产生城市贫民、破落、愁苦之类的联想,越发不愿意买高富力。

收购谋权的品牌游戏似乎永远都是一个争议,因为很多人对于眼前的结果,从不敢相信,进而迷茫、困惑与反思,这样做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从联合利华对美加净降价,到宝洁对熊猫的升价,跨国公司“暗算”中国品牌,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就算它们“破坏”了国产品牌的消费者定位,比如美加净是中高档品牌,降价使它低档化了,让部分消费者流失;熊猫是大众品牌,升价使固定消费者动摇等等,但从品牌权力经营的更深层次去分析,那就是他们真的达到了通过“搞”死别人,发展自己的目的了吗?况且消费者不只是属于它们一家品牌的,即便游离了消费者,这些人一定能跑到它们家去吗?但是毕竟,谋权者也为此付出了资金与精力,他们就没有为此承担风险吗?亦或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为外人所知?

但市场竞争的法则飘忽不定,猛烈无常。也许,即便是砸到了自己的脚,也只是他们运用资本进行品牌谋权的一次感冒吧,但事情公开了,密术也就不称之为密术了,等再过几年之后,谁知谁胜谁负呢? 品牌清理突围术--格兰士、舒蕾与康泰克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夺权大战,往往是实力不济的品牌成了牺牲品,而品牌权力之间的游离,似乎也只是从这个大家移到那个大家之间的事。

品牌之间的竞争是永无休止的。一些大品牌为了保持自己的品牌地位,往往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小品牌进行各种形式的“封杀”,而且一般都乐于从四个方面入手:价格斗法、技术大战、渠道大战、设置行业标准,达到谋权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合法暴力的品牌清理谋权术,随便翻开几个品牌的发展史,都能从中发现清理与被清理的痕迹,比如美厨方便面、格兰士、舒蕾与康泰克等等,都能让我们看到品牌清理谋权术的秘密。

清理运动第一击:两强相争,美厨淡出

方便面市场,随着大品牌“统一”与“顶新”的进入,战火不断,硝烟弥漫。为了夺取品牌权力,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统一”与“顶新”就开始了谋权大战的品牌清理运动。而此时的美厨,却在两强之间,小心翼翼的做着自己的市场。

1989年“顶新”进入内地市场之后,抓住了内地改革开放的契机,首先以清香油抢占天津、北京市场,随后成功以“康师傅”速食面快速攻占内地市场,并急速拓展集团规模,成为内地食品业的第一品牌。

而“统一”为了与“顶新”一绝高低,率先切入高价速食面,推出每包人民币2元的“统一100”;“顶新”随即上架“面霸120”反击;在平价市场上,“统一”打出每包人民币0.8元的“好劲道”袋面,“顶新”则不甘势弱推出每包0.7元的“满福多”,双方你来我往,不相上下。

两强相斗,殃及“美厨”。随着价格战火与渠道之争的越演越烈,使得美厨的竞争空间与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据了解,“美厨”自投产以来,虽说也加班加点,但6条生产线只开出1条,设备大量闲置,导致生产成本难降,导致最终淡出市场。

当然,把美厨的淡出归结到两强相争,虽有失公道,但从品牌经营的深层次分析,也正是因为两强相争,提高了品牌经营的档次、成本与门坎,在加上品牌内部方方面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顺势淡出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品牌清理运动第二击:价格斗法

价格与利润直接标志着一个行业品牌生存情况与进入标准,比如如果想在当前的家电业的微利时代进入家电业,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很难参与到游戏当中去进行竞争与生存,当然,进行品牌租赁与品牌收购的方式除外。

分析当前的品牌运作情况,利用价格斗法,进行品牌清理运动的,非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家电品牌“格兰仕”莫属。

中国的微波炉市场自90年代开始渐入佳境,进入发展期,LG等一些国际品牌及国内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渐渐把微波炉市场培育成熟。

当“格兰仕”发现微波炉市场日渐成熟,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与接受时,即开始了品牌打造运动。

从1993年“格兰仕”试产微波炉一万台以来,便对成熟但还没有绝对领导品牌的微波炉市场进行了普及式的规划与整理,并通过过硬的产品技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实惠的价格(很少作广告,成本省下来让给消费者)、强势终端促销(价格比同行业品牌低一大块的同时,外送吸引人的赠品)等几大方式,迅速使品牌占领了市场。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同质化”的产品,有什么能比便宜一百元来得更直接,更实在呢?而对于“格兰仕”来说,省去了市场开拓费用、市场培育费用及大笔广告费用,自然为低价格并保持利润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当其它品牌还在期望高利润收回投资时,“格兰仕”已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销售量节节攀升。

“格兰仕”通过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高超的市场策略,巧妙地运作“价格斗法”的品牌谋权之术,使“格兰仕”这一品牌大旗迅速走红,烈烈飘扬,取得了目前占领全球市场35%,中国市场70%的无与抗衡的骄人战绩。

·品牌清理运动第三击:技术斗强

技术无疑是品牌的血液,技术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而把技术拿牌出来打,进行品牌的谋权运动,也绝对是一个好方法。这一点名人掌上电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拥有了技术优势,往往就能拥有成本优势,有了成本优势,也就有了价格优势,这是品牌价值链的竞争法则。一旦能够进入良性的价值链体系,往往就能占据更大的品牌优势,谋取更高的品牌权力。

比如智能王掌上电脑,就凭其超强的节电技术与体积小、重量轻等独特的优点,独霸市场达半年之久,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名人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品牌经营上,就通过“价格跳水、技术跳高”的营销策略,不但使名人的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同时,在媒体讨论名人的跳水与跳高背后的技术牌时,也大大提升了名人掌上电脑的品牌美誉度,可谓一箭双雕。

名人大打技术牌,不但把技术用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巧妙地用技术进行品牌传播。正是基本于技术这把利剑,名人的整体营销策略投入使用与实施只一年的时间,销售量与品牌效应就得到了很大提升:从今年2月开打技术战以来,名人销量是去年同期销量的2.5倍。BMS企业顾问公司市场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名人公司生产的掌上电脑在全国80%的省市超过了商务通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41.6%。同时,在赛诺第一季度市场调查中,名人掌上电脑占有率达19.5%,超过恒基伟业的18.4%。

·品牌清理运动第四击:渠道与网络之战

斗销售渠道与市场终端,是直接关系到品牌生存基础的重要策略,如果一个优秀的品牌,失去的渠道优势,那简直不敢想象,在这方面,宝洁就曾挑起终端战来进行品牌谋权运动。

高额入场费就是随着宝洁等大品牌之是的终端竞争开始的。宝洁一直坚持这样的思想:我要最大的货架、我要最好的位置、我要最好的终端促销与终端布置。我有钱,我可以付给比其它品牌更多的价格来实现我的目的。因为宝洁知道,一旦失去了渠道与终端基础,对于品牌营销来说,无异于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举步维艰。

在这里,有一个品牌从终端走出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就是舒蕾。舒蕾为了取得终端优势,放弃了总制,自建终端网络。1997---1998年,舒蕾先从终端入手,在人员宣传,产品陈列,柜台促销上做文章。重点抓大卖场和零售店铺货,从而带动中型店的开发。舒蕾还在各大商场设立了1000多个专柜,让舒蕾的堆码,灯箱,POP海报占据最显眼的位置。同时组建销售小分队,随时为居民区的杂货店,小超市,发廊补货。

舒蕾的终端传播策略是传达的越少,消费者接受的越多。舒蕾不论是产品包装,店头宣传,店内阵列,舒蕾总是力求简洁明、生动,令消费者一望便知。

在借鉴两乐(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终端生动化的基础上,舒蕾创造出了收银台包装,店内看板,公车广告等许多洗发水从未尝试,而又确实贴近消费者生活,廉价高效的宣传形式,从而构成了与消费者沟通的密道,也成了品牌直接谋权的密码。

·品牌清理运动第五击:设置行业标准

篇(7)

那个伫立于我身边的男人来了

可儿(本名何兰萍)是成都市一名普通的白领,《异地恋》这首MV原本是她随意录制、自编自导自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北京男友的。

2009年的冬天,南方女孩可儿的心湖,因为一个叫鲁客的北方男人,荡起了暖暖的波澜。 可儿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一家电视台做编导和外景主持人。她是在微博上认识鲁客的。

12月25日晚上,可儿发了一条微博:“爱情,其实就像打计程车。第一,它不像乘公共汽车,只需等待就会自动来到你面前,爱情需要你先向它招手;第二,如果你碰到的是空车,那就是你的幸运,但往往车上已经有人了,你得有耐心等下一辆;第三,能走多长的距离,得看你愿意付出多少价钱。”

微博刚发出去,就有一个叫“大拇指”的网友用私信的方式顶了一个帖:“你对爱情的见解太精辟了,可见你还处在爱情的空窗期,我说得对吗?”可儿很惊讶,立马回复:“这是什么逻辑,你为什么不说我是爱情专家?”对方很快应答:“瞧,被我说中了吧!据专家调查报告显示,恋爱中的女孩,智商比平时至少低七成。你把爱情看得这么透彻,说明你智慧超群,自然是没有恋爱了。”

两人从微博转战到QQ,继续神侃,一直到心心相印。“大拇指”就是鲁客,约定见面前,可儿只知道他在北京做记者。鲁客风趣幽默,可儿觉得和他聊天是一种快乐——工作那么辛苦,能找到不花钱的乐子,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呢?

接下来的两天,两人一有时间就通过QQ聊天。 一天晚上,两人聊到凌晨3点才意犹未尽地下线。当两人争着说“你先下,我看你下了之后才下”时,可儿觉得自己的心跳有些加快:“天哪,这明明是恋人之间才有的感觉,我这是怎么了?”到了第三天晚上,鲁客说:“我们见个面吧,我马上来成都。要是我们彼此有感觉,就谈一场恋爱吧。”

世上真有这么疯狂和痴情的男人吗?可儿没有把鲁客的话当真事。两天后的傍晚7点钟左右,她接到了鲁客打来的电话:“可儿,我已到成都火车站啦……” 她连忙打车赶到火车站。

可儿对鲁客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劲挺的鼻梁,有神的眼睛……她激动得连声音都有些发抖了。鲁客因坐了两天一夜火车而无法掩饰的倦容,以及他手里那个硕大的箱子,让可儿觉得他不是来约会的,倒像是来投奔她的,这让她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

接下来的3天,可儿请了事假,尽地主之谊。她陪鲁客逛成都的景区,更多的时候则是在茶馆里喝茶聊天。从网络到现实,从千里之外到近在眼前,可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被这个北方大男孩呵护的幸福,她爱上了这个亲切如兄但尚未完全弄清楚来路的男人。

鲁客离开成都那天,拒绝让可儿送他。正当可儿在纳闷鲁客是不是对她不来电时,鲁客幽默地作了补充:“不必说分别,因为我很快就会再来看你。”

爱情,就这样从北到南,绽放在天府之国这个如诗如画并不寒冷的冬天里。

隔着1550公里勇敢地爱,

异地恋也能开出很美的花

鲁客和朋友合伙创办了“大拇指文化传播公司”,进军房地产项目和大型活动企划运作。只是,公司尚未步入正轨,需要他全力以赴地工作。虽然身处京城的名利场,鲁客却把爱情看得很圣洁,一直在寻觅那种不染纤尘、非常纯净的爱情。可儿的出现,让他确信她就是自己此生要找的那个女人。

鲁客说:“可儿,跟我去北京吧。至少,我可以不让你辛苦地上班。”可儿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为什么要让你养我,我不想成为你的拖累。”鲁客被感动了:“人世间的女子有百媚千红,而你必须被单独划分为一类。北京距成都1550公里,今后的日子,我们一起用爱来丈量。”

两个人一南一北,隔着1550公里的距离相爱,需要很大的勇气。只要不做节目时,可儿的脑子里、梦里全是鲁客。同事很快发现她情绪反常,纷纷关心地问:“可儿,失恋了吧?” 可儿连“呸”了七八声:“恰恰相反,可儿恋爱了!咋了,恋爱了就不能走走神?这叫思念,思念你们懂不懂?”接着,她很骄傲地宣布了她与鲁客的爱情。

屋内鸦雀无声,很显然,在大伙看来,异地恋比失恋还要糟糕。私下里,闺蜜小芹对可儿说:“你这不明摆着是浪费青春吗?我大学刚毕业那阵子,和相恋4年的同班男友只是分处相邻的城市,而我们的关系也就维系了3个月。”

可儿的心不由得战栗了,转过身给鲁客打电话。电话响了老半天,鲁客才接通,没聊两句,他就说:“宝贝,我正忙着呢,晚一点儿再联系好吗?”鲁客匆匆挂了电话,可儿的心里空落落的。

小芹宣称要拯救可儿,让可儿把鲁客的QQ号码给她,她说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让鲁客现出原形。小芹是要加鲁客为好友,扮成北京的美眉“勾搭”鲁客。鲁客会上钩吗?一晚上,可儿都睡不着。

第二天,小芹红着双眼向可儿公布结果:“这小子原形毕露——是一条痴情汉子。我媚功用尽,只不过想约他看个电影,可他就是一句话‘我有老伴了’。我怀疑他另有所指,让他发张照片。照片发来了,你猜是谁?谢天谢地,老伴就是你,就是你啊!”

鲁客“原形毕露”的结果,是让可儿的思念更加疯长。

2010年3月初的一天晚上,鲁客到成都看可儿,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递给她一盒药:“前晚打电话,我听出你声音有些沙哑,知道你感冒了。”可儿道:“你不远千里赶过来,就为了给我送一盒感冒药?这不是浪漫,是浪费!”一转身,她激动的眼泪却掉了下来。

篇(8)

今年9月,国际医学界公认、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拉斯克奖,颁给了81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最高级别的世界大奖,屠呦呦则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此时,离青蒿素的发现之日已经隔了三十多年。但在中药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这一迟到的荣誉仍点燃了无数人的希望,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下一个青蒿素在哪里?

追随着青蒿素的足迹,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中药王国,踏上寻找下一个青蒿素之旅。

疟疾与青蒿素

全球有3 亿以上的疟疾病人,每年约有3 0 万人死于该病。除了重复感染,疟疾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疟原虫,特别是恶性疟原虫对原有的抗疟药氯喹产生了耐药性。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青蒿素的诞生,被称为划时代的进步,它对氯喹耐药株具有卓越的疗效,挽救了无数生命。

青蒿素大事纪

公元330~350年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里,出现了最早的关于中药青蒿可以抗疟疾的记载。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用乙醚从青蒿(黄花蒿)中提取出有抗疟活性的物质――青蒿素,通过全国科学家的努力,最终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疟疾安全、有效的重要药物。

1986年青蒿素被列入国际药典。

1992年 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被列入世界药典。

2001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提出,将青蒿素类抗疟疾药物作为一线药物向全世界推广,把它称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

2011年9月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发现青蒿素和将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

岁月悠悠,在神秘的中草药园里,在浩如烟海的东方典籍里,是否尚有多少待开采的宝藏静静沉睡?青蒿素,犹如一位从中草药园里走出的小家碧玉,经过有心人的发掘和打磨,脱胎换骨成为今日的国际明星,向世人展示着中医药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时至今日,古老的中医药就像一位沉睡的美人,远未焕发出她应有的夺目光彩。在这个姹紫嫣红的中草药园里还有更多的成员――或许,它们还远未到达青蒿素今天的地位,但却一样绽放着各自的芳华。

不妨游园一探春色。

单药一枝独秀

麻黄的古与今

其实,早在青蒿素之前,我国就有从天然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开发新药的先例。中药麻黄便有一段由古而今的故事――从麻黄到麻黄素。

麻黄本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在历史上已经应用了几千年,它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汉代医圣张仲景在名著《伤寒论》中,便记载了许多以麻黄为主药而衍生出的经典名方――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用途广泛,疗效亦为人称道。

到了近现代,麻黄的故事又书写了新的篇章: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药理学家、中药药理研究的创始人之一陈克恢先生,用现代化学技术从麻黄中分离出了一种活性成分――麻黄碱(又叫麻黄素)。他还发现,麻黄碱可以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心脏和神经中枢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是世界首个从植物药提取的有拟肾上腺素作用的物质。此后,麻黄碱开始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如升高血压和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科学家还在麻黄碱的结构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有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能力的新药,也发现抗疲劳的苯丙胺、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与减肥药酚氟拉明等。尽管这些物质是,或全身应用有害健康,可导致药物滥用,但无疑也加深了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了解,可谓以天然植物为基础,开发新药和发现研究人体功能的一个范例。

黄连,良药苦口

黄连大概可以作为“良药苦口”的极佳演绎了。在中药典籍里,黄连“性味苦寒,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这味中外驰名的常用中药,被大量用于中药配方,也是许多中药的生产原料。

众人皆知黄连苦,却未必清楚其有苦味的物质――奥秘就在于它里面所含的多种生物碱,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叫小檗碱,也就是常说的黄连素。据说,1份小檗碱加上25万倍的水稀释后,仍然能让人尝出苦味。现代研究表明,黄连素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尤其对志贺菌属(痢疾杆菌)疗效良好,由于小檗碱口服难以吸收,其作用仅限于治疗胃肠道感染性疾病。

此外,最新基础研究还发现,小檗碱还具有调节血脂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可能成为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

复方经典流传

中医药的精妙之处,不仅来自那各显神通的单味药,更在于由各味单药组合而成的复方。从单味到复方,不仅仅是药效上的量的累积,更是质的升华。历代医家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尝试、摸索,通过药物之间巧妙的搭配,使单味药药效得到加强,而不良反应减少。实践出真知,可以说,一个组分合理、疗效显著的方剂,是先人们经过长时间大量临床实践的验证得来的。

千百年历史长河披沙拣金,无效的医方被逐渐淘汰,而那些疗效卓著、有口皆碑的经典名方,则被代代应用、流传下来。在经过时光洗礼后,不少经典方剂的价值更加为有卓见的人士所重视,也为海外的医药学家所用。比如日本的汉方药中,有很多制剂便是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柴苓汤等。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堪称中医经典方剂的代表,不仅在中医历史上有着经久不衰的重要地位,在海外也名声远扬。

小柴胡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造,由柴胡、人参、黄芩、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等七味中药组成。这七味药的组合,简单却奇妙,疗效不凡――可以“和枢机、解郁结、畅三焦、达气机”、调畅情志。中医将它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对往来寒热有对症治疗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经典方,宋朝医学家钱乙在张仲景的名方――金匮肾气丸基础上进行变化,创造出此方。它由熟地黄、山萸肉、丹皮、干山药、泽泻、白茯苓六味药物组成,以补肾为主,且具有“补中有泻、三阴同补”的特点。

六味地黄丸最初是用来治疗小儿疾病的。由于它组方合理,疗效显著,逐渐被推广应用于内、外、妇、皮肤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系列新品种,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新的健康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而六味地黄丸的用武之地不单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了老药六味地黄丸的一些新用途,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瘙痒症,还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等。

成药继往开来

用单味药治疗疾病经常难以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根据专家的药效学观察组成的成药可以得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使用方便的疗效。如何组方,又如何作进一步的改进,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复方丹参滴丸

我国中药国际化的第一个示范品种。目前,复方丹参滴丸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同时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如果其研究结果能经得住欧美国家安全和疗效标准的严格考验,复方丹参滴丸将以药品身份在美国及全球上市。

复方丹参是一个经典的小复方,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中药组成。复方丹参制剂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天士力集团采用现代技术对复方丹参进行了二次开发,制成复方丹参滴丸。在国内十几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等多靶点的心脏保护作用,疗效良好,而少有像硝酸酯类西药所带来的头痛、颜面潮红、心悸等不良反应。

很多优秀的中药复方,虽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应用,却不能提供国外认可的、翔实的实验室和临床数据作为支撑。复方丹参滴丸则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和思路,即对国内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药小复方进行开发,利用制剂手段开发合适剂型,以国际认可的标准要求自身,来试图打开国际市场。

毒药带刺的玫瑰

既是毒,也是药――命名与归类之时,已经充分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和独到的眼光。砒霜、附子……毒性之烈,危害之大,我们的祖先们十分清楚。可是,它们缘何仍然被先人选中,并且自始至终在中药中占据不可代替的一席之地?

正是因为,古人很早就发现,这些毒性物质并不是百害而无一益。“是药三分毒”,药的治疗作用与害处,从来就是相生相依的统一体。烈药能医重疾,这些药物药性强烈,对机体的功能有明确作用,普通人一般情况下使用相当危险,但通过研究了解其作用的部位,通过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明确其量效关系和作用的时程,明确其治疗剂量后可成为有用的药物。

砒霜――由于无色无味有毒而成为著名的毒药,中国的科学家利用其细胞毒作用,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已收到良好的效果。附子“性大热、有毒”,现代医学已证明其有强心作用,但同时也含有致心律失常物质。中医过去利用其强心和升压作用,在通过炮制和控制其剂量以减低其毒性的前提下,将其用于抢救亡阳重症,有明确的疗效。同是有毒性的中药细辛,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可能有免疫抑制作用,有望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领域中施展拳脚……

充分认识毒药的二重性,先人的智慧让人钦佩;倘若我们能进一步探索这块相对的“”,发掘毒药在疑难重症治疗上的潜力,这一创举定能造福世人,也将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找到一个突破口。

…………

千娇百美看不尽,哪一刻才是最惊艳?

徜徉在中药的百草园,从单方到复方,再到中成药制剂,另外还有毒药、地方药……每个转角都有刹那天地,步步或许都暗藏惊喜。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药园里还有许多好药没有充分为人所认识。这一片繁花盛放的中药园,正等着有心人的探秘和开采。

下一个青蒿素,

绝后?

看了前面部分对于中草药园里一众成员的介绍,这个标题或许令你感到意外。

没错,接下来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将试图解答这一问题:究竟谁可以成为下一个青蒿素,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

然而答案令人遗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道路极其曲折,成功的可能性甚微!

尽管中医药宝库里不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经典好药、潜力药,尽管它们在国内已经使用了千百年,疗效为人所称道,但是,它们离真正进入国际主流药物市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的主流医学,其大多数药物的前身(有称之为先导化合物),来源于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如从英国某老妇人治疗水肿病的秘方中发现心血管科药物洋地黄,在此基础上经过结构的改造,并经临床筛选出地高辛,克服了洋地黄消除缓慢中毒持续时间长等缺点,其药效更易掌握。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从印度的蛇根草中发现的利血平,开创了抗高血压药的新纪元;阿拉伯人从密蒙花的果实汁液阿片中分离出的吗啡,成为经典的镇痛药;从印第安人的秘方中发现的奎宁和箭毒等。

但这些经得起临床考验的先导化合物,全世界也不超过100种。作为先导化合物发展的新药物,除了要求其疗效确切以外,还要安全,方便于临床应用。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有超越现存药物的特点,否则也难以立足。从此可见,从传统药开发出有前途的新的先导化合物的可能性极低,发现其治疗作用已不易,超越现存药则更为困难。大多数人即使进行终身的筛选性研究,也难有突破性发现。青蒿素的发现是极其罕见的,是难以重复的个案。鉴于以上事实,找新药的主流方向,已转为以机体生理调节物为基础的方法。

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一例纯中药以处方药品的身份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已获得成功的青蒿素,其作为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得到的单一成分化学药,无论从研发过程还是临床应用模式,都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远远代表不了中药的主体。

而中药中最精华、最具特色的部分――复方,目前还在积极而艰难地探索中。在这方面,一些勇于创新的中成药制剂走在了前列:

目前,我国包括复方丹参滴丸、血脂康在内的10种中药处方药正式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申请检测认证,其中有7种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其余3种正启动一期临床试验。

然而,它们也只是走了万里的一小步――进入临床试验,要通过FDA认证、以药品身份上市,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据专家介绍,从二期临床进入三期临床的淘汰率高达四分之三。上述这10种中药中,如果最终能有1~2种成功通过而最终上市,就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进展了。

扯得更远一些,即便有中药成功上市了,它能否得到人们的青睐,与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使用的西药分庭抗礼,恐怕也还是个艰难的问题。

在美国:

迄今,没有一例中药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认证,以药品身份上市。

在欧洲:

2004年3月31日,欧盟通过了《传统草药注册程序指令》草案,规定了草药“简易注册”的程序,并为当时正在欧盟使用的草药设定了7年的销售过渡期――对中草药而言,这本是一个进入欧洲市场的良机。在此后的7年里,相继有其他国家许多植物草药通过了欧盟注册。

然而遗憾的是,截至今年4月30日过渡期结束,共有87种植物草药通过注册,当中却没有一家中国中药企业的任何一种中成药。这就意味着,自今年5月份过渡期结束起,未经注册的中药将不得在欧盟市场上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中药仍不能作为药品进入欧盟的医疗机构。

在国内:

即便在国内市场,和西药相比,中药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仅占1/5~1/4左右的份额。

具有悠久历史、孕育了无数经典好药的中医药,今天却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是到了该深思和改进的时候了!

调查:

中药,谁绊住你

走出去的步伐

关于中药国际化,有人作过一个生动的比拟:虽然中药国际化战略已经提出了15年,但中药却仍旧只能在自家门口“打转转”。

那么,中药在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坎儿呢?

对此,我们对权威专家和普通非专业人士分别进行了一些调查,从他们的片言只语中,我们或许能窥见一些问题所在。

调查报告之一

L先生(普通市民):

现在市面上的中药质量太不让人放心。今天新闻刚曝光硫黄熏的毒、假冒伪劣的虫草,明天又来个问题中药注射液……疗效差还是一回事,最怕的还是对身体有害无益啊。

小D(某西医院校大学生):

近几年,关于问题中药的风波还真不少。几年前,欧美不少国家还公开了“问题中药黑名单”,禁止一批含有重金属、其他违禁成分和含有肾毒性的中药销售和使用。

第一道坎:质量

质量问题,是中药在国际上遭质疑、为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药材的种植需标准化,包括种子的来源、播种时间、收获和收获后的加工处理,都要有详细的档案,以保证其有效成分一致。此外,农药残余、重金属超标或其他质量的控制问题,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直接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国内市场已经引起人们的不信任,国际上吃闭门羹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首先是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困难。中药不同于现代药物,其有效成分多不清楚,有可能不止一个,并混有复杂的无效成分。且在复方中,各药之间“君臣佐使”的确定多来源于经验,常缺乏定量的依据。根据中医理论建立的模型和指标缺乏可行性。而现代医学的动物模型往往与中医理论对不上号。

其次,中药质量标准执行得不好,造成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中药材从种植到生产加工的一系列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规范。

调查报告之二

网友Z(医学博士):

说实话,我对中药持怀疑态度。比方说,你得了感冒,吃药一星期左右能好,不吃药七天以后也能好,光凭这个,你怎么证明就是这个感冒药起的作用,而不是疾病本身自己好转呢?很多中药的疗效不让人信服,就是这个道理。

李医生(医生,西医):

也不能说是西医歧视中医,其实,只要拿出中药安全、有效、疗效可重复的临床证据,外国人不服都不行。国际上目前通行的临床试验,就是衡量药物疗效的一个公认标准,中药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第二道坎:临床证据

安全和有效是药物必须具备的两大要素。

要得到国际的认可,就必须拿出国际承认的证据,来证明中药的安全、有效。

由于东西方文化、中西医学体系的差异,千百年来,中药中许多经典的好药,其疗效的验证,还多数停留在经验的积累和口碑的相传上,仅相当于现代循证医学的C类证据(属于质量比较差的证据)。历代医家的意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是有用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由于存在太多混杂的因素,如安慰剂效应和个体差异,因此导致判断不准确、结论不严谨,也在所难免。

主流医学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一种药物要得到国际的认可,要求该药物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比较明确的药理作用、治疗窗(有效剂量和中毒治疗范围)、有效成分的体内过程,用量效和时效曲线来表示。这就需要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最关键在于拿出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据――通过合理设计的临床试验,在设立用药与不用该药的对照下,在大规模的人群中试验,用统计学手段得出一种药物有效、安全与否的客观结论。这几乎成为评价一种药物的国际金标准(循证医学的A类和B类证据,为高质量的证据)。然而,用中药进行以上的研究比较困难,原因在于中药有效成分不明,难以排除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难以研究其作用机制,更难以进行时量关系的定量观察。现代循证医学方法的前提条件要求各样本组要齐同,但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处方中各病人的用药组成和剂量不同,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用药也有所不同。中医的诊断和现代医学诊断有交叉但有所区别,无法保证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的有效性。

但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中药产品已经走在这条路上。像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制剂,在美国已经开始进行临床试验,以期能得到比较客观的临床疗效数据,为真正获得认可和应用铺平道路。

调查报告之三

一位中药学专家:

中药的研发现状还不尽如人意,用一位老中医的话来形容,叫做“上实下虚,内寒外热,避实就虚,避难就易”。

上实下虚――国家政策的确对中医药的发展很重视,但是具体的执行和实施并没有得到落实。

内寒外热――中药现代化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热衷的人似乎很多,但其实,真正静下心去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没有几个。

避实就虚,避难就易――当前的科研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一些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却因研究难度大、风险大、不易出成果而少人问津。

第三道坎:研究态度和研究方向

需要扎实做事的作风,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正如饶毅教授所说,青蒿素的科学史在今天最大的启示是“扎实做事”。然而,事实正如前述,从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用发掘传统药的线索开发新药,成功概率甚微,效率远低于中。“扎实做事”分离纯化中药的效果最终难逃徒劳无功。

其实,我国的中药,有关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章何其多,终因疗效不确切或缺乏超越现存药的特点而不能成为候选主流药物,其地位多已有定论。这就好比在一个开采完毕的矿山上再找矿藏,成功率可想而知。世界研究的主流现已转向由分子生物学手段从体内的调节分子发展新药,近十年来已取得过去难以想象的成功。既然现代医学的整合理论能多、快、好、省地开发新药,而中医药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就不能拿来指导开发新药?抛弃中医自身的理论核心,而继续走已证明是非常崎岖的成功可能性接近零的过时的所谓新药开发之路,是否可行?

扎实做事就应该平下心来,细心研究中医原著,吸取其治病的精华,找准研究的突破口,才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调查报告之四

小K(中医硕士):

我要为中药喊冤!中药今天面临的尴尬局面,不全是中药本身的错。

是药三分毒,中药、西药都如此。很多时候,中药引起的一些不良事件,并不是因为中药本身的问题,而在于人们并没有正确地理解中药,没有在中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脱离了中医来用中药,造成的后果却由中药来背黑锅,这不够公平。

第四道坎:中药的使用

小K的话道出了部分事实。他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我国的中医药思想难以为世界许多国家所理解和接受。日本的汉方药就曾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有188名病人因服用汉方药“小柴胡汤颗粒”而出现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小柴胡汤一下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妖魔”,生产汉方药小柴胡汤的企业津村顺天堂也因此破产。

作为经典名方的小柴胡汤,被广泛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在中国历史上应用了上千年,未有显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缘何到了日本人手里,会惹下如此大祸?原来,日本人并没有根据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对具体病人灵活调整用药,而是把小柴胡汤当西药来使用,规定其合法剂量、剂型,并且一成不变地用在病人身上,从而酿成了悲剧。

另一方面,药物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因果关系明显,很容易发现,及时停药可完全恢复;而慢性毒性有很长的潜伏期,用药的因果关系很难被觉察。慢性毒性的危险性更高,一旦发现,往往难以恢复。

有人认为中药无毒、无不良反应,不恰当地使用中药。比如国外有人曾一度应用龙胆泻肝汤来减肥;在比利时短期内引起太多的肾功能衰竭病例,人们才认识到马兜铃酸的肾毒性,被称为“比利时”肾病。

龙胆泻肝汤的悲剧和小柴胡汤在日本的沉痛教训,恰恰给时下流行的一些思想――认为中药无毒无不良反应,以及提倡“废医存药”、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中药西药化”的观点,敲响一记警钟:应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进一步说,中药和所有的现代药一样,其与三致(致突变、致癌和致畸胎)的关系,亟待进一步阐明。而目前的现状是,真正有三致作用和肯定无三致的药物并不多,大多数关系尚未明确。离开了中医思想指导来使用中药,背离了中药应用的精髓,难以让中药真正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健康。

传统道路与现代道路,犹如中药发展的左右腿,偏废其一,中药都不能在未来道路上走得稳健。日本汉方药的成功经验与历史教训启迪我们,中药要“走出去”,需要现代化的手段助其一臂之力,但同时,要让它真正地发挥中医药的精髓,恰如其分地发挥治疗疾病之功,真正造福世人,还需要传统中医思想作为根本。

只有跨过这些坎儿,中药才能更好地发展,走出国门以造福更多的人。

结语

这一次寻找下一个青蒿素之旅,我们并没有找到预期中的答案。

那么,下一个青蒿素,绝后了吗?

当然不。

尽管中药的发展在今天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优势是不可抹杀的。事实上,在现代西医占统治地位的今天,每一种传统医药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碰撞,遇到困难。这是必然。

篇(9)

记者:季教授,中国食管癌在中国的主要发病地区有哪些省?

季教授:中国食管癌的发病地区有着明显的划分,不过,每个地区中都有自己的高发病中心。在华北三个省中,主要发病在太行山南段三省交界处,发病率可高达398/10万,其中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林县、淇县和汤阴县等。最高的是林县,林县食管癌死亡率曾达到过216/10万。河南省在全国食管癌死亡率上排第一,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41%。另外,广东省的南澳岛,四川省西北部的大别山区,河北省的汤县、武安县和磁县等,山西省的阳城、高平、晋城和长治市,江苏省的扬中县、淮安县和建湖县,安微省的庐江、桐城及枞阳,还有福建省的惠安和南安都是有名的食管癌发病率高发中心。

二、食管癌早期症状

记者:以上您详细的谈了食管癌发病地区高发中心,想不到食管癌发病如此的高,哪么食管癌有没有早期的症状?

季教授:当然有了,不但有相反可达90%~9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不过,轻微或无特异性的确被患者忽视掉了。其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

1.吞咽食物时有迟缓和滞留或微感梗噎

在食管癌最早期,这种症状极其轻微,根本不会妨碍进食,有时会自行消退,可过了数日又重新出现。如果这种现象反复的、多次的间断出现,并且频率越来越多,而且感觉加重,那就值得高度重视了。这也就是食管癌早期症状。

2.吞咽食物时有胸骨后疼痛感

在吃东西和咽口水的时候,总是感觉胸骨后有定位性疼痛,吞咽以后,这种疼痛感觉又会慢慢消退。疼痛的位置也有可能在咽部或者是上腹部。

3.食管内感觉有异物

有的人总觉得食物的碎屑和米粒贴附在食管壁上,怎么都咽不下去,其实,这与所进食物无关。感觉有异物的部位,也是食管癌病变的部位,两个部位是一致的。但要指出的是,以上说的三点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其它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第一不要惊慌失措,第二不要忧心忡忡,最好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由医务人员准确的诊断为准。

三、检查食管癌的手段

记者:对食管癌怎样进行检查?最先进的检查手段是什么?

季教授:当自己有早期症状感觉后,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目前比较先进的检查手段有以下三种:

1.Ⅹ线吞钡检查

对病人进行食管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这种造影优于常规钡餐造影,准确率可达82%左右。

2.食管镜或光导纤维食管镜

给病人做食管镜或光导纤维食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粘膜的种种变化,并且能在镜下直接采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以此获得准确性诊断。

3.食管细胞学检查

给病人做的食管细胞学检查,也称“食管拉网”检查。让病人吞入带有气囊与网套的管子,然后给气囊冲气膨胀,缓慢的拉出。在拉出的网套上收集擦取物,将擦取物做细胞学检查。这种方法患者痛苦小,简单易行,一次检查率可达90%以上。

四、治疗食管癌的方法

记者:季教授,食管癌如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几种?

季教授:食管癌最佳的治疗办法首选为手术,其次是考虑行胃或空肠造瘘术,以便注入液体食物延长寿命(如不能切除情况下)。如果手术,手术后要同时配合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这样会获得更佳的疗效。

五、生活中的十大致癌现象

记者:季教授,有很多读者朋友来信,最为关注的就是,第一,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癌症,第二,癌症治疗后怎样膳食、进行锻炼、以及心态等。

季教授:说起癌症的预防,这是一个大话题,恐怕三言两语说不完,而且众说纷云。不过,预防癌症是全人类、全社会的问题,这要求人类要保护环境,保护水源,提倡绿色环保。因为水源、环保直接产生生物链,因此,中国有句欲话“病从口入”说的非常在理。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水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体的主要比重是水份。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越来越大,这些污水渗落到地下,地下水受到污染,农业再用被污染的水进行农田灌溉,所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及养植类就被污染,致癌物大大增加,人食用后就会生病。目前城市饮用水多为氯气处理,是一种杀死水中各种生物体的最有效方法,而且又经济,但是氯也能与水中的某些物质生成各种含氯的产物,有的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广西和上海等地的报告说明,饮用塘水和沟水的人群,患肝癌比饮井水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改用深水井后,肝癌死亡率下降约三分之一。1994年台湾省的环保署调查报告说,由于饮用水加氯消毒过程中加氯量超过最大允许值,台湾省公民处于高致癌风险中。武汉市的一份调查报告中也提示了氯处理水与白血病发病率高有关的事实。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饮用烧开的水,不要喝生水。

2.杀虫剂和降草剂

随着农业的发展,大量农作物都喷洒杀虫剂。为节省劳动力而采用除草剂除草。杀虫剂和除草剂中某些化学物质就会渗入土壤,滞留于蔬菜、瓜果表面。日常生活里一定将蔬菜、瓜果洗干净,切莫拿过来就吃。

3.放射性物质

眼下的家居装修热一浪高过一浪。其实,在装修房屋用的装饰材料中和房屋用的砖块里,含有一种叫氡的放射性物质。1994年香港的环保部门发表一份报告:全香港有5%的住宅楼和10%的商业楼,室内空气中氡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原因是用了花岗岩装饰材料,花岗岩中含氡较高,另据美国的调查,约有800万户家庭中氡含量达危险水平,在这样的屋内呆上10小时,吸入致癌物相当于一包香烟。所以,房屋装修材料很重要。另外,每天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有条件的最好安装通风设备,特别是在夏季开空调室内空气不流通情况下,致癌物完全吸入人体,容易患癌症。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也是预防癌症的一种方法。

4.金属性首饰

有些女性特别喜欢戴一些悠久华丽的金属手饰,这些首饰中有钴、镍或微量放射物质,尤其是小商小贩和路边摊点出售的金属首饰中,致癌物更高。最好不要戴金属首饰。

5.化妆品和染发剂

在化妆品和染发剂中,都可能含有致癌物。口红中含有煤焦油,而煤焦油早由日本学者试验证实有致癌物。有人对169种染发剂进行科学检验,结果发现有150种含有致癌作用。因此,梳妆台前要慎重,勿因美丽而染病。

6.碟和碗

谁家都离不开碟和碗,您可知道,在您使用的碟和碗中的釉彩里,含有镉、镍和砷多种致癌有毒金属,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中这些致癌物易溶解进入食物中。您最好选用那些不带釉彩的碟、碗和其它瓷器盛装食物。吃出健康。

7.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餐具

在诸多的塑料用品中有丙烯腈(音jing)或聚氯乙烯等致癌物,生活最好少用或不用。中国传统的白瓷碗、竹筷子、铜勺、铁锅都是环保产品,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中国的“大黑锅、铜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8.图书、报纸、杂志

生活中有些人很不在乎的撕一张书页、报纸或杂志包装食品、食物,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些印刷读物在印刷中使用油墨,其中含有聚氯乙烯、苯和二甲苯一些物质会污染食品,诱导癌变,甚至有的毒性物质还可能破坏人体细胞的遗传基因,危害到下一代。希望有用印刷读物包装食品习惯的人,应改掉这一不良习惯。更值得提醒的是那些用印刷纸张和读物卷烟的人。为了您的健康,千万别用带有油墨的纸张卷烟、吸烟。

9、花

喜欢花草的朋友也要注意环境,花草能装点生活环境,可有的花草也会给人类带来疾病,例如郁金香、夹竹桃、夜丁香中含有致癌的毒物。在新加坡、墨西哥和非律宾等国家,法律上规定不准种植夹竹桃。希望那些养花的朋友,一定科学合理地选择花种。

10.药物

其实药物也就是化学品,某些药物有致癌危险,如感冒药中常含有非那西丁,长期服用可导致泌尿系统肿瘤。氯霉素长期服用可能得白血病。长期服用雌激素导致得宫颈癌。因此、喜欢自己家里准备药箱者应避免滥用药物,对那些铺天盖地的药物广告更要慎重,不能轻易听信那些花言巧语的江湖医生,有病用药去医院。

六、预防癌症有新法,

记者:除以上十种预防癌症的方法以外,还有没有药物预防法?

季教授:人类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防癌,使用化学药物或生物化学制品预防癌症是个新手段。如果能效果确实,将是代价最小最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国产维甲类药物实验结果效果明显,维甲类药物大规模用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能使食管癌发病率下降50%左右。国外首批抗EB病毒疫苗已经用于临床试验,期望这种疫苗保护人类免于常见由EB病母引发癌症的作用。

七、噎嗝与食管癌

记者:我到农村采访,听到过老百姓说有一种叫噎嗝的病症,这种病同食管癌有什么关系?

季教授:中国古代就有”食不厌精“的说法,古今中外有很多美食家,可谁又注意到,再好的美味,如果吞咽时不顺畅,也就变的无味了。中国医学对吞咽不利有过这样的描述,”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膈塞闭绝,上下不通”、“惟年长者有之”此症状俗称“噎嗝”前者为慢性食管炎,后者严重到恶性的便是食管癌,由吞咽普通食物困难到软食难进,再由软食难进到汤水难进,甚至最后滴水不进了,这样食管癌患者便会很快衰竭,直到死亡。河南省林县就是高发区,那里有句民谣叫“得了噎嗝症,吃春不吃秋”的说法,意思就活不了一年,这就形象、凄惨地反映了食管癌的自然、可怕病程。据国内有关资料显示,50%的早期患者有下咽食物时有迟缓和滞留或轻微梗噎症状,日本就这类发生率更高,占90%左右。因此,如果有上述表现,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八、美国、日本、意大利及欧洲预防癌症有新法

记者:自从本栏目推出后,一些读者纷纷来信,谈到能否听一听国外对治疗,预防癌症的说法,您可否在这方面谈一谈,介荐一下。

季教授:可以,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大约有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利用现代知识、技术和科学性的饮食,能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意大利和欧洲肿瘤研究中心就提出一些防癌的好饮食方法:

1.每天食用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土豆、橘子、菠菜、青辣和草霉等。

2.摄入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干豆类、麸皮面包、植物油和肝脏等。

3.每天食用含有植物纤维的食品,如新鲜蔬菜类、面包、大米、水果和麸皮面食等。

4.多吃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杏和梨。

5.摄入含硒的食物,如奶类、鸡肉、谷类、蛋类和肉类。

6.少食含有胆固醇的食物,如肝、黄油、虾和肥肉。

7.少食用炭火烤的鱼类、肉类、禽类、少食香肠及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成分的咸肉、咸鱼、火腿产品。

8.不吃或尽量少吃各种熏制食品和腌制食品。

9.不饮或少饮烈性酒,每天饮葡萄酒不能超过2杯。啤酒不能超过4瓶。

10.远离城市交通高峰的路段、路口,远离被污染的空气环境,远离高噪音的地方,远离放射性同位素及X线辐射、高电磁波辐射区,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等。

11.用餐时避免过饱,节制脂肪,不吃烧焦和发霉食物,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正常的睡眠。

12.心理、精神、情绪也是防癌的一道屏障,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情绪旺盛,不生气、不愤怒、不忧愁。不良的情绪、忧伤、压抑都可能导致对身体的不利。

九、箴言

综上所述,只要生活中注意到了,癌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癌症患者的膳食非常重要,具体的说就是营养成分均衡,尽量少吃酸辣刺激食物,特别是食管癌,绝对不能吸烟、喝酒,在饮食中注意别吃过冷和过热的食物,更不能吃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食管。同时注意心态的平和,不烦恼、不生气、不发火、不抑郁,积极参加一些适量的运动。多和人交谈,乐观向上。再好的治疗方法不如预防不患病更佳,希望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责编:寒冰)

小辞典

1.蔬菜中的芥蓝、萝卜和卷心菜、这些菜里有一种抗癌成分,名叫“吲哚”(音yin duo),可以抑制胃癌。中国有句农谚说得好“十月萝卜水人参”,萝卜医药价值很高,吃萝卜有益健康。

篇(10)

任性的员工越来越多,HR绞尽脑汁设计的薪酬体系,并不被所有人认可。老板嫌人力成本太高,员工嫌薪酬激励不到位。你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人家却只奔着公司食堂而来。你把各项福利管理得无微不至,人家却只想每周多放半天假,真可谓众口难调。

本期对话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创信测人力资源总监贺清君先生,与他分享八个维度下薪酬管理的思考。借杰克・韦尔奇的话说,话题拉得宽,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数得清。

加薪,仍是员工最爱

关键点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记者:智联招聘最近一组数据,是关于中国一、二线城市银行、保险、基金行业以及财会从业人员在招聘市场的薪资情况。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企业员工流失率一直较高。数据显示,28%的雇员在一个职位上任职的时间不到一年,39%的雇员会在同样的职位上任职两年。这说明每三个员工中就有两个在上个职位上任职的时间少于两年。大批受访者希望工资上涨6%-10%,而跳槽的人希望工资上涨更多,28%的受访者希望新职位的工资能增长31%。从这组数据中我们看出,企业留住员工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工资。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企业也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招人难;二是人力成本上升。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您是如何看待这对矛盾的呢?

贺清君:我曾针对企业人力成本投入做过一项调查:在金融、软件、互联网等行业的人力成本占比达到了60%以上甚至更高。在这样高昂的人力成本下,维持合理的利润率变得极为艰难,企业也将为研发新产品承担更多的风险。人工成本占比超过60%的行业,大多集中在智力工作团队效能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业,如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而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占比一般会低于40%,如能源矿产、快速消费品、汽配机械等行业。人力成本的压力并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相比而言,行业中的高端产品企业表现得较为轻松,高端产品的高溢价率为提高人力成本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尽管如此,那些高端品牌也没有为所有岗位实行高薪策略。

如何解决高人力成本和低利润率的矛盾,我认为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的薪酬策略,针对职位序列和岗位重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薪酬设计。以北汽福田公司为例,他们把员工按2-7-1的比例来划分:

20%的核心优秀人才:薪酬设计的总体原则是“超越期望”。这些核心人才是企业的“四梁八柱”,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骨架和基石。企业在薪酬激励方面要有足够的驱动力和吸引力,例如通过高薪和股权等激励手段来实现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的目的。

70%的普通员工:薪酬设计的总体原则是“满足期望”。这些普通的员工是企业的主力军,合理满足他们的期望,是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善于引导普通员工的薪酬期望,主要采用“物质手段加非物质激励手段”相结合的策略。

10%的后进员工:薪酬设计的总体原则是“严控期望”。对于后进员工,业界有个最典型的做法是“末位淘汰制”,美国 GE公司以实施“末位淘汰制”闻名于世,GE能成为百年企业,其长寿的秘诀就是“活力曲线”,用韦尔奇的话讲,活力曲线能够使一个大公司时刻保持小公司的活力。

华为一直都采取末位淘汰制,目的是裁掉那些不努力工作或者不胜任工作的员工。这样做也是有利于保护优秀的员工,从而激活整个组织。

末位淘汰制和薪酬体系实施并不矛盾,在薪酬体系实施上,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大考核力度让这些员工快速提升,实现“收入和贡献匹配”,同时降低公司的人力成本。企业要建立好的机制,让表现差的员工有机会发展成为普通人才,享受正常的薪酬待遇。

分钱,也需要方法

关键点

吸引力和稳定性

记者: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段子,许多年前,当格林・吉特发现自己种植园的豌豆壳里有害虫后,设计了一套“根据捉虫子多少发放奖励”的方案。可是,格林・吉特支付的奖金却超出预期。因为他的雇员很具有“创造性”,在捉走害虫前,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害虫放在豌豆上,从而得到奖金。正如现今企业里的一些员工,他们将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研究得很透,以便能投机取巧,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经济和社会压力迫使管理者重新审视薪酬体系建设。请您总结一下,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正向影响?

贺清君:龙湖地产有一套著名的员工薪酬体系――“1、2、3、4”:“一个人,两份工资,三倍努力,四倍成长速度”。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企业薪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人力成本是最直接的经营成本。薪酬过高导致直接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会下滑;反过来薪酬成本低,员工积极性降低,也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所以如何

建立平衡的薪酬体系,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站在企业经营战略高度来审视和研究。

薪酬直接影响人才吸引力和稳定性:从企业价值评估角度来看,建立规范有效的薪酬体系更是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关键举措。王健林曾说过,万达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才,而物质待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础,因此万达集团多年来坚持员工收入的高标准。华为在业界以高薪吸引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在薪酬管理上最基本的理念可简单总结为两句话――“以贡献为准绳、向奋斗者倾斜”。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不仅能吸引外部人才,有效激励企业员工,还能开发员工的潜力。曾有人问任正非,你做企业主要想干什么?他只回答两个字“分钱”。任正非提出要向索马里海盗学习,科学地解决合理“分赃”的问题。因为“分赃”不均的结果就是财聚人散。

企业的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最核心的激励作用,它能够直接刺激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薪酬体系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好的薪酬体系,还要和企业岗位任职资格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配套关联起来。

模式,要分类设计

关键点

岗位、职能、绩效、能效

记者:尽管薪酬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此重要,仍然有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起适合自身的薪酬福利体系。降低薪酬,员工流失率增高;增加薪酬,却没有增加员工感知度,员工满意度持续低迷。为什么被寄予厚望的薪酬福利,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投入珠穆朗玛峰的成本却换来马里亚纳海沟的感知度。看来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合的薪酬体系,是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哟。

贺清君:的确如此。美国资深人力资源专家Christine Taylor,早年担任人力资源总监职务时,就面临着为公司140名员工制定一个合理的薪资结构的艰巨任务。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公司很难在薪酬调查中,找到与公司所需职位及技术要求类似的职位。Taylor说,“找到完全匹配的非常困难,也无法找到可参照的基准职位。”她无法通过专业的调查数据来为大多数职位设置薪酬中的位数或一个薪酬范围。薪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一直是最大的成本项目,所以需要经过严谨的测算。首先要找到有价值的、可靠的薪酬调查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运用到基准岗位中,并根据市场增长情况和公司的薪酬理念制定薪酬水平。

Taylor的经历表明,这一过程并不是能一步到位的。当涉及特定企业较高级别的岗位或者特殊职位时,找出基准职位的工作就变得非常困难。薪酬体系是非常系统和复杂的。总结优秀企业的薪酬体系,我得出一套薪酬总体结构模式设计:

第一,基于岗位薪酬模式。这类模式适合中国的多数企业和多数类别的岗位,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薪酬制度。这种模式的企业里职位级别比较多,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就岗位类别而言,基于岗位薪酬模式比较适合职能管理类岗位。

第二,基于职能薪酬模式。这类模式适合生产技术连续流程性比较好或者规模比较大的服务业,例如化工、食品加工、保险、咨询、医院、电子以及汽车等行业。

第三,基于绩效薪酬模式。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

企业适宜实施此类模式,如IT行业。就企业岗位而言,高层管理人员、销售类的岗位比较适合这种薪酬模式。

第四,基于能效薪酬模式。此类模式也叫综合薪酬模式,是综合岗位、职能、市场和绩效模式的优点,让能力和任职资格挂钩,绩效和实际业绩挂钩,对企业更具适应性。

激励,薪酬的核心

关键点

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

记者:有一位叫赵欢的HR和我分享过她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位新入职的90后员工有一天迟到了,赵欢本能地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迟到了?”这位90后没有理她,紧接着赵欢又问了一遍:“为什么迟到了?”这时候这个90后开始翻自己的钱包。等到赵欢问第三遍的时候,他把钱递了过来。这位90后员工认为,根据公司在考勤管理制度中有关迟到的规定,我把罚款交上来就完了。别人没有理由问我为什么迟到。我的朋友抱怨,现在这样的员工越来越多了,HR辛苦设计出一套薪酬激励体系,对他们来说根本起不到正向的激励作用。如果不用这样的员工,你会发现招聘新员工又很难。您觉得这位HR朋友该怎么办呢?

贺清君:薪酬制度的建立和调整,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的一门技能,完善的薪酬标准体现的是一种艺术。赵欢虽然挨了不少累,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敢肯定她一定是在沟通等措施方面做得不到位,所以才造成了这种困扰。科学和有效是评定薪酬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的依据和技巧。

那么,企业如何制定让员工满意且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薪酬制度呢?我认为应在薪酬构成上增强激励性因素,即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就是薪酬待遇方面的激励,例如加薪和奖金等等。

非物质激励,就是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常见的管理方法很多,例如愿景激励、信任激励、赞美激励、批评激励、荣誉激励、职位晋升、情感激励以及有效授权等。

以华为公司为例,其外在激励主要由基本工资、固定奖金、现金津贴、浮动收入、长期激励和福利待遇共同组成,以金钱形式给予员工报酬的全面薪酬。还有内在激励,体现在工作内容、文化氛围和工作生活平衡度上的精神方面的感知。具体就是工作内容的挑战、培训发展的机会、文化氛围的和谐、公平透明的机制、同事的互助友爱等一系列非物质方面的激励因素。

在非物质激励方面,IBM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典范。IBM公司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很有规模的庆功会,对那些在一年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进行表彰,这个活动被称为“金环庆典”。在庆典中,IBM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始终在场,并主持盛大、庄重的颁奖酒宴,然后放映由公司自己制作的表现贡献突出的销售人员的工作情况、家庭生活的影片。在被邀请参加庆典的人中,不仅有股东代表、工人代表、社会名流,还有那些优秀销售人员的家属和亲友。整个庆典活动的过程被录制成影片,然后拿到IBM公司的每一个单位去放映。“金环庆典”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表彰有功人员,另一方面也是同企业职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庆典活动中,公司的主管同那些常年忙碌、难得一见的销售人员聚集在一起,彼此毫无拘束地谈天说地,在交流中,无形地加深了彼此心灵的沟通,尤其是公司主管那些表示关心的语言,常常能使在第一线工作的销售人员“受宠若惊”。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更增强了对企业的亲密感和责任感。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管理误区,就是过于重视物质激励、轻视非物质激励。有管理者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薪酬激励是唯一最有效的激励方式。“钱”给到位只是其中一方面,员工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如果员工感觉不爽,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激励效果。有效的激励,必须是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特别是懂得授权的领导,会获得员工“士为知己者死”的回报。

由于每个员工年龄结构、社会经济基础和需求层次都不相同,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结构,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

薪情,是技术更是艺术

关键点

平衡期望和引导期望

记者:薪酬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数字,HR在制定整个企业的薪酬框架以及每个人工资的时候,一定要量化到非常具体的数字上面去,所以要利用科学的方法

和工具来帮助其制定科学的目标。不论是设计以职位管理为基础的传统薪酬结构,还是选择做以能力为主、职位为辅的宽带薪酬,都要做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制定内部原则,设计薪酬框架,进行业绩考核,设定加薪幅度,分配资金……这其中会涉及很多因素,每个因素都有一个公式,这就是科学,再具体讲就是数学和统计学。但是在和您聊了这么多以后,我发现要从“薪”上提高员工满意度真是不容易。许多老板也很困惑,“我从自己兜里掏出来给员工的够多了,怎么就是留不住他呢?”我认为这里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公式,更需要艺术层面的技巧,您说是这样吗?

贺清君:您刚才总结得很到位。薪酬模块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工具,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除了有科学的公式外,还要有灵活的艺术。当企业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后,实施的对象也就是员工,是否能领会其中的意图,这是HR能否使用好这个工具的关键。渔夫、蛇和青蛙的故事我们都听过。渔夫本想因为蛇把青蛙放生而奖励蛇几滴酒,却不曾想蛇以为渔夫还想让自己捕捉青蛙,结果导致渔夫既没有救活青蛙,还搭上自己的酒。

利用薪酬进行正向激励的艺术技巧,就在于要平衡企业和员工的期望值。公司期望员工多出绩效,而员工需要回报,我们则需要在二者之间掌握平衡,既要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又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水给员工。员工对自己的薪酬满意与否,他自己心中的砝码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他跟别人比较而来的感受。对此,我们要考虑员工的感受,也要从财务的角度看公司的实际收入能否支持这些开支,时刻要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就是艺术的成分了。另一方面,还要把薪酬福利同员工的业绩以及公司策略等联系起来,通过薪酬福利政策的制定,去引导员工的行为,激励员工做出更好的业绩来,这也是艺术。

做好期望值管理的关键是要给员工一个合理的期望值,让公司、管理者和员工个人的期望值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努力把鸿沟缩小。如果某一个员工的期望是半年后坐到经理的位置,因为他认为自己能力、经验、贡献已经达标了,但老板觉得他两年后才能达到过个位置,这样员工和老板的期望值就会产生鸿沟,并直接导致员工对工作或薪酬的不满意,从而产生负面情绪。这是因为期望值与动力是相关的,期望值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动力;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表面看是因为工资或职位太低,有了跳槽的想法,实际上是HR的期望值管理没有做好。

此外,还要从制度上保障这个平衡点。要基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包括加薪升职在内的所有体制、政策透明化,虽然不会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数字,但要让员工了解薪酬制定的原则、宗旨及相关的政策。有了这些透明的制度去平衡,每个人在制度范围内都会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如果天马行空,各有各的想法,也没有制度去约束的话,期望值就很难管理,也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绩效,不是唯一标准

关键点

按岗位价值评估

记者:无论是管理员工的期望值还是对员工进行正向激励,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绩效,达成最终目标。

然而在很多时候,如果只单纯依据绩效来制定薪酬战略,并不能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相信您也听过三只小老鼠偷油的故事,为了能够得到油,他们搭起了老鼠梯,最上面的老鼠眼看着就要偷到油的时候,老鼠梯突然塌了。三只老鼠没有偷到油,回去就做了一个总结。最上面的老鼠就问第二个老鼠说,你为什么要晃呢?第二个老鼠说因为最下面的老鼠在晃,而最下面的老鼠说因为我听到猫来了。三只老鼠最终没有偷到油,也就是没有达成绩效,难道不给它们发工资吗?如果给发工资的话,绩效考评能否计算出哪只老鼠的贡献更大一些?要是按我的分析,薪酬的设计和企业的绩效就没有必然的联系了,您认为我说得对吗?

贺清君:首先我要肯定您的说法,因为您并没有被绩效这片树叶遮住看见泰山的眼睛。我们总说“绩效、薪酬和激励不分家”。的确,绩效的本质是业绩的考量结果,业绩好坏在薪酬结构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绩效工资”的浮动。因此,就会让人有一种错觉,业绩贡献和收入挂钩,做得好绩效有上浮奖励,做得一般绩效不动,做得差绩效工资必然下调。

举一个例子,去年我认识一个三甲医院的院长,这家医院给医生制定了详细的绩效考核指标。比如医生给病人开了200元的感冒药,他可能能拿到50元的提成。如果开了300元的药可能就拿到100元的提成。在这里,我并不想对这种手段的合理不合理做评价,而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把所有的业务内容都衡量出了一个金钱标准,比如大家都认为手术的提成会比较多,那大家都抢着做手术的工作,那么另外一些工作就会面临没有人做的局面。因此,决定薪酬结构更多的是要评估出每一个岗位对公司相对价值的多少,这才是衡量薪酬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绩效的a、b、c、d 来影响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基于绩效的薪酬体系是企业薪酬模式的一种,有的企业针对不同人员基于岗位设计薪酬体系,还有的是基于市场做薪酬体系,但是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基于绩效来设计薪酬体系,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薪酬模式。

很多企业经常犯一个错误,部门绩效越差就越不给员工涨工资,如果工资长期不涨,优秀员工肯定要走,如果中小企业员工工资上不去,那么它就会成为大企业的“黄埔军校”,掌握优秀技能的人才就会被大企业挖走。华为有个规定:首先给员工一个工资包,根据工资按比例倒推他的业绩任务。比如给员工1000万的业绩包,员工得到的工资是60万,那么他必然为这60万去想办法完成绩效。华为强制规定必须给核心员工加工资,将核心员工的收入提高,将人均毛利提升上去,可以倒逼这些核心员工提高能力,这样才能提升绩效管理,而不是单纯地看绩效发工资。

员工,你如何才能满意

关键点

需求多元化和创新思维

记者:听了您的分析,我感觉薪酬管理的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我曾遇到过一件“奇怪”的事情:去年年底,一家广告公司紧张地进行项目汇报,项目组所有员工都在熬夜加班,总监看到大家比较辛苦,晚上11点钟时,他叫了几份宵夜,可是几个90后的员工却说:“不要用金钱来侮辱我,我们本来做这件事情是非常开心的,你拿宵夜来是什么意思?”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几个90后员工居然还罢工了。作为一个80后,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经跟不上90后的思维了,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反思,面对这些“反常规思维”的90后来说,到底该如何制定适合他们的薪酬战略,才能构建雇主与雇员和谐的劳动关系呢?

贺清君:90后员工的“反常规思维”确实是打HR一个措手不及,再完美的计划也跟不上变化的脚步。但是,有一点HR要清楚,无论如何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归根结底,是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从薪酬战略方面来讲,我认为有必要回溯一下关于薪酬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十八世纪80年代的时候,管理学还没有发展到像现在这样的模式化,雇主基本上是以直接计件或者标准来结算雇员工资的。1886年,北美成立总工会,这个时候有了八小时工作制和最低工资标准。1891年哈尔西提出来一个“50-50计划”,如果员工通过努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雇主要拿出50%给工人,40%归企业,10%归工长。到1892年的时候,罗万提出了奖金提成计划,随着工人降低了成本或者提高了效率,对增量数据逐渐的缩减导致了劳资关系的紧张。1895年泰勒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指导思想就是我们合力把饼做得更大一些的时候,即使工人的比例在降低,但是企业实际获益还是不少。1911年梅里克推

进多重计件工资制,是把工人当作机器而忽视人的感受,导致了劳资关系矛盾的升级。1916年的甘特计划开始承认人性,此后,企业雇主开始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比如菲泽尔公司的股票期权,潘尼苏拉报纸的员工持股计划,威茨曼的利润分享计划等等。企业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是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保障。

在这里需要消除一个管理误区,即“高薪一定有高的满意度,高薪的企业劳动关系一定更和谐”。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企业的高薪酬水平可能会保证员工不会产生反感,但是并不能自然导致员工产生满意感。正如你在故事中提到的,总监出自好意,体恤一下加班的下属,可是却引来下属的不满。这是因为,这个总监不了解下属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员工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影响员工满意度的要素也是多元的,每个人在不同阶段追求的目标不同,关注的满意度衡量指标也不同。将薪酬设计与员工的需求偏好相匹配,从员工需求出发来建设薪酬体系,这才是薪酬管理的原则所在。

HR要在雇主与雇员之间搭建一个平台,了解企业和员工的真正诉求,在两者的诉求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建立稳定的员工薪酬增长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HR,不可回避的创新

关键点

要么他杀,要么自杀

记者:“互联网+”时代,能否有效激励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因素。薪酬福利制度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曾看过一项调查报告,“互联网+”时代下的薪酬管理呈现六大趋势:薪酬整体增幅进入小于10%时代;内部薪酬差距拉大,绩优员工涨幅高;企业内部薪酬结构多元化;能力薪酬走向前台;重激励,单项奖金和即时奖励得到更多的应用;员工关怀成为薪酬的重要补充。在新趋势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真正进入了“量化”阶段,更需要“用数据说话”,构建完整的薪酬体系,薪酬管理又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HR该如何应对呢?

贺清君:当人们在关注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商业模式以及营销方式的时候,很少有人关注其背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如何采用创新的思维支撑企业实现互联网思维的转型,如何实现企业绩效、薪酬和激励的创新支撑企业的发展转型,是摆在很多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问题。

首先,互联网带来了零距离,要求从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用户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

其次,去中心化,没有领导。谁是员工的领导?不是他的上级,而是用户,员工和用户之间要直接对话。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该是没有层级的。

再次,分布式。所有资源不是在内部,而是在全球。《维基经济学》中有句话说得好,“全球就是你的研发部”。

总之,如果还想抱着原来的制度不放肯定不行,时代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从战略到组织到薪酬。

以海尔为例,张瑞敏正试图在一个老牌企业中实施革命性的薪酬体制改革。在张瑞敏看来,百年企业就是通过“自杀”重生。你不能“自杀”,就会被“他杀”,被时代所“杀”。自杀的第一步,改革薪酬管理。薪酬不应该叫领工资,而应该叫收费。工资是企业对员工劳动工作时间的报酬;而收费是员工向用户收取自身的价值成果。薪酬制度太重要了,因为它是企业的一个驱动机制,薪酬制度怎么做,大家就会往那个方向走。员工薪酬就是用户给的。平台上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订单里面,如果你没有订单,就没有薪酬。也就是说,不应该是企业付费,而应该是用户付费。

目前,海尔正在变身为平台化的生态系统,海尔员工则变身成为一个个创客,形成很多的创业公司,在各自的平台上创造价值,并拿到“创客薪酬”。成为“第一”不是战略,能够找出成为“第一”的路径,这才是战略。当前,就是要找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路径。战略应该服从于时代,组织则从属于战略。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目前,海尔要实现战略转移,从以企业为中心转移到以用户为中心,具体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战略:“人”是员工,“单”是用户价值。

海尔几万人,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用户。企业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关键在于,怎么样把每个人的能力都发挥出来,把每个人变成创业者。这其实很难,在金字塔型结构里,员工是听上级的,上级叫什么我就干什么,但现在,每个员工都要找到自己的用户,要变成创业者,而且可以寻找社会资源来创业。

薪酬上,原先从国际化公司引进的360度评价体系,也被海尔弃用了。这套体系在中国文化里行不通,因为大家都是同僚,出于关系和人情考虑,最后评价的结果都差不多。后来,海尔采取用户评价的办法,有一些人专门来收集用户的意见,然后给你评价。比方说,服务人员电话跟踪,物流人员怎么样?但是,总免不了会造假。

现在实行了“人单酬”,就可以理解用户付费的含义。比如海尔的物流有9万辆卡车在全国跑,这9万辆卡车当然不是海尔的,每辆车的司机和安装工,至少需要两个人,9万辆车至少要18万人。他们每天接到的订单是海尔通过信息系统下达的,薪酬是海尔根据用户服务的态度、服务的好坏发给他们的。海尔通过网络得知员工服务的好坏。海尔有一个“按约送达、超时免单”的考核办法,规定7点钟送到,超过时间货就不要钱了,这个是对海尔服务人员最大的制约。从前,用户“免单”之后,员工自己并不赔钱,而且会相互推诿,现在大家结成利益共同体,罚款自己出,声誉和质量就提高了。从2012年推出这个承诺,到今天一共送了三百多万单货,只赔了102笔,仅占总货量的万分之零点几。

海尔的薪酬管理改革被称为业内典范。事实上,绩效考核不同的方法对于员工薪酬和激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薪酬体系改革、员工激励管理方面,国内很多公司都在积极尝试创新的管理方式,例如360在员工考核方面已经取消了复杂的KPI方式,目的就是鼓励互联网创新;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只需一名员工做好“日常管理”就足够了;上市公司中科金财采用阿米巴多层级合伙人的方式,这些有益的创新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体现。总之,管理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记者手记:

“薪情”里藏着安全感

今年经济不景气,企业效益缩水,广告公司的老板李静为了照顾员工情绪,加强了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比如公司取消了打卡考勤制,每天还为员工提供下午茶。当有员工过生日,李静总是在第一时间送上礼物祝福。但由于业务进展较缓,李静给员工的工资比行业平均水平略低一些,导致近半年里,公司的员工几乎换了一茬。很多中小企业虽然比不上大公司的福利待遇,但是也实行了越来越多的人性化关怀。可这并不能解决人才的流失和招不到人才的根本问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调查企业留人之各种手段,薪酬的多寡是获得职业安全感的首要因素。职业安全感是指一个人在职业中获得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或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当然,还有另一种与“薪情”有关又无关的观点。从古代的南门立木、千金买马骨到今天腾讯为员工提供无息住房贷款、京东为员工解决孩子入托问题,这些激励无疑满足了员工的真正需求,不仅稳定了军心,也提高了企业形象。薪酬已不再是简单的多付或少付的成本。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