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践行核心价值观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践行核心价值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践行核心价值观

篇(1)

此话,过耳难忘。

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而作为民族未来和中流砥柱的青年,作为青年朋友的团委组织,又该如何践行这样的价值观,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让我们看看,近期各地团组织如何身体力行,和青年朋友们一起,遵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团宁夏区委:寻找乡村好青年

为深入推进“践行核心价值观携手共筑中国梦”,9月1日,团宁夏区委在青铜峡市开展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宁夏乡村好青年成长故事分享活动。来自全区的5名“乡村创富好青年”和“乡村道德好青年”与在场的百余名团员青年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银川市青年创业奖获得者杨欢、石嘴山市示范性家庭农场创业青年徐迎平,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千方百计克服资金难、技术难等问题,带领村民共同走向致富路,一路艰辛,成就精彩青春;“全国十佳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军明朴实能干,愿意扎根农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和好朋友;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学雷锋先进个人的中宁县单身妈妈刁荣辉讲述了负债办超市,靠着诚信做人、诚信经营,热心公益、回馈社会,获得了顾客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所在超市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宁夏慈善超市”的事迹。“感动宁夏・2012年度人物”西吉县张方鼎,在讲述中也获得多次掌声。

张方鼎是西吉县新营乡腰八庄村人,2005年从宁夏大学毕业,先后在银川几家英语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却始终难忘家乡的孩子。经人介绍,他接触到澳门巴迪基金会,一个非营利性慈善组织,致力于促进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妇女和青少年的能力培育。于是,他将自己的乡村外语培训计划通过信函传至该基金会,并被该机构选拔到北京进行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张方鼎辞掉工作回到农村。他深知农村学校大多没有专业外语老师,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获得教育公平。他将一所闲置的小学改为公益性学校,然后一家一户家访,让孩子到学校接受免费的外语辅导。至今,经其辅导过的学生达上百人,由其资助和经联系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有40多人。他在大山深处陪伴孩子们成长,坚持义务助学、资助贫困学生,虽然是“编外老师”,却让孩子们深深懂得了教师的伟大。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青春,这样的故事分享,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他们身上蕴藏的青春热情、追梦圆梦的奋斗力量和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与会青年纷纷表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前进方向,积极投身农村这块发展的沃土,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搭建的平台,自觉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参与者。

“寻找乡村好青年”的活动由团中央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由省、市、县、乡团组织共同推进,引导农村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携手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前,此项活动在宁夏进展顺利,社会反响热烈。全区22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评选认定工作,共产生县级乡村好青年241名,其中道德好青年107名,创富好青年134名;先后开展县级“乡村好青年”分享、代言、践行活动54场次,参与青年5568人。宁夏团区委还专门设计制作了“寻找宁夏乡村好青年”活动专题网站,利用网站平台集中展示各地乡村好青年的典型事迹,展播各地组织开展评选“乡村好青年”、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分享等活动情况。

团河南省委:一场别有新意的红毯秀

近期,团河南省委组织了一场红毯秀。

青年学子们夹道欢呼,媒体闪光灯追逐,主人公们走过红地毯,走向中国梦展示台。他们不是明星模特,不是企业家,但他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第一批走上红毯的是老兵代表。当代表谢文静、代表李金清、抗美援朝代表柳岳继、对越自卫反击战代表冯作义老人走过红毯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一身戎装,荣立过赫赫战功,经历过浴血奋战,生离死别,虽白发苍苍,仍精神抖擞。看着昔日的战争英雄从身边走过,大学生骨干班学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主席陈浩激动地说,他们身上蕴含的浩然正气,正是他们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我们所欠缺的。我们一定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懈奋斗,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第二批走上红毯的是劳模代表。86岁的“红旗渠”修渠英雄任羊成、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王百姓、全国道德模范谢延信、“感动中原”人物黄久生、“北京好人”李高峰,在学员们的热烈欢呼声中走过了红毯。站在红毯一侧的河南大学生骨干、河南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陈辉趁机与自己崇拜的英雄任羊成握手致敬,兴奋地说:今天亲眼见到了修渠英雄任羊成老前辈,内心无比激动。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一定会追寻红色足迹,像他们那样,艰苦奋斗,实干兴邦,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第三批走上红毯的是当代涌现的见义勇为青年英雄代表。“刀下换人”的林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广庆、“舍儿救人”的青年英雄刘兴元、“三跳黄河救人”的90后学生邢二朋、“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李博亚、“夺刀救人”的15岁少年郭麟,已为大家所熟悉。在他们走过红毯时,现场气氛达到了,纷纷传来“李博亚,好样的”、“二朋,加油”的喝彩声。南开大学学生会主席胡明远激动地说:这些当代英雄,离自己很近,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动力,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应该做到。

篇(2)

为了让居民过一个吉祥欢乐的春节,社区开展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社区干部准备了笔墨纸砚,邀请来酷爱书法的几位老同志,为社区99个单元门分别书写了一幅幅吉祥喜庆的对联,并在年前张贴好,送去新春社区对居民们最美好的祝福。如此不仅增进了社区与居民的感情,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积极营造宣传教育的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氛围,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一是,在社区部分楼侧墙张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进行宣传,让居民们熟知于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二是,安排专门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向居民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入脑入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率。三是,放发各类宣传材料等,如发入宣传单、人手一把扇子即实用又起到了宣传价值观、市民公约的作用。四是,能过群众文化宣传,正月十五组织居民联系会,并用猜迷语的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

三、    社区通过“学、讲、改、行”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学”就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及精神。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学习,如:通过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学习、以开展座谈会的形式讨论学读本以及相关文件等。“讲”就是结合道德讲堂活动,学礼仪、学模范、送经典等形式传播道德能量,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就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为民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态度,广泛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行”就是结合志愿服务行动,向辖区居民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材料,组织志愿者开展系列活动,真正将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3)

教育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乃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价值行为层面,更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问题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思品教学的关键问题?如何分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思品老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品教学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思想性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初中生进行“五爱”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每个公民高尚道德素养与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念形成的转折点,需要更多的正能量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思品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更凸显其德育功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

1.传递正能量,拓宽学科素养

到底什么是正能量呢?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从思品学科来理解正能量应该是一切给予人积极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有大爱和责任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5分钟来传递正能量信息。如,格言、诗词、典故、电影、先进人物、时政热点等,使“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耳熟能详的诗句重回课堂,显示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求知欲望,拓宽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养成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好愿望。

2.重构教材体系,寓教于乐

立足学科特点,以人教版初中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重构教材体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富强―经济建设(物质文明)―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关注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参与政治生活;文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承担责任和服务社会、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自身、家庭、学校、社会、人与自然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自由―权利和义务伴我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公正―我们崇尚公平与正义、做一个负责的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和谐社会特征;法治――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权利和义务关系、网络交往新空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行为:爱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树立宪法和法律意识,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敬业―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传统美德薪火相传;诚信―诚信做人到永远;友善―友好交往礼为先、善待他人、相处有方、竞争合作求双赢、心有他人天地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思品课程的教学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主要渠道。老师通过重构教材体系,深入分析探讨学科价值,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价值观教育。但如何使思品课更具有德育功能,充分挖掘学科的教学价值,还需努力。

3.拓展社会实践,内化为自觉行动

从培养合格公民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思品课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功能。基于传统的思品课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核心价值观教育远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为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开展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从不同角度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相关核心价值观产生更广泛、深刻的认识。

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到派出所了解青少年犯罪现状;组织学生举行《模拟法庭》比赛;组织“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小论文比赛;新生军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利用假期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当一天“小交警”,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到超市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查找“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以及诚信消费;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进行慰问;记录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或绿色出行;替父母做家务;记住父母亲生日;认领班内学困生或德困生,建立网格学习小组,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拿出心爱玩具等进行捐助;认领校园一角绿地,成为义工护绿者;收集班级可回收垃圾;学校用餐,做到光盘行动,崇尚节约;绿色上网,防范侵害;春游遵守纪律、强化安全教育等。这样,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总之,思品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遵循。可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思品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凸显德育功能,更是责无旁贷!

篇(4)

友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既属于基本的主体道德品质,也属于重要的现实社会伦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友善之德的基础性和独特性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友善”的把握,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出发,不仅要把握历史传统,也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实际。

“友善”既是历史传统,又是当下的道德需求

友善,作为我们国家自古以来传承的优良品德,直接指向人际关系,其所概括和表达的是共同体成员之间如何彼此对待,采取什么样的立场、方式和态度处理日常的伦理关系,尤其是伦理关系背后的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从国家层面出发,要求执政者当怀有仁心,关爱民生,这样才能构建民主的空间、和谐的国度;从社会与个人的角度出发,则要求每个个体都能心中有爱,与人为善,乐于奉献,人间才有温情,使自由、平等的幸福之花常开不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友善”确立为一项基本内容,既是对古今中外历史传统的尊重,也是对人们当下道德需求的回应,无疑是一项十分及时而必要的举措。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友善要求主体自身首先应当具备友爱之德。其一,要持平等心、相互尊重。毋庸讳言,这是友善的首要内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平等”是一种现代价值,也是一项基础价值,更是现代社会的主导价值。平等观也是现代人道主义的基本方面。作为现代道德,平等与友爱的存在有所不同。友爱讲究以同情心仁慈待人,侧重道德情感,即爱意的共通;平等则直接描述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理念和行为态度,相比之下,平等更像是友爱之德的刚性构架、理性支撑,是其能够存在和展开的理念基础。

其二,要有礼让之德。友善不仅要认同、坚守和贯彻平等观,更要具备包容、宽容之德。这也是友善观的题中之意。平等并不是为平等而平等,而是旨在创造一种合理而良性的伦理秩序,使社会总体交往与人际关系保持健康有序的状态。面对不同主体的多元物质追求和现实利益的多样化,我们应该既讲究合作,又要进行竞争,或者通过合作以竞争。面对各种社会竞争,友善必然成为化解利益纷争的重要剂。具体而言,就要讲礼让之德。

其三,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公共意识。友善的意义和目的并不在于友善本身。如果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应当具备友善的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不管是交往的理性,还是商谈的伦理,都无法忽略友善的基本价值及友善对于主体沟通力的建设性意义,这也是公共秩序得以有效改善、人的利益最终得到实现的真正逻辑前提。

社会主义友善观是社会和谐共融的道德前提

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友善,更是一种切切实实的德。友善之德的普遍认同、内化及其普施化育,必然指向社会生活的良好秩序与和谐共融,同时也是二者得以实现的基本道德前提。

友善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共同体和意义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它既是维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共同体的纽带,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共同体提供重要支撑。就我们国家的当下发展而言,不管是在传统的“熟人”社会,还是快速发展起来的“陌生人”社会,友善的“缺失”问题都已经日益凸显。对此,我们既要看到相关问题产生的必然性,也要注意其负面的伦理效应,看到其日益暴露的消极性、破坏性。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友善是人类的尊严、安全感和享有舒适生活的内在需要。如今,现代化生活已经成为国人的普遍追求,物质追求及与此关联的物欲必然增加。与此同时,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也必然相伴相生。实际上,友善需要主体具备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因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如果外部伦理环境不能施以切实的约束和教化,那么友善之德就必然受到功利主义较大的消极影响。

友善是防止人际关系异化的精神力量。之所以不得民心,就在于它吞噬了友善最为基础的理性内涵,即平等心与相互尊重。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好人主义”在当下也比较流行。这是友善另一种形式的异化。所谓“好人主义”,其实就是以狭隘的私利谋求为标准、为前提的,社会的良知与道德在它这里也不过是谋求私利的形式和工具而已。“好人主义”将友善异化为以纯粹的技术理性见长的伪善,这与专制主义一样,注定会为社会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所不容、所否定。

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载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局面,从理论高度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它与中国梦的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趋势,以及内在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对于广大社会主义公民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持平等心,凡事讲究相互尊重、换位思考。多元价值观念之间形成的摩擦、冲突、矛盾,其根本原因往往不在于多元价值本身,而在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倾向、偏好之间并未坚持或者做到平等相待。持平等心,就是保持人道心,把自己和他人都当作平等之人看待,以相互尊重为基础而开展交际,赢得舒适稳妥的交往空间。

要秉持仁善、友爱之德。对于大众而言,仁爱心都不应成为一种奢侈品。一个缺乏爱心的人往往难以得到他人的友好关爱,残缺不全的灵魂总易导致人生的残缺不全。无论如何评价,这都是一种遗憾和创伤,并为良知、道德和公正所不允。一个缺乏关爱与温情的社会,从发展的长远来看,也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是要有包容、宽容之德。面对多元观念时,我们要讲究包容、宽容之德。当然,这不单单意味着一个人就能够时时刻刻做到这一点,或者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但包容、宽容的总体缺失,却可能造成十分消极的伦理后果。

要切实提高交往理性的自觉及沟通能力,合力创造与维护和谐友爱的氛围,养成积极达成共识、有效解决疑难的良好习惯作风。友善作为个体道德的强大力量,应该与其他品德一道,将公民塑造为善于沟通、协商全面的现代人,成为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载体。

(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体育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26―01

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不仅是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如何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提升教师素质,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任务的执行者,是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的主体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发挥,教师必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唤醒广大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意识,将他们的工作重心放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协调、多样和可持续发展上,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师生日常交往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原则;要通过开展教师讲坛、班主任论坛、道德讲堂、模范教师评选等活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同时着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和解决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文化、信息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楼道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宣传牌,同时利用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多种媒介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深处的感染与熏陶。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的作用,由班级学生自主设计、装饰,创建反映班级的风采,彰显青春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融入课堂教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能

学校要安排各教研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紧密结合,让传统国学内容成为学生的选读或必读教材。充分发挥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重点、分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学科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语文、英语、体育、艺术、校本课程等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评价之中,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进入师生头脑。

四、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篇(6)

一、持续学习,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政治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学习是提高理论成熟度的有效手段,是增强政治坚定性的关键。系统学习有助于正确认知。让青年懂得“三个倡导”分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和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共同诉求;是中国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分解学习有助于指导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要成为强大的经济支撑,同时有赖于员工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依托“青年大讲堂”等方式,无论是专题式的讲座学习,亦或是党群干部学业务的系统学习,都有助于顺利实现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从认知到认同,可以促进和指导实践。

二、强化责任,倡导青年在道德建设中有所作为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结合青年群体的特点,强化责任意识,把青年的先进性同弘扬正能量联系起来,利于把宏观要求转化为普遍实践的助推力。结合企业运行的特点,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的具体阐释,让包括青年在内的企业成员既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宏旨要义,也明确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径。愿景有所作为。结合集团公司部署的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团结带领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精神实质和重大举措,鼓励和引导青年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团的工作与建设。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青年以企业要务为己任,结合本部门、本地区、本岗位工作特点、任务要求,真正把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行动准则、政策取向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群体有所作为。十报告强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是青年群体为主力的品牌载体,使青年成为道德建设的先锋队伍。中石油集团公司团工委通过以“学雷锋树新风、学铁人立新功”为主题,以中国石油“宝石花”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统一品牌,通过扩大队伍规模、拓展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品牌、完善活动机制,力求组织建设网络化、运行操作规范化、服务项目具体化、志愿队伍专业化,不断完善富有石油特色的“四心”青年志愿服务体系,使志愿者队伍成为服务企业、奉献社会、共建和谐的青春力量。细节有所作为。克服思想行动上的知行不一矛盾,消除对人对己的双重标准矛盾,转化人心冷漠的抱怨为热心助人的行动,让小事成为找到实现价值追求的途径。集团公司团工委走近青年、深入青年,调查了解青年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状况,在青年婚恋、住房、人际关系、心理疏导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服务青年实际需求,实现生活融入、文化融入。

篇(7)

【中图分类号】G6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102-01

党的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努力塑造人格魅力,以身作则,在教学实践中把“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借助生活主题,培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切实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对接核心价值观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中学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总体上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同时因为年龄、生理特点、学习环境、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对他们虽然很简单、很容易接受和熟记,但背过不等于实现了教育功能。课堂上也不能只讲授这24个字,这些词语虽然凝练和集中,但却抽象和宏观,懂得这些词语的涵义也并不是实现了教育功能。这些词语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价值观层面,涉及目标、取向、准则三个价值观定位。着眼教育功能,应该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做到润物细无声,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二)理论知识接受与道德品质养成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是政治性很强的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色彩,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纯知识性的教育,它是以政治知识的接受影响价值观的树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接受与道德品性养成紧密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的实现寓于良好道德品性的养成。

(三)理论常识把握与实践行为考量的关系

思想品德教学对接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实践行为的考量。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培育引导践行,在践行中培育。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师业绩的考评标准。

二、挖潜教材内涵,切实融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高度一致,与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高度和谐。在教学内容中穿行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也是活用教材的表现。认真探讨教材的使用与核心价值观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切实融合教材和价值观的基本知识点。教材中蕴含价值观的知识体系有:

(一)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归宿,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情教育与爱国主义的教育相辅相成

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两点论,既要为看到我国资源丰富的一面而自豪,又要理解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资源有限的问题,树立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

(三)环境保护理念和正确的资源观

环境保护理念和正确的资源观既是重要的政治教学内容,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民族内容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相融合

世界和中国的民族内容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相融合,让学生体会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领略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五)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认识世界发展,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合作意识,增强开放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合作中增强竞争能力。

三、以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践行核心价值观

思想品德教学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从课堂走入生活,走入校园文化,走进社会中,使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譬如校园文化,悬挂中国的历史名人、事迹介绍,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重大节假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体验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生个性单纯活泼,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教师的自身修养是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榜样

教师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教师首先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师德水平。

(一)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

在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当代,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还包括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篇(8)

“忠诚”是指忠于党和人民、忠于法律,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思想纯洁的本质要求,也是检察干警必备的基本政治品质。

一是深化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就是真心诚意,无二心。从我国法治理念上说,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也是检察机关履行好职能的前提。通过引导不断增强全院检察干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检察官、为什么奋斗的问题,用先进的政治理论占领干警思想阵地,引导干警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筑牢公正廉洁执法的思想根基,始终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动摇。

二是与时俱进,高标准高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历史使命对忠诚赋予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检察干警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读书月、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自觉抵制错误政治观点、法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侵蚀,自觉地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融入到检察工作中,凝聚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三是开展专题学习,永葆忠诚本色。通过在全院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阐释“忠于党和人民、忠于法律”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特色,努力在心灵中产生共鸣、思想上达成共识,使“忠诚”这一理念成为思想的指引、价值的坐标。

二、坚持执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为民”,即所谓执法为民,司法为民。法律文化语境中,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维护公民权利是法律职业群体显著的核心价值观。“为民”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察干警崇高的历史使命。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引导广大检察干警深入查找和剖析群众观念淡薄的各种表现,深刻反省自己的群众感情、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等基本问题。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敷衍塞责,与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要特权、逞威风,甚至、违法办案等突出问题予以坚决纠正和解决。

二是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公开是公正的重要保障,深化检务公开,积极组织“检察开放日”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登门走访、开设网络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逐一梳理归纳,逐项整改落实,加强对整改情况督查,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三是广泛开展走进群众活动。领导班子带头,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村镇、走进学校开展司法调研服务活动,推动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向基层延伸,使全院检察干警进一步了解区情社情,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把检察工作融入三项重点工作中,自觉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组织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活动,引导全院检察干警积极投身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火热实践,端正对群众的态度,认真审视和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工作全过程。

三、坚持公正执法,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正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促进执法司法公正是检察干警的最高价值追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要真正成为检察官的自觉行动,必须贯穿到司法实践中,确保公正执法。

一是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结合批捕案件审查,针对问题向公安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和《纠正违法通知书》;延伸侦查监督职责,实现跨地域纠正违法新突破;结合移诉案件审查,对定罪关键证据认真复核,对有疑点的证据及时退查、补查,使打击刑事犯罪不枉不纵,彰显公正。

二是将公正执法与服务大局有机结合。全面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把维护司法公正作为天职,把推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强化法律监督、严格公正执法上,以卓有成效的法律监督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强自身监督制约。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权力观,深入推进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科学配置检察权。勇于接受外部监督,真正赢得公信,树立权威,确保法律监督职能全面正确有效发挥,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坚持廉洁从检,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

廉洁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检察干警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中忠诚是前提,为民是目的,公正是灵魂,廉洁是基石,没有廉洁,忠诚、为民、公正就得不到保障。

篇(9)

(一)有利于巩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地高校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地,要持续不断地对青年进行价值观传播和思想引导,在教育教学中对青年一代传授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规范广大师生的日常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合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以多元化、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引领和整合校园文化,力求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师生头脑,促进高校师生思想的进步,有利于不断巩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地。

(二)有利于引领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建设首先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基地,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青年人才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变化态势进行深刻的分析,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形成和传播的社会规律进行全面的揭示,以此不断引导师生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规范,进一步夯实思想文化基础。其次,高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促进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合格人才的培养,由此给社会输送先进道德思想的种子,这些先进思想道德种子深深植入社会各领域,从而推动、示范和引导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建设。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高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整体推进,稳步落实,轻重缓急,要深度开发高校师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所蕴舍的精神财富、深刻构建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渠道。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中,穿插知识传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学习辅导材料,为广大学生讲解社会社会核心价值观理论点和疑难点,结合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运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增强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支柱。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校园文化领域,利用主题班会、团学活动等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还可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站,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制作专题校园橱窗标语,营造出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定期总结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经验,对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及时宣传表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渗透和贯彻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篇(10)

一、加强学习强素质,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支部主任__的带领下,文化支部成员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学习座谈了十报告、系列讲话,及__好人等先进事迹,深化了成员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增强了各会员参政议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会员之间能够交流信息,取长补短,达到增强团结、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支部还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周庄活动,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老会员回顾多党合作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弘扬派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交流和探讨,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作为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绳,明确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不断提升道德情操和品格修养。

二、立足本职创佳绩,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支部全体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不少会员充分发挥各自所长,积极参加各项文化活动,创造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取得优异成绩。会员王丽娟是市艺术剧院公司总经理,在工作中组织开展了 “党心•民心•心连心”党的理论政策百姓创作说唱团文艺巡演活动,组织相关人员针对性地创作了音乐快板《盛会精神唱起来》、三句半《三中全会暖农心》、黄梅大鼓《价值观•花儿放》、情景诗朗诵《雷鸣般的掌声》、歌伴舞《__梦•我的梦》等9个节目,先后带领剧院演职人员走进铜都广场、瑶山社区、金口岭社区、朝阳社区、横港社区、五松镇、顺安镇、钟鸣镇、天门镇、西联乡、东联乡、老洲乡、金榔乡和__市中等职业培训中心、市第十九中等地进行巡演,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为广大市民、农民和老师学生送去了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所到之处,大受欢迎。同时,该会员还全力推动__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的系列演出工作,以宣传__好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员林志宏积极参加本单位市图书馆的各项文化惠民工作,参与策划专题讲座、制作展板、读书节等活动,推介__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员朱斌峰为市文广新局戏剧创研室创作员,他立足岗位,参与创作了广播剧《烽火女杰刘四姐》、《大通风云》、《白姜传奇》等,多次获得__省五个一工程奖,以艺术形式挖掘和展示__历史上显著的历史事件及本土特色资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力求打打造具有__地域特色的艺术精品,今年创作的小说被《雨花》、《__文学》、《青春》、《长江文艺•好小说》发表和选载,并被选聘为__省文学艺术院第四届签约作家。

篇(11)

新《守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是每个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新《守则》以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为核心,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而提出。如“爱党爱国爱人民”是“爱国”的基本要求;“好学多问肯钻研”是“敬业”的基本要求;“孝亲尊师善待人”是“友善”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有担当”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此外,《守则》中的“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坚决远离”“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热心志愿服务”等也反映了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法治”“和谐”等对中小学生行为的要求。

新《守则》以中小学生生活为载体,体现着生活德肓的理念。新《守则》是中小学生生活的基本行为规则,因此,它必须直面中小学生的生活,发挥对中小学生生活的价值引领作用。班级、课堂、学校、家庭、社会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域,《守则》对这些场域的生活都提出了道德要求。如在班级集体生活中,要“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在课堂学习生活中,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在学校生活中,要“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在家庭生活中,要“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不比吃喝穿戴”;在社会生活中,要“热心志愿服务”、“低碳环保生活”,等等。新《守则》突出中小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如面对生命的漠视,新《守则》提出“自强自律健身心”“珍爱生命保安全”。面对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新《守则》提出“文明绿色上网”;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新《守则》提出“低碳环保生活”。这既是时代对中小学生生活的新要求,也是当前中小学生生活遇到的新问题。新《守则》对此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使得对中小学生行为的指导更具针对性,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需要。

新《守则》强调通过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不是知识,而是生命的持续活动。生活德育要求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行动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新《守则》把对中小学生的要求,以行动动词的形式表达出来,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实践,增加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新《守则》的每一条首先是原则性要求,然后是原则性要求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把原则性要求在行动中具体化,如“爱党爱国爱人民”具体化为“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诚实守信有担当”具体化为“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明礼守法讲美德”具体化为“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等。新《守则》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改变了以往教师“假大空”的道德说教,使《守则》真正变成学生生活的行动指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使道德成为稳定的行为习惯。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