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

篇(1)

一、研讨课标、教材,抓好教学常规

1、学期开学之初,我们全组教师集中时间共同钻研课标、熟悉教材、拟定教研计划、教学计划,全组教师就教学目标、时间安排、重难点的解决、教学步骤和方法的确定等形成了共识。

2、集体备课,集中众人智慧。集体备课不搞花架子,讲实效,讲规范。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学期我们组主要听了初一年级组英语课,各位教师都能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下,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精心地设计媒体,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向我们展示了一节节真正优质量的英语课,得到全提英语组教师的赞扬。另外我们英语教研组学习教学理论活动,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这些活动也使我们教研组教师在教学上成长了许多。

4、按照教学处安排从听课、检查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几方面,对各年级英语教学进行常规检查,并针对每个年级的检查结果,进行小结和评估,使常规教学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5、抓好阶段性教学质量的检测和分析。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小测,每个月进行一次月考。每次月考后,各备课组都会及时地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找出优劣,探究最佳解决办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我们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二、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

教科研的主阵地是在课堂,本期我足共听评课18节,高质量的完成了听评课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在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落实高效课堂。全组教师积极参加每周教师听评课活动培训,不仅给我组英语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还加快了我们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对于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困惑,我们及时及时交流讨论并向他人请教,教研相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强化观念更新,创新英语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结合校本研修,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培训的同时也要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我。

四、在学校的领导下,我组开展了一些特色活动:

在学校的组织下,本组成员外出听课学习、交流、培训数次,如王慧敏,李延莉,贾周杰等老师外出培训学习,还与洛川创新中学进行了校际交流,共同提升的教学交流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学英语兴趣,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中和素质,我们举行了庆元旦手抄报活动。

篇(2)

1. 研修班概况

首先是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助理、学校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朝晖教师“让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的主题讲座。郑教师博学多才、温文儒雅,他从学习理论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教学研讨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认知主义观念下的教师培训四个大的板块深刻剖析了教师的培养模式。其中讲解的翻转课堂模式让我耳目一新,这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接下来由著名校本教研专家、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陈大伟教师进行了有效地观课议课以及理想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的专题讲座。陈大伟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思维敏捷,他还时不时地从主席台上走下来,到我们教师中间进行互动。他的讲座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因思而变”。听着他引人入胜的讲解,我也在思考,我们平时教学工作当中的评课、议课应该如何改变,从主观上的批评或“好好先生”转向客观的、委婉的陈述这一堂课以及事实,从评课、议课中折射出你的人格魅力。另外,理想的课堂是什么?就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提高课堂效果。进而创造我们教师的幸福生活!

2. 专家的特色与风采

三位专家的讲解各具特色,展现出了不同风格的教师风采。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知识执着的追求和对自身不断的反思总结,以及面对挑战所表现出的那种魄力。他们都曾经和我们当中的每个人一样,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十几年之后,我们依然是日复一日的做着这份工作,但他们已经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提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通过他们的讲座,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自身成长方面有所收获。

接下来,我们又应邀来到旅顺教师进修学校,参加甘肃陇原孙建华名师工作室、旅顺邵艳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会上主要由孙教师介绍了近三年来工作室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邵艳教师工作室的成员认真仔细地聆听了孙教师的讲解并就如何指导基层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如何在工作室培养新加入的教师、如何研发校本课程以及如何协调安排工作室的活动时间等提出问题,孙教师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最后,我们几位工作室的成员也相继介绍了自己在工作室的成长历程。

3. 感悟

篇(3)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实践性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达不到新时展的要求。为提升我国教育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实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等文件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并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们的专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尽管新课改后农村大部分学校都注重校本研修,但由于地区偏远,交通不便,信息接收不全面,缺乏系统管理等因素造成校本研修成效逐渐降低,教师专业无法得到最大化发展。解决这样的问题,农村中学需要创新校本研修制度,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合理的研修平台、多元的研修形式等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论基础

(一)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于2004年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顾泠沅教授首次在国内公开提出。“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学习研磨的意思。陈山山[1]认为,校本研修是一种新兴校本培训方式,是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张涛[2]认为,这种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单位,以本校教师为学习共同体的教研培训模式,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认为,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为阵地,多方面、多角度整合力量满足教师和学校发展需要,使教师群体和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化发展与开发。

(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欧美国家大约在20实际60年代开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师地位。我国大概在20实际90年代开始集中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由于研究方向和理解不同,不同学者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不同理解。叶澜[3]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国内学者朱宁波[4]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在历经职前教师培育、教师任教和在职进修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个人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素养,从而逐渐达到专业成熟”。“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外语人才炙手可热,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英语教师只有充实自身,完善自我,才能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为国家输送大批外语人才。何源[5]认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自从事英语教育事业开始,在英语语言熟巧、情境知识等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水平等方面越来越成熟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英语教师通过政府、学校等外部条件发展自身专业,寻求内化,提升整体素质的过程。本文要探讨的也正是如何依托校本研修促进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二、以校本研修促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教师工作和学习,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使教师职业生涯更加顺畅。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学校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教师培养理念,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首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增加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外语言书籍,公共区域摆放各类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刊,以拓宽教师视野;充分利用学校媒体广播功能,播放国内外最新教育消息;建立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报,刊载大事小情、教育轶事等,使教师沉浸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其次,学校应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们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尊重教师的意见等,使教师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同时,营造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民主管理,使教师也能成为学校的主人,激发教师的责任感。最后,学校应重视每位教师的个体差异。受家庭教育、求学经历、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每位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千差万别。学校要善于鼓励各位教师把握机遇,剖析自我,挖掘潜力,寻求符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实行“以老带新研修模式”

农村学校每年招收新进教师时应进行关于英语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的岗前培训,满足新进教师对教学知识、技能的需要。同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师意识到教书不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并认识到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和帮助,形成“帮扶团体”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学校教学常规流程。为缩短青年教师的探索期,学校可安排骨干教师与其形成“帮扶团体”,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工作中秉承自己的职业忠诚和对教育的崇高信仰,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论。学校应重视骨干教师的价值,肯定他们对学校做出的贡献,对于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师可邀请他们著书立说,让青年教师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因农村学校课程时间安排较宽松,年轻英语教师可以先听课、后讲课,教案经过骨干教师审阅后再使用,以此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发挥骨干教师的帮扶作用。聘请市重点学校名师教授讲课,传授经验,面对面与名师交流,实地解决青年教师的困惑。另外,学校还可出资鼓励教师重新回到大学学习,使教师认识到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走在教育的前沿;或者利用寒暑假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出国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校园,使英语教学与国际接轨。

(三)拓展多元的研修形式

除专家引领、讲座论坛、研讨沙龙等形式外,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资源。笔者通过网页搜索了几个偏远地区农村中学的基本资料,发现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对校本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简介。为改变这一现状,农村中学可以寻求政府资金帮助,开发适用于学校自身发展的手机软件,利用软件开展研修活动,大大提高研修效率。一方面,由于教师对国内教育信息接收不全面,农村中学可收集国内重点中学近期的教育改革信息,并在软件中实时更新。如定期更新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国内一线教师优秀教学视频等,使教师定期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另一方面,为规范软件,方便使用,可将软件分为校本理念、师德建设、网上评教、教师风采、经典案例等模块,使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在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见证下逐渐完善。

(四)完善校本研修机制

学校教研组应根据本校实际校情和教师发展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研修方案,实施过程、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必不可少,研修活动也应具有针对性。研修激励制度应公平公正,不以一两节课就判定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肯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进步,规范评价方式。一是,增强组织管理。学校领导是校本研修计划的制订者,应严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则,帮助各教科室、教务处顺利开展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带动研修水平逐渐提升。二是,制订校本研修计划。通过制订计划,明确研修目标、研修内容及工作方向。落实保障措施,充分保障目标达成,并从研修笔记、研修心得、案例分析等多方面检验教师研修成果。三是,落实监督管理。为保证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实,学校教学部门应注重监督管理。定期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困惑。分阶段对研修成就进行总结,并安排下一阶段的研修工作。

三、结语

在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教育政策良好的情况下,农村中学校本研修也得到了普遍重视。校本研修是助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们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升水平,充实自我,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山山,张琴琴.浅谈校本研修[J].经营管理者,2017,(2):365.

[2]张涛.乡村教师互助式校本研修共同体创新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101.

[3]黄春方.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化发展[J].少年儿童研究,2011,(10):18-20.

篇(4)

(一)存在问题:

为进行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IA12118)的研究,针对我校45名骨干教师和初中12位英语教师的调查统计发现一个共性: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渴望更新理念和加强理论学习,有效进行课堂模式改革,提升了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校本教研、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实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基础之上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根本目的,应选择更加关注那些具体的、有操作性的、基于课堂的、改进学与教的活动工具。

(二)视频课例的优势:

(1)“教-学-研—思”一体化——具有研究性

(2)“实践—分析—转化—示范”系统化——具有实效性

(3)课例集成多元、呈现灵活、使用便利——具有高效性

(4)视频案例具有情景真实性、要素完整性。内隐知识有效外显性、开放交流性、选取便利性。

(三)研究意义

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围绕“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核心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

1.有效促进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2.积累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验。

3.缩小农村校与名校差距。

二、研究内容

1.视频课例形成过程的研究

2.视频课例制作及教师反思循的研究

3.视频课例评价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首先对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水平分类---调查观察----发现问题----因素分析----确立骨干精英实验教师——课例研究---有效改进-----形成特色——精英带徒---团队提升”。具体为对教师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目标,对构建一个以课例为载体的、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操作系统达成共识。提供了一种通过案例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操作程序采用“自主研修驱动——同伴互助指导改进——校本研究反思——教学实践激励——教育叙事推动——视频课例集成”的过程,反复滚动。

实践研究推进中,构建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研讨现场会、视频课例研讨会及研究成果竞赛推广的策略。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经历5个阶段:

四、研究成果

以同伴互助下的校本教研为载体、以视频课例有效开发为突破口、以“诊断--反思--改进--实践—再完善—再实践—制作课例”为手段,将“培训—实践—研究—实践”为一体,以专家点拨引领为提升,形成了有效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理论方面:

1、形成研究模式:研究团队根据不同的问题研究实施模式与评价表

(1)互助式研修模式——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式研究

关注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细节的观察评述表

上课教师:记录者:时间:课例次数:

(2)同课异构模式——发现教师的各自特色的研究

(3)自主反思式模式——发现常规问题的模式研究

(4)专家指导鉴定式研究——挖掘教学风格与特色的课例研究

(5)形成研究反思策略模型。

2、视频课例开发使用的原则:

(1)根据教师不同的问题发展阶段性原则。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专题、有针对性的、基于常态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活动。

(2)针对对常态课堂教学形成成果集。设置课堂观察后、对该课堂中所记载的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和互动的研究,具体详细,形成视频课例集。

(3)教师培训围绕教师的真问题实施原则。促进专业成长更精细化。

(4)视频课例进行综合制作要体现情景真实性、要素完整性、开放交流性、选取便利性、交互共享性原则。

(5)教师与效教学行为促进原则。

3、形成专业发展的推进策略

(1)以英语组校本教研活动为基础,阶段侧重,逐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形成初步经验

①确定有效课例开发的行动方案,分阶段,按教师的问题层次展开研究。

②建立校本有效课例开发活动流程,规范有效课例开发活动过程。

③构建校本英语视频课例开发平台和反思路径,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质量。

(2)不同学科和主题介入研究活动为提升点,验证完善成果,形成促进专业发展的经验

①相关的文科参与课堂观课、评课,探讨验证有效课堂教学要素。

②观看实验教师的视频课例,规范学科达标课和优秀课的标准。

③观看其他文科的视频课例,借鉴经验,促进实验教师经验完善。

④组织青年教师观看视频课例,创设校本研究氛围,辐射研究成果。

⑤完善适合英语学科的视频课例平台,同时推广到其他文科。

(二)实践方面:构建交互平台

制作视频课例集成平台软件。包含了教学资源和课件、将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完善用对比的方式,对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过程用具体的教学录像课例表现、试验的效果或本教学课例的教学效果的评价的全方面内容的教学课例等内容通过网页集成、文件夹集成、PPT链接等手段整合。教师逐项研究,最后形成完善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成果的表达方法:

(1)课例的一般表达形式:

教学设计(对比)+课堂教学(几个相同环节)描述+教学反思+教学理论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课例研究报告

教学设计对比+教学片断对比+教学反思+教育叙事

(2)综合课例资源制作构成要素的研究

(三)实验教师得到发展

视频课例的实施深受教师的欢迎。根据有效数据,实验教师和参与教师除了课堂观察记载表以外,还通过观看同一个教学内容的两节不同的教学录像课来进行教学反思、同伴互助、行为跟进等活动,进行全面的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报告,制作视频课例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课堂实施顺口溜:

研究资源须先行、反复设计合学情;目标达成能检测、学案导学形式活。

导入激思增兴趣、学法感悟明真谛;资源系统任务导、互动交流整合巧。

重点难点精板书、媒体效益更显露;合作探究学法练、策略迁移又拓展;

激励评价多元化、成功驱动作用大。分层测试效率高、师生互动氛围好;

同伴互助反复研,方方面面都要全;阶段推进勿急躁,反思总结很重要。

篇(5)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55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之一。学校秉承“团结高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以“铸造师魂,提升师能”为目标,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沿革变迁,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流教研、培训特色的进修校。学校配足配齐办公、培训、教研需要的专用计算机130多台和10套多媒体演播设备,拥有藏书3万多册。开通了学校网站,建立了资源中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学校各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地发挥了教研指导和师资培训的职能作用。

培训处积极推行强师兴教工程,大胆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探索“研训一体”的培训改革,试行多元化培训管理机制。在培训模式上,采取研训结合、名师讲坛、联片送培、课题拉动、任务驱动、导师带培、异地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在培训方法上,采取了与福州名师工作室送培下乡相结合、与市直学校支教相结合、与县学科工作室送教下乡相结合、与县教科研活动相结合、与校本研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培训实现了五个转变:从传统集中办班向联片送培下乡转变;从单纯理论讲授向提升课堂实践能力转变;从研训分离向研训一体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从培训者定课题向受训者选课题转变。这些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基层教师的欢迎,被市教育局列为培训改革样板在全市推广。

中小幼教研处坚持以课例为载体,以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的研训结合方式,聚焦课改实验、聚焦有效性教学、聚焦教材研究;注重对“达标课”“研究课”“示范课”和“优质课”四种课型的研究;采取教学视导与常规检查相结合,专题讲座与问题探讨相结合,送培下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课题探究与常态教学相结合,校本教研与校际教研相结合,专题调研与“教学扶贫”相结合;推广情景示范式、专题研究式、学习反思式、临床诊断式、专业引领式、资料包式、论文交流式七种校本教研的模式;重视名师工程建设,鼓励名师“带一支队伍,抓一个项目,出一些成果”,“拓宽交流渠道,实现自我超越,打造科研特色,创造展示机会,加强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教研员和“本土名师”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县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闽侯县委、县政府、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拨出100万元作为名师工程专项经费。建立了13个学科网页为一线教师提供指导,开展了教学扶贫、课堂展示和巡回讲学等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活动。2010年选派了87位中小幼名优教师、教研员前往华东师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研修,丰富了教研员、名教师教育教学阅历,开阔教育教学视野,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同时教研员每年走出县外、省外授课,举行专题讲座以及教材培训等达30多场次。

近3年来,学校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12项课题研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其中《农村学校“研训一体”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闽侯县“研训一体”培训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文章获2010年度全国教育改革论文一等奖。已结题的国家重点课题《初中英语课堂优化与课程标准实施》研究成果得到国家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张志源主任和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校被授予华东师范大学“研训一体化专题研究基地”、福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基地”。此外,近年还荣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组织管理先进单位、福建省干训工作先进集体、福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项。

篇(6)

1、概念

分层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个班级里,教师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引,采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成若干层次而进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批评激励和帮助指导作用,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

2、特点

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具有科学分层、充分互动和灵活高效三个显著特点。

(1)科学分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1943-)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智能就是在时间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我们从客观角度真正认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地组织英语教学。[1]分层教学是一种给予保护学生自尊自信的分层方式,不在班级内公开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等因素将其进行分层,而是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分层,平等地提供给学生学习机会,给与学生不同的情感呵护,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环节有意义地顺利进行。

①依据性格特点的分层。我们根据班级内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将他们划分为:内向型、外向型、自信型和缺乏自信型等四种类型。教师给与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的情感呵护,使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均能深刻感受到老师对于他们的期待和爱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2]对于内向型学生,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对于外向型学生,给予合适的表现机会;对于自信型学生,积极发挥其领导组织才能;对于内向型学生,进行谈话引导和表扬。②依据情感态度的分层。我们将班内学生按照情感态度划分为:热爱学习型、完成任务型、需要督促型和厌烦抵触型等四种类型。授课时要对这四种类型学生给予不同的任务要求和关注,在学生所处的恰当位置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并不断向更高水平进步。对于热爱学习型学生,平时课堂活动中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鼓励他们挑战创新性任务;对于完成任务型学生,主要是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树立远大目标,以鼓励他们向热爱学习型转化;对于需要督促型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机制对其学习行为产生牵引,使组能成员成为其主动学习的督促力量,养成学习习惯并保持学习的乐趣;对于学习厌烦抵触型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辅导谈话,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并寻找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目标。③依据学习能力的分层。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为ABC三类:A类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厚类;B类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刻苦学习精神类;C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较差类。对于A类学生,需要在课标要求的知识上进行延伸与拓展,并起到学科带头作用,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对于B类学生,需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熟练掌握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和考点,多加练习与巩固;对于C类学生,需要通过努力基本达到课标要求。[3]

以上三种对于学生的分层方式,以学生自主自愿为原则,不损害学生情感前提,不公开提名宣布层级和姓名,并且定期层级角色转换。在班级内分组时,每组各个层次学生基本保持比例均衡,以达到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和竞争互动的公平性。

(2)充分互动。我国教育学家马和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作为一种具体而又特殊的人际互动,课堂互动中主要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生生在人际互动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由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交流进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行为。①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客体。内容上为教师对学生组织活动、布置任务、进行监督、提供帮助和答疑解惑等。形式上体现为教师对个体学生、教师对小组和教师对全体学生;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系列互动内容,包括学生个体、小组和整体的参与学习,在所有互动内容、情景、途径和目的上均显示出教育性的特征。②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多种多样,多以学生个体间、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互动为主,群体间又分为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生生互动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常有知识的讨论,观点的辨析、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等等。生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观点的表达、组织领导能力和参与合作意识等能力的培养。无论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不是单向的或线性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们之间有明显的交互性和连续性特点。[4]③灵活高效。按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和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分层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a、灵活:授课方式的灵活和小组分层的灵活。授课方式多以小组讨论学习、小组或个人竞赛、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为主,按照课程需求在一堂课中安排一种或多种授课方式;小组分层多以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结合,组内比例恰当,多组统一规范,并且以周、月、学期为时间单位,隐性地进行小组成员变动。

b、高效: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均有所收获;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内,教师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使获得大于投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听、说、运用英语,真正达到将英语作为一门运用性语言教学;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双向激发了愉悦的学习交流过程。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制定统一化的教学方案,课堂管理与组织也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保护。因而,极易导致初中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1、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缺位

所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指的是以学生为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尽量保证学生知识健全、心身健康。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按照教材要求围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外语能力进行教学和培养,但教材范围局限于课本,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均受到制约;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语法知识及其针对性练习,疏忽了英语语言的阅读和听说等技能的培养;不合理的分层教学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发展。

2、应试性教学指向

目前我国学校“应试教育”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而英语学习本身应该将之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强调它的语用功能而非应试功能。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应试具有评价功能和选拔功能两个功能,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主要围绕评价功能展开,例如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以此来测评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升学阶段的教学主要围绕选拔功能展开,例如中考备考阶段,教学活动都将英语课程瞄准考试大纲,生硬地将英语语言学习分为词汇、语法记忆训练或者各类专项题型训练。以上的评价功能和选拔功能都使得初中英语教学过早丧失趣味性,使英语语言学习变地索然无味,使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课程丧失了它本应有的交际功能和语言表达功能。

3、低效课堂教学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以教师传授知识式为主,以生词教学、课文教学、语法教学和练习教学为上课内容的主线,强化了英语作为语言的表达形式,扎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却忽视了英语作为语言的表达功能。学生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里配合教学,接受知识的传授并服从教师的课堂安排,没有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我国学生在小学至高中阶段,接受长达十年之久的英语教育,而教学效果却不乐观。此外,我们依然将英语作为foreignlanguage来学习,并没有将它作为secondlanguage,没有为英语创造日常的语言环境,也没有从心理上做好熟练运用英语的准备。

三、解决的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和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学习。并且提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这就体现了我们进行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是分层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合理地科学地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小群体,使学生间互帮互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竞赛或者合作,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针对学生分层现象和个体差异,做到隐形分层、合作教学、有的放矢、各得其所,进而有效达到全体参与和兼顾总体的课堂教学目的。

1、提高教师对分层互动的正确认识

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全新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转变课堂角色,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环节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适时地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为:教师讲解“少而精”,学生活动“多而活”。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缺失,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考虑做到以下三点:

(1)拓展教材,扩充阅读。初中英语知识浅显,兴趣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除课本教学外,合理开发校本研修教材或适合的报刊杂志。扩大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阅读量,例如鼓励学生每日阅读或倾听《书虫》等双语刊物,并将故事内容进行英语复述,定期组织英语刊物的交换阅读和讲故事活动,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进行适当合理的语法教学。在初中前期的日常教学中,不过分强调学生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法错误,以此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使用英语,最后给与学生适时地讲解与指正。语言经过长期的使用,交际功能会产生新知识的习得,语法错误因此得到纠正。

(3)针对学生合理分层,保障心理健康发展。确保分层互动教学中不公开、不点名、不勉强、不定性的分层分组,确保学生的心理在分层教学活动中不受影响,心理积极健康发展,促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2、转变应试指向的教学异化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Astrid Lindgren,1907-2002)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性。面对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应试倾向,初中英语教学在初一、初二年级阶段可以进行宽松式教学,将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弱化考试的重要性,强调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乐趣,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到初三备考阶段,结合考纲进行“有的放矢”式的考练。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除了教材,还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书和报刊等教具在教室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可以是讨论、问答、讲解、模仿、竞赛、辩论和话剧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营造全英文学习环境,引入外教教学也不失为一种高效教学手段。

(2)“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初中英语学习知识较为浅显,学习方法和习惯尤其重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它为今后的知识扩展和加深能够起到方法指导作用。鼓励学生多阅读原版简单读物,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尝试与英语教师纯英文对话,多开口多听多练习。

(3)保持学生对英语积极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作用之大,可以与认知技能相提并论。不在初一和初二过分强调考试成绩,保持学生在英语学上的兴趣和进步状态,多鼓励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到了初三,教师再围绕考试大纲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进行整体初中英语知识的复习和考练。这样做既丰富了学习生活、提高了英语兴趣、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夯实了基础知识,又目标性明确地集中精力完成了复习备考任务。

3、利用分层互动促进高效英语课堂

具体到课堂教学上,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依据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其他因素合理分排小组,提供浸入式语言环境,在保障有效教学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最大程度上使学生们获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终达到最大程度上使学生们获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举例来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学生在课堂之初掌握基本词汇和短语:take the subway/train,ride a bike, by bus/boat,bus stop,train station,kilometer等等和句型How do you get to school?I ride my bike.How far is it?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等等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会话练习。练习开始之前,教师将学生综合上文所提到的各种因素进行隐形分层,基本保持每组内综合水平高中低学生按照20%、70%和10%组成,并且每组成员的层次和类型基本类同。接下来,首先师生互动问答:

Teacher:Good morning, Lisa!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tudent1:I go to school by bike. And you?

刚开始,同样模式的对话练习由教师与学习能力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轮流展开,词汇与句型在对话中巩固运用,其余学生进行观摩。接着,互动模式可以改变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确定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运用之后,将互动环节转移到生生互动,以班级接龙或者小组内互问互答形式进行运用练习。此环节主要注重70%部分和10%部分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语言运用。

接着,此课练习作为新知识点,一定会有学生在例如ride a bike和by bike的使用方法上犯错误,教师不对错误立即进行讲解,而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过程中,学生指出错误并讨论,70%和10%部分学生在20%高等综合水平的学生带领下进行讨论,寻求正确答案,教师给与能够踊跃改正的同学奖励。例如:小组互动讨论开始,教师依据学生刚才会话中所犯的语法错误提问:“为什么我们不能说:‘I by bike go to school.’ 或者‘I go to school take a bike.’”? 通过小组观察和讨论,最终学生会总结出:“take+交通工具”作句子的谓语,“by+交通工具”做句子的宾语补足语或类似分析。此环节注重提升20%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塑造,调动其余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然后,对于学习10%部分学生来说,保证其将今日所学的短语ride a bike/take the subway/take the train/by bus/by boat等等熟练运用即可。对于其余同学,可以添加创造性对话。例如:

篇(7)

  并担任高一英语备课组长的工作,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任务艰巨,但在同备课组老师的协同合作下,认真履行职责,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自身的教学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遗憾和困惑。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惯例的教学工作。

  根据学校要求,开学初。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备好课,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同备课组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上网查资料,集中他人的优点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积极制作课件,利用网络、书籍以及各种信息渠道拓展教学资源。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突破重难点,做到精讲精练。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效果地开展了培优扶差工作,尤其对学困生更注意思想工作的开展及课余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注意总结经验寻求差异,提高了教学质量,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

  二、重视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开展。

  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转折点,高一是高中的起始年段。一个承上启下关系到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否学好并取得更大进步的关键的一学年。学生中,对初中英语知识的掌握存在着缺陷与断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给我教学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同时,学生在两个月的暑假期间,由于没有继续学习巩固而造成的知识遗忘、回生,也使刚开始的教学步履维艰。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使高一的新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英语教学,认真分析研究初高中的学生、初高中的教材、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异同点,积极地寻求良好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1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实际。

  设计的教学环节活动多。如果我依照教材一步一步地走,北师大版教材典型的特点是语言输入量大。势必课时缺乏,而且有些活动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因而我解初中英语教材、初中英语语言知识体系和教学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实际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作弹性处理,或增加,或删改,或浓缩,或简化,突出重点,巧破难点,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每一模块教学的开始上好“Learntolearn这一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各项任务,使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有效地指导教学。

  2搞好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衔接工作。

  使学生的由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迁移的能力得到提高。如结合新词汇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语音训练,新课的教学时注重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使那些还不能正确运用读音规则独立拼读单词和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学生解脱处处依赖教师的主动局面,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词汇和记忆词汇的能力。

  3注意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

  思维具有较高概括性和抽象性,高中的学生心理发育已接近成熟。更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发明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胜利感和满足感。所以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交际性和发明性都比较强的教学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

  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衔接。

  学生普遍感到课业负担加重,上高中后。难度加大,英语往往会成为一些学生放弃或懈怠的首选科目,特别注意学生这方面的苗头,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同时,重视情感教育,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愉快地融入我课堂,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认真学习新课标、掌握新教材,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备课组组长,及时制定了详细的备课组活动计划,同组老师的倾心配合下,任务得以顺利落实。备课组认真研讨备课新模式,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此外,高一英语备课组还在资料搜寻、课件制作、练习编写等方面分工合作,共享资源,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掌握、驾驭新教材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只积累了珍贵的经验,研究视野也开阔了掌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

  四、存在教学困惑:

  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困惑:经过认真分析总结。

  1学生个体的英语知识基础和技能差异很大。尤其是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如何同时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优生和学困生?

  2教材内容多。教学任务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

  3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大。需要的词汇量太大,很多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如何在教授新知识和“查缺补漏”上协调?

  4.教参简单。制作课件及备课时查找图文和音频、视频资料费时多,教学上需要自主发挥的创新空间大,如何应对这种压力?

  5语言学习资料多而广和学生活动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教育工作。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面临教书育人的巨大压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抵触,将坚持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不时地探索学习,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生长,不时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英语老师个人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英语教学,高三一年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次磨砺,对于我来说,经验不够丰富,高三的教学整个过程都充满挑战。这一学期来,本人认真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研究课标,梳理知识结构,有计划地落实复习任务,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个学期主要是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着重扎实基础知识,从第一册课本开始,我们以课本为基础,结合定的辅导资料,对基本词汇、句型进行复习,加深巩固,并要适当地归纳。而不该是对课文、词汇、语法的简单复现。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对于中等的同学是有很大帮助的。少数的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似乎不太重视,而比较差的同学在复习之后似乎也没有什么长进,这一点是令人很苦恼的问题。

  穿插在基础复习中,也将所有的语法项目也复习了一遍。当然还有听力,阅读这两项能力是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提高的。于是在这段基础复习阶段就开始了这两方面的训练。听力基本上一周三次,阅读一般是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课堂上几乎是很少拿来做练习,而课外我们不是很好掌握,完成的情况不是很满意,只有少数自觉的同学做到了。从这一点来看,对学生的严格督促作用是很重要且是很必要的。

  书面表达方面,我在高三复习时注意了这么几个方面:

  一、抓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的积累。

  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到高三阶段时要求能掌握三千左右的常用词,掌握住这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基础写作就有了基本保证,也达到了大纲的要求。

  二、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

  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以少出错误。目前中学生英语作文能力相对低弱,这是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所造成的。为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各种体裁的短文写作很有必要。考试说明规定任务型写作既有可能是议论文,也有可能是记叙文。因此,比较全面地进行各种体裁的练习势在必行。

  高三这一个学期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反思也是多多,为我今后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语老师个人总结3

  近期,我参加网络研修培训,虽然时间,但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奋斗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为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以下是经过培训,我得到的一些简单的体会。

  一、要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培训中,指导老师们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经验之谈,有很多方法值得尝试。但也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实用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因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并变通使用别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二、要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做一些研究和实践。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语法词汇之类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具备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会自发产生,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时时处处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老师要倾注全部责任与爱心,认真备课,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篇(8)

第二,能者愿多劳。20xx年上半年,我担任教师发展部干事、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七(3)七(4)班语文教学工作、自主拓展课课本剧教学;20xx年下半年,我担任教师发展部副主任、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八(3)八(4)班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发展部主要负责学校师训、科研、语言文字等相关工作,事务琐碎繁杂,成效不易察觉;七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量多。这一年里,虽然工作量巨大,且肉眼不易看到成效,但我依旧勤恳耕耘在工作岗位上。

第三,业务精于勤。工作的各个方面,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己所能,将工作做好。(一)身为七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我注重备课组建设,关注年级学业质量,20xx年本年级语文学科成长性良好。20xx年区质量监控较六年级入学时有明显进步。同时,还组织好教学视导工作,对六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了视导。作为被视导年级时,组织好备课组的上课磨课工作,和组内老师共同成长。(二)身为语文教师,在班级基础薄弱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让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快的提高。指导卜凡、杭怡婷获得“小杨生煎·新知杯”作文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指导周海齐获得第32届上海市现场作文大赛闵行赛区三等奖。(三)身为教师发展部干事和副主任,我始终兢兢业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取得的成果在下一部分详细罗列。

第四,功到自然成。教师发展部是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的,20xx年本部门工作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一、师训工作——智慧教师,培训先行

师训方面,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十三五”市级课程培训,区级各类培训以外,还立足校情展开各类工作。

(一)完善培训制度,形成专业能力梯队

为更好地推动各能力层次的教师发展,20xx年制定了《xx中学青蓝携手共进方案》、《xx中学青蓝携手共进协议》和《xx中学青蓝携手共进工作手册》根据青年教师意愿,经学校讨论,第一批青蓝携手对象为:宫雪、关红慧——唐连芳;吴静——杨泱;曾丽媛——王竞;宋佩佩——肖素晴;盛兆静——文霞荣;李素娟——梁惠华;薛光俊——陈艳。其中的蓝方教师有学校的优秀教师,也有外聘专家。

在教师发展部的组织下,青蓝携手教师和学校签订了协议。协议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根据学校教师专业能力考核相关要求,学校以学期为单位对任职于本校的青蓝双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奖励。

20xx年初,结合闵行区第五届骨干系列教师评选活动,制定了《xx中学骨干教师评选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制定了《xx中学区骨干后备评选细则》、《xx中学区骨干(学科带头人)评选细则》。方案出台后,共收到20位教师的评选申请,评出区级和校级骨干系列教师若干:

区骨干教师:吴莹、王琼、梁惠华、潘秀霞

区骨干后备:王xx、王文杰、王秋儿、文霞荣、丛娟、汤秀君、蒋乐华

校骨干教师:许雅梅、沈冬贤、吴忠圆、宗爽、顾慧轶

同时,完成了20xx学年骨干人才评审工作,吴莹、王琼、梁惠华、潘秀霞四位教师被认定为闵行区骨干人才,并组织四位骨干教师完成了本学年新教师汇报课的观课、评课工作。

(二)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0xx年,整合教师发展需求和学校活动,共申报两项校本研修项目。

上半年,申报《多方位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下半年申报《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

自主研修方面,已完成20xx学年的学分申请。为更好地指导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在全教会上进行了职称评审交流。

二、科研工作——创智xx,科研引领

(一)积极组织课题申报,数量质量稳步提高

20xx年,学校立项龙头课题《初中学校构建“创智课堂”》的实践研究;宗爽老师立项大课题《基于解题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xx个区级小课题。

(二)做好课题结题指导,课题评比结果喜人

学校坚持不懈抓科研,教师在课题评比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20xx年初,两项大课题结题合格:刘志猛《“知行课程”开发背景下学生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以艺体类为例》、王琼《“知行课程”开发背景下,基于学生学情创设真实情境的初中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探索与研究》。

第九届小课题成功结题20个,其中七个获得等第奖。

(三)指导教师参加培训与评比,科研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教师发展部以闵行区课堂教学改进案例评选为契机,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教学案例撰写培训,有14位教师撰写了教学改进案例参加评选,5位教师获得等第奖。

立足20xx年“创智杯”系列活动之征文评比,积极动员教师参加征文培训,鼓励每位教师撰写论文。在此基础上,选送xx篇参加区级评选,共有9篇文章获得区级等第奖,占参与评选数的50%。其中胡继国老师《为了谁而信仰:发现生命》获市二等奖、沈冬贤老师《润心无声,润行有痕——我的思品课从研究学生开始》获市三等奖。

20xx年,完成了闵行区首届青年科研班的培训工作,吴静、俞伟鹏、梁丽丽三位教师顺利结业。根据教师需求,20xx年第二届青年科研班报名工作也已完成,李迪、盛兆静、徐浩瑞、王xx四位教师成功报名,并接受科研工作培训。

为了提高课题立项质量,20xx年还开展两项工作:

组织有意向申报课题的老师,参加“区级课题申报的项目设计”培训;召开学校教科研推进会,在20xx学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思考20xx~2019学年学校工作的突破点,以课题的形式聚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创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推进会邀请了教育学院专家庄明老师为教师作专题指导。

(四)汇编《xx教育》,分享教育教学智慧

三、其他工作

(一)完成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复评

上半年教师发展部接手语言文字工作,完成了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复评。

xx中学是闵行区前四轮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因此我们对于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不止于规范,更在于突破与提升。本次复评我校汇报的主题是“文”心雕“龙”,即以全校师生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用心,去雕琢出一个更好的xx。

教师发展部从主要做法、经验与成效、特色与亮点、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学校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在答辩时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学术校庆完美收官

学术校庆活动中,教师发展部主要负责文本内容的设计与打磨,配合各教研组完成每月活动。

综理组“七彩综理,智慧xx”、数学组“同画一个圆,共筑一个梦”、综文组“四维综文,花样年华”、英语组“花开四季,璀璨xx”、语文组“‘文’心雕‘龙’”、艺体组“‘艺’心同‘体’”,六大教研组根据学科特色围绕主题分别开展了学术校庆。xx师生一起交流了课堂教学改进的成果,分享了教育教学中的智慧,张扬着教师们的才华与能力。在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术校庆中,教师们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切入点,增强了团队合作的凝聚力,提高了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如何提高教研组的组织力凝聚力?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发展学校特色?学术校庆,原本只是一次投石问路般的尝试,至此终于柳暗花明。

总结学术校庆,本人撰写论文《融学术与校庆为一体,让教师与学校共成长》,获“闵教杯”论文评选三等奖。

(三)制定并推进20xx学年“创智杯”系列活动

20xx学年“创智杯”以“创智xx,智慧教师”为主题展开,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关注师生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努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品质。

教师发展部制定本届“创智杯”方案,方案共设置7项活动:1、创智课堂教学评比;2、校际同课异构研讨;3、“我的课堂我来晒”——“一师一优课”网络晒课活动;4、校际命题评比;5、“我的教育观”征文评比;6、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优秀教案集评选;7、校本资源库建设评比。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晒课活动,总计晒课75节,其中李蓉蓉《狼》、胡继国《人口发展的历程》、盛兆静《零食(或饮料)与健康》被推选为优课参与区级评选。

(四)20xx学年学科月方案设计

在20xx学年学术校庆的基础上,我拟定了以“盈科后进,学以致远”为主题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发展需求,设计了系列活动。

(五)其他工作

篇(9)

吉首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办在民族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省属地方综合大学。我校作为武陵山片区内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众多,占学生总数的1/4;少数民族学生涵盖面广,来自全国41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来源广泛,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重在与地方接轨、与地方互动。

一、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武陵山片区是国家中东部与西部交界区,是区域重要发展承接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是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和跨省协作创新区。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试点地区和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人口过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203.36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分别占41.56%和33.15%。(1)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内涵、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基本理论入手,融合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针对少数民族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特定政策、特定专业群研究,为研究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奠定理论基础。(2)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鉴汉民族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强势文化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当前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民族性特征和定向特征,力求在此基础上探寻一条适合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发展的新路径。(3)完善武陵山片区人才培养政策的阶段性、整体性研究,最终旨在挖掘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及途径,为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等教育理论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二、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成立“吉首大学外国语言服务中心”,中心定位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特色专业群中的重要服务平台,面向社会,立足校内,作为师生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开设语言培训、口笔译服务、外语讲解等服务项目,以实战检验学习,以服务促进学习。目前,该中心既能解决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紧张问题,又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带来社会效益。从单纯的校内培训走向校内外结合的培训,从自主培训向合作培训、从技术培训向整合技术与学科知识的培训发展,培养教师的探究能力,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英语改革的可持续发展[1]。武陵山片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贫困和落后,只有加快发展,走出湘西,走向世界,开展多方位、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武陵山区脱贫致富。英语专业一直努力配合当地政府参与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等多个国际组织与外国政府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和交流提供口、笔译等语言服务。例如,2013年全程参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援助项目(湖南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项目)设计报告的设计、争取、实施等,重点提供语言服务,翻译了几十万字的项目设计报告,并为前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场考察的国际项目专家提供陪同口译服务。二是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外事外经干部提供语言培训,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业务精良、外语精通的外经、外贸复合型人才做出了贡献。语言服务中心服务于民族文化建设,多次参与各类旨在宣传和开发本土特色旅游资源的项目翻译工作,完成了在张家界市举办的国际翼装飞行表演大赛、国际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节等多个国际外事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2)以承办国培项目为契机,与武陵山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建立广泛联系,固化协同培养机制。近三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师国培短期集中训练和长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到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同类项目(2015年暑080DianShiChengJin点石成金假已成功实施),增强了英语专业服务武陵山区的能力,推进了与武陵山片区地方教育部门协作进程。2015年,英语专业进一步拓展“国培计划”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代表学校成功申报的三个项目全部中标,实现了教师培训项目方面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各学段的全覆盖,其中国培是小学和初中,省培是高中,待时机成熟后,国培项目实施要与学院本科师范生教育实现互动。通过国培项目,英语专业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师们在一体化培养探索方面也初见成效。比如,2014年英语教师石红梅、简功友获评湖南省“国培计划”英语学科专家;2015年英语专业教师3人应邀赴长沙市参加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国培计划(2015)’湖南省乡村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者高级研修班”,1人被湖南省教育厅选拔推荐,赴北京市参加教育部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初中英语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我校被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授权为张家界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培训点,全权负责其在该市的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培训。我校参与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必将对进一步助推我校师范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我校学生报考教师资格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3)招生翻译专业,为英语专业的转型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部分英语专业招生指标划拨给翻译专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既能促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提升专业内涵,又能为武陵山片区培养急需的翻译人才,从而更加畅通地为武陵山片区服务,提升英语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新办专业的同时,调整教研室设置,加强基层单位建设工作,理顺各部门关系。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要求在低年级阶段抓专业基本功,强调听、说、读、写;高年级阶段强化口译、笔译实践,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的扩展,培养学生扎实的翻译能力和较高的人文与专业素养[2]。(4)创新专业内涵建设。我校外国语学院2013年完成了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发展的英语专业办学和学科建设思路的调研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全面的修订工作。修订的着力点放在与武陵山片区关系比较紧密的英语师范专业方面,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更加精确的定位,并对英语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有了明确的强调。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教育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方面做了很大调整,体现了内涵、实践、科研以及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等关键词。综合英语精品课程、综合英语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英语校级优秀教研室等质量工程项目通过了学校专家组的终期评估。在本土化教材开发方面,完成了校级精品教材《综合英语能力实训教程》的出版。(5)课程建设方面有成效。建设期内,2011年立项的校级新开课程《应用翻译》于2014年顺利结题。校本课程《本土文化(英文)》通过在英语专业2011、2012级的试开课,摸索出了更多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充实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于2015年通过了校级新开课程项目的结题验收。此外,项目组获课程改革专项建设项目5项,学校通识优质课程1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项,校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6)完善校级文化精品“金凤凰杯”系列专业竞赛活动组织体系,成功举办“金凤凰杯”十周年庆典暨外语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交流会,总结了十年的活动经验,肯定了其校园文化精品活动的地位,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2015年,“金凤凰杯”系列专业竞赛活动又被学校认定为校级外语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培训以及综合素质培训,始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英语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方面表现良好,列举部分奖项如下:国家级竞赛方面,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获教学技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学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竞赛方面,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选拔赛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以及省级二等奖4项,湖南省大学生日语演讲大赛个人一等奖3项、团体一等奖1项;湖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首届同声传译大赛和外事笔译大赛三等奖1项;校级竞赛方面,获校级第五届师范生说课、讲课与即席讲演大赛一等奖1项。英语专业代表队在第九届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大赛总决赛中荣膺亚军,居内地参赛高校之首,同时斩获优秀女演员奖和最佳布景奖。(7)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建设期内,本专业新增教授1人、副教授6人,获博士学位1人,考取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9人。派遣两名教师参加英语口译证培训及考试,扩大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阵容。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程教学竞赛英语专业综合组三等奖1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学校选拔赛中获二、三等奖各1项。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8项,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将英语教师派送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和进修,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和了解跨文化知识;邀请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以研讨会、文化讲座等形式讲授跨文化知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共同的学习机会。1名英语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的合作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6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国际知名外语培训机构Navitas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教师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技能培训(TESOL)、通过系统的培训以及与当地人的频繁交流,培养了跨文化的意识,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自信的表达让这些教师在三尺讲台展现了更多的个人风采,更具魅力的授课方式深得学生的喜爱。(8)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具体举措包括制定和完善《外国语学院调停课管理规定》《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工作条例》《外国语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帮助教师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创建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创新意识浓郁的教师队伍。(9)对外交流与学术活动开展方面势头良好。近年该专业在对外交流、外事活动中加大对武陵山的宣传推介,扩大国际影响。例如,与韩国亚洲大学国际研究生院长及国际事务部部长Mr.HyukpyoKwon一行举行深化合作座谈会,洽谈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的具体事宜;实施了海外名师项目,美国拜欧拉大学应用语言学及国际英语教育系的Dr.KatherineBarnhousePurgason来学院开设语言教学讲座、项目申报与评估,并进行课堂听课、评课与诊课。同时也加大了国内的交流力度,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大学及中国翻译联谊会等知名英语专家和业界人士来院举办讲座,承办了湖南省第翻译协会学术年会、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这些交流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本专业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开拓师资培训渠道提供了有效经验,而且扩大了学院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特别是2013年承办的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旨在搭建武陵山片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引智平台,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增强外语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十余所全国知名外语院校、重点高校、学报和研究机构的外语界著名专家及学者们出席了研讨会,出席会议专家级别之高、人数之多、涉及的研讨内容之丰富,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继2010年成功举办日本文化论坛之后外语学科建设史上的又一盛事。我校外国语学院还承办了2016年第二届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十余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重点高校的外语著名专家和学者们参与了专家论坛。该论坛专家召集人、著名学者王克非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对外语学科建设的重视,肯定了近两年来我校外国语学院外语学科建设取得的进步,并表达了将论坛进一步办大、办强的意向,为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我校外国语学院立足学校的实际,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增强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学生的实际,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适切性,促进转型发展。学院通过英语特色专业群直接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科专业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民族地区高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而造成的重心偏高问题,从空间上和层次上拓展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作者:石红梅 单位: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篇(10)

一、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既有利于教师队伍管理,又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的培养。上半年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继我县“323师训工程”完成师训任务后,按照省教育厅精神,又启动了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

(1)骨干教师培训。“领雁工程”全面启动并不断落到实处。2月份,安排好了省“领雁工程”教师的脱产培训和实习生顶岗教学工作;3月份,县“领雁工程”小学数学班28人通过半个月的理论培训和一个月的实践培训顺利结业,初中英语班22人也通过了两个月的集中培训任务,培训骨干教师共计50名;4月份,县“领雁工程”小学英语班开班;

(2)教师全员培训。一是由教科研中心采取菜单式和小班化培训方式。培训了382名中小学教师和381幼儿教师以及105名新上岗的班主任教师;二是由学校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培训本校教师,收到较好效果。5月份,在鹤浦小学举行了全县校本研修现场会暨师训站长培训班开班仪式,表彰了13所校本研修先进学校;

(3)重点学科培训。一是利用名师工作室。小学语文、英语等名师工作室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深度蹲点培训,二是利用县研修团队。县研修团队的导师们到农村学校进行上课示范培训。

(4)各类专项培训。一是对三年内的新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二是对外来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三是师训站站长进行专项培训;四是对团队干部(班主任)进行专项培训。这些培训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奖励制度

(1)健全对名优教师的考核奖励。4月份,完成了“名教师奖励方案”出台的准备工作。摸清了我县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市名校长、市学科骨干教师、市双师型教师等有关情况,同时也了解了周边县市有关名师的奖励额和考核细则,现已制定出我县的初步奖励额;

(2)还出台了“关于开展象山县优秀教师跨校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意见”,充分发挥优质教师的应有作用。

(3)6月份,安排了对校长的年度考核工作,在7月份完成,评出了20名优秀校长。

(三)认真做好各项评选、评定工作

(1)3月份,积极开展市教育管理名师评选活动,推荐了市教育管理名师2名;

(2)4月份,完成创新学校管理校长论坛论文评选、论坛评选工作。

(3)教师职称评审是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1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这项工作,发出了有关通知;6月份,完成了教师职评的推荐、审核工作,并于7月18日进行了考试,公布了考试成绩。

二、加大力度,有序做好教师交流工作

根据县委文件精神,为继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做好教师区域交流工作

4月份,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区域交流的调研活动,先后召开丹城城区义务段校长座谈会、石浦城区义务段校长座谈会两次、文峰集团班子座谈会及有关教师座谈会,进行教师问卷调查统计,写出了关于教师区域交流的调研报告;5月份,出台了《象山县义务段学校教师区域交流工作补充意见》,计划把石浦城区义务段学校教师也纳入教师区域交流之中;7月份,汇总好有关校上报的教师区域交流名单,丹城城区25名,石浦城区43名,最后确定丹城城区交流16名教师交流,石浦城区考虑到情况特殊,决定暂缓交流。

(二)继续做好教师支教工作

一个是城区教师到农村进行支教,拟订出了《象山县教育局关于城区学校教师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选派了6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22名上挂培养两年的新教师全部回到原农村学校任教。另一个是选派县骨干教师到四川青川支教。根据省市有关精神,3月份,选派了首期1名骨干教师赴四川青川支教,现已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并顺利返回象山;6月份,又组织了第二期赴青川支教报名工作,并在8月中旬确定了支教人员,现已到岗支教。

三、确保需求,顺利完成教师招聘任务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招聘程序和办法,认真做好教师的招聘工作。

今年的教师招聘工作比较特殊,分为两次二类三种形式来完成。第一次为县内常规性招聘,第二次为宁波市特岗定向招聘;招聘时分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两类招聘,招聘形式为专业知识考试,教学能力 测试和专业技能测试(音体美学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考)。根据师范类毕业生逐年减少的实际,招聘对象又有新的变化,今年除招聘象山生源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外,还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师范类、非象山生源的毕业生报考。结果符合条件报名的有443人,拟录用2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职教专业教师16人,学前教育55人。这些拟录用人员的体检工作全部完成。第一次招聘的毕业生已全部签订好就业协议书,完成了毕业生的档案检查、考察材料撰写及报到录用等有关工作,并全部分配好;第二次招聘的毕业生也安排好了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

四、城乡兼顾,顺利做好人事调配工作

教师调配的面比较广,量比较大。主要包括跨县市调动(调出去和调进来)、跨系统调动、城区内调动、跨乡镇调动、进城调动、新进教师分配等。今年城区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师需求增加,但又要兼顾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进一步加大了教师调配工作的难度。为此,我们首先充分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5月份,出台了《县教育局教职工调配工作意见》,从紧控制教师进城调动的数量,规定各校上报人数控制在在编公办教职工总数的6%以内,同一学校同一学科调出不超过学科上报数的50%;6月份,完成了度各学校教师需求统计汇总工作和教师进城调动、跨系统调动、跨乡镇调动、跨县(市)调动、城区内调动的有关统计工作;7月份,完成了教师进城调动考试工作;严格控制跨县(市)、跨系统教师调动,共调出57人,占比例1.2%,县外调进16人,至8月中旬整个教师的调配工作全部完成,总体上比较顺利稳定。

五、增强意识,整顿规范编外用工

编外用工管理关乎社会稳定,必须不断规范使用。一要严控数量,依法核定;二要健全制度,签好合同;三要落实待遇,缴好保险。4月初,根据县劳动监察大队检查反映,部分中小学在使用编外用工上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对此我们十分重视。在5月份,对系统内各单位的编制外用工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并做了具体的统计,对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了归类;在6月份,专门召开了编制外用工管理工作会议,通报了有关情况,还邀请县劳动局领导作辅导讲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强调下步整改的措施;再次,在会后加强督促,要求各单位整改到位。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各校领导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编外用工的使用得到进一步规范,有效的消除了一些后遗症。

六、突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教育,提升素养,对于提升教育的形象和战斗力显得十分重要。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师德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继续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宣传、学习、贯彻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了我县教师职业行为五条禁令;利用余姚梁弄中学校长徐立科先进事迹,在全县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向徐立科同志学习活动,组织了“党员教师谈师德”系列活动,包括“我谈师德”讨论活动和“师德高尚我先行”论坛演讲活动。

篇(11)

一、引言

学生学习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原本是一体的,为了深人了解和把握这些变化,人们在观念上常用分析的方法去界定、观察和透视,于是形成了目标分类体系。教学目标范围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级目标是由政府制定的教育目的;二级目标是由学科专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三级目标是由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它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发生关系(张梅玲,2008 )。本文涉及的教学目标是指三级目标,即教师对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它可以指学年目标,也可以指细化了的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乃至课时目标。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的。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网络体系,具有目标、导向、激励和评估等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它既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更要确定目标的重点,因为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测量和评价,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软件、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意识指的是对学科课程教学的标准以及教学任务的敏感性和自觉程度。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要达到什么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教师才能积极开发、汇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检测、反馈、比照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期之间的差异,进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流程,调整教学定位,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在探寻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笔者对八所初级中学98位英语教师问卷调查统计:72%的教师对初中课程标准规定的五级教学任务不清楚;65%的教师对本学期教材的编辑体系和知识框架结构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88%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没有用显性的、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准确表述;77%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整齐划一”,没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分层次教学目标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意识缺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对于教学任务的达成度缺乏积极的规划、预测和应对策略,单纯“跑教材”。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把教材教完,陷人“教材本位”、“知识本位”的误区,最终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客观上制造了“差生”。

总之,教学目标意识缺失或者淡漠严重危害了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函待加强。

三、思考与对策

教学目标应由师生共同制定,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紧密结合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有学生都应该达成的、处于中等水平的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郭要红、华国栋,2008)。

提高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校本研修,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分层次设计,在“教”中学、“做”中学和“研”中学,“教做研学”合一,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学目标意识。

(一)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准确理解课程目标内涵

“课程目标”系指课程预期的学生行为与思想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主要根据布卢姆(1986)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在目标的表述上,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教育部,2001)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分为九个等级,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例如:五级英语课程目标内容为: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一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植理教材体系,把握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任务。新教材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重、难点较多,教学任务繁重。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一些教师不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确定性目标,教学知识和技能目标模糊。教师必须宏观地梳理教材编写体系,分清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了解知识重、难点的分布情况,把握教学的重心和节奏。以贯穿学科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对学科阶段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网络的架构。根据可行的教学情况精细规划教学资源,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发挥结构的功能,在内化知识结构、丰富认知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业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交流活动。以单元教学为例,每个单元相对独立,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个单元教学都要求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一定数量的目标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达成的最终目标,将之逆推、分解成若干个彼此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教学环节,分解为每一天的教学任务,尤其在作业设计上要承上启下,互为支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重视知识的积累。

(三)分层次设计目标,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拘泥于课程标准,因为不同学生之间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以一级、二级目标为指南,更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这样才能具有合理性。学情的研究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要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分析学生掌握“新知”所必须具备的认知结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技能和态度。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有符合学生群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价值。根据具体学情,调整教学策略,适当增加、删减或调整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外语学习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沉默期和适应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明晰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学习任务,细化每一天的教学目标,提前一段时间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系列的学习任务,促进中等以上的学生调整各自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避免由于目标知识积累不足导致无法可持续地深人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意识,对提高目标知识的达成度和学习的成就感也同样重要。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理解并熟练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型。例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困生,量化学习任务,如背诵若干篇短文、100个重要句子、300个常用短语以及1000个单词等。定期检测、反馈、强化矫正,监督管理、落实到人,确保教学的可持续性,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保证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制定双向细目表,提高教学活动的指向性

根据某一学段的教学内容,详细列举知识要点,制定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它包含目标、内容以及目标与内容的比例。其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等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每个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支架和基础。一般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一般来讲,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尽量适当控制单纯考核记忆水平题目的数量,否则不利于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双向细目表的制定,帮助教师熟悉命题原则以及阶段教学目标语的分布。引导教师学会如何增补、取舍、整合新旧知识,提高练习设计的质量以及练习题的鉴别与筛选能力,将考试的要求与平时的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要注意避免盲目拓展,如果教师不对练习进行宏观规划,缺乏具体能力目标指向性的“题海战术”必然耗时多、收效差,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

另外,经常运用显性的、。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课堂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全体学生。目标指向是学生的预期学习效果,以学生身心变化为标准,以学生学习后的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教学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ABCD法:即明确教学对象(A-audience);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些什么(B-behaviour);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condition);规定上述行为的程度(D-degree)。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own robot? (Reading)的教学目标为例:1)通过阅读,绝大多数学生能当堂认读和理解文中的四会词汇,约40%的学生能理解加星号词汇,70%以上学生能运用文中的目标语自编对话;2)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较为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用3-5句话简单描述“机器人”基本的特点;3)在理解文章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学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80%左右的学生能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所提的问题,正确率应不低于75%; 50%左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复述文章大意;4)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愿望。由于运用了适当的行为动词,对学习内容、结果行为以及结果行为的条件和程度都作了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界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施(陈静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