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裁教学法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财经法规的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个进步,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同时带给老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学习体验。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强大,课件中可以添加图片、声音甚至动画,这种表现方法更加直观,让原本刻板的条文法规变得生动起来。同时,这种技术也更好地将具体案例添加到财经法规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奇的上课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对于那些较为晦涩难懂的法规的记忆能力。
(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财经法规教学过程是非常枯燥的,主要是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为一些理解、记忆都十分困难的法律、法规、条文。因此,学生们面对这些枯燥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而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来把这些原本枯燥的内容讲解地生动有趣,综合原因造就了财经法规课堂上沉闷的气氛。而多媒体技术在财经法规课堂上的出现,改善了原有的沉闷气氛,添加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声音,将具体案例或是历年考试习题以一种直观又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本身想要参与到这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去,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困境,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困扰学生地问题就是上课时如果忙于记笔记就来不及听老师所讲的内容,但专心听老师讲课而不记笔记的话,课后又没有资料可以复习,尤其是对于财经法规这样一门相对来说较为刻板、难懂的学科。而多媒体技术辅助财经法规教学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可以用电子版文档的形式被打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预习和复习资料,上课时也可以全神贯注听讲了。另外,还可以直接将老师的文档电子版拷贝到移动设备上,回到家连接电脑就可以再现上课时的内容了。这种改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方便了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也让学生在课上专心听讲不用担心记笔记的问题。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财经法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确是一种进步和改革,但同时也要讲求方法。只有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财经法规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以及对于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注重教学内容,不能流于形式
财经法规作为一门主要内容为财政方面法律法规知识的课程,其教学过程比较容易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的辅助的确可以让课堂气氛更活泼。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课件的制作必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不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将课件做的非常生动,但生动之余却忽略了知识内容本身,这样反而得到了不良的效果。另外,教学课件的制作也要以简洁清晰、突出重点为根本原则[1],不要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在课件中,更不赞同将教学课件做的过于花哨,最好的就是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分得清哪一部分知识才是重点。
(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还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辅助财经法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尽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许多优越之处,但尚未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对于一些需要板书的内容还是要利用板书,或者有些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的地方,都不能省去,一味的使用多媒体讲课而忽略了其它环节也是不可取的。另外,教学课件制作时可能还会存在一些漏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板书来进行补充讲解。或是一些教学课件没能表达清楚的一些推理过程以及学生普遍反映没有理解的内容,都可以进行着重讲解。
2研究的理论与事实依据
第一,理论依据。主要理论依据是:《纲要》;m.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的范例学习理论;约翰·杜威(johndewey)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等。
第二,事实依据。在总结以往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牡丹江市幼儿教师数学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包括了解了大量的个体幼儿园教师,还关注了把素质教育作为切人,突出其实用性。
第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培训工作要重视人的发展,应该是对完整的人性和人格的建构。数学培训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幼儿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要培养教师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幼儿教师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数学观念的恰当构建,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能力,通过数学方法与技能的有效把握,培养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第四,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学员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数学培训教材强调对被动式学习的超越,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人为前提,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条件,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特征,以发展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学员通过在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在赋予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意识、自主习惯和自主能力。
3研究的内容与问题
第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学员实际出发,有利于学员发展的实际,促进学员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实用性,着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拓展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剖析数学培训教材的编写特点,努力追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和谐统一;了解幼儿教师、家庭和社会对教材编写的需求,使教材编写el趋完善。
4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l主要研究方法。
4.1.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学员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眭。
4.1.2比较法。以三年制高师教材与中师教材为依托,编写新型培训教材。
4.1.3实验法。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问卷、数据统计对教材试用后进行反馈与分析,再与第一次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实验班,分别采用新、旧教材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4.1.4问卷法。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方面问卷调查。
4.1.5调查法。深入幼儿园,反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4.1.6统计法。通过对各种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为课题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4.1.7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让“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
4.1.8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对研究进行反思,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保证研究有序有效的开展。
4.2课题研究的过程。
4.2.1设计方案,宣传发动。分析学员数学培训的整体状况,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4.2.2建立组织确保落实。组建课题领导小组,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人,使每个教师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形成例会度,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对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
4.2.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求全体实验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并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
4.2.4及时反馈,修订不足。经过一段实验后组织实验班学员座谈、反馈信息,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对教材加以修订,如内容上又将难度降低对难度大的例题、习题、练习题进行删减,增加一些与幼儿园有关的题目。
5主要研究策略
第一,以人格本位。所谓人格本位,就是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学员的个性差异,从培养学员人格素质的高度出发。即一切从学员的情感、爱好心理素质、价值观念需要出发,一切以学员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着眼点。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健全的心智,知识和能力综合发展的幼儿教师。
第二,注重社会功用性。幼儿教师要实现社会化,必须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培训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要关注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走出教室,走向幼儿园,走向社会,及时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点和方向,为数学培训注入新鲜的时代气息。
第三,注重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数学教材不仅表现在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理念,数学思维,更重要的在于服务幼儿园。《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除了培养学员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数学及能力外,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可供选择的幼儿园的知识内容。如“数的概念”、“集合概念”、“空间和几何图形概念”、“量的概念”,幼儿园中的教学实例。还要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供学员阅读拓宽视野。
6研究成果
第一,教师的素质提高了。通过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对问题原因的解剖深人了,对教材整合的能力拓展了。
【论文摘 要】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标准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英语不但要求掌握遣词造句的技能,而且要以英语为载体实现交际功能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今后专业的发展,也能实现自如的运用英语实现交际目的。
一、体裁教学法的基础理论
(一)体裁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和依据。教育工作者们在二战后发现,尽管各国都在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样的教学,还是有许多学生因为无法通过考试而进入高一层次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劳工家庭出身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因为家庭的经济地位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无法用先天因素来做出合理解释。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来努力探索在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亚学者Jim Mart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法—— “体裁教学法”。
(二)体裁教学法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同教育社会学有机组成“体裁教学法”,两者相铺相成。一方面,根据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可以实现将系统功能语法与社会现象的结合,从而跳出语言学科的限制,使其运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研究教育社会学理论,并且可以证实一些假说。
二、体裁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要注意该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一)明确“体裁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体裁教学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学模式被一分为二:或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而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例如,在解构这一教学步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阐述对不同体裁的看法,以此来掌握学生对某种体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师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范文分析其谋篇布局时,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也逐步为教师所掌控。
(二)组合“体裁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在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应该注意摆脱其具有的“规定主义”,防止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体裁教学法指出,只有受到体裁的肯定,创造性才能得到认可。而这一主张只是教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适应主流社会的固有模式,必将导致学生批判意识的缺失。另外,有许多篇章中的体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体裁的有机结合体。例如,在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主题,会适时的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本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运用体裁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比如:图式理论(The Schema Theory)、整体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注意不同体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让体裁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注重“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课堂上,常借助英语教科书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科书的编排科学,合理。一个个专题的构建洋溢着时代气息,而且信息量比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能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而,“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1、从学生需求出发,选择材料。课外延伸的阅读材料不计其数,如果是从课本中阅读材料的某一点出发,辐射出去,会有很多角度。只是一味贪图材料的多样性必将导致学习的失效,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裁教学。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延伸不仅在于让学生具备什么,而且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着眼于学生既有的英语阅读基础,帮助学生走向一个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2、激发兴趣成为课外延伸的取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在课外阅读资料的选取方面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篇章,让学生多渠道的开拓视野。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可以精选阅读材料。在体裁教学法实施的起始阶段,可以先根据不同的题材,筛选出与课堂上的讲授内容相对应的篇章,借此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体裁教学法”这一新生的教学方法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气息,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体裁的特点和它们的建构过程。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语境和语言的不同侧面,来感悟英语篇章,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中图号: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9451(2009)02-167-03
The Application of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in
Teaching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WANG Yaju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the paper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es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It turns out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etence.
Key Words:genre;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es;college English reading
2004年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一个新的教学观念:大学英语教学应更重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语篇分析,培养学生语感。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老师讲解为主,重点集中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解释疑难句等语言的表层结构方面,忽视了语篇分析和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忽视了阅读课本身所特有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假设判断、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认为阅读课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扩大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而已,正是教学中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使学生缺乏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达不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说,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和思索。实践表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运用体裁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一、体裁及体裁教学法
体裁(genre)亦称语类,这是文学和修辞学常用的术语,最早是被人种学家正式引进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美国密歇根大学M Swales John在其名著 “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
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理论基础是把体裁概念和体裁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围绕语篇的图示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1) 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 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social meaningful constructs);3) 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 schematic structure) ,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借以培养体裁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体裁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运用“体裁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和依赖的语篇模式,从而增强其理解语篇和创造语篇的信心。另一方面,从长远看,“体裁教学法”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裁的结构和依据之后,就能对这些体裁运用自如,从而更好的理解丰富多彩的语篇。
二、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1967年,古德曼借助心理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崭新的阅读理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进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威廉斯(Williams Eddie)曾经给“阅读”下过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阅读就是一个人看着并理解所写文字的过程”(1984)。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及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具备篇章知识,即阅读文章体裁结构的知识。为此,在阅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体裁意识,提高语篇教学地位
首先把语法规则教学重点转向语境、情景规则教学,即从语法词汇句子操练转向语篇教学,突出语篇的教学地位,由bottom up 转向top down, 以整体带动局部,以宏观牵动微观。体裁教学法特别强调语言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意义。所以针对任何一项教学内容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by such a story (a description, an illustration or an argument)?
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辩体,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体裁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章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选择典型文章,分析其体裁框架及写作特点,并让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实践,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的时间延伸开来,避免其局限性。
(二)强调体裁的规约和程式,熟悉并掌握各种语篇模式
大学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体裁的文章,利用体裁分析帮助学生分析正式书面语中常见体裁:记叙文(narration)、描述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论说文(argumentation)、新闻特写(feature)和报导(report),使他们掌握这些文体各自的特点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具体来说,对于记叙文和描述文,首先应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和时间顺序,然后找出与它们有关的信息,按照文章中所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事件发展过程的顺序进行分析。
从文章的选材上来看,英语阅读材料大多都以说明文(exposition)和议论文为主。说明文多用来向读者提供知识,传播信息,解释现象,表明观点等;而写作中多由举例,比较,对比,分类,因果,程序,定义,叙述型段落组成。研究说明文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说明文的内容涉及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医疗救护、饮食文化等话题。在议论文中,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区分文章的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或主题句,找出论据,研究论证,按照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递进层次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 “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 “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 “一般―特殊模式”(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 “匹配比较模式”(matching pattern)。所有这些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直接面对的是语篇,“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读效率的 ”。因此,掌握其组成及其规律对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注语篇情景语境,把握语域特征
明白了作者的交际目的和交际步骤之后,每一步的具体意义表达和办事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这类问题包括:文章是有关什么样的题材的;语篇的交际者是谁对谁;语言的交际媒介和渠道,语言在交际情景中的作用等。
三、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应用
应用这一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范文分析
通过范文介绍一种体裁,重点分析其结构,明确语篇的社会目的。可以根据汉语篇章知识来确定课文的体裁类型,具体如:
1) 记叙文(narration)。这种文体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见的记叙文有传记、故事、新闻报导、通讯、回忆录、游记等。第一,传记类: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第二,故事类:故事类文章多以人物、事件为中心,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按故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展开叙述。
2) 说明文(exposition)。这种体裁的文章多用来向读者提供知识、传播信息、解释现象、表明观点等;多由举例、比较、对比、分类、因果、程序、定义、叙述型段落组成。在阅读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这是阅读理解说明文的关键。
(二)摹仿分析
选择一个同类型且结构类似的文章,要求学生以特定的方法分别进行练习。从而对所上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
四、结束论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体裁教学法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其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具体语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语篇的宏观认知结构、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大英教学中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因此,体裁教学法在中国阅读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还需很长一段时间,还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且将其逐步应用到课堂中,在不久的将来,体裁教学法必定会成为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Swales John.Genre Analysi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引言
SCI论文作为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论文收录检索条目,它的写作与发表已成为国内许多高校衡量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SCI论文写作过程作为了解与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思路、了解国际最新科研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提高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力。此外,伴随着我国医学研究领域不断加强的国际学术交流,以英语为工具语言的学术论文写作已成为众多医学研究者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术成果的必备要素。但是对于一直在重教学轻科研的传统培养模式下成长的医学研究生们来说,他们所具备的写作知识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在英文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也仅仅是小学时学习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以及通过自己阅读文献的零星积累。因此,要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制,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学术素养、创新意识和能独立从事科研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于医学研究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截至目前,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研究尚为数不多,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从研究对象来讲,多数研究停留在对SCI收录期刊的语篇结构及句法层面的语言特点的分析,旨在为学术写作提供方向导引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二、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主要有对体裁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但目前并无太多的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大部分研究只是在文本分析或学生问卷反馈的基础上给出进行体裁教学或探究式教学的建议,缺乏学生的写作的数据分析。三、在研究内容方面,据笔者的调研情况看,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郑家伟(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2011),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杨植(杨植,2012)和第三军医大学的詹小青(詹小青,廖荣霞,陈敏,2010)的研究涉及到具体专业SCI论文的英语写作之外,其他研究均从广泛意义上探讨SCI科技论文的写作及课程建设问题,因而研究缺乏针对性,此外,就SCI科技论文本身来讲,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到特定专业下的具体论文形式写作的探讨。
因此,笔者认为探讨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SCI论文写作中的影响程度,找到和发现不同教学法下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最佳发展维度对于弥补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的空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研究生SCI论文的写作能力发展具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具体来讲,本研究重点围绕写作教学常用的体裁法、成果法和过程法来展开,其研究结论如下:
一、体裁法
总体来讲,体裁法对学生语篇结构的影响最大。在教学中,教师分别选用了比较标准的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临床总结的范文与学生品读,重点讲授了学术论文与学生较熟悉的说明文、记叙文以及一般性论说文的体裁区别。此外,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的应用文体裁意识,教师也着重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首先从文章样式上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和掌握。反应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基本遵循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做到不落要素,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文章各部分结构匹配合理、详略得当。
二、成果法
在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成果法对其学术语言维度的影响功不可没。由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母语因素的干扰,并且长久以来缺乏学术语料的输入,因此,研究生们的写作水平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则基本处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不但缺乏学术词汇的积累,而且在句式结构和表达形式上单一枯燥,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表达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学术语料的输入,一方面通过精选真实语料中的高频词汇和表达法来强化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评价纠正学生文本中的语言、语法问题和非常规表达现象。由此,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积累科学词汇和表达,并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应用到真实的写作任务当中。
三、过程法
在实际教学中,过程法一直以组合的形式应用于前两个教学法实施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座谈和问卷反馈分析,过程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依据过程教学法的写前、写中和写后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写前阶段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在写中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互评引导学生不断地修正文本并反思错误原因。在写后阶段,教师除给予建设性的点评之外还会进一步指出学生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求学生对课堂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课下反思,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对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和建议,反思自我学习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渐在过程法中领悟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和意义,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行为策略,并能自觉地把这种策略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学生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了,其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如何撰写与发表口腔医学SCI论文[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5):420-429.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写作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常适合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体裁教学法,并结合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法的理解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归纳了体裁教学法写作教学的四个阶段。
写作是英语学习非常重要而又最复杂最困难的一个部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写作课是一门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课程,而它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事关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就业能力。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对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社会急需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商务知识及较强跨文化交际
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因此我们急需完善商务英语教学,以适应我国经济国际化发展 的需求。
1商务英语写作课的特点及现状
商务英语,从语言载体的角度来讲,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商务英语通常是某个特别工作或行业相关的特定内容与一般有效沟通能力相关的一般内容的混合。和普通英语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商务英语学习虽然重视如结构和功能等语言基本方面的训练,但其学习重点却在商务环境。商务英语写作是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商务英语写作的目的不仅要使读者明白,更重要的是让读者对你的产品感兴趣,愿意与你建立业务联系。传统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缺乏创造性,教师只注重讲解格式、专业词汇、分析语法,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虽然了解了一定的商务写作知识,积累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表达,但在实际的商务写作过程中,却不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学生的实际商务英语写作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加强,而且会引导学生认为范文就是至高无上的,从而加以模仿,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影响其创造力的培养。为此,应该改变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教法,而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是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中去。
2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教学方法单一尽管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不可否认,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固守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延续使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他们虽然不辞劳苦,但教学效果却无法令人满意。
2.1.2不够重视写作课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写作课没有口语课重要,认为学生都有基本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因此不怎么重视写作课。而事实上,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不强已经成为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大难题。
2.1.3对批改学生作文有畏难情绪根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教授写作课是因为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有畏难情绪。如果全批全改的话,教师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拓展,这让有些教师谈写作课而色变。
2.1.4教师对写作课的定位有偏差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为主。但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的定位存在着偏差,依然沿用教授其他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让学生作笔记,这自然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5教师商务背景不足笔者在学习过程中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授商务英语写作的是纯粹学语言专业的,商务知识不足,缺乏足够的英语写作教学背景知识。
2.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厌学情绪学生对商务英语写作课感觉无用、枯燥并因此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更严重的是,学生不仅对商务英语写作课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感觉前途渺茫,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知道将来干什么。
2.2.2商务知识匮乏,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不够在商务写作课程方面,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语法方面问题较多。很多同学写的商务信函和一般信函没有两样,这是商务知识缺乏所致。 转贴于 3体裁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写作区别于常规写作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其鲜明的体裁特征,而过程教学法的最大不足就在于忽略了不同体裁文章的差异。因此,要更好地进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我们就必须重视文章的体裁,体裁教学法应运而生。虽然体裁教学法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已经在ELT、EST、EFL、EAP和ESP等领域的写作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并获得了承认。
体裁教学法把写作视为一种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突出不同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功能,注重在一定语境下语言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体裁理论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语篇体裁(如求职信、科研论文、法律文书等)被用来实现不同的目的,其认为写作的成功取决于语言知识与社会目的密切结合,而写作过程主要由教师提供范文,然后进行分析和模仿。
本人根据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法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认为体裁教学法写作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3.1范文分析写作是作者应对特定社会情景的手段/工具,但这个手段/工具不是任意的个人行为,而是由社会情景制约的,是高度约定俗成的。一个成熟的体裁有其自身特有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特点,并为所有使用者共同承认、遵守。因此,教师应选择特定体裁的典型范文,向学生讲解与这种体裁相关的社会语境、交际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体裁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这一体裁的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使学生对这一体裁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写作阶段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这一阶段类似于成果教学法中的“熟悉范文”和过程教学法中的“写前阶段”,但又有所不同。同成果教学法相比,它不仅分析和描述语篇语言层面的特点,而且更进一步,探究语篇的深层结构——体裁结构,及其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的心理学依据。同过程教学法相比,它不是写作各类文章时都采用同一套过程,而是针对具体体裁采取相应的方法,同时它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供模仿的范文,使其不至于像在过程教学法中那样,常常感到无从下笔,一片茫然。
3.2模仿写作/集体仿写这里的模仿不是简单地模仿范文,而是有意识地运用上一个步骤中所获得的有关某一特定体裁的知识,包括体裁结构、语言特点等。通过模仿,学生将对这一体裁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还能把这些结构特点、语言特点“内化”(internalize)到其知识结构中,确保其在以后写作同一体裁文章时能做到得心应手,发挥自如。
3.3独立写作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情景和有关这一体裁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打草稿、成文等写作过程。
3.4编辑修订这一步骤包括写作者自己修改、小组互改和教师批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和实施上述教学步骤,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英语写作成绩并未取得应有的进步(潘钧,1999,cited in陆振慧,2003)。不光是本科四、六级考生写作成绩不理想(满分15分,平均分总徘徊在5~7分之间)(蒋家平,1995;简庆闽、陆建平,2000, ibid),就连一些TOEFL取得较高分,且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一年以上的中国学生仍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弱(曾凯等,2001,ibid)。如何有效地、系统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大学英英语教师开始反思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写作教学法,并在将这些教学法引进中国英语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有益的尝试。
2.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综述对比
2.1 成果教学法(the product approach)
成果教学法认为写作与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 相关,重点在于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的正确使用(Pincas 1982,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种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了长期的地位。该法在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熟悉(familiarization)、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自由写作(free writing)的步骤,全然不顾思维活跃的大学生认知水平远远高于其外语水平(陈传礼,2007)。成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提供“刺激”,学生做出“反应”的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此外,再加上它根据写作的最终成品来判断写作的得失成败,忽略了写作的过程,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秦秀白,2000, cited in韩金龙,2001)。针对成果教学法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国外出现了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2.2 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过程教学法始于70年代。顾名思义,它把写作视为一个过程,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果。Guth(1989)把写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Keh (1990)分为七个阶段。秦秀白(2000)把写作过程看作是三个阶段。虽然大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但过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共同的:它注重诸如从构思、资料收集、写作、修改到定稿等所有写作活动(Tribble 1996:37)。照过程教学法的要求,老师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起辅助作用,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种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学习(learn)而是获取(develop)写作技巧(writing skills),这种获取是一个无意识的潜移默化过程(韩金龙,2001)。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注重写作技巧,认为写作过程中学生课前准备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其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文章体裁的区别,而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采用了同一套路,过于呆板(ibid)。
2.3 体裁教学法(the genre approach)
相对于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而言,体裁教学法出现的较晚一些。把体裁理论(genre theory)和体裁教学法介绍到国内也是最近两三年的事(秦秀白,1997,2000;韩金龙、秦秀白2000;方琰1998;王士先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体裁理论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语篇体裁(如求职信、科研论文、法律文书等)被用来实现不同的目的。体裁教学法强调三阶段写作教学模式:范例、仿写、写作。认为学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和分析范文提高写作能力。实质上,我们通过分析历年四、六级考题作文题目不难发现这种方法在应试和能力提升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优势。虽然由2003年6月月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开始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它从以写作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变成更为灵活的写作方式,其中有描写、叙述、说明等多种形式(何芸,2005),但实际上从文体学意义角度,即按照写作的目的和表达的方法上讲我们把作文分为四类:记述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ibid)。如果我们能把上述文体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通过范文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熟练并最终能够通过仿写的方式予以练习、掌握的话,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Heather Kay与Tony Dudley Evans(English for Specif ic Purposes杂志的主编之一)曾举办过主题为“体裁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研讨班,参加的就有来自澳大利亚、斐济、德国、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地的48位代表(Kay &Dudley Evans 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一事实也表明体裁教学法扩大到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已经是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韩金龙,2001)。虽然该方法有上述优点,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对写作技巧不够重视、学生较为被动等问题(ibid)。同时这种方法同成果教学法一样,认为写作同语言知识联系紧密。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物质基础”,亦即写作素材的积累和信息量的输入。如果没有此作前这些“物质基础”的话,我们的写作就算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恐怕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为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以期完善体裁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Badger &White 2000; 韩金龙,2001)。但该理依然尚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为了解决在写作中素材不足、“无话可说”的这种产出能力不足现象,一些英语界同仁提出了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角度来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2.4 阅读与大学英语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古诗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对各门课划分过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分离,“使综合课教师放松了写作教学的责任感,使写作教学失去了很多宝贵的写作素材”。(杜金榜,2001, cited in陆振慧,2002)。但事实上阅读是意义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意义的创作输出过程,写作是一种模拟阅读的行为(刘成,2005;谢薇娜,1994)。此外,Wai - king Tsang (1990)对写作和阅读的关系作了实验研究,认为尽管阅读不能提高全面的写作能力,但对写作的很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可以增加一般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等(陆振慧,2002)。这种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缺乏必要语境和外部信息输入(input)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接触大量的、地道的书面语言,也只有在有足够量的输入前提下才会有输出。通过阅读保证足量的语言输入应是加强写作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2.5 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
“图式理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上世纪30年代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的”(张宁,2007)。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图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式(formal)图式,一类是内容(content)图式。形式图式包括语法知识以及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如风格的差别、描写、记叙、议论、说明等。内容图式包括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如庆祝新年、中国改革开放等(李明远,1998;许雪芬,2004)。该理论认为写作是两种图式结合的产物。事实上从上面对两种图式范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形式图式属2.3中的体裁法的内容,而内容图式的内容则属于写作的素材和“物质基础”,这是2.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所力图解决的问题。虽然图式法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写作的过程,但同体裁法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相比,属于对同一问题不同视角的看法。
2.6 中英文差异对比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上述各种写作教学方法,由2.1-2.5都是在力图解决写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其中一些方法强调了模仿亦即仿写在写作练习中的重要性。这些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当然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学生在解决了单词和语法问题,在了解了不同的文体风格之后为什么最终还是写出了中式英文这一问题的本源。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在研究这一问题的根源,那就是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早在19世纪,德国的语言学家洪保特(Wilhelm von Humboldt)就提出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刘润清,1999:57),以及20世纪受其观点影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刘润清,1999:179-185)也指出了思维和语言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内容贫乏、连贯性差、语言干瘪、缺乏一致性、中心不突出、汉语式篇章结构等才是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马广惠、文秋芳,1999;王亚同、Jan Nash ,2000 ;蔡基刚,2002 , cited in陆振慧,2003) 这些错误皆由语篇意识差、语篇知识欠缺所致(ibid)。于是近年来中英文差异对比,尤其是在句式(流水句和树状句、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人称物称、形合意合等)和篇章(比如段落划分、段落主题句发展模式、主题思想的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分析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而且这种观点认为在在保证大量英语输入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及语言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刘宓庆,1993;蔡基刚,2003;施慧英,2005;郭丽君,2005;李文建 & 宋琳琳,2007)。
3.小结
以上我们简要综述了写作教学中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阅读与写作结合法、图式法和中英文差异法各自的特点。事实上,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写作教学初始阶段可以采取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模式,加大初学者的信息输入。在学生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与此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中英文思维之间的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并通过不断的操练能熟练应用上述方法。总之,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掌握因不同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英语特有的句法和篇章结构模式,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Badger R, White G.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J]. EL T Journal, 2000, 54(2):153-60.
[2]陈传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报,2(2007):109-11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郭丽君,邓鹂鸣.汉英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005):92-95.
[5]何芸.大学英语写作改革及发展趋势[J].云梦学刊,3(2005):130-131.
[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Foreign L anguage World 4(2001):35-40.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陆振慧.语篇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4(2003):96-99.
[9]刘宓庆.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1(1993):12-15.
[10]刘成.大学英语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方式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2(2005):86.
[11]李明远.1998.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J].四川外语学报,2(1998):69-71.
[12]李文建,宋琳琳.英汉差异对比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4(2007):121-125.
[13]施慧英.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005):59.
[14]Tribble C. Wri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5]许均. 论翻译的层次[J].现代外语,3(1989):63-70.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相辅相成,而写作是实用性和综合性最强但训练难度最大的一种技能。为了解英语写作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特点,促进写作研究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笔者展开关于写作的文献研究。
一、关于写作的文献研究
笔者对当前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自2002至2011年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专业检索,共检索出92篇(表1),并将其按内容进行初步分类(表2)。
表1 过去十年中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写作研究论文情况
表2 过去十年中写作研究论文的分类情况
由表3可以清楚地知道:第1类和第2类论文最多,占了将近总数的二分之一,其次是第3类和第6类论文,其他三类所占比例最少。由此可见:(1)研究涉及范围更广,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并用,呈逐渐深化完善的特点,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趋于明显;(2)研究对象从教学主体转向学习主体,关注写作认知心理过程和影响写作和写作教学的因素等;(3)写作评价的研究重点由量性评价转向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4)计算机和网络等手段更广泛应用于写作研究,重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二、国内外写作教学理论研究
Hyland归纳了二语写作理论研究的三大流派,即写作文本研究、写作对象研究和写作主体研究。笔者从文本、作者和读者三个维度对国内外写作教学法的研究进行梳理。
1.“文本中心”的写作教学。
以写作的文本作为研究的重点的教学法,代表为结果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及文章的结构和质量。由教师提供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最后教师评改、打分。
教学方法有其缺陷:(1)教师严格控制,学生毫无自由创作的空间;(2)重语言形式,忽视写作内容、作者观点,表达平淡无力;(3)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忽视对学习者思维能力和读者意识的培养;(5)教师精批细改费时费力,评语式反馈流于形式,而学生只关心分数,不得写作要领。
2.“作者中心”的写作教学。
此写作教学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其代表是过程教学法,设计了输入阶段、写初稿、同学互评、写二稿、教师批阅、师生交流和定稿七个步骤。评价时遵循以下原则:(1)以读者的身份进行阅读;(2)避免标出我们发现的所有错误;(3)授予学生正确的修改观。
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提倡学生合作,写作过程的及时反馈有助于作者精确的自我表达,学员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既是审稿者,又是被审稿者;既是反馈者,又是被反馈者。
3.“读者中心”的写作教学。
Weigle认为,在写作中,尽管读者不在场,但作者也有责任帮助读者产生连贯的信息思路,考虑读者已有的知识、兴趣和阅读。其代表是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建构对目标语体裁在语篇层面的宏观理解和读者意识,注意目标群体普遍承认的写作规则。其不足有:(1)教学易倾向于以语篇为中心,忽视写作技巧和学生主动性的培养。(2)难以在课堂上穷尽所有体裁,教学活动呆板。
以上三个维度分别关注了“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或“为谁写”等问题。三者各有利弊,只有将其整合统构,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三、写作教学发展的评述及启示
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变化,没有一种教学方法适合不同课堂的需要。写作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了新特点。
1.从宏观上讲,写作教学走向实用化和课程化。
B.Kumaravadivelu提出,外语教学法研究已进入后方法时期,具有“寻求用什么来取代方法”“教师自主”和“合理的实用主义”三个特征。外语写作教师因地制宜地对各种方法进行理性取舍。如Badger和White将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取长补短,提出“过程体裁教学法”。国内学者也提出了具体方法,如“写长法”“综合写作教学法”和“体验性英语写作”等。
课程设计者们认为,教学方法只是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设计过程中还需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体系与设置、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重要环节。因此,构建独立的写作教学课程已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关注课题。
(一)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
第二语言写作研究在世界二语习得界占有重要地位,英语写作能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所有的英语学习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写作作为一项较为综合的技能较难掌握。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听、说、读和译等技能培养上。由于作文批改和讲评的特殊性,教师不是十分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在CET-4和CET-6考试中写作占分比较高,所以很有必要找到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二)主要写作教学法简介
1.成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此教学法把词法、句法和词句间连接手段的正确使用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它认为成功的写作是基于写作者个人的语言知识,因此它强调语言的正确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拼写,但它忽视了写作者的语篇发展。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熟悉例文(familiarization)、控制性训练(controlled writing)、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和自由写作(free writing)。
2.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此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认知心理学和语篇建构主义,它把写作看作写作者主动建构语篇的过程,它认为写作是一项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活动,不过它忽视了写作者的写作水平和语篇类型的差异。语篇学家Tribble提出了四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写前准备(Prewriting)、写作草稿阶段(drafting)、修改阶段(revising)和编辑阶段(editing)。
3.体裁教学法(Genre Approach)。此教学法强调写作者写作时要考虑其写作目的,并对文章的整体修辞组织给予特别关注。然而,体裁教学法对写作技巧不够重视,写作教学中学生显得比较被动,教师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教授也不够。
4.过程体裁教学法(Process-Genre Approach)。Badger和White于2000年提出了这种综合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尽量避免传统教学法的缺点,且充分展现传统教学法的优点。此教学法将写作活动看作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要为特殊的写作和交际目的服务。写作过程同时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以及写作技巧的练习。它的主要教学步骤如下:例文分析(analysis of sample text)、例文仿写(imitation of sample text)、创造性写作(creative writing)、修改及反馈(revising and getting feedback)、校对及终稿(proofreading and final drafting)。
(三)实验方法介绍
本论文以调查问卷、教学实验和前后测的形式,对青海大学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进行实证研究:是否过程体裁教学法(Process-Genre Approach)这种综合的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更为有效。受试者为119名来自青海大学医学院的2015级一年级本科生。笔者于2015-2016学年的第二学期3月至5月进行了近两个月(8个教学周)的教学实验。其中实验班49人,控制班70人。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对两个班都进行问卷调查并作写作测验(前测);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控制班采用结果教学法,实验班采用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实验后对两个班再次进行写作测验(后测),并对实验班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且抽取个别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本实验研究使用SPSS软件(13.0版本)来统计并分析教学实验前后采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
二、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
从前测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1)写作教学中体裁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成果和过程教学法依然在国内大学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对于“题材”和“体裁”的区别学生不是很清楚;(2)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依然只注重词汇、句法和基础知识点的准确度;(3)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重视不够,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实验班的学生写作成绩有所提高,通过SPSS软件分析,明显高于控制班。
(一)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前测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教师教授写作课仍主要采用成果和过程教学法,有34%的学生表示曾接受过课堂写作教学环节有过程教学法的特点。总的来看,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现今依然在高校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使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教师仍是课堂的中心。
(二)学生对写作评价系统的态度
前测问卷调查还显示,在教师习作批改倾向的调查问题中,33%的学生认为教师太过强调词句间的衔接和连贯;43%的学生认为教师批改过于关注词句法的准确度;仅有11%的学生表示教师批改时关注习作的观点及整体内容。因此,笔者认为,现今教师的习作批改依然停留在句子和段落的基础层面,教学中更没有教授不同体裁篇章的模式,体裁教学法的篇章交际及写作目的评价基本被忽略。
(三)教学实验分析结果
通过SPSS软件的独立样本和相依样本分析,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测验里,后测写作成绩有明显提高,P值小于0.05;在控制班与实验班前后测验对比中,笔者发现,实验班比控制班在后测中取得的写作进步更明显,P值同样小于0.05。在后测之后的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中,学生也表现出对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兴趣,表示这种综合的教学法能提高其写作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09-02
英语书面语言是研究者进行科研成果国际交流和对外沟通的主要工具,英语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语言”,全球用英文出版的学术期刊数已达到67546种。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学术界正在融入国际大家庭,国内外的学术成果的交流日益频繁,学术合作也日益密切。在SCI或EI收录杂志上已成为衡量个人学术地位、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把博士英语公共课改为学术英语EAW写作课程。英语教师需要实现从公共英语教学到专业英语学术写作教学的转型。和专业教师相比,从语言的角度讲英语教师占有极大的优势,因为他们英语基础扎实,发音准确,有讲授经验。但是,他们却缺乏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讲授起专业学术写作来总有隔行如隔山的尴尬。事实上,专业的学术英语写作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和学生巧妙地互动,借助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互长,这层尴尬即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帮助得以解决,学生还可以从我们的专业英语知识教学中获得极大的收获。本文就这几年教授博士学术英语写作的经验和探索探讨一下英语教师如何“专业化”的问题。
一、国内外学术英语写作的现状
学术英语EAW以所有学术交流中英语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对象,是提供给学生的一种手段,以满足他们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的要求。学术英语写作EAW在国外是主要的基础课,开设的类型也很多,包括了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全过程,侧重点各有不同。国内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与国外相比晚了近20年,学术英语写作研究相对较薄弱。虽然有一些对国外EAP/ESP基础理论及教学理论的介绍性的文章,但尚处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阶段。近年来国内英语写作研究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EAW教学的发展。各个大学也顺应时代的要求纷纷开始了本科生的学术英语的教学。
对于科技论文的文体特点和翻译方法的研究,都处于初步阶段。针对具体专业进行的科技论文研究和教学,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地展开,对公共外语向专业英语写作转变这种课程改革,很多学校都在尝试阶段,急需对学术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二、我校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改革
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于2010年为博士生开设了科技英语写作课程,2012年,又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科技英语写作课程。科技英语写作教学目前已经覆盖了整个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完全代替了公共英语教学。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最主要的就是适应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重新调整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研究,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
对于学术英语写作来讲,讲科技英语语言本身对英语教师来讲是一个长项,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懂专业,无法指导论文从实验到出成果的全过程,对专业方向的论文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讲解写作的过程中很难融入专业方向的材料。但是,作为英语教师,在指导科技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必须学习专业知识,融合专业方向的材料,才能真正融会贯通,使学生受益。
作为长期从事公共外语教学的英语教师,在这个巨大的改革和转化过程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经过了三年多的尝试和辛苦,我校的博硕士英语教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这几年对博士英语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探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介绍,供同行借鉴:(1)课堂教学内容的滚动式发展。(2)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体裁法教学。(3)课堂活动的互动互学模式。(4)课后作业的实际应用形式和资料式积累。
三、教学改革教学互动的内容与模式
1.教学内容。农业科技英语教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教学材料。国外相关的学术论文教材很多,我们选定了三种教材:Robert Weissberg,Suzanne Buker,《Writing Up Research:Experimental Research Report Writing for Students of English》,Prentice Hall Regents Englewood Cliffs;Hilary Glasman-Deal,《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Imperial College Press;Margaret Cargill& Partric O’Connor,《Wri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WILEY-bLACKWELL互相参考,以科技论文的结构和思路为线索,编成了课件,供课堂上教学使用。以各部分的逻辑结构、语言模型、语法特点为主。在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配合,同时也做课堂演示。具体是这样的:将学生按专业方向分组,要求每组同学下在二至三篇本研究方向的英语论文。这些论文必须是英语国家的作者撰写的,影响因子高的,在学术上有一定影响的论文。要求每组学生在教师每讲完一部分内容后,分析自己手头的论文,按照课堂上老师所讲论文的逻辑线索、语言模型和句子特点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论文,并将所分析的结果用PPT形式向全班演示。
对于科技英语的句子的语法特点和句型特点以及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是英语教师的长项,这一部分内容也给学生以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为题,逐个重点介绍和训练。同样,这部分内容每讲解一部分,都要求学生从论文中寻找例句进行印证,以PPT形式进行演示。主要内容和框架是以:秦狄辉《科技英语语法高级教程》,《科技英语写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为主,辅以农业科技英语其他专业方向的例句。通过大的语篇方面的讲解和小到词汇句子模型的讲解,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科技英语论文整体的构架。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科技英语论文原文,对科技英语论文从框架到细节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专业上的范文和例句。
2.教学互动模式。博士英语教学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和学生互动,互相取长补短外,教学过程主要采用了“过程体裁教学法”。韩金龙(2001)根据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过程体裁教学法写作教学应包括四个阶段:范文分析、模仿写作、独立写作、编辑修订。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采取了这样的步骤:(1)范文分析。分析范文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一种体裁的社会交际目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成熟的体裁有特定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前期让学生下载论文,结合写作教材让学生进行语法和结构分析,就是这一环节。(2)模仿写作。要求学生留意近一年和专业相关的各种国际会议通知,选定要写的方向和题目。随后学生被分成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从题目到结构的汇报和讨论,探讨论文题目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互相指导,完成论文的研究综述和方式方法的设计部分。(3)独立写作。由学生根据同组同学的反馈修改题目和写作提纲,并依据提纲完成写作。(4)修改与评议。在学生文章写好后,教师可以组织在小组中进行评判,并提出修改意见,再交给本人修改。修改后着手进行写作格式的修改和投稿。通过互相之间的评改,可以使学生在互评中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学到他人的优点,在修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动手写作,学生完成了从简单的模仿、形似模仿到高级模仿的全过程,能力上有了极大的提高。
四、教学效果与讨论
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互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和博士生的学术优势都得到了发扬。可以说是两者互动合作完成了科技英语学术论文的学习和写作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也积累到了专业方面的资料,并且通过学生的学习讨论获得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这为组织好第二轮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让教师借助手中的材料重新组织第二轮教学,这样他就向“专业化”更迈进了一步。如此循环几次,教师就会更灵活更专业地上好学术英语写作这门课程,从一窍不通的外行成为可以指导博士硕士生专业英语写作的内行。从基础教学转到学术英语教学是以后大学公共英语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术化”之路虽然艰难,但是成功地转型也是绝对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黄坚,李梅.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实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2]张为民.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5).
【Key words】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eaching EFL/ESL writing; literature review
【摘 要】 过程体裁教学法因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一些EFL/ESL写作教学中获得了推广。通过回顾国外关于过程体裁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其在国内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启示。文章首先回顾了该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与模型,随后讨论了这一领域的相关国外研究。
关键词 过程体裁教学法;EFL/ESL写作教学;文献综述
1.Introduction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writing is challenging. This study comes out of concerns about teaching EFL writing in Chinese university. In the English acquisition-poor environment of China, students face time constraints and depend heavily on teachers’ instruction in learning EFL writing. As teachers, therefore,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draw on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promote students’ writing competence. 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 (PGA), as a synthesis of the product, process and genre approaches, is advocated by many researchers for being effective in facilitating students writing in EFL/ESL contexts. To shed light on the benefits of PGA to teach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is taken.
2.Concepts and Models
The concept of PGA origins from Badger and White’s (2000) concerns abou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product, process and genre approaches. They argue that the three approaches are complementary and there is a need for synthesis. Acknowledging writing development varies between different learners and writing should be embedded in the social situations, Badger and White contribute a teaching model, in which five elements interact with three possible input sources. On this theoretical base, Guo (2005) provides specific guidelines for adopting PGA and presents a six-stage procedure for pedagogical implementation.
3.Studies in EFL/ESL Contexts
A survey of literature shows that PGA has been proposed into implementation in other EFL/ESL contexts. Theoretically, Kim and Kim (2005) state that the eclectic use of both the process and the genre approaches could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eaching EFL writing in Korean universities. Nordin and Mohammad (2006) caution that to implement PGA in ESL writing classrooms genre-based pedagogy should not replace the usefulness and power of process writing. Empirically, Pujianto, Emilia and Ihrom (2014) in their qualitative study explore whether PGA teaching steps can help promote senior high students’ writing competence of report text based on schematic structure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ome degrees, PGA is effective in helping learners develop their writing skills of report text. Nevertheles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low-achieving learner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longer modeling and teacher-student conference stages. Their study contributes towards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PGA and uncovering the problems related in EFL classes in Indonesia.
4.Conclusion
As mentioned above, Chinese students are provided limited exposure to English and face numerous constraints in developing their EFL writing skills. Realizing the benefits of PGA, many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this method by discussing its feasibility and implementation. Also, teachers have began to apply this method into their own writing instruction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China actually is in line with the foreign studies and to some extend complements those studies. However, it is still necessary and beneficial to draw on the foreign experience to provide students effective scaffolding and raise their writing competence in a productive way.
【REFERENCES】
[1]Badger, R, & White, G.(2000).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ELT Journal [J].54(2), 153-160.
[2]Guo, Y.(2005). A process genre model for teaching writ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J]. 43 (3), 18-26.
[3]Kim, J, & Kim, J.(2005). Teaching Korean university writing Class. Asian EFL [J].7(2).
[4]Nordin, S. M, & Mohammad, N. (2006). The best of two approaches: Process/Genre based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The English Teacher [J]. 35, 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