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学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0: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学类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学类论文

篇(1)

在提出几个有选择性的待定论文后,还要系统的搜集、检索相关的资料,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与应用价值。只有精通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才能得到有价值的选题。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我们也可以通过相关文献的启发,寻找该医学领域的空白点,突出自己医学SCI论文的创新性。

除了通过从资料中发现合适的论文,也可以在参加的各种学术会议、讲座或者是病例讨论,发现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提醒,在医学SCI论文的选题过程中,要参考医学SCI论文写作的选题原。

首先要考虑的是创新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固有特性,创新并不苛求你前所未有,但是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研究方法、操作技巧或理论)上有所突破。可以是发现新规律,或者补充上新的内容、观点。

篇(2)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就业指导机构的投入及师资配备相对较少,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体制。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仍处于摸索阶段,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没有指定的教学大纲,更谈不上集体备课,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授课。医学类高职院校更是由于学生的学习量大,将就业指导课程象征性地安排在学生休息时间进行。学生不重视,学校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导致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十分薄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影响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受金融风暴影响,当前整个市场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得不大量裁员,用工需求明显减少,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除受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影响外,还与高校和学生自身因素有关。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但医学类高职院校不能全盘套用该模式,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执业资格才能从事相关医学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然而,当前一些大型公立医院一味追求高学历,使得刚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根本跨不进医院的“门槛”。从毕业生层面来看,很多农村学生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所以即使乡镇卫生院有再多的就业机会,他们也不愿意回去;而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又使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被用人单位看中。要使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必须针对市场特征和经济形势,建立适合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体系。

2建立适合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体系

2.1稳定专业思想,提升综合素质

很多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是很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盲目填写了志愿。更有甚者,其志愿是由家长填报,导致入学时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没有目标。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将来能从事哪方面工作,知晓该专业将要学习哪些课程,熟悉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定位,从内心接纳所学专业。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汇聚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典型特点:以自我为中心、责任心不强、做事没有恒心、团队意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尽管他们可以独立生活和学习,有着广泛的人际关系,为人处世还算和谐,言谈举止都还适当,但是需要加强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突显优势。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点滴渗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团队精神等,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就业指导的首要任务。

2.2引导就业观念,加大典型宣传力度

卫生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是服务基层,但是由于学生实习单位大部分是三甲以上医院,很多人会因为优越的实习环境而偏离最初的就业轨道,他们从实习分配开始,就一心想去级别高、条件好的医院,想通过实习抢占先机,希望将来能够被留用,却不知三甲以上医院留用医学类高职毕业生的几率微乎其微;有很多学生认为一旦到基层就业就一辈子在基层工作,将来再无“出头之日”。面对这些观念,我们应当正确引导,使其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发展”理念,鼓励学生先到适合自己的乡镇卫生院工作,积累临床经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提升,考取相关资格证后,再选择更好的单位。在进行就业观引导的同时,学校还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一方面邀请一些基层就业的典型和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作报告,让他们以自己基层就业的经历和创业成功的经验来感染、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定位、规划;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做社会调查,调查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同层次医院人才需求情况、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用人单位评价等,让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宏观认识,从需求上找出路,为就业做好准备。

2.3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首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要杜绝兼职和“双肩挑”的就业指导人员,从学校辅导员中选拔组建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程贯穿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判断、评估,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指导体系要在第一时间向学生提供社会招聘信息,特别是医学类专业对口单位的招聘信息,尽可能多地了解用人单位情况,以便更全面地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同时,学校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医学类专业的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做好求职前准备,包括个人自荐书、面试的谈话技巧、仪表和举止,使学生了解如何自荐,如何参加面试并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成功应聘奠定基础。此外,学校应及时向学生宣传国家出台的有利于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让学生对照条件,依据政策,尽早规划职业生涯。

篇(3)

2“四爱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四爱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梦在校园内培养的新途径。把“四爱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在校园内的体现。发展好“四爱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养,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极好的推动作用。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人生储备知识和能力。倡导爱学习可引导提高学习兴趣,提倡科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将医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的融入爱学习中,利用医生职业道德引导爱学习,利用爱学习树立医生职业道德观,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达到教育目的。劳动创造财富,倡导爱劳动,在培养劳动情感的同时锻炼身体,并引导理性认识劳动者,推动艰苦朴素精神,倡导节约意识,在劳动中收获,收获中激励劳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劳动中强化技能训练,将劳动和实训有机融合,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爱学校、爱祖国是培养集体意识,凝练民族精神,有国才有家,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融合,引导学生母校是职业发展的基础,国家是生活安康的基础。因此通过融合督促学生爱国情怀。

3四爱教育的实施策略

3.1宣传

将四爱教育活动内容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在校园内形成四爱教育的氛围,充分发挥宣传栏、班级板报、校报等传统校园传统宣传阵地宣传。在校园内形成四爱教育的氛围。开创新的宣传教育阵地。对着移动网络的普及,新媒体成为新型的宣传阵地。为开创新媒体能够最大发挥宣传效果,最好的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是宣传生活化、接地气,首先寻找共同语言,例如医专美食、社团活动、军训风采等学生喜欢的话题,等学生逐步接受该宣传形式以后,逐步将正能量,国家政策等,利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手段,洗脑赢心,最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2模块化实施模式

3.2.1与教育目标相融合的学风建设模块医学类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医学专业人才,树立学生学习目标,加强结合职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以思想教育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目标,以强化技能为基础,以严格纪律为保障”全方位推动学风建设。将医学生“治病救人”的职业教育融入到“四爱”教育中,使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树立积极学习观念,从学生身边寻找典型,充分利用国家奖学金,学生党员等选拔和宣传方式,使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建立以“学习为荣”正面引领作用,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不断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勤奋好学、医德医风的思想品德素养。

3.2.2接近学生生活的劳动养成模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劳动的养成要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再到社会。通过宿舍、教室卫生的打扫,到校内劳动课的实施等措施,鼓励并引导学生树立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凝聚学生的团结力和向心力,发挥学生的集体意识。通过有效的义诊和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磨练学生的意志,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文明行为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使广大学生鞭策自身行为,尊重他人和社会的劳动成果。逐步树立立德树人、爱岗敬业、团结友善的思想品德。

3.2.3与事业发展相融合的爱校护校模块大学是学生事业发展的起点,作为第一次接触医学专业知识的地方,母校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身份”,因此为促进学生爱校护校意识,应该将其与事业发展相融合,通过学校史,知校情,引导学生爱校。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学生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构建和谐奉献、感恩诚信的高尚品德。

3.2.4与当地人文相融合的沂蒙精神模块社会是最好的人生教师,每个地区有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因此结合当地人文特色教育在校生事半功倍。作为沂蒙老区,将沂蒙精神融入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感受历史氛围,充实爱国情绪,珍惜当前生活,营造“爱国”文化。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感恩社会,把个人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逐步形成爱国意识和友善待人。

3.3采用点线面突破方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确保“四爱教育”长期有效的实施,其活动形式尤为重要。结合四爱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梦教育需要,四爱教育形式要寻找准确的突破“点”,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同时期的突破“点”要始终贯穿一条“线”,着眼于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切实发挥四爱教育的长效性,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面”,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完成高职院校人才目标。

3.3.1准确的突破“点”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准确找到活动形式的突破口,应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学生活动空间、关注问题中心、认知途径、个性张扬等特点,结合在校期间工作安排,例如课堂纪律检查、党员发展、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具有鲜明特色的“点”活动,例如到课率检查、无手机课堂、劳动课、祊河大讲堂、党课培训等“点”活动,并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督促各个活动点长期有效的组织,确保活动发挥最大化实现教育目的。

篇(4)

与操作学习、反思学习、符号学习等其他学习形式相比,交往学习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功能,使个体学习和发展超出个体经验和视野的局限,是促进人的社会性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推动个体自我意识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我国,流行的学习概念将学习等同于书本知识学习。这种学习概念在学习的主体上强调学习的个体性或独立性,在学习的对象上突出以书本知识为对象。事实上,人类的学习从来不是仅仅由学习者孤立、独自完成的,也不仅仅以书本知识为对象。随着信息社会的形成和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近年来,理论界对于学习问题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并以多维、开放的学习概念取代原来单一、封闭的学习概念。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诸如对话学习、讨论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共同体)等利用人际交往过程促进人类学习的交往学习的倡导。

篇(5)

2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不足

2.1艺术类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富有创造性,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普遍存在理想与信念的淡薄。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他们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观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偏离正确轨道。

2.2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学习的比重比文化课要高,艺术类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加之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原本就较差,这就使得他们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更加不浓,文化素质普遍较差。

2.3追求自由,组织纪律性弱,艺术类学生由于注重个人追求、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加之专业授课方式的个别化,学习方式单一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个性化,生活环境安逸化,这些相对宽松的负面影响,造成艺术类学生自身约束力差,追求自由,因而较普遍的存在着纪律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随意迟到早退、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学场区衣着不规范等问题常有发生,他们追求轻松安逸的校园生活,学习上吃不了苦、工作上怕累、生活上总是铺张浪费,一味贪图安逸、追求豪奢、爱慕虚荣。

2.4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艺术类学生注重自我,喜欢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进而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虽然培养了自立能力,但是却导致了个人主义,集体观念淡薄,团队合作精神差,缺乏全局、大局意识,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等,一味的做自己的事而不管不问与自己无关的事。

2.5艺术专业采用小班授课,或单独授课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较其他专业的师生更为密切,专业教师的文化修养、政治思想品质、个人风格、为人处事等将直接影响找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教师不健康的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行程也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当前高校的艺术类专业仍沿用传统艺术教育,过分注重技艺化,忽略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内涵,不利于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完善教育制度和管理手段,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6)

(1)只有精心确立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特色的电子实践内容和设备

才能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将所学理论与专业实际有机结合,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力,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生物医学电子系统设计。

(2)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才能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基本工程意识、较高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类综合实验,包括前期各个模块的制作和后期系统调试两个阶段。其中,前期模块制作融于各门电子类课程的实验内容,要求各门任课老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综合实验题目,确定各自课程的实验内容,要求实验内容为综合实验的一部分,让学生实现各个模块的制作;后期的系统调试则由综合实验这门课完成,要求学生组合前期的各个模块,完成综合实验内容的要求,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成绩。

2基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电子类综合实验教学

人体心电采集涉及多门课程,如生物医学传感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以及C语言等。在以上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完成心电采集各部分的制作,各门课程老师根据学生各个模块的制作情况给这一门课程的实验成绩。根据本校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中告诉学生本次电路设计的目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中的放大模块制作。给出心电采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频带范围0.05~200Hz,放大倍数60dB,共模抑制比80dB,输入阻抗>100M欧姆,输出电压0-5V。学生根据以上指标,参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采用运算放大器搭建、调试电路。以上实验内容可以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试验课的2-3次试验课内容。类似的,在三年级的微机原理课程实验中,首先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中的单片机控制模块制作。要求学生在单片机MSP430上通过C语言编程,控制A/D转换电路,实现0-5V电压的实时采集,主要任务包括制作MSP430单片机模块,编程msp430片内8位A/D模块实现实时采集0-5V正弦信号(转换时间为100μs),以上内容作为3-4次微机原理实验课程内容。对数值化后的心电信号进行频域和时域分析,可以安排在三年级课程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根据采集的心电信号计算出心率值;同样是三年级课程的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则要求学生,整合前面自己设计的电路及程序,采集真实的人体心电信号,显示心电波性和心率值。一个完整的心电采集装置制造过程历时2个学期,整个心电采集系统制作、调试完成后,老师给一个成绩作为综合实验这门课程的成绩。为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最后制作的心电采集系统。总之,通过将心电采集系统设计分散到多门课程中,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心电采集相关电路的搭建,编写、调试心电信号处理程序,实现人体心电采集实验的要求,学生在此次心电采集综合实验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篇(7)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始及不断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在各个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却存在着师资严重不足,经常需请外聘教师来维持教学、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总体偏低、科研能力较为薄弱、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这些问题就造成了当前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总体水平较低诸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首先,大学英语属公共基础课,随着近几年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教学任务日益沉重,师资短缺问题突出。

(二)学生状况

1.艺术类专业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英语基础较差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英语课。大多数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从高中起就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专业课的研习上,无暇顾及英语。还有不少学生是从职高、中专、工艺美校等直接考入大学的,未经过高中英语系统性学习,英语学习严重脱节,其结果是除了人文专业、建筑专业和史论专业等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好以外,绝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明显低于入学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差。

2.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不足

据相关调查表明:对英语的学习,除外语专业外,理工科学生的积极性最高,而艺术类专业学生积极性最低。其中有多种原因:首先是他们大多数觉得学习英语对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没有用。其次是艺术类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教材又没有艺术专业特色,我校长期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该套教材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公认的好教材,但是里面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脱节,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积极性,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因此,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如何加大英语教学改革力度势在必行。三、改革措施探索及实践

(一)教学模式:实行分类分级教学模式

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情况认识的深入,结合这些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设置的具体要求,在满足学生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适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1.大学英语教学类别分为A类(理论类),B类(非理论类、非舞蹈类),C类(舞蹈类)三个类别,以学生所在专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划分依据。

2.A类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必修课完成,分快慢班进行教学,最终达到院级大学英语四级基本要求。

3.B类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必修课完成,分快慢班进行教学,最终达到院级大学英语三级基本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提前达标的,可申请进入大学英语四级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实施了分类分级教学,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类各级的教学内容上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具体实施如下:

A类:理论类、史论类专业学生。由于此类专业学生入学英文基础和水平是三类中最高的,他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词汇量、语法知识、读写能力,课堂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强,课堂气氛一般都很活跃。所以针对此类专业学生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既要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又要兼顾一定的难度,以便使此类专业更多的学生能通过国家四、六级以及参加并顺利通过考研。

B类:非理论类、非表演类专业学生。此类专业学生在英语基础和水平方面处于三类中的中间位置。此类专业学生水平可以说是三类中最参差不齐的,他们当中有基础非常好的,也有极其差的(有的高考仅得了30多分)。所以在此类学生中分快慢班授课是相当明智和合理的。针对此类学生中的快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按照A类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进行授课。而对于慢班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的时候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加强英语基础知识上。

C类:舞蹈、表演类专业学生。该类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英语基础一般都较低,总体上是三类之中乃至全国全部大学所有专业中最低的了。所以针对此类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上如果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他们更要“因材施教”,独立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多年对此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经验,即:该类学生的优点是,有非常突出的表演欲望,胆子大,对课堂活动积极响应。他们自身的问题有:英语基础差,非常频繁的日常排练和演出任务而影响学习。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艺术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感性的,是审美的。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出色的英语教师总是努力将教学艺术化,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教学水平,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的英语老师还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艺术专业修养和知识,努力使得课堂英语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四)社会和学校各相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英语课在艺术类专业院校里历来都是一门不受欢迎和重视的文化课,甚至还被认为是影响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累赘”。因此,进行大学英语改革必须要求包括社会和学校各方面、各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这样才可能使大学英语改革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

综上所述,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必须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而“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是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性,促进所有学生发展

的有效模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当前艺术类院校普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便更好地推进全国大学英语改革进程。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篇(8)

赏识教育的含义是指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展现的优点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及时地予以表扬和赞许,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教育行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詹姆斯认为,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以及被别人赏识是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洛扎诺夫、弗洛伊德及巴甫洛夫等人通过对人的可暗示心理的研究,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也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赏识教育在我国的应用也比较早。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其实质也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实完善丰富了赏识教育的理论;周弘老师成功地将其聋哑女儿教育成才,成为推广和实施赏识教育的“第一人”,同时也最早将赏识教育理论系统化并全面倡导。这些年来,赏识教育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人的参与和帮助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成功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1.使学生树立自信,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赏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很多艺术类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亲人的包围里,家长为孩子代劳了本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加之较好的家庭条件,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在金钱上的要求,导致艺术类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度。进入大学生活自理能力差,厌烦学校的伙食,不会自己洗衣服,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过度依赖他人。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他们那里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另一方面过度重视专业技能导致对学习有一种恐惧心理,自信不足。赏识教育是把这一部分学生看成具有发展潜力和处在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不能看到艺术类学生在文化课领域弱,就片面地否定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更不能把艺术类学生当做材料来加工,当做工具来驯服。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艺术类学生,通过表扬的方式让这部分学生感觉到满足,使他们有成就感,在失败时能找到新的希望,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

2.使师生关系融洽,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艺术类学生在课堂上相对于其他普通文理的学生有两个极端,一是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极端的形成主要是教师把艺术类学生积极踊跃的这种行为看成是扰乱课堂秩序,在课堂上冷嘲热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对学校有抱怨和抵触心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赏识教育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在各个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做学生也会更加亲近教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把学校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学校是真心为学生考虑未来,这样就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在当代学生的特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不能再沿用以前的老方法,要减少人治的成分和单纯惩罚性的措施。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一)用平等的心态去赏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有一样想法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不可能如管理者所愿处于同样的水平,艺术类学生由于其各自的特长所形成的性格更是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与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亮点。“人人有才,人人成才”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的一句话,作为学生来讲,艺术类的学生同样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内心里也渴望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受到老师的关心,不在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眼光中生活学习。所以,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更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他们是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自控力低,个性张扬就羞辱他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艺术类学生违纪,犯错误时有发生,作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者,不能武断地对学生的行为定性,更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急于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有深层次的原因。在多年的学生管理中我们发现,艺术类的学生其实更懂得感恩。在他们看似大逆不道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作为学生管理者都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认真倾听他们的看法。在学生看来,耐心的倾听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赏识与鼓励。而管理者在倾听中既能走进艺术类学生的内心世界,又能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消除师生间的误会,达到真诚沟通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孤芳自赏”的能力

赏识教育是引导,是感染,不是去控制。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管理者对艺术类学生赏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自己的身上捕捉闪光点,认识自我优秀的一面便能够学会赏识自我,即自我认可与肯定,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在学习中的重要位置,从而将自己在学习上的潜能彻底激发出来。

篇(9)

二、教学模式的设立内容

教学模式的设立应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素质教育、专业性、务实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此外,它还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实际要求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

1.启发式互动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有其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在这部分,理论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向讲授的现象,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讲授内容,提出深层次的、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辩论,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之后,教师再进行评讲。这种启发式互动模式改善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改善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知识的把握。

2.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指投入专门的学时用于案例讨论或习题练习,主要用于辅助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为专业学习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讨论或习题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国际贸易惯例》课程中关于承运人责任及免责问题可以通过案例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惯例条款的理解和应用;《国际结算》课程安排习题课,让学生练习根据信用证内容来缮制票据和结算单据等。另外,教学案例还可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体现实务类课程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

3.专题陈述模式。

该模式,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形成专题,通过学生课下准备,继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陈述与讲解的方式,表达学生对讨论专题的观点。该模式目前在研究生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但本科教学很少涉及。该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本身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对学生查找文献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

4.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在实践环节,属于动态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两类方式。一是在校内配有计算机及模拟软件条件的模拟实验室进行,例如外贸流程模拟练习基地、国际贸易结算模拟练习基地、模拟交易中心或模拟实验室等,通过模拟实务流程,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使其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中,模拟软件的使用率以及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决定该模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另一种实习实训教学,则是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改变以往合作单位被动接受学生实践实习的局面。学校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不仅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弊端,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反馈,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特色有针对性调整,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5.以赛促学、以考促学模式。

该模式指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并根据竞赛规格与参赛成绩或是考取资格证书的难易含量冲抵学分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参加教育部与纺织总会举办的“外贸跟单员”大赛,取得一等奖可以折算为1学分,学生考取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证书可以折算为2学分等。由于相关大赛或是资格证书的考取必须以对应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通过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三、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1.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体系,除了教学模式本身的内容外,还应有后续评价环节,从而使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实现动态优化。学校基于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形成对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其中,启发式互动模式、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专题陈述模式、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以及以赛促学、以考促学的模式分别命名为模式1至模式5;一级评价指标(准则层)包括学习兴趣度因素、学习主体性因素、实践能力因素、教学效果因素以及就业能力因素;进而,将各项一级准则细化得到二级评价指标(指标层),并给出影响作用选项,用以反映不同教学模式对提高各二级指标的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7-02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某种意义上说通过“教”就是要使学生达到布卢姆所提出的“为掌握而学”的迁移目的。所谓学习迁移,就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重新建构的过程中涉及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方面,通过知识意义来促进对知识的应用。所以学生在阅读写作中能成功进行学习迁移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通过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和相互整合让学生学会类比迁移,那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类比迁移理论的具体运用。

一、纵横采撷,整合文本

奥苏伯尔研究发现: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若提供的相同例证太少,学习迁移的效果就差。心理学的研究也说明,孤立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系统化了的知识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能对教材纵横采撷,优化组合,进行横向纵向的联想类比,就可以提高原有起固定作用的知识点的清晰性和稳定度,从而使学习全过程保持积极的学习定势,使学生提高解决相同类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教材分册次按单元纵向安排教学内容,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统筹规划”,要改变传统的单篇教法,以单元为教学单位,将单元中的同类例子作比较分析,做到融会贯通;横向分析各册及各单元的联系,必要时根据文体、风格等知识点的相近性对教材内容重新取舍组合,做到触类旁通。

以必修五的“直面人生”单元为例,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生存选择”、“真的猛士”和“苦难中的尊严”。三个板块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形成一个整体。本专题内涵可整合为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勇于面对生活的选择和考验;提取类比迁移的关键词:苦难。所以我把必修一的第一单元内容也一起融入这个单元的教学设计。“生存还是毁灭”,史铁生的苦难是可感的,但真正能做选择的只能是他自己,哪怕他的母亲也只能做一个默默的“旁观者”,当然,最后史铁生选择了“直面人生”,而且成功叩开了写作生涯的大门;底层的老艺术家贝尔曼先生的苦难是现实的,但在熏天的酒气中,阴暗的潮气中,生活还得继续,但他选择了一种壮烈的“毁灭”――用毕生的杰作挽救了年轻姑娘琼珊的生命;既聋又哑,海伦凯勒的苦难是悲摧的,但她选择了做生活中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且走出了人生的精彩和辉煌。而劳伦斯笔下的“鸟啼”不正是受着苦难的芸芸众生的写照吗?人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不仅要面对死亡而且必须要承受死亡的一个苦难历程,但鸟儿依旧高歌,我们的人生也得一路歌行!这样通过已有的知识和这个专题内容的融合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相关联想,拓展文本

这里我提倡语文教师必须做一只“獭”,一只“祭鱼的獭”,做一只勤奋又挑剔、敏锐又灵活的獭。獭是一种喜欢吃鱼的动物,在惊蛰时节,经常将所捕到的鱼摆在岸上,古人觉得这情形很象是陈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就称为獭祭鱼或獭祭。后来,有人用獭祭鱼来比喻写作上的喜欢翻书用典。据说李商隐作诗必大量地用典,每每将一大堆古籍摆至案头,就如水獭祭鱼。做一个语文老师就需要众多的“鱼”,来充实丰富并拓展我们的文本,且多多益善。至于如何“吃”,是整条鱼生吞,还是啄两口就弃之,这都不是很重要。关键是“有鱼”你上课才会“有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掉书袋”,语文老师就是要把我们的“书袋”摆动起来,在“本”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联想,使各种各样的“鱼”游入书袋,这样才会信手拈来,有的放矢。通过老师对相关知识的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合理联想,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知识之间的沟通与内在联系,这无疑会起到加深对所学作品的理解,提高文学欣赏品位的作用。

譬如在讲授上面“直面人生”专题时,我还不吝时间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名人传》由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人的传记组成,三人的人生都充满了种种艰难和挫折,但三人始终都未向命运低头,直面人生,乃至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地抗争着,最终分别在音乐、雕塑、文学方面成就了不朽的篇章。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在如今这个绝大多数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中三位巨人的生涯无疑是我们现代人的一面明镜。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也许这对我对学生都不啻为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我们还学习了王蒙的《人生三境》,也许不是伟人的我们更多地处于“俗境”之中,但我们可以努力去奋斗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不俗”。另外,我还推荐了我自己很喜欢的两本书:《飘》和《平凡的世界》,让他们通过熟悉一些经典人物的经历去认识到苦难的多样化表现和思索人生的意义,并思考如何来走好自己的人生。

三、类比迁移,创新文本

类比迁移是对相关知识点作横向纵向联想和比较,把某一知识点的某种特性迁移、融合到另一知识点上去,或者从某一知识点升华出另外新的知识点,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形成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以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成功迁移。所以在具体的阅读、探究和写作中,我们要在已知和新知之间架上桥梁,激活已知的知识点,来达到“顿悟”。用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观点来讲,迁移的关键就是学生顿悟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关系,所以教学中要激活文本知识,启发和激励学生更快更准地找到“顿悟”的那个点。

如迟子建的《暮色中的炊烟》一文,其中有一考点是:文章记叙了一个俄罗斯老太太在中国的悲剧命运,为什么以“暮色中的炊烟”作标题?由“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相关联想到《祝福》中的祥林嫂,激活已知文本做类比分析:本文开头三段均重点描述暮色中的炊烟,又以暮色中的炊烟作结,中间俄罗斯老太太的死也是通过暮色中的炊烟来发现的;《祝福》与之何其相似,始于祝福,结于祝福,文中又提到祝福。答案从迁移中至少可明确:“暮色中的炊烟”是本文的线索,暮色中的炊烟宁静祥和的氛围反衬了俄罗斯老太太的悲剧性。当然这个顿悟点可以是我们以前学过文本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是类似的时代背景、作者风格、写作手法等等。

我们最好教会学生能“隐性地獭祭鱼”,能活学活用,不生搬硬套,把自己的学习与现成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眼光要犀利独到,胃液要丰富,要善于吸收消化,能化腐朽为神奇,用他人的思想印证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地拾人牙慧,这样也就达到了迁移的上乘境界,学会了创新。如高考作文中,以“幸福生活与思维方式”一题,满分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他人期望与自我认识”一题的满分作文《独上高楼》就选取庄子、李白、陶潜的历史人物的故事阐释了古人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论述了古人张扬的个性。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立足课本,注重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和类化,对我们课文中优秀篇章文段的艺术技巧、表现手法、结构思路等要讲“精”;同时要拓展文本相关内容,要针对性地设计较典型的迁移训练,要讲“活”。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类比迁移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邝廷舜.从顿悟谈学习迁移[J].教学与管理,2009,(9).

篇(11)

2男女生各因子比较

艺术高职院校女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等方面与男生有差异显著(T检验结果P小于0.05,见表3),其余因子与男生没有明显差异(T检验结果P大于0.05)。通过后续的访谈了解到,很多女生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身材,多有节食的经历,以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女生之间由于学艺时间长短不一,专业和生活上攀比之风渐长,导致内心焦虑、恐惧,经常失眠,不敢面对现实。还有一些女生的时尚靓丽、活泼开朗的外在,与内心苦闷、目标茫然的心理表现很不一致。

3讨论

3.1结论

通过对1069名被试的调查分析,在本研究的范围内发现:第一,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7.6%,即有35.5%的学生存在着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7.6%的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第三,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抑郁等症状,在这些症状中,女生的焦虑、抑郁症状显著地高于男生。

3.2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通过测评,发现这个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等方面,且男女生比较,女生的心理问题出现概率高于男生。究其根本,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内因与外因,生理和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诸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细数原因,一是宏观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价值观的多元化、生活节奏的加速化、顶礼膜拜的个性化,使得现在大学、大专学生普遍面临学业、情感、就业、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的艺术类高职学生而言更棘手,若应对处理方式不当,或长期压抑得不到舒缓,他们就会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二是学校与家庭特殊因素的诱发。在艺术高职校园里,女生比例一般较大,缺少男生关注的优越感,容易攀比外在条件;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他们存在孤独、偏激、渴望爱等心理问题。三是艺术专业的行业特殊性影响。伴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滑坡,很大一部分外形和专业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面对学业压力和就业困惑,有更多的压抑、自卑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3]。

3.3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在艺术类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偏弱、个性张扬,对心理评估持有抵触、怀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另外,SCL-90量表作为心理问题的筛查工具,要避免将“检出率”等同于“发生率”,因为经过进一步的鉴定和测查,发现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一类学生会远远低于检出率[4]。